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最宠爱的女儿有几个女儿

您好,分享的企鹅
【旧事】武则天和李世民有孩子吗
[摘要]武则天刚入感业寺就有身孕,孩子到底是李世民的?还是李治的呢?近日,热播的《武媚娘传奇》剧中,武则天刚入感业寺就怀有身孕,剧中改编成了李世民的遗腹子。那这孩子到底是李世民的?还是李治的呢?今天旧事哥就来说一说。剧中,武则天在感业寺中,伴随肚子一天天的大起来,为了孩子便决定私自逃跑。于是,用自己的珠宝首饰向老尼姑换来侧门的钥匙,准备逃跑。在高宗李治入寺祭拜文德皇后的当日,武则天从侧门逃出感业寺。因高宗李治早从高阳公主口中得知此事,便骑马追赶。路遇隋朝反贼刺驾,武则天以带孕之身帮李治挡了一剑,救驾有功,遂被高宗李治以“太妃”身份再度回宫。武则天以“太妃”身份入宫,也就是说其腹中孩子为李志民的遗腹子。而剧中,武则天也加入了关于“孩子是雉奴的”的心理独白,估计这点是后期加上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据史料记载:武媚娘从未怀过李世民孩子,反而在李世民病重时与太子私通。此外,有说法称:总局在审查此片时,认为这一改编违背历史,所以只能靠配音和剪辑改成李治的孩子,所以就出现了武则天跟李治抱抱就怀孕的奇葩剧情。接下来,旧事哥就再跟大家说说剧中的一些奇葩剧情。◆高阳公主杀死武媚娘孩子:《武媚娘传奇》中,武媚娘因憎恨李世民杀死辩机和尚而杀了武媚娘的孩子。而据史料记载,武则天孩子死亡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武媚娘掐死自己孩子嫁祸王皇后,然后自己当了皇后,王皇后被贬为平民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孩子天生体弱而夭折。◆武媚娘与李世民战场共进退,杀敌不让须眉:剧中,皇上计划去征讨北方叛军,武媚娘要求一起奔赴前线,后武媚娘一身戎装上战场救李世民。而据史料记载:后宫嫔妃不可能上战场。而剧中这段剧情过于夸张,武则天是后宫女子,女子上战场本就稀少,更何况她是后宫嫔妃,况且武则天并未得到唐太宗的宠爱,不会有并肩上战场之说。◆李世民处处维护武媚娘,对其宠爱有加:《武媚娘传奇》剧中,用第57集的篇幅大肆渲染李世民与武媚娘的情投意合,两情相悦,甚至在李世民临死之时,都不忘托付好武媚娘的归宿。而据史料记载:李世民时期武媚娘并不受宠,做了12年才人。14岁的武则天从贞观十一年(637年)入宫开始,就成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最初宠爱她,赐名“武媚”,但不久便将她冷落一边。武则天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升。◆齐王李佑谋反李世民饶恕,李佑被舅舅殷大人杀死:剧中齐王李佑被舅舅殷氏家族蛊惑谋反,还牵连到母亲德妃被杀。李世民命令找到李佑,不得伤害他。而据史料记载:李佑是被李世民赐死的。历史上贞观十七年第五子齐王李祐在齐州起兵谋反,唐太宗李世民愤然提笔写下了一道谴责李祐的手诏。公元643年被唐太宗赐死于内省,贬为庶人。旧事征集:回眸往昔,哪些“往事”“故事”让你至今难忘...如果你有故事要讲,请将您的故事整理后发至邮箱,我们在这里,等你一起分享。
(本文整合自网络)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viviancui]
【装修福利】1.9万装90平 3000元代金券免费送
【福利】男子为爱情和妻子离婚 知道真相后妻子痛哭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历史上唐太宗的女儿兰陵公主
