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无言山锦绣,有山有田思崽 求下联联

[转载]对联拾趣
一副绝妙的对联&
&&  有一天,兴化城里东寺的一个和尚死了。和尚的亲戚想请人写一副挽联送去。这个和尚生前平平常常,没有什么可写的,请了几个人都难以下笔。后来有人介绍去请郑板桥。
&&  那人进门后,对郑板桥说:“烦大郎写副挽联。”
&&  郑板桥接过白纸,平铺在桌上,磨好墨,提笔问道:“写什么内容?”
&&  那人答道:“东寺死了个和尚,我和他有点亲戚戚……”还未说完,只见郑板桥已写了上联:“东寺死个和尚”
&&  那人着急地说:“这是我的话,怎么能写上联呢?”
&&  郑板桥笑呵呵的说:“这句话就是很好的对联。别着急,下联我已经有了。”说着,又刷刷地写了六个大字:“西天添一如来。”
&&  那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声夸道:“好!好!好!”
&&  这副对联好在那里呢?这副对联好就好在跳出了挽联写作的原有圈套,展开了丰富合理的想象。挽联一般都以对亡者的生平事迹追述来落笔,表达哀悼之情。此联却不落俗套,没有写和尚生前的事情,却对和尚死后亡灵归宿展开了大胆、幽默而乐观的估计,既符合佛教思想,也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读来回味无穷。透过这副对联,我们可以看出郑板桥读书之丰富,文思之敏捷。
&&天下第一对联
&&  昆明市西南郊的大观楼公园,是到昆明的游人必游之地。
&&  大观楼之所以吸引游人,还在于悬挂在楼前的那幅长达180字的著名长联。它的上联是:
&&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镶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赴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  它的下联是:
&&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许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  这一幅长联,上联描写滇池的景色:四周的山峦,东面的金马山如奔驰的神马,西边的碧鸡山像展翅的凤凰,北方的蛇山似蜿蜒的长蛇,南端的鹤山若飞翔的白鹤。而螃蟹状的岛屿上,螺蛳形的洲绪上,柳枝在雾中随风飘舞,宛如少女在梳理她的鬓发;铺天盖地的苇草上,点缀其间的翡翠般的鸟雀,映照着烂漫红霞。还有,请不要辜负那滇池四周飘香的稻田、晴日下的万顷沙滩以及夏天的莲荷、春日的杨柳。
&&  下联是咏史述事,追忆云南历史:汉武帝的造船习水,唐玄宗竖立的纪功铁柱,宋太祖的玉斧挥图,元世祖乘皮筏渡江统一中国。历代帝王的丰功伟绩,到头来也不过像朝云暮雨那样过去了;就连那纪功的残碑,也只是横卧在苍烟和夕阳之下。于是,只落得留下古庙的钟声、江中渔火和南飞的秋雁以及深秋的寒霜而已。
&&  这一长联,写景咏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对仗工整。《滇南楹联丛钞·跋》认为它是“大气磅礴,光耀宇宙,海内长联,应推第一”,是当之无愧的“古今第一长联”。 
&&解缙妙语对奇联
&&  明朝的解缙是位很有学问的人,平时治学严谨。他少年时代就很有才学,善于吟诗作对,当时人们称他为“神童”。9岁时曾经跟随父亲在江边洗澡,他父亲将衣服挂在树上,触景生情,不由脱口吟出一句诗:“千年老树为衣架”,解缙不假思索,就以“万里长江作浴盆”相对,应对敏捷,令人惊叹。
&&  解缙幼年家境贫寒,有一年除夕,解缙想写一副对联庆贺新年,正苦于无恰当内容可写,忽然看见对门富翁家的宅院旁有一丛青翠葱茏的竹子,便写下了一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富翁见了,心生嫉妒,便命家人将竹子拦腰砍断,想以此反难解缙。解缙并不着忙,只在上下联的末尾各添一字,改为“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翁不甘心认输,急忙命家人将竹子连根挖掉。解缙微微一笑,又在上下联各添一字,改为“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愚不可及的富翁黔驴计穷,只好作罢。
&&  解缙对对联出了名,有位尚书想试试他的本领,就命人邀请他来府上相见,却故意不开正门。解缙非要看门人开正门,否则不进门。尚书出来了,说道:“小犬无知嫌路窄”,解缙应声答道:“大鹏展翅恨天低”,两人一开口就交上了手。尚书见解缙身着绿衣,便挖苦说:“出水蛤蟆穿绿袄”,解缙见尚书身穿红袍,立即反唇相讥:“落汤螃蟹着红袍”。解缙对答如流,尚书这才让看门的开正门把他迎入府内。接着尚书又抬头望天说:“天做棋盘星做子,谁人敢下?”解缙则低头指地说:“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能弹?”尚书见解缙满腹才学,名不虚传,就把爱女许配给他。
&&  有一次,一个秀才找他对对子,自以为得了一副佳联,神气十足地说:“牛跑驴跑跑不过马,鸡飞鸭飞飞不过鹰。”这酸秀才自比马和鹰,视别人为牛驴鸡鸭,实在狂妄。解缙便回敬道:“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秀才听完后羞愧满面地跑了。
&&  还有一次,有人想当众奚落他,对此解缙也决不示弱。某权臣出上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岂敢对锯?”解缙针锋相对:“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这个权臣想捉弄解缙,不想自讨没趣。
毛泽东的幽默对联
&&  毛泽东是诗词大家,书法大家,也是联坛高手。他博览群书,知识渊博,文思敏捷,为我们留下大量的佳联妙对,留下许多动人故事。
&&  一九○七年秋,十六岁的毛泽东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读书。他得知同学肖三有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便前去借阅。不料肖三要他对句,并申明对出下句才能借。
&&  毛泽东慨然应允,肖三即兴出了上联:
&&    目旁是贵,贵眼不会识贵人。
&&  毛泽东听了略加思索,脱口而出:
&&    门内有才,闭门岂能纳才子?
&&  肖三根本没想到毛泽东有如此才华,佩服不已,当即取书相借,从此与毛泽东结为莫逆之交。
&&  肖三的上联显然有取笑毛泽东之意,并且出的拆字联:“目”、“贵”为“瞆”。毛泽东以拆字相对:“门”、“才”为“闭”。巧妙作对,对得天衣无缝。
&&  一九二七年夏,毛泽东在安化与夏默安先生吟诗作对,夏先生出了上联:
&&    绿杨枝上鸟声声,
&&    春到也,春去也?
&&  毛泽东略加思索,随即应对:
&&    青草池中蛙句句,
&&    为公乎,为私乎?
&&  上联后半句“春到也,春去也?”是一设问句,而毛泽东也以设问句作对,“为公乎,为私乎?”平仄相对,借景抒情,极为巧妙。
&&  一九三一年秋,毛泽东到中央苏区兴国长冈乡调查。一天,刘大娘争着要毛泽东在她家用午饭,用当地人爱吃的拿手好菜招待。毛泽东一尝,连称“好菜”,便问叫什么菜?在座的刘大爷也叫不出名字。这时,陪同毛泽东的乡长说:“请主席取个名吧!”毛泽东嘴里品尝着美味,笔下写了一副对联:
&&    上盘下盘,盘叠盘,盘盘装好菜;
&&    主料配料,料拌料,料料出佳肴。
&&    横批是:四星望月。
&&  上联用了六个“盘”字,下联用六个“料”字相对,字虽重叠,而字意变化,又富有情趣,横批“四星望月”是画龙点睛,即富诗意。
&&  从此,当地人就把这道菜叫做“四星望月”。
&&  鲁迅先生小时候在三味书屋读书非常用功,他在桌子上刻了个“早”字,时时激励自己。一次,老师教学生对对子,老师出的上联是:
&&  独角兽。
&&  “独角兽”就是麒麟,传说中的一种吉祥动物。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对开了,有人对“两头蛇”,有的对“三足蟾”,还有的对“八角虫”,“九头鸟”。先生听了,连连摇头,说:“这些都是讨厌的东西,怎么能跟神圣的麒麟相比呢!”
