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的背景动摇了清政府统治根基

知识点梳理
(1)背景:①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面临,统治出现危机。②清政府内部洋务派的形成(2)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
(3)时间:19世纪60---90年代(4)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①前期兴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第一家----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规模最大--------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②后期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开平煤矿------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轮船招商局------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5)评价:①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②对我国早期现代化起推动作用③在客观上既刺激了的发展,又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
其背景源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公车上书内容:反对者反对签订《马关条约》。提出“拒和o迁都o练兵o变法”等主张。上书被清政府拒绝,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之后,康有为等以“变法图强”为号召,在北京上海等地发行报纸,宣传维新思想。严复、谭嗣同亦在其他地方宣传维新思想。之后,光绪帝启用康有为等,史称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虽然,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都先后失败,但是维新思想从此唤醒和激励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救亡图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公车上书的影响: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揭开维新变法的序幕,也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公车上书的意义:“公车上书”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和震动很大,康有为从此取得了维新运动的领袖地位。
背景:1.社会危机严重①民族危机(直接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②统治危机:财政危机激化政治危机。2.社会基础:19世纪末,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包括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3.思想基础:19世纪6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及90年代康梁维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和维新派同顽固势力的论战。4.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政治团体的形成。变法过程:第一阶段——康、梁等维新思想的传播(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第二阶段——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活动(1895年——揭开序幕;论战、创办报纸、设立学会、学堂、施纲。)第三阶段——百日维新(1898)(高潮)戊戌变法的内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政治方面: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方面: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文化教育方面:设立中小学堂,京师大学堂;准许设报馆,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军事方面:精练陆军,扩建海军。戊戌变法的意义:①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奔走呼号,提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具有爱国性。②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实行,在当时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性。③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具有启蒙性。结果:失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①客观上:反动势力强大。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②主观上:A.维新派缺乏坚强领导核心; B.脱离群众,依靠的皇帝没有实权;
C.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 D.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教训: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是什么?1、旧三民主义的内容:①“民族主义”即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民族革命)②“民权主义”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政治革命)③“民生主义”即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心分配问题,平均地权。(社会革命)2、作用:①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集中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颁发了第一步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其推动作用。②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时间: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为学术界一种革新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的先导。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苦苦的探...”,相似的试题还有:
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对内外压迫的抗争史,更是各阶级、各阶层人士寻求救国真理、改造中国、发展中国的探索史。请回答:(1)鸦片战争失败后,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什么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统治者为强国富兵,维护统治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其失败的标志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变法运动,请问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其在思想方面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基础的表现主要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二年级一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的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李明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历史事实不符的是()
A.洋务派主张兴办近代工业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
B.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运动的序幕
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洋务运动时期相继出现了洋务派、早期维新派、康梁维新派,它们都对近代的中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各自的主张是什么?主要行动有哪些?其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2)关于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的关系,史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洋务派与维新派之间是相互对立的;另一种观点认为洋务运动与戊戌维新运动之间是相互继承关系。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正确,请加以论述。为什么说维新变法是维护清政府统治的?它不是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的吗?两者不矛盾吗?_百度知道
为什么说维新变法是维护清政府统治的?它不是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的吗?两者不矛盾吗?
提问者采纳
他们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而且他们的变法是依靠光绪帝来执行的,还是有君主的不矛盾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
其他类似问题
不是批判。不矛盾,兴办强学会等就是维护清政府统治。你看一下维新变法内容就知道啦,兴盛清朝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戌变法即维新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目的。主要内容是,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工,是改良而不是推翻、教育制度、商业等,发展农。它本身只是清政府领导的: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以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实行君主立宪制还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学习西方
维新变法的目的目的就是要提升清朝政府的国力,以对抗抗外国在中国的势力,并不是要反对清政府。
并不矛盾。首先,维护清政府和批判封建专制并不对立。
封建君主专制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知识点梳理
时间: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为学术界一种革新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的先导。
(1)背景:①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面临,统治出现危机。②清政府内部洋务派的形成(2)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
(3)时间:19世纪60---90年代(4)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①前期兴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第一家----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规模最大--------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②后期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开平煤矿------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轮船招商局------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5)评价:①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②对我国早期现代化起推动作用③在客观上既刺激了的发展,又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
背景:1.社会危机严重①民族危机(直接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②统治危机:财政危机激化政治危机。2.社会基础:19世纪末,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包括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3.思想基础:19世纪6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及90年代康梁维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和维新派同顽固势力的论战。4.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政治团体的形成。变法过程:第一阶段——康、梁等维新思想的传播(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第二阶段——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活动(1895年——揭开序幕;论战、创办报纸、设立学会、学堂、施纲。)第三阶段——百日维新(1898)(高潮)戊戌变法的内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政治方面: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方面: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文化教育方面:设立中小学堂,京师大学堂;准许设报馆,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军事方面:精练陆军,扩建海军。戊戌变法的意义:①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奔走呼号,提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具有爱国性。②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实行,在当时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性。③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具有启蒙性。结果:失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①客观上:反动势力强大。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②主观上:A.维新派缺乏坚强领导核心; B.脱离群众,依靠的皇帝没有实权;
C.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 D.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教训: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一、背景:《》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二、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邹容、陈天华、章炳麟)三、领导力量:四、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五、准备: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思想的确立1905年,孙中山联合革命力量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其革命纲领是: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它是中国资产阶级提出的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机关刊物是《民报》“三民主义”有新旧之分,旧“三民主义” 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它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六、高潮: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攻占汉口和汉阳,辛亥革命取得初步胜利。1912年元旦,独立各省代表在南京选举产生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定了《》,选举了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并确定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七、结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失败。八、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2)其它原因:帝国主义的破坏;没有充分发动群众。九、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十、认识: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相似的试题还有:
()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
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后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的这些官员被称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清朝中期,内外交困,对如何摆脱困境,统治阶级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1.材料中提到的“统治阶级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是指哪一派?他们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发动了什么运动?前、后期各提出了什么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们是否达到了目的?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戊戌变法的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