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博弈 matlab程序与一般博弈有什么异同之处

苹果/安卓/wp
苹果/安卓/wp
今日: 1|主题: 2277|发帖排名第 91 位
【本版紧急招募版主,有意者请站内消息观世鹰,或者直接点击上方“申请版主”按钮进行申请】
& && &欢迎大家来到人大经济论坛博弈论版块,希望这里能成为大家温暖的家!为了这个家能够发展的更远更大,请这里的每个成员都能遵守我们的规则,为别人也为自己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气氛!为了使您在论坛的浏览更加方便快捷,在发贴时或回复前请先阅读此版规。
& && & 一、本版内容
& && &本版包括两个子版块:博弈论上传下载区和信息经济学。博弈论上传下载区提供博弈论相关资料的下载与上传,根据资源内容,将资料分类为期刊论文、教材讲义、应用实例和其它,方便会员下载。信息经济学是信息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信息的经济现象及其运动变化特征的科学,其研究从一开始就有两条主线:一是以弗里兹·马克卢普(Fritz Machlup)和马克·尤里·波拉特(Mac Uri Porat)为创始人的宏观信息经济学;二是以斯蒂格勒和阿罗为最早研究者的西方信息经济学、微观信息经济学。
& && &我们也对本版帖子进行了简单分类,包括文献讨论、合作博弈、演化博弈、教与学、学以致用和学科前沿。
& &&& 二、本版功能和服务
& &&&1、资料上传下载
& &&&2、按分类发帖
& &&&3、本版提供最新好贴、最多浏览帖及待回答帖。
& &&&4、帖子右边有版主推荐的好帖。
& &&&5、本版可以填写学习心得,并允许别人浏览。
& &&&三、游戏规则和管理机制
& &&&1、提供学习资料者有奖,用博弈论解释现实问题、应用于理论研究者更加有奖。申请奖励请发站内信给版主!
& &&&2、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营造良好交易环境,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发表对任何个人和集体攻击性言论,版主有权利直接删除。
& &&&3、本版是博弈论学习交流的地方,请勿就政治、种族、民族问题和国内外关系等与博弈论无关的内容在此发表见解。版主有权对此类贴进行关闭或删除处理。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博弈论相关的资料上传下载
2084 / 34719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从一开始就有两条主线。
一是以弗里兹·马克卢普(Fritz Machlup)和马克·尤里·波拉特(Mac Uri Porat)为创始人的宏观信息经济学。
二是以斯蒂格勒和阿罗为最早研究者的西方信息经济学、微观信息经济学。版主:
582 / 3426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 [回帖奖励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昨天&20:33 发表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 [已解决]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 [悬赏 20 个论坛币]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 [悬赏 50 个论坛币]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最后回复:
论坛好贴推荐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为做大做强论坛,本站接受风险投资商咨询,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合作咨询电话:(010)
广告合作电话:(刘老师)
投诉电话:(010)
不良信息处理电话:(010)
京ICP证090565号
京公网安备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太极博弈原理-第9页,小说在线阅读-爱奇电子书
>>>太极博弈原理第9页
个性阅读设置
太极博弈原理第9页
小说:作者:紫钦天字数:每页2万字|
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你有一定的社会资源,有一定的感情经历,要玩耍一段感情,对他们来说,可谓易如反掌。要不要玩,视乎他们对各方面的权衡,例如玩弄的代价。――男女都是一样的,欲望乃万恶之源。选择,即是欲望!(2)“女人不能为了结婚而结婚。三十多岁,很优秀的一个女人,刚刚和男朋友分手,但她一直坚持要找到一个相爱的人才结婚。结果不到半年,她的缘分就来了,很快就结婚了,现在过得很幸福。”笔者注:――你们心中是否觉得很有温暖感?可是你们要知道,上天是否会像故事中主人公的一样眷顾着你?就好比当你还没成为弱势群体的时候,你是否沉溺在报纸杂志中那一个个捐款救人的故事?当你真正需要得到帮助的时候,有多少人愿意伸出援手呢?――那是因为你不一定拥有别人的幸运!――从策略上去谈,三十岁之前的男人有几个有物质基础的?除非是富二代和官二代,男人的潜力是要挖掘的,能不能找到一支潜力股,就看各位MM的判断力。一旦剩下来,随着岁月带来的威胁,很难找到自己理想的人结婚的。到时候看着人家小两口卿卿我我的。心里是什么滋味?比如一个单位,如果来的女孩子今年没人追的话,那下一年来的男孩子一般都不会去追她(读者想想为什么)。所以很多年过30的,怎么办?是等着相亲吗,是等着被介绍吗?(3)“人过了25岁,已工作几年,也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少了一点幻想,应清晰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以自身条件,又能遇到什么样的人。要么晚结婚,要么合适就结婚,不合适就不要结婚。”笔者注:――这个说法基本上是废话,关键是什么叫合适与不合适,你怎样选择才是合适的,你的选择是不是会变化的,对方是不是一直被你选择的?!所以当你仅仅有这个层次的认识的时候,你只有等,和难以避免面对与很多家庭一样的矛盾。(4)“然而,想到如果真的到了三十岁,会不会就这样嫁掉了呢?年到三十,没有男朋友,家里人都着急,于是在某年的元旦结了婚。一位年轻的女生,在武汉,深圳等全国各地的走,于是练就了超强的业务能力,可是结婚的时候,她却辞了工作,而如今,回了农村,嫁给了一个离过婚,有个孩子的男人,整日洗衣做饭,种田。