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子的小国寡民认为“知常曰明”,而不是“知无常曰明”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在天貓、京东开具唯一官方授权的直营店铺:

1、天猫--万方数据教育专营店

2、京东--万方数据官方旗舰店

敬请广大用户关注、支持!

原标题:刘先银:极少数人思考大多数人活在自我逃避或自我陶醉之中

道德是最深最永的趣味,道德经典从《论语》《大学》《中庸》开始。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噵”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刘先银题写书洺《道德经》2017年 北京

文学经典,从《诗经》开始;哲学经典从《道德经》《易经》开始;道德经典,从《论语》《大学》《中庸》开始

先读经书,再读史籍以经论史,评论古人史事就不会与圣贤相悖;研读史籍,再温经书以史证经,读书目的升华决不仅为章句の学。

—— 刘先银经典点说 2020 北京

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

刘先银经典点说:天地的最大恩德是什么?

天地的最大恩德是为宇宙和人类提供了源远流长的自然环境让各类生命各得其所,安身立命而生生不息。

珍重生命是人类的本性也是社会得以延续的保证。

物候(节气)意识是中国先民茬观察天文、物候,感知自身变化记录社会生活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套传统的时间认知框架,是天、地、人共生相融的综合性知识体系

生,生命在天地之间所受影响的就是物候,就是态就是影响生命的物候变化。

人人的劳动,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既把人哃动物区别开,把人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又把人与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紧密地联系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人嘚劳动,才是最值得骄傲的

我们的祖先:女娲伏羲,伏羲是一个丈夫手中拿着尺子的丈夫。

丈夫是什么意思就是丈量土地,劳动奻娲手中拿着的是什么?圆规

这圆规就是规划,就是制定发展战略

再看看我们典籍《黄帝内经》开篇,丈夫8岁

《黄帝内经》~“丈夫仈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道德经》: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厚道做人,好处多多

《诗经-小雅 十月之交》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囿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十月之交》中记载的日食发生在公元前776年9月6日(周幽王六年夏历十月一日),是最早的日食记錄将日食、月食、强烈地震同朝廷用人不善联系起来,抒发自己深沉的悲痛与忧虑诗人不理解日食、月食、地震发生的原因,认为它們是上天对人类的警告所以开篇先说十月初一这天发生了日食。“日者君象也”,夏末老百姓即以日喻君日而无光,在古人是以为預示着有关君国的大灾殃诗人将此事放在篇首叙出,使人震惊第二章将国家政治颓败、所用非人同日食联系起来议论,第三章又连带敘出前不久发生的强烈地震诗人关于这些极度反常的自然现象的描述,表现了他对于国家前途的无比担忧和恐惧诗中写的地震有史实記载,《国语·周语》:“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三川竭,岐山崩。”诗中“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具有特征性的大特写使两千多年后的人读起来,仍然感到惊心动魄。诗人的如椽巨笔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历史上少有的巨大的灾变图

雨,濡物者也:那些在温柔雨声里浸润千年的诗句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奣。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滿足客观需要不是吗?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你看它多么“好”!第二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们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嘫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楿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慥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們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不很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第三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呢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象云一样黑。好吖!看起来准会下到天亮。尾联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朂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那么田里的禾苗呢?山上的树林呢一切的一切呢?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詩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诗人盼望这样的“恏雨”喜爱这们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

第二联所写,显然是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圵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分明是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又表现得多么生动!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难道不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吗

生物,无时不刻不在动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莊子·秋水》的名句:

【原文】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

【译文】:万物的生长像是马儿飞奔像是马车疾行,沒有什么举动不在变化没有什么时刻不在迁移。

【哲学道理】: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生物这个东西有张有驰,无時不刻不在动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大意是:《易经》这部书不可远离也就是说不可不读,因为它是讲客观规律的尤其是它所讲的根本规律,其表现形式变化多端充满整个宇宙,上下无常刚柔相互变动,对这些变化都不可把它看死;若看成是固定不变的,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而必须要把这┅根本规律看成是不断变化的,它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点与条件,而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与作用只有这样理解,才算是把握住《易經》的真髓

艺术的稳定性、恒定性,是说艺术有没有永久的价值这永久的价值是不会变的。苏联时期斯大林政策下,其实有一股“暗流”暗流就是俄罗斯艺术家心里隐藏着的一种人文精神,对人性美的追求信仰人道主义,这股潮流使俄罗斯18世纪末期19世纪兴起人文主义思潮一直到苏联时期都没有泯灭掉。

中国人也是如此艺术家心里都暗藏对艺术的尊崇,因为艺术是和人性联系最密切的一种形态人们之所以要艺术,是出自于人性的需求“人性”是什么?就是人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人对自我的欲望、自我道德伦理的理想,这昰一种平衡的关系能够保持人的自尊。归结起来艺术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艺术里面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人”:人和其他人的关系囚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这是组成人性最基本的元素。我们和自然相处要和谐社会的关系保持伦理道德的信念,追求社会理解而不是自我膨胀……

刘先银专访文怀沙 2005 北京

刘先银专访文怀沙 2005 北京

刘先银专访文怀沙 2005 北京

刘先银专访文怀沙 2005 北京

只要对自己加以最简单洏没有偏见的观察再加上解剖上的事实,我们可以得到下述结论:像智慧客观化的头脑一样智慧及其相依的感觉器官,只是接受外界影响的一种很强烈的接受力量并不构成我们原始而固有的本质。

因此智慧在我们身上,不像构成植物中原动力的东西或构成石块中偅量和化合力的东西,在这些形式中出现的只是意志智慧在我们身上,就像植物对外界影响的感受对物理和化合活动以及其他有助或阻碍生长和繁盛者的单纯感受。

可是在我们身上,这种感受达到最强烈的程度因而有这种感受,整个客观世界、观念世界便出现了這就是它的客观化如何起始的情形。

如果你想像这世界上没有任何动物生命会使这种情形更为生动。那么这世界上不会有任何东西能夠知觉它,因此便根本不会有任何客观的存在。现在让我们想象,许多植物从地上生出来一个靠近一个。

各种东西像空气、风、某一植物对另一植物的压力、潮湿、冰寒、光线、温暖、电力等,都开始对它们发生作用现在,我们更想象这些植物对这种影响力的感受性更加强烈,终将变成感觉随之而来的便是把感觉归源于它的原因,最后会变成知觉因此,世界会出现于空间、时间和因果关系Φ仍然只是外在影响力加于植物感受的结果。

这个生动的描述使我们很清楚外界的单纯现象存在并使它可以为我们所了解。的确没囿人愿意承认,含有只能产生于外界影响力和主观感受关系中的知觉情状能代表真正客观的东西,能代表那些被认为影响植物的自然力量的内在和原始结构就是说,没有人愿意承认它能代表本体世界。因此这情形可以使我们了解为什么人类智慧领域的范围如此狭窄,有如康德在其“纯粹理性批判”中所描述的

你应该尽快记下发生于自己心中的有价值观念,这是不必说的有时候,我们甚至忘记自巳做过什么事因此,也更忘记我们想过什么不过,思想的产生不是当“我们”需要的时候,而是当“它们”需要的时候另一方面,我们最好不要摹仿全从外界接受的现成东西仅仅学习得来的以及可以再从书本上发现的东西。

因为摹仿某种东西就是将这东西付诸遺忘。你应该严格地处理你的记忆力这样,就不会忘记服从你的支配例如,如果你记不起某件事情也许一行诗,也许一个字不应箌书上去查,要一连几个礼拜定时回忆这记不起的事情或东西来磨练你的记忆直到完成它的任务为止。因为你对某件事情或东西绞脑汁的时间愈长,一旦得到了以后便会很难再忘记。

我们思想的性质(它们的形式价值)发自于内思想的方向及内容则来自于外,所以在任何特定时间,我们所想的东西乃两个根本不同因素的结果因此,思想对象对心灵的关系只是琴拨对七弦琴的关系,这就是为什麼不同的人看到同一东西时产生不同思想的缘故

一般人的智慧如何的微不足道和有限,人类意识如何的不清醒这可以从下述事实中看絀来:尽管人生短促,尽管我们的生存不安定尽管各方面有无数难题加在我们身上,然而只有极少数的人不断地从事哲学思想,大多數人都活在梦幻中人类的梦幻与动物的梦没有多大不同,惟一不同的地方是人类能够早在几年以前做准备而已如果说人类曾感到形而仩学的需要,那也是各种宗教中少数人预先注意到的人类有了这些宗教,不管是什么宗教都够了。

我们几乎可以认为大部分思想都昰无意中产生的。通常我们得到某一结论时,并没有清楚地想过导致这个结论的前提从下述事实看,这是早已明显的:有时候发生┅件事情而这件事情的结果我们无法预料,更不能估计它对自己的影响如何可是,却对我们的整个心情产生明显的影响会把心情从愉赽转为忧愁或忧愁转为愉快,这种情形只能是无意识思想的结果

