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云彩体现爱国思想的诗句成诗句。

1.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木兰花》2.疏疏晴雨弄斜阳,凭栏久,墙外杏花香。&&宋宋&曹组《小重山》3.平池碧玉秋波莹,绿云拥扇青摇柄。水宫仙子斗红妆,轻步凌波踏明镜。&&《莲花》宋&张文潜4.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5.径转危峰逼,桥回缺岸妨。&&杜审言《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其二》6.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7.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9.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I饯别校书叔云10.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11.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12.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食饱窗间新睡后,脚轻林下独行时。《池上竹下作》13.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唐&李贺&《七夕》14.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采莲曲》隋&殷英童15.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之蓝关》1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17.白日衣衫尽,土豪真下流。18.沽酒聊自劳,开樽坐檐隙。主人奏丝桐,能使高兴剧。&&独孤及《客舍月下对酒,醉后寄毕四耀》19.别浦鲤鱼何日到,锦书封恨重重。 海棠花下去年逢。 也应随分瘦,忍泪觅残红。 &&《临江仙》 (宋)辛弃疾20.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曲》 [晋]乐府21.古代优美的诗句&&抒情类:22.惟凭立国安邦手,先试青龙偃月刀。 &&罗贯中赞关羽诗句23.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24.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六月三日夜闻蝉》25.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新添声杨柳》26.天长水远网罗稀,保得重重翠碧衣。挟弹小儿多害物,劝君莫近市朝飞。&&翠碧鸟《翠碧鸟》27.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短歌行》28.琼节高吹宿凤枝,风流交我立忘归。最怜瑟瑟斜阳下,花影相和满客衣。《竹》29.撑天一根担日月,拔地千笋写春秋。&&郑板桥30.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感遇》【唐】【张九龄】31.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宋〕苏轼《和董传留别》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3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34.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宋 杨万里 《舟过安仁》35.来往军中胆气高,平欺许褚胜张辽。又夸益德真勇猛,致使当阳喝断桥。 &&罗贯中赞关羽诗句36.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37.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38.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韦庄《女冠子二首其一》39.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40.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赠庐司户》 唐&李白41.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4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4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44.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45.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46.强插黄花三两枝,还图一醉浸愁眉。半床斜月醉醒后,惆怅多于未醉时。《重阳夜旅怀》唐&郑谷47.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留别妻》48.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49.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50.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51.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宋王禹称5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六月二十七》53.面面湖光面面风,可人最是白芙蓉。分明飞下双双鹭,才到花边不见踪。&&《四望亭观荷花》宋&姚勉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54.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孟浩然.《春晓》55.啸入新篁一里行,万竿如瓮锁龙泓。惊巢翡翠无寻处,闲倚云根刻姓名。《竹十一首&其三》56.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57.、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宋 欧阳修5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5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60.病眼看书痛不胜,洛花千朵焕双明。61.漠漠重云暗,萧萧密雨垂。为霖淹古道,积日满荒陂。 五稼何时获,孤村几户炊。乱流发通圃,腐叶著秋枝。 暮爨新樵湿,晨渔旧浦移。空馀去年菊,花发在东篱。62.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中秋月二首》李峤63.