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科显宦宦海沉浮是什么意思思?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下载积分:0
内容提示:挺经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43|
上传日期: 14:35:3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林乾:曾国藩用人成功之道
成功的禁忌
前面似乎讲出曾国藩怎样才能够成功,哪些东西妨碍成功呢?我总结曾国藩绳整体就是求大格局。成功有些禁忌,应该避讳的东西,或者是忌讳的东西,讲到天道有三恶,恶是厌恶和抛弃的意思,第一厌恶就是盈,我们盈就是属于满的意思,他讲盈的意思是属于求全求美,十全十美,一个人得到了大功名大富贵,老天都会嫉妒你,其实老天有的时候成全你,但是人世间就会有人嫉妒你,就会诅咒你。就不可以长远,用《易经》一句话来讲,我观察易经当中的道理,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道理在哪里,圣人不可能无缺陷,如都不可以有缺陷,如果君子的话,就应该是守其缺而不敢求齐全,小人经常求全,他说上天不公道的事情不会做,哪些不公道,一个人长全,众人长缺,一个人十全十美想要得到的东西都得到,让天下的芸芸众生,所有的东西,饥寒交迫还有很多没有得到的东西,上天就不会如此不公,现在家里面已经很好了,京城当中都没有我们这么好的,这个时候但求有缺陷,只缺有缺陷,所以我把我的卧室,办公室取了一个名字就是求缺斋,就希望缺陷,不求完美,这是我真正的心愿,盈的时候就要逐渐削平,就要自我解决办法,家里面这样鼎盛,近百年来有几家像我们这样的,就要保持常盛不衰,那要怎么办?
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老天爷妨碍你的时候,我们看不见,但是我们妨碍你的时候,就看得见,他说我们家现在最兴旺的时候,我们应该自己去把消平,就要自己不完满,让弟弟做什么呢?我们跟他的弟弟商量,在镇压太平天国的前夕,他们就商量,我们每个人同时退,回到家里面去,不再做官,因为名太高,太造人嫉妒了,曾国藩41岁的时候,就写了一首诗,曾家把太平天国平复的时候,功劳最高,但是清朝政府有意的发动了一场舆论战,就是拿曾国藩的兄弟两个开刀,这就有事实的依据,就不再讲了,所以就劝弟弟,清朝政府也是把弟弟罢官回家,弟弟一百个不愿意,因为曾家两个兄弟都死在战场上,曾国荃打了多少年的仗,安庆打下来,最后就灰溜溜弄到家里面,曾国藩在他41岁的时候就写了一首诗,九载艰难下百城,漫天箕口复纵横,你已已经打仗为大清朝卖命,为清朝守城,结果是什么,天天在骂你,恨不得把你兄弟都抓了,今朝一酌黄花酒,始与阿连庆更生。我今天为你倒上一杯酒,我和兄弟两个人能够活下来已经是天之造化最大。后面讲河山策命冠时髦,鲁卫同封异数叨,封了侯爵,这已经是从来近代没有过的,最高的奖赏,您最后,刮骨箭瘢天鉴否?可怜叔子独贤劳。 你把你的衣服脱下来看看伤痕累累,看看你为了谁,我们家第一大功劳,我们家可怜最可敬,你就是我们曾家最大的功臣。曾国藩听到这个伏地痛苦,就把曾国荃确实劝到家里面去,跟清朝政府说我也回家,清朝政府就立刻到哪里去。曾国藩讲这个天道的技巧是什么?就是巧取走捷径,不是一步一步的走过来的,这是曾国藩所最不能容忍的,我们开场白的时候也讲到马赫玲给马英九也是这样的,这个拙就是踏踏实实的工夫,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的,不求很走捷径的,一步登高,那这样的的事例非常多,讲的第三个就是天道恶贰,就是不忠诚,脚踏几只船,其实曾国藩用人理念就是讲一个人要忠要诚,我们倡导就是这样的,很多人说我们可以再进一步,我们把南京城打下俩,何必不打北京城呢?曾国藩和幕僚当中已经预言清朝五十年灭亡,何不取而代之,曾国藩就有自己的理解,花开在七分是最灿烂的,要下的池塘还要晓得上岸那天,我们家就是想着要想到上岸那一天,这讲得贰,在用人当中,凡事属于两端,立场不坚定,这个阵营当中,别人给一个好处,就到其他的方面,就被别人左右,这样的人才,从来就不用的。
人修养不足就有三个方面也是导致失败的,曾国藩概括为三个方面,古往今来,失败主要是有两个,一个是长傲多言,人是一帆风顺,顺风顺水的时候人的思想会麻痹,会觉得自己的运气非常好,做什么事情势如破竹,但是过去有很多事情不能办到迎刃而解,这种人就会一种懈怠就有一种骄傲,傲气反映在很多方面,语言跟别人讲话,书信就有很多的,对待自己的下属,对待自己身边的仆从等这些方面都是属于观察的视角;还有多言,就是经常乱讲话,乱讲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就是表态,是非太明。
曾国藩重新出山后变了一个人,他说我原来看人,为什么我到处都是禁忌,我重新出山后,人就变了,重新审视世界,重新用一种方法来对应世界就彻底的变了,所以我心中不敢说是有多言,但是笔下经常会评价这个人好坏。
他说看来,我过去的时候,我仔细想,我过去到处碰壁,根源在哪里?就是这条。所以这是他讲的长傲。
还有第三条怨天尤人,其实怨天从来不敢,从来不会把自己不好的东西,就是归结为上天没有赐给我的东西,我现在想加以改变,人怎样保持领导的位置,曾国藩给出一个答案就是三条,身居高位之道有三个方面,第一就是不参与,就像这件事情跟我没有关系,划清楚,不要受到连带的牵涉,其实有很多犯错误不是自己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第二件事情就是没有终局,只有当自己闭上眼睛的时候,才能为自己的人生画圆圈,当一天和尚就撞一天钟,就要履行一天的职责,古人所说的:一天比一天谨慎,唯恐高位不长久,怎样会出现差错。
第三就讲不胜任,古人所说的惊心动魄,就像以腐朽的缰绳驾驭着六匹烈马、万分畏惧、就好像马跌落到深渊里面,领导当得越大,就成为众人的靶子,这个时候怎样能够不犯错误呢?别人唯恐你犯错误,那你自己不反省怎样行呢?这是最后一条。
有一个人我是终身学不来,就是郭汾阳,其实所有处的时代跟曾国藩非常的相似。唐代安史之乱大家都知道,平定安史之乱的人就是过郭汾阳。这个人往年的时候,高寿85岁,富有天下,皇帝的赏赐粮田数万顷,八个儿子,七个子女,孙子60多个,还有汾阳郡王,他说晚场善收,千古郭汾阳,我要向他学习。为什么郭子仪为什么曾国藩心目当中学习的榜样呢?就是唐书有一个盖棺定论的话。
权倾天下而朝不忌,他讲的朝野的朝,天下的人不会嫉妒他,有什么办?后面还有一句,就是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主信任他,为什么呢?曾国藩讲就有大功劳跟自己没有关系,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朝廷需要你的时候得到命令之后立刻就到,不管是前面别人设置多么大的圈套,即使是死我第二天就到朝廷当中去,虽然平定了安史之乱但是好象这个大的功劳跟我没有任何的关系告老还乡,说走就走,所以他侍奉了五代的君主,即使有两代的太监和朝廷的重臣12次陷害他,但是这个人能够晚场善收,道理在哪里,有功而不鞠,曾国藩说:富贵寿高,衰荣始终,人臣之道无缺。