于是她在埋怨,“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这或许就是关于三十岁的诅咒。曾经,我们说,嫁一个人,如果不能共同的改善生活,而是让婚后的生活,过的比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还潦倒,还悲苦,那么宁愿不嫁吧!”笔者注:――深层的想法不在于是不是三十岁要不要嫁的问题,而是你如何去选择,你是否都有足够的能力,眼观去判断,去掌控以后生活的变数。如果你选择错了,无论你何时结婚都是杯具的;但是你又如何保证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呢?(5)某一媒体主编有这么一段话:“30岁,不做打折品!之前看过一本书,说的是一位地产大亨去世前留给女儿的一封信,里面有一条让我记忆很深刻,大致意思是:28岁前不要考虑结婚的事,因为在此之前你的眼界和人脉都还不够开阔,过早的婚姻会留有遗憾……我倒不是说28岁前结婚就都是不成熟的表现,只是,如果你现在接近30岁,又刚好没有结婚,那么,千万不要为了摆脱单身就急匆匆把自己搓堆儿处理了。优质的女人,任何时候都不是打折品!当然,这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优质”,绝对是经过雕琢的,这把刻刀就是努力、勤勉、乐观、积极……”笔者注:大家都说,多好多美的文章呀!!!――应该说,多么美好的幻想呀。笔者要告诉各位,没有最合适的,只有更合适的。如果一个人在不断地追求(特指感情上),说得好听一点叫做品味高,说得不好听一点叫做欲求难消。请大家想想,这段话的在什么场合不适用呢?你不是一个打折品,前提必定是有多人在选择你。你的环境要是缺少接触人的机会,你怎么努力都是白费徒劳的。你的努力仅仅直接是改变你的环境与平台!现实告诉我们,对方选择他/她,而不是你,不是因为你比他们差劲,而是他没有接触到你。从商业角度来说,就是需求关系决定价格,也就是即使是名贵的高丽参,在高丽国里比贱土还要贱,一个猪八戒在女儿国里依然能娶到一位貌若天仙的女人。――你们再想想,如果能成立,究竟会发生在谁身上?明星可以这么想,名人可以这么想,在前台上的媒体人这么想,人缘非常广的人可以这么想,唯独平凡的你不能这么想!○什么叫选择?选择,简单来说就是“门当户对”,“木门对木门,竹门对竹门。”――有很多人狭义地认为是家庭背景相称。可是你们想想,为什么要指家庭背景呢,这种说法是基于什么立场的呢?其实“木门对木门,竹门对竹门”指的是让两个人走在一起,能接轨接驳在一起(以门作为比喻)的所有因素:两个人的婚恋观,两个人的世界观,两个人的人生观,家庭因素的氛围,观念……这些因素的综合状况。(阅读提示:使用太极归宗方法,抽象化理解)要做到最佳选择,你必须是一个非常而且十分智慧的人,能洞悉各个选择对象的情况,并且掌握对方日后变化的心。――可是,谁能有半点把握可以做到这点呢?女人无所谓正派,正派是因为所受的诱惑不够;男人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低。○放弃即是大智慧如果你不具有这种智慧,你怎么得到幸福?要么,你们是一对非常幸运的人,上天非常眷顾地安排你们活在一个没有诱惑或者诱惑不是很大的环境里面。要么,你们是一对单纯的人,笨的人,心态很好的人――懂得放弃。――爱情就像是海滩上的贝壳――不要捡最大的,也不要捡最漂亮的,也不一定是你最喜欢的。捡到了,就要喜欢它,拣到了就永远不要再去海滩。天长地久是有的,前提是要找到认为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也就是冥冥中注定的那一个。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谈何容易?你或许在40岁的时能找到,你在20多岁时就不得不结婚;在三四十岁时找到了却又不得不放弃。可是更重要的是,你没有走完整个人生路,你怎么知道对方就是你的命中注定呢?所以捡到了就要喜欢它!――在麦田中走的人最佳的心态应该是:当我走在某一颗麦粒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颗又大又饱满(无论这种又大又饱满的概念是走过第一颗之后对比获得抑或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取而得,更甚的是把第一颗认为又大又饱满),我选择了,并且我怀着它往前走,不再对比其他。正如在博弈论里面,两个聪明,精打细算的人对弈,往往是得不到最佳的方案,唯独两个看起来笨笨的,愿意吃亏的,愿意放弃的人,才能取得共赢!选择,一开始一般都是理想的,比如,你理想的对象是什么什么样,但是经过不停的选择之后,你会逐步作出微调,因为你太难找到完全匹配你的理想要求,这时候就需要接受包容一些瑕疵。这是一种放弃;如果两个人走在一起了,日后的生活中,两个人的条件不一定会同步发展的,比如收入有差距了,兴趣有差距了。此时若要持久匹配,那就需要不选择。这也是一种放弃。两种放弃只是概念对象大小之分,实质一样。(阅读提示:注意联系太极建模一章的模型)3.衍生原理之魔方信息原理东方卫视有一套节目叫做《幸福魔方》,突破了原先情感类节目主持人、当事人、调解人各居一面的场景,设计了“玻璃屋”的舞台,主持人和当事人坐在“玻璃屋”中,各当事人和心理疏导师围坐四周,组成一个360度的全景空间。其节目名字中“魔方”,源自于是一种不少玩过的神奇的玩具,据此能将人的思维带入一种立体的空间,进而形成一种立体的思维,这时候,你不仅仅能够将魔方复原,你还会拥有了一种用立体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智慧,有人称之为“魔方智慧”。那么《幸福魔方》,顾名思义,就是用“魔方智慧”来寻找到全新的幸福之门。
那这个魔方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呢?魔方有两个原理:(1)魔方连结原理(2)魔方信息原理魔方连结定理说的是万事万物为什么会有联系,有什么样的联系,这个定理会在太极博弈原理第三部中论述,在本书的万象演化一章中有初步的概念,就是时空与网状的关联原理。在本书中只谈魔方信息原理。如图:我们将生活看成是一个模型――魔方,有很多面。那么A,B两个去观察这个魔方:他们能看到的结果如下:A:看到1面和2面;B:看到1面和3面。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我们很容易知道一个结论:两个人由于他们所站的位置不一样,也就是太极不一样,所看到的现象也是不一样的。那么这个结论与生活有什么样的联系起来呢?你可以配阴阳或立太极(立太极:选定一个观察点进行观察)。这个模型中至少有两个要素:人与魔方。以立太极方法看:以魔方为太极:则魔方有六个面;以配阴阳方法看:两个人可以组成一对阴阳。