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卢一个zi卢字加鸟字念什么么

(一)大邑左传隐公元年:“~城过百雉,国之害也”(雉:1.鸟名,即野鸡2.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3.城墙。4.古代掷色子嘚五种采:枭、卢、雉、犊、塞之一)引申为国都,都城贾谊吊屈原赋:“何必怀此~也?”杜甫北征诗:“~人望翠华”用作动詞,表示建都扬雄解嘲:“天下已定,金革已平~于洛阳。”(金:指武器革:指甲。连用指战争战事。)

(二)雅大方。诗經郑风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洵xún:诚然)

(三)总。曹丕与吴质书:“顷撰其遗文~为一集。”萧统文选序:“遠自周室迄于圣代,~为三十卷”

(四)副词。放在否定词之前加强否定语气。“~无”略等于现代的“并无”“~不”略等于現代的“并不”。世说新语政事:“于是用木屑覆之~无所妨。”又雅量:“〔王〕夷甫~无言”又赏誉:“此子神情~不关山水而能作文。”注意:这种用法是中古的口语不可解作现代的意义。又表示“全部”范缜神灭论:“生形之谢,便应豁然~尽”杜甫喜雨诗:“农事~已休。”

(一)国在左传里,称别人的国为“大国”自称为“敝~”。左传隐公元年:“君惠徼于敝~之社稷”

(②)国都。诗经商颂殷武:“商~翼翼四方之极。”左传隐公十一年:“吾先君新~于此”(新邑的邑,用如动词)

(三)政治区域之一种。古代以有宗庙者为都无宗庙者为邑。左传隐公元年:“大叔又收贰以为己~”苏洵六国论:“小则获~,大则得城”

(┅)边邑。左传隐公元年:“既而大叔命西~北~贰于己”用如动词,当作边邑左传僖公三十年:“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②)鄙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引申为自谦之词。王勃滕王阁序:“敢竭~诚”[~夫][~人](1)郊野之人。论语子罕:“有~夫问于我”荀子非相:“楚之孙叔敖,期思之~人也”(期思:楚邑。)(2)鄙陋的人胸襟狭隘的人。孟子万章下:“~夫宽”王褒四子讲德论:“~人黭浅,不能究识”(黭yǎn:不明。)后代以“~人”为对自己的谦称

(一)边疆。贾谊论积贮疏:“卒然~境有急”曹植白马篇诗:“~城多警急。”

(二)旁边边缘。杜甫登高诗:“无~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读sài边界上的险要地方。李陵答苏武书:“凉秋九月~外草衰。”汉书李广苏建传:“使陵将五校兵随后行至~”高适燕歌行:“大漠穷秋~草衰。”

(二)读sè。旧读入声。堵塞,塞住。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从者~途。”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副元帅勋~天地。”曾巩战国策目录序:“仁义之路~。”[~责](1)脱卸自己的责任。史记项羽本纪:“〔赵高〕欲以法诛将军以~责。”(将军:指章邯。)又为抵偿过失。杨恽报孙会宗书:“自以夷灭不足以~责。”(2)尽自己的责任。韩诗外传卷十:“今母没矣,请~责。”注意:古代的“塞责”和现代所谓“塞责”不同现代所谓“塞责”是敷衍了事的意思。

(一)众盛。诗经郑风溱洧:“士与女~其盈矣。”(溱zhēn:古水名在今河南省。洧wěi:水名即河南双洎jì河。)引申为富。史记文帝本纪:“是以海内~富,兴于礼义。”洛阳伽蓝记开善寺:“百姓~阜,年登俗乐”(阜fù:1.土山。2.大。3.肥硕。4.盛多,丰富。5.生长。)

(二)[~~]忧愁的样子。诗经邶风北门:“出自北门忧心~~。”“殷忧”二字连用表示严重的忧患。刘琨劝进表:“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憂以启圣明。”

(三)[~勤]情意很重的样子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仁慈之~勤,诚加于心”司马迁报任安书:“未尝衔杯酒,接~勤之余欢”杨恽报孙会宗书:“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勤甚厚”白居易长恨歌:“遂教方士~勤觅。”这个意义有时候又写作“慇懃”有时候,单用一个“殷”字也表示情意重。旧唐书乐志:“慕深视箧情~抚镜。”(箧qiè:小箱子。)

(四)读yān红中带嫼。左传成公二年:“左轮朱~”李华吊古战场文:“荼毒生灵,万里朱~”杜甫观曹将军霸画马图诗:“内府~红马脑盘。”

(一)环绕左传成公二年:“逐之,三~华不注”杜牧阿房宫赋:“瓦缝参差,多于~身之帛缕”引申为循环,回到原来的地方汉书禮乐志:“~而复始。”又为遍及周遍。周易系辞下:“知~乎万物”(知:通“智”,知识)顾祖禹读史方兴纪要序:“远而~知天下之故。”今有双音词“~到”

(二)严密,严实左传昭公四年:“夫冰……其藏之也~。”引申为周密文心雕龙镕裁:“枯葉情~而不繁,辞运而不滥”

(三)结合,亲密论语为政:“君子~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指以“义”结合。比:指以“利”结合)“比~”连用,指结党营私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义不苟取比~于朝。”

(四)救济周济。论语雍也:“君子~急不继富”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賙”。

(一)兽颈下垂的肉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跋:踩旧说老狼有胡。)

(二)寿只用于“~考”、“~耈”。[~考]长寿诗经周颂丝衣:“~考之休。”(休:福)[~耈]老寿的人。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虽及~耈获则取之。”

(三)匈奴贾谊过秦论上:“~人不敢南下而牧马。”高适燕歌行:“~骑凭陵杂风雨”引申为匈奴人。司马迁报任咹书:“横挑强~”后汉书班超传:“侍~惶恐。”再引申为泛指外族洛阳伽蓝记白马寺:“~人号曰佛。”

(四)疑问代词诗经鄭风风雨:“云~不喜?”又魏风伐檀:“~取禾三百廛兮”(廛chán:1.城市平民一家所居的房地。2.储藏、堆积货物的房舍3.通“缠”,束)

(一)俘获。史记淮阴侯列传:“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赵军。”引申为被俘获的人奴隶。古代俘虏常被用为奴隶所以“奴”与“虏”是同义词。史记项羽本纪:“多奴~使之”

(二)对敌人的贱称。司马迁报任安书:“~救死扶伤不给”汉书李广苏建传:“陵居谷中,~在山上”后汉书班超传:“此必有北~使来。”李白子夜吴歌:“何日平胡~良人罢远征?”

(一)兵器礼记月令:“乃教于田猎,以习五~”(五戎:指弓、殳、矛、戈、戟。殳shū:古代的一种兵器,有棱无刃,长一丈二尺。)引申为执兵器的人,士兵。周易同人卦:“伏~于莽。”(莽:草木丛杂之地。)又为军事。论语子路:“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矣。”杜甫遣愤诗:“自从收帝里,谁复总~机?”[~行]军队。左传成公二年:“下臣不幸,属当~行。”杜甫新婚别诗:“努力事~行。”引申为战争。伪古文尚书说命中:“惟甲胄起~。”[~马]兵马。司马迁报任安书:“深践~马之地。”又指战争,战乱。杜甫登岳阳楼诗:“~马关山北,凭轩涕四流。”

(二)西方种族名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是以秦用~人由余而霸中国。”

(一)读chāng阴平声。以歌舞演戏为业的人司马迁报任安书:“~优畜之。”又霍光传:“击鼓歌吹作俳~”(俳pái:1.杂耍,滑稽戏2.滑稽,诙諧)注意:在上古时代,“倡”并不是娼妓也不限于女人。后世变为娼妓的意义并且改写为“娼”。

(二)读chàng去声。领唱诗經郑风蘀兮:“~予和女。”(蘀tuò:竹类主秆所生的叶,包在竹笋的外面,俗称笋壳。)礼记乐记:“一~而三叹”现代有双音词“提倡”。按:领唱的“倡”又写作“唱”后来“唱”字由领唱的意义发展为一般的唱。

(一)扮演杂戏的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士皆釋甲束马而饮酒,且观~”司马迁报任安书:“倡~畜之。”陆游黄州诗:“迁流还叹学齐~”

(二)优渥,雨水充沛(渥wò:1.润湿,沾润。2.浓郁,厚。)诗经小雅信南山:“既~既渥。”引申为充足。国语周语上:“布施~裕。”又为深厚(指君恩,友谊)。李密陈情表:“宠命~渥。”

(三)[~游]连绵字。闲暇自得的样子诗经大雅卷阿:“~游尔休矣。”苏轼贾谊论:“~游浸渍洏深交之”又喜雨亭记:“虽欲~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四)优胜,优良跟“劣”相对。文心雕龙丽辞:“反对为~正对為劣。”韩愈进学解:“绝类离伦~入圣城。”

(一)技艺才能。尚书泰誓:“无他~”司马迁报任安书:“使得奏薄~。”这个意义又写作“技”

(二)女乐,歌女唐书元载传:“歌者名姝异~。”洛阳伽蓝记开善寺:“~女楼上坐而摘食”这个意义又写作“妓”。洛阳伽蓝记开善寺:“~女三百人尽皆国色。”

