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的炮声标志着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开始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甘肃法制报
甘肃农民报
甘肃经济报
十月革命的炮声怎样传到中国
  1917年11月俄国发生的十月革命,是震撼世界的伟大的历史事件。俄国无产阶级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组织广大农民、士兵,以革命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成功地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它不仅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而且对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那么,在当时十月革命是怎样传到中国的?这个反映又有多大呢?
  中国驻俄使馆从一开办就经常向我国北洋政府外交部发回当时俄国的各种消息。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中国驻俄国公使刘镜人奉北洋政府之命,于3月30日在俄首都彼得格勒(今圣彼得堡)会见了俄国临时政府外交部副部长,宣布承认临时政府。之后,刘镜人不断从彼得格勒发回关于俄国政局的电报。
  日,&十月革命&爆发当天,刘镜人在致北京政府外交部的电报中说:&近俄内争益烈,广义派势力益张,要求操政权,主和议,并以暴动相挟制。政府力弱,镇压为难,恐变在旦夕。&发报时起义正在酝酿中,尚未爆发。电报中说的&广义派&,就是布尔什维克。
  11月8日,刘镜人又发了一封电报,报告了起义的消息:&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府命令非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现城内各机关尽归革党掌握,民间尚无骚扰情事。&这封电报对起义经过作了详细报告。
  在此后一段时间里,刘镜人连续发电报给外交部,报告俄国革命进展。
  中国政府通过驻俄公使的电报,对俄国政局变化有了一个大致了解。但这些电报的内容,只有少数官员知道。大多数老百姓并不知道,他们主要靠随后的报刊,从当时的《民国日报》、《申报》、《晨钟报》和一些杂志等发表的报道中,了解俄国发生的十月革命。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第三天即11月10日,国民党的上海《民国日报》以&突如其来之俄国大政变,临时政府已推翻&为标题,对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作了简要报道。长沙《大公报》在12月6日的新闻栏中,对&俄国政变中心之兵工委员会&作了进一步介绍。《广东中华日报》12月28日的新闻报道了《李宁(列宁)取得胜利的原因》。《劳动》杂志还刊载《俄罗斯社会革命之先锋李宁(列宁)事略》。当然,当时中国报刊关于十月革命的报道是零星的、断断续续的。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一段时间,中国各界对此褒贬不一,有的表示难以接受,有的却大加赞扬。
  最积极地宣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代表人是李大钊。李大钊在俄国二月革命后就写了许多文章,分析了这场革命的原因及意义。
  李大钊在为传播马克思主义而呕心沥血奋斗的一生中,实践了他的誓言:&勇往奋进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殚精痒力以成之&,&虽至势穷力尽,卒无变志灰心&,为共产党人树立了光辉典范。
  1918年春,孙中山在会见日本和印度记者时要求承认苏俄,并号召广泛宣传十月革命思想。
  日,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创刊号《创刊宣言》中,也热烈地赞扬了十月革命。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俄国革命的道路呢?这一点,毛泽东同志作了最好的概括。他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举行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过去蕴藏在地下为外国人所看不见的伟大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精力,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之下,像火山一样突然爆发出来,中国人和全人类对俄国人都另眼相看了。这时,也只是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自此,中国人民走上马克思列宁主义道路。对此,忠于马列主义的人士是始终不悔的。
  据人民网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声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里的炮响是从哪里发出的?_百度知道
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声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里的炮响是从哪里发出的?
