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奇妙的对联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赏析名联;尝试对对联。
(二)过程与方法
课前搜集整理,课内讨论交流,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借鉴仿写,使学生有所积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对联知识尝试对对子。
【教学方法】采用板块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联系以前学过的古诗文,温故知新,引导学生掌握对联知识。
【教学准备】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搜集活动,积累一些对联故事和名联,为课堂活动做好准备;教师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亦可让学生讲述课外搜集的有关对联的故事)。
以郑板桥智识奇联的故事导入――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
[缺“一”(衣)少“十”(食)没“东西”]
二、板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多媒体课件显示)
1.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学生回答后多媒体显示)
l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
l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l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l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仄起平落。
2. 指导学生根据对联的常识完成课本练习。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1)上联:孙行者&下联:祖冲之(胡适之)
要求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说出理由即可。
(2)上联:一代文章推《子夜》&& 下联:毕生心血似《春蚕》
(要求学生按照对联的基本要求回答,然后多媒体显示)
三、板块二: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多媒体课件显示)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分类以及欣赏对联与语文学习的关系。
对联大体可以分为名胜类、喜庆类、哀挽类、谐讽类、文艺类、行业类、集句类等
2.师生共同赏析课本名联,要求学生讨论说明来历和妙处,教师适当点拨。(见课本)
3.妙联撷趣。(多媒体显示教师与学生辑录的妙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奇联共欣赏。)(多媒体课件显示)
①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岳阳楼?范仲淹)
②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醉翁亭?欧阳修)
①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洒泪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
②千古奇冤莫须有&& 百战忠魂归去来(岳飞)
③恩泽曾为天下雨&& 来仪不愧古人风(周恩来?藏头联)
④此志得舒&& 为民舍予(老舍)
①昔具盖世(该死)之德&& 今有罕见(汉奸)之才(讽刺汪精卫)
②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含义袁世凯对不住中国人民)
①闻香下马&&& 知味停车(饭店)
②由此登堂入室&&& 任君平步青云(鞋店)
③虽为毫末技术&&& 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
④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 东南西北四方宾至如归(宾馆、旅社)
⑤常留桃李春风面&&& 聊解蒹葭秋水思(照相馆)
①劝君更尽一杯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酒店)
②君子之交淡如&&& 醉翁之意不在
(传说一士人家贫,欲与朋友祝寿,无钱买酒,遂以水代酒曰:君子之交淡如,其友笑答:醉翁之意不在。上联出自《庄子?山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下联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主人有意隐去“酒”字,足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和高雅的志趣决非泛泛的“酒肉”之情可比。纯朴友情,尽在对中。)
妙联撷趣:
①曹梦德兵败赤壁刘欢孙悦&&& 汉高祖封侯洛阳萧红韩寒
②闲人免进(贤人进)&&& 盗者休来(道者来)&[增字联]
③流水夕阳千古(恨)&&& 春露秋霜百年(愁)&[减字联]
④感时溅泪&&& 恨别惊心
⑤升官发财请走别路&& 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黄埔军校大门联,后来有人巧妙的换了“请”和“莫”两个字的位置,具有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此环节由学生讨论发言说明妙处,教师适当启发、点拨补充)
