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中国西部”及古代西部及丝绸之路的故事

丝绸之路与21世纪中国西部的发展--《新疆社会科学》1992年06期
丝绸之路与21世纪中国西部的发展
【摘要】:正 如果说“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的话,那么具体地讲则应是中国西部的世纪。因为,与之相关的“丝绸之路”古通道,在促成这个“中国人的世纪”到来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历史将沉睡的中国西部内陆推向大转换的十字路口。 21世纪,“丝绸之路”古通道的繁荣,将为我国西部地区丰富矿产资源的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外环境。从国内情况看,本纪末至下世纪初,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正文快照】:
如果说“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的话,那么具体地讲则应是中国西部的世纪。因为,与之相关的讹丝绸之路”古通道,在促成这个“中国人的世纪”到来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历史将沉睡的中国西部内陆推向大转换的十字路口。 21世纪,“丝绸之路”古通道的繁荣,将为我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复祥;;[J];内蒙古农业科技;1980年01期
加藤直人;刘世哲;邢玉林;;[J];世界民族;1981年02期
龙永行;[J];丝绸;1982年08期
王路力;[J];丝绸;1982年11期
齐斌;;[J];现代农业;1982年08期
汤池;[J];丝绸;1983年09期
罗兴武;;[J];阿拉伯世界研究;1983年02期
钱自峰;;[J];世界科学;1983年11期
钱自峰;;[J];科学经济社会;1983年03期
,戴禾;[J];思想战线;198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子今;;[A];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郑孝燮;;[A];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吴礽骧;;[A];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韩素音;;[A];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杨鸣键;;[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姚朔民;黄锡全;;[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三辑)[C];1998年
王永生;;[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三辑)[C];1998年
林梅村;;[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三辑)[C];1998年
吴钦承;孔凡胜;萧安富;;[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三辑)[C];1998年
黄越才;;[A];“羊城杯”深化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西部开发咨询组;[N];北京科技报;2000年
;[N];北京日报;2000年
赵自立;[N];北京日报;2000年
张秀琴;[N];兵团日报(汉);2000年
作者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新疆喀什分公司总经理;[N];中国保险报;2000年
;[N];中国财经报;2000年
夏杰长;[N];中国财经报;2000年
作者单位:重庆市财政局
陈万里;[N];中国财经报;2000年
范春荣;[N];中国财经报;2000年
管荣开;[N];中国财经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傅泽平;[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陈永红;[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揭筱纹;[D];四川大学;2002年
吕德宏;[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任佩瑜;[D];四川大学;2002年
郑振彪;[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陈铭恩;[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亢振峰;[D];西北大学;2004年
严汉平;[D];西北大学;2004年
陈焱;[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刚;[D];长安大学;2000年
韩丙(君灬);[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崔飚;[D];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
洪演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邓彬彬;[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胡峥嵘;[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季昌伟;[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廖琳玲;[D];四川大学;2003年
禹正权;[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叶鹏;[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古代西部丝绸之路的资料-土地公问答移动版
古代西部丝绸之路的资料
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前期偏重于陆上,后期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渐兴盛起来。路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有两个,最主要的是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从长安一直延伸到地中海沿岸,横跨的版图主要在我国西部地区。
西南丝绸之路,形成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是一条深藏于高山密林间的全球化贸易、文化通衢,它是中印两个文明古国最早的联系纽带,对中外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丝绸之路上的古驿站遗址.唐代盘陀遗址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历史意义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商业贸易之路,而且是中国和亚欧各国间政治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西方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天文、历算、医药等科技知识,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通过此路先后传来中国,并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纺织、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制瓷等工艺技术,绘画等艺术手法,儒家、道教思想,也通过此路传向西方,产生了影响。丝绸之路是东西交往的友好象征。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商队图,描绘了唐代中外商人在丝绸之路上的情景
