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渡江战役役促进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城市名字和政权的名

在下列哪一战役中,统治中国大陆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试题“在下列哪一战役中,统治中国大陆22年的国民党政权...”;主要考察你对
等知识点的理解。
军机处自设立以来,到1912年清王朝灭亡,经历了180余年。下列关于军机处的叙述,错误的是
A.设立者为清朝雍正帝B.其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C.在一定时期是有决策权的,是可以决定国家政务的D.执掌着每日觐见皇帝,共商处理军国大事,并奉旨对各部门、各地方负责官员发布指令的重要使命
对于清代军机处的设置,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政令统一的需要 C.专制统治的需要
D.权力制约的需要
某机构虽总辖军国政务,但不是一个正式权力机关。大臣除奉命办事外不能做出任何决定,也无权对外发出任何指示。下列哪一组言论是对该机构及其大臣的描述 ①“雍正七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 ②“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 ③“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 ④“传述朕旨,令章京缮写,均不应稍有泄漏。”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当前位置:
>>>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A.北平解放B.沈阳解放C.上海解放D.南京..
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
A.北平解放B.沈阳解放C.上海解放D.南京解放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A.北平解放B.沈阳解放C.上海解放D.南京..”主要考查你对&&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
渡江战役:三大战役后,国共进行了以八项条件为基础的和平谈判,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的百万雄师在西起江西省的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分三路发动渡江战役,彻底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反革命统治中心南京。攻克南京后,三野直插浙江,先后解放了杭州、上海。二野先后解放了九江、南昌。整个渡江战役历时50天,歼敌40余万人,解放了武汉,南京,上海,南昌,杭州等城市120座,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渡江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此役,人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份,为而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渡江战役:&解放南京:&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发现相似题
与“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A.北平解放B.沈阳解放C.上海解放D.南京..”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408921529728066152528584638233D。江阴,B.湖口。上的解放/空格空格&/空/D.南京解放。【考点】.【分析】本题考查了战役的江路线与意义.【解答】949年421,毛泽东德进军命令,百万大军从起江湖口,东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渡长江,国民党军的防线顷刻崩溃4月23日,解放军占领京政权垮台.故案为:江阴湖口;D.【点评】本题主要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渡战的渡江路线;地图上北南左西右东.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郭洪涛老师 难度:0.60真题:1组卷:0
