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力,拜糖平,诺和龙,倍欣净水器哪个副作用对肾功能以及胃

欢迎来到好药师网上药店!
客服热线 : 400-648-5566
关注好药师
关注好药师微信
您的当前位置: >
  现在,大家都了解到诺和龙的疗效很不错,而且副作用小,所以很多消费者也想服用诺和龙来治疗自己的疾病的,但是,并不是每一款药品都是适合每一个消费者的,所以有些患者是不可以服用诺和龙。那么,拜糖平和诺和龙可以交替服用吗?有哪些禁忌症?
  诺和龙属于苯甲酸衍生物类,拜糖平属于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诺和龙和拜糖平是可以交替服用的,也可以共同服用的。如果大家还是怕有什么不良反应的话,也可以到医院咨询医生的意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的。
  诺和龙可以治疗饮食控制、降低体重及运动锻炼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诺和龙可与二甲双胍合用。与各自单独使用相比,二者合用对控制血糖有协同作用。而捷诺维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用于运动,饮食、药物控制不佳时,使用本药能起到一定疗效。
  服用诺和龙的时候是有一定的禁忌症的,例如:
  1.已知对诺和龙或诺和龙中的任何赋型剂过敏的患者;
  2.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依赖型一IDDM,C一肽阴性糖尿病患者);
  3.伴随或不伴昏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
  药店,还有不少的促销活动,很多药品的价格都比平时优惠,种类齐全,可以满足各大消费者的需求,有需要购买的朋友可以拨打400-007-5120进行咨询。
关于好药师
手机客户端
扫码下载APP
微信公众号
关注有惊喜
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 C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
Copyright @
北京好药师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好药师网上药店版权所有1.查看公共账号:&&洛杉矶华人资讯网2.搜索账号:&&chineseinla_com
地址: 1351 S Grove Ave, Unit 109,
Ontario, CA 91761
电话: 626-657--21:00(西部时间)
(周一到周五, 周六周日休息)
针灸推拿可以降血糖
针灸推拿可以降血糖降糖药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帮助患者控制高血糖,降低慢性并发症的风险,也可能会给机体带来某些副作用。降糖药的副作用依药物类别不同而有所不同。在糖友们选择适合自己的降糖药时,也该了解一下降糖药的副作用有哪些。  降糖药的副作用有哪些?先谈谈降糖药的种类  1丶双胍类(格华止丶美迪康丶甲福明丶君力达)  2丶磺脲类(美吡达丶达美康丶亚莫利)  3丶胰岛素增敏剂(文迪雅丶艾汀丶安可妥)  4丶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拜糖平丶倍欣)  5丶非磺脲类胰岛素促进剂(唐力丶诺和龙丶弗莱迪)  降糖药的副作用有哪些?分类谈谈各种降糖药的副作用  双胍类双胍类降糖药因为价格便宜,较受糖友们的喜爱。双胍类的降糖药对肠胃的伤害较大,容易导致消化不良,严重时可能会导致酮尿和乳酸酸中毒。  磺脲类磺脲类药物出现的严重副作用包括:咽喉肿痛丶疲劳无力丶脸色发白丶心悸。出现以上症状的糖友们,要第一时间去医院检查,听取医生建议后再考虑是否继续用磺脲类降糖药。  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增敏剂的副作用包括:增加心力衰竭丶颜面水肿丶皮疹丶高烧等,对肝脏的损害比较大,因此在服用胰岛素增敏剂之后的糖友们最好保持每月一次肝功能检查。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副作用比较少,但价格昂贵。除了腹内气体增加以外,没有其他副作用。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进剂:非磺脲类胰岛素促进剂的副作用可能出现:休克丶血管神经性水肿丶呼吸困难丶水肿。糖友出现不适,也要及时就医。胰岛素应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1丶低血糖反应。一般都是由于胰岛素用量相对过大所致。为了避免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出现低血糖反应,必须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密切的监测血糖,逐渐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使胰岛素的用量逐渐的达到既能将血糖控制满意,又不至于出现低血糖的合适剂量。2丶体重增加。这也是胰岛素常见的副作用。胰岛素可以促进体内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如果糖尿病病人采取胰岛素治疗后不进行饮食控制,摄入热量过多,则造成体重的逐渐增加。3丶屈光不正。主要出现在胰岛素使用初期,且在胰岛素使用之前血糖水平较高的糖尿病病人。这种副作用是暂时性的,随着胰岛素使用时间的延长,血糖控制平稳后,这种副作用就会逐渐消失。4丶外源性胰岛素有可能导致高胰血症,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生的危险。5丶过敏反应。见于部分使用动物胰岛素的病人,分为局部与全身过敏。局部过敏仅为注射部位及周围出现斑丘疹瘙痒。全身过敏可引起寻麻疹,极少数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6丶水肿。胰岛素轻微的造成体内水钠潴留的副作用,一部分病人注射胰岛素后可出现轻度的颜面和肢体的水肿。降糖药的副作用就介绍到这里。药物只是辅助治疗糖尿病的一个途径,所以,在不影响健康为前提的情况下,笔者推荐糖友们不妨选用针灸推拿按摩降血糖的方法作为降低血糖的主要治疗手段,这种方法既无副作用,不会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同时还可以通过推拿按摩舒筋活络,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实践中有不少糖尿病患者在降血糖按摩的过程中同时使多年的颈丶肩丶腰丶腿痛的陈年疾患得以缓解或痊愈。正可谓一举多得。针灸及推拿按摩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是西医的病名,归属中医消渴等病的范畴。
唐朝孙思邈提出了三消理论,上消丶中消丶下消。上消是肺热,伤了津液了,所以烦渴引饮。想喝水,水喝得多。 中消是胃热,表现了消谷善饥,吃得多。下消归肾,尿得多。西医临床最简练的说法:三多一少:吃得多丶 喝得多丶 尿得多 丶身体消瘦或体力减少。糖尿病的“标” :就是血糖高,尿糖高,全身疲乏无力。由于长期的血糖高,波及了脑心肾,甚至于血管和神经。
这么多标从哪里下手治?用医生的手让病人消耗能量。第一步丶采用针灸疏通相关的经络丶腧穴-通常二型糖尿病患者大部分都是由于非正常饮食丶非正常作息引起的代谢紊乱,其中有一部分是由于其它脏腑疾病引起的并发症。之所以会出现血糖指数升高,与经络腧穴淤滞有极大关系。所以通过针灸使糖尿病患者的经络疏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治疗环节。它可以提高患者的气血在经络中的运行能力,增强代谢功能,为第二步的治疗打下良好地基础。第二步丶采用推拿血糖转化成肌糖-肌肉丰厚消耗的糖多,但是肌肉不会转化血糖,必须设法使血糖转化成肌糖才能起作用。
肌肉与皮肤上有胰岛素受体,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受体不起作用了。通过按摩手法把它激活。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就把大量的血糖转化成肌糖,储存到肌肉里面了。这个方法的道理就是储存。第三步丶采用按摩腹部- 大家不要小看在肚子上的操作,用按摩的手法让肠系膜的中小动脉充血。人的特点是血管内糖代谢最旺盛,消耗大量的血糖,就使血糖下降了。这个方法的道理就是燃烧。(肠系膜是悬吊固定肠管的护膜的一部分。通往肠的血管,神经多数分布于其上)
这三个方法结合起来效果就非常好,而且可靠。当然这个病是个长期的病,一般治疗一个疗程,20次,就能有很好的效果出现。糖尿病的“本”:西医说是胰腺功能坏了,西医很悲观,说它不可逆。中医经过按摩,有可能使其恢复正常,中医提出:糖尿病的胰腺功能有可复倾向。糖尿病大部分是胰脏供血血管被堵塞,没有那么多血,所以就造不出那么多胰岛素。我们通过按摩活血化瘀,使供血好转了,糖尿病的症状也就缓解了。
需要通过推拿按摩降血糖的朋友请到美国传统医药学院医疗中心。可自带血糖检测仪,体验一下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糖指数对比。地址:2712 San Gabriel Blvd,Rosemead CA 91770
电话:(626)782-3643
(323)362-3193
点评这篇文章
点评这篇文章
0个人参与评分
ChineseInLA总共有34918条点评, 28242次评分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张炜大夫本人发表
糖尿病问题
状态:就诊前
&副主任医师
不重,比较初期,血糖控制不错,餐后稍高,平均血糖控制很好,可以不动。如果强调完美的话,可以把拜唐平加至1粒,进一步把餐后血糖控制到正常。
状态:就诊前
真情寄语:
送一朵美丽的鲜花给您,感谢您的无私帮助。
状态:就诊前
我还想问一下,我有溃疡性结肠炎,当时不知道拜糖平的副作用,现在感觉有些腹胀,请问可以用什么要替代拜糖平呀?谢谢!
