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平台上刷日本代购电动牙刷不伤朋友感情

社交平台朋友圈变卖场圈 你是赞同还是反对
发帖人:斜阳梦思
不知何时起,一打开朋友圈,总有几个“原单正品”“韩国代购”“高仿包包”并配各式各样的衣服鞋帽、化妆品等精美图片映入你的眼帘。春节将近,互联网公司的“红包大战”一触即发,预计到时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又将成为“广告场”。朋友圈成广告圈,你是“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还是忍不住手贱点开?你是冲冠一怒屏蔽了事,还是助人为乐帮转一下?
朋友圈卖广告,还是“朋友”吗
你永远不知道,你朋友圈里的哪位朋友会成为下一位代购者;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哪一位朋友下一刻会让你帮忙推销产品,这就是朋友圈生态。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最新作品一书中,把互联网方兴未艾的“协同分享”实践当作商品经济的终结者,其中包括传统广告业。如果广告也被“协同分享”,像微信朋友圈那样,我宁愿放弃这种权利。
晒广告是一种“信骚扰”,电视广告可以不看,广播广告可以不听,平面广告可以不读,朋友圈广告,“三不”就抹不开一个情字。友情点开么,往往有风险,要么伤感情,要么浪费钱,要么毁三观。当TA在你的圈里铺天盖地卖广告,甚至意图拉你入伙,你是否有一种被拉进传销黑窝的感觉?啊。当你在朋友圈读到这则面膜广告词——“你想变成黄脸婆吗?你想到时候因为你不漂亮了你老公出去找情人吗?”——会不会满地找“三观”?俗话说: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朋友圈广告购物,也容易伤钱伤感情。一般网上购物,不满意可以退货、给差评;朋友圈购物,哪怕买到假货、次品,也往往碍于朋友面子,不便理直气壮维权。打碎牙齿往肚里吞,不是伤了金钱又伤感情么?
朋友圈,本来就是与朋友分享心情的,当朋友圈成为广告圈,友情也就变味了。慢慢的,我们也就不上、不看朋友圈了,微信朋友圈也就有可能被玩残、玩死,就像微博。(连海平)
朋友圈可刷到红包,多好的事
试想一下,除夕夜当你坐在家看着春晚,拿手机刷着微信,只要“摇一摇”就可以抢到某某企业给你发的新年红包,这种感觉是不是挺新鲜好玩呢,天上掉“馅饼”的事,相信很多人还是乐意接受。
现如今微信商业气息越来越浓,虽引来很多人诟病,招致很多非议,甚至有人对此嗤之以鼻,但微信本来就具有市场属性,要运作就需要成本,所以其商业化并无可厚非,但对于用户来说,能真正获得便利、实惠体验才是“王道”。例如,微信与某品牌商搞活动,用户时不时可以从品牌商获得现金红包、代金券,这也未尝不可。
微信朋友圈越来越商业化,越来越多的用户热衷于在朋友圈里发布商品图片和文字描述,自己开店或海外代购,借助微信平台做起了熟人的生意,不少人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其实,微信好友大都是经过“确认”、熟悉的好友,通过微信朋友圈选购一些商品比较有保障,有信用担保。以海外代购为例,目前网上海外代购鱼龙混杂,商家资质也参差不齐,常出现各种假冒伪劣、网络诈骗等问题。微信朋友圈就不同了,有些人在海外工作或读书,为方便朋友才发布代购信息,因为是熟人关系,买的人可以放心商品质量。(陈维澈)
国家领导人在任时,往往公务繁重,退休之后不再承担具...
