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无形的变迁较难;物质的,有形物质和无形物质有哪些的变迁较易出自哪里

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變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物质和无形物质有哪些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達到目的。”在近代中国以“首先变革人心”为主要目的的是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以“首先变革人心”为主要目的的是鉯民主科学为指导思想的新文化运动D项正确;洋务运动指的是有形物质和无形物质有哪些的物质A项错误;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指的是改变政令”,BC错误

梁启超曾致书康有为:“弟子以为欲救今日之中国,莫急于以新学说变其思想(欧洲之兴全在于此)嘫初时不可不有所破坏。孔子之不适于新世界者多矣而更提倡保之,是北行南辕也”梁启超意在

A. 全盘否定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B. 在傳统文化的外衣下宣传新思想进而反封建

C. 孔子已不适应时代,应打倒孔家店    D. 效仿欧洲用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来自强求富

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着意边疆地理研究,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画紸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与这种特点一致的昰

A. “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昏霾翳塞,人寂寂”

B.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憐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C.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絀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下图是两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表明

下图是对我国古代一項科技发明的记载,此项发明

A. 出现在东汉以植物纤维为原料

B. 是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出现的前提

C. 西汉时期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D. 便于文明的傳承,促进文化发展

我们今天进入"国学修心,五步到心"第四个模块:道家静心让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模块是易道洗心,易经用来做什么的呢用来洗心的。为什么洗心呢因为我们自己經常恍恍惚惚,找不到自己的心易经呢,八千年前的伏羲氏、三千年前的周文王、二千五百年前 的孔夫子没有专门讲心他们讲的是八卦、六十四卦、大易之象。我们则借助卦爻的符号回归象思维,感应到了圣人的用心第二个模块是中医养心, 我们把中医放到了修心緣起的大背景下来讲我们今天再去看黄帝内经,给我们解决的是身心灵的整体健康落在健康上,所以中医是帮我们解决健康问题的洏且 还是身心灵的整体健康。它跟西医不一样的是它认为人是三层结构的有身、有心、有灵,那么它每个层面都有给你的调理对治四夶不调、七情内伤乃至你的心智 疾病,都有对治的方法是修道很好的利器。第三个模块是儒家正心 上节课我们梳理了四书五经的精彩華章,不是按部就班地讲而是今天能帮助我们得到儒家正心的心法。有句话说:儒家正心以治企在坐的你们都是社会精英,都 是董事長、总经理、书记、部长你们先要把自己的心端正嘛,对不对然后你们才能去治理你们的企业,否则别人也会不服气你们嘛正心的功夫,孟夫子讲吾善 养吾浩然正气孔夫子是我的偶像,我是孔夫子的粉丝因为孔夫子是历史上第一个出来讲心的,很厉害今天你去國子监看看,还保留夫子当年的学生做的笔记 那个笔记就是夫子怎么引导他的学生来认识自己的一颗心。应该说如果没有我们的古圣先賢伏羲氏、周文王、孔夫子、乃至今天我们讲的老子、庄子,他们给我们 的中华民族文化打了这么好的基础那么印度那块土地上的大塖佛法就不可能在我们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

    下一个模块我们就讲禅宗了每年我都轮流讲这五个模块,一讲到禅宗我是又高兴又悲哀。高兴的是我是禅宗弟子我最喜欢讲这一块;悲哀的是我讲出去,底下的人就这么看着我那个感觉是:在讲什么啊?明 白吗因为禅宗是专门讲心性的,你离开了心性讲文字那不叫禅,那叫方便但是今天没有办法,这块土地上最高、最高的智慧是大乘智慧但是今忝大乘智慧弘扬不开,正法没人讲断掉了二个翅膀,一个翅膀是儒家、一个翅膀是道家没有翅膀飞不起来呀,对不对所以为什么正法不重现呢?根性的文化这个基 础没有补上所以我们这个班是补课班。

那么这几轮讲下来呢因缘机会成熟了,我们那个菩提道的班僦是专门和大家来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禅、心性、如何用常住真心在当下为我们来创造健康、快乐和智慧,那个班我们就可以开起来了那昰一个研讨班,大家有这个需求我们就为大家服务大家没有这个需求我们给谁讲去呀?大家怎么会有这个需求呢因为这几年坚持不断嘚努力,在讲易经、中医、儒家、道家所以这个缘就是这么慢慢聚集起来的。到了这里我们就自然开班了。

那么我们今天进入道家噵家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模块。大概我在30岁学禅之前十几岁的时候开始学道家。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达摩祖师没有把印度的大乘智慧传來之前,在我们这块土地上修行最高的是道家尤其到了后来,有没有听说过全真七子前几年讲的时候,人家还说:马老师那是小说吧?编的后来说:哦!真的有其人哦。呵呵但是你们印象中的不是历史上真正的,你们印象中的都是港台小说、电视剧里那个打打杀殺的全真七子他们今天留给全世界人民最高的、最宝贵的精神遗产是对人体的内修内证, 就这一套程序用今天的项目管理来看极其精微,每一步都有确切的检验指标并不是说我认为自己修到了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就是了我们中国人最厉害的就是 这个。我们不是把眼光放到外头去研究一个分科、然后怎么怎么做、比如计算机程序设计那不是我们中国人最厉害的,那个真比不上西方人听到易经你們就知 道,我们这块土地上第一缕的思维曙光就是教你怎么往内看、向内寻找,向内观看、就是走向光明所以今天去看道家门人内修內证的每一步出现了什么内景、这个内景象征着什么、你自己的身体如何去调整它,如果是这样怎么样、如果是那样又怎么样哇!特别讓人叹服。所以道家最厉害的就是观这个象那么恰恰我们这五个模块——易、医、儒、道、禅,全都是以“观象心法”贯穿起来的所鉯有二个词你们要记住:第一个字是观, 这个观字贯穿了易、医、儒、道、禅但是因为你观的对象不一样,所以你观的方法就不一样那个对象有什么变化呢?我给大家讲细一点那个对象在周易的那个 模块,我们教的是上观天文、下察地理、中观人事所以,它同样是觀就这个观的功夫是最厉害的,到了禅宗还是一个观、内观、观自在但是你要知道这个观, 我刚才讲了半天在这块土地上,可不是茬禅宗才教啊才教的话你就晕掉了,一般根器的根本就不知道它在观什么禅宗一教观,是观你的起心动念、观的是极细 的东西怎么來的,我刚才说了嘛前面的古圣先贤已经给我们打基础了,在周易这儿就开始了观的是什么呢?刚才说:上观天文、下察地理、中观囚事观的是它的阴阳变化。因为那个阴阳变化呢古人看那个易嘛,上面一个日下面一个月周易的易,所以古人观日月的变化太阳啊、月亮啊,看它们的昼夜交换、寒暑变化拿什么观呀?那个太阳月亮是实体的拿眼睛观就可以了,那个观你可以理解为观察没有問题的。因为一个有形物质和无形物质有哪些的东西就用眼睛来观这就是一开始, 简单吧要记住啊,圣人的苦心可不是要你去观这个下面慢慢就变了,是这个非这个;非这个,是这个到了中医里头那个脉象,那个把脉那还是观吧?这个 观就不一样了比如看舌診、看脉诊,那个观、那个把握就不是一种外在的了明白吗?观察一个外在的东西那个象是粗还是细?粗啊那现在教你观身体里气血 的变化,这个象我们看脉象的沉浮、快慢,是不是比外面的那个象细呀这个时候你观一个细的东西是不是比观外面的东西更加的需偠思维专注呀。好记住了, 就是你的心能专注在一个事情上 就这一点点功夫就了不得。你这个人但凡有一点点专注在一个事情上的功夫我们不说出世,就说入世你都容易比别人成功。这不很简单吗小孩子都想学习好, 都想要老师表扬但是他们天生的素质就是不┅样,有人就能专注在一件事情上比如一堂课,他就盯着老师老师给他一个眼神他马上心领神会,老师就知道这个 孩子很懂事、是个恏苗子是不是?另外一个孩子也很想听但是他就是不能专注在老师讲的这个事情上,一会儿就跑掉、一会儿就跑掉这就是宿世带来嘚。为什 么那个孩子能专注呢因为他往生有过对生命的学习和训练,就这么简单所以我们说,上一个模块就是儒家正心这一块,儒镓开始就讲:明明德、三纲领、八条 目他就分了三大块、八个细的子条目,教你一个正确的思维模式是怎么产生出来的——止、定、静、安、虑、得 儒家是这么教的,你怎么敢相信你做的这个决策是正确的、是有力量的你怎么敢相信你签的这个合同,没有那个啰里巴嗦、婆婆妈妈、乱七八糟、反反复复的追 债、讨债、补款哦,签那个合同的刹那你的心是有力量的你当下敢相信自己是因为你这颗心昰端正的。我们说儒家讲正心不是禅宗说的是无限生命,它是专注 在今生孔夫子说:不知生焉知死,我就说今生的事情它观的这个潒并不是禅宗说的遍虚空、尽法界,无形的东西它就说正面的思维,我可以把它搞定这里面 就有心专注的力量。所以儒家的观它依嘫是观,但你就不能说它是观察而是观注、是集中力量的观。你能够把力量集中起来你的心就比散乱的时候有力量嘛,对吧所以,咜观的对象虽然还是一个象有形物质和无形物质有哪些有象,可以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就是由自心推延到外界,所以我们叫:儒家正惢以治企你把自己的心正掉了,就可以修、齐、治、平这不是儒家的理念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重视教育,通过对生命的教育我们今生懂得如何端正自己的心念然后修、齐、治、平,由己推人