四、板块三:牛刀小试显身手――撰写对联
(多媒体显示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发言,教师启发、点拨)
&1.给出上联对下联。
①上联:行千里路 &&下联:(&读万卷书 )
②上联:精卫填海&&下联:(&&&&&&&&&& )
精卫填海&&&&&&&&&&&&&&&&&&&&&&&& 雪中送炭
女娲补天(愚公移山)&&&&&&&&&&&& 锦上添花
望梅止渴&&&&& &&&&&&&&&&&&&&&&&&&绳锯木断
画饼充饥&&&&&&&&&&&&&&&&&&&&&&&& 水滴石穿
2.对联寻亲: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
①发愤识遍天下字&& &②雨滋春树碧连天&
③腊梅吐芳迎红日&& &④学海无涯勤可渡
⑤书山万仞志能攀&& &⑥立志读尽人间书
⑦绿柳展枝舞春风&& &⑧风送花香红满地
(①⑥、⑧②、③⑦、④⑤)
3. 对联与生活息息相关,凡眼前景、身边事皆可入对联。请根据所提供的情境作集句联。
①今天,青春年少的学子、博学多才的老师和可亲可敬的长者济济一堂,辑一副对联,描写此盛况。(参考:群贤毕至,谈笑有鸿儒;少长咸集,往来无白丁。)
②辑一副对联,表达你和远方的朋友之间的友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 高考对联集锦:(多媒体显示)
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1. 扫千年旧习 (&&&&&&&&&& )
2. 祖国江山好 (&&&&&&&&&& )
3.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
五、布置作业(多媒体显示)
1.课外继续搜集妙联。
2.继续完成对联练习题。
3.为学校图书馆和宿舍各写一副对联。
【上一篇】
【下一篇】丁艳萍 生命阅读名师工作室
当前位置:&&&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上传: 陶灵 &&&&更新时间: 13:00:01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如起源、特点、种类等。 2、尝试对一些简单的对联。 3、学习欣赏一些名联。 教学重点: 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对仗、平仄等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 让学生尝试对简单的对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联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有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郑板桥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不一会儿,他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愁眉苦脸,送来的粮食、衣物正好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同学们从这副对联里能看出什么?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缺衣少食)&&原来对联竟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的奇妙世界。 二、走进对联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 ⑴什么是对联?&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上联&也叫&出句&,下联也称作&对句& 。(课本p77对联常识第一段)让学生齐读 & (2)对联的起源:最早人们在门上贴的并不是对联,而是在桃木板上画上神荼t&、郁垒这两个门神。远在周代就有用桃木来镇鬼驱邪的风俗。桃符本来是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方三寸的桃木板,后来在上面画上这两位门神的像为符。每年正月初一,家家户户换上新符。说明神荼、郁垒在此,妖魔鬼怪胆敢前来,就抓起来去喂虎,以保来年平安吉祥。北宋王安石曾在&&元日&&诗中描写了这种古老的风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歌剧&&白毛&&中喜儿唱道:&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可见,这种风俗流传久远。 到了唐以后,有人开始把桃符上的门神神荼和郁垒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恭。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生病,听见门外有鬼魅呼叫,以告群臣。秦琼和尉迟恭戎装立于门外,夜果无事。于是令画工画两人像,悬挂宫门左右。后世沿用此习,秦琼和尉迟恭就成了门神。 后来,因为用桃符的人多,而画像又不易,所以就干脆把秦琼、尉迟恭甚至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写在桃板上,悬挂在大门两旁,这就将桃符上的画变成了文字,也就产生了对联的基因。