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中生有mod 有中生新解释

从“有中生新”到“无中生有”
发布时间&:&&&&&&&&来源:中国吉林网作者:本网微博&:&&&
记者 隋二龙 赵蓓蓓 苗玲玲
因东辽河发源而得名的辽源,曾被誉为“东北小上海”,盛极一时。然而,面对因煤而兴,因煤而衰的现实,辽源不得不“重整旗鼓”,谋求新的发展定位。
早早失去了“先天优势”,如何在振兴中获取主动,在发展中赢得先机?全省推动新一轮振兴发展落实年动员大会,发出了新一轮振兴发展总动员。辽源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迅速“找点对位”,突出以“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把简政放权、创新发展、生态建设作为“先手棋”,着力构建出与改革同步、与发展同向、与民生同声、与生态同频的新美蓝图……一项项工作、一层层督导、一步步落实,犹如春花竞放。
转型辽源——从“有中生新”到“无中生有”
面对新常态,如何打好转型升级这场硬仗,探寻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辽源的决策者十分清楚,一定要有理性的认识和全新的思考,要在调整产业结构上下功夫,做好做足“有中生新”、“无中生有”的文章。
“有中生新”,改造升级传统产业,让“老树生新枝”。
袜业,是辽源名副其实的传统优势产业,至今已有近80年的历史。
从“小散杂”生产到集群共进,近年来,辽源市委、市政府围绕品牌建设、电商平台和技术改造等,为加速纺织袜业全面转型发展作出了很大努力。
在东北袜业产业园,电子商务园区与袜企联姻,让袜业这个传统产业上演着“有中生新”的好戏。
自东北首家阿里巴巴辽源产业带上线运营以来,已有349户企业与辽源电子商务园区达成合作意向,开设网店1005家,电商平台为辽源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东北袜业纺织工业园不仅在国内有欧蒂爱、天马松鹤、企鹅米尔等叫得响的品牌,还与阿迪达斯、彪马等多家国内外企业合作,年产值达65亿元。
辽源是农业比重较大的城市,为了把这一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辽源将目光聚焦在精细种植业、精品养殖业、精深加工业等方面,通过努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4月10日,总投资10亿元的金翼蛋品安恕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蛋品加工、食品加工和无公害安全饲料车间建成投产,新建3个100万只蛋鸡养殖基地也已完成主体工程。
带着“有中生新”的紧迫感,辽源部分传统产业“闯”出了一番新天地。
与“有中生新”相比,“无中生有”更需要胆识魄力!
新材料、新能源、智慧辽源……这些“后起之秀”的快速崛起,成为辽源“无中生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言”。
作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撑,高精铝产业就是一个典型实例。辽源没有先天的铝资源优势,却成功引入并“孵化”出利源精制、麦达斯铝业、麦达斯轻合金等企业,成为国内重要的轨道客车型材、民用建筑型材生产基地。在2014年全球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辽源铝业收入同比增长30%以上。
吉林麦达斯铝业有限公司是中国唯一一家同时向法国阿尔斯通、德国西门子和加拿大庞巴迪出口轨道车体铝型材的企业。累计出口德国、法国等欧洲发达国家高速列车及城市轨道车车体结构型材9000多吨,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量的90%以上。2013年8月,麦达斯继轨道列车车体型材、大直径管材之后,又一高新技术项目——深海石油钻杆试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
同样是“无中生有”,吉林中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2010年落户以来,依靠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逐渐成为辽源新能源产业集群中的领军企业。现在,公司生产的胶壳锂离子储能电池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20%,产品远销国际市场,占全国新能源电池出口总量的10%左右。
坚持“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手抓战略,辽源转型升级之路越走越宽。
[责任编辑&:&&邱敬俞]“有中生新”升级发展 “无中生有”跨越创新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yfs001
2014年,全市工信系统认真贯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立足“有中生新”促转型,加快“无中生有”促创新,努力实现工业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绿色崛起,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狠抓任务落实,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主要指标全省居先工业生产稳定增长,质量效益较好。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851.3亿元,同比增长8.1%,在全省设区市中居第3位。直比测算,我市对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4.3%,居全省首位,为全省做出了积极贡献。实现工业利润660.2亿元,居全省首位,占到全省工业利润的27.3%;增速为11%,居全省设区市第2位。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8.2%,居全省设区市第1位。亏损企业118家,亏损面5.3%,好于全省7.5个百分点,为全省最好水平。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97家,超额完成了省、市任务目标。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4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979.5亿元,同比增长23.1%;绝对值和增速在全省设区市中分别居第1位和第5位。工业技改投资完成1432.9亿元,同比增长21%;绝对值和增速在全省设区市中分别居第1位和第3位,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为72.4%。全市工业在建项目2222个,其中工业技改项目1787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54个,工业技改项目282个。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14年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3140.7亿元,同比增长8.7%;上交税金470亿元,同比增长8.2%。我市民营经济综合排位全省第一。◆重点工作有力推进紧扣形势任务要求,积极出台政策措施。围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这一重点任务,起草并以市政府办公厅文件下发《石家庄市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按照省民营经济“一会一文件”的要求,起草并以市委市政府文件下发《关于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这两个文件的出台,为我市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和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扎实推进对标行动和技术创新工作,引领工业转型升级。