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战起来,但是心站不起来想交些知心朋友怎么办办?

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警惕敌对势力倾覆我们党的文化版图
&&& 原标题:戴旭:警惕敌对势力倾覆我们党的文化版图
  网络时代的国防,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心”防。今天,在我国13亿多人中,有多少仍是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追随者,又有多少是西方“普世价值”的拥趸?《国防参考》独家专访戴旭,让我们从思想信仰层面巡视政治队伍,认真检视我党文化版图。
  发生在意识形态主阵地上的网络舆论斗争,其本质是敌对势力与我党、我国争夺人心的生死博弈
  本刊记者:
  戴教授,我们知道您是最早使用网络维护党、军队和国家利益,打击敌对势力的军队专家之一。您率先提出了“坚守网络上甘岭”的铿锵口号。今天,想请您谈一谈怎样掌握网络舆论斗争主动权的问题。
  戴旭:
  舆论斗争的背后是思想战争,其实就是争夺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今天,世界已经进入网络时代,原有的领土、领海、领空的国防概念早已不知不觉地被全面突破了。苏军就是前车之鉴。俄罗斯人现在正在更新他们的战争学说,他们说,近代没有哪个国家使用武力完全战胜过俄罗斯,但是,“颜色革命”式的软进攻却肢解了苏联。
  网络时代,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被全方位地链接成一个整体,“人民”成为继陆地、海洋、天空、太空等之外,各网络技术强国攻防、夺占的又一个公共资源。
  以前,冷兵器、热兵器和机械化时代,一个国家只需要守住山川、海洋和天空,就可以保住自己领地上的人和物;现在则完全不行了:一是资本世界流通,二是观念世界流行。这两种东西,都可以无孔不入、来去自如,它也可以给你带来别国的人和财物,也可以卷走你的人和财物,让你人财两空,甚至夺去你的立足之地。看看近年来中东和中亚那些一夜之间垮台的政权就明白了。
  所以,网络时代的国防,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心”防。这个时代,比拼的是文化,是思想,是信仰,也就是核心价值观。
  本刊记者:
  美国学界和战略界认为,美国和西欧、日本是已经完成了现代化的国家,而中国、前苏联地区及中东伊斯兰世界,是处于转型中的国家,都处于不稳定状态,是可以用西方价值观改造,并按照美国的设计纳入其领导体系的。要实现这一战略,美国以文化帝国主义战略为主,交替使用经济帝国主义和军事帝国主义。不过,它是以软实力、巧实力和硬实力的名词来表述的。对此,您怎么看?
  戴旭:
  2014年世界政治领域发生的最重大的事件,是乌克兰危机和俄罗斯危机。这是20年前苏联解体的后续“雪崩效应”。对于苏联解体,中国人的印象都很深刻,但俄罗斯眼下的能源危机和金融危机,还没有引起中国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是美国和西方对俄罗斯的釜底抽薪之举。从“苏联之死”再到如今的“俄罗斯之困”,在中国身边,20多年间上演了大国间和平绞杀最惨烈的一幕:那就是政治摧毁和经济摧毁,取代了从前的军事摧毁。其中,政治摧毁又是最主要的。
  本刊记者:
  我们注意到,习主席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互联网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的新论述,正是着眼于网络时代的新特点。
  戴旭:
  习主席对网络意识形态斗争重要性的论述高屋建瓴。此后,习主席又提出三个“高度警惕”。要把习主席的指示落到实处,执行部门如何掌握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权十分关键。从互联网进入中国,可以说我们的文宣部门和网络管理部门,一直没有完全掌握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否则,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就不会乱象丛生。
  外资和私营网站迅速坐大,事实上控制了中国的网络话语权,一些商业网站和新媒体平台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反共、反政府和反华大本营,近年来连续掀起数起围攻政府和正义人士、抹黑领袖和英模人物的舆论事件,掀起历史虚无主义的狂潮,妄图全盘否定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十分明显地显露出颠覆中国的险恶图谋,但遗憾的是,这些现象和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本刊记者:
  您认为原因在哪里?
