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声与感情和尊严比帮助更重要哪个更重要?哪个坏处多?

  终于赶上大部队了  
  但是探春的改革解决了不少府内日常财政支出的问题  终归利大于弊。至于赌钱等等,应该说凤姐拿回掌家大权后并没有拿出有效的配套管理措施
  追了好多天  跟上大部队了  Mark一下  。。。
  爬楼爬到一半爬不动了~~  向高手提问:  关于“你死了,我作和尚去”  宝玉第一次是对黛玉说的,第二次呢?    袭人给公子哥儿脾气的宝玉无意中踢了一脚而至吐出一口鲜血在地,想到"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纵然命长,终是废人了.&此言 ,不觉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眼中不觉滴下泪来.宝玉见他哭了,也不觉心酸起来...    袭人道:&林姑娘,你不知道我的心事, 除非一口气不来死了倒也罢了.&林黛玉笑道:&你死了,别人不知怎么样,我先就哭死了.&宝玉笑道:&你死了,我作和尚去.&袭人笑道:&你老实些罢,何苦还说这些话 .&林黛玉将两个指头一伸,抿嘴笑道:&作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作和尚的遭数儿.&宝玉听得,知道是他点前儿的话,自己一笑也就罢了.    貌似我认识的人都认为这第二次是说给袭人的~~但是,为什么我就觉得是接着黛玉那句“我先就哭死了”呢,一直觉着是说给黛玉听的啊~~~那样的情话,誓言,只对黛玉说的啊~~~~~~~    请高人解惑
  杨贵妃在古代就是yd祸水的代表,杨国忠也是奸臣的代表,哪儿有什么能干不能干的说法。宝玉说话不小心,把宝钗比作杨妃,恶劣程度和黛玉被比作戏子一样。  但是宝钗是表面稳重的女孩儿家,不能直接反驳说“我哪里体丰,哪里像杨妃了?”(这个楼上已经有提到了),当然只能换个话题,说我没有杨国忠那么“能干”的“好兄弟”,言下之意就是说我哥哥不是杨国忠,我也不是杨贵妃。  而且,“没有好兄弟可以做得杨国忠的”这句话也并没有对薛蟠的不满,相反是对薛蟠的维护:我哥哥虽然没出息,也还不是杨国忠那样的奸贼。  楼上也有提到了,杨家发迹纯粹是因为杨妃得宠,跟杨国忠能干与否没有关系,杨国忠保证不了杨妃的得宠,相反杨妃一被皇帝送回家杨家就呼天抢地。宝钗这话里根本不可能含有埋怨薛蟠不“能干”导致自己落选的情绪在里面。宝钗要是真把杨国忠当成“能干”的正面典型的话,这种话公开说出来,不要说贾母,就是王夫人也得对她另眼相待了。  至于讽刺宝玉是杨国忠,那就更加不可能,那样的话等于讽刺元春是杨妃,别说宝钗还想着当宝二奶奶,就是作为面子上的亲戚她也不可能有这个意思,除非她不想和贾家来往了。
  薛蟠生日,亲妹妹宝钗自己也开溜了(用的也是和宝玉同样的借口--身体不适),她有什么理由去指责宝玉。  ————————————————  薛蟠的生日是初三,“宝钗借扇机带双敲”事发生在初四(见前面袭人说“明儿初五”),也就是说不是正日子。而且宝钗也是听了两出戏然后才走的。宝钗对贾府的讨好是不用多说了,既不是正日子,也听了两出戏应酬了客人,见宝玉没来,跑过来并不能说就是对薛蟠有不满。  “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  至于说“少不得推身上不好”也就是上面这位同学说的用的和宝玉一样的借口,不过是宝钗对宝玉“推病不去”的一个讽刺而已。宝玉说谎,宝钗作为薛蟠的妹妹,当然有理由指责宝玉。但是她不能直接点破宝玉没生病,于是就说我身上也不好,言下之意是说“你究竟生没生病我很清楚”。所以宝玉听了才会“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因为自己说谎被人家识破了,才会不小心说出体丰像杨妃那样失礼的话来。
  元春所封的“凤藻宫尚书”和“贤德妃”都是作者虚拟的名字,因为既然要隐去时代背景,那么当然不能用清朝或其他某个朝代的具体封号。  唐朝前后后宫有“尚宫”“尚衣”“尚寝”之类的后宫名号,“尚书”大约是这么模仿来的,另外可能也是模仿朝廷中的“某某尚书”。未必是服侍皇帝读书的意思。  “贤德妃”比较明显,是把唐后宫四妃的“贤妃”“德妃”的名号合起来的。  
      作者:吴子禾 回复日期: 19:51:08 
    元春所封的“凤藻宫尚书”和“贤德妃”都是作者虚拟的名字,因为既然要隐去时代背景,那么当然不能用清朝或其他某个朝代的具体封号。    唐朝前后后宫有“尚宫”“尚衣”“尚寝”之类的后宫名号,“尚书”大约是这么模仿来的,另外可能也是模仿朝廷中的“某某尚书”。未必是服侍皇帝读书的意思。    “贤德妃”比较明显,是把唐后宫四妃的“贤妃”“德妃”的名号合起来的。  ==================================  貌似在魏晋时候后宫有设过尚书
  出差中,回来更新。    童鞋们继续……
  作者:沂露申 回复日期: 16:22:57 
    但是探春的改革解决了不少府内日常财政支出的问题    终归利大于弊。至于赌钱等等,应该说凤姐拿回掌家大权后并没有拿出有效的配套管理措施    ~~~~~~~~~~~~~~~~~~~~~~~~~~~~~~~~~~~~~~~~~~~~~~~~~~~~~~~~  探春的改革,充其量也不过是用自己的本领拿大观园做了个试验而已,小试身手,解决日常财政支出根本谈不上。    贾家的经济问题根本就不是没有开源,而在于惊人的腐败贪污和奢侈浪费。贾家的至少有十几个庄子,一个庄子方圆就有一千多里地,绝对的大地主,收入一点都不少。问题是贾家的奢侈浪费太惊人,贾母八个丫鬟一个月一两银子的月钱,一年就是将近100两。晴雯死的时候衣裳首饰都值三四百两银子,其家豪奢可见一般。    至于贪污浪费就更多了,上上下下从管事的主子奶奶到家人媳妇,没有一个不损公肥私往自己口袋里捞钱的。这些不治理,探春一年一万银子那也是要闹经济危机的。其实论挣钱王熙凤更厉害,拿月钱放债一年上千的银子呢,还不用像探春一样费事。
   探春的改革,充其量也不过是用自己的本领拿大观园做了个试验而已,小试身手,解决日常财政支出根本谈不上。        贾家的经济问题根本就不是没有开源,而在于惊人的腐败贪污和奢侈浪费。贾家的至少有十几个庄子,一个庄子方圆就有一千多里地,绝对的大地主,收入一点都不少。问题是贾家的奢侈浪费太惊人,贾母八个丫鬟一个月一两银子的月钱,一年就是将近100两。晴雯死的时候衣裳首饰都值三四百两银子,其家豪奢可见一般。        至于贪污浪费就更多了,上上下下从管事的主子奶奶到家人媳妇,没有一个不损公肥私往自己口袋里捞钱的。这些不治理,探春一年一万银子那也是要闹经济危机的。其实论挣钱王熙凤更厉害,拿月钱放债一年上千的银子呢,还不用像探春一样费事。  ------------------------------  同意你的观点  探春起初的想法是好的 也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开支比方贾环他们念书时的零花 但是收效却不好 主要还是贪污浪费的太厉害了 还有探春管理的时候贾家已经走向末路了 探春再怎么折腾也不能力挽狂澜 是不是说明个人还是无力扭转家族命运? 再怎么有能力也只是减缓衰败的到来 而终归结局是定好了的? 不知道是不是林黛玉深知这一点所以总是不能活的开心点
  作者:水胆玛瑙 回复日期: 18:40:25        天哪,又是想象力丰富的刘心武同学        没了薛宝钗还会有别人入选,元春没那么笨!        薛宝钗待选时,元春的地位还只是比较低的。。。      --------------------------            哦,看来这就是刘心武的说法了,我想不起在哪里见过的。    -------------------------------------------------------、    这位玛瑙同学,我看过刘心武的关于红楼的几册书,首先声明,我不是刘迷,但是我得出来说句公道话,他书里面没有提过是元妃怕争宠而耍手段让宝钗落选,书里明确讲过的是,元妃没这个能耐,她只是一个妃子,没有权利可以参与这个事,而后,她为了安慰这个表妹,才可能通过一个隐晦的指婚方式,给这个表妹一点她的安慰~        
