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烂柯人小说

Page 1 of 311
(C) Copyright (C) 2012 超好玩 All Rights Reserved共2427,分162页显示&&&3&
典故,共15页
典故上界足官府 千顷镜净 问云何处花多  鞭鸾侣
卷三百四十二〈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见寄并呈上钱七兄【案:徽。】阁老张十八助教〉
曲江千顷秋波净,平铺红云盖明镜。大明宫中给事归,走马来看立不正。遗我明珠九十六,寒光映骨睡骊目。我今官閒得婆娑【案:时自中书舍人降太子右庶子。】,问言何处芙蓉多。撑舟昆明度云锦,脚敲两舷叫吴歌。太白山高三百里,负雪崔嵬插花里。玉山前却不复来,曲江汀滢水平杯。我时相思不觉一回首,天门九扇相当开。上界真人足官府,岂如散仙鞭笞鸾凤终日相追陪。
典故上林书 上林书绝 上林消息 上林过雁 上林雁 上林鸿雁 上苑传书  借片鸿 传帛 传书雁 传雁 传雁足 北海雁书 北雁连书 南雁传尺素 南雁惠佳音 吴鸿传信 塞雁音书 塞鸿传书 天涯芳信 子卿归信 寄南飞翼 寄南飞鸿 寄情无雁 寄书雁来时 寄书雁翼 寄书鸿雁 寄锦书 寄双飞燕  弋雁问消息 微辞寄归雁 愁怀逐归鸿 凭鸿 断鸿书 断鸿谁倩 断鸿难倩 书倩秋鸿 书到雁应还 书因北雁稀 书凭燕翼 书托过鸿 书归玉塞 书无去鸿 书无过雁 书系双飞翼 书雁 书鸿 朔燕传书 望飞燕 归鸿书 归鸿无信 归鸿谁寄 漫写羊裙 燕去鸿归 燕翎寄笺 独雁征书 秋鸿春燕  空回春雁 系帛  系书翠羽 系边书 系雁书 苏武逢雁 裂帛待燕鸿 裂帛附双燕 见雁思乡信 诗凭燕翼 认上林欲下  赤书凭雁  过鸿来燕 乡书雁少 衔来相思字 锦书寄飞翼  雁来音信 雁传书      雁足传书 雁鸿附书 难觅征鸿 云边翼 云间一纸书 音信绝南鸿 音书凭过雁 飞燕归信 鸿来雁度 鸿羽芳信  鸿雁北来 鸿雁书相关人物刘彻(汉武帝) 苏武
卷五十四〈李广苏建列传·苏武〉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开元天宝遗事》卷下〈传书燕〉
长安豪民郭行先,有女子绍兰,适巨商任宗,为贾于湘中,数年不归,复音信不达。绍兰目?堂中有双燕戏于梁间,兰长吁而语于燕曰:「我闻燕子自海东来,往复必经由于湘中。我婿离家不归数岁,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欲凭尔附书授于我婿。」言讫泪下,燕子飞鸣上下,似有所诺。兰复问曰:「尔若相允,当泊我怀中。」燕遂飞于膝上。兰遂吟诗一首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慇勤凭燕翼,寄与薄情夫。」兰遂小书其字,系于足上,燕遂飞鸣而去。任宗时在荆州,忽见一燕飞鸣于厅上,宗讶视之,燕遂泊于肩上,见有一小封书系在足上。宗解而视之,乃妻所寄之诗。宗感而泣下,燕后飞鸣而去。宗次年归,首出诗示兰。后文士张说传其事,而好事者写之。
雁书喻书信。唐杜甫《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诗》:“岁满归凫舄,秋来把雁书。”
作者诗题诗句
刘商当日苏武单于问,道是宾鸿解传信。
刘威家书欲寄雁飞远,客恨正深秋又来。
刘沧对酒不能伤此别,尺书凭雁往来通。
吴融系帛何须雁,金乌日日飞。
乔知之宛转结蚕书,寂寥无雁使。
李商隐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李白鸿雁向西北,飞书报天涯。
李白莫惜一雁书,音尘坐胡越。
李群玉经时停尺素,望尽云边翼。
李群玉芳草萋萋新燕飞,芷汀南望雁书稀。
李群玉因书天末心,系此双飞翼。
杜牧信已凭鸿去,归唯与燕期。
杜甫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杜甫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
杜甫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
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独孤及鸿雁飞不到,音尘何由达。
王勃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王勃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王涯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董思恭落雁带书惊,啼猿映枝转。
韦蟾归牛疑燧落,过雁误书迟。
韩偓雁足应难达,狐踪浪得疑。
骆宾王阵去金河冷,书归玉塞寒。
鲍溶莫劳雁足传书信,愿向凌烟阁上看。
卷八百九十一〈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典故气蒸云梦泽 波撼楼
卷一百六十〈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波动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怜垂钓者】【徒怜垂钓叟】【坐观垂钓叟】,空有羡鱼情【从有羡鱼情】。
典故秋云薄 薄如秋云
卷二百二十五〈雨晴〉
天水秋云薄【天外秋云薄】【天际秋云薄】【天永秋云薄】,从西万里风。今朝好晴景,久雨不妨农。塞柳行疏翠【岸柳行疏翠】,山梨结小红。胡笳楼上发,一雁入高空。
典故一曲清歌留住半窗云 一声珠唱驻行云 不放行云飞过 入行云 唱歌云欲聚 林木激越 林木馀声 歌入青云 歌管停云 歌声遏断 歌莫放行云  清唱云不去 清歌驻云 留住行云 留云歌 秦讴  穿云衢 绕行云 声入青云 声拂行云 声振林杪 声绕碧山晚云留 听歌云断 行云驻 遏彩云    遏云妙响  云不去 云不度 云定 云欲断 云为歌声不忍行 云绕扇 云表歌云遏 响遏珠尘  飞云驻  相关人物秦青 薛谭
卷五《汤问》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晋·张湛注:「二人,秦国之善歌者。」
遏云歌喻指歌声优美动听。唐罗隐《春思》:”蜀国暖回溪峡浪,卫娘清转遏云歌。”
作者诗题诗句
岑参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
崔元范独向柏台为老吏,可怜林木响馀声。
崔颢卢姬篇翠帽珠篇斗丝管,一弹一奏云欲断。
戎昱舞态疑回紫阳女,歌声似遏彩云仙。
李峤响发行云驻,声随子夜新。
李白清歌遏流云,艳舞有馀闲。
杜牧收处远缲烟,孤直縆云定。
杜甫吾闻昔秦青,倾侧天下耳。
权德舆小妇无所作,娇歌遏行云。
欧阳衮连连贯珠并,袅袅遏云频。
王起度曲飘清汉,馀音遏晓云。
罗隐蜀国暖回溪峡浪,卫娘清转遏云歌。
顾况空中几处闻清响,欲绕行云不遣飞。
高骈一声直入青云去,多少悲欢起此时。
典故不用道林钱 不费青蚨买 作意买山 支公计 支遁不惜钱 无钱买山 西山买白云  买山巢由笑 买山归老 买山而隐 买山赀   买峰 买得前山 买青山 卖山 道林钱 钱买山相关人物支遁 深公
下卷下《排调》
「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史传部二〉~348~
支遁遣使求买仰山之侧沃洲小岭,欲为幽栖之处。潜答云:「欲来辄给,岂闻巢、由买山而隐遁。」
作者诗题诗句
刘长卿沃洲能共隐,不用道林钱。
孟浩然支遁初求道,深公笑买山。
朱庆馀于焉已是忘机地,何用将金别买山。
李涉失意因休便买山,白云深处寄柴关。
李白巢父将许由,未闻买山隐。
杜荀鹤从乱移家拟傍山,今来方办买山钱。
白居易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
蔡京停桡横水中,举目孤烟外。借问吴溪人,谁家有山卖。
陆畅须寻最近碧霄处,拟倩和云买一峰。
齐己终当学支遁,买取个青山。
齐己王维爱甚难抛画,支遁高多不惜钱。
典故不义若浮云 富贵如浮云  富贵白天 属浮云 浮云富贵 浮云轻 等浮云相关人物孔子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宋·邢炳疏:「疏食,菜食也。肱,臂也。言已饭菜食、饮水、寝则曲肱而枕之,以此为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者,富与贵虽人之所欲,若富贵而以不义者,于我如浮云,言非已之有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作者诗题诗句
刘商何事退耕沧海畔,闲看富贵白云飞。
崔峒背恩惭皎日,不义若浮云。
杜甫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兄将富贵等浮云,弟切功名好权势。
齐己雪色衫衣绝点尘,明知富贵是浮云。
典故光阴未抵一先棋 斧柯烂 柯催 柯山 柯山棋局 柯山菊   柯烂忘归 柯云罢奕 棋终烂柯 樵夫看棋   樵柯烂 樵柯烂尽    烂柯仙子 烂柯棋 烂樵斧 王质观棋 看局 看棋 看棋逢神仙 石室棋半局 苍枰烂斧 观棋 观棋烂河 逢仙柯朽 相关人物王质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
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顷饿,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复时人。
卷一〈观弈轩杂录〉~407~
任昉《述异记》云:「信安郡有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按松窗百说云:「人间所以贵慕神仙者,以其快乐无恼,长生久视耳。今斯须便过百年,朝夕已经千载,不知自开辟以来,终得几局棋也?」
烂斧柯喻指世事变迁。宋黄庭坚《记梦》:“两客争棋烂斧柯,一儿坏局君不呵。”
作者诗题诗句
储嗣宗登山采樵路,临水浣纱人。
刘禹锡烂柯山下旧仙郎,列宿来添婺女光。
刘禹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言史未知樵客终何得,归后无家是看棋。
戎昱他年会相访,莫作烂柯棋。
李洞知叹有唐三百载,光阴未抵一先棋。
李群玉两卷素书留贳酒,一柯樵斧坐看棋。