&&  这时,鲁迅不慌不忙地站起来,答道:
&&  比目鱼。
&&  先生非常高兴,连连称赞:“好!好!好!”接着先生评讲说,“‘比’虽然不是数字,但有‘双’的意思,与‘独’相对最好,‘比目鱼’同‘独角兽’相对最贴切。”
&&苏小妹三难佛印
&&  传说苏小妹不但三难新郎秦观,还曾三难和尚佛印,其联其事都很有趣。
&&  苏东坡与佛印和尚相善,暇时常去寺院与佛印谈古论今,弈棋联对,佛印和尚也常来拜访苏东坡。时间一长,苏小妹也与佛印混熟了。苏小妹常听哥哥夸奖佛印博学多才,才思敏捷,虽然表面没说,心中可不服,总想找机会难一难佛印。
&&  一天,苏小妹有事外出,正好在门口碰上了来拜访苏东坡的佛印。佛印彬彬有理地问:“轼兄在家吗?”小妹一见机会难得,对佛印的问话置之不理,却要佛印先对一副对子:
&&  人曾是佛,人弗能成佛;
&&  此联是个很巧妙的拆字拼字联,“僧”是“人曾”相拼,“佛”是“人弗”相联而成,而其中又暗藏不恭。佛印闻言一愣,小妹却在一旁暗喜:“什么饱学之士,被我一难就难住了!”孰料佛印见小妹一脸得意神态,立即慧至心灵,脱口对道:
&&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  竟然对得天衣无缝。小妹见没有难住佛印,便冲书房大喊一声:“哥哥,有客来访!”自己快步出门去了。
&&  一日,小妹身体不适,其兄正为她煎药,佛印正巧又来访苏东坡。东坡一见老友来访,非常高兴,就和佛印烹茗谈天,竟忘了给卧病在床的小妹按时送药,小妹受了佛印上次之辱尚未泄恨,这次又见其兄重他而轻己,心里怨愤突生,就在床上高声念出一联:
&&  清水池边洗和尚,浪浸葫芦;
&&  以“葫芦”而隐喻和尚的“光头”,实在大为不敬。苏东坡晓得小妹脾气,知道她又生气了,忙中断谈话去为她送药。一旁的佛印可苦了,既听了“骂声”,还要对下联。他知道上次得罪了她,这次可要对得雅些,但思来想去,一时难得佳对。忽然,他抬头看见苏东坡端了药碗,撩起碧纱帐,正要给小妹喂药,猛地触动灵感,立即对曰:
&&  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
&&  苏小妹嫣然一笑,一口将药喝个精光。东坡见小妹消了气,也微笑着对佛印跷了跷大拇指,赞他对得妙。自此以后,小妹对佛印也有了好印象,深感佛印虽是个光头和尚,毕竟是满腹才华。一年中秋佳节,苏东坡邀请佛印来家饮酒赏月,小妹也在座相陪。三人饮到酣处,一起走到后花园池畔边饮边谈,但见一池碧水,两岸青草,清风徐拂,明月倒映,甚得意趣。小妹见池水清清,倒影幢幢,兀地有感,回头对佛印言道:“我有一联,不知师傅能对否?”佛印说:“试试看吧,请赐上联!”东坡也在一边连声催促。小妹不紧不慢地吟出上联:
&&  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
&&  东坡一听也觉难对,内中既有数字,且波心的千佛乃渡江的五百罗汉及他们的倒影。佛印也在一旁沉思,无意间低头瞧见小妹的倒影清晰地映在池水中,顿开茅塞,随口对道:
&&  一位美人映月,人间天上两婵娟。
&&  苏东坡闻言,拍手称好:“妙,妙极了!”小妹虽然三次都没有难倒佛印,却也真心佩服佛印的才华,大家从此成了好朋友。
&&奇联共欣赏
&&作者:江西省全南中学
&&  有一幅对联是这样的:
&&  孔子停车问子路
&&  泽东下野过东坡
&&  上联是不才于偶然间得到的。
&&  这幅对联的上联难度在于:
&&   1、“孔子”和“子路”都有一个“子”字;
&&   2、“子路”既是一个人,又可以和“问”结合起来表达“问你的路”的意思;
&&   3、孔子问子路有不耻下问之意。
&&  下联的“过”既有“经过”之意,又有超过的意思,其隐含之意是:毛泽东如果说只从文才角度来说是可以超过苏东坡的。
&&  不才对的下联自感不错,但应该还有更好的下联。希望各位对联爱好者不吝赐教。期待你的好下联。
&&给农村老师的对联
&&作者:樊建华
&&  在一个年级,教两个班课程;当班主任;抓教研课改,又编刊物;连行风建设加上知识更新,仅三项工作就四种业务,自早读课上班,进亥时才结束,直累得五官变形、腰酸背痛、精疲力竭,剩下作业无暇改;
&&  循六条规定,管七节课纪律;守课间操;搞美化清洁,还上自习;带活动安排兼以寝室巡视,共八方应酬只九百工资,从大清早干活,到午夜都未眠,竟熬到十指僵硬、手软脚麻、皮塌嘴歪,留起作文没空评。
李鸿章出对求下联
&&  一年冬天,李鸿章到安徽巢湖视察水师训练情况,当晚便安排在船上住宿。恰好,这一天气温骤降,一夜之间,河里结上了厚厚的冰。第二天早上,船被冻住,开不动了,水手长带领10多个水兵将冰砸破,船才启动起来。看着这破冰的场景,李鸿章联兴大发,说出一句上联:
&&  冰冻兵船,兵砸冰,冰破兵走。
&&  他吩咐左右人员对出下联。
&&  随行人员感到突然,想了半天也没有一人对得出的,大家都请李鸿章说出下联。其实,李鸿章也被难住了,上联是有感而发,下联倒比较难对,当着大伙儿,他自找台阶下台,说:“你们慢慢想吧!过些日子再告诉你们下联。”
&&  冬去春来,几个月时间过去了。一天,李鸿章带着一班人春游颐和园,然后下起了大雨,雨过之后,一行人看见一个尼姑正在河边洗刷泥鞋,一个随从触景一情,说道:
&&  泥沾尼鞋,尼洗泥,泥净尼归。
&&  李鸿章听了,不解地问:“什么泥不泥的?”那个随从说:“大人,您上次说的那副对联还没对出下联呢!这不有了。”接着对李鸿章又说了一遍,李鸿章点头赞是。
&&范长江与阎锡山
&&  抗战前夕,山西军阀阎锡山到江苏无锡游览。由于他鼓吹不抵抗政策,为时人民唾骂。于是,有人杜撰一上联,登在上海《大公报》上,征求下联。上联是:
&&  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
&&  此联奇巧,其中“锡山”、“无锡”重复出现,“锡山”既是人名,又是地名,两个“无锡”,前者指地名,后者讽喻,很长时间无人能对出下联,几乎成了绝对。
&&  1942年,《大公报》记者范长江来到天长县新四军驻地采访。他猛然想起数年前《大公报》上的征联,顿生灵感,随口对道:
&&  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
&&  下联中,同样以人名、地名入联,与上联相对,十分工整,可谓天衣无缝。
&&讨袁征联
&&  窃国大盗袁世凯爬上总统宝座后,不择手段地将总统的权力扩大到皇帝的权限,但他仍不满足,一心想坐上皇帝的龙椅。袁世凯为了让帝国主义支持他当皇帝,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条约。
&&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蔡锷将军潜回云南组织护国军讨袁,各省纷纷宣布独立,以响应护国军计袁。全国各阶层也都掀起了讨袁高潮,福州一家报纸以“讨袁”为题,登出一条上联,向社会公开征求下联。其上联曰:“或入园(園)中,逐出老袁还我国(國);”
&&  一时间,征联成为热门话题,由于难度较大,很长时间里都没有人能对出。
&&  后来护国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捣北京,袁世凯在人们的唾骂声中一命呜呼。有人想像袁世凯在最后众叛亲离、四面楚歌中的状况,模拟袁世凯临死前的口气,惟妙惟肖地对出了下联:“余登道上,不堪回首望前途。”
&&  与上联一样,下联也用拆合字法,先从“道”上拿掉“首”字,合起来是个“途”字,诙谐而又工整。
&&神童庄有恭
&&  清人庄有恭,小时候爱放风筝。一次,他和几个孩子一起放风筝,风筝落进了领导将军府的花园里。大家都没了主意,怕惹是生非。庄有恭一言不发,只见他只身一人向将军府走去,准备进去寻找风筝。说来也巧,将军府的门房竟末拦他。庄有恭进得园中,将军正与客人下棋。将军抬头一看,原来是园中捡风筝的,再仔细看时,小孩神气非凡。将军有心考他,提出和他对对子,庄有恭欣然同意。将军边捻胡须,边指厅堂上挂的画吟道:
&&  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  有恭低头略思片刻,猛抬头,眼神烁烁,手指棋盘,朗朗高吟:
&&  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  将军、客人一听,相对大笑。从此,庄有恭“神童”之名远近传扬。
明太祖写春联
&&  明太祖朱元璋不但喜欢写春联,而且号召百姓过年贴春联,以增添节日的喜庆色彩。
&&  一年除夕夜,朱元璋带上文臣,微服出巡,察看百姓春联。夜深人静,正好路过一家姓牛的牛贩子家门口,见这一家末贴春联,朱元璋便进屋问明原委。原来,牛贩子忙于做生意,归来已迟,此时,正请一位私塾先生为他写春联呢。
&&  私塾先生想了几副春联,可牛贩子不大满意,时候不早了,两人还在斟酌。
&&  朱元璋小时候放过牛,加之牛贩子又姓牛,他稍加思索,就想出了一副佳联,然后大笔一挥就成了。朱元璋写的是这样一副春联:
&&  满堂生无底;
&&  全家午出头。
&&  私塾先生在一旁拍手称好,而牛贩子却莫名其妙。待朱元璋走后,私塾先生慢慢解释道:“这是一副谜语春联,上联下联的谜底都是一个‘牛’字。”这时,牛贩子高兴得合不拢嘴,高高兴兴地把春联贴在大门上。
&&林则徐对下联
&&  林则徐在私塾读书时,一次,老师带他到风景优美的郊外游玩。一路上,师生有说有笑,观赏风景,不觉来到闽江边,只见江水滔滔东去。两岸山峰陡立,峥嵘险峻,无数的鸿雁,有的展翅高飞,有的在江滩上寻觅食物。老师目睹这一壮观,不禁触景生情,吟出一句上联:
&&  鸿是江边鸟。
&&  吟毕,老师望着林则徐,小林则徐会意地笑了,他想马上与老师应对,然而一时间怎么也想不出,心中非常着急,老师理解他的心情,开导他说:“慢慢来,慢慢来!”
&&  回家的路上,师生二人经过一户农家小舍,见一农妇正在喂蚕,老师一边看着,一边说道:“蚕!蚕!”这一提示,小林则徐如梦初醒,顿生灵感,随即对出了下联:
&&  蚕为天下虫。
&&王尔烈妙对樵夫
&&  清朝才子王尔烈博闻强记,才学出众。年轻的时候进京赶考,路上遇到一位砍柴的樵夫,肩上挑着一担柴。樵夫见眼前是一位进京赶考的年轮人,就打趣地对他说:
&&  “来!让我考考你,看你怎么样!”说着,樵夫指了指肩上挑着的一担柴说道:
&&  “此木为柴山山出,请你对出下联。”
&&  王尔烈看了看樵夫,觉得樵夫虽是砍柴出身,倒也粗通文墨。王尔烈稍加思索,脱口而出答道:“因火成烟夕夕多。”
&&  樵夫听罢,竖起拇指连声称吧:“对得妙!对得妙!”
