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曹禺笔下的我的朋友陈白露结局,繁漪和愫方的不同

寄送给好友:
在方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多个邮件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爱思想()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非经特别声明,本网不拥有文章版权。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相同主题阅读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14号.曹禺晚年难言的悲哀:“文革”之后变成精神残废
&&&&对于一个伟大作家来说,“文革”之后,本来是一次历史的契机,创造的历史契机;但是,曹禺却发现,他犹如断臂的王佐,一切都明白了,人却残废了。确切地说,是精神残废了。于是,他那种渴望自由,渴望创造的夕阳之火,怎样也燃烧不起来了。不能不写的渴望同不能写出的矛盾,成为他晚年痛苦的源泉。我听到他无可奈何的悲叹!
曹禺(资料图)
  本文原载于《博文》,原标题为&一个渴望自由的灵魂&
  一  从1978年,由于一个偶然的原因,我开始闯入曹禺的世界,写出《曹禺剧作论》;到由于曹禺先生的推荐,成为《曹禺传》的撰稿人;再到我整理访问他的笔记录音,编辑出《曹禺访谈录》;最后,受先生的委托,编辑《曹禺全集》,直到1996年曹禺先生逝世,我和先生交往有十八年。在这样一个漫长岁月里,不知有多少次,我坐在他的身旁,倾听他的谈话,有时滔滔不绝,大江大河,有时则是深情缱绻, 流水潺潺,让我聆听他灵魂的叹息,内心的煎熬,苦闷的哀号。这样逐渐接触大师的心灵,逐渐地领略大师的风采,回忆那些时刻,我从内心有着对他的感激,感到一种幸福、温暖和力量。  曹禺,这个苦闷的灵魂给我的印象是太深刻了,从童年的孤寂到少年的郁闷,青年的焦虑,直到晚年的痛苦,以致我把访谈录定名为&苦闷的灵魂&,也标志我对曹禺先生探索的一个阶段。  几十年来,我不断地走进他的灵魂,苦苦地思索,当我最初把他概括为一个诗化现实主义的作家,以为是一个发现;接着,又终于认定他是一个现代主义的剧作家;直到近年来,我更集中地感受着他是一个伟大的人文主义戏剧家。真是说不完的曹禺。  但是,有一个不断让我思索的问题。他曾经对我说:你要写我的传,就要把我的苦闷写出来。我的确在寻找他苦闷灵魂的种种表现和发展的印迹;而他为什么这样的苦闷? 苦闷是现象,还是本质?究竟这个苦闷灵魂的底里又是什么;苦闷的实质又是什么?几十年来,这个问题都让我惴惴不安。  如果,我们试着给出一个答案,或者说答案之一,那就是渴望自由,在曹禺苦闷灵魂的深处,是一个渴望自由的灵魂。一颗伟大的渴望自由的灵魂。  请允许我,对这样一个论断,加以阐述,自然是我的阐述。  二  曹禺对自由的渴望最突出地表现在他的极为锐敏的抑压感上。这种抑压感,在曹禺的灵魂里,几乎是全方位的:是社会的抑压,是人性的抑压,是生命的抑压,是情感的抑压,甚至是性的抑压。  他说《雷雨》就是&在发泄被抑压的愤懑&。这种抑压感虽然不能说是与生俱来的,确实带有他的生命的本色。也许,生下三天就失去生母,就是一种天生的抑压,是一种生来另类的生命感觉。再也没有曹禺这样强烈的生命感觉。我亲自看到他提起生母,那种伤痛欲绝的样子,老泪纵横,我说不出我的感觉,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一个伟大的作家,这样面对着一个陌生人,来倾述他的抑压之情。  难得的是这样的生命的抑压感,以及由这种形而下的生命感觉而衍生出来的形而上生命哲学的意味,让曹禺展示出形形色色的具有丰富生命感觉的艺术生命。繁漪、陈白露、金子、愫方、瑞珏??,这些人物,都是曹禺用自己的生命感觉塑造出来的艺术生命。  曹禺说他喜欢繁漪,尽管她做了所谓&罪大恶极&的事情,但他仍然认定她有着一个美丽的灵魂。曹禺看重她,看重的是在她被抑压的乖戾背后那颗渴望自由的灵魂。繁漪,与其说她是繁漪,不如说她就是曹禺的情感的化身。我们看到,由于一个渴望自由的灵魂,才诞生出另一个渴望自由的美丽的灵魂。  创造,并非杜撰,更不是因袭,也不是自己标榜出来的,他靠的是生命的血泪。
