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狼狼200字人物心理活动动200

[转载]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题解之《狼》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题解之《狼》
原文、译文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一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它们。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一块骨头扔过去,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夫非常困窘,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在打麦场里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杀死狼。屠户正想要走,转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从柴草堆中打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狼的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狼。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二、 文学常识积累1.出处:选自《聊斋志异》 2.作者: 蒲松龄 ,字
留仙 ,一字:剑臣,号
: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
代文学家。
3、文学影响:《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491篇。
郭沫若曾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鬼刺虐入骨三分”。
三、重点字词注音、解释
(一)、生字读音。&
&&&&缀行(zhu&)
大窘(jiǒng)& 苫蔽(sh&n
倚(yǐ)&&&
弛担(ch&)&&&
暇(xi&)&&&
瞑目(m&ng)& 眈眈(dān
dān)&&&
薪(xīn)&&&
隧道(su&)&&&
尻尾(kāo)&&&
寐(m&i)&&&
黠(xi&)&& 少时(shǎo)
(二)、重点字词解释。 2.一屠晚归(宰杀牲屠。这里指屠户。晚,在晚上。)3.缀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4.止:通“只,只有”。  5.投以骨:(以,把。投,投向)。  6.从:跟从。  7.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并,一起。故,旧、原来)。8.窘:困窘,处境危急。9.恐前后受其敌(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10.顾:回头看,这里指向旁边看。11.积薪:堆积柴草。12.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苫:盖上。蔽,遮蔽。苫蔽,覆盖、遮蔽)。13.弛:放松,这里指卸下。 14.眈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眈眈,注视的样子)。15.少时:一会儿。16.径去:径直走开。17.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18.久之:过了一会儿。19.瞑:闭眼。20.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空闲)。21.暴:突然。  22.毙:杀死。方欲行(打算,想)
23.洞其中:在其中打洞。(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其,指柴草堆)。  2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25.尻:屁股。  26.股:大腿。27.假寐:假装睡觉。(寐,睡觉)。  28.盖:(“原来是”的意思)。29.禽兽之变诈几何: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变诈,作假,欺骗。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几何的意思)。  30.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笑:笑料)。31.
黠:狡猾。32. 顷刻:一会儿。
四、通假字
&&1、止有剩骨
止通只,只有 2、止露尻尾
止通只,只有3、止增笑耳 止通只,只有
五、一词多义
(1.)①止&
&止有剩骨(通“只”)& 一狼得骨止(停止)
( 2).①敌& 恐前后受其敌(威胁,胁迫 指攻击)&
盖以诱敌(敌方、敌人)&
(3)“其”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④一狼洞其中。(指柴草堆)。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⑥屠自后断其股。(指狼)。⑦其一犬坐于前(其中的)&&
(4)意&& ①意暇甚(神情)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打算、想)
(5)前①前面, 恐前后受其敌。②向前, 狼不敢前。
(6)乃①屠乃奔倚其下(于是) 。②乃悟前狼假寐(才)
(7)之  ①(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②(助词,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③(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④(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⑤复投之,(代词,他们,代狼)
(8)以  ①(介词,把)投以骨。②(介词,用)以刀劈狼首。③(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④(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六、内容及写法理解
【课文结构分析】课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叙事,写屠夫和狼争斗的故事。
第二部分:议论,点名文章的主旨。&&&
【关于《狼》的课文思路】:理清情节&&
& 屠夫:遇狼——惧狼——御狼——毙狼 ----议狼
狼: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眈眈相向——假寐诱敌,挖掘出狼的性格。
【关于《狼》的主题思想】  
《狼》记叙了狼和人的一场较量,揭示了狼贪婪、狡诈、凶狠、阴险的本性,表现了屠户的机智和勇敢,告诉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关于“屠户”的形象】
屠户的形象:机智、勇敢、警觉、善于斗争。狼:凶恶、贪婪、狡猾但又愚蠢
【课文写作特色】
  1.叙议结合的手法:议论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提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七、理解性默写
1、“乃悟前狼假寐”中的“假寐”的表现是:目似瞑,意暇甚
2、表现屠户的警觉性高的句子是: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3、表现狼阴险狡诈的句子有: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4、表现狼贪婪的句子有: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5、描写狼“犬坐于前”的神态的句子是:目似瞑,意暇甚6、描写狼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7、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句子是: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8、表现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的句子是:屠惧,投以骨
复投之9、本文段表现狼贪婪、凶恶的本性的句子是“缀行甚远”“并驱如故”。
10、根据题目要求填空。(4分)&
《狼》一文中表现狼“黠”的本性的句子有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两句);表现屠户警惕性很高的句子是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八、开放性试题
1、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谚语比较多,请各写出2个。
成语:狼狈为奸、狼狈逃窜、狼吞虎咽、狼狈不堪、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烟四起、引狼入室。&
谚语:(1)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2)狼肚子里没有好心肝。
2、第④段的内容是什么?在整个故事情节当中,这段是什么部分?
