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努力以南朝的文来充实南北朝地图质

&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政府类三十强)
我们网站注册会员需要管理员审核。政府单位提交相应资料可以申请免费会员。公司个人申请账号需缴费。
详情咨询QQ:
电话:<font size="+3" color="#FF744788
立即申请:
> 南北朝时期的“辱茶”事件
南北朝时期的“辱茶”事件
  我们都知道茶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利,对陶冶情操也大有好处,所以,现在几乎人人都说喝茶好,甚至有人还会以会品茶和品好茶来显示自己的品位和身份。可是,在南北朝的时候,却出现了一段以饮茶为耻的日子。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当时,在鲜卑人拓跋氏建立的北朝魏的境内,人们把茶饮称为“酪奴”,意思是茶为牛羊奶的奴才。与这段历史相关的核心人物就是我们这期要讲的茶人王肃。《茶经》引用《后魏录》说出了故事的梗概:“琅邪王肃,仕南朝,好茗饮、莼羹。及还北地,又好羊肉、酪浆。人或问之:‘茗何如酪?’肃曰:‘茗不堪与酪为奴’。”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虽然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但是在将这段记录翻译成现代文的过程中,在最关键的“茗不堪与酪为奴”上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一个坚持,王肃在回答“茶与奶相比谁优谁劣”的问题时,认为茶连做酪的奴才都不配,而且这个观点,在目前茶文化圈子里好像还占有优势;另一个则说,王肃的意思是,茶不堪容忍给酪做奴才的卑微地位。两种观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到底谁是谁非,我们在下结论之前,不妨看看《洛阳伽蓝记》关于这段故事更详细的一则记录。 乡村网
  肃初入国,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京师士子,道肃一饮一斗,号为“漏卮”。经数年以后,肃与高祖殿会,食羊肉酪粥甚多。高祖怪之,谓肃曰:“卿中国之味也。羊肉何如鱼羹?茗饮何如酪浆?”肃对曰:“羊者是陆产之最,鱼者乃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以味言之,甚是优劣。羊比齐、鲁大邦,鱼比邾、莒小国。唯茗不中,与酪作奴。”高祖大笑,因举酒曰:“三三横,两两纵,谁能辨之赐金钟。”御史中尉李彪曰:“沽酒老妪瓮注瓨,屠儿割肉与秤同。”尚书右丞甄琛曰:“吴人浮水自云工,妓儿掷绳在虚空。”彭城王勰曰:“臣始解此字是习字。”高祖即以金钟赐彪。朝廷服彪聪明有智,甄琛和之亦速。彭城王谓肃曰:“卿不重齐鲁大邦,而爱邾莒小国。”肃对曰:“乡曲所美,不得不好。”彭城王重谓曰:“卿明日顾我,为卿设邾莒之食,亦有酪奴。”因此复号茗饮为酪奴。时给事中刘缟慕肃之风,专习茗饮,彭城王谓缟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苍头水厄。海上有逐臭之夫,里内有学颦之妇,以卿言之,即是也。”其彭城王家有吴奴,以此言戏之。自是朝贵宴会,虽设茗饮,皆耻不复食,唯江表残民远来降者好之。 乡村网
  意思是说,王肃初投北魏的时候,不吃羊肉,不喝牛羊奶,吃饭常就着鲫鱼做的菜,渴了就喝茶水。当时京师洛阳地区的鲜卑贵族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漏卮”。可是,过了几年,在孝文帝元宏举办的宴会上,王肃却吃了很多羊肉和奶粥。元宏觉得很诧异,就问王肃:“先生是中原之人,口味与我们不太相同,你觉得羊肉和鱼肉相比,茶水和奶水相比,有什么不同呢?”王肃答道:“羊是陆地上的美食,鱼是水里的美味。因为喜好不同,人们对这两样东西各有所爱,各以为佳。所以,无所谓谁优谁劣。羊好比是齐、鲁大国,鱼则好比邾、莒小国,各有所属,各有所爱。”说到这里,具有争议的那一句话又出来了——“唯茗不中,与酪作奴。”有人翻译的结果是“只有茶不行,只能给酪做奴”。但是,我倒觉得,结合前文,翻译成“只有茶既不是大邦又不是小国,所以给酪做了奴隶,虽然这并不合适,但是也没有办法”也许更合适。王肃的意思也就是说,在鲜卑人的地盘上,羊肉吃得多,喜欢的人自然也很多;鱼肉吃得虽少,但是喜欢它的也自有人在,惟独茶饮,并没有被人接受,处在一种不合适的位置上,所以没有办法,被看作酪的奴隶了。 中国乡村网
  《洛阳伽蓝记》在其后还记有“自是朝贵宴会,虽设茗饮,皆耻不复食”。就是说,从此以后,朝廷官员以及达官贵族举办宴会,虽然备有茶水,大家却耻于喝它,因为它是“酪奴”。于是,认为王肃为了拍马屁而“辱茶”的声音又大了起来。 http://www.