2013年再次以考核得分第一的成绩名列全省首位,实现工业企业对标全省“三连冠”。制定下发了《石家庄市重点能耗行业节能减排降耗对标实施方案》,组织了3期重点能耗行业节能减排降耗对标培训班。有9家企业被评为省级第二批对标示范企业,目前全市省级对标示范企业达到26家,新创建行业标杆指标209项,行业“第一”或“唯一”98项。确定了18名专家入选我市首批工业企业对标行动专家库专家。全年安排对标支持资金1450万元,支持企业44家。58项开发项目列入省厅指导计划,新增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7家,首批认定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8家,新增省级创业辅导基地2个,新认定市级创业辅导基地7个。服务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年内滚动实施技改项目共206项,总投资546亿元。争取133个项目列入省千项技改项目计划,总投资318.67亿元,49个项目列入省级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项目,获资金支持13157万元,占全省专项资金的18.1%,全省第一。55个项目列入市级技改专项资金项目,获资金支持7722万元。对“双11”、“三个一百”的企业进行重点关注跟踪。服务中小微企业,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4个项目入选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体系和融资环境项目;8个项目获得省级中小微型企业扶持资金项目补助。4家单位荣获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培育省级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平台5家。承办了2014年河北省中小企业发展名家讲坛首发式,3家培训基地被认定为省级民营企业人才培训基地,全市省级民营企业人才培训基地共计举办各类培训班261场次、培训企业445家,共计培训各类技能人员15375人。积极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资金难题,181家(含分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获得行政许可,注册资本金共计276.2亿元(不含分公司)。全年新增担保笔数6714笔,新增担保金额295.3亿元。指导组建了我省首家民营融资性担保机构联盟。以促进信息消费为着力点,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新增省级两化融合重点企业19家,总数增至73家;新增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3家,总数增至14家。推进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工作,起草了《石家庄市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工作方案()》。加强了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建立了市智慧办与成员单位的日常联系机制。积极协调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示范工作。起草了《石家庄市关于加快推进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大力支持开展平安校园和老人关爱示范应用项目。积极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城市群)工作,使我市成为全省唯一申报和入选的2014年度“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城市群)。全力推进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建设,宽带基础设施发展位于全省领先水平。持续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工作。聚力绿色崛起,在降低大气污染上用实招、使长劲。全部完成省淘汰办下达我市的两批共43家企业和市本级24家企业的落后产能工作。先后两次实施水泥企业集中拆除行动,压减水泥过剩产能1850万吨。提前三年超额完成“压减水泥过剩产能1500万吨”的目标任务。推行机立窑工艺和环境保护整治改造,井陉钙镁企业由年初的59家减少到45家。狠抓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月份,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3.42%。先后2次对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进行修改完善。全年完成应急预警响应8次,圆满完成apec会议期间空气质量保障工作。(范玉蕾)
[责任编辑:yfs001]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科技日报讯&(记者张兆军)近日,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吉林省省长蒋超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要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他说,吉林省科技优势明显,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优势没有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核心和关键技术仍受制于人,处在市场分工和价值链条的低端。吉林省要立足创新发展,发挥科技、教育、人才等优势,深化科技研发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市场化,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强化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真正使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2015年吉林省将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增强接续发展能力。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资源产业,组织搞好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9个新兴产业行动计划,提升人参、矿泉水等特色资源产业发展水平。力求“一星一油”项目取得新突破。“吉林一号”卫星下半年实现首星发射,对接好国家民用卫星产业布局,全力打造民用航天产业集群。支持建设油页岩综合利用工程实验室,推进油页岩开发关键技术进入中试阶段。&&&&蒋超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要以创新驱动培育新的增长点。强化创新驱动战略,挖掘创新潜力,做好“有中生新”和“无中生有”两篇产业培育发展的大文章,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实省委已经出台的政策意见,实施年度“双十工程”项目,建成8个、再建12个省级中试中心,用好省科技大市场,加快集成创新综合体、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抓好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力争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落户吉林。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以市场导向为主、政府引导为辅,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试点。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促进技术与市场融合、创新与产业对接。支持科研院所深化内部机制改革,鼓励科技工作者开展产学研合作。继续搞好以“两所五校”为重点的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有中生新”强存量 “无中生有”上增量
