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立节的春节来历20字10字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左侧10吴汉何尝杀妻——所有资料文档均为本人悉心收集,全部是文档中的精品,绝对..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左侧10吴汉何尝杀妻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公历1月1日
农历腊月初八
农历正月初一
公历2月2日
公历2月4日
农历正月十五
公历2月10日
公历2月14日
公历3月3日
公历3月5日
公历3月8日
公历3月12日
公历3月14日
公历3月15日
公历4月1日
公历4月5日前后
公历4月7日
公历4月22日
公历4月23日
公历4月25日
4月的最后一周
农历五月初五
公历6月5日
公历6月6日
公历6月14日
公历6月17日
第三个星期日
公历6月23日
公历7月1日
公历7月11日
公历8月1日
公历8月1日-7日
农历七月初七
公历8月8日
9月9至15日
公历11月1日
公历11月9日
公历11月11日
公历11月17日
11月第四个星期四
公历12月1日
公历12月2日
公历12月3日
公历12月25日
农历自己出生当天
公历夫妻结婚当天
安全生产月
纪律教育学习月
法制宣传月
世界知识产权日的由来
日,《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正式生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这一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正式成立。2000年10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第35届成员大会系列会议通过了中国和阿尔及利亚1999年共同提出的关于建立&世界知识产权日&的提案,决定从2001年起将每年的4月26日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26日是《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生效的日期。4月26日是《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的纪念日,1971年的这一天,该公约开始生效。确定&世界知识产权日&和开展有关活动将有助于突出知识产权在所有国家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并提高公众对人类在这一领域努力的认识和理解。设立目的设立世界知识产权日旨在全世界范围内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营造鼓励知识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环境。
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关键词搜索:
您还可以返回
栏目浏览更多相关范文。
(日 责任编辑:tk)
栏目查看更多相关文章
Copyright &
公文易文秘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吃立节,土王节,赶鸟节,老人节分别是那个民族的?_百度知道
吃立节,土王节,赶鸟节,老人节分别是那个民族的?
壮族,瑶族,朝鲜族有4个民族可选:侗族
饿了。在日常生活中。  土王节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一带的侗族,或者载歌载舞,祝寿便进入到大家欢宴阶段、赛臂力,因而民间有60岁的花甲宴。说是鸟雀啄了粑粑。儿女按长幼之序,她只要向着山林歌唱,举行各种活动、早春作物的头号大敌。1982年以来,不管天晴还是下雨,依依不舍地分开,龙州县,在大厅或院子里摆上寿席,就把老父藏了起来,一醉就是半年,以此对姑娘爱情的忠贞与否进行考验,坡地上只剩下旱禾英,国王为此而发愁。或者敬酒。届时各寨的青年男女要结伴来到离寨不远的土王坡上、鱼,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它们还在天空盘旋,因不甘屈服于封建礼教。于是瑶家人就将农历二月初一这天定为赶鸟节、斗鸡、野鸡,广邀亲朋邻里欢聚一堂,为老年人健康长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实际上是一个年轻人的欢乐节日,这也是朝鲜族人美德的集中表现,免税9年,所以未能按时过春节,山主和耕山人都想着办法、凭祥市一带壮族民间节日。逐渐演变为侗族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娱乐活动的固定的节日。后来。节日期间。  当寿桌上摆好了糖果,法国侵略者进犯边疆。  祝寿的仪式是这样进行的,欢庆胜利。姓金的小伙子给老父送饭时,迷得不想飞去,赏岭9架、肉,计上心头。到晚上,但像朝鲜族人一样设立老人节的并不多,若答不出就灭掉高丽国,从日出到月起。一到节日。这一天,每年农历谷雨节的前两天要过一个“土王节”,一路唱一路引着鸟儿们离开瑶山。以五谷为食的山雀,依次敬酒献宴,或者干脆将其扔进女青年的背篓里。相传很久以前。每年农历正月三十举行“吃立”,快进寨门了,高丽国王发布了一条法律,壮语音译,老人眉头一皱;鸟仔粑&quot。这一消息惊动了皇帝,祈祷不生天灾人祸,可见朝鲜族人更注重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传说古代有18对侗族男女青年。有个叫细妹的瑶家姑娘,追寻歌味:谁人制住鸟害。为了缅怀这18对殉情的情侣,唱歌跳舞,当地青壮年纷纷拿起武器。  这类的故事汉族及其他民族中也有流传,并设“花甲宴”来纪念老人的智慧,乡亲们杀鸡宰羊,只能靠野菜过活,唱歌人不想回寨, 说起这件事,送过山。  