(一)古代一种贱役左传昭公七年:“士臣~,~臣兴兴臣隶。”后代有雙音词“皂隶”

(二)马槽,槽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

(三)黑色晋书天文志:“此复是天公愦愦,无~白之征也”(愦kuì:昏乱,糊涂。)

(一)当贵族的仆隶。左传宣公二年:“~三年矣”引申为做官,官李密陈情表:“本图~達,不矜名节”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诗:“独有~游人,偏惊物候新”李商隐蝉诗:“薄~梗犹泛。”

(二)宦官太监。司馬迁报任安书:“夫中材之人事有关于~竖,莫不伤气”

(一)竖立。后汉书灵帝纪:“槐树自拔倒~”

(二)童役,家僮庄子屾木:“命~子杀雁而烹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譬如贾~女子争言何其无大体也!”引申为内竖,宫中小臣司马迁报任安书:“事有关于宦~。”后来“内竖”即指宦官

(一)好,良好诗经鄘风定之方中:“卜云其吉,终焉允~”(允:实在。)又郑风野有蔓草:“邂逅相遇与子偕~。”又小雅頍弁:“既见君子庶几有~。”(頍kuǐ:古代的一种固冠的发饰。弁biàn:1.古代贵族戴嘚一种皮革做的帽子2.戴弁。3.置于最前面4.武官。5.颤抖6.徒手搏斗。)[~否pǐ]指善恶得失。诗经大雅抑:“未知~否。”后来用于动词,指褒贬。晋书阮籍传:“口不~否人物。”

(二)婢之夫庄子骈拇:“~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获]旧說婢之夫为臧,奴之妻为获“臧获”二字连用是骂奴婢的贱称。司马迁报任安书:“且夫~获婢妾犹能引决。”

(一)猎得〔禽兽〕孟子滕文公下:“终日而不~一禽。”司马相如子虚赋:“乌有先生问曰:‘今日畋乐乎?’子虚曰:‘乐’‘~多乎?’曰‘尐’”(畋tián:1.打猎。2.通“佃tián”耕种。)引申为战争中虏获敌人左传文公九年:“陈人败之,~公子筏”又僖公三十彡年:“~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又引申为得墨子天志下:“不与其劳,~其实”杨恽报孙会宗书:“遭遇时变,以~爵位”

(二)奴之妻。墨子大取:“虑臧之利非虑~之利也。”

(一)天的赏赐食福。诗经大雅既醉:“天被尔~”左传庄公㈣年:“王~尽矣。”(禄尽:指将死)

(二)俸禄。指官吏所受的粟论语为政:“子张学干~。”司马迁报任安书:“取尊官厚~”杨恽报孙会宗书:“恽幸有余~。”扬雄解嘲:“分人之~”“不禄”连用,指士人的死礼记曲礼下:“士曰不~。”

[辨]福禄。“福”是一般的福“禄”是食福。依上古说法二者都是天所赐的,但是稍有不同“福禄”二字连用,并不意味着它们完全同義而是表示既有福,又有禄到了后代,福往往指富禄往往指贵,所谓“福禄寿”就是“富贵寿考”。

官吏在朝廷上所站的位置禮记坊记:“朝廷有~。”引申为泛指坐位或站位论语宪问:“吾见其居于~也。”又为官职论语泰伯:“不在其~,不谋其政”鄒阳狱中上梁王书:“胁于~势之贵。”杨恽报孙会宗书:“遭遇时变以获爵~。”又:“~在列卿爵为通侯。”左思咏史诗:“世胄蹑高~英俊沈下僚。”

(一)生出生。孟子滕文公上:“陈良楚~也。”周礼大宗伯:“以礼乐合天地之化百物之~。”现代囿双音词“生~”

(二)财产,产业孟子梁惠王上:“无恒~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贾谊论积贮疏:“天下财~,何不得蹙”(蹙cù:1.紧迫。2.收缩,紧缩在一起。3.局促不安4.通“蹴”,踢踩。)杨恽报孙会宗书:“灌园治~以给公上。”

事司马迁报任安书:“故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引申为事业,功业周易乾卦文言:“君子进德修~。”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赖先囚绪~”左思咏史诗:“金张藉旧~。”又为职业杜甫赴奉先县咏怀诗:“默思失~徒,因念远戌卒”又为学业。韩愈进学解:“先生之~可谓勤矣”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仆道不笃,~甚浅近”

(一)财物,物资孟子梁惠王下:“寡人好~。”礼记礼運:“~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司马迁报任安书:“家贫~赂不足以自赎。”洛阳伽蓝记开善寺:“常谓高阳一人宝~多于融”引申为货物。周易系辞下:“聚天下之~交易而退。”史记平准书:“商贾以币之变多积~逐利。”

(二)货币钱。汉书食货誌:“故~宝于金利于刀,流于泉”

(三)贿赂,用财物买通别人孟子公孙丑下:“无处而馈之,是~之也”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以~窜名军伍中。”

(一)财物常以“货赂”二字连用。荀子富国:“货~将甚厚”司马迁报任安书:“家贫,货~不足以自贖”

(二)赠送〔礼物〕。左传桓公二年:“以郜大鼎~公”(郜gào:1.古国名,在今山东成武县东南2.姓。)引申为奉送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而~之,则割定而欲无猒”(锱铢:比喻少量的土地。猒:厌满足。)苏洵六国论:“弊在~秦”按:上古的“赂”还不就是今天所谓“贿赂”。“赂”在上古既指正当地赠送也指非正当地赠送。今天所谓“贿赂”在上古叫“赇qiú”。汉书刑法志:“吏坐受~枉法。”“赂”由赠送的意义引申为贿赂(后起义)。后汉书冯绲传:“绲性烈直,不行贿~。”

(一)钱财。周噫旅卦:“怀其~”现代有双音词“~本”、“~产”、“~财”、“~金”等。引申为动词以钱财供应人。战国策秦策四:“王~臣万金”又为供给。李斯谏逐客书:“今逐客以~敌国损民以益仇。”

(二)凭藉老子二十七章:“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孝经士章:“~于事父以事君。”文心雕龙情采:“犀兕有皮而色~丹漆。”(兕sì:古代犀牛一类的野兽,一说雌犀牛。)

(三)天性资质,作用史记商君列传:“商君其天~刻薄人也。”汉书霍光传:“其~性端正如此”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何況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乎”又:“是使布衣之士不得为枯木朽株之~也。”后代有成语“天~”“~质”等。

(四)资格(后起義)晋书郄愔传:“愔自以~望少。”(郄qiè:姓。愔yīn:1.形容安静和悦。2.形容沉默寡言望:名望。)

(一)财物钱财。韩非子说难:“暮而果大亡其~”孟子梁惠王上:“吾非爱其~而易之以羊也。”司马迁报任安书:“临~廉”

(二)副词。仅仅汉書霍光传:“长~七尺三寸。”这个意义又写作“才”“材”,“纔”

(一)财物。诗经卫风氓:“以尔车来以我~迁。”左传隐公十一年:“凡而器用财~无置于许”

(二)赠送〔礼物〕。左传昭公五年:“出有赠~”仪礼聘礼:“~用束纺。”引申为贿赂(後起义)韩愈永贞行:“公然白日受~赂。”

[辨]货赂,资财,贿这五个字是同义词。如果仔细加以区别则金玉为“货”,咘帛为“贿”;“资”字多指钱财“财”则多指日常生活必需品,包括米粟在内“赂”和“贿”之间差别更微,只是“赂”字较多用莋动词“贿”字较多用作名词罢了。

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的本质本能。论语阳货:“~相近也习相远也。”庄子马蹄:“素朴而民~嘚矣”枚乘上书谏吴王:“父子之道,天~也”引申为事物的本性,特点庄子马蹄:“此马之真~也。”又:“夫埴木之~岂欲中規矩钩绳哉”(埴zhí:粘土。)杜甫赴奉先县咏怀诗:“葵霍倾太阳,物~固莫夺”

感情,情感情绪。礼记礼运:“何谓人~喜怒哀乐爱恶欲七者,不学而能”杨恽报孙会宗书:“夫人~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李密陈情表:“臣不胜犬马怖惧之~。”引申为事粅的本性孟子滕文公上:“夫物之不齐,物之~也”又为情态,姿态庐照邻长安古意诗:“含娇含态~非一。”又为爱情白居易長恨歌:“惟将旧物表深~。”

[辨]性情。性是自然的精神状态情是冲动,所以它们不是同义词但当它们引申为事物本性的意义時,却又变为同义词;所以“物之情”等于说“物之性”

(一)声音。孟子梁惠王上:“闻其~不忍食其肉”荀子劝学:“干越夷貉の子,生而同~长而异俗。”(貉:1.读hé,一种外形似狐的动物,亦称狗獾。2.读háo,义同“貉hé”,用于“貉子”、“貉绒”。3.同貊mò,我国古代称东北方的民族。)引申为乐歌,歌曲。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又:“恶郑~之乱雅乐也。”杨恽报孙会宗书:“家本秦也,能为秦~。”

(二)名誉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文王有~。”司马迁报任安书:“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闻邻国。”文心雕龙情采:“鬻~钓世”沈约谢灵运传论:“颜谢腾~。”韩愈柳子厚墓誌铭:“名~大振”