卢纶访世山空在,观棋日未斜。
卢纶闻逐樵夫闲看棋,忽逢人世是秦时。
窦常丽藻尝专席,闲情欲烂柯。
窦群不遇烂柯叟,报非旧城郭。
耿湋惆怅归城郭,樵柯迹尚存。
耿湋看毕初为局,归逢几世孙。
贾岛新秋爱月愁多雨,古观逢仙看尽棋。
钱起主人善止客,柯烂忘归年。
韦执中不知柯烂者,何处看围棋。
典故小小盈盈 彩云飞
卷一百六十四〈宫中行乐词八首〉
〈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一:「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每出深宫里【每上深宫里】,常随步辇归。祗愁歌舞散【祗愁歌舞罢】,化作綵云飞。」
典故彩云易散琉璃脆
卷四百三十五〈简简吟〉
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十一把镜学点妆,十二抽针能绣裳。十三行坐事调品,不肯迷头白地藏。玲珑云髻生花样【玲珑云髻生菜样】,飘飖风袖蔷薇香。殊姿异态不可伏,忽忽转动如有光。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丈人阿母勿悲啼,此女不是凡夫妻。恐是天仙谪人世,只合人间十三岁。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典故三间屋 三间瓦屋 三间老屋 参佐廨中陆士龙 屋三间 有弟住东头 东头老屋 瓦屋三间 老屋高眠 茅三间 茅屋著机会 相关人物陆机 陆云
中卷下〈赏誉〉~443~
蔡司徒在洛,见陆机兄弟住参佐廨中,三间瓦屋,士龙住东头,士衡住西头。士龙为人,文弱可爱。士衡长七尺馀,声作钟声,言多慷慨。
作者诗题诗句
温庭筠谁怜芳草生三径,参佐桥西陆士龙。
典故禅云亭
卷二十八〈封禅书〉~36~
秦缪公即位九年,齐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而欲封禅。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虙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禅。」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二十一〈梁简文帝萧纲·诗·和武帝宴诗二首〉~930~
校尉开疏勒,将军定月支。南通新息柱,北届武阳碑。豫游戏马馆,教战昆明池。银塘泻清渭,铜沟引直漪。常从良家子,命中幽并儿。金鞍饰紫佩,玉燕帖青骊。车书今已共。愿奏云亭仪。
典故一场春梦 春梦秋云 长于春梦几多时 非花非雾
卷四百三十五〈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典故来云去雨 入梦人 化朝云 问云楚女 梦峡云归 梦瑶姬 梦神女 梦落巫山 梦襄王 梦识阳台   梦高唐 孟阳台 寄朝云 峡雨  峡云巫雨  巫娥含雨  巫山女 巫山暮 巫山枕  巫山雨 巫山云  巫岭荆台   巫峡梦 巫峡云 巫岭  巫阳归梦 巫阳云气 巫阳云雨仙 巫雨  巫云蜀雨 怯雨羞云 爱雨怜云 拂楚王  断云残雨 断云零雨 晚云朝雨  暮洒朝行 暮为行雨   朝暮雨 朝暮云雨 朝朝暮暮   楚台云  楚天朝雨 楚山云雨 楚峰云 楚峡云归 楚水梦 楚王神女 楚王惊梦 楚环巫峡  楚台魂 楚襄恨 楚襄游梦 楚襄王   楚云巫雨 殢襄王 淡云轻雨 汉上行云 浓云骤雨 为雨 为云女 为云为雨 无梦到阳台 瑶姬梦  神人入梦  神女梦 神女赋 神女雨 神女云 腻雨娇云 兴寻巫峡 荆台暮雨 荆王梦 荆王暮雨 荆王神女  荒淫归楚襄  荐梦无云雨 蜀山梦 蜀烟峡雨  行雨行云  行云带雨 行云行雨 襄王  襄王意 襄王春梦 襄王云雨 赋行云 郢梦 除却巫山 阳台一片云  阳台暮雨 阳台楚云 阳台神 阳台神女 阳台行雨 阳台雨 阳台云 阳台云雨   阳云台 雨梦  雨暗阳台 雨暮云朝 雨期云约 雨歇巫娥   雨酡云醉    云容雨态  云散高唐 云朝暮雨 云归楚峡 云藏巫峡  云雨梦 云雨巫山 云雨阳台 云飘雨送  灵雨灵云 香云入梦  高唐十二峰  高唐神女 高唐赋 高唐雨 高唐云 高阳人 高阳客 高阳暮雨 丽赋朝云 彩云下巫峰 彩云梦断相关人物宋玉 楚襄王
卷十九〈赋癸·情·高唐赋〉~875~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王曰:「朝云始出,状若何也?」玉对曰:「其始出也,?兮若松榯。其少进也,?兮若姣姬。扬袂鄣日,而望所思。忽兮改容,偈兮若驾驷马,建羽旗。湫兮如风,凄兮如雨。风止雨霁,云无处所。」王曰:「寡人方今可以游乎?」玉曰:「可。」王曰:「其何如矣?」玉曰:「高矣显矣,临望远矣!广矣普矣,万物祖矣!上属于天,下见于渊,珍怪奇伟,不可称论。」王曰:「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
卷十九〈赋癸·情·神女赋并序〉~886~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明日以白玉。
朝云暮雨咏男女之情。唐李白《寄远》:“美人美人兮归去来,莫作朝云暮雨兮飞阳台。”
作者诗题诗句
上官仪未减行雨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
于武陵东南正云雨,不得见阳台。
于濆何山无朝云,彼云亦悠扬;何山无暮雨,彼雨亦苍茫。
于濆流苏帐里人,犹在阳台畔。
储光羲鄙哉楚襄王,独好阳云台。
储嗣宗神来云雨合,神去蕙兰香。
元稹襄王忽妖梦,宋玉复淫辞。万事捐宫馆,空山云雨期。
刘商苍山云雨逐明神,唯有香名万岁春。
刘媛闻道瞿塘滪堆,青山流水近阳台。知君此去无还日,妾亦随波不复回。
刘希夷倾国倾城汉武帝,为云为雨楚襄王。古来容光人所羡,况复今日遥相见。
刘损云归巫峡音容断,路隔星河去住难。
刘沧婵娟似恨襄王梦,猿叫断岩秋藓稀。
刘禹锡相逢相笑尽如梦,为雨为云今不知。
刘言史料得襄王惆怅极,更无云雨到阳台。
刘长卿不知巫峡雨,何事海西边。
刘长卿此中一见乱人目,只疑行到云阳台。
司空曙蒹葭新有雁,云雨不离猿。
司空曙云白当山雨,风清满峡波。
吴融襄王席上一神仙,眼色相当语不传。
吴融三峡却为行雨客,九天曾是散花人。
唐彦谦为云为雨徒虚语,倾国倾城不在人。
乔知之妾家巫山隔汉川,君度南庭向胡苑。
乔知之家本巫山阳,归去路何长。
严续姬风柳摇摇无定枝,阳台云雨梦中归。
孟浩然自有阳台女,朝朝拾翠过。
孟浩然今夜神仙女,应来感梦情。
孟浩然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
孟郊朝云暮雨成古墟,萧萧野竹风吹亚。
宋之问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
宋之问裴回行作雨,婉娈逐荆王。
宋之问一散阳台雨,方随越鸟巢。
岑参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猿。
岑参细看只似阳台女,醉着莫许归巫山。
崔巫山唱罢行云过,犹自微尘舞画梁。
崔湜醉中求习氏,梦里忆襄王。
崔素娥神魂倘遇巫娥伴,犹逐朝云暮雨归。
张又新赠广陵妓云雨兮飞二十年,当时求梦不曾眠。今来白头重相见,还上襄王玳瑁筵。
张潮巴东有巫山,窈窕神女颜。
张祜萧萧暮雨荆王梦,漠漠春烟蜀帝魂。
张祜不妨高唐云,却藉宋玉说。
张说城临蜀帝祀,云接楚王台。
张贲何事桃源路忽迷,惟留云雨怨空闺。
徐寅裁分楚女朝云片,剪破姮娥夜月光。
戎昱殷勤好取襄王意,莫向阳台梦使君。
戴叔伦妾身愿作巫山云,飞入仙郎梦魂里。
戴叔伦旧栈歌难度,朝云湿未开。
方干才会雨云须别去,语惭不及琵琶槽。
曹邺巫山千丈高,亦恐梦相失。
李世民非复阳台下,空将惑楚君。
李咸用宋玉谩誇云雨会,谢连宁许梦魂通。
李商隐众中赏我赋高唐,回看屈宋由年辈。
李商隐非关宋玉有微辞,却是襄王梦觉迟。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
李商隐木兰桂岑含芳远,莲塘属意疏。瑶姬与神女,长短空何如。
李商隐岂知为雨为云处,只有高唐十二峰。
李嘉祐可怜应是阳台女,对坐鹭鸶娇不语。
李峤传书青鸟迎箫凤,巫岭荆台数通梦。
李峤灵童出海见,神女向台回。
李德裕不因烟雨夕,何处梦阳台。
李涉少年才子心相许,夜夜高堂梦云雨。
李涉十二山晴花尽开,楚宫双阙对阳台。
李涉当时惊觉高唐梦,唯有如今宋玉知。
李白去年寄书报阳台,今年寄书重相催。
李白楼中见我金陵子,何似阳台云雨人。
李白神女去已久,襄王安在哉。
李白远忆巫山阳,花明渌江暖。
李白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
李白寄远十一首之十一可惜凌波步罗袜,美人美人兮归去来,莫作朝云暮雨兮飞阳台。
李白相思不惜梦,日夜向阳台。
李白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
李白汉水波浪远,巫山云雨飞。东风吹客梦,西落此中时。
李白霓衣不湿雨,特异阳台云。
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虚传一片雨,枉作阳台神。纵为梦里相随去,不是襄王倾国人。
李益非时妒桃李,自是舞阳台。
李端巫峡通湘浦,迢迢隔云雨。
李群玉行云永绝襄王梦,野水偏伤宋玉怀。
李群玉寂寞高堂别楚君,玉人天上逐行云。
李群玉自从一别襄王梦,云雨空飞巫峡长。
李群玉我思何所在,乃在阳台侧。
李群玉为报湘川神女道,莫教云雨湿旌旗。
李群玉所思云雨外,何处寄馨香。
李群玉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
李群玉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
李群玉巫云多感梦,桂楫早回旋。
李群玉东吴有赋客,愿识阳台仙。
李群玉莫令巫山下,幽梦惹云雨。
李群玉愿托襄王云雨梦,阳台今夜降神仙。
李群玉瑶姬不可见,行雨在高丘。
李群玉不知精爽归何处,疑是行云秋色中。
李贺蜀烟飞重锦,峡雨溅轻容。
李贺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李贺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
李贺行云沾翠辇,今日似襄王。
李郢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杜牧艳质已随云雨散,凤楼空锁月明天。