丝绸之路上的古驿站遗址.唐代盘陀遗址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历史意义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商业贸易之路,而且是中国和亚欧各国间政治往来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唐灭西突厥(1张)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丝绸之路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张骞开辟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德国人胡特森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成专著《丝路》。从此,丝绸之路这一谓称[1]得到世界的承认。 丝绸之路,概括地讲,是自古以来,从东亚开始,经中亚,西亚进而联结欧洲及北非的这条东西方交通线路的总称。 丝绸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这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丝绸之路,在新疆按其路线分为南、中、北三道。丝绸之路(Silk Road)古代贯通中西方的丝绸之路风光集萃(19张)商路。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 von Rich丝绸之路thofen)命名。不过他所指的是“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中国于河间地区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路线”。所谓西域则泛指古玉门关和古阳关以西至地中海沿岸的广大地区。后来,史学家把沟通中西方的商路统称丝绸之路。因其上下跨越历史2000多年,涉及陆路与海路,所以按历史划分为先秦、汉唐、宋元、明清4个时期,按线路有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之别。陆上丝路因地理走向不一,又分为“北方丝路”与“南方丝路”。陆上丝路所经地区的地理景观差异很大,人们又把它细分为“草原森林丝路”、“高山峡谷丝路”和“沙漠绿洲丝路”。丝绸是古代中国沿商路输出的代表性商品,而作为交换的主要回头商品,也被用作丝路的别称,如“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 隋唐年代(589年~896年)丝路空前繁荣,胡商云集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定居者数以万计。唐中叶战乱非常频繁,丝路被阻,后虽有恢复,规模远不如前,海上丝路逐渐取而代之。北方陆上丝路指由黄河中下游通达西域的商路,包括草原森林丝路、沙漠绿洲丝路。前者存在于先秦时期,后者繁荣于汉唐。沙漠绿洲丝路延续千余年,沿线文物遗存多,是丝路的主干道。其起点一般认为是长安(今西安),其实它随朝代更替政治中心转移而变化。长安、郏鄏—洛阳、平城(今大同)、汴梁(今开封)、大都—燕京—北京曾先后为丝路起点。草原森林丝路从黄河中游北上,穿蒙古高原,越西伯利亚平原南部至中亚分两支,一支西南行达波斯转西行,另一支西行翻拉尔山越伏尔加河抵黑海滨。两路在西亚辐合抵地中海沿岸国家。沙漠绿洲丝路是北方丝路的主干道,全长7000多公里,分东、中、西3段。东段。自长安至敦煌。较之中西段相对稳定,但长安以西又分3线:①北线由长安沿渭河至虢县(今宝鸡),过汧县(今陇县),越六盘山,沿祖厉河,在靖远渡黄河至姑臧(今武威),路程较短,沿途供给条件差,是早期的路线。②南线由长安沿渭河过陇关、上邽(今天水)、狄道(今临洮)、枹罕(今河州),由永靖渡黄河,穿西宁,越大斗拔谷(今偏都口)至张掖。③中线与南线在上邽分道,过陇山,至金城郡(今兰州),渡黄河,溯庄浪河,翻乌鞘岭至姑臧。南线补给条件虽好,但绕道较长,因此中线后来成为主要干线。南北中三线会合后,由张掖经酒泉、瓜州至敦煌。中段。敦煌至葱岭(今帕米尔)或怛罗斯(今江布尔)。自玉丝绸之路风光欣赏(20张)门关、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庭(今吐鲁番),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今喀什)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黑海、咸海间)。北道上有两条重要岔道:一是由焉耆西南行,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至南道的于 阗丝绸之路[2];一是从龟兹(今库车)西行过姑墨(阿克苏)、温宿(乌什),翻拔达岭(别垒里山口),经赤谷城(乌孙首府),西行至怛罗斯。由于南北两道穿行在白龙堆、哈拉顺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条件恶劣,道路艰难。东汉时在北道之北另开一道,隋唐时成为一条重要通道,称新北道。原来的汉北道改称中道。新北道由敦煌西北行,经伊吾(哈密)、蒲类海(今巴里坤湖)、北庭(吉木萨尔)、轮台(半泉)、弓月城(霍城)、砕叶(托克玛克)至怛罗斯。西段。葱岭(或怛罗斯)至罗马。丝路西段涉及范围较广,包括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历史上的国家众多,民族关系复杂,因而路线常有变化,大体可分为南、中、北3道:①南道由葱岭西行,越兴都库什山至阿富汗喀布尔后分两路,一西行至赫拉特,与经兰氏城而来的中道相会,再西行穿巴格达、大马士革,抵地中海东岸西顿或贝鲁特,由海路转至罗马;另一线从白沙瓦南下抵南亚。②中道(汉北道)越葱岭至兰氏城西北行,一条与南道会,一条过德黑兰与南道会。③北新道也分两支,一经钹汗(今费尔干纳)、康(今撒马尔罕)、安(今布哈拉)至木鹿与中道会西行;一经怛罗斯,沿锡尔河西北行,绕过咸海、里海北岸,至亚速海东岸的塔那,由水路转刻赤,抵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海上丝路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初达到顶峰,明中叶因海禁而衰落。海上丝路的重要起点有番禺(后改称广州)、登州(今烟台)、扬州、明州(今宁波)、泉州、刘家港等。同一朝代的海上丝路起点可能有两处乃至更多。规模最大的港口是广州和泉州。广州从秦汉直到唐宋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商港。明清实行海禁,广州又成为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泉州发端于唐,宋元时成为东方第1大港。历代海上丝路,亦可分三大航线:①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朝鲜、日本。②南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东南亚诸国。③西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丝绸之路线路图广州、泉州在唐、宋、元时,侨居的外商多达万人,乃至十万人以上。丝路意义丝绸之路的开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古代东西方最长的国际交通路线,它是丝路沿线多民族的共同创造,所以又称之为友谊之路。在丝路上起居间和转运作用的大宛人、康居人、印度人、安息人、阿拉伯人、西突厥人等对中国丝绸的西运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也为争夺丝路贸易权发生多次争斗,尤以波斯与东罗马之间的斗争最激烈。