热度 1已有 7988 次阅读 17:57
|系统分类:|
兰陵公主,按《新唐书·公主列传》记载为唐太宗第十二女,墓志及诏书记载为第十九女,名淑,字丽贞,出生于贞观二年,生母不详。考虑到兰陵公主的墓志是当时就写好的而不是迁葬后过了几十年才写的,而且还直接引用了诏书的内容:“贞观十年乃下诏曰:‘第十九女,理识幽闲,质性柔顺,幼娴礼训,夙镜诗史,汤沐之典,抑有恒规,可封兰陵郡公主,食邑三千户。’”所以可信度很高,再加上排行十五的新兴公主出生在武德年间,正好可以证明兰陵的生年与排行确如墓志所记载。贞观十年李淑被册封为兰陵公主,嫁窦怀哲为妻。窦怀哲的父亲窦德素是太穆窦皇后的兄长窦照的孙子,看起来出身不错,不过有意思的是,窦照的子孙很多,有能力有才干能在史书上列传的也不少,唯独窦德素与窦怀哲这对父子在史书上鲜有提及,只能通过墓志等资料知道窦怀哲常年戍守在庆州、云州这些边地。由此可知窦德素窦怀哲父子的能力并不突出,也没什么出众的事迹和才干,所以史官都没办法为他们列传。而窦氏一族明明有能力优秀且留在京中任职的各枝子孙,李淑却嫁进了能力并不算优秀的这一支,可见唐太宗也没为这个女儿的婚事花多少心思。永徽元年,李淑按例被唐高宗加封为兰陵长公主,并增加了五十户的实封。此次增封虽然不能与唐高宗为新城长公主的增封五千户相提并论,但比起临川公主加封长公主时一户实封也没增加,也算是一丝安慰了。不过李淑也许是不想像临川那样长年累月地跟随丈夫待在边地担惊受怕,所以直到临终,李淑与驸马窦怀哲都处于两地分居的状态——当李淑病逝于雍州万年县平乐里的宅邸时,窦怀哲正在千里之外的庆州。显庆三年李淑逝世后,唐高宗下诏说“窦氏既是太外家,情礼稍异,特宜陪葬昭陵。”因为窦氏是唐高宗的祖母太穆窦皇后娘家的缘故,所以李淑沾了窦氏的光彩,被特别允许与驸马窦怀哲陪葬昭陵。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 个评论)
今日关注 /7
  其实对于那些电影电视片里的那些经典人物来说,原本都是书里虚构出的人物,而且可能被无数次的翻拍,但是总有一个人物被观众认定为“最像”。其实这个最像不过是观众强加的,那么,今天来盘点下那些被观众认可到很难被超越的经典人物。
  “双11”是广大网购消费者和电商平台的“狂欢节”,尤其是电商平台的众多卖家,“双11”的销售数据和信用评价更对今后的经营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刷单行业更不会错失这一黄金机遇,势必会趁机浑水摸鱼为某些电商卖家“贴金”。
  近日,南宁小哥失恋后用不标准的普通话反复强调“蓝瘦香菇”,引发出广大网络青年的热烈回应,衍生出各种花样版本。管中窥豹,这看似调侃的背后,透露出诸多青年面临的社会困境,更折射出“丧文化”在青年中大行其道。
  近年来我国对野生候鸟的保护呈现越来越重视的趋势,从法律上讲,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更要保护鸟类物种的多样性,唤醒公众对鸟类的保护意识。法律必须让那些丧心病狂的捕猎者付出沉重的代价,否则业已脆弱的生态环境怎能可持续?
  一笔一画写的是寂寞,一笔一画写的是执着。一笔一画撑起的是命运,一笔一画构建的是生活。就算黑板被岁月的氧化反应漂白,风雨中依然散发着青春的光和热。就算粉笔被时光的磨盘碾成碎末,灵魂里依然涌动着信仰的血与火。
  10月26日是世界环卫工人日,作为“城市美容师”的他们,承担着道路清扫、垃圾清运等大负荷工作,在街道上周而复始的干着脏活累活。这些“城市美容师”们需要公平的职业对待,以及社会的尊重。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节日,对他们说声谢谢!
