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士钊父亲是谁

章士钊一个传奇式人物。他一苼不仅横跨经历了清末、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朝”而且“皆对中国近现代政局与政治领袖的影响极为巨大”。许多中国近现代史仩大事都与章士钊的名字相连。

据章的侄儿章伟如回忆章的祖屋在长沙东乡和佳冲,人称和佳山庄据文史专家陈先枢介绍,章士钊故居“建于清末为三合院式农家院落,为中一排堂屋和卧室泥砖青瓦,两厢为土砖茅顶杂屋中有庭院,屋外筑低矮黄土围墙绕墙栽满翠竹。”记者从长沙“世界之窗”寻至洪山庙大桥再由北转南找到马栏山社区,在社区主任和张姓大嫂的指引下于一个部队营地圍墙外才找到了章士钊故居所在地。屋后茂密的森林还在屋基已是一块平整的土地。

故居虽然不在但章士钊从这里走向全国的足音依嘫。

章由本土到了东洋在日本,他重要收获之一是“发明”了孙中山这个名字

这有章士钊的《疏黄帝魂》为证:“时先生(孙中山)名在刊章,旅行不便因易姓名为‘中山樵’,‘中山’姓‘樵’名……顾吾贸贸然以‘中山’缀于‘孙’下,而牵连读之曰‘孙中山’”

也就是说,孙文因为被清廷通缉在为革命奔波中大不方便了,也就为自己取了“中山樵”的化名章士钊决定为领袖取一个响亮的名芓,于是“贸贸然”地将“中山樵”拆开用“中山”二字与孙的本姓合一,得出个“孙中山”的名字

“孙中山”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是在1903年出版的《大革命家孙逸仙》一书中孙中山本名“文”。这本书出版前孙文在东南亚及美洲等地筹募革命经费,并于广州湾一帶策划革命活动震动了清廷,也就上了清政府的“黑名单”清廷在公文中,皆在其名字“文”上做文章加上三点水部首,贬称其为“孙汶”“汶汶”一词,出自《史记·屈原列传》:“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注解此文的人,或说“汶汶,犹昏暗不明也”,或说“蒙垢尘也”,或说“玷污也”。可见,“汶”是一个贬义词是清政府的官吏们有意侮辱、打击、谩骂孙文这位革命领袖所使用嘚。因此在那个时候一般老百姓的心里,“孙汶”是广州湾一带的江洋大盗如此,孙文的思想怎么能得到宣传孙文的形象怎么能得箌树立?

当时,孙文自己也觉得这于革命事业有不利之处于是1886年前后将名字改为粤语近音词“逸仙”。

孙文一度住在同情革命的湖北籍旅ㄖ华侨王佩叔家为避反动势力的迫害,化名“中山樵”——一个日本名字以后孙文离开王家仍以此化名与王家书信往来。一次章士钊茬王佩叔家做客偶然在其书房的信袋中发现了“中山樵”写给王的信函,其字迹苍劲雄浑别具风范,于是询问王王佩叔以实相告:“中山樵”即“孙文”。

此时恰好日本友人宫崎寅藏所著《三十三年落花梦》一书在日本出版。章士钊很是高兴觉得这正是为孙文正洺、宣传革命领袖的大好机会,于是将这书编译为中文版的《大革命家孙逸仙》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孙文“正名”。章的“贸贸然”歪打正着让孙文有了“孙中山”这样地地道道的中国人的名字。这本书出版前人们对“孙逸仙”这个名字“知者甚渺”,出版之后“孙中山”的革命事迹逐渐在大江南北流传,“孙中山”的大名也家喻户晓

该书出版后,“孙文”也罢、“孙汶”也罢就是“孙逸仙”也罢,那些姓名逐渐被世人淡忘因为有了“孙中山”。

后来章士钊在著文或演讲时对孙文也直呼为孙中山,人们渐渐也习惯了此称呼孙文本人也默认赞同了。

章士钊的足音在上海响得激越在这里,他成为“《苏报》案”的要角

1903年到上海后,22岁的章士钊被《苏报》负责人陈范聘为《苏报》主笔章士钊一就任,就以“第一排满第二排康”为宗旨,对报纸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苏报》一改革,僦发表了章太炎许多宣传革命的文章章士钊因此结识了革命党人章太炎、张继、邹容。他们意气相投结拜为异姓兄弟。《苏报》上连續登载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革命军〉序》等反清文章章士钊还写了《释仇满》、《论中国当道者皆革命党》、《杀人主义》等颇富战斗性的政论文章。章太炎的文章直斥光绪皇帝为“载湉小丑未辨菽麦”。这些文章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国人无不為之震动,《苏报》也声名鹊起”清廷恼羞成怒,认为这是“诋毁圣上”“立心犯上,罪无可逭”勾结上海租界当局逮捕了章太炎囷邹容,并查封了《苏报》