编辑本段历史遗迹丝绸之路世界地质公园秦岭终南山北麓有一条古道,名“神仙路”又称“古丝绸之路”,宽度为米,自古长安(今西安市)直通甘肃天水以西,绵延2000多里,是一条最为古老的长安连通西域的陆上丝绸之路,该路历史遗迹众多,唐僧曾由此路西行取经,沿途有唐僧留下的数不完的圣迹及传说,现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地处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石井镇西安钟馗故里欢乐谷内,其余路段虽古迹不再,多有毁弃和断阻,但如今相当一部分依然供当地乡民耕作和行走。是难得的丝绸之路历史遗迹,是宝贵的古丝绸之路考古遗址。编辑本段历史意义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在工业化到来的时刻,完成了它的使命。它已被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10900公里长的新亚欧大陆桥所取代。但是,它仍有可开发的新价值。商品交流南方陆上丝路即“蜀-身毒道”,因穿行于横断山区,又称高山峡谷丝路。大约公元前4世纪,中原群雄割据,蜀地(今川西平原)与身毒间开辟了一条丝路,延续两个多世纪尚未被中原人所知,所以有人称它为秘密丝路。直至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发现蜀布、邛竹杖系由身毒转贩而来,他向汉武帝报告后,元狩元年(公元前122 年)汉武帝派张骞打通“蜀-身毒道”。先后从犍为(今宜宾)派人分5路寻迹。一路出駹(今茂汶),二路出徙(今天全),三路出莋(今汉源),四路出邛(今西昌),五路出僰(今宜宾西南)。使者分别在氏、莋、昆明受阻。汉武帝为征服西南夷,在长安西南凿周长40里昆明池,习水军以征伐,后由郭昌率数万巴蜀兵平定西南夷,并分土置郡县。南方丝路由3条道组成,即灵关道、五尺道和永昌道。丝路从成都出发分东、西两支,东支沿岷江至僰道(今宜宾),过石门关,经朱提(今昭通)、汉阳(今赫章)、味(今曲靖)、滇(今昆明)至叶榆(今大理),是谓五尺道。西支由成都经临邛(今邛崃)、严关(今雅安)、莋(今汉源)、邛都(今西昌)、盐源、青岭(今大姚)、大勃弄(今祥云)至叶榆,称之灵关道。两线在叶榆会合,西南行过博南(今永平)、巂唐(今保山)、滇越(今腾冲),经掸国(今缅甸)至身毒。在掸国境内,又分陆、海两路至身毒。南方陆上丝路延续2000多年,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出海通道被切断,沿丝路西南道开辟的滇缅公路、中印公路运输空前繁忙,成为支援后方的生命线。编辑本段海上“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路线。中国的丝绸除通过横贯大陆的陆上交通线大量输往中亚、西亚和非洲、欧洲国家外,也通过海上交通线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国。因此,在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横贯东西的陆上交通路线命名为丝绸之路后,有的学者又进而加以引申,称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路线为海上丝绸之路。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年末人口亿人,占全国的年国内生产总值22660亿元,占全国的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西部大开发 西部简介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自治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年末人口亿人,占全国的年 国内生产总值22660亿元,占全国的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从西部地区“十大工程”,到青藏铁路的开工建设;从西气东输,到西电东送工程的稳步实施;从西部地区大规模的机场建设,到铁路、公路建设的全面启动;从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到大面积的退耕还林还草试点。西部大开发——这一跨世纪的伟大工程,正在广大西部地区扎扎实实地推进。 2000年,西部大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新开工了“十大工程”,即宁西铁路、渝怀铁路、西部公路建设、西部机场建设、重庆轻轨、涩北—西宁—兰州输气管线、青海 30 万吨钾肥工程、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西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四川紫坪铺水利枢纽等。与此同时,去年还开工建设了一批配套项目。现在这些项目都在顺利建设中。 6月29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全线正式开工。这条铁路长达 1118 公里,预计 2007年完工。青藏铁路将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而成为沟通西藏、青海与内地联系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通道,同时也成为西部腹地路网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电东送”全面启动。经国务院批准,贵州洪家渡水电站、引子渡水电站、乌江渡水电站扩机工程、天生桥至广东第三回 500 千伏交流输电线路工程、云南宝峰至罗平 500 千伏交流输电线路工程于 2000 年 11 月 8 日同时在贵州、云南和广西等省、自治区开工建设。此前,对“西电东送”具有重要作用的重庆万县至三峡电站 500 千伏交流输电线路工程和云南宣威火电厂也开工建设。“十五”期间,从贵州、云南、广西和三峡将向广东输电 1000 万千瓦。 “西气东输”开始实施。目前,西气东输工程各项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会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重新勘测了管道走向,各相关部门和下游各省正在积极落实市场。根据目前规划方案,初期年供气量 120 亿立方米左右,以后随着资源勘探的深入和下游用气市场的开拓,逐步增加供气量。届时每年可以代替几千万吨煤,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提高 1-2 个百分点。 今年,国家还将再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将新增 500 万亩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广西百色、内蒙古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西部地区重要路段,兰州—重庆输油管道工程,农业和特色经济,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西部教育、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医疗卫生项目等。此外,还要加快塔里木河、黑河综合整治工程和小湾水电站等一批西部地区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 在机场建设方面,根据“十五”时期西部地区民航机场“实施枢纽工程,发展支线机场,优化航线结构,提高运行效率”的基本原则,今年将开工建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同时建设以成都双流机场、昆明巫家坝机场、西安咸阳机场、兰州中川机场和乌鲁木齐机场为中心的支线航空网络,逐步形成一个以主要枢纽机场为中心的轮幅式支线航空运输网络。 在铁路建设方面,以建设青藏铁路为契机,“十五”西部地区铁路建设将高潮迭起。主要有:修建沟通东西部通道的铁路线。