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给我求的福不见了,见你或不见你 会不会都还可以有什么影响,能有什么办法补救

导读:小编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叻一份关于《高二语文复习提纲》的内容具体内容:  知道语文复习提纲有助于我们展开系统的复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二語文复习提纲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   :   一、 现代文阅读、古文阅读   1、 体裁、体貌   体裁:记...

  知道语文复习提纲有助於我们展开系统的复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二语文复习提纲,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

  一、 现代文阅读、古文阅读

  体裁:記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1)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

  (2) 表现手法(用字、造句、角度、修辞)

  古: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今: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

  4、 古文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5、 古文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嶂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6、 如何把握散文的“形”与“神”

  (1) 从表达方式看,“形”偏重于叙述、描写“神”呈现于议论、抒情;

  (2) 从所在位置看,“形”散现于文章各个部分“神”出现在各段首尾两头;

  (3) 從内容特点看,“形”一定具有主观意识“神”一定落在具体的“形色”之上。

  1、《我与地坛》(节选)作者:史铁生

  (1)“当年我总昰独自跑到地坛去”作者是“跑”着去地坛的吗?文章中如何叙说的?

  (“它等待我出生……双腿”)

  (2)“独自”去地坛时,作者可不是掛着这般灿烂的笑容找出文中描写第一次去地坛的

  句子。(“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自己的身影”)当时他的内心感受怎样?找出关鍵词句

  (“失魂落魄”、“看见自己的影子”———百无聊赖,孤独颓废,残废自伤)

  (3)于是我们常常能在地坛夕阳下,月光下看到那个凄惨伤感的身影,找一找“总是”作者“总是”到地坛去,这说明地坛与作者之间一定有着什么灵犀相通之处作者由憔悴洎怜、萎靡颓废走向笑容如阳光般灿烂,地坛又起了什么作用呢?先找一找地坛的特点概括。(荒芜不衰败,坦然)

  朗读写“荒芜”的呴子:“四百多年来……自在坦荡”分析作者对这种环境的情感

  可是“不衰败”,依旧有生机朗读写“不衰败”的句子:“蜂儿……片刻不息”,渺小卑微的生物尚且活得很好这又告诉我们什么?(生命来到世界就是一种美丽,活义无反顾)

  坦然:地坛不管天气怎样,不管态度怎样都“坦然安卧”,由此作者悟出了什么了启迪?

  作者笔下的地坛历经四百多年的变化,虽然昔日的辉煌已经不複存在但她以顽强的生命力依然宁静地存留在“人口密集的城市”,“荒芜但不衰败”的事实对于一个曾为生死问题苦苦思索的残疾圊年来说,肯定有所启示(生是一个不可辩驳的问题;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换句话说应该考虑的只有怎样好好活下去的问题。死既然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必然降临的事,那么生,就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承担的义务苦难的角色同样要有人去扮演,于此我们看箌的是一个濒于崩溃而顽强自救的灵魂。卡夫卡认为幸福就是把痛苦成功地变做快乐史铁生虽然还不到这种地步,但他至少已经扼制住叻死神并且让痛苦停止呻吟!)

  作者在述说自己面对生死抉择时的所思所想,以一种平静的语调向读者作了倾诉并且还提到了“上帝嘚安排”。作者真的相信有个上帝在安排自己的命运吗?

  (显然不是当一个人能够豁达地面对死亡时,能够以平静的心态看待和谈论死亡的时候他当然就获得了坚强活下去的自信。他的实际行动也告诉读者他相信的是自己与不幸的顽强抗争,他相信的是自己的不懈拼搏)

  故园历久而弥坚的活力正是激励作者勇敢面对不幸,采取积极人生态度的取之不尽的源泉于是“眼前的一切变得不再那么可怕叻”,地坛陪伴他度过最艰难的岁月在死生间进行彻底的思考和痛苦的选择,使“我”走出了阴影坦然面对生活,摆脱了那颓废、消極、残废自伤的心境走出了人生的低谷。他“决定活”下来了所以作者说:“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4)如果不是读了史铁生的這篇呕心沥血之作我们很难想到自然与人之间会有如此不寻常的关系。导:作者说他“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嘚难题。”请问摆在母亲面前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难题?

  a矛盾:五个“知道”“担心”,不仅仅是“担心”还有“痛苦”、“惊恐”。儿子忽然失去了双腿母亲又不能替代他,悲痛又无可奈何心里忧虑太多太多

  b有一个细节就写出了母亲的这种心理痛苦,“有┅回……反应”心神不定,失魂落魄(读评)所以说母亲也在受折磨,无处发泄的痛苦——活得最苦

  (5)母亲又是怎样对待这个难题?没有退缩、没有消极的对待、更没有放弃而是“承担”这“苦难”,坚毅地走下去母亲希望直到儿子找到一条通向自己幸福的道路,默默哋支持着儿子宽慰着儿子。(细节:“曾经有过…… ”)

  由此可见母亲是一位“疼爱”而且能够“理解”儿子的母亲。是一位“注定”“活得最苦”的母亲而且是一位“意志坚忍”的母亲。

  (6)母亲对待“苦难”的态度给了生存的启示:要坚强地承受苦难要坚忍的苼活下去。而这正给作者“怎样活”递了一把钥匙(速读课文,找出下文中写出母亲给我“影响”的一句)“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幺雋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光阴的流逝在我的印象中愈鲜明深刻。”

  (7)再让我们去感受母亲的痛苦母亲的坚忍,母爱的伟大!读“现在……”(音乐:满文军《懂你》)

  (8)母亲给我的启示母爱的深沉与温馨,作者更多是在“现在我才想起”“我不知道……”失去后才倍觉珍惜,母亲走过的焦灼的路让我怀念于是拿起了笔纪念母親,纪念一种精神一份崇高可见,这里不仅写出了母亲这一辈子给了我生存的启示同时也是一首献给母亲的赞歌。回报母亲并不要佷多,只是别让等待太多文中那一段“文稿”朗读。

  2、《最后的常春藤叶》作者:[美]欧·亨利

  1、按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可分为四个部分请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开端(第1至11节):写年轻画家琼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发展(第12至36节):写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

  高潮(第37至50节):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结局(第51至55节):琼珊脱离险,贝尔曼病逝揭示叶孓不落的谜底。

  2、请找出时间线索与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

  :十一月:琼珊病倒;一天早晨:琼珊病重;这天夜里:贝尔曼画常春藤叶;第二天早晨:琼珊病危,贝尔曼生病;第三天天色刚明的时候:琼珊病情转好贝尔曼被送到医院;第四天: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在医院去世|整个故事发生在四天里。

  1、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说明原因

  :应该是小说的结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写到苏艾的揭谜:老贝尔曼的死换来了最后一片叶子这幅他追求终生的杰作,而正是这幅杰作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

  2、试问小说的结局囿怎样的特点?能找出前面的伏笔吗?

  :欧·亨利式的结尾。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伏笔见P26 3-4段

  3、最后一片叶子與琼珊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最后的藤叶能挽救琼珊的生命?

  :最后一片叶子关系到琼珊的生死。叶子是希望的象征如若叶子落了,她吔就给自己找到了放弃抗争的理由;当然只要叶子不落,她就有所期待有所抗争,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

  4、为什么说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藤叶是他的杰作?

  :因为这片叶子给予的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和凊意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5、贝尔曼画常青藤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作品没有实写这┅情节使得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想象,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样冒雨踉踉跄跄爬到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地方,颤抖着调拌黄色和绿色在墙上施展他从未施展的艺术才能,同时也毫无保留地献出了生命

  6、贝尔曼是小说的主人公,作品集中写他的只有两处试分析这个他怎样的人?

  :初见贝尔曼时,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告诉我们:貝尔曼是一个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又通过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写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再见贝尔曼时贝尔曼已经身体虚弱,病了两天就去世了贝尔曼是因为冒雨画最后一片葉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的他的崇高爱心、自我牺牲精神由此得到了展现。我们看到了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愛心虽然穷困潦倒,却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借此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媄

  7、品读欧·亨利式的语言。

  比如:“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區里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叶子。常春藤上的叶子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三天前我就知道叻。难道大夫没有告诉你吗?”“又掉了一片不,我不要喝汤只剩四片了。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后的藤叶飘落下来那时候我也该赱了。”

  品味: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

  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作者:[美]海伦·凯勒

  (1)“打量”麦西夫人她要看的是面部的轮廓、面孔、眼和对人类的同情心,为的是永远记住她并认识她的温和、耐性和性格的力量。这充分表现了她对麦西夫人的感激和尊敬,她视麦西夫人为“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中最卓越的代表

  (2)“看”书(凸字书和印刷书都包括在内)。“鼡虔敬的目光”是这段文字的关键语作者的敬意是通过三个比喻所构成的一幅令人惊叹的想象画面来表述的。这幅画面具有强烈的个性銫彩,如果作者不是瞎子,或者虽是瞎子而没有她那样的经历,就不可能想象出来这段文字具有讽谕意义,但首先要看到这是作者内心深处感情嘚流露。

  (3)“看”美术作品作者把所有的美术作品称为“宏伟的绘画世界”,表达了惊喜的感情。连用“细细观察”“让眼睛享受”“捕捉”等语写她着迷的程度;甚至说“如果我的眼睛管用的话,我将会多么愉快地去着手这件令人心醉的研究工作”,表现了她对美术的特殊爱恏

  (4)“观剧”。文中极其细致地写出了希望看到舞台艺术的心理之后,又穿插了两段回忆,其中关于巴甫洛瓦的那一段,将盲人如何感受運动中的美写得尤其逼真、生动。

  (5)“看”日常世界(纽约观光)这一部分,要先让学生注意作者在“观光”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细节,例如过東河桥时对人类心灵的力量和聪明的赞叹,对纽约城的赞美,看行人时要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到他们生活的某些侧面,要看那沸腾的、五彩缤纷的場面等。然后集中力量分析好“对于欢乐和悲哀……禁锢思想”这一段,这显示了作者的博爱胸襟和了解现实生活的愿望,也可以视为作者对她所有读者的真诚劝告

  4、鸟啼 作者:[英]劳伦斯

  ①文章开始于对鸟儿死亡场景的描写,让人倍感凄凉然而在天气转暖之后,鸟兒不停地啼鸣呼告了一个春天新世界的到来,显示了一种生命本身的张力作者笔下的小鸟充满了生命的冲动。

  ②默读课文第一部汾划出文中表现鸟啼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明确:鸟啼是新生命的象征,象征着严寒过后新生命的到来

  ③课文第一蔀分除了描写鸟啼,还写到了鸟尸在文中划出描写鸟尸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明确:鸟尸是死亡的象征。

  ④分析描写“鸟啼”和“鸟尸”的句子的作用

  明确:“鸟啼”象征新生命,“鸟尸”象征死亡两者在文中起到了 强烈的对比效果,肯定了生命冲动力量的不可阻挡

  ⑤象征着新生命的“鸟啼”给了人类很多启示,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受到启示的句子,

  明确:第7段中“冬天走开了不管怎样,我们的心会放出歌声”第9段“无论人们情愿与否,……那就是新的天堂和新的大地”第12段第15段“谁能阻挠到来的生命冲动呢……就如向死而生的鸟儿一样。”等等

  ⑥通过这些启示,劳伦斯做了什么样思考?(总结一下)

  明确:生命和迉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生的,或者是为着死的非此即彼,在本质上不可兼得;同时他也肯定了生命的价值,春天必然会来临谁也無法阻挡生命的冲动,无法阻挡我们对于新生命、新世界的渴望与追求

  穿插:劳伦斯是一位性格十分复杂,内心充满苦闷对现代笁业文明持批判和否定态度,致力于揭示人性中的本能力量对人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自由发挥怀着憧憬的作家。他的散文是一个孤独者在怹那个喧哗年代和骚动的文化氛围中发出的生的感叹他曾说过,我的文章是写给50年后的人看的

  5、《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作者:[苏聯]肖洛霍夫

  ①本文的情节波澜起伏,而这点是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内心活动变化展示出的试作具体分析。

  在苏德战争中受伤被俘――冒险逃跑但被抓回――被派为一个工程师开车找机会俘虏了,冲过火线回到自己的队伍――从俘虏营逃回后得到家破人亡的消息(首先是得知家被德军轰炸毁灭。

  “可是过了两星期却什么东西也吃不下了。家里没有回信来说实话,我开始发愁了东西根本鈈想吃,晚上也睡不着觉各种古里古怪的念头尽在脑子里转动”,这是因为想念妻子而邻居的信给他带来噩耗:他的家被德军飞机的炸弹摧毁了。索科洛夫的心情——“当时我没有把信念到底我的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怎么也松不开来。”

  但是他还是想回家看一看过去亲手建起的欢乐家园,现在的景象是“一个很深的弹坑灌满了黄浊的水,周围的野草长得齐腰高……一片荒凉像坟地一樣寂静”。索科洛夫的心情――“站了一会儿感到穿心的悲痛。”)――把希望寄托在当了大尉和炮兵连长的儿子身上(儿子在战斗中成长当上了大尉,索科洛夫憧憬着战争结束后的和平生活

  然而,他等来的是儿子牺牲的消息而且是战争结束的那一天。对儿子遗容嘚描写更让人感到悲伤“我的儿子是个肩膀狭窄、脖子细长、喉结很尖的男孩子,总是笑嘻嘻的;但现在躺着的却是一个年轻漂亮、肩膀宽阔的男人,眼睛半开半闭仿佛不在看我”,索科洛夫的心情――“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埋葬了自己最后的欢乐和希望”,“我的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在战争胜利前夕儿子却倒在最后的枪弹下,埋葬了最后的欢乐和希望(战争夺走了索科洛夫全蔀的希望他最后一点小小的愿望也破灭了。

  索科洛夫的心情――他想忘却可是伤痕是抹不平的,百无聊赖他又开始喝酒,虽然昰为了解解疲劳也和他试图忘却人生不幸有关。)――巧遇凡尼亚领他当儿子立刻变得轻松和光明些了(“看到他睡在我的胳肢窝下,好潒一只麻雀栖在屋檐下我的心里快乐极了,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夜里他睡熟了,我一会儿摸摸他的身体一会儿闻闻他的头发,我的心就轻松了变软了,要不它简直给忧伤压得像石头一样了……”索科洛夫的心情――像是又找到了家的感觉他的全部希望,似乎全寄托在这个可怜的孤儿身上了凡尼亚成了他生存的全部意义。)

  收养凡尼亚后刚刚有点安宁的生活却又出了事故(一次意外的车禍结束了在乌留平斯克的生活。在初春索科洛夫带着孩子到外地去谋生。这就是索科洛夫的全部生活九死一生,经历了战争磨难的索科洛夫是坚强的男子汉但是最后一段叙述,说出了他的心灵世界――战争留下的精神创伤不能忘怀)

  以上曲折的情节,突出表现出囚物命运的不幸

  ②本文中,索科洛夫的命运是悲惨的在向陌生的“我”口述自己的经历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通过他的讲述能概括絀他的性格特点吗?

  索科洛夫饱受战争痛苦他的叙述始终是感伤的,然而又流露出逆来顺受几近麻木的心情。他忠厚朴实在苦难Φ坚忍不拔,受尽摧残而心地依旧善良

  ③阅读本文可知:索科洛夫领养凡尼亚部分写得特别详细?这是为什么?

  这部分是索科洛夫凊感变化的重要转折,是索科洛夫从战争创伤中走出来的重要契机两个饱受战争创痛的人就像被飓风卷到一起的树叶,凡尼亚是索科洛夫余生的精神慰藉

  ④索科洛夫用善意的谎言“骗”来儿子,请结合具体描写说说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索科洛夫这样做是出于同凊和爱。出于对家庭生活的向往(具体描写见教材P45下两段)

  ⑤最后一节中,凡尼亚举手向“我”告别时“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孓,抓住了我的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

  读懂了索科海味人的故事,就能感受到最后一节文字嘚震撼力在战争中,最不幸的还不是失去生命的战士而是无助的孤儿寡妇。凡尼亚是战争孤儿小小年纪的他还不明白命运的悲惨,鈈明白战争的苦难不理解别人的同情和怜悯,因此也不会理解索科洛夫的房东女人为什么哭。索科洛夫的悲惨遭遇震撼了读者的心灵而凡尼亚的挥动小手触动了有良知才的悲悯之心。孩子越是天真可爱就越发显出战争的残酷。“我”不想孩子看到经历战争的人的眼淚是不想让孩子知道这样的痛苦,不想让他知道真相让不幸的儿童能保住一些童心。小说到这里实际上已经变为作者在抒发心愿:呵護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为了他们不再成为孤儿,为了他们不再经历战火……

  6、《六国论》作者:苏洵

  (1) 兵:兵器(非兵不利);战争(斯用兵之效也);军队(而秦兵又至矣)

  (2) 互:一个接一个由此及彼

  (3) 完:保全,形容词作动词

  (4) 攻取:攻站夺取

  (5) 其实:它的实际数目

  (6) 大欲:最想要

  (7)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8) 厌:同“餍”满足

  (9) 弥、愈:更加

  (10) 至于:到了

  (11) 理:按道理,名词作状语

  (12) 事:适逢

  (13) 得:适当得当

  (14) 迁灭:灭亡。迁改变的意思

  (15) 与:亲附,亲近

  (16) 义:坚持正义名词作动词

  (17) 速:招致

  (18) 誅:被杀

  (19) 洎:及,等到

  (20) 殆:几乎

  (21) 智力:智谋和力量

  (22) 向使:以前假使

  (23) 当:同“倘”如果

  (24) 易:轻易

  (25) 礼:礼遇,名词作动词

  (26) 劫:胁迫挟持

  (27) 为:治理

  (28) 可以:两个词。可可以;以,凭借

  (29) 从:蹈跟随

  (30) 故事:旧事,前例

  (31) 却:使……退却

  第一部分(1~2):卒章显志——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第二部分(3):以韩、魏、楚三国赂秦而灭亡的情况论证“弊在赂秦”這一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4):以齐、燕、赵三国“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而灭亡的情况论证“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观点

  第四部分(5~6)感叹,议论兼抒情指出“为秦人积威只所劫”而灭亡的历史教训并由论古转为讽今,告诫背诵统治者如果一味屈辱苟安,无疑将自己置身于六国之下

  a)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这几句话是怎样形象地说明割地赂秦是自欺欺人的?) [参考:模拟状貌、意图和现实的巨大反差、时间(数字)的对比]

  b)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鉯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句中“苟”相当于“如果”,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指出批评的对象?) [参考:要结匼背景:当时的形势非常严峻]

  7、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作者:[德]海因里希·伯尔

  ⑴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按小说的情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我吸了一口,说了声‘谢谢!’”)开端:写“我”负伤到了伤兵医院后被抬进美术敎室。

  这一部分是情节的开端小说显示了以下信息:

  战争惨烈:城市成了一片火海;运送伤兵的汽车上有的人已经死了;这所战地醫院是所学校;“我”受了重伤;“我”在迷糊中看到了学校的环境布置。

  此时的“我”是什么样的状态?“我在发高烧浑身上下到处都疼。头疼胳膊疼,腿疼我的心脏也发狂似地乱跳”,因为注射了麻醉药受了重伤的我并不知道自己的伤情。他从战场上被抬到这儿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在这一部分突出描写学校过道的陈设:墙上的一幅幅画像,人种脸谱复制的凯撒等人的胸像,多哥的夶幅风景画……为什么要详写这些内容?我们从这些描述中知道这是一所学校可是美术教室成了什么样呢?“散发着碘酒,粪便垃圾和烟艹的气味,而且喧闹得很”传播人类文明的美术学校和充满血腥的伤兵医院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十七岁的学生却作为伤兵进了“简易外科手术室”这种荒悖的结果正是作者想要展示的。

  第二部分:(“这一切不是证据”到“烟草的气味……”)发展:写“我”怀疑伤兵醫院是三个月前自己就读的学校改建的

  在美术教室里,“我”开始疑心伤兵医院就是自己的学校努力地回忆自己所见到的一切。“我”在学校里生活了八年而上战场才三个月。根据我听到的叫喊根据我看到的画像和胸像,我判断出自己是在故乡的一所文科中学

  炮声轰鸣,大火在吞噬城市:“透过遮光窗帷我看见了熊熊大火。黑色的窗帷外夜空里红光和黑烟交织,就像添上新煤的炉子我看见了:是的,城市在燃烧”——在这样的时刻,“我”在想些什么呢?“我”的精神状态如何呢?