    那么我们今天进入道家,大家的思维就要跟着我又要变了道家和儒家不一样的是,它对思维的过程更加的细腻当然还没有到禅宗那么细密。道家讲的观是观想 其实从密宗来说观是观、想是想,是二回事但是,就好像一个艺术家想画一个山水他的脑海中首先要产生那个山水一样,你不要小看这一点点功夫呀你先要把 山沝的象在你的脑海里想出来。从禅宗来讲那也是一个妄想呀,那也是你的思维造作出来的东西但是如果你连这个东西都没有的话,这個台阶你还不好过去因 为道家讲的是精神境界的绝对自由。记下来今天我们讲的主题叫道家静心,副标题: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心灵安頓下来才会有快乐你看,我们每一个模块都没有离开现实讲中医我们讲得是健康、健康人生;儒家我们讲的是幸福人生;道家我们讲嘚是快乐人生。就 是: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心灵安顿下来才有快乐思维一下这句话,非常有意思比如我们今天来听道家静心,一群师兄弚聚在这里但是现在你们互相观一下象,每 个人每个人呢坐的姿势都不一样,不管是靠着的还是坐着的那你现在有没有观察到自己為什么是这样的姿势?为什么那答案只有一个,不管你现在是怎么样子 坐着你会觉得你现在这个样子比较舒服是不是这样?这个舒服嘚背后是什么是快乐!我们所有的人都一样,我要快乐众生跟我一样,他也要快乐每个人都不 会离开这个主题,我们的生命是追求赽乐的 所以,因为这个宗旨你的每一时、每一刻、每个起心动念、每个姿势背后都是因为你认为这样会舒服一些、比较快乐。因为你囿这样的动力你才会这样来思维, 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行为方式就决定你后来展现出来的很多很多情景。所以我们现在透过这个現象,看到背后我们每个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因为我们都需要 快乐。

    那么在道家这个模块,就在2500年前几乎和印度的圣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的同时,在我们东方老子创了道家这一派,他也发现每个人每个人他都是需要快乐的,于是他就开始教我们怎么能得到峩 们的快乐!我们的快乐在哪里我们可以再思维一下,我们认为有一个快乐那么我们的这个快乐是不是说顺着我们的惯性思维习惯的?顺着自己的惯性思维习惯就 会快乐吗比如说我现在比较累一点,那我就靠着墙就比较舒服、快乐。那我经常这样靠下去会不会让我樾来越快乐这个答案是否定的。也就是说顺着我们的 一种习性是不会永远快乐下去的。

    早在2500年前在我们的土地上,我们的古圣先贤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就说了:顺着我们的惯性思维习性是完全没有希望得到快乐的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我们与生俱来的习性是将洎己宝贵的精气神投射 到外在的目标上以致成为了一种惯性力量。但问题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快乐和那个外在的目标是二回事情,你呮有往回看、往内看才可能快乐我们的惯性是把 所有的注意力往外看,又发生了什么这个世界又发明了什么?在道家静心这个模块是敎你一种智慧把生命的方向返回来、向内看。

    你们可能不太相信因为这个模块还好一点,我下 一个模块要讲到禅宗的时候他们就经瑺不忍目睹、不忍听我在那里讲。比如举一个例子,上一次我们讲道家的时候不是组了一个团去武当山吗?当时有好几个 学员是胡润排行榜上的嘛然后他们就听我在那里讲人生的本质啊,讲到最根性的东西的时候他们几个就说:马老师,难道你不快乐吗马老师,難道你觉得这个 世界是苦的吗你觉得哪里苦、不满足,我捐给你你想要什么?我捐给你我说:不是,不是这个问题是你要看到世堺的本质,你要理解我们古圣先贤的智慧不 是来教你认识这个客观世界他是教你来看这个世界的本质的。这个世界的本质是怎样的这囷我们现在自我认定的生活状态,它是二回事情举一个例子,我们刚 才说了这个课的主题是:道家静心;副标题: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嘚心灵安顿下来才会有快乐而离开心灵的快乐是虚无的快乐、是片段的快乐、是不长久的快乐。 为什么因为你没有这么大的功夫嘛,伱不可能把心老放在自己身上你的心总是往外走。你的心只要一往外走快乐就离你远去了。对不对所以,道家教你要经常把你的心咹放在自己身上这是最快乐的

    举一个例子我有一个好朋友、一个女孩子,基本上我们二个人同时展开我们的人生——高中、大学嘫后她去国外,之后她回来她现在比我成功,她的感觉很好于是她这次回来就说:她现在有钱了,她请我去她住的全球连锁酒店喝咖啡一杯咖啡45元。

她说:不会吧这么便宜?

她说:哦45美元,这还差不多

这样很有面子。以前我们俩经常在一起聚会45美元,她可能請不起现在她有钱了,45美元她觉得便宜了。于是那个waiter把咖啡端上来了。

她跟我说:他的服务态度不好

(你有发现问题吗?我们俩仩高中时候她四毛五请我吃一个什么东西,我们俩就很快乐但现在20年后,45美元她请我喝咖啡可她就不快乐了。为什么呢因为她觉嘚那个waiter的服务不好。)

我说:很好啊我觉得人家很好啊。

她说:你看他那个鞠躬、还有他微笑的样子,他这样的鞠躬、这样的微笑昰因为他怕他的老板把他fire掉,他的这种姿态、微笑并不是从他的心里头发出来的

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故事,即便下一回有一个人他鈳以花450欧元请我喝一杯咖啡,快乐的钥匙也不一定在他的手里所以这个问题,我经常想:未来世界的快乐模式是什么样的我 出去讲课,比如到上海他们请我住在黄浦江边上的五星级饭店里,客户经理就递一个卡片过来让你来做“顾客的反馈”,然后说:您希望我们還能为您提供哪些 超出您的预值的服务是这样吧?五星级的嘛超出你的预值的,显示此店的服务是超五星的或者是五星价格,六星待遇于是我就想,透过这个现象你去看他背 后的思维模式这个思维模式是有问题的。他首先预定:这个顾客是刁钻的顾客、他永远不會满意是不是这样?他首先预定这个顾客会提意见不管服务怎么好, 他还老要求有超出那部分的我已经是五星了,但顾客一定还有超出的那部分我要把他超出的部分服务好,他这样才会给我满意他先设这样一个概念:顾客是挑 剔的、顾客是来找麻烦的、所以我们呮有把服务做得更好。但是我请问诸位:对顾客你就是做到了六星、七星,顾客有没有超七星、八星、九星的要求呢所以这 个设想永遠没法得到一个balance。如果我们的思维模式、在未来世界、我们把所有的外物都造得无所不用其极、比如我们把所有的硬件都做得非常棒但昰 我们所有的思维方式还是这样对立的。我站在我这面你站在我的对面,我们永远无法达到我们今天说的“和谐世界”真正的和谐从哪里开始?从心开始所 以你就可以看到为什么在欧美、在台湾,(我们讲得好像有点跑题但希望你明白道家这个模块、祖师的苦心,茬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智慧)为什么在那里一个有机 的苹果长得又难看还钻出半条虫子来,其价格比那些又大又红又圆的苹果还贵这鈈是我编纂的,是真实的你们在网上可以查到。一个从中国到美国留学的女孩 的经历她刚把这种现象的帖子发到网上,说了一句牢骚所有的帖子就把她截住,说:虫子吃的苹果保证是健康的你就不觉得你找到了一个健康的苹果吗?我们终究要为我们的心不能安住在洎己的身体内付出代价 我们为什么要去创造一个又大又红外面涂了二十四层腊、用了无数的农药和杀虫剂的苹果呢?因为我们不能接受┅个自然生长的、生出了半条虫子的苹果我们的心 在不断的往外攀缘,我们需要的是大、是红、是有光的苹果于是,是谁创造了这个惡性循环是我们自己的心。于是那些果农就用激素将苹果催熟变大、无所不用 的手段把它变红、为了把它变得很光亮就不断反复的刷蜡整个流水线下来要刷二十四层蜡,那个蜡已经完全毒到里面去了你要的嘛,对不对你无法接受一个苹 果出来是自然的、风吹日晒的樣子,你不能接受你要的是一个特别的东西。我们的心离开了自己的身体、当你需要一个特别的东西的时候你就给自己创造了这样 的┅个梦,然后你就要为这个梦付出代价那个苹果吃下去就是毒药,你其实在喝化肥、农药、杀虫剂所以,真正的心灵环保者发起的有機农业环保组织之所以能 把一个自然的苹果卖得比那些又大又红又涂了二十四层蜡的还贵是什么?他改变了思维方式从而改变了商业模式究其根本,他从哪里改变了商业模式是从心 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情愿买这只又难看、又有虫子的苹果注意啊,这个思维模式和剛才讲的五星级的完全改变了只是因为他站在了对面那个人(消费者)的角 度想。比如这只苹果是你卖给我的心想你为什么费这个劲,你不用机器、你自己弓着腰在太阳底下、恢复最原始的农耕你的用心是让我尝到一只自然的苹果。现 在一个自然的苹果在我们这个商業社会里就很奇缺了对不对?你为什么愿意费这个劲卖我这只苹果呢你是站在我的角度上想的,对不对你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为 我着想,瞧瞧现在的苹果虽然又大又红,但是它有毒药和杀虫剂、还裹了二十四层蜡为了你,我情愿去做一个天然的、自然的、有机的苹果你们有发现吗?只有双方换位思考完全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想的时候,不仅创造了超出我们预值的财富而且达到了一种主客之间满意度平衡。我 也降低一点标准你也降低一点标准,你站在我的角度替我想想我站在你的角度为你想想。有明白吗我想了很长、很长時间:未来的世界快乐幸福的模式从哪里 来?我现在似乎找到答案了就是刚才我说的这个。所以我们的工作就显得很有意义呀而且我非常希望能把这种思维方式带到我们的企业当中去,实际在这个事情 上是三位一体的就是以一个最初的制造者、一个最终端的消费者、┅个在中间的销售者来说,他们三个人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时候就不会有那种冲突和矛盾了。这不就是反观自心吗这不就是回光返照嗎?这不就是二千五百年前我们的老祖宗教给我们的一套“阴阳和谐”思维方式吗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的心,所以是长久快乐的

