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580年代苏联著名照片又考了2分

(1)①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国人痛感要向日本学习。②到日本留学的费用较低。③日本距离中国较近,往返方便。④日语与中文相似,语言关相对容易过。⑤日本人已经对西学作了提炼,借鉴过来更方便。⑥中国与日本的风俗人情更相近。(10分)(2)原因: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对新中国持敌视态度;社会主义建设展开急需各种建设人才。(每点2分,共6分)(3)①结合时事,如第一题与日俄战争有关。②引进西方新思想,如第二题觉得中国法律有不完善的地方,从而学习西方的审判方法。③重视经济,如第三题已经认识到银行的重要性。④重视科技实学,如第四、五题都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的科学技术。(每点3分共12分)(4)①在考试内容上,清政府已经关注现代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应该说是一个进步。(2分)②在留学生的任用上,清政府只给留学生一个身份头衔,不能够做到人尽其才。(2分)略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题
(11分)中华民族是有着顽强斗争精神的伟大民族,不畏强暴反抗侵略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综合综合(1)以上三幅图片中,有清政府的官吏,有爱国诗人,有国民党爱国军官.请用一句话概括将它们归为一类的理由是什么?(2分)(2)根据这一理由,请你分别简单介绍他们的所进行活动。(3分)(3)材料二中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图2场景的出现对中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6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重要后果是(  )A.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B.英国实现了对印度的占领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崩溃D.中国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题
(21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近代以来留学生情况统计表——据周棉著《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分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材料二:“……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计,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渐图自强。……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每遇房、虚、昴、星等日,正副二委员传集各童,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囿于异学”。——曾国藩《拟选聪颖子弟赴泰西各国肄业折》材料三: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正式宣布:“我国宜实力援助中国厉行教育,使此繁众之国能渐渐融洽于近世之文化。援助之法,宜将庚子赔款退赠一半,俾中国政府得遣学生来美留学。”日,中美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美学生规程:……(学生中)应有80%学农业、机械工程、矿业、物理、化学、铁路工程、银行等,其余20%学法律、政治、财经、师范等。1909年清政府正式设立“游美学务处”,专司选考留美学生,并筹建游美肄业馆,……1911年2月,游美学务处和筹建中的游美肄业馆迁入清华园,正式将肄业馆定名为“清华学堂”。由“退款办学”建立的清华学堂,曾被称作“赔款学校”。早年,清华学生也称清华为“国耻纪念碑”,“清华不幸而产生于国耻之下,更不幸而生长于国耻之中。……不幸之中,清华独幸而获受国耻之赐。既享特别权利,自当负特别义务。”——《清华生于国耻:清华大学建校与美国庚子退款》材料四: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的苏联共产党积极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革命运动的发展,其重要的方法就是为各国培养革命干部以推动世界革命运动的开展。为此,1921年苏联政府在莫斯科成立了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这一时期,大力培养革命干部也是中国共产党国内革命斗争的需要。……从1923年3月至1924年9月,在共产国际和苏联政府协助下,在巴黎的中共旅欧支部成员先后有三批赴东方大学学习,包括邓小平、傅钟等。——《20世纪前半期中国共产党人留学生群体研究》请回答:⑴&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近代留学热潮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14分)⑵&根据材料二、三、四,说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学教育在内容上有何变化?(3分)⑶&有学者认为近代留学教育是中西方在近代激烈碰撞的产物,反映了中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巨大差距的逐步认识。请以清华学堂创建为例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4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日本)试图在中国的万里长城上打开缺口,而当它发现这块肥肉的时候,一下子就被英、德、法、俄以及意大利的资本家抢走了。”列宁论述的是哪一次战争的结果?A.