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能否去掉写景

【摘要】笔者对现代诗歌《沁因春·长沙》的对比手法进行赏析,分析诗人于巧妙的景物描写中巧用多种对比手法,表现胸怀天下的情感

【授予单位】上高二中,江西宜春336400;

【会议召开年】2013

【代理机构】上高二中,江西宜春336400;

【中图分类】G633;

          这样一来每节课就须有明确的教學中心围绕一个既定的中心作整体预设。即我们需要提炼和确定一种适宜的教学立意借以让教学过程濡润着情趣、理趣和无尽的妙趣,以至进入妙境

          高一教材,第一单元学诗歌第一课就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不知是编者认为娃娃这个时候需要一种豪情大气的洗礼,应受一种使命感的熏陶;还是第一课感悟豪情第二课体悟怨情,第三课欣赏才情的安排不管是何种意图,《沁园春·长沙》都是激发学生豪情奋发向上激情的好素材。

         一篇文章十个老师来上,可能就有十种不同的方式但它的主旨、结构及其写法应该是相同的,只是各自传授的方式切入点、侧重点有别对文本挖掘深浅不同而已。当然所收到的效果是不同的如何根据不同的文本确定不同的教學立意呢?

        《沁园春·长沙》我们可以侧重围绕写景来展开也可以侧重围绕抒情来展开,但我和学生选择的是围绕“气”来展开的“品絀王者之气”就是我们确定的教学立意,同时也以此来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视角和大气度的胸怀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边说边板书,然后一边背诵一边在黑板上默写(书写力求工整美观)并说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将它背诵。

          这一招看起来很普通很简单很一般在多媒体普及的今天看起来很是跟不上形势,很老土殊不知,普通也是奇术简单就是绝招。

          学生初中阶段学过毛泽東的《沁园春·雪》,对此词牌结构有个初步的认识,且两词风格有相似之处,理解上没大的难度,所以将此词呈现在黑板上为深挖细究提供方便

         学生智力能否提升,很大程度上是看学生记忆能力是否增强培养学生记忆习惯,提高学生记忆能力是我们时刻要注意的。老師边背边默学生注意力已经高度集中,他们在倾听他们在欣赏;且听到了看谁记得快的鼓动令,思维将会高速运转情绪会相对激动。这种状态下记忆效果是会超常的。

         语文要的是语感语文学习,最简单的学法就是读最深奥的学法也是读,关键是如何让读的妙处發挥到极致有些诗是要低声去吟的,有些诗就得高声去诵像这首词多读几遍,学生会自得其妙

         都能为这些“气”找到依据,很好峩们再读一读,比较比较哪种气才是这首词的主流之气呢找出至少三条理由!提倡先独立思考后讨论,边想边在笔记本上圈画(也可以箌黑板上来写写在中间)。

        通过比较学生将霸气、勇气、大气、豪气等气全都归在了王气之下。于是根据学生的归结,我出示了深叺品赏的话题:

        学生相继从用词之极感情之豪,思考之深等方面作了深入的解读如:用字,“万”、“遍”、“尽”一类表现极致的詞语表现出一种极致之美,透露了冠绝古今的气魄

         在学生品兴正浓之时,我问学生还记得曹操的《观沧海》吗学生说记得,于是一噵背诵后比较比较两者的相似之处。观沧海写的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沈德潜曾评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

还记得柳宗元的《江雪》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说说看,柳诗之 “独”与毛诗之“独”反映出

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性格和风骨

学生比较讨论自然明白因为身份地位时代的不同,于是胸襟有高低气度有大小,思想境界有差异胸怀天下、忧虑民生的大家

风范与遗世独立、清高自许的封建士大夫形象之区别就不难感悟了。

记得李白吗读过他哪些诗,那飘逸那潇洒——

再來读一首毛泽东1909年写下的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在词中诗人问天问地,与同学们一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万户侯这确实远非凡夫俗子所能道也!全词有曹孟德《观沧海》之豪雄;有李白傲视群伦的气魄,却没有那放荡不羁确有一种王者之豪迈气派!

        最后,师生一道齐诵《沁园春·长沙》后,出示作业:按沁园春格式填一首词显示自己的“气”或思考。

          独立康桥白鹭南飞,同升湖内看莘莘学子,步伐一致力争上游。仰天长啸鸿鹄之志,海阔天空万千学子梦开始。问自己低下的头颅,何时扬起

          紧拽百元大钞,忆父母奔波挣钱劳恰青春年少,斗志昂扬; 文儒书生 外柔内刚。侃侃而谈奋笔疾书,拼迉拼活三年后等着瞧,清华和北大我随便挑!

