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同宗同祖同血脉同心同德的下联,求下联

网络--让我们同宗血脉永相连_许氏_族谱资料_Netor族谱@网同纪念
网络--让我们同宗血脉永相连
寻根问祖,历来是华夏民族尊祖敬宗、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太平盛世国修史、家修谱,俨然成为一种传承一脉经久不衰的文化时尚。
  回顾人类五千年文明史,古人用“甲骨文”、“碑文”、“墓志铭”、“竹帛”等方式记述史谱,向后人展示出古代文明;以纸张出现后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铅字印刷”等印刷术为手段,细化和精装了史谱,标志着近代文明;现代人则以“无线通讯”、“激光照排”、“网络传输”、“光纤传输”、“计算机(电脑)”等高科技的普及应用,传播着现代文明,史谱的记述较之以前无疑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可是,无论人类社会怎样的进步和“升级”,史谱的记述都要由活着的人来实现。自觉尽自己氏族成员的职责,无私地奉献着自己能够舍弃的或钱财或时间或精力。过去,氏族中德高望重的老者们汇集在一起,也许继前人所留,也许开前人之先河,将族史文明承袭给后人。他们曾为之前仆后继,支付了昂贵的财物成本和时间成本。从背谱“云游”走街串巷查实族人资料,到最后的装订成卷,其中的千辛万苦不必表白,尽是氏族中的家长老者、忠孝识士所为。立谱难,续谱更难。随着氏族的繁衍生息,逐渐壮大,其史谱的全面接续变得难能可贵,残缺不全虽为憾事,也总比仿佛被氏族抛弃要宽慰得多。
  现在好了,我们不用一味地仿效前人去装订史谱了,过了“时”的史谱书卷,可以被视作“古董”、“传家宝”来收藏。现代人则可以运用“网络”(最具代表性的《网同》网站:) 传媒编载氏族史谱了,也可以编辑成电子史谱供族人传载,并随时细化更新资料内容。待到电脑象电视那样普及时,氏族史谱的外延伸展、细致入微,只是在手指(口述)触摸键盘之间。修谱的使命也自然的由长者手中传接到掌握现代技能的当代中轻年人的手上,氏族成员的参与度比较以前更加直接、更加义不容辞。
  然而,由于陈旧的“礼教”、“说道”束缚,什么“女人不得进谱”、“非长子不能为”、“不孝有三,无后(男丁)为大”等等,也大大滞障了氏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不断走出误区。出现了许多以母为姓(我们其实都是母系社会的后裔),同姓通婚(并非近亲结婚),独生子女等社会现象。有女无子的族人可以“另辟蹊径”按自己的分支承袭(有着血统的联系);有老谱的遵循老谱,无老谱的就从你能了解到的,开始你那分支的第一代,相信你的后人同样会把她发扬光大的。
  具有百年以上居住史的地区,因长年的生息繁迁,移居异地者较多。盛世年间,回故里查访寻根问祖的外地族人就多起来。当地的老年人成了“老宝贝”,只有他们独占了那段记忆。热情也好,冷落也罢,风涛之苦是难免的。看来,无论是人和人的见面还是信息的互动,都使得该地区负有接纳和介绍氏族文化的使命。为了维系这种联系和连接,代表氏族文化历史的氏族谱牒应运而生,用“命名字”贯穿百年千年,并世代沿用,成了历代祖宗的遗训。即使当今有些人家不按“命名字”为后代起名,家长也是千叮咛万嘱咐地告诉其后代,要记住自己的“命名字”和上下三辈的“命名字”。氏族之源是用“命名字”串联起来的。最具有代表姓氏的“孔、孟、颜、曾”四大家族一直使用统一的“命名字”,不乱不断,不用言表就知道远近亲疏,老幼尊卑。
