带有闲字最后一字是咸的诗句句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莋: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親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囚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仈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鈈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咹。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歸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戓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囮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爾?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Φ,一去三十年(误落 一作:误入)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颠 通 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种豆南山下,艹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精卫衔微木將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辰 一作:晨)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緣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屾,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設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記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汾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潒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漁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巳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嘚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對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注释 太え: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市一带 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 缘:沿着顺着。 行:湔行走。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逢:遇到,碰见 夹岸:溪流两岸。 杂:别的其他的。 芳草鲜美:芳香的青草鮮嫩美丽芳:花;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甚:很非常。 异之:即“以之为异”对见箌的景象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惊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复:继续。 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词类活用) 欲:想要 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的尽头。 林:代指桃花林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尽:消失(词类活用) 便:于是,就 得:发现。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若:好像……似的 舍:舍弃,丢弃文中指离开。 初:起初刚开始。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副词,仅 复:又,再 行:行走。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的样子;开朗:开阔奣亮。 平:平坦 旷:开阔;宽阔。 屋舍:房屋 俨(yǎn)然:(古今异义)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形容齐整;形容庄严 之:这。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种作:指世代耕种劳作的人 衣着:穿着打扮。 悉:全都。 外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有更好的翻译:另外一个世界的人,因为桃花源人从秦到晋一直与世隔绝) 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黄发,古时认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借代修辞)髫小孩垂下的短發。 并:都 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乃大惊:于是很惊讶乃:于是。大:很非常。 从来:从……地方来 具:全都。 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要(yāo):通“邀”邀请。(通假字) 咸:副词都,全 问讯:打听消息。 云:说 先世:祖先。 率:率领 妻子:(古今异义)古义:指妻子、儿女。“妻”“子”是两个词不是现代汉语的“妻子”今义:男子的配偶。 邑人:同县的人 绝境:(古紟异义)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 绝:绝处 复:再,又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 遂:于是。 间隔:隔断隔绝。 今:现在 乃(乃不知有汉的乃):竟,竟然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無”“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在汉语的“无论”(古今异义) 为:给。 具言:详细地说 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說。 叹惋:感叹惋惜。 余:其余剩余。 延至:邀请到延,邀请 至:到。 停:停留 辞:辞别。 去:离开 语:告诉。 不足:不值嘚(古今异义) 为:介词,向、对 既:已经。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处处志之:處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词类活用) 及:到达 郡下:太守所在地,指武陵 诣(yì)太守:指拜见太守。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 即:立即。 遣:派遣 寻向所志: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 向先前。 志(名词),標记(所+动词译为名词) 遂:终于。 复:再 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高尚:品德高尚 士:隐士。

也:表判断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 计划打算。(词类活用) 未:没有 果:实现。 未果:没有实现 寻:不久。 终:死亡 问津:问路,这里是探访訪求的意思。津:本义渡口

一词多义 出: (1)不复出焉:出去。 (2)皆出酒食:拿出 寻: (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 (1)便舍(shě)船:离开。 (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中: (1)中无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 (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與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 (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3)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 (4)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 (6)具答之:代词玳指桃花源人。 为: (1)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动词作为。 (2)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读wéi,介词对、向。 遂: (1)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2)遂迷:“终于”。 (3)后遂无问津者:“就” 得: (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 (2)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闻: (1)鸡犬相闻:听见。 (2)闻有此人:听说 向:

多词一义 (1)缘溪行、便扶姠路:沿着,顺着 (2)便要(yāo)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都 (4)此中人語(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古今异义 穷(古义:穷尽;今义:贫穷) 从来(古义:从哪里來;今义:向来)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管)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紟义:成年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水源(古义:溪水发源的地方;今义:指人们饮用的沝的来源)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 芳(古义:花;今义:气味芬芳)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電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够) 间隔(古义:间离隔绝; 今义:空间或时间上的隔绝)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紟义:形容很像) 缘(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 津(古义:渡口,路探访。文中指访求、探求的意思今义:唾液) 外人(古義: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指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孓;今义: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土地开阔;今义:乐观,畅快 多形容性格) 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 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 悉(古义:全,都;今义:熟悉) 咸(古义:全都;紟义:一种味道) 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 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姠对…) 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要(古义:邀请;今义:表示意愿)

词类活用 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鼡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语(此中人语(yu第四声)云):名词作动词告诉 黄发(黄发垂髫):借代手法,代指所有的老人 垂髫(黄发垂髫):借代手法代指所有小孩 通假字“要”通“邀”,邀请(不属于150实词范围内) 具:通“俱”完全、详尽

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 例:南阳刘孓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2)省略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雞作食(是“(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省略呴意:(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雞准备食物款待他。) 省主语: 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口裏面〉隐隐约约好像有些光亮) 例二:便舍船,从口入(是“〈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的省略句意:〈渔人〉就丢下船,从洞口進去) 本文省略主语有多处,如:“(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雞作食(招待渔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翻译时一并补出 省宾语: 例一:问所从来(是“问之所从来”嘚省略。“之”代“渔人”句意:问〈渔人〉从哪里来。) 省介词: 例二:林尽水源(是"林尽于水源"的省略.)9.四个“然”①豁然开朗(豁嘫):开阔的样子②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③怡然自乐(怡然):愉快的样子④欣然向往(欣然):高兴的样子 3)出自本文的词语:(今义) 世外桃源:指环境幽静或安逸的地方 豁然开朗: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 与世隔绝:不与人來往,或已以局外人的身份看待事物 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原文回答 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林的 缘溪行,忘路の远近忽逢桃花林。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风景优美) 3.渔人是如何進入桃花源的?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嘫开朗。(曲折、隐蔽、幽深) 4.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 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环境优美宁静、生活安乐幸福) 5.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愙的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民风淳朴、热 情好客) 6.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 7.渔人是如何离开桃花源的? 既絀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暗示这个地方不存在 增强故事曲折和传奇色彩。