(责任编辑:张淑燕)
【】1968年春天,著名表演艺术家英若诚被强加上&美帝特务&和&苏修特务&双重罪名,被抓起来关进大牢,直到1971年夏才放出来
【】1943年间,宋美龄为家中小事发脾气,一气之下跑到美国,但怒气渐消之后,又通知蒋介石她将于某日返回重庆。
封面文章:庐山会议前后的毛泽东与彭德怀&&& 1959年的庐山会议,毛泽东错误地发起了对彭德怀的批判,造成了一个历史悲剧。彭德怀平反后,所有关于彭的传记,都把彭塑造为一个刚直不阿的形象,似乎历史已成定论。毛泽东和彭德怀作为井冈山时期的老战友,为何最终分手,其中的原因却少有论述。&&& 1998年,原彭总身边的工作人员、军事科学院前院长郑文翰中将以及王焰、王亚志、王承光同志终于打破沉默,出版了《秘书日记里的彭老总》一书,使我们了解到当年党内斗争的错综复杂,也使读者了解了庐山会议前后毛彭斗争的历史真相。&&&&&&&&
热点文章排行
1896年孙中山流亡英国时曾遭清廷驻英公使馆阴谋绑架,险遭杀害,后经他的英国老师康德黎先生的全力营救终于脱险获得释放,获释后他即写了一篇被难经历自述。
  本书独家揭秘在毛邓长达50年的交往中,结下的深情厚谊与那些不为人知的恩恩怨怨;既有伟人高风惊世之举,又有令人扼腕而叹之事。
  一个国家,有时候会在惊心动魄的浪潮卷过之后,却好像什么也没有改变;有时候又会在不知不觉之中走出很长一段路程。梦醒后的无奈--《雷雨》和《日出》中繁漪、陈白露形象分析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梦醒后的无奈--《雷雨》和《日出》中繁漪、陈白露形象分析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说过:人生最大的苦痛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①。纵观曹禺笔下的女性:无论是最具“雷雨”②式性格的繁漪,还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赏的陈白露,她们的人生悲剧,无不诠释着这样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繁、陈二人都是受到过五四运动思潮影响的接受过文明教育的知识女性,她们聪明、美丽、热情,有着自己的憧憬和对幸福、爱情生活的追求。渴望被人尊重,渴望过真正人的生活。可同时,她们对现实又都有着清醒的认识。她们厌恶自己所处的那种令人窒息的生活环境,但又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有所醒悟但又无路可走,最终被黑暗所吞噬。
繁漪这个长期受传统道德熏陶的“中国旧式女人”③,何以跟继子发生乱伦?这种病态的性爱,只能从病态的社会寻找根源。从作者写繁漪“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她对诗文的爱好,但是她也有更原始的一点野性:在她的心,她的胆量,她的狂热的思想,在她莫名其妙的决断时忽然来的力量。”④这一段描写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在繁漪身上既残存着中国旧式女人忍让、屈从的性格弱点,也有着新式女性的反抗和叛逆性格。在她被骗嫁给周朴园后,不幸落入周公馆这口“残酷的井”⑤,从此便被禁锢在封建家庭的牢笼里。比她大二十岁的周朴园把她视为自己的统治对象,两人之间没有丝毫的夫妻感情,使她过着孤寂、空虚、痛苦的生活,18年来呼吸不到半点新鲜的空气。周公馆的围墙隔绝了外界的一切,除了家人,繁漪不能与任何外人接触;公馆内的氛围郁闷、窒息、阴森,要扼杀一切生机。这里,是一片感情的荒漠;在这里,繁漪渐渐地被折磨成“石头样的死人”⑥。作者一开始就赋予繁漪“脸色