&副主任医师
二甲双胍,倍欣,诺和龙,唐力之类的,都可以考虑。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点击中的"免费咨询"描述病情
3.成功后,医生会在24小时之内回复
疾病名称:恶心 呕吐 呼吸急 神智模糊&&
希望得到的帮助:是否严重
病情描述:请帮忙看看化验单是否需要进icu 血糖16腰部有脓肿空腹血糖16餐后28糖化15.6请帮忙看看化验单是否需要进icu 血糖16腰部有脓肿 空腹血糖16饭后28糖化15.6
疾病名称:空腹血糖一个月前静脉5.21饭后两小时5.4&&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点建议
病情描述:静脉抽血的3个星期前体检5.21
饭后2小时吃得很饱5.4
受到惊吓后一天空腹5.5 饭后6.0
隔天又受到惊吓
头充血空腹5.8
然后隔天空腹5.6
今天空腹5.4
都是静脉的
我想请问下医生 ...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张炜大夫的信息
内分泌疾病的治疗
张炜,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擅长内分泌疾病的治疗。
内分泌科可通话专家
山西省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大连市中心医院
武汉协和医院
山西大医院
宁波第一医院
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服务
糖尿病知识介绍
内分泌科好评科室
内分泌科分类问答糖尿病用药指南 【范文十篇】
糖尿病用药指南
范文一:糖尿病者用药患指南
于麻醉和手术由均可刺激肾上腺和皮质糖类醇分固增泌多使,糖升高。血因在应此激情况下行手术会进重糖尿加情,病糖血控制不分充易时导致症酸酮毒,中高渗昏迷和电解质性乱紊故在,前术应给及予时处理
、1院后入输液前先取静脉血尿及标本测定血糖含,及尿糖定量性

2、去过症状无无糖尿或的病者,患询病详史及查检无并发症或隐匿有性染灶感。如入仅时血糖、院尿稍糖高,一术前可般不特殊作处。术理根据化后验结果作相治应疗

3轻、型糖病尿单用饮纯食制控或用加糖降即能使血糖药控制在满较的水平,意般一空腹血<8.3m糖ol/L,m24小尿时糖<10,无g症酮情的况下即,施可手行术。
、4隐匿糖性尿病每日血及糖段尿糖测四,时间定即为6早:00或(餐早前)上午10:,00或午(餐)前下,午4:0(或晚餐前0)晚,:08(或睡0)。用前胰岛素皮注下射剂,按量次每糖结果而尿,定糖阳尿可性疑者不胰岛用素,+“”者用+胰岛素u。“+++”4用胰岛者素8u,“++++”者胰岛用素12,术u前血宜控糖在制7.—2.9m8om/l,尿l糖量定日每5<10-g无,酮症和酸中。

5、
对来使用精原蛋锌胰白岛素口服降血糖或者药,前术可改胰岛用。素服效短物甲苯磺丁药者脲长效药(或)苯双乙(脉效药)中者术前日应3药,停以免发生酚性乳中毒酸。
Ⅰ型糖病,需用胰岛尿素控制血。能进糖者,三食前餐皮注射下胰岛素,可日每从20u开始,根血糖和据尿糖水调整平岛素用量。胰不能食者应进静脉充补葡糖,并萄静滴胰素岛,胰按岛素单位与萄糖葡1量3:1:或滴入。4
、7如作择手术期术前,12周-要内制控空腹血在8糖.m3omlL/下,以原已降服糖药者,手术物1前应天用改岛胰素,手日晨术5%葡给萄糖滴,每100静m0l内用岛素2胰0u每日输入,糖10-2550g,后然根血据和糖糖调整尿岛胰用量。素钾血肾功能正常和糖的病患尿者每,瓶液中应适量加输氯化入钾。大手术在前术中、或术后般不一停宜胰用岛素葡和萄糖术,后-5日恢复3常饮食后正改可为三前餐皮下注胰岛素射或逐渐按原,治疗尿病糖方的案进。
8行、如做诊手术急,急查应血、糖糖,尿酮尿电及质,解并静输脉入萄葡糖胰岛和素以降低,糖和酮体血然后,行麻进和醉术。如有酮症手酸毒,中渗性昏高、迷酚乳性中毒酸时,糖血>6.61m7ml/o,尿L增高(+糖+以上),第1小+可给时大量胰素,岛必时间要高达100,u血糖下降到当1.83molm/L,仍需继时补续液,小时每胰岛可素用1-150u。据根小量便适补钾当有酸,中时适毒补当,病碱稳定后即可情施手行。如不手术将危及生
术命者,边可手边术正酸中纠毒,半小时到每小时监1测血糖用,调时整岛素胰剂。量
、9应规常查糖尿病检患有关者发症并,如血管心神经系统及肾功能、,以及全对身况情作全判面。
能功严重害损的糖尿患病,更者严密应监测血糖预防,血糖低
范文二:糖尿病患者用药指南
由于麻醉和手术均可刺激肾上腺和糖皮质类固醇分泌增多,使血糖升高。因此在应激情况下进行手术会加重糖尿病情,血糖控制不充分时易导致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电解质紊乱,故在术前应给予及时处理。
1、入院后输液前先取静脉血及尿标本,测定血糖含量及尿糖定性。
2、过去无症状或无糖尿病的患者,详询病史及检查有无并发症或隐匿性感染灶。如仅入院时血糖、尿糖稍高,一般术前可不作特殊处理。术后根据化验结果作相应治疗。
3、轻型糖尿病单纯用饮食控制或加用降糖药即能使血糖控制在较满意的水平,一般空腹血糖<8.3mmol/L,24小时尿糖<10g,无酮症的情况下,即可施行手术。
4、隐匿性糖尿病每日血糖及四段尿糖测定,时间即为早6:00(或餐前),上午10:00(或午餐前),下午4:00(或晚餐前),晚8:00(或睡前)。用胰岛素皮下注射,剂量按每次尿糖结果而定,尿糖阳性可疑者不用胰岛素,“++”者用胰岛素4u。“+++”者用胰岛素8u,“++++”者用胰岛素12u,术前血糖宜控制在7.2—8.9mmol/l,尿糖定量每日<5-10g,无酮症和酸中毒。
5、对原来使用精蛋白锌胰岛素或口服降血糖药者,术前可改用胰岛素。服短效药物甲苯磺丁脲者(长效药)或苯乙双脉(中效药)者术前3日应停药,以免发生乳酚性酸中毒。
6、重型或Ⅰ型糖尿病,需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能进食者,三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可每日从20u开始,根据血糖和尿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补充葡萄糖,并静滴胰岛素,按胰岛素单位与葡萄糖量1:3或1:4滴入。