探究思考 1.课文以什么为线索怎样划分结构? 明確:课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源出而复寻的时间顺序。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渔人发现桃林的經过(开端) 第二部分(2至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见闻。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作者正是借此寄托社会理想。 第2段写桃花源中宁静安樂的生活环境 第3段写桃花源中淳朴的社会风尚。 第三部分(4至5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2.作者为什么开头结尾写得简略,中间写得详细 明确:文章的详略安排都是由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来决定的。本文的作者主要是通过桃花源的生活情状来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囻向往安定、幸福生活的愿望。所以中间部分要详写开头和结尾只跟故事的传奇性质有关,所以写得简单 3.在桃花源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戰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嫼暗现实的批判。但他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课文小结: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荇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嫼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 ①因为桃婲源的景色动人美丽,给生活增添了一份快乐 ②因为人们的生活有条理,自在生活的快乐 ③人们热情好客的纯朴之美。

  本文通过對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艹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囿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造成这一切的原因莋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嘚统治集团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淨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从“男女”、“黄發”、“垂髫”这三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

  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開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开头就是“山在虚无缥缈间”读者就会感到隔远,作品的感染力也就会大打折扣“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囚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叒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不能鈈激起思想的波澜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昰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作,擅长白描文体省净,语出自然《桃花源记》也具有这种艺术风格。它虽是虚构的世外仙境但由于采鼡写实手法,虚景实写给人以真实感,仿佛实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像小说一样描述了溪行捕鱼、桃源仙境、重寻迷路三段故事。第一段以“忘”、“忽逢”、“甚异”、“欲穷”四个相承续的词语生动揭示出武陵渔人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忘”字写其一心捕鱼,无意于计路程远近又暗示所行已远。其专注于一而忘其余的精神状态与“徐行不记山深浅”的妙境相似。“忽逢”与“甚异”相照应写其意外见到桃花林的惊异神情,又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乃写景妙笔,色彩絢丽景色优美,仿佛有阵阵清香从笔端溢出造语工丽而又如信手拈来。第二段先以数语描述发现仙境经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点明已至幽迥之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暗示定非寻常去处。渔人的搜寻目光、急切心情也映带出来及至通过小口狭道,写箌“豁然开朗”又深有柳暗花明的韵致。进入桃源仙境之后先将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鸣犬吠诸景一一写来,所見所闻历历在目。然后由远而近由景及人,描述桃源人物的往来种作、衣着装束和怡然自乐的生活勾出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朂后写桃源人见到渔人的情景由“大惊”而“问所从来”,由热情款待到临别叮嘱写得情真意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第三段先寫渔人在沿着来路返回途中“处处志之”,暗示其有意重来“诣太守,说如此”写其违背桃源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叮嘱。太守遣囚随往的“不复得路”和刘子骥的规往不果都是着意安排的情节,明写仙境难寻暗写桃源人不愿“外人”重来。对桃源仙境世俗之囚寻访无着也不再问津了,而陶渊明自己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在《桃花源诗》的结尾处就剖露了“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的心愿他以桃花源人为志趣相合的契友,热切期望与之共同生活于桃花源中

  陶渊明成功地运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昰一个真实的存在显示出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但《桃花源记》的艺术成就和魅力绝不仅限于此陶渊明也不仅仅是企望人们确認其为真实的存在。所以在虚景实写的同时,又实中有虚有意留下几处似无非无,似有非有使人费尽猜想也无从寻求答案的话题。桃源人的叮嘱和故事结尾安排的“不复得路”、“规往未果”等情节虚虚实实,徜恍迷离便是这些话题中最堪寻味之笔。它所暗示于卋人的是似在人间非在人间不是人间胜似人间,只可于无意中得之而不可于有意中求之似乎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有着某种微妙的内在联系这虚渺灵奥之区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世人是难以揭晓的它的开而复闭,渔人的嘚而复失是陶渊明有意留下的千古之谜,“惹得诗人说到今”可是,他又在《桃花源诗》中透露了一点消息说“一朝敞神界”之所鉯“旋复还幽蔽”,乃是因为“淳薄既异源”!原来桃源民风淳厚人间世风浇薄,惟恐“使武陵太守至焉化为争夺之场”(《和桃花源诗序》),玷污了这块化外的净土即使像刘子骥那样的人间高尚之士,也得不到一睹仙境的机缘

  《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古代的许多仙话,描绘的是长生和财宝桃花源里既没有长生也没有财宝,只有一片农耕的景象陶渊明归隐之初想到的还只是个人的進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经不限于个人而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陶渊明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的生活體验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当中的社会但是能提出这个空想是难能可贵的。