&&&&&&&&&&&&&&&&&&&&&&&&&&&&&&&&&&&&&&&&&&&&&&&&&&&&&&&&&&&&&&&
①鲁迅《娜拉走后怎样》载《坟》
②曹禺《雷雨?序》
③④⑤⑥曹禺《雷雨》
苍白,沉静忧郁,眼光充满了一个年轻妇女的失望的痛苦与怨望”①的外形特征。如果没有周萍的出现,繁漪也许会和《家》中的梅表姐和瑞珏等一些受中国传统思想束缚的女性一样渐渐地麻木,渐渐地枯萎,进而悄悄地死去。是周萍唤醒了繁漪沉睡了多年的情感,唤醒了她对于生与爱的欲求和热情,也唤醒了她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人格意识。尤其是周萍身上那种乡野的气息,那种透着纯朴与青春活力的气息,一下子抓住了繁漪,使她仿佛重新又找&回了自己。就好像一棵快要枯死的大树突然间接受到甘泉的滋润一般,感情饥渴的繁漪不顾一切地爱上了他,爱上了这个丈夫前妻的儿子。她爱的是那样的执著,那样真挚,那样热烈,犹如岩石下的植物弯曲着生长想要接收到阳光的恩泽一般,无法阻挡。她把一切都交给了他,甚至不惜背弃了一个做母亲的神圣天职。这种爱虽然是畸形的,但却是繁漪大梦初醒后决心冲出藩篱,过一种“要一个男人真爱她,要真正活着的女人”②的生活的抗争。可是,当时的社会,正是中国社会处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期,封建专制势力实在是太强大了,一个柔弱的女子怎么能是它的对手呢?孤寂无助的她紧紧“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新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但这条路引向死亡”。③&正如她自己说的:“我已经预备好棺材,安安静静地等死,一个人偏偏把我救活了,救活了又不理我,撇的我枯死,慢慢地渴死”。&鲁迅说: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她。④繁漪就是这样一个被惊醒的人,梦醒之后,等待她的是一个比做梦更为残酷的现实。
周萍会真的爱上繁漪吗?假使没有四凤,他能把繁漪带出那个“苦难的坑”吗?不能!周萍本是佣人梅妈的儿子,很小的时候,就被残忍地剥夺了母爱,再加上在周公馆那样一个冰冷、死寂的没有一丝温情的环境中,又遇上周朴园那样一个专制的暴君父亲,病态的环境形成了病态的人格。长时间的专制强压,形成了他“犹疑,怯弱同冲突”⑤的性格,他“会贸然做出自己终身诅咒的事”⑥。所以当他刚见到繁漪的时候,这个
&&&&&&&&&&&&&&&&&&&&&&&&&&&&&&&&&&&&&&&&&&&&&&&&&&&&&&&&&&&&&&&&&&&&&&&&&&&&&&&&&&&&&&&&&&&&&&&&&&&&
①②⑤⑥&曹禺《雷雨》
③&曹禺《雷雨?序》
④鲁迅《娜拉走后怎样》载《坟》
比他大不了几岁的继母所带给她的那种来自女性的柔情,以及繁漪每天所经受的那种同样被压抑的境遇,使周萍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也使他这个“美丽的空形”①暂时找到了一种心灵的慰藉,于是他引诱了他的后母,做出了“就是犯了灭伦的罪也干”②的事。其结果,和所有畸形的爱一样,这种爱不过是一种畸形环境下孕育出来的怪胎,是经受不起生活的考验的。很快,周萍就开始厌恶他们的这种关系。当然,这种厌恶跟四凤的出现没有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即使四凤不出现,周萍也不会真正爱上繁漪的。因为:
其一,周萍毕竟是一个受旧道德熏陶的青年,封建的人伦纲常在他身上还有着深深的烙印。他虽然不爱他的父亲,甚至有些怕他,但跟继母乱伦他觉得还是有悖人伦的,是一种罪恶,并且这种罪恶感无时无刻不在压迫着他,使他喘不过起来。在这样的心理压迫下,他怎么可能轻松地面对繁漪,并与她保持那种不正常的关系呢?