7、如作择期手术,术前1-2周内要控制空腹血糖在8.3mmol/L以下,原已服降糖药物者,手术前1天应改用胰岛素,手术日晨给5%葡萄糖静滴,每1000ml内用胰岛素20u,每日输入糖150-250g,然后根据血糖和尿糖调整胰岛素用量。血钾和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每瓶输液中应适量加入氯化钾。在大手术前、术中或术后一般不宜停用胰岛素和葡萄糖,术后3-5日恢复正常饮食后可改为三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或逐渐按原治疗糖尿病的方案进行。
8、如做急诊手术,应急查血糖、尿糖,尿酮及电解质,并静脉输入葡萄糖和胰岛素,以降低血糖和酮体,然后进行麻醉和手术。如有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酚性酸中毒时,血糖>16.67mmol/L,尿糖增高(+++以上),第1小时可给大量胰岛素,必要时间高达100u,当血糖下降到13.8mmol/L时,仍需继续补液,每小时胰岛素可用10-15u。根据小便量适当补钾,有酸中毒时适当补碱,病情稳定后即可施行手术。如不手术将危及生命者,可边手术边纠正酸中毒,每半小时到1小时监测血糖,用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9、应常规检查糖尿病患者有关并发症,如心血管、神经系统及肾功能,以及对全身情况作全面判断。
10、肝功能严重损害的糖尿病患者,更应严密监测血糖,预防低血糖
糖尿病人不宜用哪些药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糖代谢紊乱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如果病情长期得不到很好控制,会发生多种并发症,如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等,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目前治疗糖尿病仍以节制饮食为主,若不足以缓解病情。可选用药物治疗,常用的有胰岛素注射液以及甲糖宁、降糖灵、优降糖、氯磺丙脲等口服降糖药,其中胰岛素作用较强,主要用于重型病人,口服降糖药只用于轻、中型病人。
避孕药是否影响糖尿病治疗大多数避孕药片内含有两种有效成分,即雌激素和黄体酮。这些成分通常不会使你的糖尿病变坏。如果你患有外周血管病(血液循环疾病),那么避孕药片就可能增加血液凝固的危险。由于目前在避孕药片里所含的雌激素剂量要比以往少多了,所以这种情况不像以往那样容易出现。然而,抽烟的或患有糖尿病的妇女出现外周血管病的危险较大,为了减少或避免药片所带来的外周血管病的危险,必须使你的血糖水平处于控制之下,同时不要抽烟。患有糖尿病的和抽烟的35岁以上妇女,为了减少出现冠状心脏病的危险,最好不要服用避孕药物。
哪些人不宜用双胍类降糖药目前口服降糖药种类较多,但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的医生仍习惯于使用双胍类口服降糖药。双胍类降糖药主要有降糖灵(苯乙双胍)、降糖片(立克糖、二甲双胍)和丁双胍等。其中降糖灵易诱发乳酸酸中毒,在不少国家已停止使用。一般来说,不论是哪种双胍类降糖药,有下列情况者都不能使用。
对降糖药有影响的药优降糖、达美康、克糖利等磺酰脲类口服药是目前常用的降糖药,有些复方降糖药也含有此类药物成分。应注意的是,在服用这类药物
的同时服用其他某些药物,可产生相互影响,或是减少降糖作用,或是产生新的副作用,对此必须注意。
哪些病人不适合服用磺脲类降糖药?
(1)采用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能取得满意疗效者。
(2)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单纯口服磺脲类降糖药不能有效控制血糖。
(3)因为磺脲类降糖药主要在肝脏代谢,所以肝肾功能严重不良者,不宜服用黄脲类降糖药。
(4)磺脲类药物由于能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病人食欲,故对于糖尿病合并肥胖的病人,最好不要单独使用。这时可选择双胍类降糖药。
(5)病人在严重感染、大手术、妊娠、分娩以及合并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情况下,不宜使用磺脲类药,应改用胰岛素治疗。
哪些病人适合服用磺脲类降糖药?
磺脲类药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发挥降糖作用的,所以,对于胰岛功能严重损害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并不适合。只适用胰岛未遭受严重损害,胰岛素分泌量相对不足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轻、中型病人,这类病人经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时可选用磺脲类降糖药。另外,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在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同时,也可联用磺脲类降糖药,以提高疗效,减少胰岛素用量。
木糖醇能治疗糖尿病吗?
木糖醇是植物中半纤维素的多聚戊糖经水解后的木糖,再加氢还原而成的物质,呈白色的细颗粒状。它和葡萄糖一样,由碳、氢、氧三种物质组成,在人体内氧化后可释放出热能,其产热效能与葡萄糖相近。它具有甜味,能增加食物的甜度,糖尿病病人因不能使用精制的糖类,故一般用木糖醇来作调味品。但木糖醇并不能代替蔗糖,也不能治疗糖尿病,且木糖醇食用过多,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和尿路结石等。木糖醇在代谢初期,可能不需要胰岛素参与。但在代谢后期,则需要胰岛素的促进。所以木糖醇并不能避免发生糖代谢紊乱,也不能降低血糖和尿糖,对糖尿病病人的症状更无改善作用,因此,糖尿病病人不要过多地食用木糖醇。也有人认为,木糖醇的发热量和蔗糖接近,且木糖醇在没有受到胰岛素制约的情况下,也能合成糖原,故木糖醇不仅有调味和提供热能的作用,也不会引起血糖升高。木糖醇有一种清凉感,吸收率低。食用过多,会引起腹泻,故应小量服用,每天服用不要超过50g.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有什么意义?
