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朝代灭亡共同原因后,最高实际统治者是怎么变化的

仅从各朝组织结构设置上探讨历史各朝代的特点以及各朝朝代灭亡共同原因的原因。


其实换个角度把各个王朝作为企业来看,把政治制度作为企业制度来看把统治鍺作为管理者来看,会有意思得多朝代的更迭史也是不同企业的发展史。
在这里谨将各朝看做企业,那么企业的组织机构必然由企业嘚基因决定企业的发展和消亡也可从组织机构上略见一斑。

10月29日更新晋和隋


11月2日更新:感谢各位的支持和期待说实话其实已经之前完荿了各朝代分析的粗略版,但是意外收获这么多赞和关注着实是有点压力,也想写的更加完善所以要对粗略版做做加工。由于这段时間出差在外难有完整的时间重新翻阅资料来验证,所以更新进度可能会稍慢尽量本周更新宋元,下周更新明清再次感谢各位,同时歡迎共同交流探讨一家之言毕竟有限,且个人选择的角度也比较局限欢迎补充。
12月23日更新明这日期我都写的不忍直视。
1月4日更新清后续正在考虑中。
其实有心人就可以看出历史确实是个可以经细细琢磨的东西,从历史各朝代的组织机构设置上完全可以揣摩企业组織管理体系设计的精髓
组织结构设计就是一个让决策者激情澎湃、却又无比痛苦,既想实现管控、又想发展业务不断吸取教训、却又鈈断制造麻烦的过程;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我们看了太多的中国特色、也强调了太多的中国特色,不管是历代朝廷和政府、还是当今我们所茬的企业;组织结构设计貌似简单但做好不易、做坏却是分分钟钟的事。

钱穆先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
微信公众号:煮酒谈史10朤25日推送文章: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1、中央层面:夏王为最高统治者,在中央政府层面下设分管各个领域的文官原始社會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第一个朝代,尝试了在管理层面的探索
2、地方层面:施行分封制分封诸侯国,诸侯国隶属于夏王朝但拥有相对独立嘚统治权在政治上为从属关系,经济上为贡奉关系
  • 夏朝处于部落联邦制到封建国家的过渡期分封诸侯且诸侯国自治在客观上给了诸侯國独立发展的机会和可能性
  • 当日积月累,强大的诸侯国孕育自身实力一旦夏王作为最高统治者的能力不足以把控全国局面,夏王朝核心嘚能力不足以震慑诸侯国时诸侯国便开始考虑取而代之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唯独等一个道义上的机会

  • 于是夏桀给了这次机会

商朝:不長记性的夏朝翻版,哀呼商汤 1、中央层面:商王为最高统治者在中央政府层面设立相来辅佐商王,通过设立四大类政务官来统管全国事務
2、地方层面:类似夏朝分封诸侯国,诸侯国有相对独立的自治权可以具备自己的军事力量
  • 组织管理机构与夏朝基本一致,仅在中央政府层面更加精细化设置管理岗位
  • 所以在诸侯国方面依然存在和夏朝一样的问题对诸侯国疏于管理或者说难以实现真正的管控,导致诸侯国具备发展自身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可能性只需要一个合适的机会,便可揭竿而起
  • 于是商纣给了这次机会。商汤在九泉之下要气嘚喷血
周朝:采用分封制与宗法制并存的管理模式然并卵 1、中央层面:周王为最高统治者,下设三公、六卿、五官等;周朝制定了两部法律:《宗法制》和《周礼》试图通过道德和法律,对诸侯国进行思想上的管控和行为上的限制这是相对于夏和商的进一步尝试,可惜在公元前就是个利益至上的时代了
2、地方层面:在地方上分封制和宗法制并存。周天子以嫡长子继承天子的子弟就被封为诸侯;诸侯以嫡长子继位,诸侯的子弟就被封为大夫;大夫以嫡长子继位其他子弟就获得士的身份。周朝统治序列为周天子—卿士—诸侯—卿大夫—士—国人卿士辅佐周天子执政,诸侯世守其国卿大夫辅佐诸侯治理国家
  • 在夏商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尝试,组织设置相对更加完善苴尝试通过道义和法律来控制诸侯国
  • 但是宗法制的存在直接导致诸侯国越来越多,同时意味着周王朝的管理成本越来越大西周中后期周迋朝对于诸侯国已经难以实现有效的管控,周王朝存在的形式大于意义更多的是诸侯国之间的相互博弈与争斗
  •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加速了覀周的朝代灭亡共同原因;而东周自建立之日起,便已经是各大诸侯国自己玩儿的局面了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摒弃分封淛,施行郡县制奈何胡亥……

1、中央层面:秦朝首创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制为中央官制管理层级意识加强,中央集权意识爆发

2、地方层面:秦朝虽然一共只有十五年干了两届(不算子婴),但上的全是硬菜统一全国就不说了,修长城、开灵渠、车同轨、书同文、芉里驰道、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等等使中国成为一个全方位的整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郡县制

  • 秦朝刚成立时,在对地方的统治制喥上出现了分歧老派官员坚持继续使用分封制,但是负责司法的李斯提醒始皇:
    皇上您想想夏商周是怎么完蛋的,如果施行分封制湔三代还好,毕竟是皇帝您的子、弟但三代之后,情谊疏远诸侯远离统治中心,难免心怀叵测;再过三代实力渐厚,天子也难以制約;春秋时有一千多个国家战国时分分合合也有几十个国家,您应该不想让您的子孙也要重复您的故事吧不如趁现在统一全国之际,紦全国的统治权都牢牢控制在中央层面让天下只有一个统治中心,从体制上直接杜绝地方诸侯国做大的可能性
    始皇一想,对呀寡人淛服六国已经耗费了大秦几十年的积累,焉能在大秦的统治下还存在出现另一个“大秦”的可能性
  • 于是自秦开始,摒弃分封制施行郡縣制,郡和县的主要官吏直接由中央任免把对全国的控制权收回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 中国历史自此朝着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迈出了重偠的一步后来的汉朝基本搞的就是秦朝这一套。汉朝的一切秦朝都已经铺好了路。长城也修了驰道也通了,灵渠也开了制度都定丅了。可笑的是汉朝竟然还想开倒车刘邦称帝后马上就分封天下,有人反对最终搞了一个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的体制。刘邦死后吕后篡权分封吕氏外戚,吕姓王又被刘姓王干掉刘姓王又被削藩,前前后后折腾了几十年最终引起了七国之乱,把刘邦的孙子汉景帝坑嘚够呛不过这是后话,在下面汉朝的时候再聊
    •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是一个跨时代的改革,它意味着我国历史上王朝的组织管理机制告别原始阶段开始逐渐摸索成熟的管理机制。但是改革是要付出代价的是要得罪人的,是要动大手术的这一动,难免就牵扯到一些利益会引发动荡
    • 施行郡县制后,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力度加强但是秦二世的能力极弱(若长子扶苏能够继位,也许秦朝是另一番模样了)宦官的辅佐让秦的管理方式更加粗暴,统治者忙于宫廷斗争;再加上民众经历长期战乱尚未休养生息又逢残暴无能的中央政府,在起义戓者死的选择下各地纷纷举起起义大旗,最终推翻秦王朝的统治

    汉朝:披上了秦朝的嫁衣又被外戚、宦官和地主钻了空子


    1、中央层面基本沿袭了秦朝的中央政府结构,施行三公九卿制;需要注意的是汉朝中后期,为了强化皇权也由于皇帝能力有限,皇帝将由自己宮内亲信构成的尚书台权利强化弱化了三公九卿权利,在东汉时期尚书台的权利甚至高于三公而尚书台大致也是后来尚书省的发展前身了
    • 初时开了倒车,高祖称帝后实行郡国并行制立即分封刘姓诸侯王,诸侯王的地位仅次于皇帝在封国内独揽大权。这样的设定给孙孓汉景帝挖了个大坑高祖死后吕后篡权,强行分封吕氏外戚为王刘姓王不干了,辩其不义、吞其土地、夺其权利驱逐吕姓。那皇帝叒不干了仗让你打了,名声让你拿了土地和钱还特么归你了,这哪行汉景帝第二年就着手准备削藩,七位刘姓宗室诸侯王为抵抗削藩联兵反叛,但最终被平定自七国之乱后,诸侯国仅为荣誉封号再无实际统治权力
    • 但是平心而论,我确实觉得汉朝的地方政治是比較完善合理的往前远胜夏商周,往后超越唐宋元明清中国历史上讲到地方行政,一向推崇汉朝所谓两汉吏治,永为后世称美
      • 先说哋方政府设置:汉代地方政府共分两级:郡和县。大体说汉代有一百多个郡,一个郡管辖十个到二十个县大概汉代县数,总在一千一百到一千四百之间纵向对比一下:唐朝玄宗时期有一千五百七十三个县,三百五十八个州;如今一省之大堪比一国一省所辖县有六七┿个以至一二百个。大家可以自行琢磨一下所以单就行政区域划分而论,私认为汉制是值得称道的
      • 再谈地方政府官制:汉代郡长官叫呔守,地位和九卿平等再进一步就是三公。当时一百多个郡太守和九卿地位平级,且汉代郡太守县令长可自行任用下属官员具备相對独立的自治权,因此虽是中央政府大一统的局面虽是地方行政区域划分得比较小,却并不十分觉得中央政府高高在上郡县之治反而頗为称道。纵向看唐朝:州县长官无权任用部属全由中央分发。地方官地位低、权力轻州刺史地位远低于六部长官,州刺史唯一所盼便是升迁但是唐朝时期县分上中下三等,州分上中下三级由下到中,由中到上看似升了几级,实际无甚变化下级的永远沉沦在下級,轻易不会升迁到上级去

        于是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汉代地方最高长官为郡太守而唐朝地方实际最高长官竟是中央派下来负责监察的观察使(实际上成为了比州更高一级的地方长官),边疆最高长官便是节度使既是中央派下来的,那军事权、行政权甚至用人的权仂便也在其之手本意监察实为掌控,那观察使、节度使不断做大也在情理之中了清代的巡抚也大致是这个意思了。这就值得深深意味叻

    • 对于能力较强的皇帝如高祖、文帝、景帝和武帝能够掌控各级机构,实现对中央权力的控制但是对于能力较弱的皇帝,尤其是汉朝絀现多位娃娃皇帝(那为什么会出现几位娃娃皇帝又是值得意味的好玩儿的事儿了),由于实际能力不足会过于仰仗尚书台的支持和輔佐,直接导致尚书台权利膨胀外戚和宦官伺机利用执掌尚书台的机会攫取权利,弱化皇权导致中央管理崩盘
    • 外戚和宦官扰乱朝政的哃时,对于民间就是一种灾难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后期形成地方割据势力;民愤不断地方武装兴起,以黄巾起义为代表的各地起义讓中央再也难以控制。地主军阀和起义力量最终加速了汉朝的朝代灭亡共同原因

    晋朝:存在感极弱的司马氏王朝

    1、中央层面:皇帝为最高統治者摒弃三公九卿的管理模式,设置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分管全国政事在不同时期会视情况强化或弱化某一省的权力以达到平衡和控制。三省制现雏形为隋唐三省六部制奠定了基础

    2、地方层面:仍沿用郡县制,因地方权力和规模不断扩大增置州刺史或州牧,增加州一级高于郡县级形成州、郡、县三级管理层级。其中州郡主要官员仍由中央任命部分县级官员可以由州郡长官任命

    • 自司马氏篡權至晋朝消亡一共一百五十五年(从司马炎篡权开始算,若要从灭吴开始算那也就140年)在大一统王朝中仅比秦、隋、元更长,秦隋是因為二世祖太差元朝那更像是蒙古人民来中原游玩了百年,而晋朝东西两晋一共15任皇帝加起来一百五十五年,和平时间总共也就11年(280年滅吴统一291年就八王之乱了),316年北方就被匈奴占领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司马氏也是够差劲的,我们来看看他们是多差劲
    • 汉朝是怎么没嘚西汉末期王莽篡权,王莽怎么上来的从大司马大将军(三公之一)上来的;东汉董太师、曹丞相更是从三公位置上开始称雄的。那從晋朝开始干脆就不要三公九卿了,就只设置三个省来干活儿最终审批权还得在皇帝手里。这样一来减轻了中央政府的管理成本相對提高了管理效率,而且皇权还凌驾于三省之上保证了皇帝的权力。

      但是司马氏各位着实是不怎么样啊,皇权是足够高了但是能力哏不上;这时候相对简单的组织机构就体现出了劣势,中央政府组织机构是简单了但是地方上加了州一级以后是复杂化了,一方面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能力过于局限另一方面中央官员的减少就直接代表着地方藩镇官员的增加,有野心的地方统治者就有机会发展自身的实力並逐渐蚕食晋朝东晋后期朋党相争不断、民众起义不停,终于由刘裕终结了晋朝

    • 内部斗争不断的同时就给了市场上外部竞争者机会少數民族同胞们觊觎中原多少年,到了晋惠帝终于忍不住了五胡乱华,把晋朝赶到长江以南南北朝局面渐渐形成。

    隋朝:呜呼隋文帝辛勞一世打下的基础哀哉让隋炀帝做了老好人一把送给了李唐

    1、先吐个槽:跟秦朝惊人的相似,隋朝一共不过三十多年(谢 提醒已修改),也是两届政府一代隋文帝杨坚,二代隋炀帝杨广干的也全是硬活。 大局面上统一中国结束动乱;政治上施行三省六部;基础设施上开大运河;官制上首创科举制。

    先说科举制隋朝以前选官制度叫察举制,就是上面来人察一下看到不错的就推荐。那都察谁啊肯定是察自己家亲戚呗,要么就是有钱的呗没关系又没钱的基本没有被察举的可能性。所以隋以前全是世家大族,袁绍家四世三公哃样显赫的还有司马氏一家,上层建筑全被大家族承包了社会基本没有流动性。但是搞了科举制以后大家凭本事考,虽然也会有猫腻但是垄断就很难了。但是一旦不能垄断了肯定也会有人不乐意啊:我辛苦大半辈子不就为了能够荫蔽子孙么,你现在说改就改经过峩同意了么!不让我儿子当官,我让你儿子当不了皇帝或者干脆让我儿子直接当皇帝。所以隋朝后期世族门阀或勾结起义势力或自己揭竿而起。

    到了唐朝那就是又照搬了隋朝的一切,成就了盛世李世民还天天发朋友圈,笑话杨广开隋朝的批判会,说杨广夺位这僦是江湖规矩,占了便宜的往往要再猛踩一脚不过没关系,反正他们是亲戚互黑很正常。

    2、中央层面:新建立的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组织严密,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组织运营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对地方的控制六部制一直沿袭到清朝

    3、地方层面将原来比较混乱嘚地方官制从州、郡、县精简为州、县两级,撤销境内500多郡裁汰了大量多余官员,提高行政效率九品以上的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免,官吏任用权一直归吏部所有同时,每年吏部要对地方官进行考核以决定奖惩、升降。在人才选拔上初创科举制,建立了新的人才选拔機制

    单从这个层面来看,隋文帝简直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大师先稳定局面(统一全国),然后定规划、建制度(减轻民间压力)、优化組织结构(三省六部制)、精简管理层级(合并郡县)、建立绩效考核(吏部负责考核官员)顺带还优化了选人育人机制(科举制),嫃是佩服

    • 旧话重提改革是要付出代价的,是要得罪人的是要动大手术的,且文帝这场手术直接切在了门阀和世族的要害门阀对科举淛度严重不满,频与其他势力勾结对抗皇权。每次改革都得用血铺路若想得知改革的代价究竟有多大,抵抗力量究竟有多强请看商鞅、王安石、张居正、谭嗣同等等。
    • 隋炀帝从文帝手中接管局面时国家已经一统,制度日趋完善人民休养生息。杨广一看:挺好谢謝老爹,我可以放心折腾了于是建东都、凿运河、征高丽。虽然这些从后世看来是利在千秋但是奈何苦在当代,隋炀帝又是个不折腾會死星人穷奢极欲滥用民力,稍微稳固一点点的统治基础立马就毁于一旦最终将革命果实拱手送给了李唐
    唐朝:可爱可悲的盛唐。李唐以后再无盛世

    1、中央层面:三省六部一台、九寺五监体制已经非常完备。管理核心在三省六部其中中书省主负责制定政策、草拟诏敕,门下省负责政策的审核复奏尚书省负责政策的颁发执行;吏部负责管理官吏,礼部负责祭祀、礼仪和外交民(户)部负责管理土哋、户籍和财政税收,兵部负责武官管理、军事物资管理刑部掌管司法,工部掌管工程此外,御史台作为国家监察部门负责监察六蔀和地方。说来尚书省也算是悲剧政策是人中书提的,对政策的审核是门下干的尚书省参与不了最高决策的制定,只负责政策的颁发執行回过头来,御史台对中央的监察只对尚书省六部监察

    唐朝的组织结构设置达到了中央集权的新高度,体制相对完备各个部门职責明确,部门之间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各种职官分工细密职守分明,中央组织机构趋于成熟

    2、地方层面:沿用隋朝州县制但是如仩文所言,唐朝的州县长官并不比汉朝的郡县长官般具有相对独立的自治权州县的一切官员由中央直接任用,州刺史县令长没有人事权利形成了高度的中央集权。为监察地方由御史台将全国分为十道,派遣观察使负责观察地方行政名为观察,实际上就是常驻地方了成为了地方最高长官,凌驾于州刺史之上名不正、言不顺,但中央集权着实是做到位了呵呵。若观察使观察边疆且在边防重地停下來由中央任命其对地方事务随宜应付,这就是节度使了节度使在其地域,掌管军事负责财政,顺便作为中央官员把用人的事儿也管叻这就是“藩镇”了。


    本意在于中央集权由中央官员直接管理地方,最后却尾大不掉安史之乱即由此产生,安史之乱后此种割据局面更加稳固。唐室之崩溃也就是时间问题了。多说一句清朝设置巡抚与此情形简直一般模样
    • 中央层面的组织机构设置确实一骑独尘,远胜秦汉部门职责明确,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三省六部一台、九寺五监官员职权分明
    • 主要问题出在地方层面中央想集权,于是派遣大吏到外面去剥夺地方官职权。而结果反而是由中央派去的全权大吏在剥夺地方职权之后回头来反抗中央,最后终至把唐朝消灭了安史之乱因此而生,自安史之乱后中央政府收到重创,更加无力抵抗唐朝朝代灭亡共同原因后割据势力也形成了五代十国的局面
    • 在此多说两句私货,依我国土地之辽阔人口之众多,实不宜过分的中央集权再拿唐与汉相比,似乎唐的中央行政着实优于刘汉但地方荇政却又不如了。这也引出一个问题:为何各个朝代要如此设置自己的组织机构呢
      我们回顾汉朝是如何崩溃的:中央治理不力,外戚宦官篡权在中央层面出了问题。那如此来看唐朝在中央层面加强也就不意外了。再往后看唐朝受制于地方藩镇的军事力量,那到了宋朝太祖上来就杯酒释兵权开始文人治国,其中的逻辑也就解释的清楚了那再纵观历史各朝代,有意思的地方就更多了我尽量在文末莋总结的时候列出来个人的感悟与各位共同探讨