&&奇特的对联
&&  从前,有一户人家的门上贴着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下联也是“长长长长长长长”,连横批也是“长长长长”。
&&  一天,有几个人路过这户人家门口,看见这副奇特的对联,念来念去谁也念不出对联是什么意思,后来经过这户人家领导的指点,才明白其中的奥秘。
&&  原来这户人家是靠卖豆芽为生的,他们希望豆芽长得好,就写了这副对联。利用“长”字的两种读音,几种解释:ch&ng,长度、经常;
zhǎng生长。这样,上联读作:ch&ng zhǎng ch&ng zhǎng ch&ng ch&ng zhǎng,意思是:常长常长常常长。
&&  下联读作:zhǎng ch&ng zhǎng ch&ng zhǎng zhǎng ch&ng,意思是:长长长长长长长。
&&  横批读作:ch&ng zhǎng zhǎng ch&ng,意思是:常长长长。
锦带桥妙对保俶塔
&&  传说明代杭州某知府同徐文长游西湖,见保俶塔挺立如笔,便出了上联:
&&  保俶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西湖美景;
&&  徐文长瞧一下眼前景色,迅速对出下联:
&&  锦带桥,桥洞圆,圆如镜,镜照东岸朝阳。
&&  构成了一副“顶真体”的湖景妙联。
&&  陶澍少年时,家里兴建了一座榨油坊。开张之日,父亲请了几位秀才来写对联庆贺。秀才们沉吟半天,想不出什么好联来。陶澍见状,微微一笑,提笔一挥而就:
&&  榨响如雷,惊动满天星斗;
&&  油光似月,照亮万里乾坤。
&&  众人见此嵌字联,不禁啧啧称赞。
&&一拍一骂
&&  从前,有个恶毒财主做寿。当地有个富家,特地写一幅连环式寿联祝福,借此献媚讨好。他搜肠刮肚凑成了上联,却怎么挖空心思也写不出下联了。无奈,只好把上联送去,上面写着:
&&  寿比南山,山不老,老大人,人寿年丰,丰衣足食,食尽珍肴美味,位尊德大,大享荣华富贵,贵客早应到来,来之是理,理所当然。
&&  有个才华出众的穷秀才,看了这个令人作呕的上联,非常气愤,提起笔来,立即对出下联:
&&  福如东海,海阔大,大老人,人面兽心,心黑手毒,毒如豺狼虎豹,暴病而死,死无葬身墓地,地方好人莫去,去了后悔,悔之晚矣。
&&  上面两联,一捧一骂,针锋相对,是一幅生动而有趣味的连环式对联,生动地反映出了阶级社会里,不同阶级的立场和感情。
&&方苞对诗
&&  方苞,清代散文家,“桐城派”的创始人。他幼年时聪颖过人,四五岁能对对子、诵章句,七岁读《史记》,十岁开始读经书古文,皆能背诵。
&&  一天,方苞在野外玩耍,时值乡村五月农忙时节,男女老少在田野拔秧、插秧。田头一个拔秧的农夫一边用稻草捆秧,一边念道:
&&  稻草扎秧父抱子。
&&  方苞听了,伫足田头。农夫见是一小孩站在这里,口里又念了刚才的一句,笑着问方苞:“你能对出下联吗?”方苞认真寻思,自言自语道:稻草,父也;秧,子也。他举目前望,见不远处的竹林里,几个妇女正把竹笋投入竹篮里,他眉毛一扬,自信地点点头,高声对道:
&&  竹篮装笋母搂儿。
&&  农夫惊喜不已,夸方苞真是个“神童”。
城门上的对联
&&  现今的四川省宜宾市,从前称为戎州。戎州城门上有半联:
&& 大凉山山小,小凉山山大,不管大山小山,都是锦绣河山。
&&  这半联已写出多年,好几任县官请来许多文人墨客作另半联,但都对不出。
&&  这一年,有个姓李的秀才路过戎州,对着城门苦苦思索。正在这时,见远处有两座塔,白塔黑顶,黑塔白顶,隔河遥遥相对。当地传说这是一黑一白的孪生兄弟,夜里互换塔顶玩耍,不觉晨鸡啼叫,没来得及再换回来,便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  秀才忽有所感,把手一扬,说:“有了。”提笔写了另半联:
&&  黑顶塔塔白,白顶塔塔黑,不论黑塔白塔,匀为古代宝塔。
&&巧改寿联
&&  公元日(农历八月二十日),窃国大盗袁世凯大摆宴席,庆贺自己的五十生辰。袁府上下到处张灯结彩,宾客满座,寿联挂满墙壁。其中有一副对联特别引人注目:
&&  戊戌八月,戊申八月;
&&  我佛万年,我公万年。
&&  其中的“戊戌八月”,指的是农历戊戌年(公元1898年)八月,袁世凯靠镇压戊戌维新运动上台的时间;而“戊申八月”,指的是十年后的农历戊申年(公元1908年)八月,袁世凯庆贺自己五十大寿的时间;“我佛万年”中的“佛”,原指佛教的始祖释迦牟尼,这里专指慈禧太后,因为她信佛,当时满朝文武及亲属奴仆皆称她为“老佛爷”,此句是颂扬慈禧太后长寿万年的;“我公万年”中的“公”,原是古代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这里的“公”专指袁世凯,此句是祝贺袁世凯像慈禧太后一样长寿万年的。这副对联是袁府的一个幕僚为讨好袁世凯而特地撰写的。
&&  没想到两个月之后,慈禧太后死了。有人偷偷地将这副对联改了三个字,即将第二句的“八”改为“十”,第三句的“万”改为“今”,第四句的“万”改为“明”,便成了一副绝妙的讽联:
&&  戊戌八月,戊申十月;
&&  我佛今年,我公明年。
&&  改动后的这副对联大意是:慈禧太后今年十月死了,明年十月便是袁世凯的死期。此联诅咒袁世凯早日死去,表达了对他的强烈不满。
&&江苏四川巧成对
&&  不知什么年月,也不知江苏的一位什么人,琢磨出一副对联的上联,却怎么也对不出下联,遂成“绝对”。这上联是:
&&  江苏无锡宜兴泥茶壶。
&&  难就难在“江苏”是省名,“无锡”是江苏省的地名,也可作“不产、没有锡”解,“宜兴”也是江苏的地名,还可作“适合兴办”解,又出泥茶壶,因为“无锡”才“宜兴”泥茶壶。
&&  抗日战争时期,四川重庆成了“陪都”。可能是位巴蜀秀才,为上面的“绝对”写出了下联:
&&  四川成都重庆开国府。
&&  “四川”是省名,“成都”是四川的地名,又可作“成了首都”解,“重庆”也是四川的地名,还可作“再次庆祝”解,因为“成都”才“重庆”开国府。对得极工,同时对国民党的内外政策作了辛辣的讽刺。
&&长联颂园丁
&&  天府之国校园里传诵着一副吟育教师的长联:
&&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芬天下。
&&  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诲而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
&&  这副长联堪为吟诵教师的佳联,它巧用一到十的数字,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人民教师甘作蜡烛、愿为春蚕、呕心沥血、爱岗敬业、厚积薄发、勤育一代英才的精神境界和高尚情操。
&&  蔡锷是湖南省邵阳市郊区蒋河桥乡人,6岁启蒙读书,11岁师从邵阳名人樊锥,12岁中秀才。
&&  1895年春,湖南学政江标到宝庆(今邵阳)举行岁试。蔡锷跟随父亲蔡正陵从乡下来到宝庆城里。一天,他到著名的宝元文具店买笔。老板见他小小年纪,便来府城应试,十分高兴,拿着一束笔说:“我出个上联,若能对上,这束笔就送你。”
&&  老板的上联是:
&&  “小学生三元及第”,
&&  蔡锷摆着小脑袋,对曰:
“大老板四季发财”。
&&  说完,拱手作揖,接过笔束,笑嘻嘻地离开了文具店。
&&总统卖鱼
&&  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的手下,有号称“龙”“虎”“狗”的“北洋三杰”。其中“龙”指王士珍,“虎”指段祺瑞,“狗”则指冯国璋()。
&&  冯国璋外表深沉,其实志大才疏,优柔寡断,而且爱钱如命,连段祺瑞都说他“有钱癖”。冯国璋农民出身,后来自己开有银行、钱庄,并在开滦煤矿、启新洋灰公司、苏北盐垦公司等企业有大量投资,家乡还有良田千亩,个人资产高达二千三百万。可是这位北洋军阀中的首富,并不餍足,居然连小钱也不放过。
&&  1917年张勋复辟后,冯国璋任代理大总统,从南京来到北京,入居新华宫。他一眼就瞄上了中南海中的鱼。
&&  中南海是中海、南海的合称,明清两代的帝王后妃常在其中放生,许多鱼的鳍上拴有作为放生标志的金牌、银牌或铜环,几百年来一直没捕捞过。冯国璋开价十万出卖捕捞权,结果以八万元成交,这钱自然进了冯的私囊。
&&  中南海是国家财产,冯国璋居然把它当作私宅,这种丑恶行径必然引起人们的愤慨。
&&  当时北京许多饭馆的菜单中忽然新增了一道“总统鱼”以和传统的“东坡肉”对偶,其含意自不难明白。
&&  日冯国璋去世,有人作了副对联:
&&  南海鱼何在
&&  北洋狗已无
&&  冯死后家产大半被经手人员侵吞,留给家属的并不多。
&&菩萨是赃官
&&  迷信是麻醉人们的鸦片。自古以来,智者总爱嘲弄那些装神弄鬼、求神拜佛之徒,而撰写幽默对联最富有讽刺意味。
&&  明朝文学家徐文长有副联含义极妙:
&&  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
&&  纸钱廖续命,分明菩萨是赃官!
&&  用归谬推理,指出如果和尚念经能使人超生增寿,那么“阎王叫你三更死,不敢留人到五更”岂不是废话!烧纸钱果能赎罪抵命,那菩萨便成了贪官污吏。讽刺尖刻谈谐,有“以毒攻毒”之妙。
&&土地庙联
&&  土地在神祇中是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他的庙当然挤不进通都大邑,只能造在村头寨尾。土地庙大多湫隘局促,可属特困户;而且东倒西歪,屋漏墙破,堪称危房。
&&  土地品秩卑下,辖区狭小,法力有限,为福不大,为祸不烈,因此群众关系良好。人们对土地比较亲热,没有见到其他神道时那种诚惶诚恐的敬畏心情,这从人所塑造的土地形象——一个白发白胡子、慈眉善目、颟顸猥琐的矮胖老头——上就可以看出来。
&&  不过,有时人们对土地很不友善,甚至讥讽斥责。这是因为土地的辖区与保甲的区划往往巧合,人们常用土地来指代保长、甲长之类。这号人物虽算不上什么官,可一旦帮官府派钱、派粮、派丁、派涓之时,那狐假虎威、张牙舞爪的气势也真够狠、够厉害,那些特大贪污案他们自然插不上手,但吃喝扒拿,鱼肉百姓,中饱些小钱,那是司空见惯之事。
&&  人们不敢公开得罪这批“土地”,就在土地庙上贴对联来指桑骂槐:
重重叠叠联&
&&  上联:望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天空。
&&  下联:求人难,难求人,人人逢难求人难。
&&  此联一书生落榜而出,历时上百年无人能对,后由一网上大虾gang所对。
&&  上联: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
&&  下联:事必成,事必成,事事必成。
&&  此联为1921年冬,陈毅同志在法国因为闹学被法国政府遣送回国,过春节时给自己家里写了这副对联。
&&  上联: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
&&  下联: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
&&  上联:左为难右为难,左右为难难左右。
&&  下联:前相助后相助,前后相助助前后。
&&  下联:上求索下求索,上下求索索上下。
&&  此联为1983年上海《青年报》出上联求对。
&&  上联:一心守道道无穷,穷中有乐。
&&  下联:万事随缘缘有份,份外无求。
&&  上联: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
&&  下联: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
&&  上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  下联: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
&&  此联为茶客答广州‘妙奇香’征联。
&&  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  下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此联为【明】顾炎武所作,后有人戏改为:
&&  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我不作声。
&&  下联: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屁事。
&&  横披:难得糊涂。
&&  上联:知足知不足。
&&  下联:有为有弗为。
&&  此联为谢銮恩撰。该联挂于冰心故居。谢銮恩为谢冰心祖父。此联表明了他为学处事的准则。上联出自《论语》学然后知不足。下联出自《礼记》养其身以有为也。
&&  上联: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
&&  下联: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象谁。
&&  这是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生前非常喜欢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颇有风趣,而且充满了艺术辩证法。俗语说:“不象不成戏,真象不成艺”。此联言简意赅,读来颇感有趣。
&&  上联: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种甚因结甚果;
&&  下联: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
&&  山西隰县凤凰山千佛庵联。
&&  上联:根根柱柱抽抽扔扔手手人民币。
&&  下联:丝丝缕缕吸吸吐吐口口尼古丁。
&&  此为戒烟联。
&&  上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  原对: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里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  古对:朝天门,朝天子,朝天门外朝天子,天门万岁,天子万岁。
&&  吾联:白云舟,白云飘,白云舟内白云飘,云舟万里,云飘万里。
&&  新联:赛诗台,赛诗才,赛诗台上赛诗才,诗台绝世,诗才绝世。
&&  此联中望江楼乃成都一景;原对印月井即薛涛井,因井边有题‘古印月明’四字,故称印月井。古对据传为明太祖西巡四川时朱元漳出对,刘百温随口应对。
&&  上联: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
&&  原对:水中洲,洲停舟,舟走洲不走。
&&  吾联:山头峰,峰崧枫,枫摇峰难摇。
&&  上联:杜鹃声里杜鹃啼,有声有色。
&&  新联:蝴蝶梦中蝴蝶舞,无影无形。
&&  此联为王伯广对师。
&&  上联:子规啼血杜鹃花,鸟语花香。
&&  原对:无!