(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其体内胰岛β细胞基本被破坏,不能产生胰岛素供给人体的需要,必须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进行替代治疗,纠正人体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的紊乱。
(2)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体内胰岛β细胞还有一定的分泌功能,但此型病人多伴有肥胖,这种体型的病人体内外周细胞往往对胰岛素不敏感,引起胰岛素量的相对不足。故使用胰岛素的目的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不问,不是为了补充胰岛素量的不足,而是为了降低过高的血糖浓度以控制症状。由于外源性胰岛素的进入,提高了体内胰岛素的浓度,故使用不当,有引起高胰岛素血症的危险。胰岛素浓度过高。可促进脂肪合成而引起肥胖、甚至加重胰岛素抵抗。如果长期应用,还可提高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生率……
糖尿病人的降压药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一半人合并有高血压。两病并存时,常可加速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患了糖尿病又合并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控制血糖和血压。由于不少抗高血压药物对降糖治疗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患者要慎重选择降压药物。
抗糖尿病药用药前须知糖尿病是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它在冠心病、脑血管病、失明、急性感染、肺结核等病人中,发病率比正常人群高得多。高血糖又是引起全身大小血管及神经并发症和加重病情的重要原因。因此,一旦确诊,要注重早期治疗,争取使空腹和餐后血糖控制基本正常。同时要求患者要有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治疗措施是综合性的。包括规律的饮食生活,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体育锻炼,合理而有效的用药等。
胰岛素分哪几种类型
(1)按来源分有猪胰岛素、牛胰岛素和人胰岛素。猪胰岛素是从猪胰脏中提取的;牛胰岛素是从牛胰脏提取的;人胰岛素是通过基因工程或通过生物化学转换的方法,将猪胰岛素转变成人胰岛素。从理论上讲,人胰岛素是最好的药物,但由于价格较高,目前临床使用以猪胰岛素为主。
(2)按照纯度可分为标准品和高纯品,纯度越高的胰岛素产生胰岛素抗体、造成脂肪萎缩等副作用越小。
(3)按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在注射后1—3小时达到高峰,作用时间持续5—7小时,由于它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故剂量容易调整,是目前临床最常使用的一种制剂。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在注射后6-8小时出现。作用持续时间为18—24小时,由于其发挥作用较慢。因此适用于经使用短效胰岛素后血糖控制比较满意的病人,此时为取得最好疗效和最大程度地避免副作用的发生,可将短效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合用。长效胰岛素起效慢,作用弱,但较持久,由于作用不稳定,一般不单独使用。
胰岛素有什么作用胰岛素的主要作用包括:
(I)对糖类物质的作用: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肝糖原的合成,抑制肝糖原的异生。
(2)对脂肪代谢的影响:促进脂肪的合成抑制脂肪的分解、合成胆固醇、减少酮体的生成
(3)对蛋白质的影响: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蛋白质的分解。
什么是胰岛素在人体内胃的下面,十二指肠的旁边,有一个长条形的器官,叫做胰脏,它实质上是一个腺体,在胰腺中有许多星罗棋布的细胞群,叫胰岛,胰岛中有两种细胞,一种叫α细胞,另一种叫β细胞,α细胞能够分泌一种叫做胰升糖素的激素,这种激素能升高血糖。β细胞具有分泌胰岛素的功能,胰岛素能调节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也是目前所知最强的降血糖药物。
怎样使用尿糖试纸由于尿糖试纸具有快速、方便和价廉的优点,通过尿糖试纸检查,可实现病情变化的自我监控,所以越来越多的病人和家属部已采用这种方法。下面讲解尿糖试纸的使用方法。首先将尿搪试纸浸入尿液中,约一分钟后取出,在1分钟内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并与标准色版对照,即能得出测定结果。根据尿中含糖量的多少,试纸呈现出深浅度不同的颜色变化,因试纸的颜色变化各异,故得出的化验结果也不一致,有阳性和阴性之分。如比色为蓝色,说明尿中无糖,代表阴性结果,符号为(—):呈绿色,为一个加号(+),说明尿中含搪0.3%—0.5%;呈黄绿色,为两个加号(++)。说明尿中合糖0.5%-1.0%;呈橘黄色,为三个加号(+++)。尿中含搪1%—2%;呈砖红色,为四个加号(++++)或以上,尿中含糖2%以上。
范文四:糖尿病【用药指南】及药品知识
---------------------------------------------------------------------------------------------------------- ? 医院分级与分等
一级医院: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病床数在100张以内
二级医院: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病床数在101张--500张之间)
三级医院: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病床数在501`张以上)企事业单位及集体、个体举办的医院的级别,可比照划定。
各级医院经过评审,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确定为甲,乙、丙三等,其中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因此医院共分三级十等。实际执行中,一级医院不分甲、乙、丙三等。三级特等和三级甲等是等级医院中最具权威的医院。
---------------------------------------------------------------------------------------------------------- ? 什么叫甲类药?什么叫乙类药?