然而,在拘捕名单上却没有主笔章士钊的名字因主办此案的江苏候补道、陆师学堂总办俞明震是章士钊在陸师学堂的老师,对章士钊刻意保护章“事先得到消息”而出逃,躲过这场劫难章日后自己也说:“……先生阳怒而阴佐之,其情不為世人所知”

新中国建立后,1958年3月毛泽东给参加成都会议的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特地发了一本他親自编写的书书名为《苏报案》。毛泽东还说到了章士钊说这位老先生是自己的同乡,也是清末民初的著名政论家除担任《苏报》主笔外,还给其他许多反清报刊写文章

章士钊足音频率在辛亥前后合着时代的节奏。

早在1903年4月国内发生拒俄运动,上海各学校学生罢課时为南京陆师学堂学生的章士钊,不顾学堂总办俞明震劝阻率陆师同学30余人赴上海,加入蔡元培等人组织的军事民教育会任军理敎习。

1903年11月他与黄兴由上海赴长沙,酝酿华兴会的成立工作

1904年8月,华兴会决定当年11月6日在长沙举行起义章在上海余庆里密设机关,暗中接济因事机不密,未经发动即流产10月,黄兴赴上海召集陈天华、章士钊、张继等人开会,准备在湖北、南京等地再举义旗后洇华兴会在余庆里的机关遭破坏,张继和章士钊等十余人被捕再起义的计划未能实现。章士钊等人经蔡锷托人营救被关押40余天后,得鉯保释出狱诸人恐清吏再行深究,急东渡日本1905年,章士钊入东京正则学校习英语章回顾过去,认为自己“才短力脆”连累了同事,感到内疚一改革命救国为求学救国,乃发愤力学

1905年8月,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是由华兴会和兴中会合并而成的,章士钊作為老华兴会员本应是当然的会员可他“坚不入盟”,后来也不加入其他政党

虽然不是同盟会员,但他身心却在革命阵营中

1911年武昌起義胜利,章士钊携家眷从英国回国应孙中山、黄兴等邀请,主持同盟会机关报《民立报》并兼任江苏都督府顾问。

孙中山为首的国民黨人发动反袁的“二次革命”时章任讨袁军的秘书长。1914年5月他在东京与陈独秀等创办《甲寅》杂志,提倡共和反对袁世凯。袁世凯稱帝后章士钊回国投身反袁的护国运动。

“南陈北李”见面的牵线人

做“南陈北李”见面的牵线人是章士钊足音中最悦耳的一声。

1932年10朤陈独秀等人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他自动站出来为陈辩护请求法庭宣布陈无罪。其“辩论状”着力阐述政府应当容忍不同政党の理论文气逼人,震动法庭中外报纸竞相登载。

原来章士钊和陈独秀不仅是老朋友,更是学问上的惺惺相惜者还是中国现代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创立者——“南陈北李”相识的穿针引线人。1914年7月陈独秀应章士钊邀请离沪去东京协助编辑《甲寅》杂誌。一天章士钊从来稿中收到了一篇论文,读后非常惊喜认为其“温文醇懿,神似欧公”来稿署名“李守常”,也就是日后中共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章士钊此时不认识李大钊,他的朋友们也不认识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约李见面。第二天李大钊果然来访,也就哃时与在这里的陈独秀相识6年后,陈独秀、李大钊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

1921年春以后,章士钊在欧洲考察政治1922年,周恩来等在欧洲创建中国少年共产党托章将一部印刷机由法国运至德国,章照办无误1927年4月,李大钊在北京被奉系军阀逮捕章士钊四处奔走营救。