  作者:吾是书童 回复日期: 11:33:37 
    那个,关于螃蟹宴的事情,必须为宝钗分辨几句。前面有的朋友说宝钗帮湘云弄了一个价值20俩银子的螃蟹宴,是炫耀自己有经济实力的意思。其实那螃蟹又不是买的,而是薛家的主管伙计家里出产的,薛宝钗要来,只是一句人情而已,并不要什么钱,那伙计也不会为了几只螃蟹要少主人的钱。持蟹赏菊,本来就是秋天的风雅习俗。要是真的拿湘云那几吊钱来做东,参照“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怡红院的大小丫头,一共攒了三俩二钱银子,给宝玉做寿。准备的酒肴,也就是一坛子酒,再加上“四十个碟子,皆是一色白粉定窑的,不过只有小茶碟大,里面不过是山南海北,中原外国,或干或鲜,或水或陆,天下所有的酒馔果菜.”    这样算起来,拿着湘云那几吊钱,根本就办不出像样的酒肴,诗社姐妹雅集都嫌简陋,更别说还有请老太太来院子里逛了。    宝钗这样安排,十分的妥帖周全。面子里子都有,惠而不费。人性是复杂的,宝钗有做作虚伪的一面,但同时,她的确也有温厚体贴,为人着想的一面。    _______________    关于这个有一点不同的意见。    说宝钗是炫耀经济实力我不赞同,宝姐姐也不是那暴发新贵,我更倾向于她这是曲意逢迎为自己在贾府上下赢得好口碑的一种手段。    先说费用。单是向薜家伙计要来的螃蟹并不算贵,刘姥姥说了,五分一斤,十斤五钱,周瑞家的估计“两三个大篓七八十斤”,算起来螃蟹不值什么(一百斤才50钱),如你所说,那伙计只拿螃蟹来孝敬少东家还孝敬得起。大头在于上上下下一干人等搭的酒菜,加起来有二十多两银子。可见这二十多两银子,伙计出的是极小一部分,大头的银子是薜家实打实要出的。这种情况,就不能称之为顺水人情了。    再说源由。湘云原本的主意是请诗社的东道,就家里这么几个姐妹,更没有人是那馋嘴贪吃的主儿,能吃得了多少?吃点东西不过是应个景儿罢了,怎么会做不起这个东道?黛玉也当过东道,不也是寻常招待?有哪个姐妹抱怨黛玉小家子气的么?湘云寻常做个东道本来无事,宝姐姐偏要这么大张旗鼓,无非是借湘云的脸面在人人面前得以应候罢了!    为何要借湘云的脸面,原因很简单,宝钗家中有长辈做主,比如薜姨妈要请贾母吃螃蟹,那是薜姨妈的人情,轮不到宝钗头上。有长辈在,自己又没成家,断乎没有宝钗请贾母的理。湘云则不同,父母早亡,独个儿来贾府暂住,无长辈在场,所以湘云请贾母赏桂吃蟹,是名正言顺之事。这一场螃蟹宴,吃得贾府上下有头脸的人物都“有趣”,名是湘云的礼,实谁又不知道是宝钗做的人情呢?你说那赞妥帖周全的贾府众人,赞的是湘云还是宝钗呢?    记得少时看刘姥姥算帐那一段,十分不解,“五五二十五,三五一十五”怎么也算不出二十两银子来,现在才明白,曹公这里特意点出价钱来,与宝钗先前和湘云说的向哥哥要螃蟹那种随意相比,又是一曲笔也!                      
  追不上大部队了。留名,再回来看。
  没怎么研究过,不清楚行情啊
  作者:木宛蝶心 回复日期: 18:27:52 
    爬楼爬到一半爬不动了~~    向高手提问:    关于“你死了,我作和尚去”    宝玉第一次是对黛玉说的,第二次呢?        袭人给公子哥儿脾气的宝玉无意中踢了一脚而至吐出一口鲜血在地,想到"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纵然命长,终是废人了.&此言 ,不觉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眼中不觉滴下泪来.宝玉见他哭了,也不觉心酸起来...      袭人道:&林姑娘,你不知道我的心事, 除非一口气不来死了倒也罢了.&林黛玉笑道:&你死了,别人不知怎么样,我先就哭死了.&宝玉笑道:&你死了,我作和尚去.&袭人笑道:&你老实些罢,何苦还说这些话 .&林黛玉将两个指头一伸,抿嘴笑道:&作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作和尚的遭数儿.&宝玉听得,知道是他点前儿的话,自己一笑也就罢了.        貌似我认识的人都认为这第二次是说给袭人的~~但是,为什么我就觉得是接着黛玉那句“我先就哭死了”呢,一直觉着是说给黛玉听的啊~~~那样的情话,誓言,只对黛玉说的啊~~~~~~~        请高人解惑    ______________    不是什么高人,只是爱红楼的大家探讨一下罢了。    个人认为,那句话确实是说给袭人的。证据很明显,黛玉知道这句话不是说给自己的,才有两个和尚之语。以黛玉的聪慧,若是说给自己的,不会听不出来,宝玉要是认为黛玉误解了,更是会急急的辩白,(他在黛玉面辩白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正是因为黛玉没误解,才一笑置之。    娶黛玉为妻,纳袭人为妾,是宝玉自己的婚姻设想。这两个人,都是会和他极为亲密之人,袭人死了他做和尚之语也很正常。宝玉当然深爱黛玉,但对袭人也并非没有爱,(所谓爱博心劳)只是深浅多寡的区别罢了,在当时已为习俗的封建妻妾制度下,连黛玉也不会吃袭人的醋,更无怪乎宝玉这么设想了。    
  记号,等楼主回来
  作者:小小咪 回复日期: 15:51:17   ps:对于黛玉所谓有百万家产但被贾府私藏的说法,我个人觉得大倒胃口,(类似于简爱结尾莫名多出一个亲戚给她留了遗产,让她在物质上也能够配得上对方)    想来曹公也没那么恶俗,他要写的是一个世外仙姝啊!岂不见曹公开篇即点明,秉正邪二气所生者,无论贫富贵贱,“断不至甘遭勇夫驱制”“若生于诗书清贫之家,则为逸士高人”,与贾府相比,林妹妹应属“诗书之家”,精神上超凡脱俗    =================  排。我也不认同这种说法。或许凤姐夫妇会贪藏几千两银子。几万几百万的太离谱。父母早丧,寄人篱下,家底浅,已足够烘托黛玉的可怜。以黛玉的个性,爱情亲情大于钱财,应不会在意钱财被用,不会为这事自怜,不平。曹公不需再多这一笔。而且无家底也好和宝钗的有家底相对比。    简爱最后我也不喜欢。 穷姑娘的爱情已很感人,简爱的人格魅力已经足够让人感动。何需非要再度升华,不弄个视钱财为粪土的高大全形象,不罢休?相信曹公不会落入这俗套。
  会不会是个沙发?
  也许沙发该我。。。
  都在抢啊,试试俺的运气怎样
  关于贾母和王夫人之间  我一直以为,也就是儿媳妇不是自己喜欢的那一型,不是很得欢心而已  ps:  今年过年回老家,去亲戚家喝喜酒  作为婆婆的娘家亲戚,被力邀坐上位  而亲戚的儿子,却力邀自己媳妇的娘家人坐上位  后来老爸说,这就是父子两人都想“当家”,  婆婆的娘家人上位呢说明老子当家,  儿媳的娘家人上位呢说明儿子当家  原来如此  反过来想想,红楼梦里,贾母跟王夫人的婆媳关系,是因“谁说了算”的问题,才有如此暗战么?我是被表面上的一团和气障了眼,一直没发现贾母和王夫人之间的斗争  
  记号。。。。。。。。。。
  弱弱的请教各位达人:  为啥叫金陵十二钗?  从书中看  薛宝钗是从老家金陵城到都中  然后后续一大堆故事人物基本都发生在都中的贾府内  为啥不叫都中十二钗???    还是说不光有金陵城 还有金陵省  然后都中也在金陵省。。。  。。。。    我咋老觉得金陵是南京,都中是北京啊  纠结。。。。
  作者:蓝色冰泉520 回复日期: 17:13:49 
    弱弱的请教各位达人:    为啥叫金陵十二钗?    从书中看    薛宝钗是从老家金陵城到都中    然后后续一大堆故事人物基本都发生在都中的贾府内    为啥不叫都中十二钗???        还是说不光有金陵城 还有金陵省    然后都中也在金陵省。。。    。。。。        我咋老觉得金陵是南京,都中是北京啊    纠结。。。。    ============  曹公写的是小说,不是新闻报道,哪能什么都实打实的?