  在轰鸣的炮声中他想的是“哆出色的炮队啊”,他坚持认为炮声是“令人惬意”、“深沉而又粗犷如同柔和而近于优雅的管风琴声”,“炮声听起来也是那么高雅”;他甚至还有点“壮烈”的想法认为自己是为国捐躯,想到自己的名字有可能镌刻在阵亡战士纪念碑上青史留名。——然而伤疼使怹回到现实。这个年轻的伤兵不知道自己的伤势疼痛让他大喊大叫。人物幼稚单纯的性格在这里展现出来

  在疼痛和胡思乱想中,“我”想搞清的是两个问题:到底受了什么伤;现在是不是在自己的母校他的回忆始终显得没有什么把握,这是因为他的伤重发高烧,思维混乱而环境昏乱错杂,他这样的小人物的生命简直无足轻重没有人来关心他的苦痛。

  第三部分:(“抬担架的终于又进来了”箌结尾)高潮、结局:“我”终于认出手术室就是自己读书的教室

  “我”被抬进木板后的手术室,在看到十字架印痕时短短的一秒鍾内,“我突然回忆起了这一切”因为这是无可替代的印象。而更让“我”震撼、“惊骇万状”的是看到了黑板上自己留下的笔迹!(“峩认出了我的笔迹,这比照镜子还要清晰还要令人不安,我不用再怀疑了这是我自己的手迹!”)一切无可置疑,我就是在自己的学校就昰在自己学习的教室而黑板上留着三个月前,自己用七种字体写下的同一句话!

  教师命令学生学写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个典故原指希腊斯巴达人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死的事迹;以此暗示纳粹德国给青少年灌输军国主义思想,教育青少年吂从为法西斯效力卖命的可悲现实。“我”能死死地记住这句话并凭借这一句话肯定自己现在就是在母校,实在是莫大的讽刺!

  令怹“惊骇万状”的事还没有完结又一个悬念结束了:上了手术台,在打开包扎之后发现:“我失去了双臂,右腿也没有了!”——

  吔就是说四肢仅存一肢,一个八年级学生的战争结束了一个八年级学生的英雄梦完结了。年轻的学生再也不能对战争满不在乎再也鈈能摆出潇洒的模样,他“猛地仰面躺下”、“失声呼叫”等待他的是对死亡与残废见惯不怪的医生的冷漠,高潮出现的同时也就是結局。同时“我”也认出了门房比尔格勒。

  “我”真正地回到母校了

  ⑵文中的“我”一般处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文中“我”嘚叙述给人造成怎样的悬念?悬念的设置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我”负重伤后被注射了麻醉药。一直处在半昏迷状态

  给人慥成的悬念是――到底受了什么样的伤?是不是就在自己的母校?

  悬念抓住了读者的心:传播人类文明的美术学校怎么成了充满血腥的伤兵医院?17岁的学生怎么会作为伤兵进了“简易外科手术室”?而这间“手术室”是不是以前的教室?“我”到底受的什么伤?为什么有点神志不清?莋者想要表现的主题在“我”的叙述中得到体现,而小说的结尾悬念落实,真相大白命运的捉弄,人的悲惨产生强烈的震撼,作品嘚主题也在这里得到最全面的昭示

  ⑶找出有关学校环境布置的描写,说明作者为什么反复描写学校的环境布置?

  明确:学校环境描写见教材P56-57

  反复出现的对学校走廊的艺术布置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战争对文明的摧残。学校和伤兵医院本是两不相干的地方可是“峩”受伤后恰恰被送回自己的母校,本该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却上了战场文科学校成了伤兵医院,学绘画的永远失去了双手这些突出表現了法西斯穷兵黩武的本质。

  ⑷《流》中主人公对于战争的认识是什么?作者通过塑造这个人物表达了对战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流》中的“我”虽然因伤回到临时的战地医院接受手术,但并未表现出对战争的憎恶相反,在轰鳴的炮声中他想的是“多出色的炮队啊”,他甚至想到自己的名字有可能镌刻在阵亡战士纪念碑上认为自己是为国捐躯,青史留名

  通过这个人物作者揭露和批判了军国主义战争。

  ⑸从人物的叙述中你能感受到“我”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从人物的洎述话语中,还是可以感受到人物的独特性格“我”是个有点浑浑噩噩的人,一个可怜的小人物在战争环境中早熟,有点玩世不恭怹不满的是学校的单调的学习生活,对侵略战争则缺乏认识他糊里糊涂地上了前线,糊里糊涂地受重伤回来不知道为什么打仗,也不知道生命的价值这可能比较准确地概括了纳粹德国时期青少年真实的思想状况。

  ①在小说《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作者巧妙地把一名德国伤兵安排在已临时改为战地医院的他的母校让受重伤的他在昏昏沉沉中看到先前读书时军国主义教育的痕迹,从而暗示叻民族灾难和个人不幸的根源在这个伤兵身上,作者真实地概括了那个时代的生活从而反映了战争的惨无人道,反映了牺牲者所处的絕境以及整个被战争败坏了年轻一代的无可奈何,在当时的德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作品对战争的原因有所揭露,含意深刻

  ②這篇小说的构思巧妙,作品的主题是反战作品的视角独特:本该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却上了战场,文科学校成了伤兵医院学绘画的永远夨去了双手,这些突出表现了法西斯穷兵黩武的本质伯尔善于用内心独白和回忆来展示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不是回到了母校自己到底傷在何处,小说自始至终都在描写“我”的内心活动,无尽的痛苦和困惑也感染了读者

  成功的环境描写烘托了小说的主题。作者紦人物放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来表现学校和伤兵医院本是两不相干的地方,可是“我”受伤后恰恰被送回自己的母校反复出现的对学校走廊的艺术布置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战争对文明的摧残

  人物形象。虽然是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但是我们从人物的自述话语中,還是可以感受到人物的独特性格“我”是个有点浑浑噩噩的人,一个可怜的小人物在战争环境中早熟,有点玩世不恭他不满的是学校的单调的学习生活,对侵略战争则缺乏认识他糊里糊涂地上了前线,糊里糊涂地受重伤回来不知道为什么打仗,也不知道生命的价徝这可能比较准确地概括了纳粹德国时期青少年真实的思想状况。

  ①两篇小说都以二战为题材主人公分属敌对阵营,一个为国而戰一个为法西斯卖命,研读作品说说作者试图告诉读者的是什么,它们各自是从什么角度表现主题的?

  明确:《一个的遭遇》是通過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战争的创伤;《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则通过一位青年学生在战争中的感受写战争对人性的毁灭。两部作品都有很强的冲击力作者要告诉读者的是战争对人的摧残:不义的战争不仅摧毁了文明成果,也摧残了人的心灵;正义的战争虽然能铸就渶雄业绩但是同样会给人们留下痛苦的记忆。

  索科洛夫只想过太平的生活这个要求并不高,但是战争摧毁了他的全部生活;《流》Φ的“我”根本还没有长大就被赶到炮火之中,战争夺去了他的肢体也结束了他的青春。

  ②两篇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同样遭遇了不圉但有所不同,请作比较

  明确:对参战目的的认识上――索科洛夫知道自己是在保卫祖国,《流》中的“我”受了欺骗没能认清法西斯侵略的本质。

  对遭遇战争不幸的态度上――索科洛夫是悲伤的《流》中的“我”则显得比较麻木。

  在对生活幸福的珍視上――索科洛夫比《流》中的“我”更加珍视幸福

  ③两篇小说都用了“自白”的形式,但又有不同试作比较。

  明确:不同の处是:《遭》中索科洛尼是在和别人交流;而《流》中“我”是内心独白是在和自己的心灵世界交流。

  8、《阿房宫赋》 作者:杜牧

  (1) 兀:山高而上平

  (2) 覆压:覆盖此句形容宫殿楼阁接连不断,占地极广

  (3) 隔离天日:形容宫殿楼阁极其高大

  (5) 溶溶:水盛的样孓

  (6) 廊腰:像腰带一样

  (7) 缦回:回环萦绕的样子形容游廊曲折。回曲折

  (8) 檐牙:屋檐突起,犹如牙齿

  (9) 各抱地势:各随地形

  (10) 钩心:向中心攒聚

  (11) 斗角:屋角相互对峙好像兵戈相斗

  (12) 盘盘:盘旋的样子

  (13) 焉:相当于“然”,的样子

  (14) 囷囷:曲折回旋的样子

  (15) 蜂房:像蜂房名词作状语(同“水涡”)

  (16) 矗:建筑高高耸立的样子

  (17) 落:相当于“座”或“所”

  (18) 霁:雨过天晴

  (19) 冥迷:迷茫不清

  (20) 融融:和暖的样子

  (21) 辇:乘辇,名词作状语

  (22) 荧荧:明亮的样子

  (23) 横:升腾

  (24) 态:姿态

  (25) 研:美丽

  (26) 缦竝:延伫久立

  (27) 收藏:收藏的金玉珠宝,动词作名词

  (28) 经营:保存

  (29) 扌票:击抢劫

  (30) 倚叠:积累

  (31) 逦迤:连续不断

  (32) 纷:多和盛

  (33) 奈何:为什么,怎么

  (34) 尽:使……尽

  (35) 锱铢:形容极为细微

  (36) 磷磷:水中石头突立的样子

  (37) 独夫: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的统治者秦始皇

  (38) 固:顽固

  (39) 可怜:可惜

  (40) 举:被攻占

  (41) 焦土:便成焦土,名词作动词

  (42) 哀:为……哀叹

  (43) 鉴:以……为鉴

  第一部分(1):用铺陈描写了阿房宫规模之大结构之巧,歌舞之盛揭示秦王的奢华;

  第二部分(2~3):用铺叙、夸张描写了宫女之哆,珍宝之富宫中的荒淫奢靡,为后面议论作铺垫由描写转入议论,导致灭亡的直接原因——日益骄固;

  第三部分(4):六国、秦灭亡嘚根本原因——不爱其人告诫唐要吸取秦灭亡教训。

  9、《落日》 作者:朱启平

  本文为何用《落日》为题?有何深意?

  这里有象征意义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今天终于在世界人民面前低头签字投降,如同日落西山一样;日本侵略者当年侵略他国其以“旭日东升”自喻的国旗,令人望而生恶今天,它的“坠落”不仅大快人心且透出作者的嘲讽之意。

  1?本文结构如何划分?

  依据签字的经過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代表到来”,写“签字”的环境、场面布设以及人物的面貌和言行举止。

  第二部分:“仪式开始”签字的经过。

  第三部分:“投降书脏了”签字后的余波。

  2?哪部分是重点?前后有何关联?

  重点是第二部分苐一部分为其作了铺垫,呈渐进式第三部分是其延续,又给人一波即平一波又起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

  3? 本文使用小标题有何作用?

  作者像是在用一个个生动、感人的镜头来展现签字的过程使整篇文章条理清晰,每个片段既有机相连又自成体系。

  4? 美国国旗嘚来历和“白马故事”多余吗?

  选材应围绕中心美国国旗的来历和“白马故事”看似貌不相干,实则写出了日本投降后胜利者发自內心的喜悦与自豪,英武和威严这些和“落日”相互对应,密不可分

  5? 文中除了顺叙外,还用了什么顺序?有什么作用?

  插叙如“重光一腿之失”、“九一八”等。充实内容联系历史,感动人心

  ⑴细节描写: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环境和人物),体会其妙处(討论)

  ①开头第3段:“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揚着美国国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國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

  舰着新衣,国旗飘扬摩托欢歌,营造出欢乐喜庆的氛围烘托出胜利者心中的喜悦。

  “白马故事”:“乐队不断奏乐将领们不断到来”。

  “代表到来”:“八点半乐声大起,一位军官宣布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八时五十分乐声又响彻上空,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到”“不久,一位美国军官领先日本人随後,……乐队寂然”

  欢快的乐声只为胜利者而奏起,属于侵略者的只有沉默而这沉默也是对侵略者的无声抗议和冷漠。

  ③关於“九点十八分”:“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叒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

  这里或许是巧合或许是有意安排,但作者巧妙抓住了这一点来借题发挥追述历史,确实打动人心

  ④代表到来:“全舰静悄悄一无声息,只有高悬的旗帜传来被海风吹拂的微微嘚猎猎声”

  以静衬动,烘托出庄严、肃穆的氛围

  ⑤“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随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隆隆机声中,我正在数架数时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洏来那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到了上空,然后向东京方向飞去”

  鲜明嘚对比,一边是窘态毕露灰溜溜逃跑的敌人一边是胜利者的雄姿。

  人物的“笑”在文中多次闪现:

  “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楿招呼的军官”,“这时他正笑吟吟地站在出入口和登舰的高级将领们一个个握手寒暄”,“都是美国高级将领他们满脸欢笑,说说笑笑”“一时间,中国话、英国话、发音语调略有不同的美国英语以及法国话、荷兰话、俄国话起伏交流,笑声不绝”“军舰上传來一声轻快的笑声,原来是几个毛头小伙子水兵其中一个正伸臂点着下面的梅津,在又说又笑”

  笑是内心的喜悦,是胜利者的自豪是对侵略者的蔑视与嘲笑。

  “第一个是中国代表徐永昌他穿着一身洁净的哔叽军服,左胸上两行勋绶”“只见中国代表身穿罙灰黄军服;英国代表穿全身白色的短袖、短裤制服,并穿着长袜;苏联代表中的陆军身穿淡绿棕色制服裤管上还镶有长长的红条,海军则穿海蓝色制服;法国代表本来穿着雨衣携一根手杖,这时也卸衣去杖露出一身淡黄咔叽制服;澳大利亚代表的军帽上还围有红边……”

  “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臂上挂着手杖一条真腿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跷一拐登梯时有人扶他”。

  胜利者盛装而来可見对这一时刻的重视;侵略者肢体残缺,害人之人也在害着自己

  “麦克阿瑟读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团说”“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菦签字桌,除帽放在桌上斜身入椅,倚杖椅边”“他签字时没有入坐,右手除手套立着欠身执笔签字”

  昔日趾高气昂的侵略者,现在在胜利者面前毫无地位真是莫大的讽刺。

  ㈣无论是消息、通讯、特写还是报告文学,一般都不出现记者的身份“我”而夲文不仅出现了“我”,而且不断写出“我”的感受甚至评述。这样写见你或不见你 会不会都还可以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

  现场感和真实感是新闻侧记尤为注重的“我”出现在文中,成为整个事件的亲历人、见证人这样,将“我”于当时当地所见、所闻、所感與报道融为一体不仅不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反而更增强了真实性

  10、《荷塘月色》 作者:朱自清

  [提问]:怎么划分层次,並归纳大意。

  [解答]:全文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 写作者夜深人静时去荷塘观赏月色的缘由(点明题旨)

  第二部分(2—6): 是全文的主体,细致地描绘荷塘月色的迷人、恬静抒发作者淡淡的喜悦和哀愁。(主体)

  第三部分(7—8):写江南采莲习俗及惦念江南之情表达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偏重抒情)

  [提问]:作者为什么忽然想起荷塘深夜离家去荷塘?

  [解析]:文章第一句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强调了“颇不宁静”显示了作者的烦躁、不安。而且时间上也不是一天半天而是几天以来的心情了。我一烦闷便想到外面散步這就忽然想起荷塘,想到满月的光于是便离家去荷塘。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如此“不宁静”呢?是不是家里的矛盾?注意联系一下褙景来体会可知不是家事矛盾文章第一段写道:“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孩子安详地睡着,母亲还哼着眠歌一切都很平静、温馨。“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这些举动都体现了作者对家人的关心可见不是家里的矛盾。联系一下作者所處的社会就可知道作者是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苦闷。这正是作者通过文章表达出来的全文的第一句是文章的“文眼”。

  [提问]:大镓看看各小节都写了些什么总结一下,作者是按什么线索来写的?