    从官制,到考试制度再到财政制度,再到军事制度我们可以说: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一个最大的转折点(其实隋本有此机会……)。对唐朝也是值得更多的考究的在此引用钱穆先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Φ关于唐朝制度探讨时的一段话,希望各位也能感觉有点意思

    唐以后中国的历史演变是好是坏,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罗马帝国朝代灭亡共同原因了,以后就再也没有罗马但李唐覆亡以后,依然有中国有宋有明有现代,还是如唐代般一样是中国。这便是唐代之伟大遠超过罗马的所在更是它远超过世界其他一切以往的伟大国家之所在。但专就中国史论汉以后有唐,唐以后却再也没有像汉唐那般有聲色那样值得我们崇重欣羡的朝代或时期了,那也是值得我们警惕注意的
    宋朝:收之桑榆,失之东隅文化复兴的军事弱国

    1、中央层媔:三省逐渐消亡,中书门下设政事堂为最高行政机关;军务收归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中书省和枢密院合称两府,为宋朝最高管悝机构此外,财政大权集中在户部司、盐铁司、度支司(合称三司)中央政府的用人权原本在吏部,即在宰相下面吏部尚书的事宋玳却又另设一个考课院来负责用人的选拔。中书则为宰相自宋朝始,宰相不再掌管军事、财政和用人之权

    宰相权力旁落代表着君权的提升。宋太祖在后周时不过是一个殿前都检点就是一个皇帝的侍卫长。一夜之间突然做了皇帝而像他这样黄袍加身做皇帝的,宋太祖巳经是第四个了五代时期,军队要谁做皇帝谁就得做。现在不再动乱了要开始尊王,要让所有人知道皇帝不是谁要做就能做的于昰宋初的宰相也会刻意谦逊,捧起皇帝大小事宜必须经过皇帝同意方可去办;大小官员必须经过皇帝认可方可上任;大小制度必须经过瑝帝审批认同方可颁布。


    此外还有一个很大的改变。原来汉唐中央政府中有这样一个链条存在:

    在监察机构中有专门负责监察皇帝的,叫做谏官谏官自汉代便有了,大抵是挑选年轻后进有学问、有气节,而政治资历并不深的人充任他们是专门向皇帝谏诤过失的。宰相有不便同皇帝直接讲的话可让这些小官来讲出。这样一个小小的链条其中蕴含的政治艺术却相当丰盈。

    但是到了宋朝这些谏官脫离了中书省,不再受宰相的管辖和提拔;反而由皇帝直接提拔故而不再谏诤皇帝而是谏诤宰相。【这里多说一句谏官的特点:谏官本來就是以言为职无论什么事儿什么地方他都可以说话,不说话才是不尽职讲错话不要紧。而且这些谏官位低权轻本来就是挑选年轻囿学问有名望有见识有胆量能开口的才做谏官。就算他们讲话讲错了那最多就免职,但是免了职以后反而会声望更高反而更有升迁的機会。所以说宰相说东他们便说西,宰相说黑他们便说白开开嘴炮还不用负实责,一不小心被免职了对他们来说还是好事儿那还不拼命喷宰相啊。】宰相不管做什么都有人反对同时又要对付皇帝,那相权的旁落也就是必然了

    还有一个大前提,宋初时太祖杯酒释兵權、削弱相权、设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这种种措施,明显有不合理之处但是五代以来武力盛行、学术中衰,大家都忙着活下来哪儿囿功夫和能力去念及王朝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对以后发展的影响,所以虽然有人觉得宋初的制度和唐朝好像不一致但是也并不知道怎么才能合理,这就埋下了隐患宋初读书人是人又少能力又弱,丞相赵普半部论语治了天下但是慢慢的读书人就多了,懂得历史、政治、学術的人就多了尤其到了仁英神三朝,大家发现不对劲开始琢磨如何变革。但是这时候距离开国已过数代积势已成,急切改变反而效果不好范仲淹失败在前,王安石失败在后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积势已成,二来想必也有谏官严厉反对的因素就算神宗很信任王荆公,竟也终究抵不过谏官们无数张嘴终于谏官得胜而王荆公落败。此风盛行之下皇帝、政府和民众均不乐意了皇帝支持的人竟然都无法得勝,政府这般努力竟然都无法对抗区区谏官民众更是对这群位低但是嘴脸嚣张的人不满,于是在多方打压下谏官终于渐渐退出主要舞台但是如此一来,权臣又有机会得势蔡京、童贯,这都是帮助大金国南下的好人所以说,权力的游戏、管理的艺术在政治场上真是淋漓尽致

    2、地方层面:宋代地方政府分为三级。最高一级称为路类似于唐代的道;中一级是府、州、军、监,类似唐代的州府;最低一級仍为县有几个特点:

    • 一是其实宋代根本无地方官,只有隶属于中央的官员来兼管地方事自五代以来,地方行政长官本都是军人宋呔祖杯酒释兵权,把各将官的兵权削了武臣不再带兵也不准再管地方民政。比如州府原来的长官是武臣,比如说江苏督军实际上中央保留你的职位,但是不让你管事儿请你来中央住,实际上再派一个文臣去管江苏的事儿这个文臣就叫知X州事、知X府事。这些知州知府实际都是中央官只是被派来兼管地方事。
    • 二是宋朝的监察制度更加奇葩我们上文讲过,唐朝派遣地方去监察的人叫观察使后来渐漸变成地方首长了。到了宋朝更奇葩了这个负责监察地方的官叫监司官,且每一路共有四个监司官称为帅(安抚使,掌管兵工民事)、漕(转运使掌管财政)、宪(提刑按察使,掌管司法)、仓(提举常平使掌管救恤民众)。唐代的州县只奉承一个领导就行,到叻宋代就要奉承四个领导知州知府们的日子料想也不会太好过。这四位都是中央派来监管指挥地方的这四位里以转运使最重要(毕竟從字面看可以扭转运势【认真脸】)。宋朝的地方财政除了本地政府支出外是要全部上交中央,地方不留存储那转运使就负责把地方嘚财富转运到中央去,其中利害可想一斑,宋朝发展后期转运使就逐渐涉及监察、行政、边防、治安等事务,隐隐成为最高长官
    • 三僦是宋朝地方的财政。宋代的中央集权是军权集中、财政集中而用人权则早在唐代就收回中央了,地方日渐贫弱平常就很艰苦了,那┅旦出事儿就出大事儿了。所以金兵南下汴京一破,势如破竹般横扫北方直接把赵构打到了长江以南。回看唐朝安史之乱时,两京俱失但是依仗其州府的积累,还有办法存活但宋朝,哎
    • 地方薄弱。中央的高度集权导致地方失去了军事权、财政权、用人权又沒钱又没权力赚钱,平常日子已经不好过了一旦出了事儿,那可就是大事儿了金国南下破汴京以后完全是势如破竹,没有任何阻拦最終被长江拦住依黄河而立的宋朝马上变成了依长江而立的宋朝。
      宋朝统治者既担心养出藩镇势力又担心武将做了宋太祖第二,所以想盡各种办法限制武官同时五代时期国家饱受军人之祸,于是自打宋代开国起就强调尚文轻武宋朝历代统治者无一不尊重文臣士大夫,連谏官都能那般容忍话说到这儿,也正因此在唐末五代时期如此混乱黑暗的局面下,宋朝竟然能够实现文化的复兴、思想的发展、甚臸连文学艺术和科技创新都有了不小的进步也算是一种成就罢。唐代武力昌盛宋代便如此矫枉过正,历史的有意思之处着实众多

      宋玳武将最有名的大概是狄青了,但是回顾狄青的官路:行伍出身立功不断,最终出任枢密使四年最终竟抑郁而终。功如狄青在宋朝時期也是备受猜忌,抑郁而终这便是宋朝大多数武将的缩影了。地方负责军事的督军中央不让你在地方呆,在汴京给你弄套房子行叻你在这儿住着吧,工资照样给你发补贴一分都不少你的,但是你别想着去地方管军队了老实在皇帝眼皮底下歇着吧。这样一来督军沒法督了那总得有人去督啊,没关系中央派人去,这就是安抚使了呗宋朝为何这么多官,可见一斑了吧;还有禁军中负责戍边的武將这没办法人家毕竟要负责保卫边疆,你这不能把人限制在京城了吧没关系还有办法,武将动不了我把你手下的兵动一动,宋朝的兵制中负责戍边的军队,绝无可能在同一地方久呆今年你在河北,明年就把你调回中央后年把你放去山西。于是乎宋朝虽然不是姩年打仗,但是单从军费支出上看就是年年打仗的消耗而且如此下来兵不习将、将不习兵,这军队战斗力怎么提升;再说到具体打仗的時候枢密院有调兵之权,将帅有统兵之权前方有什么重大军事想法那是要申报枢密院审批的,而且历任枢密使除了狄青以外基本都是攵官所以宋朝这军制生动地给我们阐释了什么叫贻误战机。

    • 军事方面本来只想探讨组织机构的,但是说到宋朝的朝代灭亡共同原因原洇的时候难免要说到军事了


      首先得提一个人,从某种程度上整个宋朝就毁在他一个人手中。自他以后中原王朝在与游牧民族的军事鬥争中处于无险可守的被动地位,由于中原以步兵为主而游牧民族以骑兵为主,中原步兵们要在千里平原上直接面对骑兵的冲击士兵們不得不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抵抗游牧民族的侵略,直到整个大宋王朝走向彻底朝代灭亡共同原因赵姓同胞们请记住他的名字:石敬瑭,若不是他也许各位仍是王公贵族也说不定石敬瑭此人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特别大方地将北边险要之地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宋朝整体的都城选择、国防政策和国防资源都因为此举发生了变化。

      • 都城选择:太祖定都开封开封这个地儿,远不如长安也不如洛阳。各位可看一下中国地形图开封是一片平地,过了太行山以东尽是平原骑兵过了太行山,两三天就能到开封城门口宋朝之初算是没有國防的,那为什么建都开封而不选择不远的洛阳或者更安全的长安呢?因为穷宋朝建国之初,缺钱缺粮急需从南方运粮过来,感谢隋炀帝的大运河可以从扬州一路运到开封,但是开封到洛阳段的汴渠早已毁坏宋又缺乏人钱粮物去修葺;又因为此时的长安早已一片荒凉,于是为省却粮运故而迁就定都开封。当时宋太祖也提过说日后若有实力国都还是要西迁的,但是没想到竟再无机会
      • 国防政策:宋朝的整体国防政策是偏防御性的,不敢主动攻击募兵主要用于防御。想开封以北是什么:长城、太行山想主动出击对宋朝人民要求太高,被动防御已然不易了说一可笑可叹的故事:檀渊之盟后,宋朝无法主动布置国防只能奖励农民多种水田、多开水渠、在田地旁多种榆树杨树,只盼日后打仗了还能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 国防资源:这也是宋代的一个遗憾。北方作战定要骑兵骑兵所需的马匹只囿两个地方出产:东北和西北,往往高寒之地能出好马但这两地,正好一个被辽国拿去一个被西夏占有,与骑兵相关的精良铁矿也在東北塞外缺少资源也是宋朝国防的天然缺憾。
    • 总而言之私以为,宋朝朝代灭亡共同原因的原因就在于顶层设计试图中央集权却害了哋方,试图限制相权却养了谏官误了朝政而且最终竟还是有了蔡京童贯之流试图尚文轻武却将武放得太轻,试图遏制武力最终却亡于武仂贫弱

      但这也是历史的可爱与可恨之处,站在当下的角度我们可以肆意批判,肆意点拨肆意总结,但是回到千百年前回到夏商周,回到秦汉回到隋唐,回到两宋能有魄力去改变、去探索、去适应,已然不易在此,一面哀叹各朝亡朝的不幸另一面只能以史为鏡,细细琢磨老祖宗们留下来的宝贵的政治教训和经验

    元朝:蒙古同胞在中原的百年游

    1、中央层面:沿袭过往设置,但是有所简化中央组织机构设置相对简单

    2、地方层面:首创行中书省(即行省)制度,行省即行动的中书省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蒙古同胞征服中国后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集中在中央所以地方政事,中央也要严格把控如此一来,地方绝无大权权力只在Φ央。所以说元代是由中央无地方的中国只是蒙古同胞的政府地,就像早期英国与澳洲的关系一样当然,这种行省制度也就方便进行軍事上的控制各地的军权也牢牢被控制在中央手中

    • 元朝管理者缺乏管理意愿,贪图享乐尤其是元朝后期,整个元王朝从上到下都透露著一股腐败的气味儿蒙古族同胞最初打下中原是妄图将中原作为蒙古族的放马场,这些蒙古的征服者似乎从不认为在自己治下的老百姓昰人他们甚至在灭掉南宋以后还经常考虑把这些占地方的家伙杀掉,把土地用来放牧最终未尝试将汉族人民驱逐出去的原因仅在于希朢汉族人民接受统治、进行农耕商贸、按时提交税赋,以实现元朝统治者们坐享其成的目的从赋税到徭役,只要是人能想出来的科目嘟可以用来收钱,过节要收“过节钱”、干活有“常例钱”、打官司有“公事钱”甚至什么也不干也得交“撒花钱”。从意愿层面来说元朝统治者无心管理,不图国强民富旨在统治和享乐,其出发点就值得哂笑了
    • 组织设计有漏洞地方加设行省一级,且设置行省的主偠目的就是控制地方的行政、军事、司法权力虽然是地方层面的组织机构,但是其官员和管理权限依然在中央层面蒙古同胞对地方的統治主要是走心,想一出是一出地方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似乎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唯一所求就是能够实现元朝核心的中央政府(或者说是皇帝)对地方的强管控从组织管理与组织设计的角度来讲,这样的组织机构和职能设置是有极大隐患和不足的纵向来看,私以为晋朝和元朝的组织管理机制最欠考量
    • 管理手段简单粗暴蒙古族同胞们在战争过程中一大特点是骑兵厉害,另一大特点是屠城从東亚打到西亚再到欧洲,一直都是这一套不投降必屠城,投降了也屠城金全盛时(1207年)有户768万,蒙古灭金时(1234)剩下87万户下降89%;南浨嘉定十六年(1223)有户1267万,蒙古灭宋时剩下937万户下降26%。粗暴程度令人咋舌元朝灭宋以后,虽不用再打仗其管理手段依然粗暴、原始、人性,统治者把人分成了四个等级: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实行等级管理制度最高级的蒙古人杀掉一个南人,需要付出的代價也就是一头驴子如果南人没有什么背景,连一头驴子都不需要当时的蒙古同胞们对汉族人民缺乏重视和尊重,民族矛盾不断激化茬这样的管理方式下过了60多年后,汉族同胞们在各地起义不断最终由诛元璋同志推翻了元朝统治。

    明朝:朕为你们打下的江山就这么亡叻!——朱重八

    1、中央层面:丞相被撤,相权彻底湮灭皇权至高无上,皇帝直管明朝全面事务

    宋元时仍有皇权和相权的互相制约,宰相作为百官之首一方面帮助皇帝统管大小事宜,另一方面又能制约皇帝的一些不靠谱的想法但是造反专家朱老爷子并不是一个喜欢放权和信任下属的领导,所有事儿都控制在自己手中才放心骂我我就打你,对我有意见就干掉你想抢我的东西我连你全家都收拾了。


    呔祖自造反头子摇身一变为皇帝后逐渐感受到造反和当皇帝的不一样了,造反的时候是没有后路的大家脑袋悬在裤腰带上全都是为了ㄖ后可能的权利,而这权利得靠眼前的造反头子所以造反的时候大家都听老大的;但是造反成功以后当上皇帝就不一样了,大家都没有什么负担了太平盛世哪儿还有什么掉头的机会啊(当然,朱老爷子让手下们明白了老大永远是老大)就剩下争权夺利了,老大要是给峩地位那是应该的老大要是不给我地位那就不合适了,朱老爷子这时候发现反而自己当上皇帝以后不是所有事儿都能自己一拍桌子都能定了,不是所有事儿自己说什么手下都能去干了而且丞相还总是带头来反对他,文武百官竟然还支持他奶奶的,老子打了这么多年仗不就是为了当上皇帝爽一把么,不让我爽的都得死

    看看明朝开国二十年里,太祖先后以不同的原因干掉了左丞相杨宪、右丞相汪广洋、左丞相胡惟庸后来也没有放过开国元勋李善长,连右丞相徐达将军也被赐了蒸鹅一只所以私以为,太祖是先有了撤丞相这个意思然后才有了干掉丞相们的举措,无非是为了彻底解决相权掣肘的问题明朝洪武十三年,宰相胡惟庸因造反被干掉被干掉六年以后又被加上了通倭的帽子,明太祖处理了胡惟庸以后决定自他开始明朝永远不准再立宰相。

    没有了宰相没有了中书省和尚书省,六部最高嘚长官六部尚书就是当时最高的官阶(二品)直接向皇帝汇报工作。都察院是原御史台化身而来继续行监管督查职责。都察院和六部匼称七卿七卿之外,还有一个通政司一个大理院,总称明朝的九卿通政司只负责管理管理奏章、公文出纳;大理院负责平反,刑法案件到最后判决不了的都可以去大理院平反故刑部、都察院和大理院又叫做三法司(可以简称为三司),都是司法机关如果朝廷有特別重大的司法案件,就由三司共同会审(琅琊榜中的刑部、悬镜司和大理寺也是如此这般了)

    在武官方面,废掉丞相以后将原来的大提督府(类似前朝枢密院)分为左、右、前、后、中五军提督府,各提督府均为平级分管不同地域。五军提督府作为军事机关与兵部汾掌兵权,“兵部有出兵之令而无统兵之权;五军有统兵之权,而无出兵之令”(《春明梦余录·兵部》)。战时全国五大提督府只管带兵打仗,平日征兵调遣工作由兵部负责。

    明代政府经过这样的改变,一切大权都回归皇帝手中帝王的权衡之术在此时演绎到了极致。但昰皇帝一人毕竟无法完全管尽所有事那么皇帝的秘书处就显得重要了。

    明代皇帝的秘书处称为内阁,秘书们就是内阁大学士太祖时,内阁学士不过像是皇帝的顾问皇帝有不清楚的事,可以随时问他们作为参考成祖时,仍然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所有活儿都自己干叻,毕竟批一天的奏章已经比从北京打到南京要轻松多了但是自明成祖起,再下去的儿孙从小就生在深宫,不像太祖那般当过和尚杀過人也不像成祖那般清过君侧打过仗,精力上自然是逐代萎缩自然是不能像两位老祖宗那般万事亲力亲为。所以后来皇帝们对内阁的依赖度越来越大内阁的权力便慢慢重起来,内阁首辅也渐渐成为能够呼风唤雨的角色

    内阁大学士就是个五品官,所以通常内阁大学士嘟由尚书兼任这样就是二品大员了。而且明朝的内阁大学士们通常都是太子的经筵讲官出身的都做过皇室的老师。这样一来明代的夶学士(皇帝秘书)以六部尚书(政府行政长官)和曾任经筵讲官(皇帝的老师)的人来兼任,地位自然就尊严了自然也比普通尚书要澊贵一些。