&&  吾联:孙文葬身中山陵,人杰地灵。
&&  此联难处不仅在杜鹃是同名异物,而且后面的鸟语扣前一个杜鹃(鸟名);后一个花香扣后一个杜鹃(花名)。我的前一个指【民国】时孙中山先生,后一个指南京的中山陵,亦扣后面的人杰地灵。
&&  上联:人名片子骗名人。
&&  下联:典字先生掀字典。
&&  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  原对: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
&&  古对: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  古对:贤出多福地,地福多出贤。
&&  古对:郎中王若俨,俨若王中郎。
&&  古对:人中柳如是,是如柳中人。
&&  新联:人游夜总会,会总夜游人。
&&  此联为【清】纪昀和乾隆所对。‘天然居’为北京一酒家名。联中王若俨是北京名医。
&&  上联:人归夜半夜归人。
&&  下联:蝶醉花间花醉蝶。
&&  下联:鹤晓秋初秋唤鹤。
&&  下联:月浸江心江浸月。
&&  下联:雁落平沙平落雁。
&&  下联:月锁云中云锁月。
&&  下联:雪降冬至冬降雪。
&&  下联:种播春分春播种。
&&  上联:雨滋春树碧连天。
&&  下联:天连碧树春滋雨。
&&  上联:雨滋春树碧连天,天连碧树春滋雨。
&&  下联:风送花香红满地,地满红香花送风。
&&  上联:处处飞花飞处处。
&&  下联:潺潺碧水碧潺潺。
&&  新联:重重绿树绿重重。
&&  新联:声声笑语笑声声。
&&  上联:油灯少灯油。
&&  下联:火柴当柴火。
&&  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
&&  下联:书临汉贴翰林书。
&&  上联:斗鸡山上山鸡斗。
&&  下联:龙隐岩中岩隐龙。
&&  上联:水连天天连水。
&&  下联:楼望海海望楼。
&&  此联为海南海口望海大酒楼联。
&&  上联:酒客酒楼同醉酒。
&&  原对:诗人诗社齐吟诗。
&&  吾联:书童书房共读书。
&&  上联:雾锁山头山锁雾。
&&  原对:天连水尾水连天。
&&  吾联:花满楼里楼满花。
&&  上联:雪岭吹风吹岭雪。
&&  下联:龙潭活水活潭龙。
&&  上联:凤落梧桐梧落凤。
&&  原对:珠联璧合璧联珠。
&&  吾联:舟随浪潮浪随舟。
&&  上联:曲溪曲曲龙戏水。
&&  下联:陇埔陇陇凤簪花。
&&  此联为【清】林松对翁员外联。
&&  上联:松叶竹叶叶叶翠。
&&  下联:秋声雁声声声寒。
&&  上联:龙怒卷风风卷浪。
&&  原对:月光射水水射天。
&&  吾联:山色倒海海倒天。
&&  上联: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
&&  下联: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六峰峦色,有色皆空。
&&  此联为浙江天台山中方广寺联。
&&  上联:花花叶叶,翠翠红红,惟司香尉着意扶持,不教雨雨风风,清清冷冷。
&&  下联:蝶蝶鹣鹣,生生世世,愿有情人都成眷属,长此朝朝暮暮,喜喜欢欢。
&&  此联为【清】刘树屏题的愚园花神阁联。
&&  上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足,咩咩咩。
&&  下联:水牛下水,水淹水牛角,哞哞哞。
&&  新联:花猫戏花,花迷花猫眼,喵喵喵。
&&  此联的最后三字不仅是前面动物的象声词,而且里面还可以拆除这动物的名字来。
&&  上联:狗牙蒜上狗压蒜。
&&  下联:鸡冠花下鸡观花。
&&  上联: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境。
&&  下联: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情。
&&  此联为【明】太祖赐金陵秦淮河联。
&&  上联:普天同庆,庆的自然,庆庆庆,当庆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  下联:举国若狂,狂到极点,狂狂狂,懂狂狂,懂狂懂狂懂狂懂。
&&  此联为1928年四川庆祝‘双十节’,刘师亮以四川民间哀乐声‘当庆、懂狂’来表示对当局的不满。又有说是1916年袁世凯称帝,其亲信四川总督陈宦令川民举办庆典,当时川人所作的。
&&  上联: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  下联: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  上联: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到龙门三级浪。
&&  下联: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出仙姬七姐歌。
&&  上联: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长长是官。
&&  吾联:黛玉宝玉红玉金玉香玉玉玉非石。
&&  此联为嫣然因梦所出。下联的分别指林黛玉、贾宝玉:《红楼梦》里的人物;梁红玉:【宋】韩世忠的妻子,擂鼓战金山的巾帼英雄;金玉奴:【明】话本《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的主角。常香玉:【近代】著名豫剧家。
&&  上联: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  下联: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  此为杭州九曲十八涧路亭联。
&&  上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  下联: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  此为杭州清代行宫花园古亭柱联。
&&  上联: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  下联: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  此为杭州西湖天下景联。
&&  上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  下联: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  此为上海豫园万花楼联。
&&  上联:看山,山已峻。
&&  下联:望水,水乃清。
&&  上联:即色即空,即心即佛。
&&  下联:亦诗亦酒,亦儒亦仙。
&&  陈霖题甘肃兰州白云观。
&&  上联:信耶梦耶,传非真耶。
&&  下联:秦欤汉欤,将近代欤。
&&  浙江宁波都神殿戏台。
中秋对联趣谈
&&  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
&&  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
&&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  这三副对子皆写得清新可读。
&&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  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  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  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结果无人对上。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了下联。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  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古称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父子的杰作。相传杨廷和8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  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他对出下句。“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时也用来指“中秋”与“冬至”相对。
&&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  “地月缺”指人不团圆。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  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人以为是绝对,后来曼卿对“月如无恨月常圆”,可谓天衣无缝。
&&  厦门虎溪岩是赏月胜地,“虎溪夜月”是厦门名景,对曰:
&&  虎踞迎风爽,溪流印月清。此联也属“鹤顶格”。
&&  东林寺也有一对联: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星。意境甚为辽阔高远。
&&  赏月佳处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处有一对联:
&&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  重庆巫峡瑶上有一副妙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  上海豫园得月楼联:“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联中阐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通过对联的欣赏示人以哲理。
&&  台湾阿里山古月亭联:“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全联对仗既工且含无穷韵味。“弄”、“窥”两字用得恰到好处,最能传神。
&& 杭州西湖水月亭联:“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此联典雅明丽,富于想象力。
&&猴年话猴联
&&  ▲明孝宗时官拜文渊大学士的丘浚,小时候家道贫穷。有一次,在邻居家菜园边上玩耍,眼盯着菜园里红通通的长熟的番茄,馋得直流口水,便想摘几个尝尝。可是,看菜园的老伯伯正在菜园里挥舞着锄头挖树根,他只得另想办法。
&&  聪明调皮的丘浚想了半天,便找来一根一头带钩的树枝,悄悄地伸到篱笆缝里去钩番茄。这情景,早就被看园的老伯伯看见了,他想故意逗逗这个小调皮。于是,一把抓住了树枝,隔着篱笆说:“你这个孩子,想吃番茄了,干吗要这样,我出个上联你来对,如果能对上,管你进园吃个够,要不嘛,可别怪我不客气!”小丘浚听了,急忙叫老伯伯快出对联。
&&  老伯伯笑着说:
&&  猴孙子,拿棍子,伸进篱子钩茄子
&&  乍一听,这出句很简单,但真正对起来,也不大容易,这13个字,把小丘浚的行动全概括了,而且每个名词都以“子”字作尾,别具一格。
&&  丘浚听了,瞧瞧老伯伯,眼睛一眨,对句便脱口而出:
&&  伯爹头,扛锄头,走到田头挖树头
&&  “好!”老伯伯听了以后,连声夸赞,马上打开菜园的门,让丘浚吃了个饱,并且告诉他,以后馋了就来吃,不必再偷了。
&&  ▲明代有位布政使陆容,字文量,文思机敏,出言幽默,又长得满脸胡须,更让人觉得滑稽。他有个好朋友叫陈震,字启东,官为教授之职,其人脱发,头上几乎没有什么头发。
&&  有一次,两人见面,互相端详,陆容突然大笑不止,说:
&&  陈教授数茎头发,无计可施
&&  以“法”谐音“发”,江浙一带“施”与“梳”发音也近,意思便成了“无计可梳”(没有办法梳头)。因为两人经常互相开玩笑,陈震也没有客气,说:
&&  陆大人满面髭髯,何须如此
&&  也是利用“胡须”与“何须”的近音。陆容接着又说道:
&&  两猿截木山中,这猴子也会对锯(句)
&&  陈震听了想道:秃头也好,连鬓胡子也罢,都是人类。这一下,把我比作猴子,用“对锯”来谐音“对句”糟塌我。我也来个逐步升级。于是,向陆容一拱手:“我也有一对句,只是怕冒犯大人。”
&&  陆容一挥手:“反正是玩笑,但说无妨。”
&&  陈震一字一字地说出:
&&  匹马陷身泥内,此畜生怎得出蹄(题)
&&  说完,陈震与陆容二人拍着巴掌大笑不止。
&&  ▲有一天,宋文甫和几个学童在一家姓董的客店里投宿,见客店门面上写了一个斗大的“董”字,他马上触目生情,心里想起一句趣联:
&&  二董卧床,西董翻身东董动
&&  几个同学为了能对上这个联句,晚上都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地想,“董动董动”地念叨,可是,一个人也没能对上,最后,还是宋文甫自己对出了下句:
&&  两猴爬树,前猴喘气后猴齁
&&  此联巧妙地将“董”、“猴”二字的平上去入四声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主谓词组“董动”“猴齁(hōu)”和象声词“东董动”、“后猴齁”,以表达不同的动作和意思。这么复杂的妙联,宋文甫都能对上来,确实是不简单的。
&&  ▲有一位生员结婚,新婚之夜,当地众生员都来闹动房,想捉弄一番新娘。这新娘才貌双全,看出了这些人的心思,就抢先说道:“诸君前来,十分感谢。各位是文人,不可无雅兴。我想出一上联,劳各位来对。倘若对上,便依然在此欢聚;倘若对不上,便请早早散席,各奔东西。不知诸君以为如何?”
