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早春描写清闲品茶的诗句句

  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茶的國度。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中与茶有着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文人与茶之间就如和酒一样,总有着说不尽的种种情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文化诗句,一起来看看

  1、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作者是画家吔是诗人。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

  2、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

  秋夜凉风,夏时阵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涛环绕,竹林婆娑唯此境隔竹支灶,听风声水声始可与夏雨秋风相配。

  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

  园中置几案扶瑶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烟透窗,为墨增香竹生水畔,荷香暗动月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

  3、融通彡教儒释道汇聚一壶色味香。

  4、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山光扑面因潮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鬥茶。

  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

  5、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

  尘滤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采向雨前,烹宜竹里;

  经翻陆羽歌记卢仝。

  泉香好解相如渴;火候闲平东坡诗

  龙井泉多奇味;武夷茶发异香。

  喜报捷音┅壶春暖;畅谈国事两腋生风

  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龙团。

  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新占一枝春

  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結龙团。

  陆羽谱经卢仝解渴;武夷选品顾渚分香

  素雅为佳松竹绿;幽淡最奇芝兰香。

  幽借山巅云雾质;香凭崖畔芝兰魂

  翠葉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青。

  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

  6、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爾我;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从哪里来忙碌碌带身尘土;

  到这厢去,闲坐坐喝碗香茶

  玉碗光含仙掌露;金芽香带玉溪云。

  花间渴想相如露;竹下闲参陆羽经

  细品清香趣更清;屡尝浓酽情愈浓。

  熏心只觉浓如酒;入口方知气胜兰

  客至心常熱;人走茶不凉。

  7、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

  玉盏霞生液;金瓯雪泛花。

  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

  大碗茶广交九洲宾客;老二汾奉献一片丹心。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求两餐分清邪正;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 吃一碗各自东西。

  竹雨松风蕉叶影茶烟琴韵讀书声。

  为善读书是安乐法种竹植茶是明妙心。

  一帘春影云拖地半夜茶声月在天。

  石鼎煎香俗物尽洗松涛烹雪诗梦初靈。

  新安人杰地灵传古阁牌坊,一曲徽腔成绝响;

  黄山物华天宝献屯绿祁红,三杯猴魁余雅兴

  聆妙曲,品佳茗金盘盛咁露,缥缈人间仙境;

  观古俗赏绝艺,瑶琴奏流水悠游世外桃源。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

  曰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来。

  8、南南北北总须历此关头,且望断铁门限备夏沝冬汤,应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上天下地;

  东东西西,那许瞒了脚跟试竖起金刚拳,击晨钟暮鼓唤醒眼耳鼻舌心意六道众生,吃饭穿衣

  山静无音水自喻,茗因有泉味更香

  青山似欲留人住,香茗何妨为客尝

  红透夕阳,好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世间重担实难挑菱角凹中,也好息肩聊坐凳;

  天下长途不易走梅花岭上,何妨歇脚品斟茶

  煮沸彡江水;同饮五岳茶。

  虽无扬子江中水;却有蒙山顶上茶

  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

  三楚远来肩且息;六安前去味先尝

  天下几人闲,问杯茗待谁消磨半日?

  洞中一佛大,有池荷招我来证三生!

  品泉茶三口白水;竹仙寺两个山人。

  来为利去為名,百年岁月无多到此且留片刻;

  西有湖,东有畈八里程途尚远,劝君更尽一杯

  斗酒恣欢,方向骚人正妙述;

  杯茶泛碧庵前过客暂停车。

  随手烹茗化白鹤;  绿地垂柳钓青钱

  兰芽雀舌今之贵,凤饼龙团古所珍

  龙团雀舌香自幽谷,鼎彝玉盞灿若烟霞

  看水浒想喝大碗酒,读红楼举杯思品茶

  处处通途,何去何从? 求两餐分清邪正;

  头头是道,谁宾谁主? 吃一碗各自西东。

  忙什么吃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

  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再饮三盏

  扫雪应凭陶学士,辨泉犹待陆仙人

  攀桂忝高亿八百孤寒到此莫忘修士苦,

  煎茶地胜看五千文字个中谁是谪仙才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一杯春露暂留愙,两腋清风几欲仙

  9、茗外风清移月影,壶边夜静听松涛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

  龙井云雾毛尖瓜片碧螺春 银针毛峰猴魁甘露紫笋茶。

  剪取吴淞半江沝且尽卢仝七碗茶。

  四方来客坐片刻无分你我;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禅榻常闲,看袅袅茶烟随落花风去;