热门关键字微信在朋友圈推送广告 盘点国外社交平台如何推送
  央广网北京11月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微信诞生四周年之际,今年初,一条来自微信团队的“推广”信息赫然出现在用户朋友圈中,这条包括一句话、六张图片和一个链接的测试信息正式宣告基于朋友圈的广告模式来临。
  当初那条测试信息大致定义和开启了朋友圈广告的基本形态:右侧注明“推广”字样,展开后显示“由赞助商提供的推广信息”的标注,点击“我不感兴趣”的按钮广告自动消失,另有一个“查看详情” 的链接可以指向推广页面。
  您收到过微信朋友圈广告吗?记者街头随机采访,有市民表示,收到的是可口可乐。有的市民表示,收到的是宝马。有的市民表示,一条都没收到。
  当被问及“如果您收到这样的广告推送信息,会点开查看吗?你对朋友圈这样的社交平台推送广告怎么看?”时,有的市民表示有些反感,但是能够理解。有的市民表示会直接忽略掉。有的市民则表示很感兴趣。
  实际上,全球各大社交平台都在尝试广告之外创新的商业模式,无论是 Twitter、Facebook 还是Instagram 都没有能够舍弃广告这一条传统生财之道。毕竟除了流量的优势外,基于地理位置和社交关系的快速传播和个性化营销,相比传统的聚合平台更具优势。那么我们去看一看在不同的国家,类似的社交网络广告以怎样的形式存在?用户对它的需求度如何?它的广告效果和收益又怎样呢?
  《全球华语广播网》特约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介绍,在澳大利亚,打开社交媒体,其中的广告越来越多,时常刷着刷着手机朋友圈,广告就夹杂其中。而广告的形态,目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含蓄和传统的,如果你不需要,选择拒绝推送就可以了。
  胡方介绍,澳大利亚的社交平台上的推送广告,通常做得比较含蓄,也比较传统,很多广告仍然夹杂在一些朋友的更新信息当中,刷着朋友状态的时候就一不小心看到了。不过,通常澳大利亚的很多社交平台的广告,可以选择关闭功能,如果不喜欢某一条广告信息,选择不推送,今后这一条广告将不会推送给你。另外,在澳大利亚的一些社交平台也有推荐关注这种广告形式,这些推荐关注的都是社交平台上的广告主,至于是不是关注那就是自己的事了。
  今年四月的一项数据调查比较的有趣,近80%的澳大利亚调查者认为,手机上个广告甚至比电视或者是电脑上的广告来的更繁,但是有意思的是,有63%的14到25岁的受访者,认为如果没有这些广告,哪里的免费的内容、免费的软件可以使用,所以这是一种非常公平的行为。
  据了解,最早在社交平台上尝试广告的是 Twitter,具有推荐账号、推荐信息、推荐趋势三种模式。在最重要的推荐信息模式中,广告主可以通过筛选关键词、用户兴趣、地理位置等用户数据,对目标用户进行精准投放,从而将广告自然融合在用户的信息流中,达成与用户价值一致的“不像广告的广告”。推广信息会标明 “推广”字样,用户还可以在信息卡片内查看图片、点击链接。
  《全球华语广播网》特约北欧观察员尼罗兰介绍:在欧洲,目前这样的模式也是比较常见的。在欧洲使用微信圈大多数是华人以及留学生,他们的朋友圈广告推送大多会是一些奢侈品的代购,欧洲当地的奢侈品店部也并不建议通过代购来提高销售额,而欧洲本地人使用社交网络主要在两个社交平台上,会有很多时尚博主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照片以及视频,由于这些博主的粉丝大多数都是在几百万以上,因此会有很多商家通过赠送商品和付费的方式,希望这些网络红人用视频和照片来推广商品,比如不能做香烟的广告,因此烟草公司会通过让一些上百万粉丝的时尚博主,帅气的男生、漂亮的女生,在有烟草公司名字标志的地方拍时尚大片。目前为止,这种通过社交平台的广告营销模式要比传统的销售模式便宜但会更有曝光度。
  无论是粉丝经济、社会化营销和品牌广告,当今世界上的数字营销都不再只是拘泥于琢磨内容如何在社交媒体上引爆,数据、精准等关键词已经变得同样重要。这在很多的亚洲国家,都不难体会到。把目光转向亚洲的日本,《全球华语广播网》特约日本观察员黄学清介绍,日本企业、商家在社交平台上投放的广告近年来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主要是通过用户加关注和在屏幕边缘展示产品的方式来传送信息。
  黄学清介绍,日本人很早就使用社交平台,企业商家在社交平台上投放的广告近年来一直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经营社交平台的企业也越来越重视这个商机。去年Twitter宣布,与日本雅虎分公司合作,面向该国中小企业开放广告产品,雅虎日本把Twitter的广告产品整合到它现有的广告平台中,让中小企业直接在雅虎平台上使用Twitter的消息推广、账户推广、趋势推广等广告产品,企业和商家向用户投放广告,主要是依靠平台用户加关注和在屏幕边缘展示产品的方式,如果用户添加了关注,商家就会定期给这些用户发送产品信息。
