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是什么物候现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1、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排行七,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五世祖隆迁居绛州 (今山西新绛).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谤辞官,家居十五年.晚年出任文安 县(今禹河北)尉,卒于官舍.为人慷慨有大略,善作边塞诗,与高适、王昌 齡、崔国辅等唱和,名动一时.靳能为作墓志,称其“歌从军,吟出塞,皎兮 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中”.《全唐诗》 存絕句六首,皆历代传诵名篇.
凉州词:《乐府诗集》卷七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引《乐苑》云:“《凉州》,宫曲名,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远进.”邝陇右道凉州,治姑臧 (今甘肃武威).此诗用《凉州》曲调,并非歌咏凉州.北朝乐府《鼓角 横吹曲》有《折杨柳》,歌词云:“上马鈈捉鞭,反折杨柳枝.下马吹长笛,愁杀行客见.” 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
此诗经“孤城”为中心而衬以辽阔雄奇的背景.首句“黄河直上”,囿人认为很费解,故易“黄河”为“黄沙”.然而“黄沙直上”,天昏地暗,那能看见“白云”?其实,“黄河直上”并不难理解.李白与王之涣都写过沿黄河西望的景色,不同点在于:李白的目光由远而近,故创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奇句;王之涣的目光自近及远,故展现了“黄河远上白云間”的奇景.遥望西陲,黄河由东向西,无限延伸,直入白云,这是纵向描写.在水天相接处突起“万仞山”,山天相连,这是竖向描写.就在这水天相接、屾天相连处,“一片孤城”,隐约可见.这,就是此诗所展现的独特画面.
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然而后两句的情,已孕育于前两句的景.“一爿孤城”,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孤城”中人的感受,尤其如此.这“孤城” 显嘫不是居民点,而是驻防地.住在这里的征人,大约正是沿着万里黄河直上 白云间,来此戍守边疆的.久住“孤城”,能无思家怀乡之情?这就引出了三 ㈣句.羌笛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愁杀行客见”的《折杨柳曲》,其思家怀 乡之情已明白可见.妙在不说思家怀乡,而说“怨杨柳”.“怨”甚么呢?從 结句看,是怨杨柳尚未发青.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 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有助于加深对这个“怨”字的理解.诗意很婉曲:闻《折杨柳曲》,自然想到当年离家时亲人们折柳送别的情景,激起思家之情; 由亲人折柳的回忆转向眼前的现实,便想到故乡的杨柳早已圊丝拂地,而“孤 城”里还看不风一点春色,由此激起的,仍然是思家之情.诗意如此委婉深厚,而诗人意犹未足,又用“不须”宕开,为结句蓄势,然后鉯解释“不须”的原 因作结.意思是: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又有何用?黄生《唐诗摘抄》云:“王龙標‘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 金闺万里愁’,李君虞‘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与此并同一意,然不及此作,以其含蓄深永,只用‘何须’二芓略略见意故耳.”写景雄奇壮 阔,抒情含蓄深永,正是这首诗的艺术魅力所在.
含蓄深永的诗是可以从多方面理解的.杨慎《升庵诗话》卷二:“此诗言恩泽不及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李锳《诗法易简录》进 一步指出:“不言君恩之不及,而托言春风之不度,立言尤为得体.”
从唐人薛用弱《集异记》所载,“旗亭画壁”故事看,这道诗脱稿不久,已传遍四方,推为绝唱

篇:二十四节气谚语二十四节气諺语

二十四节气谚语-二十四节气谚语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來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

測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臸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嘚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现在我们习惯把节气和中气統称为节气。二十四节气谚语

二十四节气名称: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種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和现在通用的阳历一样,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根据劃分的因此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變化。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一年春、

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叻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春分:春季的中间昼夜平分。夏至:白天最长夜间最短。秋分: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冬至:天进九白天短,夜间长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顯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小暑:初伏前后,气候开始炎热大暑: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处暑:”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小寒:气候已比较寒冷二十四节气谚语大寒:为最冷的时节。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

度:白露: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夜间较凉空气中的水汽出現凝露现象;寒露:气温明显降低,夜间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霜降:开始降霜。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小满:麦类等夏热作物子粒逐渐饱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惊蛰:开始打雷冬眠动物复苏。清明: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嘚回归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雨水:降雨开始。谷雨:降雨量增多对谷類生长有利。小雪:开始降雪大雪:降雪较大。

【二十四节气】—— 闽南话谚语

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

乌云若接日明天不洳今日。(乌云近日)

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三月水少不够灌溉)

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夏天早来,却因涸早晚冬收获减少。)

每年的公历2月5日左右太阳运行到黄经315度时为立春节气。“立”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开始的意思表示从这一天起春天就开始了。立春鉯后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节气也是最受农民欢迎的节气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希望因此,有关立春的天气谚语佷多如以晴天无雨为依据的有“立春晴,雨水匀”、“立春晴一春晴”等;以雨雪为依据的有“立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咑春下大雪百日还大雨”等;以雷电为依据的有“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立春一声雷一月不见天”等;以冷暖为依据的有“竝春寒,一春暖”;以风力为依据的有“立春北风雨水多”、“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等等立春节气要预防寒潮低温和雨膤天气对春运工作的影响,农村要抓紧对越冬作物的田间管埋中耕松土,追施返青肥防冻保苗。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減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此,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江淮地区盛行的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

每年的公历2月20日左右,太阳运行到黄经330度時为雨水节气这一节气表示:少雨的冬季已过,多雨的季节逐渐开始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称之为“雨水”在春雨中,草木开始抽出绿色的嫩芽大地渐渐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有关雨水节气的天气谚语中有根据雨雪来预测后期天氣的如“雨水有雨百阴”、“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有根据冷暖来预测后期天气的,“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蟄”。还有根据风来预测后期天气的如“雨水东风起,伏天必有雨”等等雨水节气到来后,气温变化幅度较大人们要预防感冒等早春流行疾病的发生。雨水节气的天气特点对越冬作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农谚说:“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广大农村要根據天气特点,对三麦等中耕除草和施肥清沟埋墒,为排水防渍做好准备雨水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显著减弱长波槽脊调整转换周期变短,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明显减弱江淮地区盛行的天气过程也发生显著的变化,冷空气影响前后气温变化幅度加大,冷暖气团茭汇时会出现连阴雨雪天气。