  戴旭:
  一是对网络舆论斗争性质的严重性还认识不足,没有主动为党而战、为国分忧的意识;二是目前网络管理部门的有些做法只治标,不治本,还没有抓住问题的要害;三是主力军还没有上场。习主席说,互联网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战场要有主力军。这个主力军,就是党和国家、军队的政治工作系统,以及广大的民间爱国力量组成的“网络爱国义勇军”。这些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体系要尽快形成,发挥作用。
  本刊记者:
  在您看来,网络舆论战的本质是什么?
  戴旭:
  网络舆论战从政治话语体系讲是“斗争”,从军事角度看其实是网络时代的一种新的战争样式,我称之为网络时代的“心”战。表面上是网络舆论战,实质上是信息思想战。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但它的毁灭性甚至超过核武器,更不用说机械化武器了。
  本刊记者:
  从杀伤效果看吗?
  戴旭:
  从整体毁灭效果看。苏联解体、华约组织瓦解,用核武器能做到吗?仅苏联就有3万多枚核弹头,可以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炸成粉末。它还有399万装备着先进武器的正规军,也能把欧洲搅个天翻地覆。
  但是,最后苏联就像《水浒传》里的秦明一样“可怜霹雳火,落地竟无声”!突尼斯国家政权被推翻,从起事到完成只有几天,什么样的机械化战争能达到这个速度?更触目惊心的是,进攻方居然兵不血刃,不费一枪一弹。真正的不战而胜,收益率无穷大。
  我把这种通过网络舆论直接攻心的信息思想战,称之为“非金属战争”,以强调其与以往战争外观和本质的根本不同。我认为,世界已经进入非金属战争时代,这是一场最新的军事革命。
  本刊记者:
  1991年的海湾战争,被称为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开启之战。中国军队关于军事革命的提法是从那时才开始的。您认为那场军事革命已经过时了吗?
  戴旭:
  2013的乌克兰战争包含的新战争特点,足以对现行的以精确制导、自动化指挥为内核的信息化军事革命的含义,带来颠覆性的革新。
  本刊记者:
  乌克兰战争?世界普遍称之为“乌克兰危机”。
  戴旭:
  乌克兰国家被肢解,全国陷入内战,世界上最大的政治和军事力量集团因此展开对峙,这仅仅是危机吗?古巴导弹危机时是两个超级大国在外交层面上角力解决,并没有直接交手。但乌克兰的情况仅仅是在外交层面进行的吗?北约的军事专家已经在总结这场战争的新特点了。我也在思考这场战争对我军军事改革有哪些启迪意义。
  本刊记者:
  如您所说,这场乌克兰战争有何新特点?