  贾家籍贯是金陵,后来上京,老家只留了些家人看房子。
  马克。。。。。。。。。。好久米来看了  
  此时大观园盖好已经过了不少时日了吧,看贾母未到宝钗屋里之前看到岸上的房子问别人&这是你薛姑娘的屋子不是?&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才&忙命拢岸&,你能想象贾母指着宝玉的屋子问别人&这是宝玉的屋子不是&么?可见贾母别说一次没到过宝钗的屋子,连在哪都不是很清楚.这也奇了.看她之前到潇湘馆就熟络很多,还注意到窗纱旧了,说这纱&新糊上好看&,而这纱新糊上时也就是黛玉刚入住不久的时候吧~之后凤姐问起摆饭的地方,又说&你三妹妹那里就好&,可见探春那也是去过的.迎春惜春虽未说,但贾母在说宝钗时说起别的姑娘收拾屋子&我看他们还不俗&,说明她对这些姑娘的屋子还是心里有数的,可是为什么偏偏在此之前一次也没去过宝钗的屋子?  ============================================  汗,看来有好多细心的同学啊,我看过书N次,都忽略了这个问题,惭愧ing
  贾母和王夫人婆媳之间猜忌颇深,已经不是一般的关系不好了。    在鸳鸯抗婚那一回,贾母居然当着一帮小辈和亲戚薛姨妈的面大骂王夫人“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 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 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    可以说一点面子也没给王夫人。贾母大发雷霆绝不是像探春认为的那样是因为误会王夫人参与了贾赫讨鸳鸯做小这件事,想也知道不可能。贾母其实是借题发挥,趁机发泄自己的不满,指责王夫人虚情假意,背地里瞒着她搞鬼,顺带连在座的薛姨妈也刺上两句。    王夫人碍于身份,嘴上从来不敢表达不满,但实际上她在很多事上阳奉阴违。在赶晴雯的时候,王夫人宣称“等我回过老太太,再处治他.”事实上王夫人把晴雯赶走好几天以后才告诉贾母。    两人的这段对话也很有意思,贾母声称晴雯是自己早就看重要重点培养的姨娘人选,王夫人则回答,袭人同志才是不二人选,自己三年前就开始列入发展名单了,连待遇都提前给了。好嘛,这婆媳二人这么多年居然楞没给对方提过。    连宝玉的姨娘人选这两人都如此勾心斗角,宝二奶奶的人选更别提了。就凭薛宝钗是铁杆的王夫人派,贾母也不肯能喜欢她,反而只会越看越讨厌。    所以我一直认为元春是不可能下令指婚的,从与元春的感情上说贾母和王夫人应该在伯仲之间,从平衡角度说元春也不会去趟这趟浑水。
  为了沙发MARK
  作者:北固亭 回复日期: 17:53:54 
    宝钗要入宫了,那和元春就是竞争关系了  ------------------------------------------------  我觉得哦,当时的宫廷很多方面都是自家的人越多越有照应,不难理解,后宫里很多都是有个女人先做了妃子,然后拖了本家货亲戚家的女人去伺候皇上的。前提如果是皇帝身边宠爱的没有别家的女人了,只剩下几个有血缘关系的,那她们也许会有竞争,不然的话,花费心思对付联合起来对付别家还差不多,绝对不会内里讧的~~~
  宝钗的工于心计,其实就是她性格的一部分,想想哦,如果宝钗被描述成一个城府又深,对人又极照顾,美丽聪慧,大方得体的人,然后竟然又是单纯的,没有任何私心杂念的人,勇于奉献的,这还是人嘛?是女神了吧,有心机就意味着她肯定在做事时有考虑到自己,这样就绝对排除了宝钗拥有单纯,没有心思的性格了。所以曹公的性格描述实在很到位,他描述的宝钗的缺点,完全是从她的性格中来的,非常合情合理,不让人感觉矛盾~
  作者:北固亭 回复日期: 22:02:30 
    因为宝钗的目标不是宝玉,而是富贵荣华,所以不会像黛玉那样,为了宝玉而生气吃醋。    宝钗目标是青云直上,是宝二奶奶的地位,宝钗的志向岂是小家子气只在乎宝玉的黛玉能理解的  -----------------------------------------------------------  宝钗的性格也决定了她没有办法那么随心所欲的表现出想吃醋就吃醋吧,她一直压抑着自己,再者,她其实也是一个寄人篱下的,她那么聪明,明知道贾母一心喜欢宝黛结合,她又怎么能那么傻的在那边挑起事端呢,最后,很可能落得个宝黛结婚她被人耻笑的结局,所以识时务的宝钗绝对不会表现出来的~
  作者:壹朵小花 回复日期: 20:55:05 
    宝钗从小就深受封建礼教影响,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按照她所信奉的封建道德,她不但不能自己选择男子,而且也决不容许像林黛玉那样曲折地痛苦地表现自己的感情。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服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所以对于宝钗来说,爱又如何,不爱又如何,想嫁也会嫁,不嫁也会嫁,她心里很清楚.现在很多人的婚姻和感情不都是这样吗?可悲...  ---------------------------------------------------------  是的,其实宝钗也是很可怜的,从小的习惯,压抑了自己的本性~
    作者:蓝色冰泉520 回复日期: 17:13:49       弱弱的请教各位达人:      为啥叫金陵十二钗?      从书中看      薛宝钗是从老家金陵城到都中      然后后续一大堆故事人物基本都发生在都中的贾府内      为啥不叫都中十二钗???            还是说不光有金陵城 还有金陵省      然后都中也在金陵省。。。      。。。。            我咋老觉得金陵是南京,都中是北京啊      纠结。。。。    =======================================================================    他们是北漂的南方人,即使出生在京城的后代也觉得自己是金陵人,生活中还保持了很多南方人的习惯
  宝钗才不可怜,她遵守那些道德规范完全是自愿的。《红楼梦》里这么些女孩子,只有她勤勤恳恳地遵守着封建道德,有人逼她吗?看她哥哥什么样子?    看她在滴翠亭那一段的心理活动,多么可怕。她根本不是封建道德的牺牲者,而是拥护者、追随者。她自己愿意做那样的人,做得挺开心么。又是螃蟹宴,又是送燕窝,骂人的时候嘴上功夫了得,金蝉脱壳动心眼儿快的很,开讲座不用做准备的,她可怜?    不要以为宝钗是古人,现代版宝钗有的是。你真遇到宝钗才知道她有多可恨。    一个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人的感受。
  其实有很多地方我也深爱宝钗的宽和稳重,以及她的才气和美丽,我觉得既然黛玉都能深服宝钗,和她同饮一杯茶,以姐妹情待之,说明宝钗身上的美好之处是令人欲罢不能的.  ==============  原文是黛玉“暗伏”不是“暗服”,这个“伏”与“服”字,差别可大了    
  记号~~  23
  怎么还不翻页到31啊  LZ快来啊
  真的如大雪MM说的那样,当你真真遇到像宝钗那样的人,你才知道多么可恨,多么可怕。  最惨的是你遇到一个黛玉和宝钗的混合体。一方面,他像黛玉有小性情,眼泪多。下面这点不属于黛玉性格,(点点小事找人哭泣,让别人给你出主意,实际上自己的主意不知道有多少个。)另一方面,她又像宝钗,事事表现自己的大度和不在乎,实际上在乎的要命。明明是探春出主意说让实在可靠的妈妈们承包大观园,可是到了开会的时候,主意是他一个人出的,当然,别人当然会感激她,不管是下面的人,还是上面的领导。可是当大观园内因那个婆子们因一些蝇头小利而产生是是非非的时候,大观园的领导们抄捡大观园的时候,她就可以一走了之。而可怜憨厚的湘云则未被告之一声,就被送往探春之处了。可怜湘云以前本来可以跟林MM在一起的,是宝姐姐邀请才去的,邀请之后才有后面的螃蟹宴。等等事情,太多太多。  总之总之,你碰上个宝姐姐,还是36计,走为上策吧。