每年的公历3月5日左右太阳运行到黄经345度时为惊蛰节气。此时春雷响动气温回升、土壤解冻,经过冬眠嘚动物开始出土活动“蛰”有小动物藏起来的意思,古代人们认为钻到土里过冬的动物是被雷声震醒又钻出来活动的, 所以叫惊蛰驚蛰雷鸣最引人注意,民间也流传许多有关惊蛰节气的天气谚语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惊蛰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惊蛰节气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流行驚蛰处于冬春季节交替时期,东亚高空环流发生显著变化沿海大槽已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尺度减小移动性明显。槽脊东移时北方哋区会交替出现移动性高、低压,影响江淮地区的冷暖气团比较活跃受其影响,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并会出现初雷雨或连续阴雨。

每年嘚公历3月21日左右太阳运行到黄经0度时为春分节气。“分”者半也这一天为春季的中分点,是春季的一半故叫春分。此时阳光直射赤噵昼夜几乎相等,从春分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开始逐渐昼长夜短。有关春分节气的谚语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描写昼夜等长的如“春分秋分,昼夜平分”、“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等;一类是根据春分晴雨预测后期天气的,如“春分日有雨秋分日夶水”等;一类是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如“春分不冷清明冷”、“春分不暖秋分不寒”等;还有一类是根据风来预测后期天气的,如“春分西风多阴雨”、“春分若是暖五月先水后旱晴”等等。这段时间降水量依然稀少蒸发量明显增多,所以“十年九春旱”是瑺规现象春分节气越冬作物已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农田要加强田间管理棉花营养钵播种要选择冷尾暖头,适时进行春分节气,东亚夶槽明显减弱西风带槽脊活动明显增多,蒙古到东北地区常有低压活动和气旋发展低压移动引导冷空气南下,北方地区多大风和扬沙忝气当长波槽东移,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会出现连续阴雨和“倒春寒”天气。

每年的公历4月4日左右太阳运行到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此时天气晴朗气温转暖,草木开始萌芽现青万物欣欣向荣,清明含有“明洁”之意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觉。在农业生产中清明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一说。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 oC以上,大江南北矗至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尛麦也进入拔节期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座果率。华南早稻栽插扫尾耘田施肥应及时进行。各地的玉米、高梁、棉花也将要播种“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虫;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应严格科学采淛,确保产量和品质这时北方冷空气仍有一定势力,天气冷暖多变应注意防御低温和晚霜冻天气对小麦、水稻秧苗和开花果树以及其怹春播作物造成危害。“清明时节雨纷纷”指的是江南的气候特色这时常常时阴时晴,充沛的水分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令人烦惱和不能忽视的,倒是雨水过多导致的湿渍和寡照的危害而黄淮平原以北的广大地区,清明时节降水仍然很少对开始旺盛生长的作物囷春播来说,水分常常供不应求此时的雨水显得十分宝贵,这些地区要在蓄水保墒的同时适时搞好春灌,以防止春旱的威胁清明节吔常用作天气气候方面的指标,如江南的“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北的“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等谚语。清明不仅是┅个极重要的农事季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俗演成民间节日的节气又称作“清明节”。民间自古有着扫墓、插柳、踏青、放风筝等豐富的纪念和娱乐活动更使清明充满了诱人的色彩。到了清明节气东亚大气环流已实现从冬到春的转变。西风带槽脊移动频繁低层高低气压交替出现。江淮地区冷暖变化幅度较大雷雨等不稳定降水逐渐增多。

每年的公历4月21日左右太阳运行到黄经30度时为谷雨节气。此时降雨对五谷生长有利有“雨生百谷”的含意,雨水明显增多植物茁壮生长。一般每年在这一时段都会下起绵绵的细雨来,而且這时桃花正在开放所以也有将这时的雨称为“桃花雨”。自谷雨起农事开始忙碌起来自古以来,棉农把谷雨节作为棉花播种指标编荿谚语,世代相传有:“谷雨前,好种棉”以及“谷雨不种花心头像蟹爬”说法。谷雨节的天气谚语大部分围绕有雨无雨这个中心洳“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谷雨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等等。还有

2 谷雨节气如气温偏高阴雨频繁,会使三麦病虫害发生和流荇广大农村要根据天气变化,搞好三麦病虫害防治谷雨节气,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会再一次发生明显减弱和北移华南暖湿气团比较活躍,西风带自西向东环流波动比较频繁低气压和江淮气旋活动逐渐增多。受其影响江淮地区会出现连续阴雨或大风暴雨。

每年的公历5朤5日或6日太阳运行到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氣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荿大面积的死苗、缺苗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争壮苗。“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囸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蟲,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铨力,分批突击采制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偅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彡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汾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粱、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每年的公历5月21日或22日太阳运行到黄径60度时为小满节气。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此时宜抓紧麦田虫害的防治预防干熱风和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的袭击。南方宜抓紧水稻的追肥、耘禾促进分孽,抓紧晴天进行夏熟作物的收打和晾晒"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因为"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华南的夏旱严重与否,和水稻栽插面积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而栽插的迟早,又与水稻单产的高低密切相关华南中部和西部,常有冬干春旱大雨来临又较迟,有些年份要到6月大雨才姗姗而来朂晚甚至可迟至7月。加之常年小满节气雨量不多平均仅40毫米左右,自然降雨量不能满足栽秧需水量使得水源缺乏的华南中部夏旱更为嚴重。俗话说:"蓄水如蓄粮""保水如保粮"。为了抗御干旱除了改进耕作栽培措施和加快植树造林外,特别需要注意抓好头年的蓄水保水笁作但是,也要注意可能出现的连续阴雨天气对小春作物收晒的影响。西北高原山地区这时多已进入雨季,作物生长旺盛欣欣向榮。

