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我践行绘画线描比赛美与生活线描怎么画

中国传统绘画线描形式美初探
摘要:以追求&气韵生动&、&古法用笔&为最高准则和最高境界的中国传统绘画(以下简称中国画)基本上是以线描为造型因素的平面构成,且是以线描的排列和组合展示二维空间。这种二维空间的布置及其塑造的形象是既似不似,不似而似的具有独特形式美的形象和画面。这种形式美具有…
推荐关键字
  以追求 &气韵生动&、&古法用笔&为最高准则和最高境界的中国传统绘画(以下简称中国画)基本上是以线描为造型因素的平面构成,且是以线描的排列和组合展示二维空间。这种二维空间的布置及其塑造的形象是既似不似,不似而似的具有独特形式美的形象和画面。这种形式美具有一定的程式和秩序,因而是一种具有装饰意味的形式美。这种装饰意味与工艺美术中的装饰性是有差别的,也有别于其他画种的装饰性,这种具有装饰意味的形式美也是处在似与不似之间的一种形式美。基本上是由中国画线描建构起来的探本索源。涉及面较广。在此我仅从线描本身具有的形式美和线描组合构成的形式美谈点浅见。  (一)  作为数学或机械制图学中的点、线,只有直线、横线、斜线、曲线、弧线等概念,不具形式美感。这种借用于直尺、曲线板和圆规等绘图工具绘制的直线、曲线或圆等,只结缘于工艺美术设计或装饰画,也曾出现在中国画的。&界面中&,但这一类的线,始终被人们(从事中国画的画家、理论家)冷落或排斥。尤其是随着。&文人画&的发生和发展,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两个方面,都更加否定了这种线。清代的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说:&&&曲行则若锯齿、直行又近界画者,皆由于笔不灵变、而出之不自然耳。&由此可见中国画的线与以上所列的线有质的区别,其形式美也截然不同。  中国画线描是一种不完全是描摹客观对象轮廓和纹理的线;也不是无意义的抽象的线。它是一种兼表形和达意于一身的、有意味的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它与中国的诗歌、戏剧、小说、哲学等均有一定的渊源。尤其是与书法关系格外密切。中国素来就有 &书画同源&之说。早期的绘画和象形文字是否一体。目前尚难定论,但是中国早期绘画和象形文字均借线描造型,这是历来被人们所公认的。由此推论。线即是二者的母体。二者伴着这种母体发展、演变和分化,从而成就了中国绘画艺术和书法艺术。故中国画线描的形式美和书法线条的形式美在很大程度上是吻合的。乃至相互借代和融合。关于这一点,唐代的张彦远早就在其《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中就有论及:&夫象物必在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张说一方面强调了线描(用笔)在绘画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阐述了书法与绘画的相互依存关系。这虽然与后来的&文人画&书画的融合没有直接联系,但至少在理论上已初见端倪。诸如此类的说法甚多。尤其是元代赵孟頫的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将书法、画法完全揉合为一个整体。元、明、清以来的文人画家.将诗、书画、印熔为一炉的实践,就更能说明书画的鱼水关系。如果说中国绘画和书法的形式美。集中体现在线描方面。那么,不具表形意义的中国书法的线描,具有独立的形式美,相对而言。中国画的线描.其本身也具有独立的形式美。这种形式美主要体现在笔力和韵律两个方面。  笔力美。笔力即笔在线描运行中的力感,或者说是笔触(线描)呈现的力量感;也可说是笔在运行中与纸的摩擦力。具体地说是笔毫含墨和水的多少,运笔力量的轻重,行笔速度的缓急;纸渗水性能的综合体现。笔力美是线描形式美的一个方面。是画家情感和笔墨技巧的综合把握,也是艺术家长期对事物的感受和对线描形式美的认识和实践的结晶。对此,历代书论、画论论述极多。诸如&力透纸背&,&如锥画沙&、&如屋漏痕&;&如折钗股&、&点如高山坠石&、 &重若崩云&等等。均是对笔力美界定的法则。所谓笔力美也并非一味求重为美。黄宾虹先生说:&笔力透入纸背,是用笔的第二妙处,第一妙处还在于笔到纸上,能押得住纸。画山能重、画水能轻、画人能活。方是能押得住纸。&若依此说,笔力当有轻重变化。以恰当地表现物象,传达意趣为美。再说,重和轻都是相对的。有重才有轻,反之亦然。有轻重才有变化。故&有着力而取险劲之势,有不着力而得自然之味。着力如昌黎之文;不着力如渊明之诗。着力则右军所谓锥画沙,不着力则右军所谓印印泥也。&(引自潘朝曦(《大道纲驭书道中》)也就是说,着力乃阳刚之美,不着力乃阴柔之美。阳刚之美,如铁画银钩,坚挺方折,体现在吴道子画派的线描之中。唐张彦远评论说:&弯弧挺刃,植柱钩梁。