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不断进步,认为写上几个人的名字还不如写上一些押韵上口的喜庆吉利的诗句,这样就出现了第一副对联: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寿 --------五代时期后蜀王孟昶作 在明太祖的倡导下,对联蓬勃发展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如解晋、祝允明、唐寅等对联高手。 ⑶对联的种类: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严对和款对 引入七对对联,指导学生进行比较,总结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欢庆此日成佳偶;欣喜今朝结良缘&(结婚时候) ②&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祝寿) ③&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 ④&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打擂台) ⑤&辞旧岁再创千秋业,过新年更上一层楼&(春联) ⑥&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书店) ⑦&美味招来云外客,清香引出洞中仙&(饭店) 总结: ⅰ、首先由7对对联很明显的看出对联的第一个要求:字数要相等。但也有特例比如说民国时候,袁世凯死后,有人就写了副上下联字数不同的联,&中华民国万岁;袁世凯千古&,大家看这个对联,&万岁&对&千古&,可以,但&袁世凯&对&中华民国&,三个字对四个字,在规则上当然不行,可是这副联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此,它里面有个寓意,暗含了什么意思,有没有同学能看出来的?师:这对联表面上是不规范,&袁世凯&三个字对不上&中华民国&四个字,这其实是对袁世凯的批评,说他怎么样?暗含的意思就是妄图称帝的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是中华民国的罪人 ⅱ、以第一对对联为例,上为&欢庆&,下为&欣喜&,上&此日&下&今朝&,上&佳偶&,下&良缘&其它几联里也是这样,如上&东海&,下&南山&等。请问,这个对联的上下联用字能不能重复、相同?不能。所以我们就找出了对联的第二个基本要求,&用字不重复&,当然是在上下联相同位置用字不重复。即上联第一个字用&欢&,下联第一个字就不可以再用&欢&;上联第二个字用&庆&,下联第二个字就不可以再用&庆&。如果上下联用字可以重复的话,那天下没有我们对不出的联了 ⅲ、大家看这几副对联上下联在用词的词性上有什么特点?以第五副对联为例(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拳、脚&&名词,打、踢&&动词,南山、北海&&方位名词,猛、蛟&&形容词,虎、龙&&名词。得出对联的第三个特点:词性要相同。举个例子:陈寅恪在1932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出的一道题:孙行者。从词性的角度分析:孙&&名词,行&&动词,者&&虚词。 ⅳ、关于上下联的词性相同相当,还要注意一点,就是我们所对出来的词在内容上要有一定的关联,最好属于同个物种,比如同是天文地理用词,同是草本鸟兽用词等等,就是词的种类上也要有要求。讲一个笑话给大家听,说古时候嘛,在私塾里,学生都要学习对对联、对对子。有一次,教师出了个两字联&嫩松&让学生对。学生甲对出&老柏&,注意&柏&本来应该念bǎi,但在这里&柏&是念成b&的,我们看到了,&嫩&对&老&,形容词对形容词,&松&对&柏&,名词对名词,完全符合对联要求,很好。所以,私塾老师夸奖了学生甲,学生乙听到甲对出&老柏&受到表扬,就得到启发,连忙说&我也会对,我对&干爹&&,(众笑)老师很生气,认为他胡闹,用戒尺打了乙一下,乙被打了还不服气地说&老师,你怎么不打老&伯&,而打干爹呀?&(众大笑)这个故事其实很好地反映了对联的基本要求,按照我们刚才所说的对联第三个要求――词性相同,学生乙所对的&干爹&也符合要求啊,为什么不行呢?种类不一样 ,词的种类差太远,完全不相关。这样也不行,所以我们的对联基本要求之四应为&词性(种类)相当&。 ⅴ、以第五对对联为例。&辞旧岁再创千秋业,过新年更上一层楼& 辞旧岁&& 动宾结构&&&&& 过新年&&动宾结构 千秋业&&偏正结构&&&& &&&&一层楼&&偏正结构 辞旧岁/再创/千秋业,过新年/更上/一层楼 停顿相同,结构相当 上联有什么结构格式,下联相同的位置也应该有什么样的结构格式。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动补对动补。对联的要求之五:结构相似。 举两个对联题:这个不是要求大家去对出下联,而是要根据上联的结构格式特征来推导出下联,看这一题,&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画亦精,字亦精,______&,大家看这横线上应填哪四个字?因为上联有四个&老&字,下联也应该有四个&精&字,而且上联的最后一句首尾都是&老&字,所以下联最后一句首尾也应是&精&字,以&精&作首尾的四字成语&&&精益求精&。就是要按照上联的格式来推导下联,这也是对联考查的一个方式。同样的,我们再看一个类似的题目。&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____玫瑰花,春___香&,大家做一下看看。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ⅵ、以上讲的基本上是针对对联表层的东西,下面我们说一下对联内容上有什么样的要求。