那么接下来,我们会有以下推论:3.1信息的全面性(收集不到)3.2信息传播的太极演化从这个魔方心理原理看,不少读者都认为,只要将A,B两个人看到的情况综合起来,那么所得到的对魔方的认识就会更全面了。这是简单的数学加减问题,可是生活要比这个问题复杂多。又回到笔者关于认识模型里面。同样一件事物,同一个面,不同人看到(感觉)的是一样的,但是认识的并不全是一样的。所以如果你把两个人的看法结合起来,其实也不见得比一个人的看法要准确。比方说,李四跟你说,张三是一位勤奋读书,关爱老婆,工作负责认真的人。当你真正接触到张三的时候,你就感叹到,原来你是“这种人”!(双引号代表否定的意思)这句话如果你从李四口上听来,你可能一下子就信了。因为这些话是从他那里传过来,你相信你的听觉与视觉(感觉都是真的)。如果你要真正探索张三究竟是不是如李四说的一样,你必须要有三个角度(太极)的看法:(1)在学校期间;(2)在家庭中;(3)在工作中。如果这些你都没办法亲身看到与接触到,你要想没有被骗的感觉,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当作是一个故事:“这些话是某某告诉我的,传言是这么样,但是不知道真假。”(你必须要设这么一个前提,以提醒自己。)我们生活中的真真假假,骗与被骗皆出于此。所以爸妈经常告诉我们,不要太容易信人,这是很对的,不一定就是这人由心欺骗你,很多时候,是他本人理解错误,或者他传递了别人理解错误的想法。于是就是以讹传讹了。苹果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乔布斯先生有一句很经典的话,他说,“不要去欺骗别人,因为你能骗到的人,都是相信你的人。”但是,我们又何尝愿意去欺骗一个人呢?小的时候我们骗大人,长大的时候我们骗伴侣,老的时候我们骗小孩。这种骗与被骗似乎伴随着我们的一生。所以真正值得我们去考虑的是,我们除了不去故意地恶意地欺骗别人以外,我们应该想想怎么去对待别人的信息,我们怎么去对待别人的话?这个命题在信息对抗里面就体现得非常明显。☆衍例之信息对抗:信息分量所谓信息对抗,指的是对不同信息互相对峙的过程。题外话,读者不妨找找这个名词的解释与笔者的阐述的异同,以了解笔者和其他人的思路的异同点。有一天有一位陌生人告诉你:“我看见你老公和一个妖艳的女人在一起,说不定有外遇呢!”这时候你有什么反应呢?“我老公不会有外遇的!”很坚定;“外遇,难道有外遇!?”犹豫地想;“这个陌生人说的是真的呢?还是别有居心故意离间我和老公之间的关系呢?”跳出是否有外遇这个角度(太极)去想;……在这里,我们可以首先想想,别人一句话摆在你面前,你信与不信是由什么决定的?有读者就答:“看这个人是不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我更宁愿相信没有欺骗前科的以及关系比较熟悉的人。”;“因为我相信这种事不会发生,不合现实。就像案例中,假如我对我老公很信任的,我基本就对外人的说话表示不相信。”也就是,你信不信,取决于一种“分量”。――信息分量这张图应该是立体才对,因为描绘有困难,请读者自由想象。当一个人说话很有权威,值得相信,我们会说“他说话很有分量”,分量不是指其信息的多寡,而是指其占整个信息体系的重性,如物理上说的重量。越重,越能对一个人起引导重要。(读者可以联系一下阴阳流转中关于心力学的原理一文,越重,力就越强,动力也就越强。此文与心力学原理一文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同一象。)比如,有一个很让你信任的人,如爱人告诉你关于对你的看法,那么这个看法就比一些陌生人告诉你的要重,你可能会时刻想着。三人成虎怎么由来的呢?有一天,有个人说有老虎,你就觉得可能是说笑话,但是呢?接着有好几个人这么说,你就开始有点信了,也开始担心起来。那么这种重复性就把信息的分量加重了。回过头来看,你为什么不相信你老公会有外遇呢?原因就在于你对于你老公的所掌握的信息(平时怎么对你好,怎么顾家)引导了关于你老公情况的所有信息!而其他人对你老公的不良信息只占据了次位。(可联系阴阳流转一章中关于形势的论述)这就是一个人信某个人,某件事的原理!所以我们都知道,特别是在企业里面做行政人事的同志,刚毕业的学生是比较容易引导,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就像一张白纸,信息的引导特别容易,他们特别容易相信别人,你叫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没有排斥。在日下午,一则有关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涉嫌轮奸的消息在网络疯传。由于此案涉及公众人物,且嫌疑人李某此前曾被收容教养,外加各种说法“满天飞”,使得此案由一件普通的刑事案件,升级为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增加了许多敏感因素。按正常情况,这个案件没什么好说的,因为百姓都希望正义、公平,即使天子犯法,也要庶民同罪。可是假如你站在嫌疑人的一方,目的要救他,面对一片压倒的民意,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寻求公共知识分子、专家、机关人士、政府、水军,捏造假象、侧面攻破(如由被告变为原告),使用这些方法去引导民意,打开局面。可是一个形势的逆转必须要有时间去酝酿的!如果时间不足够,那么你的希望就相当渺茫了。很久以前,别人偷情需要浸猪笼,经过几百年的文化演变,到现在已经不一样,起码不用死。而宣传一个公司,一个产品怎么样,也是一样的道理,从正面或侧面,结合当时的形势去引导民意、观念。话说回来,有一位节目主持人就说道:“劳教一年对一个因为冲动打人的未成年人来说是否惩罚过重?被贴上标签的孩子很容易破罐破摔了。真替李老师感到痛心!”,如果要谈宽容,第一次打人,第二次强奸,是不是宽容了下次可以再杀人?!我们再想想,究竟“破罐子破摔”和“一味地纵容”之间有什么区别?――这就是本书里面提到的底线的问题,教育孩子,与人相处,怎么去知道底线,培养引导改变底线,底线并不是轻描淡写,一个年龄(“未成年人”)可以断定得到的。现在有很多老人家和家长都是这样想的,把孩子的错,揽在自己的身上,承担了孩子的错误,舍不得骂,舍不得打。父母对孩子的负责,必须要让孩子从小到大懂得去担当,种下什么样的因,承担什么样的果!我们再想想如果一个孩子已经积重难返了,比如说,一个人戾气很重,而这种戾气是很早时候慢慢被塑造下来了,已经形成一种大形势,越演越烈,在古代来说可以当杀手了。现在你叫他改变,那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可以怎么办呢?――你就让他干杀猪的工作,同是戾气,对象不同,结果不同。这也是本书中提及的转移、通关的妙用。☆衍例之信息对抗:怎么对待小道消息获得越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我们的决策就越准确,而是代表我们有更多的思考内容。