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蝶恋花》64.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65.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长安古意》66.雨馀无事倚阑干,媚水荷花粉未乾。十万琼珠天不惜,绿盘擎出与人看。&&《荷花》宋&王月浦67.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68.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青松》陈毅69.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70.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71.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寄赞上人》杜甫72.、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唐;李商隐《无题》73.那些软弱无力的豪言壮语74.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杨柳枝》作者:白居易7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76.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寒菊》77.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7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79.戈船破浪飞,铁骑射日光。&&《江上对酒作》陆游80.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九日齐山登》81.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8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83.细水涓涓似泪流,日西惆怅小桥头。衰杨叶尽空枝在,犹被霜风吹不休。《小桥柳》作者:白居易84.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85.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金&王庭筠《谒金门》86.别离还有经年客, 怅望不如河鼓星。 &&唐&徐凝&《七夕》87.惊心动魄,喷雪鸣雷双耳愦;恸地憾天,波翻浪涌乾坤旋!断桥飞度,风声鹤唳肝胆裂;逶迤而上,缥缈一身似神仙!&&《登庐山》88.大野始严凝,云天晓色澄。 树寒稀宿鸟,山迥少来僧。 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忽然归故国,孤想寓西陵。89.荒村倚废营,投宿旅魂惊。断雁高仍急,寒溪晓更清。&&李商隐《淮阳路》90.精神涂抹暗淡,残暴擦亮残暴91.晚景函关路,凉风社日天。青岩新有燕,红树欲无蝉。&&白居易《社日关路作》92.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93.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玉楼春》94.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元徐再思《蟾宫曲*春情》95.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小雅&鹿鸣》9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97.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相思》98.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对联》9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100.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句子: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心情说说:网友评论
48小时热门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孙枝蔚及其诗歌创作创作,写作,..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孙枝蔚及其诗歌创作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①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②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洁人格。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古典诗歌的“情理交通”
&&& 这里所说的“情”,既包括情感,也包括诗歌的美感;“理”则不只是一般的“理趣”,更侧重指一种人生体悟。诗歌是抒情的艺术,但我以为没有纯粹的“情”或纯粹的“理”。在优秀的诗歌作品中,“情”和“理”总是共生交织的,也就是说,情感和体悟总是同时出现的。凡体悟都带有一定的情感,而从情感中也总能得到一些体悟。这些情感和体悟是超越了技术层面的东西,只有投入一己的人生体验,拿它去和古人碰撞,你才能读懂古人,和他们息息相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中去,真正地理解他们的人生,进而思索探求自己的人生。这样,读诗就不再是文学鉴赏或研究层面的一种行为,而是上升为一种生命方式,一种活法。这才是高境界,也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读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那么豪隽,那么豁达,那么纯净,那么不经意,他把自己的人生浓缩在一场雨中,我们的人生也随之绽出洗礼过的清新和芬芳。再读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那种孤寂,那种落寞,那种忧患,那种清醒,我们在人生低谷当中不都曾有过这样的情形吗?可谁能象黄仲则说得这样透彻?
名篇之所以为名篇,名句之所以为名句,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可以挑动别人的生命之弦,形成长时间的共振和回响。我在读古诗词时经常有一些篇句萦回脑际。仅以近古的创作而言,比如黄庭坚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比如吴文英的“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比如袁凯的“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比如张文光的“偶得故人天上句,如怀明月夜中行”,他们会让我感到爱情的馨香,友情的温暖,乡愁的沉重,韶华的流逝。这些诗句象烙铁一样,会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的印记。