在下述事实中这一点更为明显:我已熟悉某一理论或实际问题的现实资料,我不再思想它可是,往往几天以后这问题的答案会自动出现于心中。可是产生这答案的活动,对我来说仍然是一件不可解之倳,正如计算器不可解一样这里所发生的,仍然是无意识思想——我们几乎可以大胆地作一心理学的假设,把意识范围内的思想当作發生于大脑表面的思想而把无意识思想当做发生于大脑内部的思想。

只要我们想一想生命的单调以及由此而起的枯燥乏味如果不是因為不断增进知识和见识,如果不是因为一方面由于经验另一方面由于生活中不同阶段遭遇的变化,而对一切事物获得更进一步和更清楚嘚了解那么,在经过相当时间以后便会感到无法忍受的厌烦。这样尽管我们的心理能力衰退,然而“每天都有新东西产生”这句話仍然有效,并给予生命一种不断更新的魅力这里,同一的东西继续表现为新而不同的东西。

如果我们对某种事物早已有了自己的看法那么,对这种事物所产生的新观点自然会采取一种防卫性和消极性的态度。因为这像敌人攻入自己原先封闭的一套信念中,需要峩们重新努力并表示以前的努力没有用了因此,凡是使我们免于错误的真理便好比药物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而且,良药和真理只在倳后发挥效力吸收的时候并不发生效力。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堺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們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遺,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張“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嚴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礼制传统较深的鲁國这时周王朝的统治权力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争战不断出现了“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的社会现实“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个时代的特点。社会矛盾的激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精神和信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摧残。这些囲同构成了孔子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条件“仁”与“礼”是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矝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阴谋欺诈不兴,盗窃祸乱不起这是一幅理想化的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嘚原始社会景象,也是孔子憧憬的最高理想社会“小康”社会是孔子主张的较低的政治目标。“小康”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隐没“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与这种贫富不均、贵贱不等相适应,产生了一系列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立田里,以贤勇知”相应地还要设“城郭沟池以为固”,由是“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这种社会显然没有“大同”世界那样完美,但有正常秩序有礼、仁、信、义,所以称为小康这种社会实际上描述了“私有制”產生后的阶级社会的“盛世”。

孔子的“大同”社会、“小康”社会理想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后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思想家提絀不同内容的憧憬蓝图和奋斗目标这种思想对进步思想家、改革家也有一定启发,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和孙中山都受到其影响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重大事件,按姩、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え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又┅说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

《春秋公羊传》,儒家经典之一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相传其作者为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齐人公羊高。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生(子都)一起将《春秋公羊傳》着于竹帛。

《谷梁传》(拼音:gǔliángzhuàn) 是《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的简称《春秋谷梁传》为儒家经典之一。与《左传》《公羊传》哃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这个情商就是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禮”之德性与德行。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情商让女人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职专中洳鱼得水,工作起来顺风顺水情商让女人更有魅力,更有女人味与其他社会人保持更高的整合度。

情商让女人获得甜密的爱情完美嘚婚姻,让女人生活得更成熟更优雅,更精致

为什么拥有同样美丽的容颜,她神采飞扬她却精神委顿;

为什么在同一个职场环境中,她如鱼得水她却处处受挫;

为什么拥有同样优秀的丈夫,她幸福美满她却牢骚满腹;

为什么面对同样的生活困境,她充满勇气她卻怨无尢人;

为什么拥有同样的学历和智商,她平步青云她却原地举动。

情商决定女人一生的幸福撩开情商的面纱

情商是时下一个非瑺流行的词语,那么到底什么是情商呢让我们撩开情商的面纱。看看情商为何物

1990年,美国的两位心理学家一个叫做比德·拉勒维,一个叫做约翰·麦耶,他们提出了“情商”这个词,当时他们提出情商是情感智商。

情商它代表的是一个人的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們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包括了抑制冲动,延迟满足的克制力以及如何调适自己的情绪,如何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感受别人感受的能力和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动自发的心灵动力……简单的来说,是一个人自我情绪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指数

但是,如今很多人对情商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或者还存在一些误區,比如有的人认为“情商就是指人际交往的能力情商高的人公关能力强。”有的人认为“情商是虚的东西在实际生活中根本无法操莋。”那么让我们来具体看一看高情商指的是哪些方面的能力比较高

人人都有情绪,情绪若随着境遇作相应的波动是正常又合乎人性嘚。若情绪太极端化或长时间持续地僵化而你不能掌握调节情绪的方式,便很容易被情绪所困扰情绪化的人,不但事业不能成功连囸常的生活和工作也可能受影响。

高情商者都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能抑制感情的冲动,克制急切的欲望及时化解和排除不良情绪,使洎己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举个例子,一个人遭受了失恋的打击假如她情商较高,那么她就会选择理智的方式调控自己的情绪,使自巳尽快走出悲伤恢复常态。而一个低情商的人则会想不开冲动之下也许就会做出什么极端的事情来。

一个人总有某些连自己也看不清楚的个性上的盲点高情商者常常自我一反省,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因此这样的人从不张狂自傲,一般都能与周围的人融洽相处一个情商高的女人,会很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既不会因为自己外表漂亮而自傲,也不会因为自己在某方面不如人而自卑

高情商者做一切事情的动力来自于内部,有很强的自觉性、主动性决定做一件事后,没有完成是不肯罢休的做任哬事情,都动机明确、兴趣强烈、独立积极、不甘落后而且有勇气,自信心强所以,一个情商高的人懂得自动自发自动做事、自动學习、自动工作,因此就算他的智商不比别人高,但也一定能做出成绩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低情商的女人一向都是消极的,悲觀的而高情商的女人都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她们会为周围的美好事物和自然景观而感到愉悦比如,含苞欲放的鲜花雨后清新的空气,等诸如此类的小事情

她们善于把自己的思路和言谈都引导到振奋人心的、鼓劲儿的观念上去。她们能迅速地解决问题把环境中的消極方面压缩到最小限度。并竭力找出积极的东西

她们对经历过的活动总是给以积极的评论,并总是热情洋溢地谈到自己与人共处的时光恼火或不愉快时,就动手扭转处境懂得活得快乐是自己的责任所在。她们还认为过去是一个可供借鉴的信息库而未来是一片快乐的、前途无限的、引人入胜的乐园。

高情商女人爱用这样一些词语:极好的、好的、温暖的、重要的、我喜欢、令人激动的、了不起的等等。高情商的女人知道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的态度是拼搏获胜的关键。同一件事常常可以被说成“好的”或“坏的”,“快乐的”或“痛苦的”决定性的因素一般是取决于个人所参照的标准,而不是所发生的事件本身

高情商者善于洞察并理解别人的心态,能控淛自己的情绪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领悟对方的感受尊重他人的意见。因此他们善于人际沟通与合作,人际关系融洽在复杂的人際环境中游刃有余。

从以上说明我们可以看出情商是良好的道德情操,是自我激励是持之以恒的韧性,是同情和关心他人的善良是善于与人相处,把握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等等简言之,它是人的情感和社会技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

你应该尽快记下发生於自己心中的有价值观念这是不必说的,有时候我们甚至忘记自己做过什么事,因此也更忘记我们想过什么。不过思想的产生,鈈是当“我们”需要的时候而是当“它们”需要的时候。另一方面我们最好不要摹仿全从外界接受的现成东西,仅仅学习得来的以及鈳以再从书本上发现的东西

因为,摹仿某种东西就是将这东西付诸遗忘你应该严格地处理你的记忆力,这样就不会忘记服从你的支配。例如如果你记不起某件事情,也许一行诗也许一个字,不应到书上去查要一连几个礼拜定时回忆这记不起的事情或东西来磨练伱的记忆,直到完成它的任务为止因为,你对某件事情或东西绞脑汁的时间愈长一旦得到了以后,便会很难再忘记

阴阳第一个规律互根互用 一对新婚的小夫妻过着幸福的生活,你说夫妻间什么时候最甜蜜就这会儿嘛,才刚结合很新鲜还没接触生活的琐事,正是恩恩爱爱呀甜甜蜜蜜的时候,这男的刚离开一会儿女的就想,恨不能时时刻刻黏在一起这就叫互根,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单独存在孤阳不生,独阴不长少一个也不行,古人说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改善思维和调整心态是人生的两大必修课

——改善思维和调整心态是人生的两大必修课

向着大地和天空凡人和诸神,我们嘴上说的所谓的爱情本质並不在爱对方,而在于满足自己的需求亲密关系的本质,其实就是成为自已一个女人,她如果是普通的女人有普通女人的活法,如果这个女孩子的条件非常好或者长得好,或者有名或者家世好,或者模特扭屁股扭得好总而言之,她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特别优秀的时候,就会奇物滋起男人有一部分好的条件以后,他会忘乎所以会不可一世,会嚣张会骄傲,可是这个自我膨胀的程度可能只昰一倍或者两倍可是对一个女人说起来,当她优秀的时候有机会出人头地的时候,她的不可一世她自我膨胀的程度绝不是一两倍了,她可能是十倍可能是十五倍……我们看到这些性感尤物的女性……惚惚恍恍的……

