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识胜殊意,始觉凡事皆有度 过犹不及及,分别妄念起,何以断其根?

[转载]如何反闻闻自性?怎样才算开悟?什么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妙印法师开示、答
<img STYLE="TexT-ALiGn: DispLAY: block"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a71bd9e53&690" WIDTH="603" HEIGHT="690"
ALT="[转载]如何反闻闻自性?怎样才算开悟?什么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妙印法师开示、答"
TITLE="[转载]如何反闻闻自性?怎样才算开悟?什么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妙印法师开示、答" />
最近,有同学问,修行,功夫得力与否,主要看什么呢?有人遇到业障现前,对修行就开始动摇信心,如何是好呢?
答:开始的时候,主要看你业障泛起的多少。
业障起得越大,越频繁,说明功夫越得力了!经、咒、佛号,如同水池子里面的搅拌器,水池子如同你的阿赖耶识。开始诵经,持咒念佛乃至放生印经做功德&的时候,如同搅拌器刚在水池子里开始搅拌,本来还算清澈的水,突然开始浑浊起来,主要表现就是业障现前,睡眠梦多,而且是乱七八糟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是沉睡在你阿赖耶识里的业习种子,随着这些种子的泛起,通过“经咒佛号”的不可思议力,将其化为乌有!如是坚持一段时间后,慢慢开始业障减轻,梦境减&少,心地开始清净起来,各个方面也开始顺畅起来。
但是,修到中间的时候,随着修行的深入,还会泛起一些东西,这都是更深层的业习种子。不要怕,更不能对自己的修行产生怀疑,这都是消除罪障的“最佳征兆”。修得越深,现业障的方式、程度和频率,都会有变化。
修行,如同驾驶水上飞机。开始时,飞机在水面上,随着航行速度的加快,泛起的波浪也越来越大。此时的驾驶员,不能因为看到溅起的波浪太大就减速甚至停船,&而是要不惧不止,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当速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如同修行,修到一定程度),飞机离开了水面,此时的飞机,虽然飞行速度极快,但是,却见不&到丝毫的浪花泛滥。到了这个阶段,菩萨修行,勇猛精进,却无明显业障起现行,当然,这个时候的业障已经不是开始泛起波浪时候的情形,而是稍微的由气流引起&的机身振动,(现业障的方式开始变了,开始细腻而深化。地上的人根本就察觉不到天上飞机的振动。这就是,开始学佛的人,根本察觉不出禅定功夫很深的人的业&障习气。)非常清净自然,而且是越来越清净,直至五眼六通,自在发用,无所不能。
菩萨的修行境界:修行进展极快,却无明显业障现前;初发心菩萨的修行,速度慢而现起的业障却很猛烈。所以,修行人,开始阶段的修行,出现业障,是非常正常的事,也是功夫得力的标志之一。有的人,业障明显的轻,轻不表示没有(如果没有,就成究竟圆满佛了)&,那是因为他过去生累积的修行功德,本来就福报大,业障轻所致。
不要怯弱,放心修吧。佛不打妄语,功不唐捐。阿弥陀佛。
佛言:“善现,住‘有想’者,定不能修空解脱门,无相.、无愿解脱门。何以故?善现,住有想者,必当执有‘我’及’我所’,由此执故,便著二边;著二边故,不能解脱生死,无道,无涅槃。......”
------《大般若经》卷371------
执持名号------是“住有想”法门之一。
想阿弥陀佛,比想其他俗事要殊胜。但是,无论多么殊胜,毕竟是“有想于心”,故不能得空解脱,不能得无相解脱(心里有佛像),不能得无愿解脱(心里老有个&愿)。当然,对于一辈子都不想直接入小乘空无相无愿法门的人,或不能直接悟入空性的人,心里想着阿弥陀佛,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大势至菩萨教的是:“以念佛心,入无生忍。”这是个了不起的法门。执持名号是念佛心——修的是有想法门。而念到一定程度,念到不想念了,就要放下佛号,入无相无愿空,入清净心——即入无生忍!这是念佛修行提升品位的关键的第二步!
可怜世间人,只认第一步,修“有想”法,执持名号几十年,乃至一辈子也不敢放下佛号,大胆地踏上大势至菩萨所教的第二步---入无生忍!
入无生忍---才是真正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啊!