2014年,河北省完成生产总值为2942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完成全部财政收入3764.6亿元,比上年增长3.4%,为该省改革开放以来最低点。
然而,当人们真正了解河北之后,就会知道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河北是环京津环渤海的经济大省,但不是经济强省,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结构简单粗放。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十二五”期间,国家出台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计划,给河北确定了“6643”的工程目标,到2017年,要完成6000万吨钢铁、6100万吨水泥、4000万吨标煤、3600万重量箱玻璃产能削减任务。
面对这样的局面,河北省委、省政府采取了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态度和切合实际、科学合理的措施应对。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指出:“河北当前的最大困难,主要在于产业青黄不接。传统产业在大力度地压减,新兴产业还没有挑起大梁。要使新兴产业的成长快过传统产业的压减,真正做到增大于减、进大于退、上大于下,就必须走创新之路,做到有中生新,无中生有。”出于这样的认识,全省在全面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中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调整经济结构,给优势产业提供环境容量是先决条件。河北省以壮士断腕的态度把压减落后产能的“6643”工程分解到年度,分解到县区,分解到具体责任人。采取倒排工期,关死后门的方法抓落实,使得所有目标都做到了按计划或者提前完成。
着眼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河北实施了“十百千”工程和千项技改项目,推动工业加快向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智能制造、服务化发展、内需主导等方面转型。通过“有中生新”,开发出了卫星组合导航、超薄硅片切割、900吨隧道架桥机、5万吨钢管机、液晶基板生产线、可穿戴医疗设备、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活性成分复方创新中药等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
这当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在2014年比上年增长了8.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7个百分点。中石油华北分公司、石炼、沧炼、中海油中捷石化、旭阳集团、唐山三友等一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均超过了百亿元大关。
河北省国资委主任王昌告诉记者,河北钢铁产业通过压减过剩产能,优化产品结构的调整,竞争能力明显增加。今年前四个月,全省钢材出口达到34.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2%。目前全省已经启动唐山钢铁企业向沿海转移,邯郸武安钢铁企业退市入园整体搬迁、石钢整体外迁改造等减量置换工程,届时河北的钢铁产业的整体效益将会有更大的提升。
调整经济结构,实施“无中生有”产业创新是扩大增量,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河北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河北沿区开放开发上升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在全省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他们利用已经成型的196个各类园区为平台,重点发展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12个优势产业。2014年以来,全省共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320项,总投资13220.8亿元。在项目带动的引领下,河北经济发展的后续动力明显增加。
高新技术一马当先。全省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27个、产业技术研究院8个、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家、院士工作站33个,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超过3万件和2万件,全省技术合同总成交额达183亿元。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全省2014年高新技术增加值达到1540亿元,同比增长13.2%。
新能源产业突飞猛进。全省去年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装机达225万千瓦,累计达到1145.4万千瓦,占全省发电装机容量20.5%;节能环保产业从无到有。2014年主营收入达到1600亿元左右,增长速度名列各产业前茅。
根据科学规划,错位竞争的原则,河北省对各类园区优中选优,确定了40个重点承接平台。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实行税收分成,开展优质服务等互惠双赢的产业平台建设,河北各地吸引京津产业项目落地大见成效。仅去年一年河北就从京津引进资金3757亿元,占引进省外资金总量的51%,承接京津转移项目163个,完成投资超过1000亿元。
“有中生新强存量,无中生有上增量”。河北经济发展的速度虽然稍有放缓,但质量却在明显提升。随着产业结构的步伐加快,这种转换优势会得到进一步显现,从而实现量质双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用手机继续阅读→【】     【】   【责任编辑:
新华网江西频道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或新华网江西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网或新华网江西频道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或新华网江西频道&,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江西频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或新华网江西频道&,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来函与新华网江西频道联系。
※ 联系方式:新华网江西频道编辑部 电话:7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世界无中生有mod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