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7条回答
接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示。7日晚9时45分,发出进攻冬宫的信号,奉命开炮,停泊在彼得格勒的涅瓦河畔,占领尼古拉耶夫桥。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是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巡洋舰。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1917年十月革命前夕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解析】“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是十月革命的象征。“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成为十月革命的象征
炮击克里姆林宫
谁说今天是马克思,谁就是下列三个情况之一:在某个位置上只能硬着头皮承认,骗子,与智障
后来矮子只放了一个:我反对一人兼任两个竹席干掉小华自己当了竹席的屁就灭亡了马克思
犹太人蛊惑人心的东西。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十月革命那“一声炮响”的神话传说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这是毛泽东一个很著名的论断,发表在日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的纪念大会上。他所提的这一声炮响指的是俄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的攻打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的炮声,这一关键的炮声已经成为了十月革命的象征。苏联《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一书中就这样写道:“10月25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向冬宫轰击的炮声,宣告了新纪元即伟大社会主义革命纪元的开始。”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静静停泊在涅瓦河岸畔尼古拉耶夫桥下,距离冬宫约一公里左右。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原为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三大著名巡洋舰之一(另两艘是“瓦兰吉亚”号和“波将金”号),舰长124米,宽16.8米,这艘巡洋舰1900年5月下水,1903年编入俄国海军舰队战斗序列,1905年参加日俄战争,在对马海战中遭到日本重本重创,飘荡到菲律宾,于1906年返回到彼得堡北部喀琅施塔得港大修,随后参加一战,1916年底遍体鳞伤额阿芙乐尔号被拖进彼得堡的俄法工厂大修。
照片是日俄战争期间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布尔什维克早期的成分并不是工农大众,而是以反对一战的士兵为主体,决定发动武装夺权的时候,它并没有自己的军队,主要依靠的军事力量有三股:第一、各个工厂的工人赤卫队;第二、临时政府可能倒戈的卫戍部队;第三、波罗的海舰队的水兵。由于前两者不是十分靠谱,布尔什维克把最大的精力放在动员水兵上。
缺少弹药的布尔什维克认为争取到这艘著名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有助于其他军舰站到自己这一方来,但是昂视这艘船在大修,编制为600多人的战舰上实际上没多少人,弹药装备都不充足,根本不具备下水战斗的能力。但是船上有一个叫别雷舍夫的机械师,对布尔什维克表现得最为积极。日,在布尔什维克决定起义的前一天,彼得格勒工兵苏维埃军事革命委员会主席波德沃伊斯基委托负责水兵工作的卢舍维奇代签任命别雷舍夫为“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委员,并命令他将军舰开到尼古拉大桥,恢复桥上被临时政府的士官生队伍切断的交通,保证赤卫队能通过。
