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女将军李贞简历子女

简介/李贞[女将军]
时期,任八路军妇女学校校长,八路军一二0师教导团组织科科长,师直属政治处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时期,任晋绥军区政治部秘书长,西北野战军政治部直属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政治部秘书长,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防空军政治部干部部部长,副检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经历/李贞[女将军]
早期的李贞1926年,18岁的李贞参加了妇女协会,不久担任了乡妇女协会委员长。,李贞躲到浏阳城一个税务局职员家里当女工。不久回到家乡,担任党支部书记,并和王首道取得了联系。 1927年9月,率秋收起义部队攻克浏阳,李贞立即参加了浏东游击队。 1928年,王首道、张启龙攻打张家坊,由李贞扮装新娘,游击队员化装成迎亲队伍,打下了张家坊。李贞在游击队里是士兵委员会委员长,李贞先后担任平江、吉安县委军事部部长 1932年,李贞担任湘赣边区红军团团政委。 1933年,李贞担任湘赣军区医务学校政委,安福县委副书记,并曾到瑞金党校学习。她还担任红6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二方面军部组织部副部长。 中国解放军第一位女将军:李贞抗战时期的李贞 抗日战争时期,李贞先在冀中,后回抗大学习,担任八路军妇女学校校长。以后历任120师教导团组织科科长、师直属政治处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晋绥军区政治部秘书长、西北野战军政治部直属政治部、西北军区政治部。 建国后的李贞1951年,李贞入朝作战,任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回国后,任防空军政治部干部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 1955年,李贞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她是开国将帅中唯一的女性。 1988年李贞获一级红星功勋章。 1990年李贞因病在逝世。
悲惨婚姻/李贞[女将军]
女将军的感情道路很不平坦,她曾经三次结婚,两次离婚,在血与火交融的戎马生涯中,饱尝了爱情与的酸甜苦辣。苦难的童养媳1908年正月,李贞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今浏阳市)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李贞6岁那年,母亲含着眼泪将她送给当地一个姓古的人家当。在婆家生活的那些日子里,李贞记不清挨了多少打、受了多少骂,不知不觉地,她熬到了十五六岁。1924年正月,16岁的李贞与丈夫举行了旧式婚礼,正式开始了她的婚姻生活。然而,这段酝酿了整整十年的婚姻并没有给李贞带来幸福。丈夫叫,比李贞大4岁,是个耿直忠厚但脾气暴躁的青年。由于长期受虐待,李贞对古家人怀有一种难以化解的敌意,对丈夫也是如此,虽然表面顺从,但内心却毫无爱情可言。 甘泗淇与李贞甘泗淇与李贞长征前夕的一天,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将介绍给李贞作伴。这是李贞与张启龙被迫离婚一年之后的事,当时张启龙还没有平反。从那时起,李贞才知道了红二方面军里有个男秀才叫甘泗淇。不久,甘泗淇又从独立一师党代表调任湘赣省委宣传部长。到任后他才知道,组织上原拟调中共委军事部长李贞担任此职,因李贞考虑到自己文化不高,怕亲口向他提及了婚姻大事,他就不得不对她作进一步了解了。后来,甘泗淇也调到了红六军团,任政治部主任兼代政委,与组织部长李贞在一起工作,互相接触的机会多了,了解也透彻了。共同的工作,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语言,使两颗心靠得越来越近了。终于,他们愉快地接受了贺老总的安排,在长征即将开始的时候,由贺龙亲自主婚,在一个老百姓家借了一间房子,结成了一对情深意笃的革命。
品格/李贞[女将军]
这位身经百战,中外闻名的中国巾帼,始终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她室内的4把藤椅是15年前从湖南搬家时带回北京的,年长日久已破烂不堪,女将军不让扔掉。两只皮箱从朝鲜战场一直跟随着她,用了整整40年,皮质老化开裂,但她总是不肯换新的。一只用了14年锈迹斑斑的冰箱是她家最高档的消费品。她和甘泗淇将军在长征途中结为伴侣,没有子女,她用自己的工资抚养了20多个遗孤,还一次次地为教育、科研事业捐款。最后,还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将她仅有的1.1万元人民币和2500元国库券交给组织,作为自己的党费和捐款。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3次