甲类药是指临床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的药品。价格由国家计委批准,全国统一
乙类药是指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好,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略高的药品。价格由省级计委批准,省内统一 ?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处方药:简称Rx药,是为了保证用药安全,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或审定的,需凭医师或其它有处方权的医疗专业人员开写处方出售,并在医师、药师或其它医疗专业人员监督或指导下方可使用的药品。1、上市的新药,对其活性或副作用还要进一步观察。2、可产生依赖性的某些药物。3、药物本身毒性较大,例如抗癌药物等。4、用于治疗某些疾病所需的特殊药品,如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处方药只准在专业性医药报刊进行广告宣传,不准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广告宣传。
非处方药:简称OTC(英文缩写),即“柜台购买的药品”,是消费者可不经过医生处方,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的药品,而且是不在医疗专业人员指导下就能安全使用的药品。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
红色“OTC”表示为甲类非处方药,绿色“OTC”表示为乙类非处方药。其中,乙类非处方药更安全些。红底白字的是甲类,绿底白字的是乙类。甲乙两类OTC虽然都可以在药店购买,但乙类非处方药安全性更高。乙类非处方药除了可以在药店出售外,还可以在超市、宾馆、百货商店等处销售。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由甲类药品和乙类药品两部分组成。“甲类药品”的药物是指全国基本统一的、能保证临床治疗基本需要的药物。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乙类药品”的药物是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有能力部分支付费用的药物,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经济水平和用药习惯等进行适当调整,这类药物先由职工自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后,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简单说,甲类100%报销,乙类只报销一部分。
? 薄膜衣片和糖衣片和胶囊
薄膜衣:只是单纯的药外衣.薄膜衣膜的包衣材料是高分子材料;
糖衣:是外面的一层含糖分的药外衣。这几种类型的药一般包糖衣1:有不良气味的.2;容易受潮的,怕光的,怕空气的.3;为改善药品的外观的.4;方便识别的.。
胶囊:胶囊剂是药品的一个剂型,就是用胶囊把药品封装起来,可以达到掩盖不良气味、易服用的效果
代号——WHO:世界卫生组织;FIP:国际药联;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S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MP:药品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UP:医疗机构药剂质量管理规范;ADR: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名称:化学名是根据药品的化学成分确定的化学学术名称。通用名是国家医药管理局核定的药品法定名称,与国际通用的药品名称、我国药典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药品标准中的名称一致。商品名由生产厂家来定,首先经商标局批准为商标,再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注册部门批准即可。
范文五:糖尿病2015药物治疗指南
近期,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发布了 2015 年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现就糖尿病药物治疗部分摘要如下。
1 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1)大多数 1 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需每天多次胰岛素治疗或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
(2)大多数 1 型糖尿病患者应该掌握如何根据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餐前血糖、预期的运动调节餐前胰岛素剂量。
(3)大多数 1 型糖尿病患者应使用胰岛素类似物以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
2 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1) 如果没有禁忌症而且能够耐受,二甲双胍应是 2 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起始治疗药物。
(2)新确诊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有明显的症状,或者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较高,应考虑行胰岛素治疗(可合用或者不合用口服药物)。
(3)如果经非胰岛素的单一药物治疗后 3 个月糖化血红蛋白仍未达标,应增加另一种口服药或者 GLP-1 受体激动剂或者基础胰岛素。
(4)药物治疗方案应该以病人为中心,同时考虑到疗效、价格、潜在副作用、体重影响、并发症、低血糖发生风险以及患者自身意愿。
(5)由于 2 型糖尿病病程的进展,大多数患者最终均需应用胰岛素治疗方案。
对 2 型糖尿病患者,推荐临床医生采用以下药物治疗方案
1. 起始治疗
生活方式的干预是 2 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如果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达标,应开始药物治疗。首选药物治疗为二甲双胍(除非有禁忌症或者不能耐受)。
2. 联合治疗(各种降糖药物比较见表 1- 表 3)
治疗 3 个月 HbA1c 仍未达标,可考虑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其他药物,包括: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DPP-4 阻滞剂、SGLT 阻滞剂、GLP-1 受体激动剂或者基础胰岛素。如病人进食不规律或者晚餐后低血糖,可用格列奈类替代磺脲类。当 HbA1c>9% 时,初始治疗即可考虑联合用药使 HbA1c 在短期内迅速达标。
3. 胰岛素治疗
大多数 2 型糖尿病患者最终均需胰岛素治疗。开始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均应有针对性的接受培训,以掌握胰岛素治疗的相关自我管理技能。基础胰岛素是胰岛素治疗开始首选方案。初始剂量为 10U/d 或者 0.1-0.2U/Kg。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节胰岛素用量,通常一周调整 2 次,每次调整 2-4U 直到空腹血糖达标。
治疗 3 个月后,空腹血糖达标但糖化血红蛋白仍高于正常,应调整胰岛素方案,加用 GLP-1 受体激动剂、餐时胰岛素每日 1-3 次注射,或可将基础胰岛素改为预混胰岛素 1-2 次注射,另一种价格较昂贵的胰岛素泵治疗也可用于胰岛素强化治疗。
4. 减重手术
(1)BMI>35kg/m2、经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可行减重手术。
(2)2 型糖尿病患者减重手术术后管理需要进行终身生活方式的干预和医学监测。
(3)不推荐对 BMI<35kg/m2 的患者实施减重手术。
优点:减重手术可使 72% 患者在两年内血糖接近正常水平,与仅使用药物治疗患者相比,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更高。年龄、2 型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清胰岛素水平与预后明显相关。但减重手术对于 1 型糖尿病的效果仍需更多研究。
缺点:手术治疗肥胖伴 2 型糖尿病有一定的风险,近期并发症包括出血、吻合口瘘等,远期并发症包括营养缺乏、骨质疏松以及由于胰岛素分泌增多引起的罕见但严重的低血糖。减重手术的长期有效性与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评价。盛诺一家整理发布。
范文六:ADA2015糖尿病药物治疗指南
近期,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发布了 2015 年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现就糖尿病药物治疗部分摘要如下。
1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1)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需每天多次胰岛素治疗或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
(2)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应该掌握如何根据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餐前血糖、预期的运动调节餐前胰岛素剂量。