甲午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日俄战争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是指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B.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C.阻止欧洲势力独霸中国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未能瓜分中国的最主要原因是A.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B.帝国主义同中国封建势力的矛盾C.义和团运动对侵略势力的打击D.中国人民不屈的反抗斗争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在下列列强对华侵略战争中,侵略者攻入北京烧杀抢掠的两次是:A.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战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目前江苏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各学校都有校本课程,但校本课程中有些错误,请指出下列内容有违历史史实的部分(&&&)①甲午战争时期,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英勇抗击日军,壮烈殉国②道光皇帝听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非常愤怒③面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革命政党兴中会、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成为中国人民抗争和探索的时代画卷④《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说:“当今的中国,要反帝就要反清,反清就要反帝”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
吴老师30日19点直播汽化和液化
余老师30日20点直播unit5第二课时 Section A当前位置:
>>>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
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指的是农业集体化运动,与农业集体化运动相似的做法是人民公社,故D项正确;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与农业集体化没有联系,故排除。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主要考查你对&&东盟的成立和发展&&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东盟的成立和发展
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东盟。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组织。-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东盟的成立:
1、背景:消除内部矛盾,促进区域发展的必要性;欧洲一体化成功的影响。 2、形成:(1)成立标志:1967年,曼谷五国外长会议签署《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2)新阶段:1976年,印尼巴厘岛第一次首脑会议(签署两个文件)。(3)进程:1999年,东南亚10个国家全部加入,2002年,自由贸易区启动。 3、性质:政治、经济合作组织。 4、作用:促进了东盟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的稳定;扩大了东盟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上的影响。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1、趋势:(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规模不断扩大;& (2)、形式多样、模式各异的区域集团化组织的建立;&(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形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 2、认识(影响):& (1)区域经济集团化既在集团外具有排他性,又具有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经济联合的积极作用。& (2)对前者要谨防其破坏性,即防止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经济保护主义兴起,从而使经济纠纷、摩擦和竞争演变为政治性,甚至是军事性的对抗。& (3)对后者要积极加以促进,以求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进一步提高,以造福于全人类。&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为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向主要出现在欧洲。& 2、第二阶段为六七十年代,在这一阶段里,欧洲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性经济集团也纷纷出现,区域集团化成了世界经济的普遍现象。& 3、第三阶段为80年代至今,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即较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时期。出现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
发现相似题