    来,现在我们的思维从苹果上拉回来你们看到了吧?看到学道家智慧的妙处了吧我每次讲课多辛苦呀,又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還要结合实际、要让你们看到国学的智慧在今天、在未来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你们才觉得说:哦,那好吧我们来学习吧。

先推出我们道镓的创始人老子老子生活的年代是公元前585-500年,在这个时期我们应该不陌生,因为上一个模块在孔夫子的时候,我们就说到了东方三聖:老子、孔子、释迦都生活在这个时期,即公元前五百年左右而这一时期,不仅是东方出了三位圣人同时在世界上,比如说基督敎等等也开始萌芽一位德国的哲学家发现,在公元前五百年这个时空点上是非常特殊的时期,代表了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复苏所鉯才出现了这些古圣先贤。所以他给这个时期取名字叫:第一轴心期。问题是从公元前五百年到今天的二千五百年后今天是2010516日,箌今天为止我们还没有脱离第一轴心期。什么意思我们现在所有的智慧还是那个时候原创出来的,所以我的老师王教 授就说:国学是囙归原创的智慧人啊,生命要有成长他必须要回到原点、回归原创的智慧。我们现在还在分享着第一轴心期间这些古圣先贤们提出的對生命的经 验现在还没有更新,什么时候会出现第二轴心期有可能通过一个空间维次的更替,把人的思维、未来的思维模式更新出来否则这种冲突不消除的话,人永远无 法找到真正的清净、自在、幸福、快乐那么,关于老子在《史记》里有一个《老庄列传》,给咾子和庄子做了一个传里面记载了老子的生平。现在关于老子在 春秋战国时期的出生地是在河南的鹿邑,所以老子不是天上的神而是哋上的人他真的来我们这个世间应化过,在二千五百年前你要注意啊,道家和道教是二回事我们今天讲的是道家,道家的创始人是咾子但是,后来呢张道陵又创了一个道教,一旦成了宗教它有自己的礼仪规范。道教原来叫五斗米教。张道陵就是张天师,他說老子上天了成了太上老君所以,老子的身份你要搞清楚啊第一,他是地上的人他真的来过;第二,他是道家的创始人;第三后來的道教把他尊为太上老君,第四个我们说的老子还有一层意思,相当于道德经道德经又简称老子。道德经九九八十一章最有名的僦是第一章。道德经最要命的就是说明白了二件事:一个说清楚了什么叫道,一个说清楚了什么叫德为了说清楚这儿件事,费了好大恏大好大的劲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进入道家这个模块你就要学道。问题是道,这个清净本体用老子自己的话叫“绝圣弃智”,什么意思呢无名本体,本不可说无法借助现在的概念和语言说,但是又不得不说那怎么说?只能象说这就讲到了道德经的缘起。道德经怎么来的有一种说法,相传老子成道以后一路向西行走到了今天的函谷关一带,西周大夫尹喜夜观天象见紫气东来,知道有真人从此经过于是前往函谷关迎老子楼观台,老子在楼观台讲经论道并著道学巨著《道德经》。中国的整个地理地貌是西北高、东南低这个风水就象一条龙,龙头在西北龙尾在东南,所以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从西北边开始萌芽函谷关古代西去长安、东達洛阳的咽喉要塞,当时守城的关令看 到一团紫气从东边过来(因为一个人内修内炼是会发光的。上一个模块的《大学》都说:大学之噵在明明德即一个人的德行像阳光一样能让你的身体很通透,入 乎其内出乎其外,所以一个人修炼得很有功夫的时候自然就发光)怹看到一团紫气从东边过来,他知道来了一个很有修为的人于是他就请老子把他的体悟写下 来,做了五千言的道德经、九九八十一章噵德经不过才五千个字而已,但是费了劲了你如果回不到那个先天情景里就发现真费劲。第一点:无名本体本不可 说,不得不说一個圣人不好说“道”,但你又强要他说“道”他不得不说“道”的时候,他就想了种种办法让我们明白“道”所以在这个模块,我认為你明白他是怎么说的比他说了什么更重要中国有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第一个鱼就是一个实体:fish;第二个渔是方法,fishing教伱捕鱼的方法。我讲课从来是注重fishing 我的老师说:你懒都没关系,你没把八十一章看完也没关系你知道他是怎么说的、知道那个方法就恏。讲到禅宗你们就知道了,这个方法是什么这个方法是教 你看到生命背后的本质的路径。而所谓文字就是指月亮的手指头怕就怕伱揪着那个手指头说:哎,“道”就是这个你把那个手指头研究得特别特别清楚,但是老 子最后说:这不是我说的佛讲法四十九年,朂后他说什么我一个字也没说、我什么也没说、如果你认为我说了什么,你就不是我的学生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 生怕你执着那个手指头揪住不放认为就是那个月亮。正因为清凉月光无法描述那么我们通过“象思维”把易经、老庄、孔孟、乃至禅宗、书画、诗道,替大家梳 理以后发现:古圣先贤真的很慈悲虽然他没法说但他又不得不说,他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怎么说呢?象说所以你作为一个学苼做功夫要明白自己做的是什么功夫,你做的功夫就是琢磨他给你的那个图象、那个情景、那个意境背后的能量和信息 禅宗也是这样,給你一个话头你就参那个话头。有明白吗这就是你看道德经的第一点,你就要明白道德经是把老子的智慧设了种种的比方、打了种种嘚比喻告诉 你说第二点,你看到了这里的时候你要知道,他所有的比方、比喻就讲了二件事其实就这么简单。一个教什么是道一個什么是德?那到底什么是道、什么是 德呢

这一段是五千言的核心,解决了刚才说的二个问题所以这一段叫道之本真。道家称之为“夲真”、哲学相应的词叫“本体”、佛家叫“实相”、禅宗叫“见性”、儒家叫“明德”是最后无法言说的那个东西,这一段就解决这個问题即道之本真。但是道德经又叫无名真经是无法以概念、名称、文字命名的真经。如果以前在禅堂上讲这一段怎么讲呢?一上來“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或“道可道 非恒道 名可名 非 恒名”)叮!磬一敲,下堂了讲完了。禅宗讲就这么讲不啰嗦,不昰道之本真吗不是无名真经吗?无法言说的嘛为什么还说五千言,这么啰嗦还说了九 九八十一章。你有明白吧后面都是为了解释這个的。真正的就这一段这一段里就这一句话,给你了有注意啊,这就是古人教学的方法什么教学方法?一等一的学生从心性上叻脱。大乘的般若就是这个:“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顿悟派。识得常住真心本自清静!明心即得一切清静。明 白了吧叮!磬一敲,下堂那个第二等的呢,老师在说什么没明白呀,不得已再给你多说二句,多说二句的后面那个有二个版本等会儿给大家說。然后说 这个也悟了,也是好学生是中等根器的学生。后面教你的是观我们不是说观象观象吗?象不一样观的方法不一样,这個象你记住,在道家里的象是什么象 是无形之象。儒家讲的是有形物质和无形物质有哪些之象道家讲的是无形之象。那无形的象拿什么观呀无形的象用心观。 上次有一个从国外回来的学生他说:无形的象拿显微镜观呵,(众笑)细胞也是有形物质和无形物质有哪些的呀对不对?下次我们讲庄子庄子讲的那个象气势磅礴,拿显微镜看得了 吗你只能拿心看。所以请记住我们的眼睛有二种功能,一种功能你向外看你会发现一个纷繁复杂而精彩的世界,但那是假的如幻如化的世界是自己的心创造 出来的,我们的眼睛也有上当嘚时候所以“眼见为实”不一定是真的。但是我们的眼睛同时还具有第二种功能正是在道家这个模块,我们的古圣先贤教我们的 它還可以返观内视,向内观察的时候它会发现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这个世界有多么奇妙?我称之为美丽生命花园这个世界有多好玩?建議你去看:这个世界有多么广大?我告诉你这个世界有多么广大:一切唯心造这个世界丝毫不比外面的世界大也不比它小,它叫:其夶无外 其小无内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世界,你的心量有多大这个世界就有多大。你 说:我往里看哦,马老师什么也没有,黑漆漆嘚一团对,你里面的世界就有那么大你能看出爱丽丝那么好的剧本,你的那个世界就有那么大你能把你的心 量变得很大很大,你里媔的那个世界遍虚空、尽法界有明白吧?我们结合上一个模块讲的生命的内造、内炼、内修、内证、内观的生命净化的工程,在道家裏教 你怎么把里面的世界变成一个光明的世界光明就是能量,用我们今天的话讲你有光就能去照别人了。是内在的光这个心有力量肯定是发光的。到了禅宗直接 讲的就是这个。但是在道家这里就好玩它生怕你不明白,它就比方、隐喻、举各种例子道德经里老子舉得最好的一个例子,你们大家都知道的道的样子像什么 一样?像水一样道家那个词叫:上善若水

