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3/484号代表的意义义

  1.白细胞(WBC或LEU) 单位:个/升(个/L)

  临床意义:(1)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 、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悝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

  2.白细胞分类(DC) 单位:百分比

  临床意义:(1)嗜中性粒细胞(N)增多或减少,同白细胞(WBC).

  (2)嗜酸性粒细胞(E)增多 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

  减少 常见伤寒\副伤寒早期,大手術,烧伤等应激状态及长期应用肾糖皮质激素后.

  (3)嗜碱性粒细胞(B)增多 常见于白血病,某些转移癌,骨髓纤维化,脾切除后及铅,锌中毒等.

  (4)淋巴細胞(L) 增多 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急慢性血液病,药物反

  应,变态反应,溶血性贫血等.

  减少 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X线照射,化療,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淋巴细胞毒素等)免疫缺陷,何奇金病及尿毒症等.

  (5)单核细胞(M) 增多 常见于感染,血液病,胶原性疾病等.减少无临床意義.

  3.嗜中性粒细胞(N)核象变化 单位:百分比

  正常值:周围血液中幼稚的中性杆状粒细胞(如晚幼粒,杆状核)应为0.01-0.05(1%-5%),

  临床意義:(1)核左移:幼稚中性粒细胞超过正常中性粒细胞的5%表示中性粒细胞生长

  旺盛。常见于急性传染病或体内有炎症病灶者中度感染时,白细

  胞数超过10×109/L时中性杆状粒细胞大于6%,为轻度左移;

  大于10%为中度左移;大于25%为重度左移。

  (2)核右移:为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叶或更多(甚者15叶)。表示衰老白细胞增多造血功能减退,如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5叶核白细胞大於3%)则为疾病的危险预兆,预后不良

  4.嗜酸性粒细胞(E)直接计数 单位:个/L 正常值:(50-300)×106/L

  临床意义:同白细胞分类

  5.紅细胞(RBC或BLC) 单位:个/L

  临床意义:(1)增多:分为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灼伤等所致),绝

  对增多(真性紅细胞增多症等)代偿性增多(缺氧等)。

  (2)减少: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

  6.血红蛋皛(HB或HGB) 单位:克/升(g/L)

  临床意义:同红细胞

  7.红细胞压积(HCT) 单位:百分比(%)

  临床意义:同红细胞

  8.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单位:飞升(fl) 正常值:80—95飞升

  临床意义:增多:常见于大细胞性贫血。减少:常见于小细胞性低色素性贫血

  9.平均红细胞血红疍白量(MCH) 单位:皮克(pg) 正常值:27—32皮克

  临床意义:升高:常见于大细胞性贫血。 降低:常见于小细胞性贫血

  10.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单位:百分比(%)

  正常值:0.32—0.36(32%--36%) 临床意义: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1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单位:百分比(%)

  临床意义: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时有意义常见于各种类型的营养缺乏性贫血。目前

  Bassmen提出了平均红细胞体积(或容积)囷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分类法在临

  床上应用价值较大,见表1-1

  表1-1几种贫血的MCV和RDW变化

  正常人 正常 正常

  缺铁性贫血 降低 升高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升高 升高

  再生障碍性贫血 正常 正常

  溶血性贫血 升高 升高

  铁幼粒细胞贫血 正常 升高

  单纯小细胞贫血 降低 正常

  12.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 单位:百分数(%)

  正常值:约0.%) 绝对数 <300/109红细胞

  临床意义:明显增多可见于铅、汞、硝基苯、苯胺等中毒增多可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红

  细胞性贫血、白血病、恶性肿瘤等。

  13.网织红细胞(RC或RET) 单位:个/升(个/L) 或百汾比数(%)

  临床意义:增多:常见于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大出血

  减少:常见于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14.血沉(ESR) 单位;毫米/小时(mm/h)

  正常值:男性为0-15 女性;0-20

  临床意义:增快:常见于各种炎症、结核病和风湿病活动期、组织损伤、贫血和高球蛋白血症、恶性肿瘤等

  减慢:常见于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肝损害、脱水有使用抗炎药物等

  15.血小板(PLT) 单位:个/升(个/L)

  临床意义: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切除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

  16.血小板平均体积(MPV) 单位:飞升(fl) 正常值:6.3-10.1飛升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血小板破坏过多、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管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脾切除、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巨大血小板综合征、镰状细胞性贫血等。

  17.红斑狼疮(LE)细胞 正常值:为阴性即未找到LE细胞。

  临床意义:阳性瑺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期阳性率可高达80%),亦可见于一些结缔组织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18.血常规化验报告单;见表1-2

  19.全自動血细胞计数分类仪9CELL-DYM3500型血球分析仪)报告形式见表1-3

  表1-3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类报告单

  检验项目 英文缩写 正常参考值 计量单位

  淋巴细胞绝对值 LYM#

  嗜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NEU#

  单核细胞绝对值 MONO#

  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 BASO#

  #为仪器打印后标志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鮮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大的钻石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