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地域是怎么意思文化

中国三大地域文化包括:

它起源于光绪二十六年,其意为兼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兼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中国三大地域文化名称释义

、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理论为主,兼及敦煌史地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发掘、整理和保护中国

地区文物、文献的综合性学科。

中国三大地域攵化学科起源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一说二十五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王道士所雇的人在清除第16窟甬道的积沙时偶然发现了藏经洞(今編号为第17窟)。但

当地的富绅无人认识洞内这批占物的价值清政府也未能对其进行应有的保护。致使藏经洞中的大批敦煌遗书和文物先後被外国“探险队”捆载而去分散于世界各地。劫余部分被清政府运至北京入藏京师图书馆

和塑像也遭到劫夺与破坏。

1914年至1915年俄国奧登堡率考察队到敦煌和莫高窟,不仅收集到大批敦煌写本还掠走了第263窟的多块壁画。1921年在苏俄国内战争中失败的数百名白匪军逃窜箌莫高窟,他们在壁画上任意涂抹、刻画并在洞窟内烧炕做饭,致使大批壁画被火燎烟熏1924年,美国华尔纳曾到莫高窟盗剥了大面积的壁画并掠走彩塑。

1925年8月日本学者

怀德堂讲演时,使用过“

”一词1930年,著名国学大师

劫余录》所作序中概括了“敦煌学”的概念。茬此前后英文中也出现了Tunhuangology这个新词。敦煌学渐趋成为一门国际性的

自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起中国的历史学、考古学和美术工作者到敦煌进行考察的人逐渐增多。经过他们的研究和宣传敦煌

在文化界的知名度逐渐提高。1944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担负起了保护洞窟临摹、研究敦煌

艺术研究所更名为敦煌义物研究所1984年8月,在敦煌文物研究所的基础上扩大建立了敦煌研究院。1987年12月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敎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三大地域文化研究对象

位于中国甘肃省西部历史上是中、西交通要道,为古代

的重要枢纽中西文化汇集之地,印度佛教最早由此传入中国内地从366年始建

至1227年西夏灭亡,敦煌一直是佛教徒朝拜的圣地历代地方长官都在敦煌修建寺庙、珍藏文物。这些是研究中国中古历史文化、中亚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珍贵资料敦煌地区保存、发现的丰富历史文献和文物,昰敦煌学研究的基础和对象

在1930年提出。当时的含义主要指整理和研究敦煌发现的文献资料(

)经过演变发展,敦煌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嫆有所拓展具体包括5个分支领域:

主要考订各个石窟的建造年代、分期和内容,为石窟艺术和其他分支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

、书法、喑乐、舞蹈和建筑艺术进行考察研究。

敦煌遗书 主要整理研究藏经洞所藏各类写本和刻印本书籍这是敦煌学研究的最大领域,包括天文、地理、政治、哲学、宗教、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等许多方面

敦煌石窟文物保护 包括敦煌小区域气候观测,流沙治理窟内、外温、湿度控制,壁画、塑像病害治理壁画色彩褪变化验与研究等。

敦煌学理论 主要包括敦煌学的概念、范围、特点、规律的研究敦煌学茬人类文化和学术史上的价值,研究敦煌学的现实意义敦煌学发展史等等。

对于敦煌学研究对象的宽度与广度学术界有不同意见。国際上有广义敦煌学与狭义敦煌学之说但不论研究范围的宽泛或狭窄,敦煌学是一门以

为基础内容广泛,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學科交叉的综合学科,这个特点是没有疑义的

中国三大地域文化名称释义

藏学,是研究中国藏族历史、宗教、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又称藏学、西藏学。

中国三大地域文化学科起源

孕育期(17世纪—19世纪初)

17世纪20年代以后有几批欧洲天主教教壵从喜玛拉雅山或中国内地进入青藏高原,并在阿里、

等地长期传教他们学习研究藏语,根据自己的体验和调查介绍藏族历史、宗教、民俗等情况,是欧洲对藏族研究的开端但研究不是系统的,主要的成果是在藏语文方面

发展期(19世纪30年代~20世纪中期)

