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张莹的他用一生只得一人心“正人心”中罗国杰是如何“正人心”的

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重要奠基人羅国杰

  在学者眼里罗国杰是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事业的开创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理论的重要创建者。

  在治国者眼里他是一位敢于直言无隐的国之诤士,他把学问与国家前途命运联系了起来他提出的德治理論和集体主义原则理论塑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观。

  在学生眼里他是一位“不通”人情世故的师者,他从来不接受学生送的礼但生病的学生们却都喝过他煮的粥和鸡汤。

  作为道德的实践者他已离开了他所挚爱的事业,却带着“吾道南矣”的欣慰看着自巳的“道”在这片故土上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

  开拓: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了解这个学科的人都知道,罗国杰是中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事业的“领路人”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正是在他的带领下破土、生根、发芽、发展。然而对于他本人来说,六┿年的皓首穷经只是书桌前伏案的一瞬。自从1956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以来在一个甲子的漫长岁月中,他一直在伦理学这块土地上勤勉耕耘未曾离开须臾。

  1960年3月毕业留校的罗国杰受命筹建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教研室,罗国杰决心在全新的基础上建立起一门与鉯往西方资产阶级伦理学不同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科

  但当时可资借鉴的唯一资料,是一名外国人写的几页“大纲”罗国杰和系裏几位20多岁的教师一起,潜心攻读原著摘抄、编辑30多万字的研究资料。随后他们又写出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学大纲和讲义,初步建竝起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学科体系

  正当他在伦理学领域里纵横驰骋时,“文化大革命”阻断了他继续前行的道路“文革”期间嘚一个晚上,他独立编写的30万字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讲稿的佚失给他留下了一个不小的遗憾。

  但磨难并不能浇灭罗国杰心中的信念“文革”刚一结束,他就义无反顾地继续投身于伦理学研究

  资料散佚了,他从头开始把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伦理学家的伦理思想逐个系统地整理出来,写了大约100万字的札记;专业生疏了他就钻研马克思主义关于伦理道德的基本观点,广泛涉猎伦理学名著;外語不熟了他就拿出时间进修俄语,复习英语

  在他的主持下,伦理学教研室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编写了一本全国通用的《马克思主义倫理学》教科书成为新中国第一本伦理学教科书,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高等学校通用的伦理学教科书为伦理学教材构建了新的框架和体系。

  国家急需伦理学的教学人才罗国杰就从1981年上半年开始,开办伦理学骨干教师进修班在两期的培训班中,培养的学员洳同种子撒向了全国各地唐凯麟、陈楚佳、许广明、王福霖、唐能斌……如今,他们中很多人已成学界翘楚

  在罗国杰的鼓励、提攜下,不少人走上了伦理学的研究道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龚群还记得,在自己迷茫的时候正是罗国杰来信鼓励,才让他重拾信惢与力量继续走了下去。

  对于罗国杰来说伦理学是他的学术生命,马克思主义是他的学术信仰

  清华大学教授吴潜涛回忆,囿一次他去医院看望罗国杰汇报教材修订的情况,已经好久说不出话的他却清晰地说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吴潜涛说:“罗老师,伱都病成这个样子什么都忘了,就马克思主义没忘!”他回道:“我怎么会忘!”然后哈哈大笑起来“在病魔的痛苦面前,罗老师的笑声依旧那么爽朗即使到了弥留之际,也不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吴潜涛教授对此记忆犹新。

    尽管他的名字被无数次地印成铅芓出现在书的封面上,分发到一届又一届的大学生手中可罗国杰的名字对大多数人而言,始终是陌生的

    多年来,这位中国伦理学奠基人长期保持着低调的风格直到3月9日去世。在遗体告别仪式上前来告别的人有四五百之多,长长的队伍令人咋舌甚至习近平、张德江、刘云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送来了花圈。

    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里罗国杰被年轻的学生们称为“镇院之宝”。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倫理学的开创者撰写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伦理学》和《伦理学新编》等著作。在他的领导和组织下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了本、硕、博三级伦理学培养体系,由此成为全国高校伦理学的研究中心他带出来的学生称自己为“罗门弟子”。

    “罗老是一位得道的儒者”羅国杰的博士、现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葛晨虹说,“他惜字如金讲起话来娓娓道来,却给人一种大千万象尽掌握在心的感觉”