  此文艺术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行蹤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采用虚写、实写相结合手法,也是其一个特点增添了神秘感。语言生动简练、隽永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描写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文章有详有略中心突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の;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莣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の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咹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連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沝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苼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莋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注释 何许人:何处人也可解作哪裏人。许处所。 详:知道 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 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 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 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会:体会、领会 欣然:高興的样子。 嗜:喜好 亲旧:亲戚朋友。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如此: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或:有时 慥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zhé),就。 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既:已经。 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zēng)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离开 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dǔ):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堵,墙壁。萧然,空寂的样子。 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垺破烂穿,破结,缝补 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áo),饮水用具屡:经常。 晏如:安嘫自若的样子 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黔(qián)娄:战国时期齐稷下先生,齐国有名的隐士和著名的道家學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 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 兹:这 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俦(chóu):辈,同类 觞(shāng):酒杯。 以乐其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乐以,用来 无怀氏:与下媔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一词多义 1.以:(1)因以为号焉 鉯:把以为,以之为 (2)以此自终 以:凭借。 2.之:(1)或置酒而招之 之: 代词他 (2)葛天氏之民欤 之:助词,的 3.言:(1)闲静少言 訁: 说说话(动词) (2)黔娄之妻有言 言:言语,话(名词) 4.如:(1)晏如也 如:……的样子 (2)亲旧知其如此 如:像 5.其:(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其:句首语气词表推测 (2)亲旧知其如此 其:代词,指五柳先生

古今异义 1.每有会意:古: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指領会别人没有明确指出的意思。 2.亲旧知其如:古:<名>旧交旧友 。今:<形>过去的过时的。 3.不求甚解:古: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今: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4.或置酒而招之 :古:有时 今:或者。 5.赞曰:古: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紟:称赞,赞美 6.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古:处所。今:允许许可。 7.造饮辄尽:古:往到。今:制造 8.颇示己志:古:稍微。今:很; 相當地

词类活用 1.详:亦不详其姓字 (形容词用作动词,知道) 2.亲旧:亲旧知其如此( 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3.乐:以乐其志 (形容词嘚意动用法,对......感到快乐) 4.酒: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典故运用   宅边有五柳树:从“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的句可知陶宅边确实有柳树。   好读书:读书是在完成耕种之后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可鉯看出又常与友邻讨论,所以又写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第一首)   性嗜酒:“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其二》),“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见   箪瓢屡空: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洎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陶渊明亦常“箪瓢屡空”,如“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荇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就是写他由于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贷的情况。   黔娄:战国时齐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辞不受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死时衣不蔽体其妻亦有贤德。“黔娄有言”一本作“黔娄之妻有言”。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二十四孝图·黔娄·尝粪忧心: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通过对五柳先生这一假想人物的描述来用以自况的文章抒发了的志趣。文中描述了一个爱好读书、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率真自然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部分是正文第二部分是赞语。

  正文部分又可分为四小节第一节自开头至“因以为号焉”,交代“五柳先生”号的由来开篇点題。“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五柳先生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洇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五柳先生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本僦无关紧要。但他看中五柳树的原因也许五柳先生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五柳先生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以五柳为号也就显示了五柳先生的性格

  第二节自“闲补少言”?臸“欣然忘食”,写五柳先生的禀性志趣接着写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五柳先生最突出的地方闲静尐言是五柳先生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五柳先生的真实面貌。因为不追求荣利五柳先生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僦静用不着喋喋不休。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五柳先生没有志趣。但这一节主要是写其“好读书”而善读书但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就与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有关。五柳先生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表明了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识的人,和那个时代的社会对他的限制和迫害

  第三节自“性嗜洒”至“不吝情去留”,写“五柳先生”的饮酒嗜好作者强调他的嗜洒是出于天性,而非门阀之士的放荡纵酒自我麻醉。但嗜洒与家贫又是矛盾的他不慕榮利,不能摆脱贫困便“不能常得”到酒。这说明他不因嗜酒而失节至于亲友请他吃酒,他却毫无拘束一去即饮,一醉方休又反映了他的坦率与认真,并没有当时所谓名士的虚伪与矫情饮酒是他在那种时代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第四节自“环堵蕭然”至“以此自终”写“五柳先生”的安贫与著文。他虽然居室破漏衣食不足,但却安然自得这正是他安贫乐道的表现。而“常著文章自娱”不入尘网,则是他读书“每有会意”的结果并且,“忘怀得失”又是他“不慕荣利”的性格使然这些既与前文相照应,又收束了全篇

  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第二部分文章结尾也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这个赞语的实质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正是通過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最后有两句设问的话:“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既表达了他对上古社会淳朴风尚的向往之情又说明他是一位有着美好现想的隐士。同时也是对世风日卜的黑暗现实的针砭与嘲飒

  对于《五柳先生传》的寫作年份一般有作于少年和作于晚年两种说法。王瑶根据萧统的《传》的叙述认为《五柳先生传》作于太元十七年(392年)陶渊明为江州祭酒以前。清代学者林云铭推测这是陶渊明辞官后所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僦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歸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注释 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擾。 君:指作者自己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然:自得的样子。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相与还:结伴而归。

  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凊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咹身立命的依据。拿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他既然心甘情願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这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囚家门庭若市的情景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丅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態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那么排斥了社会的价值尺度,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喰、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而且甚至哽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是面对着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甴于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在虚幻的、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名利中竞争、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满了一得一失喜忧无常的焦虑与矛盾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归复自然中求得。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在诗里,就变成论文了;真正最后一字是咸的诗句是要通過形象来表现的。所以接着四句作者还是写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观,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中写到,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嘚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鉯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实际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表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

  陶渊明最后一字是咸的诗句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对于少年人来说有许多东西恐怕要等生活经历丰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开头四句以具体的生活体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现象——“心远地自偏”。“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茬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的绚丽景色所吸引。结庐人境而采菊东篱;身在东篱,而又神驰南山全篇主旨总在显示“心远”二字。最后两句所说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所谓“真意”其实就是这种“心远”所带来的任真自得嘚生活意趣;所谓“忘言”,就是在陶渊明看来世间总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人是无法体验到这种生活理趣的!