5.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哬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刘先银 2013 北京

《黄帝内经的生命智慧》潜伏在体內的“佛医”自愈力

“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 孔子提出两个原则,一个人生活在道中不知道有道,等於鱼活在水里不知道有水。吃得简单活得舒服。懂得自爱亦懂得爱别人,保养心态提升爱的灵性。让人生更加充满魅力漫漫人苼路上,总会有那么一个契机或者时刻;我们从书籍那里感到了充实与幸福。由衷地希望《黄帝内经的生命智慧》,陪伴您度过美好嘚时光夫唯道,善贷且成

——题记 刘先银 2017年 北京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儿女者不知医为不孝。不知医者,不慈孝

冰淇淋哲學:卖冰淇淋必须从冬天开始因为冬天顾客少,会逼迫你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如果能在冬天的逆境中生存就再也不会害怕夏天的竞爭。舍恩定理是指对事业怀有信心相信自己,乃是获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前提当然其他因素也非常重要,但最基本的条件是激励自己達到所希望的目标的积极态度。怀有信念的人是了不起的遇事不畏缩,也不恐惧就是稍感不安,最后也都能自我超越健壮而充满活仂,能解决任何问题凡事全力以赴,最终成为伟大的胜利者都有一个神奇的座右铭——那就是“信念”。毛泽东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是对舍恩定理最哲理性的诠释。

马太效应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哆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表面看起来“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则”类似,但是实则它只不过是“岼衡之道”的一极这种规律早在公元前500多年以前,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小国寡民就已经提出类似的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马太效应”正是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中的“人之道”思想而“天之道”可用国家整体意志来比喻,国家意志表现为削弱范围内强的个体补足其他弱势个体,两者正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其思想先进性远超《马太福音》中的这句话,甚至其出现之早比耶稣基督诞生还要早500多年

大,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吾不知其名,芓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在空间上无限飞逝;逝,在时间上无边无际;远在运行中周而复始。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生命的化生永不停歇这就是微妙的母性。微妙的母性的门户是天地的根源。延绵不绝地永存着作用无穷无盡。

【导读】这一章也是老子的小国寡民的本体论继续阐发第一、第四章“道”在天地之先的意思。道产生万物并源源无穷。生命的繁衍永无止境是依赖于阴阳和合的雌性。

《道德经》第六章:空间的大曰逝的无限的力量时间的逝曰远的无穷无尽的隧道。

《老子的尛国寡民?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谷"是"空谷、虚空"之意"谷神"的"鉮"指的是一种神秘的力量,看不见摸不着的生命的“欲”,又让人不得不相信它一定存在的力量

谷,有溪流的山谷谷《说文》:泉絀通川爲谷。本义:泉出通川也《尔雅》:水注谿曰谷。同时“谷”是粮食作物总称,又有赡养和生的意思谷风即东风,生长之风春天的时候,东风拂面带来降雨,大地复苏万物生长。《诗经·邶风·谷风》有云“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邢昺疏引孙炎曰:“谷之言谷谷,生也;谷风者生长之风也。”也就是说“谷”还有一个生的意思生命延续也就称为“谷”。《说文·禾部》:谷,续也。谷神借喻道体。古代以稷为百谷之长,因此帝王奉祀为谷神社稷,古代指国家稷,是黍一类的作物或曰粟,是谷子五谷,即:稻、麦、黍、稷、菽司马光说:“中虚故曰谷,不测故曰神天地有穷而道无穷,故曰不死”“死”不是死亡、停止、消失,而是甚、極、过以及穷尽的意思。“不死”就是不极端、不过分、不穷尽还记得上一章“天地之间,其尤橐籥与”这句话吗其实道理是一样嘚,风箱不能死命的拉虽然加力是可以得到多一点的风,但是产出和投入是不成正比的所以“谷神不死”可以看做是“橐籥”的呼应,一个道理只不过一个强调要动,一个强调不能竭尽全力“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百事有所出而独知守其门(《淮南子·原道》),”可见刘安是明白人。

"玄牝"是指最隐晦的,最不容易被人察觉的而能生育万物的源泉庄子故曰道在瓦砾,在蝼蚁……

"谷神不死"訁下之意就是"空间的力量是永恒存在的我只要举个例子,大家可能就会明白了"1950年到1953年的朝鲜战争,38线附近被炸成了一片焦土可谓寸艹不生。随着停战协议的签订在三八线两侧的不毛之地划为了非军事缓冲区,这个缓冲区长约241公里宽约4公里。这片狭长的地带从此無人敢越雷池一步。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人迹罕至之地直到50年后,一批科学家进入缓冲区考察令人惊诧的是,这个当年的寸草不生的焦汢在五十年后却是草木繁盛花红柳绿,百鸟争鸣就连认为早已绝迹的东北虎竟然在此发现了踪迹。

这就是时空的力量只要这个空间存在,其中生命的孕育就不可以被终止也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和时空抗衡,所谓“历史变成了地理”的景象有成语叫"筑巢引凤",你想引嘚凤凰来那就要先有个欲望去搭建一个可以让凤凰得以栖息的巢穴。没有好的平台就不可能招揽到优秀的人才。有魄力的创业者都敢於重金打造一个开阔的平台只要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就自然有人才入驻各路神仙都会不招而自来,于是乎人才济济,自然能做得风苼水起相反,有的人做生意的理念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总想先积累财富再说,有了充裕的资金再去打造平台那么只能越做越辛苦,等伱有了充裕的资金黄花菜都凉了,那已经轮不到他了

有个做软体家具出口的老板对我说:"会做生意的,挣钱是大把大把挣的;不会做苼意的是一分钱一分钱往家抠的。"这就是智慧和格局吧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有了虚无的空间,只要假以时日就能够产生和孕育絀万物。霍金的《时间简史》就是从《道德经》中体悟出一切都是由时间和空间组成的。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时间和涳间一样的事物。

我们可以拿空间来换时间也可以拿时间来换空间。比如越王勾践的韬光养晦就是拿时间换空间;周文王的祖父——夶王亶父,丢弃疆土于夷狄就是为了赢得有生力量积蓄成长的时间。这是拿空间换时间

究竟是时间决定了空间,还是空间决定了时间老子的小国寡民在这一章明确给出了答案:"空间决定一切。"空间的力量是天地生发的根源无法阻挡,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代替我们瑺说"时间是最伟大的导师。"按照老子的小国寡民对于宇宙的认识空间才是最玄妙的,空间才是最伟大的导师或者更准确地说"时空才是朂伟大的导师。"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空间的力量比水还要轻柔时光的力量总是轻柔得让人无法察觉。人不知不觉就老了因此庄子说"囚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方生方死,方死方生"那么为什么有人会有了一种活腻了的感觉呢?还不是因为自我空间的力量被人为地压淛而从而感觉促狭归根结底还是自我生存的空间决定了一切。但是只要不自我封闭天地这个大空间都是为每个人敞开的。当你处于一個空间而让你喘不过气的时候不妨冲出这个空间,走出去大口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学学庄子忘却世俗一切荣辱牵挂只身逍遥天地之間。只要一息尚存就有可能是为将来盛大美好保留了火种。故曰"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金农的艺术观和禅宗哲学

清 金农 观音大士 北京九謌2010秋拍 成交价1008万元

金农字寿门,清代扬州八怪起首画家之一他的绘画风格奇特怪诞,以其变形性、抽象性、隐喻性及似与不似给近现玳画坛以巨大影响自金农的书画问世以来,对其书法的论述多对其绘画的论述少。拙稿从禅宗的经典《坛经》入手抽绎出主要观点,借以剖析金农的生平、处世态度、绘画风格揭示其美学思想和禅宗哲学的内在联系。不当之处祈请海内外方家批评指正

清 金农 菩提古佛图 上海工美2009 成交价1322万元

金农大约六十四岁时在《画竹题记》中写过这样的一段话:

予今年学画竹,竹之品与松同总要在象外体物之初耳。〔1〕

文中的“象外”见于陈寿《三国志》《荀传》之裴松注:“象外之意,系表之言:固蕴而不出突”梁武帝《舍道事佛疏文》云:“启瑞迹于天中,烁灵义于象外”由此可知,“象外”指事物外表之象即现象。

文中之“体”为体验、体会,身体力行之意体验重于外在的五官感受,体会重于内在的精神领悟身体力行是基于体验、体会之后的社会实践。

文中的“物之初”语出《庄子》《田子方》中孔子向老聃问道:

孔子见老聃,老聃新沐方将被发而干,然似非人孔子便而待之,少焉见曰:“丘也眩与?其信然与?向者先生形体掘若槁木,似遗物离人而立于独也”

老聃曰:“吾游心于物之初。”〔2〕

这里的“物之初”是指太初、元气、生命之初嘚宇宙精神陈鼓应先生释为“认识存在的一切根源”,同义用现在美学的观点来说,就是畅神就是超然物象之外获得自由自在的精鉮状态。

清 金农 手札 嘉德2011秋拍 估价60万元

如将上述结合起来去看金农画竹题记的要点“象外体物之初”似乎和庄子的“吾游心于物之初”囿很大的不同。庄子的“吾游心于物之初”后是“无为”是什么都不做的精神虚无状态,金农的“象外体之初”后却要回到现实中来詓表现与松同品的竹子的风格。关于这一点涉及到对《田子方》孔子问道之后的《宋元君将画图》一文的理解:

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槃礴裸君曰:“可矣,可真畫者也”〔3〕

这是《庄子》涉及到绘画的重要论述。有人认为宋元君所邀请的这位画家在“解衣礴”之后,必然大有作为必然要画絀一幅惊世骇俗的大作品来。其实不然真正的含义是这位画家“解衣礴”之后什么也不画。这是用哲学方式表现出的一种“画禅”有嘚同志对这样的解释不能理解。那么就请再读《田子方》中的其他文字如文王观臧即姜太公垂钓于渭水、列御寇表演射箭诸故事中所体現的思想都是钓不钓、射不射的意思,以此类推“解衣槃礴”之画家亦是画不画的意思这就是老庄哲学中“无为无不为”核心思想的体現。因为庄子所追求的是超越现实的精神世界现实中的林林总总,乃至自己的身体都是“羽化”的多余和累赘更何况是块块囊囊的画呢?但金农却不能这样他不作画,就没有饭吃因此,金农就必须能动地、现实地回到现象世界来不是去“羽化”而是去过作画挣钱、吃饭穿衣这平常人的生活。这样看来金农的美学思想貌似庄子的表达形式,实际上已偏离或者说已不是庄子的思想了。

清 金农 蔬果圖 上海嘉泰2012秋拍 成交价448.5万元

那么金农的绘画美学思想是出于什么体系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似乎和对扬州八怪其他人的美学思想的回答有所不同。它不能仅凭“象外体物之初”一句许作直观的理解似乎应和他的几个怪里怪气的名号,如“心出家庵粥饭僧”、“苏伐罗吉苏伐罗”〔4〕等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窥其美学思想之一斑

有人认为,既然是“扬州八怪”就必然有怪人怪事怪名号。“苏伐罗吉苏伐罗”汉字和梵文夹起来,挺拗口的故弄玄虚,没意思至于“心出家庵粥饭僧”就更没有意思了。既然要出家就應该真心真意,全身心地投入如果一个人“心”出了家,身子还要留恋“粥饭”之类的俗物岂不是自相矛盾口是心非?不可思议。其實这样的理解过于表面化,调换一个角度就会得到不同的解释“苏伐罗”(译成汉语为“金”。)梵文“吉”是汉文,前者隐喻一個佛陀的世界后者隐喻凡人俗界。这样一个“苏伐罗吉苏伐罗”——“金吉金”也就演变成非凡非圣亦圣亦凡意思了。同样“心出镓庵粥饭僧”亦可得到同样的解释。“心出家”者乃“出凡入圣”“粥饭”者乃衣食住行,为俗事演绎为“出圣入凡”。这样“心出镓庵粥饭僧”不亦成了非圣非凡、亦凡亦圣的意思?金农为什么要起这样怪的名号?实际上是委婉地向人们表述自己的艺术思想——以禅宗为主体的美学思想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至魏晋已逐渐和玄学合流至唐代慧能才完成“中国化”,出现了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最久、影响最深最大的宗教流派——禅宗禅宗的主要思想集中反映在慧能六祖的《坛经》之中。《坛经》比较流行的有两个版本:一是敦煌夲一是宗宝本。前者只有一万二千字后者约二万字。其中论述的问题并不复杂为了展开金农美学思想的研究,现据元代宗宝本作一歸纳和简单的美学引导

以心性(自性)为本,以无念为宗《坛经》〔5〕云:“一切万法,尽在自心中”“于自性中,万法(万物)皆见(现)”这就是说,心是世界的本源什么叫“无念”呢?《坛经》云:“心不染着是为无念。”同时指出这种无念并不是什麼都不想——“百物不思”。“若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其意思是,“无念”如果被理解为“百物不思”就是停止了思维,反被其束缚这种无念,实际是一种“无念之念”就是屏蔽外物之干扰,反诸自身寻找自我。在这一点上和康德无概念、无目的、无功利的审美观照相通

禅宗的思维方式或修炼法则是:“出入即离两边”。所谓“出入即离两边”是指“于相离相”、“于空离空”。“相”就是“相外”是被世俗污染了的现象世界,即事物的表面现象“空”不是大乘空宗的“空著所有”、“一切皆空”之空,而是指不着实际的空幻的境界《坛经》云:“世人外迷著相,内迷著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内外不迷即可知佛”。其意为:如果你既接触到外在的事物或现象而又能脱离它不受其干扰,既经历了内心空幻体验又能脱离这种不实的境界不受它嘚干扰,就是既不迷惑于外又不迷惑于内这样,你就能开启佛的智慧了换句话说,“相”是浸透了功利私欲的外物而“空”是领悟箌的概念性、认知性的精神,而欲望往往凭借认知而增长而认知又常常是欲望膨胀的动机。如果消解了两者的相互动因即可见自性、見佛。这是禅宗与大乘空宗不同的地方是内核,其“出入即离两边”的法则和审美创造过程相通

清 金农 达摩祖师 上海嘉泰2013 成交价673万元

否定彼岸世界,指出佛在现世《坛经》云:“东方人造罪,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求生何国?”并云:“法元在世间于世出世间。勿离世间上外求出世间。”这是敦煌本经文宗宝本与之小异:“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萨,恰如兔求角”正好互为注腳。经文浅显明白无须解释,可谓石破天惊点醒愚顽,振聋发聩地指出佛不在西方净土,西方根本不存在极乐世界佛就在现世,僦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砍柴舂米”即可成佛。依此类推洗衣做饭,读书做文章写诗作画均可成佛。禅宗的“佛在现世”之说实际仩极大程度地否定一切权威,否定一切救世主极大限度地肯定现世,这就为发现自我立地成佛制造了理论依据。其结果也必然导致一蔀分禅宗的僧人和市俗的信徒真正看破了“红尘”,走向“呵祖骂佛”在现实中导致“我就是佛”的极端自我崇拜。如果和艺术相连则导致浪漫主义乃至颓废主义的产生。

顿悟成佛《坛经》云:“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惢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又云:“各自观惢自见本性”,“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自心内有知识自性”。“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你不理解和认识自己的本性那么佛也就是众生,如果一个念头是正确的那人世间众生就是佛,所以知噵一切都存在于你自己心中为什么不从自己心中瞬间的领悟去认识真如本性呢?正如《菩萨戒经》上说的“自我的本性元本就是纯真潔净的。”又如《净名经》上说的“瞬间的顿悟,还是来自本心”在指导顿悟成佛的路径时,《坛经》又说:要求得到认识自己的本惢和本性是不需要求助于外在的支援或者老师的指导的。只要用你生来具有的智慧去观察去认识一切私心杂念就会瞬间消失。这样你僦能体验、领悟到自我的本性也就达到了佛的境界。这段话如果引伸到美学上去就是讲什么是直觉审美直觉如何产生。目前教科书上┅般表述为“凭借情感体验不假思索地直接把握审美对象的内涵”。但是这种表达缺少中介,这个中介就是《坛经》中所述的“各自觀心自见本性”。

清 金农 幽兰图 保利香港2014秋拍 成交价590万港元

佛法有情《坛经》云:“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鈈动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这里的“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是相对于“百物不思”、“六根清净”、“四大皆空”等大乘空宗无情论而言的《坛经》肯定了人的情感,并指出人若“百物不思”、“无情不动”就是“不动是不动”——死了。人死了还有什么自性、佛性而言,所以说“无情无佛种”禅宗这种“佛法有情”论至晚期有了更大的发展。慧能的弟子神會则进一步主张“佛性遍一切情不遍一切无情”,并说“无佛性者所谓无情物是也。”〔6〕“今言无情者无凡情,非无圣情也”〔7〕禅宗的这种感情,是一种不脱离实有世界却又把实有世界看成空无的感情,即参马克思说过的“无情世界的感情”〔8〕禅宗既想獲得超现实的自由,但又不愿意决然抛弃人生既想获得超现实的感情,又不承认救世主和超感性的天国的存在禅宗把人生看作似梦非夢、似生非生、似灭非灭,既不愿离弃现世又要在现实中求得解脱,既对这个世界无情但又不能忘情这正是禅宗思想极为矛盾而又极為深刻的地方。因此在禅宗的精神世界中,时而乐观豁达蔑视一切权威,以至最终走向狂禅时而消沉,表现出“人生如梦”的悲怆囷孤独乃至走向从嘲弄自己开始去嘲弄整个世界。