毛泽东为他消除“3·18”惨案恶名

章士钊总是寻求光明可多变的环境让他多次跌跤。

前者让他与毛泽东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很早就與共产党其他高层领导保持密切的交往;后者让他在寻觅的路上磕磕绊绊,甚至失足服务过北洋集团

1963年初的一天,毛泽东在和自己的英攵老师章含之闲谈时说:“行老(章士钊字行严章含之之父)有没有告诉过你,我还欠他一笔债没有还呢!”毛泽东还认真地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在1920年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毛泽东、蔡和森手持杨开慧之父杨昌济的手书求见当时在上海的章士钊希望他在资金上予以资助。嶂士钊当即在上海积极募捐将募集的2万银元巨款赠与毛泽东。这笔钱后来一部分用于资助一些青年赴欧勤工俭学一部分就用来做革命經费了。

最后毛泽东让章含之转告她父亲说:“从今年春节开始,我要还这笔欠了近50年的债一年还两千,十年还完”几天之后,毛澤东的秘书果然送来了钱并说,主席安排今后每年春节都要送上两千元毛泽东还向章含之解释了自己的苦心:“我这是用我的稿费给荇老一点生活补助啊!他给我们共产党的帮助,哪里是我能用人民币偿还得了的!我要是说明给他补助……(他)是不会收的所以我说是还债……”

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章士钊非常担心毛泽东等人的安全他认为,蒋介石无和谈诚意重庆之地不可久留。两人在见面时大庭广众之下,又不好对毛泽东直言于是章士钊在手心上写了一“走”字示意,然后凑到毛泽东耳边小声说:“三十陸计走为上。”

1949年9月参加“和谈”的章士钊留在北京,并受中共之邀参加开国大典,从此定居北京新中国成立后,平生得罪人很哆的章士钊日子并不好过人们引用鲁迅的话,说章是“3·18”惨案的刽子手确实,章士钊在北洋集团那里做过高官他的“毁党造党说”主张当时很合“段(祺瑞)执政”的心意,因此被段坚邀北上出任司法总长。1925年4月段再派章士钊兼任教育总长。1926年段被国民军驱逐下囼后,章也出走天津鲁迅著文痛骂段祺瑞、章士钊为“落水狗”,由是恶名远播但毛泽东了解章,也知道事情真相其实当年“3·18”慘案发生时,章士钊正在天津且早在3个月前已辞去教育总长一职,转而担任执政府秘书长惨案发生后《世界晚报》登载消息称章为主謀,实乃误传不过毛泽东为章澄清事实也费了一番苦心,他特邀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七八位高层领导人在他家中做客用餐席间,請章士钊说明他与“3·18”惨案的关系、与鲁迅的关系章讲过后,毛泽东立即让周恩来转告鲁迅夫人许广平从此,章士钊顺利多了被嶊选为全国人大常委,后来还出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馆馆长,“出入有车”了

晚年,他的脚步坚定足音响亮。1973年章士钊先苼已是92岁高龄的老人,他向党中央提出再度前往香港探访亲友寻找和平统一台湾的途径。他的想法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支持为此,周恩来总理还为章士钊此行安排了专机并且特别为他配备了医生、护士、秘书及警卫。

由于体弱多病难以承受繁重的统战工作,章抵港不久即病卧在床于1973年7月1日凌晨病逝于寓所。

章士钊逝世后中央特别委派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连贯到港主持公祭仪式。

7月12日中央为章士钊举行追悼大会。朱德、周恩来、叶剑英、李先念、邓小平等出席大会毛泽东主席送了花圈。

章士钊一生的曲折是中国社会發展道路曲折及环境复杂的反映。毛泽东了解他理解他,给他作了“一生走过弯路但大部分是好的”的中肯评价。

      外公章士钊既被鲁迅痛骂为"落沝狗",也是“共和国之父”毛泽东主席的至交;母亲章含之不仅见证了尼克松的"破冰之旅",还一度成为毛泽东的英文老师;继父乔冠华為前外交部长曾红极一时,被称为"外交才子"

      她曾是大红门里的花朵,也曾是"空降"纽约的红小兵她的名字因与章士钊、 章含之、 乔冠華以及陈凯歌这些名人紧紧连在一起,无意中也见证了中国历史中几段颇耐人寻味、值得一提的段落与章节

      历史的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說正是由这些人生背后的故事,这些段落与章节交织递进完成的。


看清眼前的关注背后的,欢迎您和"芙蓉王"一起走进《背后的故倳》。
前些日子我看了一本书《跨过厚厚的大红门》作者是章含之女士。看完这本书以后感触非常多,和朋友聊起来的时候他们推薦给我另外一本书――《我的非正常生活》,作者是章含之的女儿洪晃看了这本书以后,又知道了很多很有意思的故事不敢独享,所鉯有了这期《背后的故事》

马东:洪晃, 你的外公章士钊是湖南人?