  既然这样,王肃到底是不是在拍马屁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王肃其人以及他和孝文帝等人的关系。《魏书》在给王肃作传的时候,介绍说,他字恭懿,琅琊人(今山东临沂),是王导的后裔,涉猎经史,颇有大志,因父兄被萧赜所杀,在太和十七年投奔了北魏。孝文帝在邺城接见了他,两人谈得非常投机,促膝长谈,直至深夜也不知疲倦。而且这种器重与礼遇与日俱增,皇帝的亲信、贵族没有人能离间这样的信任。有时候,他们还会回避左右,谈到深夜也不停止。君臣之间以刘备、孔明自喻,在孝文帝的眼里,王肃就是春秋时的伍子胥。王肃确实也不负信任,深受其宗贤王俭熏染的他,掌握“南朝前期制度之总和”,“遂能抱持南朝之利器,遇北主之新知”,“蔚成太和文治之盛。”(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第二篇《礼仪》)而孝文帝借助王肃进行的政治、文化革新的目标就是实现全面“汉化”的文教,这不仅包括要实行南朝官制,还包括说汉话、穿汉服,甚至自己的姓也从鲜卑的“拓跋”改成了汉姓“元”,连汉人落后的门阀制度他也要照学,他的儿子太子元恂反对改革,最终也被逼自杀。所以说,王肃实在没有必要通过贬低汉人的茶来拍一心向往汉族文化的孝文帝的马屁,尽管《洛阳伽蓝记》上记载的那段故事里王肃确实也不免有一些讨鲜卑人皇帝开心的奉承话。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王肃没有必要在皇帝面前说茶的不好,相反地,倒是在迫切地向他反映茶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这一点从接下来的文章中就能读出来。在王肃回答完了孝文帝的话后,孝文帝大笑,出了个谜语“三三横,两两纵,谁能辨之赐金钟”让大家猜,御史中尉李彪和尚书右丞甄琛都通过两个熟能生巧的例子猜中了谜底是“习”(繁体字“習”)。这是一语双关的话。一方面,孝文帝的话是说给王肃听的。刚才王肃向他反映说,在推行汉人生活方式的过程中,鱼肉比较容易被接受,茶水的地位则非常不恰当,需要领导重视这个问题,领导现在给了个“习”字,就是说,这是习惯问题,时间长了问题自然而然就会解决了。另一方面,孝文帝的话也是说给鲜卑人听的,意思是谁要学到了“文化”,谁就可以得到“金钟”,因此,彭城王在大家都知道答案了以后还要跟上一句:“臣始解此字是习字。”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如果王肃真是拍马屁要说茶的不好,孝文帝也被这个马屁拍得很爽的话,其后的朝贵宴会上就不可能会每每都备有茶水了。相反地,虽然鲜卑显贵们耻于饮茶,却总要在宴会上备茶,或许这备茶一项正是鲜卑人向南朝所学的礼制里的一项重要内容呢。 http://www.
  如果王肃真要说茶不好,彭城王也就不会对王肃说“你明天来我家吧,我给你设下你偏爱的‘邾莒小国’,还有‘酪奴’”了。显然,王肃是爱着茶的,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乡曲所美,不得不好。” 内容来自http://www.
  从这些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彭城王是在刁难王肃,尽管他们都是孝文帝的“社稷之臣”,都是极力支持孝文帝的革新的,但是彭城王作为皇族和鲜卑人,总是不甘汉人王肃的地位高过自己,这一点,同是革新股肱之臣的任城王澄在支持和推广汉化的同时,同样也不忘诬陷王肃谋叛。“一朝令肃居其右”,这些鲜卑皇族的优越感就会产生危机,他们当然要不遗余力地贬低王肃,因此,“复号茗饮为酪奴”,其实就是在提醒王肃,他不过是鲜卑人的奴才而已。 本文来中国乡村网
  “给事中刘缟慕肃之风,专习茗饮”也要同样受到了嘲笑,面对强大的压力,本来是正常的、正确的生活方式,也变成了不正常、不正确的了,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敢标榜自己以茶为饮呢?所以,朝贵宴会上,大家当然要耻于饮茶了。面对这样的境况,王肃并没有奋起反击,只是谨慎应对,终得保全自身,期间应该也不乏用言行去改变这种成见的努力,并且可以想见确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鲜卑人对自己和茶的认识。这种以隐忍去面对强悍,以柔和去克制刚硬的方式不正是茶文化的突出特点吗?
http://www.