&&  众生员听说对对子,便齐声说:“此法甚好!”
&&  这时,门外正在舞狮子,新娘即景出联:
&&  弄子弄狮,一副假头皮,难充真兽
&&  这里“弄子”是名词,指耍狮人。各生员思考了好长时间,对不上来。
&&  等了好一会儿,还没人能对,新娘说:“让我来帮你们对一次吧!”说完,对出下联:
&&  画工画猴,这等无心腹,枉作生猿(员)
&&  众生员听了,满面羞愧,闹洞房的兴致一点也没有了,只好一哄而散。
对联添笔改笔拾趣
&&  ▲东晋书圣王羲之以书法闻名遐迩。一年除夕,他在大门口写了副春联,没想到几乎浆糊未干便被人揭走,再写一副,依然无存。于是,他心生一计,写了第三副春联:“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对联太不吉利,也就无人来揭了。第二天凌晨,全家起来拜年,他让儿子献之给对联添了个尾巴,使对联变为:“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拜年的人见到这副对联无不称好。
&&  ▲宋朝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一日,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没料到,事过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之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他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  ▲明末大臣洪成畴,素以忠节自诩,故在厅堂的正中央亲书一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后来,他在松山一战中败于清军,自己被俘后投降了清朝。这时,有人看他变节如此突然,便在这副对联的联尾各添一字,改为:“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矣”“乎”二字的增添,产生了妙不可言的讽刺效果。
&&  ▲清朝有个李知县,常依官仗势,欺压百姓,本来贪心很重却硬充清廉,某年春节,他在正房门贴出一副春联标榜自己,联曰:“爱民若子;执法如山。”这春联一贴出,即遭到众人的非议和指责。有人暗为这副春联加了个长尾巴,变为:“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山为其山乎?”
&&  &#年旧历除夕夜,在南京颐和路公馆大门上汪精卫贴出自书的春联:“立民族民权民生之宏愿;开为党为国为公之大业。”第二天清晨,他发现春联已被人偷改为:“立泯族泯权泯生之宏愿;开伪党伪国伪公之大业。”从此之后,汪精卫再也没有写春联的雅兴了。
&&  &#年秋天,郭沫若到南海普陀山游览,在梵音洞口,拾得一个笔记本。打开一看,扉页上写了一副非常伤感的对联:
&&    年年失望年年望
&&    处处难寻处处寻
&&    还有个横批:“春在哪里?”
&&    再翻一页,是写于当天的绝命诗。郭老看后,心急火燎,马上让秘书去寻找笔记本的主人,从字迹上看,可能是个少女。
&&    秘书和随行的几个人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了这个少女。她叫李真真,高考落榜,爱情受挫,于是,萌发了轻生的念头。
&&    只见郭老取出钢笔,在笔记本上改道:
&&    年年失望年年望
&&    事事难成事事成
&&    横批也改为“春在心中”。
&&    姑娘知道为自己改对联的,就是中外著名的郭老,十分激动,把绝命书撕个粉碎,对郭老说:“谢谢您!我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
&&巧联妙藏六典故
&&  闲读杂书,见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短短14字,竟然巧妙地运用了中学生应该了解、掌握的六个常见典故,且语意通畅,音韵和谐,毫无雕琢斧凿之痕,实属难得。其联为:
&&    西席桃李满桑梓
&&    东坦龙蛇尽楷模
&&  此联的大意是:我的老师教书育人有方,得意门生遍及乡里;他的女婿们也都是龙蛇般的非常人物,个个堪称为人之楷模。可贵的是此联在文脉畅达、韵律协调、琅琅上口的同时,自然巧妙地嵌入了六个典故,从而使联意丰赡,饶有情趣。下面分别述之:
&&  西席:即“老师”。古人除了尊称老师为“夫子”、“先生”、“恩师”外,何以还经常尊称为“西席”呢?这与汉明帝刘庄有关。据《称谓录》卷八记载:“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故师曰西席。”此事史料可查:汉明帝是光武帝刘秀的继承人,他当太子时就拜桓荣为老师,登上皇位后,对桓荣仍十分尊敬。他常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请桓荣坐向东的位子,并替桓荣摆好桌案和手杖,亲自手拿经书听桓荣讲解经文。他为何让老师“向东”坐呢?原来,汉代室内的座次是以*西而坐——即面向东方为最尊。“西席”,就是“坐西面东”的座次,明帝这样安排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由于皇帝安排老师坐西席,于是人们就把家庭教师,甚至所有老师尊称为西席了。
&&  桃李:喻指门生、学生。典出《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要了解这段文言的意思,还须知道此话是何人对谁说的。原来,春秋时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他得势的时候,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人。后来因他得罪了魏文侯,便独自跑到了北方。在北方他遇到个叫子简的人,就大发牢骚,抱怨那些受自己培养、保举的人不肯为他出力。子简听后笑着说:“春天种下桃李,夏天才可以在树下纳凉,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子。可是,如果你春天种下的是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那么,不仅夏天不能利用它,就是到了秋天它满身长的刺还会刺人。”接着子简又说:“所以君子培养人才要像种树一样,应该先选准对象,然后再加以培养。你选拔的人本来就是不应该选拔的啊!”——这里子简以“种树”来喻“育人”,既形象又深刻。后来,人们就把老师培育出的优秀人才喻称为“桃李”。并渐渐地把所教育的学生、栽培的后辈都称作“桃李”了。如“门墙桃李”、“桃李满天下”等。
&&  桑梓:桑梓是桑树和梓树的合称,它们都是很有实用价值的好树木,古人常常在庭院四周栽种这两种树,后世即以桑梓作为家乡的代称。此典出自《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四句诗的大意是:我见到了桑树和梓树,便想起家园四周父母也种了它们,引起了我对父母的怀念,于是便恭恭敬敬地对着它们。我尊敬的是自己的父亲,我依恋的是自己的母亲。基于这样的诗意,《后汉书》也曾有“松柏桑梓,犹宜恭肃(面对松柏桑梓,就应该表现出恭敬肃穆的样子)”的句子。正因为桑树、梓树是父母亲手栽种的,它们生长于家乡,后人便用它们来代指家乡;又由于简洁顺口的需要,人们便把这两种树名合称为“桑梓”,因而,桑梓就渐渐地成为家乡的代称了。如唐代大诗人柳宗元《闻黄鹂》诗中就有“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感伤之句。此外,由上述意,古人还常常称家乡为“梓里”、“梓桑(诗词中因韵律需要有意颠倒)”。
&&  东坦:据《辞源》“东坦”条注:指女婿,为“东床坦腹”的略语。东坦何以指女婿呢?这与大书法家王羲之婚姻有关。晋代太傅郗鉴想在丞相王导家物色个女婿,便派他的门生到王家代自己挑选。门生来到东厢房王家子弟齐集的地方一个个相看了一番,回去向郗鉴报告说:“王家的小伙子都很好,难分上下。不过,听说您要选女婿,他们个个都打扮得衣冠楚楚,举止文雅,希望能被选中,只有一个后生躺在东边的床上,敞开衣襟,露着肚皮,满不在乎,好像根本不知道您要选女婿似的。”郗鉴听了,高兴地说:“这个人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于是郗太傅就把女儿许配给了这个人。这个躺在床上袒露肚子的人就是后来成为大书法家的王羲之。此故事作为美谈流传了下来,渐渐地人们就把好女婿称为“东床佳婿”、“东床坦腹”、“东床”和“东坦”等。
&&  龙蛇:这里并非“龙”与“蛇”的合称,而是比喻非常的人物。典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意思是:幽深的大山,广阔的水域,确实是生长龙蛇的地方。据《辞海》中援引杜预的注释:“言非常之地多生非常之物。”意思也就是说,不寻常的地域环境,往往会生长出不寻常的事物,即钟灵毓秀、地灵人杰之意。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早秋赠裴十七仲堪》,其中“穷溟出宝贝,大泽饶龙蛇”两句也可以作为佐证。此外,龙蛇一词还常常比喻隐匿、退隐;比喻矛戟等武器;形容盘曲的树枝;形容书法雄健洒脱,笔势豪放等等。但就本对联内容来看,应该是喻指“非常的人物”——即有才干的杰出人物。
&&  楷模:楷和模都是树名。楷模一词,出自清代汪灏受康熙命所编的《广群芳谱》一书中。楷树,即黄连树,这种树枝干疏而不屈,刚直挺拔。相传它生于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坟头。孔子死后,其弟子三千在坟墓边守灵三年。惟独子贡在孔子生病时因外出经商而未能探视,他则祭守六年。子贡在奔丧时曾折树枝为哭丧棒,并将其插入墓旁,后来此树枝便萌发长成叶茂枝疏、干直质良的大树。模树,据传说生长在西周初年的政治家、主张“明德慎罚”、礼贤下士的周公坟上。此树四季常青,枝繁叶茂,其叶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青、夏赤、秋白、冬黑,色泽纯正。这两种树都因生长在圣贤的墓旁,其形状与质地又为人们所喜爱、钦敬,所以后人便把那些品德高尚、受人尊敬、可为师表的模范榜样人物称为楷模。
&&  中国民间诸神中,最受人们欢迎的大概要算财神了。别看财神品秩不高,如单就得票率而言,哪怕财神上级的上级的上级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也只能瞠乎其后,望尘莫及。
&&  神仙也是人做的。据说财神姓赵名朗,字公明,秦时得道成仙,头戴铁冠,身骑黑虎,一手执鞭,一手握拳,能驱雷役电,除瘟禳灾,主持公道,求财如意。道教尊其为“正一玄坛元帅”,所以人们也称他为赵玄坛、赵公元帅。不过民间有时不买道教的帐,不知怎么一鼓捣,赵玄坛的前几种本领都没了,只剩下“求财如意”一种,握拳的手中也凭空多出了一个黄澄澄的金元宝,结果就成了香火鼎盛、门庭若市的财神。
&&  “世人都晓神仙好”,不知神仙也有烦恼。财神庙衙门不大,财神和麾下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四神合称“五路财神”,总共才五位,可求财的人却如恒河沙数,财神整天焦头烂额,穷于应付。其次,财神掌管的钱财就是有数目的,可求财者多半狮子大开口,多多益善,贪得无厌,以有数之财应付无限之索求,难免左支右绌,捉襟见肘。更有甚者,有一号人,不干一丁点儿正事,整天泡在财神庙,死乞白赖,伸手要钱。给他吧,于理不合;不给吧,又被他缠得干不成正事,真是伤透脑筋。
&&  财神毕竟肚子里有点墨水,心中有烦恼,自然就会形诸文字,于是挥笔写了副对联贴在庙门上,联曰:
&&  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
&&  不作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教我为难