还是先看讲义上的几副对联,我们可以发现,每副对联上下两联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关联,比如第一副跟结婚有关,第二副跟祝寿有关,第三副理发,第四副武艺,每一副都有一定的主题,上下联都围绕同一主题。如果上联说结婚,下联谈理发,就不伦不类了。大家初中都学过唐诗,其中千古名句,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写的是边关的景物描写。如果不顾上下句内容的相关,改为&大漠孤烟直,小狗尾巴弯&。那就不行啦。上次我们做得第三单元的卷子的最后一题,很多同学都错选了d,就是没有没有注意到这点,全诗表达的是悲的意境,而d表达是一个欢快的意境,两者是相矛盾的。因此,对联的要求之六:围绕同一主题。 ⅶ对联要求之七:仄起平收,平仄相对 古代对联讲究仄起平收。(上仄下平) 古代习惯从右边读起,所以面对大门, 左边的为下联,右边的为上联。 以每一联的最后一个字为准,上联末字为&仄声&,即&三、四声&,下联末字为&一、二声&。 下面是一些对联,请根据上面我们讲的对联的基本要求,配对及找出上下句。 春山一路鸟空啼&&&&&&&& 日暖神州万木荣&&&&& 锦江春色来天地&&&&&&&&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晖又红万朵花&&&&&&&& 老梅到时自然红 芳草春来依旧绿&&&&&&&& 玉垒浮云变古今 春回大地千峰秀&&&&&&&& 冬雪欲白千里草 对联规则: 名对名,动对动, 实对实来虚对虚, 内容上下两相望, 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 之间莫有重字现。 三、学作对联 ⑴读对联: 上联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死。 下联是:酿酒硬是好陈醋坛坛酸。 横批是:人多病少财富。 有三种不同的读法得出不同意思 ⑵对联的写作方法: 1、联想法 ①相似联想&& 即性质或特点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之间的联想, 如 :春晖盈大地,瑞气满乾坤&&&&&&&&& 由花朵想到美人 ②相反联想& 如:扫千年旧习,树一代新风 &&&&&&&&旧习& &新风&&大&&小& ③相关联想&& &&&一代园丁乐,九州桃李香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铺张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 2、化用法:也就是灵活变化运用诗文名言或者成语典故来制作对联的方法。 如:有志者事竟成,破斧成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自勉) 对对联: 《声律启蒙》: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 例一: 天&&(& ) 风&&(&&& )水(海)&&(&&& )& 新&&(&& ) 日&&(&& ) 千山&&(&&& )&& 南北&&(&&&& ) 辞旧岁&&(&&& ) 千山秀&&(&&&&& ) 蜂采蜜&&(&&&& ) 例二: &失败&――(&& ),&失败者&――(&&&& ),&昨日失败者&对(&&&& ),&没有昨日失败者&――(&&&&&&& )。 3、逐字法 例:上联:窗外下暴雨& 烟尘滚滚起 下联: 雨&&暴雨&&下暴雨&&窗外下暴雨 风&&狂风&&刮狂风&&山上刮狂风 上联:门前碧水环绕 下联: 水&&碧水&&碧水环绕&&门前碧水环绕 山&&青山&&青山耸立&&屋后青山耸立 练习: 1、&对联寻亲&。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用线段把它们联接起来,使之重新变得完整。& & & a.时雨点红桃千树 a.山静无人水自流 & b.亭闲有竹春常在 b.春风吹绿柳万枝 & c.无意东风花半露 c.夜市千灯照碧云 & d.晴空一镜悬明月 d.有闲春色燕双飞 2、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_________________, &&&&& 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 &&&&& 量力而行。 3、2004年全国高考卷ⅱ语言运用题(4分) &&& 上联:&&& 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 下联: 妙联趣对 文竹&&武松(&文竹&为植物,&武松&是人名,二者在语义上风马牛不相及;但&文&对&武&,&竹&对&松&,堪为典范工对。) 陈水扁&&新汤圆(陈水扁是人名,新汤圆是物品,毫无瓜葛。但陈对新,水对汤,扁对圆,字面对仗工整。推陈可出新,烧水为滚汤,化扁堪为圆也。) 陶然亭&&张之洞(&张之洞&是人名,陶然亭是景点,毫无瓜葛。但&张、陶&为姓氏,&之、然&是虚词,&洞、亭&为景物,字面对仗十分工稳。) 赏析名联 1、傍百年树;读万卷书。 这是朱熹为白鹿书院题写的一副对联。&傍百年树&既指书院有苍翠的古树,又用俗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下联&读万卷书&即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对联仅寥寥八字,内涵十分丰富深刻,是朱熹的经验之谈,又是对后学诸子的劝勉。对联工整: 动数量名& &动数量名 (从词性上看) 动宾结构&& 动宾结构 (从结构上看)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3、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女卑为奴女又可称奴& (合字联) 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好友,两人常在一起谈古论今、弈棋联对。