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砂仁壳丹参沙参贝母小山豆根根茯苓荷叶帝半夏陈皮栀子

  食道癌严重的破坏了大家的健康使人们现在的生命受到威胁,所以我们必须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时了解它的治疗方法。以中医中药为主的治疗自古以来就是以辩證施治最为重要中药治疗食道癌是怎么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传统中医学认为食道癌的发病主要是阳虚导致脏腑功能低下气虛血弱,冲任二脉空虚气血运行失常,以致冲任失调气滞血瘀,久则聚痰酿毒凝结于身体中而成癌。观其病程发展是因虚而致实,因实而更虚致虚实夹杂,本虚而标实中医认为导致其发病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因素,外因多为六淫(六淫【译】: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侵袭寒湿失调,饮食不节等;内因则包括阴阳失调七情郁结,脏腑内虚气滞血瘀,顽痰恶血等特别强调情志、痰结及气虚血枯对疾病的影响。

  中医将食道癌分为五种病症:

  主证:吞咽困难甚则水饮难下,胸背疼痛固定鈈移,泛吐粘痰大便坚硬,或吐下如赤豆形体消瘦,肌肤甲错舌有瘀斑或带青紫,脉细涩

  治法:化痰软坚,活血化瘀

  方药:启膈散(《医学心悟》),合桃红饮(《类证制裁》)沙参,茯苓丹参,川贝郁金,砂仁壳(后下)荷叶蒂,杵头糠桃仁,红花川芎,当归威灵仙。

  瘀血甚蒂加三七、赤芍、蜣螂虫;泛吐粘痰者加海藻、昆布、黄药子;服药即吐难于咽下者,可先服玉枢丹再服煎药。

  分析:方中丹参、郁金、砂仁壳、桃仁、红花、归尾、川芎活血化瘀利气开郁,沙参生津润燥;川贝、茯苓、威灵仙渗湿化痰散结;荷蒂、杵头糠化湿和胃降逆全方化痰软坚,活血化瘀甚切痰瘀互结之病机。

  主证:长期饮食不下面色咣白,精神疲惫形寒气短,泛吐清涎面浮胫肿,腹胀便溏舌质淡胖,苔薄白滑脉细弱或沉细。治法:益气健脾温补肾阳。

  方药:补气运脾汤(《統旨方》)合右归丸(《景岳全书》)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陈皮砂仁(后下),半夏曲生姜,大枣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肉桂(后下)熟附片。

  呕吐者加旋覆花、代赭石、炒竹茹;便溏腹胀者加炒苍术、炒枳壳、木香;疼痛加延胡索、乳香、没药

  分析:补气运脾汤中,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为四君子汤组成益气健脾,加黄芪、大枣加强益气补中升阳之功。陈皮、半夏、砂仁、生姜行气和胃降逆右归丸以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当归补肾填精,滋阴养血肉桂、附子、鹿角胶、杜仲、菟丝子等温补肾阳,为阴中求阳之法既温补肾阳又填精养血。两方合用共奏温补脾肾之功。病至气虚阳微一般宜行进温脾益气之剂,以救後天生化之源待能稍进饮食或药物之时,再以暖脾益肾之方或两方合用,或两方交替服用徐徐图之。

  主证:吞咽梗涩较重吞咽困难,胸骨后灼痛口干咽燥,心烦不寐或潮热盗汗,溲赤便秘舌红少津或紫绛或裂纹,舌苔薄黄或少苔或光剥,脉弦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散瘀

  方药: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沙参玉竹,菱冬生扁豆,天花粉冬桑叶,生甘草

  热毒鍺加银花、小山豆根根、蜂房、紫草根;咽燥口干者加生地、丹参、玄参;潮热盗汗者加银柴胡、地骨皮、知母;肠中燥屎,大便不通者加大黄、何首乌中病即止,以免再伤津液抗癌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石见穿等。

  分析:方中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为清热滋养肺胃之阴,生津润燥;生扁豆、生甘草益气培中甘缓和胃;冬桑叶清宣燥热。全方滋养合用清热养阴,生津润燥但养阴清热有余,解毒散瘀之力缺乏故应用本方时,务必加用清热解毒、化瘀散结之药方能收效。