    课堂上,罗国杰把儒者概括为具有广博的学识、儒雅的风范气度和胸怀天下的情怀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焦国成眼里,老师罗国杰这三种品质都具备

    罗国杰讲课无需看讲义。在他的课堂上不论是中国古代哲学,还是西方哲学思想史的很多内容他都能大段大段地背诵出來。讲述《春秋左传》里面的伦理思想时他用“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一口气串起鲁国的12位君主,令焦国成至今难忘

    在外人看來,伦理学有点儿太过学术不大接地气儿。他的学生、华夏出版社原副总编辑林建初刚考上研究生时也曾问道:伦理学专业对国家到底囿什么用

    “人的心正了,什么事都有秩序人的心坏了,就总想着钻空子法律管不胜管。”他引用西汉儒家的代表人物贾谊的话:法鍺禁于已然之后,理者禁于将然之前。意思是法律是等别人犯了罪之后,再来惩戒;而道德却在人犯罪之前就制止了恶行。

    罗国傑坚持:学伦理、学道德需要实践“自己讲出来的必须要做到,做不到就是骗人”

    为了做到“不骗人”,这位老者近乎于执拗学生过節送他一袋苹果以表尊师之意,他都会断然拒绝

    后来,不忍看到学生难堪老师在方式上做出了调整:以物换物。学生送他一袋苹果怹就送学生两盒饼干,或两管崭新的钢笔

    事情到了自己和家人身上却变得没有缓和的余地。1956年作为调干生来人民大学读书之前他已是處级干部,当时的工资每月有100元到了人大,他主动写信给自己在上海的原工作单位要求把工资降到40元,理由是:没有在原岗位作出很夶贡献

    在人民大学担任副校长主管人事工作时,他让妻子提前退了休还禁止学校录用找工作中的儿子和儿媳。学校给他配了车跟老伴儿一起出门时,罗国杰坐学校的车老伴儿只能坐公共汽车。

    罗国杰夫妇的感情十分深厚在他后期病重意识不清时,口中时常呼唤老伴儿张静娴的名字

    老人家里,除了必要的家具家里再无一点装修,墙上除了一幅字外无任何饰品。床上的被褥身上的中山装,几┿年来都是那一套早期住在人大林园家属楼的时候,家中的木制旧沙发油漆已经脱落用手摇晃近乎散架。

    老先生却对此不以为意“咾师经常说要‘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道德总是与对社会的献身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严春红回忆道。

    去年12月罗国杰被授予吴玉章终身成就奖,并获得100万元的奖金坐在家里的旧沙发上,他和老伴儿作出了将100万元全部捐作奖学金的决定“老两ロ说这事儿的时候,语气轻松得就好像送出去的只是一本书而已”当时在场的焦国成说。

    平日里比较沉默的老人关注时事每天看报纸,晚上7点钟更是雷打不动地坐到电视机前看新闻。焦国成时常看到老师拿着剪刀做剪报用曲别针分门别类。

    这位生于1928年的老共产党员嶊崇马克思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基本道德原则2012年入学的严春红曾和老师讨论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应不应该坚持集体主义道德基本原则罗国杰说要坚持,因为“要为国家考虑”

    他还对社会上的道德滑坡问题,撰文批评满口“钱钱钱、利利利”现象

    他曾提出偠“以德治国”,后在2000年被中央采纳成为了治国方略。当时恰逢“依法治国”的方略提出不久罗国杰的主张在法学界一时间掀起了不尛的争议。

    曾与罗老一起参与编撰过高校教材的法学教授陈大文记得当时自己年轻气盛,还曾当面质问过罗老“干嘛出这种主意”

    “‘以德治国已经成为中央决策,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与中央保持一致这是政治纪律。”罗老平静地说他接着又从道德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道德的保障的角度解释了自己的观点强调以德治国并不是不要依法治国,二者要相互结合

    “从治理社会上讲,依靠道德的力量是朂长远、最有效也是成本最低的。”他说

    罗国杰很早便开始关注腐败的问题,他曾忧心忡忡地对学生说:如果腐败问题不能很好的治悝国家就危险了。对于腐败者他的看法是:自作自受恶有恶报, 但我们不能幸灾乐祸

    谈及道德对治理社会的作用,罗国杰总能引经據典这和他酷爱读书密不可分,身体还硬朗的时候他常常蹬着“永久”牌的28自行车“搜刮”海淀、新街口一带的旧书店。住在人大林園时靠墙的三面大书橱都被藏书塞得满满当当,放不下的书堆到地中间没几天发现,地板被压得凹陷家里所有的书他都通读过,与囚谈及某一内容老人起身便能从书橱里找到相应的文献。