&&  看来财神除叹叹苦经外还有点戏戒世人的意思,不过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人名巧对
&&  李梦阳(1475年-1531年),明代文学家。字献吉,又字天赐,号空同子,甘肃庆阳人,弘治进士,曾任户部郎中,有《空同集》。
&&  李梦阳性格诙谐,非常爱才,常出联命对,借以考试后生们的才华。他在江西督学时,有一个童子和他同名同姓。在唱名时,就开玩笑说:“你怎么和我同名呢?现在我出联让你对,对不上,你就改名,不要丢‘梦阳’的人。”于是他随口念道:“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  这分明是借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和西汉时期的辞赋家司马相如同名作文章,以其名同人异,切合当时的现实。当然蔺相如的文采比起司马相如差得很多,言下之意是说李梦阳这个童子比不上他这位大文学家李梦阳。其实,李梦阳这个童子也很有才学,他略假思索即对:“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  魏无忌即战国时期魏国贵族“信陵君”,就是窃符救赵的公子无忌。长孙无忌是唐代大臣,唐太宗长孙皇后之兄。此联以其“无忌”,双关两人不要顾忌,李督学觉得有理,非常赞赏这位童子的才智,于是马上改变了态度。经细心考察,证明确有才能,于是亲自推荐,予以重用。
&&  清代有位相士,本领不大,口气却不小。自诩熟读《太清神鉴》《麻衣相法》《柳庄相法》之类的相术经典,并且天生一双神目,断人穷通寿夭,不差分毫。他嫌嘴上吹吹不过瘾,就干脆写副对联,贴在门上。联曰:
&&  几卷书,谈名谈利
&&  一双眼,知吉知凶
&&  有位好事者见相士吹牛太离谱,心中有气,乘着黑夜,就在对联上加了几个字:
&&  几卷破书,也要谈名谈利
&&  一双瞎眼,哪能知吉知凶
&&  翌日,相士成了大家嘲笑的对象。
&&  明代崇祯十四年,苏州府大旱,赤地千里,哀鸿遍野。地方官员们平日只会贪污腐化、欺压百姓,到了这个当口,除了拜神求雨之外再无一丝一毫办法。于是下令筑起了祈雨坛,请来许多僧道,在坛上又烧符纸,又击令牌,官老爷们则又烧香,又磕头,一连鼓捣了好几天,结果连一点雨星也没求到。说也奇怪,本来天上还有几片浮云,经这么一折腾竟变成万里无云,每天白天烈日当空,夜里满天星斗,哪有一丝雨意。
&&  于是有人偷偷地在祈雨坛上贴了一副对联,上面写道:
&&  妖道恶僧,三令牌,击退风云雷雨;
&&  贪官污吏,九叩首,拜出日月星辰。
&&  这副对联一下子传遍了苏州府。
&&“师徒”对“父子”
&&  清朝担任过四库全书馆总纂官纪昀,字晓岚,平生博学多才,思路敏捷,擅长对对子。一天,他的老师请他去喝酒,席上有父子两人,都是在戊子年(1768)科举考试时同榜中式的举人。酒过数巡,喝得兴高采烈的老师忽然对纪昀说:“晓岚,你很会对对子,现在我出上联,如果你能即席对出下联,我将以一方百金古砚相赠,要是对不上来,就罚酒三大杯!”纪昀微笑点头答应。
&&  于是,老师指着那两个同榜的父子说:“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上联刚出口,在座的其他客人都立即感到,这个下联是极其难对的。因为“父子”和“戊子”,下字相同;上字一为“父”一为“戊”,虽非同字,却是谐音(“父”音f&,“戊”古音m&o,但清代已读如wǔ音)。全句两“父”三“戊”,五个“子”字,要对得字字工稳,实在比登天还难哪!
&&  可是,再难的对子也难不倒纪昀。他看了老师一眼,立即想到师徒两人的官职:老师现任户都尚书,自己现任户部侍郎,是一正一副的户部长官,而古代管领全国户口簿籍的长官叫司徒。因此,后世也将户部尚书和侍郎俗称为司徒。于是一句妙不可言的下联顿时冲口而出:“师司徒,徒司徒,师徒司徒。”
&&  全堂掌声雷动。满面春风的老师亲自把价值百金的古砚送到了纪昀的手上。
&&嘲康有为联
&&  1898年戊戌政变后,康有为亡命日本,组织保皇党,反对民主革命,逐步走向反动。1900年维新志士唐才常在汉口组织自立军,准备起兵勤王,事败被杀。当时传说,自立军未能按时起义与康有为贪污华侨捐款有关。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康有为回国出任孔教会会长,主张以孔教为国教,坚决反对共和。1917年张勋复辟时,康有为心急火燎地赶到北京出版社任溥仪小朝廷的弼德院院长,复辟失败后,又仓皇出逃。时人十分看不起他,有人撰联云:
&&  国之将亡必有,
&&  老而不死是为。
&&  此联上句出于《礼记·中庸》:“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下句出自《论语·宪问》:“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副对联,用屐足格,将康有为大名嵌于上下联末字,集经典名句又采用了歇后语的方式,即骂康有为是妖孽、是贼。
&&“曾子杀人”
&&  某秀才,被人诬为杀人凶手,抓到公堂审问,呼冤不止。审案的是位太守,仔细看了案卷,知道这位秀才遭人诬陷,便说:“我出个对子,你若对得出,判你无罪。”
&&  太守出的上联是:“投水屈原真是屈”。
&&  他用的是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的典故。
&&  秀才一听上联,联想到自己的一肚子委屈,脱口而出:“杀人曾子又何曾”。
&&  曾子是春秋末期鲁国人,有人向他母亲报告,说他在外面杀了人。曾子母亲开始不信,但一连几个人都这么说,曾母虽贤,也不能不对自己的儿子表示怀疑。后遂以“曾子杀人”说明流言可畏。这个秀才用上这么一个典故,真是再贴切不过。
  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水底月为天上月。从无以相对。杨大年刚好赶到,答道;眼中人是面前人。众皆喝彩。
  刘贡父善属对。王安石出对试之:三代夏商周。刘对道:四诗风雅颂。王字石夸其对句:真乃天造地设。
  苏东坡与黄庭坚在松树底下走棋。一阵风吹来,松果掉进棋盘。苏东坡得句曰: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黄庭坚对道:柳边垂钓,柳丝常伴约丝悬。
  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游朐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闭门推出窗前月。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廓。苏东坡风状,虽替妹夫焦急,却又不便代劳。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盛满清水的花缸里。秦少游听到“卟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投石冲天水底天。苏小妹闻声大喜,急忙迎进新郎。
  某日朱元璋与刘伯温下棋。朱出对曰: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刘伯温对道: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合。朱刘之对各合身份,用词绝妙。
  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乡村,看到家夫车水。祝出对曰: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唐对道: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祝唐之对实属巧妙,传诵一时。
  明朝天启元年,宰相叶向高路过福州,留宿新科状元翁正春家中,翁即兴出对曰: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叶向高见联中全是宝盖头的字,先是一惊,接着和道: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次日翁送叶上路,经过池塘时,叶说:翁公昨夜讲穷窗寂寞,我看未必。你看: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翁正春不意被将了一军,寻视池塘,眉头一皱,当即应道: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说完,二人相视大笑。
  徐晞上任,守令率诸生相迎。诸生以徐出身贫寒,相见时颇为无礼。守令心中恼怒,乃出对考诸生:擘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诸生面面相觑,无人能对。徐答曰: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人。诸生惊报,再也不敢小觑徐晞也!
  明人解缙,门对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富豪见了,叫人把竹砍掉。解缙深解其意,于上下联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豪更加恼火,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富豪气得目瞪口呆。
  程敏政人称神童,宰相李贤欲招为婿,指着席上果品出对曰:因荷(何)而得藕(偶),程对道:有杏(幸)不须梅(媒)。李贤大喜,乃将女儿配之。
  戴大宾五岁时,应童子试。诸生见其年少,笑问:“欲为何官?”戴答道:“阁老”。众人戏之曰:未老思阁老。戴大声答道:无才做秀才。众皆大笑。
  杨慎,安用修,号升庵,生于明代弘治元年。相传他五、六岁时在桂湖附近一个堰塘里游泳,县令路过,他居然不起来回避。县令命人把他的衣服挂在一个古树上,并告诉杨慎:“本县令出副对子,如果你能对得出,饶你不敬之罪!”县令刚念完上联:千年古树为衣架。杨慎即对出:万里长江做澡盆。县令叹服,赞杨慎为神童。
  沈义甫八岁时,其师命对云: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沈对道: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师爱其聪明,赞之不绝。
清朝侍学士荣光,因争设津浦铁路车站,受到舆论的谴责。津门某报撰联云:芝光争设车站,求荣反辱面无光。该报悬赏征对,应者纷然,佳作有:胜保妄谈兵,未胜先骄身莫保。又一联:载振为藏娇,千载一时名大振。联语所述均为实事,且与上联工力悉敌,一时传为笑谈。
  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同年十一月二日,日军侵占大连。败讯传来,正值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有人愤然书联于北京墙头: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慈禧垂帘听政二十余年,丧权辱国,死后却被尊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对此,有人书联嘲之:垂帘廿余年,年年割地。尊号十六字,字字欺天。
  苏昆名丑杨三在演白蛇传时,讽刺了李鸿章的卖国行为,后被李迫害致死。观众十分气愤。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李鸿章排行第二,故称李二先生。
  俞曲园携女游西湖灵隐寺,见冷泉亭有一联,俞轻声念道: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其女笑答:泉自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俞惊部:项字何谓?其女道:项羽若不将此山拔起,峰安得飞来?