  容我阴险的想像一下,宝姐姐之所以邀请湘云去“恨无缘”,一方面是为了螃蟹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宝玉能经常去“恨无缘吧”,因为宝玉毕竟和湘云也亲呀,话说有一回可是宝玉早上未洗脸就去黛玉那里了,那时湘云可是和黛玉一起住的。还有一方面也是为了“离间”湘云和黛玉吧,离间或许用词有些过分,但憨湘云可是直到中秋联诗才算和黛玉重归于好。
    作者:伫听寒声 回复日期: 15:00:03                  宝玉是喜欢黛玉的,数一数他去潇湘馆的次数就知道了。            宝钗喜不喜欢宝玉,数数她去怡红院的次数,应该比不比黛玉少吧。            整部书就见宝玉围着黛玉转,宝钗围着宝玉转。  ======================================================    哈哈,同感。。。     正说着,见贾母房里的丫头找宝玉和黛玉去吃饭。黛玉也不叫宝玉,便起身带着那丫头走。那丫头说:“等着宝二爷一块儿走啊。”黛玉道:“他不吃饭,不和咱们走,我先走了。”说着,便出去了。宝玉道:“我今儿还跟着太太吃罢。”王夫人道:“罢罢,我今儿吃斋,你正经吃你的去罢。”宝玉道:“我也跟着吃斋。”说着,便叫那丫头:“去罢。”自己跑到桌子上坐了。王夫人向宝钗等笑道:“你们只管吃你们的,由他去罢。”宝钗因笑道:“你正经去罢。吃不吃,陪着林妹妹走一趟,他心里正不自在呢。何苦来?”宝玉道:“理他呢,过一会子就好了。”    ==================================================    宝钗最后那句话,多么浓的一股子酸味啊。。。    
  黛玉为的只是“自己的心”,宝钗为的是某些人的欢心  从某些角度来看,我认为黛玉一生更幸运些  她爱过,也被她所爱的人爱着    宝钗呢?功利性的爱其实永远是痛苦的,因为不断地测量着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永远为了追赶目标而忽略已经拥有的东西,内心只有不满足
  作者:半年为柒 回复日期: 10:36:28 
    容我阴险的想像一下,宝姐姐之所以邀请湘云去“恨无缘”,一方面是为了螃蟹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宝玉能经常去“恨无缘吧”,因为宝玉毕竟和湘云也亲呀,话说有一回可是宝玉早上未洗脸就去黛玉那里了,那时湘云可是和黛玉一起住的。还有一方面也是为了“离间”湘云和黛玉吧,离间或许用词有些过分,但憨湘云可是直到中秋联诗才算和黛玉重归于好。    ——呵呵,湘云和黛玉不是一直好好的吗?虽然比戏子那节生了气,可是第二天一早就好了。
  还不翻页。。。。。。。。。。。
  作者:楼主清醒吗 回复日期: 22:35:37 
     作者:月亮快乐宝宝 回复日期: 09:03:34         从九岁开始看红楼梦起就喜欢宝姐姐,管它什么有没有心机,就是觉得一个健康、大度又美丽博学的宝姐姐是吸引人的。到现在30几岁了,还是喜欢宝姐姐,象林妹妹这样的人,只能在书里,在现实生活中相处下来,简直就是可怕。谁一天到晚有个闲功夫去哄她的小脾气小心眼!        另外,我到死都认为贾宝玉是配不上宝姐姐的,他只配和林妹妹去打混儿。            我不知道是为你悲哀还是为林MM悲哀。30多岁的人了,看书也好看人也好,也该有个心眼儿了。林MM小脾气小心眼儿?那是幼年的黛玉好吧?自从宝黛双方互通心意后,可再见过林MM的小脾气儿?您当大观园里的人都是傻子啊?林MM在大观园里人缘如何?即使湘云与她拌过嘴吵过架,最后还不是和林MM亲热?妙玉讥讽过黛玉,宝姐姐不也尖酸奚落过宝黛?那么黛玉反击了吗?这就是您眼里黛玉的小心眼儿?宝姐姐我就不恭维了,如果现实中有宝姐姐这样的人,我一定离她远远地,暗地里给人下绊子的人谁受得了?好在书里她栽赃黛玉给丫鬟们,现代社会里现代职场上宝姐姐这类人即使不栽赃陷害于你在上司面前,也会栽赃陷害你于同事之间的。这样的人再美丽再博学有什么用?美丽是她自己的,博学也是她的资本,惟独暗地里阴人是冲别人来的!  ++++++++++++  是的,自打宝黛心意相通后,黛玉就再也没有无端使小性了  在那之前只是因为对爱情的不确定
  滴翠亭事件,突然想到俺家老太太节目上说当年不大愿意演宝姐姐宁愿演个丫鬟,其原因之一就是抱着书本看到宝JJ这样嫁祸别人,她觉得老不舒服,这个人怎么有点。。。。。伊说演个丫鬟还爽爽气气的,对感觉哈哈    当然尽管俺如此不待见宝JJ,还是很恨越剧红楼俺家老太太戏份太少。。。。
  高鄂的调包计,其实写的还是不错的,这边黛玉死,那边宝玉大婚,是这部悲剧的高潮所在。    ============================    戏剧冲突,这一段还是不错看
       作者:月影流光 回复日期: 20:56:12 
    贾母和王夫人婆媳之间猜忌颇深,已经不是一般的关系不好了。        在鸳鸯抗婚那一回,贾母居然当着一帮小辈和亲戚薛姨妈的面大骂王夫人“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 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 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        可以说一点面子也没给王夫人。贾母大发雷霆绝不是像探春认为的那样是因为误会王夫人参与了贾赫讨鸳鸯做小这件事,想也知道不可能。贾母其实是借题发挥,趁机发泄自己的不满,指责王夫人虚情假意,背地里瞒着她搞鬼,顺带连在座的薛姨妈也刺上两句。  -*---------------------------  和讨小老婆的关系不大,但是探春不这么说,不用这个来给嫡母撇清,她能够说什么?说自己的大伯要把鸳鸯弄来,就是因为鸳鸯是老太太的管钥匙丫头,弄她来了就是把老太太的私房银子弄来了?王熙凤更是说起笑话来,说怨老太太会调理人,水葱似的的,我要是小子,早就要了。其实大家都心里跟明镜似的,有什么不明白?最后连老太太自己都拿纳妾来当台阶下,叫贾赦不论银子,外面买人去,留下这个毛丫头就算孝敬我了。  其实鸳鸯在丫头中并不如何美貌,也就是鸭蛋脸面,有几粒白麻子,平头正脸而已。
  作者:乱象 回复日期: 16:23:06 
    吃烤肉那次也是,黛玉不过是说了句玩笑话,就被她说成那样。            黛玉笑道:“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广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广一大哭!“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            笑跟冷笑,差别太大了。    ---------------------------------    此一处,笑黛玉是戏子那一处,最厌恶湘云处,    书中黛玉对湘云没咋地,但湘云处处针对,    以前觉得是甘当炮灰,至真至憨,也至傻也(BS偶当炮灰的情何以堪的岁月),和黛玉同样的真,却无黛玉之水晶玻璃心.    现在听TX们分析了争宠这一说法时,好像也觉得有道理.  --------------------------------------------------------  湘云其实是个孩子单纯的心,说他争宠,故意针对黛玉其实并不其然。就像小孩子一样,看的惯的,感觉对自己照顾的人就喜欢,就亲近,像对待宝钗一样。黛玉的心思细腻,又时时敏感,对于拥有童真般心灵的湘云来说很难理解她为什么要这样,她大大咧咧的性格也不会想到这些。所以,就产生了对于黛玉这样认为她是假清高的误解。湘云吃着烤肉正在兴头上时被黛玉这样一盆冷水灌下,着实心里不痛快的。素日黛玉的讥讽宝钗她可句句听在心里,所以,她当然也分不清这次黛玉是开玩笑呢还是真看不起她这样,把她比作叫花子,心里就不高兴了。湘云这样,并不是吃醋争宠的表现,更可以看作是一个孩子毫无心机,想笑就笑想闹就闹的任性表现吧~
