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慈禧是戊戌变法时间的罪魁祸首

论慈禧反对戊戌变法的原因_周敏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论慈禧反对戊戌变法的原因_周敏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答案: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袁世凯的影响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4届甘肃永昌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解答问题 (13分)
于丹教授在 2006年“十一”黄金假日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心得,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突出反映了当前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也。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引自《论语》
孔子说:“善人治国一百年,可以消除残暴和杀戮了”“只要一心追求仁善,就不会有邪恶”。&&&&&&&&& &&&&&——引自《何新论坛》
材料二: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无知即罪恶。德性即知识。&&&&&&&&
——苏格拉底
(1) 孔子被后世称为“圣人”, 比他稍晚些的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被马克思称为“哲学之父”。上述材料表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 ?(2分)
材料三:“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 的差使的。自 20 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
——《鲁迅全集》
(2) 你如何理解孔子死后,为了使它成为“敲门砖”学者们对它又有何发展? (6分)
(3) 自 20 世纪开始以来,为什么“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 (3分)
材料四: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到
2010 年,全球将建成 500 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孔子学院正以每 4 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
(4)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会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2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上海市青浦区高三上学期期终学习质量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题型:综合题
制度的演进(15分)
材料一: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钱穆《国史新论》)
&&& 材料二:日,明朝崇祯皇帝自缢于北京禁苑煤山。l649年1月30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有学者把东西方这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
&&&
材料三: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有人这样评论此事:“事实上,这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真正的革命。”
&&&
材料四: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 (1)材料一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2分)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4分)
&& (2)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观察问题的着眼点是什么?(2分)
& (3)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深刻含义?(2分)
& (4)结合所学和材料四,概括先进中国人是如何“利用科学和机械的”?(2分)又是如何去“组织近代民族国家”的?(3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河南省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卷
题型:综合题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菸草、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葡萄。与此同时,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地瓜)、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材料二&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廷。在国家内部的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很难称为一个大国,即使称为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方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材料三&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等各地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材料四& 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另外,也有人认为,“CHINA”一词的产生与秦朝有关,因为英文中“秦”的翻译是“CHIN”。