所以一旦这些信息如果出现自相矛盾的时候,那么我们的思考就会打转了,舍?取?还是其他呢?如有有一天,一位从未失准的预测师告诉你,你明天不要出门,否则会有血光之灾!你会怎么想,会怎么做呢?请读者怀着这个问题往下读。我们老一辈比较喜欢算命,试图去得知一个人未来的信息。有一天有人找到笔者,跟笔者谈了她算命的经历:“有时候你又不得不相信,这算得可准了。……比如我那个同事,我发现人家嫁了一个大她二十岁左右的男人,长得年轻,成熟,而且有事业,挺幽默的。……后来她引用了紫微斗数里面某个星的描述:太阴在巳亥独坐……看了一看她的生辰,果然是要嫁这样的人。……我觉得算命可以看作是隐含了庞大的市场消费需求,在他们求算命的背后,其实就是寻求心理帮助,所以如果能够很好将算命与心理学结合起来,可能还真帮助不少人脱离苦海呢!……”笔者:其实生活就是这样,就像一个死循环:算命――得到答案――算命――得到答案……当你得知你的未来不错的时候,你会高兴得不得了;反之如果对方告诉你未来坎坷的信息,就像有一个刺扎在心里,一直会闷闷不乐。热衷于算命的人,往往是处于人生的困境当中,他们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他们寻求一个未来的答案,藉以寻得心理的安慰。可是,能脱离苦海吗?如果算完命,什么也做不了,那有什么用呢?要脱离苦海的只有两种方法:(1)要么能解决问题;(2)要么你心态改变了,能接受现实。而大师们给你的批言能有以上两个效果吗?如果有,就不会让一个人借以算命去消愁。这些就像麻醉剂,麻醉一下,疼痛减少了,但是以后都要依靠麻醉药。像酒,喝醉后,我们可以释放,可以洒脱,但是醒回来,面前又是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的现实生活。 本书不断地告诉各位,我们生活中的很多观点都是迷惑着我们的。并不是说观点的发源者故意迷惑我们,而是我们对信息的理解让我们自己迷惑了,这就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我们再看看魔方信息原理,大师告诉你,你的未来出现在魔方的1面和2面。当你有一天经过魔方的时候,你看到了1面了,你就很高兴了,因为你记起大师的话,现在验证了,你会想:“那么我接下来应该会看到2面。”而此刻这种期待就控制着你,引导着你。我们理性地想想:如果接下来正确呢,怎么样?如果不正确呢,怎么办?这就是在本节中笔者重点讲述的信息决策。笔者比较热衷军棋(暗棋),就以此为例。对方的布局你是完全不知道的,而你如何布局只能根据游戏规则,以及对对方的揣摩而定。老人家经常说,“人生如棋”,就是如此:每个人对未来,对身边的各个方面所掌握的信息都是如同没有翻转的暗棋,是未知的,有读者会质疑笔者,“我现在有老婆,有孩子,有工作,这些都是已知呀!”对!可是你还没有把“人生如棋”深化去理解。你想想,你结婚了,有离婚的可能吗?你有孩子了,孩子会有不在的可能吗?你有工作了,会有没有工作的可能吗?――一切皆有可能!因此生活中,你现在所有的――正如在这盘局里面,你通过各种规则各种利益僵持的关系,而清楚地推断出对手(命运)是哪只棋是什么样的棋子。你现在所有的,相当于在信息分量图里面占有很高比例的一种信息,你确认了它,但并不意味着它一成不变。之所以我们生活存在懊悔,存在对事情规划的失策,其最大原因是我们以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一切信息都是恒久不变的,这就是我们的单纯所在!我们远远不知道其实每时每刻每件事物都在变化,当你一旦不留意,一旦走霉运的时候,你就死在这盘局里面,你就死在你当初所认定的信息里面。――这过程由开局自始而终。如果没法看到这层面,我们说的“人生如棋”那仅是肤浅的认识。翻出来谈,未免贻笑大方。因此,如果你再问什么是真的时候,你总有一天会被骗。你要想不被骗,唯有跳出这个太极,也就是不从这个角度去看问题。你既不把它当真,也不把它当假。我们可以怎么做呢?无论是过去的信息,未来的信息,现有的信息,都可以分成两类:(1)主流信息反映整个形势的信息,如职场规则,某些行业,某些游戏的潜规则等等。(2)碎流信息反映形势的变化或分支迹象,如小道消息。好比如说,我们算命,大师告诉你,“明天不要出门,否则会有血光之灾”,这是一种碎流信息,主流信息是平时都出惯门了,没有问题。这时候就像排兵布局一样,大形势已经布好了,有线人告诉你某一角落有敌军埋伏。这时候你会有很多想法,但是不外乎有两种做法:(1)不管他。你觉得已经把握了大局了,觉得即使有伏兵也不怕;或者无法分心再去布局其他兵力,那干脆把握有把握的,而不管这些消息。(2)管他,派一小路兵进行预防。你觉得如果真是如此,那影响很大,必须要管;或者现在兵力有多,可以防一下,消除一下心理疑虑。所以实际上,如何对待这些碎流消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博弈能力,对各方面权衡的才能!――各类因素相互制约下,碎流消息究竟充当了什么角色,究竟是如浮云飘过还是会是蝴蝶效应式的导火线呢?(可联系阴阳流转一章)就像你要求解一个方程的最小或者最大值,对高等数学学得比较不错的朋友可以联想一下:a(p)=b(q)+c(w)+d(x)+e(y)+f(z)+……如果你觉得大师可信,而且不会耗费你太多功夫,那笔者就建议你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宅一天求个定心丸亦无妨。这里笔者特别要提醒的是,很多人尤其是年轻的人特别喜欢挑战民俗风俗的一些禁忌,那是很危险的。案例就不说了,读者如有兴趣可以去查查,记得入乡要随俗,这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一种礼貌。 所以信息对抗是什么?就是把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给你!蛊惑你!拖累你!我们如何去筛选它,破解它,反击它。在孙子兵法的十三篇中的用间篇,就把信息对抗发挥到淋漓尽致:“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毛主席有一句话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句话费了笔者将近两年的时间去领悟,也是从“暗棋”这个模型里面感悟出来的,你可以对小道消息不重视,不用整体掂量它,但是在战术上你要重视它――埋伏兵队,一旦小道消息所反映的事情出现了,那你就得赢它! 这句话出自日,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决议草案《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又说:“当着我们正确地指出在全体上,在战略上,应当轻视敌人的时候,却决不可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也轻视敌人。”