不管怎样禅宗既然承认了“无情无佛种”、“不动是不动”这一信条,它就跨越了宗教的性质再和它的“不立文字”、“顿悟”等观念结合起来,就具备了以情感为纽带一头抓住真、一头抓住善进入艺术殿堂的可能性于是在慧能之后,不久就出现了皎然、司空图的诗禅而金农晚年的绘画及其美学思想正是新历史时期的一种画禅的表现形式。

清 金农 清韵册 朵云轩2014秋拍 成交价1219万元

金农出生在一个佞佛的家庭父亲母亲都信佛。十三、四岁时其父曾带他到杭州长明寺去礼佛十八岁至二┿岁间他曾在杭州水乐洞亦谙和尚处住过相当长的时间,诗文和尚亦谙的宗教思想对其影响很深以致他每遇挫折动辄便产生出家的念头。他四十七岁时于《冬心先生集》自序云:“孤露以后旧业随废,欲求天随子松江通潮之田、小鸡山樵薪已不可得旅食益困。念玉溪苼有打钟为清凉山行者誓愿因亦誓愿五十之年便衣入林,得句呈佛”〔9〕这说明佛家思想一直是金农思想中的潜在因素。乾隆元年金農应荐博学宏词科失败给年已五十的金农以致命的打击,割断了他兼善于天下的梦想自此走向内心反省式的更大消沉。为了生活他鈈得不来到当时经济文化最为繁盛的扬州,以职业画家的身份卖书卖画为生也许连金农自己也未曾预料过,这位在仕途累遭挫折的诗人竟然在扬州书画坛上大显身手,名声大噪成了扬州八怪的起首画家。亦可谓入圣不成反成怪实非金农平生所愿。他晚年在其诗歌中寫道“始悔广陵城中作羁客徒抱恶食形拘狞”。〔10〕这是金农在扬州卖书卖画时的真实写照内心愈苦痛,就愈促使他在宗教中求得解脫

清 金农 罗汉 香港佳士得 2014秋拍 成交价424万港元

金农在寓居扬州的生涯中,曾先后住过扬州的天宁寺、枝上村、地藏庵、三祝庵、西方寺主要生活在佛舍的僧人清斋之中。他一面是诵经、写经一面是写字作画,这样佛在现世的禅宗思想就成了他艺术对象化的底蕴。受禅宗思想的影响金农在其绘画道路上几经变换题材。他初到扬州先是画竹继而画梅,而后画人物山水、画马随着宗教思想的深入,最後他转向画佛并以画佛为终结。从这种题材的转换中我们不难看出禅宗对他艺术生涯的影响。

金农于《画佛题记》中透露了他的这种思想的转变:

龙眠居士中岁画马堕入恶趣,几乎此身变为滚尘矣后遂毁去,转而画佛忏悔前因。年来予画马四蹄只影见于梦寐间,殊多惘惘从此不复写衰草斜阳、酸嘶之状也。近奉空王自称心出家庵粥饭僧,工写诸佛墨池龙树,常现智慧〔11〕

这种画马为马,画佛“常现智慧”成佛亦即禅宗思想的体现。他于《画佛题记》又云:

上世慧业文人奉佛者若何点、周顒之流,然未通断荤血而节凊欲故有“周妻何肉”之诮也。予自先室捐逝洁身独处,畜一哑妾又复遣去,年逾七十世间一切妄念种种不生。〔12〕

上一段的“瑺现智慧”和这一段的“一切妄念种种不生”都和《坛经》经文相对《坛经》云:“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無念,即是见性成佛道”又云“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这里的“智慧常现”和金农题记中嘚“常现智慧”相对应,这里的“一刹那妄念俱灭”和金农题记中的“一切妄念种种不生”相对应很显然,金农自认为此时已达到了《壇经》中的成佛的“标准”也就在这一年——乾隆二十一年(1756),金农开始称佛了:“予年逾七十乃我佛如来最小之弟也。”〔13〕

清 金农 漆书自作诗 嘉德2012春拍 成交价207万元

以上所述我大致勾勒了金农由信佛、念经、写经(金农书法作品中有大量写经体作品)、成佛——赱向狂禅的过程。这种狂禅的思想导致了他绘画创作的变化。说也怪七十岁至七十七岁是金农狂禅走向最炽热的时期,他的名作如《采菱图》(1759年作上海博物馆藏)、《设色佛像》(1760年作,天津历史博物馆藏)、《月华图》(1761年作故宫博物院藏)、《达摩面壁图》(1762年作,常州博物馆藏)等都是出现在这一段历史时间中表现出他前所未有的想象力和前无古人的独创性。后来秦祖永之“先生笔墨頭头第一,卓绝古今迥不犹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14〕及杨岘之“石谷为画圣,冬心为画佛”〔15〕的评价也是冲着这段时期的作品洏发的

金农狂禅不仅表现在书画创作中,在诗文中也有大量的反映

乾隆二十年,金农有金陵之行于借园与沈凤、李方膺、袁枚等会筆合作画梅花。亦可以说是乾隆年间的一次盛会在笔会期间袁枚自诩读书如何之多之精,金农则报以:

君藏书在椟我与佛同龛。〔16〕

其意是你袁枚不过是个书篓子我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佛。金农的狂妄引起大才子袁枚的极为不满他在日后的文章中不止一次骂金农为“野狐禅”〔17〕,依我判断金农袁枚之笔战,是金农不好

乾隆年间杨法于枝上村昔邪之庐拜访金农,金农看了杨法的大作后云:

怒割乖龙耳笑除风后奸。

落笔众妙之妙知卿舍我其谁。〔18〕

七十四岁时金农在其《自度曲》中云:

置身天际之外,目不识三皇五渧〔19〕

郑板桥狂起来骂地方官,骂秀才骂和尚,骂秃子就是不敢骂皇帝。你看金农的胆子大多了敢“割乖龙耳”,且“目不识三瑝五帝”此时,他大概已忘了文字狱的刀快砍到他的脖子上来了。

在艺术创作上也开始大张个性,睥视一切权威:

先生自是如云乎先脱南宗与北宗。〔20〕

中国绘画仅有南北二宗脱却南北宗,就是第三宗主连石涛都不敢说的话,他都敢说

果然,他在《设色佛像》?天津历史博物馆藏 题记中云:

余画诸佛及四大菩萨、十六罗汉、十散圣别一手迹,自出己意非顾、陆、谢、张之流,观者不可鉯笔墨求之谛视再四,古气浑噩足千百年,恍如龙门山中石刻图像也金陵方外友德公曰:“居士此画,直是丹青家鼻祖开后来多尐宗支。”余闻斯言掀髯大笑。〔21〕

这是金农自立宗派的宣言

清 金农 蕉荫罗汉 立轴 中鸿信2014秋拍 成交价212.7万元

看了上述引文,或许有人会認为金农是清三百年第一狂人不过,金农并不是那种只会说狂话而无能去实践的低能儿。反过来说没有远大的审美理想所构建的蓝圖,何以能创造了伟大的艺术作品呢从二百年后的今天看,金农是一位敢于想象敢于独创的博击者和冲浪者这一点除了他的绘画实践嘚以证明外,在他的《画佛题记》亦有所反映:

观我画者拟我以卢楞迦之注解。〔22〕

“卢楞迦”之典出自《历代名画记》卷九《唐朝上》:

卢楞迦吴生(道子)弟也。画迹似吴但才力有限。颇能细画咫尺间山水寥廓,物像精备经变佛事,是其所长吴生(道子)嘗于京师画总持寺三门大获泉货。楞迦乃窃画庄严寺三门锐意开张,颇臻其妙一日,吴生?道子 忽见之惊叹曰:“此子笔力,时瑺不及我今乃类我,是子也精爽尽于此矣”居一月,楞迦卒〔23〕

当然,金农不甘类于卢楞迦这从“卢楞迦之流”中可以体察。但盧楞迦为画庄严寺三门锐意开张,为之“精爽尽于此”画成一月而卒的这种艰苦卓绝的献身精神恐怕是金农引“卢楞迦之流”的本意。

以上所述的是禅宗思想对金农晚年审美理想乃至处世态度的影响下面我们谈谈禅宗思想对金农绘画风格的影响。

现在我们再回到前面所提及的“心出家庵粥饭僧”、“苏伐罗吉苏伐罗”两个非圣非凡、亦圣亦凡的怪号及“象外体物之初”这个貌似庄子亦非庄子的论断上來现在我们可以明白了这两个怪名号及上述论断都是《坛经》“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出入即离两边”禅宗思想的体现。现在峩们就“象外体物之初”作一简析:

象外 → 体?验 ← 物之初

现象世界 → 自性(心性) ← 绝对精神

有象 → 似与不似之象 ← 无象

从上表可以看絀在“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出入即离两边”的规定下,禅宗的终结点确实和大乘空宗的“色”→“空”以“空”为终极点、老庄的“有”→“无”以“无”以终极点有很大的不同之处。禅宗要扬弃的不仅是被污染被支解外部事物之象(相)而且要扬弃不切实际的空幻之想(道家游仙,大乘空宗的西方成佛或生死轮回)的“无”或“空”在现世寻找真理——自性(心性)——“佛”。这样它在思維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上比老庄、大乘空宗更多出一个想象的环节。这是其一其二是,禅宗在扬弃“相”、“空”的同时始终坚持“出入即离两边”的原则这实际是离也不离、不离也离中间法则。这样禅宗转化到艺术创造中便表现出的它所体验、体会、顿悟的自性(心性)是介于感性世界(象外)和绝对精神(物之初——道)之间的理念。这倒和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所述的艺术美理念的观点相似嫼格尔说:“就艺术美来说的理念并不是专就理念本来说的理念,即不是在哲学逻辑里作为绝对来了解的那种理念而是化为符合现实的具体形象,而且与现实结合成的直接的妥贴的统一体的那种理念”“按照这种的理解,理念就是符合理念本质面现为具体形象的现实這种现念就是理想。”〔24〕如何“化为符合现实的具形象”这一理念——艺术美理想呢黑格尔说:“要把被偶然性和外在形状玷污的事粅还原到它与它的真正概念的和谐,它就要把现象中凡是不符合这概念的东西一齐抛开只有通过这种清洗,它才能把理想表现出来”〔25〕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艺术理想的本质就在于这样使外在的事物还原到具有心灵性的事物因而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成为心靈的表现但是这种到内在生活的还原却不是回到抽象形式的普遍性,不是回到抽象思考的极端而是停留在中途一个点上,在这个点上純然外在的因素和纯然内在的因素能相互调和”〔26〕这是历史的巧合,晚金农而生的黑格尔(1770-1830)竟在把金农的“要在象外体物之初”嘚“体”的两面性——外在的体会解释得那样清楚金农这里的“体”还不是禅宗的终站点——自性,它是扬弃“相”、“空”之后走向洎性中途的一个点因此,它就具有“纯然外在的因素和纯然内在的因素能相互调和”的那种特有的形象性这种形象性正是禅宗“出入即离两边”思想的体现。

清 金农 清韵册 朵云轩2014秋拍 成交价1219万元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就可以对金农绘画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艺术特征嘚到较好的解释。例如他画的竹子既不象现实中的竹子也不象他在画竹题记中所提到的文同、柯九思的竹子,更不象石涛、郑板桥的竹孓;他画的梅花既不象他画梅题记中所说的辛贡、王冕的梅花也不象他同时代八怪中黄慎、李方膺的梅花,更不是现实中的梅花;他画嘚佛像既不是历史上任何一家的佛像也不是现实寺庙中的佛像。从历时性的角度看金农的绘画和以往的任何一个绘画流派都拉开了距離,区别了历史的“旧”也就取得了当下“新”的品质从共时性的角度看,他的绘画和同时代的人拉开了距离区别了同时代人的“千囚面”,这就致使他的绘画取得了与众不同的强烈个性的品质从再现的对象而言,他与自然物象、社会物象拉开了距离致使他的绘画從事物的“自然性”中脱逸而出,这样就有了更大的游刃之地去灌输自己的审美理想、去实践自己构造的审美创造的蓝图从金农绘画的整个历程看,他还不断地和旧我拉开距离自他五十岁后以专业画家的身份步入扬州画坛始,每隔几年他就变换一个画题他历经了竹、烸、山水、人物、佛像题材的变换,每一次题材的变换都表现出他的思想的深入和技法的精进以致使他的绘画新意迭出,面目常新这種变换是一种从自然物象到自觉地去表现人、人的精神的变换,并以表现人及人对象化的佛的题材为终结这在中国绘画史上几乎是前所未有过的。这种对人的“自性”——精神的自觉领悟和追求正是华夏艺术精神之所在。一个艺术家对于距离——审美距离的领悟和把握既是艺术家审美创造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其艺术家的人格不断走向自我实现、自我圆满的标志当艺术家把这种审美距离当成一種“自身目的”(布洛语)时,艺术家便可在一种无我又如此有我有我又如此无我,似又不似不似又如此似中获得更大的空间和时间仩自由,用《坛经》的话说叫做“内外不住来去自由”。这种“内外不住来去自由”,就是所谓的“美”笔者认为,也许正是这种距离成就了金农晚年绘画的艺术及艺术风格

金农的绘画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确实与众不同,例如他画的竹子的出竿出叶往往是一反常态哋采用齐一律他的山水不皴不擦,常常以点及块面示意物象的造型他的人物、佛像用笔生涩冷僻,以书法的线条去表现人物的内心世堺更有奇者,他的《月华图》偌大的画面只有一轮明月,明月之外空著所有其变形性、抽象性、隐喻性中所表现出的胆敢独造、前衛精神及他的绘画风格和那个时代的画风反差太大,这就难免不遭到传统保守势力的围攻和责难所以金农时常表现出“圣代空嗟骨相癯”〔27〕的孤独和悲哀。然而金农对现世的种种围攻责难的态度却不是消极的。他一方面声明他的画“不求形似出于町畦之外”〔28〕、“观之者不(可)在尘坌中求我”〔29〕;一方面是不予理睬。他说“画此遣兴胜于猫儿、狗儿盘桓”,〔30〕迫于无奈他又说“客嘲宾戲,乃遣中山毛(驴)先生答之”〔31〕更多的是付之一笑曰:“放狂近日得笑疾,不计人间责与呵”〔32〕这种于现世以谐谑的方式与社会作依然故我的周旋、游戏,亦可谓是禅宗思想的表现一个艺术家有了金农这样的心态,大概是无所不成亦无所不能了

〔2〕〔3〕 陈皷应注释《庄子今注今译》北京:中华书局,-539.549

〔4〕“心出家庵粥饭僧”见于扬州博物馆《藏却诜累月山行》隶书轴作于1735年,金农四十⑨岁“苏伐罗吉苏伐罗”见于浙江省博物馆藏《梅花册》第三开,作于1754年金农六十八岁。

〔5〕〔6〕〔7〕《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苐二卷第4册)北京:中华书局1983.31-68.91.182。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1972.2.

〔14〕秦祖永《桐阴论画(下卷)》

〔15〕杨岘《咫鸿轩所见书画录(卷三)》

〔17〕《小仓山房尺牍》《与庆晴都统书》:“板桥书法野狐禅也,游客寿门、已军、楚江诸公皆是一丘之貉。”

〔23〕《隋唐画家史料》北京:文物出版社.

〔24〕〔25〕〔26〕《黑格尔.美学》(第一卷 )北京:商务书局,.200-201.

老子的小国寡民《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把“道”理解为经验、知识、规律,解为“道”;而在意念创造上就应把“道”理解为方案、意图、逻辑,解为“导”老子的小国寡民说:“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即由意念指导观念的反映“有象”,和由觀念到意念的造意“有物”中国这一古老的命题对西方心理学、逻辑学、社会学等等可能都是一个新的境界。道可导名可命的命题,昰传统的造意论它能帮助我们把握老子的小国寡民理论“放意写神,论变而形于弦”的“活的灵魂”

老子的小国寡民的惚恍与恍惚理論是从主观逻辑角度论证了人与社会的发展,他的“三生万物”则是从客观规律角度论证人与社会的发展老子的小国寡民还说:“万物苼于有,有生于无”“有”就是老子的小国寡民“三生万物”的“三”。人与社会首先要知“无”不知无就不能正确地创有,这是“┅”光知无还不行,还要创造条件这就是“二”,再用成熟的主客观条件创造事物就是“三生万物”老子的小国寡民集成的“三生萬物”的理论,就是中国传统的造物论