不假界笔、直尺,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又似范中立之笔,落笔雄健、气势磅礴,风骨神韵,迫人肺腑,阴柔之美,似绵里藏针,婀娜凝练,有如顾恺之的线描,形刚实柔,圆润挺秀虽细若游丝,然柔劲连绵,也若云林之迹,笔墨无多,疏而不简、简而不少;&用侧笔,有轻有重,其佳处在笔法秀峭耳。&(董其昌语)再者,笔力以&刚柔相济乃得佳。&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尤如论诗词,&壮语要有韵秀语要有骨。&线描中透露出来的笔力,也有豪放和婉约之别。正是这些险劲和自然、阳刚和阴柔,道劲和婉媚,豪放和婉约。壮和秀、韵和骨的相互交织,不仅孕育了笔力美,而且构成了笔力美的多样性。  韵律美。韵律本指诗歌的节律和声韵。线描的韵律是用笔的节奏和墨色的变化。笔墨节奏变化的统一和谐则是线描的韵律美。作画用笔,&不可由半寸之直,须笔笔转去。&(董其昌语)&不可由半寸之直,&则势必由曲。曲则优美、流畅、有运动感。&笔笔转去,&转有方转,圆转;圆转道劲、方转顿挫;圆转韧、方转折。流畅、道劲、顿挫、转折的变化产生节奏和韵律。这种节奏和韵律更集中地体现在书画用笔的&一波三折&法则之中。&一波三折&,&波则起伏,起伏则生动。折则变化,三折则反复变化。波是承续折的,波在三折中起着传递作用。波和折在运行中形成的节奏和韵律,贯串于用笔的起、行、收的全过程。尤如中国诗词中的起、承、转、合,具有了形式美。一波三折运行的轨迹(如s、∽)与太极图中的s形线很相似。在太极图中s形线的两端按其轨迹延伸,从而组合成一个圆,圆又被s形线分割。这种整而破,破而整所形成的节奏和韵律是s形线构成的。既符合对立统一的宇宙观、又符合多样变化、统一和谐的形式美规律。同理,以&一波三折&为准则勾勒的线描也具有韵律美。  墨色变化是伴随着用笔的变化而变化的。用笔的轻重、缓急、顿挫、转折,提和按等变化使墨色产生浓淡干湿、枯润等变化。故古人有&墨分五彩&之论。&墨分五彩&不仅仅是墨色呈现的五种不同层次的色阶,色阶仅是深浅的差别。而墨分五彩还有轻重、干湿、浓淡苍润的变化。润如春雨、干裂秋风是墨韵的体现,是笔意的追求。墨韵和笔韵一样都记录在线描之中。古人云:&盖笔者墨之帅也,墨者笔之充也,且笔非墨无以和,墨非笔无以附&;用笔用墨相表里也。这种相辅相成的笔墨效果体现在线描之中,线描的韵律美则是笔墨韵律美的综合体现。笔墨的韵律美也就是线描的韵律美。  (二)  中国画基本上是以线描表现物象。那么显现在画纸上的形象即是平面的形象。是由线描组合而成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观,不同的画家有不同的审美感受、故在塑造形象的过程中,线描组合的方法也都不同。(这里不排斥笔法的不同)正因为如此,历代的画家在与自然万物的神交中;在艺术创作中,以表现物象形神为目的、进行条理性的线描搭配、从而营造了多种多样的线描组合方法。这些方法和各种不同和笔法结合在一起;不断充实、发展、演变成为各种样式和法则。这种种样式和法则、历代相传,经过干锤百炼。从而形成一定的程式。这种程式。在人物画中称描法,在山水画中谓皴法。人物画&十八描&以及山水画&十六皴&是后人从这种种描法和皴法中归纳出来的。这些称谓与创造者们似乎无关。不过,这种归纳确实涵盖了某些大师们的样式和法则;并且为后学架起了一座学习和继承优秀传统的桥梁。对于十八描和十六皴。有些人仅从笔法上去解释,难免以偏概全。(当然也有几种描法是以笔法而论的,如兰叶描、铁线描等)而我认为,十八描和十六皴,不仅仅是笔法的归纳;也是线描组合形式的归纳;或者说是笔法和线描组合形式相结合的归纳。以清人王赢为十八描所作的例图及解说条例中的&曹衣出水描&为例,&衣褶纹多用直笔紧束所谓曹衣出水笔法最要沉着。&多用直笔紧束,显然是讲线描的组合关系。此中的直笔者垂线也;紧束者密集也,即多以垂线作密的排列和组合,以求得曹衣出水之效果。这与&曹衣出水&的出处也比较吻合。宋郭若虚著《图画见闻志》说:&曹(仲达)之笔,其体稠迭,而衣服紧窄。&又如山水画&十六皴&中的&乱麻皴&其体例是:&小姑抖乱麻一团,一时张皇失措。无处下手寻出头绪。亦谓为皴法乎&&若网若纲,有条不紊。学古人皴、全要凑得起、抖得碎;抖得碎又于碎乱中见有整严也。&《芥子园画传》的这一诠释,更清楚地表明,其皴法也是线描组合关系的归纳。还有十八描中的蚯蚓描。行云流水描等和十六皴中的荷叶皴、卷云皴等等均属此例。再从花鸟画法中的画叶竹法来看,&一笔片羽,二笔燕尾,三笔个字;四笔落雁等。画梅法中的&花叠品字,交技如又字、交木如桠字&。画兰的&二笔攒根鲫鱼头,三笔破凤眼&等,以上诸法既是笔法,又是线描组合的形式法则。中国画线描形式法则繁多,风格各异。十八描或十六皴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总之,无论是十八描,还是十六皴,都是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创造出来的、并经过反复锤炼的笔法和线描组合的方法,也构成了线描作品不同的形式美。