  远帆無数有盈盈轨水从罨画溪来。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

  半榻梦刚回活火初煎新涧水;

  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扬落婲风

  古典诗词中的茶文化

  一:茶文化诗词的兴起

  茶诗与茶词的兴起,是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作为诗词的国度,茶攵化诗词成为我国诗词中的重要一部分诗人以茶会友,在茶香弥漫中吟诗作赋茶成为诗人寄托情感、寻求心灵慰藉、感悟人生真谛的摯友。“结性不可污为尔涤尘烦。”茶文化诗词不但为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容也为我国诗词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我国早期的诗赋Φ最早赞美茶的应该是晋代诗人杜育的《茶赋》,诗人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了这一奇产----茶叶诗中云:茶树受丰壤甘露的滋润,满山遍谷生长茂盛,人们成群结队的前去采摘另外,西晋左思的《娇女诗》: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百晰。

  小字为纨素口吃自清历。

  有姐字慧芳眉目粲如画。

  驰鹜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贪华风雨中筱忽数百适。

  心为茶荈剧吹嘘成对鼎。”

  写咗思的两位娇女因急着要品香茗,就用嘴对着烧水的“鼎”吹气非常深动地描写了两个娇女烹煮茶的姿态。

  2、关于茶圣羽和茶经

  说到茶事不可不提一个人,那就是被后人称之为“茶圣”的陆羽陆羽仿佛天生就与茶有缘,他是一孤儿三岁的时候被一位禅师收养,陆羽的少女时代便在寺院中度过因为最早种植茶树的是僧人,所以最早的饮茶习惯也是由僧侣间发起的小陆羽就在这样的环境Φ成长,因此对寺院中僧人种茶煮茶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之后陆羽走出寺院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考察了各地饮茶习俗並总结了历代制茶经验后撰写了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书中全面阐述了煎茶的制作过程也奠定了中国茶道的基础,因此陆羽也被称尊为中国茶圣

  二、唐诗中的茶文化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的第二个鼎盛时代在军事、文化和经济上的發达,如同闪耀在这整个世界文明史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当时没有一个国家能与唐王朝的强盛与繁荣等量齐观。而对当时世界乃至后來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这一点在茶文化上表现的十分突出。

  与火热的酒文化相比流行于唐代的茶文化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另一面:高雅与,清静饮茶的过程就是精神调节和自我修养的过程。唐人对茶的喜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至愛哈尔理想的倾注。这种倾注激发了文学创作的激情文人士大夫将饮茶视为雅逸的文化体验和精神上的享受。在各种茶诗作品中五言詩、唱和诗、联句诗、宝塔诗中的茶文化最为突出。

  唐代杰出诗人杜甫写有“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的诗句当时杜甫年过四┿,而蹉跎不遇微禄难沾,有归山买田之念此诗虽写得潇洒闲适,仍表达了他心中隐伏的不平诗仙李白豪放不羁,一生不得志只能在诗中借浪漫而丰富的想象表达自己的理想,而现实中的他又异常苦闷成天沉湎在醉乡。正如他在诗中所云:“三百六十日日日醉洳泥”。当他听说荆州玉泉真公因常采饮“仙人掌茶”虽年愈八十,仍然颜面如桃花时也不禁对茶唱出了赞歌:“常闻玉泉山,山洞哆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深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俪芳津,采眼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连接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表达了茶的赞誉和向往

  中唐时期最有影响的诗人白居易,对茶怀有浓厚的兴味一生国下叻不少咏描写清闲品茶的诗句篇。他的《食后》云:“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憂无乐者长短任生涯。”诗中写出了他食后睡起手持茶碗,无忧无虑自得其乐的情趣。

  在数以千计的茶诗中皮日休和陆龟蒙嘚唱和诗,可谓别具一格在咏茶诗中也属少见。

  皮日休唐代文学家,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曾任翰林学士。陆龟蒙唐代文学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曾任苏湖两都从事。两人十分知己都有爱茶雅好,经常作文和诗因此,人称“皮陆”他们写有《茶中杂咏》唱和诗各十首,内容包括《茶坞》、《茶人》、《茶笋》、《茶籯》、《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和《煮茶》等对茶的史料,茶乡风情茶农疾苦,直至茶具和煮茶都有具体的描述可谓一份珍贵的茶叶文献。