  随着新一届大学生即将毕业,又到了一年一度招聘季。尽管不乏有人年年呼吁,但就业歧视的埋怨声仍是如期而至。学历歧视、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地域歧视、相貌歧视、疾患歧视……招聘单位抱着歧视的招聘标准不放,于人于己无益,还涉嫌违法。
光明网版权所有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有多少个妻子和儿子?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有多少个妻子和儿子?
09-07-14 &
李世民有14个儿子。按惯例,立太子以长,余为王,这是李唐“家天下”的基础,可是非嫡长子立为太子的也代不乏人。李世民自己便非长子。因而,皇帝的所有儿子总是处于一种极为特殊的地位。而结果呢,这些天潢贵胄绝大多数不成器,下场也很可悲:其中3个被杀,3个自杀,3个早夭。1个被“幽闭”,两个被废为 “庶人”——这等于被开除出李家户籍——尔后又被流放。第13子李福虽得善终,却平庸无能;第9子李治,就是后来的高宗,虽贵为天子,却把大权拱手交给武则天。后来李氏宗族被武氏大加杀戮,不能不说是高宗的昏聩所致。这样一算,李世民这14个儿子,竟是不肖子居多。《旧唐书》的作者谈及太宗诸子,感叹道:“子弟作藩,盘石维城。骄侈取败,身无令名!”李世民的继承者,只有这14个“候选人”,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也就于此可见了。唐太宗的大儿子生于承乾殿,取名“承乾”,隐含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承乾秉性聪明,8岁即封为皇太子。不想成年后喜好声色,漫游无度。但他怕太宗,就大耍两面派,当着太宗,言必忠孝;退朝返宫,便与群小亵狎。他有足疾,怕因此被废,深嫉受太宗喜爱的魏王李泰。第4子李泰也确有野心,心怀夺嫡之计。于是双方各树朋党,想下毒手。后来,承乾甚至想谋老子的反,被人告密,下狱后废为庶人,徙往黔州,两年后死在那里。李泰也被“幽闭”起来,35岁就死了。唐太宗有鉴于此,曾下了一道诏书:“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窥望者,两弃之,著为令.”(《新唐书·太宗诸子》)实际上,这不过是一纸空文。第3子吴王李恪,是隋炀帝女儿阴妃所生。李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肖己,欲立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长孙无忌(文德皇后的哥哥)的反对。长孙无忌看到外甥承乾、李泰都完了,想立另一个外甥即太宗第九子李治。后来,无忌辅立李治后,就借口“谋反案”杀李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在李世民的儿子中,数李恪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却死于冤狱。第5子李 ,先封楚王。他整天与小流氓鬼混,尤其爱好打猎。长史屡谏不听。太宗怪长史辅导无方,换了敢于犯颜直谏的权万纪任长史。贞观十七年,李派刺客杀了权万纪,发动叛乱。结果李 事败亦被杀。第6子李 是个浪荡公子,被废为庶人,死于流配地巴州。第7子李恽,纵情享乐,使州县不堪其劳。肃宗上元元年自杀。第8子越王李贞,“颇涉文史,兼有吏干”,然“人伏其才而鄙其行”。后来反武(则天)失败,服毒自尽。