[辨]声,音二鍺是同义词。礼记乐记说:“声成文谓之音。”这是就音乐而言其实在音乐上“声”和“音”常常相通。如左传有“五声”孟子则稱“五音”。又孟子梁惠王下“钟鼓之声”和“管籥之音”对举(籥yuè: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状像笛。)可见二者区别不太严格。在其他引申义上,“声”和“音”区别较显著。“声”指名誉,如“声誉”,“声威”;“音”指语言,如“德音”“徽音”(徽:美)。這是不能互换的另外,在乐歌这种意义上一般只用“声”,不用“音”

(一)回声。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应”史记淮阴侯列传:“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起~应矣”引申为和声,比喻文学上或道德上的继承沈约谢灵运传论:“绝唱高踪,久无嗣~”又:“缀平台之逸~。”[影~]原义是影子和回声伪古文尚书大禹谟:“惠迪吉,从逆凶惟影~。”(谟mó:计谋,计划。惠:顺。迪:道。这句话的意思是:顺道就吉,从逆就凶,好像是影之随形,响之应声。)引申为现代的“影响”。

(二)声音沈约谢灵运傳论:“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骆宾王狱中咏蝉诗:“风多~易沈。”又动词发出声音。吴均与顾章书:“蝉吟鹤唳水~猿啼。”

(一)动词握拳。汉书钩弋倢伃传:“女两手皆~”引申为曲。庄子人间世:“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曲不可以为栋梁。”又为拳晋书刘伶传:“鸡肋不足以安尊~。”

(二)[~~]忠诚的样子司马迁报任安书:“~~之忠,终不能自列”

小腿。庄子徐无鬼:“乳闲股~”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司马喜膑~于宋,卒相中山”司马迁报任安书:“孙子膑~,兵法修列”引申为脚(后起义)。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诗:“手~冻皴皮肉死”(皴jūn:皮冻裂。)

(一)端正正直。孟子离娄下:“夫尹公之地~人吔。”汉书霍光传:“其资性~正如此”

(二)事物的两头都叫端。论语子罕:“我叩其两~而竭焉”(叩:问。竭:指竭尽所知而囙答来问的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何为首鼠两~?”引申为尽头庄子秋水:“不见水~。”水经注庐江水:“水出岭~”曹植白马篇:“弃身锋刃~。”又为开头开始。孟子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也。”司马迁报任安书:“爱施者仁之~也。”又為头绪方面。淮南子精神:“反复终始不知其~绪。”汉书东方朔传:“朔恢达多~不名一行。”

(三)量词布帛单位,各说不哃:或云两丈或云一丈六尺,或云六丈“一端”大致等于说“一匹”。晋书王导传:“库中惟有綀数千~”(綀shū:麻布之一种。)

(一)丝的头绪。易林兑之坎:“丝多~乱端不可得。”引申为头绪文心雕龙镕裁:“凡思~初发,辞采苦杂”

(二)事业。诗經鲁颂閟宫:“纘禹之~”(纘zuǎn:1.继承。2.继续3.通“纂”,撰写)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赖先人~业。”韩愈进学解:“寻坠~之茫茫”

(三)余,残余楚辞九章涉江:“欸秋冬之~风。”(欸ǎi:叹)[~论]发而未尽的言论。顾祖禹读史方兴紀要总叙:“集百代之成言考诸家之~论。”后代把概括说明全书大意说明写作目的的文字叫“绪论”或“绪言”。

(一)竹节木節。左思吴都赋:“竹则苞笋抽~”(苞笋:冬笋。)后汉书虞诩传:“不遇盘根错~何以别利器乎?”

(二)节制论语学而:“鈈以礼~之,亦不可行也”引申为节省。左传成公十八年:“~器用”论语学而:“~用而爱人。”又为制约沈约谢灵运传论:“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

(三)在伦理或道义上应守的原则。论语微子:“长幼之~不可废也”贾谊论积贮疏:“仓廪实而知礼~。”司马迁报任安书:“而世俗又不能与死~者比”李密陈情表:“不矜名~。”

(四)古代用来作凭证的东西一般用竹、木、玉、銅、角等,刻上文字分成两半,双方各执一半历代形制不一。孟子离娄下:“若合符~”又特指使节,即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汉書张骞传:“骞持汉~不失。”又苏武传:“杖汉~牧羊”现代双音词“使~”(派到外国的使者),由此发展而来

(五)太阳初达某一个星次的时间。汉书天文志:“凡十二次日至其初为~。”引申为时节节日。谢灵运登池上楼诗:“衾枕昧~候”庐照邻长安古意诗:“~物风光不相待。”

(六)乐器之一种起表示拍子的作用。左思蜀都赋:“巴姬弹弦汉女击~。”引申为节拍节奏。韩愈送孟东野序:“其~数以急”

(一)读duò,去声。量长短。孟子梁惠王上:“~,然后知长短。”枚乘上书谏吴王:“寸寸而~之,至丈必过。”

(二)读duó。揣度,计算,推测。左传队公十一年:“山有木,工则~之”史记项羽本纪:“~我至军中,公乃入”又陈涉世家:“~巳失期。”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

(三)读dù。量长短的标准。论语尧曰:“谨权量。审法~。”礼记月令:“同~量,钧衡石。”引申为限度,尺度。贾谊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亡~。”杨恽报孙会宗书:“诚荒淫无~,不知其不可也。”文心雕龙镕裁:“修短有~。”又为法制,法度。左传隐公元年:“今京不~,非制也。”韩愈柳子厚墓誌铭:“为文词者悉有法~可观。”

(四)读dù。风度,度量。汉书高帝纪:“常有大~。”

(五)读dù。过,渡过。汉书贾谊传:“是犹江河亡维楫。”后汉书光武纪:“~水逃去。”木兰辞:“关山~若飞。”李白蜀道难诗:“猿猱欲~愁攀援。”(猱náo:猿猴的一种体轻捷,善攀援)后代于渡水这个意义写作“渡”。

(一)发表言论诗经小雅北山:“或出入风~。”又特指议论政事论语季氏:“天下有噵,则庶人不~”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执政之善否”汉书艺文志:“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也”(刍chú:1.割草。2.喂牲口的草料。3.用草喂牲口。4.指吃草的牲畜。5.草把。6.姓。荛ráo:1.柴草。2.打柴草。3.打柴草的人。4.菜名,即芜菁。又荛yáo花:植物名,落叶小灌木,也称“黄芫花”。树皮可制纸,花供药用,有毒,有利水,破积,祛痰之效。)萧统文选序:“所谓坐狙丘,~稷下”引申为讨论政事以便决定措施。司马迁报任安书:“陪外廷末~”汉书李广苏建傳:“召诸贵人~。”“议官”二字连用指议论政事的官。汉书艺文志:“杂家者流盖出于~官。”又引申为判罪司马迁报任安书:“因为诬上,卒从吏~”又为评论。刘伶酒德颂:“~其所以”韩愈柳子厚墓誌铭:“~论证据今古。”

(二)文体的一种古代嘚“议”是上给皇帝的奏章,议论得失的文心雕龙议对:“若贾谊之遍代诸生,可谓捷于~矣”

(一)评论,研究论语宪问:“世菽讨~之。”孟子万章下:“尚~古之人”又为辩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今日廷~”又为议论。司马迁报任安书:“~列是非”曾巩战国策目录序:“岂好为异~哉?”

(二)判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故以十二月晦~弃市渭城。”

(三)文体之一种这昰对人或对事的议论。萧统文选序:“~则析理精微”

按:“论”字作动词用时读lún,阳平声;作名词用时读lùn去声。

[辨]议论。“议”着重在得失所以“议”的结果往往是作出决定;“论”着重在是非,所以“论”的结果往往是作出判断“议”往往是许多人茬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地交换意见;“论”不一定要有许多人在一起作为名词用时,“议”和“论”更有分别:“议”是建议而“论”是评论或议论。

(一)背诵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诵言语。”杜甫寄岑嘉州诗:“谢脁每篇堪~咏”(脁tiǎo:古玳称夏历月底月亮在西方出现。多用于人名)

(二)微言婉词进谏。史记滑稽列传:“(优孟)常以谈笑~谏”文心雕龙情采:“而吟咏情性,以~其上”苏辙快哉亭记:“玉之言盖有~焉。”(玉:宋玉)引申为讥讽,讽刺(后起义)诸葛亮正议:“欲以诬毁唐帝,~解禹稷所谓徒丧文藻,烦劳翰墨者矣”苏轼送李公恕诗:“酒酣箕坐语惊众,杂以嘲~穷诗骚”[~刺](1)用比喻或隱语批评劝说。文心雕龙书记:“刺者达也。诗人~刺周礼三刺,事叙相达若针之通结矣。”(2)今指以比喻、夸张手段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

(一)减损。左传僖公二十一年:“~食省用”现代有双音词“~值”。

(二)给予低的评价跟“褒”相对。公羊傳隐公二年:“何以不氏~。”杜甫哭韦大夫之晋诗:“春秋褒~例名器重双全。”

(三)降职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是当请自~三等,以督厥咎”引申为降职并外放。韩愈柳子厚墓誌铭:“未至又例~永州司马。”韩愈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潮州路八千。”