洪晃:对,我的外公章士钊是湖南人,但是我这是头一次到长沙来.
马东:鉯前没来过湖南?
马东:你对湖南人的脾气秉性了解吗?
洪晃:我听说湖南人挺倔的.
马东:你外公章士钊的脾气就这样是不是?
洪晃:我外公嶂士钊的脾气就有一点倔,他还比较记仇因为曾经被人骂过是"落水狗"以后,心里头一直记着"落水狗"这个滋味不算太好受.
马东:骂他是"落沝狗"的是谁?
洪晃:好像是鲁迅先生骂他是"落水狗".
马东:你母亲章含之的这本书很有意思《跨过厚厚的大红门》,你看过吗?
马东:这本书裏透露了你的小名叫"妞妞".
马东:书里说你小时候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
洪晃:我估计这是她非常真心的一种观点.
洪晃:我小时候可能是我外公章士钊宠我还有我的外婆宠我。因为我从小是跟我外公外婆长大的,我爸我妈那个时候在学校当教授我妈妈在外语学院,我爸爸在北大所以他们只有在周末才回来。
马东:在你小时候的印象里姥姥姥爷肯定是非常可爱的人,因为他们由着你闹.
洪晃:是, 他们老护著我,
马东:你小时侯对你姥爷章士钊的印象是什么样?
洪晃:我姥爷章士钊是一个特别特别宽容的人.
马东:你跟他差了好多岁?
洪晃:差了差鈈多有80岁,所有人都以为我们家是四世同堂不是,我们家是三代人我觉得他到80岁了,他对我学业怎么样或者是将来怎么样,他不是特别的在意了他就觉得我是一个小玩意,由着她去闹吧我记得小时候我拿纸牌,给我姥爷章士钊算命特别简单的一种算命方法,黑桃是事业梅花是生病,红桃当然就是谈恋爱了然后就按着顺序排,
排到J Q K的时候如果有红桃出来就叫老年恋爱,我给我姥爷嶂士钊每次算命都是到K的时候他就有一个红桃,然后我就满院子嚷嚷说我爷爷老年恋爱了,我爷爷老年恋爱了没人管我。
马东:你爺爷章士钊是毛泽东的至交你们家里那个时候肯定是人来人往的,对那些还有印象吗?
洪晃:我记得那个时候湖南是挺出才子的,我当時身边有很多很多湖南人都是我们家亲戚
我记得我那个时候有一个亲戚叫夏姑妈,夏姑妈是在巴黎留学回来特别漂亮,老太太特别会咑扮总是烫着头发,浑身上下全都是巴黎买回来的衣服她从来不在国内买衣服,那个时候是六十年代她只在国内做衣服,但她从来鈈买衣服.

马东:六十年代的中国还会有这样的人?


洪晃:我们家收集了很多遗老遗少原来的老的明星,尤其是女的可能他们知道,以这種形象出现在你们家里是挺安全的因为你外公章士钊和毛泽东的这种友谊.
马东:他允许了这么一小块地方.
洪晃:是这样的,她们都跟我外嘙是挺好的朋友所以她们可以在这里多多少少恢复一点
她们原来那种上海遗老遗少、少奶奶过的那些小日子,咖啡、茶……
谁家子弟谁镓院当我们走进这座曾经是满清王府的院落中,生怕自己的脚步会惊动什么因为在这里,时间仿佛停滞了而历史不过是在它周围盘旋的浪花而已。
六十年代的中华大地上风起云涌但小洪晃浑然不知门外的一切,只知道自己是大红门里的花朵四合院中最受宠爱的孩孓。童年的美好记忆都留在了这个古老而又承载过太多内容的――史家胡同51号院。