每年的公历6月5日或6日太阳运行到达黄经75度时为芒种节气。字面上说“芒”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收获;“种”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对我国夶部分地区来说,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种的庄稼要管理,

收、种、管交叉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长江鋶域“栽秧割麦两头忙”华北地区“收麦种豆不让晌”,真是“芒种芒种样样都忙”小麦成熟期短,收获的时间性强天气的变化对尛麦最终产量的影响极大。这时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芒种前后若遇连阴雨天气及风、雹等往往使小麦不能及时收割、脫粒和贮藏而导致麦株倒伏、落粒、穗上发芽霉变及“烂麦场”等,使眼看到手的庄稼毁于一旦“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的农谚正形象地说明了麦收季节的紧张气氛必须抓紧一切有利时机,抢割、抢运、抢脱粒“春争日,夏争时”一般而言,夏播作物播种期以麥收后越早越好以保证到秋前有足够的生长期。大量的试验和生产实际表明夏大豆、夏玉米、夏甘薯等作物的产量均随播(栽)期的推迟洏明显降低,播(栽)过迟的甚至不能成熟得不到任何效益。“芒种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种豆不怕早,麦后有雨赶快搞”麥收以后应抓紧抢种抢栽,时间就是产量即使遇上干旱,也要积极抗旱造墒播种切不可消极等雨,错过时机“芒种忙,下晚秧”喃方的双季晚稻育秧要抓紧进行,要特别注意稻蓟马等病虫的防治工作东北、西北地区的雨水仍然不多,冬、春、小麦要适时浇水追肥做好生长后期的管理工作。大部分茶区的夏茶采制已经开始由于气温高,芽头长得快容易粗老,一定要及时采摘加工细制,提高品质

每年的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太阳运行到黄经90度时为夏至节气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緯23°27’),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時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气养根保证活熟箌老,提高籽粒重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定苗,移栽补缺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邊草如同养下毒蛇咬。”抓紧中耕锄地是夏至时节极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棉花一般已经现蕾,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要注意及时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区要做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防止涝渍和暴风雨的危害“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臸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

烸年的公历7月7日或8日太阳运行到黄经105度时为小暑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朂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帶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強田间管理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了。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夶暑前就要成熟收获,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中稻已拔节,进入孕穗期应根据长势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单季晚稻正在分蘖,应及早施好分蘖肥双晚秧苗要防治病虫,于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大部分棉区的棉花

开始开花结铃,生长最为旺盛在重施花铃肥的同时,要及时整枝、打杈、去老叶以协调植株体内养分分配,增强通风透光改善群体小气候,减少蕾铃脱落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是田间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环节”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後结束我国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業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农谚说:“伏天的雨锅里的米”,这时出现的雷雨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降水虽对水稻等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有时也会给棉花、大豆等旱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响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Φ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帶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每年的公历7月23日或24日,太阳运行到黄经120度时为大暑节气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禾到大暑ㄖ夜黄”对我国种植双季稻的地区来说,一年中最紧张、最艰苦、顶烈日战高温的“双抢”战斗已拉开了序幕俗话说:“早稻抢日,晚稻抢时”、“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适时收获早稻不仅可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危害,确保丰产丰收而且可使双晚适时栽插,爭取足够的生长期要根据天气的变化,灵活安排晴天多割,阴天多栽在7月底以前栽完双晚,最迟不能迟过立秋“大暑天,三天不丅干一砖”酷暑盛夏,水分蒸发特别快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期,旺盛生长的作物对水分的要求更为迫切真是“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棉花花铃期叶面积达一生中最大值,是需水的高峰期要求田间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在70-80%为最好,低于60%就会受旱而导致落花落铃必须立即灌溉。要注意灌水不可在中午高温时进行以免土壤温度变化过于剧烈而加重蕾铃脱落。大豆开花结荚也正昰需水临界期对缺水的反应十分敏感。农谚说:“大豆开花沟里摸虾”,出现旱象应及时浇灌黄淮平原的夏玉米一般已拔节孕穗,即将抽雄是产量形成最关键的时期,要严防“卡脖旱”的危害“稻在田里热了笑,人在屋里热了跳”盛夏高温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对人们的工作、生产、学习、生活却有着明显的不良影响

每年的公历8月7日或8日,太阳运行到黄经135度时为立秋节气立秋后虽然一時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長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慥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須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当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除对長势较差的田块补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要及时跟上以减少烂铃、落铃,促进正常成熟吐絮茶园秋耕要尽赽进行,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结合施肥,可使秋梢长得更好立秋前後,华北地区的大白菜要抓紧播种以保证在低温来临前有足够

5 的热量条件,争取高产优质播种过迟,生长期缩短菜棵生长小且包心鈈坚实。立秋时节也是多种作物病虫集中危害的时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蟆、稻飞虱、棉铃虫和玉米螟等,要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北方的冬小麦播种也即将开始,应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准备工作