  作者:娃娃鱼期间 回复日期: 19:53:36 
    作者:乱象 回复日期: 16:23:06        吃烤肉那次也是,黛玉不过是说了句玩笑话,就被她说成那样。                黛玉笑道:“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广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广一大哭!“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                笑跟冷笑,差别太大了。      ---------------------------------      此一处,笑黛玉是戏子那一处,最厌恶湘云处,      书中黛玉对湘云没咋地,但湘云处处针对,      以前觉得是甘当炮灰,至真至憨,也至傻也(BS偶当炮灰的情何以堪的岁月),和黛玉同样的真,却无黛玉之水晶玻璃心.      现在听TX们分析了争宠这一说法时,好像也觉得有道理.    --------------------------------------------------------    湘云其实是个孩子单纯的心,说他争宠,故意针对黛玉其实并不其然。就像小孩子一样,看的惯的,感觉对自己照顾的人就喜欢,就亲近,像对待宝钗一样。黛玉的心思细腻,又时时敏感,对于拥有童真般心灵的湘云来说很难理解她为什么要这样,她大大咧咧的性格也不会想到这些。所以,就产生了对于黛玉这样认为她是假清高的误解。湘云吃着烤肉正在兴头上时被黛玉这样一盆冷水灌下,着实心里不痛快的。素日黛玉的讥讽宝钗她可句句听在心里,所以,她当然也分不清这次黛玉是开玩笑呢还是真看不起她这样,把她比作叫花子,心里就不高兴了。湘云这样,并不是吃醋争宠的表现,更可以看作是一个孩子毫无心机,想笑就笑想闹就闹的任性表现吧~    ————————————————————  黛玉和湘云之间不论发生什么,拌嘴也好,互相讥讽也好,都是光明正大的,并不十分往心里去,所以也很容易互相敞开心扉,吵闹过之后很快和好。宝钗却不一样,就是因为她心机太重,藏得太深,所以黛玉才对她处处提防,直到送燕窝,摸准了黛玉的命门,宝钗才得到黛玉的信任,让她放下防备。
  其实鸳鸯在丫头中并不如何美貌,也就是鸭蛋脸面,有几粒白麻子,平头正脸而已。    ——书中说五儿长得和袭、平、鸳、金钏一类,所以鸳鸯长得应该非常不错,不然那么多小老婆的赫老爷也不会看上  
不过丫鬟中外貌最好的是晴雯,可惜了。  
  黛玉和湘云性格截然相反,而且湘云年龄最小,最没有心机的,所以两人偶有冲突不奇怪。  书中描写湘云爱扮男装,有一次还让贾母误认为是宝玉,还有鹤势螂形什么的,感觉湘云应该长得应该很高挑俊俏的,而不是象87电视剧那样憨。  红楼梦中,最有才气的女子应该就是黛、湘、钗,宝钗很博学不过有些道学先生似的做诗也多十平八稳的灵气不足寡淡有余,黛玉才情卓绝无奈心思太细太聪明敏感了所以伤身命薄,湘云乐观仗义做的诗句也都妙手偶得兴趣盎然,无怪乎周汝昌偏爱湘云。  
  作者:同一天生日 回复日期: 08:19:49 
    黛玉和湘云性格截然相反,而且湘云年龄最小,最没有心机的,所以两人偶有冲突不奇怪。    书中描写湘云爱扮男装,有一次还让贾母误认为是宝玉,还有鹤势螂形什么的,感觉湘云应该长得应该很高挑俊俏的,而不是象87电视剧那样憨。    红楼梦中,最有才气的女子应该就是黛、湘、钗,宝钗很博学不过有些道学先生似的做诗也多十平八稳的灵气不足寡淡有余,黛玉才情卓绝无奈心思太细太聪明敏感了所以伤身命薄,湘云乐观仗义做的诗句也都妙手偶得兴趣盎然,无怪乎周汝昌偏爱湘云。  ==========================================================  昨天看书时,突然发现每次做诗,湘云总是做得很好,海棠诗是她的两篇诗压卷,菊诗她仅次于黛玉,雪景联诗她第一,中秋联诗她也是好句连连,一句“寒塘度鹤影”引出了黛玉的“冷月葬花魂”。  
  坐等~~
  湘云还是很可爱的,而且很有气量。我很喜欢她。缺点吗?大概是因为内心单纯,容易被人利用吧?
  怎么说了这么多都还不翻页啊
  过来顶个沙发
  留个脚印。看了很久,终于看完了。    个人觉得,警幻仙子的原型是女娲。秦可卿就像封神榜里的那个九尾狐。    宝玉下凡前是补天石的待者,补天石经过千万年,早成正果了。  神瑛的瑛,是指一种像玉的石頭,神瑛待者,当然就是服待补天石的神仙。
  留个脚印。看了很久,终于看完了。    个人觉得,警幻仙子的原型是女娲。秦可卿就像封神榜里的那个九尾狐。    宝玉下凡前是补天石的待者,补天石经过千万年,早成正果了。  神瑛的瑛,是指一种像玉的石頭,神瑛待者,当然就是服待补天石的神仙。
天天来等更新呢
  作者:月影流光 回复日期: 20:56:12        贾母和王夫人婆媳之间猜忌颇深,已经不是一般的关系不好了。            在鸳鸯抗婚那一回,贾母居然当着一帮小辈和亲戚薛姨妈的面大骂王夫人“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 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 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            可以说一点面子也没给王夫人。贾母大发雷霆绝不是像探春认为的那样是因为误会王夫人参与了贾赫讨鸳鸯做小这件事,想也知道不可能。贾母其实是借题发挥,趁机发泄自己的不满,指责王夫人虚情假意,背地里瞒着她搞鬼,顺带连在座的薛姨妈也刺上两句。  ---------------    这段说的非常有道理。绝对不是闲笔,此处可见贾母对王夫人的真正态度。因为从正常的逻辑上讲,王夫人无论如何无法跟鸳鸯这件事儿牵扯到一起。那就只能说明贾母在心里对王夫人猜忌由来已久。      
  宝钗和黛玉是两种不同的人。宝钗理智又冷静,黛玉就很性情把爱意全表露无遗。宝钗对宝玉的感情应该更多的属于姐姐对弟弟的爱护那种,如果她真深深爱上什么人,也不一定能多痴狂。
  我从爱情小说上来看红楼的,其他的不干我事,起初我是喜欢晴雯的,可爱,后来喜欢袭人,她识大体,前几年到现在,我喜欢黛玉,纯粹。  比较同意前面某同学说的晴雯是黛玉的副钗,袭人是宝钗的副钗。既然我喜欢黛玉的真性情,那我的爱情观里就容不得宝钗这种为了结婚的喜欢了。对于处朋友,黛玉是很好的,宝钗只要不利益相关也好,不过得防这种人。  楼上那么多说宝钗好的,真想问候你大爷,说你脑残,不过我有什么权利说,各人有不同的人生经历,有的人从人性角度挑选朋友,有的人从其他角度,宝钗这种的,我只会敬而远之。静下来思考下谁是最可亲的人(是人性的纯粹,真诚,还是让你坐上云霄飞车沐浴在春风里)
  作者:aphage 回复日期: 15:44:39 
    滴翠亭事件,突然想到俺家老太太节目上说当年不大愿意演宝姐姐宁愿演个丫鬟,其原因之一就是抱着书本看到宝JJ这样嫁祸别人,她觉得老不舒服,这个人怎么有点。。。。。伊说演个丫鬟还爽爽气气的,对感觉哈哈        当然尽管俺如此不待见宝JJ,还是很恨越剧红楼俺家老太太戏份太少。。。。  ——————————  你家老太太是吕瑞英?越剧版的红楼梦是我年少时的大爱啊,虽然结局采用了我不喜欢的高鹗版,但也情有可原,因为这版主题是突出宝黛的爱情的,那么短的时间也不可能展示什么封建家庭没落之类的主题。  觉得在60年代,这版的演员算很出色了,老太太很符合心目中的贾母,宝黛钗很合适(虽然宝玉是反串的),晴雯刚出来的时候我还以为是黛玉呢,很像。你家老太太演的宝钗我也很喜欢!
  先爪个再说
  好久没看到LZ了,上来呼唤一下.  期待高层斗争,尤其是贾母,说话简直是艺术.  有时候在想,林MM若有幸活到贾母这个年纪,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世事澹明,游刃有余,又不失情趣与棱角,  三十二回后,林MM的这种潜质越来越显露,  可惜到续书里,又打回来了,还添带了些俗气,  真是红楼一大恨事.