加强陆桥通道、京兰通道建设,研究修建西北至华北地区便捷铁路通道,强化沪昆通道,建设沿江通道;修建西部省区间通道铁路。 西部地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有资金保障。国家在投资的安排上,注重向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倾斜。在去年计划安排的国债投资中,用于西部地区的国债投资 430多亿元,同时还安排了相当数量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专项建设基金。从总体上看,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已经全面启动和加快。公路国道主干线和路网建设进度明显加快,新增通车里程 1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1000 公里。到目前为止,去年安排的国家级贫困县道路工程进展已经过半。农网改造工程已完成近三分之二。退耕还林还草共完成 1120 多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完成 780 多万亩。 今年,国家对西部投资的安排上,主要安排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力争用五至十年的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包括续建项目在内,今年国家对西部地区安排的投资要比去年有较大增加。 基础设施落后仍然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有关人士认为,要在“九五”以来优先安排和近两年利用国债资金建设的项目的基础上,从战略眼光出发,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多的投入,先行建设,适当超前。同时要多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鼓励企业、社会和国外资金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从这个意义上说,西部大开发不仅仅是西部的事、国家的事,东部、中部地区的企业都可以从参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找到共同发展的结合点。 主要意义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胜利实现的重大部署,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富裕的重要举措,是保障边疆巩固和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关系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状况,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有利于培育全国统一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西部文化 我国的西部民族众多、地域广袤,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孕育了灿烂的文化。西部文化具有地域性、多元性和原生态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西部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抓住有利机遇,不断整合西部民族文化资源,对于推动西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意义的西部 从文化西部的角度看,上古时代,无论西北还是西南,都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交往。从西汉起,西部已进入中国历史的视野。唐代,西部的概念进一步扩大,它包括了青藏高原的腹地、云贵高原、北方草原、辽阔的西域,甚至沿丝绸之路越过帕米尔高原。汉唐两朝众多的公主远嫁乌孙、吐谷浑、契丹、突厥、回纥、南诏等地和亲,使神奇的西部文化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深。 在漫长的历史中,西部地区相继建立了一系列邦国性质的地方政权或酋长性质的土司政权,如西夏、吐谷浑、大理、“西域三十六国”等,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明显的特殊性,在创造自己历史的同时,形成了众多的民族。几千年来,经过不断地迁徙、分化、融合、发展,作为独立的族群,许多原生民族虽然已经消失了,但我们从今天众多的少数民族以及汉族中可以发现它们的身影,这些民族大多在发展和形成过程中与其他民族融合,并造就了各自不同的文化。显然,多民族是西部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目前我国已认定的55个少数民族中,有将近50个世居在今天的西部地区。在西部,除了五个民族自治区,其余各省市也都有大量的少数民族人口和民族自治区域,以青海省为例,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民族自治区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8%。在云南省生活着25个世居民族,其中有十多个民族是云南独有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西部与众不同的民俗民风,也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由于西部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形成了其别具一格的西部文化。从地域和文化个性上看,它至少可以划分为几个大的文化圈:黄河流域为中心的黄土高原文化圈,西北地区的伊斯兰文化圈,北方草原文化圈,天山南北为核心的西域文化圈,青藏高原为主体的藏文化圈,长江三峡流域和四川盆地连为一体的巴蜀文化圈,云贵高原及向东延伸的滇黔文化圈等。这些文化圈具有各自相对明显的个性或风格。黄土高原文化悠远古朴,伊斯兰文化充满异域色彩,北方草原文化热情奔放,西域文化显出东西合璧之美,藏文化凝重神秘,巴蜀文化古色古香,滇黔文化富于人性化的欢乐。这种多样性的文化形态与各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观念、习俗、宗教、艺术以及悠久历史、生存环境紧密相联,是一种广义的文化集合体。 西部民族文化的特征 西部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等特征。 地域性。西部地理复杂多样,西北地区辽阔无垠,西南地区山水切割,青藏高原严寒高拔。西部文化在这里也表现出了鲜明的地域性。西北地区历史悠久、地域广大,它孕育的文化在质朴中藏着博大;西南地区民族众多,山川纵横,这里的文化显得细腻抒情;青藏高原起伏跌宕,庄严静穆,它的文化则处处透着神秘和诱惑。 民族性。西部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并形成了包括语言、宗教信仰、自然崇拜、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舞蹈、节目、服饰、建筑、手工艺、礼仪习俗以及生存理念、生活和生产方式等在内的民族文化。这些内容有的在不同民族中是相近或相似的,有些则相去甚远。即便是同一民族因为部落不同或居住地不同在许多方面也有很大差异,民族文化由此更显丰富多彩。 多元性。西部民族文化不是一种完全封闭和孤立的文化,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转化吸纳为自己的成分,从而变得生机勃勃。历史上有三条重要通道贯穿西部,将西部向东与中原地区紧密相连,向西同更加广阔的地域沟通。一条是穿越大西北并一直延伸至欧洲地中海沿岸的古丝绸之路,一条是贯通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唐蕃古道,另一条是穿过西南云贵高原并经青藏高原通往尼泊尔、印度甚至更远方的茶马古道。