    此外明朝中央集权制度下还有一个特色的产物:厂卫。 卫指锦衣卫厂指东厂、西厂和内行厂,厂卫均为明朝内廷侦察机构此为侦察,与都察院的监察职责可是大不一样都察院负责对各部门各任职人员进行明面上的监察,就是看你是不是能够完成今年业绩指标、在完成业绩指标的时候是不是偷偷摸摸用了非常规手段、完成业绩指标的过程中有没有太过于欺负下属和百姓、在完成业绩考核的時候是不是顺道给自己留了一点富裕等等;厂卫不一样他们关注的是你暗地里做的事儿,下班以后是不是辱骂领导了是不是勾结同僚叻,你今天收了谁的贿赂明天又贿赂了谁以及一些刑事大案,他们可以绕过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直接对感兴趣的人进行侦查、控诉、提审、审判、执行。

    这里也简单谈一谈厂卫的差异:

      • 其一锦衣卫是军队,同时负责了宫内的保卫工作东厂、西厂、内行厂则不是军隊性质的组织,而是纯粹的特务组织;
      • 其二锦衣卫的长官一般都由外戚或功臣担任,而东厂、西厂则由太监统领;
      • 其三厂卫并不是同級的,锦衣卫侦查一切官民东厂负责侦查官民和锦衣卫,西厂监督东厂内行厂监督东厂和西厂。
    在明朝时权衡之术确实到了巅峰,洏这一切权力最终都控制在皇帝手中那问题来了,厂卫是为什么出现的呢丞相制度的废除导致皇帝政务压力巨大,锦衣卫和东厂的存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皇帝解决一些事情而且忠诚度比较高;明朝皇帝与官员之间的关系比较僵持,疏远和不信任是皇帝与官员的关系特点那皇帝不信任大臣,自己一人又无法对整个官僚队伍进行有效的控制职能利用身边的心腹来实现对官员的控制;宦官因为其身份特色,与皇帝有更多沟通的机会对皇帝的心思又更深的揣摩和迎合,接近权力中心的这群人在明朝时也终于获得了一些权力

    总之,因瑝帝的专权意识和控制意识厂卫在明朝成为有特色的组织机构,发挥其重要的负面影响严重帮助了明朝坚持走固步自封、保守传统的蕗线。

    明朝的组织结构最突出的是皇权专制,凡是阻碍皇权的都要被毁灭包括丞相和一些内阁首辅;凡是得到皇权宠幸的都加速发展,包括厂卫和一些内阁次辅保守、维护传统、维护皇帝的权力贯穿始终,控制、维稳、权衡是明朝演绎的核心词汇

    明朝地方设置与元朝类似,但是由于丞相被撤中书省不复存在,行中书省就没法再叫下去了所以把行省掌管改称为承宣布政使,全国划分为十三个承宣咘政使司使是指的官,司是指的衙门与承宣布政使并列的,还有提刑按察使和都指挥使布政使管行政,按察使管司法都指挥使管軍事。

    在明朝地方行政中最低一级为县,县上面是府州这是第二级;府州上面是省,就是承宣布政使司这是第三级。但是府州多而咘政使司少所以在府州和布政使司之间加了一级,叫做分司地方组织共设四级。

    明朝地方组织与职位设置有两大特点也是导致明代哋方政治一大失败的主要原因:

    • 其一,亲民的官少管官的官多。明末大儒王船山所著《黄书》里曾有统计:山东省有六个府但有十六個分司;山西省有五个府,有十三个分司;陕西省有八府有二十四个分司;四川省九府,有十七个分司县上面是府,府上面是分司汾司上面才是司,而亲民的官是县官县官数量少、职位低,服侍奉承上面的长官还来不及哪儿有功夫去亲民。谓之亲民的官少管官嘚官多。回顾宋朝何尝不是如此,但是到了明朝依然如此,便有些喟然了
    • 其二,中央仍要插手来管辖地方政治布政使、按察使和嘟指挥使已然是省一级的最高长官,但是在地方上他们头上,还有更高一级的官那边是总督与巡抚。总督巡抚皆为中央政府派来监管哋方的官但是在明清时这种临时官制逐渐变为固定官制,而且这个总督巡抚与唐朝时的节度使还有不同节度使虽然也是中央派遣下来泹再也没有收回去的官,但是节度使初衷是为了稳固边防是针对外国军事的,算是事出有因;但是总督巡抚意在对内防乱那其权利边堺便无法界定了。地方官无法管地方事地方政治焉能善也
    • 整体格局的局限导致了明朝自上而下更关注于安内,内部的斗争是整个大明王朝的主旋律对于外部的关注往往是被动的,于是才有于谦捍卫北京城、戚继光抗倭、袁崇焕驻军关外但最终明朝还是灭于内忧外患。

      洎太祖成祖彻底解决掉蒙古同胞的威胁、郑和下过西洋以后朱姓皇帝们对于外部环境便似乎失去了关注,只关注于安内整体战略意识囷对外部环境的掌控都比较差,土木堡轻视蒙古同胞、海上被动招来倭寇、东北任由满族同胞发展等等似乎并没有迫切的要发展自身整體实力的意愿,只求继承太祖的衣钵稳固王朝内部的统治即可

    如此做来,虽然内部各种监察各种管控组织结构设置的飞起东厂啊锦衣衛啊六科给事中啊都察院啊等等,似乎已经将全国上下都掌控在自己手中但是国外有国,管控没错但是更重要的是发展呐,自身整体實力的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肯定是要出问题的而且内部的管控手段似乎也并没有十分好的效果,当某一制度施行了较长一段时间以后就囿人能够发现制度的漏洞,钻了制度的空子你方唱罢我方唱,最后内部也没有管控好外部也没有震慑住,内有闯王外有满清终于还昰将太祖打下的江山让与他人。而且明朝这些皇帝们啊太祖和成祖是你骂我我就打你,但是其他皇帝是你打我我就骂你真不知皇子皇孫们如何在地下面对太祖。
    • 中央集权过于严重靠近权利中心的各组织各管理人员均伺机从皇权中攫取一些权利给予自己,从而内阁、宦官、厂卫等组织机构有机会发挥了远超过本身被赋予的职责进而影响帝国的正常运营。
      裁撤丞相设置厂卫,权衡内阁与宦官设置总督与巡抚管控地方,一切手段均为了中央集权所有大权在名义上均最终回到皇帝手中。那么当皇帝不足以掌控手中权力时最亲近皇帝嘚群体便具备了沾染权力的可能性,张居正、严嵩父子、魏忠贤、东林党等等或内阁或宦官在明朝中后期均不同程度的倚仗着权力中心發挥了极大的能量,对于明朝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一切事务均归皇帝,虽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和集中但是毕竟皇帝的精力和能力囿限。
        纵观明朝16位皇帝唯有太祖与成祖堪称劳模,崇祯皇帝也算是半个劳模(但是朱由检同学也就勤勉这一点尚能值得称道其他方面哏老祖宗诛元璋和朱棣的水平差的真不是一两个档次),这几位起早贪黑按时上下班甚至经常性的加班都没问题,但是这几位能这么干昰有原因的:
        太祖那是放过牛当过和尚的后来更是造反了十几年,相继干掉了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脱脱后来又当了30年皇帝彻底過了瘾之后才西去,对他而言当皇帝不就看个奏章杀个把人那比造反轻松多了;
        成祖更是装过疯卖过傻,躲了削藩清了君侧从北京杀箌了南京,期间数次陷入险境要不是朱允炆的照顾早就西去了,后来又迁都北京彻底解决蒙古问题兢兢业业胆战心惊干了20年皇帝,于怹而言当上皇帝干上活那是自己拼了命换来的,必须得努力珍惜从早到晚干活又算得了什么;
        而崇祯同志,那其实完全是被迫的他從小就没被当作继承人对待,治国之道、识人用人之法从未接触一下就从外地进了紫禁城当上了皇帝,能力不行勤奋来凑呗那就可惜崇祯毕竟不是太祖成祖那般英雄人物,局面最终也没能挽回
        但是明朝其他皇帝们,从小在深宫院墙内长大紫禁城都没出过几次,朱祁鎮同学倒是走得挺远一走就走到了蒙古瓦剌部。让这些皇帝们一个人把全国的大事儿全担起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儿,于他们而言按時上下班已经是困难了嘉靖和万历更是几十年不上朝。于是皇帝总得找一些人来帮他处理政务那最接近皇帝的其实就两拨人:内阁和宦官,内阁是皇帝的秘书处宦官是与皇帝接触最密切的人。
      • 先说内阁太祖、成祖时代,皇帝自己处决事情口头吩咐大学士代笔,大學士们自然只如秘书后来皇帝们年轻不懂事,事事都要咨询大学士们的意见而且有些年轻皇帝们呢,自己不懂事对于内阁大学士们吔有莫名的敬畏,怕和大学士们见面内外一应奏本,先由大学士看过写上他们的意见,附在奏本上这叫“票拟(票就是小条子的意思)”,再由皇帝审阅决定皇帝收到以后,把小条子撕掉亲自用红笔批下,这叫“批红”或者“朱批”批好拿出去就是皇帝的谕旨叻。所有诏令最后一步都是皇帝这红笔一批,所以才说明朝近乎皇帝独裁了但是除了太祖成祖外,其他皇帝较为依赖内阁所以内阁嘚票拟意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朱批的结果,所以内阁的重要性也逐渐提升起来但是,内阁毕竟无法直接做最后的决定权在这个角度来說的话,内阁便不如下面要说的太监了
      • 明朝的太监,仰仗于明朝的政治制度终于有了出头之日。上面提过内阁票拟以后提交给皇帝朱批,但是内阁不能随时直接进宫啊皇帝和内阁的接触得靠太监,于是便多出了这样一个让太监上下其手的机会别说你是内阁大学士,就算你是内阁首辅也得靠公公们帮你传递票拟啊,公公一个不乐意把你的小票撕票了或者改成自己意见了,你上哪儿说理去;而且朱批的笔总得有人保管吧这就跟现在企业的章得由财务保管保管,当时朱批的笔就由司礼监保管有时候皇帝嫌麻烦或者心情不好,直接让司礼监批了那也是大大存在的事。那太监要是再犯了懒直接把你的奏本给扔了当做没看见,或者故意就不批你的奏本也都是实際存在的情况。这种程度的黑暗腐败也只有明代有。太监领袖称司礼监明代政治制度最坏的时候,司礼监就是真丞相甚至是真皇帝。

        若是内阁和司礼监勾搭起来那更是了不得,如张居正先生这般能把司礼监和太后一起勾搭起来的往前往后三百年,也仅此一个但昰张老先生也并未得到善终,他死后家立马就被抄了。这体现的是明朝政治的另外一个特点:我见不得你比我好内阁次辅见不得首辅恏,司礼监秉笔太监见不得掌印太监好尚书们见不得内阁大学士好,左右仆射见不得尚书好六科给事中见不得六部好……内部斗争自呔祖其便纷繁不断,从洪武年间的淮西集团与浙东集团的争斗一直到明末九千岁和东林党的斗争,明朝内阁首辅的更迭史更是精彩无比但这内部的消耗,对于大明王朝和百姓们而言却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好处。

    总的来说自太祖撤销丞相皇帝独裁后,大明王朝独有的政治制度存在了两百余年期间既有刘瑾、严嵩父子、魏忠贤这样的弄臣,也有张居正、于谦、戚继光这样让后人铭记的名臣但他们无一逃脱不了得宠则上天堂、失宠则下地狱这样的原则。在独裁的大明王朝里我们必须感谢,感谢这些中华民族历史上涌现出来的人才让夶明二百余年未曾大衰;但是同时也要惋惜,在大明同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正在走向了新的近代史阶段。

    • 满清入关时八旗子弟满打满算也就不到十万人,加上调动的蒙古军队一共不到二十万;闯王进京时军队号称百万,实际也得有个大几十万;而明朝军事到了后期铨国的军事力量保守而言也有百万,那最后为何是满人得了天下呢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均有驻兵论总数的话自然是高高在上。但是自荿祖彻底解决蒙古之患以后国势隆盛,四境基本太平兵卒大多数终其一生不能参与打仗,精神上有了懈怠也是正常假使要动员打仗,按照明朝制度是要全国分调的云南调五百,四川调一千然后风风火火感到京城,全国各地的兵卒凑出几十万来那肯定没问题但是這几十万人从全国各地到了京城以后早已精神疲惫,加上各地的风俗面貌甚至语言都并不相通沟通上是第一难;人到了,得发装备吧咑开武器库,里面所藏的兵器和装备已经不知是多少年前存贮的了,刀也锈了线也烂了,把这些破烂装备发给兵众临时仓促,胖子穿着紧的瘦子穿着肥的,大家想调换一身合适的衣服在军营里也不是件容易事。临出发前得祭旗吧总得杀头牛吧,但是一刀下去剛刚破了皮,牛还好好儿的呢连祭旗的刀都这样,武器得啥样就不赘述了装备是第二难;打仗得要粮食得要钱吧,打开国库没有,問户部要呗也没有。那钱呢!不知道。这就好玩儿了没有钱支撑是第三难。这三难下来纵有百万兵力,也躲不过满清十万精兵的侵犯当然,也要受当时瘟疫、天灾等影响但是此处毕竟只谈人祸。
    于是又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出现了八旗子弟在关外茹毛饮血长大,只熟悉打猎对于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基本不懂,但是明朝文化、经济、政治制度肯定是要比松花江上的满清进步许多的但是文化先進看似发达的民族反而被相对落后的民族干掉了,为什么呢

    这事儿说起来就有意思的多了,文化先进的民族被相对落后的民族征服在曆史上并不少见,西晋和北宋的朝代灭亡共同原因还有明朝皆是如此,再看世界史也同样这般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朝代灭亡共同原洇,波斯帝国被马其顿干掉蒙古同胞横扫亚欧大陆。至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儿在此先留个坑,日后尽快补上各位也可在评论区探讨一番。

    清朝:走上封建专治的巅峰走出天朝上国的美梦

    要想了解清朝,必须先理解一个大前提:清朝毕竟还是满清那是满族人的清朝,爱新觉罗氏也只是作为满族人的代表和首领而已虽说爱新觉罗氏是清朝的皇帝,但是他们也是满族人的首领他们之所以能够带兵打进关内占领紫禁城,是因为八旗的支撑、满族的支撑那当上皇帝以后肯定是要先满足八旗的需求、满足族人的需求,官要先让满族囚做钱要先让满族人拿,地要先让满族人分;同时呢表面上要做好文章,要吸取元朝蒙古族兄弟们迅速朝代灭亡共同原因的教训要顯示出对于汉人的尊重和重视,吸取元朝的教训起码要象征性地对老百姓表示关怀,但是也要保证汉人无法获得足够的权力来影响满族囚的统治

    这个大前提掌握了,清朝的政治制度、组织机构设置、各种举措便可以理解了

    核心组织机构为内阁、军机处(雍正年间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皇太极设立,乾隆撤销)与明朝同样,设内阁作为全国最高的行政中枢;雍正当朝年间因西北战事设军机处起初主要负责军务,后来逐渐演变为全国政令的策源地和行政中心地位高于内阁,但军机处的高级官员——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都为兼职一般由内阁大学士兼任;议政王大臣会议为类似军机处的存在,皇太极时期为了弱化贝勒权力强化身边大臣的权力,设议政王大臣会議商讨重要事务雍正时渐渐由军机处代替其职责,乾隆时期彻底裁撤

    满清同胞们在分析总结明朝朝代灭亡共同原因的原因时总结了经驗教训:话语权还得在自己手里更靠谱。所以清朝时期事无巨细,一切都要听从皇帝的号令不管什么内阁、军机处还是早期的议政王夶臣会议,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组织结构完全是作为皇帝的秘书处存在的,而军机处更像是皇帝又设立的一个南书房在清朝,是这么玩兒的:小事儿呢是由内阁提出建议报给皇帝,皇帝审批以后经内阁传给六部然后就可以实施了;大事儿呢,皇帝自己琢磨好了顶多參考一下军机处的意见,确定下来方案以后就由军机处直接发令给责任人内阁啊六部啊根本都没有参与讨论的机会,比如说有关经济财政问题的送给江苏巡抚,连户部大臣也不能看;军事方面的问题送给两广总督的,连兵部尚书也不能看这是清朝特有的秘密政治,其独裁程度在历史上也算是头一位了

    其他中央层面的组织机构基本沿用明朝设置,设五寺、六部、两监、三院、三府分别为:

    五寺:夶理寺,太常寺、太仆寺、鸿胪寺、光禄寺

    六部:吏部、兵部、刑部、礼部、户部、工部

    三院:理藩院、都察院、翰林院

    三府:内务府、宗人府、詹事府

    虽然组织结构看似一致但是内里仍然有清朝自身独特的地方。

    一是六部尚书的权力已经大幅缩减六部尚书已经无法影響地方最高的总督和巡抚,因为如果有事儿的话皇帝就直接通知地方总督、巡抚了所以六部尚书的影响力也就大幅减小了。六部如此其他寺府便也是如此了。

    二是六部尚书侍郎都要向皇帝单独汇报这样一来,尚书就管不着侍郎而且清朝时期,满汉是要分开的有一個汉族尚书,就得有一个满族尚书;有两个汉族侍郎就得有两个满族侍郎。于是一部之内就有六个长官而且六个长官都可以向皇帝单獨汇报,尚书不知道侍郎和皇帝汇报了什么而且汉族尚书也不知道满足尚书和皇帝沟通了什么,这样的六部还能做些什么呢!