用现在的话说其实科学发展观也要落实到家庭里面。曾国藩讲了,有很多的家当官一代而间,富也不过三代,耕读之家、礼让之家能传多少?五代七代、八代、十代。现在曾国藩的曾氏会,大家知道6月份的时候就有搞一个曾氏会,从曾国藩排到19代,不是我说的,大家可以到网上去查,19代当中没有查到一个纨绔子弟,许多一个犯罪的,到现在科学家出了69个,各方面的人才。不单单一个人要成功,不单单要把自己的手下安排好,要让他们成功,他们家里面是否也传续,为子孙留余泽。 曾国藩交给我们的是,有富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我觉得非常有感受,好多人有富享尽,有势使尽,你的门庭发达的时候,车水马龙,门庭冷落,门口罗雀,我们看红楼梦当中,当时那么的鼎盛的时候最后成为眼中月,镜中花,一一去不可还。曾国藩说“富不多享,应该节俭,少用仆人,少花银钱,势不多使、则少管闲事,少断是非,无感者亦无怕者,自然悠久矣。
我经常想天下的官宦之家,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傲轶,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三四代非常少,像李斯这样的太多了,李斯那时候最后当了宰相,但是一念之差我们知道跟赵高在一起一起把废黜立幼,最后的时候临池处死,他最后跟儿子说,我现在我最怀念的是什么?就黄门之泉而不可得,所以高处不胜寒,越是高位的人他的不能像普通老百姓一样,所以这样的,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延续十代八代,我今赖祖宗之积累,少年早达,深恐一身享用殆尽,故教诸弟及儿辈,但愿为耕读孝友之家,不属为仕宦之家。若不能看透此层道理,则虽巍科显宦,终算不得祖父之贤肖,我家之功臣。若能看透此道理,则我钦佩之至。宁肯当孝友之家,当耕读之家,不要当官宦之家,不要当官宦子弟,所以在两江总督的时候,始终不让他的子女和家属到他这里来,为什么,怕他染上官场的风气。这是讲的此时虽在宦还之中,却时做上岸之计。
我想这一段是曾国藩留给我们最好的启示。人在大千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位置,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有的时候人追求的时候往往越糊涂,前天在上海交大讲两天曾国藩的故事也是这样的。老板最后跟我说,现在总想不干了,总是越来越糊涂的。我说我们看看曾国藩是怎样讲的。静中细思,安静下来我们自己细细地,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类社会的长河,像长江之水,泵奔流不息,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不可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着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厦门大学的榕树,我们看看榕树,榕树的年龄就会比我们更加的长久,人到底求什么,求一个什么呢?大地广阔无边,人能够办到什么,人白天的时候,生活在大地之间,这是什么意思呢?白天只能是一间屋子,不能分身有术,夜里面只能睡一张床,你所能够看到的九牛一毛的,人不是在这里得到一个渺小的,曾国藩的人生是一种进取的的人身,我们前面讲的没有终局,终局的时候当你闭上眼睛的时候才是终局。
事变万端,美名百途,成就的事业的很多的途径行行出状元,每个行业都可以作出非常大的成就,人生才力之所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栗耳。你所办到的是国库粮食里面的一粒米,但是他没有得到人在大千世界,朗朗乾坤当中的渺小,人就得到了消极,像老庄那样?他不是这样的。他有点像曹操那样,烈士末年,壮心不已。人到壮年的时候,人到暮年的时候还有壮心不己。他临死的时候,看曹操的时候,想的是中国的统一大业并未有的,伟大人物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曾国藩说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宇宙每天在转,但我经历的时间只能是十几十年,曾国藩是61岁,他的儿子就是51岁更加的短了,他说这样的时候,人遇到逆境的时候,遇到挫折的时候,遇到不顺心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当忍耐以待其定人不能总是那样的,你把这个熬过去了,进一步人就上了个新的台阶,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我所得到的是正确的别人的东西是错误的吗?不能这样看待,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在大家的智慧当中选择一个最好的东西,知事变之之多而吾所办少,我所能办的只能是一点点,则不敢以公民而自矜,应该怎么做呢,他说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上,大家一起来做事情,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间可渐渐蠲除矣,人生就会划上一个完美的结局,谢谢各位。
主持人:现在有5-7分钟的时间,看有没有同学提问题的?工作人员把麦克风递过去,只能是两个问题。
提问1:林教授你好,为什么洪秀全被曾国藩打败了呢?败在哪个地方,我觉得很奥秘。
林乾:实际上人最大的要害是猜忌。洪秀全总结自己最大的失误就是猜忌,能把天下的英才聚拢过来,但是没有最后用。还有我觉得更多的是属于腐败,洪秀全,大家清楚的中国古代帝王三宫六妾,洪秀全有名有姓的老婆有多少?我告诉大家讲的88个老婆的封号,他不允许别人怎样,但他自己却是另外一样。我觉得很有集团当中的问题就是第一把手的问题,还有当副手的也不称职,杨秀清当九千岁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当万岁了,他就以天王下凡的身份,想当万岁,中国就有这句话,一山不容二虎,国不可一日无君,不是两君。所以两虎相争到最后,洪秀全没有办法下秘昭给韦昌辉,带领大规模的不对吧杨秀清一家老小和太平天国最精的队伍全部杀光。这样韦昌辉又是反下滔天大罪,然后又杀死了韦昌辉,最后把石达开找进京城,石达开太平天国当中鼎鼎的英雄曾国藩最佩服的石达开。但是英雄的没落,他到京城之后每天猜忌,最后首领不保,石达开带林太平天国8万多人,这是太平天国最精锐的力量,跑到大渡河这个地方,当时跟四川总督谈判的时候,最后剩下5千人,跟清朝谈判的时候说我这个手下,我这个家谱就有100多人,任你杀,但是放我将士一条生命。但是没有想到坑都挖好了,等到太平天国石达开部下放下武器的时候,就埋没在这里。李秀成是这样的下场,第一位的领导者是有责任的,如果一把手不行的话,我记得柳传志讲领导什么,领导就是做加法,定战略找人这这两件事情。
提问2:有一位林老师你好,非常荣幸听到你的课,我刚刚听到你讲了曾国藩的一些故事,我有一个比较疑惑的地方,也是感兴趣的地方,就是曾国藩用人的话,可能是以面相和言谈举止来观察,请问一下他在用人当中,看面相的成功的比例有多高呢?另外他通过看面相,他自己个人对这方面是否有做总结呢?