(3)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应使用胰岛素类似物以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如果没有禁忌症而且能够耐受,二甲双胍应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起始治疗药物。
(2)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有明显的症状,或者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较高,应考虑行胰岛素治疗(可合用或者不合用口服药物)。
(3)如果经非胰岛素的单一药物治疗后3个月糖化血红蛋白仍未达标,应增加另一种口服药或者GLP-1受体激动剂或者基础胰岛素。
(4)药物治疗方案应该以病人为中心,同时考虑到疗效、价格、潜在副作用、体重影响、并发症、低血糖发生风险以及患者自身意愿。
(5)由于2型糖尿病病程的进展,大多数患者最终均需应用胰岛素治疗方案。 对2型糖尿病患者,推荐临床医生采用以下药物治疗方案
1. 起始治疗
生活方式的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如果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达标,应开始药物治疗。首选药物治疗为二甲双胍(除非有禁忌症或者不能耐受)。
2. 联合治疗(各种降糖药物比较见表1-表3)
治疗3个月HbA1c仍未达标,可考虑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其他药物,包括: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DPP-4阻滞剂、SGLT阻滞剂、GLP-1受体激动剂或者基础胰岛素。如病人进食不规律或者晚餐后低血糖,可用格列奈类替代磺脲类。当HbA1c>9%时,初始治疗即可考虑联合用药使HbA1c在短期内迅速达标。
3. 胰岛素治疗
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均需胰岛素治疗。开始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均应有针对性的接受培训,以掌握胰岛素治疗的相关自我管理技能。基础胰岛素是胰岛素治疗开始首选方案。初始剂量为10U/d或者0.1-0.2U/Kg。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节胰岛素用量,通常一周调整2次,每次调整2-4U直到空腹血糖达标。
治疗3个月后,空腹血糖达标但糖化血红蛋白仍高于正常,应调整胰岛素方案,加用GLP-1受体激动剂、餐时胰岛素每日1-3次注射,或可将基础胰岛素改为预混胰岛素1-2次注射,另一种价格较昂贵的胰岛素泵治疗也可用于胰岛素强化治疗。
4. 减重手术
(1)BMI>35kg/m、经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行减重手术。
(2)2型糖尿病患者减重手术术后管理需要进行终身生活方式的干预和医学监测。
(3)不推荐对BMI<35kg/m的患者实施减重手术。
优点:减重手术可使72%患者在两年内血糖接近正常水平,与仅使用药物治疗患者相比,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更高。年龄、2型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清胰岛素水平与预后明显相关。但减重手术对于1型糖尿病的效果仍需更多研究。 22
缺点:手术治疗肥胖伴2型糖尿病有一定的风险,近期并发症包括出血、吻合口瘘等,远期并发症包括营养缺乏、骨质疏松以及由于胰岛素分泌增多引起的罕见但严重的低血糖。减重手术的长期有效性与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评价。
范文七:ADA2015糖尿病药物治疗指南
近期,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发布了2015年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现就糖尿病药物治疗部分摘要如下。
1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推荐:(1)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需每天多次胰岛素治疗或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2)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应该掌握如何根据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餐前血糖、预期的运动调节餐前胰岛素剂量。
(3)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应使用胰岛素类似物以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
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推荐:(1)如果没有禁忌症而且能够耐受,二甲双胍应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起始治疗药物。(2)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有明显的症状,或者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较高,应考虑行胰岛素治疗(可合用或者不合用口服药物)。(3)如果经非胰岛素的单一药物治疗后3个月糖化血红蛋白仍未达标,应增加另一种口服药或者GLP-1受体激动剂或者基础胰岛素。(4)药物治疗方案应该以病人为中心,同时考虑到疗效、价格、潜在副作用、体重影响、并发症、低血糖发生风险以及患者自身意愿。(5)由于2型糖尿病病程的进展,大多数患者最终均需应用胰岛素治疗方案。
对2型糖尿病患者,推荐临床医生采用以下药物治疗方案
1. 起始治疗:生活方式的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如果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达标,应开始药物治疗。首选药物治疗为二甲双胍(除非有禁忌症或者不能耐受)。
2. 联合治疗(各种降糖药物比较见表1-表3):治疗3个月HbA1c仍未达标,可考虑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其他药物,包括: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DPP-4阻滞剂、SGLT阻滞剂、GLP-1受体激动剂或者基础胰岛素。如病人进食不规律或者晚餐后低血糖,可用格列奈类替代磺脲类。当HbA1c>9%时,初始治疗即可考虑联合用药使HbA1c在短期内迅速达标。
3.胰岛素治疗: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均需胰岛素治疗。开始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均应有针对性的接受培训,以掌握胰岛素治疗的相关自我管理技能。基础胰岛素是胰岛素治疗开始首选方案。初始剂量为10U/d或者0.1-0.2U/Kg。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节胰岛素用量,通常一周调整2次,每次调整2-4U直到空腹血糖达标。治疗3个月后,空腹血糖达标但糖化血红蛋白仍高于正常,应调整胰岛素方案,加用GLP-1受体激动剂、餐时胰岛素每日1-3次注射,或可将基础胰岛素
改为预混胰岛素1-2次注射,另一种价格较昂贵的胰岛素泵治疗也可用于胰岛素强化治疗。
4.减重手术
推荐:(1)BMI>35kg/m2、经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行减重手术。(2)2型糖尿病患者减重手术术后管理需要进行终身生活方式的干预和医学监测。(3)不推荐对BMI<35kg/m2的患者实施减重手术。
优点:减重手术可使72%患者在两年内血糖接近正常水平,与仅使用药物治疗患者相比,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更高。年龄、2型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清胰岛素水平与预后明显相关。但减重手术对于1型糖尿病的效果仍需更多研究。
缺点:手术治疗肥胖伴2型糖尿病有一定的风险,近期并发症包括出血、吻合口瘘等,远期并发症包括营养缺乏、骨质疏松以及由于胰岛素分泌增多引起的罕见但严重的低血糖。减重手术的长期有效性与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评价。
范文八:ADA2015 糖尿病药物治疗指南
18:15来源:丁香园作者:姜晓彤
近期,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发布了 2015 年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现就糖尿病药物治疗部分摘要如下。
1 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1)大多数 1 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需每天多次胰岛素治疗或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
(2)大多数 1 型糖尿病患者应该掌握如何根据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餐前血糖、预期的运动调节餐前胰岛素剂量。
(3)大多数 1 型糖尿病患者应使用胰岛素类似物以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 2 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如果没有禁忌症而且能够耐受,二甲双胍应是 2 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起始治疗药物。
(2)新确诊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有明显的症状,或者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较高,应考虑行胰岛素治疗(可合用或者不合用口服药物)。