解析质量好中差
&&&&,V2.18449帖子主题:(转帖)原来渡江战役也是邓小平指挥的
共&529&个阅读者&
军号:3107293 工分:8677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转帖)原来渡江战役也是邓小平指挥的
文章提交者:笑笑看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本文摘自《中国历代疑案解密》 作者:诸葛文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开完会后,我和(你)陈伯伯顺便去爬了泰山,还去曲阜看了孔庙,然后我们才回前线。——邓小平对子女的谈话毛主席对我说:“我把指挥交给你。”这是毛主席亲自交代给我的。……渡江作战,部队突破江防后,我的在三野,张震是。也就是的实施纲要是我起草的。——日邓小平会见编写第二野战军战史的老同志时的谈话日,河北省平山县(原建屏县)西柏坡,中央机关职工食堂里。正面几张长桌,桌上铺着白桌布。桌后的靠背椅,摆得整整齐齐。正面墙上并排挂着和画像,两侧分别有鲜红党旗。会场不算宽敞,却布置得整洁、朴素、庄严。这就是中共在夺取全国胜利、创建新中国前召开的最后一次中央全会会场。邓小平参加了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现在,我们能看到邓小平正在会上发言的两张照片:邓小平身穿棉衣,头戴棉帽,上衣兜里插着支钢笔,站在发言位置,他眼睛不断地扫视着会场。身后的党旗和窗户的半面依稀可见。不同的是一张微侧低着头,另一张是抬高了头。邓小平在这次重大的会议上作了几次发言,讲的内容是什么,尚待有关专家去发掘资料,深入研究。但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对毛泽东在会上报告表示完全同意;二是对目前形势分析;三是关于全会上提出的城乡问题、战斗队、工作队等问题;四是关于华东军管固定范围和人事安排。邓小平在会上第一个发言(讨论人事安排时),并谈了部队渡江、新区筹粮、城市筹款、货币使用办法,还着重谈了接管上海的工作。对这些,毛泽东表示赞同:“人事配备,现在就这样定,将来有变动再说。”会后,毛泽东又召集邓小平和陈毅等,具体商谈渡江作战问题。几天里,邓小平经常思考党中央、毛泽东提出的几个重大问题,关于城乡问题,他觉得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以后,不要农村,而又没把城市搞好。现在即将进入城市,执掌全国政权,这就需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切实做到城市领导乡村,搞好工农联盟。总之,城市领导乡村,有了城市,工作重点应转到城市。这是关系到革命胜败的战略问题。会议期间,摄影师又留下了一张合影:陈毅左手持烟,右手抄在上衣兜中,满面笑容地面向邓小平。邓小平则站在陈毅旁边,两人似乎在商量着问题。他们的身后站着张鼎丞、张际春。从画面上看,这似乎是在会议休息期间。邓小平和陈毅、谭震林是2月28日一起前来西柏坡,另两位总前委委员刘伯承、粟裕在前方主持战事未能到会。会上,大政方针已定,渡江战役也大致商定,大部分部队进入休整时期。所以邓小平、陈毅心情轻松,会后返回前线途中,顺便去爬了泰山,还到曲阜看了孔庙。1947年12月,毛泽东提出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其中的第五条是:“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他主张,有准备、有把握的胜仗,战前必须进行必要的侦察,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下定战役(斗)的决心,制定正确的作战部署。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在1949年组织领导渡江战役前夕,拟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这是保障渡江战役获得全胜的突出范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渡江战役前夕,中央军委决定:渡江作战,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照旧行使领导军事及作战的职权”。