------分隔线----------------------------
------分隔线----------------------------
相关阅读:
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中国三农信息发布平台·中农兴业工程指定网站&
中国新农村发展建设协会 主办
&版权所有&Copyright (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联系电话:010--00—789—008业务洽谈:&&技术咨询:
客服QQ:&业务洽谈QQ:六九街,实惠东东真不少,每天坚持签到还可赚零花钱,六九街,姐的最爱!
&追贴网全新改版,如果您喜欢,您告诉您的好友^_^
& & & & & 6 & & & & & &
作者:今月照古人2010 提交日期: 09:31:09
  谢谢支持,欢迎拍砖
作者:今月照古人2010 提交日期: 10:26:35
  谢谢支持,欢迎拍砖    
作者:今月照古人2010 提交日期: 10:58:52
  谢谢支持,欢迎拍砖
作者:今月照古人2010 提交日期: 12:17:55
  谢谢支持,欢迎拍砖
作者:今月照古人2010 提交日期: 12:50:52
  谢谢支持,欢迎拍砖
作者:今月照古人2010 提交日期: 15:11:28
  谢谢支持,欢迎拍砖  
作者:今月照古人2010 提交日期: 20:28:34
  谢谢支持,欢迎拍砖  
作者:今月照古人2010 提交日期: 21:28:09
  谢谢支持,欢迎拍砖  
作者:今月照古人2010 提交日期: 00:17:11
  谢谢支持,欢迎拍砖  
作者:今月照古人2010 提交日期: 08:27:45
  第十六节
到手的鸭子飞了  司马炎虽然登基了当皇帝了,但是却面对一个国家要治理,不知道龙王爷得了重感冒,还是伤心过度,已经把自己的江山淹了好几次,本来刚有起色的帝国,不得不时刻准备着救灾,而且边关的战事不断,自己灭吴的计划被一拖再拖。正当司马炎很郁闷的时候,边关传来快报,驻守西陵的步阐投降,并且已经将自己的两个儿子送来当人质,司马炎似乎开始相信,天下的确可以掉馅饼啊。  西陵(今宜昌),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他主要有三个大的特点:  一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以“上控巴蜀,下引荆襄”,“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而著称。尤其是晋国兼有四川以后,西陵更成为扼守吴国上游的门户,为晋、吴两国兵家必争之地。  二是地形复杂,道路险狭。山势险要,地形复杂,从陆路进攻不利于大军展开;虽然西陵地处下游,但是距西陵峡峡口只有二十里,西陵上游的江水落差很大,水流湍急,进攻方从上游来是很容易,但是回却很难。  三是“蛮夷”很多。在战时,夷族的向背往往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方面。  由于西陵对于吴国的重要性,自陆逊夺取西陵以后,就担任了宜都太守,其后,孙权任命步骘坐镇西陵,从此,西陵的防务一直掌握在布家和陆家两大家族的手里。  投降的步阐,则是步骘的二儿子,原本步家父子老老实实,忠心耿耿的为东吴当守门员,但是坚信上天经常提醒自己的孙皓心里却不放心他们,因为上天已经捎话过来了,“荆州兵克扬州兵”。现在在荆州驻守的是陆抗和步家父子,防止将领造反的最好方法就是消弱他们的兵权,孙皓感觉陆抗这个人暂时还动不得,那只能够先挑步阐这个软柿子捏了,于是一纸调令,把步阐调到建业当一个绕帐督(守卫皇帝的禁军将领,但是职位却比西陵都矮不少)。  步阐接到调令,立马傻眼了,感觉此去凶多吉少。一是“荆州兵克扬州兵”是众人皆知的民谣,看来生性多疑的孙皓准备对自己动手,到了孙皓跟前当个禁军小头领,一旦离开自己的大本营,就势单力薄了,说不定哪天孙皓要自己的脑袋时,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二是还有那些整天造谣的小人,为了自己的官帽,肯定会借民谣来诬陷自己造反,拿自己的项上人头替自己加官进爵,本不想杀我的孙皓,也会动刀子砍头了。