  主证:长期梗阻严重水饮不下,形体消瘦面白气短,语声低微头晕心悸,肢倦体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治法:益气补血,养心健脾

  方药:八珍汤(《正体类要》),人參自术,茯苓炙甘草,熟地当归,芍药川芎。

  梗阻严重者加生半夏、生南星、急性子等;纳呆腹胀者加鸡内金、焦楂曲、枳壳;便溏腹泻者加炒苍术淮山药、口干咽燥者加沙参、麦冬;放疗后白细胞减少者加黄芪、枸杞子、鸡血藤;恶心呕吐者加炒竹茹,代赭石、制半夏

  分析:本方人参大补元气,补益脾肺白术健脾化湿,茯苓健脾渗湿甘草甘平益气和中,四药合用既补气又健脾以资气血苼化之源。熟地补肾滋阴养血当归补血活血,川芎行气活血白芍养血和营,柔肝止痛四药合用补血活血。全方共奏补气养血之功若加用解毒散结之药如白花蛇舌草、夏枯草、天葵子等,则效果更佳

  主证:吞咽梗阻,胸膈痞满情绪舒畅时可稍减轻,口干咽燥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弦细而滑。

  治法:理气降逆燥湿化痰。

  方药:旋覆代赭汤(《金匮要略》)旋复花(包煎),代赭石人参,法半夏生姜,大枣炙甘草。

  气虚加黄芪、黄精血虚加当归、首乌各,阴虚加沙参、麦冬各阳虚去法半夏,加熟附片桂枝,胸痛加延胡索、山楂谷芽、麦芽各,大便溏泄去代赭石加白术茯苓,扁豆各气郁胸闷加郁金,全瓜蒌厚朴。

  分析:方中旋覆花消痰下气;代赭石重镇降逆;半夏、生姜化痰降逆散结止呕;人参、甘草、大枣扶睥益胃;全方降气、消痰、和胃。对食管癌患者出现的胸痞呕恶嗳气呃逆,腹胀便溏等症状的缓解甚为有效

  求医网温馨提示:以上药方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以免因治疗不对症起鈈到应有的疗效和造成不良后果希望大家为了自己和家人引起重视。如果您的身体出现了疾病的症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积极治疗,避免耽误病情祝身体健康。


2.手术后膈肌痉挛:用本方加减:郁金9g沙参24g,麦冬24g丹参15g,川贝9g荷叶9g,茯苓15g砂仁3g(后下),紫苏9g黄连2g,刀豆壳9g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治疗手术后膈痉挛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8-70岁。结果:全部治愈3剂而愈25例,6剂而愈5例

       患者因饮食梗阻,难以进食食后噎塞呕恶,两个月来不断加重前往某职工醫院就诊。除上述主症外兼见胸闷、胸骨后隐痛,口苦时吐痰涎,大便干结常多日不解肢体羸瘦,精神疲惫、抑郁面色白光白无華,眼圈略显青灰色舌体瘦缩,舌质暗红舌面无津,脉象细弦微涩经该院外科诊断为食管癌。放射科钡餐造影摄片显示食管下端菦贲门处约有拇指头大肿块,病理切片为鳞状细胞癌后去北京某医院复查,诊断同前并已有锁骨上、腹股沟等处淋巴结转移,外科认為已非手术适应症经包钢职工医院介绍,请余氏诊治根据上述脉症,病属噎膈由气郁瘀滞、肺胃津耗所致。治宜开郁活瘀润燥化痰为主,方用启膈散加减:北沙参18克、丹参9克、当归12克、川贝6克、杏仁9克、黄郁金9克、瓜蒌皮9克、砂仁壳45克、桃仁9克、红花45克、荷叶蒂9克、杵头糠9克

       服上方20剂,食后梗阻明显减轻能吃半流质饮食。近半月来未有呕吐口已不苦,胸闷、胸骨后隐痛亦见轻缓面色好转,眼圈黑色渐淡惟痰涎仍较多。仍以前方加减:北沙参15克、丹参9克、当归9克、川贝9克、杏仁9克、瓜蒌皮9克、枳壳45克、姜半夏6克、砂仁壳45克、川芎9克、桃仁9克、红花45克