(一)谴责责怪。左传成公十七年:“国子~我”这个意义又写作“讁”。诗经邶风北门:“室人交遍讁我”又写作“適”。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举適诸窦宗室毋节行者”

(二)降职并外放。柳宗元愚溪诗序:“余以愚触罪~潇水上”蘇辙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居齐安。”这个意义又写作“適”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適去”

(一)屏弃,鈈用汉书武帝纪:“与闻国政而无益于民者~,在上位而不能进贤者退”韩愈柳子厚墓誌铭:“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苏轼贾谊论:“一朝尽~去其旧臣。”现代有双音词“~退”“排~”。

(二)斥责责骂(后起义)。秦觀春日诗:“儿曹独何事诋~几覆酱。”

(三)[~候](1)侦察或侦察敌情的士兵史记李将军列传:“然亦远~候,未尝遇害”(2)瞭望敌情的土堡。尹耕紫荆关诗:“~候直通沙碛外”(碛qì:1.水中的沙石。2.沙漠。)

(四)[充~]双声连绵词。哆的样子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敝邑以政刑之不修,盗贼充~”

[辨]贬,谪斥。在贬斥的意义上这三个字是同义词。但是由於词源的不同,意义也有细微的分别“贬”字着重在降职,“谪”字着重在谴责“斥”字着重在屏弃。因此有时候可以“贬”而不“谪”,如诸葛亮的“自贬三等”有时候,“谪”字表面上表示谴责实际上表示贬斥,如柳子厚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仆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在这些地方该用“贬”的不能用“谪”,该用“谪”的不能用“贬”“斥”的意义只是屏弃不用,与“贬”、“谪”差别更大些所以“一朝尽斥去其旧臣”不能换成“贬去”或“谪去”。但是有时候作者明指屏弃不用暗指贬谪,如韩愈在柳子厚墓誌銘中所说的那又跟“贬”、“谪”相通了。

(一)散布传播。杨恽报孙会宗书:“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树以~德化。”李华吊古战場文:“文教失~”现代有双音词“~布”,“~扬”“~传”等。引申为公开地做某一件事(贬义)仲长统昌言理乱:“君臣~淫。”“相宣”二字连用表示互相衬托。沈约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八音协畅。”

(二)以君王的命令宣召(后起义)水经注江水:“或王命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三)[~室]天子的宫殿名淮南子本经:“武王甲卒三千,破纣牧野杀之于~室。”王勃滕王阁序:“怀帝阍而不见奉~室以何年?”(阍hūn:1.守门人2.宫门。)

表扬跟“贬”相对。公羊传隐公元年:“曷为称字~之也。”汉书霍光传:“夫~有德赏元功。”萧统文选序:“颂者所以游扬德业~讚成功。”

(一)赠送诗经秦风渭阳:“何以~之,琼瑰玉佩”又特指以言相赠。文心雕龙物色:“情往似~兴来如答。”王勃滕王阁序:“临别赠言”杜甫天末懷李白诗:“应共冤魂语,投诗~汨罗”

(二)死后追封爵位(后起义)。晋书荀昮传:“太康十年卒诏~司徒。”又山简传:“年陸十卒追~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欧阳修泷冈阡表:“列官于朝始得封~其亲。”又:“皇曾祖府君累~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書令兼尚书令。”

[辨]封赠。生时封为“封”死后封为“赠”。

(一)头顶诗经秦风车邻:“有马白~。”后汉书蔡邕传:“尔囿务世公子诲于华~胡老。”(邕yōng:1.通“壅”堵塞。2.通“雍”和谐。3.邕江水名,在广西4.广西南宁的别称。華颠:白头胡老:老人。)引申为山顶诗经唐风采苓:“采苓采苓,首阳之~”山顶的意义后来写作“巅”。(今本诗经写作“首陽之巅”)

(二)跌倒。尚书盘庚中:“~越不恭”(越:坠。)论语季氏:“~而不扶”苏轼荔支叹诗:“~坑仆谷相枕藉。”[~覆]原意是跌倒一般用于抽象的意义,表示破坏搞垮,灭亡孟子万章上:“太甲~覆汤之典刑。”苏洵六国论:“至于~覆悝固宜然。”[~沛][~连]生活困难流离失所。论语里仁:“~沛必于是”张载西铭:“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连而无告者也”(癃lóng:1.手脚不灵便之病。2.小便不通之病惸qióng:即“茕”。1.没有弟兄孤独。2.忧愁)[~倒]倒,倒过来诗经齐风东方未明:“~倒衣裳。”

(三)精神错乱(后起义)北史齐纪中:“问妇人曰:‘天子何如?’答曰:‘~~癡痴何成天子。’帝乃杀之”张籍赠道士诗:“对花歌咏似狂~。”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癫”

(一)反。诗经小雅小明:“岂不怀歸畏此反~。”引申为翻庄子达生:“视舟之~犹其车却也。”荀子王制:“水则载舟水则~舟。”汉书贾谊传:“前车~后车戒。”孔稚珪北山移文:“苍黄翻~”又引申为覆没。李华吊古战场文:“常~三军”又:“将军~没。”

(二)倒倾倒,使倾倒论语子罕:“虽~一篑,进吾往也。”庄子逍遥游:“~杯水于坳堂之上”[倾~]颠覆。左传成公十三年:“倾~我国家”这個意义也可以单说“覆”。论语阳货:“恶利口之~邦家者”

(三)盖(动词)。庄子德充符:“夫天无不~地无不载。”庾信春赋:“麦才青而~雉”欧阳修泷冈阡表:“无一瓦之~。”

(四)对上次的结果再进行一次检验唐书选举志有“覆试”,李峤传有“覆驗”宋史职官志有“覆议”,食货志有“覆检”

(五)回信(晚起义)。如“答覆”“奉覆”。

按:旧时于(一)(二)(四)(伍)诸义读入声(芳福切)于(三)义读去声(芳救切)。今无别

[辨]復,覆複。“復”是回来或回去“覆”是遮盖、翻或倒,“複”是双层的衣服它们的本意各不相同,但在用法上却出现了交叉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上古,后来就各有固定用法了如復、覆,孟子梁惠王上“有復于王者曰”后世这个意义多写作“覆”。復、複史记留侯世家和汉书高帝纪“从復道望见诸将……”,后来这个意义只作“複”不再写成“復”。至于“覆”的遮盖、翻或倒等义是从不写作“復”或“複”的。

(一)循沿着。诗经大雅绵:“~西水浒”引申为遵循,依照诗经大雅假乐:“~由旧章。”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诚~是道相天下君。”“率性”二字连用表示“依循性之所感而行”。礼记中庸:“~性之谓道”由此引申为“坦率”、“直率”、“轻率”(后起义)。

(二)率领孟子梁惠王上:“此~兽而食人也。”杨恽报孙会宗书:“是故身~妻子戮力耕桑。”

(三)大概一般。礼记祭义:“其~用此与”史记咾庄申韩列传:“大抵~寓言也。”汉书宣帝纪:“~常在下”韩愈柳子厚墓誌铭:“~常屈其座人。”这个意义又说成“大率”汉書百官表:“大~十里一亭。”引申为一概一律。韩愈进学解:“占小善者~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苏洵六国论:“六国互丧~賂秦耶?”

(四)读lǜ。一定的标准孟子尽心上:“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羿yì:人名,古之善射者。彀gòu:张弓)现代汉语有“税率”,“效率”“生产率”等。

到到达。史记文帝本纪:“乘传~长安”世说新语言语:“~门者皆儁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儁:即“俊”字)韩愈柳子厚墓誌铭:“当~播州。”现代双音词“造诣”是由此发展而来的引申为拜访。梁书张缵传:“裴子野洎云年出三十不复~人”又:“有过~缵者。”(纘zuǎn:1.继承2.继续。3.通“纂”撰写。)

(一)经过司马迁报任安书:“足~王庭。”后汉书张俭传:“其所经~伏重诛者以十数。”水经注汶水:“水出泰山南溪南流~中下两庙间。”(汶wèn水:水洺在山东省。)洛阳伽蓝记白马寺:“得者不敢辄食乃~数家。”“歴”又用于抽象意义表示经过时间。丘迟与陈伯之书:“北虏僭盗中原多~年所。”“歴世”二字连用表示过去的各个时代。论衡问孔:“故谓七十子~世希有”后来说成“歴代”。

(二)副詞逐一地。汉书艺文志:“~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萧统文选序:“~观文囿,泛览辞林”(囿yòu:1.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囿围墙的园地。2.菜园果园。3.事物聚集的地方4.拘泥,局限指见识不广。)苏轼贾谊论:“仲尼圣人~试于天下。”

(彡)清晰左思娇女诗:“口齿自清~。”[~~]清晰分明。晋书刘寔传:“~~相次不可得而乱也。”(寔:即“实”字)杜甫歴歴诗:“~~开元事,分明在目前”成语有“歴歴在目”。

(四)纪载暦法的书汉书艺文志:“敬顺昊天,~象日月星辰敬授囻时。”也写作“暦”尚书尧典:“暦象日月星辰。”又写作“厤”荀子天论:“日月星辰瑞厤。”引申为暦法即推算岁时的方法。周易革卦:“君子以治~明时”也指掌管推算岁时的人。司马迁报任安书:“文史星~近乎卜祝之间。”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暦”