还有一种观点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在法文中,“丝”的拼写则为“CHINE”,与英文“CHINA”的发音与拼音已经非常接近,最后再从法文正式“过渡”到了现在的“CHINA”一词。从古代日本在提到笼统的中国概念时,则称中国为“汉土”或“唐土”。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的?(8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促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科技进步成果。(3分)
&(4)根据材料四,分析英文“CHINA”一词的三种说法和古代日本称中国为“汉土”或“唐土”的历史文化原因。(3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江西省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卷
题型:综合题
(25分)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
……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 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 大国崛起 》之“走向现代(英国)”
材料三&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一词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和瓷器都是“CHINA&。另外,也有人认为,&CHINA”一词的产生与秦朝有关,因为英文中“秦”的翻译是“CHIN&。还有一种观点则把“CHINA”与丝绸挂上了钩。在法文中,“丝”的拼写则为“CHINE&,与英文“CHINA”的发音与拼写已经非常接近,最后再从法文正式“过渡”到了现在的“CHINA”一词。而古代日本在提到笼统的中国概念时,则称中国为“汉土”或“唐土”。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简析其原因(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4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3分)
(4)根据材料四分析英文“CHINA”一词这三种说法和日本古代称中国为“汉土”或“唐土”的历史文化原因。(6分)
(5)根据材料五的三幅图,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6分)帖子主题:戊戌变法慈禧为何与光绪决裂:不能让皇帝抓军权
共&5683&个阅读者&
军号:1029357 头衔:庐陵王府战略顾问 工分:552335
/ 排名:67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戊戌变法慈禧为何与光绪决裂:不能让皇帝抓军权
文章提交者:陈继承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6月11日为115周年为国而谋者为何难敌为权而争者——公元日凌晨,将光绪帝软禁于中涵元殿,然后下诏太后训政。自此,自6月11日始,历时103天的维新运动以失败告终。史称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历代史家多认为是保守派,特别是其代表人物的慈禧太后反对新法,武力反扑,导致的戊戌变法的失败。维新运动的主要发起者之一的先生编写的《戊戌政变记》即把变法失败归咎于保守派与慈禧太后的阻力。这种说法固然没错,但深究细节,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同:都能接受洋务异:光绪胆小懦弱却无父亲的谨慎,慈禧洞悉人性、工于心计慈禧太后与清德宗有三重个人关系:他们是名义上的母子;血缘关系上的姨甥;传统亲戚关系上的叔母与侄儿。光绪的生身父亲醇亲王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就是慈禧丈夫咸丰皇帝的弟弟。而奕譞又娶了当时的懿贵妃慈禧的妹妹做福晋,生下了载湉,也就是后来的光绪帝。历史记下了这样一幕,在慈禧的亲生儿子同治皇帝去世的当天晚上,在决定皇位继承人的会议上,慈禧一锤定音,过继时年只有四岁的载湉给咸丰皇帝和自己做儿子,并立为帝。而作为父亲的奕譞当场“昏迷伏地,掖之不能起”。一生历经宦海沉浮的奕譞非常了解慈禧,更了解慈禧这样做的真正目的是紧抓皇权,让自己的儿子做一个有名无实的傀儡。而自己非但不能父以子贵,反而会因为与皇帝的关系而很有可能成为慈禧打击的对象。奕譞一生谨小慎微,对慈禧始终恭敬有加。从得知儿子继位而晕厥这件事,可以看出奕譞的胆小懦弱,光绪则继承了他的性格;但长于深宫,未经政治历练的光绪却没有父亲的谨慎。与之对照的是他的这位名义上的母亲,历经宫廷权斗而不倒的慈禧太后。正如哈尔滨师范大学的隋丽娟教授在《正说慈禧》系列讲座中所指出的:“慈禧具有自己所独有的能力,那就是洞悉人性、工于心计、个人至上、临危不惧、敢作敢为。这正是专制帝王所应具备的素质!”清王朝吸取朱明王朝的教训,对皇子的教育十分严格,刻苦读书是每个皇子从童年起的必有之义。光绪二年四月二十一日(公元日)尚不满5周岁的光绪皇帝正式上学读书。在光绪长达近二十年的读书生活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当属他的老师翁同龢。翁同龢来自世宦家族,翰林出身,学富五车,是同治帝和光绪帝的两代帝师。他对光绪的教育没有拘泥于四书五经之类的封建纲常名教,而是结合急剧变化的世界大势,引入了新鲜的中外史地和激进的早期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方面的课程。当时清政府正积极推进洋务运动,翁同龢把相关的事务和实物都纳入了皇帝的教育课程。需要指出的是,翁同龢添加这些课程,事先征得了慈禧的同意。在光绪的教育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慈禧务实开明的一面。慈禧没有曾国藩等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但具有政治家天生的趋利避害的本能。