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年,水稻植株形态 分蘖分蘖肥早扬还是晚扬

水稻分蘖期管理
水稻分蘖期管理
水稻分蘖期是确定有效分蘖的关键时期,是获得高产的基础。管理技术的重点是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土质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全苗、壮苗。前期以“促”为主,促进前期有效分蘖增多;分蘖后期以“控”为主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确保穗多粒大。科学管水移栽成活期应保持田水3~4厘米,使田间形成一个比较合理的保温、保湿环境,促进新根发生、迅速返青活棵。返青后,秧苗进入分蘖期,应进行浅水灌溉,一般保持2~3厘米水层。当水稻分蘖达到预计产量要求的分蘖数量时,要排水晒田。晒田对土壤养分有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对控制水稻群体、促进水稻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培育大穗多粒有较好的作用。晒田一般掌握胶泥田、低洼田、过肥田重晒。砂质田、瘦田轻晒。一般晒到田面开小裂,脚踏不下陷,叶色褪淡,叶片直立为止。这样可控制无效分蘖的产生,增强抗倒伏和抗病虫害的能力。早施分蘖肥水稻返青后需肥量逐渐增加。此时,根系多分布于表层土中,养分供应不足,应及时施用分蘖肥。一般亩施尿素4~5公斤,均匀撒施,保持浅水层。施肥应掌握肥田少施,瘦田多施。施肥方法:一是要早施分蘖肥。一般返青后立即施用。二是要看苗施肥。长势好的地方少施,长势差的地方多施。这样全田长势能达到基本一致。施肥后,田间要保有水层,不能排水,自然落干后灌水。病虫害防治主要的病害有叶瘟和纹枯病。叶瘟的防治。在叶瘟初发期,亩用75%三环唑30克或40%富士一号乳油100毫升,加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纹枯病的防治。在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5%以上时每亩用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5克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加水40~50公斤喷雾,重点喷水稻的中下部叶片。主要虫害有水稻螟虫、稻飞虱。水稻螟虫的防治。防治适期是分蘖盛期,从害率达1%以上时用药防治。防治方法:每亩可选用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或90%晶体敌百虫200克、25%杀虫双水剂200毫升、80%杀虫剂50克,加水40~50公斤喷雾。稻飞虱的防治。当10丛虫口达50头以上时及时用药防治,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克或80%敌敌畏100毫升、25%扑虱灵20克加水40~50公斤喷雾。&&&&当前位置:科技服务
李亚芝:加强当前低温水稻田的管理,促进苗情正常生长
信息来源:阿城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9:56:54&&&&
加强当前低温水稻田的管理,促进苗情正常生长(农业分会李亚芝提供)
  提要:  受气温因素的影响,今年全省水稻播栽期普遍推迟7~10天,播栽期明显拉长,长秧龄、超秧龄苗移栽田块比例增加,移栽植伤加重、栽后活棵期拉长,叶龄和群体茎蘖数都较往年同期偏低。据全省作栽系统苗情调查,水稻平均叶龄比常年小0.5~1.5叶,平均每亩茎蘖数少1万~5万,叶片和分蘖增长速度明显差于往年。各地要针对当前苗情特点,加强因苗分类指导,加快苗情转化升级。  一是科学施用蘖肥,促进分蘖早发快长  根据不同种植方式的苗情特点,调节分蘖肥施用策略。对因腾茬迟移栽晚的机插稻,采取“少吃多餐”施肥方式,一般栽后5~7天结合化除施第一次分蘖肥,以氮肥为主;栽后15天左右看苗施第二次分蘖肥,以含磷钾的复合肥为主。对因植伤较重、发苗迟、基本苗不足或出现僵苗的机插田块,应及早补施、重施一次分蘖肥,每亩用尿素7.5公斤或复合肥20公斤,同时喷施防僵苗系列生化产品。对适期移栽、基肥较足、栽后发苗较好的手栽稻和抛秧稻,以少量氮肥捉黄塘、促平衡为主,酌情追施分蘖肥。对秸秆还田量较大的田块,由于秸秆腐熟消耗氮素,应增加分蘖期氮肥施用比例。对晚播的直播稻田,齐苗后及早施促蘖肥,2叶1心期每亩施尿素5~7公斤,7~10天后施第二次分蘖肥,每亩用尿素7.5~10公斤。但对播种量大、基本苗多的直播田要降低总氮量,并控制前期用肥量,分蘖肥每亩用尿素7~10公斤,分2次施,防止高峰苗偏多,恶化群体结构。  二是科学管理水浆,促进群个体协调发展  分蘖期总体要求保持浅水层,促进分蘖早发,之后根据群体动态,适时适期搁田控苗。对小苗机插水稻,活棵后应浅水勤灌,水层以3厘米为宜,自然落干后再灌水。对塑盘抛秧和手栽稻,由于秧苗素质基本正常,移栽后群体生长基本正常,应在促分蘖的同时,密切关注群体发展动态,当苗数达穗数苗85%时开始脱水,实行多次轻搁田。对秸秆还田田块,要做好排水露田,增氧排毒工作,在返青期结合化学除草施第一次分蘖肥及叶面喷施叶肥等。待田块自然落干,露田2~3天后再灌水,以增强土壤通透性,加速分蘖发生与生长。对晚播的直播稻,立苗前要保持田面干干湿湿,田面不发白,做到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水;扎根立苗后,坚持湿润灌溉,3叶后建立浅水层。一般6叶期后开始多次脱水轻搁田,不能一次重搁,8~9叶期起,实行先轻后重的搁田方式,逐渐增加无水层天数,实行无效分蘖平稳下降。  三是科学防灾减灾,促进水稻安全生长。  抓好稻田沟系统配套工作,清理、疏浚农田内外三沟,确保能排能灌,提高抗灾能力。 
版权所有:阿城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技术支持:阿城区人民政府网欢迎您的到来!