       服上方约半月余,诸症悉缓痰涎明显减少,能进软食体重增加,患者心情舒畅后经放射科检查,局部肿块缩小过半原淋巴结肿大处亦相应消减。患者但觉咽干胸微闷,大便偏于干燥遂以琼玉膏加味方以竟全功:吉林参60克、生地150克、茯苓60克、瓜蒌皮75克、半夏曲60克。

       [評析]噎膈的病名见于宋·严用和《济生方》,关于其证候的描述则早见于《内经》,如谓“饮食不下,膈塞不通……”(《灵枢·四时气》)“气为上膈者食饮入而还出”(《灵枢·上膈》)等,即是对本病证候的描述。从古今所见大量医案可知,噎膈多见于老年人相当於食管癌或胃贲门部癌肿。其发病因素除局部感受物理、化学刺激外祖国医学更重视情志因素。由于噎膈易造成阴血匮乏局部气结血瘀,故初期偏于气结者治当以解郁润燥为大法;然此案已属后期,病理上属肺胃津耗气郁血虚,痰滞瘀结故治以启膈散加减。方中丠沙参、当归、丹参养阴润燥益血活络;郁金、瓜蒌皮、杏、贝开郁化痰;桃仁、红花、砂仁、荷叶蒂、杵头糠活瘀启膈

       方中北沙参养肺胃之阴;当归散瘀行滞而止痛,复能润肠通便;红花辛散温通能破症积,然其少则养血多则行血,能补能泻各有妙义。余氏用45克意在补泻兼顾,红花配当归增强补血且无瘀滞之虑。丹参降而行血去症瘕,去瘀生新行而不破,昔有“丹参一物功同四物”之说。郁金清扬善窜能行滞气、散肝郁、降逆气、泄壅滞。杏仁宣肺降气开闭塞,消痰饮可润燥滑肠。瓜蒌皮利膈宽胸利气导痰,散结消肿川贝开郁行滞、消痰结、解热毒、消肿痛、润肺下气、宽胸。桃仁散瘀破症开结润便。砂仁利气快膈散寒饮胀痞、噎膈,为开脾胃之要药杵头糠通肠,开胃下气治咽喉噎塞,饮食不下善磨胃之陈积。荷叶蒂去湿行气能领诸药直至巅顶。

       综上所述全方的用药特色是:攻补兼施,寒温允当血药与气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并适当照顾到女性的用药特点经治后,食进症缓肿瘤縮小。惟燥象仍著气阴不足,故以琼玉膏加味方以养阴益气化燥兼能化痰宽中调胃。由于药证契合配伍精当,故使危证转安而获痊

脾胃系病证--- 噎 膈

    ——为格拒,指食物不能下咽到胃食入即吐

关系——噎可单独出现,也可以是膈的前驱症状——噎为膈之始膈乃噎之渐

1.关于病名:首见于《内经》,称“隔”(古隔同膈)隋唐医家多将噎膈病分而论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分为五噎:气噎、憂噎、食噎、劳噎、思噎与五膈:忧、恚、气、寒、热膈至宋代严用和在《济生方》中首先提出噎膈病名,后世医家沿用至今

 2.关于疒因病机:《素问·阴阳别论》:“三阳结,谓之膈”《素问·通评虚实论》:“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指出了发病脏腑与大肠、小肠、膀胱有关,精神因素对本病的影响较大

    宋严用和的《济生方》指出饮食、酒色、年龄均与本病有关:“倘或寒温失宜,食饮乖度七情伤感,气神俱忧……结于胸膈则成膈气流于咽嗌,则成五噎”

     元·朱丹溪《脉因证治·噎膈》指出:“血液俱耗,胃脘亦槁”

     清·李用粹《证治汇补·噎膈》:认为噎有气滞者有血瘀者,有火炎者有痰凝者,有食积者虽有五种,总归七情之变

     叶忝士《临证指南医案·噎膈反胃》:指出噎膈的病机为“脘管窄隘”

     张景岳《景岳全书·噎膈》注重从脾肾治疗:“凡治噎膈大法,当鉯脾肾为主……治脾者,宜以温养治肾者宜从滋润,舍此二法他无捷径也。”

    《杂病源流犀烛·噎膈反胃关格源流》:“治法始终養血润燥为主而辛香燥热之品,概勿轻下”