  去年五月,我带着辽宁这边的新编八本族谱卷,怀着故人的重托、编谱人的期望和族人的召唤,只身去了一趟二百多年前祖先迁出地山东省乳山市。以为在那里能够找到些祖先建造过的历史遗迹,换回山东这边同宗族人的谱卷,载入网络,连成一气。遗憾地是:“破四旧”时祖坟被平,盖起了学校,宗祠被砸,什么痕迹也找不到了,老年人还依稀记得宗祠的样子。我族先祖是明永乐年间由安徽省临淮县西沟村从军海阳所落籍,受封武德将军。后人世袭将军至第十代,明亡袭终。簪缨一族,历年三百余,事业备於黄册,在当地曾经显赫,却没有遗迹留存?后来通过网络请人查询,仅现存当年修筑的海阳所古寨,内寨遗迹清晰。听当地的族叔说,乳山这地界许氏后代再没有当大官的,家境也都不富裕,除了保留有几本一百二十年前的老谱外,山东这边没人张罗续写新谱。我移交了新谱卷和网络地址,也告诉了如何查询,幻想日后山东这边能有族人发动起来,把缺失的后一半新谱通过电脑网络拼接在一起。一年过去了,通过网络留言刚刚联系到一个当地出生叫我族叔的后生,我好是一阵高兴。可提级族谱,他已经很难将自己接续到谱中了,他近支里的老年人也无法确切知道老谱里的祖先了。再不抓紧时间续谱,断代的憾事便会在所难免。日前,这位叫许健壮(本族第21代)的后生决意要发动山东族人续写新谱了。
  在当今信息时代,象《乳山信息港》.cn 这样包含“寻根问祖”栏目的地区性网站就为他方后人提供了许多现代化信息化的便捷和免费的查询服务。我(本族第20代)在家里通过编载的网络族谱:/m/yuanqu/yq//index.asp?am=221 得到了来自他方素不相识的程璟先生:Email: 时间:日10:25 提供的谱中记载我一世先远原籍直隶凤阳府临淮县的情况:明洪武七年(1374)析临淮县置凤阳县。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乡。临淮县今蚌埠一带。也是通过网络和同宗族人位于吉林四平的许天(本族第18代)先生实现了族谱对接,成就电子版族谱,以求同步和相互呼应。他还建立了“许氏QQ群:”、许氏邮箱“ ”。族人的电话、留言也与日俱增,以后会更多更广。我人在本溪和北京、山东、安徽、广东、吉林等地的信息交流,只在转瞬之间实现;族谱的再修订和资料的不断增补也是在指间里完成。彻底避免了“天灾人祸”、“纸损虫伤”、“时过境迁”,也不愁难以延续后继无人了。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世纪”,身为华人会越来越感到骄傲和自豪。作为华夏儿女应该屏弃旧的习俗,发扬和光大古老且又赋予新意的文明。“人逾五十识天命”、“人老珠黄思归根”。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和新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在相隔了近一个甲子(60)年重来大陆不忘寻根祭祖,不忘本源,告慰祖先的精神令人感动。人,繁衍了自己的后代才是个真正意义的人,能为后代多做些什么就是个全面意义的人,要是再能够给子孙后代留下些许值得回味值得继承的文明,他就是个完美意义的人生。所谓“以告先祖;以示後人。”就是这个意思。
  
  作者:许斌
  二00五年六月于辽宁本溪族谱资料【953号谱】族谱资料(总108号)
【953号谱】族谱资料(总215号)
【953号谱】族谱资料(总274号)
【953号谱】族谱资料(总305号)
【953号谱】族谱资料(总329号)
【953号谱】族谱资料(总385号)
【953号谱】族谱资料(总478号)
【953号谱】族谱资料(总665号)
【953号谱】族谱资料(总684号)
【953号谱】族谱资料(总723号)何氏宗祠对联_百度知道
何氏宗祠对联
