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块石碑盗墓笔记电影耗资两亿16万元引村民质疑?

责任编辑:南方政法网
上一篇:下一篇:政府承诺饮水工程迟迟未果&村民质疑工程变了样
&&&&&来源:&&&&&日07:54&&&&字号:|
最近,咸阳礼泉县阡东镇西桃村村民向我们反映,他们村2000多人饮水遇到困难,水利部门原本承诺的饮水工程迟迟不见结果,因此还引发了冲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来看记者的调查。
在咸阳市215医院住院部,记者见到了因饮水工程发生冲突而受伤住院的姜火建。
礼泉县阡东镇西桃村村民 姜火建:“村上开会说接水管的事情,我和村长走到门口就被打了,因为饮水工程的事,从中取暴利,通水管再向村民收280块钱。”
情况到底如何?记者驱车来到了礼泉县阡东镇西桃村,村主任邹准望带记者来到他们村的老水塔附近,记者看到,这个水塔确实比较破旧。
礼泉县阡东镇西桃村村主任 邹准望:“这就是20多年的老水塔了,现在将近一半,三分之二的人吃不上水,现在抽水时间一长,里面就没水了。村上以中心街为界,给村北边一天抽上三四个小时,然后,明天给村的南边抽三四个小时。”
记者:“你们这一块能供上水吗?”
礼泉县阡东镇西桃村 村民:“没有。”
记者:“为啥没有?”
礼泉县阡东镇西桃村 村民:“水塔放不下来水,咱把钱出着,也放不下来。”
记者:“有多长时间了?”
礼泉县阡东镇西桃村 村民:“有两三年了。”
记者:“跟你们一样的有多少户?”
礼泉县阡东镇西桃村 村民:“看,从这条街到那边都没有。”
村民告诉记者,县上原本准备在2013年给他们村新建水塔,但不知道为何一直没建起来。而他们邻村在大半年前都已经建好新水塔并投入使用。还让一些村民觉得奇怪的是,就在一个多月前,有施工队突然给老水塔前开挖并铺设管道,从而造成另一部分村民吃不上水。邹主任带记者来到一处施过工的土地前,他告诉记者,一个月前施工队在这里打了一眼井,已经出了水,但不知为何又用土堆填埋起来,也没有继续施工的迹象,因此怀疑国家100多万的饮水工程在他们村变了样。
礼泉县阡东镇西桃村村主任 邹准望:“给咱批的饮水工程,国家饮水工程,为啥只是在这仅仅钻一个井,用土一盖就放这了。其它的,比如说水塔、变压器、井阀为啥都不承诺实现呢。”
原本水利局承诺的新水塔为何迟迟建不起来,在礼泉县水利局,记者遇到了正协调处理此事的西桃村党支部书记邹俊东。
礼泉县阡东镇西桃村党支部书记 邹俊东:“水利局的安排,意思是先把管道先铺设,让暂时吃不上水的村民先接到老水塔下,村民先吃水。”
记者:“新井打了一段时间为啥又封起来了?”
礼泉县阡东镇西桃村党支部书记 邹俊东:“这个井在打好的情况下,管子头在外边露着,容易被人破坏,所以挖了些土先把这填起来。”
那么为什么先铺设管道到老水塔,以及何时才能建好新水塔,因为礼泉县供水股负责人闫股长不在,但他向记者发来了西桃村饮水工程情况说明,西桃村的新水塔建设属于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由国家财政支付,基本造价在103万左右,2013年9月份招标通过后准备动工,因为水源井、水塔、供电设施等工期比较长,为了尽快施工和保障群众用水,他们才将这些工程同时进行,但因为没有和村民很好的沟通,才导致了大家的误会。至于向村民收取的280块钱,是农村饮水工程入户的费用,这部分由群众自筹解决。他还告诉记者,西桃村的饮水工程在本周将再次开工建设。
礼泉县水利局供水股 闫股长:“新水塔肯定会建。”
记者:“大概啥时间会建好?”
礼泉县水利局供水股 闫股长:“工期三到四个月。”
(责任编辑:马磊)
分享文章到:陕西耗资建张灵甫陵园引质疑 匆匆更名为公墓
昨日下午,一些听说张灵甫陵园要拆的人赶来看,发现牌楼上的字已改本报记者王智摄
之前的牌楼上刻着“张灵甫将军陵园”
陵园内的石碑上有张灵甫将军生平介绍本报记者王智摄
  近日,因北京一家媒体报道西安市长安区东大村耗资60万元建“张灵甫将军陵园”,引起国内媒体关注,本报记者昨日前往该陵园探访最新情况。
  匆匆更名
  石牌楼上的“
  张灵甫
  将军陵园”工人用一面铜牌遮挡
  近日,北京一媒体报道“60万修建张灵甫墓园”引发网络热议。
  昨日下午4时许,原本矗立在长安区东大村南环山路上南侧的“张灵甫将军故居”的大石头,在东大街道办负责人现场督办下被搬走。
  下午5时许,东大村村南,4名工人用一面铜牌遮挡好石牌楼的“张灵甫将军陵园”几个大字,一名工人说,他们是下午接到通知后就赶过来的,“现在这里按照规定改为‘东大村公墓"。
  这时,不少村民也在牌楼下围观。一辆广东牌照轿车停在石牌楼下,一中年男子下车后,不断地用手机在拍摄包括牌楼、张灵甫衣冠冢以及“抗日名将张灵甫纪念碑”等等景观,“因为最近正好在西安,看到网上对这个事件关注度很高,就专门来看一下的”。
  热点回应
  为什么建设张灵甫墓园?
