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看待鲁迅与书籍装帧的书籍!?

鲁迅先生的全部生活内容里,藏书占着重要的地位,他被称为“爱书...阅读答案——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 鲁迅先生的全部生活内容里,藏书占着重要的地位,他被称为“爱书...阅读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鲁迅先生的全部生活内容里,藏书占着重要的地位,他被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看书以前,自己先把手洗干净,然后才捧书阅读,以免把书弄脏。成年以后,鲁迅读书十分刻苦。他把读书作为自己一种极大的乐趣。
  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工具,那是一些简单的画线仪器,几根钢针,一团丝线,几块砂纸,以及两块磨书用的石头。就是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使得他珍藏着的一万多册图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出现污损、破散的情况。
  鲁迅先生一向乐意把书借给别人看,特别是青年学生,但是归还时,如果发现书上有了破边卷角,是会不高兴的。
  鲁迅先生时常把一些好书主动赠给需要书的人。每当把书送出去时,总是非常仔细地包好。这种花在书上的心力是为了友人,更是为了书籍。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是从哪几方面写鲁迅“爱书如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给短文加个题目。
答案:解析:
  1.短文的记叙顺序是先总述后分述。
  2.短文从鲁迅乐于借书给别人看,但发现书有破损会不高兴和他总是把书包好再主动送给需要书的人这两方面写他爱书如命的。
  3.“爱书如命”的人
阅读理解列表
来源:海淀小学AB卷  四年级语文上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荷花 ①夏天到了.荷花开了. ②雷雨后的夏夜.空气清新.星星和月亮像刚刚洗过似的.此时此刻.去北海公园散步.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且不说北海桥头凉风习习而来.且不说亭台楼阁如同仙境一般.单是北海里的一大片荷花就能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了.一片片荷花亭亭而立.一颗颗水滴灿若明珠.一朵朵荷花在朦朦胧胧的夜色中刚刚闭合.荷花虽然闭合了.却关不住一池清香. ③荷花不畏风雨.也从不孤傲.要开就满池满塘.方圆一片.给人一种壮观的美. ④荷花也不娇贵.只要有泥土和水.它就能生长.就能开花结果.花儿开在蓬蓬勃勃的绿色中间.荷梗立于涟漪荡漾的碧水上.有一朵荷花就献出一个莲蓬-- ⑤荷花毫无私心.它把自己的根.茎.叶.花.果实.毫不保留地全部献给了人类. ⑥荷花啊!荷花.你多美啊!人们怎能不赞美你.称颂你呢? 1.选择正确的答案. (1)作者看荷花的时间是: [ ] A.夏天B.荷花开了 C.夏天的晚上D.夏夜的雨后 (2)人们赞美荷花是因为: [ ] A.亭亭而立的荷花能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B.满池满塘的荷花给人一种壮观的美. C.花开在蓬蓬勃勃的绿色中间.荷梗立于涟漪荡漾的碧水上. D.喜爱荷花清香.美丽.壮观.更喜爱它不孤傲.不娇贵的性格和毫无私心.毫不保留的献身精神. 2.给短文分层.用“| 表示. 3.从短文中找一个比喻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解释下列词语. 心旷神怡: 流连忘返: 朦朦胧胧:
来源:语文教研室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 我国的青海湖是鸟的天下.每年五月.大批的鸟从南方飞来.于是.小岛上挤满了各种各样的鸟.一眼望去.岛上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一个.数也数不清.窝里巢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淡灰色的各种鸟蛋.一个月后.各种各样的小鸟陆陆续续地破壳而出.这时是鸟岛最热闹的季节.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 在文中画出来. 2.每年几月是鸟岛最热闹的季节?为什么? (二) 小松鼠非常可爱.它的全身披着棕色的外衣.上面还有几条黑色的条纹.它的头圆圆的.长着一对黑黑的大眼睛.它的耳朵并不大.却非常灵敏.它的嘴尖尖的.牙齿很锋利.小松鼠的爪子非常锐利.它还有一条柔软的大尾巴.比它的身子还长呢! 1.这段话是围绕着哪句话写的?请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2.这段话分几部分写了小松鼠的外形?请按顺序写下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 我国的青海湖是鸟的天下.每年五月.大批的鸟从南方飞来.于是.小岛上挤满了各种各样的鸟.一眼望去.岛上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一个.数也数不清.窝里巢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淡灰色的各种鸟蛋.一个月后.各种各样的小鸟陆陆续续地破壳而出.这时是鸟岛最热闹的季节.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 在文中画出来. 2.每年几月是鸟岛最热闹的季节?为什么? (二) 小松鼠非常可爱.它的全身披着棕色的外衣.上面还有几条黑色的条纹.它的头圆圆的.长着一对黑黑的大眼睛.它的耳朵并不大.却非常灵敏.它的嘴尖尖的.牙齿很锋利.小松鼠的爪子非常锐利.它还有一条柔软的大尾巴.比它的身子还长呢! 1.这段话是围绕着哪句话写的?请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2.这段话分几部分写了小松鼠的外形?请按顺序写下来.