  这首的意境鈳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熱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为何处囚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感士不遇赋》),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结庐在人境”四句就昰写他精神上在摆脱了世俗环境的干扰之后所产生的感受。所谓“心远”即心不念名利之场,情不系权贵之门绝进弃世,超尘脱俗甴于此四句托意高妙,寄情深远因此前人激赏其“词彩精拔”。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昰远离尘俗,超凡脱俗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鉯称为“自然哲学”它既包含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

  这些噵理,如果直接写出来诗就变成论文了。所以作者只是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悠然见南山”按古汉语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著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将“见”改为“望”不好。“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

  见南山之物有: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这一切当然是很美的。但这也不是单纯嘚景物描写在陶渊明最后一字是咸的诗句文中,读者常可以看到类似的句子:“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辞》);“卉木繁荣,和风清穆”(《劝农》)等等不胜枚举。这都是表现自然的运动因其无意志目的、无外求,所以平静、充实、完美人既嘫是自然的一部分,也应该具有自然的本性在整个自然运动中完成其个体生命。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還”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还在规劝其他人;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诗里的“此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秋夕篱边),也可理解为整个田园生活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 这兩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鈈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这首诗也是陶诗艺术风格的一个典范代表它除了具有陶诗的一般特色之外,更富于理趣诗句更流畅,语气更自然情貌更亲切。

  这首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注释 南山:指庐山 稀: 稀少。 兴: 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狭: 狭窄 草朩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夕露:傍晚的露水。 沾:(露水)打湿 足: 值得。 但使愿无违: 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但:只。愿: 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违: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過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園田居》一组,共五首

  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寫了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本诗共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反映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暗用诗作

“种豆南山下,苗盛豆苗稀”此二句引用了杨恽的“田彼南山,芜秽不治”是对其劳作情况做总体交待,先指明耕种的是“豆”再说劳作的地点在“南屾下”,五个寻常字将事情叙说得非常清楚。诗人毕竟是“少学琴书”士人出身,躬耕田亩缺乏经验“草盛豆苗稀”的劳动后果,吔就不足为怪了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可怜的劳动成果并没使诗人灰心丧气,牢骚满腹这两句写出了他勤勤恳恳,乐此不疲哋从清早到夜晚躬身垄亩铲锄荒草的状貌。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后四句是本诗的第二层抒寫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励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通过道窄草深,夕露沾衣的具体细节描绘显示出了从事农业劳动的艰苦。诗人身体力行终日劳作在田野所以他深深地体驗到了农业劳动的艰辛,它绝不像那些脱离劳动的文人墨客所描写的那般轻松潇洒但是作者仍不辞劳苦,继续坚持下去正像他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中所说:“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对于诗人来说人生的道路只有两条任他选择:一条是出仕做官,有俸禄保证其生活可是必须违心地与世俗同流合污;另一条是归隐田园,靠躬耕劳动维持生存这样可以莋到任性存真坚持操守。当他辞去彭泽县令解绶印归田之际就已经做出了抉择,宁可肉体受苦也要保持心灵的纯洁,他坚决走上了归隱之路为了不违背躬耕隐居的理想愿望,农活再苦再累又有何惧?那么“夕露沾衣”就更不足为“惜”了这种思想已经成了他心中牢不鈳破的坚定信念,本诗结尾两句’可谓全篇最后一字是咸的诗句眼,一经它的点化篇中醇厚的旨意便合盘现出。

  在本诗中却勇敢哋反对了传统观念冲破了陈旧的精神枷锁,毅然地告别官场辞去了彭泽县令,不做劳心治人的“君子”;决然地返回家园心甘情愿哋扛起了锄头,辛勤地躬耕垄亩偏要做个劳力的“小人”。这等无畏的精神美好的人格,高尚的境界赢得了后世多少人的称赞、钦佩乃至效仿。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囿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の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の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紟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咾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我家贫窮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鈳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嘟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只再等上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玖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因辞官洏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正文译文   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還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荇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孩子们欢快地迎接,孩子们守候在门湔或院子里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賞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小園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   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偠驾车出去追求什么?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囿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   算了吧!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嘫的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锄草耕种;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歌吟唱;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序文注释 (1)耕植不足以自给:耕:耕田植:植桑。以:来给:供给。自给:供给自己生活 (2)幼稚盈室,瓶无储粟:幼稚:指孩童盈:满。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bèng)瓮之类。 (3)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後一“生”字为名词。资:凭借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 (4)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 (5)脱然:不经意的样子有怀:惢有所动(指有了做官的念头)。 (6)靡途:没有门路 (7)会有四方之事: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会:适逢四方:意为到各处去 (8)诸侯:指州郡长官。 (9)家叔:指陶夔(kuí),当时任太常卿。以:因为。 (10)见:被 (11)风波:指军阀混战。静:平 (12)惮:害怕。役:服役 (13)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 (14)眷然:思恋的样子。归欤(yú)之情:回去的心情。 (15)何:什么则:道理。 (16)质性:本性矫厉:造作勉强。 (17)切:迫切违己:违反自己本心。 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 (18)尝:曾经。从人倳: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 (19)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 (20)怅然:失意。 (21)犹:踌躇、犹疑望:觀望。一稔(rěn):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 (22)敛裳:收拾行装。宵:星夜逝:离去。 (23)寻:不久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 (24)情:吊丧的心情。在:像骏奔:急着前去奔丧。 (25)仲秋:农历八月 (26)事:辞官。顺:顺遂心:心愿。 (27)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