(3)如果经非胰岛素的单一药物治疗后 3 个月糖化血红蛋白仍未达标,应增加另一种口服药或者 GLP-1 受体激动剂或者基础胰岛素。
(4)药物治疗方案应该以病人为中心,同时考虑到疗效、价格、潜在副作用、体重影响、并发症、低血糖发生风险以及患者自身意愿。
(5)由于 2 型糖尿病病程的进展,大多数患者最终均需应用胰岛素治疗方案。 对 2 型糖尿病患者,推荐临床医生采用以下药物治疗方案
1. 起始治疗
生活方式的干预是 2 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如果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达标,应开始药物治疗。首选药物治疗为二甲双胍(除非有禁忌症或者不能耐受)。
2. 联合治疗(各种降糖药物比较见表 1- 表 3)
治疗 3 个月 HbA1c 仍未达标,可考虑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其他药物,包括: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DPP-4 阻滞剂、SGLT 阻滞剂、GLP-1 受体激动剂或者基础胰岛素。如病人进食不规律或者晚餐后低血糖,可用格列奈类替代磺脲类。当 HbA1c>9% 时,初始治疗即可考虑联合用药使 HbA1c 在短期内迅速达标。
3. 胰岛素治疗
大多数 2 型糖尿病患者最终均需胰岛素治疗。开始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均应有针对性的接受培训,以掌握胰岛素治疗的相关自我管理技能。基础胰岛素是胰岛素治疗开始首选方案。初始剂量为 10U/d 或者 0.1-0.2U/Kg。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节胰岛素用量,通常一周调整 2 次,每次调整 2-4U 直到空腹血糖达标。
治疗 3 个月后,空腹血糖达标但糖化血红蛋白仍高于正常,应调整胰岛素方案,加用 GLP-1 受体激动剂、餐时胰岛素每日 1-3 次注射,或可将基础胰岛素改为预混胰岛素 1-2 次注射,另一种价格较昂贵的胰岛素泵治疗也可用于胰岛素强化治疗。
4. 减重手术
(1)BMI>35kg/m2、经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可行减重手术。
(2)2 型糖尿病患者减重手术术后管理需要进行终身生活方式的干预和医学监测。
(3)不推荐对 BMI<35kg/m2 的患者实施减重手术。
优点:减重手术可使 72% 患者在两年内血糖接近正常水平,与仅使用药物治疗患者相比,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更高。年龄、2 型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清胰岛素水平与预后明显相关。但减重手术对于 1 型糖尿病的效果仍需更多研究。
缺点:手术治疗肥胖伴 2 型糖尿病有一定的风险,近期并发症包括出血、吻合口瘘等,远期并发症包括营养缺乏、骨质疏松以及由于胰岛素分泌增多引起的罕见但严重的低血糖。减重手术的长期有效性与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评价。
范文九: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种由多病因引起的代谢性疾病。虽然目前市场上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种类繁多,但在用药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规范化处理。?   糖尿病患者不宜用的药物?   目前,常用的降糖药物有胰岛素注射液及降糖灵、甲糖宁、优降糖、氯磺丙脲等口服降糖药,其中胰岛素作用较强,主要用于重型患者;口服降糖药只用于轻、中型患者。?   避孕药:很多避孕药都含有雌激素和黄体酮这两种有效成分,通常情况下这两种成分不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但如果患者患有外周血管病(血液循环疾病),那么避孕药片就可能增加血液凝固的危险。由于目前在避孕药片里所含的雌激素剂量要比以往少多了,所以这种情况不像以往那样容易出现。然而,抽烟或患有糖尿病的妇女出现外周血管病的危险较大,为了减少或避免药片所带来的外周血管病的危险,使血糖水平处于控制之下,同时不要抽烟。患有糖尿病的和抽烟的>35岁妇女,为了减少出现冠状心脏病的危险,最好不要服用避孕药物。?   双胍类降糖药:目前,市场上口服降糖药的种类繁多,但有的医生对2型糖尿病患者仍习惯使用双胍类口服降糖药治疗。双胍类降糖药主要有降糖片(立克糖、二甲双胍)、降糖灵(苯乙双胍)以及丁双胍等。其中降糖灵易诱发乳酸酸中毒,很多国家已不再使用。通常来说,在下列情况下不适宜使用:①糖尿病并发乳酸酸性酸中毒、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失血、重症感染、失水、创伤、手术、高热、分娩、妊娠均不宜服用;②有慢性胃肠病、肝肾功能损害者、消瘦及黄疸者,肝、肾功能不全而引起乳酸代谢或排泄障碍者;③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缺氧者;④服用双胍类后,有严重的恶心、腹痛、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而不能耐受者;⑤有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对双胍类药十分敏感,必须禁用。?   磺脲类降糖药:该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发挥降糖作用的,因此,对于胰岛素依赖型且胰岛功能严重受损害糖尿病患者并不适合,仅适用于胰岛功能未遭受严重损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轻、中型胰岛素分泌量相对不足的患者,这类患者经控制饮食效果不佳时可选用磺脲类降糖药。另外,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同时,也可联用磺脲类降糖药,以提高疗效,减少胰岛素用量。具体来说,具有以下情况的糖尿病患者不适合使用磺脲类降糖药:①经运动疗法和饮食控制能取得满意效果者;②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仅仅单纯口服磺脲类降糖药不能有效控制血糖;③因为磺脲类降糖药主要在肝脏代谢,所以肝肾功能严重不良者,不宜服用黄脲类降糖药;④磺脲类药物由于能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患者食欲,故对于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患者,最好不要单独使用,可选择双胍类降糖药;⑤患者在严重感染、妊娠、大手术、分娩以及合并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情况下,不宜使用磺脲类药,应改用胰岛素治疗。?   有关木糖醇在糖尿病患者的使用问题?   木糖醇是植物中半纤维素的多聚戊糖经水解后的木糖,再加氢还原而成的物质,呈白色的细颗粒状。它和葡萄糖一样,由碳、氢、氧3种物质组成,在人体内氧化后可释放出热能,其产热效能与葡萄糖相近。但木糖醇并不能代替蔗糖,也不能治疗糖尿病,且木糖醇食用过多,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和尿路结石等。木糖醇在代谢初期,可能不需要胰岛素参与。但在代谢后期,则需要胰岛素的促进。所以木糖醇并不能避免发生糖代谢紊乱,也不能降低血糖和尿糖,对糖尿病患者的症状更无改善作用,因此,糖尿病患者不要过多地食用木糖醇。也有学者认为,木糖醇的发热量和蔗糖接近,且木糖醇在没有受到胰岛素制约的情况下,也能合成糖原,故木糖醇不仅有调味和提供热能的作用,也不会引起血糖升高。木糖醇有一种清凉感,吸收率低。食用过多,会引起腹泻,故应小量服用,每天服用≤50g。?   有关胰岛素的使用问题?   胰岛素分类:①按来源分有猪胰岛素、牛胰岛素和人胰岛素。猪胰岛素是从猪胰脏中提取的;牛胰岛素是从牛胰脏提取的;人胰岛素是通过基因工程或通过生物化学转换的方法,将猪胰岛素转变成人胰岛素。从理论上讲,人胰岛素是最好的药物,但由于价格较高,目前临床使用以猪胰岛素为主。②按照纯度可分为标准品和高纯品,纯度越高的胰岛素产生胰岛素抗体、造成脂肪萎缩等不良反应越小。③按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在注射后1~3小时达到高峰,作用时间持续5~7小时,由于它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故剂量容易调整,是目前临床最常使用的一种制剂。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在注射后6~8小时出现。作用持续时间为18~24小时,由于其发挥作用较慢。因此适用于经使用短效胰岛素后血糖控制比较满意的患者,此时为取得最好疗效和最大程度地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可将短效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合用。长效胰岛素起效慢,作用弱,但较持久,由于作用不稳定,一般不单独使用。?   注意事项?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一半人合并有高血压。两病并存时,常可加速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患了糖尿病又合并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控制血糖和血压。由于不少抗高血压药物对降糖治疗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患者要慎重选择降压药物。?   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要注重早期治疗,争取使空腹和餐后血糖控制基本正常。同时要求患者要有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治疗措施是综合性的,包括规律的饮食生活,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体育锻炼,合理而有效的用药等。?