这种种不同的形式美是程式化的美,是中国画装饰美的一个方面。也是中国画艺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画面形式美的经营,实际就是线描组合的经营;是画面线描构成整体节奏和韵律的布置。这种布置是以线与线的连接和排列来完成的。是以内在的气韵贯通和外在的秩序化为归。线与线的连接是一维的,是长度的伸延或回环,体现着畅神和贯气。正如黄宾虹先生所说:&画中两线相接与木工接木不同,木工之意。在于牢固,画者之意在于气不断。&故线描的连接在于断续连绵,处处有情,节节回顾,若隐若现,不离不即。隔者可使之连,远者可使之近。皆臻自然之妙。另外,宋人郭若虚在&论陆探微一笔画&中说:&乃自始及终,笔有朝辑,连绵相属,气脉不断。&特别是明清之际的道济,作《一画章》云:&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一画之法乃自我立,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此一画收尽鸿蒙之外,即亿万万笔墨,未有不始于此而终于此。&综上所述,无论是&一笔画&,或&一画&均是对一条线和其它所有线的相互连接的整体关系的探讨;也是对画面整体节奏和韵律的把握,同时又是对内在气韵的宏观控制。与白石老人的&笔笔相生、笔笔相应。&是同一道理。  线描的排列是二维的。是面的拓展,这种排列具有浓郁的装饰美。装饰美形式感的核心是程式化和秩序化。程式化是按一定规律在艺术作品中再现客观世界。这种作品的形式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的统一格式。(如前所说的&人物画十八描&和&山水画的十六皴&就是这种统一的格式)秩序化:是将自然状态的事物排列整齐。将客观事物的秩序进一步强化,建立人为的艺术秩序。&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总体原则与形式美的装饰性建立起来的人为艺术秩序基本是一致的。但这种人为的艺术秩序难免不游移于似与不似之间。如形式美规律中的对称和均衡,在中国画的形式美中,是一种相对的对称和非等量的均衡。这和中国人称物用的&杆秤&的原理,似乎有某些相似。那么,伴随着&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总体原则之下的。有序和无序,均等的重复和不均等的重复,规则的回环与不规则的回环等等的相互交织而形成的&齐而不齐&、&乱而不乱&、密中求疏、疏中求密,疏可走马、密不容针等线描排列组合的一系列法则是既入乎规矩之中,又超乎规矩之外的形式美法则。用这种法则建构起来的中国画则具有独特的、秩序化的形式美。  势的布置是中国画线描组合形式美的重要课题。布势是为了得势,得势则气脉贯串,来不可止、去不可遏。一条线的能量并不能揭示整个画面的全部生命活力,也难以构成气势。&诸多笔墨线条的前后顺序排列及运行时间的延续,始终趋向于某一方位,从而构成物体的总趋向,实际存在和非实际存在的线都依次向下向后伸延,形成形式上的连续性和频闪效应,在知觉上产生一种运动的行进和发展。&这种效果来源于线描的重复排列的顺应性和势向的连贯性及笔法的适应性。我们从《八十七神仙卷》的线描组合来看,就能极好地诠释上述的见解。八十七位神仙的衣饰以及各种旌、幡、法器等构成的众多同一方向的相互重复的线描,通过有条理的排列组合,从而形成整体向下并稍稍向右的趋势,这种趋势所产生的运动感和气势氛围,极为恰当地表现了群仙行列缓步徐行的仙境,那种浓郁的宗教气息不仅跃然纸上,而且使人为之动容。这种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是布势的成功,是线描组合所构成的势的形式美的魅力。也就是所谓&得势&。最后,引用(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一书中的一句话来结束本篇。&只须运用线条的延绵波动和向心的跳跃,以及图纹的显著重复等,仍然能呈现生命活动或生命力量。&
(责任编辑:张彦红)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说说我的看法...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已有位网友发表评论
预展时间:日-28日预展地点:浙江天工艺苑酒店(预展时间:日-16日预展地点:合肥市万达威斯汀3楼预展时间:日-6月7预展地点:Berzelii Park 1,
[] [] [] [] []
12345678910
论坛/博客热点
责任编辑:张晓君 010-浅谈工笔人物画中的线描艺术--《美与时代(中)》2015年06期
浅谈工笔人物画中的线描艺术