答:屠户杀狼。高潮和结局。
3、屠户起先怕狼,后来怎样战胜狼的?屠户战胜狼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放弃了妥协的思想,认清了狼的贪婪的本质;能抓住最佳时机 ②凭借自己的勇敢智慧。
4、全文以   和   表达方式为主,揭示出  ,  说明      告诫人们                      
答①记叙和议论&&
②狼贪婪,凶残,狡猾的本质&&
③狼再怎样狡诈,都敌不过人的智慧&&
④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5、本文虽短,但狼的贪婪狡诈却刻画得入木三分。请把表现狼的贪婪和狡猾的重点词句圈点出来。&&
我的圈点:①狼的贪婪: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眈眈相向;
②狼的狡诈: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6、文章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看,它又告诉“人”什么呢?(4分)
答: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九、谈感想启示试题
1.这篇课文给你那些启示?(通过本文的阅读,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存任何幻想,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去夺取最后的胜利。
2.屠夫战胜狼的故事一定给了你很多启示。请任选角度结合课文谈一谈你的收获。(2分)
答:示例:对待敌人不能一味妥协,退让,这样只能让对方得寸进尺;遇到危险情况不是硬拼,而应该用智慧战胜敌人,保护自己。(要从取胜的结果中探究出有价值的答案,根据学生答题情况酌情给分,2分)
3、我们从小接受的是做个“好孩子”的教育,这种“好孩子”往往被定位成像羔羊一样温驯,像小牛一样憨厚,像兔子一样谨慎,像小鸟一样依人。如果现在我们以强悍的姿态去做一匹狼,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阐明你的观点。(不少于两点)
赞成:如果你不甘做一名弱者,苟且偷生,随遇而安,如果你不想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被淘汰,你就必须汲取狼的智慧,以积极、顽强的心态去面对社会人生。记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十、试卷常考题
24.其中一只狼为什么要“犬坐于前”,“目似瞑”,装出“意暇甚”的样子?(3分)
答:.它要诱惑屠夫,好让另一只狼从积薪后打洞攻击他。
26、从后面的发展情节来看,“一狼径去”是为了&&&&&
“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是为了&&&&&&&
&,表现了狼的&&&&
&。(3分)
答、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盖以诱敌 、狡诈、凶残、贪婪 等。
27、文段中最能表现屠户当机立断杀狼的描写是&&&&&
&。(2分)
答、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18、本段中表现“狼亦黠矣”的句子有哪些?各用的是什么描写方式?(3分)&
答、(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动作描写。&
(2)目似瞑,意暇甚。神态描写。&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动作描写。
19、这段文字主要写了&&&&&&&&&&&
(用四个字表示),从中可看出,屠户的性格&&&&&&
,狼的本性&&&&&&&&&
。(2分)答、屠夫杀狼  勇敢警觉  狡诈贪婪
“其一犬坐于前”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B&&&&&&
A、 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C、 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10、文段中表现狼“黠”的本性的句子有&&&&&&&&&
。表现屠户警觉的句子有   &&&
。(4分)& 答、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 。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
23.本段中有许多写屠户动作行为的词,在这些词下加横线。(如“暴起”等)(2分)
23.劈、(数刀)毙、欲行、转视、断、毙、悟(少、错一个词扣0.5分)
24.本段对屠户的描写,表现了屠户具有&&&&
&&&&&&&等性格特点。(2分)24.机智、勇敢、细心等。
2.第一段中哪些语句体现出“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分)
答: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请你认真的思考并回答屠夫最后为什么能刀劈两狼?仅仅是勇敢吗?(4分)
答:3.要想战胜敌人,不仅仅要勇敢,还要有智慧,善于思考。
4.读过这则寓言故事,你领悟到了什么?(5分)
答:4.再狡猾的动物也战胜不了人,因为人有动物没有的智慧。(意思对即可)
1.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2.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3.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答案:1.文中表现狼的狡猾的语句:“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陵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2.文章写出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动作表现出来的。“顾野有麦场……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面对狼的“缀行甚远”,屠户心理状态怎样?他用什么办法对付狼的?“屠惧”“投以骨”
3、狼得骨头后表现怎样?从这里可以看出狼的什么本性?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表现狼的凶残和贪婪。
4、全文表现了狼的那些特点?