一个月后,毛泽东在召集邓小平、陈毅等商讨渡江作战问题时又向邓说:交给你指挥了。被委以重任的邓小平和刘伯承、陈毅等深知:虽然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略决战,在长江以北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但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并未甘心失败,而是在蒋介石“下野”、国共“和谈”烟幕掩护下,采取“直接配备”,以汤恩伯、白崇禧两个重点防御集团守备的京沪杭地区和武汉地区为要点,在1800多公里的长江沿线布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以江为界,制造“南北朝”。而长江自古以来被视为天堑,江宽水深。四五月间水位开始上涨,特别是5月汛期,江水猛涨,风大浪高。关于渡江作战计划,军委、毛泽东和总前委在1948年12月淮海战役战犹酣时就运筹了。1个月后,刘伯承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代表总前委提出:这次渡江是一字长蛇阵齐头并进,稳健地集中使用兵力。日,邓小平在商丘主持召开的中原局扩大会议,也讨论了渡江作战准备的一些问题。2月8日,邓小平又在商丘主持由中原局负责同志参加的总前委会议,具体讨论了渡江作战的时间、部署、战勤准备等问题,最后形成《关于渡江作战方案和准备工作意见》上报中央军委。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又召集邓小平等商谈渡江作战问题。3月2日,邓小平在蚌埠以南之孙家圩子,连续主持召开总前委和华东局会议,根据中央军委指示,进一步讨论渡江南进问题。26日,邓小平、陈毅等又听取了三野各兵团首长关于渡江作战准备情况的汇报,着重研究京沪杭地区战役实施方案。安徽省肥东县瑶岗村中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曾是总前委的驻地。3月31日,邓小平在这里亲自起草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此,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当时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张震有过这样一段回忆:“我们司令部作战室,专门研究作战方案,进行了讨论。小平同志最后作了结论,讲了该怎么样打,该怎么样部署。会后,(3月)29号,小平同志对陈毅说,你们把我们讨论的写一个作战计划过来。陈老总找到我,说这个参谋工作我也不太熟悉,说你来写,让我写。当时我就写了一个‘两个野战军渡江作战的计划、方案’,写了以后送给小平同志。小平同志讲,写得太具体了,因为我们讲的是哪个(兵)团哪个军向哪个方向打,怎么打,怎么突破江防。小平同志讲,作为总前委写这个作战计划纲要的话,应该站得高一些,更原则一些,要指挥员有一个机动的余地,他们会按照战斗的情况执行,所以他自己写这个作战纲要。”于是邓小平亲自动笔,拟定了《纲要》这一历史性的军事文献。4月1日,他又召集有关同志,逐段讨论,随即上报中央军委并下发野战军各兵团以上单位。3日,军委批准了这一纲要。实战表明,邓小平拟定的这一作战纲要,是科学性和可行性,坚定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是总前委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体现了邓小平高屋建瓴,举重若轻,化繁为简,抓住关键,宏观决策的鲜明特点和指挥艺术。由邓小平拟定的《纲要》,在渡江战役中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实践证明,《纲要》是我军作战指导宏观决策的范例。日,邓小平向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代表所作的报告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渡江作战是从四月二十日夜里发起的。因为反动的南京政府拒绝了人民的八项和平条件,人民解放军一部,即由刘伯承同志领导的第二野战军和由陈毅同志领导的第三野战军,奉命渡江作战。在漫长的一千多里的战线上,所有部队都无例外地顺利地完成了渡江任务。从渡江到占领上海,总计用了一个月零七天,消灭敌人四十余万。我方伤亡二万五千人,其中在占领上海时伤亡一万七千人,在渡江时遭敌机轰炸等共伤亡八千人。我们曾有一个兵团俘虏了敌人六万,自己损失一千一百人,比较起来我们的代价花得很少。