杜牧城高铁瓮横强弩,柳暗朱楼多梦云。
杜牧凝魂空荐梦,低耳悔听琴。
杜牧戈槛营中夜未央,雨沾云惹侍襄王。
杜甫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
杜甫巫峡长云雨,秦城近斗杓。
杜甫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
杜甫白狗黄牛峡,朝云暮雨祠。
杜甫襄王薄行迹,莫学冷如丁。
杜甫荆扬春冬异风土,巫峡日夜多云雨。
杜甫始知云雨峡,忽尽下牢边。
杜甫他日辞神女,伤春怯杜鹃。
杜甫冥冥翠龙驾,多自巫山台。
杜甫干戈盛阴气,未必自阳台。
杜甫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杜甫神女花钿落,鲛人织杼悲。
杜甫何须妒云雨,霹雳楚王台。
杨巨源独有荆王殿,时时暮雨过。
杨巨源妾家巫峡阳,罗幌寝兰堂。纵便朦胧觉,魂犹逐楚王。
杨师道更笑巫山曲,空传暮雨过。
杨凭暮雨朝云几日归,如丝如雾湿人衣。
杨凭行雨若迷归处路,近南惟见祝融峰。
权德舆晓随云雨归何处,还是襄王梦觉愁。
权德舆阳台巫山上,风雨忽清旷。朝云与游龙,变化千万状。
武元衡芳草落花明月榭,朝云暮雨锦城春。
武元衡他日相思梦巫峡,莫教云雨晦阳台。
武平一洛川昔云遇,高唐今尚违。
汪遵仙梦香魂不久留,满川云雨满宫愁。
沈佺期使君滩上草,神女馆前云。
王勃江南弄,巫山连楚梦,行雨行云几相送。
王勃若向阳台荐枕,何啻得胜朝云。
王涯谁入巫山梦,唯应洛水神。
皇甫冉阳台千万里,何处作朝云。
皇甫冉朝朝作行云,襄王迷处所。
卢象高唐几百里,树色接阳台。
祖咏梦寐睹神女,金沙鸣佩环。
秦韬玉好笑襄王大迂阔,曾卧巫云见神女。银锁金簧不得听,空劳翠辇冲泥雨。
窦巩云雨今归何处去,黄鹂飞上野棠花。
章孝标何事不归巫峡去,故来人世断人肠。
綦毋潜神女云迎马,荆门雨湿衣。
繁知一为报高唐神女道,速排云雨候清词。
罗虬巫山洛浦本无情,总为佳人便得名。今日雕阴有神艳,后来公子莫相轻。
罗虬自隐新从梦里来,岭云微步下阳台。
罗虬疏属便同巫峡路,洛川真是武陵溪。
范元凯神女初离碧玉阶,彤云犹拥牡丹鞋。
莲花妓处士不生巫峡梦,虚劳神女下阳台。
蒋冽行雨有时度,溪流何日穷。
薛?欲令从此行霖雨,先赐巫山一片云。
薛能思惟不是梦,此会胜高唐。
薛馧昨夜巫山中,失却阳台女。朝来香阁里,独伴楚王语。
袁皓也知暮雨生巫峡,争奈朝云属楚王。
袁郊荒淫却入阳台梦,惑乱怀襄父子心。
裴虔馀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许棠精灵应自在,云雨不相关。
许浑神女暂来云易散,仙娥初去月难留。
谁氏女同来不得同归去,永负朝云暮雨情。
贾岛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阳台近镜台。
赵冬曦疑岭春应遍,阳台雨欲收。
邵谒云雨有归时,鸡犬无还日。
郎大家宋氏巫山巫峡高何已,行雨行云一时起。一时起,三春暮,若言来,且就阳台路。
郑世翼疑逐朝云去,翻随暮雨来。
钱起江山追宋玉,云雨忆荆王。
陈子昂状瑶台之微月,点巫山之朝云。
陈子昂朝云无处所,荆国亦沦亡。
陈希烈无心伴行雨,何必梦荆王。
韦渠牟云行疑带雨,星步欲凌风。
韦庄楚王宫去阳台近,莫倚风流滞少年。
韩偓朝云暮雨会合,罗袜绣被逢迎。
韩琮云凝巫峡梦,帘闭景阳妆。
韩琮春风淡荡无心后,见说襄王梦亦稀。
顾况明朝若相忆,云雨出巫山。
骆宾王莫怪常有千行泪,只为阳台一片云。
高蟾风流化为雨,日暮下巫阳。
鲍溶青春楚女妒云老,白日神人入梦稀。
谓仙人鞭策凤鸾乘之以行。比喻闲逸、高雅的生活。 唐
诗:“上界真人足官府,岂如散仙鞭笞鸞凤终日相追陪。” 方世举 注:“上界真人比 云夫 ,亦兼比 钱徽 ,散仙乃公自比,亦兼比 张籍 。言 云夫 给事宫中,走马看花,未极有趣。不如我等閒官,纵游无禁也。”亦作“ 鞭鸞笞凤 ”、“ 鞭麟笞凤 ”。 宋
卷十一:“先君 竹谷 老人送以诗云:‘怨鹤惊猿辞旧隐,鞭鸞笞凤总新知。’” 宋
《喜范光伯相过》:“安得飞腾九霄外,鞕鸞笞凤日相陪。” 元
《送陈君礼之婺女兼寄徐仲礼》诗:“鞭麟笞凤作官府,往往吹笙碧云里。”传送书信的鸿雁。 宋
词:“明朝去路云霄外,欲见无从。满袂仙风,空託双鳧作信鸿。”(1).写在缣帛上的文字。:“书之竹帛,鏤之金石,琢之槃盂,传以遗后世子孙。”:“ 齐 人 少翁 以鬼神方见上……乃为帛书以饭牛,详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杀视得书。” 鲁迅 《三闲集·匪笔三篇》:“其实,古如 陈涉 帛书,米巫题字,近如 义和团 传单,同善社乩笔,也都是这一流。”(2).用缣帛写的书信。:“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 唐
诗:“帛书秋海断,锦字夜机闲。”(3).用缣帛写的书籍。古无纸,写书用帛或竹。如 长沙
汉 墓出土帛书中有、《战国纵横家书》等。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左手执帛书一卷,在橘林中略作逍遥。”指从神仙界寄来的书信。 唐
诗:“罢琴惆悵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见“ 繫帛书 ”。谓缚帛书于雁足以传音信。:“﹝ 常惠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繫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繫,一本作“ 係 ”。 唐
《送东海孙尉诗序》:“但当晨看旅鴈,君逢繫帛之书;夕望牵牛,余候乘槎之客。”亦省作“ 繫书 ”。 南朝
《恨赋》:“裂帛繫书,誓还 汉 恩。”亦作“賔鸿”。
(1).即鸿雁。 南朝 梁元帝 《言志赋》:“闻宾鸿之夜飞,想过 沛 而霑衣。”《水浒传》第一一○回:“我想宾鸿避暑寒,离了 天山 ,衔芦度关,趁 江 南地暖,求食稻粱,初春方回。” 明
诗之二:“悽悽候虫鸣,嚦嚦賔鸿惊。” 清
《满庭芳·题元人芦洲聚雁图》词:“似有猿啼,更无渔唱,依稀落尽丹枫,湿云影里,点点宿宾鸿。”参见“ 宾雁 ”。(2).喻信使或羁客。 唐
诗:“闰牵寒气早,何浦值宾鸿。”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二折:“暗修下诉控双亲书一封,哭啼啼盼杀宾鸿。” 清
《舟行即事用香山韵》:“贵人翁仲薶荒草,浮世宾鸿逐断蓬。”鸿雁。语本:“﹝季秋之月﹞鸿雁来宾。” 唐
诗:“ 上林 春更好,宾雁不知归。”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闻繫》:“心惊宾雁双翰,目断孤云一带。” 郭沫若 《蝶恋花》词:“几见熏风摇碧草,南来宾雁知多少。”汉武帝 时 苏武 出使 匈奴 被扣,徙 北海 牧羊十九年。 昭帝 时 汉 使求释 苏武 , 匈奴 谎称 苏武 已死。使者曰:“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 苏武 因此获释归 汉 ·事见。后因以称雁为“送书雁”。 唐
诗之一:“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瀨船。” 唐
诗:“侵宵送书雁,应为稻粱恩。”送信的使者。 唐
:“宛转结蚕书,寂寥无雁使。”参见“ 雁足书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卷二。亦作“鴈字”。
(1).成列而飞的雁群。群雁飞行时常排成“一”或“人”字,故称。语出 唐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宋
诗:“鴈字江天闻塞管,梅梢山路欠溪桥。” 清
《桃花扇·寄扇》:“栏杆低雁字,帘幙掛冰条;炭冷香消,人瘦晚风峭。”(2).像飞雁整齐而有秩序的行列。 清
《射堂柳已成行命儿辈习射》诗:“绳量马道不嶔斜,雁字排栽筑水沙。” 清
《佩香迭韵来索和》:“綵仗迎神排雁字,珍厨款客截鹅肪。”(3).犹雁序。比喻兄弟。 唐
诗:“列国山河分雁字,一门金玉尽龙驤。”一本作“ 雁序 ”。犹雁书。 清
厉荃 :“ 王瑳 诗:‘雁封归飞断,鲤素还流絶。’按:谓书也。”亦作“鴈帛”。
指书信。 元
诗:“江驛比来无雁帛,水乡随处有鱼罾。”一本作“鴈帛”。 明 王錂 《春芜记·闺语》:“你好将雁帛传芳信,我自向鸳帷候报音。” 清
《闲情偶寄·器玩·笺简》:“鱼书鴈帛而外,不有竹刺之式可为乎?书本之形可肖乎?”参见“ 雁足书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卷二。书信。 唐
诗:“今日 龙山 外,当忆雁书归。” 金 钱抱素 词:“碧云深处遥天暮,经年雁书沉影。” 清
《蜃中楼·传书》:“雁书寄到君前,我倩谁怜。”参见“ 雁足书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卷二。指书信。 南朝
:“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唐
诗:“鱼肠雁足望缄封,地远三江岭万重。”《天雨花》第二回:“虽有父,身去远,雁足难凭。”参见“ 雁足书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卷二。亦作“ 鸿雁 ”。
(1).俗称大雁。一种候鸟。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主食植物的种子,也吃鱼和虫。群居在水边,飞时一般排列成行。可供食用,并可驯养。:“王立於沼上,顾鸿鴈麋鹿。”《淮南子·泰族训》:“以食狗马鸿雁之费养士,则名誉必荣矣。” 唐
诗:“人随鸿鴈少,江共蒹葭远。” 徐迟 《火中的凤凰》八:“十年来被迫离开 北京 的朋辈友好,差不多全回来了,他们有如天边鸿雁,联群而至。”(2).:“《鸿鴈》,美 宣王 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后即用以比喻灾乱流离之民。 清
《拟上以山左饥荒截漕赈济全蠲四十三四两年钱粮仍亲巡地方省民疾苦群臣谢表》:“抱子离乡,劳哉鸿雁。” 清
《流丐行》:“流亡尽復业,鸿雁期安栖。”(3).载有大雁传书之事,后因以指书信。 清
孙枝蔚 《得方尔止越中消息》诗:“游 吴 曾有约,不谓滞 钱塘 。屡月无鸿鴈,沿途半虎狼。”参见“ 雁足书 ”。(4).比喻兄弟。 唐