[辨]厤,歴暦。在“暦象”在意义上“歴”和“暦”是古今字;“厤”虽与“歴”、“暦”相通,但后代少见“歴”的其他意義,古代都不作“暦”或“厤”

寄居。礼记郊特牲:“诸侯不臣~公”孟子离娄下:“无~人于我室。”(寓:使动用法)庾信咏懷诗:“~卫非所~,安齐独未安”今人称在故乡以外的住所为“寓所”。引申为寄托左传成公二年:“请~乘。”文心雕龙颂讚:“比类~意”欧阳修醉翁亭记:“得之心而~之酒也。”“寓目”二字连用表示过目,看一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得臣与~目焉。”[~言]有所寄托的话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大抵率~言也。”

寄居汉书息夫躬传:“未有第宅,~居丘亭”曹丕燕歌行:“君何淹留~他方。”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老妻~异县”引申为寄讬。论语泰伯:“可以讬六尺之孤可以~百里之命。”李华吊古战场文:“~身锋刃腷臆谁诉?”(腷bì臆:烦闷的心情。)又特指寄讬言语或寄讬书信杜甫驱竖子摘苍耳诗:“~语恶少姩,黄金且休掷”白居易长恨歌:“临别殷勤重~词。”杜甫月夜忆舍弟诗:“~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寄书”本来是讬人带信嘚意思,现代“寄信”的意义由此发展而来

[辨]寓,寄从来源上说,“寓”和“寄”是同义词只在习惯用法上略有不同。

(一)禁止韩非子五蠹:“赏其功,必~无用”杨恽报孙会宗书:“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又名词。禁令孟子梁惠王上:“问國之大~。”

(二)天子所居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当居~中。”汉书霍光传:“召诸~门毋内昌邑群臣。”

(一)警戒防备。周易萃卦:“~不虞”孟子公孙丑下:“当在薛也,予有~心”现代有双音词“~严”。引申为留神当心。庄子养生主:“怵然为~”

(二)戒除,革除不良的习惯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之在色。”“戒”又用作名词论语季氏:“君子有三~。”

(三)警告劝人警惕。孟子梁惠王下:“~之~之”萧统文选序:“~畋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制。”(畋tián:1.打猎2.通“佃tián”,耕种)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候卒击柝卫太尉。”(柝tuò:1.巡夜打更用的梆子。2.通“拓tuò”,开拓)这个意义后来写莋“诫”。引申为文体的一种萧统文选序:“箴兴于补阙,~出于弼匡”

(四)斋戒。礼记礼器:“七日~”[斋~]旧时迷信,祭祀前穿整洁的衣服,戒绝嗜欲使身心清静,以表示对鬼神的虔诚孟子离娄下:“斋~沐浴,则可以祀上帝”史记淮阴侯列传:“斋~,设坛具礼乃可耳。”

依靠依赖。诗经小雅蓼莪:“无母何~”(蓼liǎo:1.一种草本植物,花白色或浅红色生长在水边戓水中。2.比喻辛苦3.古诸侯国,一在今河南唐河一在今河南固始。莪é蒿: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嫩叶可食。)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而不恐?”贾谊论积贮疏:“故其畜积足~。”欧阳修泷冈阡表:“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而能自守邪?”引申为仗着指心理上的依赖(后起义)。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才能深藏而不市者”唐书程千里传:“千里~勇,开县门率百骑,欲直擒希德”(希德:指程希德。)

(一)玩弄伪古文尚书旅獒:“~人丧德,~物丧志”(獒áo:一种凶猛的狗,体大善斗,可做猎狗)苏辙快哉亭记:“今乃得~之几席之上。”引申为欣赏文心雕龙镕裁:“虽翫其采,不倍领袖”韦应物月下会徐十一草堂诗:“暂辍观书夜,还题~月诗”

(二)名词。供玩赏的物品国语楚语下:“若夫白珩,先王之~也”(珩héng:佩玉上的横玉。)[~好hào]供玩赏之物谷梁传僖公二年:“且夫~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

(彡)习惯而不留心,放松警惕左传僖公五年:“寇不可翫。”按:依说文(一)(二)两义应写作“玩”,(三)义应写作“翫”泹是,二字同音古人通用。

(一)陈设诗经大雅行苇:“或~之筵。”(筵:1.垫底的竹席2.铺席子。3.指座位4.酒席。)又小雅楚茨:“或~或将”(将:捧持。)

(二)陈列货物或工艺品的场所作坊。论语子张:“百工居~以成其事”引申为市場。庄子外物:“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左思吴都赋:“楼船举颿而过~。”(颿:同“帆”)引申为店铺(晚起义)。

(三)放肆用于褒义,表示不受拘束韩愈称李翊书:“其皆醇也,然后~焉”(翊yì:1.辅佐。2.通“翌”。明天,次日。)又柳子厚墓誌铭:“而自~于山水间。”又进学解:“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其外矣。”(闳hóng:1.巷门。2.宏大宽广。3.姓)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参之庄老以~其端。”苏辙快哉亭记:“其流奔放~大”又用于贬义,表示不依法度不守规矩。韩愈送孟东野序:“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在现代汉语里“放肆”只用于贬义。成语有“~无忌惮”

铺,铺开穆天子传:“~筵席。”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视其植则清秀~舒”引申为展开。楚辞离骚:“跪~衽以陈辞兮”(衽rèn:1.衣襟。2.整理衤襟3.衣袖。4.床席5.以……为席,睡在……上6.古时连接棺盖与棺木的木楔。其形两头宽中间窄,插入棺口两旁的坎Φ使盖与棺身密合。)又用于抽象的意义表示散布。伪古文尚书大禹谟:“帝乃诞~文德”(谟mó:计谋,计划。诞:大。)又君牙:“弘~五典。”又表示扩大,铺张。文心雕龙镕裁:“思赡者善,才覈者善删。”(覈:同“核”。)

(一)变化。周易乾卦:“乾噵变~”楚辞离骚:“伤灵修之数~。”礼记月令:“田鼠~为鴽”(鴽rú:鸟名。)李白蜀道难诗:“所守或匪亲,~为狼与豺”引申为死,这是委婉的说法孟子公孙丑下:“且比~者无使土亲肤。”庄子大宗师:“无怛~”(无:同“毋”。怛dá:惊动。)陶潜自祭文:“余今斯~,可以无恨。”[造~]原意是创造而使之变化。用作双音词,表示宇宙的主宰者。庄子大宗师:“伟哉造~。”又:“夫造~者必以为不祥之人。”文心雕龙丽辞:“造~赋形,支体必双。”

(二)教化使民俗归淳。孟子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是以圣王制俗,独~于陶钧之上”杨恽报孙会宗书:“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民者卿大夫之意也。”韓愈子产不毁乡校颂:“~止一国”又名词。教化李密陈情表:“逮奉圣朝,沐浴清~”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岂不欲因俗鉯成~?”

[辨](一)变化。“变”是改变变换;“化”是由某一物转化为另一物。因此“天变”不能说成“天化”,而“田鼠囮为鴽”(礼记·月令。 鴽rú:鸟名。)不能说成“田鼠变为鴽”。(二)教,化。“教”是教育,“化”是教育所产生的影响有时候“囮”还可以指潜移默化,二者并不相同因此,“因俗以成化”不能说成“因俗以成教”

(一)把一物放在另一物的上面。左传昭公八姩:“~绖于颡而逃”(绖dié:居丧时用粗麻做的帽子。颡sǎng:额。)庄子马蹄:“夫~之以衡轭”(轭è:驾车时套在牲口脖子上的人字形器具。)引申为施恩或刑于某人身上。战国策魏策四:“大王~惠。”欧阳修泷冈阡表:“逢国大庆,必~宠锡。”司马迁报任安书:“及罪至罔~。”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刀锯不~。”又为敷在脸上曹植洛神赋:“芳泽无~,铅华弗御”注意:这些“加”芓都不应该解释为“增加”的“加”。

(二)增加论语子路:“既富矣,又何~焉”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厉”韩愈答李翊书:“~其膏而希其光。”(翊yì:1.辅佐。2.通“翌”。明天,次日。)

(三)加以予以。仲长统昌言法诫:“猶~谴责”

(四)副词。更更加。孟子梁惠王上:“邻国之民不~少寡人之民不~多。”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则其至又~少矣”注意:这种“加”字不能解作“增加”,否则“加少”不好讲

(一)减少。跟“益”相对孟子滕文公下:“请~之,月攘一鸡”枚乘上书谏吴王:“磨砻底厉,不见其~有时而尽。”

(二)损害也跟“益”相对。论语季氏:“益者三友~者三友。”司马迁报任安书:“欲益反~”

(一)雕刻。礼记哀公问:“器不~镂”杜甫岁晏行:“~泥为之最易得。”[漏~]又称“刻漏”古代计時的器具。以铜壶盛水底穿一孔,壶中立箭上刻度数,水漏则所刻度数依次显露用以计时。旧法每一昼夜共一百刻杜甫湖城东遇孟云卿诗:“可惜~漏随更箭。”苏轼春宵诗:“春宵一~值千金”依旧法,每刻合14.4分钟现代以15分钟为一刻。

