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两次分田是什么时候大跃进的教训和启示启示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三次农民浪潮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三次农民浪潮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8:31:4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三次农民浪潮
官方公共微信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如何认识近代史上农民阶级探索国家出路的意义和教训?
°神水盟3285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1、天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略上的失误;①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制定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②不能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教训: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①清政府的腐朽统治②未能针对性解决几次战争失败的原因③政府官员的腐败④政体的落后⑤精神上的传统和守旧,坚持中体西用⑥顽固派的扼杀 教训:只学习技术是不能改变现状的.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观上,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客观上,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势力,遭到他们的反对和破坏.教训:改良主义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对联中的两次“分田 分别指的是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B.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C.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 题目详情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分别指的是(&&)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B.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C.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本题考查的是建国后的农业改革。对联中的两次“分田”分别指的是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D。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改错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材料二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有一个村,十八户贫农、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材料三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材料四 安徽凤阳梨园公社小岗村是个贫困村,1978年,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生产契约。他们艰苦地干了一年,粮食获得大丰收。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他们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内容是什么?(2分)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完成的时间是哪一年?(2分)(2)根据材料二,当时农业正进行什么重大变革?(2分)根据材料三,简要评述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3)根据材料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的措施是什么?(2分)为什么农业生产能够得到迅速发展?(2分)(4)根据材料,列出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过程。(4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改错题
(12分)阅读图片,回答问题。(1)图l所示事件的历史意义是(&)(2分)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②标志着中国百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结束③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④标志着社会主义进入现代化建设时期A.①②&&&& B.③④&&C. ②③&&& D. ①④(2)图2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政策,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一大创举。到&&&&&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4分)(3)图3中的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次会议在思想、政治、组织上做出了重要的决定。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填空。(4分)项 目内&&&&&&容思想上确定了解放思想、 ① 的思想路线政治上作出工作重心转移到 ②上来,实行 ③ 的伟大决策;组织上形成了以 ④ 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答案:&①&&&&&&&&&&&&&&&&&&&&&&&&&&&&&&②&&&&&&&&&&&&&&&&③&&&&&&&&&&&&&&&&&&&&&&&&&&&&&&④&&&&&&&&&&&&&&&&&(4)图4所示的是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的照片。那么。南方视察的目的是(&)(2分)A.卸职后去南方休养度假&&&&&&&&B.观参视察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现状C.解决香港澳门等回归的问题&&&&D.解决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的问题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改错题
如图,从下列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请阅读上图后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农民根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_________________》开展土地改革的。材料二中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引导我国广大农民走上了_________________道路。(4分)(2)材料三中庆丰收场面的出现,主要是得益于__________________政策的实施。这种政策对我国农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分)(3)如果让你搜集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农民生活变化的翔实资料,你可以采用哪些途径? (2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读图题
新中国成立时,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A.得到土地B.反腐败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实现工业化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读图题
201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多少周年A.63年 B.49年 C.59年D.48年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改错题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材料二 土地改革后,农民虽然分到了土地,可是由于仍旧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使得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也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抗自然灾害等,这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材料三:1958年10月,某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进行谈判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请回答:(1)材料一在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2分)为了有效地进行该项运动,国家颁布一部重要文件,名称是什么?(2分)此项运动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什么?(2分)除此之外,国家还对哪两个行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2分)(3)材料三中“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4分)(4)材料三指的是什么政策?(2分)它的特点是什么?(2分)有什么意义?(3分)(5)对比以上材料,你能得到哪些启示?(2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改错题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关系到中国的发展和安定。新中国成立后,我党一直重视“三农”问题,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材料三&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材料五& 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1)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部文件?(1分)据此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 (1分)(2)在材料二的变革中,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1分)(3)材料三中 “新乐园”出现在哪一年?(1分)(4)材料四体现了农村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1分)哪个省最早实行?(1分)这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5)综合以上五则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中不断探索,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2分)
科目:初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读图题
对土地改革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A.建立了土地公有制B.巩固了人民政权C.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红旗过汀江,分田分地忙
红旗过汀江,分田分地忙
——纪念毛主席诞辰118周年
这是我收藏已久的一张照片,比起人们常见的“神采奕奕”的形象,毛主席这张照片显得灰暗,却更真实。今天,我用它纪念毛主席诞辰118周年。
据说这是1929年8月份照的,皱皱巴巴的旧军帽和洗得起泡的衣领可佐证这点,毛泽东还没有换装新的八角帽和带红领章的军服。36岁的他刚刚得了一场恶性疟疾,靠着千辛万苦弄来的一点奎宁才挣脱了死神的索链——雕刻般的额纹、深陷的眼窝、憔悴的眼神、暗淡的脸颊上还挂着鬓角流下的汗渍,这一切表明他还没有从深度疲乏中缓过劲儿来。
疟疾俗称打摆子,多为疟蚊引起,骤骤热,冰火两端,寒时浑身颤抖,热时皮灼欲裂,伴有剧烈头痛、及通体盗汗,面白而赤,再赤而紫,反复发作。如果你了解或得过疟疾,或许能体会毛那时的状态——几乎没人敢肯定他还能活下去,以至于这个消息辗转到莫斯科时讹传成毛已病亡。第二年春天,共产国际还专门刊登讣告说毛泽东在福建死于肺病,号召中国工农群众“铭记他的业绩,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福建?毛不是带着队伍上了井冈山吗?