别雷舍夫后来回忆,他是10月25日凌晨3时30分靠近的尼古拉大桥,守桥的士官生已经不见了,他也没有将船再靠近,再进大炮就打不到冬宫了,这艘战舰就一直停在那里。
问题是阿芙乐尔号舰上的电台在10月25日上午10时已经发表了列宁起草的《告俄国公民书》,声称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了,国家政权已经转移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后来布尔什维克编年就将日上午10时作为十月革命的成功之日。
但是历史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10月25日10时,革命不但没有成功,而且前途未卜。军事革命委员会集中起来的部队还在冬宫门外与宫内正在开会的临时政府部长们对峙呢。直到晚上6点30分,军事革命委员会才给临时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他们20分钟之内投降,否则就命令“阿芙乐尔号”炮击冬宫。
从史实上看,“阿芙乐尔”号的炮击是军事威胁,而不是后来布尔什维克说的那样是总攻开始,临时政府并没有接受这个最后通牒,而是继续排兵布阵,晚上9点临时政府还向彼得格勒居民发出呼吁:“绝不屈服于炮击的威胁,只能把权力交给立宪会议。”于是,军事革命委员会下命令让彼得—保罗要塞和“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向冬宫开炮。但是,根据历史资料,彼得-保罗要塞没有开炮,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只是发了一个空炮,这一炮只是号炮,因为当时彼得格勒居民每天正午12点要根据这一炮声对表,但是由于但是不是中午,炮发射不出来,当时安东诺夫回忆,在炮打不响的情况下他跑到冬宫外的作战指挥部,冬宫周围已经打起来,直到晚上10点多,阿芙乐尔号才打出了这一发空炮。
这里面有几个问题很明确:第一、阿芙乐尔号开的是空炮,并且炮声只是用于威胁,而不是总攻;第二、开炮威胁时当时布尔什维克负责具体行动的领导人决定的,并不是苏共党中央作出的“开辟新纪元”的重大举措;第三,实际攻打冬宫过程中是水兵、赤卫队先动手了,而后才有炮声,第四、攻打冬宫只是一场和平的逼宫,并不是什么真正的战斗,即使是真的战争,在当时情况下,一声炮响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第五、开炮只是一个孤立行动,实际上当时阿芙乐尔号已经失去了和指挥部之间的联系,更不意味着十月革命的最后胜利,因为临时政府的部长们是在空炮打出的四个多小时之后才被捕的。
耐心寻味的还有的一点,在十月革命后的第二天,资产阶级的各大报刊强烈谴责布尔什维克居然用大炮宏达这座具有历史意义,里面有着无数文物和珍宝的宫殿,为此,别雷舍夫还率领舰上的官兵写信给《真理报》,在日全信发表,向彼得格勒的全体公民保证开的是空炮,敌人在造谣,挑拨离间,如果真开炮冬宫和周围的建筑早就化身火海了。
“阿芙乐尔号”的炮声不可能作为攻打冬宫的总信号,还有另一个证明,就是当时攻打冬宫的指挥部,既不是在传说的斯莫尔尼宫,也不是在阿芙乐尔号,而是在冬宫正对面,涅瓦河另一侧的彼得-保罗要塞。总信号当时是由这个要塞来发出,但是大炮出故障没发出来,后来改为挂红灯,但是红灯又因为太小没被大家看到,夺取冬宫实际上是在没有总攻信号的情况下发生的。
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的传说是如何被歪曲塑造出来的呢?斯大林时期开始美化宣传这一炮声,他强调的是两个重点,第一、这一总攻的炮声是“列宁和他的亲密战友斯大林”一同策划的;第二、这一炮声不但摧毁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而且震撼了世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苏联著名漫画家库克雷尼克赛油画《“阿芙乐尔”的炮声》