有一位近80岁的老菩萨,念佛念到极度清净了,往蒲团上一座,内心一个妄想也没有,清净极了,一声佛号都不想念了。
此时一位法师大声呵斥:您老黄土都埋到鼻子尖了,还不提起佛号?!!
可怜的老菩萨,被迫从“净念相继”的状态,强被拉回到“有想,有念”上来了。好不容易从小学“念、念、念”,终于“念”到大学了,又被小学老师给强从大学里拉回了小学!阿弥陀佛啊。
&&<img STYLE="TexT-ALiGn: DispLAY: block"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0728e7hbfbe3e"
ALT="[转载]如何反闻闻自性?怎样才算开悟?什么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妙印法师开示、答"
TITLE="[转载]如何反闻闻自性?怎样才算开悟?什么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妙印法师开示、答" />
修行人,不能不知道自己,究竟在修什么,是修魔业,还是修佛业?
【华严经】云:「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业。何等为十?所谓:
<font COLOR="#、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
<font COLOR="#、恶心布施,瞋心持戒,舍恶性人,远懈怠者,轻慢乱&意,讥嫌恶慧,是为魔业;
<font COLOR="#、于甚深法,心生悭吝,有堪化者而不为说,若得财利恭敬供养,虽非法器而强为说,是为魔业;
<font COLOR="#、不乐听闻诸波罗蜜,假使闻说而不修行,虽亦修行多生懈怠,以懈怠故,志意狭劣,不求无上大菩提法,是为魔业;
<font COLOR="#、远善知识,近恶知识,乐求二乘,不乐受生,志尚涅槃离欲寂静,是为魔&业;
<font COLOR="#、于菩萨所,起瞋恚心,恶眼视之,求其罪愆,说其过恶,断彼所有财利供养,是为魔业;
<font COLOR="#、诽谤正法不乐听闻,假使得闻便生毁呰,见人说法不生尊重,&言自说‘是’,余说悉‘非’,是为魔业;
<font COLOR="#、乐学世论巧述文词,开阐二乘,隐覆深法,或以妙义授非其人,远离菩提住于邪道,是为魔业;
<font COLOR="#、已得解脱、已安&隐者,常乐亲近而供养之,未得解脱、未安隐者,不肯亲近亦不教化,是为魔业;
<font COLOR="#、增长我慢,无有恭敬,于诸众生多行恼害,不求正法真实智慧,其心弊恶难&可开悟,是为魔业。是为十。
<font COLOR="#、菩萨摩诃萨,应速远离,勤求佛业!」
略解一句:忘失菩提心。忘失菩提心,即没有“明心见性”时。菩提心,就是佛性。有人说,我没有忘失菩提心!我天天念:“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请不要着急,这是四宏誓愿,勉强说,是“菩提愿”!并不是佛所说的“菩提心”。菩提心,是佛性,是真如本性,是般若波罗蜜,是首楞严三昧,是师子吼三昧,是大涅槃,是法界,是......。
凡是不求或尚未“明心见性”,不求无上菩提,就是“忘失菩提心”。或有说:“我修十善业道,怎么会是魔?”是魔,是人间和天上的善魔。若不修十善业道,自己早就成了恶魔了!
请不要怀疑佛的教诲。珍重啊。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有人说:末法时期,没有人能明心见性!你让我如何不忘失菩提心?
记住,这是魔王波旬的使者所说,绝不是佛的言语。见性很难,也很容易,总在缘分、善根不同啊。
修行人,怎么做才能达到佛陀说的“具足多闻”的标准?
佛说:菩萨为大涅槃,第一,若能受持十二部经,书写读诵,分别解说,这样才叫具足多闻;
第二,如果做不到受持十二部经,受持其中的一部“毗佛略”即:大乘方等经(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等),也算具足多闻;
第三,如果十二部经或其中的一部毗佛略部经,不能受持,但若能受持《大般涅槃经》微妙经典,书写读诵,分别解说,就是菩萨具足多闻;
第四,如果不能受持《大般涅槃经》的全部,但能受持经中的一四句偈,也算具足多闻;
第五,一四句偈也不能受持,但能受持:“如来常住,性无变易”是名菩萨具足多闻!