第10子纪王李慎,虽然聪明好学,可惜是个懦弱无能的胆小鬼。李贞劝其反武,他不肯“同谋”——可武则天还是杀了他。第14子曹王李明,在太宗晚年,与庶人串通谋反,贬黔州,被都督逼令自杀。这显然是得到太宗暗示或认可的。第2、11、12子皆“早夭”。总计14人中,除李福、李治外,竟有12人“死于非命”!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是李世民之过?是保傅失教之错?都不全是。太宗即位之初,曾在宫中亲自盘马弯弓教育诸子,颇有不忘传统的味儿。可见是重视教育子女的。他还亲自为太子择饱学如于志宁、孔颖达等人为师,但一切措施都无济于事。他为此深感苦恼。 在颁布杀李诏时,他承认自己没有管好儿子,“上惭皇天,下愧后土,叹惋之甚,知复何云”,禁不住“为之洒泣”,算是尝到了这些苦果的味道。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李世民一共有十四个儿子,其中长子常山王李承乾、四子魏王李泰、九子晋王李治,都是长孙(音掌孙)皇后所生。长孙皇后是正宫,为人又极贤德,在朝臣中威望很高,李世民对她也是十分敬重的。下一任的皇帝,当然要从她的儿子当中选。承乾是嫡子,又是长子,无论“立子以嫡”,还是“立嫡以长”,他都天经地义地是太子。可惜这位太子,形象不佳(有足疾),表现也不好(瞎胡闹),后来索性在汉王李元昌和宰相侯君集的煽动下谋反,事败被废为庶人,再也做不成皇帝梦了。 李世民比较看好的是皇四子魏王李泰。李泰比承乾小一岁,相貌英俊,聪明好学,端肃多才,在太宗看来,是一定能成为一个有道明君的。 然而朝中的重臣却都很反对,尤以长孙无忌(已故长孙皇后之兄)和褚遂良(谏议大夫)反对最为激烈。他们主张立皇九子晋王李治。李治时年二十二岁,虽不失为一个良善青年,却是有名的糯米团子,一点用都没有。但长孙无忌等人看中的,恰恰正是他的温厚文弱、一无所长。如果是李泰接班,一朝天子一朝臣,没准会把他们开了涮。如果是李治呢?就好控制得多了。长孙无忌可以继续维持外戚权威,褚遂良、李世他们也可以继续保持元老地位,君臣共治,天下太平。 这算盘打得并不错,只是没把武则天算进去。他们当然想不到,李治身边会出现一个蛇一样的女人武则天。他们当然也想不到,李治虽然好控制,却不是控制在他们手里,而是控制在老婆手里。结果,他们把李治扶上了台,李治却在老婆的指使下把他们整了下去。 李泰这边也屡犯错误。首先是恃宠骄横,目中无人。身边呢?据说又是些阿谀奉承的小人。这就不但让朝中的老臣看不起,也让他们不放心。更重要的是,他对继位一事表现得太猴急。 李泰还犯了一个自作聪明的错误。他跑去对李治说:你平时和李元昌关系最好,现在他被砍了头,你就不害怕吗?李泰的意思,是要警告李治:别和我争,没好果子吃的。没想到反而提醒了李世民:立李泰,承乾和李治都会有危险。只有立李治,才能保证三个儿子都平安无事。 李泰当时就被打发到均县(今湖北省均县)去了。李治被立为太子,后来又继承皇位,这就是高宗。历史证明,由于君臣两方面各自的原因,李世民他们犯下了无可挽回的错误。大唐王朝差一点丢了江山,长孙无忌、褚遂良他们则丢了性命。 懦弱无能的李治捡了只皮夹子,真是天上掉下个大馅饼。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皇后  长孙皇后  唐朝著名的贤后,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后之一,当代历史学家评论最知性的皇后。