编辑:任芳
关键词:朋友圈;广告
湖南卫视真人剧《三里屯的朋友圈》正在每周二、周三晚10点“青春进行时”热播。剧中,台湾演员何润东的出现又无疑抢了几位素人的风头,网友纷纷对其首秀点赞。在经历了不断的矛盾争吵后,闫笑和卜冠之决定暂时分开一段时间,从感情的阴霾中走出来,在事业上好好打拼一下。
以前,有人抱怨朋友圈全是晒自拍、晒吃的、晒孩子的,没营养。如果你也想要逃离朋友圈紧箍咒的折磨,下面有几条建议。就是充分利用朋友圈屏蔽和分组功能,其实花心思对好友进行分组管理,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垃圾信息困扰。
昨晚,湖南卫视“青春进行时”真人剧《三里屯的朋友圈》再次上演,看点不断。除了卜冠之和闫笑愈发纠结的情感之路外,新加入朋友圈的韩充与买超也是有颇多亮点,让“朋友圈”再起波澜。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朋友圈代购火 监管缺失维权难 - 推酷
朋友圈代购火 监管缺失维权难
深圳特区报见习记者陈晓璇
通过微信朋友圈购买商品成为许多市民的一大时尚选择。连日来,记者随机采访了30多位市民,八成受访者表示朋友圈有代购信息刷屏,一半受访者购买过代购商品,但朋友圈代购引发的纠纷越来越多,过半受访者表示当下没有监管体系,呼吁相关监管部门出台措施规范朋友圈代购行为。
朋友圈摇身一变“生意圈”
近年来,微信朋友圈从社交圈逐渐转变成生意圈,不少市民感觉本用来联络感情的私人地带“变味”了。“朋友圈卖什么的都有,化妆品、衣服、奶粉、珠宝,还不只是一个人发,一刷就是好几个。”市民刘小姐告诉记者,短短一年,自己的微信好友做代购的从寥寥几个发展到现在几十个。
数据显示,中国海淘人数2013年已经达到1800万人,预计到2018年,中国海淘人数将达到3560万人,海淘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去年,我国网购用户达3.61亿,手机购物用户达2.36亿。由于便利的交通、紧邻香港等优势,我市不少市民借地理优势做起代购生意。
记者了解到,朋友圈代购渐渐变成“微商”的一个分支,低成本,高收益。经常在朋友圈代购面膜的市民小李兴致盎然,“做代购很简单,不用审批,不用成本,不用囤货,客户看定了就去买。”代购从淘宝发展到微信平台,从陌生人“晋级”为身边朋友,成为了行业的新趋势。
“熟人经济”交易刷友情纠纷多
简单文字“新款明星包”、“限时特价”或“包邮到家”配以图片,看是朋友推荐,亲戚海外代购,直接包邮到家,便宜快捷。在朋友圈看到同学小七做化妆品和女包代购生意,经常找代购的刘小姐赶紧下手买“便宜包”。刘小姐透露,自己有时候也会做“中间人”,赚差价。
“曾经试过找朋友代买衣服,到手发现不合适,不能退钱,只能自己找下一个买家。”刘小姐无奈地说,在淘宝有“7天无理由退换货”和第三方支付平台,但找朋友代购根本没有任何规矩,是直接全额转账,后悔了也没办法退,也不可能和朋友为一件衣服撕破脸。
同样遭遇朋友代购尴尬的还有吴小姐,因为商品邮寄回国被海关查到要交税,朋友认为税费应该买家负担。吴小姐认为朋友赚了差价还计较,太小气,和朋友差点吵起来。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朋友圈代购不仅出现商品不符、质量没保证、拒绝履约纠纷,维权困难等问题,同时涉及到商品逃税、构成走私等问题。
微信代购监管一片空白
记者发现,朋友圈私人代购目前作为一种新型模式,不用营业执照,不用固定场所营业,目前监管法律条文出现空白。
消费如果受骗,怎么办?记者联系市消委会,市消委会表示目前没有接到过相关投诉,“朋友圈代购交易属于私下基于信任的交易行为,不予受理。”市消委会工作人员表示“现在法律层面在这方面有空白,没有明确规定哪个部门管这个事情”。
不少专业人士认为微信平台有责任履行其管理监督责任。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叶海波认为,“在某个角度上说,提供这种平台的运营商或是公司由于客观上提供了经营平台,应该完善它的监管机制,建立一个系统防范体系。”市市场监管局电子商务监管处相关工作人员持有相同观点,“腾讯应该承担起管理责任,下一步市场监管局要和腾讯商量如何加强监管的措施,不能任之泛滥发展,要采取措施把假冒伪劣商品推销剔除出去。”
但是,目前国家对规范微信代购没有相关规定,据悉市场监管局已成立小组着手调研,根据市场情况梳理现状,找出问题,预计5月份会出调研结果。同时,他强调,“公众号上的微店如果有违法行为,市民可以举报,市场监管部门将对其查处。”
[责任编辑:yfs001]
已发表评论数()
已收藏到推刊!