来源:广东省小考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哥回家 我们家那时很穷.兄妹3人的学费每学期都要拖欠. 我的妹妹在村里上小学.大哥在距家20多公里的县城上中学. 每周六.大哥坐公交车回家.车费是两毛钱.全家人一周团圆一次. 母亲总是要弄点好吃的.我们虽然清苦.却过得亲热快乐.一次周六吃晚饭时.父亲犹犹豫豫地对大哥说:“大强.学校离家远.往后就不要每个星期回来了.放大假的时候再回来吧. 我们都明白.父亲说这话的意思是为了节约大哥每周往返的那4毛钱车费. 这以后.大哥几周没回家.又一个星期六.我们已吃过晚饭. 屋外下着雨刮着风.大哥突然回家了.头发和衣服湿淋淋的.见到大哥.我们又惊又喜.父亲怜爱地看着大哥.脸上却有些不悦. 大哥见父亲生气.气喘吁吁得说:“爸.我没坐车.是走路回来的. 父亲紧锁眉头.一言不发地烘着大哥的衣服.湿润的眼睛在火光映照下闪着晶亮盼光- 从此以后.大哥不坐车了.每周都走路回家.一家人周末又可以团圆了. 又是一个星期六.母亲在晚饭后迟疑了很久.对大哥说:“大 强.不是妈不想你回家.你的鞋比以前费多了.你还是一个月回一 次家吧. 我们都清楚.买一双胶鞋要花1块多钱.我的鞋是大哥穿后母亲补了的.妹妹还要接着穿.等到过春节.母亲才给我们每个人买一双新鞋. 大哥两周没有回家.又到了一个周末.天已经很黑了.屋外下着小雪.我们刚吃完晚饭.大哥突然推门进来了.他赤着脚.脸冻得通红.头上冒着热气.手上紧攥着一双鞋.父母都惊呆了. 大哥傻傻地望着母亲说( )我没有穿鞋( )是光着脚一路跑回来的( )母亲一下把大哥揽在怀里.紧紧地握住他那双冻红的手.大颗大颗的泪水滚落下来.父亲转过身去.拼命地抽着旱烟.半天没说话-- 1.在短文中的( )内填上恰当的标点. 2.用“ 画出和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3.填空. 父亲不让大哥每周六回家.是为了 .而大哥走路回家是为了 .母亲叫大哥一个月回一次家.是为了 .而大哥赤着脚回家是为了 . 4.请你为短文补一个结尾.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读了短文.你知道大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6.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来源:模拟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呢.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挺立枝头.它已长成近两寸长的圆茎.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找出来摘抄在下面. 2.这段话写了四种不同形态的广玉兰.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 3.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的花瓣( )的种子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关注高考帮公众号
(www_gaokao_com)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每晚名师在线答疑
面包校园APP
大学生必备APP
& 读几本书--鲁迅
E度教育社区文章作者:鲁迅
作者:鲁迅
  读死书会变成书呆子,甚至于成为书厨,早有人反对过了,时光不绝的进行,反读书的思潮也愈加彻底,于是有人来反对读任何一种书。他的根据是叔本华的老话,说是倘读别人的著作,不过是在自己的脑里给作者跑马。〔2〕这对于读死书的人们,确是一下当头棒,但为了与其探究,不如跳舞,或者空暴躁,瞎牢骚的天才起见,却也是一句值得绍介的金言。不过要明白:死抱住这句金言的天才,他的脑里却正被叔本华跑了一趟马,踏得一塌胡涂了。
  现在是批评家在发牢骚,因为没有较好的作品;创作家也在发牢骚,因为没有正确的批评。张二说李四的作品是象征主义〔3〕,于是李四也自以为是象征主义,读者当然更以为是象征主义。然而怎样是象征主义呢?向来就没有弄分明,只好就用李四的作品为证。所以中国之所谓象征主义,和别国之所谓Symbolism是不一样的,虽然前者其实是后者的译语,然而听说梅特林〔4〕是象征派的作家,于是李四就成为中国的梅特林了。此外中国的法朗士〔5〕,中国的白璧德〔6〕,中国的吉尔波丁〔7〕,中国的高尔基〔8〕&&还多得很。然而真的法朗士他们的作品的译本,在中国却少得很。莫非因为都有了&国货&的缘故吗?