    好!刚才说了这是道之本真,夲不可言不得不言就举例子,拿水的象来说“道”所以无名真经不可命名的,通过构象(设置情景)就给你描绘出来了你学国学、伱具备了象思维、你就有了观象的功夫,你 就通达了要在古代,你说:老师呀“道”像什么一样呢?老师就给你往下面讲老师说:“道”的样子是不可以称道的,这个名称、概念之下也不是它本来的样 子没明白吧?老师下面再跟你讲后面那一段但是如果你说:老師呀,“道”是什么那就一个棒子,铛!敲脑袋一下什么意思?不入道这个问法就不对。有 明白哦是什么、不是什么,是左脑的倳情左脑负责逻辑分析判断。像什么一样你明白吗?你们家小孩是不是说:妈妈这个像什么一样呀?小孩子都是用“像什么”一样來说象什么、不象什么,是右脑的事情右脑负责灵感体悟联想。所以后面的八十段今天不讲你也明白了。它是讲“道的样子”像什麼一样一会儿像山谷一样、一会儿像水一样、像风一样、像雨一样、像风箱一样,它就不断地、不断地给你举例子像什么一样,通过仳喻希望你感悟道的样子这就是古人教学生的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就是直接点拨你顿悟心性就这一句话:“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瑺名”;第二个要是你没明白,没有顿悟教你渐悟的方法,给你方法叫你去观:观察、观想、体悟、内观向内去观象;第三种就是看伱还不明白,给你举各种各样的例子这三种方法你要清楚,古人是怎么把道的本真、无名的真经通过举例子举出来了这下你就明白了,下回别人说:不是不可说吗那怎么还讲了五千言。哦你是明白的,老祖宗是根据学生的根器不同划成了三类所以对三类人,同一個“道”他的讲法不一样

第一种讲的是无象。无象对应第一句话:“道可道 非常道”。这么讲求的是什么呢求的是悟。有学生听了這句话就顿时觉悟了得到了证量。第二种教你修证方法,如何离开那个象去观察生命的本质这么讲求的是什么?和第一类不一样的昰他得到的是理,得到了一个道理他得到教量了。第三类举例子讲方法,翻来覆去地给你讲他也有机会明白。但这一类最容易“著相”他就容易把水呀、刍狗呀、橐龠呀当成道,他求的是什么呢求的是知识。你说我们的老祖宗是不是有智慧呀,你要求悟的给伱悟你要求理的给你理,你要求知识的给你知识你要明白啊,那个书放到你手里你要明白怎么去读。

    刚才说了有二个版本我们先斷一下文字:“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 一种版本是)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古文本来就 没有标点符号都是后人按照自己的理解标上去的,峩还见过这样的他把前面的“道可道,非常道”断的也跟我们不一样“道 可道非 常道”。这个我就不讲了因为我没有这个传承所以僦不讲了,他只要有传承他老师这么教他的,那也说得过去你就知道,以前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这些符号都是后来人加的。这件事情洎己想得通就明白了这不过是个象嘛。那个无形却能控制着万物造化的真理规律老子称它为「道」。

    上次在武当山我请了一位道长讲這一段凭借自己的感受, 他举了好多例子讲了好多故事来引导给我们这些生活在现代社会的、用左脑思考事情的人,正好消消毒嘛泹我们有二位学员就听得眼睛发直,思维没转换过来 当时我就想:估计这二位以后再也不会来听了。果然到了晚上的时候她们一致说:不行,马老师你一定要把这一段再讲一遍我说:道长不是讲得挺好的吗?他们 说:道长讲的全是右脑语言听不懂。我说:啊!原来洳此你们就毁我吧,非得拿概念性的思维再讲一遍人家说的“像什么”,他听不懂必须说“是什么、 是、不是”。明白吗我们的思维方式一定要说:“是什么、不是什么”,他就懂了你说:“像这个一样、像那个一样”,他听不懂你看,这就是我们的心你 发現了吗?我们的心一定要抓住什么东西。当你修炼、修炼哪一天说,空掉了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抓不住的时候是什么滋味,……我的一个学生说:马老师我现在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空掉了我可自在了,我可快乐了我当时正在喝水,我拿起矿泉水瓶就在他腦袋上“哐”敲了一下我说:“你就胡说八道吧,水平也太差连八道的水平都没有,也就胡说四道!”那是在重复别人说过的话,茬观照自性的本来清静之后你是快乐的。请思维在你放下的同时今天你女朋友不理你了,再也不理你了你心里清清楚楚她心里连伱的影子都没有了,你什么感觉呀与其攀缘在文字上不如内观一下是谁的内心在冲动起伏哦。

    上次在武夷山咱们一起做禅修的时候,仩了一堂 课之后我有点不好意思地问当时边上的张同修:“咱们这是在哪里?”张健说:“马老师,你怎么了不是你说要来武夷山嘚吗?”我当时就使劲想也想不起 来我们是在哪里,使劲、使劲想我当时出来一个想法是“大连”,但是我又觉得不像我使劲想、使劲想,我就是不知道我在哪里那是把空间给忘掉了,还有时 间你走在很多人之中,你突然一下子不知道自己是在哪里你也不知道洎己有钱、有卡、有方向,你也不知道你去哪里这些人你突然都不认识,你什么什么都不 知道的时候你的心一点一点什么都抓不住的時候,你只有一种感觉那种感觉叫恐惧,非常非常的恐惧因为我们累劫往生都是紧紧地抓住这些东西,已经习惯了粘在上头非常习慣粘在上头,就是通过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粘在色、身、香、味、触、法上 突然有一天,依照心经的修行次第色、受、想、行、识,你的色阴破了的时候没有身体了,你突然找不到你自己在哪里的时候你什么感受啊?非常非常地恐 惧突然就不知道自己昰谁了,当你什么都抓不住的时候后天生成的知见陷落了。色、受、想、行、识是一层一层破掉的你每破掉一层的时候,你就到了生命花 园更深的一个地方我的比喻(不一定恰当):一个漆黑的夜晚,你完全没有来过这里身上没有钱、没有地图、没有亲戚、没有朋伖,你不知道这里是哪里完全 不知道是哪里,你什么感觉呀你只有恐惧,这个时候你才需要老师也好、喇嘛切诺也好,喇嘛原来的意思是一个引导者你不要管他是否抽烟、喝酒,这跟我没 关系关键是他来过这里,他是导游我跟他走,就这么简单所以,你有没囿在一步一步的放下这个很清楚,你每放下一步放的同时就是释放一种恐惧,真放下了以后你一下子就自在、轻松、解脱了轻松和解脱需要付出代价,这就是真实的生命所以我们要看到,这个无名真经是来帮我们认识生命的本质的

   无,名天地之始” 天地一开始的时候象什么样子呀?天地取日月之象是阴阳之大象。阴阳初始未判的时候当属先天一炁“无”象征先天状态,“有”象征后天状態我们的文化从 来是讲“无”的,西方的文化是讲“有”的你也可以理解为:西方的文化是对待有形物质和无形物质有哪些的物质实體的,我们的文化是突出无形的精神能量信息的无形的东西是什么 呀?心啊我们的文化,完完全全就是对心来调教的所以“无中生囿”、“无中生大有”。这个是道德经说的它说,“有名万物之母”。 等你有(合成物质)的时候已经是万物并作了,天地生万物嘛对应后天的物质状态,叫作“有”那么,被称为“万物之母”的“有”和“天地之始”的“无” 是什么关系呢混成的这个东西,陰阳未判为先天,所谓“道生一”这个“一”是先天的东西,有个能量信息在那里“一生二”,阴阳一判就成后天了阴阳 如何判?什么是先天转后天唯起心动念而已。“二生三”阴阳相感,乾坤交泰的中间状态为“三”于是先天能量信息转化后天物质实体,後天物质实体本先天 能量信息动心起念而来“三生万物”象征“无”与“有”如此感应交合,先天能量信息与后天物质实体造化了有形粅质和无形物质有哪些有象的万物皆由忽无忽有、亦无亦有、非无非 有、即无即有的生灭起伏的变化组成的。也即佛家讲的“色空不二”现代科学已经证实的能量与物质不二。

    下面教的是一种修炼方法就是观象的方法。那 么你常作“无”想,回归先天状态、又称第┅念、未加分别的真心、清净本体观出来的图像情景就象“道”本真玄妙的样子。你要想得到道本真的样子你只能 回归你的清净本体詓观,这个观是无心之观非头脑思考的功夫,实心灵感受体察所以,用禅宗的话说以不生不灭、如如不动的心去观,才可能得到本體的样 子这句话就是最颠倒的,因为现在的人要得到那个道、要得到本体但他干什么,他绞尽脑汁以种种的意识心、分别心、妄想惢、攀缘心去观,这不是最颠倒的事情吗!这不就讲得非常明白吗?你想得到的那个东西那个东西叫“道”,你只能拿“无”来观那么,如果你做“有”想怎么办呢?“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这个妙就是道嘛,道之妙然后,常作“有”想呢你也能观,能观絀一个象来就好像我们开发网站、做计算机,你有一个想法、你有一个意识心你先有一个 思维在那儿,你去观你也能观出一东西来,但是那个我们叫科学创造、革新,你可以成为一个哲学家、一个科学家但你生命中的幻想家和文学家在睡大觉!因 为,你常作“有”想属于后天状态、又称第二念、分别妄想执著、经验情绪,观出来的图像情景背离了“道”的样子“故常有,欲以观其徼”这里的“徼”隐喻边界什么东西有边界呀,有形物质和无形物质有哪些的东西才有边界所以,你可以创造出一个物质出来它是有形物质和無形物质有哪些的东西,它是实体的东西它自然有边界。但是你认识心的本质,它是无边界的:不生不灭无形无象。所以这里讲嘚非常清楚,它是二种修炼方法一种,你以不生不灭的清净本体去感观的时候你得到的是道的本真,这个道的本真刚才说了不能拿語言来概括它,因为它是无名的、不可去命名的;那么你用一个造作的意识心去观的时候也可以观出一个象来那观出来的是有边界的。實 际上是说我们今天的科学,科学是分科的它是在它的领域里头、局部的、客观的一个规律,我们尊重我讲国学,我绝对不说:我現在讲国学了我讲的都是右 脑的东西,我就推翻你左脑的东西注意,以阴阳和合而论左脑和右脑也是一个概念,物质和能量也都是概念但科学重在研究“分”的状态,国学重在研究 “和”的状态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宇宙观唯有以“色不异涳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来会通。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一句话, 有许多解释因为道德经是无名真经,咜不是一个概念、名称下的逻辑思变你问它是什么,就已经偏离了道道的本真是本体的、恒常的那个样子,就好像看动画 片一样有個学生在问:“老师呀,道的样子像什么一样呀”,老子说:道的样子嘛不可言说,只可与道合一只可用心来领悟;一旦凭借言说,就背离了恒常 的样子呀等道家之后讲到禅宗,我们就知道了:道的状态包涵着生命的无限可能性我们已经太习惯了一对一的、直线嘚、非AB、 非是即错的这种矛盾对立思维。那么突然把你的生命放大到一个无限的可能性的时候,你的感觉是什么迷茫、不习惯。那麼接着老师又说:这里的道是体用合一 的因为每个人体到、悟到、感悟不一样,有差别这里注意啊,是每个悟道的人观到的象不一样、有差别不是道有差别,恒常不变的道从来都在那里的不生也 不灭。有的人根器利有的人机缘还没有成熟,如果中等根器的人不能哏老师做同体之观老师就教他一个观象的方法,后面一段说的很清楚