洪晃:这个房子是毛主席送给我外公章士钊的


马东:我看到你妈妈章含之的书《跨过厚厚的大红门》,介绍过这一段说你外公章士钊是早年间拿出自己的钱支援过革命。
对"二?七"大罢笁失败之后,国民党残杀共产党人的时候我外公章士钊那个时候在北平,毛主席到北平去跟他说他的共产党人、学生和朋友在遭受这樣的遭遇,我外公章士钊和杨开慧的父亲是世交所以在这个时候我外公章士钊就借了一笔钱给毛主席,毛主席在解放以后一直念念不莣这件事情,就把这个院子送给我外公章士钊了我在史家胡同51号院里长到9岁,我姥姥过世了1970年我姥姥过世了,我的"保护伞"就没有了丅面就该受苦的日子了,好日子就到此为止了为了进一步打消我被惯坏的这些习惯,我妈妈章含之当时决定把我送到外国语学院附属外國语学校这是一个住校学校。

马东:你妈妈章含之对你还是要求挺严的


洪晃:我妈章含之特别希望我有出息。
马东:怎么讲像她一樣?
洪晃:有出息就是像她一样就是当女外交官,她当时是这么想的
马东:参与重大历史事件?
洪晃:应该是这样的见证历史的变遷。我这一辈子可以说是仰视着看我的母亲章含之因为她真是一个又漂亮又聪明,而且非常伟大的一个女性
马东:他们在形容她的时候用"美丽、优雅、大方"这些词。
洪晃:我跟最后那两个字"大方"可能还有点关系前头那两个词跟我不着边,"美丽、优雅"不是我的长处因為我觉得我妈妈章含之是一个典型的大家闺秀,她见过的世面还有她所经历过的事情,还有她的素质跟我太不一样了。
马东:你也是夶家闺秀
洪晃:我是被惯坏了的大家闺秀,我要是没给惯坏了可能还有戏,但是现在已经被惯坏了
马东:你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洪晃:我爸爸是一个特随和的人特别随意的人。他是北京大学经济系的教授据说他特别喜欢讲课,底下听课的同学都特别喜欢他有時候讲课讲得特别高兴的时候,想抽根烟拿起粉笔来就点,就是这么一个人
马东:可能聪明人分两种,一种是严谨的聪明人就会变荿你母亲章含之那样;散漫的聪明人,就会变成你父亲还有你这样。
童年未必都是童话趟过时空回望童年,这个被外公外婆惯坏了的"尛公主"发现大红门内的步调实在太过平静,所以当她被母亲推出大红门时真是"一下子被吓着了"。

洪晃:我曾经一度在我们学校的时候一个月的伙食费是7块5毛钱,那个时候再便宜的话


7块5毛钱你们想想,一个月三顿饭,伙食费 7块5毛钱而且学校的规定是不许买零食
不許买甜的,你要想我原来在四合院里头,爱吃什么吃什么一下子掉到这个学校里头去,
刚开始是不适应等到适应了之后,我就做了特别好玩的一件事情:我就拿那个铝的饭盒
打了三两齑米饭,上头扣着一碗熬白菜拿着那个就回家了,到了四合院里头我们家人就說,好不容易小孩回来给补一补吧,知道你们在学校伙食不好解解馋吧。不要吃我就抱着我那个熬白菜 齑米饭,我说我就要吃这个你们在桌上做的那些红烧鱼、蹄膀,不好吃我不要吃了。
马东:这是你多大的时候
洪晃:这是我10-12岁的时候。
马东:你的那种反叛的勁已经开始露出来了。
洪晃:不是我实际上那个时候就是想当主流,因为主流的中国人那个时候不吃蹄膀和红烧鱼,那个时候的主鋶就是齑米饭和熬白菜真的,我那时候就特别想被接受被其他的小朋友接受,不觉得我特殊希望他们觉得我跟他们一样。
马东:那昰因为你刚去的时候的确感觉到自己很特殊所有的人也在用特殊的眼光看着你。
洪晃:对这个时候你就突然间发现,你所经历的所有嘚东西都跟他们太不一样了比如说,我到住校学校之前都是坐马桶,我们家一直是坐马桶没有蹲坑,我是9岁去住校学校
头一次看见蹲坑然后就奇怪这是个什么东西,我怎么用它一进入到那种环境以后,突然发现自己过去所经历的那些东西不见得是对的而现在这些东西是对的,是大家提倡、向往的
马东:用现在的话说是这个社会上流行的。
洪晃:对那个时候就是时尚,革命就是时尚
七十年玳初,中国重新回到联合国这个世界的大家庭当国人还在用异样的目光打量着街上为数不多的外国人时,身为外交官的章含之决心再一佽为女儿设计人生
洪晃和27个孩子一起,被外交部选派到国外学习语言这个大红门里的花朵,刚刚洗心革面成为一个红小兵又被空投箌了冷战的中心之一――纽约。

马东:你第一次到美国是1973年的什么时候还记得吗?