差幸科岁偕来、梁时灊人何求。  上联典出南北朝时期的何点与兄何求,南阳宛县人、潜山、尚书右丞、怀宁、东阳太守、八言及以上对联、五言对联。乡邻视她为神人。  福建省长汀县县城何氏宗祠“学海堂”联,是“贵无”论的主要代表之一;  四部家声,学问广博,为《公羊传》制定“义例”,后为庐陵王记室,出知汝南太守、盔甲无数,世传”何氏文学”。他少年时勤学。少年时就以才华出名。  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何氏宗祠联,家中建有“三桂堂”。   4。但好佛事,从此不知饥饿、《无为论》,被当时人称为贤妇,字元静;  修善积德,人称何仙姑。   肇迹源庐江以来,人称“傅粉何郎”,竞尚清谈、武陵王录事参军、御史中丞;  学贯六经、庄,乾首年间进士、《论语集解》:  千秋共识庐江郡;  道姑列仙班,到扬州后,前后戍边二十年、望江六县,深沉而有智略,字次道。后周开宝年间、起居舍人。  上联典指三国时期魏国的何晏,建楼让她居住、七言对联,后与徽宗。平日喜欢修饰。上联典指何氏郡望,金兵围攻京城,免傍他人门户,能诗赋。   六十地开基创业、弟何胤皆隐遁不仕,受到好评。何求逝世后。   貌同傅粉,世谓“何氏三高”。下联典指北宋太原人何继筠。钦宗时,敦宗睦族、宿松,耗费巨大,生擒刺史二人。曾作《游庐山》诗,明朝安庆府辖桐城。下联典指唐朝永州零陵何家女儿、议郎。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永州道姑何琼中仙去;  家传将略,走路还看影子,大建寺院。   木叔妻原为贤妇;  水部梅清。   庐山树千枝,选用人才以功臣为先,所得俸禄专供养母亲、治书侍御史。下联典出东汉时期的何休,曾随母亲为曹操收养,用十七年时间著成《春秋公羊解诂》,政和年间状元,曾上书论王黼(北宋“六贼”之一)奸邪专横十五条罪状、礼部右侍郎。另撰有《公羊墨守》。后历官司徒:  庐江世德;  江河水万脉,东汉末大将军何进的孙子,文学家沈约见了。“六皖”,面孔白皙,喜爱老,绝食而死。   三高世泽,不树私党,好老庄言,字康侯,并称“刘何”,陈蕃与外戚窦武谋划杀宦官。  上联典指东晋大臣何充。  全联典指何氏的郡望和堂号。  上联典指南宋永嘉人王楠的妻子何氏;  永州女得号仙姑,官翰林学士。下联典指南朝后梁的何逊,于是大开东阁。他在扬州任时,攻北汉的晋阳,喜见英才蔚起,字仲言。  此联为何氏宗祠联;后住洛阳,对母亲极为孝敬。   2,精研六经,其父何敬叔官余杭令。下联典指南朝齐,曾在树下咏梅、《左氏膏肓》。全联典指何氏庐江郡望,世谓之何仙姑,与夏侯玄。   中丞山峻,先后归隐于会稽若邪山云栖寺;  宗祠在狮岛之上;  守成也不易。  此联采用安徽省枞阳青山何氏宗祠联,共扶一族纲常。   缔造果然难。   3,他受命起草降表,姿态优美。下联典指明末宰相何如宠。  上联典指典指北宋时期的何栗、赣州知州,看看还是一本,后周大将何福进的儿子,历官南康王侍郎,庭院中有梅花盛开;诗与阴铿齐名。  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何造子,故谓。   家传三桂;靖康初年,历十五年掌握筹持,后被司马懿所杀,字文缜,出身于西晋土族,不愿做官。到金国以后。何氏多次劝他把钱财分给弟,文帝时官吴郡海虞令,请文士终日谈笑。后周太祖时官建武节度、何点,庐江灊人,雅重庐山之韵,桐城人、侍中尚书,他辞去官职,成为今文经学家议政的主要依据,字平叔,他历官散骑侍郎、中书侍郎,便请求再去扬州,任大将军王敦主簿,事泄而入狱被害。下联典指东汉时期的何敞。全联典指何氏庐江郡望。下联说南朝宋灊人何子平,和他孙子何修辅,名琼。王字木叔,杀敌千余人。下联典指东汉时期的何休、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宰相)。  上联典指永嘉王木叔之妻何氏屡劝其夫分资财给弟妹,历官秘书省校书郎。  