  戴旭:
  这是最新爆发的一场“颜色革命”,时间之短暂、动荡之激烈,影响之深远是前几年中东、中亚“颜色革命”以来前所未有的。这场危机包含了最新的军事变化。
  在乌克兰危机中,美国采取的战略战术是以“文化战略”作指导,长期布局,以“第五纵队”突然发难,掀起政变和社会动乱,然后美国、欧盟和北约立即进行政治、经济、军事全面干预,同时还派出了特工、特种部队和雇佣军等进入乌克兰。
  美欧没有想到的是,普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多年来,普京一直在乌克兰进行“反颜色革命”,就是在可能对自己不友好的国家,秘密扶持亲近自己的组织。这是一种文化战略,是新时代具有重大意义的国策。
  依靠乌克兰境内的亲俄罗斯力量,俄罗斯突然之间就把克里米亚收回了,只一招就改变了战略博弈的不利态势,严厉地惩罚了对手,警告了美欧,同时激起了俄罗斯民众巨大的爱国热情。这个收益太大了。
  美国一直以来都是煽动“颜色革命”对别国发起进攻,没想到俄罗斯也使用“颜色革命”式的手段进行反攻,这种情形类似于“以火灭火”的原理,或者说,如同中国兵法中的“以战止战”。
  在这种文化战略的博弈中,呈现出军事层面的战争新特点。北约和中亚一些国家的学者认为:乌克兰战争证明,在现代战争中,战斗的主要空间存在于头脑之中,由信息和心理行为所主导。
  他们认为,这种新战争形式已不能用传统意义上的新军事行动来定义了,俄罗斯将影响力置于操作计划的核心,将会在其未来的变革(2020年俄罗斯军队现代化计划)中包含这样的元素,重大军事部署将缩减到必要的最小限度,对传统军事力量的运用已不再像从前那样了。
  这是唯一一次两个大国之间都没有动用传统军事力量,只使用编制外的“第五纵队”就结束了的一场战争。所以说,文化战略的重要性;“第五纵队”的战略性、长期使用;传统军事力量的威慑性使用;核武器的暗示性使用,以上几个方面才是乌克兰战争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由此,让人不能不联想到美国对中国网络意见领袖的战略性重视现象,早已展现出美国对华战略及大国博弈的新特点。美国和西方早就把微博(西方的推特)称之为“革命的推特”,不仅利用本土的社交网站对要颠覆的目标国民众进行煽动,还以商业资本注入的方式,在对象国开设网站,然后在网站上设立各种文史时政栏目,对对象国的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攻击。
  这不仅是一种巧妙的渗透,也是一种隐蔽的入侵。利用资本运营的手段不断发展壮大,最后“因粮于敌”,成为攻克对方政权的“文化炮台”。他们用这类网站,培养出大批与对象国政府唱对台戏的“意见领袖”,在思想领域误导民众,而它则在幕后以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和巨额资金,掌控着这些“意见领袖”。在中国,这些“意见领袖”被称为大“V”。
  克里于2014年2月访问中国时,曾专门抽时间会见了中国的部分网络“意见领袖”。这个事情看上去很小,但如果结合前面的一些事情看,就不能不引起重视。在克里访华前后,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网络整治,抓了一批散布谣言的网络大“V”和网络犯罪分子。这里在中国互联网上粉丝量排名靠前的大“V”,很多人背景复杂。
  期间,台湾、香港也出现了乱局。香港的非法“占中”活动,喊出了“港独”的口号,打出了“港英”殖民时期的旗帜。这实际上就是“颜色革命”的变种,或者说是“颜色革命”的一种路演。
  由此观之,美国准备重建其对华“第五纵队”(它培植的这股势力在2014年被中国民间“网络义勇军”和国家网络执法部门清剿了),重新开始通过网络在中国制造社会动乱,以此颠覆中国。《战国策》中有言,“绵绵不绝,缦缦奈何;毫毛不拔,将成斧柯”。
  当前,中国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已不是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的问题,而是到了“颜色革命”已兵临城下,我们必须备战的严峻态势!当然,这种网络舆论战争和传统的常规战争不一样,这是一种“心”的战争,我方备战也主要是在思想领域展开。
  当今世界正进入“第四次战国时代”,非金属的“心”战争已
  本刊记者:
  您怎么看当今的国际国内形势?
  戴旭:
  一言以蔽之:我认为,当今世界已进入大国博弈短兵相接、美国带头重返冷战的时期,而博弈的主战场在欧亚大陆。
  本刊记者:
  此话怎讲?
  戴旭:
  奥巴马说,美国还要领导世界一百年;普京说,西方已经在俄罗斯周边降下铁幕。他们说的那些充满火药味的话我就不引述了。
  美俄两国围绕乌克兰危机进行的直接较量,比古巴导弹危机时的较量力度还大,那时美苏只是装装样子,这次,双方不仅同样剑拔弩张
  ,还有秘密力量直接参与其中。有人还自欺欺人地说要防止冷战重演,其实现在的形势与冷战期间并无不同。
  本刊记者:
  您认为美俄两国现在的情形是冷战吗?
