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习马会有何深远的历史性影响

“习马会”的六大历史性意义
【学习小组按】
11月7日下午,习近平、马英九两位先生会面。
跨越66年的时空,长达80秒的握手,两岸领导人的会面,定格在历史中。
今天,学习小组(ID:xuexixiaozu)也来和大家聊聊这次见面的“历史性”。
下面,让我们请出此次会面的重要参与者、亲历者——中央台办、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听听他如何解读这次历史性的见面。
跨越66年时空的历史性握手
两岸领导人这一跨越66年的首次会面,是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必将载入两岸关系史册。
两岸双方以相互尊重和建设性的态度,围绕推进和平发展、致力民族复兴的主题,就两岸关系相关问题坦诚交换意见,达成积极共识。会后,两岸领导人在亲切、轻松的气氛中共进晚餐。
两岸领导人会面举世瞩目。
消息甫一宣布,犹如石破天惊,在两岸和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连日来,两岸和国际主流媒体大篇幅报道并进行深入解读。两岸同胞纷纷表达肯定和期许,认为这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台湾各界和社会团体多表认同和支持,舆论普遍认为对两岸关系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包括美日在内的许多国家也在第一时间纷纷表示欢迎,对会面成果给予积极评价。
一、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1949年以来,两岸曾经长期对峙隔绝,给无数家庭留下刻骨铭心的伤痛和无法弥补的遗憾。这是一段民族辛酸史。然而海峡隔不断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兄弟亲情,挡不住两岸同胞对家人团聚的热切期望,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冲开了封闭已久的大门。近30多年来,两岸同胞交往互动日趋频繁,各领域交流合作稳步推进。特别是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和平发展道路,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两岸领导人会面条件渐趋成熟。两岸领导人会面得以实现,来自于两岸双方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得益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累积的丰硕成果,可以说是两岸民心所向,两岸关系发展大势所趋。
会面中,两岸领导人都肯定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认为应该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加强沟通对话,扩大两岸交流,深化彼此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造福两岸民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应该携手合作,致力于振兴中华,致力于民族复兴。这一重要共识,为两岸同胞指明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基础、途径和目标,对两岸关系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会面将两岸交流互动提升到新高度,迈出了两岸高层互动往来的关键性一步,开创了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沟通的先河,开辟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前景。此次会面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为今后两岸各层级的交流互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和两岸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拓展了新空间,注入了新动力。这也充分说明,两岸双方在一个原则基础上,完全能够通过建立和加强高层沟通,增进互信,明确方向,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巩固深化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改善发展的根本政治基础。1992年,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两岸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促成了1993年4月两会领导人“汪辜会谈”,推进了两岸协商谈判。2008年5月,两会互致函电,同意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中断近9年的商谈。2014年2月,国台办与台湾陆委会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实现负责人互访会面。也正是在这一基础上,两岸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增加,各领域交流合作空前发展,为两岸领导人会面创造了条件。“九二共识”之所以如此重要,在于其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清晰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表明了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也不是“一中一台”,而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关系。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那样,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
针对岛内一些人竭力否定“九二共识”,并将此曲解为所谓的“国共共识”,习近平指出,“九二共识”经过两岸有关方面明确的授权认可,得到两岸民意广泛支持。希望台湾各党派、各团体能正视“九二共识”。无论哪个党派、团体,无论其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这一郑重表态,既厘清了“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又体现了对台湾各政党、团体一视同仁的态度。
会面中,马英九对“九二共识”历史事实也进行了回顾,明确表示,“九二共识”的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台方对意涵表述的内容完全不涉及“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和“台湾独立”。因为这是台湾现行规定所不允许的。