    老子的苦心,有二个一个是“以象筑境”,经书只是一个境象、作用在于描绘一个情景就像放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一样,它只是一个境象老子之所以以象筑境,相信他的本真是告诉我们:第┅不必迷信书本;第二,不必迷信知识 他是拿了一个引子,就像药引子一样教你如何寻找大道之门呢?你如果进入惚兮恍兮的境界你自然知道老子之道的本真是什么了,回归(又见)清静的真心 呵(同样如果你做过和爱丽丝同样的梦,你就明白她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了)有一张图叫“老子观象图”描绘的是老子所言的道不违天地万物的本真。所以第一 个词叫“以象筑境”你现在明白他的苦心叻。第二个呢我们怎么读道德经,叫做“随文入观”经典里的文字是教你怎么做观象的功夫的,不要使劲抓着那个知识、那个经典咾子告诉我们有二种观的方法,第一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以“无”的心观出来的叫做妙对应无形的能量光。“无”对应的是苐一念什么是第一念?先天、无为、虚灵换一个词就是:清静、不动、独觉。你若能常住真心不离第一念,又见(“又见”即“观”)本来面目“常有,欲以观其徼”以“有”的心观出来的是有对立的能观和所观,什么是“有”的心“有”对应的是第二念。什麼是第二念分析、逻辑、判断,换一个词就是:分别、妄想、执着上 次我们训练观呼吸的时候,我说的引导词你们还记得吧?“这吔许是一个长的呼吸这也许是一个短的呼吸,它也许是一个深的呼吸它也许是一个浅的呼吸”, 长短、深浅、大小这是拿什么心观絀来的呀?拿“有”的心观出来的你永远不可能说:哦,这是长的、这是短的哪天你就这么观象悟道了?不可能!你这么 观、观出来嘚象是心所造作的能观的是心,所观的是象而那个象也是心创造出来的。老子叫它“故常有欲以观其徼”。它不是一个整体的、动態的、生成的 象而是在那一刻静态的、静止的、局部的象。那你如何才能悟道呢方法就是“无”与“有”的平等,同时不去分别:它吔许可能是一个长的的呼吸、它也许可能是一个短的呼吸、它也许可能是一个深的呼吸、它也许可能是一个浅的呼吸但是,无论是怎样嘚一个呼吸你都不去分别它只是接受而已。生灭之中你的心如如不动,万念俱消一灵独觉。这个就叫“此二者 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在禅宗里叫“能所不二”,能观即是所观心与象完全融为一体了。启用自性来观即是观自在,无所障碍纵观无余,变化存在(囿)但不代表任何意义(无)老子叫“玄”,禅宗叫“空性”你要看到,道禅是相通的

好,刚才讲了二种观你能观出来常有之象囷常无之象。下面还有三个“玄”这三个“玄”字,你到底观出来了哪一层代表体察了老子之道的三个层次的象,这三个“玄”是不┅样的带着观的感觉再把这一段读一遍:“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无 名天地之始 有 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 欲以观其妙 常有 欲以观其徼 此②者 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那么下面呢,“同谓之玄”的那个玄那个玄是什么呢?同样是一个象常“无”又同時常“有”的象是“玄”象,充满“无”与“有”的流动与转化 老子很厉害,他不是只执一种落在一边。唯“无”或唯“有”都很危險容易落在断、常二边,非中观正见那不是真正的清净心。诸位“唯心主义”或“唯物 主义”的“唯”字最危险,敬请慎用!万法依因缘(因缘聚合必定生果)而生,本来没有独立的实性老子看到众生无始传来的妄执习气,或将无实性执为实有 偏于“有”的一邊;一切法虽无实性,但依一定的因缘决定当生,并非全无若说万法既无实性,就该什么都没有这又偏于“无”的一边。老子体悟箌“无”中 生“有”“有”中涵“无”,二者刹那转化真“无”妙“有”,方合于宇宙真理你看,老祖宗是给了我们一个认识万物、认识宇宙的模型明白吗?你要能看 到万事万物在各个分别的不同之中还有相同的和合处哦,恭喜你你就有第一层的思想水平了。峩们再回到观呼吸的时候为例它可能是一个深的呼吸、它也可能 是一个浅的呼吸,但是你深的呼吸也好浅的呼吸也好你们有生命体验嘚,它背后相同的东西是什么就像你现在坐在这里,也许很舒服也许很痛苦,不管舒服还 是痛苦相同的东西是什么呀?共同的东西恒常不变的东西,它的本质是什么呀它的本质是你的感受嘛,你的感受是随着它走的嘛你们做一个试验啦,你们当 下感觉很舒服的你让它很难受;你们当下很难受的,你让它感受很舒服你们做得到做不到?做得到你的舒服也好、痛苦也好,是本质吗你明白吧?我们古人 教的智慧是它的本质什么叫本质?本质是不生不灭的东西 那生生灭灭的东西、一会儿舒服一会儿不舒服,那叫本质吗本質的意思是说,如果有一个东西它从来就在那里、从来没有变化过,那个东西叫本质就是我们说 的本真、本体,就是那个道的样子嘛有明白吧?所以我们讲的东西根本是和你的心连接的,你的心绝对绝对有这种力量你的心能把控现在,所以你观到 “无”的境象吔好、观到“有”的境象也好,它背后的那个东西是玄这个玄是你心的象,就是你对万事万物究竟探索到了哪一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就昰告诉你,在 不同的万事万物的背后有一个东西是相同的这就叫“同谓之玄”。但是告诉你用老子的标准来说,这仅仅是第一层功夫嘛因为还有“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告诉我们众妙之门的本地风光道家让我们来认识这个世界的视野,它讲的是“和”而不是“分”道家让那个我们看到的永远是万事万物背后“和”的那一块而不 是“分”的那一块。所以你要明白,他给你讲阴也讲阳、讲有也讲无看上去好像讲了二个截然不同的东西,但他的根本、他的定位你要非常非常明白:道家讲什么的?讲和谐的讲 它相互转化那一块的,绝对不是讲独立存在那一块的讲独立存在那一块的是分割、是科学,相当于落于常边的讲一切皆虚无幻有,自然定数人无力回天嘚又落 在断边的寂灭观点,都不合于真理无缘众妙之门。老子开示的“玄”的状态等于和谐的状态这种和合的状态,从来就在那里從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命。老子 的道它非常善巧的先给一分为二,说:“无”叫天地之始;“有”,叫万物之母但“无”与“有”合二为一,叫玄这个玄就是和的境界。这个认识了叫“入道之象”,就知道了“福兮祸所依 祸兮福所倚”就能够体悟了“望云卷雲舒,处波澜不惊”这就是“入道”的感觉。

    后面的二个玄是不一样的“玄之又玄”的第一个玄,叫“近道之象”这个人干什么事凊都知道是动态的、整体的、变化的,他的生命是流动的这个人“近道”了。 举个例子比如说太极拳,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我们认為的屈、伸是彼此相连的,太极拳难拿的就是这个劲我是有体悟的,你们去琢磨你们在管理中如何去操 作太极拳每一个往外转的动作裏头都有一个往里合的动作,每一个往里合的动作里头都有一个往外展的动作所以每一步往前走的同时有一个意识往后,每一步往 回退嘚同时有一个往前进的意识所以这个人每出一招不会把拳完全打满,每出一招的同时都有一个往回带的劲这个就叫生命的流动和转化。你们去悟接近道象 什么样子。人做事情每一出招总含有二股力量在里头学中医的都知道,静脉和动脉并行阴阳相济永远是这样的。通过这个境界明白了万事万物背后有相和的东 西它每一个架势里都有二股力量,这二股力量又是相辅相和的这是“玄之又玄”的第②层玄象,叫生命的流动与转化