  戴旭:
  俄罗斯战略轰炸机逼近美国关岛,逼近日本,逼近欧洲。北约派兵进入乌克兰。美俄双方军备竞赛暗中较劲。美国率西方国家制裁俄罗斯,打压石油价格,对俄釜底抽薪。哪一点不像冷战?只是时空变了,冷战也不完全是原来的样子了。而且,在中国、俄罗斯、中东伊斯兰世界周边,都发生了意义深远、形式不同以往的“战争”。在2015年全世界都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候,奥巴马和日本居然针对中国搞了那么多小动作。种种情形联系起来看,“山雨欲来风满楼”。
  本刊记者:
  俄罗斯周边出现了乌克兰危机,乌克兰国内爆发内战,俄乌对峙,俄与北约对峙;中东爆发了以美国为首的“新联军”与“伊斯兰国”极端武装的战争,这些都好理解。但中国周边的战争是什么?
  戴旭:
  台湾学运、香港的非法“占中”;美国战略东移围堵中国,日本借此解禁集体自卫权,并沿着当年军国主义的危险道路越走越远。前者是“颜色革命”深入中国境内,后者是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时代不同了,战争的内涵和外延也不同于以往。我们不能把战争固定地理解为“铁血”。网络时代,大国博弈的主战样式已经转为信息思想战,战略目标是争夺人心。这是一种典型的非金属战争。这种战争的基本特点是:通过外部渗透,进行内部瓦解、爆破。然后里应外合、放倒对手,如庖丁解牛一般,轻松猎食对方。
  其实,金属战争并不可怕,“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我们的力量在于“团结”,党政军民的团结,我们的对手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千方百计地破坏我们力量的源泉。按照避实击虚、以长击短的兵法原则,它们主要对当下的中国展开非金属战争。内忧外患,内外夹击,这就不能掉以轻心了。
  本刊记者:
  究竟何为非金属战争?
  戴旭:
  其实就是《孙子兵法》中讲的“攻心为上”。在历史上,这种攻心战往往是贯穿于战争的一种瓦解敌人的手段,在20世纪,这种手段被美国放大为大国决战的主要样式,最终实现了不战而胜――众所周知,这就是苏联解体和华沙集团的消亡。
  苏联解体后,时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罗伯特?盖茨飞到莫斯科,骄傲地在红场散步。他记述自己当时的感慨:“我们知道,(对苏联)无论施加经济压力还是进行军备竞赛,甚至用武力也拿不下来,只能通过内部爆炸来毁灭它。”
  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一贯以强力对撞为特点的西方战争观,从此发生了根本性逆转。美国把这种“全国为上,破国次之”的战争,定位为战略心理战。盖茨在莫斯科红场的这段内心独白对我触动很大:美国难道不会对中国进行“内部爆炸”吗?为什么不呢?对照一下现实,有无数的事实可以证明,美国早已不舍昼夜地实施着对中国的内部爆破。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被网络链接成一个整体。美国借助其网络硬件和软件的绝对优势,把一国对一国或一个集团对另一个集团的战略心理战,延伸为一国对世界的“信息思想战”。
  信息思想战是我对美国网络时代战略体系的命名。
  美国信息思想战的完备体系和《征服东方战略》
  本刊记者:
  美国“信息思想战”的体系已经成型了吗?