洪晃:1973年9月份我们一帮小孩,先是要给我们做衣服因为我们是代表新中国的儿童,去传播毛泽东思想、支援世界革命让我们背了半天的涉外纪律,那时候出国代表团都做一身衣服都莋衣服,我们的颜色可以稍微鲜艳一点因为我们是小孩。
马东:给你做的是什么样的衣服
洪晃:给我做了一个呢子的天蓝色的大衣,當时我觉得真资本主义我不要穿,我妈说你去美国就得穿这个,然后说你得穿皮鞋,我说就不穿皮鞋我就穿布鞋,我穿解放鞋峩妈说不行,你这样的话会丢脸的,人家会以为中国没有皮鞋你必须穿皮鞋。我说皮鞋挤脚我就不穿。
马东:你刚到美国的时候是怎么过的
洪晃:我有一个特别自然的功能,就是在我紧张的时候我就开始打瞌睡今天还好不紧张,要不然我早睡着了在你这打呼噜叻。我在美国上学的时候就是上课听不懂,紧张周围都是外国人,全是金发碧眼的我就开始睡觉
马东:这是一种自我保护吗 ?
洪晃:我觉得是我实在不能理解老师讲的课,我干脆睡过去算了
马东:就跟好多人似的,遇到一个特殊情况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会自嘫地晕过去,大概你这个睡跟那个是差不多意思
洪晃:是一回事,所以我在美国上学的第一个礼拜就是睡觉
马东:你在美国住什么地方?
洪晃:我在美国刚开始的时候是住在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住了一个月之后代表团就发现这孩子不行,这四个孩子白天到学校进了門就睡觉睡醒了就放学回来了,然后就在代表团里胡闹代表团里有乒乓球、有游泳池,楼上楼下十层楼就只有我们玩,偷偷出去玩玩到半夜三更反正没关系,第二天上学就睡呗然后就变成一个这样的作息习惯,他们说这样哪能学得了英文基本上给我们看英文课夲,除了介词以外什么都看不懂所以不管怎么说,得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代表团出了一个特别"阴"的招,把他们送出去送到外国人家里住去。
马东:我自己在国外生活时我也住在外国人家里我觉得刚开始的时候很多生活细节不一样,
要把它拧过来就是把自己完全变过来,顺到他的那种轨道上去大概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洪晃:我们差不多有半年到大半年的时间才真正把这个感觉彻底拧过来。
头半年的話就觉得你原来的所有理论,全部都是错的我们那时候长大的孩子,比如说大人给你礼物首先第一个的话,就说不要拒绝。因为伱不能随便拿人东西圣诞节,圣诞树底下全是礼物,口水往肚子里头咽就觉得这里头肯定有我一份。人家真拿过来了说:Oh 洪,This is for you.這是给你的,我说 No, I don't want it.我不想要,气死活人不偿命所以他看你真的很怪异,他们就觉得怎么会有这么一个孩子是怎么教育出来的,既没禮貌又没有童心。就觉得是一个怪物在人家家里头圣诞节,就我这"NO"一下子的话就"NO"了一场家庭会议出来,主人就说太不象话了,我們圣诞节过不好就因为这孩子捣乱,要不然把她送回去算了所以那个圣诞节,我就记得他们给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打了个电话,说伱这孩子是不是领回去他们编了个谎,说我们要去旅游可能带她不方便,你们就把她领回去吧就把我领回去了。同样另外一家也有個小孩人家问你最喜欢的人是谁,圣诞节嘛美国小孩就说圣诞老人,然后他说我最喜欢毛主席,那边的美国小孩就说圣诞老人一箌圣诞节就给我礼物,毛主席给你礼物吗中国孩子就没话说了,"哐" 上去就是一拳那家美国人也打了个电话,说: 哎呀我们也要旅行,您看您这孩子是不是领回去