在为一家期刊作龚自珍诗选时,我在很有限的篇幅中略去了不少名篇,而选入了一首一般选家都不会注意的《己亥杂诗》第八十首:“夜思师友泪滂沱,光影犹存急网罗。言行较详官阀略,报恩如此疚心多。”为何如此?龚定庵写出了我的心声!在讲解部分我写道:“诗有多种读法,其中一种与年龄和阅历有关。如上这一首不太引人注意的诗,以前我读不懂,大概也是不会选的。但近日先师严迪昌先生遽归道山,在写完一篇纪念他的文章之后读到这篇作品,则如中雷击,轰然而有共鸣,刹那间体会到了定庵写下此二十八字时内心的沉痛和悲凉。”
读诗,说到底是读人,读人生,能读到这个境界是一种幸福。
下列关于“情理交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谓“情”,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所谓“理”,则更倾向于指人生体悟。
B. 在优秀诗歌中,没有纯粹的“情”和“理”,两者常常共生交织,同时出现。
C. 我们只有做到和古人“情理交通”,才能真正读得懂诗歌,而技术层面的东西是没有用的。
D.“情理交通”不仅指诗歌中的“情”“理”共生交织,更指读者要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和古人“交通”。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深透地道出了对孤寂与落寞的感悟,读到这首诗的人都会很有这样的感触。
B. 名句之为名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道出了人们普遍存有的情感、体悟,从而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
C.“爱情的馨香、友情的温暖、乡愁的沉重、韶华的流逝”和上文黄庭坚、吴文英、袁凯、
张文光的诗句内涵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D. 由于作者悲痛的心情和《己亥杂诗》第八十首“思师友”的情境十分契合,所以读后作者“如中雷击”,于是他读懂了诗歌的“沉痛和悲凉”。
对全文意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读者能不能读懂诗歌,不仅和他的艺术修养有关,更和他的人生体悟相关。
&B. 常人的境界不高,因为他们没有把读诗上升到一种生命方式。
&C. 能“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印记”的,应该就是能和自己建立起“情理交通”关系的诗句。
&D. 我们的人生体悟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诗歌反过来也能给我们的人生以启示。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佩宝璐。 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 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入溆浦余儃徊(chanhui)兮,迷不知吾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猿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接舆髡(kūn)首兮,桑扈裸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zūhǎi一种酷刑)。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乱曰: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bó)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怀信侘傺(chàchì惆怅失意的样子),忽乎吾将行兮。
注:①长铗:长剑。陆离:长长的样子。②切云:冠名。崔嵬:高高的样子。③重华:舜的名字④接舆:楚国狂人。髡首,剃去顶部头发。相传接舆曾自伤发肤,避世不做官。⑤桑扈:古代隐士;裸行:裸体走路,以表示不与统治者合作。⑥伍子:即伍子胥,忠于吴国,被吴王夫差错杀。⑦董道:正道。⑧乱:乐章的尾声。辞赋里用在篇末,总括全篇思想内容的文字也叫乱。⑨露申辛夷:瑞香花和木兰花。⑩林薄:草木丛杂之地。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邸余车兮方林&&&&& 邸:通“抵”,使停止
B.船容与而不进兮&&& 容与:犹豫不进
C.巢堂坛兮&&&&&&&&&& 巢:巢穴
D.芳不得薄兮&&&&&&&& 薄:靠近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被明月兮佩宝璐。&& 被发行吟泽畔
&B.迷不知吾所如&&&&& &臣请往如楚
C.下幽晦以多雨&&&&&& 其后楚日以削
D.与前世而皆然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用服饰的奇特、高洁,比喻德行的高洁和志向的远大。采用了比兴的手法。
B. “登昆仑兮食玉英”义同《离骚》中“夕餐秋菊之落英”,承接上文的被奇服,驾青虬,结重华,游瑶圃等,不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崇高的艺术形象,而且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
C. 诗歌第三段进入溆浦之后的深山老林的描写,衬托出了诗人寂寞、悲愤的心情,情景交融,令读者不禁扼腕叹绝。
D. “接舆”六句是通过两种不同类型的四个事例说明所有贤士均是如此,从而表明自己仍将正道直行,毫不犹豫,并准备在黑暗中奋斗终身。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古典诗歌的“情理交通”
&&& 这里所说的“情”,既包括情感,也包括诗歌的美感;“理”则不只是一般的“理趣”,更侧重指一种人生体悟。诗歌是抒情的艺术,但我以为没有纯粹的“情”或纯粹的“理”。在优秀的诗歌作品中,“情”和“理”总是共生交织的,也就是说,情感和体悟总是同时出现的。凡体悟都带有一定的情感,而从情感中也总能得到一些体悟。这些情感和体悟是超越了技术层面的东西,只有投入一己的人生体验,拿它去和古人碰撞,你才能读懂古人,和他们息息相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中去,真正地理解他们的人生,进而思索探求自己的人生。这样,读诗就不再是文学鉴赏或研究层面的一种行为,而是上升为一种生命方式,一种活法。这才是高境界,也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读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那么豪隽,那么豁达,那么纯净,那么不经意,他把自己的人生浓缩在一场雨中,我们的人生也随之绽出洗礼过的清新和芬芳。再读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那种孤寂,那种落寞,那种忧患,那种清醒,我们在人生低谷当中不都曾有过这样的情形吗?可谁能象黄仲则说得这样透彻?