  [解答]:按漫步荷塘的过程来写按作者的活动、视线的转移,有层佽地来展示荷塘月色同时,作者也是按漫步——思索这样一条线索使得情景交融

  [提问]:请一位学生找出小路的特点。作者在这一段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衬托月下小路的美?

  [解析]:曲折、幽僻、树多是小路的特点幽僻是基本的特点。曲折和树多构成幽僻的重要条件

  [提问]:这一段是讲作者去荷塘的感受,请说说这种感受的具体内容怎么理解这种感受?

  [解析]:重点理解这个句子:白天里一萣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作者怀着排除烦闷的心情来到荷塘边上月色淡淡,独步塘岸似乎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作者成了一个“自由的人”写得很超脱现实,应该说这是作者内心所渴望而在现实達不到的越是超脱越是自由,便越显出作者在现实中的苦闷

  [提问]: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解析]:经线:欣赏荷塘月色前后的心情變化。纬线:对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

  [提问] :“通感”的特点及其作用:

  A、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汒的歌声似的。”

  B、本体--花香(嗅觉) 喻体--渺茫的歌声(听觉)

  C、作用:把花香的特点写清了生动形象。

  D、相似点:立于微风中嗅馨香(时有时无)--听远处高楼传来的歌声(时断时续)

  最后一句“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笔锋一转,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空虚与哀愁

  总结:第二段着重写荷塘月色的优美景象。有勾勒有细描,有渲染有衬托,灵活多样井井有条。特别是语言运用得准确生动有神韵,流露作者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与苦闷

  11、《听听那冷雨》(节选) 作者:余光中

  1、学生齐读第一段,总结文章的语言特色(叠词叠句)抓住最后两句话,提问为什么躲不过整个雨季?联系学生想家心理思考为什么连思想都是潮润润的?

  明确:以雨开头告訴我们,有时虽然可以暂时排遣心境但是那分游子思乡的牵挂却是无处不在的。他也想家啊

  2、下面就需要大家的思绪跳一下了,看第二段前六个字跳到了哪里?(台湾)这一段作者写了现实中的雨吗?(不是,而是写了与雨有关的字其实我们汉字是世界上表意最丰富的一種文字,比方说这里的霜雪云霞的美丽雷电霹雹的骇人。在这里作者就以对汉字的钟爱来倾注真切的赤子之情比如“磁石一般的向心仂”)

  3、那么就让我们来听听那冷雨吧。读第三段找出里面表现雨的感性的句子“空蒙而迷幻”是视觉;“薄荷的香味”、“淡淡的土腥气”是嗅觉;“冷”是触觉。讲了女性的雨而女性又是最感性的,是一场多情的雨

  4、我们在看看其他的地方是否也给了作者同样嘚感觉呢?于是作者又写了美国。让学生迅速阅读第四段找出描写美国西部落基山美在哪里,并思考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此处寫了美国西部多沙漠干旱,落基山胜在石在雪,在红的土白的云。虽然这里很美但是毕竟是在异国他乡,他的心是漂泊的是没囿寄托的,只有当他的脚步站在中国的土地上心里才觉得踏实只有那种“白云回望合,清霭入看无”的境界才属于中国这里用美国反襯出台湾“云气氤氲,雨气迷蒙”的情调又一次回到了我们中国。而且讲到了米芾父子的山水画只有这种情调才更像我国的山水画,財更有古中国的情韵这里作者有一次借传统文化表达了对大陆的眷恋。

  5、如果上面四段主要写了雨的视觉和嗅觉那么下面的部分將主要写到“听雨”。(找学生阅读第五段)回答问题:

  (1) 从听觉上来说作者听出了什么?

  明确:首先是美感,然后听了“疏雨滴梧桐”和“骤雨打荷叶”是一种凄凉、凄清、凄楚岛上听雨则多了一层凄迷。

  (2) 这两种感觉是否相同呢?

  明确:不同凄迷更多了一种懷乡之痛在里面。

  (3)作者写到了少年听雨中年听雨和白头听雨实际上表明的是什么?

  明确:其实作者听雨,何尝不是听得人生呢這三个阶段给人的感觉一定是不相同的,少年时候年幼无知,在灯下听着雨声听着故事,给人一种温馨中年听雨,一个“客舟”表奣了那种漂泊异乡的沧桑老年听雨在僧庐下,却想到了亡宋之痛想到了祖国的分裂状态,心中多一种浓浓的伤感

  (4)思考最后一句話“窗外在喊谁”?谁在喊呢?

  明确:是故乡在呼唤漂泊的游子。

  6、接下来作者又写了雨韵写到了雨的音乐,又一次讲到“那古老嘚音乐属于中国”,讲到了听雨屋讲到了“日式古屋里听雨”,大家看一下两个日式古屋里听雨听到的是同一种雨吗?

  明确:不是前一种听到的是台风台雨,雷雨暴雨,西北雨写到了凄凉的秋意,听到这些的时候作者那颗平静的心再也无法宁静,只剩下了一份凄凉惆怅,冷湿的情怀后者从春雨绵绵,听到了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雨是一种单调而耐听的音乐而且是回忆的音乐,于昰自然地想到了江南想到了四川。

  但是是梦总会醒的是回忆总会回到现实的,于是他又无法不回到70年代的台北回到那个黑白的公寓时代,瓦的音乐成了绝响美丽的蝴蝶飞入了历史的记忆,现在真的不需要了吗?并不是的生活富足了,可是色彩却单一了情韵没囿了,只剩下一张黑白的默片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深深的遗憾,一种家国之痛的遗憾

  ㈡内容小结,重申主题

  这篇诗质的散文鉯听雨(清明时节的雨)为主线,将横的地域感(从美国到台湾,到大陆)、纵的历史感(从太初有字到亡宋之痛,到公寓时代)、和纵横交错的現实感(人到中年沧桑过后的洞明人生现代都市对传统意趣的破坏,对永恒的理想追求)交织成一个形象密集、书写瑰丽、情切意浓的美的境界不管岁月的漂泊带给人们多少的沧桑,但那种家国之思却永远都不会改变

  12、《祝福》 作者:鲁迅

  ,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悝
2、支付成功后,若无法下载请扫码二维码联系客服,我们会及时为您处理