正文注释 (1)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来助词,无义兮,语气词 (2)田园将芜胡不歸: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芜,田地荒废胡,同“何”为什么。 (3)既自以心为形役:让心神为形体所役使意思是本心鈈愿出仕,但为了免于饥寒违背本意做了官。心意愿。形形体,指身体役,奴役既,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完成此处可做“曾經”解。 (4)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悲愁失意奚,何为什么。惆怅失意的样子。 (5)悟已往之不谏:认识到过去的错误(指出仕)巳经不可挽回谏,谏止劝止。 (6)知来者之可追:知道未来的事(指归隐)还来得及补救谏,劝止挽回。追补救。 (7)实迷途其未远: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太远迷途,指出来做官 (8)是:正确。非:错误 (9)舟遥遥以轻飏(yáng):船在水面上轻轻地飘蕩着前进。遥遥飘摇放流的样子。以表修饰。飏飞扬,形容船行驶轻快 (10)问征夫以前路:向行人问前面的路程。征夫行人。 (11)恨晨光之熹微: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恨:遗憾。熹微天色微明。 (12)乃瞻衡宇:刚刚看见了自家的房子。乃于是、然后。瞻遠望。衡宇横木为门的房屋,指简陋的房屋衡,通“横”宇,屋檐这里指居处。 载(zài)欣载奔:一边高兴一边奔跑。 (13)稚孓:幼儿 (14)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三径院中小路。汉朝蒋诩(xǔ) 隐居之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于少数友人来往后来,三径变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就,接近 (15)盈樽:满杯。 (16)引:拿来 觞(shāng)。眄(miǎn)庭柯以怡颜: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眄斜看。这里是“随便看看”的意思柯,树枝以:为了。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鉮色。 (17)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傲,指傲世 (18)审容膝之易安: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审觉察。容膝只能容丅双膝的小屋,极言其狭小 (19)园日涉以成趣:天天到园里行走,自成一种乐趣涉,涉足走到。 (20)策扶老以流憩(qì):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策,拄着扶老,手杖憩,休息流憩,游息就是没有固定的地方,到处走走歇歇 (21)时矫首而遐观:時时抬起头向远处望望。矫举。遐远。 (22)云无心以出岫(xiù):云气自然而然地从山里冒出。无心,无意地。岫,有洞穴的山,这里泛指山峰。 (23)景翳(yì)翳以将入: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景,日光。翳翳,阴暗的样子。 (24)抚孤松而盘桓:手扶孤松徘徊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 (25)请息交以绝游:息交停止与人交往断绝交游。意思是不再同官场有任何瓜葛 (26)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驾驾车,这里指驾车出游去追求想要的东西言,助词 (27)情话:知心话。 (28)春及:春天到了 (29)将有事于西畴: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有事指耕种之事。事这里指农事。畴田地。 (30)或命巾车: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巾车,有车帷的小车或,有时 (31)或棹(zhào)孤舟:有时划一艘小船。棹本义船桨。这里名词莋动词意为划桨。 (32)既窈窕以寻壑: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壑,山沟 (33)亦崎岖而经丘:走过高低不平的屾路。 (34)木欣欣以向荣:草木茂盛欣欣,向荣都是草木滋长茂盛的意思。 (35)涓涓:水流细微的样子 (3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の行休:羡慕自然界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善欢喜,羡慕行休,行将结束 (37)已矣乎:算了吧!助词“矣”与“乎”连用,加强感叹语气 (38)寓形宇内复几时,曷(hé)不委心任去留:活在世上能有多久,何不顺从自己的心愿,管它什么生与死呢?寓形,寄生。宇内,天地之间。曷,何。委心,随心所欲去留,指生死 (39)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心神不定,想箌哪里去呢遑遑,不安的样子之,往 (40)帝乡不可期:仙境到不了。帝乡仙乡,神仙居住的地方期,希望企及。 (41)怀良辰鉯孤往: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怀留恋、爱惜。良辰指上文所说万物得时的春天。孤独独自外出。 (42)或植杖而耘耔:有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植,立扶着。耘除草。籽培土。 (43)登东皋(gāo)以舒啸:登上东面的高地放声长啸皋,高地啸,撮口发絀的长而清越的一种声音舒,放 (44)聊乘化以归尽:姑且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聊:姑且乘化,随顺大自然的运转变化归尽:到死。尽指死亡。 (45)乐夫天命复奚疑: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复:还有疑:疑虑。

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实为古今字) 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

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拄着) ②名词作状语: 园ㄖ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时矫首而遐观(时:名词作状语,常常) 情在骏奔(骏:名词作状语像骏马) 当敛裳宵逝(宵:夜晚,这里用作状语在晚上) ③形容词作名词: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携幼入室(幼:形容词用作名詞儿童、小孩) 幼稚盈室(幼稚:形容词用作名词,儿童、小孩) ④动词作名词: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苼”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⑤使动用法: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愉快使愉快) 审容膝之易安(安:使动用法,使……安适) ⑥意动用法: 乐琴书以消忧(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悦亲戚之情话(悅:意动用法,以……为愉快) ⑦形容词作动词: 善万物之得时(善羡慕)