名篇之所以为名篇,名句之所以为名句,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可以挑动别人的生命之弦,形成长时间的共振和回响。我在读古诗词时经常有一些篇句萦回脑际。仅以近古的创作而言,比如黄庭坚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比如吴文英的“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比如袁凯的“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比如张文光的“偶得故人天上句,如怀明月夜中行”,他们会让我感到爱情的馨香,友情的温暖,乡愁的沉重,韶华的流逝。这些诗句象烙铁一样,会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的印记。
在为一家期刊作龚自珍诗选时,我在很有限的篇幅中略去了不少名篇,而选入了一首一般选家都不会注意的《己亥杂诗》第八十首:“夜思师友泪滂沱,光影犹存急网罗。言行较详官阀略,报恩如此疚心多。”为何如此?龚定庵写出了我的心声!在讲解部分我写道:“诗有多种读法,其中一种与年龄和阅历有关。如上这一首不太引人注意的诗,以前我读不懂,大概也是不会选的。但近日先师严迪昌先生遽归道山,在写完一篇纪念他的文章之后读到这篇作品,则如中雷击,轰然而有共鸣,刹那间体会到了定庵写下此二十八字时内心的沉痛和悲凉。”
读诗,说到底是读人,读人生,能读到这个境界是一种幸福。
下列关于“情理交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谓“情”,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所谓“理”,则更倾向于指人生体悟。
B. 在优秀诗歌中,没有纯粹的“情”和“理”,两者常常共生交织,同时出现。
C. 我们只有做到和古人“情理交通”,才能真正读得懂诗歌,而技术层面的东西是没有用的。
D.“情理交通”不仅指诗歌中的“情”“理”共生交织,更指读者要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和古人“交通”。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深透地道出了对孤寂与落寞的感悟,读到这首诗的人都会很有这样的感触。
B. 名句之为名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道出了人们普遍存有的情感、体悟,从而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
C.“爱情的馨香、友情的温暖、乡愁的沉重、韶华的流逝”和上文黄庭坚、吴文英、袁凯、张文光的诗句内涵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D. 由于作者悲痛的心情和《己亥杂诗》第八十首“思师友”的情境十分契合,所以读后作者“如中雷击”,于是他读懂了诗歌的“沉痛和悲凉”。
对全文意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读者能不能读懂诗歌,不仅和他的艺术修养有关,更和他的人生体悟相关。
&B. 常人的境界不高,因为他们没有把读诗上升到一种生命方式。
&C. 能“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印记”的,应该就是能和自己建立起“情理交通”关系的诗句。
&D. 我们的人生体悟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诗歌反过来也能给我们的人生以启示。
作者以前读不懂《己亥杂诗》第八十首,现在读懂了。请根据原文说说其读懂的原因。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安徽省安庆市第三次模拟(语文)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河墅记
(清)戴名世
江北之山,蜿蜒磅礴,连亘数州,其奇伟秀丽绝特之区,皆在吾县。县治枕山而起,其外林壑幽深,多有园林池沼之胜。出郭循山之麓,而西北之间,群山逶逦,溪水濴洄①,其中有径焉,樵者之所往来。数折而入,行二三里,水之隈,山之奥,岩石之间,茂树之下,有屋数楹,是为潘氏之墅②。余褰裳而入,清池洑其前,高台峙其左,古木环其宅。于是升高而望,平畴苍莽,远山回合,风含松间,响起水上。噫!此羁穷之人,遁世远举之士,所以优游而自乐者也,而吾师木崖先生居之。
  夫科目之贵久矣,天下之士莫不奔走而艳羡之,中于膏盲,入于肺腑,群然求出于是,而未必有适于天下之用。其失者,未必其皆不才;其得者,未必其皆才也。上之人患之,于是博搜遍采,以及山林布衣之士,而士又有他途,捷得者往往至大官。先生名满天下三十年,亦尝与诸生屡试于有司。有司者,好恶与人殊,往往几得而复失。一旦弃去,专精覃思,尽究百家之书,为文章诗歌以传于世,世莫不知有先生。间者求贤之令屡下,士之得者多矣,而先生犹然山泽之癯,混迹于田夫野老,方且乐而终身,此岂徒然也哉?