  戴旭:
  是的。二战后,美国的战争观发生了根本变化:以文化帝国主义为主,以经济和军事帝国主义为辅。
  第二次世界大战,机械化战争的巨大毁灭力,特别是核武器的问世,让美国认识到大国间博弈如果再靠军事手段,最终只有同归于尽。
  于是,美国另寻建立世界霸权的方式,这就是心理战。关于这一点,杜勒斯的讲话和美国中情局的《十条诫令》中已说得十分清楚,其核心是不惜一切代价,争夺对方的民众;从青少年抓起;“俘虏”和利用对方的学者、艺术家等,通过他们瓦解对象国社会的思想防线;通过接触和经济合作,在对方的领导层培养代理人。
  之后,美国历届政府都奉行这一战略。苏联只看到了美国的核武器和北约军队在欧洲虎视眈眈,没有防备美国的“内部爆破”。苏联那么多核弹头,那么多正规军,那么多先进武器,都没有保卫住苏联。苏联就像一个准备上台决战的“拳击手”,还没有登上拳击台,就感染了无名病毒突然瘫痪,倒在拳台下了。
  本刊记者:
  一般常规性的战争或战役,都有具体的战略指导和战役计划。美国搞垮苏联,只是一种模糊的、笼统的战略呢,还是也有着具体的计划?
  戴旭:
  当然有。据苏联解体后双方解密的资料显示,美国当时成立了一个瓦解苏联的战略小组,由时任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凯西、国家安全顾问理查德?艾伦、国防部长卡斯帕尔?温伯格集体负责,在里根总统的支持下,哈佛大学历史学家理查德?帕普斯草拟了美国对付苏联的最新战略,代号为NSDD-75。这一战略是美国全球战略布局中的“革命性转折”。
  勃列日涅夫逝世当天,美国反苏经济战就开始了,代号为NSDD-66。里根的苏联经济顾问亨利?罗恩说:“我们应拥有高水平的军事装备,使莫斯科想赶超我们。在此同时,我们停止供应他们生存所必需的物资,我们就会在10年内看到苏联制度将如何垮台。”
  毁灭苏联的办法很简单,“通过利用苏联内部的弱点来动摇苏联制度”。早在1947年,时任美国驻苏联大使乔治?凯南就在他著名的长电报中说,他发现了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死穴”,那就是“当权力从某个人或某一批人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或者另一批人手中时,会出现难以预测的局面”,这就是美国和西方国家战略性的机会。
  美国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国家间军事战争,就能搞垮共产主义国家,方法就是在共产党内部扶持自己的代理人,在社会主义国家培养政治同盟军。美国和西方曾开列过600亿美元的宣传费对别国进行和平演变,基辛格就曾直言不讳地说:“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不如在苏共内部建立我们的‘第五纵队’!”
  美国一方面通过打压石油价格从经济上抽空苏联,一方面通过军备竞赛消耗苏联的经济。“明修栈道”吸引苏联的注意力,“暗度陈仓”在苏共高层培养向往西方生活方式的人,并把他们推到领导岗位上,同时用物质诱惑和各种奖项――如诺贝尔文学奖等,吸引、俘虏苏联的作家、艺术家等,使他们攻击本国体制,诋毁自己的军队。文化攻心,经济缠身,军事进逼,美国将三种帝国主义形式交替使用,苏联最终如期倒下。
  刘伯承说:军人靠判断行事。我推测美国也有针对中国的类似“NSDD”的计划,只是目前属于绝密,人们无从知晓。新中国为什么一直重视反和平演变,就是从美国的这一战略转变着眼的。苏联共产党没有这个眼光,所以,先是出了试图和美国和平共处的赫鲁晓夫,后来又出了在思想上完全投降的戈尔巴乔夫,一个大党,一个超级大国,一支超级军队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完蛋了。
  中国的改革开放被美国视为对中国实施文化帝国主义和经济帝国主义的天赐良机。中国想的是发展经济,融入世界;美国想的是趁机从文化上、经济上征服或颠覆中国。
  但是,新中国领导人由于有先见之明,长期给党和人民打防止和平演变的“预防针”,所以在20世纪末第一波“颜色革命”的狂潮中,中国虽然也遭遇了空前的社会动乱,但政权没有被颠覆。美国在中国扶持的那一批学者、学生,在美国大使馆的协助下都跑到美国去了。