三是现在晋国的国力在不断的提升,而吴国的国力在不断的下降,晋国灭掉吴国是迟早的事情。  步阐思来想去,富贵险中求,与其等死,还不如投降司马炎,于是派自己的两个儿子,去晋国当人质。为了增加自己以后加官进爵的筹码,步阐并没有带领自己的部下跑到晋国去,而是坚守在西陵,想把这个战略要地,作为一份大礼献给司马炎。步阐相信凭借西陵的易守难攻险要地势,肯定能够等到晋国的接应部队。  司马炎在在大喜过望之余,立即任命步阐为都督西陵诸军事,卫将军等一长串头衔,开府仪同三司(开设府属,设置属官,仪制与三司同,三司,即太尉、司徒,司空三公的官属。是一种很高的政治待遇),并派出三路部队,接应步阐的投降。  高兴都是相对的,吴国镇军大将军陆抗却很郁闷,立即派出三路部队,准备打退吴国的接应部队,消灭步阐。  晋、吴两国的军事部署     晋军 吴军  西陵 荆州刺史杨肇率领3万兵力接应步阐 陆抗命令先期部队构筑围城工事,自己亲自统率主力部队,进入西陵围城军营垒阵地,迎战杨肇。  江陵 羊祜率领5万主力部队进攻江陵,牵制陆抗,使之不能西上剿灭步阐;如果陆抗弃江陵于不顾,以羊祜军估计能够攻克江陵,到那则在陆抗和吴国下游腹地插上一根钉子。 公安督孙遵沿长江南岸,迎战羊祜;江陵守将张咸固守江陵,并毁坏江陵附近的水坝。  建平 巴东郡监军徐胤率领水军队进攻建平,使之也不管东向西陵 水军督留虑和镇军将军朱琬逆长江西上,迎战徐胤。  从双方的军事部署上讲,只能够说司马炎的部署过于乐观,主次不分,而陆抗的防守反击则技高一筹。陆抗乃陆逊之子,西陵之战成为陆抗的经典战役。  先说西陵战事  长途奔来的吴军却成了两班倒的泥瓦匠,一时间怨声载道,将领们就开始进言,应该趁着三军的锐气,在晋军增援之前攻克西陵,何必现在浪费人力物力当泥瓦匠。陆抗却说:“西陵地势险要,城墙坚固,粮食又十分充足。而且,所有抵抗外敌的防御工事,都是我从以前规划设计的,今日反过来,由我自己去攻击,恐怕短时间里难以攻取。如果晋军来到而我们却没有防御措施,腹背受敌,将如何抵抗?”但是,大家还是坚决请求发动攻击,陆抗为了要大家心服,下令作一次攻击,果然众将领撞了一通南墙之后,都头破血流的回来了,各位将领这才带领士兵们专心构筑围城工事。  围墙修的差不多的时候,杨肇率领的3万支援部队也来了,双方的部队就准备开打,恰巧此时,吴军出了一个熟悉吴军部署的叛徒,跑到了杨肇的大营。陆抗说:“叛逃的人是军中的老军官,对我们军力配备情形,知道得一清二楚。我担心我们的少数民族部队,他们平常没有严格训练,如果敌人进攻,一定先攻击我少数民族部队驻守的营垒。”于是,陆抗连夜把少数民族部队调到别处,而用精兵代替原来少数民族士兵驻守的地方。第二天,杨肇果然向原来少数民族士兵驻守的地方发动攻击,陆抗早有准备,立即下令反击,利箭巨石,如同雨下,杨肇兵团伤亡巨大。  杨肇整整进攻了一个月的时间,到了12月,杨肇不仅无计可施,而且部队也疲惫之极,再无取胜的可能。为了避免被全歼,杨肇主动放弃阵地,在夜色掩护下撤退。  陆抗打算追击,但又怕城内的步阐抓住机会突围,自己的部队人数不足以应付两面作战。于是,就传令各军狂擂战鼓,作出要大举追击的姿态,并派骑兵从后边追赶。撤退中的杨肇兵团在夜色中失魂落魄,在西陵崎岖的山路上拼命狂奔,很多士兵丢盔卸甲,扔下武器,自行离开队伍,杨肇兵团大败而归。  杨肇的失败,直接影响到整个战局。首先是城内的步阐,更是惊慌失措,突围无望,外救瓦解,城内笼罩在死亡的恐惧之中。没过几天,陆抗就攻克了西陵,诛杀步阐以及同谋的将领官员数十人,全都屠灭三族,而对于西陵城中其他数万兵民,都由陆抗请求孙皓准许,赦免了一死。战后,陆抗回军乐乡驻地,脸上没有一点自负的颜色,依旧跟过去一样对人谦虚。  那么,其他两路的战事如何呢?  欲知详情如何,且听下节分解。    
作者:今月照古人2010 提交日期: 09:29:47
  谢谢支持,欢迎拍砖  
作者:今月照古人2010 提交日期: 10:03:08
  谢谢支持,欢迎拍砖  
作者:今月照古人2010 提交日期: 11:09:36
  谢谢指点,晋朝的确很乱,乱的没有什么头绪,我只好用一节的篇幅把一个事情讲完,如果按照时间的顺序把事情讲完,那样会更乱,比如秃发树机能的叛乱持续了十年,如果按照他做的事情顺序讲,得分散在十几节中,那样你看得更乱。