参与编辑人数:8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39:13
贡献光荣榜
李贞[女将军]李贞[女将军] 简历 - 名人简历
李贞[女将军] 简历
李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位女将军。 湖南浏阳人。1926年投身革命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随后,任浏东游击队士兵委员长,浏阳县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1930年冬任平江县委军事部长兼妇委书记。1931年冬任湘赣省妇委书记。1932冬任湘赣军区妇女团政委、湘赣军区红军学校政治主任。1933年在江西瑞金马克思主义学校学习。1934年8月,参加长征。途中曾任红六军团组织部长、红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代部长。她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共七大候补代表、十三大特邀代表、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日病逝。
李贞[女将军] - 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妇女学校校长,八路军一二0师教导团组织科科长,师直属政治处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政治部秘书长,西北野战军政治部直属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政治部秘书长,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防空军政治部干部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李贞[女将军] - 经历
早期的李贞 1926年,18岁的李贞参加了妇女协会,不久担任了乡妇女协会委员长。“马日事变”发生,李贞躲到浏阳城一个税务局职员家里当女工。不久回到家乡,担任党支部书记,并和王首道取得了联系。 1927年9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攻克浏阳,李贞立即参加了浏东游击队。 1928年,王首道、张启龙攻打张家坊,由李贞扮装新娘,游击队员化装成迎亲队伍,打下了张家坊。李贞在游击队里是士兵委员会委员长,李贞先后担任平江、吉安县委军事部部长 1932年,李贞担任湘赣边区红军妇女团团政委。 1933年,李贞担任湘赣军区医务学校政委,安福县委副书记,并曾到瑞金党校学习。她还担任红6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中国解放军第一位女将军:李贞抗战时期的李贞 抗日战争时期,李贞先在冀中,后回抗大学习,担任八路军妇女学校校长。以后历任120师教导团组织科科长、师直属政治处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晋绥军区政治部秘书长、西北野战军政治部直属政治部主任、西北军区政治部秘书长。
建国后的李贞 1951年,李贞入朝作战,任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回国后,任防空军政治部干部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 1955年,李贞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她是开国将帅中唯一的女性。 1988年李贞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0年李贞因病在北京逝世。
李贞[女将军] - 悲惨婚姻
女将军的感情道路很不平坦,她曾经三次结婚,两次离婚,在血与火交融的戎马生涯中,饱尝了爱情与婚姻的酸甜苦辣。
苦难的童养媳 1908年正月,李贞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今浏阳市)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李贞6岁那年,母亲含着眼泪将她送给当地一个姓古的人家当童养媳。在婆家生活的那些日子里,李贞记不清挨了多少打、受了多少骂,不知不觉地,她熬到了十五六岁。1924年正月,16岁的李贞与丈夫举行了旧式婚礼,正式开始了她的婚姻生活。然而,这段酝酿了整整十年的婚姻并没有给李贞带来幸福。丈夫叫古天顺,比李贞大4岁,是个耿直忠厚但脾气暴躁的青年。由于长期受虐待,李贞对古家人怀有一种难以化解的敌意,对丈夫也是如此,虽然表面顺从,但内心却毫无爱情可言。