渡江作战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的力量的覆灭。经过了东北的辽沈战役、华东的淮海战役、华北的平津战役,国民党反动派剩下的最大的军队就是放在长江以南这一战线上,他们再没有比这更大的有组织的军队了。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人民解放军在军事上将再不会遭遇更严重的抵抗了,肃清残余敌人的时间不远了,最后解放全国的时间也不远了。”一条横断进攻方向的大河,对进攻者来说常常是很不方便的,因为江河防御具有很大的价值。“可是当进攻者兵力占优势或魄力很大,准备进行大规模决战时,防御者如果错用了这个手段,反而会给进攻者带来实际的利益”。这是130多年前克劳塞维茨在阐述渡河作战时讲过的一段话。1949年4月底,邓小平和陈毅稳健地步入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南京总统府,高兴地在蒋介石的总统宝座上坐了坐。这是邓小平第一次到南京古城。促成他此行的自然是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直接的原因是百万雄师渡江战役的胜利。邓小平等指导发起渡江战役可谓是势如张弩,节如发机。临阵受命,精心统筹。古今中外战争史上,大兵团强渡江河湖海,同依恃江河防御的对方决战,能获得全胜的战例并不多见。因此,蒋介石在1800公里长的长江中下游南岸部署了70万人,由海、空军协同,组成“陆海空立体防线”,企图凭借长江天险“划江而治”,阻挡人民解放军向长江以南进军。邓小平等则在合肥附近瑶岗村,“统一指挥华野、中野,主持全局”,统筹部署渡江战役。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此番领导百万雄师南渡长江,大致时间是敌我双方均有所料之事,但是,具体日期还需精心选择。渡江战役发起日期数次变更,这主要是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以及总前委根据政治、军事形势和气候变化而决定的。1949年2月,邓小平根据军委两大野战军准备三四月渡江南进的指示,主持总前委会议讨论渡江问题。会议提出3月中旬出动,3月底开始渡江作战为好,因为敌内部政治矛盾未解决,军事部署上对守江岸还是守京沪杭要点,或者退守浙赣线举棋不定。此时雨季未来,春汛未发。中央军委同意这一方案。3月上旬,毛泽东等与正在西柏坡参加七届二中全会的邓小平等,鉴于国共两党即将和平谈判,经反复研究后把起渡时间推迟到4月10日。随后,邓小平回到前线主持总前委会议认为,10日恰为阴历十五,月圆通宵,影响我军突破江防突然性,遂主张15日黄昏渡江,军委表示赞同。邓小平等致电二、三野首长,讲明军事斗争要服从政治斗争,渡江行动要严格受到和平谈判进程制约。要使军事、政治斗争高度统一。4月中旬,中央军委鉴于和平谈判已有进展,电示总前委,欲将渡江时间推迟半月或1个月。根据国共和谈最终期限是4月20日,军委又提出22日、25日以后、29日三个渡江日期,征询总前委意见。邓小平等经多方面调查认为,5月江水比7、8月还大,渡江将发生极大困难,现百万大军拥挤江边,过久推迟,将不得不后撤以就粮草。而签字之事,亦应设想敌人翻脸,故建议先打过江,以争取和平接收。这时,军委告总前委下达推迟渡江命令时,不要说是为了谈判,以免松懈士气。对此,邓小平等认为不应回避“为了谈判”,而应正面讲清渡江与谈判关系。他们在下达的指示中强调:我们应在政治上最有利的地位之基础上进行渡江,“故于全局和人民有利”。如政治需要,还将再次推迟。所以,在部队中要“一面防止急性病,一面防止战斗意志的松懈”。此间,“中心工作仍应放在加强战斗准备”。对总前委这一指示,军委认为“甚好”。与此同时,邓小平和陈毅等继续详察敌情、水情,根据谈判期限和气候有利条件,于4月17日提出于20日夜全线渡江作战,军委、毛泽东复电表示:“完全同意总前委的整个部署”,一气打到底。同时号召全军将士在总前委领导下,同心同德,完成渡江南进的伟大任务。于是,邓小平为总前委起草电报,下达了渡江作战命令。这时,中突击集团准备先期渡江,邓小平等以总前委名义复示:“只要有可能就可以这样做。总之,整个战役从20日晚开始就一直打下去,能先过江就该先过江,不必等齐。因为全长1000余公里长的战线上完全等齐是不可能的”。此时已是弹上膛、刀出鞘、帆满风,万事俱备。腰斩蛇阵,挟首击尾。古文记载:恒山之蛇,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面对长江守敌一字排列的“长蛇阵”,总前委决心采取横斩蛇腰,挟其首,击其尾战法,使敌顾此失彼,首尾难顾。4月20日夜,总前委指挥中突击集团首先在贵池至芜湖间突破,拦腰折断敌长江防线。