诗之一:“鸿雁影来连峡内,鶺鴒飞急到沙头。” 仇兆鳌 注:“‘雁行’比先后有序,《毛诗》‘鶺鴒’比急难相须,故以二鸟喻兄弟。”参见“ 鸿雁行 ”。系于雁足的书信。语出:“ 昭帝 即位。数年, 匈奴 与 汉 和亲。 汉 求武等, 匈奴 诡言 武 死。后 汉 使復至 匈奴 , 常惠 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 汉 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书,言 武 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 惠 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 汉 使曰:‘ 武 等实在。’” 唐
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 衡阳 雁足书。”相传 元
郝经 亦有雁足传书事。 中统 年间, 郝经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还。 经 畜一雁,甚驯。一日 经 书诗于尺帛曰:“露冷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纍臣有帛书。”系雁足而纵之。雁为猎者所获,献之 元 主, 元 主恻然,遂向南进军,越二年, 宋 亡。见 明
张萱 卷二。:“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鴈行,朋友不相踰。”言兄弟出行,弟在兄后。后因以“鸿雁行”为兄弟之称。 清
《八月为李大厅复孙俊服启》:“鸿雁行中,伯仲一门皆秀;鸳鸯牒上, 朱
陈 两姓偏多。”形容妇女鬓发美如乌云。 唐
词:“小山重叠金明灭,鬢云欲度香腮雪。” 宋
词:“筝声远,鬢云吹乱,愁入参差雁。” 明 刘若愚 :“蚕未成时叶已无,髩云撩乱粉痕枯。” 清 严允肇 《观绳妓作》诗:“燕釵堕地悄无声,背立当窗髩云緑。” 清
《中秋夜感旧》诗:“折得秋花香在手,鬢云犹记一枝垂。”指动听的歌声。典出:“ 薛谭 学謳于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宋
词:“可惜歌云容易去,东城杨柳东城路。”(1).古善相马者 秦牙 、 管青 的并称。:“ 秦青 不能识其众尺, 方堙 不能覩其若灭。” 李善 注:“《吕氏春秋》曰:‘古者善相马者 管青 相脣吻, 秦牙 相前,皆天下良士也!’”(2).古时善歌者。:“ 薛谭 学謳於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於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唐
诗:“垂老秋歌出塞庭,遏云相付旧 秦青 。” 明
《广陵月》第二出:“循腔自可成絶唱,千载 秦青 远继芳。”见“ 遏云 ”。使云停止不前。形容歌声响亮动听。语本:“ 薛谭 学謳於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於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唐
诗:“舞疑回雪态,歌转遏云声。” 宋
《异闻总录》卷一:“遂开场於 平里坊 下,歌声遏云,观者如堵。” 清
卷三:“然必须其人之发於喉、吐於口之音以为之质,然后其声绕梁,其调遏云,乃为美也。”亦作“ 遏流云 ”、“ 遏行云 ”。 唐
《南都行》:“清歌遏流云,艷舞有餘閒。” 宋
词:“回急雪,遏行云,近时歌舞旧时情。”见“ 遏云 ”。使云停止不前。形容歌声响亮动听。语本:“ 薛谭 学謳於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於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唐
诗:“舞疑回雪态,歌转遏云声。” 宋
《异闻总录》卷一:“遂开场於 平里坊 下,歌声遏云,观者如堵。” 清
卷三:“然必须其人之发於喉、吐於口之音以为之质,然后其声绕梁,其调遏云,乃为美也。”亦作“ 遏流云 ”、“ 遏行云 ”。 唐
《南都行》:“清歌遏流云,艷舞有餘閒。” 宋
词:“回急雪,遏行云,近时歌舞旧时情。”使云停止不前。形容歌声响亮动听。语本:“ 薛谭 学謳於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於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唐
诗:“舞疑回雪态,歌转遏云声。” 宋
《异闻总录》卷一:“遂开场於 平里坊 下,歌声遏云,观者如堵。” 清
卷三:“然必须其人之发於喉、吐於口之音以为之质,然后其声绕梁,其调遏云,乃为美也。”亦作“ 遏流云 ”、“ 遏行云 ”。 唐
《南都行》:“清歌遏流云,艷舞有餘閒。” 宋
词:“回急雪,遏行云,近时歌舞旧时情。”指嘹亮优美的歌声。 唐
诗:“ 蜀国 暖回溪峡浪, 卫娘 清转遏云歌。” 明
:“ 吴 姬双唱遏云歌,惊散鸳鸯与雁鷺。”参见“ 遏云 ”。使云停止不前。形容歌声响亮动听。语本:“ 薛谭 学謳於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於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唐
诗:“舞疑回雪态,歌转遏云声。” 宋
《异闻总录》卷一:“遂开场於 平里坊 下,歌声遏云,观者如堵。” 清
卷三:“然必须其人之发於喉、吐於口之音以为之质,然后其声绕梁,其调遏云,乃为美也。”亦作“ 遏流云 ”、“ 遏行云 ”。 唐
《南都行》:“清歌遏流云,艷舞有餘閒。” 宋
词:“回急雪,遏行云,近时歌舞旧时情。”形容声音高昂激越。:“ 薛谭 学謳於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於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唐
诗:“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櫳。” 张篁溪 《辛亥革命徵信录》:“时 望平街 上已聚有千餘人,同声鼓噪,响遏行云。”形容歌声响亮美妙。 宋
词之一:“百和宝薰笼瑞雾,一声珠唱驻行云。”参见“ 响遏行云 ”。形容声音高昂激越。:“ 薛谭 学謳於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於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唐
诗:“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櫳。” 张篁溪 《辛亥革命徵信录》:“时 望平街 上已聚有千餘人,同声鼓噪,响遏行云。”使云停留不行。形容歌声响亮,音乐美妙。 宋
诗之一:“已烦仙袂来行雨,莫遣歌声便驻云。” 宋
:“翁一日自品象管作数声,真有驻云落木之意,要非人间曲也。”参见“ 响遏行云 ”。形容声音高昂激越。:“ 薛谭 学謳於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於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唐
诗:“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櫳。” 张篁溪 《辛亥革命徵信录》:“时 望平街 上已聚有千餘人,同声鼓噪,响遏行云。”据 南朝
刘义庆 载:“ 支道林 因人就 深公 买 印山 , 深公 答曰:‘未闻 巢
由 买山而隐。’”后以“买山”喻贤士的归隐。亦用以形容人的才德之高。 晋
戴逵 《贻仙城慧命禅师书》:“故以才堪买山,德迈同辈;崇峯景行,墻仞悬絶。”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四:“论者以妄责四皓,而欲买山於 浯溪 之间,不徒言哉。” 陈三立 《陈次亮户部以去岁五月卒于京师追哭》诗:“下榻琴尊来旧梦,买山徒侣泣先几。”为隐居而购买山林所需的钱。 唐
诗:“同年未同隐,缘欠买山钱。” 明
《鸣凤记·流徙分途》:“我那老爷呵,官居清白,无有买山钱。” 清
《园居》诗之一:“必待买山钱,始慰栖巖志。”参见“ 买山 ”。据 南朝
刘义庆 载:“ 支道林 因人就 深公 买 印山 , 深公 答曰:‘未闻 巢
由 买山而隐。’”后以“买山”喻贤士的归隐。亦用以形容人的才德之高。 晋
戴逵 《贻仙城慧命禅师书》:“故以才堪买山,德迈同辈;崇峯景行,墻仞悬絶。”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四:“论者以妄责四皓,而欲买山於 浯溪 之间,不徒言哉。” 陈三立 《陈次亮户部以去岁五月卒于京师追哭》诗:“下榻琴尊来旧梦,买山徒侣泣先几。”谓退隐。 宋
词:“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许,争肯换浮名?只恐买山隐,却要鍊丹成。” 清
《怀人绝句》之二十:“闻説休粮买山隐,白髭鬚称罢官人。”参见“ 买山 ”。据 南朝
刘义庆 载:“ 支道林 因人就 深公 买 印山 , 深公 答曰:‘未闻 巢
由 买山而隐。’”后以“买山”喻贤士的归隐。亦用以形容人的才德之高。 晋
戴逵 《贻仙城慧命禅师书》:“故以才堪买山,德迈同辈;崇峯景行,墻仞悬絶。”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四:“论者以妄责四皓,而欲买山於 浯溪 之间,不徒言哉。” 陈三立 《陈次亮户部以去岁五月卒于京师追哭》诗:“下榻琴尊来旧梦,买山徒侣泣先几。”(1).:“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后因以“富贵浮云”指富贵利禄变幻无常,不足看重。 清
《汉宫春·丁巳十月四日》词:“富贵浮云,且还我青山芒屩。”《老残游记》第三回:“ 绍殷 再三赞叹不絶,随便问道:‘先生本是科第世家,为甚不在功名上讲求,却操此冷业?虽説富贵浮云,未免太高尚了罢。’”(2).谓世事沧桑,变幻无定。 金
元好问 《赵元德御史兄七秩之寿》诗:“富贵浮云世态新,典刑依旧老成人。”(1).装柄之斧。 晋