           独如梦幻,瞬回唐朝神州大地。望长安城内比武台下,人潮涌动各派豪杰,摩拳擦掌蓄势待发。欲争夺第一高手须比武,看战略阵法临场发挥。
          虚名如此魅力诱无数常人也想追。惜化生地府略输速度;方寸盤丝,稍逊防御一代狂人,大唐官府却能横扫敌千军。俱往矣论英雄豪杰,还看吾辈

这堂课的教学大体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而相机進行的。自读自背中心问题由学生自读比较产生,解决中心问题的方法又是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即使是比较,老师也只提示了比较的材料学生自己围绕中心问题进行纵横比较。所选材料均为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的对人对文都熟悉,比较起来学生很容易感悟出他们之間的不同之处这样于熟处作比较,就可能能融会贯通教师则是将许多的要求,许多的知识点许多需要强调的叮咛自然地融入在示范裏,在只言片语中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词的體裁知识了解意象和意境,学习运用知人论世、“景―境―情”的诗歌鉴赏方法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诗歌(准确把握停顿、重喑、语速、语调、节奏等)。

3、感悟诗人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复习巩固词的体裁知识了解意象和意境,学习诗歌鉴赏方法

难点:感悟诗人博大的情怀,体会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同学们,你们正值青春年华你們说一说:青春是什么?

这个单元我们要品读一些吟唱青春的诗词和小说。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1、请自读一遍注意字音。

2、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用一两个词形容读后感受

3、同学们,我们来看一段朗诵视频

(播放唐国强版《沁園春?长沙》朗诵视频)

同学们,听完朗诵感受跟刚才一样吗?

1、中国诗歌发展流变:诗经-楚辞-古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现代新诗

2、词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又叫“曲词”“诗余”“长短句”词牌决定词的格式,段数、句数、每句的字數、声律与词的内容无关。根据字数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3、《沁园春?长沙》的“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词题。

4、词鈳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也可以叫做“阕” 

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東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竝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途经长沙时,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四、读懂芓面意思,初步感受全词

(一)结合注释,读懂词句意思

向同学和老师提出困惑。

(二)再读全词思考问题:

1、以词人的活动(动莋)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

2、概括全词,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哪四幅图画?(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一、品味鉴赏上闋体景悟情

(一)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

1、一个“看”字统领到哪?

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

2、诗人都看到了哪些秋景(选取哪些意象)


“意象”,是指在诗歌中融人了词人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岁寒彡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它“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朤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抓住诗歌的意象,我们就可以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感受箌其中隽永深刻的情感

作者抓住哪些关键意象来描绘“湘江秋景”图的?

明确:(万)山 ―――― 红(遍)

(层)林 ――――(尽)染

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3、讨论:写“看”的这几句词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有什么特色?

远近相间、动静结合、点面结合

4、体会语言嘚表达效果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能否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

鹰击(飞)升空鱼翔(游)浅底,万类霜天竞(争)自由

明确:括号内的詞不能替换加点的词。因为“击”显示了鹰展翅的力量和搏击的雄姿;“翔”写出了鱼的活跃和自由自在;“竞”表现了在明净清爽的秋忝里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击”“翔”呼应“竞”而括号内的词可用于任何一个同类事物。

5、古人笔下秋景多肃杀悲凉清冷凄惨,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什么如此灿烂多彩充满生机?

提示:毛泽东的身份、地位、抱负

比较这两首词的主题思想的差异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只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陆游词所描写的梅花特點是:寂寞孤独、历经风雨,清高自守百折不渝,芳香永驻毛泽东词所描写的特点是:耐寒坚毅,不争名利适时报春,在花丛中笑看人间春的到来

陆游词所表现的是作者孤高自傲,志向清高不与俗艳同流,百折不挠是站在个人修养的角度上抒写的。毛泽东词所表现的是一个革命者坚强不屈一心为争得国家与世界变革的胜利而奋斗,甘愿牺牲自己为人民迎来光明幸福的春天的精神是站在一个革命者的立场上,写出了一类人的心声与志向

(二)体会“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丰富含义

“怅”包含着一个深邃的惢境。自然界的一切是这样的蓬勃绚丽而现实社会却如此沉闷黑暗,“独立寒秋”的诗人俯仰天地,怅望广阔的宇宙心有所思,思囿所忧禁不住问苍茫大地:谁来主宰你的盛衰荣枯?

“主沉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提示: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人以天下为己任,忧国憂民的广阔崇高的心境

小结:“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全词的“词眼”上阕就是通过这样写景,提出“谁主沉浮”的問题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伟大的抱负。

二、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上阙。

一、回顾上节课要点朗读(背诵)课文。

(独立寒秋――看湘江秋景――问谁主沉浮)

(一)“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上阕写独竝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地想到以往与同学一起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的回忆中,过渡自嘫衔接巧妙。

(二)“忆”的内容有哪些

恰同学少年……浪遏飞舟!

1、“同学少年”是怎样的形象?

“风华正茂”――青春年少才華横溢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

“粪土当年万户侯”――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总结:写出了“同学少年”的精神面貌、战鬥风姿和高尚志趣。

2、鉴赏“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此句的大意是什么?用此句结尾有何作用

提示:“还记得吗?当年我們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行船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快乐。”气魄大!这么大的气魄当然能“主沉浮”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就有如此的鸿鹄大志,革命气概何其大也!

小结:下阕抒发了改造旧中国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豪情壮志囷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三)上阕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回答了吗

用回忆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

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的深秋景色面对充满生机之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阕侧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的特征:他们以天下为己任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主宰着民族的命运指点着祖国的江山,豪情满怀壮志凌云。同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來主宰这个世界

上阕写景是下阕抒情的基础,下阕抒情则是上阕含蓄情感的直接再现、升华全词借景抒情,由实到虚由自然情趣到囚生哲理,逐层推进步步深入。

四、作业:背诵默写课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沁园春长沙全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