这三大道路除了带来了贸易和人民之间的交往,更传播了文化。中原汉文化源源不断传入西部,古欧洲地中海文化、古阿拉伯文化、古印度文化、中亚文化等等也纷纷汇集这里。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在西部的发展就是由此而来,其中最为独特的文化现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传佛教。 活态性。西部民族文化以其浓厚的乡土气息活跃在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并不是一座荒芜废弃的迹址,而是数万人生息的家园;流传千年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依旧在藏族民间传颂;古老的歌舞、服饰仍在质朴地表达着对生活的向往;现代文明的传播与扩张并没有使这种古老的文化远离人们的生活,而是代代传承,绽放异彩。西部文化所表现出的活形态,或者是原生态的特点,具有浓重的人性化、情感化的色彩,这正是西部民族文化最具魅力的一面。 脆弱性。脆弱性是西部民族文化的又一个特征。地域性造成的相对封闭与分割,制约了西部民族文化的整体发展。地域广阔、交通不便、人口相对稀少和分散的特殊环境形成了小范围、小规模文化发展状态。另外,西部少数民族大多没有文字,文化的传承主要靠世世代代的口耳相传,缺少文字记载的稳定性,不利于对外传播和交流。 西部民族文化是一座异彩纷呈的文化资源宝库,它所包涵的内容极其丰富,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它不仅为研究文化人类学、宗教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生态文化学等学科提供了宝贵财富,也为文化产业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推进西部民族文化产业进程 如前所述,中国西部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地域特色浓郁,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形态多姿多彩,独具魅力,开发潜力巨大。如何使西部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深入的开发和挖掘中形成品牌,形成规模、形成产业,走出西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已成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观念。由于诸多原因,西部民族地区对文化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树立文化经济的新理念,把文化作为产业来发展的意识还比较淡薄。推进西部民族文化产业必须冲破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从传统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创新思路,着眼于市场需求,把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纳入全国、全世界的格局中去思考;把珍贵的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创新,使丰富的文化产品转化为文化商品;把西部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审美观传播出去,展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二、创新机制。建立富有活力的民族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是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必须在文化建设中引入产业机制,实现文化的自我积累和长期稳定发展。要注重抓好总体规划,按照不同文化类别制定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地区间合作规划,要从不同的类型着眼,打破省际界限,根据各民族的特点,以“大文化圈”为前提,按照产业的要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要建立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入机制,理顺政府与产业的关系,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要鼓励、支持各类文化团体和个人拓展文化市场;要创新用人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要结合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结构调整步伐,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要有紧迫感和前瞻性,力求在机制创新上有新思维、新办法、新措施。 三、规划项目。深入挖掘西部文化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就必须选准项目,确定项目,加快项目建设。要认真研究和分析西部民族文化的特点、价值、优势及发展前景,以创新的精神,搞好项目规划,找准发展民族文化的切入点,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配置,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重复和类同,集中精力开发优势项目,创造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四、打造品牌。要经过挖掘和加工,显示出文化品位和价值,只有把文化资源打造成品牌,将民族文化推向市场,民族文化产业才能形成和发展。因此,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民族文化的“打造”和“加工”,不断创新品牌,不断提高文化品牌在国内外的竞争力,争取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加大投入。实现民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资金投入上需要发挥政府和社会资本两个积极性。(社会资本包括个体、民营资本及外资)。西部地区必须改革投入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本运营水平,探索建立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投资体制。既要从完全依靠政府投入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又要结合西部地区经济及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加大政府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同时应将政府的投入重点放在对民族文化产业前期发展的扶持上来,提供并创造必要的发展条件和环境。社会资本的利用要坚持用市场经济的办法运作,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广泛地吸纳社会资本的进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团体、个人依法投入文化产业。 六、优化环境。优化环境是西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这种环境的优化既有硬环境的要求,也有软环境的要求。要注重转变政府职能,将政府办文化向政府管文化(服务)的方向转移,不断强化服务手段,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要致力于依法管理文化,创造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环境,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健全地方性文化法规及政策;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打破传统观念,真正把文化作为产业来认识、来发展;要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中保持稳定、和谐、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要建立有利于文化消费的市场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完善文化市场运行机制及管理体制? 西部民族文化的对外交流,目光不仅要投向国际市场,还应注重国内及港澳台地区。在交流的内容上要力争体现民族特色和区域特征。在交流的方法上既要运用传统的方法,如演出、展览、文化活动等,又要创新思路,引入市场机制,采取网络、影像等现代手段。总之,要通过多种形式、采取灵活的方法,在国际和国内充分展示中国西部神奇的民族文化,树立“文化大西部”的形象。