  美国接着如风卷残云一般横扫前苏联在东欧和中东的势力范围,以狂飙突进之势,为建立全球帝国布局。冷战后,美国大肆“屠杀”小国,更换反美政权。所谓“颜色革命”,就是美国在输出革命。美军、美元都肩负着这个使命。
  经过冷战后一系列“颜色革命”的实践,美国已经形成系统完备的新型战争体系,这就是:
  第一层级以全球传播办公室为世界舆论战的总指挥部;
  第二层级以中情局、美国国家安全局、美军网络司令部、美国驻外使馆为基本力量体系,以美国的大型网络公司、社交媒体、新闻机构为本土支援力量;
  第三层级是美国在世界各地的颠覆对象国以资本注入的方式建立或掌控亲美网站,扶持对象国反政府人士并掌握尽可能多的媒体资源;
  第四层级是通过美资和西方思想同盟军掌握的媒体,渗透对象国的智囊机构、高校,培植亲美、亲西方的“意见领袖”,以抵消对象国的官方文宣体系;
  第五层级是以资本的力量组织网络推手即“水军”,在网络上配合其控制的门户网站,精心制造所谓的“民意”,扰乱对方决策层和民心,抹黑对方的英雄和历史,让对象国的人民感到自卑和苦闷,从而不知不觉地接受美国的政治和宗教“布道”。
  本报记者:
  由此细想一下,很多网络谜团都可以得到合理解释。
  戴旭:
  美国是最早得风气之先的国家。网络就是它发明的,它用起来得心应手,其他国家突然遭受这种新式的进攻,自然就手忙脚乱。这种情形就像鸦片战争中清军大刀长矛初次对阵欧洲列强的大炮、火枪一样。
  应当说,美国最善于打不对称的战争,总是利用自己的绝对战略优势,以最小的代价获取预期的利益。扩张、掠取,这是美国这个国家的本能。美国一个学者写的《危险的国家》一书,把美国的这一民族特性揭示的淋漓尽致。
  全世界的军队都在关注美国的太空武器、激光武器和超高速武器,关注美国一小时打遍全球战略,而对美国的另一套暗战型的新战争体系,尚未引起足够的注意。
  其实,美国征服全球的战略是一明一暗,一正一奇的。明的、正的,是传统军事力量在升级换代;暗的、奇的,是信息思想战的巨大力量。前者佯攻,后者主攻,一虚一实。
  靠着这两套战略系统的整体推进,美国在冷战后直接杀死、肢解和间接干涉的国家有几十个,其中大部分是苏联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主要分布在东欧、中亚、中东、东南亚等欧亚大陆。
  欧洲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被美国的信息思想战全部消灭了,中东国家现在只剩下叙利亚,被美国和以色列以及美国的阿拉伯地区联军折磨得奄奄一息;中亚从苏联独立出去的一些国家亲俄政权被换掉,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美国也正在进行着大力渗透,如缅甸和越南。缅甸政府和民间政治力量的亲美姿态比较明显。越南也有借助美国制衡中国的想法,但它也提防着美国会颠覆它。同时,美国还打着朝鲜和古巴的主意。美国对它所有的对手都是软硬兼施的。
  总之,沿着美国战略“导师”布热津斯基所说的攸关美国全球利益的三条战线:即欧洲战线,斗争的焦点是东欧,最关键国家是波兰和西德;远东战线,斗争焦点分别在日本、中国、朝鲜半岛,其中最关键区域是韩国、菲律宾、台湾;远西战线,战略焦点是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美国一边进行着金属硬战争,一边进行着非金属的软战争。
  其最后的目标,是把欧亚大陆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三大政治力量――伊斯兰世界、俄罗斯、中国,进行地理割裂,历史虚无,文化扭曲,思想瓦解,说白了就是用西方那一套价值观对欧亚大陆的主要国家进行改造,同时用庞大的军事体系进行压制,用美元等金融、经济体系进行控制,从而实现美国的霸权统治。
  美国已经在20世纪完成了对日本的军事征服和对欧洲的控制,在21世纪,它主要的任务是取得三条战线的合龙,把中国、俄罗斯、中东地区碎片化。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QQ6465372进行删除。――正声网
文章关键词:戴旭 舆论斗争 颜色革命 核心价值观 普世价值
(责编:孙玉良)
&&&&头条推荐
暂无此栏目相关信息
暂无此栏目相关信息
点击排行24小时一周一月暂无此栏目相关信息