甘泗淇与李贞 甘泗淇与李贞长征前夕的一天,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将甘泗淇介绍给李贞作伴。这是李贞与张启龙被迫离婚一年之后的事,当时张启龙还没有平反。从那时起,李贞才知道了红二方面军里有个男秀才叫甘泗淇。不久,甘泗淇又从独立一师党代表调任湘赣省委宣传部长。到任后他才知道,组织上原拟调中共吉安县委军事部长李贞担任此职,因李贞考虑到自己文化不高,怕亲口向他提及了婚姻大事,他就不得不对她作进一步了解了。后来,甘泗淇也调到了红六军团,任政治部主任兼代政委,与组织部长李贞在一起工作,互相接触的机会多了,了解也透彻了。共同的工作,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语言,使两颗心靠得越来越近了。终于,他们愉快地接受了贺老总的安排,在长征即将开始的时候,由贺龙亲自主婚,在一个老百姓家借了一间房子,结成了一对情深意笃的革命伴侣。
李贞[女将军] - 品格
这位身经百战,中外闻名的中国巾帼将军,始终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她室内的4把藤椅是15年前从湖南搬家时带回北京的,年长日久已破烂不堪,女将军不让扔掉。两只皮箱从朝鲜战场一直跟随着她,用了整整40年,皮质老化开裂,但她总是不肯换新的。一只用了14年锈迹斑斑的冰箱是她家最高档的消费品。她和甘泗淇将军在长征途中结为伴侣,没有子女,她用自己的工资抚养了20多个烈士遗孤,还一次次地为教育、科研事业捐款。最后,还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将她仅有的1.1万元人民币和2500元国库券交给组织,作为自己的党费和捐款。
上一人物: 下一人物:
::相关人物简历::李贞:共和国开国唯一的女将军
李贞是怀着身孕开始长征的。一路上,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忍耐着各种恶劣环境带来的重重困难:跨过了金沙江,又渡过了大渡河,翻过了雪山。在随之进行的草地跋涉中,李贞怀孕七个月的孩子早产了……
李贞将军(资料图)
&&& 亲密夫妻在离婚书上签了字
&&& 1931年7月,张启龙奉苏区中央局的指示,离开湘东特委,前往湘赣苏区参加组建中共湘赣省委,并任省委常委兼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李贞随张启龙来到湘赣苏区,任省妇委书记兼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主任,专职从事妇女工作。
&&& 就在李贞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的时候,一个不幸突然降临到她的头上,使她陷入了极大的感情烦恼之中。
&&& 当时,湘赣苏区也和全国各个革命根据地一样,存在着正确路线与&左&倾错误的激烈斗争,&肃反&运动愈演愈烈。运动中,王首道被撤销省委书记职务,张启龙被秘密关押在省保卫局&&
&&& 李贞被这一晴天霹雳般的消息惊呆了。对这两个人,她是十分了解的。几乎是在参加革命的初期,她就认识了张启龙,之后他又成为她的入党介绍人,正因为敬重他、信赖他,在和古家断绝关系后就和他结了婚。王首道,则是她在大革命失败后的第一个直接领导者。这样的一些人,会成为反革命吗?
&&& 李贞迷茫了。李贞到保卫局看望张启龙,当面问丈夫这是怎么回事,可张启龙什么也不讲,只是说:&情况可能会更坏,你要有思想准备。&
&&& 李贞流泪了!这位坚强的女共产党员,在最困难最危险的情况下,都没有流过泪,此时却哭了,哭得很伤心&&
&&& 张启龙经过反复考虑,唯恐某些人借此加害李贞,不得已,最后决定,在他们事先准备好的离婚书上签了字。  幸好,湘赣苏区的&肃反&扩大化很快得到了控制。张启龙被释放后,由于战事频繁,不久又进行长征,与李贞再也没有见过面。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经常来往。张启龙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1935年元旦,李贞和军区政治部主任甘泗淇结为夫妻。李贞是怀着身孕开始长征的。一路上,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忍耐着各种恶劣环境带来的重重困难:跨过了金沙江,又渡过了大渡河,翻过了雪山。  由于战斗行动的需要,甘泗淇不能常跟李贞在一起。