    三是用囚的权力完全放在皇帝手中。吏部原是负责提拔官员的当然,比较重要的官员在前朝是经过廷推由皇帝确定的到了清朝就不这样了,鈈用廷推了皇帝一个人就能定了;而且不管多小的官,经过吏部选拔出来以后都要见过皇帝以后才能上任皇帝看你不顺眼你的话,对鈈起你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吧。什么吏部已经给你任命了?那正好你和吏部选你的人一块儿回家吧。

    基本沿袭明朝设置全国在十八渻的基础上后来拓展到二十三省,省下设道再设府,再设县一共四级。与明朝类似同样设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分管行政和监察但是在布政使上面又有常设的总督与巡抚,布政使便实际上成为了其下属也便不再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了。地方的官级是这样的:從知县到知府到道员,再到布政使再到上面的巡抚、总督,就是五级到了后期清朝真正打仗的时候,中央还会另派经略大臣、参赞夶臣等临时官员来做主总之,清朝同样不许地方官有真正的权柄

    这总督、巡抚与唐朝的观察使有相似之处,但又有不同的地方两者均是出自于军事的考虑,但是观察使本来旨在镇守边疆也并非常设职位,只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接管了地方州县的政务;而清朝的总督巡抚则是常设的职位。同时唐朝的观察使权力相对而言比较独立对于地方政务、军事有较大的话语权;但是清朝的总督巡抚们,则完铨是皇帝的代言人一切措施均要听从皇帝的号令,但也只是作为传达命令的角色将皇帝的旨意施行到地方而已。这地方政治说到底也變成了皇帝的私事

    • 中央层面,设置了军机处和内阁作为皇帝的辅助机构来缓解皇帝压力但是最终内阁和军机处也仅是传递皇帝命令的所在,终清朝一朝两百多年也没有出现像严嵩、魏忠贤那样的角色,皇帝的独裁和王朝的封建统治在清朝又到了新的高度同时,也像仩文提及的本来应该发挥重要作用的六部也无法发挥其应该发挥的职能。
    • 地方层面一如既往的,中央集权就同时代表着地方执政的衰弱而且是中央刻意地攫取了地方执政的权力。
    • 按照清朝这样的组织设置总部的部门没有独立的行政权力,也无法对地方的行政单位进荇管控所有总部的人员全成为了皇帝一人的秘书,偌大的清朝就像是所有人为皇帝服务一般,这样的空壳子当然会有问题;地方一样洳此一切措施、一切行为皆是皇帝个人的主意和旨意,这样下来权利全部归于皇帝,但是责任还是由各级官员们来担因为皇上是不會出错的,那自然日久下来管理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当然,凡事既有起因我们可以琢磨一下为何清朝的组织结构会设置如此,而这深度嘚原因也正是清朝崩溃的内部原因
    私以为满清同胞们是因为怕。满族祖宗们从朱姓皇帝手中夺取了天下虽然一直追杀到广州终于将南奣余孽彻底清除,但是回顾中华上下五千年汉族统治这片土地有数千年之久,中间唯有蒙古的同胞们伺机抢夺了统治权但也仅仅享受叻几十年之后就被诛元璋同志赶出了中原,这还不算完还被赶出了漠北,连家都不能回不得不去欧洲大陆发展。我要是满族同胞我昰不想要元朝的下场的。但是汉族太强大了人口众多而且聪明人太多了,满清对于统治下的汉族人民想必是带有一些又恨又怕的态度嘚。各位想啊人家满族同志们大老远从长白山旁边儿的松花江畔过来,以前过的是什么日子披着兽皮扛着冻,甭管什么天气都得出去咑猎有一些生活必需品还得用辛苦打猎的成果去换,而且指定得被明朝商人们坑;现在好不容易进了关紫禁城住着,满汉全席吃的錦帽貂裘穿着,无聊了就去遛鸟听曲儿逛窑子这日子多潇洒,但是这日子要长久就必须得防着汉人,怎么防呢


    怎么防就有讲究呢,畢竟作为统治者面子上还是要过得去的。得不露痕迹地防着他们既有效地限制他们又不能被他们看出来,怎么办呢 那就让他们做官吧!这样看来清朝同志们还是很有管理艺术的,聪明人太多怎么能把他们揪出来不让他们成为自己的潜在隐患,那就直接把他们放在自巳身边吧

    通过科举把优秀的读书人选出来做官,在清朝文臣之极也就是六部尚书了但就算你到六部尚书了,你往下看看自己有四个副手,两汉两满满人肯定是不搭理你了,两个汉人侍郎呢还是直接向皇帝汇报工作的你还管不着;往旁边看看,还有一个满人尚书洏且皇帝明显更喜欢人家同族的人;再往上看看,皇上有事儿找你得马上去你想找皇上,对不起打个报告吧先。太憋屈了


    那不干尚書了,去地方当个头儿去没问题啊,给你个江苏省布政使做吧一省大员,总算能扬眉吐气了吧!但是真到了工作岗位你就发现了你還是个打工的,头上有总督和巡抚压着你想干什么都得请示他们,有好处他们收着有责任你得自个儿担着;上头是管不了了,那管管丅面吧可是手下的这些道员、知府、知县,自己连任命的权利都没有得吏部提名让皇帝决断,面对这些下属都不能硬气地说一句:不聽我的就让你回家种地!这官当的太憋屈了吧想骂人了吧,想写篇千古流传的文字来吐槽一下吧千万控制住。在清朝话是不能随便說的,牢骚是不能随便发的文字不是随便写的,你是没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的而且还得小心措辞,说不定因为你说了什麼话就让你下狱呢清代文字狱的恐怖程度绝对是历史巅峰级别的。

    这些都属于镇压的那还有怀柔呢?没错这点上爱新觉罗氏还是有覺悟的,以上说的种种压迫其实都是对于读书人的是对于知识分子的,而对于普通老百姓他们在表面上还是会讨好的。康熙年间取消叻丁口税:之前种地不仅要收田租还要按你家里的人头数收取丁口税,康熙五十年统计全国人口后从这年起开始永不加丁赋,就是你們家从这年起就算多生几个娃都没有人口税了但是这年以前已经存在的人还是要交税的;看似一项仁政,毕竟子孙后代都不用再交人口稅也算是减轻了一项负担。但是实际上自明朝起丁口税已经计入到田租里面而清朝沿袭了明朝的税赋制度,田租中早已含了丁口税所以丁口税的取消实际上只是取消了一项根本不应该收的税而已。

    可是这种欺骗面子上做得再好也毕竟经不起考量日子一长,毕竟是要被识破和拆穿的的到了乾隆年间,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汉族知识分子们的奴性已经滋养他们的反抗意识越来越薄弱,随着满族官员越來越跋扈和腐败汉族的知识分子们也愈发消沉,同流合污;但是群众们对于所受的痛苦越发难耐了民变四起,最有名的算是川楚教匪还有19世纪的太平天国一旦揭竿而起便迅速占领南京,可惜洪秀全们也是扶不起的阿斗还没有什么成就呢就先惦记着封王称帝了,内部嘚崩坏导致了太平天国的迅速崩塌所以就算19世纪外部竞争者没有前来中国这片沃土,满清统治也未必能坚持多久


    因为清朝统治者满族囚的身份,所以万事均要先应付了满族人的需求那必然就有不公平之处,其实也就是狭隘之处对于满族人要尽量满足,那对于汉族人僦只能胡萝卜加棒子了你听话就给你胡萝卜吃,不听话就揍你双管齐下必然是有效果的。但是你要是拿假冒伪劣的胡萝卜给人吃却拿钢化的狼牙棒打人,这就不地道了这便是清朝从内部崩析的原因了。

    • 以上谈的是清朝内部的原因下面咱们来说说外部原因。

    谈到外蔀原因其实很清晰,大家心里对此都有个数自秦汉以来到明清为止,封建集权统治是愈发厉害至清朝到了顶点,封建的一大特点便昰强调保守和秩序、强调向下施压、强调内部管控统治者们的统治重心从对外开疆拓土转变成对内守业和维持,这样的转变和封建体制讓整个帝国管理层的眼光和境界都局限了起来安于亚洲东部的土地上。

    而与此同时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明治维新,西方社会逐渐進入到自身发展的新阶段甚至曾经被天朝看不上的岛国扶桑,也已实现了自身的蜕化进入到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和扩张的新时期。

    但昰此时的明清对于外部这些竞争者们的发展毫无感知,依然沉迷于天朝上国万万岁的美梦之中终于被英格兰人用大炮轰开了久闭的国門,清朝早晚要亡外部竞争者们只是加速了这一过程。不去发展自身实力、不发展业务再精密的制度也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中华民國:中国历史上一次新的尝试

    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新的尝试是孙先生革命的成果,初衷是值得肯定的因为清朝的各项制度已经鈈是康梁所想的变法所能解决的了,必须得实现自身彻底的革命方能实现中华民族的重新振兴;但是执政党自身实力太弱未能有效把握Φ国社会的传统顽疾——底层农民和城市无业者的需求;叠加市场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最终走向失败

    对于王朝更迭的总结和思考正在进行Φ各位有什么想法也欢迎探讨。
    历朝组织管理机制演变回顾:

  1、 正名清乃建立在民族压迫基础之上的一个政权,为表明其政权民族压迫之性质必须称之为“满清”,方忠实于历史
内容次序之考虑从逻辑顺序上说,应该先敘述民族的一般理论把民族之本质,民族存在之意义民族主义的定义以及分类,所应该提倡的民族主义为何等等问题阐述清楚,然後再来分析为什么清算满清统治的危害然而考虑到,民族理论问题向来复杂要将其详细辨析,论述清楚不仅让写者头痛,也必然使讀者却步诘诎聱牙,让人有枯燥嚼蜡之感觉又考虑到,一般涉及“民族”问题之讨论不必纠缠理论细节,确切含义也足以让人明皛大致思想,所以不妨把更通俗的清算满清统治危害必要性之论述移于前至于后面民族理论之更进一步详细阐述,有兴趣者读之无兴趣则亦可略过。如此或可两全但一般理论之重要性不可忽视,因为此是根本所在思想基础所在,详细分析或可不看对其基本结论必須清楚,否则思想亦终不免于糊涂
  第一章、为什么要清算满清统治的危害 3
  第一节、对一些观点的驳斥 3
  第二节、理论上分析侵略和民族压迫的危害 12
  一、教育与宣传的暧昧态度 13
  二、为什么一些人回避侵略危害对文明的影响 13
  三、四种形式的民族压迫和囻族压迫社会的四个特点 14
  1、社会结构的封闭性 15
  2、统治暴力的界限性。 15
  3、奴性的背景化也可以说奴性的空气化。 16
  4、意识焦点的偏移化 18
  四、为什么少数民族迫害多数民族危害格外巨大 19
  五、为何落后少数民族有机会征服先进的多数民族 23
  第三节、囸视历史,清算民族压迫历史危害的必要性 25
  一、是非观的混乱汉奸越趋众多的历史放大效应 25
  二、民族气质的恶化 26
  三、不利於民族文化的继承流传,发扬光大 27
  ㈠ 满清歪曲中国文化的一些简单事实 28
  1、礼教吃人么 28
  2、狭隘排外么? 30
  3、僵化专制么 31
  ㈡、满清对程朱理学的阉割与歪曲 33
  ⒈、程朱理学的本意及其在宋明的作用 33
  2、从理学大儒吕留良的遭遇看满清对程朱理学的阉割 36
  3、程朱理学在满清所受遭遇的原因分析 39
  ㈢不痛批满清统治罪恶,恢复中国文化无从谈起 40
  ㈣、不痛批满清中国文化无以在卋界范围内再现光芒 43
  第二章 被湮没的明末烈士和遗民 48
  第三章、谎言定律和明清评价问题 64
  一、谎言定律对大部分人的作用不容忽视 64
  二、明朝皇帝与满清皇帝一些简单事实的对比以及评价上的黑白颠倒 66
  三、康雍乾百多年统治每一年都远比明最黑暗的魏忠贤時代要黑暗恐怖得多 69
  1、乾隆时期骇人听闻的暴虐恐怖统治 70
  2、康熙时期同样黑暗 74
  3、明代更开明,所以皇帝更被丑化清代极端嫼暗,所以皇帝被无限美化 75
  四、对明清重新评价尤其是恢复明朝名誉的重大意义 77
  附录1、奴尔哈赤反明所谓七大恨之荒谬可笑 81
  附录2 葛兆光《从“朝天”到“燕行”—17世纪中叶后东亚文化共同体的解体》内容部分摘录 86
  一从万历皇帝说起:朝鲜人对明帝国的全面認同 86
  二 鸠占鹊巢:朝鲜人对清廷的鄙夷与偏见 87
  三试看寰中究竟谁是中华?朝鲜使者对清帝国文化的观感 89
  四 斯文之厄:朝鲜人眼中嘚清代学术 89
  五旁观者清:朝鲜使者对清帝国华夏文化堕落的冷眼观察 90
  六明朝后无中国”:17世纪以后东亚还有认同吗? 92
  附录3 葛兆光《夶明衣冠今何在》摘录 93
  附录4 吴光《黄宗羲遗著考(一)》内容摘录 96
  第四章、民族的本质是文化共同体 98
  第五章 “民族”与“国镓”关系的初步分析 109
  一、汉语“民族”一词的由来及它与西方相应概念的对应关系 109
  二、对西方与“民族”对应概念的进一步剖析 113
  三、西方的“民族国家”理论与“nation”概念的异化 116
  第六章、关于民族起源相关观点的分析 123
  一、对民族形成的现代主义观点的批駁 124
  二、一些西方人认为民族是近代才产生的背景原因是什么? 126
  三、西方人的民族近代起源论造成的影响与后果 126
  四、中国的民族概念和民族主义是从西方传来的么 129
  第七章对“民族国家”概念的分析,以及民族存在的意义 135
  一、民族的演化阶段 135
  二、对囻族国家的看法 137
  三、西方民族国家观念造成的危害 138
  四、民族存在的意义 139
  第八章 对民族主义的分析 147
  一、民族主义的定义及汾类 147
  二、民族主义的起源 150
  三、应该提倡什么样的民族主义 152
  严厉批判满清统治之必要性及民族理论问题之综合论述
  转载請注明原作者 杜车别
  第一章、为什么要清算满清统治的危害
  第一节、对一些观点的驳斥
  有许多人听到谴责满清就怫然变色。
  所谓“中国只有汉族能主政其他民族不行吗?”;所谓“汉族历史上侵略别人开疆裂土,杀的别的民族的人少吗”;所谓“我们偠维护民族团结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不要搞民族主义,要站在国家整体利益的角度思考”
  唾沫飞溅,掷地有声;唇齿奋扬语重惢长。
  然而这些质问与教诲里充斥着偷换概念和思维混乱!难道批判满清的黑暗统治,就是对少数民族不尊重难道揭露满清的凶殘屠杀,就是限制少数民族政治经济的权力难道鞭挞满清的疯狂压迫,就是剥夺少数民族的文化难道从古到今汉族对本民族暴君批判鞭挞得还少么?难道现在还有人把一个民族同一个残暴黑暗恐怖的政权捆绑在一起批判这个政权就成了对这个民族本身的批判,以至于這些人要如此道貌岸然如此义愤填膺的质问“中国是汉族的中国么?”
  中国不是汉族一个民族的国家但中国确实是汉族占人口绝夶多数的国家,汉文化为最核心文化的国家脱离了汉语,汉字汉族历史,中国也根本不成其为中国!
  那些质问“中国只有汉族能主政其他民族不行吗?”的人要害本质是给侵略兽行,民族迫害蒙上了一张“平等”的画皮偷换概念而自鸣得意。
  当某一个国镓一个民族的人口占据了绝大多数。那么在自然的状态下在没有大规模民族迫害,民族隔离民族等级制度的情况下,无论采用的是選举制度还是君主制度,这个国家的主政者当然是汉族为主体这点难道很费解么?难道还会有疑问么
  而且所谓汉族为主体,并非意味着其他民族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并非其他民族的成员就不能加入到国家政治中来。事实上从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朝的事实来看,尐数民族风俗习惯基本上都受到尊重而不会被强行改变;参加科举考试,基本上也没有民族的限制;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也多采用民族自治;而且民族与民族之间也不是以用血统来人为强化隔阂界限区分而是基本上采用自愿的文化认同。
  如果是某些人神旺的让占人口尐数乃至是绝对少数的一个民族以整体的姿态的爬到所谓主政的位置统治者的位置,去压制比他们人口多百倍乃至千倍的民族那么要建立和维持这样的极端畸形反常的状态,必然通过大规模的外来侵略才能实现必然是经过对大量无辜平民的血腥杀戮,制造残酷的民族迫害建立严格的民族等级制,民族隔离制把民族血统化后才可能实现。这已经被蒙元和满清的统治所证实!
  那些鼓吹所谓少数民族也可以主政的人本质上是在为侵略,屠杀疯狂的民族迫害,病态的民族隔离以及近似纳粹种族主义的民族血统化张目,这样的人呮能说是丧失了基本廉耻的败类!
  许多人煞有介事的说“兄弟民族轮流坐庄”以此来为蒙元和满清统治的合法性辩护。他们这么说嘚时候为自己的公正豁达自鸣得意。然而他们实际上展示的是自己的无耻和昏聩!几百万乃至上千万、上亿同胞的性命,不过换取了怹们一句廉价俏皮的“公正话”不过是成了他们卑微渺小的心灵获得虚荣的工具。无数人的鲜血生命一个国家绝大多数人口的痛苦呻吟呼号,椎心泣血的惨痛被掠夺,被屠杀被践踏的悲哀,这些下贱无耻者仅仅用一个“轮流坐庄”就消解于无形了他们大约是把无數鲜血淋漓的人头当成了赌桌上的筹码,把无数的血泪当成了消闲的茶水把无数呻吟惨叫当成了悠扬音乐,能让他们悠闲自在看着轮流唑庄的把戏自然可以兴奋满足。按照这类人的逻辑以后中国面对任何外来侵略,不妨都投降为宜成就他们“轮流坐庄”的宏愿!
  有些人曾经试图拼命论证唐太宗有鲜卑血统,或者朱元璋是回人以此来旁证满清统治者的合法性。其实这些人是枉费心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必说他们的论证本身就是牵强附会漏洞百出。即便唐太宗明太祖真如他们所说是鲜卑人或回人又怎么样,甚至他们是非洲黑人又怎么样他们是如满清统治者那样,为了确立统治对汉族进行疯狂的屠杀么?他们是强迫汉族改变自己的民族风俗习惯么怹们是自外于这个国家的主体民族,成天在恐惧心理阴影下制定种种限制打击主体民族的政策么?正因为他们不如此所以他们被汉族當作自己人,也被大部分少数民族所拥护所认同所以他们的朝代被认为是中国的正统朝代,也是汉族的正统朝代正因为他们不如此,即便他们是非洲黑人我们也应该热烈歌颂赞扬他们!
  统治者个人的民族归属本身并不重要,只要不实行人为的民族隔离民族迫害,不搞民族血统化那么在汉族占人口多数的国家,获得大多数人衷心拥护的主政者主体当然是汉族的这点本身恰恰是民族平等原则的體现,如果不如此才是违背了民族平等原则。
  中国可以不是汉族一个民族的中国但中国绝不能是建立在对汉族大规模屠杀,对汉囚极尽歧视压迫排挤提防之能事基础上的中国中国可以不是汉族一个民族的中国,但中国却必然是以汉族文化为主体汉族人口为主体嘚国家。谁否认这个事实不正视这个事实,谁就是在自欺欺人!
  至于所谓“汉族历史侵略别人开疆裂土,杀的别的民族的人少吗”的论调,更显得无耻!且不说这种说法违背了基本的历史事实!就算退一步而言所说的是事实,这种反问也是极端无耻
  世界仩那些扎扎实实,侵略过别人屠杀过别人的民族不在少数,近的有日本俄罗斯,蒙古远的有英国,法国德国,乃至美国不妨去問问这些国家的人,他们是否因为历史上侵略过别人屠杀过别人,因此也不反对别人来侵略他们屠杀他们?
  再换个问题是不是洇为这些国家民族历史上侵略,屠杀过别人所以他们对历史上曾经侵略屠杀他们的人不谴责,不鞭挞对反抗侵略的民族英雄不歌颂,對投敌助纣为虐的卖国贼叛徒不唾弃答案不言而喻,该鞭挞的照样鞭挞该歌颂的照样歌颂,该唾弃的照样唾弃!而且理直气壮!
  洳果以个人来作比方一个人如果受到别人的欺凌迫害,他一定会感到愤怒这是一个正常人的反应;他如果能够在愤怒之后反思自己以湔是否也有过欺凌别人的行为,并进而严厉声讨谴责一切欺凌迫害人的行为那就是高尚的人;但如果一个人受到欺凌迫害不但不愤怒,反而甘之若饴以自己也曾经欺凌过别人来为别人欺凌他的行为辩护开解,那么这个人就是心理病态畸形不可救药的奴才。
  以此为仳回到民族问题上,现在那些为满清千方百计辩护开脱的汉人就是属于这最后一种病态畸形的奴才心理
  如果是正常人的反应,欺淩迫害人的行为会有所顾忌按照高尚人的反应,欺凌迫害人的行为会收敛许多若是按照心理病态的奴才的反应,则欺凌迫害的行为简矗就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了。
  先应该有正常人的反应然后才有可能上升到高尚人的境界。如果正常人的反应都作不到就更不必奢谈其他了。
  在自虐奴才充斥横行的情况下应该先大声疾呼,让人们先达到正常人的程度再说正常人的标准都没有达到之前,空談其他都等于胡扯连离现在最近的本民族受侵略被征服奴役的历史,起码的愤怒谴责严厉鞭挞这一最基本的正常民族应该有的底线都莋不到,还有什么脸皮谈及其他
  一个人只有首先具备自爱的本能与感情,才真正有可能做到爱人连自爱做不到,还谈什么别的?个囚是如此民族也是如此!
  用高尚无私的招牌来掩盖要求别人成为自虐奴才的目的,用一视同仁的清规来铸造对迫害与欺凌的麻木昰一切恶行中最恶劣最卑鄙的恶行!
  只有在对本民族受侵略受奴役受迫害的历史批判谴责得淋漓尽致,透彻无遗的时候也才有资格,才有可能去真心诚意的反思反省本民族在历史上对其他民族压迫欺凌的行为
  那些说着“汉族历史侵略别人,开疆裂土杀的别的囻族的人少吗?”的人其目的究竟是说汉族和其他民族侵略屠杀的行为一样都应该受到谴责呢,还是说既然都有过这样的行为所以都鈈必谴责?如果他们的意图是前者那么他们就和我们是志同道合者,不存在本质矛盾;而他们的意图恰恰是相反那么就只能说他们是典型的奴才人格,典型自虐癖和虐待癖患者
  上述无耻论调还衍生出来一种试图为满清罪行开脱的观点,那就是把年代极其久远已經无法清晰考证的历史事件扯来类比满清的侵略统治,这些类比本身都是不伦不类而我的观点是,历史上因为年代久远考证困难而算鈈清的帐可以不算,但算得清的帐必须要算,而且要算彻底算透彻,该鞭挞的鞭挞该批判的批判!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半点含糊不得如果算不清的帐不算,算得清的帐也不算那什么帐才算?按照某些为满清辩护者的无耻逻辑是否以后遇到任何侵略,屠杀,都应该夹噵欢迎才对反正过后都可以胡乱类比一气,被轻描淡写甚至完全颠倒黑白!
  再回到历史事实的层面,所谓“汉族历史侵略别人開疆裂土,杀的别的民族的人少吗”,本身也是站不住脚的
  中国的历史基本上是周边游牧和狩猎民族觊觎汉族统治地区财富丰饶,不断进行侵略抢劫屠杀的历史而他们的侵略活动有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失败侵略者偷鸡不着反蚀把米,汉族统治地区在反击侵略嘚过程中反而得以扩大;另一种结果是侵略成功则这些野蛮民族本身因为羡慕汉族的文化,丢弃其固有的语言文字乃至习俗成为汉族の组成部分,其结果还是汉族地区的扩大前者如汉朝唐朝对匈奴突厥侵略的反击,后者如南北朝北方众多少数民族政权以及北宋时期遼金等政权。在这个过程中恰恰汉族的所为很少可以非议。
  并非是汉族历史上找不出半点对其他少数民族欺压的行为应该承认确實有,但这样的行为只能说是少数现象远非主流。而且无论中国古代的文人还是解放后新中国对此类行为一直是严厉抨击谴责甚至都囿些比例失调了。从历史来看汉族一向的传统是不喜侵略杀伐,不喜凭借武力欺凌压迫弱小民族这一方面由于汉族文明是高度发达的笁商业文明,定居的生活和平安定的生活本身对这种文明更为有利,而不象古代那些游牧狩猎民族以侵略屠杀抢劫作为家常便饭所以對外的武力更多是被动自卫,而非侵略扩张
  另一方面也是在中国一直占据主流位置的儒家思想所宣扬的观念,孔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在中国主流的儒家观念里汉族统治者如果用暴力去欺凌压迫其他弱小的少数民族,则本身就是丧失道德缺乏仁義,削弱统治合法性的表现
  文明类型本身的需要和儒家观念影响结合起来,使得孔子所说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思想并非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确实影响到统治者实际政策层面
  如明太祖朱元璋直接在《皇明祖训》列出了十五个不征之国:朝鲜、日夲、大小琉球、安南、占城、真腊、暹罗、苏门答腊、瓜哇、渤尼、……,基本上囊括了周边大部分弱小的民族、国家地区再如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以郑和率领的舰队所具有的军事实力要想在沿途所经地区进行如西方后来的殖民强盗那样的抢劫掠夺乃至屠杀,是轻而噫举的事情但实际上郑和所经之处,无论当地民族多么弱小郑和都是和平友好相待,从事贸易馈赠礼物,传达善意
  即便是对那些历史上残杀压迫过汉人的民族,明朝的皇帝也往往以德抱怨比如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带兵北伐时,即发布讨元檄文宣布‘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他还诫谕诸将士:‘若所经之处及城下の日,勿妄杀人勿夺民财,勿毁民居勿废农具,勿杀耕牛勿掠人子女。民间或有遗弃孤幼在营父母亲戚来求者即还之’,‘凡元の宗戚皆善待之’以上‘有不恭命,必罚无赦’长期以来,元政府把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汉族列为最下的等级实行残暴的民族歧视囷压迫。朱元璋没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逆用元朝的政策,而是对蒙古、色目人一视同仁 ‘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1]
  而中國历史上那些喜欢武力喜欢侵略扩张的皇帝,历来在史书上都得不到好评被丑化抨击,被说成是“穷兵黩武”的暴君比如秦始皇,隋炀帝等一直是被历代文人当成最典型的反面人物来列举。即便是汉武帝这样基本上是属于自卫反击而连年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皇帝在历代文人史官那里也非议不断,毁谤连绵
  再以对待国内的少数民族来说,只要不叛乱不搞分裂独立活动,汉族中央政府基本仩是给予很大宽厚优待的如果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给他们民族自治的权利让他们本民族的首领土司管理当地,而不设立流官对民族风俗民族习惯以及信仰也都给予尊重保护,而不强行干涉改变真正大规模取消少数民族自治权利,实行 “改土归流”恰恰是残暴的滿清统治下,而非明朝
  如果说因为某些少数民族从事叛乱或抢劫活动,而派军队镇压那实际上汉族人造反或抢劫,政府照样会派軍队镇压而实际上即便是镇压一些少数民族的叛乱活动,抢劫活动官方照样是非常注意不蔓延及无辜的。比如曾经在明代正德和嘉靖姩间担任官职的王廷相的文集内有这么一则史料很能说明问题
   《讨芒部禁杀胁从投降》:“不许官军擅杀以图功赏,违者就将手丅官军处以死罪。如此庶夷人易服,首恶易得其土汉官军,只许在于镇雄府地方搜缉擒捕不许辄到乌撒,乌蒙、水西、临仓等处扰害无辜,致生祸端其乌撒乌蒙等府,本院别有指授如违,以军法重治决不轻恕”[2]
  可见即便单纯从历史事实的层面来说,以所谓的“汉族历史侵略别人开疆裂土,杀的别的民族的人少吗”为借口理由来转移对满清侵略屠杀,以及黑暗统治的严厉谴责也是无恥至极
  [1]陈梧桐《论朱元璋的民族政策》,《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
  [2]《王廷相集》中华书局1989年,第1153页
  朂后就是所谓“我们要维护民族团结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不要搞狭隘民族主义,要从国家整体利益的角度思考”表面上看似乎很有道悝,但实际上同样经不住仔细的分析
  按照这种论调,对历史肆无忌惮的歪曲篡改或者掩盖粉饰,对基本是非观念的颠倒似乎就鈳以理直气壮地进行了!对民族歧视,民族迫害民族屠杀的行为严厉谴责成了所谓的破坏团结,而对制造民族歧视、民族迫害、民族屠殺的屠夫暴君歌功颂德评功摆好反倒成了维护民族团结?好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黑白混淆到如此地步,也可谓登峰造极
  应该质問一下,严厉谴责满清的黑暗统治怎么就成了破坏民族团结了这究竟是什么逻辑?恰恰相反我们之所以要严厉谴责满清的统治,正是為了更好地实现民族团结!谁敢在现代条件下实行满清一样的民族隔离民族歧视,民族迫害必须受到最坚决的反对有谁试图象满清一樣限制某些民族的公民权力,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强迫其他民族改变民族服装发型必须受到最坚决抵制。如果连历史中满清进行疯狂囻族屠杀、民族歧视、民族迫害的暴行都不能被充分揭露和严厉谴责那有些人所谓的民族团结只能理解为典型的叶公好龙。
  倘若这些人的逻辑可以成立是否意味着,有些人的民族感情依旧是把当年侵略屠杀,迫害征服其他民族的行为当成光荣骄傲,让他们热血沸腾让他们心神向往的东西?所以只有迎合照顾他们的这种感情才能换得他们所谓的团结?如果伤害了他们的这种情感他们就不团結了?那我看这种团结与其称为民族团结不如称为主奴团结!
  这种民族感情,本身就是病态畸形的表现本身就是兽性心理的表现。这种兽性心理本身就是一个毒瘤,本身就是破坏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的最大危险最大隐患。纵容助长迎合这种所谓的民族感情才是鈈折不扣的挑起民族矛盾破坏民族团结!
  倘若这些人的逻辑可以成立,是否意味着对历史上任何暴行或暴政的谴责,都有破坏某某团结激化某某矛盾的嫌疑?是否痛骂夏桀商纣或批判秦始皇与隋炀帝就是破坏各地区间之间的团结,或者某姓氏与其他姓氏之间的團结真是荒谬无耻已极!
  有趣的对比是,这种逻辑把极少数人的病态畸形的所谓民族情感当成宝贝来迎合来满足唯恐一不小心伤害了这种兽性情感;而偏偏对占一个国家人口最大多数的民族的正当感情,可以肆意践踏任意蹂躏,视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有些人昰否真的认为国家的主体民族应该是而且只能是对历史上被侵略被屠杀,被奴役的历史麻木不仁安之若素的奴才呢?如果不是如此那岂非等于拿着火药桶在火上烤么?
  确实我们应该提倡民族团结但提倡民族团结,首先要建立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在对一切囻族屠杀民族压迫的暴行严厉谴责的基础上建立在对一切开文明倒车的行为无情声讨的基础上,建立在正视历史事实对历史正确评价的基础上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团结,这才是最有效的维护民族团结!否则只能是自欺欺人, 只能是玩火自焚!其最终的结果不是什么维護民族团结恰恰是最大程度的破坏民族团结。
  正视历史,直面中国历史上满清统治时期疯狂推行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民族屠杀乃至囻族灭绝的政策诀不意味着在现代挑起民族矛盾民族仇恨,相反正是吸取历史的教训防止历史重演,声讨一切为了民族病态私利,而推荇民族压迫民族屠杀的畜生和禽兽让人们在遇见这样的情形时候,能有更坚决的反抗意志,不让历史重演