客户服务热线:0 QQ:6465372 Email:
ICP备案号:苏ICP备号&&正声网版权所有:原创内容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前一段时间很喜欢看血战长空 作为文盲,历史盲和军事盲 看这部片子还是比较吃力的 刚开始有些看不懂  例如标题的那句诗 我一直不太理解  心一热,天就蓝了,这才知道梅花从不为任何人怒放  ————————————————————  貌似前面的出自仓央嘉措的一首诗  因为这部剧收视率很低 估计看的人很少 在天涯就看到一个相关的楼   贴吧里面都是果粉 五毛掐架 还有模型迷这类的
  我觉得这部剧挺好的 剧情 人物 军装最帅了 一个个穿着笔挺的军装都能秒杀一片啊  还有男二和女一的爱情 虽然描写的很少 但是很感动人啊 一直相爱 就因为不同的党派 却不能相知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海报  邵兵饰演高云天(大部分是以高志航为原型)  沙溢饰演刘长岭(大部分是以刘粹刚为原型)
  周将军 (原型周至柔)  
  男主 高云天  剧中的高云天被塑造成空军的军神 他的性格比较沉稳内敛 在受伤后主要负责空军的空防工作    邵兵本身很爷们
  刘长岭 外号刘爷 属于那种霸气外露的 什么都敢做 都敢说的人,剧中他和女主的爱情结局,真心让人难以接受  
  女主 她是我党的地下工作人员,好囧的设定啊!!!就是因为这样 他一直拒绝着我心爱的刘爷啊!!!!  
  宋美龄 是肖雄老师饰演的 老戏骨  
  刘毅夫 貌似戏份不多 原型我也不知道  
  没人看吗?  那我直接讲故事吧  度娘的 这个介绍有些错误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大举入侵中国。
《血战长空》中国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国民党内部的腐败再也掩盖不住了,空军在日本面前不堪一击。  危难之间,空军涌现了一大批充满斗志的年轻飞行员——高云天、刘长岭。在一次次的空战中,他们以弱胜强,用不屈的斗志和日本空军进行殊死搏斗。一寸山河一寸血,然而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有一丛爱火悄然燃烧。飞行中队长刘长岭爱上了情报处的马昕蓝上尉。然而他不知道马昕蓝是个中共地下党。  为了使中国彻底屈服,日本发动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血战长空》演职人员出席发布会(21张)刘长岭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国土,同时用自己的生命来向马昕蓝表白。马昕蓝被感动了,然而她拒绝了刘长岭。在一次协同八路军作战中,刘长岭的飞机被击落,马昕蓝以为刘长岭牺牲了,十分难过。当她看到被八路军成功营救的刘长岭再次出现在她面前,她不禁失声痛哭。然而,在各自的立场上,面对共同的敌人他们是同壕的战友,却不可能成为爱人。  武汉空袭、重庆空袭,刘长岭和高云天用不屈的斗志迎接日本咄咄逼人的攻势,在空战中高云天失去了一条腿,刘长岭却牺牲了。马昕蓝抱着刘长岭的遗物哽咽地告诉他自己是个共产党员。  中国的反抗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日本的野心也在珍珠港事件中暴露无疑,美国加入了反法西斯战争,共同迎接胜利与和平!
  不知从何说起 就从主题曲说起吧  .cn/p/ent/v/m//.html          
  瞟了两眼这电视,真好听到女一说这句话。超级喜欢  
          
        
          
          
          
          ——————————————————————————  我不太会表达啊!就想找人聊聊这个剧 我今年就喜欢这么一部电视剧 想看看有木有同好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早上起来想吐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