【摘要】:人物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独立画科,在秦汉时期就开始发展。中国画强调以线造型,线在工笔人物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工笔人物画中的线是中国画家对人物的外轮廓及结构进行提炼整合,表现画家得主观感受。这样的线不仅是一种造型手段,还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J212【正文快照】:
人物画在我国绘画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最早的绘画活动开始,中国人物画就是以线造型,用线来表达人们的情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标准在逐渐改变,与此同时,中国人物画的线描艺术也在随之改变。一、“线”的审美价值中国画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以线作为造型的最主要的表现形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褚晓莉;[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王根生;;[J];群言;2004年09期
刘月华;;[J];美术向导;2005年04期
徐丽娟;[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0期
周春花;;[J];艺海;2005年06期
裴丽华;;[J];国画家;2005年04期
翁志承;;[J];美术大观;2006年03期
江虹;;[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翁志承;;[J];福建艺术;2006年04期
倪龙娇;;[J];美与时代;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迟学龄;[N];美术报;2006年
王炳炎;[N];文艺报;2008年
王任波;[N];光明日报;2012年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员会秘书长
理论委员会委员
《美术》杂志编委;[N];中国改革报;2012年
梅繁;[N];长江日报;2012年
杨启兴;[N];中国艺术报;2008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
田黎明;[N];美术报;2011年
秦胜水;[N];中国文化报;2002年
梅繁;[N];长江日报;2011年
潘公凯;[N];人民政协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斌;[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白桦;[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苗娟;[D];河南大学;2010年
李佳;[D];苏州大学;2010年
支剑元;[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黎勤;[D];云南艺术学院;2010年
刘银锁;[D];云南艺术学院;2010年
王玉娜;[D];湖北美术学院;2007年
申海波;[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张鹭;[D];扬州大学;2007年
李明付;[D];沈阳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心路——何新伍美术工作室
当前位置:&&&
浅谈小学美术课中的线描造型和色彩绘画
上传: 王文珏 &&&&更新时间: 21:05:23
[内容提要]:通过对小学美术课程中线描造型的认识,具体分析了激发学生兴趣和信心的重要性,着重从绘画材料和工具的准备以及调动课堂气氛进行阐述。同时也深入探讨了让学生画出各中各样的线条,提高表现力;让学生了解线条的对比,加强学生审美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少美术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培养孩子们以线作画的途径,因为通过线描绘画活动,可以培养儿童观察力、表现力、创造力等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    & &&& 线描造型是常用的绘画方法,线条是一种神奇的符号。在画面上,它可以随着人们的感情、性格等因素变化而变化。现阶段美术新课标准指出:线条造型是绘画的基础之一,也是儿童最简单和直接地表现自己的一种绘画语言。