苏小妹常听哥哥夸奖佛印博学多才、才思敏捷,虽然表面没说,心中可不服,总想找机会难一难佛印。一天,苏小妹有事外出,正好在门口碰上了来拜访苏东坡的佛印和尚。佛印彬彬有理地问:&轼兄在家吗?&苏小妹对佛印的问话置之不理,却要佛印先对一副对子:&&&&&&&&&&&&&&&&&&&&&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此联是个很巧妙的拆字拼字联,&僧&是& 人曾&相拼,&佛&是&人弗&相连而成,而其中又暗藏不恭。佛印见小妹一脸得意的神态,不由得有意讥讽,便脱口对道: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4、莲子心中苦,梨儿腹中酸 该联相传为金圣叹(清初文学家、文学批评家)在刑场离别子女时所作。联语表面意思是写莲心之苦、梨核之酸,实际上是以&莲&谐音&怜&和&连&,寓含&可怜&、&连累&之意;以&梨&谐音&离&,寓含&离别&之意,全联意为&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子刑场离别时的心情,这副生死诀别对,出神入化,字字珠玑,一语双关,对仗严谨,可谓出神入化,撼人心魄。确为对偶精工、文辞优美的佳联。 (金圣叹因冒犯皇帝,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行刑日,凄凉肃穆,方圆不大的一块阴森森空地,四周闪着刀光剑影,显得阴森恐怖。胸藏秀气,笔走龙蛇,蔑视朝廷的一代文 学批评家金圣叹,披枷戴锁,岿然立于囚车之上。刑场上,刽子手手执寒光闪闪的鬼头刀,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眼看行刑时刻将到,金圣叹的两个儿子梨儿、莲子(小名)望着即将永诀的慈父,更加悲切,泪如泉涌。金圣叹虽心中难过,可他从容不迫,文思更加敏捷,为了安慰儿子,他泰然自若地说:&哭有何用,来,我出个对联你来对,&于是吟出了上联。儿子跪在地上哭得气咽喉干、肝胆欲裂,哪有心思对对联。他稍思索说:&起来吧,别哭了,我替你对下联。&接着念出了下联。旁听者无不为之动容,黯然神伤。上联的&莲&与&怜& 同音,意思是他看到儿子悲切恸哭之状深感可怜;下联的&梨&与&离&同音,意即自己即将离别儿子,心中感到酸楚难忍。这副生死诀别对,出神入化,字字珠玑,一语双关,对仗严谨,可谓出神入化,撼人心魄。) 5、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1945年抗战胜利后& 地名国名并列语义双关。表现了抗战胜利之后的欢喜之情。 这是一幅非常巧妙和工整的趣对.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在一次国民党举行的庆祝会上,主持者出一上联:中国捷克日本.意思是中国经过八年抗战,很快速战胜日本侵略者.&捷&在这里应该是&快&的意思.&克&是&战胜&的意思. & 很快有人对出了下联:南京重庆成都.南京本来是国民政府的首都,沦陷前夕蒋介石政府被迫迁都.下联的意思是:抗战胜利了,再次庆祝南京成为都城.&重&在这是&又&的意思. & 此联由六个地名组成,非常工整,意思也表达的上下呼应, 欢庆之情溢于言表,乃一难得妙对.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结语: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大观园里的一株奇葩,是民族文化里的一颗珍珠。今天我们学习了对联的基本知识,欣赏了优秀、有趣的对联,还尝试着创作了对联,体会了对联的美妙之处。学习对联知识,能培养我们的概括能力和驾御文字的本领。因此课后同学们可以再利用时间去探究这一中国特殊文学,去感受它独特无比的魅力。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当前位置:
> 各学科最新教案
内容:&&作者:&&搜索
[向郑]& 14:42:53
[张平]& 12:06:28
[肖静]& 11:02:19
[肖静]& 10:46:18
[徐琳]& 11:26:54
[周亚娟]& 09:11:53
[肖海伦]& 11:01:23
[肖海伦]& 11:00:40
[罗玺]& 21:41:07
[唐智敏]& 16:24:42
[陈卫华]& 18:18:02
[唐艳]& 17:17:13
[刘丽英]& 17:15:11
[刘念]& 15:36:35
[温小英]& 11:30:49
[牛琦]& 11:25:13
[何晔娟]& 11:10:57
[张海霞]& 09:14:35
[肖亚妤]& 08:11:22
[安蒙]& 19:51:22
[安蒙]& 19:50:59
[安蒙]& 19:50:21
[安蒙]& 19:49:27
[安蒙]& 19:48:32
[安蒙]& 19:47:17
[安蒙]& 19:45:49
[何康]& 17:43:45
[姜彪]& 16:05:16
[朱凤林]& 16:03:55
[张丹丹]& 15:33:34
[谭淋文]& 15:20:41
[尹瑜琳]& 15:15:47
[吴婷]& 15:12:09
[邹健苗]& 14:56:03
[邹健苗]& 14:55:18
[邹健苗]& 14:54:42
[邹健苗]& 14:53:34
[邹健苗]& 14:53:05
[熊建中]& 14:13:56
[李晓彬]& 10:27:17奇妙的对联_教案免费下载_百度优课
奇妙的对联
共有1位老师贡献了1套方案
覃中波贡献
配套资源 :
教学过程浏览 :
仅限个免费名额
百度优课出品
上传教学资料,赢取现金大奖
百度优课出品
仅限1000个免费名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奇妙的对联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