一次,当得知妻子病重时,急忙赶到她的身边,把自己唯一的私产一支金笔: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奖品卖掉换药,才将李贞的病情稳定下来。  在随之进行的草地跋涉中,李贞怀孕七个月的孩子早产了。病体还没有恢复,又没有充饥之粮,李贞缺少奶水,孩子饿得啼哭不止。战友们见状,送来了自己舍不得吃的青稞面,但毕竟非常有限,而且青稞面也谈不上多少营养。没等走出草地,这可怜的小生命就夭折了。  终身未育却子孙满堂  李贞再没有生育,却和丈夫甘泗淇用自己的工资抚养了20多个烈士遗孤。李贞把伟大的母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孩子们。  陈小妹的父亲陈希云,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后勤部长,解放后曾任国务院粮食部副部长、党组书记,1957年生命垂危时,对几个年幼的子女放心不下。李贞得知这位老战友的心事后,前去医院探望,并安慰他说:&你安心治病吧,家里的事有组织安排,我们这些老战友也会帮助照顾好的。&随后,她就把陈希云的大女儿陈小妹接到家里抚养,从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十几年吃住在李贞家。  小时候的陈小妹体弱多病,后来患了心膜炎。李贞关爱备至,一边给孩子买药治病,一边进行伙食调剂。在李贞慈母般的关怀照顾下,小妹健康幸福地成长着,后来考上了解放军外语学院,成为部队的技术骨干,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责任编辑:董倩超)
【】日,李叔同出生在天津河东粮店后街陆家胡同2号。当时父亲李世珍已68岁,而母亲王氏,是李家的第5房
【】文革&之初,周恩来闻造反派欲揪斗萧华将军,与之曰:&萧华同志从红小鬼到总政治部主任,跟随毛主席几十年,他怎么
婚姻法改变中国&&& 每当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时,人们的婚恋观念就会有很大变化,而《婚姻法》就会在这样的变化中受到考验,同时也会暴露出许多问题,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进行修订或司法解释,让暴露出来的问题找到相应的法律依据。
&卡什镜头中的政坛名流&万历:罢朝28年的&宅男&/周冉&鲁迅的抬棺人为什么都挨整/陈思和&江青借纪录片《中国》挑起政治风波/丁东&赫德:与晚清同时画上句号/熊崧策&乔布斯的10大失策&金日成访苏秘闻/秋风客
热点文章排行
记录了彭德怀光辉而坎坷的一生经历和发展过程,既反映了彭德怀在历史发展中的巨大贡献,也没有回避他在一些问题上的错误。实事求是地写出了一个极具个性化的彭德怀。
1896年孙中山流亡英国时曾遭清廷驻英公使馆阴谋绑架,险遭杀害,后经他的英国老师康德黎先生的全力营救终于脱险获得释放,获释后他即写了一篇被难经历自述。
  本书独家揭秘在毛邓长达50年的交往中,结下的深情厚谊与那些不为人知的恩恩怨怨;既有伟人高风惊世之举,又有令人扼腕而叹之事。新中国有一位开国女将军,独自抚养20多位烈士遗孤 - 湖湘名人录 - 新湖南
新中国有一位开国女将军,独自抚养20多位烈士遗孤
      [来源:长沙晚报]       07:21:06
长征中,她把唯一的马让给伤病员
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李贞心怀大爱,自己无子女却抚养了20多位烈士遗孤
李益岐在整理姑姑李贞留下的棉衣和闹钟。他说,这是家里仅有的两件与李贞有关的物品,很有纪念意义。长沙晚报通讯员 欧阳稳江 摄
李贞将军。资料图片
长沙晚报通讯员 欧阳稳江 记者 颜开云 实习生 黄雪
“在我心里,她不仅是一位英姿飒爽的女将军,更是一位有大爱的女性。”近日,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李贞的姨侄女左义霞在回忆姨母传奇的一生时如是说。
李贞出生于浏阳永和,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参加湘赣和湘赣川黔根据地反“围剿”斗争、红军长征,曾任红军第六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1955年,李贞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她和丈夫甘泗淇是我国唯一一对开国夫妻将军。
“旦妹子”闹革命,改名叫“李贞”
“从童养媳到参加革命,再到开国女将军,这中间的路有多艰辛唯独她自己明白;没有子女,却用自己的工资抚养了20多位烈士遗孤,还一次次地为教育、科研事业捐款……”77岁的左义霞现在定居北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忍不住在电话中低声啜泣起来。