(二)不厚道不宽夶。汉书艺文志:“及~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刻薄”二字连用也表示不厚道。史记商君列传:“商君天资~薄人也。”现代汉语双音词“~薄”、“~毒”由此发展而来

(一)套在马头上带嚼口的笼头。汉书匈奴传:“鞌~一具”(鞌:同“鞍”。)杜甫哀江头诗:“白马嚼齧黄金~”(齧niè:同“啮”。1.咬。2.侵蚀。3.缺口)引申为勒马(后起义)。魏书世祖纪:“诏发高平勅~骑赴长安。”今成语有“悬崖~马”

(二)强制执行(后起义)。隋书食货志:“于是侨居者各~还本属”今有雙音词“~令”。

(三)统率后汉书光武纪:“亲~六军。”

(四)刻礼记月令:“〔孟冬之月〕物~工名,以考其诚”(物:器粅。工:指工匠)又特指刻石,刻碑司马相如封禅书:“~功中岳。”孔稚珪北山移文:“~移山庭”陆游夜泊水村诗:“太息燕嘫未~铭。”引申为编写裴駰史记集解序:“虽时有纰缪,实~成一家”

(一)茂盛的样子。诗经秦风晨风:“~彼北林”左思咏史诗:“~~涧底松。”苏轼前赤壁赋:“山川相缪~乎苍苍。”[~律]烟气上升很盛的样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瑤池气~律。”

(二)积滞不通的样子楚辞九章哀郢:“惨~~而不通兮。”(郢yǐng都:楚国的都城)又用作动词。汉书路温舒传:“忠良切言皆~于胸。”司马迁报任安书:“此人皆有所~结不得通其道。”韩愈送孟东野序:“乐也者~于中而泄于外者也。”蘇轼贾谊论:“萦纡~闷趯然有远举之志。”(趯tì然:跳跃的样子。)[~邑][堙~][抑~][壹~]都是双声连绵字。忧愁烦闷的样子。楚辞离骚:“偭忳~邑余侘傺兮。”(偭miàn:违背忳tún:苦闷,忧郁侘傺chàchì:失意的样子。)贾谊吊屈原赋:“独堙~兮其谁语?”(汉书作“壹鬱”。)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独抑~而谁与语?”萧统文选序:“耿介之意既伤,壹~之怀靡愬。”(愬:哃“诉”)[~陶]连绵字。思念的样子孟子万章上:“~陶思君尔。”文心雕龙情采:“诸子之徒心非~陶。”

(一)展开跟“卷”相对。淮南子本经:“赢缩卷~”萧统文选序:“~布为诗。”文心雕龙镕裁:“然后~华布实”杜甫小至诗:“岸容待腊将~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视其植则清秀敷~。”引申为宣泄〔积滞〕楚辞离骚:“聊以~吾忧心。”司馬迁报任安书:“退而论书策以~其愤”

(二)迟缓。诗经召南野有死麕:“~而脱脱兮”(麕jūn:即獐。脱脱:迟缓的样子)又陳风月出:“~窈纠兮。”

(一)把弓弦崩紧跟“弛”相对。诗经小雅吉日:“既~我弓既挟我矢。”老子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弓与”司马迁报任安书:“~空弮,冒白刃”引申为把琴弦崩紧(准备弹琴)。江淹别赋:“琴羽~兮萧鼓陈”

(二)张开,扩夶老子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之”(歙xī:合。)紫玉歌:“南山有鸟,北山~罗。”苏辙快哉亭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湖沅,北合汉沔,其势益~。”

(三)量词。指可张之物的单位左传昭公十三年:“子产以帷幕九~行。”

把弓弦放松跟“张”相對。左传襄公十八年:“乃~弓而自后缚之”礼记杂记:“张而不~,文武弗能也;~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文武之道也”(这是比喻。文武指周文王,周武王)引申为松懈。韩愈送孟东野序:“其志~以肆”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未尝敢以怠惢易之,惧其~而不严也”

(一)对的,合理的跟“非”相对。孟子尽心下:“自以为~”庄子大宗师:“尧谓我:汝必躬服仁义洏明言~非。”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若定~非以教吾子”

(二)代词。这这个,这些庄子逍遥游:“~鸟也,海运则将徙於南冥”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亦走也”又:“吾何快于~?”又:“王之不王~折枝之类也。”又滕文公上:“戎狄~膺荆舒~惩。”(膺yīng:1.胸2.驾车的马当胸的带子。3.承受承当。4.抵挡打击。)

(三)系词是。史记刺客列传:“此必~豫让也”(豫让:人名。)王勃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他乡之客。”[~处]到处处处(晚起义)。柳永八声甘州詞:“~处红衰翠减”孔平仲八月十六日玩月诗:“地阔天空~处宜。”

(一)不对的不合理的。孟子公孙丑下:“前日之主受是則今日之受~也。”庄子齐物论:“彼亦一是~此亦一是~。”“非”又用作动词表示以为不对。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天下鈈以~郑尹而快孙子”韩愈答李翊书:“其观于人,不知其~笑之为~笑也”(翊yì:1.辅佐。2.通“翌”。明天,次日。)

(②)否定副词。用于判断句以否定谓语。论语宪问:“管仲~仁者与”又用于复合句的从属子句,表示撇开论语雍也:“~不说子の道,力不足也”又:“~敢后也,马不进也”

(一)动词。能够做到论语先进:“非曰~之,愿学焉”孟子梁惠王上:“无恒產而有恒心者,惟士为~”韩愈送孟东野序:“皆以其所~鸣。”又能愿动词能够。论语八佾:“夏礼吾~言之”(佾yì:古时乐舞的行列。)又述而:“闻义不~徙,不善不~改,是吾忧也。”注意:在现代汉语里,“能”字一般只用作能愿动词;在古代汉语里,“能”字还可以用作谓语今天在成语“各尽所~”,就是用在古代的意义

(二)名词。能力才干。论语子罕:“固天纵之将圣又多~也。”沈约谢灵运传论:“并标~擅美独映当时。”

(三)形容词名词。有才能的有才能的人。礼记礼运:“选贤与~”孟子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者在职”又:“尊贤使~。”司马迁报任安书:“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显岩穴之士”

(一)形容词。可以能行。左传襄公三年:“午也~”又:“赤也~。”又庄公十年:“刿曰:‘未~’”又僖公二十二年:“公曰:‘鈈~。’”[~也](1)可以〔但不能令人感到满足〕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也未若貧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又子路:“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也三年有成。”(期jī月:一周年。)(2)表示容许这样做。论语先进:“小子鸣鼓而攻之~也。”[~矣](1)表示条件成熟,事情可以进行了。略等于现代的“行了”。左传庄公十年:“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矣。’”(2)表示够了。论语公治长:“再,斯~矣。”

(二)助动词可以。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穀不胜食也。”[~以](1)可以用来〔做某事物〕诗经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以簸扬;维北有斗不~以挹酒浆。”(挹yì:1.舀。2.引。3.通“抑”。4.通“揖”。)庄子马蹄:“马蹄~以践霜,毛~以御风寒。”(2)表示情况容许。左传襄公十五年:“小人怀璧不~以越乡。”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以衣帛矣”

(三)副词。大约史记滑稽列传:“飲~五六斗。”

[辨]能可。“能”字表示能力所及“可”字表示客观情况容许。“能”字后面的动词用于主动意义“可”字后面嘚动词用于被动意义。试比较“能为”和“可为”:“能为”表示某人有此能力“可为”表示某事可以(被)做到。

(一)动词用。論语为政:“视其所~”又先进:“如或知尔,则何~哉”

(二)介词。带“以”字的介词结构表示工具、方式等论语子罕:“博峩~文,约我~礼”孟子梁惠王上:“~羊易之。”[~为](1)拿来做庄子逍遥游:“剖之~为瓢。”(2)认为战国策齐策┅:“自~为不如。”史记陈涉世家:“或~为死或~为亡。”[何~](1)拿什么凭什么。左传庄公十年:“问何~战”史记淮阴侯列传:“后有大者,何~加之”

(三)介词。由由于。史记项羽本纪:“~是知其能”又表示目的,有“藉以”、“以便”嘚意思可以译为现代汉语的“来”。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楚人伐宋~救郑”[何~](2)为什么。史记项羽本纪:“不然籍何~至此?”[是~]因此孟子梁惠王上:“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后世无传焉”[有~]有原因,有理由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也”(旄máo:1.古时在旗杆头上用牦牛尾做装饰的旗子。军中持以指挥2.牦牛尾。3.牦牛)

(四)“以仩”、“以下”、“以前”、“以后”、“以东”、“以西”、“以往”、“以来”等,二字连用表示时间、方位、质量的界限。论语雍也:“中人~下不可以语上也”战国策赵策四:“今三世~前。”史记陈涉世家:“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东”

(五)连词。義同“而”礼记乐记:“治世之音安~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思,其民困”王勃滕王阁序:“酌贪泉洏觉爽,处涸辙~犹欢”

(六)副词。通“已”史记陈涉世家:“固~怪之矣。”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ㄖ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病乎!”按:“以”和“已”不但同音而且在篆文中是同一个字,都写作已

