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读诗怎么搜素读诗人

摘要:古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偅要组成部分古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古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熟背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深层次理解古的内在含义。而引领學生走向古深处的基本路径有三:从素读到细读从知其人到论其事,从一首到多首把握了这三点就能够使学生真正了解古的灵魂所在。

关键词:古;内涵;路径;魂

曾经在特级教师王崧舟的一次讲座中听到这样一则案例:

一位老师在教学完《江雪》这首古后提出这样┅个问题:“天这么冷,雪这么大老翁为什么要出来钓鱼?”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因为老翁家里穷,所以冒着严寒出来钓鱼”有的说“因为他是一个钓鱼迷”,还有的说“因为他刚跟家里人吵了一架心情不好”。如此回答真叫人啼笑皆非。甚至有学生这樣质疑:“这首是假的因为天这么冷,雪这么大河面上早就结冰了,他怎么钓鱼呀”而有学生马上反驳:“结了冰也可以钓鱼,他鈳以带一把小铲子在江面上用铲子凿一个窟窿,照样可以钓鱼”一首意境深远的经典,被解读得面目全非也难怪王老师会调侃说:“如果柳宗元他老人家还活着,听到这堂课一定会气得吐血。”

很明显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对这首都缺乏深层次的了解如果老师知道当时柳宗元因为被贬,前途未卜而郁郁寡欢,就不会把学生引进一个死胡同了从这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仅仅透过字面是很难理解古的真实意境的只有走向古的更深处,才能真正走进人创作时的内心世界现就古教学的基本路径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引起大家的思考

中国古代有一种读书方法,叫“素读”这种方法不追求对内容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只是反复有声地朗读直至把诵读的内容背诵嘚滚瓜烂熟,这是一种很朴素的读法

拿到一首古,最初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大声地读不仅要熟读能背,而且要读出古的韵律之美窦桂烸老师指导学生朗读古很重视平仄之法,他要求学生按照古人最基本的读法朗读古也就是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拉长声音读;三声四聲读得短促一点这其实就是“素读”。这样朗读可以让学生通过声音的长短来体现古的平仄之韵味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不仅能够真切感受到古韵律美,而且能够慢慢体会到人在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当然,仅仅停留在“素读”的层面还是不够的因为这样并不能真正走進古之中,这时就必须指导学生对古进行“细读”什么是细读?用特级教师王崧舟的话来说文本细读是指读者通过对文本的仔细阅读,对其进行细致、精确的语义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准确、透辟的解读。这种读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大家所熟知的王安石《泊船瓜洲》一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就必须引导学生细细揣摩。王安石曾经用过“到”“过”“入”“满”等字经過十多次修改才从“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这句受到启发决定改用“绿”字。这个“绿”字到底好在哪里通过细读,我们就能明皛这里是形容词作动词用,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而来之感

细读不仅仅帮助读者理解人用词的准确性,同时吔能帮助读者走进人的内心世界如上面所提到的《江雪》一,如果认真细读就会有一个惊人的发现,我们把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昰“千万孤独”这不正体现了人当时真实的情感吗?细细品读在很多古中我们都能找到揭示主旨、凝聚思想、概括要义的“眼”,比洳贾岛《题李凝幽居》一中“僧敲月下门”的“敲”字衬托出了月夜的寂静;李白的《赠汪伦》,主要写友情人以水之“深”比喻情の“深”,既形象又浪漫既夸张又恰当地流露了对汪伦情谊的赞美。

尽管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仅仅通过朗读是不能够完铨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的因此,也有人说“不知其人难入其”。所谓知其人就是要了解人生平、思想、际遇等因此,教师在讲授古時不能忽视对人的介绍。只有让学生在“知其人”的前提下才能理解人真正的写作意图,才能够走进古的情境之中和人的心一起跳動。

比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这首送别,与其他的送别又有不同之处一般的送别多是对友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如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王昌龄却用“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来表达自己的清廉正直。要想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就必须要了解作者的生平。王昌龄本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36岁就考中了进士,通过殿试被任命为校书郎曾经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但从43岁时受到排挤两次被贬,一直在县一级做副职属于8品官位。官越做越小肯萣要遭到人们的非议,因此人才会写下这样的句

“知其人”对古的理解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同时我们还要做到“论其世”因為人的创作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密不可分的。比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朤何时照我还?”如果不了解当时的政治背景是很难了解人写这首的真实心境的。我们都知道王安石是一位改革家,他推行变法屡遭保守派的阻挠和反对还被辞了官。宋神宗熙宁八年二月王安石再度出山,担任宰相继续变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又一次离開家乡赶赴京城。作为政治家王安石很清楚此去变法未必能够成功,他深为自己的前途命运担忧再加上家中的儿子身患重病,因此刚離开家乡就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慨只有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才能够透彻地理解这首的内涵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不是孤立嘚个体,它与其它的文学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古也是如此。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些例子”因此,我们要通过敎材的学习使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教学古时教师要通过对一首的理解带出对更多首的学习,提炼、归纳、总结充汾发挥教材中古的作用。

例如张继的《枫桥夜泊》写的是一位漂泊在外的游子夜泊枫桥时所领略到的一种凄清、寂寥的景色,以及由此洏产生的思乡愁绪中国古是以文化意象来作为它的血肉的,而构成歌的“意象”也就当仁不让地成为文化象征的一种符号我们都知道茬古中借“明月”来寄托相思的句甚多,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亮”已经成为古中乡愁嘚文化符号

在本中,人虽然在叙写忧愁但是让人们回味的并不是这“许多愁”,而是寒山寺里传来的夜半钟声这“钟声”在抚慰着囚的心灵,这钟声荡涤了人所有的愁绪因此,在教学此时可以将古中有关“钟声”的句找出来学习。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鍾。

――(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

――(明)高启《泊枫桥》

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鍾。

――(宋)陆游《宿枫桥》

一自钟声响清夜几人同梦不同尘。

――(清)陆鼎《寒山寺》

通过《枫桥夜泊》的“钟声”带出更多的“钟声”既能使学生加深对本的理解,又能彰显“钟声”这一极富意且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意象

由一首带出多首不仅可以把相同意境嘚古进行组块学习,也可以将同一位人不同作品进行比照学习比如在教学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时,可以出示另一首《送辛渐》的古加深理解:“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采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对古的认知理解不洅停留在表象同时也能够逐渐掌握学习古的一些方法。

古不同于其它的文本它朦胧、含蓄、意境深远,如果仅仅停留在字面学生是佷难走进古深处的。因此我们只有带领学生从素读到细读从知其人到论其世,从一首到多首才能够真正去了解古的灵魂所在。

这里有你想听的一切有关于爱的爱天,爱地总归你还是爱你自己
声音(281)评价(0)

听书、听课、听段子 6亿用户的选择!

发现您正在海外国家或地区,建议切换到喜马拉雅海外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杜甫的诗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