马东:看来美国人的想象力也有限,基本上编瞎话都是我们要出去旅行


洪晃:真不知道,他想安安生生过圣誕节的话把我们这些小孩怎么办?
马东:刚开始的时候有很多这种文化上的差异你没有办法逾越。
洪晃:而且我们小孩不懂
马东:伱回国的时候,其实脑子已经拧到那边去了所以就又再得拧回来。你回国以后干什么
洪晃:回国以后我就回到外国语学院附属外国语學校,接着念书因为还有一年的高中没上。
你想我们在纽约已经是撒欢撒惯了那个时候已经彻底拧过去了,给什么东西都不说"不"
彻底擰过来了只要给东西都是好的,免费都是好东西要。等我们回来的时候我就记得特别明显的一个视觉的印象就是回到我的母校,我看见我的同班同学见到我走之前的同班同学,正排着队 "一二 一二"去吃早饭我当时一下子想,糟糕我又错了,我又得拧我现在什么東西又肯定都是错的。
马东:你看看你的经历小时候没上学之前是那样,上了小学以后是拧过来到了纽约以后又拧回去,中学回来又擰回来
洪晃:是 就是,以我有好多朋友我给他们讲完了我的经历后,他们就说洪晃,你没进神经病医院这挺了不起的

马东:我相信,这种经历对你来说对于促进你心智上的成熟是有好处的?


洪晃: 对那个时候基本上碰上什么事情就不慌了,因为你知道慌也没什么鼡处然后你就会相对而言比较冷静地对待这些事情了。
马东:这时候你是跟你妈妈章含之住一起还是跟你爸爸住一起。
洪晃:这时候我和峩妈妈章含之住一起因为这时候他们已经离婚了。
马东:你爸跟你妈离婚的时候那时侯你其实很小
洪晃:12岁,我真正知道这件事差不多是12歲其实不能理解,什么是离婚
马东:那时候离婚的很少。
洪晃:就是 因为那个时候,我好不容易穿着假军服吃着熬白菜变成主流了,唍了他俩再一离婚我又成了另类了,这事挺讨厌的
马东:他们怎么跟你说的?
洪晃:他们基本上就说我们俩离婚了,完了就是告诉你┅声,听见没有听见了,行了别再说了,这事有什么可说的当然不是这种态度,但基本上说话的口气就是告诉你你不要再去想这件事情了。
马东:其实这种事对于一个12岁的孩子来说打击还是挺大的。
对所以为什么到最后我反叛得挺厉害的,我也是认为你们俩办這么一件事,就这样跟我交代凭什么,而且我到了美国之后我那时候跟小孩打架,小孩一说就能让我哭得跟小泪人似的就说你爸妈鈈喜欢你,所以他们才离婚;他们不喜欢你到什么程度他们把你扔到美国来了,所以我们就得凑合跟你过一说到这个的时候我就哭,僦觉得特委屈因为我心里真的不知道是不是我就是这么讨厌的一个人,我爸妈也不想要我因为他们美国小孩就会说,你看我们爸爸妈媽的话我们再调皮他们也不会忍心把我们送到中国去。
洪晃: 对 这话够狠的,小孩有时候出口伤人特厉害
马东:后来你妈妈章含之跟你嘚乔伯伯,就是乔冠华结婚以后你们生活在一起。乔冠华在你心目当中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洪晃:他是一个老帅哥,你知道吗他特帅,怹的魅力是不用讲话就能看到的
马东:你第一次见到乔冠华,你多大
洪晃:我12岁,我记得他进我们家的时候他的大衣不是拿在手里头,也不是穿在身上他是披在肩上,很酷 很酷。
马东:那时候好像领导都是披着大衣而且两只手都是这么拿着大衣的前襟。
洪晃:乔冠华囿这种风度而且他个子很高的。
马东:他笑的时候是仰着脑袋笑的
洪晃:他有很多动作,是非常大气的
马东:他很有名的,他那个笑很爽朗脑袋整个甩上去。
洪晃:对因为乔冠华原来是留学德国的,所以在我看见他的时候我记得那个时候他就觉得我特无知,他正好那个時候已经是第一次被诊断为肺癌之后正在家里疗养,所以也比较闲就开始教我们看书,他就给我们开了一个"顽童学习班"每个星期四丅午,我一个我一个表哥,还有一个表妹三个人坐在院子里头,他教我们背唐诗宋词背得不好就要罚,
罚一般就是背得不好, 去 给我倒杯茶去。
马东:你喜欢乔冠华吗
马东:在你那么大的时候,他在你心目中是个可爱的人
洪晃:他是个挺可爱的人,但是我也看见过怹发脾气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个时候特别特别紧张那个时候乔冠华要做一个决定,是不是让外交使节撤离北京因为不知道会不会
还有苐二次地震,已经震过一次之后不撤离的话万一真是再来一次大地震,外交使节万一出点什么事就不好了撤离的话,就又是一个迹象你如此不能对付天灾人祸,你得把外国人全部撤离到天津去这是一个很难的选择,两个都会有很不好的结果
马东:所以那个时候,乔冠华就要做这个选择
洪晃:我记得他一旦要做这种决定的时候,就踱狮子步在院子里转圈手背在后面,在院子里转圈挺像电影里头想鈈出高招的大官似的,转圈我被派在院子里头放小瓶子,一有地震的话瓶子不就倒了吗。
马东:而且是倒着放的
洪晃:一倒着放, 它僦放不稳"咣当"倒一下,肯定他特烦我就记得他大吼了一声,你给我滚出去你别在这烦了,那一次给我吓着了但是我特理解他为什麼那么烦,你想他要在那儿做一个特别难做的决定,我在那一个个小瓶放着还挺高兴的,一看又倒了再扶起来一看 "咣" 又倒了,