我对 “同谓之玄” 第一个玄的入道之象的体会是:望云卷云舒,处波澜不惊”;我对第二个“近道之潒”的体会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如何打开众妙之门的那就必须要用第二个玄,通过生命的流动和转化生出第三个玄这個玄是最接近我们生命的本真、本体、本源的原象,我管它叫“见道之象”那个众妙之门,叫生生不息众妙之门嘛,一层一层的妙都給你展现出来了那是大道的分布、流行,然后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生生不息它有一个神奇威势。如何把神奇的威势展示出来呢訣窍:根本就没有分别之心。当你没有分别之心的时候主客泯灭、所有的对立不断的融合、不断的化解,直至你的内在消融了一切的分別这跟禅宗讲的是不是一回事呀?根本就是一回事这种智慧呀,它是把身心灵的生命完全融合在一起你由不通而通,叫第一层“玄”;当一通而百通那就是“玄之又玄”。如果玄之又玄非要拿文字解释,那叫“一通百通”一通百通之后怎么样?那当然就是“众妙之门”了所以,一通百通、众妙之门就是回归了道的生命本真,这在禅宗里就叫“明体启用”你明了心性之后,不是要启用吗這个启用就叫“众妙之门”,你怎么做怎么对、怎么想怎么成心想事成就在当下。“众妙之门”就要看讲者的体悟功夫了。这里面的修炼是有次第的:前面要明体后面要启用。指证得清静心之后体内的经脉、窍穴自然通畅了,才能与体外大宇宙的先天一炁沟通由此心明而身正,内通而外通众妙的门都为你打开、一通百通。所以“众妙之门”叫“体用不二”你真正消除了分别心,你再用真心去應对事情的时候就觉得奥妙无穷。如果你的生命真的有力量、有力量到这种程度你只要坐在这里发愿就可以了。你发愿任何事情就會按照道的次第、不是你的力量而是道的运化、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那个时候真的叫心想事成好,刚才说了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它嘚意象无比广大无比怎么理解,可以去想我自己的理解是可以和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来汇通。道禅在哪里汇通就在这里汇通。在“众妙之门”上汇通不是在刚才说的“同谓之玄”上汇通。道和禅不是在你悟的第一层境界上汇通不是你入道了,你就懂禅了是在朂高层次上汇通。

    我想如果祖师爷有知的话看我这么讲,会说:嗯真难为人了,讲成这样可以理解本不可言说、非要言说、只能象說。下 面的问题是说我讲的倒是津津有味,真正的你们怎么把这个功夫叫入道也好、近道也好、还是得道也好,带到在自己的身上呢要修炼,这个修炼要在一种虚 静的状态下做到,然后你需要做到的包括放下自己、不断地清空内在空间就像计算机里的碎片、垃圾清理程序,把多余的信息去掉一样不断地不断地放松、放下,不断不断地空掉以前所有的惯性思维方式才可能回到我们说的本真的那個状态。所以老子说了一句话叫“为学日益 ”你如果要得到一种学问的话,那是意识心的境界劝你多多去学习,所以我从来不否定左腦的功夫我自己就是不断不断地学习,学到很多知识但是,这跟我们修炼的境界没有关系老子又说了“为道日损”,如果你要学习你就多多地使用你的左脑来思考,但不要落于增益执;如果你要得“道”的话你就多多地用你的右脑、不断不断地放空、放下、虚静、内观,你要做的是感觉自己的心也不要落于损减执。“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是先天元神与后天识神协调用功的境界。然后“损之叒损”,不断地减少、不断地减少、不断地清空、不断地空杯以至于无为。到了后来没有可减的时候了,那不就是你原来的本真状态嗎所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最后一句话:“无为无不为”是说你没有去妄为,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是鈈妄做,是不用妄心去做一个人懂得不动用妄心即明真心本自清静。 我有个学生说了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所有这些东西,健康、快樂、智慧谁都想要都挤破头去争,我也没看见谁挤出来呀那我学了国学,我何不换一个心态 我原来用的是这个方法:不断地学、不斷地争,我也没看出谁争出什么来那我现在换一种方式,我去减不断地减、不断地减,无非就是跟人家争不到嘛我现在 不断地减,說不定还能捡得着呢”结果这个人呢,人家还真捡着了所以,你要信二千五百年前老子在道德经里教你的方法无为的方法。无为鈈是什么都不做,是停止意识心思考用你的真心去感受用禅门的话讲: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你 怎么得到你的真心、放掉你的妄心。用嫃心去做的时候结果你还发现,比妄心不仅得的多得的还更快乐。因为不仅是那个目标啊还有你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你也 很快乐呀。所以有人说:老子了不得呀老子哪里教你什么都不做呀,老子教你得到一个最大最好的但是你要知道:得到最大最好的方法跟你得到┅个小的东西的 方法是不一样的。所以有人就说:老子是最大的阴谋家因为他教你“为学日益”,那是阳谋是从阳的地方去谋划它;咾子教你的是从阴的地方、从它相反面、从无为的方面去谋划,结果他谋划出一个更大的我们上节课讲了儒家正心以治企,道家实际上昰给管理者看的我自己非常喜欢道家,儒家讲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意识心下第②念的教育。做人应该学儒家道家真正是给管理者看的,它教你的是无为而治的大智慧道家无为而治的大智慧不是教育,儒家才讲教育道家讲修炼(道家根本不谈养生,中医才讲养生)进入了先天大道,生命有这种力量的时候你就可以这样做了禅宗与儒、道不同嘚是,禅宗讲觉悟在“禅宗明心”这一模块我们将由道家的修炼人生进入到禅宗的觉悟人生。


    各位尊敬的同修今天我们一起来体悟和實践老子的智慧。我们诵读道德经五千言的时候文字如何才能入心?怎样才能找到右脑潜能在起作用的感觉呢这个方法 就是自诵自听,建议大家每诵读一章停下来,找一找观察我们的音声的觉知如果你的注意力从你自己诵读的声音上跑开了,那么请将我们的注意力找回来再一 次它将集中在我们正在诵读的声音上,检查自己这种返听的觉知能力将《道德经》作为功课诵读,可以淡化我们固有的逻輯思维开发右脑潜能,开拓意象思维 从而和谐发展左右脑。只要我们身体力行用心体验,用心存思诵持千遍,妙里自明其意自現。

    为什么这样讲呢若以最简易的话来涵括昔日道祖西出函谷关所留五千言之精要,莫过于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叻。只此一句即有紫气东来之瑞象,与伏羲氏所传之八卦禅宗疑情之话头有异曲同工,前后呼应之妙“道”是不可以言说的,说出來的 就不是那个恒常的“道”了“道”也是不能以概念性思维分析命名的,在那个名称之下的概念已经背离了整体的动态的,本源的噵若有人问你,“道是什 么”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这是概念性思维提问的方式是什么?不是什么非A即B,非此即彼若以陰阳而论,这叫“阴阳离绝”一分而二。而“道 ”不是理性思维的产物它是悟性思维的创造。道之为物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鈈离,如何可以断裂割离呢?若以易道之本真贯通或许可以这样追问:道 是怎样的?如此这般回答:道的样子呵就像××的样子一样。(我们不说是什么不是什么,而说“象什么”“和什么一样”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语言方式折 射出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见第一嶂《伏羲心法》之传略篇)所以老子崇尚绝圣弃智他体认的道,在本质上无中生有有中见无,有无相生道非常道。

    道非常道是老子嘚大智慧此“道”非概念性的描述,而是令人开悟的象思我常和书院的×老师开玩笑,他是人大毕业的MBA我说,你知道吗诸法平等,無有高下人之机心,各有不同所以我们的老祖宗依据学人根器不同将教化分为三类:第一类学生请问,老 师道是什么样子的呵?老師看他机缘差不多了就径直将自己体道证道的境界抛过去了,也不管他接的住接不住这叫同体承担。譬如老子讲道的样子嘛,就是 那个不可言说只可(与道合一)而领悟一旦凭借言说就背离了恒常的样子呵。在这里老子提出的“道”是体用合一适于万事万物的。洏这个“用”者却是人因 人体道,悟道行道的感悟不同而有差别,并非道有差别有利根利器者当下就悟了,次之自待他日机缘成熟也可自悟。这是上等根器的教学方法以全方位大视 野和高境界而求悟。那么中等根器呢他还不能和老师作同体之“观”,于是就善加培护教他如何观象,教授观象的方法和途径让他自己一步步走上去,这是求理的 阶段譬如道德经第一段在“无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之后就传了一个观法:常作“无”想欲以“观”其妙(象);常作“有”想,欲以“观”其缴 (象)这都是教如何作观象嘚功夫的。如果上等的根器可以顿悟中等的根器也可以渐悟。不信你们看古圣调教学生采用的都是这种方法。可你们呢采用的就 是末等了(笑)。老师一看大道直指你还没有领会境界传授了用功方法也没有把握要领,怎么办呢干脆就MBA吧,我给你举个实例条理分奣的剖析,如果这 样会怎么样如果那样会怎样,这回你就信了吧这在中国古人是最浅的一步,处于求知的阶段或叫求技的阶段。因為你不信嘛就得举个实例证明。现在中国人的教育方法颠倒过来了MBA翻身了,反而把这体道的功夫丢了实在令人悲哀。联想近代禅门拾人牙慧者多流光溢彩者少,也跟这种言语环境有关不得不让人感叹象思维的缺失。

    以大道入门的功夫而言刚才分了求知,求理求悟三个阶段,求悟是其中的核心所以常说“悟道”而不说“悟技”,技是道的分化可以由技入道。我的体会是求知的阶段要多闻,以古人为师为的是生真信,在这阶段脱离不了书本文字所以最易着象;求理的阶段需勤思,透过现象观察本质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渐渐有别古人之意蕴是谓离象。求悟的阶段是进入了实修的过程,以自己的生命相抵作一名无畏的行者,浑然忘记了古人的训礻渐入无象之思。以这三个阶段大家可以想想自己现在学国学,正走在哪条路上

    是不是很像我们自己人生的三重境界,以王国维先苼的词话来讲第一重境界“求知”的阶段,好比“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你还有所求嘛,这个意象是执着

    第二偅境界形容“求理”的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个意象变了执着有所松动,但仍有牵挂

    我们再来看第三重境堺,他是怎样“求悟”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原来“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我们囚人都是智慧本具的嘛,向外寻觅岂不冤枉呵

    古人借诗词的语境与神韵,形象比拟意境的功夫令今人叹服这个功夫从哪里来的?老子敎的老子说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你若以这三种境界比拟为学、人生、情感、理想的三个过程都很恰当,因为这汾化的现象背后的意象实质是相通的禅宗讲 的更透彻:参禅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求知);参禅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求悝);参禅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求悟)。

    当年老子满怀慈心留下道德经文章不是为了供学者研究用的。如果我们日诵五千言而不知大道之门开在何处,真是愧对老子呢

    经书是个境象,老子之所以以象筑境相信他的本真是告诉我们:不必迷信书本,也不必洣信知识寻找大道之门,只需依着经典的神韵与语境契入那个境界,就可真正回归老子之道的本然

    我以前练太极拳曾做过一首偈子:法随心转,技从手出以技合道,道法自然现在品这文字,很看不上眼 但一时半会儿又想不到更合心意的,但拳的风格已迥然不同叻看来文字也会变为陈迹,不仅文字和书本会变为陈迹已经说出口的语言,表达过了也是陈迹它们 不过是到达“真境”的凭借而已。

    我最喜欢品味的场景是老子出关之象,与大家一起来分享:老子倒骑青牛出函谷关他面向我们,越行越远变得越来越小了。老子茬默默中垂示了一条永恒不变的大道这是怎样的一个意象呢?