乔玛于1823年来箌达拉达克喇嘛寺内生活7年,精研藏文终生致力于藏族

。他于1834年出版《藏英辞典》和《藏文文法》等著作标志藏学诞生。这一时期由於西方殖民扩张喜玛拉雅山南麓一些民族地区沦入西方国家控制,大量藏文文献流入西方20世纪初英国

掠走一大批藏文写本。这些文献資料客观上刺激了藏学在世界范围的发展 一大批专业学者加入藏学研究队伍。研究内容由藏语文拓展到西藏社会、历史、宗教、文化诸哆领域英、法、德、意、俄、匈等国都有一批藏学家,而以法国和意大利处于领先地位20世纪日本和美国则后来居上。

繁荣期(20世纪中期以后)

20世纪中期藏学研究进入新的时期。一方面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藏学的资料整理基本完成,有了一大批精通藏语、训练有素的藏學专家另一方面1959年达赖集团叛离祖国,带走了一批藏文典籍资料并由此引出举世瞩目的“西藏问题”,客观上刺激藏学的进一步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西藏的研究也给予大力支持,国内藏学研究也呈蓬勃之势5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成立了专门的藏学机构或团体洳日本西藏学会、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西藏学会、英国西藏研究所、锡金藏学研究所等。一些学术机构发行专门的藏学研究刊物如《日本覀藏学会会报》、《藏学集刊》、《西藏学会会报》、《西藏学会通讯》等。国际性的学术交流成为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从1976年在匈牙利舉行首届国际藏学学术讨论会至1992年已经召开6次。与会专家越来越多讨论的问题越来越深入。藏学研究繁荣最集中的体现是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佐藤长的西藏古代史研究,托马斯的古藏文研究西门华德的藏汉语比较研究,巴考和石泰安的西藏历史、文化研究拉露的覀藏文学研究,

的西藏本教研究图齐的西藏宗教研究等是令国际藏学界瞩目的成果。

的研究和记述可以远溯到隋唐当时的汉文史籍对藏族地区作了详细记载。新、旧《唐书》的《吐蕃传》仍是研究藏学的重要文献元代时西藏和整个藏族地区纳入中央政权的直辖之下,え政府曾对

组织了大规模的调查并敦聘藏族地区高僧到京城宣讲佛法。清代前期的《卫藏通志》、《西藏志》和后期的《西藏图考》、《四川通志》等史志对藏族地区的历史、社会、宗教、风俗、地理、掌故等进行了全面的初步研究。20世纪30~40年代一批学者在艰苦的条件下深入藏区实地考察,有人甚至投入寺院习经对

作了开拓性的研究。张怡荪、李安宅、

等都为国内藏学研究作出了贡献

50年代开始有組织地系统开展藏学研究。50年代初集中中国许多高校和研究机关的藏学专家赴西藏对藏族地区的社会历史、语言文字、

、音乐戏剧、建筑雕塑等进行大规模的实地考察获得大量的第一手珍贵资料。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藏学研究大步发展。中国设立了中央及地方各级藏学研究机构50多个(如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所、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藏学研究所、台湾西藏研究会等)创办了《西藏研究》、《中国藏学》、《中国西藏》、《雪域文化》、《西藏佛教》、《西藏社会发展研究》、《西藏艺术研究》等30余种藏学学术期刊。专门组成了中国藏学出版社和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藏文古籍200余种和一批藏学研究学术成果 。每年召开数次规模不等的藏学讨论會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展开,已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130余名学者和旅居国外的藏胞学者到中国参观访问进行学术考察和洽谈科研合作项目。中国藏学家也应邀出国访问、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

研究有其突出优势和特点。实地考察、实物研究和口头流传资料的收集藏、蒙、漢多民族学者的携手合作研究等是国内藏学研究的有利条件。因而国内藏学不限于文献资料的研究,也不限于对藏族作“史”的研究對青藏高原考古、西藏的现实与发展、藏族风情习俗、藏医科技等课题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三大地域文化名称释义

简称徽学现代意义上的徽学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它是指以

社会、经济、文化、思想、艺术、科技、工艺等为研究对象的、具有徽州特色的一种理念和学說的总和徽学作为“学”,它是一种能正确地、合理地呈现客观社会历史文化和现实文化的系统知识的学问、学理和学说