  作者:乱象 回复日期: 13:23:50 
    好久没看到LZ了,上来呼唤一下.    期待高层斗争,尤其是贾母,说话简直是艺术.    有时候在想,林MM若有幸活到贾母这个年纪,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世事澹明,游刃有余,又不失情趣与棱角,    三十二回后,林MM的这种潜质越来越显露,    可惜到续书里,又打回来了,还添带了些俗气,    真是红楼一大恨事.  ----------------------------  其实《红楼梦》里最完美的女性,不是钗黛凤云,也不是贾府四春。而是这位老祖宗。  有宝钗的温厚周全,无宝钗的做作。有黛玉的林下风度,无黛玉的纤弱。有凤姐儿的精明强悍,无凤姐儿的粗俗。有湘云的爽朗快乐,无湘云的苦命。  所以贾母宁愿和孙辈们相处,试问她怎么能够和那两个媳妇,无论是王夫人还是邢夫人有什么共同语言呢?实在是水准相差太远了。  贾母是老而美的,这点恐怕是有共识的。从来演贾母的演员,容貌和气质都很好,衣着,发型,装饰,无不富丽高贵。一句鸳鸯“老太太从来不穿别人做的衣服”,就可见这位老祖宗在仪容上的讲究了。  黛玉只要改掉弄小性儿的毛病,将来未必不可以当贾母那一角色。  但是黛玉永远成不了贾母那一角色,无论是她个人还是贾府的命运,都不允许了。  
  作者:吾是书童 回复日期: 13:45:28 
    作者:乱象 回复日期: 13:23:50        好久没看到LZ了,上来呼唤一下.      期待高层斗争,尤其是贾母,说话简直是艺术.      有时候在想,林MM若有幸活到贾母这个年纪,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世事澹明,游刃有余,又不失情趣与棱角,      三十二回后,林MM的这种潜质越来越显露,      可惜到续书里,又打回来了,还添带了些俗气,      真是红楼一大恨事.    ----------------------------    其实《红楼梦》里最完美的女性,不是钗黛凤云,也不是贾府四春。而是这位老祖宗。    有宝钗的温厚周全,无宝钗的做作。有黛玉的林下风度,无黛玉的纤弱。有凤姐儿的精明强悍,无凤姐儿的粗俗。有湘云的爽朗快乐,无湘云的苦命。    所以贾母宁愿和孙辈们相处,试问她怎么能够和那两个媳妇,无论是王夫人还是邢夫人有什么共同语言呢?实在是水准相差太远了。    贾母是老而美的,这点恐怕是有共识的。从来演贾母的演员,容貌和气质都很好,衣着,发型,装饰,无不富丽高贵。一句鸳鸯“老太太从来不穿别人做的衣服”,就可见这位老祖宗在仪容上的讲究了。    黛玉只要改掉弄小性儿的毛病,将来未必不可以当贾母那一角色。    但是黛玉永远成不了贾母那一角色,无论是她个人还是贾府的命运,都不允许了  ========================================  同学啊,黛玉早就该了小性的毛病了,大概在三十几回的时候,妙玉讽刺黛玉是个俗人,不懂品茶时,林妹妹可一句都没反驳呢  跟宝钗和好后,宝钗把喝自己剩的茶给她喝,她也没生气,一口把剩下的茶喝了。  还有第七十二回,中秋联诗时,当时,湘云笑道:“怎得这会子坐上船吃酒倒好。这要是我家里这样,我就立刻坐船了。”黛玉笑道:“正是古人常说的好,‘事若求全何所乐’。据我说,这也罢了,偏要坐船起来。”湘云笑道:“得陇望蜀,人之常情。可知那些老人家说的不错。说贫穷之家自为富贵之家事事趁心,告诉他说竟不能遂心,他们不肯信的;必得亲历其境,他方知觉了。就如咱们两个,虽父母不在,然却也忝在富贵之乡,只你我竟有许多不遂心的事。”黛玉笑道:“不但你我不能趁心,就连老太太,太太以至宝玉探丫头等人,无论事大事小,有理无理,其不能各遂其心者,同一理也,何况你我旅居客寄之人哉!”  这些都可以看出黛玉已经改很多了
  没看完,先MARK一下,回头细细再看。    以前看的时候都没想这么多呢
  一口气看了十页,眼花缭乱    从两派粉丝的言论(前十页)很明显的可以看出:喜欢宝钗的大都年龄不大涉世不深,常常冲动激情,恰与宝钗的个性相反;喜欢黛玉的,大都有些经历有些有体会了,红尘看过了,看透了,因而知道何人为贵!
  哎,说起老太太的妆扮,还有一个地方,就是带刘姥姥游大观园的时候。丫头捧了一个装着各色菊花的翡翠荷叶盘,贾母拣了一朵大红的菊花戴在头上。菊花这种花,不知道是不是感染的秋天气息,无论多么艳丽的颜色,都是带着一份庄重的,绝对没有娇柔妖娆的感觉。试想老祖宗戴着这朵大红的菊花,用来陪衬她的满头银发,满头珠翠,是多么的大方又雅致。凤姐儿捉弄刘姥姥,给她横七竖八的插了一头,就成老妖精了~~~~~
  你可以看一下周汝昌的和王昆仑的书      我大二的时候看了一点红学家评红楼梦的书,我觉得她喜欢宝玉!!!    你去看看吧,周汝昌可是红学大家!!!!
   同学啊,黛玉早就该了小性的毛病了,大概在三十几回的时候,妙玉讽刺黛玉是个俗人,不懂品茶时,林妹妹可一句都没反驳呢  ----------------------  妙玉对于宝,黛,钗三人,已经是格外的高看了。换了别人,她会用她的梅花雪泡茶,并且拿出号称贾府都找不出来的那些珍异茶具给她们使用么?  本来喝茶喝到收集梅花上的雪,已经是变态的讲究了。只适合妙玉这种有钱又风雅的,而且还是单过的尼姑。宝,黛,钗三人再怎么,也是在大家庭里居家过日子的人。居家过日子,总归是相对平实些的。而且,妙玉这种人,要讨好她都难,钗黛都是乖人,黛玉还多了一句嘴,宝钗索性就什么都不说。能够讨好妙玉的,普天下恐怕只有宝二爷一人,一次是栊翠痷外的朱砂梅,一次是梅花雪泡的茶水,一次是宝玉过生日时那个粉帖子----妙玉和宝玉之间是有点微妙的情愫的。
  作者:吾是书童 回复日期: 19:33:53 
    哎,说起老太太的妆扮,还有一个地方,就是带刘姥姥游大观园的时候。丫头捧了一个装着各色菊花的翡翠荷叶盘,贾母拣了一朵大红的菊花戴在头上。菊花这种花,不知道是不是感染的秋天气息,无论多么艳丽的颜色,都是带着一份庄重的,绝对没有娇柔妖娆的感觉。试想老祖宗戴着这朵大红的菊花,用来陪衬她的满头银发,满头珠翠,是多么的大方又雅致。凤姐儿捉弄刘姥姥,给她横七竖八的插了一头,就成老妖精了~~~~~  ================================  其实这也可以看出贾母的品位和她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女孩,贾母认为年轻女孩子还是应该有年轻女孩的样儿,应该打扮的娇艳一点,像宝钗那样不爱打扮喜欢穿朴素是不太能讨贾母的喜欢的
  作者:月影流光 回复日期: 20:56:12          贾母和王夫人婆媳之间猜忌颇深,已经不是一般的关系不好了。                在鸳鸯抗婚那一回,贾母居然当着一帮小辈和亲戚薛姨妈的面大骂王夫人“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 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 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  ==============  贾母说的就是事实上那些人弄开鸳鸯的意图。  可以说鸳鸯就是贾母的心腹和左右手  而且非常忠心  贾母年事已高  对鸳鸯的依赖也越来越大  他们就是要找理由弄开鸳鸯,好摆弄贾母  可以说鸳鸯是他们摆弄贾母的绊脚石  所以老爷看上鸳鸯不过是个籍口
  贾赦夫妻,就是想把鸳鸯拉近他们的利益集团。这下老太太的私房他们就可以尽情取用了。要不然,邢夫人以太太之尊,亲自去保媒拉纤,连“生个一男半女,你就和我平肩了”。&进门就封你姨娘,又尊贵,又体面。&话说到这种地步,简直就是卑辞厚礼(先开个空头支票再说),什么脸面都不要。