秦王妃期间,众臣属就莫不感激,在皇后位,治理后宫井井有条,对贞观政策路线颇有影响,一生得到唐太宗的专宠,去世后,太宗皇哀伤不已,建层观远眺昭陵,自后未再立皇后,皇后所生晋王和晋阳公主被太宗亲自带在身边抚养,太宗崩,与皇后同葬一穴,开创帝后合穴先例。  有人说:一个伟大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与他挚爱的妻子长孙皇后分不开。  妃嫔  韦贵妃 生纪王李慎 临川公主  杨妃 生赵王李福,为与隋炀帝女杨妃区别被现代人称小杨妃,贵妃为死后唐高宗追封。  徐贤妃 徐惠,帝崩,哀慕成疾,不肯进药,曰:“帝遇我厚,得先狗马侍园寝,吾志也。”复为诗、连珠以见意。永徽元年卒,年二十四,赠贤妃,陪葬昭陵石室。  郑贤妃 无子  燕德妃 生越王李贞、江殇王李嚣  杨妃 史书中除记隋炀帝女与生有2子外,再无其他记载  阴妃 齐王李佑  韦昭容   杨婕妤 杨恭道第三女  萧美人 萧铄第二女  崔才人 崔宏道长女  萧才人 萧铿第二女   武才人 武则天  杨氏 李元吉之妻  王氏  子  太子李承乾(母长孙皇后,太宗皇子中最为彪悍聪颖者,因谋反被废)  楚王李宽(母后宫,过继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逝。贞观初追封,无后,国除。  吴王李恪(母隋炀帝女杨妃)有文武才,唐高宗时期被冤杀。  魏王李泰(母长孙皇后,太宗皇子中最为博学者,最受宠爱者,因争皇位被贬,后进封为濮王)(619年―652年)字惠褒,永徽三年(652年)死于郧乡县,时年34岁。  齐王李佑(母阴妃,后废为庶人)  蜀王李愔(母隋炀帝女杨妃,唐太宗曾骂其不如禽兽。李恪被害,因同母而被贬为庶人)  蒋王李恽(母王氏)  越王李贞(母燕妃)  高宗李治(原为晋王,母长孙皇后,皇子中唯一被太宗亲自抚养长大者)  纪王李慎(母韦妃)  江殇王李嚣(母燕妃,早薨)  代王李简(母不详,早薨)  赵王李福(母杨妃)  曹王李明(母杨氏)  女  襄城公主  汝南公主 李宇  南平公主  遂安公主  长乐公主 李丽质(母长孙皇后,出嫁时因太宗要给的嫁妆倍于长公主而被魏征谏)  豫章公主(长孙皇后养女)  巴陵公主(下嫁柴令武),下嫁柴绍与平阳公主之子柴令武,永徽四年与房遗爱谋反,被唐高宗赐死。显庆中追赠为北景公主  普安公主  东阳公主  临川公主 李孟姜(母韦贵妃)  清河公主 李敬  兰陵公主 李淑  晋安公主  安康公主(下嫁独孤谋)  新兴公主  城阳公主(母长孙皇后,公主出嫁前,唐太宗专门为她卜卦,下嫁杜荷,又嫁薛瓘)  高阳公主(下嫁房遗爱,后因谋反赐死,追封合浦公主)  金山公主  晋阳公主 李明达(母长孙皇后,皇后去世后,与哥哥李治一起被唐太宗亲自抚养,为太宗最为宠爱的女儿,多受众臣喜爱,有其母风。)  常山公主  新城公主(母长孙皇后,初许配与魏征的长子魏叔玉,后因魏征生前所谓荐人失当、邀名卖直之罪,唐太宗因而悔婚。初嫁长孙诠,唐太宗为给爱女长面子,特升其公爹为岐州刺史。后嫁韦正矩)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李世民一共有十四个儿子,其中长子常山王李承乾、四子魏王李泰、九子晋王李治,都是长孙(音掌孙)皇后所生。长孙皇后是正宫,为人又极贤德,在朝臣中威望很高,李世民对她也是十分敬重的。下一任的皇帝,当然要从她的儿子当中选。承乾是嫡子,又是长子,无论“立子以嫡”,还是“立嫡以长”,他都天经地义地是太子。可惜这位太子,形象不佳(有足疾),表现也不好(瞎胡闹),后来索性在汉王李元昌和宰相侯君集的煽动下谋反,事败被废为庶人,再也做不成皇帝梦了。 李世民比较看好的是皇四子魏王李泰。李泰比承乾小一岁,相貌英俊,聪明好学,端肃多才,在太宗看来,是一定能成为一个有道明君的。 