  李某为官,巧立名目,搜刮钱财,百姓无不恨之入骨。其死后有人戏作一联曰:早死一时天有眼,再留三日地无皮。
  王某平日挥霍无度,过年时缺柴少米,在门上贴副对联:行节俭画,过淡泊年。邻居在上下联各添一字:早行节俭事,不过淡泊年。观者为之捧腹。
  某生家贫,向亲友借贷,均被拒绝。中举后,亲友纷纷前来巴结,趋之若鹜。书生感慨万千,在门口贴了一副对联: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年,科举头、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秀才张某恃才高傲。一天,在田垅遇一挑泥农夫,不肯让路,两人均不得过。农夫笑道:我有一联,君若能对,愿下田让道。秀才满口应承。农夫曰:一担重泥遇子路(寓一旦仲尼遇子路)。张苦思冥想,无言可对,只得下田让路。三年后,张某看浚河工决堤引水,傍晚河工约会笑而返,才恍然大悟,续上前联:两堤夫子笑颜回。
  有一财主,父子花钱各捐了一个进士,心中十分得意,大年三十,在门前贴了一副对联,以示庆贺。联曰: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妻夫了,媳夫人,妻媳皆夫人。材人王某读罢,在对联上寥添数笔,其联顿成: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妻失夫,媳失夫,妻媳皆失夫。财主见了又羞怒,只得把对联撕去。
  汤某与友上街游玩,见酒店吊着一盏方灯,四面都写着酒字,出对曰:一盏灯,四个字,酒酒酒酒。时夜已深,报更者出,友曰,我对矣:三更鼓,两面锣,汤汤汤汤。
  李某延师课子,允诺逢七夕宴请先生。一连数载,李某均不践约。又一年七夕,三餐依然粗茶淡饭,先生传学生作对曰:客舍凄清,恰似今宵七夕。学生不能对,问其父,父代对道: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到了中秋李又失约。先生再传学生作对: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李某见了,又代其子对曰:黄花如有约,重旭以后待何迟。到了重阳,客舍依然清冷,先生只得再传学生作对: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李某在旁听了大笑道:先生谬矣!狄仁杰乃唐人也。先生答道:前唐后汉记提烂熟,为何一顿饭却如此健忘?李某顿时语塞,郝然而退。
  有一贪官,为表其清白,于衙门书联:爱民如子,执法如山。夜里,有人在其联下续上二行:爱民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众人看了,无不发笑。
  郭沫若幼年的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片刻,对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惊其才华,极为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
  蒋介石竞选总统时,续范亭戏作一联:
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
厕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硬。
此联把蒋介石的丑态勾画得维妙维肖,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一九五三年,钱三强率科学考察团出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贝时璋、吕淑湘等人。途是闲暇无事,少不得谈今论古。这时华罗庚即景生情,得出上联一则:三强韩魏赵,求对下联。三强说的是战国时期韩、魏、赵三个强国,却又隐喻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中难对的困难,而且要在下联中嵌入一位科学家的名字。因此,华老上联一出,诸人大费踌躇。隔了一阵,只见华罗庚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下联:九章勾股弦。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这本书首次记载了我国数学家所发现的勾股定理。同时,九章又是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对得如此之妙,使满座为之倾倒!
夫妻巧对贺寿联
&&  李清照是南宋著名词人,她的丈夫赵明诚是位金石学家。夫妻博学多才,又精通诗词格律,是名噪一时的“诗词夫妻”。有一次,俩人参加青州有名的乌老寿星的150岁的寿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邀请清照夫妇合写一副对联,祝贺乌老寿诞。明诚稍作谦逊,挥笔而就:
&&  花甲重逢,又增而立年岁;
&&  每甲子是60年,“花甲重逢”即120岁,“而立”是30岁,两数相加正合乌老寿辰,客厅里顿时响起叫好之声。众人都看清照如何续联,只见清照毫不拘谨,握笔在手,也是一挥而就:
&&  古稀双庆,复添幼学青春。
&&  “古稀”是70岁,“双庆”便是140岁,“幼学”是10岁,加在一起,也恰是乌老寿龄,对仗工整,珠联璧合。众人惊叹不止。乌老欣喜异常,亲自铺开宣纸道:“二位雅兴正浓,请再为老朽赐书一副。”未等清照表态,明诚抢先应诺,他揣度一番,纵笔写下五个大字:
&&  三多福寿子;
&&  只见清照从容镇静,目光落在乌老的书架上,灵机一动,低头写道:
&&  四诗风雅颂。
&&  明诚一心想难倒清照,向乌老施一礼说:“这般拙联既得老人家错爱,我夫妻再献一联,可否?”“好,好,好,真是求之不得!”乌老又亲自铺开了宣纸,明诚毫不谦让,刷刷刷就是几个大字:
&&  乌龟方姓乌,
&&  众人一愣,乌老脸上顿时也乌云密布。清照不慌不忙,在明诚的墨迹后续写道:
&&  龟寿比日月,年高德亮;
&&  乌老看罢,手捻长髯连声叫好!明诚万没想到如此致命之词,清照竟能巧对,便“死不服输”地续写下联:
&&  老鼠亦称老,
&&  清照嫣然一笑,将明诚轻推一旁,提笔而书:
&&  鼠姑兆宝贵,国色天香。(鼠姑乃牡丹花的别称)
&&  众人为清照夫妇的巧对喝彩,乌老见此联中巧嵌“乌老”二字,更是欣喜若狂,拉着明诚夫妻,连连干杯!至此,明诚也不得不服清照锦心秀口,机敏过人。
&&顾鼎臣幼年试对
&&  顾鼎臣(1473年-1540年),字九和,明苏州人,弘治进士第一。他幼时聪明,常有妙语。一天,塾师出对为难他:“花坞春晴,鸟韵奏成无孔笛。”
&&  把鸟鸣声比喻成无孔之笛,确非一般,但顾鼎臣面无难色,不一会儿就对上了:“树庭日暮,蝉声弹出不弦琴。”将蝉声比喻为无弦的琴声,也别出心裁,因此塾师不禁十分惊奇。
&&  有一天,他父亲出对考他:“柳线莺梭,织就江南三月景。”顾鼎臣立即对道:“云笺雁字,传来塞北九秋书。”他父亲听了非常高兴。
&&纪晓岚联对招贤
&&  乾隆皇帝为了修订编纂《四库全书》,传旨命大学士纪昀为《四库全书》总纂官。
&&  纪昀接旨后,觉得任务繁重,深感朝中人员不足,缺乏几个得力助手辑定总目纲要。他想,自古江南多才子,不如到江南走一遭。主意打定,便独自南下了。
&&  这日到了杭州,只见风和日丽,桃红柳绿,正是江南暮春时节。纪昀漫步白堤上,一路问来,得知浙东就有四位有名的才子,一位姓高,一位姓周,一位姓温,还有一位姓施,均住桐庐富春山中,端的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纪昀忖道:如能请到这四位才子,何愁大事不成!
&&  第二天一早,纪昀便上了路。一路走来,纪学士有点气喘吁吁,见山腰有座凉亭,便进去歇脚。
&&  他踏进亭内一看,只见中间石桌上摆满酒菜,四张石凳上端坐四个文人模样的人。纪昀一旁坐下,听四人出言不凡,便静静旁观。转眼金乌西坠,橙山辉水,微风中吹来片片柳絮,飘荡飞扬。纪昀顿感心旷神怡,诗兴勃发,乃口占一绝:
&&  富春山上起微风,柳絮飞来片片红。
&&  桃花开满章台畔,夕阳又照小亭东。
&&  在座四人听到此诗,不禁对纪昀肃然起敬。他们一起站起,邀纪昀入席叙谈。纪昀见四人气度不凡。说不定就是自己要找的人,便入了席,将自己的真名实姓和下江南访贤的来意和备端出。那四人闻言一惊,原来他们四人正是纪昀要找的四个秀才。
&&  高秀才拱手道:“久闻纪大人才华横溢,在下有一上联,请纪大人续对。”说罢吟出上联:
&&  水上结冰冰上雪,雪上加霜;
&&  纪昀沉思片刻,即对道:
&&  空中起雾雾中云,云中见日。
&&  高秀才听罢连连点头说:“果然妙对。”这时周秀才一旁道:“晚生也有一联请纪先生赐教。”便念道:
&&  龟浮水面分开绿;
&&  纪昀应声对道:
&&  鹤立松梢点破青。
&&  俗话说:春天孩儿面,一日变三变。刚才还是个大晴天,忽然却下起雨来,雨点落在凉亭顶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只见施秀才站起身来,对纪昀说道:“纪学士才华出众,名不虚传。在下以此雨景作一上联,还请大人赐对。”接着他吟道:
&&  春雨连绵,檐前如奏九霄音,丁丁当当,惊回幽闺淑女梦,梦不成,夫戍边关;
&&  纪昀见他以雨为题,又暗指夫妻分离忧怨苦愁之情,题意丝丝入扣。于是手捋长须,抬头望天,暗自沉吟。只见此时山雨渐停,天上乌云渐散,他灵机一动,立即朗声吟道:
&&  彩云缥缈,空中似放五毫光,往往来来,动起京都游子思,思无穷,友留故里。
&&  此联在结构上与上联对仗天衣无缝,又暗示从京都来的游子求贤若渴,朋友尚留在故乡不肯出山,暗含责备之意。
&&  施秀才细思句中深意,不由叹服。众秀才见纪昀对答如流,又谦恭有礼,不禁佩服的五体投地。他们乘着余兴,吟诗作对,你一杯,我一杯,直灌得烂醉。
&&  第二天,四人便跟着纪昀上京编书去了。
&&吕蒙正联结姻缘
&&  北宋年间,河南洛阳有位书生叫吕蒙正。他家境清贫,靠卖字作诗为生。一天,吕蒙正路经赵员外府门外,只见一群文人墨客,正在装腔作势,高谈阔论。一打听,原来是赵员外年过五十得贵子,高兴非凡,以重金聘请文人墨客为他作门联。现在,这帮儒生搜尽枯肠,苦思无对。突然,工部侍郎的儿子倪兴官大呼一声“有了”,便得意地提笔写下一联,贴在赵府大门上:
&&  子当承父业;
&&  臣必报君恩。
&&  众儒一见,急忙奉承,赵员外也称赞不一。谁知站在旁边的吕蒙正不禁大笑起来:“这样的对联贴在门口,也不怕别人笑掉牙!”倪兴官见是位粗布蓝衫的穷士,便蛮横地说:“滚开,你有什么资格评论!”众儒生也发出一阵狂笑。
&&  吕蒙正面对讥笑侮辱,不以为然,朗声吟道:
&&  举目纷纷笑我穷,我穷不与别人同;
&&  腰间拔出龙泉剑,斩断穷根永不穷。
&&  倪兴官一把拉住吕蒙正说:“你说本联错在何处?倘若说不出理由,我要上衙门告你侮辱斯文!”吕蒙正推开倪兴官的手,理直气壮地说:“你想告我?我还要告你呢!此联不但粗劣,而且有灭族之祸。”赵员外一听,大吃一惊,忙躬身问道:“客官请道出事由。”吕蒙正笑哈哈地说:“此联颠倒人伦,目无君父。岂能臣在君上,子在父前。”众人一听,面面相觑,无言一对。
&&  这时,赵员外觉得吕蒙正言之有理,便请吕蒙正另作一联,以光耀门楣。吕蒙正见盛情难却,就说:“不必重写,只要把对联中的字更动一下,改成‘父业子当承;君恩臣必报’就行。”赵员外见吕蒙正才思敏捷,年少有为,有心再试试他,就合着自己的身份出了一上联,要吕蒙正和:
&&  未老思阁老;
&&  吕蒙正看了倪兴官一眼,微微一笑说:
&&  无才做秀才。
&&  赵员外一听,满口称赞,打算将女儿黛菊许配给吕蒙正为妻。这时,倪兴官醋意大发,恶狠狠地吟出一句:
&&  牛头焉会生龙角?