  在中国的文坛上,有几个国货文人的寿命也真太长;而洋货文人的可也真太短,姓名刚刚记熟,据说是已经过去了。易卜生〔9〕大有出全集之意,但至今不见第三本;柴霍甫〔10〕和莫泊桑〔11〕的选集,也似乎走了虎头蛇尾运。但在我们所深恶痛疾的日本,《吉诃德先生》和《一千一夜》是有全译的;沙士比亚,歌德,&&都有全集;托尔斯泰的有三种,陀思妥也夫斯基的有两种。
  读死书是害己,一开口就害人;但不读书也并不见得好。至少,譬如要批评托尔斯泰,则他的作品是必得看几本的。自然,现在是国难时期,那有工夫译这些书,看这些书呢,但我所提议的是向着只在暴躁和牢骚的大人物,并非对于正在赴难或&卧薪尝胆&的英雄。因为有些人物,是即使不读书,也不过玩着,并不去赴难的。
  五月十四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五月十八日《申报&自由谈》。〔2〕上海《人言》周刊第一卷第十期(一九三四年四月二十一日)载有胡雁的《谈读书》一文,先引叔本华&脑子里给别人跑马&的话,然后说&看过一本书,是让人跑过一次马,看的书越多,脑子便变成跑马场,处处是别人的马的跑道,&&我想,书大可不必读。&按叔本华在《读书和书籍》等文中,反对读书,认为&读书时,我们的脑已非自己的活动地。这是别人的思想的战场了&,主张&由自己思想得来真理&。
  〔3〕象征主义十九世纪末叶在法国兴起的颓废主义文艺思潮中的一个流派。它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的、痛苦的,而&另一世界&是真的、美的。要求用晦涩难解的语言和形象刺激感官,产生恍惚迷离的神秘联想,形成某种&意象&,即所谓&象征&,借以暗示这种虚幻的&另一世界&。
  〔4〕梅特林(M.Maeterlinck,1862&1949)通译梅特林克,比利时剧作家,象征主义戏剧的代表。主要作品有剧本《青鸟》等。〔5〕法朗士(A.France,1844&1924)法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波纳尔之罪》、《黛依丝》及《企鹅岛》等。〔6〕白璧德(I.Babbitt,1865&1933)美国近代新人文主义运动的领导者之一。著有《新拉奥孔》、《卢梭与浪漫主义》、《民主和领导》等。
  〔7〕吉尔波丁(B.Z.cJHdGRJ)苏联文艺批评家。著有《俄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先驱》等。
  〔8〕高尔基(M.eGHY\JS,1868&1936)苏联无产阶级作家&饕髌酚谐篇小说《福玛&高尔捷耶夫》、《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9〕易卜生(H.Ibsen,1828&1906)挪威剧作家。主要作品有《玩偶之家》、《国民公敌》、《群鬼》等。当时上海商务印书馆曾出版潘家洵译的《易卜生集》,只出两册。
  〔10〕柴霍甫(A.f.gXhGY,1860&1904)通译契诃夫,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三姊妹》、《樱桃园》等剧本和《变色龙》、《套中人》等大量的短篇小说。当时开明书店曾出版赵景深译的《柴霍甫短篇杰作集》八册。
  〔11〕莫泊桑(G.de.Maupassant,1850&1893)法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的朋友》以及短篇小说《羊脂球》等。当时商务印书馆曾出版李青崖译的《莫泊桑短篇小说集》三册。
(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2017年2018年
高考关键词
更多优质内容,请下载高考帮app进行观看,并与800万高中生在线互动,探讨学习问题
打开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聊高考鲁迅先生的读书方法
我的图书馆
鲁迅先生的读书方法
  鲁迅论读书,包括专题论述,及分散在其它文章、书信及日记中的论述,在《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十六卷本,1981年版)中占有一定的分量。从鲁迅这些论读书的文字中,我们可以发现鲁迅的读书观以及他过人的读书方法。
  为什么要读书