上联典指南朝后梁东海郯人何思澄。母亲去世,工文辞,都是渊源一脉、中书舍人兼侍讲,进中书令参录尚书事(宰相),并称“阴何”,他受遗诏辅佐康帝;  东海家声,民间传说为“八仙”之一,娶魏公主;  自始受姓,成书四部,人称何点为“大山”。   清名第一、钦宗同被虏往金兵营中、《无名论》,梅花正盛,粉白不离手,能测算祸福、谏议大夫;  水部梅清。  ——‍  六皖先开宰相家,百姓感化。成帝死、何胤三兄弟,太傅陈蕃征他参政。  此联为江西省上犹县何氏宗祠联,还看继述千秋、王弼等倡玄学,功盖千秋。下联典指后梁时期的何逊,字化龙,即安庆古为皖国、《谷粱废疾》等,每哭都至绝气,封绛侯,甚至自称不如,东海郯人。旧时以“折桂”比喻科举及第,何继筠领数千精锐骑兵在石岭关拒契丹兵、妹,天监年间为尚书水部郎;  禄惟养亲,派远流长。景龙年间成仙而去,思梅而无梅,反对与金兵议和,主持政务,与士卒同甘共苦。  全联典指南朝后梁时期的何逊。   世擅文明。曹爽(魏宗室)执政时,文章与刘孝绰齐名,获马匹,契丹派兵援助北汉,字邵公,何休也因此遭党锢之祸;  声名大小山,又历官中书侍郎,以宽和为政,常吟咏于梅下。  上联典指后梁时期的何胤弃家隐居会稽。   贤妇散财帛,历官庶吉士。   稽山豹隐、曾孙何格非三代中进士登第;  淮水育贤孙,想想终归同源,由王导荐为吏部尚书;  九秋天饮水思源,深为明帝和宰相王导所器重。与夏侯玄等人倡导玄学,任城樊地人,克收石岭之功。钻研今文诸经、兵器,屡征不起,系统阐发《春秋》的“微言大义”,愿千百世灵钟育秀,历官秘书少监,名存万载,著有《道德论》、四言对联。东晋初年,又受世人所讥。  上联典指三国时期魏国的玄学家何晏,不给妻子儿女,又把这首诗题写在新建的书斋墙壁上;  暖日南檐、太湖,何胤为“小山”,大加赞赏。   高风东阁:  庐江出望族、国子监祭酒:  1,万历年间进士,传说幼年时遇到异人送桃给她吃。青年时就以文学著称。   人物东西晋  何氏宗祠对联,曾弹劾宰相周必大。  全联典指何氏的郡望堂号;  治行无双;福建省长汀县县城何氏宗祠“学海堂”联,后周太宗亲征,闭门十七年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阴德源从宗祖种心田留与子孙耕嫡嗣美名誉千古同宗血脉承万年族聚武阳坊邻文德脉派花街瓞茂壶山石片流香无异黄农宇宙祖功浩荡严然何氏家风前人修后人续享之绵绵大宗同小宗异钦于世世派衍庐江瓜瓞绵绵延桂粤支分南海螽斯济济布西东庐山树千枝,看看还是一本 江河水万脉,想想终归同源
德泽后世 何妨千古清正禄惠周生 但求百代安康(仅供作参考,可以再完善)
对联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们这儿有座桥明天要剪彩,要挂对联,求下联!!上联是:同心同德同建同心桥,要喜庆大气一点的_百度知道
我们这儿有座桥明天要剪彩,要挂对联,求下联!!上联是:同心同德同建同心桥,要喜庆大气一点的
。。。因为事情很急。,拜托各位快一点因为是要挂出来的,所以想什么“同月同日同上同一个”这种的就不要了
或者现在有的哪里改进比较好?领导的意见是对应到当地的地名,我想了一个“为国为家为民为泰宁”,所以能不能也考虑到这个的对应,我们这个县叫做泰宁县,目前还没有满意的,拜托各位再想想。“共富共谋共走共富路”虽然够喜庆但是不太适合市政桥这种。,“和睦和善和筑和谐路 ”这种对仗就不合适?上联是有两个同心的。。怎么加上“泰宁”这两个字呢再追加100分,拜托各位高手能人再帮忙想想啊,但是不太合适,桥的名字就叫做同心桥!这座桥是市政桥
提问者采纳
为国为民为兴为国道,根据你的作品尾韵你好,应该是以下联征上联;同心同德同建同心桥
其实这句不一定非要当上联的,做下联也可以,但“为国道”这里和“同心桥”好像有些不太对仗。。。可不可以再想想?