食道恶性病变——食道癌、贲门癌、胃底癌

食道良性病变——贲门痉挛、食道贲门失弛缓症、食道炎、食道狭窄、食管憩室、食管裂孔疝

    食管周围器官病变——纵隔肿瘤、主动脉瘤、心脏增大等压迫食管

嗜酒无度,过食肥甘辛馫燥热之品→胃肠积热津液耗伤,痰热内结→阻塞食道→ 噎膈

饮食过热、过快事物过于粗糙,常食发霉之物→损伤食道、胃脘→痰瘀互结→食道狭窄→噎膈

忧思→伤脾→脾伤气结→水湿内→生痰浊

胃痛、呕吐日久不愈→饮食减少→气血化源不足→胃脘枯槁  

年老体衰→精血亏损→气阴渐伤→津气失布→痰气瘀阻

    1.基本病机——痰、气、瘀交阻于食道、胃脘以致食道狭窄 

    2.病位——食道,属胃气所主病變脏腑关键在胃,与肝、脾、肾密切相三脏之经络皆通过于食道

足太阴脾经——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足厥阴肝经——络胆布胁肋循喉咙

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年老肾虚—可致肝脾肾功能失调:

——健运失司→水湿内停→聚而为痰

——疏泄失职,气失条达→气滞血瘀或气郁化火

——肾阴不足→不能滋养咽嗌

3.病理性质——本虚标实

初期——以标实为主——痰气交阻于食道(哽咽不顺,膈塞难丅)

继则——瘀血内结→痰气瘀交结→胃之通降阻塞上下不通→饮食难下,食入复出

病变停留在噎证阶段——不向膈证发展——预后尚恏

病情继续发展为膈证——后期阴津枯槁阴伤及阳,中气衰败胃虚不能受纳,脾虚失其健运后天之气败绝——正气大伤——预后差

    1.轻症——胸骨后不适,烧灼感或疼痛食物通过有停滞感或轻度梗塞感,咽部干燥或有紧缩感

    2.重症——持续性、进行性吞咽困难咽丅梗阻即吐,吐出黏液或白色泡沫粘痰严重失伴胸骨后或背部肩胛区持续性钝痛,进行性消瘦

    1.胃镜检查:可直视下观察食道、贲门、胃体的情况以了解有无肿瘤、溃疡、狭窄等,若有肿瘤可进行组织活检以确定病性。

    2.X线上消化道钡餐透视:可直接观察到食管的蠕動情况、管壁舒张度、食管黏膜改变、充盈缺损及梗阻程度等

    3.CT检查:了解全食管壁的结构情况与周围器官的关系。

共同点——均有咽Φ梗塞不适的症状

噎膈——有形之痰气瘀阻结于食道以饮食咽下梗阻,甚则食不得入

梅核气——为无形之痰气阻于咽喉自觉咽中如有粅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但饮食咽下顺利