没错,此时他在福建上杭县蛟洋,闽西——这是比病痛更让他痛苦的一件事,他不但刚刚被剥夺了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职务,而且被迫离开了由他亲手创建的红四军,带着谭震林等人到中共闽西特委去“指导地方工作”。
这几乎是两年前一幕的翻版。当他带着秋收起义的队伍强攻长沙时,发现敌我力量悬殊过大,便果断决定上了敌方力量薄弱的井冈山——此举引起了上海中共中央的愤怒,指责他“临阵脱逃”,违背了武装夺取城市的“大局”;共产国际的代表更说这是“最可耻的背叛”,很快,毛就被开除了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一度误传为开除党籍)。
显然,国际化大都市上海,遥控着山沟里的一切。
每当毛泽东感觉革命队伍已凝聚成形可以有番作为的时候,总被一只无形的手拨偏了方向。这次也不例外。几个月前,上海派来一位“钦差大臣”,带着刚刚从苏联学习的先进马列理论来具体指导这支“泥腿子”部队,结果可想而知,除了引起红四军领导内部的混乱,没起到任何作用;为此,毛还不得不离开了自己创建的、经过三湾整编的工农武装——毛泽东的痛苦就在于此,他总是被同一战壕里的自己人射中。虽然他坚持解决红军当前的生存问题是第一位的,但上海中央的计划仍是占领大城市,依靠工人阶级的暴动夺取政权。当然,这也是上级共产国际的指示,更是已经取得革命胜利的苏共中央的意思。
痛病交加,仅仅是毛坎坷命运的开始,也是他穷其一生与命运抗争的开始。
他相信自己的实践和思索,他的同事们却更相信已在苏联成功的马列理论;他注重实际的调查和因地制宜的战略战术,他的同事们则在等待上级或更上级的命令(甚至后来在抗战时期等待蒋介石的命令)。在那些留过洋、镀过金、或顶着新旧官衔的同事们眼里,他已经被个性、被家长作风、被山大王了。只有走在农工队伍里,穿着同样粗糙的军装,吃着同样粗糙的饭菜,他才感到自己是个有用的人,才能如鱼得水。
这样的局面再一次深深的困扰着他。说再一次,是因为四年前,他几乎为同样的局面所窒息,那时他身处国民党的权力核心地带,有着国共双重身份。
1925年10月,毛泽东代理国民党宣传部部长,国共合作进入蜜月期——这也是毛在青年时代难得享受的片刻轻松——党国不但替他租了洋房,还允许他将妻儿接来广州以享天伦。不过,毛很快发现,在这种温情脉脉的家庭生活沙窗背后,却上演着惊心动魄的权力争夺。
在国民党高层,汪精卫、蒋介石、胡汉民等几大派系的明争暗斗已进入高潮,而中层干部要么拼命寻找权力靠山,要么拼命为靠山舔屁眼儿,谁都没空理会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尽管“扶助农工”从字义本身就带有居高临下的民国范儿,但是现实中,却没有人哪怕是假装秀一下这种士大夫风范——除了招兵外,农工在他们眼里仍旧是贱民——毛所在的国民党宣传部不过是为这种明显的社会裂痕涂上胭脂。
这种感受令毛窒息。毛清楚,汪精卫欣赏他的才干,对他不错,但那只是权势人物对幕僚的关照;他们属于完全不同的阶级,是两条船上的人,只不过形势发展使两条船暂时靠在了一起。
在汪沉溺于巩固权力的美梦时,广东、湖南等地风起云涌的农会运动却深深地激荡着毛泽东。毛就是农民的儿子,农民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不相称,国共两党内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他感觉,如果不投身到这场社会最基层的农会运动而闲挂着所谓的部长身份是多么苍白与无聊。
从1926年开始,毛以极大的热情参与了农民运动讲习,而农民反馈的热情也大大超出了毛的预料——实际上,这不过是被西方资本、军阀、地方政府和士绅阶层盘剥得赤条条的中国农民最后的反抗。毛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而为上述阶层代言的国民党阵营则受到了来自资本的巨大压力,国共反目,毛汪告别,已是箭在弦上。