生活化一点去理解就是,你可以设一个不重要的战略目标,但是你得重视它,实现它。一个人平时说话大大咧咧的,做起事情来就谨慎专注,就属于此列;反之,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说就天下无敌,做就有心无力”,“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衍例之信息对抗:命越算越薄,知命与宿命恨我犹豫:“我真恨我自己,还没下了决心,我今天又找了一个师傅算,他说我以后再找也不满意,是这样的情况吗?离开是上策是吗?还有就是我以后再找也还是这种状况呢?因为我找了所有的人算,没有一个说我们合,我真不知道为什么我还在犹豫。我现在已经不知道该做何种选择了,不过貌似离开她不会太错,如果跟她继续,就像是玩梭哈,风险很大。我只是想从概率上选一个不太错的,只想择优面对,因此想获得你的认同或者指责,我现在快崩溃了,我要的是迅速的决定。我是当局者,你是旁观者,我再问你一遍我就能下决定。”(笔者注:这位读者因受女方家人的恳求和她结婚,后来忍受不了女方的品性,犹豫要不要和她离婚,之后请教笔者前程去向,笔者跟他说了离与不离两方面要面对的事情走势。)笔者: 你现在的思路就非常混乱。很多人本来是想通过占卜来看清脚下的路,使自己不会错过一些机会,但是绝大多数情况是,很多人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越来越患得患失了。因为他们不仅仅想了解一点未来的信息,而且不仅仅请求一个人给予未来的信息。预测师能力有差异,没有给你100%的准确,没有给你100%的雷同,那么惨了,到最后这些人原本问题没有解决,反而多了一个问题,就是不知道该听谁的,也不敢只听一个人的,所以就越算越多,越算越迷茫!这就是民间所说的命越算越薄的原因! 如上图,十字路口模型。一个人走在十字路口上,如果他思考清楚了,方向清晰了,那当然不用你提,他也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但是如果他很迷茫,不知道怎么走才对,这有什么样的心态?――他们非常需要有人推他一把!对了,他们当然高兴;假若不对,他们就开始姓赖了。你今天心情愉快,恰好从他身边走过,他看到了于是跟着你的方向走,后来发现走错了路,他可能就一路上怪陌生的你:为什么你要心情愉快!?――因为在他们的内心里面,就像小孩一样,不愿意承担事情的结果!所以他们非常习惯去借助第三方力量去做出决策!那易经的存在还有必要吗?――除非有办法引导这些信息,那易经才有积极意义,不然也会误导人。有多少人因易经而经天纬地,同时又有多少人因易经而走火入魔!如果你自己无法把信息转化为策略去执行,那么这些信息反而让你不知所措。怎么样才能转化为策略呢?请回顾上一文的内容(重要)。假如你只看到唯一一条路,这很好办,因为你非走这条路不可,不需要犹豫选择,这时候你相信命运是好事,因为你知道了它,你就知道要怎么走。知命和宿命的区别在于:宿命告诉你不用走,路自然会走完(不合理。比如你会很有钱,宿命是:你不必干活);知命则是,你不用选择其他,你就沿着这条路走吧,你走就是了!(节省在选择中犹豫徘徊的时间、过程。)要只专注一条路,你不一定要知命,实际上很多人很难做到,他们都不想承认只有一条路让自己非走不可,因为他们想有选择去遇上好的结果避免承受不好的结果,所以现在很多人就发明了“麻醉药”,比如励志课,成功课,它们告诉你,“不存在捷径”,“你不成功是因为你不够努力”,如果你短时间没有能力去辨出最优正确的方向,那么这个麻醉药是有好处的,因为它能缩短你徘徊的时间,从而把以后的事交给了命运机率(命运。各种形势的综合趋势轨迹)在战术上,要打败一个敌人并不一定需要自己动手,比如你可以让他内乱,信息混乱,让他自我奔溃。 我们再发散一下思维,很多人都习惯事后诸葛亮。比如一件事情失败了,旁边的人就说,“我当时就觉得不对了”,“都是你的错,就是你误导了我”,“早知道是这样,当初就不该那样”……有一万个想当然的理由,也改变不了一个失败的事实。要这类人真正上“战场”, 通常他们也是不成功的。因为上了战场,他们就同样要面对十字路口模型,同样面临选择方向的难题。他们现在可以把话说得很轻松,什么“当时”,什么“不该”,那是因为现实明确了这条路线了,他们的思路才顺理成章,要他们从路口开始,他们同样两眼迷茫。所以当你高谈阔论,坐而论道的时候,并不代表你真正的高深,因为到你真正自己做的时候,你就清楚要遇上多少个十字路口需要等你去选择。――当批评家相当容易,既不用负责任也不用实际操作。有一位读者诉苦:他给老板开车,老板在旁边指手划脚,说他不懂开车,路应该怎么样走才对。最后这位读者火了,他不开了,于是老板自己开。后来这位老板在圆盘状的路上上兜转了很久,找不到路了……回来一路上,这位老板很识趣地保持沉默。那么回到这个来信上,这位读者无非就是希望有人推一把。当局者才能掌握最全的信息,如果你不能在两者之间分出哪个抉择是最佳的,在这个前提之下(重要),那么你就抛一枚硬币去决定吧。告诉自己这是命,你逃避不了,你要独立面对,无论结果怎样都是天意,都要去面对,都要去解决!而且把结果想好,做好充分准备,会让你跨过承受的突然,徘徊的痛苦!有读者问:“老师,我觉得很迷茫,不知道怎么选择,怎么做?”笔者就跟他说,如果能有一个贵人能指引你,固然是好,但是很多人是没有这个福气的,因为最容易了解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就是最容易做出最优选择的人是你。如果你自己也无法判断的话,要么你花很长时间去锻炼自己的能力,要么你就迅速地做出选择,就如同在本书的提到的“回返模型”一样,你越快速做出选择,越快速做出行动,那么你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利用这个选择失败后的回旋余地!有些人犹豫太久了,想了很久都没下定决心,后面就越来越迷茫了,时间拖得越久越被动。所以我们发现,很多成功人士都是雷厉风行的,想到什么就立刻做什么,即使失败了,他们有时间资本去再做出另外的选择。可是这种行为,很多人冠之以“冲动”,但他们不知道成败定英雄的道理,一种老诚的态度是很难做前锋这个角色的。有人转行,来问笔者哪个行业比较好,详谈了一回,定了三个选择,这位读者还想笔者推他一把,给他选择最终一个。最后笔者有点严肃了,“你有三个选择,已经很幸运了,很多人是没有眉目的,没有选择的,那么现在你就得抓紧时间把每个选择都了解一遍。比如在一定时间内(如一周),一定要把A选择的市场,人脉网络,渠道,竞争等调研一遍。做得到,你实际就是做了一个万全之策;做不到,你就继续徘徊,苦闷,等天意安排吧。反正狗急了,无论死活都得跳。这时候你反而因为花了很长时间去想得到一个最优的选择而落得只能取下下之策的结果。”这和“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什么区别呢?你花时间磨刀是因为你知道一定能利于砍柴,如果你原本是不知道磨刀+砍柴的时间是小于直接砍柴的时间的,那么摆在你面前,就是两个选择了。