“西南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由三大干线组成,全长2000多公里。一条是以四川成都为起点,经宜宾、昭通、曲靖、昆明、楚雄、南华、云南驿至大理;一条是从成都南出发,经邛崃、雅安、灵关、西昌、姚安至大理,此条又称“灵关道”;三是上述两条汇合后西行,经漾濞、永平、保山、腾冲出缅甸,从保山至缅甸段称为“永昌道”。成都是“西南丝绸之路”的起点,腾冲是“西南丝绸之路”的最后驿站。元朝统一云南后,在行省境内建立驿站78处,其中由中庆(今昆明)至大理沿途经禄丰、路甸、威楚、沙却、普棚、白山石诸站,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称塘、铺、哨、关、驿等。 这条古道是难得的文化遗产,其中有些驿站已列入历史文化保护单位,但对全线缺乏统一规划和保护,建议将“南方丝绸之路”列入文化遗产,对现有路段进行普查,整体规划保护下来,开发旅游,一系列南北走向的高山峡谷所组成的横断山脉,地理构造奇特,形成了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蕴藏着大量珍贵的稀有动物和植物。这里自史前时代起,就是中华各族系往返迁徙的良好通道,至今还居住着羌、彝、藏、回、白、傣、僳僳、普米、阿昌、德昂、景颇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在这条远古民族走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南丝绸之路,是以富饶的成都平原为起点,经过云南进入缅甸再到印度,进而远达中亚及欧洲。西北的陆上丝路、南方的海上丝路和西南方的陆上丝路,西南方的丝路发展得最早,在公元前四世纪时便已开通。这条丝路在汉代时称为&蜀身毒道&,蜀是四川,身毒是印度的古称,指从四川出发,经过云南、缅甸直至印度的商路。滇西&古西南丝绸之路&遗迹主要位于保山市的水寨、官坡及大理州水平的博南山等地。编辑本段西南丝绸之路遗迹1986年夏,离成都北郊不远的广汉三星堆文化遗址,发现了大批精美的青铜器,以及来自缅甸、印度温暖海域的齿贝,有力地证明古蜀文化的极高水平,并且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经与沿海地区有了交往。 中国境内的三条丝绸之路(西北的路上丝路、南方的海上丝路和西南方的路上丝路)中,以西南方的路上丝路发展得最早,在公元前四世纪时便已开通。这条丝路在汉代时称为“蜀——身毒道”,蜀是四川,身毒是印度的古称,既是指从四川出发,经过云南、缅甸直至印度的商路。此“道”通常被称为滇西“古西南丝绸之路”,其遗迹主要位于保山市的水寨、官坡及大理州水平的博南山等地。 古西南丝绸之路形成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比我国西北丝绸之路的形成早两百多年。它和西北丝绸之路一样,曾经对世界文明作出过伟大的贡献。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2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今阿富汗、伊朗等地),看到从印度输入的四川蜀布和筇竹杖,得知四川商人早已从云南经缅甸到印度去从事贸易活动了。张骞回朝将所见所闻上奏汉武帝,具有雄才大略而又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听后十分惊喜,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打通从西南到印度的官道,由官方参与商业贸易,扩大疆土。武帝即封张骞为博望侯,命其以蜀郡(治所在成都)、踺为郡(治所在宜宾西南)为据点,派遣四路秘密使者,分头探索通往印度的道路,但都遭到西南少数民族的阻拦未获成功。武帝又从内地广征士卒,举兵攻打西南夷、夜郎、滇等国及许多部落。但由于封建统治者造成的民族隔阂太深,以及昆明、隽等族的头人酋长为了垄断丰厚的过境贸易而拼死抵抗,历经十余年,结果仅打通了从成都到洱海地区的道路,官方使者未能超过大理至保山一带,只能通过各部族作中介与印度商人间接贸易。到了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人内附、东汉王朝“始通博南山、渡澜沧水”,滇缅通道才算打通了,并与缅甸的掸族有了经济文化来往,又通过缅甸进入了印度。汉武帝孜孜以求的“通蜀,身毒国道”才算全线畅通。编辑本段西南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川滇段有两途:一条走“古牦牛道(零关道),从成都出发,经双流、新津、玒崃、名山、雅安、荣经、汉源(窄都)、越西、喜德、冕宁、西昌、到达会理以后,折向西南行,经攀枝花,渡金沙江至云南大姚,最后到达大理。另一途从成都出发,经彭山,沿岷江而下,经乐山、宜宾,再沿秦代开凿的“五尺道”南行,经高县、筠连、向西折入横江河谷,经豆沙关、大关、昭通、曲靖、昆明,最后到达大理。两条路在大理会合后,经保山、腾冲、盈江到达缅甸境内的八莫,从八莫出发又有水陆二途到印度。从印度又可通中亚、欧洲。通过“古西南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蜀布、筇竹杖、工艺品、铁器等源源不断的输出,国外的琉璃、宝石、翡翠、光珠等又输入。到了唐代,这条丝道更加兴旺发达,经久不衰。它是中印两个文明古国最早的联系纽带,对中外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后来由于又发现和开辟了新的道路,这条古道才逐渐人稀。 斗转星移,日月交替,古西南丝路的绝大部分道路,已淹没在时间的风雨之中,但一些雄关险道,骡马蹄印,诗联题刻,至今仍留下深深的历史印痕。最典型的如保山的兰津古渡,霁虹桥遗址及附近的摩崖诗、词、题刻。保山的水寨、官庄等路段,都是当年用人工凿岩开山而成的路基,至今仍保存完好。水寨一段自澜沧江边至长湾长约10余公里,原设平坡铺、山达铺、水寨铺等邮驿站点,现尚存平坡铺的小街宽3米,长50米,两端有街门等遗迹。由平坡西上罗阳山至水寨,山腰大石坎长三、四公里的路段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而成的。路径曲折陡峭,有500余级台阶犹如天梯,史称“梯云路”。石阶上犹存骡马攀踏的累累蹄印,最深者达13厘米,可见当年要攀越这段路途是多么艰难啊!编辑本段相关历史记载蜀身毒道蜀身毒道,是古代中国的对印度(身毒)交通线之一,也被称作西南丝绸之路,起点为四川成都,经“灵关道”、“朱提道”、“夜郎道”三路,进入云南,在楚雄汇合,并入“博南古道”,跨过澜沧江,再经“永昌道”、“腾冲道”,在德宏进入缅甸、印度。 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言使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汉书·西南夷传》)。前124年,汉武帝派张骞自蜀至夜郎(贵州遵义府桐梓县东),谋通身毒,但为昆明夷所阻,不能通,因昆明夷欲垄断中印商务。前109年,汉武帝发动巴蜀兵,前往镇压,虽斩首数十万,亦未能通。