乘其全线动摇,惊慌失措之际,总前委又命令东集团、西集团于21日黄昏,同时在东起江阴、西至马当约600公里长江面上,有重点地对敌发起攻击,在四野等部的配合和强大炮火掩护下,我渡江部队万船齐发,以排山倒海之势驶向对岸,突破当面江防后,乘胜向纵深发展,东集团炮兵封锁长江,断绝敌舰往东的逃路,另部攻占常州、丹阳等城,切断京沪铁路交通线,并于23日占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西集团一抵达南岸,便横扫敌人,扩大突破地段,接应友邻登陆,贯穿敌人纵深,截敌退路而兜之,后续部队源源不断过江登岸,对敌实施连续突击。战役发起4小时后,成渡部队就达16个团,控制了江南岸宽100余公里、纵深5至10公里的登陆场。渡江战役第一阶段胜利结束。陈毅当时就用“旌旗南指大江边”,“直下金陵澄六合”的诗句来描述渡江成功盛况。汤恩伯眼见江防部队一触即溃,为避免在沿江被分割围歼,他下令芜湖以西部队沿浙赣路撤退,芜湖以东部队分别向上海、杭州撤退。其余江防部队也向南溃逃。宜将剩勇追穷寇。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鉴于敌准备在浙赣线重新组织防御,防御不成则继续南逃的企图,紧紧把握战局发展关键环节,及时调整战役部署。当指挥西集团的刘伯承根据战况,提出二野不以主力与三野成交叉运动去南京地区,而全力直出浙赣线的建议时,邓小平等立即复电表示同意。在与刘伯承等共商后,总前委将西集团作战部署上报军委追认,在刘伯承直接指挥下,西集团二野三个兵团兵分三路,实行平行追击、跟踪追击和超越追击相结合,进军速度加快,追击战果显著。于5月上旬,控制了长达400多公里的浙赣线,完全粉碎了敌在浙赣线展开、组织反抗的企图。与此同时,邓小平、陈毅和粟裕等,指挥渡江后的东、中两集团,以钳形攻势迅速前进,首先在郎溪、广德山区合围歼灭敌5个军8万多人。随即又鉴于汤恩伯集团约20万人退集上海,负隅顽抗,不成则从海上撤逃的情况,命令三野集中8个军,仍采取钳形攻势,切断敌海上逃路,然后聚而歼之。至此,战役第二阶段结束。军政兼施,力求全胜。上海是全国经济中心,也是蒋介石反动政权赖以支持的基础之一。对此,蒋介石决定重点防守。他于4月26日赶到上海,亲自部署上海防务。他企图凭借20万守军,依恃坚固防御设施,争取时间,抢运储存在上海的黄金和贵重物资,并准备破坏城市,挑起国际事端,促使美国直接出兵进行武装干涉。邓小平在《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中,就预计到“将上海放在最后解决较为有利”。5月初,邓小平、陈毅、粟裕等,在丹阳一起谋划渡江战役第三阶段解放上海,接管上海的问题。攻占上海是一场特殊战役。陈毅比喻,这是瓷器店里打老鼠。既要消灭敌人又要保全城市精华。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指示,邓小平与陈毅等反复研究,最终确定上海战役指导方针:既要歼灭防守上海的国民党军,又要保全上海免遭战火破坏,以利日后建设。在具体部署上,邓小平等慎之又慎。5月2日,邓小平等在听取汇报时认为,在长久围困;攻敌薄弱之点;两翼钳击吴淞口断敌海上逃路,在市郊诱歼敌人这三个方案中,第三案最佳。这样暂不攻市区,使城市少受破坏,又断敌逃路。据此,上海战役第一阶段战斗主要在市郊吴淞、高桥展开。激战中,邓小平等又及时电示:攻沪作战,不要性急,应立于主动地位,作好充分准备。经10天激战,我军完全击破敌淞沪外围防御体系,迫敌主力出市区防御。转入第二阶段战斗时,邓小平等又提出由南向北,总攻市区,全歼守军的意见。5月23日夜,总攻上海市区的作战开始,我各路部队以“保民何惜血沾衣”的精神,严格执行不使用重武器射击规定,采取机动灵活战术,攻占市区要点。25日,策动敌淞沪警备副司令刘昌义起义。至27日下午,完全解放上海。我军激战16天,以伤亡2.4万人代价,歼灭上海守敌15万人。此后,邓小平又花很大精力进行教育接管干部,圆满完成接收上海的任务。至此,伟大的渡江战役胜利结束。邓小平等领导发起的渡江战役,势如泰山压顶,攻如囊中取物,既未遭敌“半济而击”,又未使敌首尾相顾,最终大获全胜。邓小平当时就指明,此役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在军事上“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的力量的覆灭”。我们仔细地回顾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如果把这四个战役按地划分为南线和北线的话,淮海和渡江战役是在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领导下胜利实施的,由此可见,毛泽东是把南线作战的指挥权交给邓小平了。