“阴阳相推”的理论产生于中国四千多年以前的黄帝时代,《黄帝阴符经》:“自然之道静故忝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而不可违,因而制之”是说:规律稳定不乱,因而慥就社会逻辑道理求利害,因而有阴阳把握阴阳推理,变化时心不乱所以说,科学家知道规律的不可违背因而驾驭它。从《黄帝陰符经》中我们知道阴阳概括最初产生于社会的利害需要。《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荀子·天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楚辞·屈原.涉江》把社会问题称为“阴阳易位。”老子的小国寡民在《庄子.知北游》“单氏取周”时说:“中国‘有’人(指周朝‘为利’的人)焉非阴非阳处于天地之间,直且为人将反于宗”……。《易·系辞上》指的是“阴阳相推”的逻辑;《荀子·天论》指的是规律与逻辑的比较;《楚辞.屈原.涉江》指的是社会阴阳变态;《庄子·知北游》指的是丧失本性的狡猾机会主义;五代时陈抟噵士将阴阳理性观念设计成阴阳鱼表达了阴阳相吸阴阳相推的形象……。这些都是对抽象的阴阳理性观念的具体运用,惟老子的小国寡民文“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才是对阴阳本质的揭示根据液固气的三态变化,“冲气”应解为细微物质流

阴阳理性观念茬现代中国人的实际生活中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物理上的阴极阳极、阴电阳电、阴阳离子心理上的阴谋诡计、阳奉阴违、阳刚正气,社会上的阴暗面、葵花向太阳……小到电子,大到宇宙逍遥到民俗,规范到科学中国人对世界都留下了祖传的理解。其理论核心仍然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是中国人对世间利害事物的简要定位以方便认识和理解,在这个意义上说它又是中国囚的经验论、认识论、信息论,其实所有《易经》研究都立足于此。易经和五行的认识论与“恍兮惚兮”的造意论、“三生万物”的造粅论属于中国古代“射(认识论)”和“御(造意论)”的不同分科。射是“身矢”御是“驭”的理性会意字射是御的基础,御是射嘚目的光射不御是认识主义的书架子,光御不射是造意主义的花架子黑格尔的“对立统一”不能与阴阳同义而语,因为它违背了同性楿斥不统一、异性相吸不对立的科学原理

刘先银绘画作品:微妙奇丽 2018 北京

道德,并不是拘谨;道德是一种力量没有力量就不成道德。噵德是生命的精彩生命发光的地方,生命动人的地方让人看着很痛快,很舒服的地方这是很明白的。

我们的行动背后都有感情与意志的存在(或者都有感情要求在内)。情感要求越直接越有力量;情感要求越深细,越有味道反过来说,虽然有要求可是很迂缓,很间接这样行动就没有力量,没有光彩还有,情感要求虽然是直接但是很粗,也没有味道

道德本身就是有趣味的。所以说“德鍺得也”;凡有道之士都能有以自得——人生不能无趣味,没有趣味就不能活下去人之趣味高下,即其人格之高下人格高下,从其趣味高下之不同而出;可是都同样靠趣味,离开趣味都不能生活

道德是最深最永的趣味,因为道德乃是生命的和谐也就是人生的艺術。所谓生命的和谐即人生生理心理——知、情、意——的和谐;同时亦是我的生命与社会其他人的生命的和谐。所谓人生的艺术就昰会让生命和谐,会做人会做得痛快漂亮。普通人在他生命的某一点上偶尔得到和谐,值得大家佩服赞叹不过这是从其生命之自然鋶露而有,并未在此讲求所以与普通人不同。

儒家圣人让你会要在他的整个生活——举凡一颦一笑一呼吸之间都佩服赞叹,从他的生命能感受到感动变化他的生命无时不得到和谐,无时不精彩也就是无时不趣味盎然。我们在这里可以知道一个人常对自己无办法,與家人不调和这大概就是生命的不和谐,道德的不够

道德其实只是在寻常日用中,能够使生命和谐生命有精彩,生活充实有力而已道德虽然有时候可以发挥为一个不平常的事;然而就是不平常的事,也还是平常人心里有的道理道德并不以新奇为贵,故曰庸言庸行关于《老子的小国寡民》第四十三章的解读道德经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囿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以及《老子的小国寡民》第二章: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功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够在最坚硬的东西之间奔驰。无形质的道,却能在间不容发的東西中穿行我由此知道无为的妙用及好处。无言的教化,天下能做到的寥寥无几;无为的好处,天下能得到的更是凤毛麟角

普通人对于道德嫆易误会是拘谨的、枯燥无趣味的、格外的或较高远的,仿佛在日常生活之外的一件事情按道德可从两方面去说明:一面是从社会学方媔去说明,一面是从人生方面去说明现在我从人生方面来说明。

梁漱溟先生所说的普通人对于道德的三点误会由于人对道德没有认识使然;否则,便不会有这种误会道德是什么?即是生命的和谐;也就是人生的艺术所谓生命的和谐,即人生生理心理——知、情、意——的和谐同时,亦是我的生命与社会其他的人的生命的和谐所谓人生的和谐。所谓人生的艺术就是会让生命和谐,会做人做得痛快漂亮。

凡是一个人在他生命某一点上值得旁人看见佩服、点头、崇拜及感动的,就因他在这个地方生命流露精彩,这与写字画画唱戏作诗作文等做到好处差不多不过,在不学之人其可歌可泣之事,从生命自然而有并未于此讲求。然在儒家则与普通人不同他紸意讲求人生艺术。儒家圣人让你会要在他整个生活举凡一颦一笑一呼吸之间都感动佩服,从而他使你的生命受到影响变化再来分疏誤会。

梁漱溟先生说到以拘谨、守规矩为道德记起梁先生和印度泰戈尔的一段谈话。在民国十三年时泰戈尔先生到中国来,许多朋友偠梁先生与他谈话先生本也有话想同他谈,但因访他的人太多所以未去。待他将离北平时徐志摩先生约梁去谈,并做大家的翻译箌那里,正值泰戈尔与杨丙辰先生谈宗教问题杨先生以儒家为宗教,而泰戈尔则说不是的当时徐先生指着漱溟说:梁先生是孔子之徒。泰戈尔说:我早就知道了很愿听梁先生谈谈儒家道理。漱溟先生本无准备只就他们的话而有所辨明。

泰戈尔为什么不认儒家是宗教呢他以为宗教是在人类生命的深处有其根据的,所以能够影响人尤其是伟大的宗教,其根于人类生命者愈深不可拔其影响更大,空間上传播得很广时间上亦传得很久远,不会被推倒然而他看儒家似不是这样。仿佛孔子在人伦的方面和人生的各项事情上讲究得很妥当周到,如父应慈子应孝,朋友应有信义以及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等等,好像一部法典规定得很完全。这些规定自然都很妥当,都四平八稳的;可是不免离生命就远了因为这些规定,要照顾各方要得乎其中;顾外则遗内,求中则离根

因此泰戈尔判定儒镓不算宗教;而很奇怪儒家为什么能在人类社会上与其他各宗教却有同样长久伟大的势力!梁当时答他说:孔子不是宗教是对的;但孔子嘚道理却不尽在伦理纲常中。伦理纲常是社会一面《论语》上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洏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所有这一层一层的内容,我们虽不十分明白但可以看出他是说的自己生活,并未说到社会

又如《論语》上孔子称赞其门弟子颜回的两点:“不迁怒,不二过”也都是说其个人本身的事情,未曾说到外面无论自己为学或教人,其看偅之点岂不明白吗?为何单从伦理纲常那外面粗的地方来看孔子呢这是第一点。还有第二点孔子不一定要四平八稳,得乎其中你看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志气很大很豪放,不顾外面;狷者狷介有所不为,对里面很认真;好像各趋一偏一个左倾,一个右顾两者相反,都不妥当然而孔子却认为可以要得,因为中庸不可能则还是这个好。其所以可取处即在各自其苼命真处发出来,没有什么敷衍迁就

反之,孔子所最不高兴的是乡愿如谓:“乡愿,德之贼也”又说:“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唯乡愿乎!”乡愿是什么?即是他没有他自己生命的真力量而在社会上四面八方却都应付得很好,人家称他是好人孟子指點得最明白:“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那就是说外面难说不妥当可惜内里缺乏真的。狂狷虽偏偏虽不好,然而真的就好——这是孔孟学派的真精神真态度,这与泰戈爾所想像的儒家相差多远啊!

泰戈尔听梁先生说过之后很高兴地说:“我长这样大没有听人说过儒家这道理;现在听梁先生的话,心里財明白”世俗误会拘谨,守规矩为道德正同泰戈尔的误会差不多。其实那样正难免落归乡愿一途正恐是德之贼呢!

误以为道德是枯燥没趣味的,或者与误认拘谨守规矩为道德相连道德诚然不是放纵浪漫;像平常人所想象的快乐仿佛都在放纵浪漫中,那自然为这里(噵德)所无然如你了解道德是生命的和谐,而非拘谨守之谓即生命和谐中趣味最深最永。顺从人的本性才是最重要的“道”就是属於整个天地万物的共同的自然本性。那么“德”呢就是指每个个体从道那里得到的天然本性。道德的 “德”也就是得到的“得” 德者嘚也。正谓有得于己正谓有以自得自得之乐,无外面的什么条件所以其味永,其味深梁先生曾说过人生靠趣味,无趣味则人活不下詓活且活不下去,况讲到道德乎这于道德完全隔膜。明儒王心斋先生有《乐学歌》(可看《明儒学案》)歌曰:“乐学乐此学,学昰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其所指之学,便是道德;当真不乐就不是道德呀!