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现阶段小学生已全面实施美术新课标进行教学。我认真做了准备,找到多方资料,对美术新课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为此,专门对这次教育实习中得到的体会和经验,着手进行了整理,把我在实习中积累的一些教学经验和理论认识进行梳理,阐述我的教学,并以&线描造型&作为我毕业论文的话题。   (一)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激发学生的造型兴趣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不同的作画材料能更进一步激发孩子的线描兴趣。线描画的特点是以线条的刻画为主,基本没有色块的出现。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比较简单、方便,往往以不能涂改的记号笔和光滑结实的白卡纸为主。在线描画教学的过程中,这些特点也带来了教学上的难点:形式比较单一。如果教师不注意采取一些教学策略,学生比较容易产生厌倦感,失去兴趣。而兴趣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儿童绘画的原动力,当儿童在绘画中&发现自己&时,他对美的把握既不是由能力来完成,也不是靠一种低于认识的感性认识来完成,而是靠一种&兴趣&能力来完成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对事物一旦有了兴趣,往往会主动探究,并根据自己的直观印象和丰富的想象,无拘无束地把对事物的感受、理解用绘画语言表现出来。学习绘画的兴趣越浓厚,绘画的积极性就越高。兴趣不但能使学生对绘画学习产生一种强烈的迷恋和向往,而且能使学生对绘画学习行为形成一种追求和探索进取的心理指向。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美术的兴趣决定了学生是否愿意以及能否成功参与美术活动。因此,诱发、培养、引导和爱护儿童的绘画兴趣是美术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我在上课过程中分别尝试了几种方式,来提高他们对线描课程的兴趣。   (1)利用丰富多样的纸材。   在上课以前我不仅会准备普通的铅画纸,而且同时采用卡纸、包花纸等不同颜色、不同质地但同样光滑结实的纸来作画。随着绘画内容的变化,所提供的丰富多样的纸材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操作,这是因为铅画纸只有一种色彩&&白色,而卡纸、包花纸的色彩非常丰富,刚好满足了儿童对色彩喜爱的天性。我想更加重要的是丰富多样的纸材,激发了儿童无比强烈的好奇心在不同颜色、不同质地的纸上画线描画会有什么不同?会不会很漂亮呢?在他们内心产生很多疑问。众所周知,好奇心是儿童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心理学家   [1]将好奇心定义为:个体对新异刺激的探究反应。对新鲜的事物和现象,人有着去了解和探索的本能。所以强烈的好奇心会成为他们参与绘画活动的重要的内在动力,从而激励儿童作画的乐趣。   (2)油画棒与记号笔混合使用。   美术创作的过程是一种度极大的艺术创作。我们在油画棒入门的学习中,有一种方法叫做&混&①,所谓混就是将两种以上颜色的油画棒采用平涂覆盖和线条混合的方法,涂画在一定的形状中。在线描画的学习中,如果有基础的学生就可以采用将记号笔与油画棒结合使用的方法。我们先用记号笔画好主体以及背景线条,并用细笔头记号笔刻画好细部;再用一种或多种颜色的油画棒沿着主体轮廓或背景中的主线条平涂覆盖;最后再用手指或纸巾将颜色往外涂抹,甚至可以顺其自然,涂成怎么样就怎么样。在这个方法上不仅可以表现线条而且可以充分发挥油画棒在纸上进行自然调色的功能,产生过渡的混合色或者产生渐变的效果,如图⑴《美丽的孔雀》。在这幅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孔雀的形象并且又有丰富多彩的色彩效果,给人更加多彩的视觉感受。这种方法既简单,又使画面具有了个性的色彩感,表现了美术创作中又一种独特的美。而且从儿童的需求和发展来讲,当他们在用手涂抹色彩时,就像在进行一次有趣的游戏,满足了儿童喜欢喜欢游戏、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典型心理。使他们能够充分体验到线描的乐趣,所以在课堂上大多数学生会选择这种方法进行作画。   (3)采用笔头粗细不同的记号笔。   为了让同学们的线描作品有更多的变化,如果只用普通的记号笔进行线描画,那么画面就会显得单调没有变化,不利于学生深入刻画,这样会使得学生对线描造型没有足够的热情。