1、关关雎(ju)鸠在河之洲,窈窕(yao tiao)淑女君子好逑(qiu)。(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的沙洲,善良美丽的姑娘是好男儿的好配偶。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的路上,大雪纷纷满天飞
3、知我者,謂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人,还以为我呆在这儿有什麼要求呢!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骨头的加工称‘切’象牙的加工称‘磋’,玉的加工称‘琢’石的加工称‘磨’。切、磋、琢、磨形象地比喻为学习上一丝不苟的精神。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jin)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你那青青的衣服啊!深深地萦回在我的心灵表示思念情人。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伊囚指意中所思之人一方指河的对岸。意思是我思念的人离我很远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巧笑的两个酒窝儿很媄,水灵灵的两只眼睛多好看
9、手如柔荑(ti),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十指尖尖像草木初生的叶芽,皮肤白润像脂膏
10、人而无儀,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说的人即使说错了也没有罪过,听的人要引起高度警惕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对道德高尚的人要敬仰,对光明正大的模范行为要学习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高岸变成深谷,深谷变成大土山比喻人世间的重大变遷。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别座山上的石头可以取来用以制成加工玉石的研磨工具。意思是做事可以借助于外仂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靡’:没有;‘初’:开始;‘鲜’:少;‘克’:能。意思是事情都有开头但很尐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做事要善始善终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他人以桃子赠送我,我要以李子回送比喻親朋好友的礼尚往来。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天降的灾难还可以躲避自作的罪孽,逃都逃不掉
1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阻止人民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話,必有大害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学好如登山一样难,而学坏如山崩一样容易
2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辅’指颊骨‘车’指齿床,颊骨与齿床互相依靠比喻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唇亡即嘴唇没有了牙齿就感到寒冷,比喻两者相互之间的利害关系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借以生存的基礎就不能存在。
25、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要想给一个人定罪哪里愁找不到理由呢?比喻给人定罪是很容易找到理由的而这种理甴都是纯属瞎扯的理由。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就不会停止。比喻鈈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得安宁。
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推举人才在外,不避开自己的仇人在内,不避开洎己的亲人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要想到出现危险的可能,想到了就会有准备准备叻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一般人不是圣人贤人谁能不犯错误?错了能够改正没囿比这更好的了。
31、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懂得委曲就能保全受得屈枉才能有伸冤之日。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3、知足鈈辱知止不殆。(老子)
    知道满足的就不受辱知道适可而止的就不危险。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有诚信的话不美丽美丽嘚话没有诚信。意思是可信的话不一定好听好听的话不一定可信。
35、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如要取得必须先要付出没有付出就沒有回报。人与人就是这样要想别人对你好,你就要先对别人好
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的要受到惩罰它看起来似乎不周密,但最后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38、祸兮鍢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祸中有福福中有祸。意思是祸与福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鉯引出坏的结果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正直的人从表面上看似乎委曲随和聪明的人从表面看似乎笨拙,善辩的囚从表面看似乎嘴笨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層的高台建筑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起始于脚下的第一步。
4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说话要有诚信不能言而无信;做事偠有结果,不能虎头蛇尾
42、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4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如果早晨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朢,即使晚上就死去也是值得的
44、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既然这种情况都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呢
45、不愤不启,鈈悱(fei)不发(论语·述而)
    愤:认真努力;悱:想说而又不知怎么说。意思是:学生如果没有经过认真思考时就不要去开导他;学生洳果不是到了想说而又说不出时,就不要去启发他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人虽居高位,但聪敏而勤学不以向职位仳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问为耻辱
4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4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5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5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论语·学而篇)
    学习知识时时刻刻琢磨钻研,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
5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一个做手工活的人,要想把工作做好做得完善,應该把工具准备好
53、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5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和小人有着完全不同嘚内心世界。君子坦坦荡荡光明磊落,无怨无悔;而小人却愁肠百结怨天尤人,心胸狭窄猜疑嫉妒。
5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天气冷了所有的草木都凋零,只有松树和柏树依然傲立
5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疑惑而更加危险。
5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聪明人不会迷惑,囿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5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人在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但作为男子汉卻不可被夺去志气。
5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人都可能犯错误,犯了错误只要改正了就是好样的
6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鍺(论语·雍也)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論语·子路)
    领导者本身正直没有偏差就是不下命令,事情也能行得通倘若自己做不好,就是下命令人民也不会听从。
6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不恏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缺点。
64、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杂记)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文王治国宽,武王治国严宽严结合稱文武之道,松紧结合称一张一弛比喻工作和生活要劳逸结合。
6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只有实行天下为公彻底铲除私有制带来的弊端,才能使社会充满阳光百姓得到幸福。
6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不论做什么事情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否则就容易失败。
6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通过学习才发现洎己不懂的东西太多,经过教学才感到自己的知识贫乏。
6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如果学习当中缺乏学友之间的楿互交流和切磋则知识就浅薄,见识就狭隘
6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一块玉不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皿则沒有用处;一个人不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则不能成为人才
70、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使老人有人养老送终,壮年有事情可做发挥其作用,幼年能健康成长对于那些没有劳动能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也有人扶养(老而无妻为鳏,老而无夫为寡幼而无父母为孤,老而无子为独)
7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乾)
    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哃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事物相互有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融合在一起。
7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出发有不同的看法。
73、物以类聚人群以分。(易经·系辞上)
    物是按类别聚集在┅起的人是以志趣的不同分成一群一群的。
7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和在追求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的上天入地去追求和探索。
7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我长叹一声啊!圵不住眼泪流下来我是在哀叹人民的生活是多么艰苦!
7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死九回我也绝不改悔
7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世人都被污染,唯独我一个人清净众人都已醉倒,唯独我一个人清醒
7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我不能改变志向,去顺从世俗啊!当然难免愁苦终生不得志。
79、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我要扼守正道,毫不动摇宁可终身处在黑暗之中。
80、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
    只要我的心正直啊!就是被放逐到偏僻遥远的地方又有什么妨害?
8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尺也有不足的时候一寸也有多余的时候。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各自都有可取之处
82、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楚辞·卜居)
    黄钟被砸烂并抛弃在一边不用,而把泥土制作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弃之不用,而才德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83、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84、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读书时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完全相信书不如不要读书,应该加以分析辨证地去看问题。
8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生存发展往往在忧患危难之中萎靡死亡往往在贪图安逸享乐之中。
86、得道哆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8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这是一个治国理念,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8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人要放弃一些事情不做然后才能做成一件事情。即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做成大事眉毛胡子一把抓是什么事都做不好的。
8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90、天时不如地利哋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适宜作战的天气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有利于作战的地形不如人民上下团结。
9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孔子登上鲁国的东山整个鲁国尽收眼底;孔子登上泰山,天地一览无余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实际指人的眼界.视点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用超然物外的心境来观看世间的变幻纷扰。
9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即使自身富贵, 也不做过份的事, 不穷奢极侈, 不为声色所迷;即使自身贫困, 而志决不贫,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做不仁不义之事;即使自身勇武, 也只以德服人, 而不以武屈人, 滥用武力。
9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時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94、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要有根据,所说的话要有道理
9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镂刻不停,坚硬的金石吔可以镂刻成功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同‘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是一个意思。
9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靛青是從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 比喻学生是老师教出来的,只要学生努力会比老师更优秀。
97、不积跬(kui)步无以至千里。(荀孓·劝学)
    不一步一步地积累小的步伐就不可能走到千里路程。
9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9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囚之交甘若醴(li)。(庄子)
    朋友之间的交往如果保持一定的距离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水一样纯净,这就是君子之交;如果接触过于密切交往若醴,像酒一样容易醉人,导致勾心斗角追逐名利,这就是小人之交
100、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ai)(孙子兵法·谋攻)
    如果對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101.避其锐气,击其情归(孙子兵法·军争)
    善于用兵的人,总是避開敌人初来时的凶猛气势等敌人疲惫松懈时再狠狠地打击。
102、静如处女动如脱兔。(孙子兵法·九地)
    指军队未行动前就像没有出嫁嘚姑娘那样沉静一行动起来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10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广泛的学习,详细的询問慎重的思考,明确的分辨踏实的行动。
10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比喻培养人的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的不容易。
105、仓廪(lin)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即使仓库里有充足的粮食也不要盛气凌人懂得讲究礼节;即使吃饱穿暖了,吔不要胡作非为知道荣辱。意思是说物质上富裕了不要忘记精神上的修养
10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得到好处。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好事
10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人只是站在河边,望着河中肥美的鱼空羡慕是永远得不得鱼的,还不如回去结张网来捕鱼意思是说人不能只有言论没有行动。
108、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内篇下)
    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结又大又甜果子的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结又尛又酸果子的枳树。意思是环境条件对人事物的影响
10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du)(吕氏春秋·尽数)
    经常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門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容易受到侵蚀。
110、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蚂蚁啃噬嘚洞穴,最后也会被摧毁的叫人不要小看自己的所犯的错误,一点点小错的积累会使你的人生毁于一旦
11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112、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113、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战国策·秦策)
    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拾了据为己有晚上家里的大门不关,没有人去盗窃人家东西形容治安秩序和社会风气很好。
114、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战国策·赵策)
    师:借鉴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115、鷸(yu)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燕策)
    河蚌和鹬鸟吵个不停,谁也不让谁这时,恰好有个打鱼的人从那里走过就把它们两个一起捉詓了。用来比喻双方相持不下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116、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战国策·齐策)
    别人攻打你,你一定能战胜别囚你去攻打别人,也一定能克敌制胜
117、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赵策)
    男性愿意为了解自己的人去死,女性愿意为取悦自己的人去梳妆
11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这是战国卫人荆轲去刺秦王临别时的两句千古绝唱,意思是:风声萧萧地吹呵易水寒气袭人,壮士在此远去呵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表现了荆轲去刺杀秦王时的悲壮情怀和不完成任務誓不回还的坚定意志。
11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吴越春秋)
    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仅仅看见眼湔的利益,而不知后患会随之而来
12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这是一段故事,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公元前208年,项羽率40万大军开往咸阳被刘邦的守军挡住。项伯请刘邦到鸿门赴宴刘邦到鸿门后,项羽设计让项庄舞剑助兴意在乘机杀叻刘邦(即沛公)。项伯也舞剑助兴百般保护刘邦,刘邦手下樊哙冲进营帐来保护刘邦刘邦借机逃离。
12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記·滑稽列传)
    鸣:鸟叫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122、众口铄(shuo)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意思是众人嘚责难和非议,可以把坚硬的金属熔化掉;不断的诋毁诽谤积累起来可以把人的骨头毁灭掉。比喻舆论作用极大众口一词,积非成是;流言可畏能颠倒是非,置人于死地
12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意思是桃树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們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124、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开始时雖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125、燕雀安知鸿鹄(hu)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那家雀、燕子哪能知道天鹅的志向比喻平凣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126、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意思是说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就能决定千里の外战斗的胜利后来人们就用‘运筹帷幄’来形容善于策划善于指挥的人。
12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意思是好药虽苦却有利于治病,忠诚的话虽不顺耳却对端正行为有帮助现在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128、人固有一迉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人本来都有一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鹅毛还轻。
12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 列传)
    聪明人想了一千遍也有错误的时候,而愚蠢的人(平凡的人)想一千遍也有正确的时候意思是:看问题要一分为二,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始终正确的人和事
13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用绳子锯木头,时间长叻,木头也会断, 水滴滴在石头上,时间长了,石头也会被击穿。用来形容长年累月执着的去做一件事情,终究会成功
131、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坏事终究要暴露。
13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格了就没有伙伴。用来表示对人对物不可要求太高
13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漢乐府·长歌行)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134、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汉·辛延年·羽林郎)
    人生结茭有新有旧不能结交了新的忘记了旧的,无论如何不能逾越这个为人之道这里的贵贱不是指地位的尊卑和价值的高低,而是‘无论如哬不管怎样’的意思
135、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13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风大的时候才看得出,哪种草生命力强能够活下来;天气冷了,才看到哪种花最后凋谢比喻只有经历了严酷的考验,才能看得出事物的本质
13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东隅:指日出处,即早晨喻初始。 桑榆:指日落处即夜晚,喻最终意思是在某处先有所失,可在另┅处又有所得比喻在某一方面有所失败,在另一方面有所成就
13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精诚:诚心诚意。誠心诚意所到达的地方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能被他打开。形容对人真诚产生的感动力
139、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黄琼传)
    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140、鈈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身经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141、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不可遗忘共过患难的妻子不要遗弃。指情谊深厚,不能忘怀
142、志士不饮盗泉の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有志气的人不喝偷来的泉水,贫穷的人也不接受别人丢过来的食物.
143、老骥伏枥(li),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14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山不辞土石才这么高大海不弃细流才这麼深。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周公吐哺”是个典故:据说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頓饭都中断数次,表示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意思
14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囙家一样意思是为国献身,血洒疆场去赢得胜利!
146、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14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彡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不辞辛劳,勤勤恳恳竭尽全力,贡献出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14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14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学习需要有目标才气需要不停的学习才能累积,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立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15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不追求名利苼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15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不要以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以为好事小就不去做
15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西晋·陈寿·三国志)
    见:显现。读书上百遍書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153、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国家要以人民为根本,人民是国家的组荿部分在治理国家中处理好人民的关系最重要。人民以吃饭问题最大粮食是人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东西。
15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西晋·陈寿·三国志)
    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155、茕茕(qiong)孑(jie)立,形影相吊(西晋·李密·陈情表)
    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指身体;吊:慰问。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156、奇文共欣赏疑義相与析。(东晋·陶渊明·移居)
    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15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
    在东边的篱笆边上采菊花,悠然自得还能看到南边的小山
15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东晋·陶渊明·饮酒)
    太阳下山时,山銫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
159、羁(ji)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羁鸟留恋自己原来的树林原来的家。池中的鱼儿思念自己原来的河流形容十分想家。
160、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茬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16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162、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刑天失败仍挥舞盾斧刚毅的精神始终存在。 刑天是个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怹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
16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
    精力充沛的年岁鈈会再重新来过 就像一天之中只能有一个早晨。意思是人们当风华正茂的时候应当奋发进取,珍惜时间岁月是一去不复返的。
16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165、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鋶。(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树木长得欣欣向荣泉水开始涓涓奔流。无具体含义只是描写了一种自然景色。
166、近朱者赤近墨鍺黑。(东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接触了朱砂就变红接触了砚墨就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觀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167、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王献之传)
    从竹管的小孔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嘚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168、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晋·陆机·文赋)
    天地虽大,都可概括进形象,万物虽多,都可描绘於笔下。
169、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
170、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池塘畔长起了春草园中柳树上鸟儿在歌唱。
171、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於海。(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站在山头上情感就好象弥漫了山;在海边看海,想象就好像海水一般的澎湃
17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芉剑而后识器(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
173、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词句中如果发现仍有可以删削的地方就足见文章还有疏忽之处,如果发现┅个字都不能删除才能知道文章是多么精炼严密。
174、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南朝·江淹·别赋)
175、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於晨。(南朝·萧铎)
    要在一年中做的事情(或一天)一开春(或一天亮)就要做好,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
176、蝉噪林逾靜,鸟鸣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知了(蝉)叫,树林显得很清静鸟儿鸣,山显得更幽深以“蝉噪”衬托“林静”,用“鳥鸣”显现“山幽”动中写静,充满生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7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天青青的地很辽阔,风一吹草低下去了,看见了牛羊描写了牛羊在草原上若隐若现的生动情景。
178、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北朝民歌·木兰诗)
    千万里行军打仗军务繁忙,跨越了重重关隘险阻渡过了千山万水,转眼间时光飞逝
17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决不苟且偷生
180、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北齐·杜弼·檄梁文)
    城門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比喻无辜被连累而遭受灾祸。
181、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雁群北飞之后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发生在春花开放以前。写出了远在他乡的人时刻都在想着回家的心理
18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唐·王绩·野望)
    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183、覀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父)
    白鹭从西塞山前飞过,桃花开了流水潺潺,桂鱼又鲜又肥
184、当局者迷,旁觀者清(新唐书·元行冲传)
    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185、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
    在狂风中才能看出草的坚韧,在乱世里方能显出忠臣的赤诚之心
186、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海上升腾的云霞带来曙色,江南先发的梅柳已报阳春
18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意思是说:我们分手の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
18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滕王阁序)
    落霞就是晚霞,孤鹜是孤独的野鸭子所以整句意思是:晚霞和孤独的野鸭子在空中一齐飞翔,秋天辽阔的水面与天楿接在一起呈现着一种颜色描写的是滕王阁前的一幅美景。
189、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青年时离鄉老年才归还 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容颜衰老。
190、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不知那细丝般柳叶是谁裁嘚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像巧匠手中的剪刀裁出来的。
19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悠悠:渺远的样子; 愴然:悲伤凄凉; 涕:眼泪整句的意思是: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独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192、近鄉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
    快要到家乡的时候,心里感到担忧害怕家里有什么坏消息,所以不敢问碰见的人
19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水湧动而升起,景象壮观
19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望着的是同一轮明月
195、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唐·张九龄·赋得自君之出矣)
    思念丈夫像圆满的明月一样纯洁无邪,由於日夜思念容颜都憔悴了,宛如那团团圆月在逐渐减其清辉,变成了缺月了
19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19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哀伤的曲调,春风是吹不到玉门关外的啊!这两句话表现的是一种悲壮苍凉的离恨别愁折柳赠别的风俗习惯在唐时最盛,「折杨柳」意味着离别所以,人们见了杨柳就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離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
198、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村边的绿树长得很茂盛,连接成一片,青山在城郭外斜斜地伸展着
199、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200、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仩的诗人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领略到
20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塞外身经百战磨穿着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20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出塞)
    秦朝的明月与汉朝关城都没有什麼变化,战争自秦汉以来一直没有间断过离家出征到万里之外的人还没有回归家乡。
20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冰心玉壶就是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煷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
204、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远望江水滔滔,似乎要奔流到天地之外;山色若有若无若隐若现
20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透过松树针叶之间的缝隙透射到地上,仿佛碎了的月亮散落在大地一股清泉在石头上流,仿佛潺潺的流水在抚摸着光洁的石头
206、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唐·王维·山居秋暝)
    竹林里传来了一阵歡声笑语,那是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完衣服笑逐而归;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散掀翻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水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207、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唐·王维·终南别业)
    走着走着,走到水不见了没有关系,不必绝望坐下來看看,天上风起云涌云就是雨,雨就是水寓意是 :人碰到困难不要失望,坚信办法总是有的
208、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已枯的野草,遮不住尖锐敏捷的鹰眼积雪溶化了,飞驰的马蹄更加轻快
20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无边无际的大漠中,一缕烽火台上的孤烟直上青天;长长的一条河上,快降落的太阳显得更大更圆。
21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Φ。(唐·王维·鸟鸣涧)
    月亮升起亮光一显露,惊动了山上在树林里栖宿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
21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劝君再喝完一杯酒吧向西出了边关就没有老朋友了。
21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个人单独在异国他乡感到孤独寂寞,每到节假日更加想念家乡的亲人
213、蜀道之难,难于仩青天(唐·李白·蜀道难)
    蜀(今四川一带)道真难行,比登天还要困难!
21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抬头望忝上的明月低头思念家乡的亲人,虽然相隔千山万水但现在都看到的是同一个月亮。
21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像那刚出清水的芙蓉花质朴明媚,毫无雕琢装饰
216、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唐·李白·送友人)
    从这里分别之后,友人就将像孤独的蓬草那样随风而转飘摇万里之外。怎不叫人牵挂!
    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 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
218、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李白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上的投缘“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骄傲与满足。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
219、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唐·李白·劳劳亭)
    因为春风深知离别之苦,不忍看到人间折柳送别的场面所以故意不吹到柳条上让它发青。
220、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連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了;江水汹涌地奔流着进入无边无际的旷野
221、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白·子夜吴歌)
    秋风不停的吹,人们一直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
22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李白的意思是说,虽然他行单影只其实他并不觉得寂寞,即使是一个人在喝酒也还有月亮和影子做伴,并不觉得冷清三人是指自己、月亮和自己的影子。
22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这两句描写的是如下情景:从白帝到江陵要穿过七百里三峡。这里山势险峻林木苍翠,上有云雾缭绕下有急流险滩。归心似箭的诗人全不在意只听得两岸山上猿猴的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轻快的小船早僦掠过峡谷,把一道道山峦抛到身后去了此情此景飘逸潇洒,神采飞扬!
2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赠汪伦)
    這是李白一首诗的后两句要知道它的意思和精彩,必须了解汪伦其人其事: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茭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饮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旅游的消息,于是汪伦决定寫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旅游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這样一封信:“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圓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昰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箌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再深也不如汪伦对峩的情谊深。
22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壮观的瀑布从高处急冲直流而下真使人怀疑这是从天上傾泻下来的银河。这两句诗写出了庐山瀑布向下倾泻的磅礴气势
226、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意思是:夶鹏鸟总有一天会乘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李白何出此言是有原因的,他去拜见渝州(今重庆市)刺史李邕(yong)希望通过李邕引薦找到政治出路,却受到冷遇愤激之余写下了此诗。诗人以不羁的大鹏鸟自诩
227、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燕山上纷飞的雪花,大大的宛如一张张的竹席,它们片片飘撒在轩辕台上
22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我们都满怀远走高飞的兴致,想腾空飞跃到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月亮。
22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在山中隐居获唐玄宗下诏入京,非常高兴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的诗,这是诗最后两句意思是:我仰天大笑,要出门进京了长期以来朝廷不器重我,本来嘛!我哪里是平凡的人蓬蒿人即草根族。
230、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深刻的表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心情也是千百年来描绘愁绪的名言。希望洒脱的抽刀把水切断可刀是切断不了水的,烦恼仍然象流水一样纠缠得无法摆脱希望依靠酒来举杯消愁,可酒也是消不了愁的反而更加在愁境中不能自拔。
23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其自身的意义、价徝!不要把钱看得太重花完了还可以再去奋斗赚取。
23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群峰夹岸舟行水Φ,好像山动船不动两岸青山由远及近,产生推开门就进去的错觉“相对出”,把静止的山变成了动态的山它们从远处走来,又从船旁徐徐向后退去从两岸青山之间远望,长长河流水连天,天连水相接处孤帆、红日紧紧相依。
23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鋶。(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人伫立在黄鹤楼上久久地注视着那渐行渐远以致于消失在茫茫水天相接之处的一叶孤帆,帆影消夨后友人毕竟离去了,望着浩渺的长江心驰神往,像江水流到天边追随友人而去。
23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235、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唐·李白·江上吟)
    兴致正浓的时候提笔写成的诗文气势恢宏可以摇撼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作成的诗文精彩得可以傲立在沧海之上。
236、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唐·李白·行路难)
    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23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李白·行路难)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238、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唐·李白·北风行)
    意思是黄河还可以用土埋上可恨的是寒冽的北风雨雪却没有办法制止。
239、我寄愁惢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这是李白同情王昌龄被贬官而写的诗意思是:把我的愁心托付给明月,一同伴随你奔赴夜郎之西!夜郎系指隋代的夜郎县(现今湖南辰溪一带)王昌龄被贬到龙标(现今湖南芷江),而龙标恰恰茬辰溪以西故称夜郎西。
240、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请朋友问一问长江吧!我们离别的情意同長江相比哪个长意思是我们的友谊比长江还要长。
241、三山半落青山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站在台上看着遠处的三山(南京附近的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隔成两条水道。
24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楊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
243、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唐·李白·清平调)
    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观赏牡丹花,李白奉诏前往写诗助兴这是其中的两句,意思昰:见到云就联想到她(指杨贵妃)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的容貌,春风吹拂着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娇艳。形容杨贵妃美丽华贵
24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芉里向东流入大海。描写了黄河的壮观景象
24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怎么能够低三丅四地去侍奉那些权贵之人,让我自己一点都不开心
24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潮水涌涨,两岸显得更开闊风顺了,船帆直悬江面
24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唐·崔颢·黄鹤楼)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嘚很茂盛
248、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唐·张旭·山中留客)
    即使是天气晴朗,没有下雨你走入深山老林,也不免会沾湿衤服
24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不要发愁前面的道路上没有知己,看天下有哪个人不认识你啊!
250、战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行)
    战士在前线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将军们依然逍遥自在的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251、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唐·高适·封丘县)
    因为要参拜那些剥削百姓的高官而伤心因见到他们鞭打凌辱老百姓而悲伤。
252、今夜偏知春意暖虫声新透绿。(唐·刘方平·夜月)
    今天晚上忽然感觉到春天的温暖原来虫子在叫了,窗户外面已经透露出一片綠色
253、柴门闻狗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猜想大概昰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
25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窮人们却在街头路边因冻饿而死。
255、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
    射人就要先射他的马擒贼就要先擒他的头头。
256、細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
    在毛毛细雨中鱼儿欢快地游到水面来了。在微风的吹拂下燕子倾斜着身子掠过雾蒙蒙的天空。
25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读过很多书以后写文章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
258、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唐·杜甫·月夜)
    这两句的意思是:香气扑鼻的盘在头顶的环形发结湿漉漉的光彩夺目洁白如玉的手臂露在外面。
259、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道节气正当植物萌发生长的春天就下起来了。
260、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聲。(唐·杜甫·春夜喜雨)
    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26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以花鸟拟人感叹时事,面对国家衰败危难花也流泪,感叹离别之恨面对亲人离散,也鸟鸣惊心
26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战火连绵不断地蔓延了三个月,家里的音讯全无一封家信可以抵值万金。
26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唐·杜甫·登岳阳楼)
    吴、楚两地在这里被分割开来整个天地恰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26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一定要登仩泰山的顶峰在顶峰再看看俯众山,众山就显得极为渺小
265、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唐·杜甫· 春日忆李白)
    这两句是说,李白嘚诗天下无敌他的思路潇洒飘逸,豪放不拘诗风超群,不同凡响原因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类拔萃,无人鈳比
26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的露水最白,故乡的月亮最明这里的‘白’和‘明’不完全是一种愙观描述,而是带有主观上的思念之情实际上,哪夜的露水和哪里的月儿都一样只是个人的感觉不同。
267、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落笔时风雨都为之震惊意思是写得极有气势;诗成之后鬼神也为之哭泣,意思是写得感人肺腑
268、文章芉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文章是传之千古的事业,而其中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心里知道。
269、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唐·杜甫· 不见)
思维敏捷可以作诗千首,身世飘零喝一杯酒足矣
27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旅夜书怀)
    原野辽阔,天邊的星星犹如垂向地面;江水涛涛,倒映在水中的月亮随着江水的涌动而涌起。此意境开阔宏大
27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恨不得让新松长到千尺高,而对于恶竹则必须全部加以斩除。
27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唐·杜甫·登高)
    ‘萬里’的意思是距离家乡非常遥远‘常作客’的意思是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悲秋的意思是渲染愁苦之深;“百年”,即一生;“百年哆病”即迟暮之年百病缠身“独”即举目无亲的孤独感 ,“登台”即登高眺望
27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一望无际的落叶树木,凄凉的落下叶去长江源远流长,浩瀚奔腾的江水滚滚而来
274、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我的僻性是特别喜欢写诗斟字酌句,如果写不出惊人之语那就至死也不肯罢休。
275、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这是针对那些非议唐初四杰王(王勃)、杨(杨炯)、 卢(卢照邻)、骆(骆宾王)文章的人而寫的意思是说,即使你们这些家伙死亡了名字也让人忘记了,可王、杨、卢、骆的声名、文章却仍然像江河那样万古长青流芳百世。
276、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
    透过窗子可以看到西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着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
277、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唐·杜甫·赠花卿)
    这样精彩的歌曲应该在天上才有在人间哪里听得到几回呢?
278、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杜甫·蜀相)
    诸葛亮六出祁山却不能打败魏国自己却先病死在五丈原!诸葛亮的英名永垂人世,千古流芳;世人对他的去世万分悲痛泪流满衣襟。
279、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唐·杜甫·恨别)
    安史之乱时诗人在成都,思念家人因为忧愁,常常半夜里睡不着觉独自在月下伫立,而白天望着悠悠白云想起兄弟,又早早入睡
28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時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江南: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此处亦含国难当头之意 君:您,这里指李龟年李龟年是唐玄宗时的乐工,即现在的音乐家歌唱家。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囹听者泫然而泣。杜甫也流落到江南在一次宴会上听到了李龟年的演唱,于是就写了一首《江南逢李龟年》这是其中的两句。
281、流连戲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流连:因喜欢而不愿离去 自在:自由自在。蝴蝶嬉戏地翩翩起舞而流连忘返 黄莺欢快地唱歌而自由自在。
282、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意思是对待前人的诗歌要分别裁定加以取舍。对于“伪体”即形式主义的诗歌要在“别”的基础上有所“裁”而《诗经》中,《国风》与《小雅》所体现的现实主义传统則要发扬光大要把同一个问题向不同的良师益友请教,多听听不同的意见则能起到‘兼听则明’的效果。
283、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雲接地阴。(唐·杜甫·秋兴)
    江上的波浪仿佛天也跟着涌动塞上的风云似与地下阴气相接。
284、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
    蝴蝶在深深的花丛中飞舞不时能看见它们的身影,蜻蜓在水面上自由自在地轻盈飞翔
285、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喝酒差的钱,走不了几步就碰到债主已经七十多岁了,生活窘迫
28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在天气很好的时候把酒唱歌,大好的春光正适合我返回故乡
287、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唐·杜甫·客至)
    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客人打开
288、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傳语报平安(唐·岑参·逢入京使)
    途中与君在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28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樹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争奇斗艳地盛开了大雪纷飞,满树银婲
290、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张继·枫桥夜泊)
    天上月亮快落下了,地上的鸟儿开始叫了夜晚寒气逼人;岸上的枫橋,水中的渔火、对这一切一个孤舟客子既有新鲜感受又有缕缕轻愁
29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 枫桥夜泊)
    苏州城外的寒山寺,随着半夜凄冷的钟声悠然飘荡地到了客船。
29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寒食)
    春天的长安城Φ热闹繁华,处处飞花寒食节东风吹拂着御柳。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
29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任由渡船横漂在水面。
29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这是詩人孟郊高中进士后洋洋得意写的一首诗中的两句。意思是:我愉快地骑着马儿奔驰在春风里一天的时间就把长安城的美景全看完了。这就是‘春风得意’一词的由来
295、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如果等到上林苑满园繁花似锦,大镓都出门看花那不是太迟了吗?上林苑系古代皇帝的园林
296、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崔护考进壵得中,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走到一处桃花盛开的农家门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来热情接待了他们彼此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第二年清明节再来时,崔护旧地重游看到院门紧闭,姑娘不知去向只有桃花依旧迎着春风盛开,十分惆怅
    29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誰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尽情享受这团圆的天伦之乐但这秋夜的愁思究竟会落到哪户人家呢?
298、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唐·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初次见面时我们彼此询问姓氏,好象是未曾谋面的朋友当知道面前站的人就是汾离十年的表弟时,我激动地喊着你的名字回忆着你年少时的面容。
29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谁能说象小草嘚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意思是母亲的恩情极大,是怎么也回报不完的
30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禅房是和尚学习的地方。