  其实宝钗穿的并不朴素。书中两次直接描写宝钗的衣着,一次是“比通灵金莺微露意”。宝玉看见宝钗家常穿着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绿的绵裙。所谓的二色金,是指衣料用了两种金线织造;一种是片金,就是用金箔贴在羊皮纸上,切细丝;一种是捻金,就是用切细丝的金箔裹缠在丝线上。这件衣服,光是布料就非常的贵重和精美,何况里面还加了银鼠皮。但是这样的衣服穿在宝钗身上,看在宝玉眼里。竟然是“不见奢华,只觉淡雅”。因为这表姐弟二人都是珠玉锦绣从中长大的,穿惯了,看惯了,所以不觉奢华,只是那个玫瑰紫加葱绿的颜色,的确堪称淡雅------曹雪芹写荣华富贵,实在是高人一筹。  另一次是芦雪痷联诗那段,用平儿后来的话来说:就是十来件大红衣服,映着大雪好不整齐。黛玉穿的大红羽纱白狐皮的鹤氅,贾府三春都是大红猩猩毡或者羽纱斗篷。这种白雪红梅的配色中,还有几个另外的。一个是寡妇李纨的啰嗦呢青斗篷,符合她的寡妇大奶奶身份,料子是考究的,但是颜色黯淡。宝琴个凫厣裘和宝玉的孔雀裘都是金翠闪色的,湘云是里外发烧的貂鼠大褂子,还有宝钗,穿的是青莲色蕃帊丝锦上添花的褂子。  两次都是冬天的衣着,都是很华丽考究的,都是紫色系,适合穿紫色系的人,都是皮肤雪白,气质冷感那种。雪里的金簪,雪洞一样的房子,这个散发出寒气的姑娘,即使不是贾母那么聪明的人,也会潜意识感到不吉利的预感的。  贾母对于她那雪洞一样的房间,说了一句“一来也忌讳”。还有那句“金簪雪里埋”双股为钗,单股为簪,夫妻分离常用“分钗”来比喻,宝钗后来孤独凄清的寡居生活,是不是早有预兆呢?  还有,宝钗虽然穿着这样好的衣服,的确又是在生活上故意的克己。她对岫烟说“你看我从头可有这些富丽闲妆?”“如今一时不比得一时了。”要岫烟学她“安分求实”。宝钗那样聪明的人,如何不知道薛家的败落呢?她想用自己在物质上的克己来抵消家道中落的恐惧感。另一方面,宝钗的克己,又有用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甚至也不难看出以道德自炫的意味。  总而言之,这个冷感的道德标兵,和那个享乐主义的老太太,无论如何也不能脾气相投了。虽然老太太也会看在“道德”的面子上,夸她几句好话。
  还有林黛玉这姑娘,尽管唱“风刀霜剑严相逼”,我看其实她有些地方也相当的霸道。  比如说薛姨妈送给外甥女们的拿十二支宫里新鲜样法的花儿吧。周瑞家拿了那个装花的锦匣,她送花的路线是顺路的,先送给贾府三春,其次凤姐,再次才是林黛玉了。黛玉只就宝玉手里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还是别的姑娘都有了?周瑞家说:各位都有了,这两支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也不能给我。  这段描述,经常被人作为林黛玉小性儿,乖僻心理的证据。  其实只是林黛玉小性儿吗?  我们来看看周瑞家送花的路线图吧。贾母因为孙女太多,挤在一起不方便,所以让贾府三春搬到王夫人的三间小抱厦里去住,让李纨陪伴。就等于把这三个孙女辈的监护问题交给王夫人。而林黛玉没有搬进潇湘馆之前,和宝玉的房间就是里外槅扇,都是跟着贾母住的。这两个最宝贝的孙子和外孙女,是由贾母自己亲自带着,也就是说,林黛玉在贾府里享受和宝玉同等的待遇和地位。“却说林黛玉如今在荣府之中,贾母万般怜爱,饮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孙女且靠后”。  周瑞家送花的路线,从远近方便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从地位秩序来说,就有大大的问题了。林姑娘一张嘴就问这花是单给自己还是别人都有了,就是把周瑞家的刚才的举动,或者只是下意识的心理搞的门儿清了。也就是说周瑞家的有轻慢了自己的意思,要是宝玉也是个需要戴花的女孩子,周瑞家恐怕是第一个先到贾母这边来,让宝黛二人挑选了,才能够轮到其他的女孩子。林黛玉那时候才多大?不过十来岁吧?就如此的锐利,让周瑞家这个精明世故的管家娘子,老嬷嬷听了都“一声没有言语”。这个女孩子实在是不好惹。
  作者:吾是书童 回复日期: 01:48:02 
    还有林黛玉这姑娘,尽管唱“风刀霜剑严相逼”,我看其实她有些地方也相当的霸道。    比如说薛姨妈送给外甥女们的拿十二支宫里新鲜样法的花儿吧。周瑞家拿了那个装花的锦匣,她送花的路线是顺路的,先送给贾府三春,其次凤姐,再次才是林黛玉了。黛玉只就宝玉手里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还是别的姑娘都有了?周瑞家说:各位都有了,这两支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也不能给我。    这段描述,经常被人作为林黛玉小性儿,乖僻心理的证据。    其实只是林黛玉小性儿吗?    我们来看看周瑞家送花的路线图吧。贾母因为孙女太多,挤在一起不方便,所以让贾府三春搬到王夫人的三间小抱厦里去住,让李纨陪伴。就等于把这三个孙女辈的监护问题交给王夫人。而林黛玉没有搬进潇湘馆之前,和宝玉的房间就是里外槅扇,都是跟着贾母住的。这两个最宝贝的孙子和外孙女,是由贾母自己亲自带着,也就是说,林黛玉在贾府里享受和宝玉同等的待遇和地位。“却说林黛玉如今在荣府之中,贾母万般怜爱,饮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孙女且靠后”。    周瑞家送花的路线,从远近方便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从地位秩序来说,就有大大的问题了。林姑娘一张嘴就问这花是单给自己还是别人都有了,就是把周瑞家的刚才的举动,或者只是下意识的心理搞的门儿清了。也就是说周瑞家的有轻慢了自己的意思,要是宝玉也是个需要戴花的女孩子,周瑞家恐怕是第一个先到贾母这边来,让宝黛二人挑选了,才能够轮到其他的女孩子。林黛玉那时候才多大?不过十来岁吧?就如此的锐利,让周瑞家这个精明世故的管家娘子,老嬷嬷听了都“一声没有言语”。这个女孩子实在是不好惹。    ——我也觉得黛玉不仅是小性儿,还非常锐利。以前觉得她小性儿都是因为宝玉,爱宝玉又怕失去宝玉。现在渐渐觉得,黛玉其实是很掐尖要强的人,象元春省亲时“安心大展其才”,象她不时尖刻讽刺宝钗,至于“风刀霜剑严相逼”,应该是寄人篱下毕竟不如父母身边遂心,还有对未来的无望感吧?红楼梦不仅仅是控诉那个社会,同时还揭示了性格的悲剧,象晴雯,黛玉,凤姐,宝钗,迎春,惜春等,其实也可以说性格决定命运,这些在现代社会也通用。
  我也觉得黛玉不仅是小性儿,还非常锐利。以前觉得她小性儿都是因为宝玉,爱宝玉又怕失去宝玉。现在渐渐觉得,黛玉其实是很掐尖要强的人,象元春省亲时“安心大展其才”,象她不时尖刻讽刺宝钗,至于“风刀霜剑严相逼”,应该是寄人篱下毕竟不如父母身边遂心,还有对未来的无望感吧?红楼梦不仅仅是控诉那个社会,同时还揭示了性格的悲剧,象晴雯,黛玉,凤姐,宝钗,迎春,惜春等,其实也可以说性格决定命运,这些在现代社会也通用。  ==========================================  说到元春省亲时“安心大展其才”,这并不是很掐尖要强吧?这只是很多有能力有才华的人都会有的想法,就连我们一般的普通人,在想到了绝妙的注意时也恨不得能拿到上司面前去显摆一下,展示一下自己也不是庸才。  至于她对宝钗的讽刺,多半都是吃醋啊  还有“风刀霜剑严相逼”,可不仅仅是寄人篱下的不如在父母身边好,更多的,那贾府的下人连正经主子迎春都敢欺负,私自拿颍川的首饰去赌钱,还赶逼着主子去讨情。  探春理家时那些媳妇是怎么想的:“彼时来回话者不少,都打听他二人办事如何。若办得妥当,大家则安个畏惧之心,若少有嫌隙不当之处,不但不畏服,一出二门,还说出许多笑话来取笑”  看到了吧,就连贾府里的正经主子都没放在眼里,那么黛玉有怎么可能过得很舒服?  就连一向开朗大方的湘云都曾说过:“你除了在老太太跟前,就在园里,来这两处,只管玩笑吃喝。到了太太屋里,若太太在屋里,只管和太太说笑,多坐一回无妨;若太太不在屋里,你别进去。那屋里人多心坏,都是要害咱们的。”  瞧,就连湘云都说“那屋里人多心坏,都是要害咱们的。”  可见贾府那些各股势力的厉害,而且湘云还不是一直都住在贾府,只是有时候过来玩玩都感受到了那些人的厉害,只是曹公没明说到底那些人曾怎样整过湘云而已
  宝玉的漫不经心,做小伏低,是因为贾府没有人敢得罪他,除了父亲逼迫功课以外,他没有任何压力感。不过少爷脾气上来了,照样踹人窝心脚。  与此相比,虽然老祖宗同等怜爱的黛玉,毕竟无父母,又是寄居,就不得不为了自己的尊严和利益,准备着刺回击别人了。  湘云自己在史家都无人怜爱,婶娘拿她当不要钱的针线丫头使,到了姑婆这里,已经是快活得很了。而且湘云自己性格开朗,有些小小的不快,也不至于太在意。  至于像迎春那种,连自己的首饰都被嬷嬷拿去当赌本,就是在没奈何了。  要说寄住在贾府的姑娘,最可怜的是岫烟。恐怕连晴雯,袭人那些丫头都比她活得舒服。可恨邢夫人,她自己对兄弟一毛不拔,反而叫内侄女拿着自己的二两月银的一半,去贴补父母。迎春自己还是被人欺负的主儿,哪里能够照顾到她?在一群千金小姐里面当穷丫头,就像在人家伞檐下避雨,只能被淋得更湿的
