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尔是德国的著名诗人“森林诗人”是

探访“森林诗人”傅仇“我走了,我还是一棵树”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跟帖条&&
每一次扫墓都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我们想说什么呢?你走了多久?孩子都长大成家?还记得那一年的相遇,那一刻的相拥么?在碑前的凝望,伤感难免。逝去的人,一言一行,细枝末节,在这一天都值得去追忆,因为那是生命的痕迹。手执一草,扫去逝者碑上尘土,也扫去活人心里的尘埃。今日起,我们一道追忆逝者的故事,他们的有生之年,清淡如青荷或丰盛如牡丹,都值得铭记和追忆。
在都江堰玉垒山公园,一处人迹罕至的山坡林地里,一块2米长、1米宽的白色大理石下长眠着一位诗人——傅仇。石碑上,清晰地刻着一行字:“我走了,我还是一棵树。”短短数字,昭示着傅仇对大自然的钟爱,他的灵魂和这片树林已经紧密地融为一体,生生不息。日,国家林业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他“森林诗人”的称号。
《不为人扰》
静卧玉垒山 他的墓深藏林间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都江堰玉垒山公园寻找傅仇的墓地,刚进山门,在玉垒山爬山锻炼的李大姐热情带路。“我晓得这个山上埋葬着一名诗人,但具体姓啥、写了啥诗我不是很清楚,那个地方去的人比较少。”“地转锦江成渭水,天回玉垒作长安”,沿着玉垒山脊横铺的石板路,直切到禹王宫、虎头岩江边,从山脊下到山凹处,路延伸成了两条:一陡一缓,陡的路口竖着一块指路牌,标注着“傅仇墓”。“往右侧蜿蜒上山石阶一直走,傅仇墓就在玉垒山阴半山上。”李大姐说。
顺着缓坡上爬,一块施工围栏挡住去路,傅仇墓正处其中。进入施工区域,这里更加幽静,青石阶上满是落叶,已很久无人踏入此地。再走50米,连青石阶也没有了,仅有一段长长的泥巴路蜿蜒辗转,路的尽头就是傅仇墓。
墓,小小一方,洁然静卧,被四围茂盛的绿树垂荫掩映。这里背倚山岩,幽静中,偶有小鸟啁啾,不远处岷江的涛声亦急亦缓地传来。站在这里如置身于广袤无垠的天地之中,那高耸的大树仿佛在与天穹对话。
一位诗人静卧在这里,就像生前,他从崇山峻岭深处,茫茫的林海走来,从坎坎伐木声中走来,累了、渴了、困了,坐下来,在此小憩,掏出随身携带的笔和本子,写下一行行绿色的诗句。
《安息青城》
那句墓志铭 家人在诗集里选的
傅仇的儿子傅耕回忆父亲:“父亲个子高,背微佝,瘦削,戴一副酒瓶底似的近视眼镜。尽管体弱多病,但写起诗来就不要命。”自1954年起,父亲便离开书斋走向森林。他从米亚罗到黑水,从马尔康到金川,从甘孜到阿坝,走遍了四川的所有林区。长期与伐木工人同住木棚,白天一起上山伐木,晚间教他们学文化。工人病了,给他们熬粥,寻医找药。九家棚沟大石包林区失火,同工人闯入火海。“1985年,父亲因肺气肿去世,享年57岁。”傅耕说,翌年,国家林业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父亲“森林诗人”的称号。之所以把墓选在玉垒山,是因为父亲只要去川西高原林区体验生活,都必经玉垒山。
谈到墓碑上那句墓志铭的由来,傅耕说,由于当时父亲生病走得很突然,家人商议后决定,从父亲最喜爱的一首诗《撒在森林的歌》中选出这句,墓上是父亲的字体。家里人都觉得,“我走了,我还是一棵树”这句,最能体现他与森林同在的境界。
在傅耕心中,父亲一生钟情森林与绿色,最终也安息在这“山如翠浪尽东倾”的八百里青城中。
【已有位网友发表了看法,点击查看】
我要报料(有奖报料:20元--1000元)
随时随地 极速报料
虚假新闻举报邮箱:&&虚假新闻举报电话:028-
电话报料:028-&&&&&&&&&&&&&&邮箱报料:
QQ报料:&&
已有条跟帖[指导]小学语文课件《森林,你好》。作者:新华区光明路小学 马秋真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指导]小学语文课件《森林,你好》。作者:新华区光明路小学 马秋真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的位置: &
& &&&《哎,大森林》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态度是什么
《哎,大森林》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态度是什么
15:45&&自考365 【
  《哎,大森林》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态度是( )
  A.欢欣雀跃
  B.幸灾乐祸
  C.忧患激愤
  D.惊异赞叹
  正确答案:C
  编辑推荐:
本文转载链接:
欢迎访问:
自考真题库手机应用
& & & & & &
热门搜索:    我与著名诗人李元胜在一起
与李元胜先生认识已有二十余年了,我记得那时儿子曾霖才读小学二、三年级,在川益小学的一次学生运动会上,诗人回光时向我介绍了到场观赛的嘉宾李元胜,因回光时儿子回声和我儿子曾霖是同班同学。那次对元胜的感觉有两点,一是他真是太年轻了,就象一位高中生,高个子,帅,皮肤白皙。二是他真幽默。当回光时向我介绍他时,我对他说:“久仰大名”。他说,这话说重了,都是朋友,别这么说。当回光时向他介绍说:绍仑也写诗,在工厂有点名气。元胜说,那就是铜元局的“首席诗人”哟。我一下子就乐了。其实,这个真不敢担,那时诗人回光时家就在铜元局。
今年1月,青年作家高铭结婚,元胜和我们同聚婚宴,大家在一起交谈,感觉很投缘,我说,偶尔会看到他到市作协那栋楼去,因为我工作的办公楼正好与市作协机关那栋楼相对。他说,怎么不叫一声,在一起吹吹“牛”啥。我说下次见到,一定吹一吹。
2月2日,南岸作家协会召开年会,会上区作协主席杨金帮宣布聘请元胜先生为区作协顾问。这之前,杨教授征求了我这位副主席的意见,我当然是很乐意的。一是元胜的诗的确写得好,在全国很有名气,获得了人民文学、诗刊等多种诗歌奖,是重庆新诗界领军人物之一;二是他是一位极具灵气的诗人,他作南岸作协顾问,大家或多或少也沾点诗人的灵气;三是在他的带动下,南岸诗界或多或少会有起色;四是有一位全国有影响的著名诗人作顾问,也有益于南岸文学走向全国。元胜说,不要老是把他作为市里作家,其实他就住在南岸“溯源居”。这话听起来感觉很亲切。
年会的节目刚完,我邀元胜一起照张像,他欣然同意,只是觉得领导们还没有离席有点不好。我照了后,南岸的美女作家们都去找元胜照像,就连区委老书记曹均绵也来邀元胜一起照像。看来我这个决定是有先见之明的,这也可见元胜在大家心中是很有地位的。
我感觉,现在的元胜与二十多年前的那位元胜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高个子,皮肤白皙,帅气十足。几位与元胜较熟悉的作家在一起议论,奔五的元胜,塑造了重庆诗坛的一个神话,一个不老的神话。我这人喜欢联想,重庆大街小巷为什么这么多诗人出现,我想这可能与永远年轻、充满活力的元胜有关吧。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著名诗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