林乾:因为我们原来讲曾国藩,在清史记载说曾国藩的品评其实一品则重,品评的人就没有差太多,但是用人也有他阅历的东西,我觉得更重要的东西,阅历的东西就是阅人无数,因为他经历的人太多了。我看日记当中,每天都要召见三个人,不是草草地过场,一定要跟人详尽的谈,在旁边记录。记录的时候就有三个本,三个本就是对这个人好还是坏,就是听到过这个人,还有一个本就是见过,这个人我见过,还有一个人就是形过,就是经过考察的,就有这三个本本。最近我在台湾的时候,就把曾国藩考察的这些人看了一下,每个都有的,这不是我现在讲的这些,至少就有300多个案例当中,现在就有这些案例。曾国藩也有自己觉得失败的东西,李鸿章的故事,打徽州城的时候,曾国藩用人就是属于三步走的,第一步骤就是自己的身边带,就是言传身教,然后到一个小的地方,就是在基层的地方,就是到那里去历练,经过考验的时候,就是任命为一个方面,李元度经过这两方面的考验他觉得提拔到一个地方去,结果还是没有看对,因为这个人是属于笔头非常的行,但是属于打仗不在行,所以带着高度的近视镜。曾国藩跟他说了很多,给你五条就不会失败了,后来还是失败了。后来天津城打下来,写了一个奏折两个折子为什么取得成功,还有一个折子就是为将军士兵去做安置的,还有就是个人的私折,感觉最对不起就是李元度的人,因为这次看错了,也有这些的。其实用人就有一个比例,古往今来用人就是以德为主的,失败的案例占到30-40%,如果在德、修养方面非常不足的,以才为主,失败的案例就是占到50-60%.
主持人:非常感谢林老师为我们做讲座,我看到有很多的同学应该还是意犹未尽的,我们也希望以后能够请到林老师为我们做讲座。最后非常感谢大家们参加我们的《岭南大讲堂》,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林老师。
(本文来源:网易财经
网易声明:网易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财经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4173条
评论2687条
评论1569条
评论1299条
评论1158条
网易财经推荐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全 部
书 名
作 者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传记人物
&&&曾国藩家书
&&&致诸弟&论官宦之家、商贾之家、耕读之家、孝友之家
致诸弟&论官宦之家、商贾之家、耕读之家、孝友之家
[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足下:
四月十四日接到己酉三月初九所发第四号来信,次日又接到二月二十三日所发第三号来信,其二月初四所发第二号信则已于前次三月十八日接到矣,惟正月十六七日所发第一号信则至今未接到。京寓今年寄回之家书:正月初十发第一号(折弁),二月初八发第二号(折弁),二十六日发第三号(折弁),三月初一发第四号(乔心农太守),大约五月初可到省;十九日发第五号(折弁),四月十四日发第六号(由陈竹伯观察),大约五月底可到省。《岳阳楼记》,竹伯走时尚未到手,是以未交渠。然一两月内,不少妥便,亦必可寄到家也。
祖父大人之病,日见日甚如此,为子孙者远隔数千里外,此心何能稍置!温弟去年若未归,此时在京,亦刻不能安矣。诸弟仰观父、叔纯孝之行,能人人竭力尽劳,服侍堂上,此我家第一吉祥事。我在京寓,食膏粱而衣锦绣,竟不能效半点孙子之职;妻子皆安坐享用,不能分母亲之劳。每一念及,不觉汗下。
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逸,继而浪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我今赖祖宗之积累,少年早达,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尽,故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诸弟读书不可不多,用功不可不勤,切不可时时为科第仕宦起见。若不能看透此层道理,则虽巍科显宦,终算不得祖父之贤肖,我家之功臣。若能看透此道理,则我钦佩之至。澄弟每以我升官得差,便谓我是肖子贤孙,殊不知此非贤肖也!如以此为贤肖,则李林甫、卢怀慎辈,何尝不位极人臣,赫奕一时,讵得谓之贤肖哉?予自问学浅识薄,谬膺高位,然所刻刻留心者,此时虽在宦海之中,却时作上岸之计。要令罢官家居之日,己身可以淡泊,妻子可以服劳,可以对祖父兄弟,可以对宗族乡党。如是而已,诸弟见我之立心制行与我所言有不符处,望时时切实箴规。至要至要。
鹿茸一药,我去腊甚想买就寄家,曾请漱六、岷樵两人买五六天,最后买得一架,定银九十两。而请人细看,尚云无力。其有力者,必须百余金,到南中则值二百余金矣;然至少亦需四五两乃可奏效。今澄弟来书,言谭君送四五钱便有小效,则去年之不买就急寄,余之罪可胜悔哉!近日拟赶买一架付归。以父、叔之孝行推之,祖大人应可收药力之效。叔母之病,不知宜用何药?若南中难得者,望书信来京购买。
安良会极好。地方有盗贼,我家出力除之,正是我家此时应行之事。细毛虫之事,尚不过分,然必须到这田地方可动手。不然,则难免恃势欺压之名。既已惊动官长,故我特作书谢施梧冈,到家即封口送县可也。去年欧阳家之事,今亦作书谢伍仲常,送阳凌云,嘱其封口寄去可也。
澄弟寄俪裳书,无一字不合。蒋祝三信已交渠。兹有回信,家中可专人送至渠家,亦免得他父母悬望。予因身体不旺,生怕得病,万事废弛,抱疚之事甚多。本想诸弟一人来京帮我,因温、沅乡试在迩,澄又为家中必不可少之人,洪则年轻,一人不能来京;且祖大人未好,岂可一人再离膝下?只得俟明年再说。
希六之事,余必为之捐从九品。但恐秋间乃能上兑,乡试后南旋者乃可带照归耳。书不能详,余俟续寄。首曝曾国藩秘密家书&细解“发迹史”--读书--人民网
首曝曾国藩秘密家书&细解“发迹史”
&&&&来源:&&&&&