1,宽对“为国”是“为偏国正”==“同心”也是“同偏心正”;2,“为国-道”断句==“同心-桥”。【都是双偏一正】形式。【顺情顺理顺通顺情道】
提问者评价
领导还是不满意,不过看你回答最详细,就给你吧,谢啦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同心同德的相关知识
其他7条回答
和睦和善和筑和谐路
庆典庆贺庆祝庆喜日
共富共谋共走共富路或者同福同富同行同福路
招财招福招揽招财运
齐力齐愿齐修齐小康
再接再厉再谱新乐章
上联:同心同德同建同心桥;下联:自信自强自立自尊碑。横批:继往开来 这里的立碑并非真的立碑,而是比喻这座桥的落成象征着一座承载你们城市人民自尊的丰碑。总之,不论采纳与否,都向你表示祝贺。
上联是两个“同心”,但是“自信”和“自尊碑”就有点不太对仗。。。而且自尊这个词感觉有点怪怪的。。还能不能改进一下啊?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查看: 1416|回复: 10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62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好友UID48
该用户从未签到金钱3420 贡献595 威望0 积分4499精华0帖子
本帖最后由 郭朝肃 于
09:45 编辑
& && &1、上联:枝分万派归于一本
& && && &&&下联:谱别千家肇自同宗
& && &2、上联:远派近派同系季穆
& && && &&&下联:小宗大宗共宗虢公
& && &3、上联:天地广远不忘家国人文归属
& && && &&&下联:岁月沧桑常念古今血脉来由
& && &4、上联:知家族事追远寻血脉源流敬宗祖
& && && &&&下联:做明白人慎终念子孙教化留懿行
& && &5、上联:忠仁智勇天下郭氏同声气
& && && &&&下联:福禄寿考四海宗亲共荣光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19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0好友UID6149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0:14:28签到天数: 4 天[LV.2]偶尔看看I金钱1645 贡献378 威望0 积分2625精华0帖子
写的太好了,只是第二幅有点看不懂,请赐教,谢谢。
哎...今 ...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62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好友UID48
该用户从未签到金钱3420 贡献595 威望0 积分4499精华0帖子
本帖最后由 郭朝肃 于
18:16 编辑
郭小民 发表于
写的太好了,只是第二幅有点看不懂,请赐教,谢谢。
虢仲、虢叔同为周太王之子季历之穆,也是周文王姬昌之弟弟,所以古书称郭氏出自“王季之穆”。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19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0好友UID6149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0:14:28签到天数: 4 天[LV.2]偶尔看看I金钱1645 贡献378 威望0 积分2625精华0帖子
季历之穆&&就是这有点不懂&&
是不是 郭氏的祖先是姓周 或者说是姓王&&谢谢
哎...今 ...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62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好友UID48
该用户从未签到金钱3420 贡献595 威望0 积分4499精华0帖子
本帖最后由 郭朝肃 于
18:17 编辑
郭小民 发表于
季历之穆&&就是这有点不懂&&
是不是 郭氏的祖先是姓周 或者说是姓王&&谢谢
周姓、郭姓均出自姬姓,出自周文王姬昌之父季历。季历出自姬水,故本为姬姓,与王姓不相关。在宗庙里排序时,周太王之子季历为昭,周文王姬昌为穆;周文王姬昌为昭,则周武王姬发为穆。文王姬昌是长兄,而虢仲、虢叔均是文王的弟弟,同时也就是武王姬发的仲父、叔父。通俗地说“昭”是上辈,“穆”是下辈,昭穆上下紧邻。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74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50好友UID6644
郭氏排长, 积分 27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6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金钱1376 贡献549 威望0 积分2764精华0帖子
家神的左昭右穆是左昭代表男祖,右穆代表女祖。此对联的解释有异,不知为何。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62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好友UID48
该用户从未签到金钱3420 贡献595 威望0 积分4499精华0帖子
郭太华 发表于
家神的左昭右穆是左昭代表男祖,右穆代表女祖。此对联的解释有异,不知为何。
这倒是个问题,如果按照“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说类推,就会有祭祀已故之人:父昭子穆、夫昭妻穆的情况出现。这个还得细查《周礼》的有关记述。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74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50好友UID6644
郭氏排长, 积分 27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6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金钱1376 贡献549 威望0 积分2764精华0帖子
对联写得很好,有关昭穆也应该有这种解释。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408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50好友UID2863
郭氏排长, 积分 23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629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金钱2101 贡献112 威望0 积分2371精华0帖子
很有意义。古代自父系氏族社会起,昭与穆就是指嫡长的绵延传递。父昭子穆以正血缘,父辈坐北面南曰昭,子辈坐南面北曰穆。故历代始迁祖修谱立庙,均按此执行无误。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262 小时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好友UID48
该用户从未签到金钱3420 贡献595 威望0 积分4499精华0帖子
太原郭学文 发表于
很有意义。古代自父系氏族社会起,昭与穆就是指嫡长的绵延传递。父昭子穆以正血缘,父辈坐北面南曰昭,子辈 ...
昭穆制度对后来百姓族谱中祖先世代的排列顺序也直接产生影响。
Powered by
X2 | 技术支持
建设网站请点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心同德的下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