与“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62303260911240347265601213292211423(16分)二战后,世界格局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它把自己看作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它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作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虚弱之时,它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1)据材料一概括亨廷顿关于中国在冷战中以及冷战后的外交政策的观点是什么?(4分)材料二: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 5世纪,在1 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 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美国能主导世界的主要因素并指出当今世界“群雄竞起”的表现。(12分)-乐乐课堂
&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知识点 & “(16分)二战后,世界格局不断变化。阅读...”习题详情
93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9.5%
(16分)二战后,世界格局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它把自己看作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它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作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虚弱之时,它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1)据材料一概括亨廷顿关于中国在冷战中以及冷战后的外交政策的观点是什么?(4分)材料二: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 5世纪,在1 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 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美国能主导世界的主要因素并指出当今世界“群雄竞起”的表现。(12分)中国在冷战中的外交政策是“随机应变”的,冷战后中国要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4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3-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16分)二战后,世界格局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根据材料信息,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 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概括亨廷顿关于中国在冷战中以及冷战后的外交政策的观点。(2)注意结合所学知识,美国能主导世界的主要因素可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关系等方面分析。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共和政体;经济:两次工业革命、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文化:科技革命;国际关系: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发战争财。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16分)二战后,世界格局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16分)二战后,世界格局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主要考察你对“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与“(16分)二战后,世界格局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相似的题目:
联合国的发展与改革》指出:“一大批过去被人瞧不起的中小国家现在终于在联合国内团结起来,向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发起了挑战,改变了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的局面”。这一局面能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第三世界加入联合国,改变了联合国中的力量对比苏联解体及美国的衰落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下面所示的折线统计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情况人口增长率的变化情况与我国建交国家数量的变化情况单位GDP能耗的变化情况
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这种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积极影响体现在①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③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有利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①②③④①②③②③④①②④