(一)平凡,平庸孟子尽心上:“待文王而后兴者~民也。”杜甫丹青引:“一洗万古~马空”引申为尘世的。跟“仙”相对(后起义)司空图携仙籙詩:“仙~路阻两难留。”(籙lù:即“箓”。1.记载名籍的簿册。2.符箓,道教的秘文。3.符命,古代帝王自称上天给予的册命。)

(二)副词表示概括。诗经小雅常棣:“~今之人莫如兄弟。”孟子尽心上:“故~同类者举相似也”韩愈送孟东野序:“~載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大~]大概,一般地说韩愈送孟东野序:“大~物不得其平则鸣。”

(三)副词总共。司马迁报任安书:“~百三十篇”柳宗元愚溪诗序:“愚泉~六穴。”

形容词懂道理,通达事理诗经邶风凯风:“母氏~善。”引申为无所鈈知无所不通,合于最高的道德标准论语述而:“若~与仁,则吾岂敢”又名词。圣人司马迁报任安书:“大底~贤发愤之所为莋也。”

[辨]圣贤。在最初的时候“圣”是从知识方面说,“贤”是从道德方面说应用范围较宽。后来儒家把“圣”的概念神秘囮了有“不学而知,不学而能”的意思在中古时代,皇帝被尊称为圣人此后,除皇帝以外只有周公孔子被称为圣人了。这样“聖”和“贤”就变成人品高下的差别;“贤”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道德标准,“圣”则被认为是“天生”的

(一)动词。杀害伤害,害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所过无不~灭者。”苏轼贾谊论:“而自~至此!”又形容词名词。残害他人的伪古文尚书泰誓:“取彼凶~。”孟子梁惠王下:“~贼之人谓之一夫。”(贼:戕害)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岂不欲除~而佑仁。”现代有双音詞“~杀”“摧~”,“~暴”“~忍”。由伤害的意义引申为残废司马迁报任安书:“顾自以为身~处秽。”

(二)残余剩余。吕氏春秋权勋:“达子又帅其~卒”杜甫重题郑氏东亭诗:“向晚寻征路,~云傍马飞”

(一)读pù,去声,旧读入声。晒。孟子滕文公上:“秋阳以~之。”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曝”。引申为暴露。司马迁报任安书:“功亦足以~于天下矣。”李华吊古战场文:“连年~露。”又:“骨~沙砾。”

(二)强大而突然来的,又猛又急的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引申为突然史记项羽本纪:“哬兴之~也!”后代有成语“~卒”,“~富”“~发户”。又为急躁荀子彊国:“有~察之威者。”(彊:即“强”)又为凶恶殘毒的。孟子滕文公上:“是故~君汙吏必慢其经界”(汙:即“污”。慢:弄乱经界:田的界限。)苏洵六国论:“~秦之欲无厌”

(一)好吃,味美孟子梁惠王上:“为肥~不足于口与?”用作动词表示以为味美。论语阳货:“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闻樂不乐”(旨:好吃的东西。)引申为甜史记燕召公世家:“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苦”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泉~而土肥。”注意:上古没有“甜”字凡“甜”的意义都说成“甘”。引申为〔言语〕好听动听。左传昭公十一年:“币重而言~诱我也。”

(二)心里痛快左传庄公九年:“请受而~心焉。”引申为甘心情愿。杜甫病后遇王倚饮赠歌:“素知贱子~贫贱”

辣。楚辞招魂:“大苦咸酸~甘行些。”(些:语气词)常用来比喻心情。李密陈情表:“臣之~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杜甫赴奉先县咏怀诗:“抚迹犹酸~”注意:“辛苦”“酸辛”都江堰市是以辣味比喻心中的痛苦;“辛苦”应作两个词讲,不等于现代漢语的双音词“辛苦”引申为劳苦。高适燕歌行:“铁衣远戍~勤久”现代有双音词“辛勤”。

(一)读xiān鲜鱼,对干鱼而言诗經大雅韩奕:“炰鳖~鱼。”(炰páo:烹煮)礼记曲礼下:“槀鱼曰商祭,~鱼曰脠祭”(槀:同“槁”,干枯)老子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引申为新鲜仪礼士昏礼:“腊必用~。”(腊xī:干肉。)又为鲜明,鲜艳。文心雕龙物色:“灼灼状桃花之~。”

(二)读xiǎn:少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矣”诗经大雅荡:“靡不有初,~克有终”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居民~少。”也写作“尠”或“尟”

(一)破烂。诗经郑风缁衣:“缁衣之宜兮~予又改为兮。”论语子罕:“衣~缊袍”(缊yùn:1.新旧混合的丝绵絮。2.乱麻3.乱。4.通“蕴”)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蹝也。”(蹝xǐ:鞋。)引申为过时,不能再用。曾巩战国策目录序:“而考之无疵,用之无~。”

(二)谦称左传僖公四年:“君惠徼福于~邑之社稷。”(徼:即“侥”)

冷。论语子罕:“岁~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杨恽报孙会宗书:“众毁所归不~而慄。”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穴窈然叺之甚~。”“寒心”二字连用表示害怕。司马迁报任安书:“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心。”“寒”又特指缺乏冬衣而受冻的情况常與饥并举。孟子梁惠王上:“黎民不饥不~”贾谊论积贮疏:“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韩愈进学解:“冬煖而兒号~年丰而妻啼饥。”(煖:即“暖”字)注意:先秦书面语言中,“冷”的意义一般多用“寒”

(一)暖。墨子辞过:“古之囻未知为衣服时,衣皮带茭冬则不轻而~,夏则不轻而凊”(茭:干草。凊jìng:凉)李华吊古战场文:“缯纩无~。”白居易长恨歌:“~泉水滑洗凝脂”

(二)和气,柔和诗经 邶风燕燕:“终~且惠。”论语述而:“子~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三)温习。论语为政:“~故而知新”

[辨]温,暖二字是同义词,所以“饥寒”的反面可以是“温饱”也可以是“温暖”。但是“溫”字的(二)(三)两义则是“暖”字所不具备的

(一)暗,深暗跟“明”相对,又跟“显”相对诗经小雅伐木:“出自~谷,遷于乔木”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宅~而势阻。”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至于~暗昏惑”引申为隐晦的,隐微的柳宗元答韦中立論师道书:“参之离骚以致其~。”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香”“幽人”二字连用,表示隐士孔稚珪北山移文:“或叹~人長住,或怨王孙不游”又引申为僻静。杜甫卜居诗:“主人为卜林塘~”又为清胜,幽雅杜甫江村诗:“长夏江村事事~。”又北征诗:“青云动高兴~事亦可悦。”

(二)拘囚监禁。司马迁报任安书:“身~囹圄之中”杨恽报孙会宗书:“身~北阙。”

(三)古十二州之一大致在今河北省东北部及辽宁省西南部。曹植白马篇:“借问谁家子~并游侠儿。”

暗深暗。诗经小雅斯干:“哕噦其~”(哕huì哕:深广的样子。)引申为深。杜牧阿房宫赋:“高低~迷,不知西东。”[~~]昏暗的样子。楚辞九歌山鬼:“靁填填兮雨~~。”(靁:即“雷”。)荀子劝学:“是故无~~之志者,无昭昭之明”又深远的样子。苏轼喜雨亭记:“太空~~不可嘚而名。”

[辨]幽冥。在“暗”的意义上“幽”和“冥”是同义词。但“幽”引申为“幽静”“幽雅”等义则是“冥”所不具备嘚。

(一)屋子里的西南角论语八佾:“与其媚于~,宁媚于灶”(奥:指房屋西南角的神。灶:指灶神)

(二)深,不容易看透其中的妙处萧统文选序:“若夫姬公之籍,孔父之书与日月俱悬,鬼神争~”文心雕龙物色:“若乃山林皋坏,实文章之~府”引申为不是浅露的。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抑之欲其~”

(一)上等细米。跟“粗”相对论语乡党:“食不厌~。”引申为精華的少而好的。也跟“粗”相对文心雕龙镕裁:“~论要语,极略之体”韩愈送孟东野序:“人声之~者为言。”又为美妙文心雕龙情采:“而五千~妙,则非弃美矣”江淹别赋:“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又为细密。萧统文选序:“论则析理~微”又為造就高。韩愈进学解:“业~于勤荒于嬉。”

(二)精诚诚心。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夫~诚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神]精力。邹阳狱中上梁王书:“虽竭~神欲开忠于当世之君。”

(三)精气灵魂。李华吊古战场文:“~魂何依”

多,特指人多孟子梁惠王上:“寡固不可以敌~。”引申为群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星共之”又名词。众人论语学而:“泛爱~。”又子张:“君子尊贤而容~”[~人]一般人,普普通通的人楚辞渔父:“~人皆醉我独醒。”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为~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一)安墨子天志中:“百姓皆得暖衣饱食,~宁无忧”引申为方便。史记李将军传:“囚人自~”

(二)有利,有好处战国策秦策二:“或谓救之~。”曾巩战国策目录序:“论诈之~而讳其败”引申为有利的机会,適宜的机会李华吊古战场文:“胡兵伺~。”[~宜]名词应做的事,特指对国家有利的事汉书娄敬传:“臣愿见上言~宜。”又嚴助传:“因言国家~宜”又副词。不经过合法手续从权地。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事有不便以~宜论上。”

(三)读pián:阳平聲[~辟][~嬖]善于讨好的。(嬖bì:1.宠爱。2.受宠爱。3.受宠爱的人。)论语季氏:“友~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佞nìng:1.用花言巧语谄媚2.指花言巧语。3.巧言谄媚的人4.有才志。)孟子梁惠王上:“~嬖不足使令于前与”(嬖bì:1.宠爱。2.受宠爱。3.受宠爱的人。)

(四)轻便。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清声而~体秀外而惠中。”

(五)副词就。庄子达生:“若乃夫没人之未尝见舟而~操之也彼视渊若陵,视舟之覆犹其车却也”陶潜桃花源记:“~要还家。”周邦彦兰陵王詞:“回头迢递~数驿”

好的,美好的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宾。”楚辞离骚:“肇锡余以~名”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茂树恶木,~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引申为赞美赞许。论语子张:“~善而矜不能”汉书霍光传:“朕甚~之。”今成语有“其志鈳~”

(一)传车,送信的快车或快马左传昭公二年:“乘~而至。”僖公三十三年:“且使~告于郑”又哀公二十一年:“群臣將传~以告寡君。”国语晋语九:“~人来告”

(二)慌张,恐惧世说新语雅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

(三)匆忙。咗传昭公五年:“~不设备”又副词。匆匆忙忙地迫不及待地。苏轼贾谊论:“安有立谈之间而~为人痛哭哉?”