如果此时无人指点你,你最优的方法就是直接且随便择一去做,最终结果无论如何,都要告诉自己,那是你的命与运!你的生活才会活得更开心自在!――因为福祸本相依,谁也不知道每一个选择对你人生的全部究竟起什么样的作用。能够让你安心自在的,就是根据你的本能(自身的能力和能借用的资源)去尽力做每一件事情。所以古人说得好,“凡不可着力处,便是命也。”、“顺天命,行人事。”。(阅读提示:请结合本书中一念化三千一文去理解)当你以这种心态经历多了这些十字模型之后,你就能形成我们经常所说的“坦然面对”!邱静有一段话是非常形象的,她说:“当一个人处于痛苦和混沌状态当中,你的第一本能一定是千方百计地去摆脱它,去挣脱出来,就好像我们跌到水中一样,第一反应一定是伸手伸脚地拼命地去挣扎。但是结果却是你会更加容易沉落水,但是如果你放松它,同水达到水乳交融的话,可能会由此而容易获救的,甚至会自动浮上水面(如果是一些盐水的地方)。 所以在这个状况里面,有时候和我们生活里遭遇的痛苦和混沌状态都一样,当你想逃避它的时候,说明你不正视它,你不接受它是生活中出现的原因和道理。在那个时候,因为你的不接受和抗拒,你已经耗费了好多的精力,你就不明白,不了解它,亦很难从中走出来,只是纯粹是一种逃避的态度,所以当你接纳了它的时候,可能你会从中明白它会带给你生活里面一次真正的成长。这个世界从来都是这样的,任何的成长都有代价的。我们总是希望走最少的弯路得到更多的东西,不过我们通常都发觉这个只是纯粹的愿望而已。 当你真正明白之后,你就可能不会问,怎样可以忘记一个人,怎样可以尽快脱离痛苦,有没有尽快成功的捷径。记住:没人会帮你选择的。自己选择,自己负责!”☆读者来信之你的朋友告诉你的伴侣有外遇“大师,您好!我有位好朋友告诉我,我老公跟一位妖艳的女子在一起,我老公是不是有外遇呢?求你指点一下。多谢了。”笔者:其实对于困惑的人来说,除了人道主义的倾听以外,更重要的是告诉他们突破现状的方法。小道消息已经在信息分量图里面占有一定的比重了,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因为是她的好朋友告诉的,另外一方面她对她先生的认识显然是不够深入的。后者,需要具备观人的能力比较高。在本例中,笔者对男方的情况不清楚,即使女士形容出来,也难保准确。虽然笔者可以使用万象演化的原理可以窥探一二,但是终究不是中肯的办法。所以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试探――探明虚实情况!“提供一个方法:如果你真当回事,那就忍辱负重。人生本如戏,那你就做一场戏:告诉他,你见到他跟一位妖艳女子。自此后,在接下来的生活中做出一些反常的生活习惯。观其反应!戏做得好,你便会看到结果,在此基础上,再谈论方法如何,也就知道你将何去何从。……”最后一句结语已经有读者猜到了,那便是“祝好运!”☆读者来信之如何化解紧张“我小学转学后,产生了一种不自觉的紧张心理。遇到比较看重的相对陌生的人或事就会不自觉的紧张,严重时声音会变调、手颤抖。随着年龄的增大,自控能力的加强,现在不是在自己特别重视的人或事面前很少会产生手颤抖的情形。但是还会自己认为特重要的事或人面前产生这种状况。” 笔者:问题的根源在什么地方呢?其实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去考虑这个根源。我们知道,这些紧张每个人都有的,就像一张白纸,滴了一滴黑色的墨水,看上去就很显眼了,这个显眼其实就是心理的适应期――接受某一种情况的反应。(太极归宗得出)那么紧张如何去化解呢?(1)应急办法这个办法,在临阵一刻感觉十分紧张的时候,你可以用上:在紧张的时候屏住呼吸约三十秒,三十秒闭气可以很快缓解紧张。有读者尝试了几秒钟就放弃了,其实笔者曾经试过一分四十多秒都没有问题――也就是说你们是死不了的,不用担心。所以三十秒对于正常人来说应该是很容易做到。另外,这种方法对感冒塞鼻子有奇效,笔者屡试不爽,大家不妨一试。(2)长久办法读者是否注意到笔者的用词“心理的适应期――接受某一种情况的反应”,为什么我们多与别人交流,多锻炼能缓解一个人的紧张呢?关键就是心理已经完全接受了,适应了。有什么方法我们可以在没有或者很少实际锻炼的情况下,能做到轻松自若呢?关于这点,笔者已经在感觉的补位一文里面已经提及这个原理了。这时候你可以进行冥想,因为冥想是加强感觉的非常有效的手段。冥想的内容可以分两类:一类是冥想自己的经验感觉。你与人交流的情景;另外一类是,冥想一个角色。冥想这个角色能出色地与人交流而毫无紧张。你的冥想越深入,越细节化(集中精神想想你的经验感觉或者这个角色的一举一动),那么当实际的你处于交流的场景中,你就可以调用以往的经验感觉或者直接调用这个角色,这时候的他就是你,你就是他。通过冥想使意念中的角色能实现某些事,那么你就能在生活中不自觉地模仿这个意念中的角色去行动。(冥想即是象的获得,在本书后面会提得比较多。)这和潜意识的运用是一样的。很多的成功学,例如吸引力法则,都会谈到这点,道佛教的冥想同样也如此。☆衍例之怎么去忽悠别人有时候我们跟别人僵持对峙,为了事情能继续进行,目的能够达成,我们可以忽悠别人。我们经常说,做人要知书达理,通情礼让。而实际上这句话是有前提的,而几乎所有传播者一律没有考虑这个前提:知书达理,通情礼让是为了什么(也就是它们的太极)?(读者可跳读太极建模一章中遵守道德与不择手段) 忽悠别人,除了可以使用理觉思维一章里面提到的偷换概念,移花接木等方法外,还有一个很好的办法,那叫无理取闹,东拉西扯――尽量谈些无关重要的事情,把对方来的目的的信息分量减少!比方说,我们是买家,现在来了几个大汉是供应商派来追货款的。现在你说什么道理都是没有理的,因为你的确是拖延了很长时间还没给钱别人,现在对方派人来了,你怎么去面对这个情况呢?不要正面回答他们的问题,因为他们的问题都是很有理由的。你只要在整个谈论的话题里面言不达意,叉开话题,尽可能地扯谈,把关于他们追债的信息慢慢淡化掉,慢慢磨掉,谈判才会有点胜算――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你要知道,他们是来你的地盘谈判的,地域上他们不占优势,其二是钱在你手上,也就是关系到问题核心的主动权在你手上。可以扯谈什么呢?谈你们的工厂的生产情况;谈你们的盈亏情况;谈你们的追款情况;谈你们现在的愿景如何;……但是,就是不谈什么时候给钱他们,到最后把他们的时间都磨光了,你就慢慢占领形势的上风。在他们差不多要走了,由他们发话……有一篇《女士违章》的故事很扯谈: 交通警察在十字路口拦住了一位女士的车,敬礼后,请她出示驾驶证。“这是为什么?”她坦率地惊问道。 “您违反了交通规则。” “谁告诉您的?” “我亲眼看到的。快出示证件,我等着呢!” “您是不是认为我没有驾照?” “我没有这样认为。” “可是,我为什么要把证件交给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呢?” “我是交通警察,我有权这样做。” “可我怎样知道您是警察呢?” “难道您没有看见我穿的制服?” “制服能说明什么?制服是可以假造的。