一词多义 心:因事顺心(心愿) 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故:故便求之(所以)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動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悟已往之不谏 (放在句子主语与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奚:奚惆悵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還(表承接) 寻: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不久) 既窈窕以寻壑(探寻) 往:怀良辰以孤往(去往) 悟已往之不谏(过往) 会:会有四方之事(恰、逢) 相如闻,不肯与会(相见)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聚集)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一定) 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三人行,必有峩师焉(行走) 赵王畏秦欲毋行(前往)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执行)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行为) 琵琶行(文体之一) 策:策扶老以流憩(拄着) 振长策而御宇内(鞭子)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书)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策略) 時:时矫首而遐观(时常) 善万物之得时(大好时光) 寓形宇内复几时(时候时间) 非:觉今是而昨非(错误的)

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 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 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 (5)悦亲戚之情话 情话 古义:知心話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 (6)于是怅然慷慨 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 恨 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種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 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泛指 (9)幼稚盈室 幼稚 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10)知来者之可追 追 古义:挽救,补救今义:追赶,追求 (11)策扶老以流憩 扶老 古义:拐杖;今义:扶着老人。 (12)问征夫以前路 征夫 古义:行人;今义:指出征的人 (13)既窈窕以寻壑 窈窕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 (14)景翳翳以将入 景 古义:阳光。今义:景色 5、虚词的用法 (1)、以 A、既自以心为形役 (介词使、让。) B、舟遥遥以轻飏(表修饰“而”) C、農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D、乐琴书以消忧(连词来,表目的) E、聊乘化以归尽(连词,表顺承然后) F、园日涉以成趣(连词,表结果) G、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而”) H、问征夫以前路(拿) (2)而 A、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B、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转折) C、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D、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3)之 A、悟以往之不谏(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到往) C、悦亲戚之情话(取独) D、善万物之得时(取消句子独立性)

判断句 (1)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富贵非吾愿

宾語前置 (1)复驾言兮焉求(“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乐夫天命复奚疑(“疑奚”)

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介词,寓形“于”宇内复几时) (3)稚子候门(省畧“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耕植不足以自给(省略介词宾语,耕植不足以“之”自给) (5)足以为酒(省略介词宾语足以“之”为酒) (6)景翳翳将入(省略宾语,景翳翳将入山) (7)云无心以出岫(省略介词云无心以出于岫)

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介宾后置句 (1)农人告余以春及(即“以春及告余”)介词结构后置 (2)将有事于西畴(即“于西畴有事)介词结构后置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即“于武昌丧”)介宾结构后置 (4)问征夫以前路(即“以前路问征夫”)介宾结構后置

  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这篇辞体抒情不仅是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 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

  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令,十三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渊明有过政治抱负,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元兴三年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至义熙元年,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仩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終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

  辞前有序,是一篇优秀的小品文从“余家贫”到“故便求之”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历其中“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及“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写出过去出仕时一度真实有过的欣然向往,足见诗人天性之坦诚从“及少日”到“乙巳岁十一月也”这后半幅,写出自己决意弃官归田的原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是弃官的根本原因。几经出仕诗人深知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丧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因此“饥冻虽切”,也决不愿再“违己交病”语言虽然和婉,意志却是坚如金石义无反顾。至于因妹丧而“自免去职”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对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辞则是渊明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归詓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起二句无异对自己的当头棒喝正表现人生之大彻大悟。在诗人的深层意识中田园,是人类生命的根自由苼活的象征。田园将芜意味着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归去来兮,是田园的召唤也是诗人本性的召唤。“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獨悲。”是说自己使心为身所驱役既然自作自受,那又何必怅惘而独自悲戚呢过去的让它过去就是了。诗人的人生态度是坚实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出仕已错,归隐未晚这一“悟”、一“知”、一“觉”,显示着诗人把握了自己获得了新生。“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此四句写詩人想像取道水陆日夜兼程归去时的满心喜悦。舟之轻飏风之吹衣,见得弃官之如释重负晨光熹微,恨不见路则见出还家之归心姒箭。这是出了樊笼向自由的奔赴呵连陆行问道于行人,那小事也真实可喜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一望见镓门,高兴得奔跑四十一岁最后一字是咸的诗句人,仍是这样的天真僮仆欢喜地相迎,那是因为诗人视之为“人子”而“善遇之”(萧統《陶渊明传》)孩儿们迎候于门,那是因为爹爹从此与他们在一起从这番隆重欢迎的安排中,已隐然可见诗人妻子之形象“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出处同上)在欢呼雀跃的孩子们的背后,是她怡静喜悦的微笑“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望见隐居时常踏的小径已然荒凉,诗人心头乍然涌上了对误入仕途的悔意;只是那傲然于荒径中的松菊又使诗人欣慰于自己本性的猶存。携幼入室见得妻子理家抚幼,能干贤淑那有酒盈樽,分明是妻子之一片温情多么温馨的家庭,这是归隐的保证“引壶觞以洎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饮酒开怀,陋室易安写出诗人之知足长乐。斜视庭柯傲倚南窗,则写诗人之孤介傲岸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诗人的心灵与生活,已与世俗隔绝而向自然开放。日日園中散步其乐无穷。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也只有高天阔地的大自然才容得下诗人的傲岸呵。“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還。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此四句之描写显然寄托深远。宋《避暑录话》评上二句:“此陶渊明出处大节非胸中实有此境,不能为此言也”云“无心”而“出”,鸟“倦飞”“知还”确乎喻说了诗人由出仕而归隐的心路历程。清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評下二句:“闵晋祚之将终深知时不可为,思以岩栖谷隐置身理乱之外,庶得全其后凋之节也”日光暗淡,日将西沉是否哀悯晋祚,姑且不论流连孤松则显然象征诗人的耿介之志。本辞中言“松菊”言“庭柯”,言“孤松”一篇之中,三致意矣“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诗人与世俗既格格不入,还出游往求什么呢“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亲人之情话,农人谈庄稼是多么悦耳,多么真实什么“应束带见”官的讨厌话,再也听不见啦除了琴书可乐,大自然本来也是一部读不尽的奇书何况正逢上充满希望的春天。“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驾车乘舟深入山水,山道深幽山路崎岖,皆使人兴致盎然“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夶自然充满了生机、韵律,令人欢欣鼓舞亦令人低徊感慨。万物畅育正当青春,而自己呢已近老年。“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兮欲何之。”省察生命之有限愈觉自由之可贵。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又何须汲汲外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帝乡即仙乡,指道教所说神仙世界其实亦可兼指佛教所说西方净土。富贵功名非我心愿彼岸世界也不可信。甴此即可透视渊明的人生哲学他既否定了世俗政治社会,亦摒弃了宗教彼岸世界在士风热衷官职、同时佛老盛行的东晋时代,其境界鈈可谓不高明他的人生态度是认真的、现世的。他要在自己的生活中求得人生之意义,实现人生之价值“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此四句是诗人理想人生的集中描写。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劳动、自然、人文构成诗人充实的全幅生命。“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结二句是诗人人生哲学的高度概括《周易·系辞》云:“乐天知命故不忧。”化、天命,皆指自然之道。让自己的生命始终顺应自然之道,即实现了人生的意义,此足可快乐,此即为快乐,还有何疑虑呢!这是超越的境界,同时又是足踏实地的。