作者:今月照古人2010 提交日期: 14:07:58
  谢谢支持,很多人,由于出现的次数很少,只露几个脸就消失了,所以没有特别的介绍,如果是重要人物,一般都会有介绍
作者:今月照古人2010 提交日期: 15:11:33
  谢谢支持。
作者:今月照古人2010 提交日期: 16:03:17
  谢谢支持。  
作者:今月照古人2010 提交日期: 21:32:41
  谢谢大家的点评支持
作者:今月照古人2010 提交日期: 22:09:16
  谢谢支持,欢迎拍砖
作者:今月照古人2010 提交日期: 23:43:19
  谢谢支持,欢迎拍砖
作者:今月照古人2010 提交日期: 08:38:12
  第十七节
出师不利的羊祜  看完陆抗在西陵的完美表现,我们再把目光转向羊祜的江陵战事。  羊祜(公元221—278年),字叔子,今山东泰安人,出身于汉魏名门士族之家。从他起上溯九世,羊氏各代皆有人出仕二千石以上的官职,母亲蔡氏是汉代名儒、左中郎将蔡邕的女儿,姐姐嫁与司马师为妻。他曾在汶水边上游玩,遇见一位老人,说他“孺子有好相,年未六十,必建大功于天下”老人说完就走了,不知所在。羊祜长大后,博学多才、善于写文、长于论辩而有盛名于世。当时的一位高管见到他后说:“此今日之颜子也”。而且仪度潇洒,身长七尺三寸,须眉秀美。郡将认为他不同常人,把兄长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他。后来夏侯霸投降蜀国,其亲属怕受牵连,大都与其家断绝了关系,只有羊祜,安慰其家属,体恤其亲人,亲近恩礼,愈于常日。  羊祜在朝廷,虽身处士大夫之间,但持身正直,从不亲亲疏疏,因此,有识之士,对他特别尊崇。司马炎称帝因为羊祜有扶立之功,被进号为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进爵为郡公,食邑三千户。羊祜怕引起贾充等权臣的妒嫉,固让封公,只受侯爵。当贾充被任愷算计,被司马炎派去征讨突发术技能时,羊祜知道这个消息以后,却秘密地上表司马炎,不应当把老臣贾充放在外任,也许是羊祜以为朝中两派大臣有一个平衡比失衡要好吧,等到贾充知道羊祜的密表,十分感动地对羊祜说,没有想到您对我这样眷顾啊!  司马炎为了完成吞吴之志,羊祜为荆州诸军都督,假节,并保留他散骑常侍、卫将军原官不变。(持节是代表皇帝行使一定的权力,当时持节分三种:第一种最厉害的叫“使持节”,可以诛杀两千石以下的中级官吏,其次,叫“持节”,可以诛杀任何没有官职的人,最下,叫“假节”,只能诛杀违反军令的人。)  当时,西晋和孙吴各有一个荆州,形成南北对峙局面。晋吴间的边界线以荆州为最长,所以这里是灭吴战争的关键地区。羊祜到任后,发现荆州的形势并不稳固。不但百姓的生活不够安定,就连戍兵的军粮也不充足。于是,羊祜励精图治,着手改变这一不利局面。  首先,把精力放在开发荆州方面,注重民生建设。羊祜大量开办学校,兴办教育,安抚百姓,怀来远人。  其次,并与吴国人开诚相待。投降之人,去留可由自己决定;对于战斗中俘获的吴军士兵,如果想回家的,发给路费,随便回家;每次和吴国人交战,总是预先定下日期,象上古一样正面交战,不使用常用的阴谋诡计,有将领要进献计谋的,羊祜一看他来了,就好酒招待,只喝得来人大醉,什么也说不出来。  再次,设计消除驻地的隐患。吴国石城驻军离襄阳七百多里,是襄阳威胁最大的驻军,常常侵扰边境。羊祜深以为患,于是巧用计谋,使吴国撤销了守备。  最后,屯田备战。然后羊祜他把军队分作两半,一半执行巡逻戍守的军事任务,一半垦田。当年,全军共垦田八百余顷。羊祜刚来时,军队连一百天的粮食都没有,三年之后,粮食积蓄可用十年。  羊祜的这些措施迅速地安定了荆州的社会秩序,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更主要的是俘获了吴国普通老百姓的心,越是放还吴国的俘虏,吴国投降过来的越多; 到后来竟然吴国的普通老百姓也称“羊公”,不再称呼羊祜的名讳了。  司马炎为表彰他的功绩,下令取消江北所有的都督建置,授予羊祜南中郎将的职务,负责指挥汉东江夏地区的全部军队。  面对羊祜收买人心的感化进攻,孙皓明白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吴国不用打就会灭亡,于是调陆抗驻守吴国的荆州,只有双方的将领旗鼓相当,自己的臣民才不会被同化掉。  