两岸领导人共同对“九二共识”的确认,进一步夯实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政治基础,有利于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和台海和平稳定。
三、坚定了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心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和平发展的康庄大道,处于1949年以来最好的时期,为两岸同胞带来了和平安宁的生活和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到两岸同胞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这是两岸同胞在经历了几十年台海紧张动荡后所作出的正确抉择。
当前台湾社会深刻变化,政治纷争不休,影响冲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未来两岸关系的路要怎么走,是沿着和平发展道路继续前行,还是重蹈“台独”挑起紧张动荡的覆辙,攸关两岸关系发展前景,攸关台区和平稳定,攸关两岸同胞切身利益。习近平指出,两岸关系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台海动荡紧张,两岸冲突对抗,民众深受其害;两岸走和平发展之路,谋互利双赢之道,利在两岸当下,功在民族千秋,两岸同胞应该倍加珍惜和平发展成果,彻底化解两岸敌意,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构建稳定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框架。这为两岸同胞指明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
针对岛内有些人在两岸发展道路不同和社会制度差异上大做文章,质疑两岸关系,习近平强调,道路和制度效果如何,要由历史去检验,让人民来评判。两岸双方应该相互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选择,避免让这类分歧干扰两岸交流合作,伤害同胞感情。与此同时,习近平还对台方关心的一些具体问题作出积极回应,展现了和平发展道路的广阔前景。
反对“台独”,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要前提。
习近平明确指出,当前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对此,两岸同胞要团结一致,坚决反对。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反对“台独”的坚定立场。
两岸领导人通过对两岸关系66年来发展历程的回顾,尤其是对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的肯定,表明了两岸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极大地提振了两岸同胞对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心。
四、推进了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的扩大和深化
以民为本,是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也是对台工作的基本遵循。
习近平指出,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要增进同胞的亲情和福祉,让两岸同胞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只要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的亲情和福祉的事,只要是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事,只要是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事,两岸双方都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做,并把好事办好。
针对台湾同胞关切的问题,习近平明确表示,我们愿意首先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两岸可以加强宏观政策沟通,发挥好各自优势,拓展经济合作空间,做大共同利益蛋糕,增加两岸同胞的受益面和获得感。对货物贸易、两会互设办事机构、台湾同胞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台湾以适当方式加入亚投行等问题,都表达了我们的积极态度,充分体现了我们践行“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为台湾同胞办实事、办好事的善意和诚意。
鉴于多数台湾同胞还从未来过大陆和台湾青年普遍关心的问题,习近平表示,我们热诚欢迎台湾乡亲来大陆走走看看,参与到两岸交流的大潮中来。要为两岸青年学习、就业、创业、交流提供更多机遇、创造更好条件,使两岸基层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这充分体现了对基层民众和青年朋友的真诚关爱和殷切期望。
此次会面中,双方同意采取积极措施,扩大深化两岸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交流合作,融洽同胞亲情,促进心灵契合。这些共识将为推动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和协商谈判注入新的动力。
五、凝聚了两岸携手实现民族复兴的热情和力量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习近平指出,两岸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民族强盛,是两岸同胞之福;民族弱乱,是两岸同胞之祸。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几代中国人的奋斗目标,也是两岸同胞的最大公约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岸同胞前途命运息息相关,相信台湾同胞定然不会缺席。马英九也表示,两岸同胞应共同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今年是全民族抗战胜利70周年,这是我们民族付出巨大牺牲才赢得的胜利。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双方都表示,两岸史学界要加强交流,两岸同胞要弘扬抗战精神。