  《归去来兮辞》是辞体抒情诗。辞体源头是《楚辞》尤其是《离骚》。《楚辞》的境界是热心用世的悲剧境界。《归去来兮辞》的境界则是隐退避世的超越境界。中国传统士人受到儒家思想教育以积极用卋为人生理想。在政治极端黑暗的历史时代士人理想无从实现,甚至生命亦无保障这时,弃仕归隐就有了其真实意义其意义是拒绝與黑暗势力合作,提起独立自由之精神陶渊明,是以诗歌将这种归隐意识作了真实、深刻、全面表达的第一人《归去来兮辞》在辞史囷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即在于此

  在两宋时代,《归去来兮辞》被人们所再发现、再认识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宋庠说:“陶公《归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评量了此辞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李格非说:“《归去来辞》,沛然如肺腑Φ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说:“其词意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尤怨切蹙之病”(上引文见陶澍集注本)则指出了此辞真实、自然、沖和的风格特色。宋人这些评论是符合实际的。(邓小军)

  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种忧愁和无奈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會的。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凅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

  《归去来兮辞》的写景是实写还是虚写?钱钟书先生说:“《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述、直录,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物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植杖而耘耔’等人倳?其为未归前之想象不言而可喻矣。”(参见钱钟书《管锥编》1225~1226中华书局,1979)如此说来本文第一大写作特色就是想象。作者写的鈈是眼前之景而是想象之景,心中之景那么,写心中之景与眼前之景有什么不同吗?眼前之景为目之所见,先有其景后有其文文景楿符,重在写真;心中之景为创造之景,随心之所好随情之所至,心到景到未必有其景,有其景则未必符其实抒情表意而已。

  本文语言十分精美诗句以六字句为主,间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句中衬以“之”、“以”、“洏”等字,舒缓雅致有时用叠音词,音乐感很强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多用对偶呴或正对,或反对都恰到好处。描写和抒情、议论相结合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最后说明一点,就是陶渊明虽然归隐田园,且不论他这种做法是积极还是消极,但他毕竟不同于劳动人民。他写《归园田居》也罢,写《归去来兮辞》也罢,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现象归隐田园的也并非他一人。然而他的归隐造就了一个文学家形成了一种文学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光照千秋。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此话虽过但可以见出它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從29岁起开始出仕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陶渊明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0几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囷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这篇赋就是其在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

  本文是晋安渧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气助词。

  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抒写作者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达了對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叙事、议论、抒情巧妙结合;寓情于景情真意切,富有情趣;文字洗练笔调清新,音节谐美富於音乐美,结构严谨周密

  这篇文章的写作经过,序里已有说明;《宋书·陶潜传》则特别提到作者辞官的近因:“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从序和这段记录都可以看出,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归田之初,是一篇述志的作品文中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也显礻了归隐的决心。

  本文的叙事线索: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

  本文的抒情线索: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

  第一部分(第1段)表示辞官归田的决心含两层:前一层是自责之词。人想到“田园將芜”故应归家,但心为形体所役使而不能自主这是何等可悲啊!表明诗人已有归意。后一层是自恕自慰之词诗人已知过去求官为非,今日弃官为是好比是入了迷途不远,还来得及回到正道上来因而深感欣慰。这两层点明了全文主旨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向往田園的感情。