&&&&&&&&曾氏家族的家系表可以回溯到中国历史的发端,并且自孔子的时代就相当清晰了。曾国藩是从著名哲学家曾子算起的第70代人,而他的那位远祖是孔大圣人最早的门徒之一。湖南的曾氏家族所由衍生的那个支派在元朝定居于衡阳,于17世纪移居湘乡,在这里世代务农。他们当中无人引人注目,直到其祖父曾玉屏,曾国藩在其文章中通常称呼他的另一名字――星冈。他对孙儿施加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随孙儿的年龄与日俱增。这位祖父年轻时好逸恶劳,但他听说外人预言曾家将会毁在他的手上,他便沉下心来,成为热情的模范农民与园丁。他怀着对祖先的深切敬意,首倡建立一座像样的宗祠,他认为,在所有的神灵中,祖先的神灵最值得敬畏,因为他们的兴趣和影响,无论好坏,都在家族之中,比那些更加遥远的神鬼重要得多。  曾国藩在这么一位个性强大的长辈陪伴下成长,有了强烈的家族团结感。他的思想以家族为中心,他为了在兄弟和子侄中维护秩序井然的家庭生活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他的一些最著名的书信都与家事有关。其中有一封写于他在京城升居高位时,获悉祖父得了重病,他为自己在京城过着奢华的生活而其双亲在家辛勤劳作而懊悔;但他为几位弟弟的孝行而高兴。他写道:    诸弟仰观父、叔纯孝之行,能人人竭力尽劳,服事堂上,此我家第一吉祥事。我在京寓,食膏粱而衣锦绣,竟不能效半点孙子之职;妻子皆安坐享用,不能分母亲之劳。每一念及,不觉汗下。  &&&&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我今赖祖宗之积累,少年早达,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尽,故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诸弟读书不可不多,用功不可不勤,切不可时时为科第仕宦起见。若不能看透此层道理,则属巍科显宦,终算不得祖父之贤肖,我家之功臣。若能看透此道理,则我钦佩之至。澄弟(国潢)每以我升官得差,便谓我是肖子贤孙,殊不知此非贤肖也。&    &&&&曾国藩认为,家庭生活建立在孝敬父母与兄弟和睦的基础上是最重要的,这种团结而纯洁的家庭关系,一旦因仕途上升而失其单纯,就会遭到威胁。所以,他时常劝谕弟弟们不要放弃对农业的兴趣,因为家人必须靠此为生。他说:    凡家道所以可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我若有福罢官回家,当与弟竭力维持。老亲旧眷、贫贱族党不可怠慢,待贫者亦与富者一般,当盛时预作衰时之想,自有深固之基矣。    在另一封信中,曾国藩敲响警钟,叫家人不要屈从于好逸恶劳、逃离俭朴生活的诱惑:    甲三、甲五等兄弟,总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生当乱世,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多财则终为患害。又不可过于安逸偷惰。如由新宅至老宅,必宜常常走路,不可坐轿骑马。又常常登山,亦可以练习筋骸。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矣。    在曾国藩看来,最好的精神药方就是牢记他们经历过的艰难。他在1867年写道:    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声骂仆从为首,戒惰以不晏起为首。吾则不忘蒋市街卖菜篮情景,弟则不忘竹山坳拖碑车风景。昔日苦况,安知异日不再尝之?自知谨慎矣。    不过,曾国藩还有强烈的家族自豪感,同时希望家族成员们的言行永远维护其已有的尊严。这意味着他们应该远离低级官吏,以免其交往伤害在京城身处高位的长兄,也可避免他们滥用权力。当曾国荃考取秀才时,按照惯例,曾国藩理应写信给主考官表示感谢,但他在家书中说他不愿这么做,因为那个官员声名狼藉。他接着写道:“我家既为乡绅,万不可入署说公事,致为官长所鄙薄。即本家有事,情愿吃亏,万不可与人构讼,令官长疑为倚势凌人。”这种行为不但会伤害家族的声誉,还会导致京城的高官们因曾国藩亲属在家乡的活动而给他记上污点。
(责任编辑:李岩)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
发短信上手机人民网曾国藩挺经翻译_曾国藩挺经全文_米胖阅读
曾国藩挺经翻译
曾国藩挺经翻译
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非望之福 祸必继之
天物愚者真,智者伪;愚者完,智者丧。
?&曾国藩挺经全文
  卷一 内圣
  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着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斋庄不懈,故身强。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私,故人悦。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四者之功夫果至,则四者之效验自臻。余老矣,亦尚思少致吾功,以求万一之效耳。
  尝谓独也者,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积诚为慎,而自慊之功密。其间离合几微之端,可得而论矣。
  盖《大学》自格致以后,前言往行,既资其扩充;日用细故,亦深其阅历。心之际乎事者,已能剖析乎公私,心之丽乎理者,又足精研其得失。则夫善之当为,不善之宜去,早画然其灼见矣。而彼小人者,乃不能实有所见,而行其所知。于是一善当前,幸人之莫我察也,则趋焉而不决。一不善当前,幸人之莫或伺也,则去之而不力。幽独之中,情伪斯出,所谓欺也。惟夫君子者,惧一善之不力,则冥冥者有堕行;一不善之不去,则涓涓者无已时。屋漏而懔如帝天,方寸而坚如金石。独知之地,慎之又慎。此圣经之要领,而后贤所切究者也。
  修己治人之道,止“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四语,终身用之有不能尽,不在多,亦不在深。
  古来圣哲胸怀极广,而可达于德者,约有四端:如笃恭修己而生睿智,程子之说也;至诚感神而致前知,子思之训也;安贫乐道而润身睟面,孔彦曾孟之旨也;观物闲吟而意适神恬,陶白苏陆之趣也。自恨少壮不知努力,老年常多悔惧,于古人心境,不能领取一二。反复寻思,叹喟无已。
  卷二 砺志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忧之,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
  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了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岂得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朝廷以制艺取士,亦谓其能代圣贤立言,必能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行,可以居官莅民、整躬率物也。若以明德、新民为分外事,则虽能文能诗,而于修己治人之道实茫然不讲,朝廷用此等人作官,与用牧猪奴作官何以异哉?