其二,以繁漪的性格,周萍也是不可能真正爱上他的。周萍长时间生活在一种极度压抑的生活环境中,他特别需要一种“活”的,“新鲜”的,“青春”的东西来给他一种动力。而繁漪的阴鸷和她的沉静忧郁,只能使他感到更加郁闷、甚至颓废。这也是他想拼命地摆脱这种关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而这些,都是繁漪所不能理解也不可能理解的。这也正是繁漪的悲哀。
其三,周萍即使真爱繁漪,他也没有足够的勇气脱离家庭把繁漪带出去。鲁迅说: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③。也就是说,爱必须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基础。周萍毕竟是一个对封建家庭还有着很强的依赖心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不可能像鲁迅笔下的涓生,也不可能像巴金笔下的汪文宣之类的新式青年一样,敢于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走上独立生活的道路。他还指望着继承父亲的产业,靠着父亲雄厚的经济基础“抱着一件事业向前作。”④成为像父亲一样在社会上有地位的人。这就决定了他不可能把繁漪带出去。更何况诸如涓生和汪文宣之类虽然跟他们所爱的人
&&&&&&&&&&&&&&&&&&&&&&&&&&&&&&&&&&&&&&&&&&&&&&&&&&&&&&&&&&&&&&&&&&&&&&&&&&&&&&&&&&&&&&&&&&&&&&&&&&&
①②④曹禺《雷雨》
③鲁迅《伤逝》
生活到了一起。可后来也还是因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作后盾,不堪生活的重压,只落得劳燕纷飞、魂消香陨。
那么,假使繁漪没有疯,她能够走出周公馆这个黑暗的牢笼吗?我认为更不可能。像繁漪这类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她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周朴园,一个周公馆,而是整个黑暗的社会。更何况像她这样过惯了衣食无忧的寄生生活的贵族妇人,突然让她离开优越的生活环境去过鲁侍萍式的日子,那比让她死还难受。即便是走出去了也只能是像《日出》中的陈白露一样,掉入一个“更大的陷阱”。
由此可见,繁漪的疯表面上看是偶然的,实际是必然的,是繁漪梦醒后的一种残酷的结局,一种梦醒后的无奈。
鲁迅说:没有看到希望就在睡梦中死去的人是可叹的,而为了这希望,要使人练敏了感觉来更深切地感到自己的苦痛,叫起灵魂来目睹他自己的腐烂的尸骸①那就更残酷了。
繁漪是这样,陈白露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陈白露就是因为清楚地看到自己腐烂的尸骸,感到绝望而自杀的。她的自杀也是她自己清醒后的一种无奈的选择。
陈出身名门,本是爱华女校的高材生,受到过新思潮的洗礼,有着自己活泼、纯真的“竹均”时代,渴望一个意中的情人和幸福的家庭。父亲去世后,独自到社会上闯荡,原以为凭借自己的年轻美貌和聪明才能,能在社会上创出一条路来。与诗人结婚后,因不能忍受婚姻生活的“平淡、无聊、厌烦”②而再一次脱离了家庭的束缚,却不幸落入了黑暗社会的陷阱,沦为一名红舞女,过着“舞女不是舞女,娼妓不是娼妓,姨太太不是姨太太”③的寄生生活。按理,她如果自甘堕落,一直麻木下去,凭她的美貌,她的聪明,即使是潘月亭破产了,也还会有李月亭、王月亭及金八
&&&&&&&&&&&&&&&&&&&&&&&&&&&&&&&&&&&&&&&&&&&&&&&&&&&&&&&&&&&&&&&&&&&&&&&&&&&&&&&&&&&&&&&&&&
①鲁迅《娜拉走后怎样》载《坟》
②③曹禺《日出》
爷之类的阔佬们来赖以委身。最不行也能像翠喜之类的苟延残喘,直到灯枯油尽。可她偏偏是清醒的。每当奢华过后,夜澜人静,她就感到一片空虚,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她爱生活,又厌恶生活”①。她厌倦上流社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醉生梦死的糜烂生活,但又无法抵御这种生活对她的腐蚀;她认定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是残酷的桎梏,曾试图逃出去,但又无法自拔;她不甘心这样生活下去,但又离不开这个丑恶的地方;她虽然不能自救,却还想救人。当她亲眼目睹“小东西”等社会底层的人们被摧残,被蹂躏,痛苦地在生活的漩涡里挣扎,想有所反抗。尤其是当她知道小东西打过金八,便连声自语:“打得好!打得好!打得痛快!”因为她从这个女孩子身上看到了许多自己所缺乏也希望有的东西。同时,她也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的肉体在慢性自杀中腐朽。她承认太阳要出来,但太阳不属于她,她只配沉没在黑暗中,所以,当她赖以寄生的银行家潘月亭破产,巨额债款无法偿还时,她只得在日出前服毒自杀。