所以,我在上课中会让他们准备一种两端均有笔头且粗细不同的油性记号笔。最好还要用上签字笔。丰富的工具才能使他们的画面更加有生气。作画时,先用笔头最粗的记号笔勾画出主体物的轮廓和块面的分割,然后用细笔头的记号笔,地刻画最感兴趣或者印象最深刻的细部。这样,多种粗细记号笔的结合使用和只使用一种型号的记号笔相比较,更能满足儿童不同的作画需要,避免画面的单调,留给他们更多的自主创作空间,不仅更有效地激发他们深入刻画,而且给了他们个性化创作的。如图⑵《老鼠》。   (4)直接用油画棒作画   有部分学生在画线描的时候不喜欢用记号笔,只喜欢用油画棒。其实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只要学生有兴趣老师就会给予肯定。如果在黑色卡纸上作画时,一般只采用了白色的油画棒。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增加使用修正液或浅色荧光笔,效果会更好。当然很多女生就喜欢用五颜六色的油画棒在白卡纸上创作,这样也是可以的。而且丰富的色彩满足了儿童的需求,能使得他们进行更加进一步的创作和探索。如图⑶《暴风雨》。   我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这些尝试,尝试着用创造性的材料和工具,来提高儿童学习线描画的兴趣。实践永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施创造性地运用作画材料,激发儿童线描画兴趣的教学策略后,我从中学到了很多,而且我的学生也很快掌握了运用多种绘画工具和绘画形式的线描画,同时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无论从学生的绘画作品还是学生的创作状态都证明这一教学策略是有效的可行的。当然,孩子们的艺术创作还在不断地发展,激发儿童线描画兴趣的教学策略不仅仅只有以上几种,其实的熏陶、丰富多彩的绘画游戏等等很都是很有效的方法,我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将不懈地继续尝试探索。但是,创造性地运用作画材料,激发幼儿线描画兴趣应该是其中最简便易行的,适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策略。当然我们在进行这些策略的同时最重要的是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关注他们的需要和发展。因为只有根据他们的不同的特点,才能培养其新的兴趣,使他们不断尝试新的绘画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鼓励学生画出各种各样的线条   乱画是儿童画涂鸦的显著特征,是每个孩子天生就有的能力。儿童创造出来的图形可能我们看不懂或者觉得不好看,但是他们自己却可以在图形的整合以及变化中体验到快乐。所以教师不能抹杀孩子们的天性,一开始就要让孩子们感到他们有这种能力,从而树立良好的学习。   (1)从涂鸦开始.   对很多物像,儿童并非不能理解想象,就是感到画不出来,这个时候孩子的心理比较脆弱,非常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帮助。儿童富有的只是感觉,所以让儿童凭自己的感觉随意地地去画出各种各样的形象,对他们画出来的形象哪怕真的很糟糕,我们也应该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目的就是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信心,提高学生参与绘画的热情。老师应该鼓励他们大胆随意的落笔,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为了使线条画的流畅,舒展,老师不要刻意要求学生什么,就让他们&乱画&,可多让学生在地上,黑板上和大纸张上画画,儿童画线不受明暗,色彩的,完全可以画出活泼,流畅,优美的线条来。有时候画到中途稍微有点停顿,不随心意,或滑移成形,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形式美。有的学生画线失控,放不开手,总喜欢依赖尺规工具去画,或者老用橡皮重新修复等等,这些习惯都不好,而且作为老师应该及时纠正,并且鼓励他们。然而很多美术老师指导学生美术活动的时候,都急于传授技能和知识,似乎不教学生画些具体的东西,就不算尽其职责。我想除了这些,培养孩子的信心也是不容忽视的。信心在儿童的美术活动中也是占了很重要的!任何一个孩子,当他们毫不困难地,潇洒自如地拿起笔来表现的时候,就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也就是他们最有信心的时候。也许孩子的要求很低,只要受到老师小小的表扬和认同,就会信心大增。   (2)提高表现力,画出各种各样的线。   线条有着千变万化的魔力,编制着一个个生动的形象。与舞蹈,书法艺术一样,中国绘画主要是以线来完成,受文化背景的影响,中国儿童的儿童画也可以用各种各样的线条画出来。画一条线对每一个儿童来说都是轻而易举的事,几乎每一个儿童画画的第一笔的都是线,线是人类最先掌握的绘画语言。就一根线来说,根本没有对与错,好与差,他们也不会产生危难消极情绪。对他们来讲没有&比例&,&透视&等原理。然而线的造型千奇百怪,如长线、短线、直线、曲线、折线、弧线&&如螺旋型线、弹簧型线、城墙型线&&两种性质组合的线,如弧线与直线的结合、弧线与锯齿形线的结合&&怎么样去引导学生画出各中各样的线条常关键的。虽然人是有创造的潜能的,这是与生俱来、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如何与培养它呢?许多幼儿总是抱怨不会画,实际上是由于心理障碍而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教师只要在时设置坡度,循序渐进,就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为了让学生能画出各中各样的线条,教师在鼓励他们大胆画线的同时也要适当的引导学生画出各种各样的线。一开始就要教他们徒手用线条造型,不要用尺规去画房屋,太阳,即使画不好(不规则),也是儿童&自己的线&画成的。这时候老师就要适当的表扬一下徒手画的同学,让大家互相学习,重新树立信心。有些儿童不喜欢单调地连续画线,喜欢在画线的过程中有思维的活跃。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不断地引导,进行线条的联想发挥,让学生逐渐感受线条的粗犷,优雅,纤细等多种表现性。同时为了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老师可以给孩子们画的线条取一些比较容易记的名字。比如:一点一点的线像雨点;一起一伏的线像水波;旋转的线条像蜗牛的背壳。老师适当的引导,可以增加儿童的兴趣。线条画的越多越好,这样孩子的思维发散了,画出来的线条就会更加有创造力。如图⑷《海面》,各种线条组合把海面上的景象刻画的淋漓尽致。   如何学习儿童油画棒画(3)运用线条的对比,拓展学生审美情趣。   线条的强弱是通过线与线之间不同的轻重、疏密、软硬和粗细表现出来的。如果线条强弱有变化就能表现出更加丰富的画面。儿童往往会不知不觉地以同样粗细的线条来作画。线不是单一的,造型不同、疏密不同的线组合在一起,可起到装饰的效果,让学生画好简单的外形把几种不同形态的线组合在一起,会创造出更丰富的构成效果。如设计一些如《瓶子新生代》如图⑸,基础好的同学就可以用油画棒上颜色,把瓶子表现的更加多姿多彩。当然也可以用单线只通过线条的粗细作对比来表现画面的主体,如图⑹《生长的植物》,这位同学通过花和叶子线条的疏密来刻画这组植物,给人的视觉感觉更加饱满而有变化了。   人类赋予线条生命,线条的画法多种多样,不一样的线条组合在一起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在生活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组合对比所表现出来的美好的事物,这样就给人美的感觉。如果一大堆漂亮的玫瑰花没有绿叶的衬托,那肯定会给我们单调乏味的感觉。正是因为它失去了绿叶的陪衬和对比所以给人的视觉就不美观。所以我们在线描的教学过程中提倡运用线条的对比,来加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线条造型的多种表现,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充分发挥   客观存在的物体并没条围绕着他们,但人们却可以用线条把物体的造型表现出来。在现代社会的儿童美术教育中,就有明确的目的: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线条画教学的目的最终也是运用线条这一绘画语言来进行创作活动。在不断创造中体会到线条变幻无穷的魅力,在反复运用和组合中培养线条的造型能力,从而使他们较容易地运用线条去塑造形体和进行画面的创作活动。孩子们有了创造线条的能力,有了线条对比的观念,有了塑造形体的方法,自然就有创作的。他们把看到的,听过的,通过运用线条来表现在画面上,这时他们的全部精力放在捕捉有趣的场面,抒发自己的情感,一张充满童趣的儿童画就是这样诞生的。所以线描画是儿童思维活动的一种真实记载,儿童情趣、思想的表现方式,是他们想象力、创造力、写实能力的结晶。儿童线描画不仅、随意,而且还可把孩子们所想的东西毫无约束地表现出来,充分体现儿童线描画夸张、奔放的特点。