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象于'屋漏痕 蒋勋'的艺术风格

“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
“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曾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长的黄炎培在儿子黄大能出国留学时,赠予他一幅座右铭:“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黄大能认为这是父亲送给自己最珍贵的礼物。黄言培对黄大能的“取象于钱,外圆内方”的教诲也影响了黄大能的一生。
“取象于钱”是指为人处世要像旧时用的方孔钱那样,对别人要“圆”;对自己、对原则问题必须要“方”,丝毫不能马虎迁就。
黄大能是水泥专家,也是混凝土专家。他的一生,就如同水泥加水、加钢筋一样的过程,不断地经历着困苦,也不断地提升着生命的硬度。
22年的右派生涯,黄大能没有被命运的不公所击垮,他对父亲外圆内方的为人之策,理解得很透,掌握得也很准,因而,他在单位并没有受到苛刻的待遇,大多数干部群众,对他没有什么歧视。几任领导对他的工作都给予了支持,他也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专业研究,这使得他在平反后,迅速地把握住了国内水泥业发展的前景,并依靠自己过硬的专业本领,走上了世界的大舞台。他曾代表中国两次参加国际水泥标准的ISO会议,研究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水泥国家标准,也曾多次到国外讲学交流,还帮助在建的三峡工程选择了可用的水泥材料。&&&&&&说起来,黄大能的专业离我们的生活并不很远。现在工地上商业混凝土的开发和应用就是黄大能的专利。
改革开放以后,黄大能在政治上彻底翻了身,先后当选为第四、五、六届民建中央副主席,走上了民主党派的领导岗位。他还是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而黄炎培的另一个儿子黄万里就没有能领会父亲“取象于钱,外圆内方”的内涵。用“不谙政治,四处碰壁”来形容黄万里的一生太贴切不过了。
用他一生中的三个具体事例就能很好说明这个问题。黄万里是水利博士,著名的水利专家,解放前是国民党政府甘肃省水利局局长。解放后,应东北人民政府的邀请,去水利总局报到。报到时,除了带来一家老小,还带来了在四川、甘肃的旧部17个人。黄万里也不想想,带这么多旧部到共产党的政府部门,岂不是结党营私吗?所以,接收部门不由分说全部打乱他带来的人员,安插在各个部门。黄万里的想法很朴素,多带些旧部的专业技术人员是想为新中国的水利事业做点事情。但因为方法问题,碰了一鼻子灰。
还有件事也能反映他为人处世的不老道。建国前,胡适随蒋介石到了台湾,但他的小儿子胡思杜留了下来。文革期间,胡思杜为了保全自己,在高压政策下,眼前只有一条路:就是公开揭发胡适,批判胡适,与胡适一刀两断。和胡思杜同在唐山交大教书的黄万里忍不住了,公开表态,这不符合伦理规范。在这个时候说这样的话,黄万里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立即被当作“崇美、亲美”的典型,全校共讨之。他的女儿回忆说:“当时学校的高音喇叭声嘶力竭:黄万里,你要脱下裤子,割掉尾巴”。这件事能反映出黄万里的正直、善良,但因为不识时务,不知道变通,所以吃了亏。
最能反映他处理问题不讲究方法的是为了三峡工程。可以说黄万里是穷其一生力谏上三门峡工程,上三峡工程。三门峡工程目前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三峡工程带来的环境、气候的变化已见端倪。黄万里关于这两个工程的建议有科学依据,反对工程上马,是一名科学家良心发现。但为什么没有阻止住了?黄万里在临终的时候还自言自语:“三峡!三峡,三峡千万不能上!”。最终还是应该归结到他的方法问题。首先,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黄万里一生在这个问题上基本上是一个人在抗争。他没有想到运用好团队的力量。还有,就是黄万里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地乱发议论,使一些人很反感。比如,他曾指名道姓地说邓子恢副总理的报告“不正确”。最后,他反对工程上马最后竟然演变成信访性质了。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三峡工程进行论证,黄万里教授没有被邀请参加工程论证。黄万里数次给中央领导人和政治局,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家监察部写信,痛述三峡工程的危害。要求中央决策层给他半个小时的时间,陈述为什么三峡工程永不可建的原因。但是这些信件都泥牛入海。被相关部门视为信访件,走程序化了,无果而终。
和黄大能相比,黄万里虽然也是黄炎培的儿子,但他对于黄炎培的“取象于钱,外方内圆”的理解和实践与黄大能相比却是千差万别。
方与圆各有各自的作用,二者矛盾统一。圆是处事的方法,贵在灵活,是技巧。方是做人出发点,是根本、是品质。如何把握方和圆,都有一个“度”的问题。圆有余而方不足,则缺乏支撑,容易失去方向;圆不足而方有余,则会四处碰壁,易碎易折。有句俗语:棱角分明,恰恰为别人“啃“你提供方便。二者应该有个黄金分割,该圆时不方,该方时不圆。
“外圆内方“是黄炎培处理人际关系及做人处事的智慧的总结。社会的复杂性要求人在做事的时候要讲究策略,重视方法,要方圆兼济,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纵是条件再好,方法不对,也可能难如人愿。
方圆之理,人生之道!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课堂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教育艺术》1999年12期
课堂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摘要】:
【关键词】:
【分类号】:G42【正文快照】:
课堂教学艺术是优秀教师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所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它是教师遵循课堂教学特有规律、科学地运用各类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综合创造性活动。课堂教学艺术风格是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的集中体现,是教师教学工作个性化进入稳定状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瑕;汪玲;彭玲桃;;[J];企业导报;2012年01期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贺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莫林葆;[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年13期
石占平;;[J];今日科苑;2005年12期
李烈;郑萱;华应龙;;[J];班主任;2005年12期
张英;;[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年00期
张晨;;[J];吉林教育;2006年04期
赵菊平;[J];山西教育;1999年05期
汤智华;[J];云南教育;2000年07期
沈建新;[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3年09期
彭永新;[J];小学教学研究;2005年07期
,成艳玲;[J];山东教育;2005年Z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玉堂;;[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钱鸽群;;[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董健;;[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八——追寻的旋律[C];2003年
王广英;;[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刁永凤;;[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王军;;[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许红梅;;[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周宝忠;;[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汤玉琴;;[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张玉芹;;[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树伟;[N];中国教师报;2005年
李彦平;[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北京一零一中学副校长
严寅贤;[N];光明日报;2010年
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严育洪;[N];江苏教育报;2010年
鄢陵县初级中学
闫军超;[N];学知报;2011年
顾金光;[N];中国教育报;2006年
陈超良;[N];湘潭日报;2006年
南京体育学院附中
韩明忠;[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河东区实验小学校长
杨军红;[N];天津教育报;2008年
徐丽华;[N];伊犁日报(汉);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邱红松;[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王忠厚;[D];西南大学;2011年
孙亚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陈迪;[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孟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刘宇;[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范铭;[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杨玉东;[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孙卫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刘良初;[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丽红;[D];天津大学;2004年
占丰菊;[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朱琳;[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李尤清;[D];湖南大学;2008年
侯元丽;[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张丽英;[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袁丽娟;[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陈红岩;[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陈小青;[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徐文丽;[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阅读: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由网友提供或转载于网络,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
免费视频课程:
打好基础,蓄力前行。
掌握方法,突破难点!
中考冲刺,我们已准备好,约么?&相关说明:
&您可能需要的资源:取象于人的植物名词研究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取象于人的植物名词研究
||暂无简介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屋漏痕是什么用笔技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