引自观自在的博客:&
&妙印法师答疑&
请问法师:
圆英大师病重把诸弟子叫到床前:“汝等念佛,随时都要摄心静念,识取自性。现在我来问你们,刚才你们念佛,可知道这一句佛号声音落在何处?速答!速答!”请法师帮我解疑。
法师解答:
有声,称动;无声,称静。闻性,与有声无声无关。有声,闻性不曾生;无声,闻性不曾灭。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这句佛号,落在你的“心识”。这种状况,是你&念佛功夫在“事一心不乱”。园瑛大师的念佛法,念佛反闻同时,是“理一心不乱”,功夫高过“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很多。只要你心里有这句佛号,你就没有找到“理一心”;念佛反闻,是,口里念,不是心里念。是口念发声,反闻同时,识心里,没有起过一念。这位极乐朋友,依据您的状况,劝您老实念佛,用大势至菩萨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样比较稳妥。园瑛法师的方法,您研究研究就是了,不要执着。&
请问法师:您能告诉我们:什么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吗?&南无阿弥陀佛。
法师解答:这个问题,是个大问题。佛门里,半个世纪以来,没有见到,也没听到过,到底有谁曾经回答过这个&“速答,速答”。一直是个悬案,或许这是本人的“管见”。总之,这个答案,说出来,学佛有基础的人,可能一下子就“悟入”了,这是大幸之事。学佛没有基础的,说出来,还是听不懂,也看不懂。没关系,等将来自己心地清净了,自然有懂的一天。
试答如下:
答:落在自己的闻性。闻性,就是在你耳朵里“能听”声音的那个“灵性”,也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楞严经》上,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就是修“楞严大定”,这是用念佛的方法,在念佛的同时,通过反闻念佛的声音,来修楞严大定。这是佛门里修行最难,最高的修行功夫,谁要是会了,当下就是“如如佛”,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南无阿弥陀佛。
顺便更正:是圆瑛大师,不是圆英。他是我们中国佛门近代公认的“楞严王”。请注意,人,能听的,不是“耳朵”,耳朵,只是一个接收器,真正能听的,是自己的灵性。就像一台录音机,录音机,能把声音保留下来的,有两个东西,一个就是录音机(如同耳朵),一个就是电流(相当于我们的灵性),没有电流,只有录音机是录不下声音的,同理,没有灵性,光有耳朵,是听不到声音的。好好体会吧。
“问:‘何处是自性?’答:‘何处不是自性?即然何处不是自性,当然同是自性。现在我用手拍你的头能知痛,转拍桌子则无知,一个是有知,一个是无知的,知与无知自不相同,若有知者是自性,则无知者即非自性,云何何处不是自性?’”请法师开示。
有知、无知,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有知无知,同一个自性。佛告诉我们:“情与无情,同园种智。”情,是指有情众生,包括人类,动物,一切蜎飞蠕动等等;无情,是指无情众生,包括矿物,植物,地,水,火,风,空,等。有情众生,有“见、闻、觉、知”;无情众生,也有见闻觉知。桌子,是无情众生,但它的本体,是法性;你的头,是有情众生,但他的本体,是佛性。法性,佛性,二者是一个性,那就是自性。古大德给我们打比喻:以金做器,器器为金。在相上看,金手镯不是金耳环;从体上看,手镯就是耳环,耳环就是手镯,为什么?都是金子吗,除了金子之外,无一物可得。众生着相,看不到本体,所以,才妄起贪着,随生好坏,好恶,高下,优劣之分别,执着外相,造无量罪业,招感无量苦报,真是可怜悯者。说到究竟处:自性是什么?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一切起心动念,分别计度,言语争辩,全是“戏论”,毫无实益。自己慢慢悟吧。南无阿弥陀佛。
真人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
阿弥陀佛:真,真里无一物,真里没有人,真里,没自己;真里,没有他,真里,没有论是、论非。“真”的意思----言语道断,这是“不可说”,不可说,张口即不是,开口“真”即隐;心行处灭:这是“不可思”,不可思,起心动念即不是,有思有想,“真”即灭。其实,这个灭,不是真的灭了,是方便说,真实说,是不生不灭。为什么灭了呢?思跟想,是妄想,妄想把真心给掩盖了,变了形,可以叫做“失真”。就象水,水冻成了冰,冰现相了,水就不见了,妄想出来了,真心就成了妄想,妄想起作用,就是六道轮回;如果让真心起作用,那就是一真法界,一下超越了十法界,永脱轮回苦报了。真心,妄想作用是不同的,就像冰跟水的作用不同,一公斤水,洒到人头上,什么事都没有,如果是一公斤冰块,砸到人头上,就可以要这个人的命。所以,即已入“真”,清净本然,哪来的“他非即我非,同体名大悲”,连这个念头都没有,完全是性德自然,法尔如是。所以,真人,当改做“明白人”,意思是说,已经开始觉悟的人,这样的人,称“始觉”。开始明白的人,决定知道,再也不说他人是非了。为什么呢?