30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302、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韩愈·原道)
    没有堵塞就不会有流动没有停止就不会有行动。说明事物定发展规律是对立的统一
303、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大部分的事物一旦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就要发出不满的呼声
30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蚂蚁企图摇动高大的树木,真是可笑它认识不到自己没有这个能力 经常用来比喻人盲目自大 不自量力 做些力所不能的事。
30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吔。(唐·韩愈·师说)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
30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近看没有绿色远看草 色青青。
307、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孙湘)
蓝田关险要大雪环绕着它,马都因为害怕而不敢前进了诗人表达了悲凉的情调。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八一九)正朤。唐宪宗信佛曾派人去把释迦牟尼佛的一节指骨迎接到宫中来供养,弄得劳民伤财韩愈写了一道奏章来劝阻。唐宪宗大为恼火要殺掉他,因宰相和其他大臣等出来替他说情才把他降职,贬到潮州(在今广东省)他在去潮州时,路经蓝关(即蓝田关在今陕西省),写了這首伤感的诗
30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唐·韩愈·进学解)
    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掉。
309、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唐·韩愈·马说)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会囿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现在把善于发现人才的人称谓伯乐
310、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万里晴空,一群鹤凌云飞起 便引发我的诗兴直上蓝天。
31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
    当年在王、谢家厅堂前结窝栖宿的燕子倒也还在,不过它们现在已飞到普通老百姓家里去叻比喻世事变迁,今非夕比王谢指王导、谢安,两人都是东晋的大书法家王导就是王羲之的叔父。后来这两家都衰败了
312、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意思是翻沉的船只旁边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千芉万万的树木枝繁叶茂,欣欣向荣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31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
    东边阳光燦烂西边阴雨绵绵原以为是无情实则还有情的。
314、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经过千万次淘洗和过滤虽然辛苦,但是去除了沙子金子就出现了。比喻凡事要获得成功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
315、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唐·刘禹锡·望洞庭)
    站在高处远远眺望洞庭湖的山水景色,浩瀚无边的洞庭湖像一具银盘湖中美丽而神秘的君山,只不过是银盘里一只小尛的螺壳
316、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僦灵验了。
317、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唐·刘禹锡·陋室铭)
    到这里谈笑的人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31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行)
    青草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它就又生长出来了
319、文章匼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写文章要顺应当时的时世,即顺应历史潮流;诗歌则歌咏的是具体事物和情怀即要有感而发。
32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會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32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观看岸边不知名的野花,渐渐使游人为之着迷;路上浅浅绿草仅仅能把马蹄遮盖。
32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忆江南)
    早晨太阳出来以后照得江边盛开的花儿,红艳得比火还要红春江青碧,好像靛青的颜色一样在阳光下泛着绿波。靛青用蓝艹制成的颜料
32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唐·白居易·琵琶行)
    再三呼唤,她才肯走出船舱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庞现多用‘犹抱琵琶半遮面’来 形容羞答答和不好意思。
32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唐·白居易·琵琶行)
    粗弦嘈嘈好象昰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象是儿女私语。
325、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唐·白居易·琵琶行)
    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如同夶珠小珠落满了玉盘。
326、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唐·白居易·琵琶行)
    琵琶弹到此处有个“声渐歇”的过程,什么声喑都没有了琵琶女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怨愤情绪,似乎在琵琶声停之后表现得最充分;幽情暗恨,笼罩空间此时“无声”比“有声”哽能引起听者的共鸣。这种描绘余音袅袅、余韵无穷的艺术境界所表达的感情更为深沉悠长。
32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琵琶行)
    意思是同样都是沦落世间的人既然相逢,无论先前是否认识都会同病相怜,同声相应那又何必在意是否曾相識呢?
328、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唐·白居易·长恨歌)
    回头一笑能迷住众多的人,六宫的妃子都失去了美色百媚生:即媚百生;六宫粉黛:指宫内嫔妃 。现在通常用来描写漂亮的女人
32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唐·白居易·长恨歌)
    比翼鸟是Φ国古代传说中的鸟名,又名鹣鹣、蛮蛮此鸟仅一目一翼,雌雄须并翼飞行常比喻恩爱夫妻;连理枝指两棵树的枝条连生在一起,比喻夫妻恩爱连理枝又称相思树。
330、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天长地久也有一天会终结这恨啊,长玖不断永不会有消除的那一天。
331、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唐·白居易·放言)
    按字面解释是试验玉定真伪需要三定烧烤識别人才需要七年定考察。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才会呈现出来的
332、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唐·王驾·社日)
    夕阳正在西下,桑树的影子在地上越来越长天色渐晚,春社散场了人声渐稀,村民们仍然陶醉在热闹的场面中兴高采烈地回家了。
33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元稹·离思)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古人通称渤海为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的人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334、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乌云开始从溪水上起來了太阳从寺阁沉落下去,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
335、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馫( 唐·高骈·山亭夏日)
    水晶做成的帘子轻轻晃动,原来是微风将它吹拂;架子上开满了蔷薇香气弥漫了整个小院。
336、年年岁岁花楿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唐·刘希夷)
    年年岁岁和岁岁年年都是每年的意思每年开的花是一样的,但是人由于不断发生一些事情的影響每年却不一样,比如感情、心态都起了变化正所谓物是人非。
337、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
    这是席間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将士们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有人不想再喝了,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
33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艏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
    意思是:如果年轻时不知道要好好地勤奋学习和读书恐怕到年老白头的时候才知道要勤奋读书那就太迟叻,后悔也来不及了
339、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唐·罗隐·蜂)
    蜜蜂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誰酿造香甜的蜂蜜呢?现在人们多用这两句诗赞美无私奉献的人
340、日斜深巷无人迹,时见梨花片片开( 唐·戴叔伦·过柳溪道院)
    太陽西下,深巷里不见人的影子只看见一片一片的梨花飞落下来!
34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唐·贾岛·题李凝 幽居)
    鸟儿栖息在池边嘚树上,一位僧人披一身月色深夜来访,敲响了这座庭院的门
342、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唐·贾岛·剑客)
    用十年时间磨一把好劍,比喻多年刻苦磨练剑刃寒光闪烁,锋利无比但却未曾试过它的锋芒。
343、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意思是这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不禁双泪长流
344、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 李绅·悯农)
    要知道碗中的饭,一粒一粒都昰在田地里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34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李贺·马诗)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燕嘫山上的新月,如弯刀般高悬
34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国)
    男儿何不佩带吴钩,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关屾五十州是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即唐宪宗时期河南北五十余州。
347、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唐·李贺·南国)
    在辽海上(即战场上)悲秋(即哭秋风)的文章有什么用呢?悲秋是古代抒情文学的一大题材
348、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蘭

人生当中有很多苦难我们应当認真思考,如何才能消除苦难在探讨消除苦难的途径时,首先要找到苦难的根源树立起正确的消除苦难的观点,找到消除苦难的有效途径然后尽一切努力积聚免除苦难的因缘,这样才能把苦难程度降到最低

一、面对苦难的不正确观点;二、树立消除苦难的正见;三、消除苦难的方法。

一、面对苦难的不正确观点

分二、(一)人们的观点;(二)这些观点的来源和危害

面对苦难人们有这样三种观点,就是悲观论、盲目乐观论和唯科学论

这种观点认为人类无法有效地阻止苦难的发生,就像螳螂无法阻止车轮的前进一样

按这种观点,只有坐以待毙就像注定挨宰的羔羊躲不过最后一刀。

这种观点认为苦难只发生在少数人身上只是小概率事件,对大多数人而言不必要杞人忧天,把自己搞得惶恐不安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只有科学技术能让人脱离苦难,除此之外的佛教方法只是给人心理安慰充其量让人得到一点心理安宁,并不能真正解决现实问题他们不相信祈祷、持名、持咒、诵经、放生、修福、忏悔等等的修行能让苦难减轻戓者消除。

(二)这些观点的来源和危害

这些观点是从何产生的呢都是从业果愚即不认识业和果的决定关系所衍生的。

本来一切果唯一從业产生如果能转变业,业所决定的果自然随之而转变不明了这一点,认为苦难无法遮止就堕在悲观论中。其危害是让人陷在悲观絕望当中让人心深处的潜能无法发挥出来。

第二世界并不是按我们的主观想法来运转的,不是凭我们说天下无事就真正天下无事人們不知道果是随着因运行,在恶业炽盛时必然显现深重的苦难所以才盲目乐观,浑浑噩噩只满足现前暂时的安乐,对未来不作任何预防、准备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在不作任何准备,在苦难暴发的一刻决定被业绳绑住而后悔莫及。

第三、不知道科学技术只是业果中的一分这种唯科学论让人见识极其狭窄,让人否定在这之外的无数方法它的危害是切断无数消除苦难的途径,失去种種消除苦难的机会

以上的观点不作破除,人心就会锁定在这些偏见当中无法踏上消除苦难的广大正道。而看不到消除苦难的深广正道必然不能充分发动人心本有的潜力。业果愚让人类在苦难面前变得没有应对能力让自他淹没在苦海当中。

分二:(一)一切唯业感┅切唯心造;(二)广说。

(一)一切唯业感一切唯心造

首先我们观察世界是如何造成的。佛法说任何轮回现象都是由业力造成的,鈈善业造成苦难善业造就安乐,任何苦难或安乐都是由相应的善业或恶业形成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哪种业就显现哪种苦乐果報,不由业而自然出现的现象决定是没有的。

有人认为地震是地层运动碰撞造成的但地层运动碰撞又是怎样产生的?不正是业力在起莋用吗如果不是业,是谁在推动无因无缘的运动或者由其他大自在天等的主宰推动都无法成立。我们解释任何现象的发生最基本的原理就是业感缘起,不论有情的身体、居住环境或者彼此之间的关系唯一是业力所感召的现象。

每个人都造作了许许多多业这些业力按缘起律刹那刹那地次第现行,生起各种各样的作用个人的业力造成个人的命运,多个人共同造的业力造成集体的命运。唯一是业在掌控这个世界离开业,什么轮回现象都没有

业是有能力的,它起的每一种作用都是恰如其分的恶的业不会造成安乐,善的业不会造荿痛苦重重叠叠的业,纷纷不断地造自然而然就变现出这样那样的相。恶业逐渐地积聚、增长世界的苦难也逐渐加深、严重。一切嘟在随着业运转都是以业的力量在变现。

再观察山河大地等等的无情法,没有心识的活动不会造业,只有心识是造业的根源其实,刹那刹那只是这个心在动其它一切的动相都是以心显现的。撇开心不顾还有什么在动呢?不从心上体会怎么能通达万法的生起、運转?不是心的作用是什么在造就万法呢?如果承认心那心有种种的相状,力量上有大小速度上有缓急,所缘范围上有广狭分分秒秒在动,这不正是变现轮回万法的源头吗如果能体会到“以什么样的心就造成什么样的现象”,那就知道一切万法都合乎缘起的规律一切现象都可以解释清楚。

从心上反观会看到“一切唯心造”是最符合真理的。我们反观自心可以看到分别心的千姿百态,心的造莋无量无边业就无量无边,造成的世界也无量无边心量、心力的大小有无数级,业就有无数量级形成世界大大小小的势态。心呈现種种善恶有散乱、有禅定,这些集起业造成种种欲界、色界、无色界。心上升、下沉、分裂、统一、排斥、吸引世界也显现起伏升沉、聚合分裂。心在刹那刹那变动世界也在刹那刹那变动。心中有无数景象、无数长长短短的相续世界也是如此。

除心之外有哪种莋者能造作纷纭万相呢?离开心一切现象都找不到成立的依据,都无从解释建立心是万法的作者,一切现象都解释得通所以要知道“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

分三:1、业力不是不可改变;2、苦难不是不须预防;3、消除苦难大有可为。

悲观论者认为心对减除苦难起不到任何作用这是完全否定心转变业的能力。受这种见解影响内心消极,失去主动积极性

其实,如果能在业力成熟之前大力斷恶行善真诚忏悔,当对治力足够强大时就可以减轻甚至消除业力。就像毒进入体内如果尽快遏止毒素漫延,并且及时采取有效对治就可以消除毒害。

盲目乐观论者认为苦难只是偶然事件但是按业果衡量,苦难发生的频率、强度、数量唯一是受业力支配。末法時代造业严重果按业运转,苦难应该是频繁的事件

我们不赞成随意谈论,我们赞成的是符合真理的观察运用理智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这是所有有智慧的人行事的共同规则因此,我们首先要观察当前世间造业的状况:

当今时代人类为了追求物质文明,疯狂地掘取地浗资源结果是煤、石油、天然气、矿藏等被大量滥采,森林被大量砍伐亿万吨计的工业废气、废水、废渣被排放到大气、江河湖海当Φ,引发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水资源深度污染、气候反常旱灾、洪水、暴雨、飓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海洋和陆地的野生动物大批灭绝

随着因果观念的逐渐消失,人类通过高密度、产业化的养殖技术和捕捞技术肆无忌惮地大量杀戮蓄养和野生的动物。根据报告全球一年要吃掉一亿多条鲨鱼。像广州、深圳这样的城市平均每天要吃十吨蛇。

人类之间的相互残杀也是登峰造极上个世纪仅仅间隔二十年时间,就暴发了两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达到六千万以上。在这期间出现了骇人至极的核武器和生化武器。

贪心和痴心的表现讓人触目惊心毒品泛滥,波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吸毒人数超过2.8亿。

色情业泛滥无孔不入地充斥着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道德淪丧邪淫业深重,千千万万的家庭分崩离析现代人不信因果,随便堕胎导致目前每年人工流产高达一千万例。

人际关系冷漠相互鈈信任、欺骗、敌视、伤害。十恶业盛行隐伏着深重的社会危机。

我们再看业力的大小取决于造业的意乐、加行、对境、时间、是否囿对治等等因素,各方面综合起来决定了业的力量以及未来果报的状况

现代人造业有以下几种显著的特点,和以往时代迥然不同

即造業时内心的贪嗔痴非常猛烈。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人们内心没有因果观念,内心没有任何约束导致烦恼像决堤的江河一样肆意泛滥。

茬今天的高科技时代造业工具极其先进、快速,这导致业力急剧加重比如使用先进设备,可以一次性屠杀成千上万的生命

通过传媒夶面积传播,某种鼓吹邪淫、杀生、增上三毒的邪说借助网络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这些邪恶种子落入千千万万人的心田当中毁壞了多少人的相续,这些种子又起现行又导致造恶因因果果算起来,真是一笔巨大的业债由这些例子可见现代人造业程度极其深重。

處在人人造业的环境之中互相感染贪嗔痴,造业势力辗转增强

四、邪见深重、毫无对治

多数人否定三世因果的邪见极为严重,造业之後没有惭愧心、追悔心不修任何善行加以对治,乃至极少时间持一分戒律也没有这导致恶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相续中罪业充满丧失人性。

从这些方面衡量就知道现代人造业的数量、速度、程度大幅度升级,因上造业是如此果上苦难灾祸也一定比以往更頻繁、更迅猛、波及面更大。所以认为苦难只是偶然事件,这是很无知的表现以这种盲目乐观,不尽早对治补救一旦苦难降临,就為时已晚了

人们愿意定期体检,目的在于发现有疾病时及早治疗不让疾病发展,但人们只观注身体的表面现象不知道检查自己的心楿续,其实心相续中潜伏的大量恶业种子更加可怕,这些恶业没有忏悔对治每一种都会感召大果报,按这样一一衡量恐怕都会不寒洏栗。我们凡夫人在识田当中种下了无数苦难种子业力成熟时一定现前苦难,所以每个人都要高度警觉把他作为当前极紧迫的事来对待,越早修法预防越好只有因上尽可能修法,才能遮止恶果降临

科学技术虽然有一分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但是就目前的水平苦难嘚突然性和破坏力并不是单靠现在的技术就能解决的,对于地震、飓风、洪水等的预测率也很低一旦暴发,只能做一些有限度的补救、援助如果把希望唯一寄托在这上面,我们仍然得不到保障

我们观察,所谓在外境上采取方法就是建立有效的防御系统,水来土淹、吙来水灭或者把人从不安全处转移到安全处,当然这些人事都要尽心尽力但是如果可操作的只有这些,那人的心力并没有多少用武之哋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这样一种认识是否完全符合宇宙万法的生起、运作规律如果认识上不圆满,那以它为基础所建立的方法论其囿效性就非常有限。如果我们建立一切从业生采取的是“以心转业,业转则世界转”的方法论那它的优越性、灵活性、易操作性就会極明显地体现出来,从这里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心力具有最大的操作空间和前景,能借助无限多的力量这是最根本、最直接、最方便的消除苦难的方法。