  累月奔驰酬应,犹能不失常课,当可日进无已。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尝苦息力索,终无所成。近日朝朝摹写,久不间断,遂觉月异而岁不同。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精进而不觉。言语迟钝,举止端重,则德进矣。作文有峥嵘雄快之气,则业进矣。
  卷三 家范
  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又谨记祖父三不信,曰:“不信地仙、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有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士大夫之家不旋踵而败,往往不知乡里耕读之耐久。所以致败之由大约不出数端。家败之道有四,曰:礼仪全废者败;兄弟欺诈者败;妇女淫乱者败;子弟傲慢者败。身败之道有四,曰:骄盈凌物者败;昏惰任下者败;贪刻兼至者败;反复无信者败。未有八者全无一失而无故倾覆者也。
  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我今赖祖宗之积累,少年早达,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尽,故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起见。若不能看透此层道理,则虽巍科显宦,终算不得祖父之贤肖,我家之功臣。若能看透此道理,则我钦佩之至。澄弟每以我升官得差,便谓我肖子贤孙,殊不知此非贤肖也。如以此为贤肖,则李林甫、卢怀慎辈,何尝不位极人臣,舄奕一时,讵得谓之贤肖哉?予自问学浅识薄,谬膺高位,然所刻刻留心者,此时虽在宦海之中,却时作上岸之计。要令罢官家居之日,己身可以淡泊,妻子可服劳,可对祖父兄弟,可以对宗族乡党。如是而已。
  卷四 明强
  三达德之首曰智。智即明也。古豪杰,动称英雄。英即明也。明有二端:人见其近楼则所见远矣,登山则所见更远矣。精明者,譬如至微之物,以显微镜照之,则加大一倍、十倍、百倍矣。又如粗糙之米,再舂则粗糠全去,三舂、四舂,则精白绝伦矣。高明由于天分,精明由于学问。吾兄弟忝居大家,天分均不甚高明,专赖学问以求精明。好问若买显微之镜,好学若舂上熟之米。总须心中极明,而后口中可断。武断自己之事,为害犹浅;武断他人之事,招怨实深。惟谦退而不肯轻断,最足养福。
  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中庸》学、问、思、辨、行五者,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即修身养家,亦须以明强为本。难禁风浪四字譬还,甚好甚慰。古来豪杰皆以此四字为大忌。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加功。
  凡国之强,必须得贤臣工;家之强,必须多出贤子弟。此亦关乎天命,不尽由于人谋。至一身之强,则不外乎北宫黝、孟施舍、曾子三种。孟子之集义而慷,即曾子之自反而缩也。惟曾、孟与孔子告仲由之强,略为可久可常。此外斗智斗力之强,则有因强而大兴,亦有因强而大败。古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其智力皆横绝一世,而其祸败亦迎异寻常。近世如陆、何、肃、陈亦皆予知自雄,而俱不保其终。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福益外家,若专在胜人处求强,其能强到底与否尚未可知。即使终身强横安稳,亦君子所不屑道也。
  卷五 坚忍
  子长尚黄老,进游侠,班孟坚讥之,盖实录也。好游侠,故数称坚忍卓绝之行。如屈原、虞卿、田横、侯赢、田光及此篇之述贯高皆是。尚黄老,故数称脱屣富贵、厌世弃俗之人。如本纪以黄帝第一,世家以吴太伯第一,列传以伯夷第一,皆其指也。此赞称张、陈与太伯、季札异,亦谓其不能遗外势利、弃屣天下耳。
  昔耿恭简公谓,居官以坚忍为第一要义,带勇亦然。与官场交接,吾兄弟患在略识世态而又怀一肚皮不合时宜,既不能硬,又不能软,所以到处寡合。迪安妙在全不识世态,其腹中虽也怀些不合时宜,却一味浑含,永不发露。我兄弟则时时发露,终非载福之道。雪琴与我兄弟最相似,亦所如寡合也。弟当以我为戒,一味浑厚,绝不发露。将来养得纯熟,身体也健旺,子孙也受用,无惯习机械变诈,恐愈久而愈薄耳。
  稍论时事,余谓当竖起骨头,竭力撑持。三更不眠,因作一联云:“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用自警也。余生平作自箴联句颇多,惜皆未写出,丁未年在家作一联云:“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清,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曾用木板刻出,与此联略相近,因附识之。
  夜阅《荀子》三篇,三更尽睡,四时即醒,又作一联云:“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至五更,又改作二联,一云:“取人为善与人为善,乐以终身忧以终身;”一云:“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那有空闲的光阴”。
  卷六 刚柔
  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昔余往年在京,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亦未始无挺然特立不畏强御之意。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孥享受,则当谦退。若一面建公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有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久。
  肝气发时,不惟不和平,并不恐惧,确有此境。不特盛年为然,即余渐衰老,亦常有勃不可遏之候。但强自禁制,降伏此心,释氏所谓降龙伏虎。龙即相火也,虎即肝气也。多少英雄豪杰打此两关不过,要在稍稍遏抑,不令过炽。降龙以来养水,伏虎以养火。古圣所谓窒欲,即降龙也;所谓惩忿,即伏虎也。释儒之道不同,而其节制血气,未尝不同,总不使吾之嗜欲戕害吾之躯命而已。
  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孟子所谓至刚,孔子所谓贞固,皆从倔强二字做出。吾兄弟皆秉母德居多,其好处亦正在倔强。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
  至于强毅之气,决不可无,然强毅与刚愎有别。古语云自胜之谓强。曰强制,曰强恕,曰强为善,皆自胜之义也。如不惯早起,而强之未明即起;不惯庄敬,而强之坐尸立斋;不惯劳苦,而强之与士卒同甘苦,强之勤劳不倦,是即强也。不惯有恒,而强之贞恒,即毅也。舍此而求以客气胜人,是刚愎而已矣。二者相似,而其流相去霄壤,不可不察,不可不谨。
  卷七 英才
  虽有良药,苟不当于病,不逮下品;虽有贤才,苟不适于用,不逮庸流。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嫠牛不可以捕鼠;骐骥不可以守闾。千金之剑,以之析薪,则不如斧。三代之鼎,以之垦田,则不如耜。当其时,当其事,则凡材亦奏神奇之效。否则鉏铻而终无所成。故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适用也。魏无知论陈平曰:“今有后生考己之行,而无益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当战争之世,苟无益胜负之数,虽盛德亦无所用之。余生平好用忠实者流,今老矣,始知药之多不当于病也。
  无兵不足深虑,无饷不足痛哭,独举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先、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或仅得之,而又屈居卑下,往往抑郁不伸,以挫、以去、以死。而贪饕出缩者,果骧首而上腾,而富贵、而名誉、而老健不死,此其可为浩叹者也。默观天下大局,万难挽回,侍与公之力所能勉者,引用一班正人,培养几个好官,以为种子。
  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炼而出耳。《淮南子》曰:“功可强成,名可强立”。董子曰:“强勉学问,则闻见博;强勉行道,则德日进。”《中庸》所谓“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即强勉功夫也。今世人皆思见用于世,而乏才用之具。诚能考信于载籍,问途于已经,苦思以求其通,躬行以试其效,勉之又勉,则识可渐通,才亦渐立。才识足以济世,何患世莫己知哉?