实际上在列宁关于十月革命胜利的讲话里没有一个字提到“阿芙乐尔”的炮声,所有参加过攻打冬宫的布尔什维克的回忆中也没有讲到过总攻信号是“阿芙乐尔”的炮声。20世纪20年代罗姆拍摄的电影《列宁在十月》将炮声与总攻联系到一起,最早的文字表达则是苏联二三十年代著名历史学家雅罗斯拉夫斯基的《联共(布)简史》写道炮声开辟新时代,后来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才将这一神话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阿芙乐尔”意为“黎明”或“曙光”,在罗马神话中,“阿芙乐尔”是司晨女神,她唤醒人们,送来曙光。这一寓意也很容易被象征化和符号化。
这艘战舰实际上在1917年根本不具备作战能力,因为在十月革命后的1918年,他上面所有的设备都被拆下来卖给了伏尔加河航运公司,这艘战舰后来在整个二战期间都停泊在列宁格勒郊区的奥伦堡,没有参加过一次战斗。1948年苏联当局才想起它,在这一年11月7日把它永远的停泊在了涅瓦河上,炮口对着冬宫。在十月革命当天被任命为这艘战舰布尔什维克委员的别雷舍夫并没有和这艘战舰永垂不朽,因为除了伟大领袖,其他都是集体主义中的小人物,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很快就解散了原来旧的沙俄时代的海军,“阿芙乐尔”号的官兵被遣散,只留下40多人看守战舰,别雷舍夫本人被复员到了伊万诺福——沃兹涅先斯克省的一家工厂当工人,后来辗转回到彼得堡,1974年他在默默无闻中去世。
这就是被神话依旧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的历史,无独有偶,一切读山寨苏联的中共,也将嘉兴那艘湖上的游船供奉起来,这种船的意向也有着历史某种暗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文章阅读数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人类社会留下五具水晶棺
作者:&&&& 12:44
转帖: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人类社会留下五具水晶棺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不仅给人类带来一种崭新的专制制度,也同时带来一种极具创意的葬具——水晶棺。人类历史上第一具水晶棺是供奉列宁的。他缔造了无产阶级专政(实际上是“党专政”),从巨掌中释放出雷电、烈火与旷世大饥馑,是共产始皇帝,自然应该以不朽之躯光照万代。用天然水晶制棺,绝非易事。按照苏俄早期的技术条件,估计也就是称之为人造水晶的高铅玻璃。更困难的是遗体防腐:既要瞻仰,便不能像古埃及木乃伊那般用香料麻布缠裹起来,还要保持庄严安详,栩栩如生。奉命参与其事的医生们害怕试验失败惨遭不测,一个个虚与委蛇。惟有一名犹太籍生物化学家泽巴尔斯基同志敢冒风险,配制出一种神奇防腐液。从此,他便成了已故领袖的首席御医,年年岁岁与尸身为伴。每周两次开棺,把遗体送进消毒室检查、涂药。每十八个月把遗体放入防腐液浸泡两周。然而遗体之腐烂不可阻止,上世纪三十年代,替换了部分开始腐烂的皮肤和双手指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逼近莫斯科,列宁遗体被送上一列装甲火车,紧急转移到西伯利亚油田。泽巴尔斯基和他的同事们充分利用了“天高皇帝远”的自由,施行了一次奇迹般的“青春疗法”:他们清除了列宁皮肤上的色斑,填高了已塌陷的鼻子和眼睛,以至於战争结束返回莫斯科后,人们感觉列宁的容貌似乎比刚去世时还年轻。惜乎好景不长,尸体继续腐烂,只好再截去一条腿和部分左手,代以假肢。至六十年代,遗体再次大面积腐烂,势不可挡,即便像致力于核弹、航天研究那般不惜工本,也莫可奈何。不得不将头颅取下,安装在人造躯体上。手术精湛,天衣无缝。没人能看出丝毫破绽。因保护列宁遗体厥功甚伟,泽巴尔斯基先后被赐封了一大堆名号勋章。斯大林多疑。