  首先是选择人生道路的需要。鲁迅在《鲁迅自传》中说到,之所以“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和“学洋务”,并在《呐喊?自序》中谈到选择“读书应试是正路”的原因,在《致萧军》信里是这样解释的:“看不起钱,也是那时的所谓‘读书人家子弟’的通性。我的祖父是做官的,到父亲才穷下来,所以我其实是‘破落户子弟’,不过我很感谢我父亲的穷下来(他不会赚钱),使我因此明白了许多事情”。“明白了许多事情”指的是什么呢?“因为我自己是这样的出身……不过思想较新,也时常想到别人和将来,因此也比较的不十分自私自利而已。”“思想较新”和“时常想到”的是“别人和将来”,“明白”做人的道理,这就是鲁迅初始坚定读书的信念和决心,也为以后的立志——从事“文艺运动”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其次是改良社会和改良人生的需要。鲁迅在《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中谈了两次“变计”。那么,为什么第一次“变计”“改而学医”?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解释说:“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为什么第二次“变计”弃医从文“要弄文学”?还是在《呐喊喊自序》中道出他的内心世界:“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确立要利用“文艺”来“改变精神”、改良社会和人生。
  再次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一是为了弄清问题而读书。二是为了工作(教书、生活)而读书。三是为了做学问而读书。四是为了创作而读书。五是为了活着(生存)而读书。这些,鲁迅在不同时期都有论述,不再赘述。鲁迅一生读书,走的是从开始坚定读书——继续不断读书——生命终结的最后一刻还在读书的路,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要有选择地读书
  鲁迅关于读书的看法,最为典型并引起争议的是在《青年必读书》里谈到的“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的说法。自此以后,对此引起不同的看法,鲁迅都一一作了回答。
  为什么“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原因有二:其一,鲁迅在《青年必读书》里谈得很清楚:“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读外国书——但除了印度——时,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同时在《聊答“……”》和《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两篇文章中也做了回答。其二,在《致许寿裳》信中就说过:“来书问童子所诵习,仆实未能答。缘中国古书,叶叶害人,而新出诸书亦多妄人所为,毫无是处。为今之计,只能读其记天然物之文……而说故事,则大抵谬妄,陋易医,谬难治也。”“但因为懒而且忙,至今没有做。我常疑心这和读了古书很有些关系”,“我想,唯一的方法,首先是抛弃了老调子。旧文章,旧思想,都已经和现社会毫无关系了……所以,生在现今的时代,捧着古书是完全没有用处的了”。“多看外国书”是因为“外国的平易地讲述学术文艺的书,往往夹杂些闲话或笑谈,使文章增添活气,读者感到格外的兴趣,不易于疲倦”的缘故。即使是这样,鲁迅还是说:“别人我不论,若是自己,则曾经看过许多旧书,是的确的,为了教书,至今也还在看”。
  鲁迅他自己读了多少中国书呢?专为写作《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就读了很多文献资料,我们还可以从鲁迅日记中记载的经常跑旧书店和图书馆看他查阅浏览的书非常之多。鲁迅又读了多少外国书呢?从创作小说看,鲁迅说:“但我的来做小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此外的准备,一点也没有”。他不但要求别人还要求自己读外文。在《致夏传经》信中讲到:“外国文却非精通不可,至少一国,英法德日都可,俄更好。”鲁迅在他的文章里,虽然也曾多次提到马克思、列宁的名字,提到过马克思主义、《资本论》、俄国革命、唯物论等,但是对马克思、列宁的书读过没有?这仍然是个谜。然而,毛泽东曾评价说,鲁迅“他并不是共产党组织中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鲁迅后期的杂文最深刻有力,并没有片面性,就是因为这时候他学会了辩证法”。这也许能解开这个谜。
  读书应采取什么方法
  怎样读书?鲁迅有直接说的读书方法。鲁迅在《随便翻翻》中谈到“消闲的读书——随便翻翻”的方法。鲁迅又在《读书杂谈》中谈到“自愿”“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方法。除了这些方法以外,鲁迅还有间接说的读书方法如下。