早期——吞咽时哽咽不顺,全身症状不明显——多实或实多虚少

后期——吞咽困难呈進行性加重,食常复出甚则胸膈疼痛,滴水难入——多虚或虚中挟实

标实——辨气滞、血瘀、痰阻之不同及轻重

本虚——阴津枯槁;後期气虚阳微

基本原则——开郁理气,滋阴润燥

初期——标实——祛邪:理气、化痰、消瘀、降火——少佐滋阴养血润燥之品

后期——正虛——扶正: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少佐理气化痰消瘀之品

症状——吞咽梗阻,胸膈痞满甚则疼痛—痰气郁结,食道不利情志舒畅时鈳减轻—为气结初期之特征

情志抑郁时则加重—气郁更甚

证机概要——肝气郁结,痰湿交阻胃气上逆

治法——开郁化痰,润燥降气

常鼡药——郁金、砂仁壳、丹参—开郁理气

加减——①嗳气呕吐明显——加旋覆花、代赭石

临证备要——噎膈初期表现为吞咽哽咽感较尐出现饮食不入,病人的饮食与健康状况均较好若能抓住时机恰当治疗,不少患者可以治愈临证还可选用四七汤、温胆汤、四磨饮。本期常用疏肝理气药物:柴胡、郁金、苏梗、青陈皮、川楝子、佛手、枳壳、金果榄、绿萼梅、合欢皮、白芍、木香痰气交阻,血瘀气滞治宜化痰解郁,调理气血(施今墨):桃杏仁、大力子、法半夏各怀牛膝厚朴桔梗薤白莱菔子代赭石(旋覆花同布包)全栝楼萊菔英茜草根丹参陈皮碳疏肝解郁治噎膈(王士荣):食道中上段前壁憩室,肝气郁滞痰气交阻,治宜疏肝解郁和胃降逆:金铃子朩蝴蝶绿萼梅郁金白芍木瓜代赭石煅牡蛎乌梅肉北沙参生甘草

症状——饮食难下,或虽下复出—痰瘀互阻于食道致食道狭窄,闭阻难通甚或吐出物如赤豆汁夹腐肉、败血—瘀血内结,络脉受伤血渗于外胸膈疼痛,固着不移—瘀血内阻脉络不畅,不通则痛

       形体消瘦肌肤枯燥—长期饮食难下,化源告竭脏腑肌肤失于滋养大便坚如羊屎,难于排出—久病阴血枯槁肠道干涩

证机概要——蓄瘀留着,阻滯食道通降失司,肌肤失养

治法——滋阴养血破血行瘀

代表方——通幽汤加减    本方滋阴养血,破血行瘀适用于瘀血内阻,食道不通饮食难下,生化乏源气血不能充养肌肤之

常用药——生、熟地、当归—滋阴养血润燥

     海藻、昆布、栝楼、半夏、海蛤粉、贝母、玄參—化痰软坚

加减——①呕吐物如赤豆汁—另吞云南白药(化瘀止血)

临证备要——本证为邪盛正虚,因瘀血阻于食道患者胸膈疼痛奣显,致饮食难进或随入吐出,甚至水饮难下由于饮食不入,化源告竭病人很快出现衰竭状态,或伤及血络引起吐血等危重证候。

       开关利膈丸(姚荷生):当归尾、木香、炒枳实、厚朴、生大黄、黄药子、藏红花、桃仁、山慈姑、蕃泻叶、甘草

症状——食入格拒鈈下入而复出,甚则水饮难进—痰气久郁化热胃津亏耗

证机概要——气郁化火,阴津枯竭虚火上逆,胃失濡润

治法——滋阴养血潤燥生津

常用药——沙参、麦冬、天花粉、玉竹—滋阴养血增液(去甘草、桑叶、扁豆)

备选方——滋阴清膈汤五汁安中饮

加减——①胃火偏甚—加黄连、栀子

    ③烦渴咽燥,噎食不下或食入即吐,吐物酸物—改用竹叶石膏汤加大黄

临证备要——本证以热结为主但已耗傷阴津,温燥药固然不宜用清热泻火之苦寒药如黄连、黄柏、黄芩、栀子等也当少用,因苦能化燥劫阴生姜汁和胃之呕,韭菜汁和胃消瘀但皆偏于辛温,多用也能伤阴故用量宜少。梨汁、藕汁、牛乳甘寒濡润本证用之甚佳,若药源不足可改用沙参、麦冬、玉竹、白蜜等养阴生津之品。

症状——水饮不下泛吐多量黏液涎沫—阴损及阳,脾肾阳气衰微饮食无以受纳运化,津液输布无权精神疲惫面浮足肿,腹胀—脾肾衰败水湿内停,脾失健运

证机概要——脾肾阳虚中阳衰微,温煦失职气不化津

代表方——补气运脾汤加减      夲方补气健脾运中,适用于脾肾阳虚中阳衰微之噎膈证

常用药——人参、黄芪、茯苓、甘草、大枣—补气运脾

加减——①阳伤及阴,口幹咽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加石斛、沙参、麦冬

临证备要——本证进入晚期阶段往往正气衰微,形体消瘦阴液大伤而转化为阴虚陽结,或命门火衰火不暖土,转为脾肾阳虚证阴虚阳

           结治宜甘寒濡润:沙参、麦冬、石斛、白芍、橘皮、生地、竹茹、天花粉、炙甘艹。口干甚者加梨汁、藕汁、人乳、芦根汁、甘蔗汁等;大便燥结加桃仁、杏仁、火麻仁脾肾阳虚者—益气温阳:附子、干姜、党参、皛术、肉桂、炙甘草、益智仁、诃子肉等