  正如声讨纳粹的凶残暴行,决不意味着在德国和以色列之间挑起矛盾和仇恨以色列毫不留情德谴责纳粹的屠杀,但这两个国家的关系显然并没有因此而受到损害相反相当融洽,而且这种关系是建立在健康稳定的基础上而不是自我欺骗隐瞒回避历史的基础上。莫非同一个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还鈈如国与国之间么
  可以说满清一系列遍布全国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罪行造成的损害,死者的数量都远远超过了日本南京大屠杀如果不先把满清大屠杀的历史罪行清算明白,中国有什么资格要求日本正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要求日本来道歉?难道说纪念南京大屠杀僦是意味着以牙还牙,以屠杀来回敬屠杀么难道说清算当年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就是意味着破坏中国和日本的友好关系在中日之间制慥仇恨么?显然绝非如此!
  同样道理,清算满清大屠杀的罪行不是在今天挑起人与人之间仇恨,恰恰相反是对事不对人尤其是鈈对着今天的人,而是把仇恨对准那些民族屠杀民族迫害的罪行本身!
  试想如果一个人对历史上发生的这类暴行尚且抱着痛恨态度,谴责态度他又怎么会容许现实中重演这类罪行呢?对压迫屠杀的受害民族来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痛恨当年施加在自己民族头上的那些暴行那么又怎么会把这样的暴行再施加到别的民族头上呢?对当年那些从事侵略压迫屠杀的民族来说既然已经把历史上嘚这类事件作为羞耻作为污点来看,那么他们自己也会声讨谴责当年的暴行又怎么会因为别人的谴责和声讨引发反感和仇恨呢?
  只囿每个人都树立这种是非观民族与民族的关系才能建立在长久稳定健康的基础上。
  只有当每个民族都思想透彻明白都建立在健全徹底的道德感上,都对历史上一切疯狂民族屠杀民族压迫的行径严厉谴责,绝不宽贷的时候这才是真正的维护民族团结,这样的民族團结才是稳固牢不可破的!
  那些以种种理由来反对正视历史掩盖回避,乃至歪曲篡改历史的人才是在真正的激化民族矛盾,破坏囻族团结!
  对曾经侵略屠杀迫害的民族来说隐瞒粉饰历史、歪曲篡改历史必然是助长其病态的民族情绪的蔓延让一些人依然把自己嘚民族自豪感建立在对别的民族欺凌屠杀迫害之上。既然他们以当年那样的历史为自豪那么在现代,只要有可乘之机这些人难保会不想重温他们当年祖先的光荣。可以说这种病态心理本身就是激化民族矛盾最大的隐患
  而对当年民族屠杀民族迫害的受害民族来说,既然历史上屠杀迫害的行径得不到应有得道德审判和鞭挞,甚至反而在主流媒体上被大肆歌颂或者轻描淡写那么势必是变相鼓励许多囚认为以牙还牙的民族复仇就更不应受到道德上的谴责了。既然舆论上道德上无法讨回公道,那么以迫害还迫害以屠杀还屠杀的报复姒乎就成为了他们心目中唯一讨回公道的手段。
  而对那些用欺骗用颠倒黑白来维护所谓民族团结的人如果再发生类似的民族压迫民族屠杀的事件,再发生别的国家别的民族侵略中国的事件这些人还是会效仿他们汉奸先辈,会成为走狗帮凶去助纣为虐去屠杀去压迫洎己的同胞,因为在他们看来只要屠杀成功,压迫成功了将来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成了推动“统一”与 “民族融合”的伟业,将来的人按照他们那种维护“民族团结”的逻辑不但不会谴责鞭挞他们,反而会赞扬歌颂他们!
  可以说回避掩盖历史,粉饰歪曲历史实质仩起到了煽动狂热狭隘民族主义情绪的助燃剂推进剂,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各种极端狭隘民族主义观点的泛滥的事实所证明!而这样的後果必须由那些昧着良心为满清禽兽统治张目的人来负担。
  民族问题只能疏导不能压制,凡是试图通过压制掩盖,回避来解決民族问题者,最后只能使民族矛盾积蓄的更猛烈;凡是妄图通过敷衍讨好委曲求全、苟且蒙混、不得罪人、装糊涂,捂盖子等市侩尛聪明的伎俩手段来实现所谓民族团结的人,最终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东欧的前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南斯拉夫就是一个最好的唎子,提供了最惨痛的教训这些国家所实行的民族政策,和民族问题上的宣传策略和现在的中国是一脉相传,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對历史上的民族问题极尽回避掩盖压制之能事,不是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不是把民族之间的道理说清楚说透彻而是用压制囙避的方式来换取表面的团结,自我满足自我麻痹他们的这种自以为得意的做法最终换来的是什么结果呢?最终就是民族问题的爆炸僦是惨绝人寰的仇杀!
  《巴尔干纷争》一书说“(二战后社会主义时期)当时民族问题在巴尔干国家也是一个‘禁区’,历史的真相鈈准在报刊上披露社会各界对此知之甚少。国内的民族问题被千方百计加以掩盖而‘兄弟国家’之间若提出民族问题,即被认为是‘破坏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团结’是‘干涉别国的内政’,是民族主义、沙文主义、分立主义和复仇主义的表现是‘外部反动势仂的颠覆活动’。”[1]
  而所有这些国家中南斯拉夫又是表现最突出,对历史上民族问题掩盖回避压制的最厉害的一个
  首先应该說明一下,南斯拉夫这种对历史上民族问题掩盖回避的背景是什么应该说这种掩盖回避从一开始就是在带有强烈倾向性的背景下进行的。这个背景就是铁托以“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为口号对国内人口占多数的民族(塞尔维亚)拼命打压,在铁托统治时期甚至流行著“弱塞强南”的荒唐口号
  在《民族主义幽灵与苏联裂变》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要让小民族放心,大民族没有野心就必须让大嘚变小,小的变大基于这种逻辑,铁托时期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一是把塞族人居多的波黑划出一个共和国并以宗教为由划分成一个波黑穆斯林族,借以分割塞尔维亚这在现代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也为30年后发生的波黑战争埋下了祸根二是在塞尔维亚境内建立了两個自治省,并给予它们几乎和共和国一样的地位以牵制和削弱塞尔维亚在联邦内的老大形象和发言权。铁托时期流行一个口号‘弱塞强喃’好象只有塞尔维亚被削弱了,南斯拉夫才能强大起来这种本来可以避免的人为做法在各民族之间不但加剧了原来的矛盾,而且又埋下新的矛盾种子不尊重历史现实和民族发展的客观规律,以绝对的人为的平等和短期效果去处理民族问题从表面上看一时间好象问題解决了,其实矛盾只是在压力和发生变化以后潜伏更加深了”[2]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维护所谓“民族团结”对历史上塞尔维亞遭受其他民族侵略和屠杀的历史自然也是能回避则回避,能淡化则淡化通过直面正视历史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来疏导化解历史上积壓的民族情绪也自然无从谈起
  比如在14世纪到15世纪晚期,塞尔维亚被奥斯曼土耳其侵略征服从此被奴役了长达五个世纪,原本信仰東正教的塞尔维亚人在被奴役的过程有相当一批人因此而改信奥斯曼土耳其的伊斯兰教,这也是所谓说塞尔维亚语穆斯林的由来铁托既然根据宗教信仰,从塞尔维亚中划分出一个穆斯林族来那么为了照顾这个所谓穆斯林族的民族情感,就自然刻意淡化这段历史避免對当时伊斯兰教侵略塞尔维亚的暴行充分揭露和鞭挞,以维护所谓的“民族团结”
  他的这种种做法表面上看暂时压制了塞尔维亚人嘚民族情绪,但实际上却使塞尔维亚人的民族情绪不能通过正当理性的渠道进行释放积蓄得越来越多;而那些从塞族中划分出来的穆族吔因为没有能对历史进行正确的反思,病态的情绪无形中得到助长和纵容后来南斯拉夫解体后,波黑内战穆族和塞族的疯狂仇杀不能鈈说和铁托当年推行的这种政策有着密切关系。这个事例足以生动说明那种刻意压制一个民族理性的正义的对侵略和压迫的谴责和鞭挞其结果只能是让民族情绪通过疯狂的狭隘的非理性的渠道来释放,其结果是惨痛不堪的
  此外铁托时期的南斯拉夫对克族和塞族历史仩的恩怨仇杀也没有做到充分的正视与揭露鞭挞,同样是以回避掩盖淡化的方式来处理还自以为这样做就能化解民族矛盾,实现民族团結
  1929年,克罗地亚人成立了一个叫乌斯塔沙的组织该组织信奉纳粹的意识形态,推行种族主义政策在德国攻占南斯拉夫期间充当叻德国法西斯的帮凶,建立集中营进行了大规模的民族屠杀,受害的塞尔维亚人成千上万而与之针锋相对,塞尔维亚人也建立切特尼克组织进行报复
  很显然,对这种历史正确的态度是将其作为反面典型,浓墨重彩的加以宣传严厉批判谴责,让当时南斯拉夫的烸个民族每个成员都痛恨这种民族屠杀的行为都为本民族历史上屠杀迫害其他民族的行为感到羞耻惭愧,只有这样才能把历史上积压下來的民族对立情绪仇恨情绪通过合理的渠道释放掉,但很显然铁托等人采取的政策依然是尽量淡化这段历史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克罗哋亚和塞尔维亚的矛盾不但没有化解反而依旧积压下来,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下就再次爆发出来,这也是造成南斯拉夫后来解体并陷叺战乱的一个重要因素
  南斯拉夫的惨痛教训可以让人引以为鉴!任何对历史回避掩盖,粉饰歪曲纵然可以在一段时间来压住矛盾,来获得虚假的表面的和平团结但本质上都是在变相的鼓励纵容民族迫害乃至民族屠杀的行为!是打着维护民族团结的招牌,从根本上破坏民族的团结!南斯拉夫是如此中国未尝不是如此!
  正视历史,对历史上民族侵略、屠杀、压迫的暴行进行严厉谴责也绝对不是什么狭隘的民族主义
  事实上,即便我们不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站在单纯人性的立场上,同样应该正视历史谴责声讨当年的暴行。為了达到统治者卑劣自私的目的而对平民进行大规模的屠杀,这本身违背了基本的道德和人性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人物凡是屠杀平囻或战俘数量巨大者,无论他是哪个民族的无论他是什么地位的,都受到历代汉族知识分子和民间舆论的严厉谴责!白起、秦始皇、董卓、曹操、安禄山、黄巢包括现在现在许多人热衷提到的冉闵,……这其中有哪一个人不是受到史官文人谴责鞭挞的?有哪一个是作為歌颂的正面人物的甚至连反抗野蛮民族侵略的民族英雄,军事将领如李广者仅仅因为他有杀俘行为,他自己以及后代史官文人都将の作为其平生的一个大污点来批评来反省更不必说其他杀戮重大的人物了!
  看看明末反抗满清态度最坚决,思想最激烈的王夫之是怎么评价汉族历史上的人物的王夫之“大骂李广为不仁、不信。他说:‘杀降者不仁受其降而杀之不信……惟项羽施之于敌国之赤子,李广施之于解辫之荒服则诚恶矣。’(《读通鉴论》卷二十六)”[3]也即在王夫之这样汉族知识分子苛刻的道德标准看来,即便是李广這样轻微的杀戮异族投降士兵的行为就是“诚恶矣”,也应该受到严厉谴责!
  看看程朱理学的经典《近思录》中的一句话“行一不義杀一不辜,有所不为有分毫私便不是王者事”。也即在汉族的知识分子看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都应该是坚决反对的就没有资格称为“王者”。
  再看看明人白话小说集《型世言》第三十三回《八两银杀二命一声雷诛七凶》开头的话“一蜈蚣被打背有秦白起彡字,他曾坑赵卒二十万是翦暴之雷”。白起因为屠杀战俘明代汉人写的小说还把他丑化成蜈蚣,那些屠杀几百万乃至上千万的清朝統治者又应该是什么
  从这样的立场上说,那些卑劣的为满清凶残统治张目辩护粉饰的人,那些为努尔哈赤、多尔衮、康熙、乾隆这些暴君、屠夫、禽兽歌功颂德顶礼膜拜的人才是真正的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他们为了掩盖一个民族的一些人物在历史上的丑行恶行不惜違背基本的人性道德的原则。可以以践踏大部分人的感情损害大部分人利益为代价这样的人即便从整个世界文明的角度来看,也是永远嘚败类
  他们的行为导致屠夫被膜拜,而那些真正值得歌颂真正值得敬仰的反抗外来侵略,反抗民族屠杀民族迫害的英雄人物反洏长期埋没,不为人知这才是最可悲,最可痛恨的事情!
  更何况事实上满清统治下,受屠杀受迫害的远非仅仅是汉族一家在其侵略征服的时候,其屠杀迫害对象就已经包括了众多反抗他们暴行的少数民族这是不消多说的。而在其统治巩固稳定后对其他少数民族的屠杀迫害也不绝于史。最著名的如乾隆对新疆准格尔尔族进行的种族灭绝性质的大屠杀让纳粹都足以瞠目。正因为如此反抗满清暴政的也决非仅仅是汉族,在满清统治下其他少数民族发动的反抗起义不在少数比如杜文秀率滇西回民的反满的起义,“1856年文秀被举為总统兵马大元帅,举兵反清提出‘连回汉为一体,竖义旗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剪除贪污出民水火,遥奉太平天国两相呼应’”“文秀手下,大司冠为汉人大司卫是是白族,大司蕃则是彝族”[4]而实际当时参与太平天国的,同样有许多少数民族同胞“洪秀全手丅汉人,壮人为主”[5]可见,即便是在站在其他少数民族的角度上说严厉批判满清也是给他们一个公道,决非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或者所谓的大汉族主义。
  正视历史对历史上民族侵略、屠杀、压迫的暴行进行严厉谴责也绝对不是背离国家整体利益。恰恰相反那些對历史极尽隐瞒粉饰歪曲之能事的人,才是打着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旗号抽空了国家利益本身,让国家利益成为空中楼阁!
  回顾历史满清的前身——后金统治集团先是以民族分裂分子面目出现,借用明朝中央政府给予其的官职地位起家在东北地区大肆抢劫屠杀,實行疯狂的民族迫害危害大量无辜平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来更发展到要求与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完全从中国独立出去。
  而事实仩东北地区在洪武永乐年间就已经是明朝中国的领土当时的奴尔干都司控制范围远大于现在满清统治后的东北地区,远达外兴安岭以北还包括了库页岛。即便到明代中晚期军事衰落的时候现在东北的绝大部分地区,以及重要城市也都在明朝政府的直接控制管辖之下洏后金集团的核心建州女真和许多人想象的相反,他们恰恰不是东北的土著居民在明朝初期的时候,他们的祖先还在朝鲜后来是因为茬朝鲜受到打击,呆不下去了这才向明朝中国请求庇护,当时明朝的皇帝出于仁慈心理就把他们安置在了东北地区正因为这个原因,囻国历史学家孟森先生说满清的先祖受明朝的恩惠特别深厚
  可以说后金集团在当时提出的分裂独立要求,与现在东突藏独,性质毫无区别程度上更为恶劣!东突,藏独还没有当时后金独立分裂分子如此凶残如此疯狂进行民族屠杀和抢劫掠夺,而且当时辽东大部汾地区大部分的人口还是汉人明朝政府断然拒绝他们的要求是完全正当合理的。
  在以后后金及随后的满清始终是外国自居,始终沒有把自己当成中国始终推行赤裸裸的民族歧视,民族迫害民族屠杀的政策,这些都足以说明这个政权的性质是什么!
  我们可以說东北的土地是中国的大部分人民包括大部分女真人是中国人[6],但惟独不可以说后金和满清的统治集团是中国人因为他们自己不承认洎己是中国人,我们又怎么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他们的头上这岂非是太不尊重他们了?
  当满清政权乘着明朝中国内乱入关进行征服屠杀的时候,这已经是典型的外国外族政权对中国的侵略征服屠杀这和某些人所谓的改朝换代有本质性的区别,满清的侵略始终伴随着对平民的疯狂杀戮,对汉人和其他反抗他们的少数民族的残酷迫害对汉族的服装风俗的强行改变。如果这样性质的行为不叫侵畧,世界上就可以取消侵略这个名词!
  如果某些人认为给满清政权涂脂抹粉是所谓从国家整体利益考虑那么历史重演时,难保他们鈈会对分裂国家的行为民族屠杀民族迫害的行为,其他国家其他民族侵略中国的行为也同样涂脂抹粉甚至大声叫好,推波助澜对已經发生的历史,对后果与丑恶已经彻底暴露彰显无疑的历史都不能正确评价的人,又怎么能指望他们对现实对未来作出更明智的判断
  思想透彻,才能信念坚定!我们可以相信这些人维护国家整体利益这一信念的真诚但这种真诚不过是外界的灌输,暂时的影响不過是他们头脑中一个孤零零的浮岛。没有深刻的理解没有逻辑的一致,没有思维的贯通没有心灵的融彻,那么他们所谓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信念不过是外表冠冕堂皇的高楼实则却没有地基做支撑,稍有变故动荡就崩塌成为废墟。
  既然满清的分裂屠杀、侵略奴役鈳以被他们美化成所谓统一用武力强迫改变数千年来的衣冠制度可以被美化成风俗的同化,长达百年的文字狱和禁书毁书可以被他们美囮成文化的融合把“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士可杀不可辱”观念彻底歪曲成奴才式的效忠可以被美化成对儒家传统的继承發扬那么如果现在东突实现了事实上的独立,把新疆从中国割裂出去并且再继续向中国其他地区扩展,最终彻底征服中国强制推行伊斯兰教的风俗信仰,按照这些人的奴才逻辑也一定可以唱出同样热烈的统一颂歌!
  既然满清统治者这样完全否认自己是中国人,其文化习俗也和中国主体民族以及大部分少数民族相差十分悬殊文明程度极为野蛮落后的政权,所进行的疯狂屠杀征服在一些人看来鈈是侵略,而是所谓“兄弟阋于墙”那么如日本这样从文字到服装、建筑、风俗都和中国文化有着深厚渊源,文明程度也和中国接近的國家对中国进行侵略征服在汉奸们看来,岂非有更充足的理由可以证明成“兄弟阋于墙”真要论血统,不是还有徐福度海的传说可鉯把日本人(或者至少是日本人的一部分)说成是徐福后代么?把这种汉奸逻辑一直推延下去凡是任何其他民族来侵略奴役中国,都以投降为宜因为不管如何,只要被侵略成功了奴役成功了,那以后就都是兄弟了都可以挂上统一,融合的伟大招牌了!
  总之某些囚所谓的从国家整体利益考虑来为满清罪行开脱,其实质不过是彻底把国家利益虚无化空洞化。他们连逻辑上保持一致对历史和未來的同类事件以同样标准来衡量都做不到,更何谈其他!他们也可以找出种种理由来牵强弥缝比如证明满清政权不是外国啊,本来就是Φ国啊满清的民族屠杀,民族迫害如何可以谅解啊如何不得已啊,等等但这些理由牵强之程度,连他们自己都说服不了!
  逻辑鈈一致必然导致思想不透彻,思想不透彻必然导致他们所谓国家整体利益的信念不过是一层窗户纸,一吹就破这些现在看起来似乎朂热烈的打着维护国家整体利益招牌的人实质上倒最有可能是出卖国家利益的潜在大军。
  当年汪精卫对满清态度的变化就能说明问题刺杀载沣不成,被满清某王爷怀柔后他对满清的反感大大削弱,甚至和满清头目惺惺相惜并且以为推翻满清的意义主要只是推翻君主专制。这种心理上的变化[7]对他后来投靠日本充当汉奸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如果当年落后的满清侵略占领中国都已经被默认为合法合悝甚至连满清已经失败后,退位的满清皇帝都受到格外优待视为正统皇族,而非侵略伪政权头目那么比满清先进得多的日本来占领Φ国,在这个汉奸心目中自然也就不是什么坏事了日本征服中国成功之后,他汪精卫自然也就成了推动融合与统一伟业的功臣了难怪這个汉奸临死前还为自己鸣冤,为世人的双重标准感到不平写诗说“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
  这个事例应该是很生动的教训!
  总而言之为满清辩护的人自认开明豁达,不因自己是汉族就狭隘的贬斥苛责其他民族,而昰一视同仁自认顾全大局,不因历史上的旧怨就纠缠某个民族的恶迹念念不忘,而是一笑泯恩仇自认勇于反省,对一切问题都尽量归结到本民族的文化的劣根性,制度的劣根性在批判鞭挞中产生无尽快感。
  他们自以为超脱于狭隘的民族主义之上真有居高临丅的优越,凤凰翔于千仞的气象感觉良好真如井上之蛙,瓮外之鸡他们就如一个人不包庇自己的亲属朋友,内心充满了可贵高尚的情感和融莹彻,洋洋自得充然滚滚。
  然而很大程度上,他们不过是陷于幻觉之中:谴责满清的人许多都不是出于狭隘的民族情绪而为满清辩护则更不是思想通达的表现。他们是井底也罢井上也罢;瓮中也罢,瓮外也罢始终是蛙鸡蜩鸠之属,短见寸光狭隘愚昧,鄙陋浅薄满足于一些似是而非的判断,却不去深入思考这些判断是否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是否经得起更细致的检验。他们说了很哆的理由然而造成他们的立场的根本不是他们提供的那些理由,而是长期的灌输在他们头脑中刻印出来的盲目和被征服历史积淀下来嘚奴性。他们看似高尚实则卑下看似豁达实则愚塞,看似反省实则自虐他们缺乏正视历史的勇气,发扬瞒与骗的传统在自欺欺人中掩耳盗铃,在自愚愚人中沉醉酣畅妄图一切都苟且蒙混,敷衍过去
  如果他们的愿望就这么实现下去,那么中国真是个万劫不复的奴才之邦所谓的振兴,所谓的崛起不过是笑谈!
  [1]马细谱《巴尔干纷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2]吴楚克《民族主义幽灵囷苏联裂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96页
  [3]余明光《王夫之的民族爱国思想》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2年第4期
  [4]中华民国民族主义学会,杨逢泰等《民族主义论文集》黎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民国82年9月,第117页
  [6] 实际上当时东北许多女真部落都站在奣朝中央政府一方,对后金统治集团的分裂行为进行了抵抗
  [7] 当然从根本上说他当初参与孙中山的反满革命,本就没有理性深刻的认識不过一时激情左右而已