双方都强调,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呼吁两岸同胞携手合作,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相信,这一重要共识,必将奏响民族团结振兴的主旋律,激励更多两岸同胞参与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来,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强大精神动力。
六、彰显了两岸中国人有能力有智慧解决自己的问题
台湾问题本质上是中国内部事务
,同时又受到外部势力介入。台湾海峡一度成为冷战的前沿,亚太地区的热点,这不仅是两岸同胞不堪回首的一段伤痛历史,也对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产生了消极影响。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台海局势保持稳定,获得国际社会普遍赞扬。
当前,世界还不十分安宁,局部地区和一些国家的内部对抗冲突时有发生。用什么方式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冲突纷争,是世人普遍关注的问题。两岸领导人会面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习近平指出,我们应该以行动向世人表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并共同为世界与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马英九也表示,应对外展现两岸关系可以由海峡两岸和平处理,同心协力,为两岸下一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这表明,尽管两岸之间还有很多难题没有解决,但只要双方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出发,采取对话沟通、平等协商的方式,两岸之间就没有解不开的结、过不去的坎。我们相信,只要两岸双方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就一定可以创造以和平方式解决重大难题的最佳范例。
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齐心奋斗。两岸关系的发展,关系到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牵动亿万人民的心。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奋发有为,扎实工作,努力维护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
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
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
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微信号:xmwb1929
有用、有益、有趣
街谈巷议微信
微信号:xinminwangshi
街头访谈,麻辣点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习马会”历史性破局两岸关系
  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会面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这一会面来之不易,距两岸分治66年,距汪辜会谈25年。大陆方面保持了足够的诚意与耐心
  “习马会”是1949年以来最为重大的两岸关系突破,具有历史性意义和战略性价值
  法治周末特约评论员 田飞龙
  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会面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这一会面来之不易,距两岸分治66年,距汪辜会谈25年。大陆方面保持了足够的诚意与耐心,台湾方面亦克服了巨大的政治困难与阻力。两岸最高领导人的此次会面将成为两岸和平互动史与“命运共同体”建构史的里程碑。两岸领导人共同认识到:坚持“九二共识”,促进和平发展,是面向中华民族历史与未来的共同使命,和则两利,不和则互伤。
  尽管会面没有签署具体协议,但政治成果是战略性和历史性的。这次会面不仅开创了两岸高层互动的新先例,为两岸关系后续发展创设了最高层次的“制度性协商”程序机制和名义机制,确认了“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制度性协商”实体政治基础和两岸关系的根本法地位,奠定两岸关系长期和平发展的宪制性前提。
  这次会面也拉近了两岸对和平发展基本内涵与方式的理解差异,为后续深度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凝聚共识基础;向两岸社会、海外华人社会及国际社会同时传递“两岸和平发展”是中华民族核心利益和共同意志的明确信号;能够有效遏阻民进党及台独力量对政党轮替的政治想象空间以及国际干预的习惯性取向。
  “习马会”将对台湾社会本身产生深远影响,甚至触及到当下的选情变动。在两岸关系发展面临“太阳花学运”搅扰、“九合一”地方选举失利、国民党“换柱”风波及“总统”选举情势艰难等诸般因素困扰之际,“习马会”为两岸关系甚至台湾内部政治走向带来了一种方向感和清新气息,也为台湾选情变动增加了制约“民粹化”的理性力量。
  “习马会”如同一枚重磅政治炸弹,炸破了台湾政治的地方性、封闭性格局,使选举被纳入两岸关系的宪制性框架内,更对换届后的任何可能主张或取向构成有效的规范性限定。这不仅加大了民进党维持选举优势和刚性政治纲领的压力,也对未来可能执政的民进党构成宪制性约束。突破这些与台湾人民之根本福祉及宪法根基高度一致的压力和约束,需要民进党付出极高的政治代价。
  “习马会”显示出马英九的政治成熟及台湾新民主政治观生成的可能性。此次会面显示出马英九认识到,台湾政治不能仅仅“以台湾看台湾”,而必须“以两岸(中国)看台湾”,因为于台湾而言,无论是和平,还是繁荣,皆以大陆为第一利益攸关者。这是一次关键的政治决断。国民党对“九二共识”的重申及“习马会”带给台湾人的全新想象,甚至可能构成“两岸命运共同体”建构的枢纽和转折点。当选举被放置在两岸关系的宏大历史与政治脉络中,当选举必须适度节制广场激情而回归历史常识与政治理性时,台湾选举的方向与结果才可能是有益的。
  总之,“习马会”是1949年以来最为重大的两岸关系突破,具有历史性意义和战略性价值。巩固“九二共识”,扩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体内涵与法制基础,建构两岸人民相互理解与共同守护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既符合中国历史与文明自身的演进规律,也符合现代民主法治的契约原理。
  民主法治是中国发展的中观格局,文明复兴才是顶层定位。在某种意义上,“习马会”在两岸之间悄然开启了这一进程。
(责任编辑:HN063)
11/06 07:5011/06 07:3910/29 07:4410/28 14:2410/13 13:55
评论精品策划
特色产品:
社区精华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今天平和马英九终于实现了历史性的会谈,喜闻乐见。很多人认为这是大陆和国民党出于台岛选情和舆情的考量而安排的救火之举,更有金融时报的记者发文认为平与马英九的会谈来得太迟,而且很有可能选错了会谈对象,这未免太小看了这次会谈的格局。  首先,这次会谈不可能对台湾的选情产生什么决定性的影响。鉴于民进党现在稳稳的领先20个百分点以上,我想平不可能幼稚到想单凭这次会谈就扭转民进党即将上台的情势。那么,在这个时候举行这次会谈主要考量是什么呢?  自洪秀柱遭到惨败以后,大陆终于认识到经过某些势力长期以来的操弄和大陆对台政策的刻板僵化,台湾舆情人心在这些年已经发生了大陆最不愿看到的巨变,以前不是问题的民族认同问题,在现在的台湾已经成了一个沉重而现实的问题。而民族认同,已经成了两岸中国人退守的最后的底线,如果这个底线失守,恐怕在某种特定的时刻(比如大陆一旦发生政经动荡),中国会彻底失去台湾。而习马会,就是要守住这条底线。  马英九盼两岸领导人会面常态化,大陆方面没有回应,这是对的。两岸领导人会面不能常态化,如果连陈水扁、蔡英文这样操弄民意,想把自己连根都拔掉的的小丑都能和大陆领导人实现“常态化”的会谈,那么岂不是告诉台湾人,你们不论做什么选择,大陆方面都能宽以相待,让你们一边跟大陆划清界限,一边继续安享两岸和平交流的红利?  这些年两岸实践证明,两岸扩大交流并不能如大陆人一厢情愿的那样,互相增进理解和认同,进而促成和解和统一。反倒是让不少台湾人产生这样的错觉,即一边可以放心的赚大陆的钱,一边可以用放大镜挑大陆的毛病,用超然的独立的姿态来秀自己的优越感。这种政策,往好了说,叫做宽容友善,胸襟博大,而实际上,这就是宠溺。  不但不能让两岸领导人会面常态化,还要对岛内政治势力分而待之。如果“台湾人”上台,不妨对两岸交流全面进行冷处理,同时严厉封杀台湾的国际空间,减少发放两岸红利。反之,如果“中国人”上台,则加大两岸交流,适当放开台湾的国际空间,加大发放两岸红利。总之,对台湾的政策不能是一项固定的制度性安排,而应该是根据岛内形势不断调整的一系列灵活的动态措施。  不得不说一下日本,这个国家的确精于算计。虽然从台湾撤出已久,但在岛内遗留和培植的势力近年反而有逐渐座大的趋势。日本的文化输出,或者说软实力的培植,是最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日本人对细节的把握和隐忍的功夫,着实让人感到心惊。严格的来说,日本没有什么原创的东西,不论是哲学上还是技术上,但日本人的优势是总可以把拿来的东西做到极致,不论是汽车、动漫,甚至是AV,而这都是台湾年轻人最感兴趣的东西。这在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那里制造了日本神话。虽然这个国家其实已经步入下降通道,但其文化影响力并没有就此削弱,反而在同有岛民思维的台湾人中得到了加强。其实大陆也有这种现象,打开各大网站和论坛,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大量的自觉或不自觉的为日本文化、日本产品鼓吹的软文,这些都是隐蔽的、潜移默化的,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国人跑到日本去买马桶盖。  习马会,乃至今后可能的两岸领导人会谈,应该成为促进中华民族重新崛起、增进两岸民族认同的一个牵手,而不是发给台湾人的一项福利。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习马会”的六大历史性意义|习近平|创业|就业_新浪新闻
  原标题:“习马会”的六大历史性意义
  “习马会”的六大历史性意义
  【学习小组按】
  11月7日下午,习近平、马英九两位先生会面。
  跨越66年的时空,长达80秒的握手,两岸领导人的会面,定格在历史中。
  今天,学习小组(ID:xuexixiaozu)也来和大家聊聊这次见面的“历史性”。
  下面,让我们请出此次会面的重要参与者、亲历者——中央台办、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听听他如何解读这次历史性的见面。
  跨越66年时空的历史性握手
  两岸领导人这一跨越66年的首次会面,是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必将载入两岸关系史册。 两岸双方以相互尊重和建设性的态度,围绕推进和平发展、致力民族复兴的主题,就两岸关系相关问题坦诚交换意见,达成积极共识。会后,两岸领导人在亲切、轻松的气氛中共进晚餐。
  两岸领导人会面举世瞩目。 消息甫一宣布,犹如石破天惊,在两岸和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连日来,两岸和国际主流媒体大篇幅报道并进行深入解读。两岸同胞纷纷表达肯定和期许,认为这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台湾各界和社会团体多表认同和支持,舆论普遍认为对两岸关系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包括美日在内的许多国家也在第一时间纷纷表示欢迎,对会面成果给予积极评价。
  一、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1949年以来,两岸曾经长期对峙隔绝,给无数家庭留下刻骨铭心的伤痛和无法弥补的遗憾。这是一段民族辛酸史。然而海峡隔不断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兄弟亲情,挡不住两岸同胞对家人团聚的热切期望,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冲开了封闭已久的大门。近30多年来,两岸同胞交往互动日趋频繁,各领域交流合作稳步推进。特别是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和平发展道路,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两岸领导人会面条件渐趋成熟。两岸领导人会面得以实现,来自于两岸双方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得益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累积的丰硕成果,可以说是两岸民心所向,两岸关系发展大势所趋。
  会面中,两岸领导人都肯定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认为应该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加强沟通对话,扩大两岸交流,深化彼此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造福两岸民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应该携手合作,致力于振兴中华,致力于民族复兴。这一重要共识,为两岸同胞指明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基础、途径和目标,对两岸关系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会面将两岸交流互动提升到新高度,迈出了两岸高层互动往来的关键性一步,开创了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沟通的先河,开辟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前景。