自己,从佛经上,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道理呢?“一切众生是自己”,所谓“三世一切佛,共同一法身”。没有一个众生,不是自己法身的一部分。就像,一棵树,树的“根”知道:没有一个树叶,不是自己。这个“根”,就比做是“佛”,树叶,就是我们一切众生。佛知道,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个众生,不是自己,都是自己法身的一分子。如同我们知道,自己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是自己的一部分。所以,“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之心,油然而生。悲,是拔苦,是救苦救难;慈,是与乐,给众生带来快乐。同体,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无缘,就是无条件地,给众生快乐,或者说,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是绝对无条件的。如果你怀疑?试问,你左手被刮破了,右手去帮助左手止血,要不要讲条件?为什么不讲条件?法尔如是。佛,菩萨,帮助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南无阿弥陀佛。
多谢赐教,可是我们都是凡俗之人,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处处充满竞争,有时还遇上尔虞我诈,防不胜防,怎图个心地清净?我倒是想做一个世外之人,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山坡居士”。
想做世外人,当做世外事。何谓世外事?放下,从心里放下,放下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的强烈执着,强烈分别,强烈计较,对待一切人事物,不起心思,不动念头,做个真正的“无心人”。无心之人,就是世外人。无心,就是禅。始于“山坡居士”,终于“无心道人”,这就是“世外人”。南无阿弥陀佛!
网友:怎样可以忘情?
一心称念: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每天念一小时以上。时间久了,情就淡化了。
一幅书法作品“天和”
阿弥陀佛,人和,天和,太和,有“和”才有“平”。怎么样才能“和”呢?“和”者,左边“禾”木旁,表粮食;右边“口”字旁,表人;意思是说:人人只要有粮食吃,人人只要不饥饿,人人之间,才会有“和”。由此可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人和的基础,俗话说,“一家饱暖,千家怨”,财富的不均衡分配,是人间不和,社会动乱的主要根源;人和之后,再与自然和,这样,才能感召天和;天和,才能感召太和--整个宇宙的和谐,太和才是真正的“和”。贪婪的人们,为了得到更多的电力,长江被人为地改造,大自然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这是“人与自然不和”,这样的不和,自然召感天灾!去年南方的电力线大面积遭受冰灾,这是大自然的最初警告,不能不觉悟了,南无阿弥陀佛。
禅思禅悟:诗人诗事都要有宽容和悲悯之心。世上的人和事物都有感情,只要用眼去看都是可以看见的,只要用心都是可以交流的。用佛的眼睛去看,用佛的心去想,则事事明了。&
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禅,是梵语,翻译成汉语是:定。禅是定,定是禅。禅定,实际上,是一个字,表“不动”。修禅,就是修心。
定,保持心念的“清净”。所以,禅,如果去思,马上就失去了定。心一动,禅就没有了。禅悟:是指,在心定的状态下,真心的观照,这是悟的真意。悟,不是想,不是思。有思,有想,不是真悟。所谓“佛心”,就是定心,就是清净心,佛心里没有想。有想的心,不是佛心。佛眼,你本来就有,你现在看东西,就是用心在看,用佛性在看,然而,由于自己这个肉眼,障碍了自己的佛性,让自己看不到事实真相。所以,眼前看到的一切,都不是真的。你相信吗?
对佛学我真是不懂,只知道菩萨以德待人,慈悲为怀,普度众生。
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不管这个众生懂不懂佛法,这个智慧,永远都不曾失去过。而学佛,就是要认识自己的这个“真实智慧”。菩萨,所谓“以德待人”,就是菩萨要把自己知道的“人生宇宙真相”告知于你,让你认识自己,认识环境,认识宇宙万有。所谓“慈悲为怀”,就是,不管众生信不信佛之所说,菩萨总是以超常的耐心去等到时机,一旦这个众生,信佛的机缘成熟了,菩萨马上会赶来帮助他(她)。所谓“普度众生”,就是,菩萨,永远都是平等地对待一切众生,绝无厚此薄彼之分别。何以故?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我经常教育我的孩子,喜,怒,皆不形于色是一种修养,但只是外在的修养。真正的修养是喜,怒不分别于心。我的孩子问我,老妈,您做得如何?答曰,共同努力。祝六时吉祥!