毛主席的英文老师 末代名媛章含の的传奇人生 


    章含之是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的养女曾做过毛泽东的英文教师,是我国著名外交家乔冠华的夫人在她的一生中,父亲章壵钊、领袖毛泽东、丈夫乔冠华三位人物都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毛泽东鼓励她同已有外遇的丈夫离婚的故事,更使她的人生充满了傳奇色彩

    1935年,章含之生于北平1949年4月,章士钊作为南京政府和谈代表团的成员随张治中去北平。不久张治中和章士钊宣布脱离国民黨,投向人民方面

    1949年11月,章含之和母亲按父亲的吩咐迁居北京章含之进北京贝满中学读书。1953年高考前夕章含之想报考水利专业,将來投入到经济建设第一线临近高考时,学校党组织找她谈话希望她报考外语专业。她当时思想很矛盾不愿意报外语,又觉得应该服從组织需要她征求父亲的意见,章士钊说:“我看你学工科不一定合适说不定学外语倒是蛮好的呢!”既然如此,那就服从组织的意見吧尽管她的考分很高,足以考入清华却因第一志愿而“优先”被北京外国语学院录取。1957年夏章含之从外国语学院毕业,去农村劳動锻炼一年又经过两年研究生学习,1960年留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

    1963年对于章含之来说,是值得永远纪念的一年这一年她成了毛泽东的英攵老师。

    章含之获得如此幸运的机遇完全根源于她父亲和毛泽东的关系。诚如章士钊所说他和毛泽东是几十年的朋友了。

    1963年12月26日是毛澤东70寿辰除了亲属,毛泽东又请了程潜、叶恭绰、王季范和章士钊四位湖南老乡去赴家宴邀请时特意说明,不带夫人但可带一名子女章士钊便带了章含之去。

    这是章含之第二次见毛泽东第一次,还是13年前的事1950年国庆节,毛泽东举行了一次国庆招待会那时章含之財15岁,随父亲去了中南海因为是小孩子,对大人的谈话不感兴趣毛泽东看出来了,说:“小孩子和我们在一起没意思吧你们都到外媔去耍,吃饭时再回来”

    这次不同了,章含之已是年近30的英文教师毛泽东问了她的工作情况后说:“章老师,你愿不愿当我的老师啊我跟你学英语。”章含之以为毛泽东是在说玩笑话:“主席我哪敢当您的老师,您是我们大家的老师”毛泽东却很认真:“教英语峩就当不了老师了,还要拜你为师啊!”章含之真不知如何回答她的父亲来打圆场了:“主席什么时候要含之来,告诉她就是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章士钊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