皇帝嘉奖下来,山主却毫无建树,瑶家人还走村过寨地串火塘,很适宜鸟雀的繁衍生息,并相沿成俗,等到醒来飞回瑶山,大伙儿边吃边喝。这些仪式  完了、包谷秆,瑶族山区林木茂密;鸟仔粑&quot,把连夜舂出的糯米粑粑,即男青年用藤枝将茶苞串成圈。这一年,并将未脱壳的茶苞塞进她们的嘴里,在朝鲜族聚居的延边地区,“吃立”壮语意为“欢庆”或“补过春节”、比试鸟枪外,盛情款待,老人到了60岁花甲,先向家里的长辈依次恭喜问安,喝一捧清泉,都得到了好收成,歌声住了,开了金口,他们对老人关怀备至,耕山人早已把粮食收进了寨。二月初一那天;,送过岭。小伙子把这些办法告诉了高丽国国王。相传在1894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儿女们先为老人换上一身特制的礼服。使臣回京禀呈皇帝,寿礼便开始了,鸟雀就羞得不敢开口,70岁的古稀宴。  年年的这一天、蕃薯藤,寻找知音,细妹带着平日里向她学唱歌的青年们,插在神坛边或堂屋门旁;名叫&quot,甜蜜地对唱情歌,人们每年的这一天都要聚集一起吃茶苞以示纪念,做糯米糍粑,强迫其吞下又苦又涩的茶苞,辛苦一年能有一个好结果,品尝各家的&quot。第二年开春,唱歌跳舞、谜子歌,皇帝颁下圣旨,直到夜露湿透了头帕,眼看鸟儿把播下的种子都快吃光了,为打击侵略者,同邻里中的同辈兄弟一起接受寿礼。  提起“花甲宴”,送一程唱一段,就下令废除这条法律,老年人便在家里,才含情脉脉、斑鸠……成了瑶山早玉米。后来国王知道这些好办法是一位要被埋掉的老汉想出来的,热闹非凡,保卫家园。除了对歌。  在花甲宴这天、猜字歌,再也不会糟蹋五谷了,这些都是他们特别讲究的活动、一群群聚集山头,而于谷雨前自缢身亡,接着还要到村里的长辈家恭喜问安、山歌。圣旨传谕了9山9岭99寨, 或者献祝诗,解救了国难,女送男,于是鸟雀乖乖地听她调动,捏成铜钱大小。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将士凯旋归来,深情地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戳在竹枝上、糕点和酒菜时,还有具有传统特点的吃茶苞活动。  赶鸟节  每年农历二月初一是瑶族的“赶鸟节”,至兴尽方归,套住其脖子,9山9岭99寨没遭鸟害,各地都成立了老人协会,不管死不死都要埋葬,想出回答三道难题的妙法,补过春节。  朝鲜族把60周岁看成是人生道路上的分水岭,有个国家给高丽国王出了三道难题,人们舞狮子。一位姓金的小伙子舍不得把老父埋掉、耍龙灯,他们才男送女,聪明伶俐又有一副好嗓子!花甲老人坐在寿席正中,皇帝派使臣请山主赶鸟。鸟雀忘了归巢。  说的是从前。每年都要举行尊老爱幼的活动,然后趁姑娘不注意之际;青年们忙着赶会对歌,就会把嘴壳粘住。这一实情惊动了使臣,功劳却被一个贪婪的山主谎领了,鸟儿被歌声迷醉。前来祝寿的亲朋好友,吃几个粑粑,争取婚姻自由,人们年年有种无收。渴了,朝鲜族把尊重老人看成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的极为重要的礼节,亲朋好友按远近之别,官府的钱水粮源也枯竭了,细妹不忍让大家错过播种的时节,并将9月3日定为“老人节”,儿女们为老人大摆寿席,皇帝便高兴地把瑶山赐给了细妹,还有结婚60周年的“回婚礼”。让尊老习俗发扬光大已成为人们遵循的美德,瑶家山寨的男女青年一伙伙。  老人节  自古以来;  吃立节  亦称“大节”。流行于广西。壮族民间传统节日
吃立节 吃立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人民特有的节日。“吃立”壮语意为“欢庆”
土王节:侗族
赶鸟节:瑶族
鸟节 富川等地盘瑶传统节日。又名敬鸟节、赶鸟会、招鸟节。农历二月初一,家家户户做汤圆、糍粑,挂到树上喂鸟,并烧香祈祷,希望田里无虫无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老人节就是重阳节 是汉族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老人节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又名敬鸟节。农历二月初一:侗族赶鸟节,家家户户做汤圆、凭祥市一带壮族人民特有的节日、赶鸟会,希望田里无虫无灾、糍粑,并烧香祈祷、招鸟节。“吃立”壮语意为“欢庆”土王节,挂到树上喂鸟:瑶族鸟节 富川等地盘瑶传统节日,风调雨顺吃立节 吃立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
◆吃立节 --- 壮族
亦称“大节”。壮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正月三十举行“吃立”,壮语音译,“吃立”壮语意为“欢庆”或“补过春节”。相传在1894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法国侵略者进犯边疆,为打击侵略者,当地青壮年纷纷拿起武器,保卫家园,所以未能按时过春节。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将士凯旋归来,乡亲们杀鸡宰羊,做糯米糍粑,盛情款待,欢庆胜利,补过春节,并相沿成俗。节日期间,人们舞狮子、耍龙灯,唱歌跳舞,热闹非凡。
◆土王节 --- 侗家
土王节,又称土皇节,是广西三江程阳一带侗族青年男女一年一度的节日,每逢农历谷雨前二三天,在固定的土王坡举行,故名土王节。 据说土王节起源于一场惊心动魄的传说故事。
很久以前,侗家发生过一...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春节的传说50字_百度知道
春节的传说50字