&&  吕蒙正毫不示弱:
&&  狗嘴何尝出象牙!
&&  倪兴官紧接一句:
&&  一介寒儒妄想攀龙攀凤攀丹桂;
&&  吕蒙正看到客堂正中的一尊佛像,即景生情道:
&&  三尊宝像岸然坐鳌坐象坐莲花。
&&  倪兴官诗才平庸,无言以对,虽气得七窍生烟,也只好灰溜溜地走了。赵员外听了,拍案叫绝,当即要婢女去闺房传话小姐,告知已为其择得佳偶。黛菊小姐自小聪明,能诗善词,才貌双全。听了婢女的传话,就禀明父亲,说自己也有一联,如吕蒙正能对出下联,方可议婚。她的上联是:
&&  因荷而得藕;
&&  吕蒙正一看小姐出的乃是一副谐音联,便一挥而就:
&&  有杏不须梅。
&&  小姐见对得工整,比喻得当,不禁嫣然一笑,默许了婚事。婚后,小两口志趣相投,相亲相爱,形影不离。
&&  关于吕蒙正联对结姻缘,民间还有另一传说,请见下篇“彩楼妙对配佳偶”。
才女联句羞学究
&&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老秀才屡试不第,只得在家办个私塾,当了教书先生。他总觉自己才华横溢,满腹经伦,经常咬文嚼字,吟诗作赋。有人送了他个绰号——“老学究”。
&&  有年暮春,一个儿童来拜师就学。老学究想试试他的功底,随口出了个上联:
&&  四野绿阴迎夏至;
&&  学生一听,傻了眼:这个上联景致、节气同时出现,不太好对,便摇了摇脑袋,没言语。老学究暗道:“此徒虽不伶俐,好在诚实老实,孺子可教,先收下吧!”
&&  谁知,第二天一清早,学生风风火火地跑来找老学究,迫不及待地对了下联:
&&  一庭红雨送春归。
&&  “哎呀,好!”老学究禁不住大吃一惊,这下联和上联可谓对仗贴切。“一庭”对“四野”,“红雨”对“绿阴”,“送春归”对“迎夏至”,真是珠联壁合!可转念一琢磨,这学生昨日还很愚钝,今朝怎么变聪明啦!不对,一定是别人帮他对的。仔细一问,学生照直说了:“是我姐姐对的。”
&&  “什么,你姐姐?令姊芳龄几许?”老学究欣喜若狂,死皮赖脸地问。
&&  “年方二八。”学生毫不介意。
&&  “啊!好,好!正是及笄之年。”老学究好不得意。
&&  傍晚散学,老学究特意把学生叫过来,满脸堆笑地说:“爱徒,尔姊乃当世罕见才女,为师再出一联,请她一对。”说罢,嬉皮笑脸地吟了上联:
&&  好书勤诵读;
&&  第二天一早,老学究早候在门外,等那学生来到,忙问:“可有下联?”学生随口回答说:
&&  佳句费推敲。
&&  “啊,又是一个绝妙佳句,难得,难得!”老学究简直其懵了,手舞足蹈地赞不绝口,他真想会一会这位才女。于是到了晚上放学的时候,又把那学生叫来,别出心裁地出了一上联:
&&  有约桃花坞;
&&  吟罢,再三叮嘱学生,要他姐姐来对,千万不要忘了。翌日,下联对了回来,也是五个字:
&&  无心坐杏坛。
&&  这下可把老学究乐坏了。哈哈,看来无心坐杏坛,是有意赴桃花坞啦!索性停了一天课,要前去拜会学生的姐姐。邻居小秀才见了,却“哼哼”冷笑起来。
&&  这一笑不要紧,把老学究闹了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忙问是怎么回事。小秀才酸溜溜地作了回答:“老先生,您的上联云‘有约桃花坞’,想前去会面,欲交桃花运。哈哈,不巧啦!这位千金回说‘无心坐杏坛’。你有约,人家无心。这杏坛不就是孔夫子讲学的地方吗?毫无疑问,是看不上你这个儒生。哈哈哈!”
&&  老学究如梦方醒,在小秀才的笑声中,羞得满面通红,抬不起头来。
&&彩楼妙对配佳偶
&&  越剧《彩楼记》中说,吕蒙正是无意中得彩球被招了亲,其实,吕蒙正在得彩球之前还有一段对课的故事。
&&  话说吕蒙正京试误期,盘缠用尽,贫困潦倒。一日,刘宰相之女抛绣球招婿,京城内热闹非凡,吕蒙正也去凑热闹。彩楼门外的守卫见其衣衫褴褛,拦住了他,说:“进场时辰已过,要面罚对课,你能行吗?”吕蒙正哈哈大笑,说:“人才不可看貌相,海水不可用斗量。”守卫被他说的哑口无言,便将吕蒙正带到彩楼下去见刘小姐。
&&  端坐在彩楼上的刘月娥小姐,年方二九,聪明俊俏,琴棋书画样样皆能,说媒的人踏断了门槛,求亲的不是皇亲国戚,便是官家子弟,刘宰相唯恐答应这家得罪那家,为此伤透脑筋,只得张榜“抛彩球”招亲。刘宰相将此事和女儿一讲,刘小姐伤心啼哭,说“彩球不长眼睛,岂不断送了女儿终身?”刘宰相说:“老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那怎么办?”刘小姐要求父亲在榜上加一条:抛球之日,须准时入场,若过时辰,面罚对课。刘宰相不明女儿之意,刘小姐说:“有了这一条,纨绔子弟、绣花草包、不学无术之辈定然早早进场;饱学才子才敢姗姗来迟……”刘宰相一听有理,便答应了女儿的要求。
&&  此刻,吕蒙正被带到彩楼下,刘小姐撩起珠帘一看,见吕蒙正虽然衣衫褴褛,却是五官端正,双眼炯炯有神,颇有几分书生之气。她命贴身丫环梅香前去问过姓名年龄,便出了一题:
&&  黑白未分此去不知南北;
&&  吕蒙正脱口而出:
&&  青黄不接特来讨点东西。
&&  刘小姐听了吕蒙正的课,觉得不错,平仄对仗讲究,但欠高雅,便又出一题:
&&  荷叶鱼儿伞;
&&  吕蒙正一边吟哦,一边整了整衣冠,笑了笑答道:
&&  花絮虱儿窝。
&&  刘小姐又出一对:
&&  一杆银枪能挡雄兵百万;
&&  吕蒙正挥了挥讨饭棒随声应道:
&&  半段竹竿驱走恶狗千条。
&&  刘小姐暗暗思忖,吕蒙正果然才华出众,连对三课对答如流,只可惜张口不离破烂、乞讨,不禁又好笑,又生气。梅香有心成全吕蒙正,便对小姐说:“吕相公穷途落魄,苦在其中,对出的课当然含有苦味。”她凑到小姐耳边咬了咬耳朵,小姐笑了笑,出了一道反课题:
&&  十字街头叫老爷老爷老爷老老爷;
&&  吕蒙正忽然眼睛一亮,脱口而出:
&&  金銮殿上喊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  瞬时,刘小姐笑逐颜开,撩起珠帘,手捧彩球走到台前,向并非有意求亲的吕蒙正抛去。吕蒙正眼快手疾,撩起破棉袍,一把接住了彩球。
&&冯诚修诗社识君
&&  上个故事讲到乾隆跟刘墉在保定府“仁和诗社”斗联,乾隆见社主既文雅又懂礼节,不免喜欢上了他,便坐在一边攀谈起来。乾隆问:“社主尊姓大名,贵乡何处?”社主回答说:“晚生冯诚修,浙江人氏。”乾隆又问:“不知因何至此直隶保定开此诗社?”冯诚修说:“说起来惭愧,晚生进京赴试,名落孙山,无脸回乡,家父好友陈宏谋为我租此读书之所,让我三年后再进京赴试。”刘墉问:“可是那文华殿大学士陈宏谋吗?”冯诚修说:“正是家叔!”乾隆又问:“为何开此诗社?”冯说:“今日端阳佳节,陈叔之子邀我办社三日,以诗会友,访个鸿才博学的朋友,不想今日幸遇二位师伯,还望赐教。”听其言,观其行,乾隆越发喜爱上这位年轻人了,便说:“我也有一联,不知可愿对否?”冯诚修说:“晚生焉敢班门弄斧,只恐对得不工,还望二位师伯指教。”乾隆遂提笔写了上联:
&&  玉帝行兵雷鼓云旗雨箭风刀天作阵;
&&  冯诚修接过一看,略加思索,一挥而就:
&&  龙王夜宴月烛星灯山味海酒地为盘。
&&  乾隆看了,不由喜上眉梢,极口称赞:奇才,奇才!”冯诚修说:“见笑,见笑。”乾隆心想:他乃文华殿大学士陈宏谋的贤侄,又出身仕宦之有,便对刘墉说:“刘爱卿,我看此人文才出众,作个礼部侍郎也不为过……”刘墉一听,连忙截住话头说:“高爷,此处诗社……”乾隆正在兴头上,哪听得出刘墉话中之隐,接着说:“他乃文华殿大学士陈宏谋的侄儿,我看就作为你的门生吧!”
&&  冯诚修一听,才知道这位高天赐乃是当今皇上,刘父乃是那宰相刘墉,连忙离座跪地而拜:“小民不知万岁驾到,望乞恕罪。”乾隆如梦方醒,才知道自己一时高兴说走了嘴,只好就阶下坡说:“三年后殿试时,朕再亲笔点你头名状元如何?”
&&  冯诚修说:“谢万岁!但愿三年后殿试之时,万岁以才取士为好!”
&&  三年之后,冯诚修得中殿试第一名,乾隆真的点了他个头名状元,并让他在礼部作了侍郎。
&& 学生与先生对歪联
&&  古时候,读书人最喜对对子。在学堂,一般是先生出上联,学生对下联,要求对联工整,讲究平仄和押韵。
&&  有一日,一位姓刁的先生出了一歪联:
&&  抓而痒,痒而抓,不抓不痒,不痒不抓,抓抓痒痒,痒痒抓抓,越抓越痒,越痒越抓。
&&  这先生颇为得意地让学生们对下联。学生们想了半日也没有一个人能对出下联来。先生骂了一句:你们这些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清水秀风光好的下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