羊祜得知陆抗驻守荆州之后,加大了自己感化吴人的力度,自己的部队行军路过吴国边境,故意收割田里稻谷以充军粮,但每次都要根据收割数量用绢偿还。打猎的时候,羊祜约束部下,不许超越边界线。如有禽兽先被吴国人所伤而后被晋兵获得,他都送还对方。自己也摆出一副喜欢打猎,登山玩水的样子,并且侍卫就那么十几个人,自己也只是穿着平常衣服。  一次陆抗生病,向羊祜求药,羊祜马上派人把药送过来,并说:“这是我最近自己配制的药,还未服,听说您病了,就先送给您吃。”吴将怕其中有诈,劝陆抗勿服,陆抗不疑,并说:“羊祜岂是用毒药害人之徒吗?”仰而服下。陆抗病后之后,送去几坛酒表示自己的谢意,羊祜自然也是一饮而尽,全然不顾属下的劝阻。  陆抗对守边的将士说,“别人专门行恩惠,我们专门作恶,这就是等于不战而自己屈服了。现在双方各自保住疆界就可以了,我们不要再想占小便宜。”孙皓听说双方边境交往和谐,就以此事责难陆抗,陆抗说:“一邑一乡都不可以不讲信义,更何况大国呢?我如果不这么做,正是显扬了羊祜的恩惠,对羊祜毫无伤害。”  就这样,两国和平相处了几年,但是步阐投降吴国之后,两人之间的默契被打破,羊祜被命令率领五万人马去攻打江陵,牵制陆抗对步阐的围剿,两人真正兵戎相见的时刻到来了。   羊祜很是很看重这次出征的机会,自己虽然位居高位,都督荆州诸军事,但是却很少有在战场上实践,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于是准备了一出“围魏救赵”的佯攻戏,当然如果能够攻下江陵,实现一箭双雕,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面对羊祜的进攻,在陆抗身边的将领们都认为陆抗应留在乐乡(荆州城防司令部所在地),就近指挥,可以兼顾两头,不应该亲自围攻西陵,而陆抗却坚持率主力大军西上西陵。他说:“江陵城池坚固,兵力充足,用不着担心。而且,就算江陵陷落,晋军得到江陵,也不能据守,我们的损失微乎其微。可是,晋军一旦夺取了西陵,长江南岸山区蛮族,一定大为震动,后患无穷。”于是安排好江陵的防务之后,亲自率军西上西陵。  过去,陆抗认为江陵之北地势平坦,道路四通八达,曾经命令江陵督张咸,在各河建立水坝,阻截河水,灌入平地,用来切断两国交通;一则防止叛徒逃走,一则抵抗晋军侵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羊祜想利用这个人工水道,用船运粮,生怕吴国破坏水坝,就释放烟雾弹,说他要破坏水坝,用步兵进击。  只是羊祜遇到的对手是陆抗,陆抗得到情报,自然明白羊祜的意图,不顾手下将领的一再劝阻,下令立即把水坝破坏。等羊祜的大军推进到当阳时,吴国江陵附近的水坝已经全部吴人破坏,  羊祜一看计谋被识破,只好下令放弃船舰,改用车辆运送粮草,由于道路泥泞,运送起来十分困难。而此时杨肇战败的消息已经传来,结果还没有到“魏”的城墙下,而“ “赵”的城门却被攻开了,一旦陆抗回师救援江陵,自己的五万大军在泥泞之地撤退都是问题,想到这里,羊祜只好撤退。  羊祜一撤退,徐胤跟着也扬帆返航了,他们都是无功而返。  眼看到手的鸭子飞了,司马炎很生气,开启行政问责制程序,贬羊祜为平南将军,把杨肇贬作平民。杨肇被免官以后,从此淡出晋王朝的历史舞台,在家闲居。但是,他的女婿是中国历史的著名的美男子——潘安。  经过西陵一战,羊祜彻底领教了陆抗的厉害,自己的小把戏根本瞒不过人家的眼睛,人家是文来文挡,武来武挡,而且打起仗来,丝毫不会手下留情,自己根本占不到便宜。吴国虽然是病老虎,但是只要陆抗这样的利爪还在,灭吴只能够是痴人说梦了。后来一次,羊祜和陆抗在边境打猎时相遇,羊祜的手下凭借自己人数占很大优势,就劝说羊祜把陆抗消灭掉,羊祜却说,陆抗这个人深不可测,别看他现在身边人很少,不能够不防备他身边没有伏兵,于是羊祜向陆抗问了个好之后,就走人了。  变老实的羊祜,还是继续高调收买人心,低调积极备战,为灭吴做好一切准备,不再向司马炎提伐吴的事情了。  羊祜的善行,不但使吴国百姓的心悦诚服,就连陆抗也说:“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双方罢兵言和,互通使节,各保分界,于是边界进一步得到安宁。  