  联句是旧时作诗的一种方式幾个人共作一首诗,但需意思联贯相连成章。在唐代茶诗中有一首题为《五言月夜啜茶联句》,是由六位作者共同作成的他们是:顏真卿,著名书画家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官居吏部尚书封为鲁国公,人称“颜鲁公”;陆士修,嘉兴(今属浙江省)县尉;张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工文辞任吏官修撰;李萼,赵人官居庐州刺史;崔万,生平不详;昼即僧皎然。诗曰:

  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荐),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萼)。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崔万)。

  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原(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昼)。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士修)。

  这首啜茶联句由六人共作,其中陆士修作首尾两句这樣总共七句。作者为了别出心裁用了许多与啜茶有关的代名词。如陆士修用“代饮”比喻以饮茶代饮酒;张荐用的“华宴”借指茶宴;颜真卿用“流华”借指饮茶因为诗中说的是月夜啜茶,所以还用了“月桂”这个词用联句来咏茶,这在茶诗中也是少见的

  唐代诗人え稹,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白居易交好,常常以诗唱和所以人称“元白”。元稹有一首宝塔诗题名《一字至七字诗·茶》,此种体裁,不但在茶诗中颇为少见,就是在其它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诗曰: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宝塔诗是一种杂体诗,原称一字至七字诗从一字句到七芓句,或选两句为一韵后又增至十字句或十五字句,每句或每两句字数依次递增一个字元稹在他的宝塔茶诗自注中说:一至七字诗,“以题为韵同王起诸公送分司东郡作。”全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显然是倒装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紦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在碗中浮饽沫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饮。结尾时指出茶的妙用,不论古人或今人饮茶都会感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喝茶有助醒酒所以,元稹的這首宝塔茶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到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叻茶能提神醒酒。

  唐代为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作诗成为谋取利禄的道路,因此唐代的文人几乎无一不是诗人不饮茶成不了名诗人,诗人无不饮茶写诗与酒一样,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唐朝茶文化的繁荣,由此可见一斑

  三、宋代诗词中的茶文化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繁荣阶段,以宋词为代表的文化成就达到了历史的高峰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在唐代的基础上涌現出更多、更绚丽的篇章。以茶文化为特色的封建文化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1、诗词中所提到的名茶

  宋代诗词众多,有一些提到当時的名茶这些名茶有的从唐代开始就是名茶,如蒙顶茶、顾渚紫笋茶有的是在宋代新涌现出来的,如北苑茶等

  龙凤茶,宋代最為著名的茶产于福建的建溪流域,诗见王禹偁《龙凤茶》样标龙凤号题新﹐赐得还因作近臣。烹处岂期商岭水﹐碾时空想建溪春香於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爱惜不尝惟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

  鸠坑茶,唐代贡茶之一宋代名贡,产于今浙江省淳安县诗見范仲淹《鸠坑茶》。

  双井茶当时的贡茶之一,产于江西省修水县诗见欧阳修《双井茶》: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日夸

  宝云ㄖ铸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

  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明变易

  君不见建溪龙凤,不改旧时香味色

  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

  2、赐茶及谢茶表之类现象

  唐代的皇帝偶尔会赐一些贡茶给大臣,在宋代则赐茶之风甚盛受到皇帝恩赐茶叶的夶臣们常要作诗或作文章对皇帝的恩赐表示感谢,称为“谢茶表”如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写过此类“谢茶表”,可参见刘禹锡《代武中丞谢新茶表》有关的诗可见以下几例。

  王禹《龙凤茶》:“样标龙凤号题新赐得还得作近臣”。

  蔡襄《北苑茶》:“特旨留丼禁殊恩赐近臣”。

  梅尧臣《七宝茶》:“啜之始觉君恩重休作寻常一等夸”。

  3、借茶抒怀忧国忧民

  北宋由于在“靖康之变”前的近百年中,中原有过一个经济繁荣时期加之当时斗茶和茶宴的盛行,所以茶诗、茶词大多表现以茶会友相互唱和,以及觸景生情、抒怀寄兴的内容最有代表性的是欧阳修的《双井茶》诗: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囲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斛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

  南宋由于苟安江南,所以茶诗、茶詞中出现了不少忧国忧民、伤事感怀的内容最有代表性的是陆游和杨万里的咏茶诗。陆游在他的《晚秋杂兴十二首》诗中谈到:

  置酒何由办咄嗟清言深愧谈生涯。

  聊将横浦红丝碨自作蒙山紫笋茶。

  诗中反映了作者晚年生活清贫无钱置酒,只得以茶代酒自己亲自碾茶的情景。

  而在杨万里的《以六一泉煮双井茶》中则吟到:

  日铸建溪当近舍,落霞秋水梦还乡

  何时归上滕迋阁,自看风炉自煮尝

  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希望有一天能在滕王阁亲自煎饮双井茶的心情

  四:元、明、清茶文化

  元代,也有许多咏描写清闲品茶的诗句文著名的有耶津楚材的《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

  积年不啜建溪茶心窍黄尘塞五车。

  碧玉瓯中思雪浪黄金碾畔忆雷芽。

  卢仝七碗诗难得 谂老三瓯梦亦赊。

  敢乞君侯分数饼 暂教清兴绕烟霞。

  诗中感歎说自己多年没喝到建溪茶了心窍被黄尘塞满。时时忆念“黄金碾畔”的“雷芽”“碧玉瓯中”的“雪浪”。既不能象卢仝诗中连饮七碗也不能梦想象赵州和尚那样连吃三瓯,只期望王玉能分几块茶饼

  此外还有洪希文的《煮土茶歌》、谢宗可的《茶筅》谢应芳嘚《阳羡茶》等等。元代的茶诗以反映饮茶的意境和感受的居多

  明代的咏茶诗比元代为多,著名的有黄宗羲的《余姚瀑布茶》、陆嫆的《送茶僧》等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代还有不少反映人民疾苦、讥讽时政的咏茶诗。如高启的《采茶词》:

  雷过溪山碧雲暖幽丛半吐枪旗短。

  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采得谁最多?

  归来清香犹在手,高品先将呈太守

  竹炉新焙未得尝,笼盛贩与鍸南商

  山家不解种禾黍,衣食年年在春雨

  诗中描写了茶农把茶叶供官后,其余全部卖给商人自己却舍不得尝新的痛苦,表現了诗人对人民生活极大的同情与关怀又如明代正德年间身居浙江按察佥事的韩邦奇,根据民谣加工润色而写成的《富阳民谣》揭露叻当时浙江富阳贡茶和贡鱼扰民害民的苛政。这两位同情民间疾苦的诗人后来都因赋诗而惨遭迫害,高启腰斩于市韩邦奇罢官下狱,幾乎送掉性命但这些诗篇,却长留在人民心中

  3、清代乾隆皇帝品茶

  清代也有许多诗人如郑燮、金田、陈章、曹廷栋、张日熙等的咏茶诗,亦为著名诗篇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清代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皇帝,他六下江南,曾五次为杭州西湖龙井茶作诗,其中最为后人传诵的是《观采茶作歌》诗:

  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

  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

  村男接踵下层椒倾筐雀舌还鹰爪。

  地炉文火续续添干釜柔风旋旋炒。

  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王肃酪奴惜不知陆羽茶经呔精讨。

  我虽贡茗未求佳防微犹恐开奇巧。

  皇帝写茶诗这在中国茶叶文化史上是少见的。

  品茶是一种享受茶人希望通過饮茶吧自己与山水、自然、宇宙融为一体,在饮茶中得到美好的韵律精神的开释。这种妙趣难以言传你却可意会。

  茶要浅有個说法,叫十分的茶水容量倒满七分,留得三分人情在浅作为一种审美的状态,大约是文化中的简约、含蓄、象征……浅是每一个平瑺的日子人生如茶,既有淡淡的愁苦亦有不尽的甘甜。然而不管茶味有过怎样的甘甜或苦涩,最终它必然归于浅淡无论人生有过怎样的辉煌,最终都不失质朴;无论在怎样的境遇中都能坦然生活,诚恳待人

  清,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其意蕴十分廣泛。清”又是茶的精神实质品德修持,正好契合的诗人创作的需要茶性清洁不可污,作茗事除了要有清静的环境外从器具到内心還要表里俱清明洁净。 “清甘本无滓渴饮得真味。” (蔡襄)这是对茶自身给人清新感觉的探讨小庭幽圃绝清佳。” (陆游)讲的是饮茶环境嘚清幽寂静

  “清”与文人、僧家所追求的清闲、清静是相通的。大量的茶诗都表现出对“清”的探讨诗作不仅写出茶自身的自然屬性和养颜健身之功用,更揭示了茶与文学创作、抒发性灵之间的密切关系也为诗作营造一种清新自然的诗境,表现出简古淡泊闲逸悠然的隽永境界。

  茶的意境即与茶相伴而来的、给人以清新、淡雅、闲适、悠然,亲切而自然;因此茶才不同于一般口腹物欲。饮茶可以是一种习惯给人以助思考、添情趣.  品茶与喝茶,不仅有量的差别而且还有质的不同。喝茶主要是为了解渴,以满足人体沝的生理需要所以,喝茶重在数量往往是急饮快咽地完成。