水稻低温冷害的防御及避灾减灾技术
【字体:&&】
水稻低温冷害是指水稻各生育期在生物学零度以下的零上低温所造成的生理障碍,是一种气象灾害。低温是造成灾害的最重要因素,而低温常伴的连阴雨、寡照、干旱等则主要起加重危害的作用。在我省低温冷害主要有两种:一是双季早稻的低温冷害。3-4月份是我省双季早稻和迟熟中稻的播种育秧期,常遇低温加连阴雨的灾害性天气,是造成烂秧死苗的主要原因。二是双季晚稻的低温冷害。9月中下旬是我省双季晚稻的抽穗扬花期,易遭受“寒露风”危害,造成“翘穗头”。防御水稻低温冷害必须采取综合防御措施:
1、适期播种,避开冷害
各地都必须根据当地的气候规律,并须有80%以上的保证率,来确定水稻的安全播种期、安全齐穗期和安全成熟期,以避开低温冷害。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和12℃的80%保证日期,作为粳、籼稻的无保温设施的安全播种期,我省长江流域为3月底至4月中旬。若采用旱育秧加薄膜覆盖保温措施,则双季早稻播种期可提早到3月下旬至4月上旬;若早稻大田直播的则要在4月中、下旬。中稻品种的播种期则应安排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这样既有利于避开4月上旬播种的低温冷害,又可有效地避开7月下旬至8月上旬开花期的高温热害。双季晚稻播种期的确定要以保证在9月10~15日前能安全齐穗,以避开“寒露风”危害为依据,再根据早稻让茬时间、品种特性和秧龄综合确定,尽可能早播早栽,下限掌握在籼稻播种期为6月中旬、晚粳为6月25日前。
2、选用抗冷品种
不同的品种抗冷性有明显差异,从品种类型上我省适宜的搭配是早稻选籼稻品种,重点是苗期的抗冷性要强,尤其是直播方式的品种更要注意筛选;晚稻以粳稻品种为主,重点是开花灌浆期抗冷性强。
3、旱育稀播,培育壮秧
在同期播种的情况下,不同的育秧方式和播种量培育出的秧苗素质和抗冷性差异很大。旱育壮秧在插秧后具有较强的抗冷能力,能早生快发,提早齐穗。旱育的壮秧不仅能防御秧苗期冷害,而且也能有效地防御出穗后的延迟型冷害。在秧田的施肥上采用适氮高磷钾的方法,即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少施速效氮肥,施足磷、钾肥。这种磷、钾含量高的壮秧,不仅抗寒力强,而且栽插到冷浸田中也不致因磷、钾吸收不良而发病。
4、合理施肥,保早发
施肥制度明显地影响水稻的生育进程。为防晚稻后期低温冷害,在施肥上采取促早发施肥,即施肥水平较高的稻田,基肥:分蘖肥:孕穗肥的比例为40:30:30,蘖肥还可提早作面肥施;施肥水平较低的稻田,肥料的施用以全部作基肥或留少量作分蘖肥,均能促进早期的营养生长,提早齐穗和成熟。反之,施肥过迟,最容易出现因抽穗延迟而发生冷害。若将磷肥与有机肥腐熟后施用,能促进秧苗早生快发,有防御冷害的效果。另外,晚稻在孕穗后期,在预报低温来临前,喷施20毫克/公斤的“920”溶液,也有促使提早抽穗的效果。
5、以水调温,减缓冷害
水的比热大,汽化热高和热传导性低,在遇低温冷害时,故可以以水调温,改善田间小气候。据试验,在气温低于17℃的自然条件下,采用夜灌河水的办法,使夜间稻株中部(幼穗处)的气温比不灌水的高0.6~1.9℃,对减数分裂期和抽穗期冷害都有一定的防御效果,结实率提高5.4%~15.4%,秧苗一叶一心时,经0℃处理2~3小时或经0-5℃处理5~7天,凡有水层保护的处理在恢复常温后都没有发生冷害症状。秧苗期遇到10-12℃低温时,只要灌薄水就可以防御冷害。当气温为5℃时,灌水深度以叶尖露出水面为宜。在连续低温危害时,每隔2~3天更换田水一次,以补充水中氧气,天气转暖后逐渐排除田水。双季晚稻抽穗期间遇低温,应及时采取灌深水护根,效果较好。据试验观察,9月下旬在气温16℃的情况下,田间灌水4~10厘米,比不灌水的土温提高3~5℃,可促进晚稻提早抽穗。