然而朝中的重臣却都很反对,尤以长孙无忌(已故长孙皇后之兄)和褚遂良(谏议大夫)反对最为激烈。他们主张立皇九子晋王李治。李治时年二十二岁,虽不失为一个良善青年,却是有名的糯米团子,一点用都没有。但长孙无忌等人看中的,恰恰正是他的温厚文弱、一无所长。如果是李泰接班,一朝天子一朝臣,没准会把他们开了涮。如果是李治呢?就好控制得多了。长孙无忌可以继续维持外戚权威,褚遂良、李世他们也可以继续保持元老地位,君臣共治,天下太平。 这算盘打得并不错,只是没把武则天算进去。他们当然想不到,李治身边会出现一个蛇一样的女人武则天。他们当然也想不到,李治虽然好控制,却不是控制在他们手里,而是控制在老婆手里。结果,他们把李治扶上了台,李治却在老婆的指使下把他们整了下去。 李泰这边也屡犯错误。首先是恃宠骄横,目中无人。身边呢?据说又是些阿谀奉承的小人。这就不但让朝中的老臣看不起,也让他们不放心。更重要的是,他对继位一事表现得太猴急。 李泰还犯了一个自作聪明的错误。他跑去对李治说: 平时和李元昌关系最好,现在他被砍了头, 就不害怕吗?李泰的意思,是要警告李治:别和 争,没好果子吃的。没想到反而提醒了李世民:立李泰,承乾和李治都会有危险。只有立李治,才能保证三个儿子都平安无事。 李泰当时就被打发到均县(今湖北省均县)去了。李治被立为太子,后来又继承皇位,这就是高宗。历史证明,由于君臣两方面各自的原因,李世民他们犯下了无可挽回的错误。大唐王朝差一点丢了江山,长孙无忌、褚遂良他们则丢了性命。 懦弱无能的李治捡了只皮夹子,真是天上掉下个大馅饼。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唐太宗最喜欢的女儿之晋阳公主
本文行家:
晋阳公主与新城公主这一天是贞观十六年七月三日,地点是长安太极宫,立政殿外的虔化门。年仅14岁的晋王李治离开立政殿去上朝,同胞妹妹晋阳公主却依依不舍,一直送他到虔化门。聪明的晋阳察觉到了这一次哥哥的离开与以往并不一样,哥哥不再只是单纯的外出,而是穿着朝服要上朝列于朝臣之中了——哥哥已经长大了,就要离开自己了。而一想到自幼朝夕不离的哥哥不能再时时刻刻陪伴着自己,年幼的公主不禁泪眼婆娑地对自己的耶耶说道:“哥哥现在也要和大臣们一样站班,不能再留在宫中了吗?”唐太宗听到女儿这么说,顿时也为之老泪纵横。少年李治与年幼的晋阳公主这一依依惜别的场景,被史官收录于《唐会要》与《新唐书·公主传》等史书中。那么晋阳公主缘何如此依恋自己的兄长,唐太宗又是为何忍不住潸然泪下呢?这一切,就要从头开始说起了。晋阳公主字明达,小字兕子,长孙皇后所生。唐太宗与长孙皇后夫妻二人鹣鲽情深,唐太宗对长孙皇后所生育或抚养的子女更是疼爱非常,各种偏爱的事迹在史书上数不胜数。但当晋阳公主还在孩提时,长孙皇后就病逝了,唐太宗痛失23年来相濡以沫的妻子,悲恸之下做出了一个震惊世人的举动——亲自抚养了长孙皇后所生的晋王李治与晋阳公主。于是《唐会要》上就此留下了这样一笔令人瞩目的记载:“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试想中国上下五千年出过多少位皇帝,又册封过多少位公主,却从来没有第二位公主能够如同晋阳公主这般亲自被皇帝抚养长大。但唐太宗对这个女儿的宠爱远远不止于此。众所周知,晋阳乃是李唐王朝的龙兴之地,唐高祖李渊就曾说过:“朕起义晋阳,遂登皇极。”《旧唐书·地理志》中亦记载:“北京太原府……领晋阳、太原、榆次、太谷、祁、阳直、寿阳、盂、乐平、交城、石艾、文水、辽山、平城、乌河、榆社十六县。”而晋阳这么拉风的封号,就这样被唐太宗封给了自己的女儿。