列宁的其他近侍,如列宁陵墓指挥部的几任司令,包括列宁早期的卫队长,先后被秘密处决。一位与泽巴尔斯基亲密合作的著名教授也神秘死亡。在忠实守护列宁遗体25年之后,泽巴尔斯基也成了克里姆林宫“锦衣卫”的下一个猎物。斯大林在报告上批示:“在没有找到可靠的替代人选之前,不要动手。”自然,被克格勃惦记上了的泽巴尔斯基最终也未能逃脱厄运,但没有杀头,仅仅是被捕入狱。他的儿子小泽巴尔斯基奉旨接班,先后参加了斯大林、胡志明、金日成等一干共产领袖的遗体保存,成为一代“偶像制作大师”。斯大林去见马克思时,老泽巴尔斯基还在吃牢饭,但他所发明的神奇防腐液和遗体处理秘技却流传下来。斯大林停止呼吸两小时後,遗体就被送到列宁墓下面的特别生物实验室进行解剖和初步处理,然後再运去参加规模盛大的追悼仪式。其后,防腐处理进行了三个月,同时赶制出新水晶棺。由於初期防腐处理及时,斯大林遗体状况绝佳,本当永垂不朽,却不料八年后的1961年深秋,为了加速推行“非斯大林化”,苏共22大正式通过决议,将斯大林遗体移出列宁墓。此时,已是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第六个年头了。克里姆林宫卫队开启水晶棺,把斯大林请出来,安放到一个普通木棺内。匆忙之中,没忘记把元帅礼服上的黄金纽扣换成铜的。遗体覆以黑纱,露出脸和半个胸部。然后钉上棺盖,由八名军官抬到克里姆林宫红墙下一个刚掘出的土坑边。简短默哀后,埋进墓穴。有人证实,新土上又倾倒了几车混凝土。那意思是永远埋葬,再也不可能爬出来了。多年后,一位当时在现场的守墓士兵来到《共青团真理报》编辑部,披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轶事:就在迁葬那晚,红场上聚集了大批斯大林的格鲁吉亚老乡,打算阻止迁葬行动。情绪激动的老乡们冲到陵墓前,与守墓士兵们扭打,抢夺枪支。精锐的“捷尔仁斯基师”紧急出动,“像扔柴禾一般,把在场的格鲁吉亚人统统扔上卡车;洒水车则将死者血迹冲洗干净。”奴隶为暴君打抱不平,却又遭习惯性野蛮弹压,这真是双重的悲剧,委实令人无言以对而唯有叹息。水晶棺俨然成为共产帝国之祖制,就连以简朴著称的胡志明也不能不躬行如仪。胡撒手尘寰是在越南战争结束之前的1969年初秋,有幸没看到数百万民众投奔怒海的最后一幕。据估计,出逃者中只有半数抵达了自由的彼岸,另外一半因饥饿、脱水、风浪、船只损坏或海盗攻击而命丧大海。早在胡志明逝世前两年,越共高层就秘密派出专家组远赴苏联,接受列宁陵墓研究院专家培训,掌握了人死之后最初二十小时防腐绝技。胡病危期间,苏联专家组便赶到河内,准备随时伺候。胡刚咽气,装载遗体的车队便开出主席府,驶离首都。适逢战时,为躲避美国飞机猛烈空袭,军队在距河内三十公里的某处热带丛林中抢建了一座临时地宫。在这个代号为75A的秘密基地内,专家们取出死者全部内脏,清洗了整个循环系统,直至每一根毛细血管,然后整容、定型,移入水晶棺。动作之快,真正是尸骨未寒。由是之故,胡志明遗体状况远较列宁及后来的毛泽东为好,与斯大林不相伯仲。始料未及的是,这个临时地宫附近居然发现了美军伞兵。虽合乎逻辑的判断是搜寻失踪的飞行员,但亦不敢掉以轻心,连忙再次转移。新的避难所建在一山洞里,距75A基地约七十公里,代号为K84。为保密计,运送水晶棺的装甲车只在夜间行动。为躲避美军空中巡视,每修筑一段山路,就让装甲车走一段,随即连夜将这段山路毁掉,恢复原植被。如此走走停停,夜行昼匿,耗时十余天,装甲车才走完这段并不漫长的路程。这次密林转移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情感,实令人感叹。三年半后,1973年初,美越巴黎和谈达成协议,胡志明遗体再次迁回75A。再两年后,官式陵墓落成,胡志明躺在水晶棺里返回首部河内,永享香烟。在胡志明水晶棺里,他的脚边,放置了一双用废旧轮胎制作的“抗战鞋”,以示死者生前之克俭。(这与毛泽东穿了几十年打了73个补丁的睡衣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以举国之力建造的陵墓、水晶棺以及尸身防腐的巨额费用,不能不使人生出某种反讽,并联想起另一类棺材,那些属於赤贫者、被屠戮者、被驱策而枉死者、被剥夺被凌辱者的最后长眠之所。韩战期间有一种“布棺材”。战死的中国军人,一般就地掩埋。布棺材是一人形单层白布套,中间开缝,一边系带。