全文表现了狼的凶恶、贪婪、狡猾但又愚蠢的特点。
5、为什么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狼虽然阴险狡诈,善于耍弄欺骗的伎俩,但终究逃不脱灭亡的命运。因为人有狼所没有的力量、勇敢和智慧。人能战胜狼,战胜一切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狼》,完成下列问题: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小题1:本文的作者是
,  (朝代)人,作品有短篇小说集《
》(3分)小题2:解释下面划线词语。(4分)(1)其一犬坐于前(
(2)一狼洞其中(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乃悟前狼假寐(
)小题3:翻译句子。(4分)(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小题4:屠户对狼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屠户的机智体现在何处?(4分)
小题1:蒲松龄,清,《聊斋志异》小题1:(1)像狗似的(2)打洞(3)他的,屠夫(4)睡觉小题1:(1)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还是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2)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小题1:有恐惧到与狼斗争并积极出击杀死了狼。找柴草堆作掩护放下担子,拿起刀,为自己争取了主动。一跃而起,攻其不备杀死一只狼。乘胜追击,又杀死了另一只狼。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根据平时的积累来填写即可。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注意(1)(2)的特殊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屠户对狼的表现来分析前后的变化,从态度的变化来分析屠户的机智即可。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小题。(13分)母狼的智慧
(毕淑敏)①“仅次于人的聪明的动物,是狼,是北方的狼。南方的狼是什么样,我不知道。不知道的事不瞎说,我只知道北方的狼。……沙漠和森林交界地方的狼,最聪明。那是我年轻的时候啦……”老猎人舒展胸膛,好像恢复了当年的神勇。②“狼带着小狼过河,怎么办呢?要是只有一只小狼,它会把它叼在嘴里。若有好几只,它不放心一只只带过去,怕它在河里游的时候,留在岸边的子女会出什么事。于是,狼就咬死一只动物,把那动物的胃吹足了气,再用牙齿牢牢紧住蒂处,让它胀鼓鼓的好似一只皮筏。它把所有的小狼背负在身上,借着那救生圈的浮力,全家过河。③“有一次,我追捕一只带有两只小崽的母狼。它跑得不快,因为小狼脚力不健。我和狼的距离渐渐缩短,狼妈妈转头向一座巨大的沙丘爬去。我很吃惊。通常狼在危机时,会在草木旺盛处兜圈子,借复杂地形伺机脱逃。如果爬向沙坡,狼虽然爬得快,好像比人占便宜,但人一旦爬上山坡,就一览无余,狼就再也跑不了。④“这是一只奇怪的狼,也许它昏了头。我这样想着,一步一滑爬上了高高的沙丘。果然看得很清楚,狼在飞快逃向远方。我下坡去追,突然发现小狼不见了。当时顾不得多想,拼命追下去。那是我平生见过的跑得最快的一只狼,不知它从哪儿来的那么大的力气,像贴着地皮的一支黑箭。追到太阳下山,才将它击毙,累得我几乎吐了血。⑤“我把狼皮剥下来,挑在枪尖上往回走。一边走一边想,真是一只不可思议的狼,它为什么如此犯忌呢?那两只小狼到哪里去了呢?已经快走回家了,我决定再回到那个沙丘看看。快半夜才到,天气冷极了,惨白的月光下,沙丘好似一座银子筑成的坟,毫无动静。我想真是多此一举,那不过是一只傻狼罢了。正打算走,突然看到一个隐蔽的凹陷处,像白色的烛光一样,悠悠地升起两道青烟。⑥“我跑过去,看到一大堆干骆驼粪。白气正从中冒出来。我轻轻扒开,看到白天失踪了的两只小狼,正在温暖的驼粪下均匀地喘着气,做着离开妈妈后的第一个好梦。地上有狼尾巴轻轻扫过的痕迹,活儿干得很巧妙,在白天居然瞒过了我这个老猎人的眼睛。⑦“那只母狼,为了保护它的幼崽,先是用爬坡延迟了我的速度,赢得了掩藏儿女的时间。又从容地用自己的尾巴抹平痕迹,并用全力向相反的方向奔跑,以一死换回孩子的生存。”
(原文有改动)小题1:仔细阅读文章,说说母狼的哪些行为细节中表现出了它的“智慧”?(3分)小题2:第⑥段中划线句子“在白天它居然瞒过了我这个老猎人的眼睛”中“居然”、“老”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小题3:结合梁实秋的《猫的故事》、蒲松龄的《狼》和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说说你如何看狼这个动物?(4分)小题4: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根据你对选文主题的理解,另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7分)林徽因传(节选)张清平①1920年初夏,林徽因伴随父亲来到了欧洲。②各处景物走马灯似的从眼前流过,各种印象叠加在了一起:巴黎街头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空气,罗马游览胜地绿色松林如波涛般望不到尽头,阿尔卑斯山上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法兰克福一碧如洗的蓝天上盘旋的鸽群,钟声、鸟鸣、树林、草地组成了和谐的交响,风情万种;遗址、遗迹如珍奇宝石穿成的项链,浪漫多姿;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③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敞开心灵摄取吸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纷至沓来的杂驳信息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同时,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在父亲频繁外出的时间里,孤零零的她时常想,父亲出去给别人演讲些什么呢?他讲的那些问题有那么重要吗?他怎么根本就不在意近在身旁的女儿呢?④一个人的时候,她更多的是偎在壁炉旁,一本接一本地阅读英文版的书刊。此时,她才对北京培华女子中学严谨的学风心怀感激。来到英国后,她没有怎么费力就能够自如地与人交流和用英语阅读。她读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读丁尼生、霍普金斯、勃郎宁的诗,读萧伯纳的剧本。刚开始,她的阅读还带有学习英语的目的,可读着读着,这些书就引领着她进入了一个令她心醉神迷的世界。尽管其中的一些作品她早在国内就看过林琴南的中译本,可如今读过原著,她才知道那些文言的译本是多么蹩脚,简直不能传达原文的情致于万一。徽因天性敏感细腻,文学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种种体验,激起了她强烈的共鸣。⑤伦敦的天气仿佛永远只有好坏两极。春夏之际,太阳明媚而艳丽。垂柳柔柔的枝条在风中软软地飘荡,星星点点的野花点缀着青葱绵密的草坪,一切都有着鲜明的色彩,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这时节,徽因总爱跟着女房东一同外出。女房东是一位建筑师,徽因常和她一道出去写生、作画。她最爱去的地方是剑桥一带,那里有画不完的各种建筑和景致。徽因拿着一本书,坐在草坪上,四下望去,皇家教堂富丽庄严,皇家学院散发着宁静、幽雅的气息,“三一学院”图书楼上,拜伦雕像风神潇洒地凝视着遥远的天际。⑥在国内,徽因随着家庭的搬迁,南来北往走过许多地方,出国后跟着父亲也到过一些城市。可只有在这里,在尽情领略了英国剑桥脱尽尘埃的景色后,她才恍然觉察,那