遇顺不生喜,遇逆不起嗔,果真,外能不行于色,而内能不起于心,此乃真正“表里兼修的高人”。
学佛就是让轻生者实行心理按摩,佛法也是治疗贪婪引起的现代文明病的最佳良药。周末愉快!祝有缘人,六时吉祥,万事如意!南无阿弥陀佛!&
学佛,就是先学做个正常人,继而再做佛;佛法,就是成佛的方法。这个方法,就叫“无为”法。无为,就是般若波罗密多。
世界无奇不有,信仰当然也有。
没有水喝,就会渴死,您信仰“水”吧?没有佛法,就会受苦,您信不信“佛法”?&任何“信仰”都是骗人的,唯有“真理”才是解放自己的。佛教,不是信仰,是真理。
“茶禅一味”,“吃茶去”,禅宗用这个来参禅,到底是什么意思啊?喝茶究竟能喝出什么名堂?
请看下面一首禅诗:&&&&&&&
&《茶之六度》——明海大和尚&&
&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布施;
&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
&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
&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
&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
&行方便法,济人无数,是为智慧。
这首茶道禅诗,显然是很有意境,因为它的作者是一位大和尚。不过吃茶参禅,是为了明心见性,所以,通过吃茶,喝茶能够见佛,的确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情,可是究竟怎么个用功法,可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人体悟深浅,总在遇缘不同。下面,观音如来就“吃茶悟道”如何用功见道,给诸位感兴趣&的朋友,做个大略地指示,仅作参考:&&&
正所谓:真佛不离六根,万法不离自性。&&&
品茶论道当如是用功:
沏茶滤水用身根,谁在动作?
茶色水光显眼根,能见者是谁?
清茶浓香诱鼻根,能嗅者是谁?
潺潺茶水壶奏乐,能闻者是谁?
喝茶品味用舌根,知味者是谁?
“吃茶”一念清意根,此念起前又是谁?
......如此参茶论道,见佛速矣!
网友:如何才算开悟?
发现自己的妄念,这就是觉悟;融归“发现妄念的‘那个’”,才是开悟,换句话说,认识了自己要找的驴,居然自己一直在骑着,这才算真正的开悟;剔除自己的念头,令妄念不起,这只是小成就。回归自性或者是‘那个’,行“无为”法,牢牢地守住‘那个’,待五蕴破尽,这才是初步圆满。而后再历经无量劫,待到习气消尽,入妙觉位,这才是究竟圆满。‘那个’就是佛!供养有缘人——南无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吉祥如意!感谢妈妈赐给了我们生命,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无论将来怎么样,我们将永远爱着伟大的母亲!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送上我们特别的问候!祝:母亲节快乐!
世间一切母亲,都是儿女的“在家活佛”。济公云:“不孝父母而礼世尊,你敬什么?”世尊教我们,在家里一定要修“孝养父母”,而我们根本听不进去这句话,偏偏在家不孝父母而到处跑寺院礼拜“佛像”,这样拜佛的人,看似敬佛,实际上不是,这不是对佛陀的真正礼敬,愿天下儿女共勉。南无阿弥陀佛。欢迎剑客来访!吉祥如意!