6、冷害来临,应急补救
据研究,在水稻开花期发生冷害时喷施各种化学药物和肥料,如“920”、硼砂、萘乙酸、激动素、2.4-D、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等,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据广西农学院试验,喷30毫克/公斤的“920”或和2.0%的过磷酸钙液混合喷施,在冷害时可减少空粒率5%左右,减少秕粒率5~8%。另外,喷施叶面保温剂在秧苗期、减数分裂期及开花灌浆期防御冷害上都具有良好的效果。水稻开花期遇17.5℃低温5天时,喷洒保温剂的空粒率比未喷洒者减少5~13%。
编辑:超级管理员
15:00:00 07:54:00 11:35:13 16:23:33 19:11:49 10:15:37 07:16:12 09:30:07
16日夜间起,华北黄淮等地将出现雾霾天气过程,多地发布重污染红色预警。这次雾霾为何如此凶猛?
拨打400-进行气象服务咨询、建议、合作与投诉
天气预报电话查询
拨打1进行天气预报查询
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登陆中国天气WAP版查看各地天气资讯欢迎来到3456.TV
当前位置: >>
>> 水稻如何施用分蘖肥,水稻分蘖肥的施用方法
水稻如何施用分蘖肥,水稻分蘖肥的施用方法
水稻分蘖期是保证有效分蘖的关键时期,也是决定水稻穗数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水稻高产的基础管理。水稻到了分蘖期,水稻如何施用分蘖肥,水稻分蘖肥的施用方法有哪些呢?今天火爆农资招商网就详细为大家介绍: 水稻如何施用分蘖肥 水稻分蘖肥一般以速效氮肥为主,每亩施用尿素5-7公斤。底肥不足的可适当增施,但切忌过量追肥,以防中后期过旺生长,贪青晚熟。施分蘖肥时要抢晴施、浅水施、边施边薅,使土肥相混,提高肥效。 水稻分蘖期一般在插秧后7-10天进行,肥料种类和数量,必须根据土壤、底肥、气候和苗情进行调整。因此,水稻施用分蘖肥要求早施、重施分蘖肥,是促进早生、早发,争取更多低节位有效分蘖的重要措施之一。 另外在地薄肥少,苗少苗弱的情况下,要重视分蘖肥,争取亩穗数;在地壮肥多,苗数较多的情况下,可酌情少施分蘖肥,而重施穗肥,争取穗大、粒多、粒重。 水稻分蘖肥的施用方法 分蘖肥是在水稻移栽后为促进分蘖早生快发而施用的肥料。水稻分蘖有两种:一是出生早的低位、中位分蘖,其多数是有效分蘖,二是发生迟的高位分蘖,大多是无效分蘖,它因品种、季节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栽培上要促进有效分蘖,控制无效分蘖。 分蘖肥要求追施时间早、数量足,一般分蘖肥的用量占追肥总量的50-60%.因为分蘖期是水稻一生中吸收氮素营养的第一高峰期,又由于水稻生育前期气温、水温、土温都较低,养分释放慢,追肥量太少难以满足水稻对养分的需要。只有适时早施才利于水稻早分蘖、多分蘖,降低分蘖节位,为争穗长、粒重创造条件。 水稻如何施用分蘖肥,水稻分蘖肥的施用方法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点击详细了解水稻种植技术。
文章标签:
相关新闻:
最新资讯:
最新农资招商企业
最新供求信息
最新农资招商产品
农资火爆产品大全
版权所有 WWW.3456.TV- Copy Right&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稻分蘖与产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