30多年后,邓小平也是这样说的。南京解放了,邓小平与陈毅于日深夜渡过长江后,就住在蒋介石居住多年的南京总统府。上海解放了,邓小平与陈毅于6月进入上海,两家合住在一栋小楼里。有一天,两家人合拍了一张照片。5月,邓小平来到北京,向党中央、毛泽东当面汇报3月份以来的工作。中共领袖和各民主党派人士、爱国团体,正在紧张地筹备着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建立。身为华东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于7月19日写信给在上海的华东局主要成员,转达了毛泽东的口头指示。主要内容为:新中国即将建立,帝国主义将采取各种方式直至封锁,“其目的在于迫我就范”。而我们要迅速占领全国,外交方面采取一边倒,内部政策上要强调自力更生。这样使我们的各项工作立于坚固基础上,“迫使帝国主义就我之范”。8月4日,邓小平向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代表作了报告,介绍了从渡江战役到解放上海的情况。例如渡江战役胜利的原因,军事占领后城市接管工作等等。据邓小平子女介绍,在上海,他大病了一场,头痛得卧床难起,可见征战之辛苦!尽管如此,他还是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月1日,他和毛泽东等登上天安门城楼,和数十万军民,和全国人民群众,欢庆着人民胜利的伟大节日!不过,他深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并不意味着军事斗争的结束。在西北,东南,西南,还有国民党残余势力苟延残喘。这时,党中央和毛泽东已经授权他和刘伯承率二野进军西南。当年,刘邓大军进军大别山,国民党曾经误判是要入川,现在,刘邓大军这柄利刃真的已经悄悄地指向了大西南,这一年,邓小平45岁。
延伸阅读:
诛杀一切背离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汉奸及走狗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转帖)原来渡江战役也是邓小平指挥的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261810 工分:72
左箭头-小图标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854665 工分:2657
左箭头-小图标
总认为,革命家DXP都是光明磊落、团结一心的,即使有缺点,也只是无关光辉形象的小毛病,以下是我从张雄文的博客里面得出的认识:一、张在博客里指出:DXP在89年说:“毛主席对我说:“我把指挥交给你。”"这是毛主席 亲自交代给我的。淮海战役的部署决策是我根据中央军 委和毛主席的指示主持决定的。"我到《DXP文选》一看,果然有这句话。然后你告诉我,DXP在“贪天之功为己有,无耻之尤”。[ 转自铁血社区
]二、张在博客里指出:DXP曾说:“我的主要专业是打仗”。然后你的博文告诉我这个意思,“屁话,他什么时候指挥过打仗?政委指挥司令员?”三、在博客里指出:DXP曾回忆说:“L‘D之间容不下顿号"。这可是我以前深信不疑的,但是你的博文告诉我这个意思,“屁话,这两人早在大别山就“不在一桌吃饭了”。四、张在博客里指出:“刘伯承、粟裕到死都没能彻底平反。”我不相信,结果一查,这俩人还真他妈直到D快歇菜了才得到部分平反,原因是D曾说“当初整你俩的就是我,要我给这俩鸟平反是找错人了”。五、张在博客里指出:90年代初,在DXP亲自主持下,中央军委两次审议确认了36位军事家的名单。他名列第X。但是你的博文告诉我这个意思,“屁话,他到底在作战指挥上还是军事理论上有过建树,堪称“军事家”?在百色、龙州起义的关键时刻,那个人竟然借口“照顾老婆、向党中央汇报”,离开了起义集体。后来有人写回忆录提到这点,结果此人干脆地被调离了。虚伪、贪功,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056974 工分:71317
左箭头-小图标