而唐太宗常常将宝贝女儿带在身边,不仅没有增添麻烦,反而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乐趣。比如在唐太宗手把手的教导下,晋阳习得了一手飞白体,小小年纪就能写出风格遒劲的字体,甚至拿给周围的人看,大家都分辨不出哪个是皇帝写的哪个是小公主写的。又比如晋阳看到父亲对大臣们发火了,便上前娇声劝解,而唐太宗看着女儿与妻子几乎是如出一辙的小模样,立马没了火气,因此朝中大臣们无不对小公主感到由衷的喜爱与感激。事实上不仅晋阳公主敢常常在父亲怒斥大臣的时候抓住时机为他们徐徐辩解,同样自幼在父亲的膝前耳濡目染的晋王李治也敢在父亲大发雷霆欲斩苑西监穆裕时大胆进谏,唐太宗对此不仅不以为忤,反而得意地认为这就是儿子从小跟着自己耳濡目染的结果。正因为兄妹二人在唐太宗的膝下朝夕相处,感情十分深厚,所以当李治离开立政殿前去上朝时,晋阳公主是依依不舍地送了又送,最后只得泪眼婆娑地和哥哥挥泪告别,这样伤感的一幕连唐太宗见了,都忍不住老泪纵横下来。不过虽然有父亲和兄长的相伴,但时间长了,晋阳还是渐渐感觉到自己的生活与众不同。父亲虽然疼爱她,却无法替代母爱,于是年仅五岁的晋阳开始思念起了母亲,唐太宗带着她去重游妻子当年去过的地方,而看着母亲的遗物,听着旁人的讲述,回忆着朦胧的印象,年幼的小公主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哀哀地哭了起来。就这样过了一日又一日,原本晋阳可以就这样,在父亲的娇宠之下幸福安然地成长,直到有一天,帝都长安中某位幸运至极的贵族少年得以摘取皇帝陛下掌上的这颗明珠。然而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晋阳公主薨逝时,年仅十二岁,在这还没来得及含苞待放的年华,便已奄然谢世。失去了心爱的小公主后,唐太宗悲伤得不能自已,甚至一个多月都不能正常饮食,每日要哀伤数十次,身体也因此变得羸弱不堪。大臣们担忧之下纷纷进谏劝慰,唐太宗则答道:“我又怎么会不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如此悲伤根本无济于事,也换不回我的女儿。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控制不住这种悲伤啊。”最终唐太宗只得强忍悲恸,强打精神,为了给自己一丝丝安慰,下诏给有关官员,将晋阳公主封邑所得的余钱在她的墓旁修建佛祠,以此为女儿的往生祈祷。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晋阳公主不仅册封得很早,而且同样在很早以前就开始有了实封。因为按照唐制,公主只有在出嫁时才能拿到实封,这一点哪怕是太平公主也不例外,但因为唐太宗对晋阳公主十分宠爱,早早就让宝贝女儿开始拿实封了,所以晋阳公主12岁逝世时,才会有那么多剩余的实封能够用来建造佛祠。晋阳公主字明达,明达一词为佛教常见词汇,小名兕子,兕子是一种独角母犀牛,长得十分凶猛壮硕。唐太宗为女儿取的这两个小名和字,当真是用心良苦,必然是在希冀佛祖庇佑自己的小兕子,能够健健康康地顺利成长吧!兕子已然仙去,但唐太宗将他的满腔深情赋予了这座佛祠,就让佛祖超度他的爱女,让兕子在极乐世界里,快乐到永远……
百科的文章(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
1417篇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太宗有几个女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