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含有烽火连三月下一句

唐宋八大家:
当前位置: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学习古诗词必备工具,!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赏析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来写春天,写出了事物睹物伤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地感叹忧愤。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一、二两联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明代胡震亨极赞此联说:“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唐音癸签》卷九)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对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作者触景生情,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并运用互文手法,可译为“感时恨别花溅泪,感时恨别鸟惊心”。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春望一诗中的对偶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诗人这一年刚45岁,但“白头”是写实——半年后,他在《北征》中曾再次提到:“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杜甫陷贼中八个月,大约写了二十来首诗,论深沉含蓄,当以此诗为最,句句都有言外之意,很值得品味。
三月晦日送春 作者:贾岛
三月晦日偶题 作者:秦观
三月晦日送客 作者:崔橹
郡斋三月下旬作(以下三首一作张
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 作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得烟字)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得哉字)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得花字)
三月尽日 作者:李昌符
醉蓬莱(毛氏女兄生朝三月二十八
菩萨蛮_江城烽火连 作者:李弥逊
诉衷情(三月八日仲存席上见吴家
渔家傲_三月芳菲看 作者:欧阳修
渔家傲_三月清明天 作者:欧阳修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出处: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出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 出处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烽火就是指战火啊
“抵万金”在这里是个比喻。杜甫在这里是说,在战争烽火连绵的好几个月中,能够接到一封家信,真是比收到万两黄金都珍贵啊!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收到家信的重视和无比激动的心...
大家还关注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无法找到该页
无法找到该页
您正在搜索的页面可能已经删除、更名或暂时不可用。
请尝试以下操作:
确保浏览器的地址栏中显示的网站地址的拼写和格式正确无误。
如果通过单击链接而到达了该网页,请与网站管理员联系,通知他们该链接的格式不正确。
单击按钮尝试另一个链接。
HTTP 错误 404 - 文件或目录未找到。Internet 信息服务 (IIS)
技术信息(为技术支持人员提供)
转到 并搜索包括&HTTP&和&404&的标题。
打开&IIS 帮助&(可在 IIS 管理器 (inetmgr) 中访问),然后搜索标题为&网站设置&、&常规管理任务&和&关于自定义错误消息&的主题。知识点梳理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的概况:(1)造纸术:概况:a. 纸出现以前的书写材料--甲骨、青铜、竹木简、帛b. 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c.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评价:纸的发明不仅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人传承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也为当时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传播与平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印刷术:概况:a.--发明于隋唐,世界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印刷的《金刚经》b.--北宋毕昇发明,节省印刷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是泥活字,后来出现了木活字、金属活字c.外传--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评价:大大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历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3)火药:概况:a. 唐代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最早记载见于孙思邈著的《丹经》,称作硫磺伏火法。b. 唐末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广泛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c. 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评价: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明,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4)指南针:概况:a. 战国:司南b. 北宋:指南针发明,用于航海c.13世纪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评价: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明的时代。2、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中国古代科技方面的成就,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3、文学艺术(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春秋时期创立(孔子及其主要学说)→战国时期发展(孟子与荀子及其学说)→西汉确立独尊地位(董仲舒及其大一统思想)→南北朝时期出现危机→宋明儒学的创新(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明清时期遭到批判(代表人物及主张)(2)诗经、楚辞和汉赋的文学成就,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人的文学艺术成就,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a.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反映贵族平民的生活。b.楚辞: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其特点为句式自由灵活;代表:屈原--《离骚》c.汉赋:特点是铺陈词藻、文采华丽,是一种带韵散文。如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d.唐诗: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风格、代表作: e、宋词:繁荣原因:①商业的繁荣、城市生活更加丰富,适应市井生活需要 ② 山河的破碎、民众的苦难使人们的感情更加丰富
③“长短句”能灵活地表达情感特点:句子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可配乐演奏代表: 婉约派--柳永 《雨霖霖》;李清照豪放派--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陆游f、元散曲:背景: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以抒发愁闷情怀。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代表人物: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秋思》。g、明清小说:社会背景:① 商品经济的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② 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③ 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书肆迅速发展 ④ 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
⑤ 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成就:① “四大奇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② “ &/%E8%A7%86%E9%A2%91/%E4%B8%89%E8%A8%80%E4%BA%8C%E6%8B%8D.wmv&三言 &/%E8%A7%86%E9%A2%91/%E4%B8%89%E8%A8%80%E4%BA%8C%E6%8B%8D.wmv&”“ &/%E8%A7%86%E9%A2%91/%E4%B8%89%E8%A8%80%E4%BA%8C%E6%8B%8D.wmv&二拍 &/%E8%A7%86%E9%A2%91/%E4%B8%89%E8%A8%80%E4%BA%8C%E6%8B%8D.wmv&”《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③ 批判现实的作品《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四大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相似的试题还有:
“文史互证”是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主要包含两层意义:其一,从史学角度考证诗文,即从历史的层面对古诗文进行周密的考订、辨误和解说;其二,从文学角度阐释历史,即以诗文为史料,通过发现其中时间、地域、人物等历史要素,与史籍所载相参证,从而更全面地把握历史真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春望》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材料二 宋代铸造铜钱和铁钱的数量相当大。据《宋史·食货志·钱币》记载:“皇祐中,饶、池、江、建、韶五州铸钱百四十六万缗,嘉、邛、兴三州铸大铁钱二十七万缗。”“江、池、饶州,建宁府四监,岁铸钱百三十四万缗,充上供;衡、舒、严、鄂、韶、梧州六监,岁铸钱百五十六万缗,充逐路支用。”材料三 (鲁提辖)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史进道:“直甚么,要哥哥还!”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摘编自《水浒传》,书中类似的描写还有很多)请回答:(1)联系《春望》简要分析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诗在题材方面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铸钱数额巨大的原因。(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判断,宋代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货币是铜(铁)钱还是白银?简要说明理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这首《春望》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农民起义,封建统治秩序动摇
B.唐朝由盛转衰,人民流离失所
C.唐朝奸佞当道,杜甫屡遭流放
D.少数民族政权南下,破坏中原稳定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史上涌现出颇具特色的文学体裁,为后人称颂。下列名句所对应的文学体裁是(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③“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A.楚辞、宋词、唐诗、诗经
B.汉赋 、唐诗、诗经、宋词
C.诗经、唐诗、宋词、楚辞
D.楚辞、唐诗、宋词、诗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烽火连三月的下一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