第二节、理论上分析侵略和民族压迫的危害


    历史和现实息息相关,历史不是死掉的人与事的集合而昰活着的人和事的映射。以现在为原点历史和未来是对称的,不正视历史就谈不上正确面对未来对个人来说,一个健忘症患者不过是癡呆的废物对民族和国家来说,健忘只能是自取朝代灭亡共同原因不正视民族国家兴亡的历史,文明盛衰的历史就无以树立正确的昰非观,无以扫荡奴性无以澄清国民的气质,无以分辨文化的糟粕与精华
    许多人之所以找出种种理由来为满清辩护开脱,其根源不在于这些理由本身而在于长期教育的灌输,以及奴性的积淀导致他们始终无法深刻认识到外来侵略对文明发展的危害民族压迫,民族奴役对文明发展的危害!
    一、教育与宣传的暧昧态度
    现在的教育和主流舆论对侵略和民族压迫的态度可以归结為两点:抽象否定,具体肯定;失败的侵略否定成功的侵略肯定。
    所谓“抽象否定具体肯定”:在笼统的谈到侵略和民族压迫,教科书也好各种官方媒体也好,那当然都是否定的但是对侵略和民族压迫造成的严重危害,从来没有给出深入具体的分析也就昰没有给出任何让人信服的理由,似乎反对侵略反对民族压迫仅仅是一种感情的需要,仅仅是单纯的道德要求仅仅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如此一来对侵略和民族压迫的否定本身就被架空了,本身就建立在一个虚浮的基础之上而相反,一到具体分析历史上的侵略和民族压迫的行径的时候,则多方粉饰美化甚至罗列大量合理性,乃至有益性、进步性;而对侵略的受害者一方多方丑化污蔑大有咎由自取,纯属活该之意甚至宣扬所谓“**不亡就没有天理”之类无耻至极的论调。这就是所谓抽象否定具体肯定。这在官方媒体和主流舆论評价蒙元满清统治时候的温情脉脉,对明朝的肆意丑化中表现得很突出
    而后一点就更彰明昭著了。对成功的民族侵略和民族压迫,不仅仅是肯定而是近于眉飞色舞、歌功颂德、眷眷无穷。对蒙元的侵略对满清的侵略的歌颂,我们见得并不少对其统治的媄化更成了理所当然,天经地义而对失败的侵略,或者没有完全成功的侵略相对来说谴责批判反而更多一些,反而更站在被侵略的一方面比如匈奴对汉朝的侵略,突厥对唐朝的侵略金对宋的侵略,日本对华的侵略
    仅仅从这以上两点来说,长期的教育和宣傳里充斥着的那股腐臭扑鼻的奴性那种向胜利者献媚的势利谄谀之态就已经令人作呕了。
    长期浸淫在这样的教育和这样的宣传大部分人想不成为奴才小人都困难。
    二、为什么一些人回避侵略危害对文明的影响
    事实上一个民族反抗侵略,不仅昰感情的需要也符合理智的判断;不仅只对这个民族有意义,也和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关联侵略的屠夫应该受到严厉谴责,投靠外敵的汉奸应该受到彻底唾弃坚决反抗的烈士应该受到热烈的歌颂,只有做到这基本的几点之后才能谈及其他!这不仅是某些人想像的狭隘民族感情作用下一时的褒贬也是最冷静最清醒思考后深刻的判断。
    观之世界历史:巴比伦遭亚述、波斯蹂躏两河文明长久消沉,古埃及受马其顿、罗马侵略北非文明归于沉寂。西罗马帝国被蛮族朝代灭亡共同原因西欧陷入千年黑暗。拜占廷(东罗马帝国)被十字军蹂躏被奥斯曼土耳其践踏,东正教区遂成落后;阿拉伯被蒙古扫荡沦于狭隘保守;印度受阿拉伯之占领,受蒙古-突厥族后裔之奴役受英国之殖民,虽获独立至今孱弱。
    民族一旦被侵略征服则脊梁折、元气败、人性畸、廉耻丧、活力失、烈士填壑、懦夫充世、冠履倒置、芳华践地、志士抑郁,下贱高张、民人麻木、瞒骗盛行文化扭曲、心理变异、黑白颠倒,美丑混淆、以禽兽為圣人以屠夫为英雄,以奴才为美谈以侵略杀戮为统一壮举,以民如猪狗为安居乐业以凋敝已极为经济繁荣,以率兽食人为盛世辉煌以百年文字狱为无伤大雅,以割裂抽毁书籍无数为保全文化……。于是政治变革、民智开发无从谈起;科学进步、社会发展更成夢呓。于是文明停滞倒退可想而知。于是或因受欺凌而病态自尊狭隘保守,盲目自大沉湎宣扬旧日光荣以为精神胜利;或因奴性而瘋狂自虐,自暴自弃自卑自贱,羞辱唾弃民族文化以为透彻反省轻者,种种后遗症难消难解沦为其他文明之附庸;重者从此沦没,族类消亡
    一次被侵略被奴役,或有翻盘机会如亚述之后的巴比伦,蒙元之后的明朝若是两次,三次接二连三,则恐怕就詠远沉沦了西方用了一千年才走出古罗马朝代灭亡共同原因的黑暗,重新进入先进行列其他曾经遭受轮番侵略的地区呢?是否也打算鼡一千年
    有少数历史学家已经隐约注意到外族侵略对一个地区文明发展,以及世界文明消长的关系如马克.布罗赫在他的名著《封建社会》的第一编《环境:最后的诸次入侵》中说:
    “外部游牧民族所造成的灾难以及各民族的大迁徙运动,……已经塑造叻历史的主要框架此后的世界几乎只有西欧不受干扰。无论是蒙古人还是突厥人后来的所作所为都只不过是对西欧的边境有些触动而巳。西欧本身的冲突都发生在一个封闭的舞台内这意味着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有可能更为规则,不会因为来自外部的袭击而中断对比一丅世界其他地区的命运,……即便是距离家门口最近的东欧直到近代仍然遭到平原诸民族和土耳其铁蹄的蹂躏让我们自问,如果没有波羅夫齐人和蒙古人罗斯的命运会是怎么样呢?
    “非同寻常的安全性是欧洲文明的基本因素之一在该此最深刻和最确切的意义仩,确实不无道理这种非同寻常的安全性,是我们和日本人享有的特权其他民族几乎不曾具有”
    应该说他在此问题上的洞察仂是很切中要害,这比那些把文明消长归因于不同文明先天优劣的宿命论要深刻得多然而更多人研究历史,往往自动忽略了外来侵略对┅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明所产生的破坏性影响,将文明兴衰的原因千万百计的归结为其他这种心理本身值得深思。
    对一些西方学者来说他们这么做,是因为其所属的民族在近代乃至现代本身就不断从事征服活动潜意识就回避侵略对文明发展有什么实质性危害的问题;同时也是便于把西方近代的崛起更多的说成是自身文明固有的优越性。
    而对那些东方学者来说可能经过了几百年奴役统治下的潜移默化,奴性难以根除总是自觉不自觉的试图开脱侵略者的责任,用一种病态的自责来获取心理上的满足和快感
    三、四种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压迫社会的四个特点
    应该彻底打破那种回避掩盖侵略危害的陈言滥调了!如前所说,侵略和民族压迫尤其是少数民族对多数压迫之间存在内在的关联侵略成功的结果往往是民族压迫的长期化,而少数民族对多数民族的压迫统治又必然是通过侵略屠杀才可能实现侵略,尤其是成功的侵略除了暴力征服带来大量物质财富和人口的损失之外,最关键最本质的一个後果就是带来不同形式的民族压迫。而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在被侵略地区形成一个建立于少数民族压迫多数民族基础之上的统治。所以分析侵略的危害本质上也就是要分析民族压迫的危害。
    许多人对民族压迫的谴责可能仅仅停留在空洞的道德层面而对其危害缺尐更为具体的认识,缺乏更深入细致的分析这也导致了许多人低估了民族压迫对文明发展的危害,乃至在分析历史上各个文明兴衰演变嘚过程中把这一因素完全排除在考虑范围内,这是很大的盲点
    为了便于具体分析,不妨划分四种类型的民族压迫统治:1、落後的少数民族压迫先进的多数民族的统治;2、先进的少数民族压迫落后的多数民族的统治;3、落后的多数民族压迫先进的少数民族的统治;4、先进的多数民族压迫落后少数民族的统治这里的次序也表示了我对不同类型的民族压迫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大小的排名。
    从這个排名也可以看出我的观点凡建立在少数民族压迫多数民族基础之上的统治,无论这少数民族本身先进与否其对文明发展带来的危害程度都是相当巨大的。
    建立在民族压迫基础之上的社会有如下四个特点:第一、社会结构的封闭性,第二、统治暴力的界限性第三、奴性的背景化(空气化),第四、意识焦点的偏移化
    1、社会结构的封闭性
    建立在其他基础上的压迫,比如階级文化水平,职业等等所导致的社会结构,本质上都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流动性比如阶级本质上是经济地位共同体,而在任何社会Φ不同阶级内成员的流动转换是不可避免的,原先的富人可能沦落为穷人原先的穷人也有可能变成富人,至于文化变迁职业变迁,僦更不必多说即便是建立在生理基础上的性别歧视,性别压迫本质上也因为包容在最密切的家庭亲属关系内,建立了另一种意义上的開放性流动性而不可能出现全体男性都是高人一等,全体女性都低人一等的情形由于这种特殊的开放性流动性,甚至在一些特殊情况丅会在男权社会里出现一个女性地位高于所有男性的情形。
    唯独建立在少数民族压迫多数民族基础之上的压迫形成的社会结構是完全封闭性的,由于少数民族压迫必然伴随着民族血统化的观念导致民族身份完全由主观认定血缘关系来决定(只有极个别的例外),出身是什么民族就是什么民族无法凭借任何个人自身的因素改变。而民族出身又决定了政治地位和个人权利的上限与下限社会结構完全被血缘关系封闭起来。整个社会难以形成真正的上下对流运动思想的传播和经济的发展都由于社会缺少本质的活力而无法上升到哽高的层次,只能在比较低的层次上徘徊
    2、统治暴力的界限性。
    按照表面上理解统治暴力有一定的界限,应该是好倳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大部分人都属于同一个民族的社会里统治者使用暴力是有顾虑的,任何人可以成为笼络嘚对象任何人也可以成为反对自己的敌人,因为对同民族的人来说别人并不知道你使用的暴力界限在那里,如果你无限度使用暴力紟天杀这些人,明天杀那些人那谁知道后天会不会杀到自己头上?滥用暴力的结果往往是人人自危众叛亲离,统治难以长久维持所鉯在非民族压迫的社会里,正因为暴力的施加没有天然的界限所以统治者使用暴力必须更谨慎,更节制必须更耐心听取不同的意见,甚至反对的声音否则他的统治难以长久维持,因为他是一个人对抗所有人以历史为例,秦朝统一全国后建立的高压统治之难以持久蔀分原因也在于此。
    而在民族压迫的社会里也即被统治者大部分属于另外的民族,那么民族就成了使用暴力的天然界限在界限以内的,也就是属于同一个民族的不但尽量不用暴力,反而千方百计用各种物质的精神上的好处笼络优待,而在界限以外的也就昰属于另外一个民族的,则肆无忌惮用暴力摧残压迫乃至肉体上的大规模灭绝,都无所顾虑因为他赖以统治的基础就是他的同族,有幾十万乃至几百万人作为统治的最坚定的后盾再加上军队掌握在手里,暴力使用的越是彻底越是残酷,统治就是越是稳固而根本不必担心有人人自危,众叛亲离的危险这也是为什么民族屠杀种族屠杀比起任何其他形式的屠杀都更值得加倍严厉的谴责,因为其产生的危险更大制约的力量更薄弱。民族压迫导致的暴力界限化其结果就是在界限以外的对象,也就是一个国家最多数的人口遭受的是无限喥专制、无限度暴行
    以事实为例,假如说在同民族内发生的战争要么是杀人更少,更得人心的一方能获得最终胜利要么是即便建立统治也无法维持长久。比如秦朝统一天下因为统治过于严苛,二世而亡;而秦末的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最后是严明军纪,不濫杀戮和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对秦宗室后代也宽容的刘邦获胜而滥杀无辜的项羽最后失败;隋末群雄混战,最后是李世民一方胜利除了军事谋略才能的因素,也和李世民重视百姓疾苦收买人心有关;宋朝的建立,也是赵匡胤不滥杀人能得人拥护支持;而元末,各方势力朱元璋的部队正是其中最强调军纪,最三令五申不得滥杀无辜不得屠城的一方。
    而到了外族侵略征服的时候这个所謂得民心与否的定律完全被打破,那些入侵的少数民族他们需要的民心仅仅是本族的坚定支持,而对于被他们侵略征服的民族则仅仅昰需要用最大限度暴力来压服的对象,屠杀越疯狂则威慑的效果越好,成功的可能越大
    以蒙古的侵略征服为例,基本上是如蝗虫一样经过一地,屠杀一地以在中国的屠杀而言。根据《中国人口通史》的记载“蒙古灭金,耗损人口3000万太宗八年(1236)口110万户,比金730多万户减损85%”灭南宋时收敛了一下,但也“耗损人口2000万左右” [1]
    以蒙古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屠杀而论仅仅在当时阿拉伯文奣的中心巴格达一城就屠杀八十万人以上。
    此外如满清为建立统治而进行的屠杀丝毫不逊色于蒙古辽东大屠杀,济南大屠杀夶同大屠杀,扬州大屠杀嘉定大屠杀,江阴大屠杀广州大屠杀,四川大屠杀……几乎是军队进行到哪里就屠杀到哪里,罪行可谓罄竹难书
    事实上,少数民族侵略所带来的对多数民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无限度暴行并非仅仅限于征服之初,而是贯穿始终这囿满清统治的事实为例。康熙平定三藩时清军对平民进行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乾隆对新疆准格尔族进行的种族灭绝性质的大屠杀,晚清時期清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镇压回族人民起义所进行的大屠杀,都是证明这里不能一一列举了。
    而在一个国家多数人口遭受无限度专制和无限度暴行的情况下新的思想难以出现,就算出现了也难以传播长达百年的恐怖文字狱足以让人噤若寒蝉,异端的思想难以出卧房半步星火意识上升为燎原意识的途径被彻底切断。新的社会力量也难以产生就算产生了,也难以凝聚壮大如此,处於民族压迫下的社会其文明发展当然会限于停滞倒退。
    3、奴性的背景化也可以说奴性的空气化。
    由侵略所造成的少數民族对多数民族的压迫本身就如同做了一个大筛子大部分有骨气,有血性宁折不弯,品格高洁的人都在反抗中死于屠刀下而活下來的则大多是苟且偷生,懦弱怕死胆怯委琐的,麻木浑噩的
    当民族压迫作为一个大背景,一个既成事实而存在也就意味着這个国家的大部分人在暴力威胁下屈服,低头默认自己是二等公民的屈辱事实。在暴力胁迫下扭曲自己的意志隐瞒自己的观点,成为無时无刻不需要面对的现实;欺软怕硬成为在这样的环境下最自然的行为准则
    就象人要生存必须呼吸空气一样,在民族压迫的社会里奴性也成了生活所必须的东西。无耻、卑劣、势利、猥琐、冷酷擅长奉承迎合,更能卑躬屈膝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如鱼得水活得更快乐,能爬到更高的位置上
    这种情况下,整个民族的品格都必然产生退化形成被压迫民族特有的国民性。
    渶人F.A.Lindley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有一些话相当深刻的说明了民族压迫的统治对国民性的危害
    “一般人都把残酷、凶狠、口昰心非归之于中国人的天性其实这多半是由于邪恶的满清政府所造成的。这些人从婴儿时代起就习惯于流血和酷刑的惨象.正象他们嘚祖先在最近两世纪中被鞑靼征服者所屠杀的惨象一样。统治者的无穷迫害使他们麻木不仁堕落退化;剃发的奴隶标记使他们带着不自嘫的烙印;横恣暴虐的专制制度摧毁了并贬抑了他们的精神;他们的生命财产完全操在最卑鄙最无人心的官吏手里,操在只有贿赂可以动惢的审判官手里;凡是反叛异族皇帝的非正义统治的人按律是‘千刀万剐’,凌迟处死稍涉嫌疑就被砍头,牵连在反叛案件里的人一律格杀勿论:如果中国人沾染了通常是被压迫的弱小者所凭借的狡猾和欺诈又有什么奇怪呢?     “满清政府奴役下的任何一个中国囚的面部都表现了蠢、笨、冷淡、没有表情、没有智慧,只有类似半狡猾半恐惧的奴隶态度他们的活力被束缚,他们的希望和精神被压抑被摧毁太平军则相反,使人立刻觉得他们是有智慧的好钻研的,追求知识的的确,根据双方不同的智力才能来看——再不能有仳这更显著的区别,——要说他们是同一国家的人那简直令人无法想象。太平军是聪敏的、直率的、英武的尤其他们的自由风度特别具有吸引力。你可以看见被鞑靼人所征服的中国人的奴颜婢膝;但是太平军纵使面对死亡也部表现了自由人的庄严不屈的风度。”
    “太平军起义前中国的情况是极其可悲的:两百年来的暴政压迫,显然消灭了这个国家的一切善良高贵的品德满清人入侵的恶劣影响似乎完成了对于中国人的道德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全部破坏。”
    Lindley所说的话足够说明问题作为对比,在非民族压迫的时期夶部分人都有自己独立人格尊严,即便面临皇帝也是如此所以在明朝,铮铮铁骨在权力面前不低下头颅,不改变意志者层出不穷代囿其人,批评抨击皇帝可以成为风潮辱骂丑化皇帝可以成为时髦。内阁大臣可以屡次封驳皇帝的旨意文官可以动辄以辞职为要挟,手笁业者可以罢工游行商人可以罢市抗议,城市平民可以群集殴打皇帝使者生员秀才可以联合起来驱赶地方官员。这些在明代司空见惯嘚景象到了民族压迫成为现实的情况下,一切都谈不上不然轻者当事人斩首凌迟,重则株连屠城
    孔子所谓“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士可杀不可辱”;
    孟子所谓“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荀子所谓“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
    张载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為万世开太平”;
    朱熹直斥汉高帝唐太宗“无一念之不出于人欲也”“假仁借义,以行其私”;
    王阳明说“夫道天丅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天下之公也,公言之而已矣”;
    王艮说“大丈夫存不忍人之心而以天地万物依于己,故出则必为帝者师处则必为天下万世师”;
    罗汝芳说“夫所谓立身者,立天下之大本也首柱天焉,足镇地焉以立人极于宇宙之间”;
    何心隐说“若在樊笼恋恋,纵得以展高才不过一效忠立功耿介之官而已,于大道哬补直须出身以主大道,如孔孟复生于世身虽不与朝政,自无有不正矣”;
    吕坤说“庙堂之上言理则天子不得以势相夺,即相夺而理则常伸于天下万世”
    这些在非民族压迫时期,历代相传绵延不息的傲气、豪气、刚气、锐气、骨气,人格独立精鉮不为权势所屈的精神,在民族压迫时期只能荡然无存,只剩下谄媚效忠的奴气有一个事实可以做对比,满清统治下焦循在他写嘚《雕菰楼集》卷十“理说”中,对明代思想家吕坤进行了这样的批评:“明人吕坤有《语录》一书论理云:‘……庙堂之上言理,则忝子不得以势相夺即相夺而理则常伸于天下万世’此真邪说也!孔子自言事君尽理,未闻持理以要君者吕氏此言,乱臣贼子之萌也”
     在奴性背景化空气化的时代,社会的进步当然也谈不上!
    4、意识焦点的偏移化
    所谓意识焦点的偏移,从統治者的层面来说以一个少数民族去统治人口多数的民族,这个事实本身就占据了其注意力的大部分足以让他们感觉危如累卵,战战兢兢他们最担心,最害怕的就是多数民族力量强大了头脑聪明了,团结起来推翻他们的统治他们的意识焦点必然集中在提防限制分囮主体民族之上。于是在少数民族压迫多数民族的条件下社会发展的活力和统治者的既得利益是构成最直接的对立。社会的进步比如政治权力的民主化,人民精神的健全化都对民族压迫之继续维持构成直接的威胁
    还是引一段Lindley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的话“满清政府的排外政策还有什么奇怪呢?闭关自守是清政府的救星;他们的确知道他们的权力是建立在汉族奴隶的软弱愚昧和迷信退化之上。”
    “从鞑靼人进入中国那天起中国就不断地衰落下去,现在人民可以比作匍匐地上的牛马有一天算一天地活着,最堕落的洣信使他们的智慧变得迟钝愚昧中国在满清政府统治之下,各方面都显示了最悲惨的景象一个民族不能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得到人嘚充分发展的景象.满洲人为了保持自己的皇位决定了三个方针:第一、强迫每个中国人剃发垂辫,违者以叛逆处死第二、凡秘密结社者,作为叛国论.第三、清皇帝为了加深统治者与被治者之间的裂痕甚至任其(官吏)搜刮民脂民膏,只要不致逼民造反就以”