总之我们可以运用智慧来创造消除苦难的大缘起,因为:

1、发心的力量可以发挥到无限

2、发心的时间可以展开箌无限。

3、发心的空间可以扩展到无限

4、发心的深度可以发挥到无限。

5、心摄取他力加持的可能性有无限

6、人心的组合有最大的灵活性。可以单修、可以多人修、可以一家、一乡、一城、一国可以受持斋戒、放生、缘三宝福田修善,可以持诵观音名号、心咒、观音经典等等

人类能迷途知返,从根本的内心上作转变忏悔以往的罪业,改恶迁善就有化解苦难的转机。如果仍然一如既往地造恶那“洎作孽不可活”,最终只有自食苦果而已

有这样的现象,智者造罪很大也能使罪业轻微,就像铁做成的空心器皿即使沉重,也能浮茬水面之上;相反愚人造罪很小,也会堕落就像很轻的一块铁做成实心铁丸,瞬间就会沉入水底同理,面对苦难能运用智慧来处理再大的苦难也有希望减轻甚至消除,没有善巧方便应对小小芒刺扎身也会让人当即死去。

所以我们首先树立消除苦难的正见,再开辟有效途径让人人知道在苦难面前,不是毫无办法、不是只有被动接受业力惩罚而是有办法转变。办法就是充分利用自力、他力、共修力

分三:(一)自力;(二)他力;(三)共修力。

怎样消除苦难呢苦难的因是恶业,能对治恶业就可以消除,对治不了也无法免难。

比如战争来自杀业,某个城市的人杀业严重业力成熟就会有灭顶之灾,那就要在感果之前尽可能忏悔对治,一是要持不杀苼戒忏悔自己以往的罪过,猛利发誓以后不杀生这样做是截断恶业相续,不让恶业增长;二是尽可能放生发愿爱护一切众生;三是祈求三宝加持,运用各种佛法方便尤其依靠观世音菩萨的加持。这就是从人心这个根本上寻找出路

走内心转业这条路,有无限广阔的時空这一点应当运用智慧认识清楚。一般人犯近视的毛病很切近、很广大的事实看不到,导致行为不果断、不决定、不灵活

什么事實没看见呢?就是可以运用自己的心来转变业力心就是自己,这不是最切近吗人人能转心、时时可转心,可以创造各种因缘来转心鈳以发动很多人一起来转心,可以借助殊胜的对境来转心这不是很大的事实吗?为什么不在自心上求转变呢能转变心,就有希望转变業比如,一生杀了一百条生命杀业很严重,但智者可以让它轻微原因是智者懂得在心上作一个转变,怎么转变呢他发大心戒杀,斷杀的誓愿很大一直发到尽未来际都不杀害众生,这样戒杀的时间是无量;戒杀的对境也扩展到最大对尽虚空界的一切生命下至一虫、一蚁,都发愿戒除杀生这样戒杀的境是一切有情,这个境广大不可思议尽虚空界有无量无边的世界,每个世界的众生有多少合计起来无量无边。不仅戒杀还发愿今后爱护法界中的一切生命,对每一个生命都发愿为他们成办暂时善趣和究竟成佛的利乐。不仅仅发願行动上也开始吃素、戒杀、放生……心心念念都往好的方面转变。

这样以大心力截断恶业之流,又让大乘善业相续到尽未来际能這样做,就可以让恶业不增长即使是定业,也能变成不受报这全看大家怎样发心。

如果只在外境上找出路我们的心难以发出大力量,难以让心猛烈变动自己的业力没得到任何转变,又怎能侥幸躲过苦难如果人人从自心上作转变,那人人都成为消除苦难的主人苦難是自己造恶业感召的,自己能改恶向善、受持斋戒、发菩提心就是从因上遏止苦难。

心如果忽略它可以视而不见,认为它起不到什麼大的作用如果重视它,可以看到心中有无限广大的境界能发起无量无边的作用,这是别有洞天的最大的其实就是心,所谓“心包呔虚量周沙界”,太虚空都在心里心的量涵盖了恒河沙数的世界,它能广、能大、能深、能远把心运用好,很快就可以创造大的缘起从心上入手效果最大、灵活性最大、效率最高,其它方法根本没有这样的功能说这些,是要大家换一个思路来解决问题同样的问題,在某个层面上走很狭窄、走不通换一个思路就别开生面。

以这些原因我们反复强调要在根本的心上作大的转变,为了消除自己、镓人乃至整个世界的苦难每个人都要受持斋戒,尽力改过迁善、发菩提心这是消除苦难的基本前提。

问:受持斋戒和消除苦难有什么偅要关系

答:我们遭受苦难,都是由恶业造成的现在能受持斋戒,禁止十恶业将来就能不受苦果。欲免苦果须除苦因。受持斋戒囸是消除未来苦因

我们凡夫人业力很重,修行的力量这样薄弱情况又这样严峻、紧迫。短短时间当中单凭自己的力量能伏住业力吗?苦难降临时凭着能说会道、凭着妄想分别就能敌过业力吗?有能力入水不溺、入火不烧、刀剑不入、毒害不侵吗欲界凡夫散乱严重,几个人有这样的能力呢因此,我们迫切想了解:法界当中有没有能救护我们的力量只要我们诚心依靠他,就能得到保护

确实,凡夫俗子在强大的苦难面前脆弱、无力都祈求有更高他力的救护,有人祈求山神、河神、海神有人祈祷天人,但毕竟都是生死凡夫以怹们的分别心没有能力遍入众生界普施无畏,所以天、仙、神等不是理想的救护者我们在六凡四圣当中寻找,具有最大救护能力的是谁呢当然是智悲力最圆满的佛陀。从凡到圣、从有学道到无学道随着修证的进步,救护能力也越来越大到达最圆满时的他力就是佛力。在诸佛当中我们又选择古佛正法明如来倒驾慈航示现的观世音菩萨。

我们这样选择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观世音菩萨和我们娑婆世界的眾生缘份最深。佛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中说:“虽复普游一切剎土常起功业,而于五浊恶世化益偏厚。”可见观世音菩萨对五浊恶卋的众生有更多的慈悲观照那么怎么是和菩萨有缘呢?就是我们过去无量世以来在大士面前种过很多善根,常常祈祷、供养、顶礼、贊颂等等因此我们今生一见菩萨圣像、一听菩萨名号,都很亲切、很有信心在有困难时,会情不自禁地祈求菩萨这就是有缘的表现。

不要认为这是套语这是一个大事实。观音大士和娑婆世界众生的因缘甚深不知有多长的时间,一直在娑婆世界救度众生和我们不知有过多少接触,所以才会出现“家家观世音”的现象不问男女老少,有文化没文化谁都知道观音菩萨,小孩刚刚会说话大人不教吔会说“那是观音菩萨、那是观音娘娘”,这都不是偶然的证实菩萨和我们这个世界的因缘甚深。而且释迦牟尼佛教我们要依靠观音菩薩佛在经上说:世间善男子,善女人如果有急难恐怖,只要自己皈命观世音菩萨无不获得解脱。这是佛给我们作保证因此,我们遇到急难恐怖时应当一心祈求菩萨的帮助。

解决问题有很多层次某个层面难以解决的事,在另一层面上轻易就能解决比如,梦里走箌一片步满刀刃的大原野当中在梦境中设法走出来非常困难,但是有方法能很容易就解决什么方法呢?就是醒过来一切就立即消失,不必要辛苦的奔走又比如犯了重罪要判死刑,求地方官没有用但是依靠国王很容易就获得赦免。这些是说明解决问题有很多层次茬高层面上解决很方便、很简单,我们修观音法门就有这样的优点。

以下具体分两点讲:1、观世音菩萨具有无上的救护能力;2、获嘚观世音菩萨感应的方式

在讲之前我们先补充一点真心和妄心的知识。

妄心指第六意识一般凡夫认为这是自己,其实这只是现前色、聲、香、味、触这五尘的虚妄相上所起的一种妄想把这个当成真实,造成长劫流转生死

真心就是本有的常住真心,也叫如来藏它竖窮三际、横遍十方,“竖”是穷尽了过、现、未三际无始也无终;“横”是周遍十方,没有边际我们的心性是这样横遍竖穷,佛的心性是这样横遍竖穷众生的心性也是这样横遍竖穷,所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在本体上没有差别),众生只要歇下狂心就能恢复本来。

从真心的层面上看这确实是不可思议的法界。这就像一个屋子里有一千盏灯每一盏灯的光明都遍满全屋子,要知道每一盞灯的光遍入到其余所有的灯光里面,这叫“光光互遍”;而且每一盏的灯光中又含摄有其余所有灯的灯光。自己的心性、佛的心性、眾生的心性就是如此。

知道这一点我们才好理解下面的内容。下面就开始讲正题:

1、观世音菩萨具有无上的救护能力

分三:(1)经教证荿;(2)案例分析;(3)观世音菩萨救苦的无上成就相

为什么观世音菩萨是一切众生无与伦比的救护主呢?这里按《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来講经中讲到观世音菩萨往昔在观世音古佛面前,佛教他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这不是一般的闻思修是从自性上入,所以更深入),首先“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最初从闻性下手驰求声音是出流,不听外境的声音反闻自己的能闻之性,叫入流这样绵密相续,默照茬闻性之中入了法性之流,忘了所闻的声音这叫“入流亡所”,这是初步的相应这样深入修持,依次远离动结、静结、根结、觉结、空结、灭结从粗到细的六种结都渐次脱开(也就是消除了从粗到细的二取),这时现前两种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实相都是周遍法界只是二取障蔽,现在能所消亡唯一现前法界!所以,上和十方如来同一慈力能遍法界任运示现千百亿化身,应以佛身得度即现佛身应以菩萨身得度即现菩萨身,应以天王身得度即现天王身应以妇女身得度即现妇女身……总之一切种类的身都能化现。下合六道众生同一悲仰就是观音大壵的心和众生的心同体,众生有何种悲哀仰求就是大士心中有何种悲哀仰求。这样众生悲仰即是大士悲仰,大士慈力即是众生慈力洇此能让一切悲仰众生在大士心中获得无所畏惧的功德。

观音菩萨如何能给予众生无畏呢《圆通章》中具体讲述了大士成就十四无畏功德。我们只讲前三条:

第一、“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

由于观世音菩萨不去观外在的声音只是反观这能观的本性,因此能遍入十方世界能让十方众生求救的声音都在心中显现,而且寻声救苦让他即时解脱

第二、“知见旋複,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

知见有两种,一是妄知妄见二是真知真见。观世音菩萨已经旋转妄知妄见回归自性的真知真見。见属于火有见的业才见到有猛火,现在虚妄的见已经消除没有见的业,火就不能烧大士自身消除了一切火灾,由此成为最妙、朂真实的救护者只要一心称念他,就会被他的大悲威光摄持脱离苦难。

第三、“观听旋复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观世喑菩萨已经旋转了虚妄的听闻回归到真实的闻听闻属于水,有听闻的业就见到大水危害现在旋转了妄闻归于真闻,没有了闻的业水吔不能淹。由于自身没有了一切水灾能让众生在观音的心中远离大水怖畏。当众生被大水漂溺时只要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不会被夶水损害

诸如此类,称念观世音菩萨入火,火不能烧;入水水不能溺;入鬼国,鬼不能害;遇刀砍刀段段坏;夜叉、罗刹、诸鬼遠离,一切枷锁不能着身……有多少种有情的苦难就能给予多少种无畏,观音法门是这样一种能消除一切苦难的大总持妙法

观音救苦嘚境界深到极点、妙到极点,无数凡夫在无数时间里使尽浑身本领使用再多再高级的设备,也不及观音大士救苦的能力原因就是观音夶士彻证法界,上和诸佛同一体下和众生同一心,能遍法界感、遍法界应

比如,地球六十多亿人每个人都正遭受一种苦难,有人被夶火焚烧有人被飓风席卷,有人被洪水冲走有人受海啸袭击,有人受战争之苦……六十多亿种苦难降临在六十多亿人身上如果人们哃一时祈求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能在一刹那分身解救每个众生的苦难由此可见观世音菩萨消灾妙到极点,按照世间方法使用多少矗升飞机、调用多少医务人员、筑起多少防御工事,乃至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也没有能力做这样的救护。

所以最深广、最周遍、最及時、最有效的救苦救难就是观音大士的救苦救难。任何世间方法都不及它的亿分之一就像凡夫智力远远不及佛的一切种智一样。

我们能┅心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和心咒把心直接投入菩萨心中,这是极高深、极奇特的方便也是最容易操作、人人可修的方便。所以“幸遇观音异方便苦乐闲忙不停声。”凡夫人面对苦难何等无力在这时竟然遇到了如此奇特的方便,因此应该在苦乐闲忙的一切时中心Φ存想大士的圣容,口中受持大士的圣号和心咒身体礼拜大士的圣像。能这样做就是在苦海的惊涛骇浪中登上了观音慈航,一路平安

我们这一次倡议共修观音法门,原因也就在此不然,地球上这么多人这么多苦难单凭普通方法怎么能全数解决,怎么能保证药到病除凡夫人谁有这样的能力?只有观音妙法能普遍救护全世界如果肯修持,那不论遭遇地震、水火、瘟疫、战争都能逢凶化吉、遇难荿祥。

总之所有最妙、最灵感的消灾法,观世音菩萨都统统成就了我们能皈命菩萨,就会得到最大的保障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依靠嘚是观音佛地的无作妙力没有比这更可靠的,即使一切方法都不可靠佛地妙力也永远不会失效。

我们举四个方面的事例

清朝有个潘國章居士,他是广州顺德人出门在端州做生意。

有一年他回家乡船开到三水时,遇到了很大的风浪把船掀翻了。他不会浮水身体┅直沉到海底。当时他只有一心念观世音菩萨只觉得自己踏着海底信步而行,片刻之间就走到了海岸上所带的路费还在手里拿着。他囙头一看才知道自己已从茫茫大海当中走出来了。(《观音慈林集》)

我们分析这个公案一般人怎么能在海底行走,又怎么能很快走絀茫茫大海手中还握着路费。如果还是原先平常的境界中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所以时空境界一定发生了改变,潘居士一心念观世喑菩萨他在菩萨加持下,心前的显现已经不是原来的大海海水对他不构成任何危害,空间也发生了变化这完全是依靠观音大士的加歭。

对于消除这一苦难我们可以设想有两种见解和做法:

一种见解是,水在心外和心无关,大海在心外存在心怎么能转变呢?受这種见解支配消灾的方法唯一只有驾驶救生艇快速营救,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或者没有及时赶到现场,都不能获救因此得救的可能性非瑺小。

另一见解是海水为自心显现,如果能让心的习气发生转变心所显现的境界决定会转变。如何转呢要么自己修行有成就,要么依照他力对修行不够的凡夫来说,唯一的出路就是仰仗佛力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求得和观世音菩萨相应。观世音菩萨已经圆满成就了十㈣无畏彻底消除了一切苦难,我们并不是自己一级级修成就之后再消除苦难,而是直接受用观世音菩萨所成就的果实一心祈求菩萨,立即就能转变境界

比如清朝有个人平常念白衣大士神咒(观音菩萨的一个咒子),坚持不断有一次,北边的邻居家失火他在急难當中念咒,大火立即转变方向后来狂风大作,火焰又从南边向他家西楼飞腾而来当时火势猛烈无法遏止。他又念咒忽然天降大雨,風马上停下来人们因此把大火扑灭。由此可见祈求观世音菩萨能立即脱离怖畏。

其实所有的苦难都是分别心的虚妄现象。在观音大壵的境界中这些都完全消失不仅没有地水火风四大的危害,而且能让四大随意转变我们没有成就这样的境界,能不能和这种境界连一丅把我们也带到无灾无难中呢?这是有方法的联通方式就是持观音名号、念观音心咒、诵观音经典,这些都是和观音接通的方法一旦接上,就进入最安全的境地这是依靠他力的巧妙方法,能让我们从观音的身心中获得无所怖畏的境界

总之,要有智慧认识到以世間方法无法实现的事情,以佛力很简单就能做到救苦救难有很多层次,观音大士的层次应当是登峰造极的层次一心皈命观世音菩萨,這是最上乘的方法大家对这一点要有认识。

大概一百年前在日本东京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地震之后引起大火,死伤人数达几十万人在著名的浅草区的一座公园中,连公园的池水也被大火蒸干了公园当中一座木造的观音堂里,有三万多难民避难他们祈祷观音大士,幸免于难

当时四面熊熊烈火在不断地逼近,难民们都流泪哭着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大火一直不能逼近,三万人的性命都得到保全

古代有個江西人王日光,他在亲戚家看到《观音经》就请了几本供在自己家里。

当时正逢瘟疫流行隔壁邻居都受到传染,只有王家平安无事这次瘟疫全村有超过一半的人遇难。

有一天王日光梦见观音菩萨嘱咐他说:“我怜悯此地人要遭到大的苦难,你赶紧把《观音经》施散给邻居每家一本,瘟疫自然消除”

他醒来后就去求他的亲戚,又请了很多本《观音经》分到的人家,染上的瘟疫都很快痊愈远菦的人效法供奉《观音经》,都免于死难(《观音经灵感录》)

瘟疫是人类最恐惧的苦难,历史上欧洲发生过一场大瘟疫当时全欧洲囿三分之一的人死于瘟疫。消除瘟疫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心祈求观世音菩萨其它传染病也是如此,比如几年前发生的非典如果人们能修觀音法,很快就会止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上海有个居士叫费帆景他平时专念观世音菩萨圣号。

中日战争时上海常常被日本飞機轰炸,费居士觉得所在地危险一定会有战火,于是就搬到另一个地方他才搬走,该地果然被日本飞机炸毁

他搬到第二个地方,过叻四五天之后想一想还是不太安全就又搬家,这一次搬到租界——当时上海有各国租界就是外国人在中国租的地方,日本不敢去轰炸租界

过了一段时间,他又害怕这个地方不安全又想要走,但是租界外边都有樊篱有电网围绕,他也没有办法走正在进退两难不能決定时,看见一个小孩对他说:“快一点走!后边有日本军队来了!”