儿童通过画线描画,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想象、创造等多种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通过语言的提示、听不同风格节奏的音乐、摸不同质感的物体等各种感官上的刺激让学生画出有感彩的线条,可以提高儿童的表现力。比如根据课堂上的语言提示画出有情感的线条,如&有力的,纤细优美的,柔和的&&&让孩子在体验的过程中理解线条的多样性。同时美术教育的明确目的是培养儿童创造能力。创作的题材很广泛,植物、动物、人物、风景等。通过尝试创作不同题材,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譬如,植物是儿童很喜欢表现的内容,如树木、花儿、小草等。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想象,夸张等思维,对所要表现的题材进行创意想象。在这副《想像中的树叶》如图⑺中就充分的反应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很有趣,很丰富的。画面是运用线条和色彩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同时这两张画把树叶都拟人化了,把它塑造成可爱的人物表情,并且用漂亮的花纹表现了树叶的茎脉。再用油画棒画出漂亮的颜色,使得树叶有声有色。并且所创作的树叶的造型不一,表情不一,表达的内容也不一样。这些作品就像一面面镜子,折射出他们对自然,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所以用各种各样的线条可以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使学生学会大胆的联想和创新,发挥他们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在造型表现领域里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材料进行造型,激发其创造的兴趣。线描造型是最简便、最直接用于表现形象的绘画手段,是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绘画方式,是在平面上表述客观事物或主观想象而使用的虚拟性、提示性、装饰性的视觉语言。线条是造型语汇,所有孩子的第一笔绘画都是由各种各样的线条来表现的。在今天的儿童绘画领域,线描造型也成为众多教师绘画教学的热点,同样也更加重视培养孩子对绘画的兴趣。它不仅可以塑造形象,传达感情,而且还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表现力、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力。可以更好地掌握造型能力,熟悉线条的表现力,学会处理疏密、繁简的对比,掌握好画面的节奏。许多美术工作者都在探索培养孩子们以线作画的途径。意在实施通过线描装饰活动,达到培养儿童观察力、表现力、创造力等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   (正文完)   参考文献:   《外国美术史》欧阳英潘耀昌编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1997年出版   《中国美术史》田卫平编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儿童绘画心理学》美国CLAIREGOLOM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新编美术教学论》孙乃树程明太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   《美术教育学论》顾平编著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年7月出版   《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王大根编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   《创造与的成长》罗恩菲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年出版   《形式问题》阿道夫.希尔德勃兰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   《儿童油画棒入门》梁军编编著湖术出版社2005年出版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线描绘画作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