2008年,左义霞担任了《开国女将军李贞》一书的主编。编写的过程,于左义霞而言不仅是重温一遍历史,同时也是再次梳理姨母人生经历的精神之旅。
出生在浏阳永和的李贞乳名“旦妹子”,由于家境贫苦,6岁时就做了邻村古家的童养媳,每日起早贪黑,吃苦受累,还少不了挨打受气。
1926年,农民革命运动如火如荼,北伐军由广东乘胜而入,各地工、农、青、妇等群众团体纷纷成立。为了追赶革命潮流,18岁的李贞不顾一切地冲出古家,报名参加了妇女解放协会,成了永和当地妇女运动的积极分子。她将“旦妹子”改名为“李贞”,表示对革命坚贞不屈。
1927年3月,李贞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起义军于20日会师文家市。李贞组织当地群众积极参加,送走起义部队后,她从一支枪起家,开始组织地下武装。10月,王首道被省委派回浏阳帮助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在新成立的浏东游击队,女儿身的李贞却主动要求与男同志一起打游击。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湘赣和湘赣川黔根据地反‘围剿’斗争等,她都参加了。”左义霞感慨地说,李贞真正是巾帼不让须眉。1935年11月,李贞跟随红军北上长征。
长征途中,她把马让给伤病员
长征对一个战士来说,不仅是身体上的考验,更是精神上的磨砺。对于一个女红军来说,这更是个巨大的挑战。
长征过程中,鉴于当时李贞的丈夫甘泗淇已经调任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虽两军同时行动,但各有各的工作,难以互相照顾,为此,组织上特意给李贞配了一名勤务兵、一匹马、一顶帐篷。但李贞将勤务兵退了,马后来也送给了救护队的伤病员,只留下的一顶帐篷,和干部连的女战友共用。
据《开国女将军李贞》记录,在行军过程中,一位腿上有伤的小战士在李贞的搀扶下一瘸一拐地艰难行走。军团长萧克看见了,便上前关切地询问李贞为什么不骑马?然而,扶着小战士的李贞并没有回答,只是礼貌地笑了笑。这下,可让李贞身边的警卫员不满:“李部长的马送给伤病员骑了。她的马,只是编制上的马,纸上的马。”
对于这段描述,左义霞表示并非虚构。后来,她随李贞在北京生活期间,家中经常有战友前来看望她,“他们都是在长征中同甘共苦的战友,很多都在长征中受到过姨母的照顾,其中有些人甚至是被她救过命的。彼此间的这份深厚情谊,都是缘起于她当年的那份大爱。”
可由于过分劳累,加上身体负担日重,过赤水后,李贞病倒了。病得非常严重的李贞,提出将自己绑在马背上走出草地。1936年10月底,历时11个多月,李贞随部队完成了这次壮烈的行军。
将建李贞陈列馆,展现女将军风采
“家里与姑姑有关的物件,也就只剩下这身棉衣和这座旧钟了,这是她留给我们的唯一念想。”近日,在永和镇佳成村,58岁的李益岐小心翼翼地捧出一套厚重的军绿色棉衣、棉裤和一座已经停摆的闹钟,语气里满是感慨。
关于姑姑李贞,李益岐所知道的一些故事都是与无私无畏有关:1990年3月,李贞因病在北京逝世,她留下的遗物,只有战争年代的一些生活用品和几件打了补丁的衣服。唯一的一本存折上,仅有一万多元钱。而对于这笔钱的去向,她却在遗嘱中写着:一部分交党费,一部分分别资助给家乡浏阳和丈夫甘泗淇的家乡宁乡。
“尽管她的近亲都没有得到什么特别的照顾,但我仍为有这样的姑姑而感到骄傲。”李益岐告诉记者,最近当地正在着手修建李贞陈列馆,届时大家可以前往永和参观,领略一代开国女将军的风采。
李贞姨侄女左义霞:
“她抚养了20多位烈士遗孤”
记者:李贞将军先后抚养了20多位烈士遗孤。作为亲属,您是不是也享受了不一样的爱?
左义霞:从10岁开始,我便生活在姨母身边。念中学开始,我读的是寄宿学校。姨母对孩子的要求一贯都非常严格,不管是住校还是放假,永远都不许有特殊化。当时我因为年龄小,洗衣服、床单时挺费力,旁人想帮忙,她却不允许。这种习惯培养了我们从小不落后于他人、不特殊于他人的心性。
记者:作为女将军,她给您的印象是不是特别威严?
左义霞:要求严格却并不代表不爱。我因为从小跟着姨母长大,不是母亲胜似母亲,也最能感受到她英姿飒爽背后的无限柔情。晚上我爱蹬被子,每晚起来给我盖被子的都是她。到了上大学的时候,她为我细心准备好所有物品,在我看来,这位严母其实挺温柔的。
记者:“如虹的气势、如玉的品格”,这是不少人对李贞将军的评价。她身上的哪些东西对您影响比较大?
左义霞:她的一生没有自己的子女,因此也将全部希望寄托在我们这些后辈的身上。无论什么时候,她都会要求我们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而她自己也一直不曾放弃过学习。她一生抚养了20多位烈士遗孤,自己生活中却非常节俭,家中的两只皮箱整整用了40年……这份大爱,让人受益终生。
[责编:朱晓华]新湖南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将军李贞 观后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