  卷八 廉矩
  翰臣方伯廉正之风,令人钦仰。身后萧索,无以自庇,不特廉吏不可为,亦殊觉善不可为。其生平好学不倦,方欲立言以质后世。弟昨赙之百金,挽以联云:“豫章平寇,桑梓保民,休讶书生立功,皆从廿年积累立德立言而出;翠竹泪斑,苍梧魂返,莫疑命妇死烈,亦犹万古臣子死忠死孝之常。”登高之呼,亦颇有意。位在客卿,虑无应者,徒用累歔。韩公有言:“贤者恒无以自存,不贤者志满气得。”盖自古而叹之也。
  古之君子之所以尽其心、养其性者,不可得而见;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一秉乎礼。自内焉者言之,舍礼无所谓道德;自外者言之,舍礼无所谓政事。故六官经制大备,而以《周礼》名书。春秋之世,士大夫知礼、善说辞者,常足以服人而强国。战国以后,以仪文之琐为礼,是叔齐之所讥也。荀卿、张载兢以礼为务,可谓知本好古,不逐乎流俗。近世张尔岐氏作《中庸论》,凌廷堪氏作《复礼论》,亦有以窥见先王之大原。秦蕙田氏辑《五礼通考》,以天文、算学录入为观象授时门;以地理、州郡录入为体国经野门;于着书之义例,则或驳而不精;其于古者经世之礼之无所不该,则未为失也。
  崇俭约以养廉。昔年州县佐杂在省当差,并无薪水银两。今则月支数十金,而犹嫌其少。此所谓不知足也。欲学廉介,必先知足。观于各处难民,遍地饿莩,则吾人之安居衣食,已属至幸,尚何奢望哉?尚敢暴殄哉?不特当廉于取利,并当廉于取名。毋贪保举,毋好虚誉,事事知足,人人守约,则可挽回矣。
  卷九 勤敬
  为治首务爱民,爱民必先察吏,察吏要在知人,知人必慎于听言。魏叔子以孟子所言“仁术”,“术”字最有道理。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即“术”字之的解也。又言蹈道则为君子,违之则为小人。观人当就行事上勘察,不在虚声与言论;当以精己识为先,访人言为后。
  古人修身治人之道,不外乎勤、大、谦。勤若文王之不遑,大若舜禹之不与,谦若汉文之不胜,而勤谦二字,尤为彻始彻终,须臾不可离之道。勤所以儆惰也,谦所以儆傲也,能勤且谦,则大字在其中矣。千古之圣贤豪杰,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不外一勤字,千古有道自得之士,不外一谦字,吾将守此二字以终身,傥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者乎!
  国藩从宦有年,饱阅京洛风尘,达官贵人,优容养望,与在下者软熟和同之象,盖已稔知之,而惯常之积不能平,乃变而为慷慨激烈,斩爽肮脏之一途,思欲稍易三四十年来不白不黑、不痛不痒、牢不可破之习,而矫枉过正,或不免流于意气之偏,以是屡蹈愆尤,丛讥取戾,而仁人君子固不当责以庸之道,且当怜其有所激而矫之之苦衷也。
  诸事棘手,焦灼之际,未尝不思遁入眼闭箱子之中,昂然甘寝,万事不视,或比今日人世差觉快乐。乃焦灼愈甚,公事愈烦,而长夜快乐之期杳无音信。且又晋阶端揆,责任愈重,指摘愈多。人以极品为荣,吾今实以为苦懊之境。然时势所处,万不能置事身外,亦惟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而已。
  卷十 诡道
  带勇之法,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仁者,即所谓欲立立人,欲达达人也。待弁勇如待子弟之心,尝望其成立,尝望其发达,则人之恩矣。礼者,即所谓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泰而不骄也。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威而不猛也。持之以敬,临之以庄,无形无声之际,常有懔然难犯之象,则人知威矣。守斯二者,虽蛮貊之邦行矣,何兵勇之不可治哉。
  兵者,阴事也,哀戚之意,如临亲丧,肃敬之心,如承大祭,庶为近之。今以羊牛犬佾而就屠烹,见其悲啼于割剥之顷,宛转于刀俎之间,仁者将有所不忍,况以人命为浪博轻掷之物。无论其败丧也,即使幸胜,而死伤相望,断头洞胸,折臂失足,血肉狼藉,日陈吾前,哀矜不遑,喜于何有?故军中不宜有欢欣之象,有欢欣之象者,无论或为悦,或为骄盈,终归于败而已矣。田单之在即墨,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此所以破燕也;及其攻狄也,黄金横带,而骋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鲁仲连策其必不胜,兵事之宜惨戚,不宜欢欣,亦明矣。
  练兵如八股家之揣摩,只要有百篇烂熟之文,则布局立意,常有熟径可寻,而腔调亦左右逢源。凡读文太多,而实无心得者,必不能文者也。用兵亦宜有简练之营,有纯熟之将领,阵法不可贪多而无实。
  此时自治毫无把握,遽求成效,则气浮而乏,内心不可不察。进兵须由自己作主,不可因他人之言而受其牵制。非特进兵为然,即寻常出队开仗亦不可受人牵制。应战时,虽他营不愿而我营亦必接战;不应战时,虽他营催促,我亦且持重不进。若彼此皆牵率出队,视用兵为应酬之文,则不复能出奇制胜矣。
  卷十一 久战
  久战之道,最忌势穷力竭四字。力则指将士精力言之,势则指大局大计及粮饷之接续。贼以坚忍死拒,我亦当以坚忍胜之。惟有休养士气,观衅而动,不必过求速效,徒伤精锐,迨瓜熟蒂落,自可应手奏功也。