  怀疑——研究法。鲁迅在《我要骗人》中说:“中国的人民是多疑的……然而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实际上鲁迅对自己的“多疑”也是承认的,“我的‘疑’是存在的”。但不管怎样说,怀疑是超越的起点,有疑才有卓见。所谓“断语”就是“结论”。怀疑既要胆大也要心细,既要思前也要想后。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反省,使怀疑不至于走到邪路上去。“研究是要用理智,要冷静的”,不但研究读书,还要研究自己,也就是“改造自己”,达到“自知之明”。“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鲁迅根据“中国人总不肯研究自己”的现实,在1931年提出了“尤其是应该研究自己:我们的政治怎样,经济怎样,文化怎样,社会怎样”的要求。通过研究,“我们应该有‘自知’之明,也该有知人之明”。
  比较——鉴别法。比较是确定对象之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方法;鉴别是分析好坏、分清是非和划定标准的方法。鲁迅说:“只要一比较,许多事便明白;看书和画,亦复同然”。“治法是多翻,翻来翻去,一多翻,就有比较,比较是医治受骗的好方子”。“比较,是最好的事情”。比较要找准对象,解决好可比性问题;还要选定合理的比较标准,标准合理比较才能合理。“优良的人物,有时候是要靠别种人来比较,衬托的,例如上等与下等,好与坏,雅与俗,小气与大度之类。没有别人,即无以显出这一面之优,所谓‘相反而实相成’者,就是这”。比较大有益,有比较才能鉴别,有鉴别才有所省悟。“我看现在青年的常在问人该读什么书,就是要看一看真金,免得受硫化铜的欺骗。而且一识得真金,一面也就真的识得了硫化铜,一举两得了”。
  思索——观察法。鲁迅认为,思索应是独立的思索,反复思索。“看看本书,自己思索,自己做主。看别的书也一样,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读书要思索,创作也要思索。“倘若写东西,便都要探索。”思索之后更重要的是观察,正视问题,要与实际接触,使读的书活起来。“较好的是思索者。因为能用自己的生活力了,但不免是空想,所以更好的是观察者,他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所以要观察,还是要经过思索和读书。”思索靠坐得住,静下心,认真思考问题;观察靠走动,“上下而求索”,与“社会斗争接触”,“深知民众的心”,解决实际问题。毛泽东称赞说:“鲁迅先生的第一个特点,是他的政治的远见。他用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社会,所以看得远,看得真”。
  结合——借鉴法。结合就是联系,借鉴就是对照。学习与超越、移植与独创和吸收与发展既是“结合”的方法,也是“借鉴”的方法,博采众家,取其所长。鲁迅在《致董永舒》信中说:“但不可专看一个人的作品,以防被他束缚住,必须博采众家,取其所长,这才后来能够独立。”在《致颜黎民》中劝导说:“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结合说到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但无论怎样结合,最终结果在于有所借鉴,有所发明和创造。“要之,倘若先前并无可以师法的东西,就只好自己来开创”。因为,“人生却不在拼凑,而在创造,几千百万的活人在创造”。
  精密——见识法。只有思路精密了,才不至于糊涂。鲁迅在《关于翻译的通信》中说:“这语法的不精密,就在证明思路的不精密,换一句话,就是脑筋有些胡涂。”思路精确细密地读书才能读出精髓,有所得,有所见识。这就要善于“总结”。鲁迅自己非常善于总结,他在读世界文学时总结说,“研究世界文学的人告诉我们:法人善于机锋,俄人善于讽刺,英美人善于幽默。”
  至此,还有一个问题应该加以补充,那就是读书必须要有条件和要有所准备。鲁迅有多少书,准备了多少书,无法统计,但可以从日记的每年都有“附书帐”(购买书籍)看出个大概。鲁迅利用什么时间读书呢?“然而鲁迅并不空闲,‘他是整天看书,不把时间浪费在闲谈上’”。在《病后杂谈》和《说胡须》谈到“养病”看书、“喝茶看书”的经验。鲁迅购书,爱书,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读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有用和准备用。这一点更可从鲁迅在引用文献资料和参考资料的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上看出来,鲁迅读书最终实现了有用和准备用的目标。鲁迅在《不是信》里讲他撰写《中国小说史略》运用文献资料时所采取的“我却用我法”和“独创为贵”的话,不但非常有道理,而且说出了他“有用和准备用”文献资料方法的独到之处。
馆藏&134059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鲁迅与书籍装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