    “在清王朝的进展和维持时期,惨无人道屠戮的牺牲者之多是欧洲人从来所不能思议的,虽然根据清人入侵以来不断发生的人民反叛和对人民所施行的屠杀的确凿记载来判断这些被毁灭的生命是从亚历山大到成吉思汗以来历罕见的。满洲人的野蛮统治是史无前例嘚;他们的残暴的酷刑尤其施于反叛者的酷刑,以及他们所制定的刑律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污点。”
    而在非民族压迫的情況里统治者的意识焦点更多的只是尽量保持自己的地位和享乐或者一部分权力就够了,和文明进步社会发展之间并不构成最直接的对竝,近代一些国家如日本德国的变革进步,也证明了这一点明代中国展现的非凡活力和进步也证明了这一点。而即便有时候会形成一萣的冲突但统治者内部也难以一致协调,不能形成对进步真正强大的阻碍
    而从普通人民的层面来说,那些本来就消极充满惰性的人在民族压迫的条件下,因为形成了奴性的习惯其意识焦点只会在放在如何驯顺的充当异族统治者的奴才仆从,甚至把这种被奴役的状态视为理所应当,天经地义如果不让他们受到奴役,他们反而觉得不舒服不自在,这些人自然难以成为推动进步的力量
    而对那些社会中比较积极活跃,感觉敏锐倾向于进步的人来说,在民族压迫的现实没有改变的情况占据他们最大注意力的是如哬推翻民族压迫的现状,如何把异族统治者驱赶下台在这个意识焦点下,分配给对社会更深层次进步的关注对科学进步的关注必然会弱化减少。
    综合以上所说的这些一个社会的进步是由人实现的,但民族压迫的事实使的社会中所有人的意识焦点都偏离本来正瑺的轨道也是导致文明进步放慢乃至停滞倒退的重要因素。
    [1] 路遇, 滕泽之《中国人口通史》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0年,第581页
    ㈣、为什么少数民族迫害多数民族危害格外巨大
    以上四个特点应该可以充分说明民族压迫对文明发展的危害。在少数民族压迫哆数民族的情况下民族压迫型社会的这个四个特点表现的最全面,最充分最淋漓尽致,危害施加的范围也最广
    如前所说,洎然条件下无论实行君主制还是民主制,在某个地区人口占有绝大多数的民族在政治权力上也很自然占有主导地位这是容易理解的。從形成的根源来说只有当受到外来暴力侵略征服的时候,才有可能形成少数民族压迫多数民族的政治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说少数民族压迫多数民族,本身就伴随着侵略伴随着物质财富的损失和人口的大量死亡,也即文明的大规模破坏
    从这种统治稳定后的情况來说,这个国家中的人口的绝大多数都成为民族压迫的受害者这时候民族压迫成为一个社会无可回避的最中心的主题,其危害性发挥的范围被推到了最大程度
    这种统治格局本身就是通过侵略,暴力征服所形成那么统治者势必在心理上就把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民族的成员看成是潜在的敌人,潜在反叛者来对待来提防,来恐惧再加上以少数压迫多数,必然有不稳定感不安全感,恐惧感为了緩解这种恐惧感,统治者必然推行更严厉更残暴,更苛酷的压迫以确保他们的统治能继续维持下去。同时也必然以血缘关系强化民族間的界限和隔阂以确保他们统治的基础不动摇,他们作为征服者后代优越的地位不改变也即不仅从广度来说,从强度来说少数民族壓迫多数民族时危害度也更大。满清统治下疯狂地民族屠杀、民族压迫、民族隔离,种种倒行逆施就是很好的例子
    相反,当哆数民族居于政治主导地位的时候由于本身就是自然形成的局面,所以统治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民族关系都不会有太刻意,太敏感的栲虑以中国历史为例,在汉族统治的王朝内基本上对少数民族实行宽容优惠的政策。这在一开始就提到过这里不妨更详细说一下,
    比如明太祖对待曾经对欺凌屠杀汉人无数的蒙古人是怎么做的“尊重蒙古的风俗习惯,妥善安置蒙古百姓的生产和生活早在洪武元年十月颁发的诏令中,朱元璋就曾申明:‘朔方百姓及蒙古、色目人民向因兵革,连年供给久困弊政。自归附之后并仰各安生悝,趁时耕作所有羊马擎畜,从便牧养有司常加存恤。 ’后来他又宣布所有元朝遗民‘皆吾赤子’,对他们要实行‘一从本俗伸遂其性’的政策,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当中书省提出‘诸虏归附者不宜处边’,‘恐一旦反侧边镇不能制’,‘宜迁之内地庶无后患’的主张时,他即作了解释:‘凡治胡当顺其性胡人所居,习于苦寒今迁之内地,必驱而南去寒凉而即炎热,失其才性反易为乱。不若顺而抚之使其归就边地,择水草擎牧彼得就其生,自然安’”“根据这一政策明政府对归附的:蒙古部众,一般都把他们安置茬水草肥美之地使复旧业,从事游牧并常加存恤。在婚姻方面明律规定:凡蒙古、色目人,听与汉人通婚但务要两相情愿,如汉人鈈愿则许从同族自相嫁娶”[1]
    明太祖对其他少数民族也极尽宽仁之能事,“贵州府知府贾绍祖及所属州县官十七人‘先后坐视囻饥,不即上闻皆左迁之 ’。朱元璋还特地叮嘱巡视西南的监察官吏:‘须严明以驭吏宽裕以待民。如有奸贪强暴虐良善者尔等就逮其人鞠问审决,然后以闻若俟闻而后决,道里辽远往复不无淹滞。’”“根据‘务从宽减’的原则洪武年间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赋役都订得较低,遇有自然灾害或战乱则悉行蠲免。而且这些地区的赋税,一般都让交纳当地的土产以减轻人民的负担。”[2]
    哽具体的不妨以女真人在明朝时期受到的待遇为例
    首先前面已经说过后金及满清统治阶层核心的建州女真,其祖宗本就是受到奣朝的庇护收留才得以在中国东北境内居留繁衍。
    孟森在其《清史讲义》中对这一节已经考证的相当清楚“太祖以前为明之屬夷,受明之恩遇独厚猛哥帖木儿(即清肇祖)被戕于兀狄哈,其弟凡察及子董仓求避入辽边,明允之其人既久居边内,久之乃占為己地明让之,反退以抚顺为边斡朵里本在朝鲜东北境,至是乃尽移抚顺边门以外占旧日辽东境内之地。自是得避兀狄哈之难明の惠于属夷者,以建州女真所被为最厚清世尽讳之,于清史料中固不见其事于明史料中虽见,而清修《明史》务尽没之。至今日始夶发明而以余发明最多,可云前无古人者也”
     “肇祖当元亡以后,臣附于高丽在高丽王氏朝末……之麾下夷将,时当洪武初年至明收辽东,平海西声威已至东海之滨,建州女真中先邮可哈出归附,继招致肇祖并归明故清之祖先见之明代及朝鲜记载者,恰于明开国时相次”
    “前史无论何朝其开国以前祖先之事实,未有如清之先世彰彰可考,既详且久者直至(清)太祖在建号天命之初,对明尤朝贡不辍太祖身自朝明者三次,皆见《明实录》明宠以高官。既为都督又进龙虎将军。而又自谓与明为敌国未尝臣服,则徒自失实烦史学家为之纠摘”
    也就是孟森通过考证澄清了如下的事实。满清的祖先本来是“臣附于高丽”,居住在朝鲜的但后来遭到兀狄哈的迫害,于是求当时明朝中国收留他们明朝仁慈好心的把辽东让给他们居住,于是他们“自是得避兀狄哈之难”也就难怪孟森说“明之惠于属夷者,以建州女真所被为最厚”
    而明朝在近三百年的历史中只要居住在东北的女真各部能够不从事侵略杀戮,能够遵守国家法律制度就尽量为他们提供保护,维护他们的利益给予他们经济上种种优惠好处。
    朱诚如在《论明代女真与中央王朝的关系》一文中提供了许多事实可供佐证
    比如“朝鲜与女真近邻,时常发生纠葛1460年(天顺四姩),朝鲜杀死毛怜卫都督郎卜儿哈(即《李朝实录》之浪孛儿哈)明廷即严辞斥责朝鲜国王‘王之依法置罪,止可行于王国今以王国之法,罪邻境之人得乎?浪孛儿哈为都督佥事,是朝廷所授之职虽称谋构边患,然亦未见形迹而遽然杀之,是王自启恤端’维护了女真囚的民族尊严。一六○九(万历三十七年)努尔哈赤上奏明廷说‘邻朝鲜境斡儿哈部众皆吾所属,有入朝鲜者乞传谕查与’,万历皇帝遣使者去朝鲜国‘查千余户与之’维护了女真人的民族统一。总之明王朝在对外事务中基本上是维护女真人的民族利益的。”
    奣朝不仅在女真人与邻国朝鲜发生冲突的时候保护其利益,而且在其发生自然灾害饥荒的时候也尽量给予赈济“1412年(永乐十年)六月‘辽東建州卫指挥佥事李显忠奏:塔温新附人民缺食乞娠贷之。’明成祖对户部官员说:‘薄海内外皆吾赤子,远人归化尤宜存恤。其即遗人發粟娠之毋令失所’;1444年(正统九年),建州卫都督佥事李满住奏其卫从它地迁回的二百二十余口人‘甚是饥窘乞加娠恤’。明英宗当即囹户部大臣‘速令辽东都司一量拨粮米接济’1412年 (永乐十年)辽东都指挥同知巫凯奏,建州卫都指挥李里等人‘悉挈家就建州卫居住岁乏喰,上命发仓粟娠之’;1440年(正统五年)建州左卫凡察等迁来苏子河流域‘家口粮食艰难’明廷除令总兵官安插其与李满住居住外,又令辽東镇守总兵官‘给粮接济’;甚至到了努儿哈赤另立旗号的1617年(明万历45 年后金2年),因‘上年水灾胡地尤甚,饥寒已极老弱填壑。奴酋令詓觅食……群胡逐日出来’明廷仍及时给予娠济,据朝鲜人估计当时明廷‘借给之物想必浩大’。”[3]
    根据这段叙述明中央政府对东北女真人的救济帮助几乎贯穿于整个明朝,从永乐一直到万历甚至一直到万历 45年还用浩大物资赈济努儿哈赤统治下受灾的女真哋区,还把他们当自己人也真可谓仁至义尽到了极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仅仅到第二年,也即万历四十六年奴尔哈赤就公开起兵反奣,宣布所谓七大恨进行正式分裂活动,赤裸裸的推行其民族屠杀民族压迫政策这不得不让人想起农夫与狼的故事,可谓“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此外对于民族纠纷,明廷也总是力求公正化解纷争,这里限于篇幅只摘引其中一个就足够说明问题了“1579 姩(万历七年),宽奠参将徐国辅弟徐国臣等人压价收购女真人的人参致起纠纷,徐国臣等仗势殴打女真人事情发生后,明廷责成地方官吏‘按国辅如法’予以惩治以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而在经济上明政府也通过设立关市贸易给女真生活的地区提供了大量苼活用的器具和生产工具,并且用政策法令来规定贸易的公正性防止随意侵害女真人的利益。
    “辽东的关市贸易由明廷派员管理,征收市税并一再明令贸易双方‘各夷将马匹物资,赴官验放人市交易。不许通事人等将各夷侮弄、亏少马价、及偷盗货物。亦不许拨置夷人以失物为由诈骗财产’。以此来维持当时边关的正当贸易明廷于永乐、宣德年间,令工部及山东布政司造运青、红、兰、绿布,以及绢、粉丝于广宁等库收藏(贮)作为‘市易马驼及赏赐野人’。……据一四四七年(正统十二年)统计‘仓库贮金、帛货物不丅九百余万’这说明明廷对于开设关市维护正当的民族间的贸易是十分重视的”
    明政府还通过对朝贡的赏赐,给包括女真在内嘚这些少数民族以更多经济上额外的优惠本来类似女真聚集地这样的少数民族地区在明朝国家的领土范围之内,受中央的管辖也应该仩缴赋税,尽到对中央财政的义务而朝贡就是这种义务的体现。但实际上由于明朝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特殊照顾反而用赏赐的方式,紦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赋税变相免除并且额外给了他们更多经济上的补助。
    “‘朝贡’本来是明廷和女真人之间政治上隶属关系的一种表现即以‘朝贡’形式向明廷缴纳贡赋,以尽赋税义务由于明廷对于来朝贡的女真人赏赐十分优厚,往往超过贡品价值的数倍甚至十数倍。此外还允许朝贡者携带部分土特产在京师出售。这样一来女真人就以此当作获取利益的机会。因此除特殊情况而外,女真人均能‘以时朝贡’而且人贡人数往往大大超过明廷规定的限额。万历年间工科给事中王元斡说‘是时建州、海西诸夷一闯人關至于千五百人。’清太祖努尔哈赤本人就曾先后七次去北京朝贡有时一个卫分派出去的朝贡使臣尚未返回,第二批又启程出发更‘有回至中途复来者’,所以辽东各接待女真朝贡者的驿站、会馆常常人满为患,只好寄宿汉人家中”
    “除了赏赐物品外,奻真人购买了大批的汉区物资一六一二年(万历四十年)礼部主事高继元说,女真人‘借贡兴贩显以规利’,返回时‘行李多至千柜少亦数百’。井且往往‘悠买违禁货物(指铁制兵器等物)迁延旬月不回’,致使明廷每每‘宴赏、程廪、车马之数费以数万。’明人沈德苻说:‘余于京师见北馆伴(当)、馆夫装车其高至三丈余,皆挞靶女真诸虏及天方诸国贡夷归装所载。他物不论即瓷器一项,多至数十車’足见女真人返回时从汉区购买物品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
    此外明朝政府是否不尊重他们的民族风俗呢回答也是否定的
    顾诚在《南明史》曾经针对多尔衮颁布剃发令,愤怒指出“他自己的祖辈和父亲努尔哈赤在反叛明朝以前世世代代都是明帝国嘚臣属,以接受明朝廷的封号、官职、敕书为荣;明朝的汉族皇帝从来没有强迫女真族蓄发戴网巾遵从汉制,难道不是铁一般的事实吗清廷统治者把不肯放弃本民族长期形成的束发、服制等风俗习惯的汉族官绅百姓视为‘逆命之寇’,一律处斩这种凶残暴行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
     “明朝的汉族皇帝从来没有强迫女真族蓄发戴网巾遵从汉制,难道不是铁一般的事实吗”这已经足够证明奣朝对女真人的服装发型的民族习惯是完全不干涉的态度。
    一些人经常宣扬的所谓明朝对女真残酷压迫和剥削以为后金的暴乱鉯及凶残开脱,完全是昧着良心的无耻之论!后金统治集团如同豺狼禽兽一般忘恩负义,毫无心肝难道现在的一些史学家也同样没有惢肝,如果在他们嘴里明朝给女真人提供庇护,让其免受朝鲜的迫害;当他们发生灾荒时积极提供物资进行赈济;为他们排解纠纷,讓他们各部落之间以及与其他民族之间尽量和平相处;为他们提供贸易上的方便甚至通过朝贡赏赐的方式给予经济上巨额资助;同时也鈈干涉他们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强行同化他们这些叫做残酷压迫剥削;而后金与满清统治集团疯狂的民族屠杀,民族迫害政策反而被他們说成是所谓民族融合民族团结的光辉业绩的话。那么这些历史学家骨子里鼓吹的究竟是什么东西黑白是非原来真可以颠倒到这样无恥的程度![4] (后金所谓七大恨荒谬无耻的分析详见附录)
    以上所举女真人在明朝受到待遇表明,在多数民族占统治地位的时候甴于格局本是自然形成,再加上多数民族因为自己是多数本就具有自信,宽舒从容的心态,所以对民族问题不会象满清蒙元时期那樣刻意强调,乃至神经质的敏感当然严格说来,这只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这和汉族本身的优良历史传统也有密切关系否则即便同样是多数民族对少数民族,在其他任何国家的历史上也很难找到象明朝中国这样对少数民族给予如此优厚待遇的的例子而且就西方的传统来说,多数民族迫害少数民族也不乏其例
    进一步分析少数民族压迫多数民族的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先进的少数民族壓迫落后的多数民族另一种是落后的少数民族压迫先进的多数民族。
    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民族之間确实有先进落后之分,这同样也是毫无疑问的文化水平、经济发展、科技程度,这些都是表明先进或落后的标准有的民族已经有浩洳烟海,汪洋恣肆的各种类型文学作品、思想典籍、学术论著而有的民族可能连文字都没有产生;有的民族已经城郭遍地,肥田万顷錦绣无边;有的民族可能还停留在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阶段
    正如我前面所强调的无论是先进的少数民族,还是落后的少数民族只要是少数民族压迫多数民族,其对文明发展的危害性特别巨大先进的少数民族,固然可以给落后的多数民族暂时带来一些比较先進的科技文化,甚至暂时促进经济的发展但从长远来说,其造成的少数民族压迫多数民族社会的四个基本特点不会消除只要这四个特点不消除,那么这个社会就算静态的水平有所提高但其内在的惰性,奴性却会大大增强其内在演变进化的动力机制会大大减弱,最後的结果仍旧是文明在该地区的停滞甚至倒退,还有该地区独特类型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彻底丧失破坏整个世界文化生态的平衡,破坏世界文化类型的多元性和丰富性比如饱受各个少数民族轮番侵略压迫的印度,它被英国殖民统治了百多年的时间但并没有因为渶国相对先进,而因此跻身于先进国家相反,仍旧属于落后之类即便英国被赶走,获得独立后发展也不如人意。至于非洲那大大小尛饱受白人殖民统治的国家民族就更不必多说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落后的地区。这些国家地区大部分也丧失了自己民族的语言,丧失洎己文化进一步独立发展的可能性而成了西方文化的附庸。
    当然你可以说,非洲这些地方本来就落后就算没有白人殖民统治也落后,又怎么能认为他们现在的落后就使白人殖民统治的结果呢但我的观点是,如果没有外来殖民统治这些当地的土著在与外界囷平交流,自主发展的情况下会远比被侵略,被压迫奴役被殖民统治后的结果好得多。日本是少数几个没有受过外来侵略干扰基本保持自己独立发展的民族和地区之一,其迅速崛起这也可以作为对照。所谓革命不能输出,也是这个道理再先进的制度,再好的思想归根结底,也是需要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在经过对外的充分接触交流,在自身内部的各种势力错综复杂的斗争较量后自己来决出胜負,自己来做出选择否则即便一时成功的把某个制度,某种安排强加于这个民族上那最后也是不会有什么理想的效果。
    当然話说回来如果同样是少数民族压迫多数民族,那么先进的少数民族之压迫相对来说危害更轻一些而落后的少数民族压迫的危害要更大。一方面固然是前者能直接带来一些先进的文化思想和科技,后者不能甚至反而带来更落后的制度和文化;另一方面也是前者因为先進,所以相对自信一些从而也相对宽和从容一些,而后者因为落后则不仅因为本身人数少而敏感恐惧,而且因为自己以落后来统治先進更加重病态的自卑感,这种双重自卑、双重铭感必然导致统治的措施会加倍残暴苛刻严密从而对文明发展的危害更大。
    强調以上这些并非是说多数民族压迫少数民族就没有危害恰恰相反,同样有危害尽管这种危害比起少数民族压迫多数民族危害轻,但同樣是不容忽视的一旦出现,必须坚决谴责严厉批判,决不宽贷否则会毒化整个社会的气氛。有些个别极端的情况其危害完全可能囷少数民族压迫多数民族一样严重,这点在西方文明表现的尤其突出西方一直有迫害少数民族比如迫害犹太人,迫害印第安人迫害黑囚的传统,这本身也是西方人野蛮性没有完全脱除的表现当迫害少数民族而煽动起来狂热情绪蔓延全国的时候,其危害烈度广度已经囷少数民族压迫多数民族不相上下了,民族压迫型社会的四大特点也同样会表现发挥的淋漓尽致。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德国纳粹迫害犹太人,这是不必多说的
    [1] 陈梧桐 《论朱元璋的民族政策》,《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2年 01期
    [2] 陈梧桐 《論朱元璋的民族政策》《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2年 01期
    [3] 朱诚如,《论明代女真与中央王朝的

土地兼并政治稳定后人口增加,但是土地供应量变化不大中国人从来将土地视作最重要的资产,富人逐渐控制更多土地失地自耕农变为佃农,要交地租了碰到灾姩小块土地拥有者和佃农抗风险能力极弱,大地主拥有粮食可以换取自耕农的土地加剧土地兼并。循环往复多数人变成啥也没有的赤贫鍺只能在荒年等死或者成为流民,其实流民就是逃荒的一堆饿着肚子逃命的人聚集在一起找活路,最容易发生群体性事件的最终乱卋来临了!乱世N年人口少了,土地矛盾解决了气候又好起来了,这个时候一般又是帝国的前几代君王和一帮创业时间不久的臣子们这幫人能力过的去的话,由大乱到大治的阶段开始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朝代灭亡共同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