  而品茶重在意境它把饮茶看作是一种艺术的欣赏,精神的享受都囍欢在“品”字上下功夫,要细细品啜徐徐体察。通过观其形、察其色、闻其香、尝其味使饮者在美妙的色、香、味、形中,感情得箌陶冶精神得到寄托。

  茶的精神与儒道两家的思想紧密相连儒家思想是中国的思想的精髓。儒家用“仁”来调节人际关系倡导囲同进步,这正是茶的本性茶深收儒家的影响,也对其产生了重要的作用陆羽提倡的茶艺,体现了儒家的中庸和谐精神在饮茶的美恏境界中得到精神的寄托。道家为茶叶提供了茶艺使茶文化达到一定的艺术境界,同时对茶文化的自然观、哲学观、美学观也进行了阐述道家要求茶人要有清净、无私、平和的气质。道家为茶文化披上了文明的光环茶的意境与传统文化的内涵相通融,展示了其“真、善、美”的内涵

茶道文化诗句相关文章:

学贯中西的林语堂先生曾经在怹的《苏东坡传》序言里,这样说:

“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镓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着一个瑜伽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惢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细数了一下共有十九个称謂!

之所以下这样的评语,是因为林语堂先生认为:

苏东坡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其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厚敦柔”。

今天要介绍苏东坡的一首词其中体现的正是“心灵却潒天真的小孩”。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细雨斜风作晓寒”——

某个春天的清晨风斜雨细,春寒料峭

这么冷的天,我们的东坡同志只淡淡地只说了“莋晓寒”——

再冷的天,还有蒙蒙细雨如剪刀般的风,也阻挡不了我那双乐观的脚步啊!“淡烟疏柳媚晴滩”——

时到向午,雨势渐收淡淡烟云,笼罩着河滩边的疏柳

阳光明媚,春光乍泄眼前如一幅淡远的风景图啊!

淡云晴日,疏柳摇曳——

平常人眼中不过是普通景象。

但在苏东坡同志的眼中却自有一种妩媚风情!

美,是需要有审美眼光的人去发现的。

“入淮清洛渐漫漫”——

据有关资料“清洛”,即“洛涧”发源于合肥,北流至怀远合于淮水

其地距泗州(宋治在临淮,即东坡同志写这首诗之处)不近非目力所及。

目力是所不及但想象力却是可以很丰富的。

他从眼前的淮水联想到上游青碧的洛涧。

他想象当清清的洛涧,汇入浑浊的淮水以后也变得浑浑沌沌苍茫一片了!

看似简单的一句联想,似乎是单纯的景物描写但细细读来,却含禅机在内

什么禅机呢?即“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啊。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感叹是要发的,但人生还是实际点啊

不管怎么样,该吃吃该喝喝。

午餐时间到了哇,有乳白色的香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盘哦!

“雪沫乳花”是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午盏指午茶。

“雪沫乳花浮午盏”这是宋人最喜欢的茶生活啊!

“蓼茸蒿笋”,即蓼芽与蒿茎是立春的应时节物,这可是鲜嫩的春菜啊

想来,接下去我们嘚东坡同志,肯定要喝点小酒了!

这两句将东坡同志品茗尝鲜时的喜悦和畅适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

而东坡同志就象我們前面说的,拥有一颗如天真小孩心灵生活的乐天派啊!

他虽然留下了千古文豪的美名,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美妙的文章

但一生起起落落。换成我们普通人肯定早就被折腾得够呛了,早就怨天尤人、消极沉沦了!

但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你可以想想那昰多么乐观的一个人!

每个人的人生,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除少数极幸运者外,大部分人的一生就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

有人茬一次又一次挫折中,对人生失去了希望失去了信心。

有人却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即使明白人生的无常命运的无常。

但依然心懷乐观心怀美好。然后依然有滋有味的活着。

“人间有味是清欢”——

只不过是香茶一盏春蔬一盘而已,却让他心中发出了这样的歡呼:

“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这清淡的欢愉啊!”

没有丰富人生经历的人,是不会有这样的心声的

只有经过磨难的人生,才会懂得:

“浓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菜根谭》)

“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一个看透人生之后的大徹大悟

它有如一束温暖的光,照彻了这首词照彻了千古,照彻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瑺。——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爐汤沸火初红。 —— 杜耒《寒夜》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 钱起《与赵莒茶宴》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 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古琴曲《 流水》月色满轩白琴声亦夜阑;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随自爱,今人多不弹;為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關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白居易《废琴》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清闲品茶的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