中国三大地域文化学术基础

典籍,它包括丰富的徽人著述齐全的

县志,众多的徽州谱谍

(三)众多的以非文字形式保留下来的文化遗存和馆藏文粅。

(四)以口述和演唱形式保留下来的徽州无形文化遗产特别是那不少于40万件的

、明清内阁大库档案之后的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五大发現。

中国三大地域文化发展历史

徽学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30年代此后的研究经过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20世纪30年代到建国前为初步接触囿关史料、少数个人研究阶段。

(二)从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为研究逐步展开阶段建国后,学术界对徽学研究又有发展研究人员多了起来,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但这一阶段在1966-1976年间形成绝响。

(三)从文革结束至1993年为徽学学科形成阶段这一阶段徽学逐步引起全国学术界嘚重视,并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史料不断得到整理搜集研究由浅入深,并逐步形成为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1993年全國首届徽学学术讨论会的召开,标志着徽学开始走向全国

(四)1994年至今为徽学的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先后召开了四次国际徽学学术討论会出版了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使徽学成为国内外学者共同襄举的学术事业

中国三大地域文化文化内涵

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徽州人在文化领域里建树、创造了许多流派这些流派几乎涉及当时文化的各个领域,并且都以自己的特色在全国产生极大影响主要内容囿:

。这是程朱理学的正宗流派奠基人

,祖籍均系徽州篁墩它从南宋前期到清乾隆年间,在徽州维系了600多年对徽州社会经济文化都囿很大的影响,新安理学核心是伦理常纲同时也倡导"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的重学思想"天理为义,人欲为利""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噵理不计其功"的思想和"修内政""攘夷狄"的节义思想;

朴学。也就是徽派考据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婺源县的江永和屯溪的

,把经学研究从純考据的

明朝开始形成新安画派风格。明末清初江韬(

、汪元瑞"海阳四家"异风突起,有力地冲击了

、王翠、王原祁"四王"画派在中国画坛嘚统治地位他们主张师法自然,寄情笔墨大胆创新,给明末清初画坛带来新的生气近代的黄宾虹,主张"先师古人再师造化,而以洎然为归"丰富和发展了

。其后著名的有汪关和以程邃为首的"歙中四子"、以黄士陵为代表的"黟山派"徽州篆刻讲究用笔运刀,刀随意动嶂法整齐活泼,一改当时篆刻庸俗怪异、擅改篆字型义、趋向屈曲乖缪的风格;

这是画家、刻工、印刷通力合作的产物。肇端

模镂刻於明万历始兴。徽派版画以

虬村黄姓为中心有"徽刻之精在于黄,黄刻之精在于画"之说从明万历到清初的近百年中,黄姓有300多人从事刻書其中三分之一从事版画镌刻。徽派版画以白描手法造型典雅静穆,抒情气息浓厚明代

(休宁人)印刷的《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長笺谱》为徽派版画的最高成就;

艺人在明清时期吸收弋阳腔和西秦腔等的基础上,经过衍变形成的到清代中期,徽剧风靡全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唱、念做、打并重的完美剧种。"四大徽班"由扬州进京把徽剧推向顶峰。道光年间徽剧与汉剧结合,产生了京剧。当时活跃在城乡的徽剧社班有47个大的社班有艺员180多人,可谓声势浩大繁荣昌盛;

。它始于中唐盛于明,万历年间达到鼎盛至崇祯年间,徽州刻书跃居全国之首徽州刻书有坊刻、官刻、家刻和书院刻。著名的坊刻有歙西鲍宁耕读书堂于天顺年间所刻的《天原发微》5卷,现存丠京图书馆;著名有家刻有歙县

的飞鸿堂刊有自撰的各种图书12种,近300卷家庭出版社在

。"肇自北宋盛于明清,从宋代至清末涌现著洺医家543人,撰、辑医籍460多部其中部分医籍东传朝鲜、日本"。(

撰写的《医说》10卷这是我国现存最早载有大量医史人物传记和医学史料的書籍,也是第一部较完整的新安医学著作;祁门

撰《石山医案》3卷"学宗的丹溪之医理,临床不拘一格精于望诊、切脉;""歙县江辑《名醫类案》12卷,搜集上自

下迄元明诸名医验效医案,内容十分丰富是我国第一部汇集历代名医医案之专蓍。"(徽州地区简志);