张震到底是谁的参谋长--质疑邓小平说渡江战役“我的指挥部在三野指挥部,张震是参谋长”日上午,暮年邓小平对着一群撰写军史的年轻人,意兴盎然,侃侃而谈。回忆到渡江战役时,他神情激昂地说:“部队突破江防后,我的指挥部在三野指挥部,张震是参谋长。渡江战役也就是京沪杭战役的实施纲要是我起草的。”年轻人们眼前似乎浮现出千帆竞发,百万雄师直指江南的壮阔画面,对这位政治上举足轻重的老人又多了一层敬意。很快,这一说法成为结论,出现在各种军史书籍,直至收入《邓小平文选》。但有心人发现,张震是第三野战军粟裕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的参谋长,他连同整个三野指挥部如何成了二野政委或者说渡江战役总前委书记邓小平的了?粟裕又上哪儿去了?1989年及其以前,统率三野80万大军的军事统帅、第三野战军首席代表、继毛泽东、朱德、贺龙之后,第四个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铲土奠基的人——粟裕源于1958年邓小平、彭德怀组织的军委扩大会议的错误批判,直至辞世之后尚不能平反,早已成为被淡化的边缘人,不再为公众所知晓。譬如,彭德怀、陈毅等人被当作“完人”广为宣传的时候,八一电影制片厂1985年拍摄《黄桥决战》,将这一杰出战役真正的创造者粟裕改称“谷盈”。邓小平将粟裕的三野指挥部和他的参谋长张震说成是自己的,应该不会是简单的误记,和上述原因有或多或少的直接关系。肖克说:“历史就是历史,不能人为地歪曲事实。真理只有一个,是不能以某种‘政治上的需要’来改变的。有些同志喜欢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甚至制造材料,歪曲事实。”因此,有必要根据公开的党史军史资料,还原这段历史的本来面目。渡江战役作战过程中,直接指挥中集团和东集团的三野指挥部先后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常州和苏州驻扎;而邓小平的总前委驻地先后在安徽合肥东南的瑶岗、江苏南京和丹阳。历史事实表明,在三野、二野大军突破江防后,邓小平未到过白马庙、常州、苏州三野指挥部驻地的任何一处。关于渡江战役所有的文献浩如烟海,所有研究邓小平的著述,都没有提及他在渡江作战中到过三野指挥部。这自然不是忽略,而是真相如此。粟裕的老部下、时任三野指挥部作战处参谋的秦叔瑾专门回忆:渡江战役中,“野指作战室有通宵值班参谋二人,我们从未见到过邓。如邓在,作战室研究作战就必到,我们十几位常到作战室的人,没一人说邓到过。”同时,渡江战役总前委是一级党的领导组织,而非一个指挥机关,因此没有司政后等部门,当然也就没有参谋长一职的设置。甚至连上下联络专用的电台都没有。日,粟裕代司令员根据中央军委的指令,颁发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的命令,其中参谋长是张震。这说明,张震是三野、也就是代司令员粟裕的参谋长,而非总前委、邓小平的参谋长。这以前,一直担任华野副参谋长、主持参谋部实际工作的张震,曾协助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的粟裕指挥了豫东战役、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深受粟裕的信赖和倚重。《粟裕战争回忆录》、《张震回忆录》、《第三野战军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等出版物,都雄辩地证证实了这一点。邓小平渡江战役过程中没有到过三野指挥部,张震也没有和他在一起,而是一直和代司令员粟裕在一起。张震协助粟裕指挥第三野战军作战,取得了渡江、解放南京、杭州、上海,以及歼敌28万余人的良好战绩。实事求是说说容易,做起来就难。考究张震到底是谁的参谋长的真相,令后来人有无限感慨。 党内军内历来如此,肃反的屎盆子西路军覆灭的屎盆子皖南事变的屎盆子潘汉年见汪精卫的屎盆子都有人找替罪羊乱扣,就像林彪为某人总结的“功于己,过于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58367 工分:337
左箭头-小图标
5楼&渡江战役是谁指挥的我不清楚,但是渡江战役确实只有邓小平指挥最合适。渡江战役不是淮海战役,已经没有太多的仗要打,规模其实都不大,重中之重是协调,管理,统筹安排。上百万人和后勤物质,组织不好就是一锅粥。邓小平恰好是这方面的天才。举重若轻,棉里藏针。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58367 工分:337
左箭头-小图标
渡江战役是谁指挥的我不清楚,但是渡江战役确实只有邓小平指挥最合适。渡江战役不是淮海战役,已经没有太多的仗要打,规模其实都不大,重中之重是协调,管理,统筹安排。上百万人和后勤物质,组织不好就是一锅粥。邓小平恰好是这方面的天才。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250 工分:21432
左箭头-小图标
日上午,暮年邓小平对着一群撰写军史的年轻人,意兴盎然,侃侃而谈。回忆到渡江战役时,他神情激昂地说:“部队突破江防后,我的指挥部在三野指挥部,张震是参谋长。渡江战役也就是京沪杭战役的实施纲要是我起草的。”年轻人们眼前似乎浮现出千帆竞发,百万雄师直指江南的壮阔画面,对这位政治上举足轻重的老人又多了一层敬意。很快,这一说法成为结论,出现在各种军史书籍,直至收入《邓小平文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93496 工分:424