:“而秉斤两者,或舍銓衡而任情;掌柯斧者,或曲绳墨於附己。”《水浒传》第九七回:“忽见崖畔树林中,走出一个樵者,腰插柯斧。”《西游记》第五九回:“那樵子撇了柯斧,答礼道:‘长老何往?’”(2).:“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后因以“柯斧”喻媒妁。 清
:“有表妹,美无伦。倘能垂意,当执柯斧。”(3).:“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郑玄 笺:“伐柯者必用柯,其大小长短,近取法於柯。”后因以“柯斧”喻法规。 晋
:“严操柯斧,正色供绳,明赏必罚,有犯无赦。”斧柄朽烂。用 晋
王质 伐木入 石室山 典,喻时间久远。 唐
诗:“主人善止客,柯烂忘归年。”参见“ 柯烂棋 ”。指仙人所下的棋。典出 南朝
《述异记》卷上:“ 信安郡
石室山 , 晋 时 王质 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 质 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 质 ,如枣核, 质 含之,不觉飢。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 质 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復时人。”后亦泛指下棋。 元
《柳营曲·包山书事》曲:“吟几篇絶句诗,看一局柯烂棋。飢,不採 首阳 薇。”柴斧。 宋
诗之二:“山空樵斧响,隔岭有人家。” 清
《由烟霞岭至紫云洞精舍》诗:“已有樵斧声,丁丁出深樾。”指砍柴的斧头。柯,斧柄。 唐
诗:“素娥哭新塚,樵柯鸣柔桑。”同“ 烂柯 ”。
诗:“吾棋一局千年事,从使旁观烂斧柯。”(1). 南朝
《述异记》卷上:“ 信安郡
石室山 , 晋 时 王质 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 质 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 质 ,如枣核, 质 含之,不觉飢。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 质 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復时人。”后以“烂柯”谓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宋
诗:“还家常恐难全璧,閲世深疑已烂柯。”(2).谓荒诞不可信。 宋
《云麓漫钞》卷十:“况人一夕不寝必困,岂有两昼夜而不觉,朝廷为之废务?殆几於烂柯之説矣。所以 孟子 有‘尽信’之嘆。”(3).借指下棋。 唐
诗:“丽藻尝专席,閒情欲烂柯。” 清
《〈棋谱新局〉序》:“安知夫烂柯之老,橘中之叟,不揶揄窃笑耶?”(4).作听琴的典故。 清
朱翌 《猗觉寮杂记》云:烂柯多用为棋事,听琴亦然。”(5).指 烂柯山 。 清
《粤江舟行》诗之五:“隔江更 烂柯 ,趾麓闑棖值。”自注:“隔江 烂柯山 即 端溪 砚坑也,与 七星厓 对峙水口。”参见“ 烂柯山 ”。山名。又名 石室山 。在今 浙江省
衢县 南。又 河南省
新安县 、 山西省
沁县 、 广东省
高要县 并有 烂柯山 ,皆相传为樵夫遇仙处。 唐
诗:“ 烂柯山 下旧仙郎,列宿来添婺女光。” 清
《读史方舆纪要·广东二·肇庆府》:“ 高峡山 、 烂柯山 在府东南四十六里,一名 柯斧山 ,旧传 王质 观碁处,亦名 端山 ,峡之对山也。”参见“ 烂柯 ”。(1).指久离家而刚回故乡的人。亦指饱经世事变幻的人。 唐
诗:“怀旧空吟,到乡翻似烂柯人。” 明
诗之三:“永寤烂柯人,万事一梦幻。” 清
《题陆叔平〈沧桑对奕图〉赠稼轩五十初度》诗:“夜露未晞賔既醉,人间已有烂柯人。”(2).指樵夫。《醒世姻缘传》第四九回:“家住前岗,母在邻庄,烂柯人是妾儿郎。”参见“ 烂柯 ”。(1). 南朝
《述异记》卷上:“ 信安郡
石室山 , 晋 时 王质 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 质 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 质 ,如枣核, 质 含之,不觉飢。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 质 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復时人。”后以“烂柯”谓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宋
诗:“还家常恐难全璧,閲世深疑已烂柯。”(2).谓荒诞不可信。 宋
《云麓漫钞》卷十:“况人一夕不寝必困,岂有两昼夜而不觉,朝廷为之废务?殆几於烂柯之説矣。所以 孟子 有‘尽信’之嘆。”(3).借指下棋。 唐
诗:“丽藻尝专席,閒情欲烂柯。” 清
《〈棋谱新局〉序》:“安知夫烂柯之老,橘中之叟,不揶揄窃笑耶?”(4).作听琴的典故。 清
朱翌 《猗觉寮杂记》云:烂柯多用为棋事,听琴亦然。”(5).指 烂柯山 。 清
《粤江舟行》诗之五:“隔江更 烂柯 ,趾麓闑棖值。”自注:“隔江 烂柯山 即 端溪 砚坑也,与 七星厓 对峙水口。”参见“ 烂柯山 ”。山名。又名 石室山 。在今 浙江省
衢县 南。又 河南省
新安县 、 山西省
沁县 、 广东省
高要县 并有 烂柯山 ,皆相传为樵夫遇仙处。 唐
诗:“ 烂柯山 下旧仙郎,列宿来添婺女光。” 清
《读史方舆纪要·广东二·肇庆府》:“ 高峡山 、 烂柯山 在府东南四十六里,一名 柯斧山 ,旧传 王质 观碁处,亦名 端山 ,峡之对山也。”参见“ 烂柯 ”。砍柴。:“禁芻牧採樵。”“ 秀 , 咸熙 中为尚书僕射”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会三辅乱,人多流宕,而 干
义 不去,与诸知故相浮沉,採樵自活。” 唐
:“此曲太古音,由来无管奏。多云採樵乐,或説林泉候。” 清
:“ 玛纳斯 有遣犯之妇入山採樵,突为 玛哈沁 所执。”一本作“ 樵采 ”。打柴。:“请无扞采樵者以诱之。” 杜预 注:“樵,薪也。” 南朝
梁 沉约 诗:“ 陈王 鬭鸡道, 安仁 采樵路。” 清
:“ 胡田村
胡 姓者,兄弟采樵,深入幽谷。”陆机 兄弟入 洛 后,住参佐廨中,三间瓦屋, 士龙 住东头, 士衡 住西头。事见 南朝
刘义庆 。 清
钱谦益 《移居》诗之六:“ 杜氏 草堂元两地, 陆 家老屋总三间。”迷濛细雨。 唐
诗:“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金
《滹南诗话》卷下:“ 萧閒 云:‘风头梦,吹无跡。’盖雨之至细,若有若无者,谓之‘梦’…… 贺方回 有‘风头梦雨吹成雪’之句,又云:‘长廊碧瓦,梦雨时飘洒。’”战国
《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 高丘 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 朝云 。”后因以“梦云”指美女。亦指幽会之事。 唐
诗之二:“城高铁瓮横强弩,柳暗朱楼多梦云。” 明
《种玉》曲:“几时得 高堂 (唐)梦云,得 高堂 (唐)梦云。”(1).指 三峡 的云。 唐
诗:“ 峡 云笼树小,湖日荡船明。” 仇兆鳌 注:“ 三峡 山高,故云笼树而小。” 宋
《寒食》诗:“ 峡 云烘日已成霞, 瀼水 生文浅见沙。”(2).借指传说中的 巫山 神女。 战国
《高唐赋》谓 巫山 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楚怀王 曾于梦中与之欢会。后因以代称情人。 宋
诗:“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指 巫山 神女。亦泛指美女。 唐
诗:“ 巫娥 庙里低含雨, 宋玉 宅前斜带风。” 元
《货郎旦》第一折:“劝不醒痴迷 楚子 ,直要娶薄倖 巫娥 。” 明
诗:“龙母鮫綃云半湿, 巫娥 贝闕夜深开。”(1). 战国
《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之立庙,号曰 朝云 。”后遂用为男女幽会的典实。 五代
词之七:“心若垂杨千万缕,水阔花飞,梦断 巫山 路。” 明
《浣纱记·通嚭》:“今夜同欢会,梦魂飞, 巫山 一对暮云归。”《西湖佳话·西泠韵迹》:“但求一见,为荣多矣,谁敢妄想 巫山 之梦。”(2).山名。在 四川 、 湖北 两省边境。北与 大巴山 相连,形如“巫”字,故名。 长江 穿流其中,形成三峡。 唐
之五八:“我行 巫山 渚,寻古登 阳臺 。” 宋
:“十二 巫山 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词:“截断 巫山 云雨,高峡出平湖。”相传 赤帝 之女名 姚姬 ,未嫁而卒,葬于 巫山 之阳, 楚怀王 游 高唐 ,昼寝,梦与其神相遇,自称“巫山之女”。见 宋玉 《高唐赋》序及 李善 注。后人附会,为之立像,称为“巫山神女”。 宋
《入蜀记》卷六:“过 巫山
凝真观 ,謁 妙用真人 祠。真人,即世所谓 巫山 神女也。” 宋
词:“经旬一见通宵,恍如身在 蓝桥 ,记与 巫山 神女,不禁暮暮朝朝。” 郭沫若 《屈原》第四幕:“把 南后 恭维得无以复加,说她是 巫山 神女下凡。”指男女合欢。:“斜倚着门儿作了一个梦。梦裡梦见郎回家, 巫山 云雨多有兴。”参见“ 巫山 ”。(1). 战国
《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之立庙,号曰 朝云 。”后遂用为男女幽会的典实。 五代
词之七:“心若垂杨千万缕,水阔花飞,梦断 巫山 路。” 明
《浣纱记·通嚭》:“今夜同欢会,梦魂飞, 巫山 一对暮云归。”《西湖佳话·西泠韵迹》:“但求一见,为荣多矣,谁敢妄想 巫山 之梦。”(2).山名。在 四川 、 湖北 两省边境。北与 大巴山 相连,形如“巫”字,故名。 长江 穿流其中,形成三峡。 唐
之五八:“我行 巫山 渚,寻古登 阳臺 。” 宋
:“十二 巫山 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词:“截断 巫山 云雨,高峡出平湖。”(1). 巫山 峰峦。 宋