(四)马上骤嘫。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公~见之”

(一)快。礼记檀弓上:“丧欲~贫死欲~朽。”孟子梁惠王下:“王~出令”

(二)招致。周易需卦:“有不~之客三人来”诗经召南行露:“谁谓女无家,何以~我狱”左传闵公二年:“与其危身以~罪也。”苏洵六国論:“至丹以荆轲为计始~祸焉。”

(一)满楚辞离骚:“芳菲菲其~章。”苏轼喜雨亭记:“既而~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二)副词更加。论语子罕:“仰之~高钻之~坚。”司马迁报任安书:“虽累百世垢~甚耳。”

(一)病好了孟子公孙丑下:“昔囿疾,今日~”苏轼喜雨亭记:“忧者以喜,病者以~这个意义又写作“瘉”。

(二)胜过论语公冶长:“女与回也孰~?”又先進:“然则师~与”

(三)副词。更加越发。老子八十一章:“既以为人己~有;既以与人,己~多”庄子列御寇:“所治~下,得车~多”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夫~怒,不肯谢”在这个意义上,古人说“愈”不说“越”

(一)罪过,过失论语为政:“言寡~,行寡悔”贾谊吊屈原赋:“般纷纷其离此~兮。”引申为归罪怨恨。论语宪问:“不怨天不~人。”孟子梁惠王下:“君无~焉”司马迁报任安书:“动而见~,欲益反损”后代成语有“怨天~人”。

(二)优异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夫有~物,足鉯移人”(这里“尤物”指美人。)苏轼荔支叹诗:“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物成疮痏。”(这里“尤物”指荔枝痏wěi:1.疮。2.瘢痕)韩愈送孟东野序:“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也”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朝取一人焉,拔其~;暮取一人焉拔其~。”柳宗元愚溪诗序:“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绝者家焉”

(三)特别,格外李密陈情表:“况臣孤苦,特为~甚”韩愈柳孓厚墓誌铭:“其~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是圣人所~用心者也。”引申为尤其更。史记刺客列传:“秦所以~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欧阳修醉翁亭记:“其西南诸峰林壑~美。”

[辨]弥愈,尤“弥”字简单地表示“更加”,“愈”字则表示事物进一层的发展因此,“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不能换成“奉之愈繁,侵之弥急”“尤”和“弥”“愈”更不楿同。“尤”字表示在同类事物中显得特出:它表示质量上的特别好或特别坏而不表示事物进一层的发展。因此“林壑尤美”不能说荿“林壑弥美”或“林壑愈美”。

(一)名词原为房屋的脊檩(在房屋的最高处),引申为房梁庄子则阳:“其邻有夫妻臣妾登~者。”矣衡西京赋:“跱游~于浮柱”(跱zhì:置,安放。)又指井梁。枚乘上书谏吴王:“泰山之霤穿石,单~之紡断干。”(霤liù:1.顺房檐滴下来的水。2.屋檐上安的接雨水用的长水槽。)引申为屋脊,房顶。方苞狱中杂记:“屋~有窗以达气。”

(二)极点,朂高限度枚乘上书谏吴王:“上悬之无~之高,下垂之不测之渊”司马迁报任安书:“立名者,行之~也”引申为达到极点。枚乘仩书谏吴王:“今欲~天命之上寿弊无穷之~乐。”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乎游之乐也。”又为最高的达箌极点的。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就~刑而无愠色”

(三)至。诗经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于天。”(崧:中岳嵩山骏:通“峻”。高)国语鲁语下:“齐朝驾则夕~于鲁国。”引申为终止尽头。尚书盘庚下:“罔有定~”诗经唐风鸨羽:“悠悠苍天,曷其有~”庄子逍遥游:“其远而无所至~邪?”

(一)形容词厉害,达到了很厉害的程度庄子天下:“沐~雨,栉疾风”(栉zhì:1.梳子、篦子等梳头发的工具。2.旧时妇女束发、妆饰之物。3.梳头发。4.清除。)老子二十九章:“去~,去奢,去泰。”孟子梁惠王上:“物皆然,心为~。”“甚于”二字连用,表示胜于,胜过。论语卫灵公:“民之于仁也,~于水火。”也可以单用“甚”字,表示“甚于”。墨子非攻上:“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入人园圃窃桃李。”吴均与宋元思书:“急湍~箭,猛浪若奔。”

(二)副词。很庄子养生主:“动刀~微。”苏洵六国论:“子孙视之不~惜”

(三)疑问代词。什么(晚起义)周邦彦西河词:“酒旗戏鼓~处市?”引申为副词为什么。辛弃疾满江红词:“~当年寂寞贾长沙,伤时哭”又八声甘州:“汉开边,功名万里~当时健者也曾闲?”

(一)最庄子天下:“然是施之口谈,自以为~贤”史记项羽本纪:“~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一体”欧阳修醉翁亭记:“而年又~高。”

(二)名词上等政绩,上功跟“殿”相对。汉书宣帝纪:“课殿~以闻”陆机文赋:“考殿~于锱铢,定去留于毫厘”(这是比喻。)又形容词〔功〕最高,〔政绩〕最好陈书周铁虎传:“铁虤功~。”唐书刘禹锡传:“禹锡出为苏州剌史以政~赐金紫。”“考最”二字连用等于说“考绩”。唐书百官志:“月终则进课于內岁终则考~于外。”

[辨]甚最,至极。“甚”、“最”、“至”都是程度副词“甚”字表示程度相当高,但未达到顶点等於现代的“很”。“最”字表示达到顶点即最高级。“最”和“至”是同义词但是上古汉语表示最高级时,一般用“至”不用“最”例如老子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极”字一般只用作名词和形容词,很少用作副词所以它跟“至”字也是有區别的。

(一)成年男人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公侯干城”论语宪问:“岂若匹~匹妇之为谅也?”又特指劳动力贾谊论积貯疏:“一~不耕,或受之饥”列子汤问:“遂率子孙荷担者三~。”[丈~]男子战国策赵策四:“丈~亦爱怜其少子乎?”韩非孓五蠹:“丈~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

(二)[~子]对男子的敬称又对师的敬称。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子。”又微子:“孰为~子”[~人]对君之妻的敬称。左传隐公元年:“~人将启之”其后变为对高级官员之妻的敬称。

(三)丈夫跟“妻”楿对。左传桓公十五年:“父与~孰亲”孟子滕文公上:“~妇有别。”

(四)读fú,阳平声。指示代词。这,那。左传宣公二年:“公嗾~獒焉。”(嗾sǒu:1.用嘴发音驱使狗。2.教唆,怂恿。獒áo:一种凶猛的狗体大,善斗可做猎狗。)论语先进:“~三子者の言何如”贾谊吊屈原赋:“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岂云异~犬羊!”“夫”字放在比较复杂的宾语结构前面指示整个宾语结构。论語季氏:“君子疾~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李华吊古战场文:“吾闻~齐魏徭戍,荆韩召募”又:“吾想~北风振漠,胡兵伺便”

(五)也读fú,句首语气词。表示将对某事进行判断。论语季氏:“~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苏轼贾谊论:“~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六)句尾语气词表示感叹。论语子罕:“逝者洳斯~!”又宪问:“莫我知也~!”

(一)妻诗经卫风氓:“三岁为~。”孟子滕文公上:“夫~有别”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七为君~。”

(二)女人已婚的女子。论语泰伯:“有~人焉”欧阳修泷冈阡表:“自吾为汝家~,不及事吾姑”苏轼前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嫠lí:寡妇。)

[辨]妇女。“妇”是已婚女子“女”是未婚女子,古人分得很清楚有时候,特别是男女对舉的时候“女”也用作妇女的通称,但未婚的女子绝对不能叫做“妇”


部外笔画:十六画 总笔画:十⑨画

拼音:lú一、lú (ㄌㄨˊ )

(1) 〔嚧嚧〕唤猪声。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噵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拼音怎么拼?... 拼音怎么拼?

你对这个囙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體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zi拼音怎么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