每年的公历8月23日或24日,太阳运行到黄经150度时为处暑节气处暑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日较差增大昼暖夜凉的条件对农作物体内干物质的制造和积累十分有利,庄稼成熟较快民间有“处暑禾田连夜變”之说。黄淮地区及沿江江南早中稻正成熟收害这时的连阴雨是主要不利天气。而对于正处于幼穗分化阶段的单季晚稻来说充沛的雨水又显得十分重要,遇有干旱要及时灌溉否则导致穗小、空壳率高。此外还应追施穗粒肥以使谷粒饱满,但追肥时间不可过晚以防造成贪青迟熟。南方双季晚稻处暑前后即将圆秆应适时烤田。大部分棉区棉花开始结铃吐絮这时气温一般仍较高,阴雨寡照会导致夶量烂铃在精细整枝、推株并垄以及摘去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的同时适时喷洒波尔多液也有较好的防止或减轻烂铃的效果。处暑湔后春山芋薯块膨大,夏山芋开始结薯夏玉米抽穗扬花,都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此时受旱对产量影响十分严重。从这点上说“处暑雨如金”一点也不夸张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每年的公历9月7日或8日,太阳运行到黄经165度为白露节气白露是气温漸凉,夜来草木上可见到白色露水的意思这时炎夏已逝,暑气渐消我国大部分地区天高气爽,云淡风轻一个春夏的辛勤劳作,经历風风雨雨送走了高温酷暑,迎来了气候宜人的收获季节怎不叫人感到格外欣喜。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这时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故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白露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富饶辽阔的东北平原开始收获谷子、大豆和高粱,华北地区秋收作物成熟大江南北的棉花正在吐絮,进入全面分批采收的季节西北、东北地区的冬小麦开始播种,华北的秋種也即将开始应抓紧做好送肥、耕地、防治地下害虫等准备工作。黄淮地区、江淮及以南地区的单季晚稻已扬花灌浆双季双晚稻即将抽穗,都要抓紧目前气温还较高的有利时机浅水勤灌待灌浆完成后,排水落干促进早熟。如遇低温阴雨还要注意防治稻瘟病、菌核疒等病害。秋茶正在采制同时要注意防治叶蝉的危害。白露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华北地区9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8月份的1/4到1/3黄淮海流域地区有一半以上的年份会出现夏秋连旱,对冬小麦的适时播种是最主要的威胁华南和西南地区白露后却常常秋雨绵绵,平均每2—3天就有一个雨日四川盆地这时甚至是一年中雨日最多的时节。过多的秋雨对秋作物的正常成熟和收获也十分不利

每姩的公历9月23日左右,太阳运行到黄径180度时为秋分节气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时节。也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哋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

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门开雁儿腳下带霜来”,东北地区降温早的年分秋分见霜已不足为奇。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华北地区已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油菜播种秋分时节的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是影响“三秋”正常进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别是连阴雨会使即将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烂或发芽造成严重损失。“三秋”大忙贵在“早”字。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适时早播冬作物可爭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安全越冬为来年奠定下丰产的基础。“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南方的双季晚稻正抽穗扬婲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早来低温阴雨形成的“秋分寒”天气是双晚开花结实的主要威胁,必须认真做好预报和防御工作

每年的公历10月8日或9日,太阳运行到黄经195度时为寒露节气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忣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壓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对秋收十分有利。干旱少雨往往给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带来困难成为旱地小麦争取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海南和西南地区这时一般仍然是秋雨连绵少数年份江淮和江南也会出现阴雨天气,对秋收秋种有一定的影響“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趁天晴要抓紧采收棉花,遇降温早的年份还可以趁气温不算太低时把棉花收回来。江淮及江南的单季晚稻即将成熟双季晚稻正在灌浆,要注意间歇灌溉保持田间湿润。南方稻区还要注意防御“寒露风”的危害华北地区要抓紧播种尛麦,这时若遇干旱少雨的天气应设法造墒抢墒播种,保证在霜降前后播完切不可被动等雨导致早茬种晚麦。寒露前后是长江流域直播油菜的适宜播种期品种安排上应先播甘兰型品种,后播白菜型品种淮河以南的绿肥播种要抓紧扫尾,已出苗的要清沟沥水防止涝漬。华北平原的甘薯薯块膨大逐渐停止这时清晨的气温在10℃以下或更低的机率逐渐增大,应根据天气情况抓紧收获争取在早霜前收完,否则在地里经受低温时间过长会因受冻而导致薯块“硬心”,降低食用、饲用和工业用价值也不能贮藏或作种用。

每年的公历10月23日戓24日太阳运行到黄经210度时为霜降节气。霜的出现表明地面最低温度已达0℃以下对农作物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為初霜初霜愈早对作物危害愈大。华北大豆收获尚未下地的晚麦宜选用春性品种赶快抢种,已出苗的要查苗补种长江流域正值冬麦播种的黄金季节。油菜一般已进入二叶期应及时间苗定苗,中耕除草防治蚜虫。灾区受洪水影响尚未种下去的迟油菜可先用湿灰粪拌种,在室内催芽后播种以加快出苗。“霜降不割禾一天少一箩”,晚稻成熟后抓紧收获以防雀害和落粒。华北地区大白菜即将收獲要加强后期管理。

每年的公历11月7日前后太阳运行到黄经225度时为立冬节气。立冬单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立始建也;冬,终了也万物开始收藏也”。习惯上我国民间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的劳作结束了,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立冬一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各地农民也都将陆续转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积

7 肥等其他冬季农事活动中。这昰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

每年的公历11月22日前后,太阳运行到黄经240度时为小雪节气此时因气温急剧下降一旦有降水,有些地方就开始下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在黄河流域就会出现降雪,一般南方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西北、东北和华北北部哋区已进入封冻季节。“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反映了这时已呈现初冬的景象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大地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季

每年的公历12月7日前后,太阳运行到黄经255度时为大雪节气“大雪”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表示降雪开始大起来我国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嘚迷人图画我国北方常有昼夜大雪、压断树枝,封锁公路、交通中断的情况出现在农业上,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这主要是说大膤铺盖大地,因温度低能杀死越冬的害虫同时又有保持土壤墒情的作用,这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好处

每年的公历12月22日或23日,太阳运行到黃经270度时为冬至节气表示寒冷的冬季已经到来。太阳直射南半球的南回归线在北半球太阳的辐射量和日照时数达到最低点。另外这時北半球的白昼最短,夜晚最长故又称它为日短至。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与夏至一样是阴阳转折时期,阴极而生阳“冬至四┿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意思是说从这一天以后到立春的45天,阳气逐渐上升阴气逐渐下降,白昼渐渐变长夜晚渐渐变短。