至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中国军政势力始达滇西边隅,设置永昌郡,辖叶榆、不韦、比苏、云南、 嶲唐、哀牢、博南、邪龙八县,乃得与缅甸印度直接交往。僰道古道路名。战国、秦汉之际统治者修筑的一条通往僰族集居地方的道路。秦国李冰为蜀守时(约公元前256~前251年)沿岷江浚河修路至僰族集居的中心地即今宜宾市,开通了蜀、僰之间的道路,这条通僰之道,史称僰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将军常?接李冰所通之僰道,由僰国中心地即今宜宾市向西南延伸,直修筑至今云南曲靖,全长2000余里。因路修筑在僰族集居地内,故称僰道;又因路宽五尺,史称“五尺道”。秦末及汉初一度废弃,汉武帝时复通,名“南夷道”。(2)古县名,汉置(另一说秦置)(参见“僰道县”条)。五尺道古道路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原与西南地区的联系,在李冰所通僰道的基础上开筑了一条由四川盆地通往云贵高原的重要道路。《史记·西南夷列传》载:“秦时常?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因路宽五尺,史称“五尺道”;因路修筑僰族集居的地方,又称“僰道”。路北起今宜宾市,南抵今云南曲靖,全长2000余里。《括地志辑校》谓:“五尺道去郎州”。为西汉“南夷道”、唐宋“石门道”的前身,即今之谓“西南丝绸之路”的东路。石门道古道路名。隋唐时自四川盆地通向云贵高原的重要道路。在秦开辟的“五尺道”基础上经历代修筑而成。起自今四川省宜宾市,中经四川宜宾高县境内石门山,南达云南昆明、大理等处。唐与南诏之间的交通,多经由此道,今称之为“西南丝绸之路”。编辑本段起源与发展据史书记载战国时代,由于秦国的扩张,古羌人诸部被迫顺横断山南下,成为藏、僳僳、普米等诸多民族及其支系的主要先民。秦国大将常安从夹道向南开辟的五尺道,是中央政权经营西南丝绸之路的发展。公元前4世纪末,被秦国所灭的蜀国残部沿古道南逃,在今越南北部建立了文郎国,将璀璨的巴蜀文化带到了西南地区。在川、滇的古墓中,也发现了这一时期由西亚传入的琉璃珠。 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当他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到达阿富汗境内时,却吃惊地发现了商人们经由印度贩去的四川特产—蜀布和邛竹杖。显然,无名的开拓者早已经打通了华夏大陆连结南亚、西亚的道路。其后,汉王朝全力开发西南,在各地置官设治,修筑驿道,使具有中原文明的汉族直抵滇缅之边。蜀汉时期孔明的南征,进一步加强了各兄弟民族之间的血肉联系。 从隋唐至宋代,战火频起于古道之上,大渡河以南长期处于云南地方政权南昭和大理的统治下。唐代,西北丝绸之路发展到鼎盛时期,其声誉掩盖了更为古老的西南丝绸之路。元代忽必烈率军沿横断山南下,攻占云贵高原。明王朝在西南边疆的经营极为成功,特别是勇将邓子龙率精兵驰援边关,为平息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 宋明之后,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勃兴,西南丝绸之路渐趋沉寂。然而,古道上的民族迁徙、商业贸易、宗教传播以及军事活动从未中断过,至今任在对外交往中发挥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沿古道干线修筑的中、缅、印公路,成为当时中国唯一的国际通道,在反击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西南丝路从四川起,分别走东南面的五赤道和西南面的灵关道,最后汇合于大理,再从大理往西,经过漾濞县城,进入博南山区。博南是公元1世纪开始沿用的县名,治所就在今天的永平县。这条山道是汉武帝于公元前105年前后下令开凿的(当时称为博南山道)。古道向西跨过澜沧江,便进入保山地区。保山是古时的永昌郡、永昌府的治所,也是这一条丝路通过的主要地区,所以「永昌道」便是这段古道的名称。 通过&古西南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蜀布、筇竹杖、工艺品、铁器等源源不断的输出,国外的琉璃、宝石、翡翠、光珠等又输入。到了唐代,这条丝道更加兴旺发达,经久不衰。但后来由于又发现和开辟了新的道路,这条古道逐渐人稀。斗转星移,日月交替,古西南丝路的绝大部分道路,已淹没在时间的风雨之中,但一些雄关险道,骡马蹄印,诗联题刻,至今仍留下深深的历史印痕。保山的水寨、官庄等路段,都是当年用人工凿岩开山而成的路基,至今仍保存完好。水寨一段自澜沧江边至长湾长约10余公里,原设平坡铺、山达铺、水寨铺等邮驿站点,现尚存平坡铺的小街宽3米,长50米,两端有街门等遗迹。由平坡西上罗阳山至水寨,山腰大石坎长三、四公里的路段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而成的。路径曲折陡峭,有500余级台阶犹如天梯,史称&梯云路&。石阶上犹存骡马攀踏的累累蹄印,最深者达13厘米。编辑本段古西南丝绸之路遗迹景点介绍西南丝绸之路在西汉时称为“蜀——身毒道”,它起于四川省成都市,止于现在的印度。其线路由灵关道、五尺道和永昌道组合而成。 灵关道:成都(古蜀都)——邛崃(古临邛)——雅安(古青衣)——荥经(古严道)——汉源(古窄都)——西昌零(灵)关道遗迹 摄影者:钟茗(13张)(古邛都)——云南大姚(古青岭)——大理(古叶榆)。 五尺道:成都——宜宾(古道)——云南昭通(古朱提)——贵州威宁(古夜郎国地)——云南曲靖(古味县)——昆明(古滇池)——楚雄——大理。 永昌道:大理——永平(古博南)——保山(古永昌)——腾冲(古腾越)——缅甸——印度。 “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川滇段有两途:一条走“古牦牛道(零关道),从成都出发,经双流、新津、玒崃、名山、雅安、荣经、汉源(窄都)、越西、喜德、冕宁、西昌、到达会理以后,折向西南行,经攀枝花,渡金沙江至云南大姚,最后到达大理。另一途从成都出发,经彭山,沿岷江而下,经乐山、宜宾,再沿秦代开凿的“五尺道”南行,经高县、筠连、向西折入横江河谷,经豆沙关、大关、昭通、曲靖、昆明,最后到达大理。两条路在大理会合后,经保山、腾冲、盈江到达缅甸境内的八莫,从八莫出发又有水陆二途到印度。从印度又可通中亚、欧洲。通过“古西南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蜀布、筇竹杖、工艺品、铁器等源源不断的输出,国外的琉璃、宝石、翡翠、光珠等又输入。到了唐代,这条丝道更加兴旺发达,经久不衰。它是中印两个文明古国最早的联系纽带,对中外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后来由于又发现和开辟了新的道路,这条古道才逐渐人稀。 斗转星移,日月交替,古西南丝路的绝大部分道路,已淹没在时间的风雨之中,但一些雄关险道,骡马蹄印,诗联题刻,至今仍留下深深的历史印痕。最典型的如保山的兰津古渡,霁虹桥遗址及附近的摩崖诗、词、题刻。保山的水寨、官庄等路段,都是当年用人工凿岩开山而成的路基,至今仍保存完好。水寨一段自澜沧江边至长湾长约10余公里,原设平坡铺、山达铺、水寨铺等邮驿站点,现尚存平坡铺的小街宽3米,长50米,两端有街门等遗迹。由平坡西上罗阳山至水寨,山腰大石坎长三、四公里的路段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而成的。路径曲折陡峭,有500余级台阶犹如天梯,史称“梯云路”。石阶上犹存骡马攀踏的累累蹄印,最深者达13厘米,可见当年要攀越这段路途是多么艰难啊!