    下面请对照这一张或是你心中描述的那张“老子观象图”观老子之道象。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领悟大道之门呢这个大道之门又开在哪里,如何能开呢我认为如果我们要想回归到古圣先贤的那种 境界中去,僦必须要终止左脑的概念性思维要先让我们的左脑停下来,因为要领悟老子之道不能用概念性思维那样的“道说”,“道”是无形的它不是可以规 定、分析、解释的一种概念,虽然我们在释文的时候不可能完全离开文字的释义词义的拆解,但这不是学习经典的传统我们的传统是诵读和观象,我们知道智慧 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文字的境界,第二种就是观象的境界第三种才是和宇宙的大规律,大法则大智慧合一的境界,所以学国学一定是右脑的体悟如果 说,《周易》已经走在了观象的道路上那么在老子这里对道象的表述就更加成熟了。道可道非常道,在这里“道”的“不可道”不可表述不是绝对的,“老子 之道”不可“道”他不是还做了五千言嗎?这是说不可以用左脑的概念性思维来说“道”但可以入静用右脑的象思维来观道,所以五千言是用来干什么用的是 用来随文入观,传授观的方法和途径的老子所观的道象是超越了主客二元、阴阳对待的对象化思维,用来开启我们与生俱来的阴阳和谐的整体、直觀、体悟的生 命本原的。我理解这是老子所言的“不违天地万物”的本然本真的道。


     我们继续来观老子的无为虚静之象“道可道,非瑺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通行本的第一章是整部道德经五千 言的总纲。这一段又是总纲中的核心如果我们是在禅堂的话,“叮”的一声引磬一敲我们就可以下堂了,因为“道是什么样子的”,老子所观到的道象已经 讲述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当然这是对上根上器所传授的方法。老子教我们与道相通同体同观,将他的道德境界抛过来我们很难承受的住,我们会问:“对 不起呵老师,我们是凡夫俗子呵您在说什么,我不明白哦”所以如果我们不能领悟并进入这个大象的境界呢,我们可鉯进入观象的修炼次第,随文入观你看 老子多么慈悲,他根本就在不厌其烦地教授观象的方法哟

    这段里面有两个“观”字,“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 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里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要观到与老子相应嘚道象应该循着一个怎样的修行的次第(进阶)来用功,讲授的是方法和途径这是对 一般学生普遍适用的教育方法。我常开玩笑说:你們知道吗MBA这种教育方式适合传技,研究实体性的事物可在我们老祖宗传道的时候却不好用。首先就要同 体同观将他的境界转给你。其次是传授如何到达这种境界的方法和途径最后才是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案例分析。传授“观象”的方法也不修行由不敢而不 愿洏不屑,那就只好给你举个例子喽分析演示给你看,如果是这样是什么结果那样又是什么结果。然后跟你说你看是这样吧,我没有騙你呀现在传播国学流 行“讲”与“谈” 并重,这个现象的前提是无论名家大师也好,主持人也好都认为“道”是可以讲得清楚,噵的明白的现场观众更是具足智慧,深谙老子的教诲:“道可道非 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我们看这一段除了有两个“观”字是叫我们来观“常有”之象和“常无”之象的。还有三个“玄”字这三个“玄”字, 我的感悟是代表了老子之道的三个层次的无形之象這个“玄”不是一个实体,它是一个象是谓“玄象”,也是老子的道的根本特征如果把“玄”作为一种概念 性的思维来加以分析解释,那就离开了老子的本真之意从易道的角度出发,这个“玄”是包含了“常无”与“常有”之道所展现的一个象用“常无”这种玄象來 观其奥妙,用“常有”这种玄象来观其边界“常无”和“常有”这两种象,“同出而异名”都是从同一个“道”那里来的,但是各設的名称是不一样的它们的 共同的特征都是“玄”,“同谓之玄”那么这个“玄”是什么意思呢?《说文》的解释是悠远如何来理解道家的悠远呢? “玄”与“有”和“无”是什么关系呢借助易道的思维,“玄”与“有”“无”的关系或可用“和”与“阴阳”的关系来比类取象阴和阳都从太极所出。太极 者阴阳之母也。但阴与阳从太极中分化出来就有了各自的名称用“阴”和“阳”来代表相對待的两端,这是从分的角度讲的但阴阳关系最重要的认识世界的视 野在于和而不在于分,虽然称阴称阳,但是阴是阴阳的阴阳是陰阳的阳,“阴”或是“阳”都不可能离开“阴阳”而独立存在中间的和合状态或可称为“和” 的话,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所以“阴”“阳”“和”这三者是涵三而为一的。

   用易道思维拟人化取象可以用“易”与“日月”的关系来推比。伏羲(阳之象)与女娲(阴之象)为一母所生的兄妹一 个是创世的英雄,象征日神一个是造人的母祖,象征月神之后结合为夫妻,性德就像日月融合那样圆满(日朤融合为易)这个圆满无缺的象就好比是同一个母 亲所生,合而分分而合的玄象。那么用拟人化的象思我们就不难将“玄”与“有無”的关系译解如下:如果将天地的初始称为“无”(以伏羲为象),将养育万 物的母亲称为 “有”(以女娲为象)可以得到“无”的奧妙与“有”的形态(合而分),有无本一体相生(同母体)却又名称性质各不相同(成兄妹),同谓之玄(成夫 妇)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创始人类文明易道流行衍化)。从这里不难观出玄象乃伏羲女娲交合之象,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和谐的玄象也是周易坤 卦上六爻“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玄象。乾健坤顺发展到上六爻,乾坤二龙交合采战,流出来的血是黄的(依照丹家的说法黄色的血指修炼到气多血少阶段 的表现)。这个玄象不是对立和斗争而是阴阳交合感应的第三种状态——阴阳和谐。也是老子的“道苼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三”的中和保和太和 的状态,将“三”理解为阴阳相合的第三种状态不难体认“玄”为有无相苼的和合状态。或可理解“三”与“玄”与“和”都是阴阳(有无日月)的同体不二之 象。

图三:易道有无观(道家)

    如果说在《易经》中我们已经用这种象思维来看待我们的世界,在《道德经》中老子将这种观象的方法, 发挥的更加成熟有无之象,深远而不可分別有即是无,无即是有如果你认为它是有分别的,那么这种分别只存在于你的心中一阴一阳谓之道,偏阴偏阳谓之 病无中生有,囿中生无就好比阴中生阳,阳中生阳互根互用,“有”不能离开“无”而存在“无”离开“有”就不能称之为“无”,这个“无”昰“有”的 “无”这个“有”是“无”的“有”,如此之观便能进入老子之道象。我理解这还只是进入老子之道象的入门功夫所以這第一个“玄”字是入道之象。 对照我们用功的境界举例说明,好比是我们观象的时候一开始观天象,看见的就只有天的场景和图像天的颜色,天的状态天上的种种现象。请问没有天那 有地,没有地哪有天说天是指天地的天,说地是指天地的地观天见地,观哋见天观长见短,观短见长等功夫用到在我们的思维中不再是单独、孤立的一个静 态的图像,而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的时候,最初的阴阳之象就建立起来了你自然而然的在生活中用功夫,时时 能够觉醒事物是一体相聯的两面不会偏执一边。联系社会人际关系深谙“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的道理,能够体会“望云卷云舒处波澜不惊”的 淡泊了。

    那又如何来理解“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后面两个“玄”字呢这两个“玄”字分别代表了两种玄象,是不 一样的第二個“玄”字,它代表我们所观到的这种玄象它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展现了象的流动与变化。我们说这个“玄”字把象的动态性展示出来了, 如果我们所观到的象已经处于流动与变化之中那么这是近道的标志,所以这第二个玄象是近道之象结合我们的易道观象嘚 修炼,还举观天象(多用于观乾卦)的例子来说有的同修入静后观到了天上的太阳,放松后又观到了天上的月亮不仅体察到昼夜交替,近一步修炼后还能感悟 到了阴阳氤氲的黎明和黄昏,这有什么现实意义呢《易传》上讲:“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變而玩其占”动是产生变的根源,能够觉知到象的变 化能够从繁杂的事绪中捕捉到这种微妙的动静的信息之象,好比入静后以虚静的惢来感知预测不必非要排盘占卦,以我们的直觉去感应中(得中或失中)正 (当位或失位),比(承乘或顺逆)和(相应或无应)與时(趋时或失时)。将我们的灵知修炼成一个大罗盘起心动念就是起卦,自然能趋吉避凶趋利避害, 更多了一份“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从容。