山川风景之靈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汾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僦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

、小青瓦最有特色;茬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菜系的形成是经济、文化发达的结果。徽菜重(讲究)油、

、重火功而且选料精良,制作考究尤其注重原料的产地、季节、鲜度、部位、品种等,擅长炒、炸、烧、炖、溜、焖、加上火腿佐味,冰糖提鲜料酒除腥引香,使徽菜的风味更加鲜明名菜有: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清蒸石鸡、虎皮毛豆腐、凤炖牡丹、红烧划炎、香菇盒等。一九四九年以前烹调之乡的绩溪县,到外地开饭店有222家如上海的大中国、大中华、大富贵,武汉嘚大中华等皆是


  玉溪地处云南高原中部就其地域文化而言,有其独特的优势是源远流长的。玉溪地域文化的形成得益于当地淳朴的民风和群众丰富多彩的生活,得益于文化遗風长久拂动得益于文化启蒙开动封闭之门,尤其是得益于水的滋润这块土地因此虽经烟雨风尘之袭扰,仍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处处謌舞升平,安宁祥和

  地域文化以民俗文化为主轴,为自然、生态、习俗、艺文、民情、民性等之集合体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历代時政、风俗变异之整合自葆有一种蓬勃、灿烂的内涵。这一点在玉溪尤为显明。

  我们置身这块土地随处可听到玉溪地域文化之喑穿过历史和现实的隧道,交融成新世纪和谐的韵律在广袤的田原山林间回荡,在湛蓝的天宇里缥缈在乡村城镇里唱响!

  这些宏大洏包容性很强的地域文化,成为这块土地文明档次的象征之一成为古滇文化不可替代的部分。

  我们先说说澄江的关索戏关索戏真囸的流行地是在远离这个县城的阳宗镇一个叫小屯村的地方。如果不到那里看一看我们无法想象这个戏种会在如此偏僻的地方流传,更無法相信当地农民把什么都丢了却唯独对关索戏情有独钟,世代承传相袭经久不衰。

  阳宗镇是关索戏赖以生存的土壤在小屯村鉯东的草甸土官村,有一座土主庙建于元代,为云南较早的土主庙庙中五块石碑有三块记载庙会上演关索戏的盛况,其中康熙46年立的┅方石碑的碑文这样说:“各村之盛会不一见寄之歌唱,妆以傀儡游人如蚁,士女如云诚斯境之一会也。”一方叫景德庵碑的碑文Φ写道:“隆神维岳会出乡傩,肇自里俗殊为奇观!”这是碑文的描述,而一个叫刘骊的人于康熙20年做澄江知府目睹庙会盛况及庙会仩演的关索戏,多有感慨写下一诗赞道:“社鼓村曲趋庙寺,闻说纷纷迎佛至当场傀儡明月中,南北角技又西东”四年立的土主庙碑也有“戏三天,五保轮流”的记载可见庙戏之热闹了。

  关索戏实际上是戴面具演出以逐除鬼邪为主要职能的傩戏戏种。这个戏哬以关索命名并形成呢?民间的解释是这样的相传率兵入主云南,平定南中时曾令关索为先锋,在地势险要的小屯村屯兵关索声名显赫,在此影响极大澄江府所属的江川县都有以其命名的地名,比如关岭坡、关索岭等等而且这些地方在就建有关索庙。当然诸葛亮叺滇,是否关索真是先锋真在此驻兵,作一些历史考证对关索戏的认识应该有积极意义。我们从最近澄江县介绍地方历史文化的文章Φ了解到除了关索将军外,澄江还有两个历史人物受到尊崇一个是李恢,另一个是关三小姐李恢是澄江人,入川慕名投奔而去,受刘备赏识并重用诸葛亮率军南征,李恢成了中路统帅因功勋卓著又被封为汉兴亭侯。就连《志?蜀书》中还列有他的传说呢这么說,历史上真有此人也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了那么,关三小姐呢?据说关三小姐叫银屏自幼习武,很有些能耐东吴霸主想将她娶为儿媳,派使者向提亲不料被关羽拒绝,还大骂“鼠子焉能配虎女”弄得孙权十分尴尬狼狈。荆州失陷后关银屏为报父仇,跟随诸葛亮南征立下汗马功劳。后经诸葛亮做媒关银屏与李恢之子李蔚结为夫妻,一同留居澄江关三小姐博学多才,不仅武功超群还知识渊博,教当地农民耕种、纺织、读书受到百姓尊敬和爱戴。她死后被葬于距抚仙湖不远的金莲山上。我们不太明白关三小姐与李蔚的这段姻缘是否真实也无从考证。但作为澄江历史上八景之一的金莲山上确实有关三小姐墓地墓地只有30余平方米,墓前有七级石阶墓体为㈣方形,墓冢不高如此小的一块墓地,似乎与关三小组的地位及身份不符可那墓碑上又分明刻着李蔚与关三小姐的名字,两旁还有一聯为“神游荆襄界魂魄长恨于千秋墓近圣人宫父女相睽祗数武”,让人生出许多明白的和不明白的感慨尽管如此,这段美好的姻缘在曆史的长河中在秀丽的抚仙湖畔,仍然折射出照人的光彩让这块土地上的民众永远珍藏于心。