范文十:高血糖的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物
高血糖的药物治疗多基于2型糖尿病的两个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口服降糖药物根据作用效果的不同,可以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格列奈类、DPP-VI抑制剂)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DPP-VI抑制剂通过减少体内GLP-1的分解而增加GLP-1增加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双胍类药物主要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的吸收。
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在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中,胰岛β-细胞功能随着病程的延长而逐渐下降,胰岛素抵抗的水平变化不大。因此,随着2型糖尿病病程的进展,对外源性的血糖控制手段的依赖性逐渐增大。在临床上常常需要口服药间的联合治疗。
糖尿病的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是控制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基本措施。在上述措施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时应及时采用包括口服药物治疗在内的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双胍类药物主要是盐酸二甲双胍。 双胍类药物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 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和联合用药中的基础用药。 临床试验显示,二甲双胍可以使HbA1c下降1%-2%并可使体重下降。在UKPDS试验二甲双胍还被显示可减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 单独使用二甲双胍类药物不导致低血糖,但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 二甲双胍的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 双胍类药物罕见的严重副作用是诱发乳酸酸中 毒。因此,双胍类药物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男性>1.5mg/dL,女性>1.4mg/dL或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73m2)、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在作造影检查使用碘化造影剂时,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
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而降低血糖。临床试验显示,磺脲类药物可以使HbA1c降低1%-2%,是目前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药。目前在我国上市的磺脲类药物主要为格列苯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磺脲类药物如果使用不当可以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磺脲类药物还可以导致体重增加。有肾功能轻度不全的患者,宜选择格列喹酮。患者依从性差时,建议服用每天一次的磺脲类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主要通过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而降低血糖。
目前在我国上市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主要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 临床试验显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以使HbA1c下降1%~1.5%。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单独使用时不导致低血糖,但与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联合使用时可增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体重增加和水肿是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这种副作用在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时表现更加明显。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使用还与骨折和心衰风险增加相关。在有心衰(纽约心衰分级II以上)的患者、有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增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的患者、以及有严重骨质疏松和骨折病史的患者中应禁用本类药物。
因罗格列酮的安全性问题尚存在争议,其使用在我国受到了较严格的限制。
对于未使用过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的糖尿病患者,只能在无法使用其他降糖药或使用其他降糖药无法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情况下,才可考虑使用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对于使用罗格列酮及其复方制剂的患者,应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在权衡用药利弊后,方可继续用药。
格列奈类药物
为非磺脲类的胰岛素促泌剂,我国上市的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和米格列奈。本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可降低HbA1c 0.3%-1.5%。此类药物需在餐前即刻服用,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降糖药物联合应用(磺脲类除外)。
格列奈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但低血糖的发生频率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
α-糖苷酶抑制剂
α-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国内上市的α-糖苷酶抑制剂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α-糖苷酶抑制剂可使HbAlc下降0.5%-0.8%,不增加体重,并且有使体重下降的趋势,可与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或胰岛素合用。
α-糖苷酶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服药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是减少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单独服用本类药物通常不会发生低血糖;合用α-糖苷酶抑制剂的患者如果出现低血糖,治疗时需使用葡萄糖,牛奶或蜂蜜,而食用蔗糖或淀粉类食物纠正低血糖的效果差。
二肽基肽酶-IV 抑制剂(DPP-IV 抑制剂)
DPP-IV 抑制剂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IV 而减少GLP-1 在体内的失活,增加GLP-1 在体内的水平。GLP-1 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目前国内上市的DPP-4 抑制剂为西格列汀。在包括中国2 型糖尿病患者在内的临床试验显示DPP-IV 抑制剂可降低HbA1c 0.5%-1.0%。 DPP-IV抑制剂单独使用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不增加体重。 目前在我国上市的西格列汀在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时应注意减少药物的剂量。
GLP-1受体激动剂
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GLP-1受体而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GLP-1受体激
动剂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和通过中枢性的抑制食欲而减少进食量。目前国内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为艾塞那肽,需皮下注射。在包括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在内的临床试验显示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使HbA1c降低0.5%-1.0%。 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有显著的体重降低作用,单独使用无明显导致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GLP-1受体激动剂的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程度多为轻到中度,主要见于刚开始治疗时,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减少。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1 型糖尿病患者需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也必须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2 型糖尿病患者虽然不需要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但由于口服降糖药的失效或出现口服药物使用的禁忌症时,仍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以减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在某些时候,尤其是病程较长时,胰岛素治疗可能会变成最佳的、甚至是必需的保持血糖控制的措施。开始胰岛素治疗后应该继续坚持饮食控制和运动,并加强对患者的宣教,鼓励和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以便于胰岛素剂量调整和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所有开始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都应该接受低血糖危险因素、症状和自救措施的教育。
胰岛素的治疗方案应该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模式,包括基础胰岛素和餐时胰岛素两部分的补充。胰岛素根据其来源和化学结构可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胰岛素根据其作用特点可分为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常规(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包括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和预混胰岛素(包括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临床试验证明,胰岛素类似物与人胰岛素相比控制血糖的能力相似,但在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和减少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方面胰岛素类似物优于人胰岛素。(详见附录2)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
■ 1 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时就需要胰岛素治疗,而且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 ■ 2 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然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一般经过较大剂量多种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后HbA1c 仍大于7.0%时,就可以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 ■ 对新发病并与1 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把胰岛素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 在糖尿病病程中(包括新诊断的2 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
下降时,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
■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选用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起始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中基础胰岛素的使用
■ 基础胰岛素包括中效人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当仅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时,不必停用胰岛素促分泌剂。
■ 使用方法:继续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联合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睡前注射。起始剂量为0.2 单位/公斤体重。根据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通常每3~5 天调整一次,根据血糖的水平每次调整1-4 个单位直至空腹血糖达标
■ 如三个月后空腹血糖控制理想但HbA1c 不达标,应考虑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中预混胰岛素的使用
■ 预混胰岛素包括预混人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可选择每日一到二次的注射方案。当使用每日两次注射方案时,应停用胰岛素促泌剂。
■ 使用方法:
1. 每日一次预混胰岛素:起始的胰岛素剂量一般为 0.2 单位/公斤体重/日,晚餐前注射。根据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通常每3~5天调整一次,根据血糖的水平每次调整1-4 个单位直至空腹血糖达标。
2. 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起始的胰岛素剂量一般为 0.4-0.6 单位/公斤体重/日,按1:1 的比例分配到早餐前和晚餐前。根据空腹血糖,早餐后血糖和晚餐前后血糖分别调整早餐前和晚餐前的胰岛素用量,每3~5 天调整一次,根据血糖水平每次调整的剂量为1~4 单位,直到血糖达标。
■ 1 型糖尿病在蜜月期阶段,可以短期使用预混胰岛素2-3 次/天注射。
胰岛素的强化治疗
多次皮下注射
■ 在上述胰岛素起始治疗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剂量调整,如患者的血糖水平仍未达标或出现反复的低血糖,需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可以采用餐时+基础胰岛素或每日三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
■ 使用方法
1. 餐时+基础胰岛素:根据睡前和三餐前血糖的水平分别调整睡前和三餐31 前的胰岛素用量,每3-5 天调整一次,根据血糖水平每次调整的剂量为1~4 单位,直到血糖达标。
2. 每日三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根据睡前和三餐前血糖血糖水平进行胰岛素剂量调整,每3-5 天调整一次,直到血糖达标。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
■ 是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一种形式,更接近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在控制血糖方面优于多次皮下注射且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小。
■ 需要胰岛素泵来实施治疗
■ 主要适用人群有:1 型糖尿病患者;计划受孕和已孕的糖尿病妇女;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 型糖尿病患者。
特殊情况下胰岛素的应用:
■ 初诊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对于血糖较高的初发2 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口服药物很难使血糖得到满意的控制,而高血糖毒性的迅速缓解可以部分减轻胰岛素抵抗和逆转β 细胞功能,故新诊断的2 型糖尿病伴有明显高血糖时可以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可以选择各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如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泵注射等。应注意加强血糖的监测,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使各点血糖在最短时间接近正常,同时尽量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 围手术期(见相关章节)
■ 感染(见相关章节)
■ 妊娠(见相关章节)
胰岛素注射装置
■ 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和经济状况选择使用胰岛素注射笔(胰岛素笔或者特充 装置)、胰岛素注射器或胰岛素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诺和龙与拜糖平合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