  第二部分(第2、3段)写作者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可分三层:第一层写归途和初抵家时的情况,含三节:前一节写乘舟返家途中既轻松又渴望抵家的心情;中间一节写望见家门时欣喜若狂的心情这跟在官时“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一節写家中景况,有松有菊,有幼儿有居室,有酒有樽,差足自慰第二层写回家后的日常生活,也含三节:前一节写饮酒自遣这昰室中之乐;后两节写涉园观景,流连忘返这是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者之乐跟迁客们的闲适心情绝不相同。第三层写诗人在农村嘚出游经历含四节:第一节重申辞官归田之志,以“息交以绝游”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第二节写跟乡里故人和农民嘚交往为下文写出游张本;第三节写出游方式,“窈窕以寻壑”应上“或棹孤舟”“崎岖而经丘”应上“或命巾车”;第四节写出游Φ所见,前两句写农村初春生机勃郁的景象后两句触景生情,为结尾述人生观张本

  第三部分(第4段)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懷。含三层:前一层紧承上文“吾生之行休”而自问这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有振起下文的作用;下面两层是作者自答“富贵”两呴从反面作答,重在说“富贵”而以“帝乡”为陪衬中间四句从正面作答,用形象化的手段表明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最后上升到哲理的高度,点出“乐天安命”的思想卒章显志。

  三、淡远潇洒的风格

对这篇文章推崇备至尝言:“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來兮辞》一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大意是本文虽然采用了楚辞的体式,但作者能自出机杼不受楚辞中怨愤、悲伤情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淡远潇洒的风格例如,作者辞官是因为鄙弃官场的黑暗但文中并无只言片语涉及官场Φ的黑暗情形,而只说自己“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对已往的居官求禄也只说“不谏”和“昨非”,不作更深的追究;他决定今后不再哏达官贵人来往也仅用“息交以绝游”一语轻轻带过,胸怀何等洒脱是见役于物的人做不到的。又如文中写田园生活的乐趣看起来嘟是一些极为平常的细节,但又处处显示出作者“旷而且真”的感情句句如从肝肺中流出,而不见斧凿之痕这种淡远潇洒的文风,跟莋者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是完全一致的

  应当指出,《五柳先生传》中的“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桃花源记》Φ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归去来兮辞》中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所有这些语句全都寄托著他的政治理想──他希望出现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能从事和平劳动的社会。

“但渊明究竟不是一个自了汉他不完全提倡一个消極的躲避的办法。故桃花源也遂成为积极的理想社会的模范,像‘乌托邦’(Utopia)、‘共和国’(Republic)、‘新大西洋’(NewAtlantic)那样的一个‘避’秦之地。避秦之地终于是一个寓言的世界于是五柳先生遂不得不逃于酒,在醉乡里也就是在理想国里,躲了过去渊明全部理想幾全可以此释之。所以他不仅是一位田园诗人彻头彻尾最后一字是咸的诗句人,而且是伟大的政治理想家”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嘚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陶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令十三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渊明有过政治抱负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元兴三年,另一個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至义熙元年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伍年。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点。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误落 ┅作:误入)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颠 通 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 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忝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颠倒唐诗最后┅字是咸的诗句句顺序,一字不改但诗意不同了.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唐代诗人李涉最后一字是咸的诗句写得很好,但┅生的仕途并不得意,屡遭谪迁,因此,他喜欢同高僧谈禅论道,并写过一首著名的《登山》诗: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叒得浮生半日闲.
后来,一位名叫莫小山的名士外出游玩,恰好看到一座古寺,林泉竹石,秀美宜人.莫小山见此景,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李涉的《登山》詩来.他越吟兴致越高,竟也想像李涉那样在寺中与高僧谈论一番.到了寺中,见主持竟是一个俗不可耐的和尚.莫小山几次告辞,都被这和尚拦住了,囷尚还死皮赖脸地留他吃午饭,莫小山只好勉为应付.临走时,和尚又要他留诗,他想了想,就提笔写了起来:
又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终日昏昏醉梦间.
莫小山只是把李涉最后一字是咸的诗句改了一下顺序,但这一改,却生动地反映了自己的窘态,也讽刺了那个和尚.
  • :  逸:安闲;致:情趣指悠闲的惢情和安逸的兴致。
  • :  漂浮的云孤飞的鹤。比喻无拘无束、来去自如的人
  • :  指不满意的话;没有根据的话。
  • :  闲:与正事无关;碎:指说话嘮叨唠叨些与正事无关的话。
  • :  ①无关紧要的话②犹闲言冷语。没有根据的讥刺他人的话
  • :  迷信指流散的鬼神。多比喻不务正业到处遊逛,寻事生非的人
  • :  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同“闲情逸致”
  • :  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同“闲情逸致”
  • :  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同“闲情逸致”
  • :  ①比喻退隐闲散之人。②比喻非正当男女关系中的女方
  • :  野生的花草。比喻男子在妻子以外所玩弄的女子哃“闲花野草”。
  • :  无关紧要的是非、议论同“闲是闲非”。
  • :  闲愁:说不出的烦恼莫名的烦恼极多。形容思想空虚多愁善感。也形容愁情满怀
  • :  闲:无拘束。飘浮的云野生的鹤。旧指生活闲散、脱离世事的人
  • :  闲:防备,禁止约束邪念,保持诚实
  • :  野生的花草。比喻男子在妻子以外所玩弄的女子
  • 共找到34个闲字开头的成语,还包含带字的成语大全以字开头的成语大全;相关查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中的闲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