人刚死,尸身柔软,用布棺材摆弄好了,就象是一堆堆白面袋。一位军队文化教员回忆道:“覆盖在布棺材上只有薄薄一层土,两三寸左右。下雨天,每个低矮的小坟头四周汪著淡红的血水。大雨滂沱时,就溅起粉红色水珠。雨水浸泡着尸体,经久仍流出淡红的血,奇怪极了,惨极了……”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战争环境,不得已而为之。按当时规定,只有战斗英雄、团以上干部、立过一等功的营级干部必须运回国安葬,其余的,就都“青山处处埋忠骨”了。毛泽东时代,饿死、累死的右派、反革命一般没有棺材,挖个坑、盖点土就算很“革命人道主义”。开头还插一块木牌子,写上“劳教人员某某”之墓,后来死人多了,来不及一个个埋,就一批批埋。有的劳改农场用推土机挖大坑,一层一层地,就象纳粹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那么摞起来埋。杀人不当回事,随便安个罪名,拖出去就毙了,每次还要全体列队观礼。见多了,生死就无所谓了。被杀的人也坦然,说,“我们死了有个好棺材——狼肚皮!”山上狼多,枪毙了的人草草埋点土,都被野狼掏出来吃了,此谓“狼肚皮棺材”。虽为黑色幽默之语,但确凿装过无数死者。胡志明是杀人百万级的,毛泽东是杀人千万级的,至少在人数上超过了斯大林,自然更加“伟大”,是更应该享用水晶棺的。毛泽东驾崩之后,中央“一号工程”紧急下达:赶制水晶棺,以供万世瞻仰。上面只是一句话,下面可就为难死了:世上仅苏联有制造水晶棺的经验,可现在不相往来,上哪儿打听去呢?有人记起孙中山逝世时,曾向苏联订购了一具水晶棺,没用上,便寻到香山公园某库房,找到这具尘封已久的水晶棺。一看之下,大失所望:不过是镀镍钢框架玻璃棺,哪里是什么水晶!而且玻璃不厚,易破碎,密封隔热性能都不好。据驻外使馆提供的资讯,列宁、胡志明的水晶棺也是金属框架支撑,还有光学缺陷,看来也不是真正的水晶。称之为水晶棺,不过是特种玻璃的一种过誉之词。但是,“一号工程”明确指令的是“一个世界一流的水晶棺”,谁又敢降格以求,用特种玻璃取代?於是,“水晶棺”这一美称这一传说这一关於肉身不朽的痴迷,因一位绝代君王之死而不敢不成为现实。水晶,古老又稀有,亦称“水精”、“水玉”。透明石英的结晶体。硬度为7,殊难加工。过去,珠宝商查验水晶,皆手持一小钢锉,刻不出划痕者方为真品。一颗宝石级珍珠之长成不过需时数年,水晶却需数百年甚至数千万年。水晶尚有一神奇特性——吸收阳光,储存的阳光越充足越是灿烂。因其贵重、佳美、奇异,遂成为制作名贵首饰的材料,水晶钻石便是其中之极品。材质比较钻石经济,却视觉上又如钻石般光艳夺目。全世界顶级“水钻”出产於莱茵河北岸,叫做奥地利施华洛钻,简称奥钻。与之一河相隔的捷克钻也算是名钻,但吸引阳光能力不如奥钻,不如奥地利钻璀璨炫目。一具棺材之所需,可制作上亿颗水钻了吧?那些年,用中国人自己的话来说,“国民经济已到了崩溃的边沿”。天然水晶蕴藏量极为有限。南美巴西独占全球总量百分之九十,剩下的零头,分散於包括中国在内的三十几个国家,其稀少可想而知了。中国最好的水晶集中在江苏东海县105矿,是一个保密单位,因天然水晶是国防战略物资。既是御制水晶棺,则无所不尽其极,所用矿石要晶莹剔透,无丝毫杂质,每立方米所含气泡还不能超过2个。在军队看守下,选矿工人们不眠不休,从数万块矿石里一块块精选出超级水晶32吨,用飞机火车分批送至北京。研制工作交付给北京、上海和锦州三个保密工厂协同完成。为稳妥起见,试制时没敢用天然水晶,而以K9人造水晶代替。昏天黑地的5个月后,北京玻璃总厂试制的1号棺送交审查。博物馆大展厅,水晶棺里是一个穿好衣服的人体模型,头是毛的石膏像。灯光亮起,不料棺壁上出现了几个映像。中央领导们紧张了,转过来再转过去,说“怎么看见有五个‘红太阳’啊?这个问题一定得解决。我们只能有一个‘红太阳’。”当然只能有一个“红太阳”!一号棺材被否定。紧接着的二号棺也失败在“红太阳”的数目上。天无二日,自古皆然。但连影儿也不能有,就有点象笑话了。经不懈努力,三号棺终於成功。“红太阳”不仅活着是唯一的,死后也是唯一的。接下来,就是用昂贵的天然水晶真刀真枪地做四号棺了。天然水晶很小,眼镜片大小的也罕见。制造超大型水晶板材,全世界也没有成熟工艺。情急之中,只好祭出“蚂蚁啃骨头”之看家本事。先把水晶研磨成粉状,再把水晶粉熔炼成几厘米见方的小块,最后把小水晶块一块块往大里熔接。