1927年4月和7月,蒋、汪先后对共产党举起了屠刀。毛泽东再也无法忍受陈独秀的秀才懦弱而听任工农喋血街头,自告奋勇回湘发动了秋收起义。
记得有人假设过,如果毛不与汪分道扬镳,甚至与蒋合作,以他的能力没准也能混成国民党几大山头之一。我感觉说这话的人刚刚吃了摇头丸而造成脑电波短路。毛如果想混,他在1918年来京游学时,完全可以在北大慢慢混成每月300大洋的待遇,何至于长年累月拎着脑袋东奔西走?况且,他的出身、学历和裙带关系决定了他不可能混成国民党体制内的“黄四郎”,他的救国热情和平民意识也决定了他只能成为抗争不公社会的“张麻子”。
看着照片上的毛泽东,我想起一句湖南谚语,“洞庭湖的麻雀——经过了风浪的。”我分明能感到他内心的愉快,那是挣脱了束缚的洞庭麻雀般的愉快,风浪又算得了什么!他宁愿穿着皱巴巴的土布军装,踏着草鞋在山沟里饥一顿饱一顿的闹革命,也不愿意裹着缎袄、披着裘皮在主席台上装逼;他宁愿站着死,也不愿跪着生。资产阶级崇尚的一切——金钱,地位,荣誉——对他来说都不起作用,去广州之前,他就在湘江边写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心声。
看着照片上的毛泽东,我也想起孟子的那句“”我又分明能感到他内心的痛苦,那是准备迎接的痛苦——他不但要集中精力对付外敌,还要克服困难去教育和团结内部的同志,尤其是那些脸上贴着布尔什维克教条的同志。如何教育和团结?只能用教条先生们自己犯下的错误,即瞎指挥造成的无谓牺牲,也就是用红军战士的鲜血,来教育和团结他们!除此以外他无能为力。这是何等的残酷!疾病又算得了什么!
当然,除了愉快和痛苦,工农群众对红军的无私支持给了毛泽东最大的安慰,他知道自己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革命的前景是光明的。离开红四军之前,他写了一首《清平乐·蒋桂战争》: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这是苦难岁月里的真实喜悦。为什么红旗能跃过汀江?因为分田分地真忙。为什么能分田分地真忙?因为红旗跃过汀江。红军的胜利与农民的解放,二者互为依托,既辩证又统一,统一在中国土地革命的强烈要求之下,统一在反抗一切外来压迫和剥削的时代背景之下——毛一把抓住了中国革命最核心的环节。
毛泽东两个月后,写了一首《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读毛的诗,任何时候都看不到一点点消沉。萧瑟的秋景,在他眼里胜似春光,而寥廓江天万里霜则表明,他已走入了更为广阔的人生新境界。
那些对人民力量感到悲观的人,对反帝斗争灰心丧气的人,应该好好看看主席这张照片,现时的中国与那时的中国,究竟哪一个更让你绝望?
那些崇拜资本仰慕西方的人,唱空中国鼓噪崩溃的人,真得好好看看主席这张照片,再苦难的岁月里也有一批中国的脊梁,千万不要蒙蔽自己的眼睛。
那些引狼入室的奸贼,浑水摸鱼的歹人,别为一时的“荣耀”而得意,主席正看着你们,当凝聚着,无论什么牛鬼蛇神都将被打回原形。
纪念毛主席诞辰118周年!
纪念他敢于反抗一切外来压迫和剥削的斗争精神!
纪念他为建立新中国所承受的痛苦和磨难!
纪念他的百折不回!
(后记:)
1934年9月,在蒋介石发动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时,毛泽东在江西宁都再次患上恶性疟疾,幸得“红色华佗”及时施救,捡回一命。这两次病痛不可避免的戕害了毛的身体,并影响一生。
疟疾伤脾,至脾肿大。脾主运化,运化不畅,则伤肝气。一些老人回忆毛晚年脾气大,肝火旺,或许,这只是他早年红军生涯的真实返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洋务运动的教训启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