“(16分)二战后,世界格局不断变化。阅读...”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16分)二战后,世界格局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它把自己看作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它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作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虚弱之时,它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1)据材料一概括亨廷顿关于中国在冷战中以及冷战后的外交政策的观点是什么?(4分)材料二: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 5世纪,在1 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 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美国能主导世界的主要因素并指出当今世界“群雄竞起”的表现。(12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16分)二战后,世界格局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它把自己看作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它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作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虚弱之时,它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1)据材料一概括亨廷顿关于中国在冷战中以及冷战后的外交政策的观点是什么?(4分)材料二: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 5世纪,在1 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 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美国能主导世界的主要因素并指出当今世界“群雄竞起”的表现。(12分)”相似的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关于俄苏歌曲情缘的答问余倩(《文汇读书周报》记者,简称“余”):您最近出版的《俄苏名歌经典》《俄苏歌曲珍品选集》与您过去的书有何不同?薛范(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翻译协会会员,简称“薛”):这两种书是我一生译介和研究俄苏歌曲的一个句号。过去出版歌曲集时,苏联还存在,现在苏联解体了,一个朝代结束了。这意味着我们有可能对这一历史阶段的某些事物做出比较客观的回顾和反思。《俄苏名歌经典》简谱本,收录了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佳作,可以说是俄苏歌曲的一个编年史。《俄苏歌曲珍品选集》五线谱本,附钢琴伴奏,便于音乐会演出。此外,这两种书后还附有“歌曲说明”,介绍词曲作者、歌曲创作经过以及产生的影响,这些稀缺的资料是最有价值的亮点。余:歌词的翻译与诗歌的翻译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薛:两者的要求有许多是相同的,比如,都讲究韵律、文采、意境。而歌曲译配不同于诗篇翻译的最主要一点,就是翻译的歌词必须考虑到与音乐的最佳结合。创作歌曲大多在词的基础上配曲,但翻译歌曲恰恰相反。如果把歌词比作脚,那曲调就是鞋了。创作歌曲就是按照脚的尺寸定做合适的鞋子。而歌曲翻译则是鞋(曲调)已经摆在那儿了,我们的任务是要找到尺寸正好般配的脚。我看过现在一些大学生译配的歌曲,脚和鞋不太般配。那些大学生外语水平相当好,但是缺乏中文功底,也不懂得歌词字音与旋律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歌曲是无法歌唱的。余:您对俄苏歌曲的情结源于哪儿?薛:俄苏歌曲和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紧密相连。50年代初期,朝气蓬勃、青春向上的俄苏歌曲正合当时年轻人的精神需要。所以,在1994年的一台苏联歌曲音乐会上,当《祖国进行曲》乐曲响起时,全场的中老年观众都一边跟着齐唱,一边泪流满面。这是一首豪迈的颂歌,大家不是伤感而流泪,而是因为它唤醒了大家青春的记忆。俄苏歌曲的题材十分广泛,凡生活中所见所闻所追求的一切,都能在歌曲中得到艺术的反映。俄苏歌曲弘扬崇高的献身精神,它往往把个人命运同集体命运、国家命运甚至世界命运结合在一起。而且,歌曲旋律简明动听,琅琅上口,易唱易记。余:您怎么看待俄苏歌曲的传承问题呢?薛:上世纪50年代是中苏友好时期,当时影响我们这代人的就是苏联文化。后来有了整整25年的断层,虽说之后中苏关系解冻,但彼此心中的阴影不是立刻能够消除的。俄罗斯文化受到冷遇还有媒体的因素。比如说,电视就很少播出俄罗斯的影视和音乐节目。曾经有位记者说,现在年轻人基本上不喜欢俄苏歌曲。有位专家说,现在是多元化时代,有人喜欢俄苏歌曲,有人喜欢欧美流行歌曲,都是正常的。但我以为,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秀作品。作为专家,应该把世界上真善美的作品推荐给年轻的一代,希望他们传承下去。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3分)A.薛范称这两种书是“一个句号”,意思是苏联解体后,他不再译介和研究俄苏歌曲了。B.《俄苏名歌经典》《俄苏歌曲珍品选集》两书“最有价值的亮点”在于其资料珍贵。C.诗歌的翻译讲究韵律、文采、意境,而歌词的翻译则讲究歌词与音乐的最佳结合。 D.朝气蓬勃、青春向上的俄苏歌曲满足了当代年轻人的精神需要,所以能够传唱至今。16.薛范对俄苏歌曲的情结源于哪些方面?(6分)答:____▲____17.关于如何传承的问题,薛范有哪些主张?请分条概括。(6分)答:____▲____-乐乐课堂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关于俄...”习题详情