左箭头-小图标
还是要请楼主好好看看,别拍到马蹄上了,吹也要有个度.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393496 工分:42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张震到底是谁的参谋长--质疑邓小平说渡江战役“我的指挥部在三野指挥部,张震是参谋长”日上午,暮年邓小平对着一群撰写军史的年轻人,意兴盎然,侃侃而谈。回忆到渡江战役时,他神情激昂地说:“部队突破江防后,我的指挥部在三野指挥部,张震是参谋长。渡江战役也就是京沪杭战役的实施纲要是我起草的。”年轻人们眼前似乎浮现出千帆竞发,百万雄师直指江南的壮阔画面,对这位政治上举足轻重的老人又多了一层敬意。很快,这一说法成为结论,出现在各种军史书籍,直至收入《邓小平文选》。但有心人发现,张震是第三野战军粟裕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的参谋长,他连同整个三野指挥部如何成了二野政委或者说渡江战役总前委书记邓小平的了?粟裕又上哪儿去了?1989年及其以前,统率三野80万大军的军事统帅、第三野战军首席代表、继毛泽东、朱德、贺龙之后,第四个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铲土奠基的人——粟裕源于1958年邓小平、彭德怀组织的军委扩大会议的错误批判,直至辞世之后尚不能平反,早已成为被淡化的边缘人,不再为公众所知晓。譬如,彭德怀、陈毅等人被当作“完人”广为宣传的时候,八一电影制片厂1985年拍摄《黄桥决战》,将这一杰出战役真正的创造者粟裕改称“谷盈”。邓小平将粟裕的三野指挥部和他的参谋长张震说成是自己的,应该不会是简单的误记,和上述原因有或多或少的直接关系。肖克说:“历史就是历史,不能人为地歪曲事实。真理只有一个,是不能以某种‘政治上的需要’来改变的。有些同志喜欢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甚至制造材料,歪曲事实。”因此,有必要根据公开的党史军史资料,还原这段历史的本来面目。渡江战役作战过程中,直接指挥中集团和东集团的三野指挥部先后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常州和苏州驻扎;而邓小平的总前委驻地先后在安徽合肥东南的瑶岗、江苏南京和丹阳。历史事实表明,在三野、二野大军突破江防后,邓小平未到过白马庙、常州、苏州三野指挥部驻地的任何一处。关于渡江战役所有的文献浩如烟海,所有研究邓小平的著述,都没有提及他在渡江作战中到过三野指挥部。这自然不是忽略,而是真相如此。粟裕的老部下、时任三野指挥部作战处参谋的秦叔瑾专门回忆:渡江战役中,“野指作战室有通宵值班参谋二人,我们从未见到过邓。如邓在,作战室研究作战就必到,我们十几位常到作战室的人,没一人说邓到过。”同时,渡江战役总前委是一级党的领导组织,而非一个指挥机关,因此没有司政后等部门,当然也就没有参谋长一职的设置。甚至连上下联络专用的电台都没有。日,粟裕代司令员根据中央军委的指令,颁发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的命令,其中参谋长是张震。这说明,张震是三野、也就是代司令员粟裕的参谋长,而非总前委、邓小平的参谋长。这以前,一直担任华野副参谋长、主持参谋部实际工作的张震,曾协助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的粟裕指挥了豫东战役、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深受粟裕的信赖和倚重。《粟裕战争回忆录》、《张震回忆录》、《第三野战军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等出版物,都雄辩地证证实了这一点。邓小平渡江战役过程中没有到过三野指挥部,张震也没有和他在一起,而是一直和代司令员粟裕在一起。张震协助粟裕指挥第三野战军作战,取得了渡江、解放南京、杭州、上海,以及歼敌28万余人的良好战绩。实事求是说说容易,做起来就难。考究张震到底是谁的参谋长的真相,令后来人有无限感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9条记录]&分页:
&对(转帖)原来渡江战役也是邓小平指挥的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