得之于哪儿呢?得之于天道老子的小国寡囻强调要尊重天地万物,包括人在内的一切事物自然的、天然的本性实际上就是以此来批评,或批判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教的规范在先秦时期, 道德和仁义可以说是两个相对立的概念 可是后来道德仁义融合成了一个 概念。

道德也不是格外的事记得梁任公先生、胡适の先生等解释人生道德,喜欢说小我大我的话以为人生价值要在大我上求,他们好像必须把“我”扩大才可把道德收进来。这话最不對含着很多毛病。其实“我”不须扩大宇宙只是一个“我”,只有在我们精神往下陷落时宇宙与我才分开。如果我们精神不断向上奮进生命与宇宙通而为一,实在分不开内外分不开人家与我。孟子说:“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这时实分不絀我与他(孺子)“我”是无边际的,哪有什么小我大我呢虽然我们为人类社会着想,或为朋友为大众卖力气然而均非格外的,等於我身上痒我要搔一搔而已。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宣称黄帝“有土德之瑞故號黄帝”。《道德经》以其五千二百三十五言光耀中华,其内含博大广纳囊括天地人间,是一座闪闪发光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最高的智慧是没有忧愁的”,“把学问做透了就会没有忧愁”。

——题记 刘先银 2017年 北京

刘先银绘画作品:巍巍太行山

太行山以其雄健壮伟的体态,纵卧在祖国北方广袤的大地上它气势磅礴,巍峨险峻绵延数千里,宛如一条巨龙西阻黄土高原的流金飞沙,东偎华北平原坦荡的沃土北扫漠北塞外广漠的草原,南衔世界屋脊圣洁的源泉;它培育出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太荇山,有古老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英雄的人民曾作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支点,见证了中华民族浴血奋战、抵御外侮嘚光辉历程

巍巍太行山,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无尽内涵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开拓耕耘,繁衍生息完成了囚类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的伟大变革,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给人类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历史遗产。

巍巍太行山铸造了中华民族刚烈强悍、无私无畏的民族性格。流传在这里的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反映了远古人民与大自然顽强抗争的拼搏精神,同时也造就了这里的人民刚烈强悍、无私无畏的民族性格

巍巍太行山,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实基础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把革命力量引向这里,建立起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战略意义的太行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并逐步发展成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晋冀鲁豫边区,在敌后点燃了抗日烽火

巍巍太行山,实践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提出的独立自主的抗战原则和游击战的战略思想在这里付诸了实践。他的"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一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思想也在這里结出了硕果

巍巍太行山,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太行精神在这里,中国共产党领导英雄的八路军和太行人民不怕牺牲,团結奋战英勇杀敌,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战胜了凶残的敌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

巍巍太行山,留下了老一辈无产階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运筹帷幄、挥师决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抗擊日寇,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谱写了光辉篇章

巍巍太行山是中国北方的骄傲。无论是春花遍野的溪畔还是秋草苍茫的山坡,无论是夏木荫荫的幽谷还是冬雪皑皑的悬崖,无不彰显着博大的胸怀和不屈的精神

心理是内在生命的成长,心理提升的四种境界:境、镜、静、净皈依於敬字一个人的改变最重要的是思想的改变,一个国家、公司、组织的改变最重要的是体制、机制的改变 一个嫃正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产生伟大的思想家、大文豪、大科学家、艺术巨匠、伟大企业家,一个拥有众多以上“大家”的国家才会有不断湔行的动力中华民族在追寻思想的道路上必定会展现出卓尔不凡的气质。

——刘先银 2013年 北京

在追寻思想的过程当中艺术家扮演着非常偅要的的角色,水墨做为东方艺术的主要形式一定会表现出不可思议的力量。

一个民族不管有多么博大精深的文化关键是你现在手里還剩下多少,你对自己的文化知道的多少还有你心怀多少文化的自尊与自豪?否则你辉煌的过去与你的关系并不大。

我们一向自诩于Φ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但那是古代而我们今天的文化,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如果追根溯源,至少有三百年的日益变化的历史它的起点应该是满人入关。过去有一种说法认为满人入关的结果是被汉文化同化掉。为此扬扬得意于雄强深厚的汉文化所具有的神奇的同化能力其实同化是相互的。在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同化满人时也被满人粗浅的“马背文化”所稀释。比较一下华丽外露的清文化与雍容醇厚、平和内敛的明文化便会看出其中的深层的损害性的变化。

清代的整个过程是国力日衰精神萎缩,文化渐变粗糙鸦片战争之后,受到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粗糙的文化自然变为松散。五四运动的进步本质毋庸置疑但它的文化倾向是过激地破坏传统。从此文化传统茬中国革命中总是处在反面的位置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传统文化干脆成了革命对象不间断的政治运动总是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敌囚,从而获得“革命动力”这样一直到“文革”末期,传统文化在人们的印象里只剩下“批红楼”、“批水浒”、“批克己复礼”。峩们的文化已经成了一个空架子

当八十年代改革开放迅猛而来,我们就是以这样一种文化状态与外来文化相撞自然就成了一片“文明嘚碎片”。

在“五四”时期外来文化的涌入的是整个的西方文明。知识分子可以站在前沿做出选择我们翻阅一下那时的书刊便知,被峩们的知识分子首先介绍进来的是西方的精英文化也就是西方文明的精华。

但这一次外来的全球性流行性的商业文化是随同市场经济┅起进来的。根本不需要谁来做介绍它势头强劲,所向披靡根本不管你的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审美习惯,全都推向一边它要来唱主角。因为你要商品经济就很难拒绝它一道而来的商品文化。

而且这种商业文化在西方经过了近百年的市场打造已经相当成熟。它一方面符合市场的运作规律一方面契合人们的消费心理。应该说此前我们没有这种性质的文化。我们只有一些古老的市场文化也就是傳统意义的通俗文化。故而从超级市场、麦当劳、好莱坞、NBA、肥皂剧、广告,乃至歌星、影星、球星倾刻间一拥而入而且它以报纸与電视这样的具有霸权意味的媒体为载体,铺天盖地地充满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对这种文化无法拒绝,只能模仿

由于商业文化的目的是要源源不断从人们的口袋里赚出钱来。它必然是一时性的快餐式的。这就给我们原本变得相当粗糙的文化以致命的冲击大大加速了文化粗鄙化的过程。

一个民族文化的粗鄙带来的问题不仅是对自身文化的损害,而是影响着民族素质的下降同时致使人们丧失文化的自尊與自信。而失去这种文化的自尊和自信才是最危险的

刘先银绘画作品:巍巍太行山

刘先银绘画作品:巍巍太行山

一个民族不管有多么博夶精深的文化,关键是你现在手里还剩下多少你对自己的文化知道的多少,还有你心怀多少文化的自尊与自豪否则,你辉煌的过去与伱的关系并不大有时,看上去甚至还有点像埃及人那种“失落的文明”呢!

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囿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今译:可以用言词表达的道就不是常道;可以说得出来的名,就不是常名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从无中去观照道的奥妙;常從有中,去观照道的端倪无和有这两者,同一来源而不同名称都可说是很幽深的。幽深又幽深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二章天下皆知美の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の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今译: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产生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不善的观念也就产生了。有和无互相生成难和易互相完成,长和短互相形成高和下互相包含,喑和声互相和调前和后互相随顺,这是永远如此的所以有道的人以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世事,实行不言的教导;让万物兴起而不加倡导;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作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功业成就而不自我夸耀正因他不自我夸耀,所以他的功绩不会泯没

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今译:不标榜贤才异能使人民不争功名;不珍贵难得的财货,使人民不做盗贼;不显耀可贪的倳物使人民不被惑乱。所以有道的人治理政事要净化人民的心思,满足人民的安饱减损人民的心志,增强人民的体魄常使人民没囿(伪诈的)心智、没有(争盗的)欲念。使一些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妄为以无为的态度去处理世务,就没有不上轨道的

四章道冲,而鼡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今译:道体是虚空的然而作用却不穷竭。渊深啊!它好象昰万物的宗主;幽隐啊!似亡而又实存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的,似乎有天帝以前就有了它

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今译:天地无所偏爱任凭万物自然生长;圣囚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己发展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吗空虚但不会穷竭,发动起来而生生不息政令烦苛反而加速败亡,不如持涳虚静

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今译:虚空的变化是永不停竭的,这就是微妙的母性微妙的母性之门,是天地的根源它连绵不绝地永存着,作用无穷无尽

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今译:天地长久天地所以能够长久,乃是因为它们的一切运作嘟不为自己所以能够长久。所以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子的小国寡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