192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5.0%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关于俄苏歌曲情缘的答问余倩(《文汇读书周报》记者,简称“余”):您最近出版的《俄苏名歌经典》《俄苏歌曲珍品选集》与您过去的书有何不同?薛范(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翻译协会会员,简称“薛”):这两种书是我一生译介和研究俄苏歌曲的一个句号。过去出版歌曲集时,苏联还存在,现在苏联解体了,一个朝代结束了。这意味着我们有可能对这一历史阶段的某些事物做出比较客观的回顾和反思。《俄苏名歌经典》简谱本,收录了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佳作,可以说是俄苏歌曲的一个编年史。《俄苏歌曲珍品选集》五线谱本,附钢琴伴奏,便于音乐会演出。此外,这两种书后还附有“歌曲说明”,介绍词曲作者、歌曲创作经过以及产生的影响,这些稀缺的资料是最有价值的亮点。余:歌词的翻译与诗歌的翻译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薛:两者的要求有许多是相同的,比如,都讲究韵律、文采、意境。而歌曲译配不同于诗篇翻译的最主要一点,就是翻译的歌词必须考虑到与音乐的最佳结合。创作歌曲大多在词的基础上配曲,但翻译歌曲恰恰相反。如果把歌词比作脚,那曲调就是鞋了。创作歌曲就是按照脚的尺寸定做合适的鞋子。而歌曲翻译则是鞋(曲调)已经摆在那儿了,我们的任务是要找到尺寸正好般配的脚。我看过现在一些大学生译配的歌曲,脚和鞋不太般配。那些大学生外语水平相当好,但是缺乏中文功底,也不懂得歌词字音与旋律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歌曲是无法歌唱的。余:您对俄苏歌曲的情结源于哪儿?薛:俄苏歌曲和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紧密相连。50年代初期,朝气蓬勃、青春向上的俄苏歌曲正合当时年轻人的精神需要。所以,在1994年的一台苏联歌曲音乐会上,当《祖国进行曲》乐曲响起时,全场的中老年观众都一边跟着齐唱,一边泪流满面。这是一首豪迈的颂歌,大家不是伤感而流泪,而是因为它唤醒了大家青春的记忆。俄苏歌曲的题材十分广泛,凡生活中所见所闻所追求的一切,都能在歌曲中得到艺术的反映。俄苏歌曲弘扬崇高的献身精神,它往往把个人命运同集体命运、国家命运甚至世界命运结合在一起。而且,歌曲旋律简明动听,琅琅上口,易唱易记。余:您怎么看待俄苏歌曲的传承问题呢?薛:上世纪50年代是中苏友好时期,当时影响我们这代人的就是苏联文化。后来有了整整25年的断层,虽说之后中苏关系解冻,但彼此心中的阴影不是立刻能够消除的。俄罗斯文化受到冷遇还有媒体的因素。比如说,电视就很少播出俄罗斯的影视和音乐节目。曾经有位记者说,现在年轻人基本上不喜欢俄苏歌曲。有位专家说,现在是多元化时代,有人喜欢俄苏歌曲,有人喜欢欧美流行歌曲,都是正常的。但我以为,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秀作品。作为专家,应该把世界上真善美的作品推荐给年轻的一代,希望他们传承下去。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薛范称这两种书是“一个句号”,意思是苏联解体后,他不再译介和研究俄苏歌曲了。B.《俄苏名歌经典》《俄苏歌曲珍品选集》两书“最有价值的亮点”在于其资料珍贵。C.诗歌的翻译讲究韵律、文采、意境,而歌词的翻译则讲究歌词与音乐的最佳结合。 D.朝气蓬勃、青春向上的俄苏歌曲满足了当代年轻人的精神需要,所以能够传唱至今。16.薛范对俄苏歌曲的情结源于哪些方面?(6分)答:&&&&▲&&&&&&&17.关于如何传承的问题,薛范有哪些主张?请分条概括。(6分)答:&&&&▲&&&&&&&B&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0-关于俄苏歌曲情缘的答问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关于俄苏歌曲情缘的答问余倩(《文汇读书周报》记者,简称“余”):您最近出版的《俄苏名歌经典》《俄苏歌曲珍品选集》与您过去的书有何不同?薛范(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翻译协会会员,简...”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5. A项“不再译介和研究俄苏歌曲了”错误。C项歌词的翻译两方面都讲究。D项“当代年轻人”错误。16.第五段的提问“您对俄苏歌曲的情结源于哪儿?”引出第六段薛范的回答,概括归纳即可。17、从末两段提取关键信息归纳总结。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关于俄苏歌曲情缘的答问余倩(《文汇读书周报》记者,简称“余”):您最近出版的《俄苏名歌经典》《俄苏歌曲珍品选集》与您过去的书有何不同?薛范(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翻译协...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关于俄...”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关于俄苏歌曲情缘的答问余倩(《文汇读书周报》记者,简称“余”):您最近出版的《俄苏名歌经典》《俄苏歌曲珍品选集》与您过去的书有何不同?薛范(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翻译协会会员,简称“薛”):这两种书是我一生译介和研究俄苏歌曲的一个句号。过去出版歌曲集时,苏联还存在,现在苏联解体了,一个朝代结束了。这意味着我们有可能对这一历史阶段的某些事物做出比较客观的回顾和反思。《俄苏名歌经典》简谱本,收录了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佳作,可以说是俄苏歌曲的一个编年史。《俄苏歌曲珍品选集》五线谱本,附钢琴伴奏,便于音乐会演出。此外,这两种书后还附有“歌曲说明”,介绍词曲作者、歌曲创作经过以及产生的影响,这些稀缺的资料是最有价值的亮点。余:歌词的翻译与诗歌的翻译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薛:两者的要求有许多是相同的,比如,都讲究韵律、文采、意境。