此次会面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为今后两岸各层级的交流互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和两岸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拓展了新空间,注入了新动力。这也充分说明,两岸双方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完全能够通过建立和加强高层沟通,增进互信,明确方向,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巩固深化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改善发展的根本政治基础。1992年,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两岸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促成了1993年4月两会领导人“汪辜会谈”,推进了两岸协商谈判。2008年5月,两会互致函电,同意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中断近9年的商谈。2014年2月,国台办与台湾陆委会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实现负责人互访会面。也正是在这一基础上,两岸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增加,各领域交流合作空前发展,为两岸领导人会面创造了条件。“九二共识”之所以如此重要,在于其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清晰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表明了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也不是“一中一台”,而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关系。 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那样,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
  针对岛内一些人竭力否定“九二共识”,并将此曲解为所谓的“国共共识”,习近平指出,“九二共识”经过两岸有关方面明确的授权认可,得到两岸民意广泛支持。希望台湾各党派、各团体能正视“九二共识”。无论哪个党派、团体,无论其过去主张过什么,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我们都愿意同其交往。这一郑重表态,既厘清了“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又体现了对台湾各政党、团体一视同仁的态度。
  会面中,马英九对“九二共识”历史事实也进行了回顾,明确表示,“九二共识”的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台方对意涵表述的内容完全不涉及“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和“台湾独立”。 因为这是台湾现行规定所不允许的。
  两岸领导人共同对“九二共识”的确认,进一步夯实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政治基础,有利于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和台海和平稳定。
  三、坚定了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心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和平发展的康庄大道,处于1949年以来最好的时期,为两岸同胞带来了和平安宁的生活和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到两岸同胞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这是两岸同胞在经历了几十年台海紧张动荡后所作出的正确抉择。
  当前台湾社会深刻变化,政治纷争不休,影响冲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未来两岸关系的路要怎么走,是沿着和平发展道路继续前行,还是重蹈“台独”挑起紧张动荡的覆辙,攸关两岸关系发展前景,攸关台海地区和平稳定,攸关两岸同胞切身利益。习近平指出,两岸关系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台海动荡紧张,两岸冲突对抗,民众深受其害;两岸走和平发展之路,谋互利双赢之道,利在两岸当下,功在民族千秋,两岸同胞应该倍加珍惜和平发展成果,彻底化解两岸敌意,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构建稳定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框架。 这为两岸同胞指明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
  针对岛内有些人在两岸发展道路不同和社会制度差异上大做文章,质疑两岸关系,习近平强调,道路和制度效果如何,要由历史去检验,让人民来评判。 两岸双方应该相互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的选择,避免让这类分歧干扰两岸交流合作,伤害同胞感情。与此同时,习近平还对台方关心的一些具体问题作出积极回应,展现了和平发展道路的广阔前景。
  反对“台独”,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要前提。 习近平明确指出,当前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对此,两岸同胞要团结一致,坚决反对。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反对“台独”的坚定立场。
  两岸领导人通过对两岸关系66年来发展历程的回顾,尤其是对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的肯定,表明了两岸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极大地提振了两岸同胞对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心。
  四、推进了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的扩大和深化