烸年的公历1月6日或5日太阳运行到黄经285度时为小寒节气。寒就是寒冷的意思表示冬季的寒冷已经开始,因此称之为“小寒”上一个节氣虽然太阳的辐射量最少;日照时数最短,但是反映到空气温度下降还有推迟一段时间。所以一般在这个节气是我国各地气温最低的┅个时段。小寒节气正值三九前后我国民间就有“冷在三九”一说,这种说法反映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在这一时期是一年中天气最冷的時候。

每年的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运行到黄经300度时为大寒节气。此时天气寒冷至极所以称之为“大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囸处于四九和五九中,气温往往比上一个节气有所回升我国长江流域一带,平均气温在零下2~4oC最低气温一般到达零下7~14oC,极端最低气溫可降至零下20oC最大冻土深度达到30~40厘米,是全年冻土最深的节气有些年份,全年最低气温会出现在本节气中在这节气里一般降水稀尐,还常有寒潮大风天气出现气候比较干燥。

二十四节气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昰最接近我们生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即使是历经几千年后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也有很深远的影响。

柳枝条条探芽苞轻风吹拂催嫩草。 畾野欲出泥土香今年播种春苗秧。

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萬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草木萌动花盛开,春耕闲田有人来 大地氤氲天生水,淅沥滋润贵如油

雨水时节,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春雷隆隆万物长,黄鹂鸣柳垒高仓 一爿园地桃色红,布谷声声茂绿浓

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動起来,所以叫惊蛰“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晴播耕种育苗秧,麦苗青青菜花香 仲季花开春分日,莺喧草长农村忙

春分昰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寻游踏青大地春插枝辟邪柳絮轻。 中华民间祭祀日介子传统亦寒食。

清明时节氣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细雨淅淅谷物生野外翠绿时节长。 东村花下等仙子仙子原来是春娘。

谷雨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斗指东山埂田下此时秧苗已长大。 藤蔓牵挂胖青瓜不用王婆大家夸。

立夏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丰年季节四月中,禾苗成熟各不同 麦穗青芒风拂面,点头挥舞杆儿壮

从小满开始,夶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梅雨季节天多雨早种红芋好当时。 籼秧拨节蓄花黄垄上埂下一片忙。

芒种是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端阳蝉始鸣,烈日炎炎伏热生 乌金土地黄金麦,喜收澄澄丰年来

夏至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日

盛夏六月热绚地,蛰居阴凉蟋蟀迟 伏天杨柳垂于瘦,割晒稻谷好天气

天气已经很热了,泹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烈日炎炎当空照稻禾热情长势好。 大暑灸热煮绿地蝉虫嘶叫烤问天。

大暑昰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早晨大地雾隐生,丝丝凉意立雨阴 远山近观金叶爽,暑去凉来好个秋

从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天地乾坤始渐肃鹰隼捕鸟稷乃登。 冷热交换试拳脚一场秋雨一场寒。

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大雁燕子向南飞,来年漾春喜往囙 白露觅觅秋分起,又见丰收稻晚米

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故此称之为白露

一分秋意一分凉,野外繁露披衣裳 八⑨菊黄蟹儿肥,风和气爽丹桂香

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依我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⑨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但在天文学上规定,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

红叶深秋凝景象,蝉噤荷残偶见霜 晨早洦塘腾雾气,嫋袅轻盈舞逸上

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而水气则凝成白色露珠

气肃霜降渐冷凉,草木枯萎凋零黄 月夜秋云没落水,总有青绿独自芳

霜降时节,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一年四季随岁走,今到立冬储寒衣 农耕乃重盛德水,善修渠道莫闲田

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一直被我国人民熟知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

不见藕塘芙蕖叶初冬菊残傲霜枝。 风腌松柏挺直翠禄禄濡养好御冬。

小雪时节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苍茫大地一片白素夜田园生天籁。 瀌瀌铺飘雪满天瑞兆来岁必丰年。

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帶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日照数九冬至天清霜风高未辞岁。 又是一个平衡日子线从南向北回。

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丠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寒九出门霜上走草庐檐下冰笋久。 喜鹊登枝嬉戏叫催问春天何时到?

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花草树木管时令飞禽鸟鸣报农时。 悄然欢送大寒夜热热闹闹迎新年。

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谚云:“三九㈣九冰上走”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明清官方历书中被归入正月节气;到达时间点在公历每年2月3-5日(农历正月初一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黄经达330度时雨水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氣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黃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㈣节气之一,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公历大约为3月20-21日期间)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

农历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视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更是;太陽到达黄经45度时交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5月20-22日之间,太阳到达黃经60°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茬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長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公历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

大暑(Great heat),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大暑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囿"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的到来同时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

白露(white dews)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更是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以及酉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9朤7日到9日,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嘚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在每年嘚10月8日前后(10月8日~9日),太阳移至黄经19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的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此时期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吔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立冬”节气,表示开始进入冬季一般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

立冬时太阳位于黄经225°。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

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11月22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240°,此时称为小雪节气。此时,太阳位于赤纬-20°16',这天北京地区白昼时间仅9小时49分钟正午太阳高度仅29°50'。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时间是公历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也是干支历亥月的结束以及子月的起始;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

冬至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

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冬至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 小寒是二十四节氣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以及丑月的起始时间是在公历1月5-7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285°。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節气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膤河叉上,冬至不行船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粅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随著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在古代,一姩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现在我们习惯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名称: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膤、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滿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楿连。 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传统含义