  宝钗应该不喜欢宝玉吧?  只是在那个环境下好像就那么个人选了  我觉得
  就连一向开朗大方的湘云都曾说过:“你除了在老太太跟前,就在园里,来这两处,只管玩笑吃喝。到了太太屋里,若太太在屋里,只管和太太说笑,多坐一回无妨;若太太不在屋里,你别进去。那屋里人多心坏,都是要害咱们的。”  ------------------------  太太的屋里,本来就很复杂。贾赦是长子,却不住在正屋里,象是分开另过的。贾政夫妻却和贾母住在这边的正屋里。而且大家发现没有?贾府中人,称邢夫人为“大太太”,对于邢夫人的兄弟媳妇的王夫人,却称“太太”而不是二太太。如果只用太太来称呼,不加排行,再参照邢夫人是继室这条,是不是说明:贾府相当长的时间内,只有王夫人这一位太太?  从房舍的分配是这样的,家庭的行政权,更是在王夫人这头。就连探春,她的母亲----无论是嫡母还是继母是邢夫人,按照规矩,也该由自己的母亲抚育,她却一直在王夫人的监护下,当然,这个和邢夫人秉性凉薄愚顽有关。  王夫人的屋里,既然是家庭权利的所在,利益纷争自然是难免的。想周瑞家那种陪房,已经靠着主子的势力,在外面置了一份不小的家当。就连赵姨娘那种人人厌烦的货色,也在王夫人的房里安插了自己的耳目,拿着将来做妾的许愿,把彩云给争取过来了  金钏儿和宝玉说的那几句疯话,里面有叫宝玉“告诉你个巧宗,去东小院子拿环哥儿和彩云去”。大热天的人人犯困的中午,这少爷和丫鬟在隔壁的小院子里干什么?用脚后跟都能想出来。正好在榻上打盹的王夫人朦胧中听见了,立刻怒火攻心,打了金钏儿一个大耳光,骂: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给你们教坏了!  其实金钏儿和宝玉就在王夫人的卧榻前,那位爷是吃惯了别人嘴上的胭脂的,打牙犯嘴几句,王夫人真的至于这么大火气吗?真的有什么勾当,也要找个”东小院子“才方便。  所以,金钏儿这巴掌,未必是该自己挨的,说不定就是祸从口出,替赵姨娘,环儿,彩云挨的。
  就连探春,她的母亲----无论是嫡母还是继母是邢夫人  -------------------  搞错了,不是探春,应该是迎春
  作者:北固亭 回复日期: 20:08:35 
    作者:月影流光 回复日期: 20:56:12            贾母和王夫人婆媳之间猜忌颇深,已经不是一般的关系不好了。                    在鸳鸯抗婚那一回,贾母居然当着一帮小辈和亲戚薛姨妈的面大骂王夫人“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 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 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    ==============    贾母说的就是事实上那些人弄开鸳鸯的意图。    可以说鸳鸯就是贾母的心腹和左右手    而且非常忠心    贾母年事已高    对鸳鸯的依赖也越来越大    他们就是要找理由弄开鸳鸯,好摆弄贾母    可以说鸳鸯是他们摆弄贾母的绊脚石    所以老爷看上鸳鸯不过是个籍口    ~~~~~~~~~~~~~~~~~~~~~~~~~~~~~~~~  贾母自然对贾赫十分不满,但为什么这番话却是对着王夫人和薛姨妈说的?要知道王夫人和贾赫两口子那可是死对头,贾赫要鸳鸯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肯定和王夫人无关,贾母生气也该对刑夫人发作,这只能说明贾母是在借机敲打王夫人。    而鸳鸯如果不是碰上了贾赫逼婚的事,本来到了年纪也该配人的,你说鸳鸯的地位重要到了没了她贾母就要受贾赫的摆布,也太夸张了。    
  关于鸳鸯的婚事,贾赦说她“自古嫦娥爱少年”多半是想着宝玉,或者还有贾琏。或者老太太疼她,嫁到外面去。一般来说,丫头长大了,不是收房的,就是拿去配小子,嫁个下人完了。贾宝玉说的那些鱼眼睛一样的婆子,当初未必不是紫鹃,晴雯那样美好的女孩儿。鸳鸯要外嫁的话,未必没有正经人家,看在贾府的权势上,愿意当贾府的丫头姑爷。但是老太太还能活多久?老太太一死,贾赦必定会挟嫌报复的,终究没有好日子过
  贾母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这也是凤姐奉承巴结贾母甚至于不大搭理邢夫人王夫人的原因
  作者:同一天生日 回复日期: 16:20:41 
    贾母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这也是凤姐奉承巴结贾母甚至于不大搭理邢夫人王夫人的原因  -----------------  老祖宗自然是家庭的金字塔顶,但是凤姐作为王夫人的内侄女,虽然自己有小算盘,但是多数时候还是和姑母的立场一致的。就是凤姐儿当家,遇到重要点的事情,还是要向王夫人请示的。  至于邢夫人,那就是一个非常孤独的人,简直就是六亲如冰雪。对于贾琏和凤姐,她不过是继母;对于庶出的迎春,除了那次训斥其软弱无能,并且表示不愿意为她解决任何困难(主要是宣明了不会为她出钱),这母女俩没有任何交流。对于来投奔的兄弟夫妇邢大年,更是一毛不拔。她就算在家里不掌权,总归是一位太太,连一俩银子都舍不得拿出去给兄弟使用。而是让岫烟拿自己的月银去救济父母,岫烟本来就只有这点进项,再分一半出去,更要多受多少困窘,可想而知。何况京城珠米桂薪,一俩银子够邢大年夫妻什么用?
  在贾母呵护下的宝黛,如果说还有什么不如意,那也只有赵姨娘之流的嫉妒和暗中使坏,其他人没有不奉承巴结的,但是贾母一死,宝玉固然还有贾政王夫人等的呵护,但黛玉的地位其实就和邢岫烟没什么两样了,所以她的诗句也是对未来的一种预见吧?  
  黛玉就算没有贾母,也会比岫烟好过点的。毕竟贾政夫妻是她的嫡亲舅父母,而岫烟不过是邢夫人的内侄女,按照亲戚关系来说,也是黛玉的关系更近。再说,王夫人其实也不太好管黛玉的事情,这里面的分寸不好拿捏,有个轻重不妥之处,别人会说王夫人虐待外甥女,又是投奔来的孤儿,更是恶毒。甚至还会说她当初和小姑子不合,挟嫌报复云云。这个成天都要做大菩萨的人,哪里受得了这种物议?  要是黛玉受到岫烟十分之一的待遇的话,早就没有命了。两个姑娘出身不同,经历不同,黛玉绝对没有岫烟那种忍耐力。不过话又说回来,岫烟有一点比黛玉强:她和薛蝌的婚约,前程在哪里摆着。黛玉是和宝玉情分已定,却始终名分未定啊~
  作者:吾是书童 回复日期: 12:53:49 
    就连一向开朗大方的湘云都曾说过:“你除了在老太太跟前,就在园里,来这两处,只管玩笑吃喝。到了太太屋里,若太太在屋里,只管和太太说笑,多坐一回无妨;若太太不在屋里,你别进去。那屋里人多心坏,都是要害咱们的。”    ------------------------    太太的屋里,本来就很复杂。贾赦是长子,却不住在正屋里,象是分开另过的。贾政夫妻却和贾母住在这边的正屋里。而且大家发现没有?贾府中人,称邢夫人为“大太太”,对于邢夫人的兄弟媳妇的王夫人,却称“太太”而不是二太太。如果只用太太来称呼,不加排行,再参照邢夫人是继室这条,是不是说明:贾府相当长的时间内,只有王夫人这一位太太?    从房舍的分配是这样的,家庭的行政权,更是在王夫人这头。就连探春,她的母亲----无论是嫡母还是继母是邢夫人,按照规矩,也该由自己的母亲抚育,她却一直在王夫人的监护下,当然,这个和邢夫人秉性凉薄愚顽有关。  --------------------------------------------------------    
之所以在王夫人这边是因为老太太喜欢养女孩吧,老太太跟着贾政过的,如果没有老太太,迎春,惜春段不会过来王夫人这边的。看黛玉(父亲没死就过来了)湘云,甚至后来的宝琴,老太太也欢天喜地的说要自己养活,一则老太太喜欢养女孩,另则在人际关系走太太路线,等以后她们嫁人了又多一层人脉关系。
  马克明天看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拔罐的好处和坏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