  “因张灵甫为抗日名将,故将衣冠冢建于此”
  附近多位村民也在牌楼附近逗留很久,一位村民称,当时修建墓园耗费了60多万元,“当时在村子的账务公开项目上,都写得很清楚”。随后,几名东大街道办的工作人员也来到这里,在对牌楼和墓园后面靓装石碑查看拍照后,匆忙离开。其中一位工作人员说:“下午4点左右,在街道办书记和主任现场督办下,将这路口刻有‘张灵甫将军故居’的大石头用大型机械吊走了,张灵甫与妻子合葬墓东边橱窗里陈列的有关张灵甫的4张照片也已经被拿掉。”
  针对东大村修建的这一墓园,长安区外宣办负责人介绍说,修建该墓园,长安区和东大街道办的政府部门均未参与。西北工业大学新校区建设时,征用了东大村位于环山路以北的集体墓地用地,因此为解决村民墓葬需要,村里就将东大村环山路以南15亩土地用作村民墓园。由于当时愿意将坟地迁到此处的群众并不多,考虑到张灵甫为村上历史名人,又是抗日名将,故此将张灵甫的衣冠冢也建于此处,引导村民迁坟。
  60万建张灵甫豪华陵墓?
  “建墓园共花60万,张灵甫墓葬花了2万元左右”
  “这里现在共有4000余村民墓葬,突出张灵甫的名字,可能也考虑到他作为抗日名将,会给村子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实际上张灵甫墓葬仅仅是这诸多墓葬中的其中一个。”该负责人表示,由于属于村集体墓园,为便于当地群众祭祀和管理,在园区修建有停车场、公厕、管理人员办公楼等配套设施,“经调查,这60多万元并非仅用于张灵甫墓葬的建设,张灵甫墓葬设施只有2万元左右。”
  目前,长安区区委、区政府已将调查情况及时向西安市委、市政府和省上有关部门做了汇报。“这15亩墓葬用地,包括现在张灵甫墓葬用地和其他村民墓葬用地,但两者之间有一道铁门和围墙,昨晚10时30分,已经被东大村组织村民连夜拆除,恢复原本村民公墓的本意。这座墓园牌楼上现在恢复为‘东大村公墓’只是回归了它的本来定位。”记者袁小锋
  张灵甫生平
  张灵甫(~),男,汉族,陕西省长安县人(现西安市长安区)。原名张钟麟,字灵甫,后因杀妻案改名张灵甫,字钟麟。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中将军衔,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曾任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日,于解放战争之孟良崮战役中被击毙,终年44岁。
  日,张灵甫出生在长安东大乡东大村的一户农家。家境不错的张父将张灵甫送入私塾,11岁的张灵甫进入小学。后考入长安中学。
  1923年毕业后,他回家乡担任了一段时间的小学教师。后接受新思潮的影响,张灵甫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张灵甫积极参与之余,深感学生的软弱无力。愤而投笔从戎,到河南开封参入胡景翼的国民二军军官训练团。
  1926年秋,张灵甫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总队,修步科,开始了他20年的戎马生涯。
  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张灵甫的长子张居礼替父亲领到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国务院颁发的一枚抗日纪念章,张灵甫将军的抗日功绩得以正名。
】【】【】村民质疑镇里未经群众同意“买卖”土地--中国土地流转网|农村土地网
当前位置: >
村民质疑镇里未经群众同意“买卖”土地
<font color=# 来源:中安在线 时间: 14:29:44
  原本是几个村筹集12.5亩土地建学校,但后来学校解散后,村民们却要不回土地了,镇里将该土地买卖了两次,村民们却没拿到一分补偿款。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据太和县李兴镇程庄村村民张先生介绍,1988年,“当时5个自然村共筹集12.5亩的土地,盖了新学校。”2003年,该学校解散。据村民介绍,学校原址后来被卖了两次,“两次都没有经过群众的同意。”村民说,“这以前是我们农民出的地盖的学校,现在莫名其妙被卖了,我们也没拿到一分钱土地补偿款。”  7月16日,李兴镇程庄村原村委会支部委员赵艳丽告诉记者,“这块土地并没有法包给方杨村村民,现在他们没权要求要回。”李兴镇政府党委书记耿新华则说,“这块地是经过招拍挂程序的,手续一道不少。”  关于村民们反映的土地被买卖前没有告知的问题,耿新华解释称,在当时的情况下可能仅通过部分村、镇领导同意,没有得到群众的统一意见。此外,村民反映的没有见到补偿款的质疑,耿新华表示,当时村民代表不愿意签字,所以钱就没分下去。
土地买卖,征地,耕地,国土
请选择您看过这篇文章后的心情:
本站联系QQ=&编辑: 业务1: 业务2: 网站合作:
Copyright & 2008-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法律顾问:
农村土地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耗资7亿的mv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