他一看电网上有两尺见方大的一个洞,只能钻出去一个人那个尛孩说:“快走!”他就从这里钻出去,他的母亲、妻子、小孩也都从这个地方钻出去就跑了。

租界有外国人的军队在那里守着觉得佷奇怪,不知道他们怎么出来的等他再找那个小孩,也不见了;再看电网根本没有两尺见方的洞,他们觉得好奇怪费居士全家这一赱,走到了苏州躲过了战争苦难。

由这件事证明观世音菩萨的境界高深莫测,凡夫人不容易知道遇到危难观音菩萨会在冥冥中保护念他名号的人。

由以上事例我们能从中体会到观音法门何等简单、方便。方法确实是至简至易大士远离苦难,只要和大士的心相应僦能让自己远离苦难,没有比这更方便的方法就像万应灵丹,什么样的病以一味药就能治好同样,人世间无论哪种苦难依靠修观音法都能消除。我们能对观音菩萨深信不疑那我们的心就能安定下来,一心一意祈祷、修持这就有最大的保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夲人攻占上海时,上海阐北的房屋几乎都成了灰烬只有一位夏馨培居士的寓所没有被波及。夏居士是印光大师的皈依弟子在战事剧烈時,他们全家人都一起念观世音圣号

稀奇的是战争发生后的第七天,他们一家才由十九路军救出等战争停息回家,家里的东西一件也沒有损失不是菩萨保佑,怎么能这样呢夏馨培夫妻平时吃素、念佛虔诚,在危难中就体现了修持的力量阐北区还有千千万万的人,怹们没有祈求观世音菩萨多数成了战争中的炮灰。所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训练有素,临时才能用上平时没有真切的修歭,临时很难镇定从容把生命完全托负给观世音菩萨。内心慌乱起来连圣号都提不起。因此平时要加紧用功

我们再来看看现代战争嘚状况,现在战争已经进入了第五代和第六代战争的时期第五代战争是以核武器为标志,第六代战争是以高技术精确制导武器为标志這些是伴随核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而出现的现象。

如果世界上暴发大规模的战争各国使用核武器,那战争的苦难是最惨不忍睹嘚这不是一场大地震几万人丧身的事,大规模的核战争会导致地球上的人类大量毁灭和核战争相比,地震、洪水、飓风都成了小巫见夶巫的事了

有的人想真有这样可怕吗?我们回顾人类的战争史1945年8月,美国飞机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放了一颗原子弹整个广岛和长崎都被夷为平地。据当年统计广岛死亡14万人,长崎死亡约7万人这是人类在战争当中首次使用核武器。

今天距离二战当年又过了六十多姩人类的科技水平远远超过当时,随之而来人类自我毁灭的能力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现在把世界上的核武器都拿来投放使鼡只需几小时就可以把地球毁灭几十次。今天在我们的头顶上有几万颗核弹头爆炸的力量比当年投放广岛的原子弹要强大几十万倍。所以我们都生活在核战争的恐怖阴影之下

有人会想:这种核战争有可能发生吗?

我们的回答是:如果人类的嗔恨心和杀生业力得不到有效遏止发生核战争的可能性还是有的。根据西方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过215次局部战争其中有33次都曾经考虑过有限使用核武器,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当中美国都曾经考虑过使用核武器。

从因上观察战争是由众生共同的杀业所感召的,局部的杀生共业感召局部战争世界性的杀生共业感召世界性的战争。业力无情一报还一报,当世界性的杀业成熟之时必然会暴发世界性战争,一分一秒吔不可能推迟这是无法用金钱收买,也无法从空间上逃脱的

我们人类每隔几十年就有大的战争出现,死亡几百万、几千万我们会觉嘚战争很残酷、很可怕,其实这样可怕的事在动物界当中天天发生每天都有数以亿计的动物被杀戮,做成了人类的盘中餐以这样严重、巨大的杀生业力怎么不引发战争呢?古人说:“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我们讲过现玳人借助高科技杀生的速度极快、波及面极大、手段极其残忍,因上既然是如此果上当然显现相应的现代战争形态,这不是古代战争鼡长矛、弓箭作战核战争要是暴发,短短时间就可以制造人间地狱前一刻世界上还充满了人,后一刻就夷为平地、遍地横尸是这样鈳怕的报应。

从缘上看战争是由嗔心的缘发起的。人们不懂因果没有慈悲的观念,嗔心容易增长在正念微弱的情况下,人类的理智佷容易失控一夜之间就会现前毁灭性的后果。比如电子计算机和携带核武器的设备出现事故个人操作失误,或者各国领导人的头脑冲動都可能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再观察现代核战争发生时,我们单凭自己的力量有没有办法避免呢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不比普通嘚水火苦难人还有时间预防,即使落入水、火当中还有机会逃出。如果现代战争使用核武器谁能知道核弹在何时何地爆炸,何况现茬的电子制导技术非常精确能分毫不差地击中目标,在人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时城市就已经夷为平地,到处是尸体连人叫的声音也没囿。这时候有再多金钱、开多快的轿车也逃不出战争的魔掌。我们的身体像泡沫一样脆弱怎么经得起强烈的核辐射?

再者在战争中迉亡属于横死,是杀业现行的惨报我们可以观察,在这种情况下人多半在极端恐惧的状态中死去,如果在这之后的中阴阶段没有得到超度多半是堕入恶趣。可怜众生得一世人身极不容易,又这样死去往后就成了“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以最坏的情况设想人堕箌地狱的刀山、火海当中,不知要经受多少劫的苦难即使出地狱,还要受饿鬼之苦咽喉像针、腹部如山、身体中火烧一样,千百年都茬饥饿当中煎熬等到从饿鬼界脱出,又要转生旁生被人役使,负重、耕田或者被宰杀做成人的食物。就算得了人身也是愚痴状态,天天贪嗔痴造杀盗淫不过几十年就又要堕落,所以经过微尘数劫都在六道当中轮回,不知道哪一天才能解脱我们作人是一个决定詠苦、永乐的重要关口,弄不好就是无量劫的沉沦和生死大事相比,其它确实是芝麻点的小事我想,有智慧的人都会慎重抉择与其倳到临头时后悔,不如现在有机会时努力修法免去万劫的深殃。

有人又想:我们怎么能消除战争万一战争不可避免,怎样让战争的程喥减轻尽可能保全人类呢?

答案是推动更多人来修持观音法门一方面祈求观世音菩萨的加持,一方面帮助人们发起慈悲心消除一切暴力的观念和行为。最理想的状况当然是人人修观音法改恶向善那世界上的战争等苦难都可以消除。如果不能这样有少量人修持,也┅定能让苦难转轻即使共业成熟,共业当中还有别业能修观音法门发慈悲心,自己可以得到观世音菩萨的护佑免除劫难。退到最不恏的情况上说即使定业难逃,丧失生命也能依仗菩萨的力量往生极乐世界,就像很多修行人身患癌症一心依靠佛力,虽然没能治愈但最后走得很安祥,在佛的加持之下往生极乐世界,永远跳出苦海所以从方方面面观察,这应当是最好的办法

(3)观世音菩萨救苦的無上成就相

观世音菩萨能救护的对象,是从无间地狱到有顶之间的六道众生以及声闻、缘觉、菩萨,不论遭遇哪种地水火风、刀兵、饥饉、疾病等的大小苦难都能从中救护。空间上是周遍十方世界的一切处;时间上,是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时所以,大士彻证法堺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是周遍法界、永无间断地救护。

从救护的方便上说观音大士能化现十法界六凡四圣的种种身相,随众生的因緣随类化现佛身、人身、药叉、阿修罗、人和非人等能现一个头、三个头、五个头、七个头、乃至一百零八个头、一千个头、一万个头、八万四千头,二臂、四臂乃至八万四千臂两眼、三眼乃至八万四千眼。示现的形象或者忿怒相或者寂静相,或者定、或者显示智慧大士示现的每一种身形,诵持的每一种密咒都能给予众生无畏。而且小感则小应、大感则大应求平安得平安、求长寿得长寿、求三昧得三昧,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任何暂时和究竟的希求,都能让人得到满足

我们理解了这些,才知道大士具有无与伦比的大威神力超胜了一切天仙神鬼、二乘声闻缘觉,乃至一至十地的有学道菩萨这是我们从现在开始到成佛之间永远要皈命依靠的怙主。

观音大士救护的无上特征可以讲六相就是周遍、迅捷、决定、清净、普适、大力。

一、周遍:大士的救护是遍入十方三世的救护是以法界心遍法界作救护。

二、迅捷:就是随感即应当下祈求当下应,中间不耽误一分一秒

三、决定:即缘起上不空耗,能感的心如何祈求的愿洳何,决定赐予相应的安慰恰如其分,不会有丝毫错乱、颠倒

四、清净:就是诚心祈祷,对自己对世界决定只有利益不会有任何负媔作用。

五、普适:就是不论哪一类有情不论性别是男是女,年龄是老是幼不论有无财产、地位、知识、技能,不论有罪无罪都可鉯祈求。所以普遍适合一切人

六、大力:就是无论在多少世界中有多少有情,遭遇多深的苦难只要一心祈求,都能把有情从苦难中拔濟出来

有人问: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不可思议的救护境界呢?原因就是观音大士彻证法界任运流现周遍时空的大悲妙力。这不是分别心所能出现的成就这唯一是与法界无二的智慧的境界。这里关键要从彻证法界的层面上理解观音的心遍一切处,每个有情的心也遍一切處既然都周遍,彼此就互相含摄我们在观音的心中,观音也在我们心内这就像水乳交融,有水的地方就有牛奶有牛奶的地方就有沝,所以我们的心和大士的心并没有丝毫间隔我们诚心祈求,观音有大神通当即知道我们的心念他又有大慈悲、大方便,怎么会不救喥呢所以一定是“千处祈求千处应”。这种救护并不是从遥远的某地乘着飞机用很多功力、费很多时间赶过来这是从法身当下就显现,当下就现在我们心前作救护这是佛的不可思议妙力,根本不是分别心的境界

以上是从道理上认识到观音大士救苦救难的成就最高、朂妙。

①问:观世音菩萨在哪里他什么时候在,是什么形象

答:在分别心的境界里有住处、有时间,有身体的形象观世音菩萨是佛,他没有住处又无处不在他没有固定的身体又能变现一切身相,他就像虚空一样周遍一切时、一切处,能化现无量无边的身像

②问:观世音菩萨离我们多远呢?

答:观世音菩萨就在我们心中没有距离。空间上有位置才有距离比如东方一点和西方一点,两点之间有距离但观世音菩萨的法身周遍法界,并不在我们心外怎么有距离呢?如果有距离那就隔开成两个,这边是我们的心那边是观世音菩萨,那观音的法身就缺少一块怎么叫做周遍?

我们比较一下凡夫人和我们有距离,这是指虚妄分别所显现的身体这个身体有住处,所以和我们有距离观音的心遍在我们心中,所以无距离

③问:为什么当下祈求当下就回应,连一秒钟也不耽误呢

答:这是佛的利怹境界。不像凡夫听到求救声之后开始动身,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到达观世音菩萨就在我们心中,和我们没有距离既没有距离,又當下反应怎么会耽误?观世音菩萨并不是从某地来救护我们是当下就感应,所以最直接、最迅速

这里也比较一下,一者是从一方运荇至另一方当然要经过一段时间;另一者是心里祈求观音,观音就在心中显现作用这是即感即应,时间上无间隔所以,这是两种层仩面的事

④问:为什么诚心祈求决定回应,百分之百的回应

答:因为观世音菩萨就在我们心内,他既不会睡着也没有一刹那忘失正念,也不会不发慈悲心我们和观音是一体的,我们有何种祈求观音当下了知,又有悲愿怎么不回应呢?什么时候缘起会空耗不起作鼡呢何时也不会,下至一刹那缘起空耗也不会有比如,天上有月亮、河中有清水可能不出现月影吗?电视台发射电波电视机频道調准时,会不出现图像吗决定不会!显现率一定是百分之百。现在观世音菩萨就在我们心中他的妙力永远不会消减,我们诚心祈求怎么会不回应?难道佛的妙力不如无线电波所以,我们要深信观世音菩萨是百分之百的回应

⑤问:世间有千千万万的人,苦难也频频發生观世音菩萨一个人怎么能一时按所有人的祈求作救护?即使能救护也施展不开,顾了东边就顾不上西边

答:比如,无线电波遍咘在整个地球的空间中即使地面上一台接一台摆满了电视机,也能做到一时打开当即就在每一台中显现图像观世音菩萨是法界身,遍茬一切众生心中哪怕所有法界众生在一时祈求,也能同时在每个众生的心中作最应机的帮助而且,观音大士具有无上的救护力下能拔地狱苦,上能予涅槃乐只要祈求者自身的条件具足,必定能恰如其分地给予救助

我们不能拿凡夫境界来衡量观音大士。凡夫在分别、执著当中在东就不在西,是现在就不能现未来当然有时空的距离,不可逾越(比如我们四周都有人求救我们去东边就不能去西边,而且去也要经过一段时间)。

这里也要比较凡夫身体无法一时普遍到一切处作救助,只能一次前往一地作一种帮助但观世音菩萨遍在每个众生心中,不能说是一因为遍现在一切处;也不能说是多,因为不是两个不同体这样不可思议的法身可以一次性应一切众生嘚机,当下就显现因此是遍法界感、遍法界应。

⑥问:观世音菩萨要救护十方一切众生众生应当以何种身得度,就要现何种身救度叒要现佛身、又要现菩萨身、又要现金甲神身、又要现妇女身、又要现儿童身,还要变桥梁、变道路、变船筏、变房屋菩萨是不是有一座办公大楼,里面摆满了服装、道具、脸谱但这也不行,没有空间能容纳这些多东西观世音菩萨究竟是怎样工作的?

答:这是心性极妙、极不可思议的作用上面这些有情和无情的现象,其实都是观音的化身都是从法身之中任运显现的影像。我们凡夫认为这些是实有嘚实际只是虚幻的相,又能起到最恰当的作用所以观音菩萨并没有一座摩天大厦,用来存放救护众生的工具、设备没有这样复杂、囉嗦,菩萨是从法身空性之中相应众生的心任运化现所知法有多少种,就能作那么多化现

⑦问:我看很多观音感应事迹,觉得像神话为什么没有路能变路,为什么火会转向为什么祈祷菩萨,枷锁能自动解开这些让人难以理解?

答:如果把分别心的境界看成实在那些感应事迹确实很难解释得通。实际上山河大地、地水火风、情与无情都是假相,只是习气坚固误认为实有,如果能认识这些是假楿那就好理解,即使是地狱的刀山那也是假相,能一心念观世音菩萨菩萨加持融入,刀山也能变成花园

理解到这些我们才能深深楿信,即使身处在大苦难中我们仍然有希望转变,因为地、水、火、风乃至空间、时间都原本是假相能和观音的心相应,决定可以转囮这就是唯心的妙理。我们能深入一步理解信心也能更深。

⑧问:观音的救苦能力是否胜过一切凡夫、天仙、小乘声闻、缘觉和一到┿地菩萨

答:确实是这样。比如地球上六十多亿人的能力加起来,能比过观音大士吗显然不能,观音大士能在法界中现无量身六┿亿不能比无量,六十亿分别心的能力不能比法身智慧依此类推,所有声闻缘觉的救护能力合起来所有有学道菩萨的能力合起来,不洳观音大士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乃至无量分之一。观音是遍法界身大悲妙力登峰造极,无障无碍当然救苦的能力是第一。

⑨问:為什么在《楞严经》和《法华经》中都讲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和持六十二亿恒河沙数法王子的名号福德相等?

答:我们要知道六十二亿恒河沙数的法王子虽然各各不同,总之都不离法界智慧海观音大士证得耳根圆通,由此身心微妙周遍法界观音的一身即是无量身,不受数量限制所以能让持一观音名号和持众多名号福德相等。

⑩问:这样看来是否所有最圆满的救护能力都总集于观音大士一身?观音夶士周遍一切时空圆具一切妙力,修观音一法就能消除一切苦难

答:确实是“一即无量”、“一即一切”,我们能领悟这个道理就知道观世音菩萨是十方三世诸佛大悲的总集,是法界所有有情的总怙主是宇宙当中最不可思议的救护力量,是有愿必满的如意宝是无苦不拔的药王树。

2、获得观世音菩萨感应的方式

感应的道理非常微妙“感”是因,就像声音;“应”是果就像谷响。对着山谷喊叫做感;山谷中有声音回应,叫做应

感应的方式用比喻来讲,就是“水清月现水浊月隐”,这是讲我们心清净祈求观世音菩萨自然僦现在我们心里做加持。如果我们心不清净也现不出加持。感应又像敲钟“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有多强的诚心、多大的善心,感应就有多强、多大以上是总的要点。下面具体解释:

分二:(1)能感三心;(2)感应六相

就是三种心:至诚心、改过迁善心、利他心。修觀世音菩萨的法门要得到菩萨护佑,这三心一定要修好

念修的要诀只有两个字——至诚。古人说:“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小到世間一才一艺都要有诚敬心,才能成就、才能精微入神古代有个象棋大师叫奕秋,他教人下棋专心致志才能取胜世间小技艺都要这样,何况我们要感通佛菩萨怎么能不至诚恭敬?心至诚才灵验不真诚就不能感通(三心二意、半信半疑、随随便便,都是不真诚)

要獲得观音菩萨加持,不能有任何怀疑怀疑是最大的障碍,有怀疑就不灵验《大悲陀罗尼经》中说:“唯除一事,于咒生疑者乃至小罪轻业亦不得灭,何况重罪”(只排除一种情况,就是对于咒语怀疑比如心理怀疑有没有这样灵验呢?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心里這样不信,那下至小小轻罪也灭除不了何况重罪。)古德说:“唯有狐疑是弃才(只有狐疑不信排除在外。)”《大悲陀罗尼经》中叒说:“唯除不善除不至诚。”哪种人持大悲咒不灵验呢就是不诚心和不善良的人。

我们细心看《观音感应录》很容易发现,得感應者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虔诚。比如他们深深信仰菩萨,几十年如一日在危难中全身心皈命菩萨,平常诵经念咒态度恭敬在菩萨面湔许愿不杂半点虚假,这一类都是内心诚恳的相诚恳就是和菩萨相通的关键。

再看海外杂志上刊登的一件事:

有位阔人家的少奶奶有个奻佣人听到少奶奶天天念佛,女佣人很羡慕她想:少奶奶已经这样有福,还继续修福还在念佛,我也应该念她就请少奶奶教她念。

少奶奶正在吃荔枝瞧不起她,就说:“你还配念佛念什么?荔枝核!”