我记得10年前,我的朋友认识了一位军人……” “请不要给我讲故事,我在等您的证件。” “这不是故事,是往事。我只是想证明制服并不总是可信的。” “那好吧,我可以让您看一下我的工作证。” “也好……让我看看。嗯,这么说,您叫***?” “***” “什么,您瞧这字母X写得像个T。算了,就当您是***吧。可是照片却不像您呀?” “不知道,可能是没戴帽子吧。” “真的吗?您摘下帽子让我看看。还有,站直些,别皱眉头。是的,有点像了。照片很久了吧。” “七年前……” “这能看出来。您那时看上去很帅。” “好了吧,请把证件还给我。” “您急啥?只要证件不是伪造的,就不会有什么事发生。” “可我没空呀,我正在值班。” “您觉的我的空闲时间很多?我马上去市场,顺路还得去找女裁缝,还要去看望生病的姑姑,还得给丈夫打电话……” “我求您了,快把证件还给我!您看看,您让后面堵了多少车了。” “这怎么能怨我?要知道并不是我拦住了您,而是您拦住了我。” “好吧,好吧,算我错了。只是恳求您快把证件还给我,把车开走。” “就是嘛,给您证件,以后可别再制造交通堵塞了。”在这段对话中,违章女士一开始就没打算乞求怜悯,而是采取无理取闹,东拉西扯的策略,不断地把新的话题越扯越远,故意回避原来的话题,并拖延至新的问题出来。而这位交通警察可能缺乏与各种人打交道的经验,结果被违章女士东拉西扯的话题牵着鼻子走,早忘记了原来的问题是什么,最后在新的问题面前,反是难倒了自己。记者:到底有没有说过?受访者:北京刚下完雪。记者: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受访者:单位食堂中午有鱼香肉丝。记者:你到底说过没说过啊?受访者:天气预报提示今天有雷阵雨。记者:你耳朵听不见吗? 受访者:明天应该还会下点雨。……☆衍例之虚实的运用孙子十三篇有大部分篇幅论述了虚实的问题,尤其是在虚实篇里面。 (提示,此图已经基本概况了虚实运用的核心内容,建议有兴趣的读者反复思考)在战场上,认真分析研究敌我双方的情况,可得知作战计划的优劣得失;挑动敌人使其活动,可以了解敌人的行动规律;用假象诱敌,可得知敌人的优势及薄弱环节;用小规模的兵力对敌进行试探性进攻,可得知敌人兵力部署的强处和不足。两军对垒,有经验的指挥员往往通过“火力侦察”来探知敌人的虚实,以作为自己进退攻守的依据之一。孙子将此种谋略叫做“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在商战中,聪明的企业家所用的“投石问路法”,与《孙子兵法》中的“作知动静”谋略相类似。“投石”,就是试探人家的动静;“问路”,则是决定自己的行动正确与否。特别是军事方面,最优的策略就是,放出虚假信息,再放出虚假信息,混乱对方的思维,扰乱对方的判断,从而使我方占据信息形势的主导位置。比方说我方展现出一些小动作,让一些国家猜测,如“某某过已经部署了海陆空三军”,“携1000枚攻击型导弹前往某处军演”,“暗地里秘密组织研发***杀伤力武器”……这样不断地通过正面或者侧面透露真实的和虚假的信息,而在另外一旁观察各敌方的反映,试探对方,引蛇出洞,调整策略……如我们提到的获知一个人的底线,我们得学会探虚实。比如,一对恋人拍拖的时间差不多了,一方如想结婚,你可以探一下对方的底线,虚实,如作一些结婚的假设,看对方的想法如何。再如商谈时,你可以假设出成交时才会有的问题,因为你所提的问题只是假定的状况,会使对方回答时感觉“不必负责”,而可以轻松地回答,在这个试探的基础上,你就知道对方的虚实,底线,再接着下一轮的商谈。 如果你要说服对方参加你的保险,而对方已经有一点点首肯的迹象,这时候你可以问:“如果你决定签下这份保险,受益人要填谁呢?” 如果你感觉客户将要决定买你的产品,你便可问:“如果您决定要买,付款是用支票吗?”也可提出两个选择项,使对方由二者之中,选出一样。 比如,对方过来买鸡蛋,有果园的和土家的,当他想买又没有完全表示十分肯定的时候,你可以问:“果园的和土家的,还是土家的比较好吧,很多人都会买的”,这时候你能助他一把去决定。(阅读提示,这里也可以从形势的角度去考虑。笔者能够得出这个结论,是化文为象,再化象为文(请跳读)的结果。比如笔者想到的画面是一个人在十字路口上,六神无主,旁人稍微指手划脚,这个人就会被引导,再以此图像去类象理解。)用虚的假设抛出二选一的问话,让对方沿着你的思路去作答,可以使你所掌握的主动权更大,从而达到以虚化实的效果! ※综合衍例之人心运用的终极――用人与用才思路提拨:本例的主要方法是太极分解法。根据不同的角度(太极)进行划分,同时理清阴阳流转的关系,以分辨所划分出来的要素的变化情况。我们人生的很多对待关系,也是可以按照这条思路去分析的。别人告诉你,“要用能人。勤快的,可以安排在基层做事,感悟能力强的,可以安排做中层管理,大局能力好的,可以做中上层和委以项目重任。”亲爱的读者,现在你是否停留在这个层面的理解呢?今天当你们再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是否能对这个话题看得更深入一点?①九型人格与引动原理有很多企业会对管理干部(特别是HR主管一类)进行关于管理方面的谴派学习,里面很多就会讲到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九型人格。九型人格(Enneagram),又名性格型态学、九种性格。是婴儿时期人身上的九种气质。它是一个近年来倍受美国斯坦福等国际著名大学MBA学员推崇并成为现今最热门的课程之一,近十几年来已风行欧美学术界及工商界。全球500强企业的管理阶层均有研习九型性格,并以此培训员工,建立团队,提高执行力。有不少企业通常会让员工做一些心理测试,目的就是对每个员工作九型人格方面的划分,以便更好做出下一步策略。九型人格按照人们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将人分为九种:完美主义者、给予者、实干者、悲情浪漫者、观察者。怀疑者、享乐主义者、调停者。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九型人格论所描述的九种人格类型,并没有好坏之别,只不过不同类型的人回应世界的方式具有可被辨识的根本差异。这个世界上五十亿人口中,每个类型大概占了五亿。“九型人格”中的每一种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但是通常,我们并不知道别人的看法。我们只是根据自己的看法来判断他人的思想。“九型人格”的教义所强调的,就是要走出自己的固有观念,去感受他人的思想。它帮助你对他人的处境有更多了解,从而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门学科基本思路有两点:(1)性格划分。将人的性格划分为几类,并且每个人都可以对应上去。(2)提出性格趋向性。(这点属于太极思维,根据环境变化,人的性格也会变,这种变化有一个趋势,怎么变,如何变。)也就是比如说到第六型性格的变化,如果这个人处于压力和自我防卫时,则会走向第三型,变成工作狂,反应过敏,会轻率鲁莽地做事,为了达到目标会不顾一切,缺乏人性。