难道除了自杀陈白露就没有别的路可走了吗?她为什么不跟方达生走,不愿意嫁给他?鲁迅说:笼子里的小鸟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走。”②陈白露就是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金丝鸟,一只被折断了翅膀的鹰,长期的养尊处优的生活,已经使它失去了在自由天空里飞翔的能力。对于这一点,陈白露比谁都更清楚,所以当方达生说要带她离开这儿的时候,她说:“你能养活得了我吗?”她虽然厌恶自己眼前的生活,但她更不能忍受穷书生的清贫。黄省三不就是这样一个穷书生吗?他想靠着自己的劳动来养活一家老小,可在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③的社会,他辛苦一生到头来还是被逼得家破人亡,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更何况方达生这样一个整日长吁短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书呆子,“太阳真会是他的吗?哪一个相信他能够担当日出以
&&&&&&&&&&&&&&&&&&&&&&&&&&&&&&&&&&&&&&&&&&&&&&&&&&&&&&&&&&&&&&&&&&&&&&&&&&&&&&&&&&&&&&&&&&&&&&&&&&
①曹禺《日出》
②鲁迅《娜拉走后怎样》载《坟》
③&曹禺《日出?跋》
后的重大责任?”①还是白露看得穿,她知道太阳会升起来,黑暗也会留在后面,然而她清楚:“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②多么痛苦的选择,多么无奈的选择。
繁漪和陈白露,她们同属于有所醒悟,而又无路可走的一类。她们中,一个是想靠着一个自己所爱的男人来拯救自己跳出黑暗的坑,结果却走向了死亡;一个是想以对黑暗势力的妥协来换取暂时的安逸,苟且偷生,结果也不得不在日出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正如鲁迅在杂文《娜拉走后怎样》中说的,社会制度没有变革,也没有经济权,即使像娜拉似的个性觉醒而走到社会上去了,恐怕也只有堕落或回来两条路。《伤逝》中的子君走出了封建家庭,获得了个性解放的自由,可在旧势力的压迫下,又回到了封建家庭,在无爱的人间悒郁而死。《寒夜》中的曾淑生也走出去了,走出去以后又怎样呢?走出去的,没走出去的;反抗过的,没反抗过的,亦或是正在反抗的都要死掉。残酷的梦醒,梦醒后的无奈。
著名剧作家曹禺以他凝重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觉,写出了旧中国知识分子的无奈,尤其是上层社会知识女性的无奈,让人们明白:人吃人的社会再也不能让它存在,人的地位、人的尊严、人的权利不容践踏,同时,也告诫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女性,要想获得真正的独立与解放,就必须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中去,投身到广大的民众当中去,而贪图安逸享乐,或将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一两个人身上,终会堕入与腐朽势力一起灭亡的深渊。历史发展到了今天,我们的社会制度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知识分子的出路问题,妇女的解放问题都已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但在我们的身边还是不难看到繁漪、陈白露等的影子;尤其是近几年来封建残余势力又重新抬头,剥削思想又沉渣泛起;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身边,仍在上演着一幕幕不该发生的悲剧。这究竟是一种个人的无奈,还是社会的无奈?我想,这也许正是先生的大作对我们当代人的一个警示吧。
&&&&&&&&&&&&&&&&&&&&&&&&&&&&&&&&&&&&&&&&&&&&&&&&&&&&&&&&&&&&&&&&&&&&&&&&&&&&&&&&&&&&&&&&&&&&&&&&&&&&
①&曹禺《日出?跋》
②&曹禺《日出》
但不论怎样,我还是相信先生《日出》中的那句话:&太阳出来了,黑暗留在后面。
光明永远属于拥有未来的人们!