  以民为本,是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也是对台工作的基本遵循。 习近平指出,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要增进同胞的亲情和福祉,让两岸同胞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只要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的亲情和福祉的事,只要是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事,只要是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事,两岸双方都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做,并把好事办好。
  针对台湾同胞关切的问题,习近平明确表示,我们愿意首先与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 两岸可以加强宏观政策沟通,发挥好各自优势,拓展经济合作空间,做大共同利益蛋糕,增加两岸同胞的受益面和获得感。对货物贸易、两会互设办事机构、台湾同胞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台湾以适当方式加入亚投行等问题,都表达了我们的积极态度,充分体现了我们践行“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为台湾同胞办实事、办好事的善意和诚意。
  鉴于多数台湾同胞还从未来过大陆和台湾青年普遍关心的问题,习近平表示,我们热诚欢迎台湾乡亲来大陆走走看看,参与到两岸交流的大潮中来。 要为两岸青年学习、就业、创业、交流提供更多机遇、创造更好条件,使两岸基层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这充分体现了对基层民众和青年朋友的真诚关爱和殷切期望。
  此次会面中,双方同意采取积极措施,扩大深化两岸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交流合作,融洽同胞亲情,促进心灵契合。这些共识将为推动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和协商谈判注入新的动力。
  五、凝聚了两岸携手实现民族复兴的热情和力量
  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习近平指出,两岸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民族强盛,是两岸同胞之福;民族弱乱,是两岸同胞之祸。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几代中国人的奋斗目标,也是两岸同胞的最大公约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两岸同胞前途命运息息相关,相信台湾同胞定然不会缺席。马英九也表示,两岸同胞应共同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今年是全民族抗战胜利70周年,这是我们民族付出巨大牺牲才赢得的胜利。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双方都表示,两岸史学界要加强交流,两岸同胞要弘扬抗战精神。
  双方都强调,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呼吁两岸同胞携手合作,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相信,这一重要共识,必将奏响民族团结振兴的主旋律,激励更多两岸同胞参与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来,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强大精神动力。
  六、彰显了两岸中国人有能力有智慧解决自己的问题
  台湾问题本质上是中国内部事务 ,同时又受到外部势力介入。台湾海峡一度成为冷战的前沿,亚太地区的热点,这不仅是两岸同胞不堪回首的一段伤痛历史,也对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产生了消极影响。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台海局势保持稳定,获得国际社会普遍赞扬。
  当前,世界还不十分安宁,局部地区和一些国家的内部对抗冲突时有发生。用什么方式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冲突纷争,是世人普遍关注的问题。两岸领导人会面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习近平指出,我们应该以行动向世人表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并共同为世界与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马英九也表示,应对外展现两岸关系可以由海峡两岸和平处理,同心协力,为两岸下一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这表明,尽管两岸之间还有很多难题没有解决,但只要双方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出发,采取对话沟通、平等协商的方式,两岸之间就没有解不开的结、过不去的坎。我们相信,只要两岸双方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就一定可以创造以和平方式解决重大难题的最佳范例。
  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齐心奋斗。两岸关系的发展,关系到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牵动亿万人民的心。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奋发有为,扎实工作,努力维护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虽为二元领导,但“二元”的权力并不均等。高校中的大量“人事”故事,都和这种二元格局有关系。“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容易造成两个问题,一则领导者不负责,二则以党干政。
科学是求真的学问,自有其力量,不应惧怕批评、质疑甚至谩骂,就像历史不曾惧怕宗教、政治和传统的霸权一样。科学共同体对待公众对科学的批评,不能走当年宗教裁判、剥夺科学自由发声的老路。科学共同体面对公众批评的容忍度,不妨更大一点。
美国人一面高喊“反恐战争”,另一面却使“圣战主义”愈演愈烈,两者只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而已。理解这一点,就不会为表面上的矛盾感到困惑。
国人办喜事历来好面子,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们在面对如此恶俗的做法时,应该要三思而后行,物极必反,与喜事欢庆的意义实在大相径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糟粕的要抛弃,优秀的要传承。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