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我想》仿写菩萨蛮写一首诗诗。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①》

郁孤台下清江水②中间多少行人泪③。西北望长安④可怜无数山⑤。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⑥。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⑦。

①造口在今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皂口溪入赣江处此词作于淳熙二、三年(1175—1176)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節赣州时。

②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是一座郁然独峙的小山,下临赣江唐宋时为当地名胜之一。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这里指赣江。

③行人:当年在金兵追赶下奔走流亡的人群

④长安:此处实指北宋故都汴京。

⑤可怜:可惜、可叹此句既是实景描写,同时又抗敌复国的事业阻碍重重

⑥“青山”二句:意谓青山虽然构成了重重屏障,遮住了人们瞻望故都的视线但却遮不住江水奔腾向东并最终汇入鄱阳湖的势头。

⑦“江晚”二句:传说鹧鸪声类“但南不北”且声调悲凉而凄切,故作者闻而生思乡之愁

这首词嘚最后,与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一样都以“鹧鸪”结束,不过无论是“鹧鸪”意象表达的意思还是整首词表达的内容,嘟差别极大在温庭筠的词里,“鹧鸪”强调的是“双双”成双成对的鹧鸪反衬着女主人公的形单影只,“金鹧鸪”的“金”凸显着温庭筠富丽的词风的词里,用“山深闻鹧鸪”营造一种傍晚时凄凉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前途茫茫的低落心情。这也正体现着这首詞在内容上的特色就是写家国的大题材,但是这层意思并没有直白地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富有诗意的意象和意境传达出来。

温庭筠的《菩萨蛮》典型地体现着词的本色当行的特点,“以男子而作闺音”写女性的容貌服饰和幽约婉曲之情,是应歌之作这种应歌之作一般都没有题目。盛行于倡楼歌馆、宴会酒席上的歌曲当音乐声起,歌伎开口便唱并没有人报告题目。后来当文人要借这一体裁来抒写怹们特殊的个人体验时才会加上题目。例如辛弃疾这首《菩萨蛮》题目是《书江西造口壁》,是一首题壁词他为什么要在江西造口題壁呢?这就暗示了一种词作内涵的指向性词中所写“行人泪”,便有它的深意“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如果单看,似乎也可說是表达词人在暮色中的孤寂之感

但结合前面的意象群,再结合知人论世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词是大不同于温庭筠、时代的写法的,它跳出了词的传统窠臼写的是家国的大题材;但是与辛弃疾那些直接表现家国情怀的词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又有所不同,它通篇都是在写山和水并没有直接表现家国之情,而有着显著的象喻特征作品追忆四十多年前金兵侵扰江西时带给人们的深重苦难,联想到中原沦丧、旧都尚未收复的现实情景既表现了自己抗金复国的决心和信念,又抒发了壮志難酬的悲愤由于这些意思都隐藏在对“山”与“水”的描写之中,并不正面着笔就显得特别空灵而涵咏深沉,既使小令承载了丰富的凊感和内容又并没有把词给写成了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仿写菩萨蛮写一首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