南无观音如来;请原谅我的冒昧,今有一事相求,有一众生,已发愿生西方净土,自疑被异物附体十几年之久,只因意志坚强,没有妥协,忍受病痛。恳请观音如来开示,何法能让异物自愿离开。
第一,自己要发露真诚忏悔,以上面的《无相忏悔》文,每天忏悔。一日至少一次,最好早晚各一次。忏悔结束后,要跟附体谈判:希望附体离开自己,希望附体原谅自己,自己以忏悔,诵经,念佛等修行的功德,回向附体,乃至一切怨亲债主,法界一切众生,作为附体离开的条件。要真诚去做。不要有任何怀疑。第二,每天读诵一部《地藏经》,一部《实相般若波罗蜜经》回向给附体及一切怨亲债主。第三,除忏悔读经之外,每天要念佛若干,并加持1000声‘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功德要回向附体。坚持三个月,或以100天为一期,必定有奇效。南无观世音菩萨。
随顺对观音菩萨的耳门圆通心仪已久,苦于不得要领,恳请观音如来慈悲开示,如何反闻闻自性。&
请首先熟读《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重点:从‘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到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要重点多次重复;接下来,是文&殊菩萨的圆通拣选文:重点是从‘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到最后,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若能达到背诵最好。(切忌:在此期间,绝对禁止参考任何关于这段经文的任何“注解”,务必要谨遵虚云老和尚的教导,只管读诵和解悟原经文,不必参考任何注解。否则,你学一辈子也不见得能入这个法门。切记。)与此同时,自己平时一定要严持在家五戒!要清心寡欲,绝对忌讳吃肉沾荤,最好能坚持每天持《楞严咒》,要能放得下世间乃至出世间的“一切万缘”。有了这些&基础,待将来时机成熟时,一经点播,即可妙然契入“反闻闻自性的状态”。没有这些基础的人,很难修此法门。纵然能够学会反闻,因为不持戒或不持咒,要想始终保持反闻,很难很难,各种干扰巨大。当知观音耳根圆通,是娑婆世界的成佛第一方法,修楞严大定(反闻自性),魔障很大,因为修这个“定”,能摧毁魔王宫殿以及鬼神住所,因此,不持戒,不持咒,看不破,放不下,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当然,会了这个法门的人,除了当生就得到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利益之外,临终发愿求生极乐世界,若无意外,决定上品上生。愿观音菩萨加持你!南无大慈大悲观音菩萨菩萨!
南无观音如来,恳请观音如来开示,发菩提心者,是否先要明心见性。南无阿弥陀佛。
明心见性,就是发菩提心。二者是一,不是二。这是佛陀的“了义真实说”。其他的说法,都是方便说,或者是非究竟了义说,或者是非正说。希望不要在“文字名、相”上起分别执着。六祖说:“不识自性,学法无益。”见性后,可以起修,起‘真如三昧’修,也叫牧牛行;见性后,可以学佛经,可以广学多闻,没有障碍。不见性学佛经,难得解悟,难得受益。故此,学佛一定要寻找真正善知识。元音老人,是真善知识之一,可惜,已经往生。识自性,就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真发菩提心。愿: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能明心见性,发无上菩提心!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音如来,随顺对人生困惑颇多,寻求解脱,走上学佛之路。几年来未曾遇真善知识指引。然而我深感‘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自作聪明空费力,盲修瞎练也徒然’。因此我做梦都在寻真善知识,并在佛前发愿,愿亲近真善知识学大乘。恳请观音&如来慈悲开示,和我有缘的真善知识在何方,如何才能寻得真善知识。
释迦牟尼佛亲口告诫我们:“善男子,善女人,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此人)心不住相,不著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此人)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乃至示现种种过患,(而此人实际)心无骄慢,况复搏财、妻子、眷属?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彼善友(善知识),不起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华发明,照十万刹。善男子,善女人,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
云何四病?
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
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
三者止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病。(妄尽,未必能还源,若不能还源,必定堕空。止,是妄尽;合,要还源。源是自性)&
四者灭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堕空而没有见性,或执着寂灭相。当知,凡所有相,都是虚妄。虚妄怎么能是自性圆觉呢?)离四病者,则知清净,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善男子,善女人,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此种)善友,事善知识。彼善知识,欲来亲近(自己),(自己)应断骄慢;若复远离,(自己)应断嗔恨。现逆顺境,犹如虚空,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如是修行,方入圆觉。善男子,善女人,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皆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切种子,故未解脱,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
----摘自《圆觉经》,仅供参考。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音如来,谢谢您的慈悲开示。南无阿弥陀佛,我苦苦寻找的真善知识,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我已发愿生西方净土,平时持在家五戒,素食,爱读颂大乘经典。恳请观音如来指引,我该如何修行,才能明心见性。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
大乘学佛人,应遵循的正确学佛理路或先后次第:
第一步,务必先找明师(若无明师,只好自悟),从明师受戒得教,然后经明师示导而见性。实际上,真正的明师,就是佛陀的《大乘经》,如《金刚经》等,若找不到明白人,就直接找佛陀,真《佛经》就是(注意:若要找《注解》,可千万要谨慎,因为,写注解的,未必是明白人。)。
第二步,悟见自性之后,开始‘悟后起修’。&
这就是修习大乘佛法的基本过程。六祖慧能,就是以这种方式度人的。我们现代学佛人的基本状况是,很难遇到明师,虽然法师很多,在家的,出家的,但是,真正明白的,我们遇不到,遇到了,也不认识。只好,在不见性的情况下,读经,持咒,念佛,修善,断恶,修‘有为’法。待修到一定程度,或有上根利智的人,忽然能自悟自性,而有的人,悟了也不知道自己悟了,因为没有明白人给印证,所以悟了之后,不能起修,甚是可惜。比如有人,在马路边,忽然捡到一颗真钻石,当时心里一喜,然随后就怀疑:‘这可能是块石头’,于是随手就扔了。或有人会来说:“你老实念佛,不行吗?搞这些东西干吗?”当知,念佛有四种方式,方式不同,念佛的功德利益大小不同。最普通的念佛,是持名念佛,如至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稍高级的方法,是观像念佛,如观想阿弥陀佛的形像;更高级的方法,观想念佛,观想极乐世界一切依正庄严,不但要观佛像,而且要观菩萨像,乃至七宝池,菩提树,罗网摩尼宝等等,而这种方法,不是凡夫心力所能及的。最高级的方法,即是实相念佛,也叫念“实相”,实相,就是自性。念自性,就是念实相。这个方法,一生到极乐世界,就能入实报庄严土!功德利益,不可思议。所以,见性,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在娑婆世界,如果不见性,只好到极乐世界去再见性,但是,那需要很长很长很长时间。见性这桩事,如果在娑婆世界能完成,何必要等很久很久以后再去做呢?我是学净土的,我知道净土法门,应该怎么修,磨刀不误砍柴工。我知道,我念阿弥陀佛这个名字,不如念阿弥陀佛的清净法身。天天呼唤‘大米’的名字,不如什么都不喊,而是把大米饭吃进肚子里,来的实际。六祖说:“心地平直,就是弥陀”。自性就是阿弥陀佛。明白人知道,西方就在当下,弥陀就是自己。迷人,才有十万亿佛国土之遥,弥陀不是自己。
顶礼妙印法师!感恩慈悲开示。
敬祝法师六时吉祥!广宣妙法!&
法师博客:&
&<img STYLE="TexT-ALiGn: DispLAY: block"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eca"
ALT="[转载]如何反闻闻自性?怎样才算开悟?什么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妙印法师开示、答"
TITLE="[转载]如何反闻闻自性?怎样才算开悟?什么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妙印法师开示、答" />
妙印法师诵经系列下载专辑
恭迎地藏王菩萨圣诞——农历七月三十日
愿诸佛子,以佛为师,入佛知见,远离邪见,依教奉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img STYLE="TexT-ALiGn: DispLAY: block"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0728e7hbfb80e1bd3c9&690"
ALT="[转载]如何反闻闻自性?怎样才算开悟?什么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妙印法师开示、答"
TITLE="[转载]如何反闻闻自性?怎样才算开悟?什么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妙印法师开示、答" />
《观世音菩萨发愿偈》——圆光居士 &作曲并演唱
欲得佛法真实利益,须向恭敬中求。&
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
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娑婆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实于闻中入。
观自在讲堂的个人主页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img STYLE="TexT-ALiGn: DispLAY: block"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690"
ALT="[转载]如何反闻闻自性?怎样才算开悟?什么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妙印法师开示、答"
TITLE="[转载]如何反闻闻自性?怎样才算开悟?什么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妙印法师开示、答" />
欢迎光临我的网易博客,谢谢!请点击进入
<img STYLE="TexT-ALiGn: DispLAY: block"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0728e7hbfb7eea89e8c&690"
ALT="[转载]如何反闻闻自性?怎样才算开悟?什么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妙印法师开示、答"
TITLE="[转载]如何反闻闻自性?怎样才算开悟?什么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妙印法师开示、答" />
<img STYLE="TexT-ALiGn: DispLAY: block"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595aac0c6&690"
ALT="[转载]如何反闻闻自性?怎样才算开悟?什么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妙印法师开示、答"
TITLE="[转载]如何反闻闻自性?怎样才算开悟?什么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妙印法师开示、答" />
<img STYLE="TexT-ALiGn: DispLAY: block"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iddle/5a5caaac862&690"
ALT="[转载]如何反闻闻自性?怎样才算开悟?什么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妙印法师开示、答"
TITLE="[转载]如何反闻闻自性?怎样才算开悟?什么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妙印法师开示、答" />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犹不及的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