在其长达半个世纪的执政生涯中,较少顽固的守旧,更多的是实用主义的态度。这深刻影响了晚清的时局。同:不违祖宗大法,无损满洲权势异:光绪亲政,慈禧训政光绪十二年,当慈禧为了符合祖制和照顾舆论,假意主动提出光绪亲政的问题时,对慈禧真实意图心领神会的奕譞,随即领衔王公大臣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恳请慈禧训政的请愿行动,最终制定了一个被史书称为《训政细则》的“约法三章”,将训政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了下来。这个细则规定光绪亲政后,慈禧的听政权、国家政务的最后决定权,全部保留。光绪亲政了,但归政后的慈禧仍然牢掌大权。翁同龢看在眼里,也只能怨在心里,他的日记中一句“现在国事一切照旧”透露出了他对慈禧揽权的不满和无可奈何!这种一国两主的局面必然导致一种结果,那就是帝后两党的形成。1895年,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清朝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几乎同时开启。在经济军事成就上,洋务运动并不输于明治维新。但是号称“天朝大国”人口土地面积远超对手的清王朝,败于维新变法不足三十年的东洋弹丸小国日本,这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的有识之士。甲午战败意味着清政府推行了三十余年的“徐图自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士大夫阶层中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是绕不过去的,必须变法维新方能真正图强。日,也就是光绪批准《马关条约》的同一天,在京参加会试的举子以广东人康有为为首,发动了著名的“公车上书”,敦请光绪皇帝仿效日本与西方,推行变法。虽然“公车上书”在当时没有得到直接实质的效果,但是却形成了国民问政的风气,之后亦催生了各式各样不同的议政团体。虽然其间经过波折,但康有为并未气馁,坚持五次上书言变法。在翁同龢的斡旋下,光绪阅读了康有为自撰并呈送的《日本变政考》与《彼得大帝变政纪》,内心被其主张所打动,感到必须下决心变法挽救社稷。那么慈禧对变法是什么态度呢?据英国人濮兰德、白克好司所著《慈禧外纪》记载,慈禧对请示的光绪皇帝表明了她的态度:“凡所施行之新政,但不违祖宗大法,无损满洲权势,即不阻止。”慈禧这个表态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她赞成变法,二是她主张在不违背祖制的情况下,有限度有节制地变法。可见帝后两党在变法问题上初步达成了一致。正是由于历史上支持洋务运动思想的延续以及现实威胁的两重因素作用,让慈禧同意了光绪的尝试变法的主张。日,光绪令翁同龢起草《明定国是诏》,送呈慈禧审查,得到批准。光绪便于6月11日予以颁布,表明变革决心,百日维新由此开始。既然慈禧支持光绪的变法,那么后来的戊戌政变又是怎么发生的呢?同:变法方向上有共识异:光绪为国而谋,慈禧为权而争戊戌维新的主要内容有:废八股、办新学、鼓励私人工商资本、建新军、解除报禁。康有为还有好些未发表的新政,如尊孔圣为国教、制订宪法、开国会、君民合治、满汉平等、皇帝亲自统帅陆海军、改年号为维新、断发易服及迁都上海等。帝后两党虽然在变法方向上达成了共识,但随着变法的深入,他们在思想观念上的差异逐渐显现,更致命的是现实利益的碰撞在所难免。为搬开挡路的守旧派,光绪下令将怀塔布等阻碍变法的礼部六堂官革职。任用谭嗣同等为军机章京,架空守旧的军机大臣。最让慈禧不能容忍的是,光绪召见新军统帅袁世凯,试图抓军权。而慈禧也没有闲着,6月15日,也就是戊戌变法进入到第5日,慈禧要求光绪连下三道上谕:一、下令免去帝师翁同龢的协办大学士及军机大臣等职务,逐回原籍;二、凡授任新职的二品以上大臣,须到皇太后面前谢恩;三、任命慈禧亲信荣禄出任直隶总督,掌握大权。帝后两党的权力争夺渐趋白热化,过于急躁的维新措施直接把矛头指向了慈禧,威胁到了慈禧苦心数十年所建立起来的权力架构,动摇了后党的权力基础。皇权最大的特点是它的不可触碰性,慈禧可以为了图强而容忍维新派的很多变法措施,但她绝对不会容忍帝党和维新分子架空她的权力。9月21日,慈禧从颐和园回到宫中,发动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大肆抓捕维新党人。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领袖逃亡,谭嗣同等拒绝逃走,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今日看来,谭嗣同的话隐含深意,一方面它表明了维新失败意味着从上至下的政治改良之路被堵死,中国的大规模流血已无可避免,另一方面它表明了改革者的高尚——不是躲在后面让别人去死的阴谋家。戊戌变法的失败同时揭示了一点:既得利益集团一旦形成,必定顽固对抗社会变革的力量。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戊戌变法慈禧为何与光绪决裂:不能让皇帝抓军权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84084 工分:7831
左箭头-小图标
笑了,什么叫不让皇帝抓军权,当时清朝有战斗力的军队派系清朝满人根本没能直接指挥得了,要通过南北洋大臣来指挥,而光绪恰恰把军队得罪光了,光绪的新政只全国执行的只有湖广,慈禧不抓光绪,那就是要逼23省的军队反,慈禧就是看到光绪会毁了清朝的统治,才会发动政变的形式要光绪下台,能当皇帝的人有的是,可清朝只有1个,如按光绪的来,中国早就分裂,在蒋毛还没成长起来时谁来力挽狂澜?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49944 工分:69506
左箭头-小图标
6楼&后宫不得干政,妖后可曾记得祖制呼?8楼&从周代开始,就有“后妃不得干政”的规定,但是没见过哪朝哪代彻底实行的。即使在清朝,康熙刚登基那会,还不是由他奶奶孝庄主持的,慈禧这只不过是恢复祖制而已布木布泰什么时候掌权过?康熙八年前都是四大辅臣执政,关的蒙古大饼脸女人什么事(这女人连满语和汉语也不会,难怪皇太极始终不喜欢这个笨女人)。少看点《孝庄秘史》等影视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84110 工分:7638
左箭头-小图标