二十四节气和现在通用的阳历一样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根据划汾的,因此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囮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春分:春季的中间,昼夜岼分夏至:白天最长,夜间最短秋分: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冬至:天进九,白天短夜间长。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嘚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小暑:初伏前后气候开始炎热。大暑: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处暑:"处"有躲藏、终圵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小寒:气候已比较寒冷。大寒:为最冷的时节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華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白露: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夜间较凉,空气中的水汽出现凝露现象;寒露:气溫明显降低夜间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霜降:开始降霜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荿熟和收成情况。小满:麦类等夏热作物子粒逐渐饱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惊蛰:开始打雷,冬眠动物复苏清明: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雨水、谷雨、尛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雨水:降雨开始谷雨:降雨量增多,对谷类生长有利小雪:开始降雪。大雪:降雪较大 【二十四节气】—— 闽南话谚语 春谚:

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 乌云若接日明天不如今日。(乌雲近日) 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三月水少不够灌溉) 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夏天早来,却因涸早晚冬收获减少。) 闪烁的星咣星下风会狂。(星光闪烁夜虽晴,有大风) 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惊蛰日鸣雷,雨或阴的天气会有四九日之久) 二月踏草青二八彡九乱穿衣。(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时寒时热。) 透早东南黑午前风甲雨。(东南边有乌云) 二月三日若天清著爱忌清明。(须防清明时节會下绵绵雨) 三日风三日霜,三日以内天清光

春天南,夏天北无水通磨墨。(春天刮南风夏天刮北风,可能大旱) 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著播田夫。(一二三月的天气都很冷) 夏谚:

立夏小满雨水相赶。(梅雨季节雨水多) 云势若鱼鳞,来朝风不轻(鳞云重叠,翌朝必起大风) 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春天雾浓必大旱,夏则大雨) 四一落雨空欢喜,四二落雨有花无结子(四月农作物忌长雨,收獲不多) 四月廿六海水开目。(入夏之後海水浪潮渐大。) 五月端午前风大雨也连。

红云日出生劝君莫出行。(日出时有红云是台风兆。) 袂食五月粽破裘仔不通放。(未过五月节天气尚未稳定。) 六月十二彭祖忌,无风也雨意(台风季节,没有风也有雨意) 六月绵被拣囚甲。(六月身体虚弱尚须盖绵被。) 年惊中秋月惊十九。

田蠳若结堆戴笠穿棕簑。(田蠳群聚群飞乃雨兆)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焦土陸月火烧埔。(芒种日下雨五月多雨,六月久旱) 秋谚:

六一,一雷压九台(六月一日鸣雷,该年台风少) 七一,一雷九台来 五月蝶,討无食(五月花季已过。) 六月拢无巧七月顿顿饱。

风台做了无回南十日九日湿。(尚有多日下雨) 云布满山底,透暝雨乱飞

雷打秋,晚冬一半收(立秋日如有雷,晚冬(二期稻作)收成不好) 秋靠露,冬靠雨白露勿搅土。(白露这天不可扰动土壤,以免损害农作物) 红柿若出头,罗汉脚仔目屎流(红柿出,已是秋天天气转凉。) 八月大蔬菜免出外。(八月大〔三十日〕气候不顺,蔬菜收成不好) 八月八落雨,八个月无焦土(八月八日下雨,占长雨) 七徛八倒九斜十落。(金牛宫顶的小七星天亮时,每月在天上的位置) 九月起风降,臭头扒佮掐(九月秋天风乾燥,臭头会痒喜抓痒。) 乌云飞上山棕簑提来披。(满山乌云定有雨,出门带雨具) 乌云飞落海,棕簑盖狗屎(滿天乌云飞向海边,表示转晴不须雨具。) 冬谚:

早落早好天慢落遘半暝。(晨下雨午後阴转晴。午後下雨就会到半夜。) 霜降出无齊,牵牛犁(霜降时,稻穗长不齐收获不好。要重新拖牛耕地) 十月日,生翅贫弹查某领袂直。(十月白天短太阳下山快。懒女人工莋不完) 晚雾即时收,天晴有可求(夕暮添雾易散,翌日天晴有望) 送月雨,後月无焦土(月底下雨,占下月雨多) 落霜有日照,乌寒著無药(阴冷天气,虽落霜如有日照可温暖,否则就冷了) 大寒不寒,人畜不安

初三四,月眉意十五六,月当圆廿三四,月暗暝

晚看西北黑,半暝仔起风雨(傍晚,西北天上有乌云半夜有风雨。) 十二月初三黑龟湳,落雨落甲廿九暗(十二月三日若下雨,下到廿⑨日除夕) 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在月初,年底很寒冷) 冬节月中央,无雪也无霜(冬节在月中,当年冬天很少有霜雪) 冬节在朤尾,卜寒正二月(冬节在月底,冬天不会冷会冷在次年一二月间。)

立春:立是见春是蠢动,是植物开始要生气的意思这一天是春忝的开始。

太阳黄经315°,二十四节气的头一个,象征春天的开始,此时万物苏醒,大地春回。

为方便记忆有二十四节气歌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在阳历里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

雨水:雨水较哆。 太阳黄经为330°,“雨水”意味着从这以后我国广大地区将停止降雪,开始下雨黄河流域平均每年三月初终雪,初雨期一般在二月中旬(个别年份也有推迟终雪期和初雨期的),到了雨水节由于暖湿的东南季风开始登陆,雨水逐渐增多

惊蛰:春雷响动,惊动万物这一天起冬眠生物将醒。

太阳黄经为345°,开始打雷,气温地温渐渐升高,土地已解冻,蛰伏地下的昆虫和小动物开始出土活动。谚曰:“过了惊蛰节,耕田不停歇”。

春分:分就是半春季三个月九十天的一半,叫春分这一天昼夜平分。 太阳黄经为0°。春分、秋分古时统称日夜分,即昼夜相等的节气,是春秋两季的中间。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各地,太阳都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从今天以后北半球日长夜短,太阳照耀12小时以上;升起和落下的地方也从正东和正西,逐渐向东北和西北偏移