而歌曲译配不同于诗篇翻译的最主要一点,就是翻译的歌词必须考虑到与音乐的最佳结合。创作歌曲大多在词的基础上配曲,但翻译歌曲恰恰相反。如果把歌词比作脚,那曲调就是鞋了。创作歌曲就是按照脚的尺寸定做合适的鞋子。而歌曲翻译则是鞋(曲调)已经摆在那儿了,我们的任务是要找到尺寸正好般配的脚。我看过现在一些大学生译配的歌曲,脚和鞋不太般配。那些大学生外语水平相当好,但是缺乏中文功底,也不懂得歌词字音与旋律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歌曲是无法歌唱的。余:您对俄苏歌曲的情结源于哪儿?薛:俄苏歌曲和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紧密相连。50年代初期,朝气蓬勃、青春向上的俄苏歌曲正合当时年轻人的精神需要。所以,在1994年的一台苏联歌曲音乐会上,当《祖国进行曲》乐曲响起时,全场的中老年观众都一边跟着齐唱,一边泪流满面。这是一首豪迈的颂歌,大家不是伤感而流泪,而是因为它唤醒了大家青春的记忆。俄苏歌曲的题材十分广泛,凡生活中所见所闻所追求的一切,都能在歌曲中得到艺术的反映。俄苏歌曲弘扬崇高的献身精神,它往往把个人命运同集体命运、国家命运甚至世界命运结合在一起。而且,歌曲旋律简明动听,琅琅上口,易唱易记。余:您怎么看待俄苏歌曲的传承问题呢?薛:上世纪50年代是中苏友好时期,当时影响我们这代人的就是苏联文化。后来有了整整25年的断层,虽说之后中苏关系解冻,但彼此心中的阴影不是立刻能够消除的。俄罗斯文化受到冷遇还有媒体的因素。比如说,电视就很少播出俄罗斯的影视和音乐节目。曾经有位记者说,现在年轻人基本上不喜欢俄苏歌曲。有位专家说,现在是多元化时代,有人喜欢俄苏歌曲,有人喜欢欧美流行歌曲,都是正常的。但我以为,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秀作品。作为专家,应该把世界上真善美的作品推荐给年轻的一代,希望他们传承下去。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3分)A.薛范称这两种书是“一个句号”,意思是苏联解体后,他不再译介和研究俄苏歌曲了。B.《俄苏名歌经典》《俄苏歌曲珍品选集》两书“最有价值的亮点”在于其资料珍贵。C.诗歌的翻译讲究韵律、文采、意境,而歌词的翻译则讲究歌词与音乐的最佳结合。 D.朝气蓬勃、青春向上的俄苏歌曲满足了当代年轻人的精神需要,所以能够传唱至今。16.薛范对俄苏歌曲的情结源于哪些方面?(6分)答:____▲____17.关于如何传承的问题,薛范有哪些主张?请分条概括。(6分)答:____▲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关于俄苏歌曲情缘的答问余倩(《文汇读书周报》记者,简称“余”):您最近出版的《俄苏名歌经典》《俄苏歌曲珍品选集》与您过去的书有何不同?薛范(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翻译协会会员,简称“薛”):这两种书是我一生译介和研究俄苏歌曲的一个句号。过去出版歌曲集时,苏联还存在,现在苏联解体了,一个朝代结束了。这意味着我们有可能对这一历史阶段的某些事物做出比较客观的回顾和反思。《俄苏名歌经典》简谱本,收录了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佳作,可以说是俄苏歌曲的一个编年史。《俄苏歌曲珍品选集》五线谱本,附钢琴伴奏,便于音乐会演出。此外,这两种书后还附有“歌曲说明”,介绍词曲作者、歌曲创作经过以及产生的影响,这些稀缺的资料是最有价值的亮点。余:歌词的翻译与诗歌的翻译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薛:两者的要求有许多是相同的,比如,都讲究韵律、文采、意境。而歌曲译配不同于诗篇翻译的最主要一点,就是翻译的歌词必须考虑到与音乐的最佳结合。创作歌曲大多在词的基础上配曲,但翻译歌曲恰恰相反。如果把歌词比作脚,那曲调就是鞋了。创作歌曲就是按照脚的尺寸定做合适的鞋子。而歌曲翻译则是鞋(曲调)已经摆在那儿了,我们的任务是要找到尺寸正好般配的脚。我看过现在一些大学生译配的歌曲,脚和鞋不太般配。那些大学生外语水平相当好,但是缺乏中文功底,也不懂得歌词字音与旋律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歌曲是无法歌唱的。余:您对俄苏歌曲的情结源于哪儿?薛:俄苏歌曲和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紧密相连。50年代初期,朝气蓬勃、青春向上的俄苏歌曲正合当时年轻人的精神需要。所以,在1994年的一台苏联歌曲音乐会上,当《祖国进行曲》乐曲响起时,全场的中老年观众都一边跟着齐唱,一边泪流满面。这是一首豪迈的颂歌,大家不是伤感而流泪,而是因为它唤醒了大家青春的记忆。俄苏歌曲的题材十分广泛,凡生活中所见所闻所追求的一切,都能在歌曲中得到艺术的反映。俄苏歌曲弘扬崇高的献身精神,它往往把个人命运同集体命运、国家命运甚至世界命运结合在一起。而且,歌曲旋律简明动听,琅琅上口,易唱易记。余:您怎么看待俄苏歌曲的传承问题呢?薛:上世纪50年代是中苏友好时期,当时影响我们这代人的就是苏联文化。后来有了整整25年的断层,虽说之后中苏关系解冻,但彼此心中的阴影不是立刻能够消除的。俄罗斯文化受到冷遇还有媒体的因素。比如说,电视就很少播出俄罗斯的影视和音乐节目。曾经有位记者说,现在年轻人基本上不喜欢俄苏歌曲。有位专家说,现在是多元化时代,有人喜欢俄苏歌曲,有人喜欢欧美流行歌曲,都是正常的。但我以为,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秀作品。作为专家,应该把世界上真善美的作品推荐给年轻的一代,希望他们传承下去。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3分)A.薛范称这两种书是“一个句号”,意思是苏联解体后,他不再译介和研究俄苏歌曲了。B.《俄苏名歌经典》《俄苏歌曲珍品选集》两书“最有价值的亮点”在于其资料珍贵。C.诗歌的翻译讲究韵律、文采、意境,而歌词的翻译则讲究歌词与音乐的最佳结合。 D.朝气蓬勃、青春向上的俄苏歌曲满足了当代年轻人的精神需要,所以能够传唱至今。16.薛范对俄苏歌曲的情结源于哪些方面?(6分)答:____▲____17.关于如何传承的问题,薛范有哪些主张?请分条概括。(6分)答:____▲____”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80年代苏联入侵新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