词:“望断处,杳杳巫峯十二,千古暮云深。”参见“ 巫山十二峯 ”。(2).即 巫山 。为男女幽会之处。 清
《桃花扇·访翠》:“误走到 巫峯 上,添了些行云想,匆匆忘却仙模样。”《再生缘》第六六回:“他若贪生图宠幸,怎不在,天香馆里赴 巫峯 。”参见“ 巫山 ”。巫山 之上,群峰迭起,其著者有十二峰,峰名说法不一。据 宋
载十二峰为: 望霞 、 翠屏 、 朝云 、 松峦 、 集仙 、 聚鹤 、 净坛 、 上升 、 起云 、 飞凤 、 登龙 、 圣泉 。 元
刘壎 据则为: 独秀 、 笔峰 、 集仙 、 起云 、 登龙 、 望霞 、 聚鹤 、 栖凤 、 翠屏 、 盘龙 、 松峦 、 仙人 。 唐
诗:“ 巫山 十二峯,皆在碧虚中。” 明 无心子 《金雀记·作赋》:“锦川怪石多奇样,絶胜 巫山 十二峯。” 郭沫若 《屈原》第四幕:“务求上帝怜鉴,封之为 巫山 十二峰之山神土地。”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六。(1). 战国
《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之立庙,号曰 朝云 。”后遂用为男女幽会的典实。 五代
词之七:“心若垂杨千万缕,水阔花飞,梦断 巫山 路。” 明
《浣纱记·通嚭》:“今夜同欢会,梦魂飞, 巫山 一对暮云归。”《西湖佳话·西泠韵迹》:“但求一见,为荣多矣,谁敢妄想 巫山 之梦。”(2).山名。在 四川 、 湖北 两省边境。北与 大巴山 相连,形如“巫”字,故名。 长江 穿流其中,形成三峡。 唐
之五八:“我行 巫山 渚,寻古登 阳臺 。” 宋
:“十二 巫山 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词:“截断 巫山 云雨,高峡出平湖。”(1). 长江三峡 之一。一称 大峡 。西起 四川省
大溪 ,东至 湖北省
官渡口 。因 巫山 得名。两岸绝壁,船行极险。 北魏 郦道元 :“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 巫峡 ,盖因山为名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絶。故渔者歌曰:‘ 巴 东 三峡
巫峡 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唐
诗:“ 三峡 七百里,惟言 巫峡 长。” 宋
诗:“ 瞿塘 迤邐尽, 巫峡 峥嶸起。” 郭沫若 《月蚀》:“ 巫峡 中的奇景,恐怕是全世界中所没有的。”(2). 战国
《高唐赋》记 楚襄王 游 云梦 台馆,有 楚怀王 梦与 巫山 神女相会的故事,后遂以“巫峡”称男女幽会之事。 唐昭宗 词:“冰眸莲脸见长新, 巫峡 更何人。” 宋
词:“梦回 巫峡 ,春在瑶池。”《宦海》第十五回:“﹝ 木观察 ﹞虽然丁了艰,却不肯守着居丧的礼节,在那寝苫枕块的时候,还要寻那 阳臺
巫峡 的风流。”参见“ 巫山 ”。(1). 战国
《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之立庙,号曰 朝云 。”后遂用为男女幽会的典实。 五代
词之七:“心若垂杨千万缕,水阔花飞,梦断 巫山 路。” 明
《浣纱记·通嚭》:“今夜同欢会,梦魂飞, 巫山 一对暮云归。”《西湖佳话·西泠韵迹》:“但求一见,为荣多矣,谁敢妄想 巫山 之梦。”(2).山名。在 四川 、 湖北 两省边境。北与 大巴山 相连,形如“巫”字,故名。 长江 穿流其中,形成三峡。 唐
之五八:“我行 巫山 渚,寻古登 阳臺 。” 宋
:“十二 巫山 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词:“截断 巫山 云雨,高峡出平湖。”(1).古代传说中的女巫。:“帝告 巫阳 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魂魄离散,汝筮予之。’” 王逸 注:“女曰巫。 阳 ,其名也。” 唐
:“又詔 巫阳 反其魂,徐命之前问何冤。” 宋
诗:“餘生欲老海南村,帝遣 巫阳 招我魂。” 古直 《感事》诗之二:“滚滚 珠江 水尽寃, 巫阳 不下復何言。”(2).古神医名。参见“ 巫彭 ”。(3). 巫山 的南面,指 巫峡 。 唐
诗:“ 江 从 巴峡 初成字,猿过 巫 阳始断肠。” 宋
诗:“ 巴 东 三峡 数 巫 阳,山入 西陵 更鬱苍。”(4).即 巫山 。 宋
诗:“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 巫阳 云雨仙。” 明 无心子 《金雀记·玩灯》:“俺只见荷花灯上浴鸳鸯,恰便似神女会 巫阳 。”《再生缘》第六九回:“鳬写可怜红更小, 襄王 何日到 巫阳 。”参见参见“巫山”。(1).传说中的神医名。:“ 开明 东有 巫彭 、 巫抵 、 巫阳 、 巫履 、 巫凡 、 巫相 ,夹 窫窳 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 郭璞 注:“皆神医也。曰:‘ 巫彭 作医。’”(2).泛指名医。《吕氏春秋·勿躬》:“ 巫彭 作医, 巫咸 作筮。” 宋
诗:“岂期艰苦天所悯,晚节幸值 巫彭 妙。”指男女幽会。 宋
词:“濯锦丰姿新凉臺阁,懊悔 巫 云太轻薄。” 明
《玉合记·赐完》:“ 巫 云梦长,唤醒梅花帐,纤珪瘦玉残妆。”参见“ 巫山 ”。(1). 战国
《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之立庙,号曰 朝云 。”后遂用为男女幽会的典实。 五代
词之七:“心若垂杨千万缕,水阔花飞,梦断 巫山 路。” 明
《浣纱记·通嚭》:“今夜同欢会,梦魂飞, 巫山 一对暮云归。”《西湖佳话·西泠韵迹》:“但求一见,为荣多矣,谁敢妄想 巫山 之梦。”(2).山名。在 四川 、 湖北 两省边境。北与 大巴山 相连,形如“巫”字,故名。 长江 穿流其中,形成三峡。 唐
之五八:“我行 巫山 渚,寻古登 阳臺 。” 宋
:“十二 巫山 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词:“截断 巫山 云雨,高峡出平湖。”比喻男女恩爱中绝,欢情未能持续。 清
《长生殿·献发》:“想春游春,从晓和昏,岂知有断雨残云。”犹言日日夜夜。 宋
诗:“自言身在此山中,暮暮朝朝看不足。” 元
《普天乐·收心》曲:“花花草草,暮暮朝朝,关心三月春,开口千金笑。” 郭沫若 《残春及其他·牧羊哀话一》:“﹝ 赤壁江 ﹞,汇集万二千峰的溪流,暮暮朝朝,带着哀怨的声音,被那狂暴的 日本海 潮吞吸而去。”傍晚的雨。 宋
词:“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许地山 《空山灵雨·爱底痛苦》:“暮雨要来,带着愁容的云片,急急飞避。”战国
《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后以“暮雨朝云”指男女间的情爱与欢会。 宋
词:“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卷四十:“是生来落得排场胜,那箇曾红定?但相逢便有姻缘,暮雨朝云,暂主 巫山 令。” 明
《青衫记·郊游访兴》:“窈窕窈窕倾城貌,谈笑谈笑气雄豪,暮雨朝云,总在今宵。”(1). 巫山 神女名。 战国 时 楚怀王 游 高唐 ,昼梦幸 巫山 之女。后好事者为立庙,号曰“朝云”。 唐
诗:“閒倚幈风笑 周昉 ,枉抛心力画 朝云 。”参见“ 朝云暮雨 ”。(2).人名。 北魏
元琛 之婢。 唐
朱揆 《钗小志·善吹箎》:“ 河间王 侍儿 朝云 ,善吹箎,诸 羌 叛,王令 朝云 假为老嫗吹箎, 羌 皆流涕復降,语曰:‘快马健儿,不如老嫗吹箎。’”(3).人名。 宋
苏轼 之妾。本为 钱塘 妓,姓 王 , 苏轼 官 钱塘 时纳为妾。初不识字,后从 轼 学书,并略通佛理。 轼 贬官 惠州 ,数妾散去,独 朝云 相随。 清
《浣溪沙·逮下为阎牛叟赋》词:“每遣 白公 留 阿素 ,却教 坡老 买 朝云 。”参阅 宋
苏轼 《朝云墓志铭》、《〈悼朝云诗〉引》。(4).早晨之云。 三国
诗:“朝云不归山,霖雨成川泽。”比喻男女欢会。典出 战国
《〈高唐赋〉序》: 楚襄王 与 宋玉 游 云梦 之台,望 高唐 之观。其上有云气变化无穷。 玉 谓此气为朝云,并对王说,过去先王曾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自称是 巫山 之女,愿侍王枕席,王因幸之。 巫山 之女临去时说:“妾在 巫山 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隋宫人朱氏墓志》:“朝云暮雨,何时復来。” 宋
:“十二 巫山 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明月中。” 明 沉受先 《三元记·归槽》:“想当初同起居,朝云暮雨,两情正舒。” 邓家彦 《有忆》诗:“秋菊春兰华未落,朝云暮雨化来殊。低徊往事心如醉,振触新愁貌亦癯。”比喻男女欢会。典出 战国
《〈高唐赋〉序》: 楚襄王 与 宋玉 游 云梦 之台,望 高唐 之观。其上有云气变化无穷。 玉 谓此气为朝云,并对王说,过去先王曾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自称是 巫山 之女,愿侍王枕席,王因幸之。 巫山 之女临去时说:“妾在 巫山 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隋宫人朱氏墓志》:“朝云暮雨,何时復来。” 宋
:“十二 巫山 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明月中。” 明 沉受先 《三元记·归槽》:“想当初同起居,朝云暮雨,两情正舒。” 邓家彦 《有忆》诗:“秋菊春兰华未落,朝云暮雨化来殊。低徊往事心如醉,振触新愁貌亦癯。”(1).指 楚国
云梦泽 。:“ 孟诸 吞 楚梦 ,百二侔 秦 京。” 李善 注:“《子虚赋》曰:‘ 齐 浮 渤澥 ,游 孟诸 ,吞若 云梦 者八九。’” 南朝
徐陵 《为护军长史王质移文》:“﹝ 华皎 ﹞遂乃治兵 楚梦 ,窃戴干戈,傍引西戎,共谋东夏。”(2).本指 楚王 游 阳台 梦遇 巫山 神女事。后借指短暂的美梦。多指男女欢会。 唐
《惜馀春赋》:“披 卫 情於 淇水 ,结 楚 梦於 阳云 。” 宋