水晶熔点超过钢铁,高达摄氏1700度,必须在熔化的一瞬间完成焊接,若参入一个气泡或一丝杂质,那就意味着整块水晶大板完全报废。这种高温高难度高政治风险的超级工艺,无人敢於一试。在反复动员下,一位石姓老技工斗胆走上了操作位置。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都明白:他必定是三代工农出身,他所熔焊的超纯度水晶,用显微镜也找不出丝毫疵瑕。1700度的高温下,他紧盯焊缝精心操作,厚厚的金属防护服上青烟缭绕,还有专人往身上浇水。后来敢上手的人多了,进度这才加快。但每次的熔焊量以克计,而整个水晶棺重约两吨。工人们说,越往后,人的胆子就越小,生怕出现一丝杂质而前功尽弃。1977年毛泽东逝世周年前夕,一具世界史上名副其实的水晶棺终於制成。此为四号棺。为了应付地震、战争、破坏、损耗等意外事件,又制做了五号棺。最终完成的水晶棺,实际的长、宽、高数据,精确到百分之一毫米,不到一根头发丝粗细。为保证呈梯形的棺体能真空拼接,其板材长宽之比允许误差为万分之一。水晶棺石英纯度达到了“六个九”——99.9999%,即杂质含量为百万分之一。这种水晶棺,全世界从来没人再也没人能做出来,从亘古直到永远。毛的水晶棺,除北京玻璃总厂的这先后五具,上海、四川等地还自行制做了二十余具,以表达对已故君王的抑制不住的热爱。所有这些水晶棺奇迹,皆指向一个最终的奇迹——肉身不朽。遗憾的是,此一终极关怀已不可能实现——毛泽东逝世当日,遗体只进行了一般性防腐处理。按照中央最上层最初安排,遗体将在吊唁活动结束后火化。因毛生前曾号召火葬,并带头在文告上签字画押。始料不及的是,内部党争激烈,次日又做出“永垂不朽”的决议。朝令夕改,这就给紧急召来的专家学者们出了天大难题——要长期防腐,须死后两小时取出内脏,并把全身血管,包括毛细血管洗净,然后注入防腐剂。现在血液没有及时放掉,要做长期防腐为时已晚。别无他方,御医们只好立即往遗体里灌注常规性防腐剂福尔马林。灌到文献要求的16升,无人敢叫停,一直把毛尸灌得全身肿胀,表皮光亮,防腐液如汗水从毛孔中渗出。此刻的毛,形象怪诞,全身肿胀,脸如气球,颈头同粗,两耳外翘。毛的贴身秘书张玉凤指责道:“你们把主席搞成这个样子,中央能同意吗?”如寒冰般凝结的气氛中,有人吓得几乎虚脱。於是,人们又用毛巾垫上棉花揉挤毛的脸和脖颈,试图将液体挤到深部和胸腔里去。有位年轻医生用力稍大,把脸右侧皮肤擦掉一小块,吓得浑身发抖。多亏一沉着冷静的老专家,用棉花棒沾上凡士林和黄色颜料细心涂抹,总算看不出来了。经长时间揉挤,毛面部退肿,两耳外翘已不明显,颈部还粗。但灾难总算过去,勉强可供瞻仰了。接下来,就应该对遗体进行永久保存的处理了。遗体保护小组的专家们完全束手无策。本应向苏联讨教,但苏联是毛生前反目痛恨的“修正主义”,水火不容。於是,只好转而向其“真传弟子”越南共产党求助。越南人不仅掌握了苏联遗体防腐的全套秘笈,且出於蓝而青於蓝。在中苏破裂过程中,越南一向骑墙。这次故伎重演,只传授初期保存技术,中期和长期技术则秘而不宣。既给了中国面子,又不致得罪苏联。如此,只有“自力更生”了。高层一声令下,一批处於被监视劳改状态的专家学者即刻“解放”。有人上午还在“五七干校”放牛啃窝头,下午就被紧急装上飞机,到北京方知所为何故。列宁遗体,二十年后开始大面积腐败,四十年后烂光,仅剩一颗头颅。毛已陈尸三十余年,大约也烂得差不多了吧?对此,据说北京已有万全之策,早就做了一真假莫辩的蜡像,腐烂光了又如何?一样可以继续愚民。毛泽东去世十八年后,金日成也骤然辞世。他不独是朝鲜人民的金太阳,也是世界革命的伟大领袖,自然应盛敛於水晶棺,以光照千秋。金日成遗体防腐处理耗资100万美元,每年维护保养费80万美元。其陵寝“锦绣山纪念宫”造价8亿9千万美元。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这笔费用可购买玉米600万吨。以同期朝鲜饿死人口300万计,平均每人两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带来了五具水晶棺材,祸害了万千生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月革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