请填写推刊名
描述不能大于100个字符!
权限设置: 公开
仅自己可见
正文不准确
排版有问题
没有分页内容
视频无法显示
图片无法显示微信朋友圈变广告圈 消协提醒代购不受保护需谨慎_新闻中心_媒介网
微信朋友圈变广告圈 消协提醒代购不受保护需谨慎
来源:正义网
微信朋友圈是朋友间联络感情的社交平台,而如今的微信朋友圈却成了“朋友们”做生意的“圈子”。玩微信的人越来越多,不少用户将朋友圈变成生意圈,通过上传图片,再配上几行文字,将自己的微信小店经营得有声有色。
曾几何时,微信朋友圈是朋友间联络感情的社交平台,而如今的微信朋友圈却成了&朋友们&做生意的&圈子&。近日,有山东省济宁市市民向记者反映,以前打开朋友圈一刷都是朋友们的近况,而现在的朋友圈代购的信息却占了满屏。
&看朋友做我也做 方便朋友还能自己赚钱&
市民王女士是一家普通企业的职工,除了工资,王女士没有其他收入。&之前我看一个朋友在朋友圈里做韩国代购,效果还不错,我在10月份也开始做了,&王女士对记者说,&首先是卖给自己的朋友,朋友再往外推荐,自己能赚点小钱,朋友还可以买的放心。&
像王女士一样在朋友圈里做生意的还有江女士。&我卖的东西自己也在用,货真价实,朋友们也喜欢买,&江女士说。据江女士介绍,她在一些知名品牌的内地厂家里有朋友可以直接拿货,韩国当地也有朋友可以直接在免税店里面买,然后空运回来,所有运费都加上价格也不会太贵。&现在大概一个月可以赚到1000元左右,比起来开始一个月赚几百块的时候已经很开心了。&江女士说。
&如果不是朋友早就拉黑了&
&以前打开朋友圈都可以看到同学们的最近信息,现在一打开朋友圈全是她的代购信息。&济宁学院某大一学生对记者说,&都是在校学生,校门也没出过哪里来的代购呀,如果不是朋友早就把她拉黑了。&
&毕竟朋友圈不是广告圈,都是朋友还不好意思屏蔽&,市民王先生表示很无奈,&化妆品,鞋,衣服,一开打朋友圈都是这些,我平时也不会买,看了也没有用,想看看其他人的信息都要下拉半天。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朋友圈里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对此有反感的市民也越来越多。不仅如此,在朋友里购买到假货的人也大有人在。济宁市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提醒广大市民,&微信朋友圈里的代购是不受保护的,市民在购买时要提高警惕,识别正确来货途径,避免买到假货。&
微信朋友圈刮起&展销风& 出手购物须谨慎
眼下,玩微信的人越来越多,不少用户将朋友圈变成生意圈,通过上传图片,再配上几行文字,将自己的微信小店经营得有声有色。
微信朋友圈卖东西悄然兴起
菏泽市民刘女士平常经常通过微信晒晒自己的生活,她觉得平时大家各忙各的,微信朋友圈拉近彼此距离,不仅可以了解朋友的近况,而且可以互动。最近她发现,不少朋友在微信做起了买卖。
菏泽城区市民闫娟告诉记者,现在不仅是身边的朋友卖东西,自己也会卖,她把自己店里的衣服拍了,放在朋友圈里,不一会就会有人点赞,问价格款式,这样可以让朋友不用来店里就可以看到店铺更新,也可以让他在交到不少新的顾客朋友。
&在微信上传图片简单明了,省得在网上淘半天了。&闫女士对记者说。
声明:本站部分新闻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 便更正、删除或按规定办理。感谢所有提供资讯的网站,欢迎各类媒体与我们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编印规范》明确规定,
中国商业电讯专栏
Copyright (C) 2011 本站归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权所有||产品地图 || 京ICP备号 || 京公网安备87 || 客户服务热线:010-28