《侍香金童》词:“ 楚 梦方回,翠被寒如水。尚想见, 扬州 桃李。” 清 珠泉居士 《雪鸿小记》:“葳蕤自守, 楚 梦犹虚,余友 潘 子 研香 亟称之。”指 楚王 梦遇神女之 阳台 。后多指男女欢会之处。 唐
诗:“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 楚 臺。” 宋
词:“银烛暗,翠帘垂,芳心两自知。 楚 臺魂断晓云飞,幽欢难再期。” 元
《寨儿令·春思》曲:“曲未终,酒方浓,云收 楚 臺十二峯。” 明
《琵琶记·瞷询衷情》:“我本是伤秋 宋玉 无聊赖,有甚心情去恋著閒 楚 臺。”(1). 楚 地之雨。 唐
诗之四:“ 楚 雨石苔滋,京华消息迟。” 唐
诗之一:“秋声无不搅离心, 梦泽 蒹葭 楚 雨深。” 宋
:“ 楚 雨还昏 云梦泽 , 吴 潮不到 武昌宫 。”(2).犹苦雨。比喻相思之泪。 唐
诗:“自从车马出门朝,便入空房守寂寥……脸边 楚 雨临风落,头上春云向日销。”(1). 楚 天之云。:“ 韩 云如布, 赵 云如牛, 楚 云如日,宋云如车。”(2).比喻女子秀美的发髻。 唐
诗:“红粉青娥映 楚 云,桃花马上石榴裙。” 元
《水仙子·赠姑苏朱阿娇会玉真李氏楼》曲:“合欢髻子 楚 云鬆,鬭巧眉儿翠黛浓。”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一折:“髩軃 楚 云鬆,嬾对粧奩。”形容男女沉迷恋情。 元
:“痴云騃雨自年年,不管人间有离别。”亦作“ 痴云腻雨 ”。 清
《长生殿·重圆》:“抹月批风随过遣,痴云腻雨无留恋。”(1).谓 巫山 神女。:“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 李善 注引《襄阳耆旧传》:“ 赤帝 女曰 姚姬 (一作‘瑶姬’),未行而卒,葬於 巫山 之阳,故曰 巫山 之女。 楚怀王 游於 高唐 ,昼寝梦见与神遇,自称是 巫山 之女。”又《神女赋》序:“ 楚襄王 与 宋玉 游於 云梦 之浦,使 玉 赋 高唐 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明日以白 玉 。”按,所云神女之梦,事本假托,为寓言讽主之作。 明 杨珽 :“朝云暮雨连天暗,神女知来第几峯。”
词:“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2).谓妓女。因 宋玉 《高唐赋》中有“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席”之语,后因以借指妓女。(3).泛指仙女。 北魏 郦道元 :“ 始皇 与神女游,而忤其旨。神女唾之生疮。 始皇 谢之,神女为出温水。” 清
:“实告君:妾非人,乃神女也。”(4).鹊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鹊,一名神女。” 宋
《奚囊橘柚》:“ 袁伯文 七月六日过 高唐 遇雨,宿於山家。夜梦女子甚都,自称神女。 伯文 欲留之。神女曰:‘明日当为 织女 造桥,违命之辱。’ 伯文 惊觉,天已辨色,启窗视之,有羣鹊东飞,有一稍小者从窗中飞去,是以名鹊为‘神女’也。” 明 李时珍 :“佛经谓之芻尼,小説谓之神女。”(5).燕的别名。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燕》:“一名神女,一名天女,一名鷙鸟。云:‘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齐 人呼为鳦也。”同“ 荐枕 ”。
卷四九一引 唐
皇甫枚 《非烟传》:“所恨 洛川 波隔, 贾午 墻高,联云不及於 秦 臺,荐梦尚遥於 楚 岫。” 明
诗:“荐梦无云雨,留香别綺罗。”参见“ 荐枕 ”。亦作“ 荐枕席 ”。亦作“ 荐枕蓆 ”。
进献枕席。借指侍寝。:“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席。’” 李善 注:“荐,进也,欲亲於枕席,求亲昵之意也。” 唐
:“荐枕娇夕月,卷衣恋春风。” 明 沉德符 《敝帚轩剩语·守土吏狎妓》:“﹝ 金沙光 ﹞与 吴 士 王百穀 厚善,时过其斋中小饮, 王 因匿名倡於曲室,酒酣,出以荐枕。” 清 昭梿 :“或有夫妇同掳至者,杀其夫,即令其妻煮之,夜则荐枕蓆。”(1).降雨。 晋
《魏都赋》:“蓄为屯云,泄为行雨。”《西游记》第七回:“老龙道:‘啟上 大圣 得知,我虽能行雨,乃上天遣用之辈。上天不差,岂敢擅自来此行雨?’” 洪深 《青龙潭》第一幕:“这位菩萨,专司行雨。”(2).:“ 玉 曰: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山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 李善 注:“朝云行雨,神女之美也。”因以“行雨”比喻美女。 唐
诗:“綺阁香销华厩空,忍将行雨换追风。” 郁达夫 《赠姑苏女子》诗:“莫使 楚 天行雨去,王孙潦倒在 沧洲 。”(3).神雨名。卷下:“ 神农氏 治天下,欲雨则雨,五日为行雨,旬为穀雨,旬五日为时雨。”(4).阵雨。 沉从文 《边城》五:“上年一个端午,又同祖父到城河街去看了半天船,一切玩得正好时,忽然落了行雨,无人衣衫不被雨湿透。”(1).流动的云。 三国
《王仲宣诔》:“哀风兴感,行云徘徊,游鱼失浪,归鸟忘栖。” 唐
诗:“片片行云著蝉鬢,纤纤初月上鸦黄。”第三四回:“白日里倒是走走散散,找人谈谈;否则闲中望望行云,听听流水。” 许地山 《海世间》:“船离陆地远了,一切远山疏树尽化行云。”(2).比喻女子头发。(3).用 巫山 神女之典。语本 战国
《高唐赋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谓神女。 唐
诗:“舞石旅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仇兆鳌 注引 张性 曰:“莫自湿,劝神女莫久行雨,而自湿其衣也。” 宋
诗之二:“曩时 高唐 客,暮雨朝行云。” 明 王錂 《春芜记·宸游》:“欲问妾家何处是,行云行雨在 阳臺 。”(4).用 巫山 神女之典。比喻所爱悦的女子。 唐
诗:“去年寄书报 阳臺 ,今年寄书重相催。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使西来!” 宋
词:“ 红娘 深夜行云送,困嚲釵横金凤。” 明 王骥德 《男王后》第四折:“隔断 巫阳 小洞天,自难问行云近远。”(5).用 巫山 神女之典。指男女欢会。 宋
词之二:“洞房咫尺,无计枉朝珂。有意怜才,每遇行云处,幸时恁相过。”《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不负 襄王 梦,行云在此方。”(6).用 巫山 神女之典。比喻人行踪不定。 唐
诗:“宝鈿香蛾翡翠裙,装成掩泣欲行云。” 南唐
词:“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传说 楚王 游 高唐 ,梦见 巫山 神女“愿荐枕席”,“王因幸之”。神女化云化雨于 阳台 。见 战国
《高唐赋》序、《神女赋》序。后遂以“襄王梦”为男女欢合之典。 唐
:“何人更有 襄王 梦,寂寂 巫山 十二重。”《南宫词纪·桂枝香·秋怀》:“顿使我愁人不寐, 襄王 梦雨散云收。” 清
《桃花扇·栖真》:“前缘不断, 巫峡 恨浓,连牀且话 襄王 梦。”按,游 高唐 ,梦神女者,当为 楚怀王 ,非 襄王 。自古以来, 襄王 枉受其名。参阅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辩证》。(1).指男女欢会。 五代 李存勖 词:“ 楚 天云雨却相和,又入 阳臺 梦。”《水浒传》第六五回:“寃魂不赴 阳臺 梦,笑煞痴心 安道全 。”参见“ 阳臺 ”。(2).词牌名。此调有两体,四十九字者,调见, 五代
李存勗 ( 唐庄宗 )制,因词又有“又入阳台梦”句,遂取以为名;五十七字者,调见《花草粹编》, 宋
解昉 制,两体截然不同。(1). 战国
《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蓆。’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后遂以“阳臺”指男女欢会之所。 南唐 严续姬 诗:“风柳摇摇无定枝, 阳臺 云雨梦中归。” 宋
词:“ 阳臺 云易散,往事寻思懒。” 明
《浣纱记·演舞》:“青簇簇花笼蝉鬢,软迷离似 阳臺 一片云。”(2).即 王屋山 。 唐
诗:“共上云山独下迟, 阳臺 白道细如丝。” 朱鹤龄 注:“:‘ 王屋山 ,仙之别天,所谓 阳臺 是也。始得道者,皆诣 阳臺 ,是清虚之宫也。’” 刘学锴 案:“‘ 阳臺 白道’即 王屋山 上之细径。”参见“ 王屋 ”。(3).楼上房间外面的小平台。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九:“我走过她的门前,常常看见她坐在阳台上。” 韩北屏 《金字塔的启示》:“我坐在 开罗 ‘岛屿之宫’旅店的阳台上,俯瞰平静的 尼罗河 。”(1).王者所居之屋。:“﹝ 武王 ﹞既渡,有火自上復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 裴駰 集解引 马融 曰:“王屋,王所居屋。”(2).山名。在 山西省
阳城 、 垣曲 两县之间。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 厎柱 、 析城 ,至于 王屋 。” 唐
《郑太子碑铭》:“左右原野,表里山河。 析城 、 王屋 , 汾川 帝歌。” 清 孔广森 《转连珠》之二:“然而 太形
王屋 , 愚公 之山或移。”(3).相传 黄帝 曾访道于 王屋山 ,故以泛指修道之山。 唐
诗:“先生何处去? 王屋 访 茅君 。” 清
《祭沉少参岫阳》诗:“言将归 王屋 ,终老营菟裘。”(1). 战国
《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蓆。’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后遂以“阳臺”指男女欢会之所。 南唐 严续姬 诗:“风柳摇摇无定枝, 阳臺 云雨梦中归。” 宋
词:“ 阳臺 云易散,往事寻思懒。” 明
《浣纱记·演舞》:“青簇簇花笼蝉鬢,软迷离似 阳臺 一片云。”(2).即 王屋山 。 唐