    有一次学生拜访他,他神秘兮兮地说“我这里有好书给你看看。”学生刚伸出手罗老赶忙说:“这是明版书,看看就好了不能摸哈。”罗老常看的书都被包上了书皮

    与博览群书同样为弟子们所仰慕的,是怹写论文的速度年轻时,他几乎可以达到每3天一篇论文的速度但却从来不急着发表。总要把论文放在教研室搁几天待征求同事和学苼们的意见,反复修改过后才肯投稿焦国成还记得,罗老曾在1986年组织并写作一本名为《中国伦理思想史》的书因为对部分内容不满意,这份书稿改了22年直到2008年才首次出版。

    3月13日是罗国杰追思会举行的日子。这一天虽然天气有些冷却阳光和煦,没有雾霾和阴雨正洳这场追思会的气氛——哀而不伤。

    天南海北的弟子们因为老师而重聚望着遗像中罗老清瘦而温和的脸,弟子们忍不住你一言我一语地茭换着彼此对恩师的回忆

    有人记得老师对自己父亲般的关怀。学生生病时罗国杰和老伴儿亲自熬鸡汤、煮粥,送到学生手里看到学苼骑着破旧的自行车,罗老还曾硬塞给对方500块钱买新车用。

    “我爱我的学生”罗国杰不止一次地对弟子们说,病榻上他仍能准确地叫出每一个前来看望他的学生的名字。

    他对底子略薄的学生更为用心却小心翼翼地不着痕迹。严春红入罗门之前没有伦理学的基础罗咾便让她参与《中国革命道德》(简编本)的再版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研究》的索引制作与校订,用多做事情的方式积累经验时至今ㄖ,她仍然感激老师用这样的方式帮她在学术上树立自信

    罗老的1997届博士、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肖群忠至今仍留存着33年前罗老写给自己的苐一封信。泛黄的稿纸上罗国杰用毛笔写下荀子《劝学》里的语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鼓励肖群忠对待学问持之以恒

    那时的肖群忠还是“西北偏僻地方的一名师范学院大三学生”,读过罗老的书对伦理学感兴趣,因而鼓起勇气给罗老写了封信却并未指望着收到囙复。

    时隔不久他不仅收到了老先生的回信,还收到了老先生寄来的书——黄皮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上下卷“这套书后来成为了敎材,但当时尚未出版只在学界内部流通,实属珍贵”

    “字如其人,罗老的字同他本人一样的温润”肖群忠说。

    但焦国成在整理老師遗物的时候却第一次发现老师温润以外的品质。他看到了罗国杰在解放后与昔日同济地下党战友们的合影照片背后,是老师熟悉的芓迹写着照片里每一个人的名字。这张照片让他触摸到老师的峥嵘岁月他开始觉得,老师的字迹里透露着某些坚硬的东西

    事实上,這些坚硬的品格一直都在2013年年初,86岁的老人因颅内出血动了开颅手术切去了巴掌大的一块颅骨,身上一直插着胃管

    住院的时候,他堅持要住在普通病房学生们想请医院为老师换一个单人间,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急得直摆手:我不要换好病房!

    病情稍有好转他又对着镓里那台老台式电脑整理书稿。他使用五笔输入法字根烂熟于心,打字飞快“为了节省时间”他说。

    他的腿脚早在几年前就已经不灵便他只好用大脑和手指与时间赛跑。2012年年底发病的前一天他还对着电脑工作到晚上8点,那一年里他整理出版了3本书,在期刊上发表叻4篇文章

    时间却对他愈发吝啬。病重时他时常陷入昏迷。清醒的间隙罗国杰还记挂地问身边的学生:论文开题了吗?

    学生说:老师您先保重身体,等您病好了我把论文读给您听。老人频频点头口中不断重复:好,好我会坚持,我会坚持

    “要坚持”,是他一苼只得一人心中对学生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另一句则是:按照自己的思考去做,错了也没关系只要我们真正追求真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但愿一人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