  凡与贼相持日久,最戒浪战。兵勇以浪战而玩,玩则疲;贼匪以浪战而猾,猾则巧。以我之疲战贼之巧,终不免有受害之一日。故余昔在营中诫诸将曰:“宁可数月不开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 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卷十二 廪实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大抵军政吏治,非财用充足,竟无从下手处。自王介甫以言利为正人所诟病,后之君子例避理财之名,以不言有无,不言多寡为高。实则补救时艰,断非贫穷坐困所能为力。叶水心尝谓,仁人君子不应置理财于不讲,良为通论。
  夷务本难措置,然根本不外孔子忠、信、笃、敬四字。笃者,厚也。敬者,慎也。信,只不说假话耳。然却极难。吾辈当从此字下手,今日说定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如必推敝处主持,亦不敢辞。祸福置之度外,但以不知夷情为大虑。沪上若有深悉洋情而又不过软媚者,请邀之来皖一行。
  以正理言之,即孔子忠敬以行蛮貊之道。以阴机言之,即句践卑辱以骄吴人之法,闻前此沪上兵勇多为洋人所侮慢,自阁下带湘淮各勇到防,从无受侮之事。孔子曰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我苟整齐严肃,百度修明,渠亦自不至无端欺凌。既不被欺凌,则处处谦逊,自无后患。柔远之道在是,自强之道亦在是。
  第就各省海口论之,则外洋之通商,正与内地之盐务相同。通商系以海外之土产,行销于中华。盐务亦以海滨之场产,行销于口岸。通商始于广东,由闽、浙而江苏、而山东,以达于天津。盐务亦起于广东,由闽、浙而江苏、而山东,以达于天津;吾以“耕战”二字为国,泰西诸洋以“商战”二字为国,用兵之时,则重敛众商之费;无事之时,则曲顺众商之情。众商之所请,其国主无不应允。其公使代请于中国,必允而后已。众商请开三子口,不特便于洋商,并取其便于华商者。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卷十三 峻法
  世风既薄,人人各挟不靖之志,平居造作谣言,幸四方有事而欲为乱,稍待之以宽仁,愈嚣然自肆,白昼劫掠都市,视官长蔑如也。不治以严刑峻法,则鼠子纷起,将来无复措手之处。是以壹意残忍,冀回颓风于万一。书生岂解好杀,要以时势所迫,非是则无以锄强暴而安我孱弱之民。牧马者,去其害马者而已;牧羊者,去其扰群者而已。牧民之道,何独不然。
  医者之治瘠痈,甚者必剜其腐肉而生其新肉。今日之劣弁羸兵,盖亦当之为简汰,以剜其腐者,痛加训练,以生其新者。不循此二道,则武备之弛,殆不知所底止。立法不难,行法为难。凡立一法,总须实实行之,且常常行之。
  以精微之意,行吾威厉之事,期于死者无怨,生者知警,而后寸心乃安。待之之法,有应宽者二,有应严者二。应宽者:一则银钱慷慨大方,绝不计较,当充裕时,则数十百万掷如粪土,当穷窘时,则解囊分润,自甘困苦;一则不与争功,遇有胜仗,以全功归之,遇有保案,以优奖笼之。应严者:一则礼文疏淡,往还宜稀,书牍宜简,话不可多,情不可密;一则剖明是非,凡渠部弁勇有与官姓争讼,而适在吾辈辖境,及来诉告者,必当剖决曲直,毫不假借,请其严加惩治。应宽者,利也,名也;应严者,礼也,义也。四者兼全,而手下又有强兵,则无不可相处之悍将矣。
  卷十四 外王
  逆夷据地求和,深堪发指。卧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时事如此,忧患方深。至于令人敬畏,全在自立自强,不在装模作样。临难有不屈挠之节,临财有不沾染之廉,此威信也。《周易》立家之道,尚以有孚之威归反诸身,况立威于外域,求孚于异族,而可不反诸己哉!斯二者似迂远而不切合事情,实则质直而消患于无形。
  凡恃己之所有夸人所无者,世之常情也;忽于所习见、震于所罕见者,亦世之常情也。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师夷之智,意在明靖内奸,暗御外侮也。列强乃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师其智,购其轮船机器,不重在剿办发逆,而重在陆续购买,据为己有。粤中猖獗,良可愤叹。夷情有损于国体,有得轮船机器,仍可驯服,则此方生灵,免遭涂炭耳。有成此物,则显以宣中国之人心,即隐以折彼族之异谋。各处仿而行之,渐推渐广,以为中国自强之本。
  卷十五 忠疑
  盖君子之立身,在其所处。诚内度方寸,靡所于疚,则仰对昭昭,俯视伦物,宽不怍,故冶长无愧于其师,孟博不惭于其母,彼诚有以自伸于内耳。足下朴诚淳信,守己无求,无亡之灾,翩其相戾,顾衾对影,何悔何嫌。正宜益懋醇修,未可因是而增疑虑,稍渝素衷也。国藩滥竽此间,卒亦非善。肮脏之习,本不达于时趋,而逡循之修,亦难跻于先进。独是蜎守介介,期不深负知己之望,所知惟此之兢兢耳。
  持矫揉之说者,譬杞柳以为桮棬,不知性命,必致戕贼仁义,是理以逆施而不顺矣。高虚无主见者,若浮萍遇于江湖,空谈性命,不复求诸形色,是理以豕恍不顺矣。惟察之以精,私意不自蔽,私欲不自挠,惺惺常存,斯随时见其顺焉。守之以一,以不贰自惕,以不已自循,栗栗惟惧,斯终身无不顺焉。此圣人尽性立命之极,亦即中人复性命之功也夫!
  阅王夫之所注张子《正蒙》,于尽性知命之旨,略有所会。盖尽其所可知者,于己,性也;听其不可知者,于天,命也。《易?;系辞》“尺蠖之屈”八句,尽性也;“过此以往”四句,知命也。农夫之服田力穑,勤者有秋,散惰者歉收,性也;为稼汤世,终归礁烂,命也。爱人、治人、礼人,性也;爱之而不亲,治之而不治,礼之而不答,命也。圣人之不可及处,在尽性以至于命。尽性犹下学之事,至于命则上达矣。当尽性之时,功力已至十分,而效验或有应有不应,圣人于此淡然泊然。若知之若不知之,若着力若不着力,此中消息最难体验。若于性分当尽之事,百倍其功以赴之,而俟命之学,则以淡泊如为宗,庶几其近道乎!