诗:“共上云山独下迟, 阳臺 白道细如丝。” 朱鹤龄 注:“:‘ 王屋山 ,仙之别天,所谓 阳臺 是也。始得道者,皆诣 阳臺 ,是清虚之宫也。’” 刘学锴 案:“‘ 阳臺 白道’即 王屋山 上之细径。”参见“ 王屋 ”。(3).楼上房间外面的小平台。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九:“我走过她的门前,常常看见她坐在阳台上。” 韩北屏 《金字塔的启示》:“我坐在 开罗 ‘岛屿之宫’旅店的阳台上,俯瞰平静的 尼罗河 。”(1).王者所居之屋。:“﹝ 武王 ﹞既渡,有火自上復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 裴駰 集解引 马融 曰:“王屋,王所居屋。”(2).山名。在 山西省
阳城 、 垣曲 两县之间。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 厎柱 、 析城 ,至于 王屋 。” 唐
《郑太子碑铭》:“左右原野,表里山河。 析城 、 王屋 , 汾川 帝歌。” 清 孔广森 《转连珠》之二:“然而 太形
王屋 , 愚公 之山或移。”(3).相传 黄帝 曾访道于 王屋山 ,故以泛指修道之山。 唐
诗:“先生何处去? 王屋 访 茅君 。” 清
《祭沉少参岫阳》诗:“言将归 王屋 ,终老营菟裘。”指传说中 巫山 神女。常用以喻指多情女。 唐
诗:“细看只似 阳臺 女,醉著莫许归 巫山 。” 唐
诗:“自有 阳臺 女,朝朝拾翠过。” 唐
:“江心澹澹芙蓉花,江口蛾眉独浣纱。可怜应是 阳臺 女,对坐鷺鷥娇不语。”参见“ 阳臺 ”。(1). 战国
《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蓆。’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后遂以“阳臺”指男女欢会之所。 南唐 严续姬 诗:“风柳摇摇无定枝, 阳臺 云雨梦中归。” 宋
词:“ 阳臺 云易散,往事寻思懒。” 明
《浣纱记·演舞》:“青簇簇花笼蝉鬢,软迷离似 阳臺 一片云。”(2).即 王屋山 。 唐
诗:“共上云山独下迟, 阳臺 白道细如丝。” 朱鹤龄 注:“:‘ 王屋山 ,仙之别天,所谓 阳臺 是也。始得道者,皆诣 阳臺 ,是清虚之宫也。’” 刘学锴 案:“‘ 阳臺 白道’即 王屋山 上之细径。”参见“ 王屋 ”。(3).楼上房间外面的小平台。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九:“我走过她的门前,常常看见她坐在阳台上。” 韩北屏 《金字塔的启示》:“我坐在 开罗 ‘岛屿之宫’旅店的阳台上,俯瞰平静的 尼罗河 。”(1).王者所居之屋。:“﹝ 武王 ﹞既渡,有火自上復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 裴駰 集解引 马融 曰:“王屋,王所居屋。”(2).山名。在 山西省
阳城 、 垣曲 两县之间。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 厎柱 、 析城 ,至于 王屋 。” 唐
《郑太子碑铭》:“左右原野,表里山河。 析城 、 王屋 , 汾川 帝歌。” 清 孔广森 《转连珠》之二:“然而 太形
王屋 , 愚公 之山或移。”(3).相传 黄帝 曾访道于 王屋山 ,故以泛指修道之山。 唐
诗:“先生何处去? 王屋 访 茅君 。” 清
《祭沉少参岫阳》诗:“言将归 王屋 ,终老营菟裘。”(1).指雨后转晴。《说岳全传》第十八回:“不多时候,忽然雨散云收,推出一轮红日,顷刻 黄河 解冻。”(2).比喻亲朋离散。 唐
《送崔郎中赴幕》诗:“心游目送三千里,雨散云收二十年。” 唐
:“当时心事已相关,雨散云收一餉间,便是孤帆从此去,不堪重上望夫山。”(3).指男女欢会已毕。 明
《南西厢记·堂前巧辩》:“ 阳臺 雨散云收。春意徘徊。”战国
《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后以“雨沾云惹”为男女情爱之典。 唐
诗:“弋槛营中夜未央,雨沾云惹侍 襄王 。” 宋
词:“嘉景,向少年彼此,争不雨沾云惹。奈傅粉英俊,梦兰品雅。”比喻男女情好。 宋
词:“春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念荒寒、寄宿无人馆。”(1).降雨的云。《吕氏春秋·应同》:“旱云烟火,雨云水波。” 唐
诗:“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明
:“星斗未分牛女会,阴阳先判雨云生。”(2).比喻男女欢会。 唐
诗之一:“才会雨云须别去,语惭不及琵琶槽。” 明 无心子 《金雀记·投崖》:“我似 楚襄王 ,体貌多才俊。暮暮朝朝,与你会雨云。” 清
《有忆》诗:“小池立处客皆去,绣被薰时宵最长。何事雨云易分散,每看星月只凄凉。”指男女欢会。 宋
词:“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 明
《红拂记·奇逢旧侣》:“去年绣户朱门,今宵雨魄云魂。”指相会,重逢。 唐
诗:“ 江 回 汉 转两不见,云交雨合知何年。”(1).云的情状。 宋 侯寘 词:“雪意初浓,云情已厚。黄昏散尽扶头酒。”(2).喻自由自在、不受羁绊的性格。 唐
:“尘意迷今古,云情识卷舒。” 宋 黄休复 《茅亭客话·张道者》:“ 慈觉长老 书 妙圆塔院
张道者 壁云: 张道者 ,貌古神清不可画。鹤性云情本自然,生死无心全不怕。”(3).比喻男女情好之意。 宋
词:“云情去住终难信,花意有无休更问。” 明 许自昌 《水浒记·冥感》:“自遭狂且毒手,已从鬼籙潜身。只是柳性未寒,云情尚在。”(1).云和雨。“殷其靁,在 南山 之阳” 毛 传:“山出云雨,以润天下。” 唐
:“斜阳瞥映浅深树,云雨翻迷崖谷间。” 元 杨维桢 之四:“ 南高峯 云 北高 雨,云雨相催愁杀儂。”
词:“更立 西江 石壁,截断 巫山 云雨,高峡出平湖。”(2).指高空,天界。 晋
:“綺榭俯临乎云雨,藻室华緑以参差。” 唐
诗:“鹤驭迴飘云雨外,兰亭不在管絃中。” 宋
:“月轮桂满蟾初冷,星渚桥空鹊尚闲。一鹤每临云雨上,几人虚老市朝间。”(3).:“昔者 楚襄王 与 宋玉 游於 云梦 之臺,望 高唐 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王问 玉 曰:‘此何气也?’ 玉 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 玉 曰:‘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后因用“云雨”指男女欢会。 唐
诗:“星河好夜闻清珮,云雨归时带异香。” 宋
词:“眼底关山无奈,梦中云雨空休。”第六回:“説到云雨私情,羞得 袭人 掩面伏身而笑。”(4). 汉 王粲 《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因用“云雨”比喻分离;永别。 南朝
宋 鲍照 诗:“既成云雨人,悲绪终不一。” 唐
诗:“七年一云雨,常恨辉容隔。” 清
《赠黄皆令序》:“ 絳云楼 新成,吾家 河东 ,邀 皆令 至。……旁午诀别仓皇, 皆令 拟《河梁》之作, 河东 抒云雨之章。分手前期,蹔游小别,迄今数年往矣。”(5). 唐
:“翻手作云覆手雨。”因用“云雨”比喻人情世态反覆无常。 宋
词:“人间反覆成云雨,鳧雁江湖来又去。” 元
诗:“人情云雨 九疑山 ,世路风涛 八节滩 。” 清
《病中寄邓柬之》诗:“静閲人情半云雨,期君古道莫相忘。”(6).:“託日月之末光,被云雨之渥泽。”因用“云雨”比喻恩泽。 三国
《封二子为公谢恩章》:“洪恩罔极,云雨增加。” 宋
诗:“误蒙兼金重,自视一羽轻。唯当刮老眼,云雨看施行。” 清
《恕堂再次前韵见赠复次韵答之》:“诗家废疾不可起,借君妙手加攻砭;终资鸿笔作云雨,触石肤寸羣濡霑。”比喻原先的事物不复存在。 隋 张公礼 《龙藏寺碑》:“金编宝字,玉牒纶言,满封盈函,云飞雨散。” 唐
:“万户沉沉碧树圆,云飞雨散知何处。” 前蜀
诗之二:“云飞雨散今如此,绣闥雕甍作荒谷。”(1). 战国 时 楚国 台观名。在 云梦泽 中。传说 楚襄王 游 高唐 ,梦见 巫山 神女,幸之而去。 战国
《高唐赋》序:“昔者 楚襄王 与 宋玉 游於 云梦 之臺,望 高唐 之观。” 北周
《望美人山铭》:“ 高唐 碍石, 洛浦 无舟。何处相望,山边一楼。” 前蜀
诗:“乱猿啼处访 高唐 ,路入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 宋玉 ,水声犹似哭 襄王 。” 明 许自昌 《水浒记·邂逅》:“束素腰,横波目,可使 高唐 赋梦。”后用为 巫山 的代称。 唐
诗:“ 高唐 暮冬雪壮哉,旧瘴无復似尘埃。”(2).借指男女幽会之所。 元
《折桂令·秋思》曲:“想像 高唐 ,縈损柔肠,梦见才郎。”:“矇矓方才睡,一梦赴 高唐 ,与才郎携手只在 阳臺 上。”(3).复姓。 辽 有 高唐英 。见。借指男女交欢之事。 唐
诗之一:“曾识 云仙 至小时,芙蓉头上綰青丝。当时惊觉 高唐 梦,唯有如今 宋玉 知。” 宋
卷十:“ 刘武僖 自 柯山 赴召,亦记岁月於 仰高亭 上,末云‘侍儿 意真 代书’。后有人题云:‘一入侯门海样深,谩留名字恼行人。夜来髣髴 高唐 梦,犹恐行云意未真。’”参见“ 高唐 ”。(1). 战国 时 楚国 台观名。在 云梦泽 中。传说 楚襄王 游 高唐 ,梦见 巫山 神女,幸之而去。 战国
《高唐赋》序:“昔者 楚襄王 与 宋玉 游於 云梦 之臺,望 高唐 之观。” 北周
《望美人山铭》:“ 高唐 碍石, 洛浦 无舟。何处相望,山边一楼。” 前蜀
诗:“乱猿啼处访 高唐 ,路入烟霞草木香。山色未能忘 宋玉 ,水声犹似哭 襄王 。” 明 许自昌 《水浒记·邂逅》:“束素腰,横波目,可使 高唐 赋梦。”后用为 巫山 的代称。 唐
诗:“ 高唐 暮冬雪壮哉,旧瘴无復似尘埃。”(2).借指男女幽会之所。 元
《折桂令·秋思》曲:“想像 高唐 ,縈损柔肠,梦见才郎。”:“矇矓方才睡,一梦赴 高唐 ,与才郎携手只在 阳臺 上。”(3).复姓。 辽 有 高唐英 。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闻笛赋 烂柯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