从周代开始,就有“后妃不得干政”的规定,但是没见过哪朝哪代彻底实行的。即使在清朝,康熙刚登基那会,还不是由他奶奶孝庄主持的,慈禧这只不过是恢复祖制而已6楼&后宫不得干政,妖后可曾记得祖制呼?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82326 工分:270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2楼&戊戌变法根本挽救不了大清朝,几年之后的新政所虽然为后人诟病,但其改革的力度和前进的步伐却要远远超过戊戌变法,这对封建王朝来说也算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戊戌变法的思路是没错,但光绪皇帝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国家,而是要收回皇权,这就侵害了慈禧的利益。在最后的处理结果上,慈禧虽然也算是杀伐果断,但最后仅仅是砍了六颗脑袋和软禁了光绪皇帝,算得上很仁慈了5楼&1901年以后的所谓新政,是老妖婆被外国主子都打出屎后,不得不接受的条件。不要这种“满清特色的奴才”逻辑,吹嘘什么老妖婆“英明神武”!而且实质上1901年后,老妖婆已经不过中国名义上的统治者,地方督抚已经不再有老妖婆的压制和限制,中国的新政才走上了正常的道路。老妖婆也默认了这样的地方实质割据的现实,以免失去自己名义上的统治,避免满清灭亡但是老妖婆死后,载沣一帮不知天高地厚满清所谓“新锐”,要收权、要排挤汉大臣,恢复所谓他们的权力,结果就是“满清灭亡”!新政是痛定思痛的产物,并非列强提出的条件。历史没有给大清朝机会,自然也无法检验新政的成果,我并不看好这个临时抱佛脚的新政,也正是这个新政加速了大清朝的灭亡。比戊戌变法还彻底的新政改革也没法挽救大清,更何况是一个戊戌变法,发动者还是个无权的傀儡皇帝。1901年之后的慈禧还未沦落到名义上的统治者,虽然出了个东南互保,但人事任免权还掌握在朝廷手里,用听宣不听调来形容南方的地方督抚是恰当的。载沣比起慈禧差远了,明知满人里找不出会带兵的人,还偏要瞎折腾。这个没担当的人,在武昌起义之后竟然自己拍拍屁股留下孤儿寡母走人了,早就该做掉袁世凯,号召保皇派与革命党和北洋军死磕,祖宗的基业就断送在他手里。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209413 工分:483
左箭头-小图标
后宫不得干政,妖后可曾记得祖制呼?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Android手机客户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49944 工分:69506
左箭头-小图标
2楼&戊戌变法根本挽救不了大清朝,几年之后的新政所虽然为后人诟病,但其改革的力度和前进的步伐却要远远超过戊戌变法,这对封建王朝来说也算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戊戌变法的思路是没错,但光绪皇帝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国家,而是要收回皇权,这就侵害了慈禧的利益。在最后的处理结果上,慈禧虽然也算是杀伐果断,但最后仅仅是砍了六颗脑袋和软禁了光绪皇帝,算得上很仁慈了1901年以后的所谓新政,是老妖婆被外国主子都打出屎后,不得不接受的条件。不要这种“满清特色的奴才”逻辑,吹嘘什么老妖婆“英明神武”!而且实质上1901年后,老妖婆已经不过中国名义上的统治者,地方督抚已经不再有老妖婆的压制和限制,中国的新政才走上了正常的道路。老妖婆也默认了这样的地方实质割据的现实,以免失去自己名义上的统治,避免满清灭亡但是老妖婆死后,载沣一帮不知天高地厚满清所谓“新锐”,要收权、要排挤汉大臣,恢复所谓他们的权力,结果就是“满清灭亡”!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75416 工分:124998
/ 排名:8480
左箭头-小图标
2楼&戊戌变法根本挽救不了大清朝,几年之后的新政所虽然为后人诟病,但其改革的力度和前进的步伐却要远远超过戊戌变法,这对封建王朝来说也算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戊戌变法的思路是没错,但光绪皇帝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国家,而是要收回皇权,这就侵害了慈禧的利益。在最后的处理结果上,慈禧虽然也算是杀伐果断,但最后仅仅是砍了六颗脑袋和软禁了光绪皇帝,算得上很仁慈了那是因为木有抓到康、梁2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838628 工分:31848
左箭头-小图标
对于戊戌变法的设计师伊藤博文来说,这场变法倒是挺成功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82326 工分:2702
左箭头-小图标
戊戌变法根本挽救不了大清朝,几年之后的新政所虽然为后人诟病,但其改革的力度和前进的步伐却要远远超过戊戌变法,这对封建王朝来说也算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戊戌变法的思路是没错,但光绪皇帝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国家,而是要收回皇权,这就侵害了慈禧的利益。在最后的处理结果上,慈禧虽然也算是杀伐果断,但最后仅仅是砍了六颗脑袋和软禁了光绪皇帝,算得上很仁慈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10条记录]&分页:
&对戊戌变法慈禧为何与光绪决裂:不能让皇帝抓军权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慈禧太后与戊戌变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慈禧太后与戊戌变法
戊&#8203;戌&#8203;变&#8203;法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关于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B.都激化了阶级矛盾
C.都因慈禧太后阻挠而归于失败
D.内容相似,实质不同
_百度作业帮
关于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B.都激化了阶级矛盾
C.都因慈禧太后阻挠而归于失败
D.内容相似,实质不同
关于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B.都激化了阶级矛盾
C.都因慈禧太后阻挠而归于失败
D.内容相似,实质不同
戊戌变法的目的是改革封建专制体制,发展资本主义,而清末“新政”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