  卷十六 荷道
  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而可贵。如久雨初晴,登高山而望旷野;如楼俯大江,独坐明窗净几之下,而可以远眺;如英雄侠士,裼裘而来,绝无龌龊猥鄙之态。此三者皆光明俊伟之象,文中有此气象者,大抵得于天授,不尽关乎学术。自孟子、韩子而外,惟贾生及陆敬舆、苏子瞻得此气象最多,阳明之文亦有光明俊伟之象,虽辞旨不甚渊雅,而其轩爽洞达,如与晓事人语,表里粲然,中边俱彻,固自不可几及也。
  古人绝大事业,恒以精心敬慎出之。以区区蜀汉一隅,而欲出师关中,北伐曹魏,其志愿之宏大,事势之艰危,亦古今所罕见。而此文不言其艰巨,但言志气宜恢宏,刑赏宜平允,君宜以亲贤纳言为务,臣宜以讨贼进谏为职而已。故知不朽之文,必自襟度远大、思虑精微始也。
  三古盛时,圣君贤相承继熙洽,道德之精,沦于骨髓,而学问之意,达于闾巷。是以其时置兔之野人,汉阳之游女,皆含性贞娴吟咏,若伊莘、周召、凡伯、仲山甫之伦,其道足文工,又不待言。降及春秋,王泽衰竭,道固将废,文亦殆殊已。故孔子睹获麟,曰:“吾道穷矣!”畏匡曰:“斯文将丧!”于是慨然发愤,修订六籍,昭百王之法戒,垂千世而不刊,心至苦,事至盛也。仲尼即没,徒人分布,转相流衍。厥后聪明魁桀之士,或有识解撰着,大抵孔氏之苗裔,其文之醇驳,一视乎见道之多寡以为差:见道尤多者,文尤醇焉,孟轲是也;次多者,醇次焉;见少者,文驳焉;尤少者,尤驳焉。自荀、扬、庄、列、屈、贾而下,次第等差,略可指数。
  卷十七 藏锋
  《扬雄传》云:“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一曲一直,一伸一屈。如危行,伸也。言孙,即屈也。此诗畏高行之见伤,必言孙以自屈,龙蛇之道也。
  诚中形外,根心生色,古来有道之士,其淡雅和润,无不达于面貌。余气象未稍进,岂耆欲有未淡邪?机心有未消邪?当猛省于寸衷,而取验于颜面。
  凡民有血气之性,则翘然而思有以上人。恶卑而就高,恶贫而觊富,恶寂寂而思赫赫之名。此世人之恒情。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者,率常终身幽默,暗然退藏。彼岂异性?诚见乎其大,而知众人所争者之不足深较也。自秦汉以来,迄于今日,达官贵人,何可胜数?当其高据势要,雍容进止,自以为才智加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无以异也。而其间又有功业文学猎浮名者,自以为材智加人万万。及夫身没观之,彼与当日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营营而生,草草而死者,亦无以甚异也。然则今日之处高位而获浮名者,自谓辞晦而居显,泰然自处于高明。曾不知其与眼前之厮役贱卒,污行贾竖之营营者行将同归于澌尽,而毫毛无以少异,岂不哀哉!
  古之英雄,意量恢拓,规模宏远,而其训诫子弟,恒有恭谨厚藏,身体则如鼎之镇。以贵凌物,物不服;以威加人,人不厌。此易达事耳。声乐嬉游,不宜令过。蒱酒渔猎,一切勿为;供用奉身,皆有节度。奇服异器,不宜兴长。又宜数引见佐吏,相见不数,则彼我不亲。不亲,无因得尽人情;人情不尽,复何由知众事也。数君者,皆雄才大略,有经营四海之志,而其教诫子弟,则约旨卑思,敛抑已甚。
  卷十八 盈虚
  尝观《易》之道,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剥”也者,“复”之几也,君子以为可喜也。“夬”也者,“姤”之渐也,君子以为可危也。是故既吉矣,则由吝以趋于凶;既凶矣,则由悔以趋于吉。君子但知有悔耳。悔者,所以守其缺而不敢求全也。小人则时时求全;全者既得,而吝与凶随之矣。众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故,岂若是不公乎?
  天下事焉能尽如人意?古来成大事者,半是天缘凑泊,半是勉强迁就。
  金陵之克,亦本朝之大勋,千古之大名,全凭天意主张,岂尽关乎人力?天于大名,吝之惜之,千靡百折,艰难拂乱而后予之。老氏所谓“不敢为天下先”者,即不敢居第一等大名之意。弟前岁初进金陵,余屡信多危悚敬戒之辞,亦深知大名之不可强求。今少荃二年以来屡立奇功,肃清全苏,吾兄弟名望虽减,尚不致身败名裂,便是家门之福。老师虽久而朝廷无贬辞,大局无他变,即是吾兄弟之幸。只可畏天知命,不可怨天尤人。所以养身却病在此,所以持盈保泰亦在此。
  谆谆慎守者但有二语,曰“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而已。福不多享,故总以俭字为主,少用仆婢,少花银钱,自然惜福矣;势不多使,则少管闲事,少断是非,无感者亦无怕者,自然悠久矣。
  余斟酌再三,非开缺不能回籍。平日则嫌其骤,功成身退,愈急愈好。
?&曾国藩是一个谜
  《曾国藩挺经》讲述了屡遭坎坷,立下不世之功;宦海沉浮,是非后人评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异数,被称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许多名人都对他推崇备至,毛泽东“独服曾文正”, 蒋介石认为曾国藩可以做自己的老师。《挺经》一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人生经验和成功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它是曾国藩修身处世、居官治平的最高法则。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
  如果说曾国藩是一个谜,那么《曾国藩挺经》就是打开这个谜的一把钥匙。 曾国藩的一生,凭借一个“挺”字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实,历尽劫波,以坚韧挺劲的无畏精神而成就了“天下之大功”。可以说,该书是曾国藩吐尽毕生的心血于临终前写成的一部“压案之作”。
?&曾国藩为人处世哲学
  '挺经&是曾国藩总结自身人生经验和成功心得而成的一套为人处世哲学,它是曾国藩修身处世、为官带兵、战胜困难,走向卓越的法宝。
  曾国藩以盖世之功而能于众说底毁中安然保全自身,全赖这一“挺”字。他懂得“至刚非刚,至柔非柔”的道理。他生活中,他潜心治学励志,主动,积极、参与,以恬淡的出世之心来入世,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直,敢于直面现实,以坚韧无畏的精神成就了“天下之大功”,最终赢得了“中兴名臣”的美誉。
  曾国藩(日-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门宦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