的朝晖晚霞,好像可以随着空气、星光一起渗透进人的灵魂。⑦她想起小时候住在祖父家,看过好多宋元名家的山水画。那时她不明白,为什么那些画卷上,总是画着那么雄奇的山川,那豆大的房舍和米粒大小的人物。如今她懂了,人在自然的怀抱里真是很小,小到只想变成一株草、一朵花、一滴露珠。在与女房东的交谈中,徽因知道了建筑师与盖房子的人的区别,懂得了建筑与艺术密不可分。以这样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国内国外看过的庙宇和殿堂,果然就对这些建筑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⑧从这时起,徽因萌生出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相关链接】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曾参与国徽设计和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改造传统景泰蓝,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小题1:第⑥段横线上填写的词语依次是
A.潺潺奔涌无边青青明艳灿烂窈窕玲珑
B.无边青青窈窕玲珑明艳灿烂潺潺奔涌
C.无边青青潺潺奔涌窈窕玲珑明艳灿烂
D.潺潺奔涌窈窕玲珑无边青青明艳灿烂
小题2:第②段画线句“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
。(4分)小题3:第③段中提到“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的感受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
(4分)小题4:阅读第⑦段,完成题目。(5分)(1)根据上文,“以这样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国内国外看过的庙宇和殿堂”句中“这样的眼光”具体指的是
。(2分)(2)用“这样的眼光”看苏州园林,从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字数不限;3分)
小题5:下列对结尾画线句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徽因喜欢欧洲优美的风光,因此产生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
B.林徽因领悟了建筑学的真谛,从而立下成为建筑学家的愿望。
C.林徽因立志成为建筑学家与身为建筑师的女房东也有一定的关系。
D.林徽因的立志源于她顿悟了中国传统美学和欧洲建筑艺术的共性。
小题6:结合本文内容和相关链接,我们知道,林徽因的成就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请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80字左右;8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5分)母 亲 莫言①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辟落后的乡村。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③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④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正是我们家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⑤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⑥曾经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盛着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⑦老太太的话让我感到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使我感到了一种不可消灭的精神力量,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是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小题1:第①段划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2分)小题2:文章回忆了有关母亲的两件事情,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4分)(1)
小题3:第④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4分)小题4: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
描写,其作用是
(3分)小题5:根据选文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文章开头描写母亲在白梨花树下捶打野菜的情景,渲染了一种沉重的氛围。
B.“劳作最辛苦”、“饥饿最严重”与“哼唱小曲”形成对比,突出母亲的乐观。
C.第⑥段对老太太卖蔬菜的描写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D.由老太太的坚强拓展到人类顽强生存的信念,使母亲的坚强有了深刻意义。
小题6:阅读全文,结合文中母亲的形象,谈谈你对第⑦段“这是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这句话的理解。(80字左右)(8分)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0字人物心理活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