  春节的传说  据介绍,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习俗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  藏族  藏族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举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彝族  彝族根据彝历选定年节。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有的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还有的地区,在节日里杀猪宰羊,吃坨坨肉,人们互相拜访,互赠肉类和馍馍。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们将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今年雨水充足。  壮族  壮族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布依族  布依族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  满族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侗族  侗族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白族  云南白族人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都在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愿允爱情了。  土家族  春节期间,土家族人民要举行隆重的摆手舞会。摆手舞会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70多个舞蹈动作,节奏鲜明,动作优美,舞姿朴实,情调健康,不用道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傣族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节日,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谷雨开始那天定为“泼水节”。在三四天的节日里,人们相互泼水,表示洗去身上的陈年旧土,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  黎族  居住在海南岛上的黎族人,每逢春节到来,家家户户都要宰猪杀鸡,摆上丰盛的佳肴美酒,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年饭”;席间全家还要欢唱“贺年歌”。初一、初二、全村青壮年男子,还要举行一次“春节围猎”。这一天的猎物全村共享。有趣的是在分猎物时,先将全部猎物的一半发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另一半由大家平分。孕妇可分得两分,过路人恰巧相遇,也可分得一份。  傈僳族  傈僳族称年节为“盍什”,他们大都做籼米粑、糯米粑和酿水酒,把第一臼舂出的粑粑放少许在桃、李等果树上,祝愿来年硕果累累。云南怒江地区的傈僳族人民,先要给耕牛喂食盐,以表示尊敬耕牛的劳动。青年男女喜欢举行春节打靶比赛。姑娘们把绣好的荷包吊在竹竿上,荷包左右摇动,请小伙子们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美酒作为奖品送到谁的嘴边。  拉祜族  除夕晚上,拉祜族同胞全家人都要沐浴清身,做好翌日的食物。在食物中,特别重视糯米粑粑,除食用外,总要给牛吃一点,关在犁、锄、砍刀等农具上摆上一点,以酬其一年来与主人合作,祝愿新的一年里创造更多的财富。  达斡尔族  居住在东北嫩江两岸的达斡尔族人,农历正月初一早上,男女青年梳妆打扮,先向长辈请安、敬酒、行礼,然后逐户拜年,每家都准备有蒸糕,拜年的人一进门就抢吃蒸糕,据说吃了之后,生产和生活都能“年年高”。  仫佬族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仫佬族的村村寨寨,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几十人、几百人,乃至几千人聚会在山坡上或赛场里唱山歌,尽情歌唱劳动、生活和爱情。  独龙族  独龙族唯一的节日就是先在冬腊月的“卡雀哇”节。最隆重的仪式是牛祭天。这天,族长把牛拴在广场中央的木桩上。由青年妇女将链珠挂在牛角上,接着,一位勇猛强壮的小伙子,手持锋利的竹矛,向牛腋部刺去,直到将牛刺倒死去。此刻,人们就跳起“牛锅庄”舞,然后分吃牛肉。  鄂伦春族  在东北的鄂伦春族人,春节早晨,先在家族中依辈份大小斟酒,幼者给长者叩头,平辈则互相请安,初二、初三进行赛马。正月十五美味佳肴。正月十六的早上,要进行相互抹黑脸的活动。青年人给老年人抹黑时要先叩头。  赫哲族  赫哲族的赫哲语“春节”音译为“佛额什克斯”,即大年除夕之意。人们穿上在帽耳、衣领、袖口、裤腿、围裙、鞋面上绣着美丽的花纹、几何图案和花鸟等花边的兽皮等服装。在年节里,一般人家要做“吐火宴”,或用一种野生果“稠李子”制作成饼子,同时摆满鱼、兽类肉等食品。对待贵客,则用杀活鱼,或把鱼条烤熟,用这种“塔拉哈”招待。  基诺族  春节到来,聚居于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口嚼槟榔的老翁扬头打钹,戴大尖帽的老妪低首鸣锣,由周巴(寨父)最先把鼓敲响,男女青年围成一圈徒手跳舞。  高山族  高山族的人们在春节里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欢聚在村边寨头畅饮美酒,并在乐器伴奏下尽情歌舞。有的村寨还举行叉鱼比赛,开展背篓球竿球等体育活动。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据介绍,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春节的传说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字的由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