                     
          
       
        
                                        
世界人物介绍,著名人物资料,企业家、名星、伟人、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个人资料130教育网-你免费的教育教学资源网
曹禺笔下的悲剧女性形象作者:佚名&&&&论文来源:&&&&点击数:&&&&更新时间:
曹禺笔下的悲剧女性形象&nbsp&nbsp(宜宾县隆兴乡中心学校:胡小敏)摘要:曹禺笔下的资产阶级知识新女性和下层劳动妇女,她们在旧家庭旧社会中经历着悲剧命运。旧家庭中具有一定势力的女性也难逃厄运。曹禺笔下的女性,具有极其相似的生存状态和内心感情世界。关键词:悲剧女性&nbsp&nbsp生存状态如果说鲁迅一生致力于对国人灵魂的剖析和对人生观、价值观探究,对妇女问题给予关注;老舍从城市各阶层尤其是从社会底层去揭示女性的不幸。巴金、曹禺则从旧家庭崩溃的角度,从旧生活的感受出发,去观察、揭示封建大家庭中妇女的悲剧命运。只不过巴金是以小说的形式来反映,而曹禺是通过戏剧这种文学样式来反映。曹禺以家庭为题材,折射出时代之光。他透过家庭生活或奇特经历的朦胧的纱幕,通过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不同人物的命运,无情的揭露和鞭鞑旧家庭旧社会的罪恶,大胆的进行着旧中国妇女命运和出路等问题的探索。他是中国现代史上妇女解放的先驱。(一)曹禺以他对社会现实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创作了一部部优秀剧作,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对妇女的悲剧命运,给与极大的关注,抒发了他内心巨大的热情。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大多取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在此基础上再现各阶层妇女悲剧命运。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以下三类:&nbsp一是受到新思潮的感染、时代的感召,勇于追求个性解放,开始觉醒,开始具有反叛意识的资产阶级新女性,如繁漪、陈白露、愫方、瑞贞等。二是旧中国受奴役和凌辱的劳动妇女,如侍萍、四凤、小东西、翠喜、花金子等。三是凶悍、奸诈、自私的旧家庭中妒妇形象,如曾思懿。在这些形象中,作者或刻意挖掘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旧思想旧传统的大胆叛逆,以及由此产生的苦闷彷徨的心境;或着力揭示出劳动妇女的悲惨人生;或揭开旧家庭妇女头上看似权势者的神秘面纱,揭示出旧礼教鲜为人知的残酷和罪恶,以深深的同情和严肃的社会责任感为被侮辱与被损害者鸣冤呐喊。曹禺笔下的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大都聪明、美丽,并且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她们受过“五四”运动的影响,具有时代新思潮。她们追求自由平等,追求个性解放,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对幸福的爱情充满了渴望。然而,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和诸多复杂因素,她们被囚禁在不同的笼子里,成为男人的玩物和精神奴隶。繁漪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她是周朴园正式迎娶的太太,18年前,周朴园用骗取鲁侍萍的同样的方法把她骗到周家。18年来,在周朴园的牢笼里,原先活泼的“金丝鸟”被活活的困住了。残酷的精神折磨,把她“渐渐地磨成石头一样的死人”。18年来,她看透了周朴园伪君子的面孔,她也深知“周家的空气满是罪恶”,她只好“安安静静的等死”。曹禺认为,繁漪是有“火炽的热情,强悍的心,她敢于冲破一切桎梏”,“有着美丽心灵”的女性。其实,繁漪的要求并不高,他所渴望的只不过是一个正常人所应有的温暖和自由。正是因为这样,当周萍的出现,并以平等的身分向她吐露心声,使她感到无限的欢欣和温暖,从而点燃她心中希望的火花,重新唤醒对生活的欲望和憧憬。繁漪的理想也非常可怜,她曾对周萍说:“你不能看见一个新的世界,就一个人跑。”她所谓的“新的世界”,只不过是逃出这个罪恶的家庭。在残酷的[1]&&& 曹禺笔下的悲剧女性形象由教育教学资源网()编辑整理,转载请保留出处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看过此论文网友同时还看了:
本栏目其它文章
文章栏目导航
教学资源导航
语文论文论文排行榜
本站找推荐论文问题补充&&
本页链接:
猜你感兴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