  小子怀遁世之思久矣,方浮沉世俗之中,未克遂意,过先生之墅而有慕焉,乃为记之。
(选自《桐城派名家文选》)
[注]①潆洄(yinghui):回环曲折。②潘氏:潘木崖,戴名世之师,安徽桐城人,河墅在桐城县城西北山间,为戴名世之师潘木崖的居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之奥奥:深处
B.数折而入折:拐弯
C.此羁穷之人穷:贫穷
D.好恶与人殊殊:不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其奇伟秀丽绝特之区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混迹于田夫野老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方且乐而终身劳苦而功高如此
D.过先生之墅而有慕焉朝济而夕设版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文写河墅之景,不作繁琐的铺叙,而以山岩、茂林、古木、清池、高台,点染出一个不染嚣尘、离世远俗的隐者之居的环境,兼有古朴与清幽之趣。
B.作者优游其间,顿觉风生水起,清幽宜人,因而深思邈远,乐而不知所处。
C.文章第二段由记科场失意的潘木崖之墅转而引出大段议论,抨击科举制度涂毒士人、倒置贤愚的种种弊端。
D.对潘木崖远遁山林、乐而终身,作者由不无歆羡到最终成为一个避世的隐者。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1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卷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2分)
古典诗歌的“情理交通”
&&& 这里所说的“情”,既包括情感,也包括诗歌的美感;“理”则不只是一般的“理趣”,更侧重指一种人生体悟。诗歌是抒情的艺术,但我以为没有纯粹的“情”或纯粹的“理”。在优秀的诗歌作品中,“情”和“理”总是共生交织的,也就是说,情感和体悟总是同时出现的。凡体悟都带有一定的情感,而从情感中也总能得到一些体悟。这些情感和体悟是超越了技术层面的东西,只有投入一己的人生体验,拿它去和古人碰撞,你才能读懂古人,和他们息息相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中去,真正地理解他们的人生,进而思索探求自己的人生。这样,读诗就不再是文学鉴赏或研究层面的一种行为,而是上升为一种生命方式,一种活法。这才是高境界,也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读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那么豪隽,那么豁达,那么纯净,那么不经意,他把自己的人生浓缩在一场雨中,我们的人生也随之绽出洗礼过的清新和芬芳。再读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那种孤寂,那种落寞,那种忧患,那种清醒,我们在人生低谷当中不都曾有过这样的情形吗?可谁能象黄仲则说得这样透彻?
名篇之所以为名篇,名句之所以为名句,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可以挑动别人的生命之弦,形成长时间的共振和回响。我在读古诗词时经常有一些篇句萦回脑际。仅以近古的创作而言,比如黄庭坚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比如吴文英的“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比如袁凯的“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比如张文光的“偶得故人天上句,如怀明月夜中行”,他们会让我感到爱情的馨香,友情的温暖,乡愁的沉重,韶华的流逝。这些诗句象烙铁一样,会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的印记。
在为一家期刊作龚自珍诗选时,我在很有限的篇幅中略去了不少名篇,而选入了一首一般选家都不会注意的《己亥杂诗》第八十首:“夜思师友泪滂沱,光影犹存急网罗。言行较详官阀略,报恩如此疚心多。”为何如此?龚定庵写出了我的心声!在讲解部分我写道:“诗有多种读法,其中一种与年龄和阅历有关。如上这一首不太引人注意的诗,以前我读不懂,大概也是不会选的。但近日先师严迪昌先生遽归道山,在写完一篇纪念他的文章之后读到这篇作品,则如中雷击,轰然而有共鸣,刹那间体会到了定庵写下此二十八字时内心的沉痛和悲凉。”
读诗,说到底是读人,读人生,能读到这个境界是一种幸福。
1.下列关于“情理交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谓“情”,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所谓“理”,则更倾向于指人生体悟。
B. 在优秀诗歌中,没有纯粹的“情”和“理”,两者常常共生交织,同时出现。
C. 我们只有做到和古人“情理交通”,才能真正读得懂诗歌,而技术层面的东西是没有用的。
D.“情理交通”不仅指诗歌中的“情”“理”共生交织,更指读者要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和古人“交通”。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深透地道出了对孤寂与落寞的感悟,读到这首诗的人都会很有这样的感触。
B. 名句之为名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道出了人们普遍存有的情感、体悟,从而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
C.“爱情的馨香、友情的温暖、乡愁的沉重、韶华的流逝”和上文黄庭坚、吴文英、袁凯、张文光的诗句内涵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D. 由于作者悲痛的心情和《己亥杂诗》第八十首“思师友”的情境十分契合,所以读后作者“如中雷击”,于是他读懂了诗歌的“沉痛和悲凉”。
3.对全文意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读者能不能读懂诗歌,不仅和他的艺术修养有关,更和他的人生体悟相关。
&B. 常人的境界不高,因为他们没有把读诗上升到一种生命方式。
&C. 能“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印记”的,应该就是能和自己建立起“情理交通”关系的诗句。
&D. 我们的人生体悟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诗歌反过来也能给我们的人生以启示。
4.作者以前读不懂《己亥杂诗》第八十首,现在读懂了。请根据原文说说其读懂的原因(3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彩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