本站由 北京中世天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独家代理  社交平台朋友圈变卖场圈 你是赞同还是反对|朋友圈|买卖|微信_新浪珠海
社交平台朋友圈变卖场圈 你是赞同还是反对
大洋网-广州日报评论
  不知何时起,一打开朋友圈,总有几个“原单正品”“韩国代购”“高仿包包”并配各式各样的衣服鞋帽、化妆品等精美图片映入你的眼帘。春节将近,互联网公司的“红包大战”一触即发,预计到时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又将成为“广告场”。朋友圈成广告圈,你是“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还是忍不住手贱点开?你是冲冠一怒屏蔽了事,还是助人为乐帮转一下?
  朋友圈卖广告,还是“朋友”吗
  你永远不知道,你朋友圈里的哪位朋友会成为下一位代购者;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哪一位朋友下一刻会让你帮忙推销产品,这就是朋友圈生态。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最新作品《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书中,把互联网方兴未艾的“协同分享”实践当作商品经济的终结者,其中包括传统广告业。如果广告也被“协同分享”,像微信朋友圈那样,我宁愿放弃这种权利。
  晒广告是一种“信骚扰”,电视广告可以不看,广播广告可以不听,平面广告可以不读,朋友圈广告,“三不”就抹不开一个情字。友情点开么,往往有风险,要么伤感情,要么浪费钱,要么毁三观。当TA在你的圈里铺天盖地卖广告,甚至意图拉你入伙,你是否有一种被拉进传销黑窝的感觉?伤不起啊。当你在朋友圈读到这则面膜广告词——“你想变成黄脸婆吗?你想到时候因为你不漂亮了你老公出去找情人吗?”——会不会满地找“三观”?俗话说: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朋友圈广告购物,也容易伤钱伤感情。一般网上购物,不满意可以退货、给差评;朋友圈购物,哪怕买到假货、次品,也往往碍于朋友面子,不便理直气壮维权。打碎牙齿往肚里吞,不是伤了金钱又伤感情么?
  朋友圈,本来就是与朋友分享心情的,当朋友圈成为广告圈,友情也就变味了。慢慢的,我们也就不上、不看朋友圈了,微信朋友圈也就有可能被玩残、玩死,就像微博。(连海平)
  朋友圈可刷到红包,多好的事
  试想一下,除夕夜当你坐在家看着春晚,拿手机刷着微信,只要“摇一摇”就可以抢到某某企业给你发的新年红包,这种感觉是不是挺新鲜好玩呢,天上掉“馅饼”的事,相信很多人还是乐意接受。
  现如今微信商业气息越来越浓,虽引来很多人诟病,招致很多非议,甚至有人对此嗤之以鼻,但微信本来就具有市场属性,要运作就需要成本,所以其商业化并无可厚非,但对于用户来说,能真正获得便利、实惠体验才是“王道”。例如,微信与某品牌商搞活动,用户时不时可以从品牌商获得现金红包、代金券,这也未尝不可。
  微信朋友圈越来越商业化,越来越多的用户热衷于在朋友圈里发布商品图片和文字描述,自己开店或海外代购,借助微信平台做起了熟人的生意,不少人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其实,微信好友大都是经过“确认”、熟悉的好友,通过微信朋友圈选购一些商品比较有保障,有信用担保。以海外代购为例,目前网上海外代购鱼龙混杂,商家资质也参差不齐,常出现各种假冒伪劣、网络诈骗等问题。微信朋友圈就不同了,有些人在海外工作或读书,为方便朋友才发布代购信息,因为是熟人关系,买的人可以放心商品质量。(陈维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国代购洗脸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