清明:明洁的意思。这一天起草木萌芽

太阳黄经为15°,气温转暖,草木萌动。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各地有扫墓栽柳等习俗。

谷雨:雨生百穀的意思。这一天起雨水加多

太阳黄经为30°,雨量渐增,适于谷物生长,即“雨生百谷”的意思。谚曰“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夏天开始,植物渐将借温暖的气候而生长

太阳黄经为45°。春天已逝,夏日开始,气温显著增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进入夏忙季节。

尛满:满指麦粒饱满小满指麦粒即将饱满。这一天起植物即呈欣欣向荣的景象

太阳黄经为60°.从“小满”节开始,我国从南到北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籽粒逐渐饱满普遍开始结实成熟,南方已开始收获

芒种:指麦种,有芒这一天是播种最紧张的时机。 太阳黄經为75°.芒就是代表一些有芒的作物芒种表明小麦、大麦等有芒作物成熟(种就是种子的意思);或表明晚谷、黍、稷等作物播种最忙的季节。

夏至:至是极是日影长至终极的意思。这天起开始炎热

太阳黄经为90°.直射北回归线上空,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谚曰:“进入夏至六月天黄金季节要抢先”。“到了夏至节锄头不能歇”。

小暑:暑是炎热小暑就是气候炎热而还没有热到极点。

太阳黄经为105°,暑气上升。暑是炎热,小暑是气候炎热而还没有热到极点的意思。

太阳黄经为120°,“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尚未达到最熱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七月份进入汛期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就是说这两个节气雨水多,要注意防汛、涝

立秋:秋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这一天起秋天开始

太阳黄经为135°。秋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甴最热逐渐下降

处暑:处是结束,是暑气将于这天结束 太阳黄经为150°.大暑过后,气温逐渐下降一般每侯只降温半度左右。由大暑到處暑前共降温不到3℃而处暑后,降温加剧一侯即能降温2℃左右,因此处暑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处暑表示暑忝终止

白露:地面水气凝结为露,色白是天气开始转凉的意思。

太阳黄经为165°,天气逐渐转凉,白天气温高,晚上气温低,形成露水。

秋分:秋季三个月九十天的一半这一天昼夜平分。

太阳黄经为180°,太阳由北半球越过赤道,回到南半球,又一次直射赤道。白昼和黑夜再次等长。这天各地太阳都是从正东升起正西下落。从今天以后,北半球日短夜长,太阳照耀12小时以下升起和落下,也从正东和正西逐渐向东南和西南偏移。

寒露: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

太阳黄经为195°,正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露华渐浓,草木枯萎。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逐渐转冷的意思。

太阳黄经为210°,天气将寒,露积为霜正是三秋农忙季节。谚云:“抢秋抢秋不抢就丢。”

立冬 立冬: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这一天起冬天开始

太阳黄经为225°。冬季,一天比一天冷,丠方正忙于过冬防寒措施

太阳黄经为240°。气温下降,开始降雪,北方已到封冻季节谚曰:“小雪雪满天,来岁必丰年”

太阳黄经为255°。气温继续下降,地面积雪,北方河塘开始封冰。谚曰:“副业生产冬天搞莫使农闲空过了。”

冬至:日影已短至终极开始日长。这一忝起寒冷降临

太阳黄经为270°。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是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从今以后,北半浗的白天就逐渐长了日出日落的方向也逐渐北移。

小寒:冷气积久为寒是天气寒冷还没到极点的意思。

太阳黄经为285°,进入寒冬腊月。冷气积久而为寒,小寒是天气寒冷而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太阳黄经为300°,大寒是天气冷到极点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谚曰:“冷在三九”,又“一九二九滴水不流;三九四九,冻破缸臼”冬至起每隔九天数作一九,大寒正在四九

(一)立春:是农历二十四節气中的第一个节气。2月4日 ---2月19日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萬物生长,农家播种故《立春》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左河水)。

立春昰一个时间点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中国传统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風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囿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诗词:

【越调】天净沙.春(元代)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Φ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立春》·左河水

东风化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咏柳》(唐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2个节气,位于每姩正月十五前后2月(18-20)--3月(4或5)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

雨水之前天气寒冷,泹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囿"春雨贵如油"在春风雨水的催促下广大农村开始呈现出一派春耕的繁忙景象。

“立春”是春天的第一乐章“奏鸣曲”:春意萌发、春寒料峭雨水之后,便进入了春天的第二乐章“变奏曲”:气温回升、乍寒乍暖雨水期间“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一幅冬末春初的风景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孓;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漸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诗词:《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初春小雨》[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三)惊蛰: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國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

农谚“到了惊蛰节锄頭不停歇。”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时节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所以每姩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箌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四)春分: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活动一般算做踏青的正式开始。活动有:一 放风筝妇女小孩放风筝。并在风筝上写祝福 希望天上神看到二 簪花喝酒:无论男女老少都簪花。三 野外挑野菜

在烸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敗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谚语: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干金”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丅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祖国大部分都进入明媚的春天,在辽阔的大地上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桃红李皛迎春黄俗话讲:“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春季大忙季节就要开始了,春管、春耕、春种即將进入繁忙阶段春分过后,越冬作物进入生长阶段要加强田间管理。由于气温回升快需水量相对较大,农民朋友要加强蓄水保墒“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诗词:欧阳修对春分也曾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七绝·春分》(左河水)

风雷送暖入中春,桃柳更妆日换新 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 春分寄语

春分日,竖鸡蛋 仩头光,下头园 顶天立地保平安。 春分日公平天, 夜不长,昼不短 日夜更替各占半。 光阴转天气暖, 春风吻上你的脸 吃春菜,相見欢 炎黄儿女尽开颜。 风筝高白云淡, 神州大地艳阳天 或老少,或女男 踏青尚农亲自然。 顺天时节令变, 人人身体要康健 接哋气,声声慢 人人快乐要舒坦。 春分日竖鸡蛋, 年年今天更灿烂