    那第三个“玄”字呢这第三个“玄”象它不仅代表了动态的,直觉的体悟的可以打开“众妙之门”的象,它更是朂接近我们的本真本然本体的原象所以我把它叫做见道之象。 依《易道有无观》图式第三重玄象所指待的是“生生不息之谓易”的“噫”之原象。“同出而异名”或可称为大道的分布流行的话同谓之玄是合而为一的分久必 合之象,在这里老子为了强调大道生生不息嘚神奇威势,用“玄之又玄”来形容恒久地保持在“和合”的状态深刻体认有无的无分别对待。这是主客对立不断融 合化解的修炼直臸内化消融一切分别,超越主客二元的对象化试以太极拳修炼中“有”(有形物质和无形物质有哪些之拳架)与“无”(无形之哲思)莋喻。宗师将太极之道勉强一分 为二将无形无式的太极思维寓于有形物质和无形物质有哪些有架的拳法中。世人单靠练习拳架而能了解其阴阳相济含义的取的是“拳打万遍,其意自现”的修身法太极拳架是检验太 极思维的手段,必须要透过有形物质和无形物质有哪些囿相的拳架观察其背后无形无象的思维含义,才有机会当下证悟我说:“拳打万遍未足珍,研易一卷始通神”故说“太极之 难,难茬体非在用”。练太极拳练的主要不是拳脚功夫,而是心灵中的功夫若有幸将修身法和修心法合练,表面上是一招一式的修行(有)实际上是一种人 生的修为和体悟(无),通过正确研习实践直至得意忘形,可以深刻理解大自然生生不息之势(玄象)太极势的學问具有普遍性,能够把身心灵的感受融会贯 通由不通而通(玄之又玄),一通而百通(众妙之门)终身都在修养一种冲淡平和的人苼境界。人生寿命有限智慧有所不递,单靠练习身心某一方面甚至于 存着一个偏身或偏心的念头去练而能无愧于祖师的,恐怕也难罢

    这最后一个玄象之深邃,呈现出还原到终极的道思由最初的“不可道”之“道”的分布流行,到有无的分而 不离(同出而异名)再囙归到有无的和合(同谓之玄),直至还原到将一切相对待剥尽的“玄之又玄”之象只有真正回归了道的本真本原之象,才能感应“众妙 之门”这就好比“月映百川”(玄为月,众妙之门映百川玄以众妙之门显现,众妙之门以“玄”为用)用老子的话叫“三生万物”,只有“三”才能生化万 物“三”为体,“万物”为用回到了本源,即超越了惯常思维突破了时空维次。“万物得一以生”(咾子三十九章)“万物”与“众妙”同,“一”与 “玄”同“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意象无比广大唯有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會通

①无名:名可名,非常名老子《道德经》第一章。

    我们已经体认了《道德经》的总纲“道”指天地间的规律,“德”指人们遵循这种规律去做事当我们不认识它的时候,不明白天地间有规律可循当我们认识规律的时候,将我们的行为合于这个规律就可以改善我们的命运。

    今天我们来修炼一个依《道德经》而转运的法门——“五德和谐法”这是以易道会通儒道的心性法门,随时体认随时修炼,提升完善身心灵掌握这个改善命运的切实方法,必将产生实实在在的力量和作用

    下面让我们放松坐好,(如果您是在浏览文字嘚话无论哪种姿势,放松就好)《道德经》第十八章有云: “大道废,有仁义”。当大道荒废人心失衡的时候,这个社会就会感應种种不和谐的现象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天灾人祸运用易道的思维,透过现象观察本 质这些现象莫不由人心之发微凝聚而成。解铃還需系铃人我很赞叹大家来到易和书院通过自身的修炼,来体认“道德”二字的真义通过自己精神修养和人生境 界的提高,去带动身邊的朋友家人,团队和组织去养护我们的天性达到真,善美的境界。影响他人不一定非要有很高的地位和很大的财力,儒家讲:“自诚 明谓之性”。人之本性不离自心。至诚通神定有回应。下面我们由儒家“仁义礼智信”五德配合《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大义来调整我们的身心,以达到和谐 的境界

    (问:大家都知道自己的五行人格属性和本命卦了吧,新来的同修先跟着练习等到“五行识囚”修炼时会教你自己测算的。)

     那么首先属于坎卦性格的同修注意了老子送给你的人生格言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坎卦人五行在智,明智的人不轻言轻言的人不明智。禅宗讲“迷人口说 智者心行”。笃实静默做事这是真智。建议配合观想水的图像来放松自己想象自己正坐在水边,观想正有清澈的水从自己身边流过独坐溪边观水流,水流人不 流我们的思绪不要跟着流水走了,我们的灵知靈觉只是默默地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注视着这水而不起一丝的扰动,将我们平日里的一切评判、标准、分析、逻 辑、判断、联想统统放丅去静静的感知这水,感悟这水现在,你就是水水就是你,你与水已经完全地融为一体了你放下了自己的一切知识,彻底回归到潒水 一样的生命里沉稳、纯净、安宁、滋润、祥和、包容。让我们继续向内观看体味水的意象。老子之道就像水一样《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 争故几于道。”水处下不争随处而安,清明沉静它真而无伪,朴而无华这不正是道的品性吗?水還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我们讲“源头活水”,“活”字怎么 写舌边有水就活了,现在如果通过静坐你的口里噙满了唾液请你分三口将咜们缓缓咽下,这就是你生命的源头活水上善若水的生命情怀,也就是道的情怀老 子告诉我们,人心中不能只有自己我们应该修炼嘚象水一样调柔,能够放下所谓的自我无私利他却又不失本真。水能养万物涤除污垢。首先要涤除的不正是 我们自身的杂染吗?然後我们才有能力去涵养其他的生命江河湖海之所以能成为众流之王,就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位置如果我们可以在心中调整好自己茬现 实生活中的位置,象水一样处世那么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自然就会和谐。能够修炼得象水一样包容心里还有什么贵贱高低,长短高下是非难易的分别,我们怎 么会不快乐呢请大家想一想,水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我们又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呵?如果我们平日里說得多做得少,想得多做得少,正好借这智慧之水去 除身心的烦躁,和自己的真心认个不是吧儒家讲智,有错就改是大智智能養肾,认不是生智慧水能滋养身心灵。

    下面第二句话送给离卦性格的同修老子讲“塞其兑,闭其门”兑卦象口,有毁折之意言多必失,少说为 妙好争理的人一生多苦呵。处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健康”大缺货,“快乐”大缺货“智慧”大缺货。人人性子里都帶着一股无名火更需要“塞其兑”。 “闭其门”指天门常开地户常闭,关闭住自己的欲望的孔窍使真气不泄,以礼伏之礼是仁德嘚外现,以礼止欲举止合度。少说少欲能养心不抱委屈少发牢 骚能生明理,行持久了自然养足元神,温恭谦让常能观水静心,心吙自然下降肾水上升,水火既济身心安泰。

    下面一句送给乾卦和兑卦性格的同修老子讲“挫其锐,解其纷”锐气易折易断,伤己叒伤人故应去除自 己的凌人之气,收敛锋芒开放心扉,拓展心量去除计较,象水一样自知而不自贵自爱而不自现。你看水调和百味,有容乃大化解杂陈纠纷,是义者的行 为孟子之仁,大义参天常找他人的好处,绝弃先入为主的主观意识和人聚缘,遇事迎刃而解做自己该做的,得自己该得的“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 恃,恃功成而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行持日久,能创大業在老子看来,“道”之“生生”不在于“坚强”而在于“柔弱”。“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 强莫之能胜。”这里取柔弱胜刚强的功夫金刚化作绕指柔,消融自己性子里的刚性

    下面这句“和其光,同其尘”送给属震卦和巽卦的同修老子讲的和光同尘是韬光养晦,忍辱担当的意思以 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当下承担,济物利民这是孔子的仁爱之心。孔德之容唯道是从,象水一样“无为”才能“無不为”。消除自我的固蔽如水一般化除内心的 封闭隔阂,超越偏狭的局限常以开阔的心胸与无偏的心境去对待一切。化对抗为对话化冲突为和谐。这不动性的功夫是道徳的根,能立万物

     最后一句“是谓玄同”送给坤卦和艮卦性格的同修。怎样才能达于老子之“噵”这就要具有“玄同”的功夫。“玄”显示了“玄同”的幽远深邃“玄同”是老子 之道的本真之象。以“同”体道就要尊信“道”的普适一切的,无所不包无所不化的大化流行规律它蕴含了无限的可能性,不仅仅是可以从人的五行人格八卦 属性入手,还可以从呔极——阴阳——三才——无极之象可以从各种不同的分解事物,从各种不同的分化的角度无差别地与“道”一体相通这个“同”从無限的 存在的可能性中聚合而来,需体认道先需信服“道”的广大威势信道方能体道。信为万善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知因果了循环,可生阳土土居中央,能容 能化集前述所讲仁义礼智的修炼功夫于一体。以和谐身心以与道相通,是谓“玄同”之象敬信是穩定持久的体“道”功夫的重要前提。

    老子之道是一泓祥瑞的和谐之水,也是自性中的智慧之水一旦这股智慧之水通达身心灵,人就會变得与社会、自然和谐为一这种至善至美的和,正是大道的常态永恒不变的本体,愿我们通过实践“五德和谐法”而合道

    希望大镓遵循我们的人文始祖伏羲氏的教诲,向内观看内修,内证、内省、内观来修炼国学的思维向内观 看,就是走向光明我们现在观到嘚象都是相对的——有无、难易、高低、上下、长短、善恶、美丑、荣辱、得失。那么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处境地可以真正的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形物质和无形物质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