双方的平静持续了不到两年,公元276年,陆抗因病去世了,享年49岁。羊祜一看陆抗一死,吴国再无良将,便磨墨写奏折了,可是,边关告急的文书,盖住了灭吴的奏折。  边境又捅出什么搂子了?  欲知详情如何,且听下节分解。  题外话,在查资料的时候,看见羊祜的外公蔡邕写的一篇《女训》甚好,希望能够对读此文的读者有所帮助。   〔原文〕 心犹首面也,是以甚致饰焉。面一旦不修饰,则尘垢秽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咸知饰其面,不修其心。夫面之不饰,愚者谓之丑;心之不修,贤者谓之恶。愚者谓之丑犹可,贤者谓之恶,将何容焉?故览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脂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顺也;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鬓则思其心之整也。   〔大意〕心就像头和脸一样,需要认真修饰。脸一天不修饰,就会让尘垢弄脏;心一天不修善,就会窜入邪恶的念头。人们都知道修饰自己的面孔,却不知道修养自己的善心。脸面不修饰,愚人说他丑,心性不修炼,贤人说他恶。愚人说他丑,还可以接受;贤人说他恶,他哪里还有容身之地呢?所以你照镜子的时候,就要想到心是否圣洁;抹香脂时,就要想想自己的心是否平和;搽粉时,就要考虑你的心是否鲜洁干净;润泽头发时,就要考虑你的心是否安顺;用梳子梳头发时,就要考虑你的心是否有条有理;挽髻时,就要想到心是否与髻一样端正;束鬓时,就要考虑你的心是否与鬓发一样整齐。       
作者:今月照古人2010 提交日期: 09:15:34
  谢谢支持,欢迎拍砖  
作者:今月照古人2010 提交日期: 10:44:37
  谢谢支持,欢迎拍砖  
作者:今月照古人2010 提交日期: 13:16:23
  谢谢支持,欢迎拍砖  
作者:今月照古人2010 提交日期: 14:08:31
  谢谢支持,欢迎拍砖  
作者:今月照古人2010 提交日期: 15:03:49
   谢谢支持,欢迎拍砖
作者:今月照古人2010 提交日期: 16:20:37
  谢谢支持,欢迎拍砖  
作者:今月照古人2010 提交日期: 17:32:05
  谢谢支持,欢迎拍砖
作者:今月照古人2010 提交日期: 19:40:48
   谢谢支持,欢迎拍砖  
作者:今月照古人2010 提交日期: 20:47:49
  谢谢支持,欢迎拍砖  
作者:今月照古人2010 提交日期: 08:41:52
  第十八节
耍连环计的卫瓘  秃发树机能在西北部,带领着鲜卑族和部分胡人闹的不易乐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本来在北方安守本分的拓跋鲜卑部,也跟着滋事了。  当时的鲜卑拓跋部是老王力微,后来,拓跋部建立了北魏,尊称力微为始祖神元皇帝。力微继承衣钵以后,开始了复兴自己部族的事业,基本统一了鲜卑拓跋各部,连乌桓部都依附于他。力微鉴于匈奴和乌桓的结局,不敢与中原为敌,开始与魏国通好,派遣太子沙漠汗作为人质留在洛阳,双方搞的边界贸易还算红火。司马炎体谅力微与沙漠汗的父子相思之情,让沙漠汗回国探亲一次,不过,也许是习惯了中原的生活,还是需要继续做人质,沙漠汗就又回来了,从此,沙漠汗就象是一个候鸟,在北方和中原之间穿梭不停,维系着双方的信任。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力微逐渐丧失了对部族的控制力,受秃发树机能的影响,力微、乌桓开始逐步侵扰晋朝边境,公元273年,拓跋部一次就在广宁杀掠五千人。  战乱使双方的蜜月期也随之结束,晋朝开始重新调整对鲜卑拓跋部的策略。司马炎任命卫瓘为征北大将军、都督幽州诸军事,幽州刺史,护乌桓校尉。  卫瓘(220年─291年)字伯玉,今山西夏县人,出生于儒学官宦世家,由于家庭的影响和父辈的熏陶,卫瓘青少年时就以“性负静有名理,明识清允”,受到邻里、亲朋的称赞。他10岁时丧父,从小便磨炼自立的能力。年仅20岁就做了曹魏的尚书郎。最出彩之处,是成功处置了钟会的叛乱。  