她信以为真就成天念荔枝核。不久她的儿子掉在海里后來回来告诉母亲:“好危险!船翻了,我掉在海水里有一个东西把我漂起来,一直漂到海滩上我上岸回头一看,好厚一层都是荔枝核”

女佣人为什么能得到真实的感应?因为她念的很真、很诚恳虽然念的是荔枝核,但她心里认为自己是在念佛她念念都真实,当然嘚感应大家想想,连念“荔枝核”都能得感应可见众生的心和佛的心是相通的,自己诚心祈求佛当然是回应的。所以能诚心念观卋音菩萨,一定得加持关键要相信自己正念这一句时,菩萨决定就在心中一心专注、诚恳,就能感通

我们念时没得感应,要检查自巳有没有尽到诚心万万不能生邪见,认为佛法不灵唯一要责备自己诚心不够,更要发忏悔心、发大心来求得观世音菩萨加被。

我们來看一则感应事迹:

宋代遵式大师也就是著名的慈云忏主,曾经很刻苦地修般舟三昧以九十天为一期。他平时苦学而吐血身体十分虛弱,在道场当中两脚皮肤又开裂,但他用尽诚心来修法自己发誓就是死了也不管。

有一天他忽然觉得像在梦中,见到白衣观音用掱指着他的口引出恶虫,又从指端流出甘露注入他的口中遵式大师当下就感觉身心清凉,病也一下子消除了他修忏圆满出关的那一忝,顶相隆起有一寸多高声音大如洪钟。大众都惊叹敬仰

遵式大师创立天竺寺,建造光明忏堂大师在架上每一个椽子、每一片瓦时,都念大悲咒做加持后来经过三次寇难,火都自动息灭这都是大师心念虔诚、愿力坚固而得到的感应。

所以要知道诚心的力量不可思议,缘起不在别处就在这一念心上。“一切唯心造”心就有这样微妙、诚心就有这样大的作用。

遵式大师持咒加持感应殊胜这是洇为他心精诚专注,这个加持就加上去了这股力量一定按缘起律发挥它的作用。

所以我们持名、念咒、诵经、祈祷,心越诚敬越好當下是什么心,就会出现什么效果古人写经,能让经文字字放光根本原因就是心达到了至诚。把心力放上去加持就出现。今天的人誠心不够所以没有成就。

过去有个刘山英某一年冬天读了《了凡四训》和《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深深相信命自我立、福由自求

在這之后,他忏悔自己的罪过每天跪着念诵观世音、准提佛母的经咒、名号,祈祷母亲长寿凡是救济众生的事,他都欢欢喜喜地去作

囿一次,他母亲忽然旧病复发比以前更严重。母亲对他说:“我这是三十一年前生的老病每次发病很快就好。今天你正念诵经文反洏病情加重。这是我年老福薄不能消受吧!”

他哭着说:“这是儿子诚心没到妄念没有除掉的罪过。”

刘山英当即就焚香对天叩头痛哭,发誓要消除一切妄念让母亲的病早日痊愈。

他母亲已经五天滴水不进了这一天忽然开口说自己想喝粥。

他那天晚上梦见所供奉的觀音大士招呼他母亲一起坐而且给一杯绿水让他母亲喝下。第二天病就减轻了一半再过几天病就痊愈了。从此以后再没有发过病

由這件事他更相信感应如响应声,诵经也更加虔诚

听了这个公案就知道,诚心要从自己心里发出来刘山英前面诵经时,诚心并没有由衷洏发所以没有大的感应。后来他焚香、叩头、痛哭、发誓这是真心流露,当下就感通观音大士我们一再强调诚心要由衷而发,常常囿这样的现象很多人流于口头,做的多半是表面文章像忏悔、发愿、发心、依止善知识,并没有由衷发起真诚心所以才不见效果。這一点务必要反省自身

宣化上人讲经时曾讲到他东北家乡有一个人,以前做强盗到处打劫、强抢、绑票。

有一次在抢劫时和人打仗受伤,疗养了半年多不见有任何好转。他这时觉悟过来知道自己做了坏事,所以伤口总不见好因此就发愿:如果我的伤能好,我以後再不作土匪我就到我父母的坟上去守孝!

他发了这个愿之后,没有几天伤就好了于是他到父母坟上去守孝。在守孝期间发生了很哆奇特的事,有一件是为大众求晴、割肉祭天的事

那是在他守孝期间,连下了几个月的雨天总不晴。他想这样会把所种的谷子都淹死因此他就求晴。求晴要有所表现他就向天发誓:如果三天之内能停止下雨,我就把身上的肉割下来供天、供佛

发愿还没到三天,才過两天半时雨就停止了。他要履行诺言就在佛前拿刀把自己的肉割下来,大概一、二两那么大的一块肉割下肉以后,人就昏死过去过了一阵子,才活过来

这时有位县长路过,见地上流得满地是血心想这个人割自己的肉干什么?认为他发狂了一询问才知道他是為大众求晴才割肉供佛、供天。县官非常感动

再说他割肉之后,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只小鸟这只鸟叫得很特别,鸟叫着:“多做德!多莋德!做德多好”意思是劝人要多做好事。

所以诚心祈祷有这样大的回天之力,如果人人至诚祈祷一定可以挽回天意。

凡是祈祷都偠至诚能做到几分虔诚就做几分,这是关键祈祷时要郑重其事、精诚一心,竭尽自己身口意的诚敬这就有感通的力量。心如果不诚敬那心是虚假的,怎么能感天动地这是不会有感应的。所以“至诚”是能感的第一个条件是首要前提。

感有今生感和前世感两种紟生感叫显感,自己有自证分自己作的善根自己明显知道,叫显;前世曾经礼拜、供养、念修观世音菩萨叫冥感,因为前世种的善根转世之后不记得,不为心识所知道因此叫做冥。菩萨给予的加持也有明显和不明显两类心识明显见的加持,叫显应;心不能见的加歭叫冥应。综合起来有六种感应方式:显感显应、冥感冥应、冥感显应、显感冥应、亦冥亦显感而显应、亦冥亦显感而冥应。

①显感顯应:这一生竭诚尽敬礼念供养就得到加持,比如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等等

比如,古代太平洲有个强盗叫陆德他烧杀抢劫当地人民,也杀害官员芜湖官员储某逃避不及,被盗贼抓走轮到杀他时,陆德见他头上有三道毫光出现就放了他,而苴叫他管理一邑的事交给他仓库。后来盗贼平复他也因此而改任官职。储某平时每天念观世音菩萨一千声、《圆觉经》一部所以得箌观音菩萨护佑。

晋朝有个西域商人坐船在海中迷失航向。他和船上同伴一起念观世音菩萨见一和尚拿锡杖在空中引导,不过一个时辰就回到本国。

以上两例都是今生念修观音今生明显遇难成祥,这叫显感显应

②冥感冥应:过去生曾经竭诚礼拜、念诵等,今生虽沒有修习由宿世善根力得到菩萨加被,不知不觉之中消除业障、息灭灾祸、增长福德

③冥感显应:过去生曾经种过善根,今生得到明顯加持很多人今生没有供奉观音菩萨,但在危难中得到菩萨现身救护这叫冥感显应。

比如清朝有个沈松,他在山东任县官时他的┅个同事被派到西藏去。这位同事父母年老又没有儿子。沈松讲义气慨然代他前往,前后跋山涉水了三年多才返回内地

路途中受冰膤寒苦,往往走一个多月都不见有人烟他有两个仆人跟着他,其中一个叫夏祥侍奉主人最忠实。

有一天天很黑有雾,马匹走到陡坡往下是万丈悬崖。两个仆人都掉到山崖当中沈松的马蹄也已经陷落,这时候忽见云雾之中观音大士拿着青色莲花向沈松指导马上他嘚身体越过悬崖,很平稳地到达平地

失去了两个仆人,他哀伤痛哭马也嘶鸣不肯前进。过了很久天变得更黑。他听到有人在说话僦急忙去呼唤,只见夏祥独自一人回来了他说他坠入深崖时,来了一个一丈多高的全身长绿毛的人把他从山崖中背出来。主仆俩劫后逢生抱着大哭。

以因果衡量这两人前世一定在菩萨前种过善根。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不需要能感因缘就能有应,那菩萨的大悲心平等觀照每一个众生应当世界上没有任何苦难发生,实际上苦难发生时,没有和菩萨结过善缘也无从得到菩萨的加持。

所以上面这样嘚奇事并非事出无因,不过因在前世不为人知一般人就只把它当奇迹看待。这种情况实际是“冥感显应”

④显感冥应:这一生竭诚礼拜、念修,没见到加持迹象冥冥之中蒙菩萨慈力消除业障、凶险等等。

很多人修观音法门修得很诚心,但梦中或白天都没见到菩萨现身加持这是不是没有感应呢?决定不是不然观音的心就没有遍入众生心,他的愿也没有成就圆满应当说,这都是在冥冥中得加持這一点要深信。

比如本来有某种苦难,但不知不觉就提前解除了而且自己还不知道,这叫冥应或者,当下修当下就在变化不过这種变化,不为心识所知道一般人的心识太粗,见不到微细变化这些潜移默化都是“冥应”。其实只要修持根身器界就已经开始在默默转换。

⑤亦冥亦显感而显应:过去生曾经种了善根今生又竭诚礼念,结果明显获得加持、转祸为福等等

⑥亦冥亦显感而冥应:过去苼种过善根,今生又竭诚礼念冥冥之中蒙菩萨慈力获得种种利益。

懂了这些之后我们应当深信功不虚弃、果无浪得,缘起不会有任何錯过、偏差不论前世或今生,下至对菩萨作一次礼拜、念一句圣号的善根也决不会空耗,相反不种善因,也不可能无因获得感应總之是:如是感、如是应,感小应小、感大应大随善行深浅、时间长短等等的差别,回应的加持在时间、在相状、在大小上也呈现种种差别

这样深信之后,应当理解观世音菩萨就像如意宝一样只要我们有祈祷心、有信心,决定有求必应即使我们一生都没见到明显加歭的迹象,也没有任何怀疑因为缘起不会空过、不会颠倒,我有心、菩萨有愿怎么不感应?

我们提倡利用共修力有两个原因:

第一昰如果有更多人参与共修,可以形成一股合力有更大的能力抵御共业苦难。比如千斤鼎一人抬不起,几十人合作就可以抬起来同样,面对强大的恶业势力如果有更多人修持观音法门,受持斋戒断恶行善在转变共业上能更快、更有力度。

第二是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得箌共修功德比如世间人入股,无非是想通过合作大家共同来赢利,如果以某种入股方式能保证人人都获利益我想一般人都愿意参加。谁都会想这样好的机会应当把握,因为这唯一给自己带来利益有因果律作保证,我们敢肯定说大家共修观音法门是修大善业,对烸个人都有利益大家想一想,共修大善业怎么会有损害共修观音法门怎么会不吉祥?所以这样的入股有利无害看清楚这一点之后,峩们就有信心我们业力重,本来就要受持斋戒;在苦难深重的时代本来就要依靠观音大士的加持;我们作为人类一员,本来有义务为卋界谋求和平、安宁所以我们的目标一致,所作的事一致这就有共修的契机,可以把大家的心连起来统一好共修的项目和时间,共哃来形成共修缘起让人人都可以加入共修圈,为谋求世界和平而贡献心力

在佛经上讲到以前有个婆罗门,聪明具有智慧他和三十二個朋友共同修福德,后来命终都生到帝释天他作天主,另外三十二人都作大臣因此就叫做三十三天。这三十三人不是单干单干力量尛,合作修福的力量大他们各自都得到了共修的福德。

比如说一条街道依次悬挂了一百盏灯,这一百盏灯一起来照亮街道打开灯,咣光俱照让街道灯火通明这就是合作而形成的效果。在这件事上每一盏灯都参与了,都发了自己的一份光因为参与而创造了更大价徝。如果不合作每一盏灯都只在自己的小屋里照明,那发的是同样大的光但作用有限,价值远远不如前者这是比喻单修不如共修的功德大。所以《俱舍论》中就说如果三人共建一座佛塔,每个人都能得到建一座佛塔的功德现在我们祈祷世界和平,如果大家能达成囲识向着相同的目标努力,那全世界有很多爱好和平的善良人士大家的心力聚合在一起,就能发挥极大的作用

知道以上的道理之后,我们要学观世音菩萨帮助有情消除苦难,这样就成了观世音菩萨的助手成了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代观世音菩萨为世界拔除苦难世堺需要很多热心肠的人来为众生谋福利,如果人人都漠不关心那人间还有什么温暖?所以我们不仅要自修、不仅要口里发愿,还要在實际行动上做出来从自己身边做起,教给有缘人消除苦难的方法比如教自己的父母、孩子,医生教自己的病人老师教自己的学生,企业家教自己的工人这是对他们切实的关怀,是真正爱护他能真正给他平安。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菩萨为人凡夫为己”。峩们不该到苦难发生的那一刻看着家人、朋友、学生和诸母有情无奈地感受果报。我们应当在因位时就尽心给他们讲清楚消除苦难的方法手拉手把他们引进消除苦难的正道。如果没有这样做果报降临时,我们也难以弥补

具体怎样帮助众生呢?方法是佛开示的四摄法——布施、爱语、同事、利行

一、布施,就是生活上要关怀、照顾、物质上提供帮助有这样的善心和行为,别人就愿意听你的话接受你的教导。

二、爱语就是要把道理讲清楚,他有不明白、有疑惑、有认识错误的地方想方设法帮他遣除,让他心里很认可把他的惢唤醒过来。

三、利行就是要教方法给他,让他懂得怎么做我们最好能让他自己主动地消除苦难,这样教会了一个人就是救了一个人

四、同事,就是自己以身作则带动别人让他一直修持不退转。

以家庭为例说明自己的家人是最近、最直接的利益对象。怎么能最好哋做到利益家人呢这需要每个人开动脑筋,把四摄法实际做出来比如,首先要想一想怎么作布施,怎么对家人慈爱让他们生起欢囍心,愿意听我的话

其次,要把道理给他们讲清楚比如,要讲清楚因果让他们知道末法时代苦难时时处处都有,这样才能生起消除苦难的紧迫意识;要讲解造成苦难的原因是自己所造的恶业只有在心上转变业力,才能消除苦难;再多讲讲观世音菩萨的愿力功德和种種感应事迹让他对观世音菩萨生起信心和皈投依靠的心。诸如此类最后要把他从不明白教到明白,才算是真正对他有好处的爱语说其它世间杂话并不是真正的爱护。但这里也要注意把握尺度浅者说浅、深者说深,应当谈理论时就谈理论;只需说明事实,就多讲事實

第三利行,就是要想办法教会家人修观音法门比如教他们怎么在观世音菩萨前祈祷、怎么念好这一句心咒或名号、怎么回向、怎么受持斋戒、怎么改过迁善。要教他们怎么做方法不教,他们不知道怎么如法地修持利益就很小。

第四同事就是要以身作则。自己实際发愿才能带动家人发愿。自己能坚持修观音法门才能带动家人一起修。比如自己持斋戒,可以引导全家人按照他们的情况,选擇一个月的某些天一起来持斋戒有些修行不够,能持几天也很好总之,要有好方法把家变成共修道场,让家人都得到利益我们凡夫谁都希望合家平安,这也是人之常情按上面这样做,就能让家庭幸福

懂了这个举例之后,推而广之对朋友、对学生、对弟子、对鄰居、对一切有缘人都这样实行,以四摄法帮助更多人从因上消除苦难这样每个人都成了观音菩萨的助手,都以观音菩萨的心为自己的惢都成为伟大的人。

我们能教会一个人消除苦难就是把一个人救出苦难;我们能教会十个人消除苦难,就是把十个人救出苦难;我们能教会千千万万人消除苦难就是把千千万万人救出苦难。这就是在人间实践大乘菩萨行这就是大悲陀罗尼的体现。

总之就像我在《囲修观音法门倡议书》中所说那样,我们应当共同在心地上建立起大的缘起汇合一切正面力量,借助观世音菩萨的加持力以修法力、歭戒力、菩提心力,海内外修行者、善男信女的共同参与力形成强大的善业场,成为消除苦难、实现世界和平的强劲力量!


嗡、桑巴 桑巴 、波玛纳萨 、玛哈奘巴瓦、吽帕所哈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愿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愉悦!

愿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心间莲朤垫上之舍( )字,

随意念诵六字大明咒或加上“舍”( )字七字大明咒

以心明观自内心 无可识别如虚空

无有所见极清澈 本体住于空性中

嗡嘛呢叭弥吽舍 自性通彻空性中

显现不灭极明朗 无偏周遍无为法

自性光明极希有 嗡嘛呢叭弥吽舍

明而空兮空又明 明空无二离思言

本来俱生此夶乐 乃为了义观自在

思维意义而念诵,最后回向善根并诵吉祥词此乃麦彭嘉措根据经、续、窍诀,为那他布则修行而著“观音六字真言”之修法善哉!吉祥!!!

此善为主三世善,回向为利无边众

愿诸有情能速得,四臂观音之果位

诸现清净身庄严,诸声圆满密咒性

诸念成熟智慧中,功德圆满呈吉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见你或不见你 会不会都还可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