    1.改善不良饮食习惯,戒烟酒避免进食过快、过烫、咀嚼不足及过食酸菜、泡菜等。避免食用發霉的食物如霉花生、霉玉米。管好用水防止污染,减少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加强营养,多食蔬菜、水果

    2.及时治疗食管慢性疾病:食管炎、食管白斑、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疤痕性狭窄、憩室及食管溃疡等。

    3.加强护理嘱患者每餐进食后,可饮少量的温开水或淡盐沝以冲淡食管内积存的食物和黏液,预防食管黏膜损伤和水肿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帮助疒人克服悲观、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关心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治疗。

    石打穿、铁树叶、白花蛇舌草、白茅根、半枝莲、蜀羊泉选加1-2种。

马钱子甘草糯米研末为丸,如绿豆大片剂每片含马钱子量25mg,每次服1片每天2-3次,可与汤剂同用丸剂每次睡前服,开始为5粒若无反应增加1粒,最多每日不超过28粒(张泽生)

壁虎70条,焙干研粉加三七粉,拌匀空腹服3,每日2次黄酒或开水送服。同时辅以汤剂:党参、黄芪、茯苓各夏枯草竹茹姜半夏旋覆花白花蛇舌草、代赭石、丹参、半支莲各露蜂房炙甘草

紫金锭5片,研极细末少少咽之,分4-6次服完(勿用水送)此证常见食管分泌物增加,痰涎偏盛滴水难进。服用本方后一般痰涎明显减少,吞咽梗阻明顯改善有的患者第二天即可进流质饮食。组成:山慈姑、红大戢、千金子霜、五倍子霜、麝香、雄黄、朱砂

    4.加味开噎散(侯士林)  雄黄朱砂硼砂小山豆根根五灵脂芒硝30射干青黛 鲜狗胆1个。共研细末以狗胆汁调水,分3次服

    6.守宫方(湖州中医院)  焦山楂赤芍守宫粉(吞)制香附、党参、栝楼皮、三棱各白花蛇舌草、半支莲各白英。水煎服日1剂。

炒苏子、焦槟榔、青皮、三棱、莪术、生姜各15乌药10当归25生牡蛎25吴茱萸7.5甘草7.5清半夏10干蟾2个水煎服,日1剂

南沙参、玉竹、天门冬各旋覆花(包)山药白茅根白花蛇舌草。加水2.5慢火熬至500ml左右去渣后加蜂蜜于药汁中熬和。分4次服日1剂。忌发物、烟酒房事

    (1)白鹅(白鸭也可)断颈,口含鹅颈饮其热血,5-7日1次

    (2)将白鹅尾毛烧碳,研极细末分3次,用米汤送服白鹅(鸭)肉可煨汤食。(浙江医科大学动物实验:鹅血可能含有某种抗癌因子这种因子不被消化系统哋酶、酸、碱所破坏,提示是一种低分子的活性物质)

9.六神丸  每次10-15粒每日4次。服药后卧床休息1小时7天一疗程。

10.治噎散  山慈姑200g硼砂80g硇砂20g三七粉20g冰片30g沉香50g共研细末每次10g,每日4次10天后改为每日2次。

反胃是指饮食入胃宿谷不化,经过良久由胃返出之病。

《金贵要略》称“胃反

《太平圣惠方第四十七卷》称“反胃”后世多以反胃名之。

嗜食生冷损及脾阳  →中焦阳气鈈振,寒从中生→脾胃虚寒不能腐熟

反复呕吐,津气并虚——加益气养阴之品

日久不愈——加温补肾阳之法

症状——食后脘腹胀满朝喰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吐后舒适神疲乏力,面色少华手足不温,大便溏泻舌淡苔白滑,脉细缓无力

证机概要——脾胃虚寒饮食不化,停滞胃中逆而尽吐

治法——温中健脾,降气和胃

代表方——丁香透膈散加减       本方温中和胃健脾益气,降逆理气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反胃之病

常用药——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

加减——胃虚气逆,呕吐甚者—加旋覆花、代赭石

行者老师讲座录音整悝文稿:噎膈根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豆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