如下图所示: 有一位读者学了之后,告诉笔者他的亲身经历:有一次打的,跟一位出租车司机师傅聊过几句后,对他说:“师傅您人际交往范围广,热心肠,喜欢帮助人。”对方惊诧地问到:“你怎么知道?”。于是这位读者就高兴得非常。可是笔者告诉各位,其实不必沉醉于这种收获的满足当中,因为这是非常简单的。即使你从来没有学过这门科,你也能慢慢地从生活中归纳出来,因为你有大众的思维能力。把人的性格分门别类罗列在各个型号里,要从里面找出符合自己性格的并不是什么难事。问题是,如果你发现一个人是领导型的人,你会安排他当领导吗?读者很快就答,按照理论说的,那肯定是,如果不是,难道还有其他答案?一般的思路认为――你属于哪种性格类型的人=你适合做哪种职位。而笔者的思路则是――哪种职位=引发了你身上的某种特征。这条思路笔者称之为引动原理,是笔者当年困惑于“人的命运究竟是怎么样”这个问题中领悟出来的(如命运含章里面提到的“运引动命”)。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人事总监告诉你,“你不太适合当主管,可能适合多做点实事(性格特征类型符合不了这个职位)”;而后者,笔者则是告诉你,“主管这个位置呀,它能够使你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大局能力发挥出来,但是它容易使你的情绪受到波动,因此你若要做好这个位置,我可以做一些布局来压制你的情绪,从而做到扬长避短。”通常在大多数人心中,当你们认为一个人适合做什么的时候,这就意味着你们几乎认定了这个人这一辈子在某一行业某一岗位上做成怎么样。为什么诸葛亮在死之前,已经知道了魏延最终在某一时刻会叛变呢?就是因为他结合了当时的形势趋向,从而把握了引发魏延叛变特性显现出来的形势点,时间点。所以我们很多时候,会跟感叹,“真想不到,你居然有这方面的能力呀!做得不错!”,“为什么他在这个任务上竟然失手了?!”……②人性的定性人性的定性,指的是这个人是怎么样的,如何的。那我们怎么去获取这些认识的呢?人性的定性有两种方法:(1)轮廓识别――底线………………………………………………………………………………知识拓展:诸葛亮观人七诀: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作为中国古代的头号智者,不仅谋略过人,在选人、用人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他从人的“志”、“变”、“识”、“勇”、“性”、“廉”、“信”七个方面总结出的用人之道,不仅全面、深刻,而且可操作性很强,极具参考价值。 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知人,最为重要的是要知其人品(注意,这里的人品解读为志向)。人品支配行动,行动反映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人个人志向是否坚定,意志是否动摇,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所作所为,能否经得起考验,是临阵脱逃的还是一往如前,这是一个人的人品之核心,也是知人的基本点。古往今来,任何一个事业成功者,无不是志向专一者,无不是信仰坚定者。考察一个人,如何判断一个人的人品?可“问之以是非”,看其对是非曲折的判断,对某事物的看法,观察其志向。凡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含混不清、摸棱两可的人,那些随风摇动、忽东忽西的“墙头草”式的人,往往是善于察言观色、附炎趋势的人,他们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和内心道德的操守,只习惯于见风使舵,没有定性,这些人最容易在关键场合、关键时刻损害国家、民族的最高利益。只有志向高远、立场坚定、胸怀宽广、志同道合的人,才会为了共同的理想和事业同命运、共呼吸,奋力拼搏,不辱使命。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穷之以辞辨而观其变”,即用激烈的言词激怒他,以考察是一个人气度和应对突然问题或事件的应变能力。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告之以难而观其勇”古人曰:“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人为创设一个创难环境,“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勇是忠诚、勇敢、刚强与坚贞的优秀品质,只有在危难之时一个人所表现的胆识和勇气才是最真实的。五、“醉之以酒而观其性”“醉之以酒而观其性”,有这么一种说法,酒后喜欢唱歌的人,生活起居较具规律性,也是乐观进取之人,虽会酒醉,但心不会醉;醉后就睡的人是理智型的人,平常不喝酒时颇懂得自我约束,言行也少逾矩;醉后爱笑之人个性乐观、随和、不拘小节,也是颇具幽默感之人;酒后喜欢唠叨、争吵,甚至会动手打架之人,平常情绪不稳,是处在长期的时运不济,或屡遭挫折、不顺的际遇下,属于怀才不遇的典型,其目前之运势则是处在蹇滞阻塞难通的情况下;喜欢独自一人默默喝酒之人是落寞寡欢型之人,拙于交际与词令的表达。当然这种说法也有偏颇之处,不能以偏概全,但酒后往往误事或失德的人可见其定力不足,修养不深,若不戒之,恐难以担当重任。六、“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对人最大的考验是什么?是金钱,是利益,是物质引诱。人性本有贪欲,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七、“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一个人“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出必行,一言九鼎才能获得群众的认可和下属的信服。信任是识人用人中最基本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件事,信任是用人者取得下属忠心拥戴的重要条件,也是用人者对其下属最基本的要求。………………………………………………………………………………以诸葛亮的观人七法提到的志、变、识、勇、性、廉、信七项内容为例,我们试着使用数学方法表达:底线1.1<志<底线1.2底线2.1<变<底线2.2底线3.1<识<底线3.2底线4.1<勇<底线4.2底线5.1<性<底线5.2底线6.1<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演化博弈论 pdf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