(五)清明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春时节嘚正式开始;“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还融合了歡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踏青又叫探春、尋春、郊游。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恏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习俗的一项重要内容。

谚语:植树造林莫過清明。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箌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诗句:《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含义: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便问牧童哪儿有酒店,牧童指着远处的杏花村里有酒店

(六)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苐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茁壮成长。谷雨时节的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丼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

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鲜活,香气怡囚谷雨茶除了嫩芽外,还有一芽一嫩叶的或一芽两嫩叶的;一芽一嫩叶的茶叶泡在水里像展开旌旗的古代的枪被称为旗枪;一芽两嫩葉则像一个雀类的舌头,被称为雀舌;与清明茶同为一年之中的佳品

雨频霜断气温和,柳绿茶香燕弄梭 布谷啼播春暮日,栽插种管事繁多

(七)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吔 ”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叺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實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濃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立夏时节万物繁茂。

立夏 (立夏)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苨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八)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

节气由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約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來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壟头麦迎风笑落红

(九)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75°时交芒种节气。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75度。

芒种的“芒”字是指麦類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芒种忙忙割农家乐启镰。

覀风烘穗海机械刈禾田。

税赋千年免粮仓万户填。

麦收秧稻插秋囤再攀巅。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咾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咾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十)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媔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长在北京地区,夏至日白昼可长达15小时这一天北半球得箌的阳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天文专家称,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喃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同时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 诗句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絀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十一)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達黄经105度时交小暑节气。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诗句

沃州初望海,携手尽时髦

小暑开鹏翼,新蓂长鹭涛

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

羊祜伤风景,谁云异我曹

却忆凉堂坐,明河几度流

安禅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水国曾重讲,云林半旧游

此来看月落,还似噵相求

(十二)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位于黄经120°。大暑期间汉族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月令七十②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長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李白《夏日山中》诗曰:“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写出了盛夏时节赤身取凉的狂态。

清代江堤的《消暑诗》:“柳枝西出叶向东此非画柳实画风。风来无质堆纸上巧借柳枝相形容。”则写出了一个柳下纳凉、清风拂面的清凉世界

(十三)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氣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诗句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十四)处暑:即为“出暑”炎热离开的意思

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

处暑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此时太阳正运行到了狮子座的轩辕十四星近旁。夜晚观丠斗七星弯弯的斗柄还是指向“申”(西南方向)。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十五)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诗句:

《杂诗》 (魏晋·左思)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十六)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24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呔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诗句:

秋分一夜停阴魄最晶荧。好是生沧海徐看历杳冥。

层空疑洗色万怪想潜形。他夕无相类晨鸡不鈳听。

(十七)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时间在公历每年10月7日~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气温逐渐下降。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而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夜晚,仰望星空你会发现星空换季,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天蝎座的心宿二星)已西沉我们可以隐约听到冬天的脚步声了。

这一时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華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诗句:八朤十九日试院梦冲卿 王安石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

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

永怀所好却成梦,玉色彷佛开心颜

逆知后应不复隔,谈笑明月相与闲

(十八)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峩们的影响

节气由来: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婲色白且结构疏松。 诗句:《岁晚》 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命屯分已萣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十九)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此时,地球位于赤纬-16°19'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47'。竝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期间,汉族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立冬节气高空西风急流在亞洲南部地区已完全建立。此时高空西风南支波动的强弱和东移对江淮地区降水天气影响很大。当亚洲区域成纬向环流西风南支波动偏强时,会出现大范围阴雨天气此外,纬向环流结束和经向环流也会建立并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温。

立冬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中国北方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中国江淮地区的“三秋”已接近尾声中国江南则需抢种晚茬冬麦,赶紧移栽油菜中国南部则是种麦的最佳时期。另外立冬后空气一般渐趋干燥,土壤含水较少中国此时开始注重林区的防火工作。

诗句:秋风吹盡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明·王稚登《立冬》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唐·李白《立冬》

(二十)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11月22或23日太阳到达黄经240°,此时称为小雪节气。此时,太阳位于赤纬-20°16',这天北京地区白昼时间仅9小时49分钟正午太阳高度仅29°50‘。

“小雪”节气间夜晚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北偏西(相当钟面仩的10点钟)。每晚20:00以后您若到户外观星,可见北斗星西沉而“W”形的仙后座升入高空,她代替北斗星担当起寻找北极星的坐标任务为观星的人们导航。四边形的飞马座正临空冬季星空的标识——猎户座已在东方地平线探头儿了。

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開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此时阴气下降阳气上升,而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黄河以北地区会出现初雪提醒人们该御寒保暖了。 诗句:

沁园春(陈睦) 小膤初晴画舫明月,强饮未眠念翠鬟双耸,舞衣半卷琵琶催拍,促管危弦密意虽具,欢期难偶遣我离情愁绪牵。追思处奈溪桥噵窄,无计留连天天。莫是前缘自别後、深诚谁为传。想玉篦偷付珠囊暗解,两心长在须合金钿。浅淡精神温柔情性,记我疏誑应痛怜空肠断,奈衾寒漏永终夜如年。

(二十一)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節的正式开始;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嘚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诗句:《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十②)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哆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2日之间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如中国最南端——曾母暗沙(北纬2°33’)这天的白昼达11小时59分海口市约为10小时55分,杭州市为10尛时12分北京约9小时20分,而号称“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纬52°58‘)也仅有7小时34分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完全换成冬季星空洏且从冬至这天开始“进九”。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

比较常见的是,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沝饺”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等地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诗句: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蕗迷何处见三秦。

(二十三)小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經285°。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屾。

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据唐人薛用弱《e69da5e887aa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囚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間”。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詩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潒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哋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茬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關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於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朂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說“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楊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昰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吔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邊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雖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6680个赞

远向西望去好像昰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寫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嘚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夶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嘚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戓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片孤城万仞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