面对鲜卑拓跋部的滋事行为,卫瓘请求还像以往那样把沙漠汗作为人质滞留在洛阳,但是,司马炎不想失信于力微,激化矛盾,没有采纳卫瓘的意见,而是采取收买的手段,让沙漠汗带着大量财物返回拓跋部,但是,由于双方胡奋与拓跋部在并州边境作战,使得沙漠汗滞留在并州无法回国。  卫瓘一看司马炎准备花钱买平安,一个连环计立马浮出水面。  第一环,离间计,出钱离间拓跋各个小部落。  卫瓘上书司马炎,要求朝廷出钱离间拓跋各个小部落大人们。司马炎立马同意了,感觉自己一个秃发树机能都搞不定,我可不想三面作战。从此,卫瓘不仅对拓跋部内部的各个部落大人行贿,而且还对暂时依附于拓跋部的乌桓部的大人们行贿,离间他们与力微的关系,这些收到贿赂的大人们对卫瓘是言听计从。  乌桓部与鲜卑部原本同为东胡族的一支,秦末东胡为匈奴击破后,东胡人北迁至鲜卑山和乌桓山,各以山名为族号,分别形成鲜卑人和乌桓人。乌桓山即现大兴安岭中部的东西罕山。乌桓随水草放牧,同样善齐射,以穹庐为室。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降汉者达二十余万人,有万余落入迁中原,渐与汉族融合。从此乌桓部彻底衰落,留居塞外的大多并于鲜卑拓跋部。  第二环,借刀杀人,诛杀沙漠汗。  卫瓘知道力微的太子沙漠汗由于长期不在老王的身边,力微的其他儿子们也都觊觎太子之位,身边都有支持自己的部落大人。而此时的老王年龄也达到了百岁,统御各部的能力逐渐下降。卫瓘便让沙漠汗回部落,看望年老的父亲。听说儿子沙漠汗回来看望自己,老王力微十分高兴,他派遣各部大人到边境迎接。酒喝到大家都已经是醉醺醺的时候,沙漠汗为了显摆,秀一下自己从中原学来的本领,从腰里拿出一个弹弓,望着树上的飞鸟,对大家说,我给你们打下来。一弹弓下去,把鸟就给打下来了。  当时,鲜卑部族没有见过弹弓之类的玩意,也没有人替他们揭秘这小把戏。在座的各部大人顿时目瞪口呆,不啻于今天我们第一次观看刘谦表演魔术。各部大人们纷纷以为沙漠汗身怀异术,而且生活习惯已经被汉化,老王年事已高,死亡在即,如果沙漠汗继位为王的话,肯定要改变风俗习惯,我们这些老骨头们肯定不会得志,倒不如立在家的王子们作王。  大家意见空前的一致,于是,离开沙漠汗,一并飞马驰还。老王力微见到大家回来,独独不见儿子,就问:“我儿子在南边多年,情况怎么样啊?”  大家一致说:“太子现在在晋朝学的才艺非常怪异,引空弓,不用箭,就能够射下飞鸟,好像是得了晋国的怪异法术,是个乱国害民的人,还是建议您明察。”  老王大概是老糊涂了,就随口说道:“你们看着办吧,如果你们感觉以后不能侍奉他,那就杀掉他算了。”这一群部落大人们等到力微的斩杀令,不由沙漠汗分说,就把沙漠汗给杀了。  第三环,趁火打劫,派兵征讨拓跋部。  沙漠汗一死,卫瓘立马有了征讨拓跋部的借口,因为沙漠汗被拓跋部的大人们杀死在晋国境内,是对晋国的公开宣战。卫瓘便开始擂鼓吹号角了,摆出一幅要彻底消灭拓跋部的架势。  这时,力微的病也加重了。而被卫瓘招降的乌桓王库贤当时在拓跋部当差,看到力微病重,就明目张胆地在院子里磨大刀斧头,别人问是咋回事?库贤说:“老王对各部大人杀死沙漠汗,引来晋军十分恼怒,也要把各部大人们的长子杀掉泄愤。”  这话很快传遍各部,吓得人们纷纷逃离,拓跋部很快土崩瓦解,力微也在悲愤交加中死去,终年104岁。  第四环,反客为主,进驻拓跋部,分化并汉化部落民众。  卫瓘未费一兵一卒,便瓦解了拓跋部,军队和官员顺利进驻拓跋部,乌桓也投降了晋朝。当时留在晋朝的沙漠汗3个儿子,最大的才只有12岁,他们均在晋朝培养长大,完全被汉化。由于拓跋部众分散,各部不再有统一的领导,为平衡关系,也为了进一步分化瓦解,卫瓘便将拓跋部分化为三部,但是鲜卑部众并非真的顺从沙漠汗的汉化的三个儿子,随后,晋朝在部落里还设立了辅相制度,部落将领很多也是晋人,这些人不仅是晋朝的官员,而且也是北方拓跋部的官员。自此,拓跋部被晋朝控制,北边的战事也暂时告一段落。  四招的连环计,卫瓘兵不血刃地平定了北方鲜卑拓跋部,被司马炎召回拜为尚书令,并加侍中。但是秃发树机能的叛乱依然很闹心,谁会彻底平定秃发树机能呢?  欲知详情如何,且听下节分解。    
& & & & & 6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北朝地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