“西南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由三大干线组成,全长2000多公里。一条是以四川成都为起点,经宜宾、昭通、曲靖、昆明、楚雄、南华、云南驿至大理;一条是从成都南出发,经邛崃、雅安、灵关、西昌、姚安至大理,此条又称“灵关道”;三是上述两条汇合后西行,经漾濞、永平、保山、腾冲出缅甸,从保山至缅甸段称为“永昌道”。成都是“西南丝绸之路”的起点,腾冲是“西南丝绸之路”的最后驿站。元朝统一云南后,在行省境内建立驿站78处,其中由中庆(今昆明)至大理沿途经禄丰、路甸、威楚、沙却、普棚、白山石诸站,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称塘、铺、哨、关、驿等。 这条古道是难得的文化遗产,其中有些驿站已列入历史文化保护单位,但对全线缺乏统一规划和保护,建议将“南方丝绸之路”列入文化遗产,对现有路段进行普查,整体规划保护下来,开发旅游,一系列南北走向的高山峡谷所组成的横断山脉,地理构造奇特,形成了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蕴藏着大量珍贵的稀有动物和植物。这里自史前时代起,就是中华各族系往返迁徙的良好通道,至今还居住着羌、彝、藏、回、白、傣、僳僳、普米、阿昌、德昂、景颇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在这条远古民族走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南丝绸之路,是以富饶的成都平原为起点,经过云南进入缅甸再到印度,进而远达中亚及欧洲。西北的陆上丝路、南方的海上丝路和西南方的陆上丝路,西南方的丝路发展得最早,在公元前四世纪时便已开通。这条丝路在汉代时称为&蜀身毒道&,蜀是四川,身毒是印度的古称,指从四川出发,经过云南、缅甸直至印度的商路。滇西&古西南丝绸之路&遗迹主要位于保山市的水寨、官坡及大理州水平的博南山等地。编辑本段西南丝绸之路遗迹1986年夏,离成都北郊不远的广汉三星堆文化遗址,发现了大批精美的青铜器,以及来自缅甸、印度温暖海域的齿贝,有力地证明古蜀文化的极高水平,并且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经与沿海地区有了交往。 中国境内的三条丝绸之路(西北的路上丝路、南方的海上丝路和西南方的路上丝路)中,以西南方的路上丝路发展得最早,在公元前四世纪时便已开通。这条丝路在汉代时称为“蜀——身毒道”,蜀是四川,身毒是印度的古称,既是指从四川出发,经过云南、缅甸直至印度的商路。此“道”通常被称为滇西“古西南丝绸之路”,其遗迹主要位于保山市的水寨、官坡及大理州水平的博南山等地。 古西南丝绸之路形成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比我国西北丝绸之路的形成早两百多年。它和西北丝绸之路一样,曾经对世界文明作出过伟大的贡献。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2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今阿富汗、伊朗等地),看到从印度输入的四川蜀布和筇竹杖,得知四川商人早已从云南经缅甸到印度去从事贸易活动了。张骞回朝将所见所闻上奏汉武帝,具有雄才大略而又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听后十分惊喜,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打通从西南到印度的官道,由官方参与商业贸易,扩大疆土。武帝即封张骞为博望侯,命其以蜀郡(治所在成都)、踺为郡(治所在宜宾西南)为据点,派遣四路秘密使者,分头探索通往印度的道路,但都遭到西南少数民族的阻拦未获成功。武帝又从内地广征士卒,举兵攻打西南夷、夜郎、滇等国及许多部落。但由于封建统治者造成的民族隔阂太深,以及昆明、隽等族的头人酋长为了垄断丰厚的过境贸易而拼死抵抗,历经十余年,结果仅打通了从成都到洱海地区的道路,官方使者未能超过大理至保山一带,只能通过各部族作中介与印度商人间接贸易。到了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人内附、东汉王朝“始通博南山、渡澜沧水”,滇缅通道才算打通了,并与缅甸的掸族有了经济文化来往,又通过缅甸进入了印度。汉武帝孜孜以求的“通蜀,身毒国道”才算全线畅通。编辑本段西南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川滇段有两途:一条走“古牦牛道(零关道),从成都出发,经双流、新津、玒崃、名山、雅安、荣经、汉源(窄都)、越西、喜德、冕宁、西昌、到达会理以后,折向西南行,经攀枝花,渡金沙江至云南大姚,最后到达大理。另一途从成都出发,经彭山,沿岷江而下,经乐山、宜宾,再沿秦代开凿的“五尺道”南行,经高县、筠连、向西折入横江河谷,经豆沙关、大关、昭通、曲靖、昆明,最后到达大理。两条路在大理会合后,经保山、腾冲、盈江到达缅甸境内的八莫,从八莫出发又有水陆二途到印度。从印度又可通中亚、欧洲。通过“古西南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蜀布、筇竹杖、工艺品、铁器等源源不断的输出,国外的琉璃、宝石、翡翠、光珠等又输入。到了唐代,这条丝道更加兴旺发达,经久不衰。它是中印两个文明古国最早的联系纽带,对中外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后来由于又发现和开辟了新的道路,这条古道才逐渐人稀。 斗转星移,日月交替,古西南丝路的绝大部分道路,已淹没在时间的风雨之中,但一些雄关险道,骡马蹄印,诗联题刻,至今仍留下深深的历史印痕。最典型的如保山的兰津古渡,霁虹桥遗址及附近的摩崖诗、词、题刻。保山的水寨、官庄等路段,都是当年用人工凿岩开山而成的路基,至今仍保存完好。水寨一段自澜沧江边至长湾长约10余公里,原设平坡铺、山达铺、水寨铺等邮驿站点,现尚存平坡铺的小街宽3米,长50米,两端有街门等遗迹。由平坡西上罗阳山至水寨,山腰大石坎长三、四公里的路段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凿而成的。路径曲折陡峭,有500余级台阶犹如天梯,史称“梯云路”。石阶上犹存骡马攀踏的累累蹄印,最深者达13厘米,可见当年要攀越这段路途是多么艰难啊!编辑本段相关历史记载蜀身毒道蜀身毒道,是古代中国的对印度(身毒)交通线之一,也被称作西南丝绸之路,起点为四川成都,经“灵关道”、“朱提道”、“夜郎道”三路,进入云南,在楚雄汇合,并入“博南古道”,跨过澜沧江,再经“永昌道”、“腾冲道”,在德宏进入缅甸、印度。 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言使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汉书·西南夷传》)。前124年,汉武帝派张骞自蜀至夜郎(贵州遵义府桐梓县东),谋通身毒,但为昆明夷所阻,不能通,因昆明夷欲垄断中印商务。前109年,汉武帝发动巴蜀兵,前往镇压,虽斩首数十万,亦未能通。至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中国军政势力始达滇西边隅,设置永昌郡,辖叶榆、不韦、比苏、云南、 嶲唐、哀牢、博南、邪龙八县,乃得与缅甸印度直接交往。僰道古道路名。战国、秦汉之际统治者修筑的一条通往僰族集居地方的道路。秦国李冰为蜀守时(约公元前256~前251年)沿岷江浚河修路至僰族集居的中心地即今宜宾市,开通了蜀、僰之间的道路,这条通僰之道,史称僰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将军常?接李冰所通之僰道,由僰国中心地即今宜宾市向西南延伸,直修筑至今云南曲靖,全长2000余里。因路修筑在僰族集居地内,故称僰道;又因路宽五尺,史称“五尺道”。秦末及汉初一度废弃,汉武帝时复通,名“南夷道”。(2)古县名,汉置(另一说秦置)(参见“僰道县”条)。五尺道古道路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原与西南地区的联系,在李冰所通僰道的基础上开筑了一条由四川盆地通往云贵高原的重要道路。《史记·西南夷列传》载:“秦时常?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因路宽五尺,史称“五尺道”;因路修筑僰族集居的地方,又称“僰道”。路北起今宜宾市,南抵今云南曲靖,全长2000余里。《括地志辑校》谓:“五尺道去郎州”。为西汉“南夷道”、唐宋“石门道”的前身,即今之谓“西南丝绸之路”的东路。石门道古道路名。隋唐时自四川盆地通向云贵高原的重要道路。在秦开辟的“五尺道”基础上经历代修筑而成。起自今四川省宜宾市,中经四川宜宾高县境内石门山,南达云南昆明、大理等处。唐与南诏之间的交通,多经由此道,今称之为“西南丝绸之路”。编辑本段起源与发展
7000英里长,中国长安通往西方直达罗马帝国的贸易之路。
其它类似问题
其它人正在问的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部丝绸之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