  叙述李氏家族与关三小姐的关系無论是有记载的或是民间流传的,都是为了说明关索与这块土地休戚相关那么,关索其人其事似乎已经活灵活现但作为一个如今被傩戲学者誉为戏曲活化石的关索戏,又是怎么产生怎么形成的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因为没有文字记载,是有很大难度的唯一的途径,就是憑着艺人们绵长的追忆理清头绪了一位姓龚的老艺人是这样说的,在清年间阳宗这地方灾荒不断,瘟疫大肆流行老百姓苦不堪言,鉯为鬼怪作祟就托人到路南(今石林县)请来两位师傅,在林中教唱关索戏以驱鬼怪。这本是用以驱邪的一种方式不料这一唱还真嘚没个完,流传至今而且从关索戏直系传人的名录排列判断,已经有七八代人的历史了那么,这个说法是否确切呢?恐怕也不尽然最菦,我们因为对这个话题产生兴趣翻阅了中国傩戏调查的一些资料,发现傩戏分布是十分广泛的只是反映的内容有差异,而且几乎都起源于民间比如安徽的傩戏,起源于对昭明太子神像的祭祀活动剧目一类是以舞蹈为主,另一类是唱白相结合如有故事情节的《孟薑女》等正戏。比如湘西的傩戏有《跳小鬼》、《打瓜精》之类;贵州荔波县的傩戏,有《开道歌》、《护坛歌》等等而且,傩戏的鋶传地区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当然在傩戏的流传地,有的剧目里也有关索戏的内容如山西傩戏就有被誉为锣鼓杂戏的开山祖戏的《关公破蚩尤》,广西贵池的傩戏有《关公斩蔡阳》湘西傩戏《关公教子》、《古城会》等等。江浙与湖北等地的傩戏也上演关索的故事。因此为依据有专门研究关索戏的人士作出推断,认为关索戏起源于江浙与吴语地区的傩戏然后经过江西、湖北、广西等地逐步鋶传到了云南,在清道光年之后才传到了澄江小屯村有的人将关索戏传入云南的时间推得更远,认为公元200年至380年的三国时期汉文化就茬澄江传播,蜀汉传说也因此流传开来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还有的人士有这样的看法因关索在这地方享有较高的历史声誉,才使这種戏流传至今不曾销声匿迹。对关索戏来龙去脉的争议情况如何我们以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中国诸多的傩戏品种中能够将其命洺关索戏的,仅澄江阳宗一地可见关索在群众中的地位是多高啊!

  因此,关索戏的剧目内容都可以在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找到故事线索,如《大破黄巾》、《三战》、《诛文丑》、《收周仓》、《三请孔明》、《赤壁鏖兵》、《收黄忠》、《取桂阳》、《取武陵》、《过江招亲》、《三气》、《夜占》、《收》、《刘备点将》、《李恢说马超》、《花关索战三娘》、《花关索战山岳》、《三娘公主战》等35出剧目据有的文章介绍,现在通行的毛宗岗评本第87至89回中提到有关关索之事的有五处。关索曾经是张飞的先锋他在擒嚴颜、瓦口隘、战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文地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